项目式方法(精选12篇)
项目式方法 篇1
摘要: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机器人课程。在分析机器人实验课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摸索总结了一套“项目式”强化训练的机器人实验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具体的机器人设计和应用的项目任务为依托,改善对学生的机器人实验教学,并综合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优化交叉课程教学、提高授课教师素质等多种方法,着力提高机器人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机器人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机器人理论知识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满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关键词:机器人实验教学,项目式,教学方法
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产物,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检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代表了当今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当前,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服务机器人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机器人课程并给予较高的重视。机器人课程具有涉及学科广泛、实践性强、探索性丰富等特点,是面向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一年级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定位,本着“技术强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指导方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以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的机器人资源为依托,面向机械类专业学生开展了机器人实验课程并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满足用人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此,本文在分析国内机器人实验课程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项目式”强化训练的机器人实验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依托,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机器人实验教学的现有问题
目前,机器人教学在国内各高等学校迅速发展, 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建立了机器人实验室并开展了机器人实验课程。虽然机器人教学工作发展迅速,但是完整的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在机器人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
1.实验平台单一。目前,阻碍机器人实验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搭建机器人实验平台所需的器材费用非常高。譬如:一套安川小型工业机器人高达十几万元,一套包括控制器、传感器、马达和零部件等的乐高机器人教学专用套装一般需要六七千元。另外,机器人的组装和维护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人力投入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由于受到经费等原因的限制, 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只能购买并搭建一到两种机器人实验平台,因而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实验资源非常有限,也难以开展多种机器人实验,导致机器人实验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广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2.教学手段传统。机器人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要动手,还要求学生要动脑,但目前机器人实验的开展以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和学生按照步骤操作为主。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按照明确的步骤即可完成实验,无须自行查找资料、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行团队合作。在机器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实践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进行学习和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往往很快就遗忘所学的内容,在整个实验课程结束后收获不多,甚至印象不深, 从而导致机器人实验的教学效果较差。另外,对学生实验课程的评价依据只能是学生能否按时上课和完成实验,不能有效地区分出部分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并给予较高的评价。不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按部就班式的实验操作,也不能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心理,这也导致了机器人实验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教师资源匮乏。机器人课程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涉及到相当多前沿领域的技术。因此,机器人实验教学对教师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实践的能力。然而,由于机器人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完整的机器人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教师队伍尚在建设中,专门进行机器人教学活动的教师较少, 在机器人实验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就更少了。所以,在开展机器人实验教学方面,各高校的教师资源严重匮乏。
二、“项目式”强化训练的实验教学方法
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探索总结了一套“项目式”强化训练的机器人实验教学方法。
1.进行项目训练的教学。为了推行“项目式”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安排了工业自动化强化训练Ⅰ和Ⅱ两个课程。其中,强化训练Ⅰ 是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的基础课程,以教师课堂授课和安排实验为主。强化训练Ⅱ是后续课程,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内容,将机器人作为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的学习平台,以机器人各种工作站的搭建为具体任务,开展机器人系统结构、系统集成等教学,整个环节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设计有多个不同的项目任务, 供学生自行组队、自由选择。每个小组根据选定的项目任务,自行进行组内分工和安排工作日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程序或辅助设备的设计和实验。
通过丰富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的机器人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项目任务,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项目任务加强了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对学到、用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设计了一个“基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线分拣系统设计”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在4周时间内搭建一个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对传输带上的不同颜色(黑色和白色)、不同材质(金属和塑料)的物件进行识别,并将不同的物件从传输带上搬运到指定的区域。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协商项目分工和安排项目进度,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搭建了由PLC控制的生产线,实现了PLC与机器人的通信,对机器人进行了示教编程,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调试。教师每周对学生的项目进度进行1~2次监督检查,并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
2.推动实践项目的开展。在课外时间,进行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实践项目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 “项目式”实验教学方法的一种实践形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自2009年起,建立了一个可容纳50人的机器人实验室,每年参加ROBOCON全国机器人大赛,以比赛项目为依托鼓励学生设计和应用机器人。此外, 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P),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挑战杯等实践活动。不少学生以机器人为主题进行创新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加强实验平台的建设。“项目式”强化训练的实验教学方法重在实践,离不开完善的实验平台。针对上述由于价格昂贵而导致“实验平台单一”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依托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的现有机器人教学资源,将其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搭建了多个机器人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三菱和西门子PLC培训、单片机培训两个基础平台,广州数控机器人和日本MOTOMAN-SV3X工业机器人平台,以及基于机器人比赛开发的智能车机器人实验平台。加强实验平台的建设,既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理论的实践平台,也为机器人项目式训练和比赛项目实践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4.优化交叉课程的教学。机器人学科综合性很强, 涉及多个学科,推动机器人实验教学须要优化交叉课程的教学。交叉课程教学的优化能够提高机器人实验的教学质量,而机器人实验课程又能为交叉课程的教学提高实验平台,学生能够在机器人的实验中验证和运用交叉课程的知识,从而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机械学院将机器人控制系统作为PLC和单片机强化训练项目来开展,使得学生在PLC和单片机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借助机器人的实验了解控制系统和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控制原理,在完成机器人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并进一步学习PLC和单片机的知识,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着力教师素质的提高。“项目式”强化训练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此,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着力提高机器人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组织教师参加机器人高峰研讨会,开展各种教研沙龙和网络教研活动,与优秀的教师团队交流学习;组织教师前往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当前市场上的机器人产品;对积极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师进行奖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项目式”强化训练的机器人实验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整合机器人实验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具体的项目任务带动学生进行机器人的学习。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静桃,刘亮,张海洪.“机器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5).
[2]郭艳婕,桂亮,金悦.基于本科生的机器人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01).
[3]毕津滔,张婉鹂.高校机器人教学改革新思路之探索[J].信息通信,2013,(03).
[4]毛丽民,刘叔军,李鑫,等.以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01).
项目式方法 篇2
二. 时 间:40分钟 2队(12——13人/队)
三. 设备设施:排序场地一块
号牌 (1-30号)30个
眼罩 30个
四. 组织过程:
1. 活动适合两队一起做
2. 所有队员都戴好眼罩
3. 每名队员持有一张号牌并记住自己的号码
4. 将队员无序排开
5. 活动中所有队员不得发出任何声音
6. 按自己所持的号牌从小到大排成一列
7. 项目过程中放“祈祷”音乐
8. 教练观察队员沟通的情况,并注意队员出现的问题
五.课程讨论:
1. 由每位组织者谈组织的思路
2. 分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六.教练点评:
1. 管理中的沟通问题
项目式方法 篇3
[关键词]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地理信息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029-02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如何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大学课堂,重点在于课程体系整合以及教学过程建设,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组织学生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继而在高年级学习阶段实现专业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制订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更需要构建与专业特色相适宜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GIS学科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交叉性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涉及面十分广泛,同时要求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亦要十分突出,以便应对行业应用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涌现的特殊需求。本文以GIS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为实例,在充分调研分析GIS行业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以科研项目及工程实例为教学案例和依托,通过分析本科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职业规划特点,针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教研机制保障、导师督导角色扮演、学科优势资源主导等,充分挖掘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及科教资源,结合实际实践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设想与思路
为社会培养紧缺型高层次GIS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首都经济建设是我校GIS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首要目标。围绕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大纲组织教学过程的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为GIS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GIS行业应用需求特点[1]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最优化模式。一般GIS专业应用主要围绕政府公众服务以及各行业专题需求,在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素养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科研项目型GIS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应遵循GIS项目运作的一般化规律,具体内容涉及有关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等关键教学环节;关键是要求授课教师将专业课理论讲授和实践技能等相关教学内容贯穿并整合到上述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通过科研项目实践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托针对高年级专业课程的GIS科研项目与工程化成果实例,采用科研项目团队研发组织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验安排。依托行业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努力践行GIS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授课教师监督团队实施进度并随时指导出现的问题,实践科研院所以及公司的项目管理体制和实际运营方式。课程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科研项目实践并发现相关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创新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二、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
GIS科研项目运作的一般化规律是各行业GIS项目工程化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遵循的基本依据。GIS科研项目式教学遵循GIS项目运作的一般化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教学过程涉及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等环节,同时重点需要将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融入这些实践环节,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同时依托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案例进行讲授。高年级专业课程的授课单元一般包括理论讲授、课程实验以及实践教学三个模块。理论讲授和课程实验的课时量一般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在理论讲授阶段,主要围绕教学大纲内容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程专业基础知识;在课程实验阶段,学生主要完成有关专业课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以及基础技能的训练。实践教学课时量一般为期2周,需要配备专业的实习机房,学生依据自由选定的科研项目来组建科研实习团队,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集中完成专业课程知识的实践以及具体科研项目的研发等学习任务。
在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中,强调学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授课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助学生的作用。授课教师需要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和代表性科研项目选题,同时将上述教学环节和教学任务合理贴切的引入课堂,重点要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穿插并有机整合到专业实践过程之中,并要以提升学生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创新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机制条件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讲授引导为辅,以学生科研项目团队为实践组织形式,以完成有关专业课程知识实践应用以及具体科研项目的研发等学习任务为评价机制,以提升学生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与研发创新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形成,重点在于课程体系整合以及教学过程建设,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组织学生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着力保障学生在高年级学习阶段实现专业基础向创新创业的跨越式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基础之上,同时最优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要围绕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主。授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完善的基础之上,在当前教育体制条件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保障机制建设亦十分重要。[2]
三、学生培养效果及思考
GIS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途径,以提升学生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创新研发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并学会了把技能运用在实际科研项目中。目前在已经开展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已获得1项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4项大学生科技立项项目资助、5项“鲁班杯”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同时获得了6项软件著作权等教学成果。借鉴科研院所以及行业公司中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和实际运营模式,并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将来就业营造了较为真实的场景,学生能在学业完成之际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走向社会,初步实现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梦。[3]
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协同运用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提高学生技能与创新能力将是一个逐步探索并不断创新的历程,需要授课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适应“学院派”高校教师向“实战导师”角色的转变,实现教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发展。
[ 注 释 ]
[1] 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问题、创新与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7(2).
[2] 李德仁.发展我国GIS高等教育的思考[J].测绘科学,2003(4).
[3] 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03(1):31.
项目式方法 篇4
1教学现状
1.1 课堂教学与现实相脱节
在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是围绕一本教材,或者可能再增加几本参考书目。然而,由于金融实践的日新月异,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的发展异常迅速,在业务内容和服务水平上不断推陈出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实的发展变化。因此,学生们时常会发现课本上讲的和实际生活有较大差距,甚至相反。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门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课程,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依赖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讲解,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这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只会机械学习而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考核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现行的学生课程成绩一般都由“期末试卷分(70%)+平时作业(20%)+考勤(10%)”3部分构成,而期末考试由于形式所限,其内容又更偏重基础理论部分,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上课心不在焉、课后疏于思考,依赖考前突击,背背教材、笔记内容也可顺利过关。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实践部门的用人需要。
2项目教学法
2.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课程所必需掌握的知识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再以每个项目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务操作完成各个独立“项目”而进行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活动。相较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的单项传输作用,项目教学法赋予学生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善课本知识落后、僵化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增强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更加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
2.2 项目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项目式学习采取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方式,通过完成各小组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完成知识构建与能力提升。在项目学习中,教师要摆脱以往单方面传输信息的角色定位,“甘当配角”,学生也要转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变成项目实施的主体。项目式学习采用课后学习和准备以及课堂展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2.1 确定项目主题
首先由教师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内容,预先提供若干项目选题。如第1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可设“Basel III在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的对策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对策分析”等选题;第2章“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可设“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等,依此类推。然后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4~8人的小组根据预设项目选择主题,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项目。无论是自拟项目还是自选项目,各小组需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提交项目申请书,在教师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项目主题的最终确定。
2.2.2 项目的执行
项目的执行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讨论—总结。每个项目可以进行以下步骤,循环进行。首先,分析问题。各小组根据所选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子项目,进行各组员在该项目中的分工,各组员针对其分配到的任务,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再与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交流,以发现更多有意义的问题和答案。教师分别参与小组讨论和分析过程(可以现场参与,也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并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予以恰当引导;然后,集中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或几个代表,对所选项目的讨论结果及理由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其他小组可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对小组发言进行点评,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议或疑问的地方予以评议和指点,并引导学生根据项目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启发他们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最后,总结归纳。教师归纳总结某项目的研究结论,讲解相应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点及相关的国内外热点问题,然后围绕下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简单描述,引导下一个项目小组同学思考并提出新问题,形成新的学习目标。各个项目可以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如此循环。
2.2.3 项目成果的评价
每个小组梳理所研究项目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成绩由3部分构成:教师评分+组员互评+小组互评。评价参数是由教师和全体学生根据项目总目标和各子项目具体目标而定,涉及组员参与程度、文章质量、目标解决程度等。
3结 语
项目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所谓项目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初步接触项目学习法时,并不以为然,还怀疑是不是老师偷懒。我们大脑里的教学方法,应该老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而项目学习法,是老师布置并介绍任务,由学生完成,老师进行指导,最后互评,老师再讲。但是经过完成几个项目后,慢慢发现,我已经开始喜欢上这种学习方法了,因为《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老师还按照常规的授课的方式,老师只是在讲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满脑的柱、墙、钢筋混凝土等,我们会感觉很枯燥,在老师的强制下最多能记到一些死的知识点,但是项目学习法不同,比如老师为我们设计的其中一个项目“私人别墅施工图识读”,老师是上课之前就准备好图纸、项目任务,在上课时提前讲解识图的方法、注意事项,安排恰当的时间段下发任务工单,由学生分组完成个人任务工单和小组任务工单,每位成员为了完成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会很快的进入状态,房间的开间是多少、进深是多少、楼层有多高,在图纸哪个部位查到的,做的对不对,都是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检查、讲解等核对答案,掌握相关知识点,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监督、指导我们完成任务,对出现错的地方老师并不立刻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发现、自己纠正,这样我们会很有成就感。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后,老师再对我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哪个小组需要加油等等,这样更激发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转型的背景下,深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本文分析了《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从注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培养双师双能团队、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项目式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 转型 品牌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42-01
一、关于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分析
《品牌形象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课之一,也是学生毕业后赖以生存技能之一。实践性成为视觉设计专业教学的本质要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现在各行各业岗位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用人单位对于岗位人才的需要。通过对就业咨询以及课程教学的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学院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影响了项目式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目前的教学中缺乏与企业、公司合作关系,在教师的教学中只能通过网络上征集的专业相关项目来进行指导方案、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能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设计环节不能切身体验,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缺少实战经验,缺乏对于行业特征以及精神内涵的体现,所以导致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差。同时,网络项目存在弊端:学生缺乏与客户真实的面对面沟通、合作不稳定、无法长期进行有效的合作关系、育人与用人脱节。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欠缺。目前《品牌形象设计》教学多采用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设计实践,虽然有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以后步入工作岗位进行团队合作的培养,学生往往在进行以后的团队工作时,对于合作、协调、互助的关系锻炼欠缺,以至于进行团队合作项目时,分工、任务布置、方案筛选等出现矛盾,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
(三)校内实训室建设滞后是展开项目式教学的薄弱环节。要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训室的建设是重要的环节,就目前实训室建设来看:投入过小、设备欠缺、实训时间不够、效率低等问题,不利于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的项目导入。
二、在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中如何进行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在《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中的推广与应用能够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技能应用的能力,将教学与就业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项目式教学:
(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关系
有效的进行项目导入教学,就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与企业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场地互通的产教融合模式、共同进行人才的培育、实践结果进行共享等合作机制,品牌形象设计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新的教育体系。以往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都是由教师进行定制,然而进行更加行之有效教学计划以及能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对就业岗位对口,可由校企双方的专家要共同商讨之后,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是把品牌形象设计的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选题来源,从而展开一系列项目式教学模式。
(二)强化实践过程的辅导
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实用技能为重点、以真实案例教学为主要内容、以项目经验为学习目标。打破传统的课程章节体系教学方式,精心安排课程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度将多个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单元。
实践项目应根据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杜绝虚拟的项目设计,整个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教师应在学生设计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相关任务布置、每个进度要求学生汇报,担任创意指导、筛选、评选的任务,与学生共同进行项目的完成,每个项目小组根据老师给学生指导性的意见进一步做好设计稿的修改,然后再与客户进行正式提案,最后把客户反馈的相关信息与老师沟通,老师进一步指导并要求学生进行方案修改,直到把整个项目完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三)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按照学校“深度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要求,“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设计师职业标准对接,品牌形象设计教学运行和设计公司项目设计过程对接”,深入探索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系部自建工作室,以多名教师为主要团体成员,分组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实训,组建成教学平台,实施真实的企业化、公司化的实战团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项目任务,介绍、分析项目,引领学生实践操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四)加强“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
品牌形象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需要教师以专业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学校应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从企业引进技能型人才或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修。组建一支“双师双能”教师队伍,既承担学院教学任务的,又承担企业、公司的项目设计任务;在提升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基础上,重点在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积累专业技能积累,丰富教师的设计实践经验,提高项目式教学的效果。
(五)改革课程考评标准
改革考核方式,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探索,变终结考核为过程考核,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结合考核。
在整个品牌形象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分阶段性进行多次考核,学生的工作进度汇报、任务完成过程实况记录、以及最终作品和最后项目完成总结经验,都将纳入整个考核过程,改变以往只考核最终设计成果的方式,改革为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考核,最后综合为总成绩。教师的对学生的考核根据学生在整个项目执行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以及作品最终效果进行评分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在项目中分工所完成的任务情况来考核评分,以达到成绩的公平性,避免学生滥竽充数。
三、结束语
项目式方法 篇7
1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概述
1.1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 (Project 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方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 具体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 学生在充分理解项目内容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搜集资料、调查分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合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完成该项目的教学方法。
1.2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 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担起帮助者角色,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 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第二, 模块理论, 是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 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成功的范例是加拿大荷兰学院的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模块式教学。
第三, 教学最优化理论, 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目的, 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 明确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拟定教学进度, 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
1.3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与传统式教学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 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传统式教学的内容一般按照指定的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 而项目驱动式教学需要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组织教材内容, 把教学项目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 这样便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在分析、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从而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并有成就感。
第三,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围绕项目的设计与完成这一主线进行的, 项目的完成是通过团体合作完成的。因此, 评价应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2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国际商务函电》课程中的应用
2.1 明确教学目标
国际商务函电课程的教学的总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相应知识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商务英语函电人才。可以将分解为三大具体目标:第一, 知识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函电中的专业术语、常用句型、习惯表达等;第二, 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第三, 技能目标:能够看懂外商写来的英文商务信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复;能够清晰地了解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流程, 以上三个目标相辅相成, 但以实现技能目标为重点。
2.2 设计教学项目
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之后, 根据项目真实性和难度适中的原则, 以整个外贸流程为导向来设计合理的项目内容, 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对一笔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有概括性的了解和系统化的认识。
交易背景介绍:浙江中亿家居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德国宾德家具有限公司进行办公转椅的进出口交易。两家公司通过英文函电 (电子邮件或传真) 对以下子项目进行磋商:
子项目1:中方根据客户名片信息拟写“开发信”, 希望与德方建立业务关系;
子项目2:德方发询盘函, 询问货号为N125和N126的办公转椅的价格, 并要求寄送样品;
子项目3:中方写发盘函, 报FOB价, 并寄样。
子项目4:德方对样品的品质表态, 提出样品改进意见, 并还价, 希望提供折扣。
子项目5:中方重新打样寄样, 就样品的改进进行说明, 并提出如果订货量大, 可以给予相应的折扣。
子项目6:双方协商包装问题。
子项目7:双方协商运输事宜。
子项目8:双方协商保险的保额、险种问题。
子项目9:双方协商支付方式问题 (如:L/C或者T/T) 。
子项目10:交易条款商讨结束, 德方表示接受, 并下订单。
子项目11:中方确认订单, 并缮制销售合同。
子项目12:若L/C支付, 中方催证, 若L/C审核出有不符点, 则给客户发改证函。
子项目13:中方履行出口合同, 货物装船后发送装运通知。
子项目14:假设付款方式商定为30%前T/T和70%后T/T方式下, 中方要在货物装船后发送B/L的副本向德方催收剩余货款。
子项目15:德方收货后, 发现货物品质与样品不符合, 向中方提出索赔。中方就德方的索赔进行处理和回复。
2.3 学生成立项目合作小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基本相等的偶数组, 每组指定一名组长,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虚拟的外贸公司 (为公司取名、确定公司办公地址和联系方式、业务范围、设计成员名片等) , 在此基础上, 各组配对形成虚拟的买卖关系。
2.4 学生自主探究, 完成项目
要求各小组学生根据某阶段外贸公司的工作项目拟写商务英语信函, 教师不提供范文,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英语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项目。这一阶段各小组成员首先各自独立思考, 然后在小组内就专业词汇、相关句型、格式与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接着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意见, 经过分析讨论后写出信函初稿。
2.5 课堂展示
在学生完成信函初稿写作后, 通过多媒体方式要求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商务信函, 让其他小组学生对信函的写作目的、内容、语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评议和讨论, 找出存在的问题, 相互评价, 激发活力。
2.6 分析和点评
当学生发现在撰写信函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但又无法独立解决时, 这样所爆发出来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是非常强大的, 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对是非常好的, 此时, 教师进行点评, 并提出修改建议, 给学生总结该项目下信函写作所需掌握的写作原则、技巧和要点, 并补充讲解相关知识要点, 同时提供不同样本供学生参考。
2.7 自我修改
学生对原始信函进行修改或重写。
3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
第一, 学习效果提高。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明确,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兴趣浓厚,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地根据相关的主题完成一份规范的商务英语信函。
第二, 教学效果明显。在本院项目试点前某班级的学生的平均分仅为74.11, 而在第一次实施了项目试点之后另外一个班级的该门课程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到了78.15, 随着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课题组成员完善了教学过程, 在第二次试点之后, 某班级成绩提高幅度更大了, 平均分达到了85.26分。
第三, 学生评价改善。本院每一学期末, 学生都要给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民主测评, 由于《国际商务函电课程》采用了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所以学生的评教分数也有明显的提高, 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第四, 学生考证积极性加强。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调动了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证书的积极性, 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 使学生在考证过程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韵璇.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版) , 2013 (8) :155-156.
[2]程利平.“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中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模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 (6) :138-140.
[3]李健.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函电与单证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1 (1) :44-45.
[4]曾勇民, 刘欣.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函电》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0) :27-28.
语文项目招标式探究 篇8
有了想法, 就要有行动。当我把同学当小老师的想法告诉大家时, 孩子好像一下子还不能接受, 只有一些好同学有点蠢蠢欲动, 于是我就顺水推舟, 指定了四个好同学来给大家带个好头。选什么教材, 我当然把选比较容易的教材给他们上, 刚好有《清平乐·村居》这首词, 总体来说还是浅显易懂的, 我就把自己的教参早早地给了他们, 并告诉他们可以上网查相关的资料, 进行整合, 一个星期给我看教案。孩子们有点诚惶诚恐的, 因为毕竟是第一次, 我也放手让他们干一次。一个星期中, 我总能看到他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的身影。等一个星期过后, 他们也给我拿出一份像模像样的教案。接着, 我让他们了解上课的流程, 要求他们分工合作, 每人讲一个环节, 一个点, 并手把手地教他们上课的一些技巧。我又让他们四人磨合了一个星期, 在闪亮登场。为了不让这些孩子上台冷场, 我在他们上课前一天, 布置了相关的预习。其他同学听说是自己的伙伴来上课, 也很惊奇, 我乘机给他们扇了一下风:“如果你们能在课堂上问倒这些小老师, 你的本事比这些小老师来得更大。”同学的劲来得更大了, 台上的怕自己的老师当不好, 都面子, 就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面, 台下的同学为了能超越小老师, 认真预习。在这样新奇的氛围中, 主动学习的热情逐渐在激发出来。
正式上课时, 其实孩子们对这首词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小老师上台, 虽然有点紧张, 但是还是能按照大体的思路讲下来, 下面的同学对小老师有份新奇和敬重, 也是一唱一和地配合得很好, 举手发言的人还真不少。尽管下面的同学有几次发难, 但是小老师还是能够应付下来。不过小老师毕竟是初次登台, 他们不能对同学的回答做评价, 有时问题没有给大家思考, 就自己直接说出答案, 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有时一急于回答同学的问题, 就把关键的给忘了。我做在下面当“小学生”, 只能插嘴:“老师, 我有个问题, “无赖”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说?”大家在善意的笑声中, 就由回到重点上来了。一堂课40分钟, 孩子30分钟就完了, 于是我在上台对他们进行了点评, 充分地肯定了他们的表现, 然后把没有讲到的东西, 在深入地点一下, 比如词的意境的体会。还别说, 这堂课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在默写这首词的时候, 班里有80%的同学是100分。
有了这次尝试的铺垫, 我的胆也大了, 我也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 其实, 指导学生上课, 比我自己上课更加吃力, 但是学生那兴趣盎然的样子历历在目, 让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于是, 我也在摸索一些有效的捷径, 便于孩子能够很容易找到学习的快乐, 于是, 一开学就浅显易懂、有章可循的课文告诉大家, 让大家自主招标, 可以一人, 也可以多人合作, 及早做好准备。如说明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诗歌等, 让更多优秀的孩子走到“小老师”的队伍, 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兴趣。渐渐的, 学生上台老练了, 备课、讲解中能关注到课堂的重点了, 我也顺势点拨, 站在高位为他们的备课精简目标, 或恰当课外延伸, 把新语文的理念渗透进去。我们班五个同学执教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通过有章可循的出“三会法”: (会读、明意、悟理) 学习整首诗, 在字词理解的牵引下, 层层深入, 联系实际来感受具象, 让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些成语、故事、警句, 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大交流的平台,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水到渠成地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 层层深入地, 并在最后进行了大容量地进行了课堂有效阅读, 教厚了这首诗, 丰厚了课堂, 丰盈了学生。
这样的展示课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在教学的主角的转变, 新在学生课堂出色表现的出乎意料, 课堂容量的之大。如此标新立异为哪般?我想我们不仅仅是看表面的热闹, 教案设计的精当之处, 关键是在一种教学理念质的转变, 关注学生体验成长的过程, 学习能动性的一种转变。很多老师对孩子的表现赞赏有加, 老师们评价:“由几位学生合作执教, 而且教态自然大方, 口齿清楚流利, 过程清晰流畅, 环环相扣, 不由深深钦佩他们不同寻常的能力, 这应该离不开老师平时行之有效的扎实训练。”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 多一些时间让他们去阅读、理解、交流、讨论乃至辩论, 这样的课堂更加精彩, 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也就会更丰富。”“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比如不清晰、不准确、不透彻的地方, 教师应该也必须站出来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 使课堂成为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大家的睿智点评中, 在这一方式的探究中又更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学生的体验, 是对这种方式的最好检验。
前不久, 我和其他五位同学, 组成了一个智囊团, 接受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同学们上一堂语文课, 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在庆幸之余, 我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盼星星, 盼月亮, 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铃声一响, A同学就上了台打响了第一炮, 给同学们简要地讲了主要内容, 但从他绯红的脸, 很快的语速中, 我感受到了他的一丝紧张, 不经意间, 似乎也感染了我, 心跳加快, 好像也快跳到嗓子眼了。智囊团的同学接二连三地走上讲台, 我紧张得都没有听清他们的讲了什么, 只是一直在心里默背自己讲的内容。轮到我第五个上台了, 我的怀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一样, 心呯呯直跳。我一横心, 大步流星走了上去。虽然我讲的这一部分内容不是很多, 在此前早已背得滚瓜烂熟, 但真的面对这么多同学要讲的时候, 本来能说会道的我还是结结巴巴起来:“嗯……我……大家学完了这一课, 脑子里一定浮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看着大家好学的眼神, 我仿佛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慢慢地我进入了角色, 像平日里一样滔滔不绝起来,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曾经当过将军, 为国杀敌立功。他抱着瞒腔的爱国热忱, , 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后半生虽然隐居在农村, 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但依旧保持高洁的品格……”我把我所准备的内容如竹筒倒豆子一样, 一一讲解给大家听。一讲完, 我的心里就像搬掉了一块大石头那样轻松。
例析高中生物项目驱动式教学 篇9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 传统教学的内容组织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安排为依据, 按照已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把学习内容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讲授占很大比例, 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提出学习项目和任务, 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分析学习项目和任务中的问题, 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 探寻解决问题的步骤, 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终完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3.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 项目驱动式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 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依靠学生团队的努力, 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1.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意义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 因此, 学习任务的设定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成怎样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实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明确性
一般来说, 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一节课由2-3项学习任务组成, 而每项学习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 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 项目驱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事先设计出方向明确、难易适中、实际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相关学习资源, 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才算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3. 学习项目和任务的主体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后, 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析、对任务中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资源的运用, 并通过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 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为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 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程度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否则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在《细胞中的化合物———核酸》一课的复习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 说明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 学习项目与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 (1) :回顾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通式,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肽键的结构式等。
学习任务 (2) :核酸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任务 (3) :DNA、RNA、蛋白质的水解和代谢。
学习任务 (4) :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 教学实施
(1)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两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
(2) 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 并完成教师事先下发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3) 各小组选择代表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与补充, 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与思考
高频项目式实验系统设计与应用 篇10
1 高频项目式实验系统硬件实现方案
高频项目式实验系统主要由课内验证性实验系统和课外设计性实验系统构成。课内验证性实验由以往的高频电子线路经典内容构成, 如小信号高频谱振放大电路、调幅与解调、调频与解调、LC压控振荡电路及模拟锁相环等, 保持高频实验内容的完整性。课外设计性实验系统由无线发送和无线接收两个子系统组成。
发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由MC145152内的鉴相器、运放LM358组成的有源低通滤波器和三极管9018构成的压控振荡器组成锁相环, 再与MC145152内参考频率固定分频器、外部信号固定分频器和MB504L双模前置分频器组成频率合成器。频率合成器的压控振荡器输出的高频载波信号被音频信号频率调制后经过隔离放大, 送2SC1791组成的丙类功率放大器放大后, 再经匹配滤波, 由天线发射到空中。
接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它实现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对发射信号所占用的信道进行扫描和跟踪;二是接收解调, 即将信号放大、混频, 中放和鉴相输出。解调电路由集成电路MC3361构成, 而频率合成器MC145152和低通滤波器, 完成系统信道的跟踪和锁定。
从以上两个框图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无线发送——接收系统。它包含了高频电子线路大部分内容, 学生在做完实验后等于完成了对整本书的一个综合学习应用过程,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实验系统应用
本系统应用于高频项目是课程的实验部分, 它可以分为高频验证性实验和高频设计性实验两部分。
高频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课上理论知识的补充,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课上内容。它包括小信号高频谱振放大电路、调幅与解调、调频与解调、LC压控振荡电路及模拟锁相环等实验。高频设计性实验分为发射和接受两个部分内容。
1) 发射部分设计与调试, 学生先自己设计符合发射机有关的性能指标, 之后在预先设置好的板子上锁定一个信道, 频率稳定度要达到频率合成器的参考频率稳定度的量级。调整各单元电路元件参数, 使系统的振荡频率、频偏、输出功率等达到一定要求。观测各测试点电压波形, 分析各单元电路的性能好坏对发送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2) 接受部分设计与调试, 学生将接受的信道设计为和发射的信道相同, 之后, 调整高放、混频、中放、鉴相等单元电路, 使各测试点电压波形非线性失真小, 波形稳定, 而且要使系统的灵敏度、变频增益、鉴频特性等技术指标满足系统的要求。
3 高频项目式实验系统的特色
高频项目式实验系统充分体现了实验实训教学要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 要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
1) 这种实验系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以往做实验的时候, 教师都是先讲解加演示, 然后学生重复做实验, 实验成为单纯的机械模仿。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观察力的发挥。由于实验方案的唯一性, 因而实验报告中的实验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基本雷同。新的教学系统让学生成为主持者、承担者, 而不是简单的参与者。学生在实验中不再一味模仿, 而是通过设计、调试、修改这样一种完整的体系去实际参与,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 通过实验获得成就感, 对课程产生兴趣, 通过动手实验, 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技之长, 学生甚至对将来的求职和走入社会参与竞争都会建立一定的信心。
2) 这种实验系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高频项目式实验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将来实际应用接近的平台。这套系统提供了可以进行发射机和接受机参数设计、设备调试、参数修改等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技术上的捷径、窍门, 少走弯路, 真正做到将理论延伸到具体实际中去, 并边讲边练, 使学生与实际亲密接触, 有助于学生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高频项目式实验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学习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 使学生在高频电路实验中, 得到更好的综合能力训练, 为21世纪培养了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 (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例析高中生物项目驱动式教学 篇11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相比,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传统教学的内容组织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安排为依据,按照已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把学习内容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很大比例,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提出学习项目和任务,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分析学习项目和任务中的问题,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步骤,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完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驱动式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依靠学生团队的努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1.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意义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因此,学习任务的设定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成怎样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实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明确性
一般来说,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一节课由2-3项学习任务组成,而每项学习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项目驱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事先设计出方向明确、难易适中、实际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相关学习资源,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才算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3.学习项目和任务的主体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析、对任务中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资源的运用,并通过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程度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否则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在《细胞中的化合物——核酸》一课的复习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说明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习项目与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1):回顾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通式,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肽键的结构式等。
学习任务(2):核酸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任务(3):DNA、RNA、蛋白质的水解和代谢。
学习任务(4):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教学实施
(1)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两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
(2)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完成教师事先下发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3)各小组选择代表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与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
4.分析与思考
本节课,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项目式方法 篇12
1 国际式摔跤运动的战术特点
在国际式摔跤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所制订的战术具有预见性、独立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预见性是指运动员在摔跤比赛过程中首先应根据比赛双方的临场情况做出正确的预测与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有效的战术行动,否则其战术就带有盲目性;独立性是指由于摔跤是一对一的对抗项目,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临场战术策略和行动主要受自己的意识所支配,其他人在场外很难进行操纵;隐蔽性是指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隐蔽自己真实的战术意图,使对手始终弄不清楚你下一步的行动,否则对方就会展开有效地防守,使自己的战术行动无效;灵活性是指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应根据临场情况灵活地制订自己的战术策略和行动,绝不能机械地照搬事先设计好的战术,否则可能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2 国际式摔跤运动的常用战术
国际式摔跤运动的战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按其攻防性质可分为两种,即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2.1 进攻战术
进攻战术是指摔跤运动员利用掌握主动权的机会,通过个人努力向对手发动主动进攻所组成的战术行动。在实施进攻战术时必须要把握好战机,这些战机包括:对手身体失去平衡时;对手露出防守部位的弱点时;对手暴露进攻的意图时;对手放松警惕时;对手出现“拍腿”、“摸头”等习惯性动作时;对手疏忽防守时;对手调整身体姿势时;对手几次猛攻后喘息时;对手退到接近保护区的消极区内时;对手出现疲惫时;比赛接近结束时等。在国际式摔跤比赛中,常用的进攻战术主要有压迫型进攻战术、引诱型进攻战术、实力型进攻战术、稳重型进攻战术、散手型进攻战术、顺势型进攻战术、边线型进攻战术、看体型进攻战术等(见图1)。
2.1.1 压迫型进攻战术
压迫型进攻战术也称猛攻。是指在摔跤比赛中,当运动员赛前已经知晓对手是经验不足的新手,或是技术较好而体能较差时,在自己体能充沛、耐力素质较好的基础上,比赛一开始就先发制人的主动发起猛烈进攻,连续使用进攻技术,一个技术用不成功,紧接着用第二个、第三个,迫使对手忙于防守,疲于招架,处于被动挨摔的地位,消耗对手大量体力,争取在短时间内掌握全场主动权或是取得绝对胜利。
2.1.2 引诱型进攻战术
引诱型进攻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把假动作与真动作充分结合在一起而组成的战术形式,即假动作与真动作虚实并用、假里有真、真里有假、假真莫测。如想使用夹颈背动作,先用抱腰折的假动作,对手来不及防守或防守失败,就直接使用抱腰折,若对手弓身防守,再使用夹颈背。引诱型进攻战术是摔跤比赛中最常用的基本战术之一,在对手体能好而技术不太全面、方法变化少、战术不灵活,自己技术全面熟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种战术。采用这种战术时,运动员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量,在自己的动作速度比对手快的条件下,可以有意露出破绽,引诱对手进攻,使对手的身体姿势向适合自己使用下一个动作的方向发展。
2.1.3 实力型进攻战术
实力型进攻战术是指摔跤运动员拥有较强的实力,在摔跤比赛中能够主动地创造使用特长的条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术特长,以确有把握的绝招战胜对手。这种战术要求摔跤运动员拥有自己的绝招,并且在绝招的前后还要形成一整套的方法如采用诱导动作(推、拉、扭、按、提等)或假动作等能够对付对手的防守与反攻,使对手防不胜防,以确保绝招的使用十拿九稳。
2.1.4 稳重型进攻战术
稳重型进攻战术是指在对付实力强、技术好的对手时,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沉着稳重,不急不躁,用智谋和勇敢精神战胜对手。此种战术要求进攻者要有稳重的心理素质和不服输的精神,在进攻之前先站好基本姿势,然后做一些以守为主的试探性抢手,给对手以将进攻或企图进攻的假象,逐步找出对手的弱点,然后再不失时机地实施进攻,同时注意在交手中不轻易地与对手搂抱在一起,更不让对手抓握到有利把位,避其锋芒,挫其锐气,使对手无可奈何。
2.1.5 散手型进攻战术
散手型进攻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不抓握进攻,散手使用动作。此种战术适合力量小而动作速度快或是抱腿技术熟练的运动员,采用这种战术时不轻易地与对手抓握,可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绕着对手转,如果出现机会,则立刻展开进攻,若没有就不失时机地迅速移动。
2.1.6 顺势型进攻战术
顺势型进攻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借助对手的技术动作来展开进攻。即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对手拉我就进、对手推我就退、顺手牵羊、以柔克刚,但进退的方向稍偏于对手用力的方向,使之不能完成动作,且造成对手身体失去平衡,我正好顺势使用摔倒对手的方法。此种战术要求运动员的胆量要大,技术全面而熟练,故不易掌握,若能掌握则成功率较高。
2.1.7 边线型进攻战术
边线型进攻战术是指在消极区内,运动员充分、合理地利用规则和场地所实施的战术行动。大体上可分为两种:(1)自己处在内线,即背对中心圈,对手在消极区内,这时应立即使用进攻技术,这样一是得分的可能性较大,二是对手如果外逃,自己不仅可以得分,而且对手还将被判罚一次警告。(2)自己处在消极区内,对手背对中心圈,这时如果对手尚未进攻,自己应想方设法进入比赛区,如果对手已经展开行动,则应顺势使用转体或向后摔的动作进攻。若成功则可得分,若不成功,因是主动使用动作出界,则不算逃出界外。
2.1.8 看体型进攻战术
看体型进攻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对手的体型而采取不同的战术行动。现代国际式摔跤虽然是按体重分级别进行比赛,但是同一级别的运动员中身高也有差别。身材高者则身体瘦长,重心高,下肢力量较小,稳定性相对较差,然而四肢相对较长,因此在对付矮个子时,可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不让对手贴近自己,并利用身高臂长的优势对其进行远距离攻击,或从腋下抄起对方令其双脚离地失去重心,在跪撑角斗中可采用使其离地的翻转动作;身材矮者则身体粗壮,重心低,下肢力量一般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好,而臂和腿相对较短,不利于抓握对手,因此在对付高个子时,应尽量靠近对手,并与之搂抱在一起,可采用抱腿或抱腰的技术。
2.2 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对手实力较强或是掌握了场上主动权,自己处于劣势的被动地位,不能迅速地反攻对手的进攻;或是要达到某一个目的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术行动。防守的主要目的是不致失分,同时还要造成和发现对手的过失,以图反攻或进攻。在国际式摔跤比赛中,常用的防守战术主要有控制封堵战术、化解防守战术、以攻代守战术、假进攻真防守战术、送分战术、移动战术等(见图1)。
2.2.1 控制封堵战术
控制封堵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通过控制住对手有效的部位以封堵住对手进攻的路线,使对手无计可施。例如对付抱腿速度较快的右架选手,自己可想方设法用双臂控制住对手的右臂,使其不能抱腿,同时寻找机会突然袭击。充分地了解对手和看准对手进攻的路线是控制封堵战术能否运用成功的关键。
2.2.2 化解防守战术
化解防守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用防守方法化解掉对手的进攻动作,使其用不成功。摔跤中的每个进攻动作几乎都有一定的防守方法,如对手用抱腿我可用下压和向后蹬腿,对手用夹颈挑我可用抱腰蹬腿将对手抱起等。采用此种战术要求运动员的反应要快,并且事先能够判断出对手要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技术,然后用相应的防守方法走在前面等着对手进攻,同时要注意不能让对手的手法、步法、身法等都到了位,否则很难化解。
2.2.3 以攻代守战术
以攻代守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以进攻抵制对手的进攻。即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如对手抓握臂,我也抓握臂,对手抱腿我也抱腿。此种战术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熟练,反应速度较快。采用此战术时事先应判断清楚对手的下一步行动,以便对症下药。
2.2.4 假进攻真防守战术
假进攻真防守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在进攻得分后或体能欠佳时,虚张声势地假装进攻,而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或恢复体能。采用此种战术的目的是为了迷惑裁判,给裁判以进攻的假象,以逃避对消极防守的处罚。
2.2.5 送分战术
送分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比赛时间快到时,由于自己的得分多于对方,且体能又欠佳,为了避免被对手压成双肩着垫,在对手使用1分的动作时,可送给对手1分,进入跪撑状态时,全力防守,拖延时间。
2.2.6 移动战术
移动战术是指在摔跤比赛中由于技术出现错误、判断失误、对手实力较强等,自己被迫处于被动地位时,运动员充分合理地利用场地,采取移动或爬动的方法,努力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拖延时间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由于国际式摔跤比赛的过程较为复杂,且对手多种多样,因此国际式摔跤的战术也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其中每种战术都有其适用的条件,不存在孰优孰劣,运动员应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地制订适合自己的战术,以达到预定的比赛目的,其指导思想是“以我为主,以快为主,攻防兼顾”。以上战术只是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在实践中还有许多的战术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充实。
摘要:国际式摔跤作为技能主导类项目,其技术种类繁多,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战术也是丰富多彩。作为一名高水平的国际式摔跤运动员,必须熟练地掌握多种适应自己特点的、先进的战术,这样才能提高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在系统、深入研究大量有关国际式摔跤文献资料、访谈一线国际式摔跤教练员以及国际式摔跤理论专家的基础上,本文对国际式摔跤运动项目的战术特征进行了概括、归纳和总结,以供国际式摔跤教练员等在训练或比赛中参考。
关键词:国际式摔跤,战术,特征
参考文献
[1]孙健.竞赛规则的改变对自由式摔跤技、战术产生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3):109-112.
[2]杨义光.浅谈摔跤比赛的战术[J].辽宁体育科技,2001(6):12.
[3]朱淑明,王洪武.浅谈摔跤运动员的战术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2000(6):22-23.
[4]李国安.试论摔跤运动员的比赛战术及战术意识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