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和方法

2024-05-31

实验项目和方法(精选12篇)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1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其实施目的:“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计划, 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 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 建设创新文化,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其实施原则有以下三点: (1) 兴趣驱动。 (2) 自主实验。 (3) 重在过程。计划指南还强调, 学生是项目的主体, 每个项目都要配备导师, 但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 项目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

大部分选题都是指导教师指定, 指导教师的题目多数来自于自己的科研课题, 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程度不大。学生对选题不熟悉, 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比较缺乏, 最后造成指导教师帮助完成项目的局面。另外选题理论验证偏多, 产学研结合不足。由于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 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往往是闭门造车, 没有对社会、对企业做深入的调研, 与社会需要脱节, 缺乏应用性, 不能形成研究成果向生产力和经济价值的转化。

(二) 项目缺乏可行性, 项目计划不够翔实

由于大学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时, 还没有打好专业基础, 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健全、不完善, 还不具备扎实的基本技能和高超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素质相对低下。项目实施计划不够详实, 存在设计缺陷,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差, 常常出现项目延期、项目无法按时保质完成的情况。

(三) 不懂项目管理, 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由于大学生的主要精力是学习课堂知识, 尤其是一些理科专业的学生, 在大学四年中, 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不懂项目管理, 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创新实验成果不多。

三、用项目管理方法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还是科技创新素质低下, 创新实践能力没有得到系统培养的问题。所以, 指导教师对创新性实验项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1,2,3,4]。本文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目的任务和实施原则出发, 总结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用项目管理方法[5,6,7]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如图1所示。

(一) 用项目管理方法指导学生选题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选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兼顾项目本身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 我们要注意选择那些既能提高科研能力, 又具有的一定实用价值的、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课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选题的主要来源:

1. 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

一般, 鼓励优秀的大学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承担着一项甚至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这些课题都是当今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国家的需要, 并体现教师所在院系的研究基础及特色。因此, 指导教师将自己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抽取出来, 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技能, 与学生讨论后, 共同确定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选题。但要注意学生是项目的主体, 指导教师只起辅导作用。这样, 师生共同努力, 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完成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同时, 学生的科研能力方面也能迅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 学生的特长与专业培养方向相结合的课题。

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与专业培养方向相结合, 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 产生新的课题。在这类选题中,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有充分的认识, 和指导教师共同讨论, 共同确定课题。指导教师要对项目整体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指导学生撰写项目申请书和项目任务书。提出课题后, 要论证和确定课题。要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作充分的分析和验证。

(二) 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的编写

编写具体翔实、可操作性强的项目计划是成功的关键。项目计划是范围、时间和成本的确定。指导教师要辅助学生确定项目范围, 要从需求入手, 指导学生将项目分解成更小、更易操作、更易管理的任务。在此基础上估算成本、时间和资源, 使工作变得更容易操作, 责任更加明确。任务分解的结果是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任务分解后, 要根据任务的分解结果进一步分解详细的项目活动, 以便安排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 得到任务网络图。从任务网络图中找到关键路径, 调整活动关系, 最后得到项目计划。学生将项目计划存入项目管理软件MS Project中。通过这个项目计划, 可以确定所有的任务、项目的时间进度、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以笔者指导的《基于Linux即时通讯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为例, 根据项目WBS的分解情况, 服务器分为网络通信模块、数据库模块、图形界面三大模块。其主要任务分解如下:网络通信模块包含创建后台守护进程, 多线程的运行, 网络套接字编程任务。数据库模块包含数据库的安装和配置, My SQL数据库编程任务。图形界面模块包含用户界面设计, QT编程任务。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编写项目计划书, 对项目计划书中的关键路径进行分析, 分析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步骤/环节、关键因素, 并提出保障措施。指导教师和项目成员共同讨论决定项目的里程碑计划如图2和表1所示。

(三)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要充分利用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计划中的进度计划检查项目有没有延迟、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 遇到问题要及时协调和解决, 这样才能保证顺利地完成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以笔者指导的《基于Linux即时通讯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为例, 在软件开发之初的设计阶段, 就需要能够预估出所有的问题, 并加以提前解决;不能解决的, 或者无法预料到的, 也需要提前预留余地, 保证不会被突发情况所打败,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能够稳步进行。凭经验来说, 就是先设计和开发一个框架, 在开发这套通讯软件系统时遇到的各个问题, 如有关软件可扩展性的问题, 能在该框架中得以良好的解决。项目为了解决高并发情况下网络套接字编程的效率问题, 采用pthread多线程模式, 添加了epoll技术支持,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器端的效率。为降低软件模块间的耦合性, 为软件内部提供良好的内部通讯模块, 以及“热插播”方式般灵活的组件特性, 在设计中增加OPENMP所提供的多核支撑, 更大地增加服务器端的效率。

2. 保证项目基本功能的实现, 再设计和完成创新性实验部分。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要求实现项目的基本功能, 还要体现项目的创新功能。实验方案要考虑基本功能型实验和创新功能型实验的比重, 这样才能突出科学研究的重点, 简化研究对象。笔者指导的《基于Linux即时通讯软件设计与实现》中实现基于多线程技术的聊天功能是基本功能, 实现视频传输是创新功能。实现服务器普通资源对象的监视功能是基本功能, 实现特殊资源对象的监视功能是创新功能。

3. 项目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沟通方式要明确的规定。

项目组成员要定期 (每周或两周) 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就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4. 实验过程出现问题时, 能及时进行问题的定位, 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

如果是软件系统, 就要求软件系统有调试功能。

5. 重视实验过程, 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认真记录实验环境和条件, 重视实验过程, 记录实验步骤和现象,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重视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 辩证思考问题。

(四)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验收

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验收主要包括项目成果 (软件、硬件) 、文档、科研论文、总结报告。科研论文和总结报告的撰写需要指导教师专门指导。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论文大纲, 对大纲内容确定后再要求学生进行论文的写作。论文要体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课题的提出和课题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要对课题进行逻辑分析和原理阐述, 说明创新实验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反映了学生概括、抽象、分析、总结的能力。

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这部分内容包含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反映了学生方案的设计和实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含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反映了学生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抓有放, 起到引导、提示、启发、辅导的作用。笔者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论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忐, 张胜涛, 周晓梅, 等.高校学生创瓶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7) :28-30.

[2]周晓梅, 刘跃华.大学生创新基金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1) :94-96.

[3]张持晨, 童玲, 张宇斌, 等.关于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的思考[J].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21 (8) :116-117.

[4]梁蕊.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探索与体会[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O10, 24 (1) :122-124.

[5]Schwalbe K.IT项目管理 (英文版,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6]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7]Jalote P著, 施平安译.软件项目管理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2

是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能反映分析方法在有共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是方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度量。比如:

(气相色谱法测定杆菌肽原料药中的正丁醇含量)在本测试方法条件下将一个空白稀释液(甲醇)进样进行测试。所得图谱应当基线平整,不存在有影响正丁醇峰积分的干扰。证明稀释液(甲醇)不影响本方法对正丁醇的测试。

3.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定物质。信噪比法:把低浓度的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尽心比较,计算出较能被可靠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基线噪声看的是高度,而你的积分的是峰面积,之间无法换算。工作站里有个积分方式,你给转换成峰高,就可以顺利算出检出限了,对应浓度从而算出S/N=3的浓度。

4.是指样品中被测物(正丁醇)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线性and范围(略)

线性(linear),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

线性以六个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1)LOQ 浓度,2)4mg/100ml(~40%);3)6mg/100mL(~60%);4)8mg/100mL(~80%), 5)10mg/100mL(~100%)和6)12 mg/100mL(~120%),以及一个空白溶液,按方法进行GC测试。以浓度(x)和峰面积(y)进行线性回归。

6.在样品中加入高中低三个水平的标准,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

一般的回收率公式是=(加标后测定的浓度-样品本底的浓度)/加入的标准的浓度*100% 比如:任意选取一个批号的杆菌肽原料样品。以加标量的方法准确加标配制正丁醇含量约为0.08mg/ml, 0.1mg/ml及0.12mg/ml 及LOQ浓度等四个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每个浓度重复配制三次。该浓度相当于正丁醇限度(5000ppm)的80%, 100% 及120%。按照本测试分析方法中的仪器条件及方法描述进行测试,并计算结果,扣除原批号杆菌肽原料样品中原来已含的正丁醇,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应当在100%+ 10.0范围内。

将计算结果 填入下表。

7.重复性(方法精密度)相同条件下,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制备100%浓度水平供试品(含正丁醇约为3000至5000ppm的杆菌肽原料药。按照本测试分析方法描述的步骤进行正丁醇含量测定,重复配制样品六次并测试。计算正丁醇含量)6

份,进行测定。相对偏差RSD%必须不大于10.0%,结果用偏差和相对偏差衡量。中间精密度验证中,要求不同的分析人员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测试,以确认方法的适用性。

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色谱柱)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8.耐用性

对照品(杂质正丁醇)溶液、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将对照品溶液及样品溶液分别置于室温及冰箱(约4゜C)内保存若干天后检测(建议收集0,1,2,3,4,5 天的冰箱数据及0,8,16,24小时的室温数据)。将检测结果与原始测试结果比对。计算峰面积的%RSD。%RSD应不大于10.0%。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3

关键字:科学教学,观察实验,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一、引言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该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以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科学研究离不开观察与实验,它们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小学生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学习主要与周边环境以及生活紧密相连,即主要是对于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一些发展变化关系的认识,这与初高中的科学课程大不相同,没有规定性的要求,也没有专门的设备与仪器。因此,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的选择和设置上灵活性就非常大,创造的空间也很大。但正是由于这些灵活性与大的创造空间也给教师带来了烦恼,实验内容、实验流程依据是什么,如何选择和确定实验方法等等问题都是值得教师们仔细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生科学认识过程中观察实验的位置与作用

一切科学认识活动都以事实为依据,而事实又分为客观事实与科学事实两种。前者是指事物的自然存在及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本真状态;而后者指的是运用技术手段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语言及符号描述。对于科学认识活动来说,第一个阶段是由客观事实到科学事实的阶段,该阶段所用的方法为观察与实验;第二个阶段是由科学事实到科学认识的阶段,该阶段所用为逻辑的方法;第三个阶段是由科学认识到科学理论的阶段,该阶段运用了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方法,基于科学认识将科学理论经过逻辑构建形成具有一般性的结构化与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再往下的阶段是科学理论的应用阶段,它可以是对于其解释与预测功能的实现,也可以是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产品。依据著名的科学革命理论(托马斯·库恩),科学理论应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矛盾反常不断的积累就会出现新的科学认识,产生新的理论来代替旧理论[1]。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永无止境。因此,人类的科学认识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客观事实-科学事实-科学认识-科学理论-科学应用-新的科学认识-新的科学理论。

三、寻求因果关系的观察与实验设计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世界,是为了找到自然世界及其发生发展间的因果关系,针对寻求因果关系的方法以归纳法为主。科学的归纳法是不完全归纳法,具有合理性及可错性,在从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归纳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科学发展以来就有“经验先于理论”以及“观察渗透理论”这两者的争论[2]。但在小学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时教师是知道科学知识所揭示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的,其属于“观察渗透理论”。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当采用归纳法进行观察实验的设计安排,最终揭示客观事实和科学结论的因果关系,以帮助学生科学认识的获得。这里的观察与实验归纳法应用于客观事实反映科学事实过程,而科学思维的归纳法是运用于科学事实到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中。后者决定前者,前者保障后者,两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具有一致性。

四、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与实验设计

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科学思维方法中较为典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演绎法运用于假言推理是较为普遍的,即在知道一般性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个别事实和一般原理关系的小前提,最终获得符合一般原理的具体实施属性以及性质的判定结论。演绎法是一般性科学原理的应用,每一次的成功演绎都是加强该一般性原理的可信程度。在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与实验设计时,应当以一般性的科学原理为前提,并提供与其相联系的实例,进行观察实验流程的设计,最后得到相应的科学事实。通过观察实验的科学事实的呈现,且与一般性科学原理的判断一致,就使得该科学原理得到再一次的证实[3]。

例:物体加热膨胀,铜球作为物体,加热铜球会膨胀。这是从思维角度的演绎推理。下面进行证实因果关系的观察实验设计演绎法:在物体受热膨胀的前提之下,准备铜球、一个铜环(为观察不明显的固体膨胀准备),且室温下铜球刚好可以从铜环中穿过。随后进行对铜球的加热,发现加热后的铜球不能穿过铜环,就可以得到一个事实即铜球在受热后体积变大了。通过该实验一般性的科学原理得到了再一次的验证,增强了其可信度。如果实验结果与一般性科学原理不符时,可以提出质疑,这种质疑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

五、利用与促进知觉选择性和理解性的观察与实验设计

不管是进行因果关系的寻求还是证实,观察实验都是以人的感知觉为基础的。人们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来观察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但是人类的感知觉是有限的,它们能够感觉到的客观事实以及科学事实都是有限的,例如人的听觉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而人的视觉是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人类的知觉有其的特性所在,比如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以及恒常性等等[4],正是由于知觉的这些特性使得知觉大大的影响了观察的效果与结果。也正因为这样,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的设计时应当将小学生的感觉、知觉特点与规律充分考虑在内,使得该实验让小学生们能够感知、更好地感知以及充分地感知。

六、总结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求知欲。通过合适的观察和实验,学生知觉特性得以发挥,基于此他们可以对科学理论的因果关系予以理清和证实,最终能够得到正确的科学理论。因此,在进行小學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时,广大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科学内容选择有效的观察与实验方法。

七、参考文献:

[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丹.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可用性与优化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龚伟.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科学学科能力测评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信息量及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就迫切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一些重点、难点的章节、实验项目的授课方法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 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大信息量、高难度的教学。笔者在经过多年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中, 特别是实践教学中,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理论课与实践课不能有机的结合;前导课程起不到前导的作用, 实验手段过于单调和落后;重理论、软件讲述, 轻实践动手指导;重理论考试轻实践环节的考核和考查, 教师学生不能有效地互动,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 找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确保课程教学效果。

1 把握计算机组成部件, 为难点实验项目做铺垫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首先要从计算机的宏观上把握组成的五大部份, 其次强调组成计算机各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由于在前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导论) 中已经建立了计算机五大部分的概念, 所以在本课程开始时, 各教材无一例外都在第一章节里对计算机组成的五大部分进行复习性的总结和引导, 虽然是复习, 但对于组成原理这门课来说, 起到延续引深作用, 因此, 从宏观上对计算机的各大基本部件的组成、设计方法及相互关系再进行一次学习和梳理,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化结构的概念,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了必要的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为各部件的重点难点项目做好铺垫。

2 把握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抓难点重点以点带面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涉及到的五大部分每一部分其工作原理特征相差很大, 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以避免理论和实际脱节。实验课前, 要把握好课堂讲授的时间和内容, 时间太长易占用学生过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 授课时间过短, 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及方法, 影响实验效果。通过多年授课的实践, 对于100分钟的实验课来说, 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到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特别是实验原理方面, 对中央处理器、存储储器、指令系统、总线等重点部件的难点实验, 必须先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 做到以点带面, 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否则会出现照本做实验, 做完无收获的局面。

3 对难点实验项目采用以实际举例引导, 具体实验指导的方法

对于难点实验项目需要以实际举例加以引导, 以便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 从而提升实验效果。例如在进行基本模型机设计实验中, 这里即有一个验证实验, 还包括一个设计实验项目, 实验前先讲清程序中的某条指令从取出到形成完成本条指令所需微程序的首个微地址, 再介绍微程序执行过程, 这里涉及的内容较多, 首先让学生了解机器指令与微指令存放的位置不同, 其次了解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功能不同。课堂理论与实验紧密地结合, 再加上在实验或设计过程中针对重点环节加以指导, 比如微指令代码的含义, 相对每条机器指令的微程序执行的流程等, 这样大大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 将重点难点实验项目纳入理论考核, 克服轻实践的倾向

当在理论课快结束时, 有些同学只重视理论课的复习, 而将实验的内容丢弃一边, 有的甚至实验课都不愿上, 为了使同学们克服重理论、轻实践, 重一般避难点的倾向, 可将部分重点实验项目纳入到考纲中去, 在考试中我们把模型机实验与设计这一重点项目的内容在纳入到考试范围中, 这样一来, 同学们自始至终地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克服了只重理论、轻视实践, 只重易学内容而躲避难点的学习倾向。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还要重视与学生互动、每个实验结束时进行一次小结, 小结时可采用与学生互动形式, 经过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可使同学们学得扎实、记得牢固。

目前, 对加强实践环节的呼声很大, 但是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中, 落实在教学计划上,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任课教师没有足够地认识或是认识程度不同则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 大打折扣, 另外, 有些学校实验课完全由实验室教师上课, 这样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老师缺乏沟通, 导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还有目前各学校、各年级使用的实验仪器也无法统一, 也造成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实践教学的难度,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提出几点思考供与行们研究, 以便更好地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实训搞得更好。

5 几点思考

5.1 坚持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

结合, 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改革, 要体现高职高专特点, 全面提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基地, 打破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 完成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和调试过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2 将实验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实验项目的

内容纳入到考试考核中去, 以便使学生从课程开始就重视实践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3 有的传统的实验仪器, 连线较复杂, 占据

了大量的实验时间, 有些实验仪虽连线简单但对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又不太容易建立整体概念。近年来新研制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实验箱, 大都将硬件描述语言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引入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中, 可增加安排一些这方面的实验, 例如可加入VHDL (甚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 语言的实验内容, 以取代部分传统的硬连线实验。提高同学的硬件设能力。建议国家教育部门能否与厂商共同针对目前高校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所需用的带有智能型的实验仪器, 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 制造出符合学生实际应用良好的实验仪器系统。

5.4 引进国外的同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教学

方法, 进行实践探索。比如, 给学生指派研究性课题, 可让学生参与文献检索, 销售产品的检索, 实验室的研究活动等。开设CPU仿真性课题, 可让学生领悟处理器的内部操作。也可指导学生阅读、报告类题目, 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文献中的论文等。通过这些活动, 可使同学开阔眼界,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研究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课程中难点项目授课和指导方法的研究, 阐明如何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课中较难实验项目的授课及指导, 提高学生对难点实验项目的理解与操作能力, 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 通过研究更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项目,实践教学,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蒋本珊, 王娟, 洪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12) :270-273.

[3]蒋本珊, 王娟, 马忠梅.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践与理论教学体系关联性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9, 24.

项目进度管理重点和方法 篇5

工程的质量、费用、工期、安全等是一个项目几个较重要的目标。任何一个目标未达到,对项目来说都是失败。但工程质量、费用等目标,是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而慢慢的体现出来的,没有工程进度,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对电子厂房来说,能否抓住时机、尽快的建成投产,工程进度显得尤为关键。

一、进度控制的目标

1、进度目标的理解

项目管理的第一步,不是计划,而是对目标的理解,对甲方实际需求的分析。只有充分的理解了甲方的真正需求,才能对做出真正有助于目标实现的计划,并产生积极的效果。有时,还需要项目管理者帮助甲方提出、明确需求,并从技术、施工方面择优选择实施方案。

通常情况下,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是在与甲方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约定的工 作。对电子厂房来说,工程进度目标不是一个最终的完成时间,而是一系列的阶段性进度节点的综合。尤其是像洁净厂房包含的系统复杂,涉及的专业包商众多,任何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延后,都会对其他相关的包商产生极不利的影响。

众多的包商之间,存在极多的界面交接。前道工序应在什么时间完成,应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施工必须提前完成,什么样的施工可交叉进行,所有这些,对工程的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没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工程经验,甚至包含对其他专业的的了解(如对下道工序的要求等),将难以胜任此类工作。

2、将目标转化为实施的步骤

在明确了甲方的需求之后,需要做的工作是对这些需求进行规划,将目标分解为一步步可操作步骤,并确定实施的负责人,谁对实施结果进行监控。

目标实施的实施步骤,工程中采用不同级别、不同深度的进度计划来表示。一级控制计划属于里程碑计划,包括项目的手续办理、设计、项目招标、工程实施、材料设备采购、竣工验收收尾以及试运行等活动。(应用P3E/c软件编制2008年1月到2008年12月份的一级进度计划,用彩色截图)二级控制计划是在一级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是对一级计划的细化。二级计划是项目管理单位进行进度控制的计划,它包含了关键的施工节点、施工中的重要活动和工序。(二级计划和三级计划中包括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设计阶段计划、施工阶段计划、招投标采购计划、收尾阶段计划等五大方面内容组成,对一级计划中的某一条进行分解编制二级计划,用彩色截图)

三级进度计划是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它已细化到一步步具体的施工操作,用来指导施工的计划。三级进度计划不得违背一二级进度计划,并应得到管理单位的批准。(对二级计划中的某一条进行分解编制三级计划,用彩色截图)施工计划的实施者是施工单位。作为项目管理单位,则是实施的监控方。为保证施工单位能将计划有效的付诸实施,项目管理单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施工单位进行督促与激励。

3、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

因工程建设时间长、参与涉及人员单位多、技术复杂,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工程水文地质因素、气象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其它难以预料的因素。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需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做出积极应对。

(1)来源于建设单位的因素,如提供勘察资料不准确,特别是地质资料错误或遗漏而引起的未能预料的技术障碍,临时供水、供电工程相关手续办理和实施不及时;办理临时占道、施工占地手续不及时;地上、地下构筑物及各种管线搬迁工作拖延不能及时移交施工场地;图纸不能及时提供;甲供材料设备不能及时到场等。

(2)来源于设计单位的因素。如不能按设计合同的约定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图纸;各专业之间出现设计矛盾;设计内容不足、设计深度不够,缺细化细部节点;施工图纸中的“缺、漏、碰、错”现象;不能按要求及时解决在施工过程出现的设计问题。

(3)来源于承包商(分包商)的因素。项目经理部配置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管理水平低、经验不足,致使工程组织混乱不能按预定进度计划完成;施工人员资质、资格、经验、水平及人数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进度计划不合理、采用施工方案不得当;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材料供应不及时;总承包商协调各分包商能力不足,相互配合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4)来源于监理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因素(5)来源于社会和各种自然条件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如恶劣天气、地震、洪水、火灾等;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系统发生故障而停止供应等。

在计划编制乃至工程实施过程中,都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并做出 积极的应对。

二、进度计划的编制、实施与检查(建议仅写P3 的应用)

1、进度计划的编制

进度计划是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始终围绕的核心。因此,事先编制各种相关进度计划便成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进度计划的编制,需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经验。尤其是现代的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进度计划的编制难度也越来越大。本公司一直在推行P3e/c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下面就简要介绍怎样用P3软件来编制进度计划并进行进度管理。

P3e/c是一个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国际上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普及程度,主要功能是进度、费用和资源管理。P3e/c主要是以进度控制为主线,它可以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得进度计划可以不再只是凭经验甚至是拍脑袋制定出来的说不清楚或者说得不太清楚的定性计画,而是基於要完成的工程量/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商的人材机资源而制定出来的定量的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

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一般是根据相近工程的定额工期,叁考已完和在建同类工程的工期,再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如工程所在地自然和气候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影响工程进度的设备提资、主要设备的供货能力、制造周期等因素,确定工程的总工期和开工完工时间,然後再编制工程的里程碑及总体控制性进度计划,最後编制各级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时各级计划间应建立相互的分解与汇总关系,工程各个标段、各专业工种和各级进度计划之间要建立必须和必要但不多馀的,能真实地表示工程工序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以便工程跟踪控制进度计划时能将下级作业的进度自动汇总到上级去,动态地反映进度计划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真实进度。

利用P3编制进度计划的基本步骤为:

①建立企业和项目资源库。

②设置项目日历、资源日历。

③设置项目的主要里程碑点。

④在WBS(工作包)下列出工作清单(Task,Activity)。

⑤对每个Task估计工期。

⑥连接每个Task间的逻辑关系(SS,FS,FS,FF,延时)。

⑦加载完成每个Task所需要的资源和资源数量。

⑧进度计算后,看开完工里程碑是否符合合同或业主要求,看资源负荷是否过大。

⑨看进度计划是否需要调整。

⑩调整的方法为:压缩关键路径上Task的工期,多投入资源以缩短工期,分解较长工期的作业。

⑾看调整后的进度计划是否合适。合适的话,则把第一份计划,保存为目标计划(Baseline)。

⑿张榜发布第一版本计划,通知项目干系人。

2、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和检查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就是施工活动的进展,也就是用施工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和完成计划。施工项目进度计划逐步实施的进程就是施工项目建造的逐步完成过程。施工进度计划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

项目管理单位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审核施工单位阶段性的施工计划,如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等。一旦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通过审核,督促其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并对进度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进程中,为了进行进度控制,进度控制人员应经常地、定期地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主要是收集施工项目进度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对比分析,确定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工作包括: ①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

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是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措施。其目的是收集实际施工进度的有关数据。跟踪检查的时间和收集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②整理统计检查数据

收集到的施工项目实际进度数据,要进行必要的整理统计,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一般可以按实物工程量、工作量和劳动消耗量以及累计百分比整理和统计实际检查的数据,以便与相应的计划完成量相对比。

③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通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和香蕉。型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和列表比较法等。通过比较得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超前、拖后三种情况。

④施工项目进度检查结果的处理

对进度检查的结果,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另一方面,若偏差较大,还要形成进度控制报告向有关主管人员和部门汇报。

三、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项目管理单位进度控制的任务是负责编制总的控制计划,并将建设单位的进度方面的要求传达给施工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三级施工计划并督促其实施;负责甲指分包的采购,并督促其按时进场施工;协助甲方控制设计进度情况等。

动态控制、过程控制是进行进度控制的基本原理。从对目标的规划、准备,到计划的实施,乃至偏差的识别及纠偏措施的采取,是一个循环的控制过程。

积极的进度控制,应从一开始就对影响项目实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进行积极的准备,从而避免进度偏差的出现。

因为工程涉及单位部门多,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也极复杂。要使得工程顺利推进,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方都需做好各自工作,需要各方加强进度管理。

1、建立完整的计划体系 对项目工作进行计划是进度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一套完整的计划体系将对工程实施产生积极效果,它包括总的控制计划,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总的控制计划由项目进度工程师负责编写,并报项目经理及建设单位审批。甲供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由采购工程师和各专业工程负责编制,他们应能满足总控制计划的要求,由进度工程师负责审批。总的控制计划,需由施工单位负责细化并负责实施,进度工程师进行检查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由各采购工程师和各专业工程师负责实施,由进度工程师检查其执行情况。

2、建立完备的责任制度体系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众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解决技术问题的时间长短、材料设备的供应是否及时,都会对工程进展造成影响。建立各种责任制度,将有力的督促相关的责任人努力的完成其应尽职责。

在项目管理单位内部,需要建立的制度包括各专业各岗位职责制度,既明确了各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又对其进行督促激励。

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既对承包商的选择提出要求,又明确承包商的进度职责,并量化若不能完成任何承诺的阶段性节点,将如何进行惩罚。

3、进度管理的常规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进度控制有个基本的流程,即审查施工单位上报的进度计划,然后检查督促其实施;不断收集数据,对其效率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进行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比较,若有偏差,要求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偏差。①施工单位进度计划的审查,主要是看其是否能满足总控制计划的要求,以及其计划本身工序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基本可行性。

②进行进度检查,控制重点是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主要看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所需材料是否能及时供应、有无工作条件等。若需与其他专业配合,提前告知相关专业以便进行准备。

③通过收集进度数据,分析评价当前实际进度是否能满足计划要求。此外,进度工程师还可根据专业知识及工程经验,对可能的实际进度进行预测。

④若实际进度比之计划进度有滞后,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来纠正这种偏差。若有重大的偏差还应上报项目经理和业主。

4、做好施工协调 在工程施工中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包商间的协调,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极重要的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会有众多的施工单位进入施工或安装,他们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应该说明的是,施工协调,在相当程度上是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项目管理单位,通过检查其体系制度以及实际的工程效果,来对其协调能力进行评价,并督促其真正发挥作用。

当然,因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突出了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项目管理单位也同样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好协调工作,需要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专业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从技术层面看,需要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认真对待图纸会审与交底,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从管理层面看,需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如问题责任制度和奖罚制度。

此外,还应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5、设计进度管理 因电子厂房对工期的要求紧,往往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实施方式。要满足总的进度要求,就需要对设计的进度进行管理。项目管理单位可以协助建设单位进行设计进度管理。比如,进度工程师可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编制图纸需求计划,要求设计能根据施工需要调整工作顺序,将现场需求紧迫的图纸优先完成。

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少问题需要设计明确或协同解决。这种技术问题的解决效率也会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因此,需确定一种大家接受的、并具有灵活性的制度。可以明确规定,一般性技术问题,设计单位应在多少天内给予答复。

6、其他措施

①经济措施。如若实际进度比之计划进度有较大滞后时,进度工程师可上报 项目经理,建议暂缓进度款的审批支付,或者处以一定额度的罚款。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6

关键词:生物    探究实验教学法    作用    方法

一、运用生物探究实验教学法的作用

生物探究实验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它一般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辨别变量的思考,并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的过程。如《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就要求学生先探究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运用创新思维,大胆假设:“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观景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等阴暗的地方常常能看到鼠妇,而在明亮、干燥的地方却很少看到鼠妇。一旦把花盆、石块搬开,鼠妇很快也爬走了。做出这样的假设,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较强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因为生物探究实验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生物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如教师要求学生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即人体生命活动能量供给的活动。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把选取的食物进行分组,自主探究哪种食物更适用于实验。一般来说,花生种子和核桃种子是最佳的选择。此外,这个实验还要求学生结合物理知识,了解1ml水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热能。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在探索中发现了生物的奥秘。

这样的实验方法既能提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机会。由此可见,探究实验教学遵循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勇于探索的良好品德。

二、运用生物探究实验教学法的方法

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回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它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交流心得七个基本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先进行预演,然后提出实验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做实验。

如在探索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以及分离现象的关系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回答问题:“①比较不同浓度组测试所得数据列表,分析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并探讨规律;②什么样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不同细胞在同一浓度条件下,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是否相同,为什么?③本实验中使用的蔗糖溶液,如果浓度高于30%,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接下来,笔者准备好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等实验材料和用具。

探究性实验正式开始了,首先取一片紫色的洋葱鳞片,在鳞片的外表上用刀片划一个“井”字(约5mm×5mm),然后用镊子撕下该部分表皮,即“井”字的中央部分,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接着,把它展平,再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观察之后,开始做质壁分离,先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30%蔗糖溶液1~2滴,然后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对侧引流,引流动作要重复几次,使蔗糖溶液渗入盖玻片下方,请学生仔细观察笔者的动作。5分钟之后,再让学生用低倍镜观察。通过这个探究实验,学生就能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

三、总结

探究实验运用于生物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方式、动手能力和科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大量的探究实验,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加浓厚,思考方式和探索能力都有提高。

参考文献:

[1]薛研.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3,(10).

[2]施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万先军.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式思考大众科技[J].大众学,2004,(4).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更加注重在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实提高高职培养质量, 造就一批专业技能强, 综合素质高, 具有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已经是当务之急。那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就是专业技能培养, 实验教学, 在教中学, 在做中学, 已经是一种行走有效的途径之一[1]。

2 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

2.1 教学背景

近年来, 特别是近三年, 随着高考规模的萎缩,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严重下降, 很多院校已经注册入学, 南通职业大学虽然为老牌大专院校, 但也遇到生源问题。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大部分基础薄弱, 学习方法呆板。《电路分析》和《电工学》作为电类大一新生的入门专业基础课, 肩负着专业名片的重要责职, 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的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2.2 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主要服务于理论教学, 实验项目设置陈旧单一, 多以理论验证为主[1]。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认识常用电路元件, 搭建简单电路, 并能够验证教学中的定理和定律[2]。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教学方法和过程中一般根据实验装置台套数以自然班级为单位, 在同一上课时间参加同一内容的实验, 使用统一的实验指导书, 统一实验内容和步骤, 先是老师演示讲解, 让后学生自己操作实验, 老师答疑,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考核主要以现场的出勤情况, 实验完成情况, 数据准确程度和实验报告情况来考核。传统的实验教学压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因此,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充分发挥实验实践性的先天优势, 必须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进行改革。

3 实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电工实验是电类大一新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学习的《电路分析》、《电路与磁路》和《电工学》等课程的专业基础实验, 是学生由高中应试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的专业入门课程, 课程学习的好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直接影响学生在后续课程中专业课的学习, 如果学习失败, 将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使得学生以后的学习不是走很多弯路, 就是徘徊不前。很多高职高专电类大一新生, 就倒在了起跑线上,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入门一步没跨好。所以作为电类专业基础中的基础, 电工电子实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是:降低学习难度, 把握学习重点, 精简知识体系, 培养实践性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从会学到要学, 最终授人以渔[3]。

4 实验创新项目开发和教学考核方法

4.1 实验创新项目开发

从《电路分析》课程基础性质出发, 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从整个大学三年的整体知识体系出发, 打破常规教学中以课程为体系的教学做法, 以“够用会用”为原则选择实验项目开发。以《电路分析》为例, 我们编制了实验讲义, 选择并开发了7个重点实验项目, 项目以基础性简单性为出发点, 逐步培养专业素养, 具体项目内容举例如下:

1) 认识实验

具体项目内容为认识常规电路元器件 (电阻、电容和电感) , 认识电路电源和仪表, 培养安全用电习惯, 正确操作实验平台, 学生自主创新开发研究电阻特性研究实验项目。

2)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作为电类最基础的定律之一, 在后续的专业分析中经常出现, 必须要让学生使之成为大脑一部分, 形成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创新设计验证或研究项目。

3)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也是电类最基础的定律之一, 在后续很多电路中只要有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都能解决, 所以我们在设计选择项目时, 也是要学生必须掌握, 形成条件反射, 让这个知识点成为大脑一部分, 作为以后的专业素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项目实施中引导学生与宏观世界中的交通路口车流来类比KCL定律, 以原点出发上下楼回到原点的高度变化来类比KVL定律, 让学生亲身体验场景, 真正让学生从实践中找到真知。

4.2 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方法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为主体, 学生设计的要求的实验项目, 不提统一要求, 只要方案科学合理, 能灵活验证定律。具体教学步骤为:

1) 教师提出要求;

2) 学生收集资料提出方案, 阐述方案

3) 教师从旁指导, 提出建议;

4) 项目实施;

5) 项目答辩, 完成实验报告。

考核方法分三部分, 第一是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第二是实施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是总结答辩, 报告完成。

5 总结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是为了应用能力教育, 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 主要探讨了在生源质量下降的形式下, 适时改革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中不仅仅是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还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资源配置,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多方面因素,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继续进行不懈努力, 探索更加符号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特育.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 2009, (29) :527-528.

[2]刘晓军.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武警学院报, 2014, (30) :56-57.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8

1 化学实验室的开放

开放实验室对推动开放式教学的全面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1,2,3,4,5,6,7],化学实验室的开放包括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的开放,也包括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的开放。要开放实验室,首先要优化实验室的管理,集中一批仪器设备,同时要有一整套实施办法。我们通过实验室的合并,调整出专门实验室并配备指导教师,在教学时间内全面向学生开放,具体做法是建立一个网上预约管理系统,学生首先通过网上预约并完成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测试,然后提交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既可以是实验室已有并且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或个人爱好兴趣并且设计好的,还可以是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项目),再由教师审阅批准后,即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室及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表,并且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批改。

2 化学实验项目的开放

2.1 基础实验项目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即开出,针对我校新生化学实验基础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理科生高中阶段选化学与不选化学的原因),我们在开放实验室设置了一些基本操作实验项目(如加热、制冷、干燥、称量、滴定、分离、纯化、提取、制备、检验、测定等)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如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和有机化合物主要性质的验证),通过这些实验,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得到巩固,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正常教学学时内未能开设的实验得以补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2.2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综合性实验是应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化学物质的制备、分离、测定或化学物质的提取、纯化、检验等的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项目提出实验目的和原理,让学生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经反复试验来完成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氯化镍氨的组成分析及物性测定”、“乙酸乙酯的合成、提纯及测定”、“芦丁的提取、纯化及检验”、“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混合物的测定”等。

2.3 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

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开出一些相关的实验项目,例如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可做“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含铬废水的处理”等,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可做“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掺假食物的鉴别”等,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可做“柑桔皮中香精油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农林类专业的学生可做“植物粗提物农用活性的研究”、“植物绿叶色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等,而工程、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做“食盐的提纯和检验”、“纯水的制备及检验”等。

2.4 应用性和趣味性实验项目

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开设了一些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实验项目,如“吸烟与喝酒的检验”、“几种掺假食物的鉴别”、“几种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鸡蛋潜水”、“火山爆发”、“水底花园”等。

2.5 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项目

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以科研带动教学,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项目引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如“微生物源农药的提取及分离鉴定”和“链霉菌52号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代谢调控和除草应用”是教师的广东省“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熏衣草精油的提取、成分鉴定及应用”和“链霉菌4301菌株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是学生的创新科技活动项目。这些实验项目都能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或自主完成。

3 实践效果和体会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对自己选做的实验项目,从方案的设计、步骤的确定、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到整个实验的完成,都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有组学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柑皮中的香精油,但结果发现提取率较低而水电消耗又较大,后来他们设计用蒸馏管代替蒸馏瓶并计算出蒸馏管的长度和直径,蒸馏时水平放置,这样水蒸气不但能连续通过不被冷凝而且还不需加热,结果不但降低了水电消耗而且还将提取率从1.64%提高到1.87%。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兴趣,满足了求知探索的欲望,同时也通过实验的完成,帮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理解知识的发展,掌握知识的创新,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和求实品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3.2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开放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出并设计实验项目,例如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从丁香中提取丁香酚等,这些实验项目,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练习了提取、分离、纯化、检验等实验技能,为学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奠定了基础;有的学生带上家乡的水样测定钙、镁含量和总硬度,为改善当地水质提供依据;而高效分馏柱的设计、蒸馏-萃取联用装置的设计、水蒸气蒸馏装置的改进等,这些成果用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完成,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也学会对实验现象、数据、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和联想演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用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解决有关学科专业问题的能力,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将来从事有关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据统计,几年来有6000多人次在开放实验室完成了相关实验,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而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有10篇。

3.3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开放实验有较多的自由选题,并且有一部分是探索性的,我们引导学生去设计,鼓励学生去实践,通过“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直到最后成功。例如苯甲酸的合成实验,传统做法是甲苯与高锰酸钾回流反应完成后,抽滤除去二氧化锰沉淀,再加入亚硫酸氢钠除去过剩的高锰酸钾,但这一步再次生成二氧化锰沉淀,须重新抽滤。我们向学生提出能不能合并简化该步骤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思考,前提是不能让苯甲酸钾或苯甲酸析出以免降低产率。结果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案,我们鼓励学生去试验,最后得出在回流反应完成后,只要趁热加入亚硫酸氢钠并控制好溶液的酸度,就能合并这两步抽滤,这样既简化了步骤,缩短了时间,节省了材料,又不影响产率。通过实验的完成,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体现出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畏惧,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困难的精神风貌,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认识理论、掌握理论、发展理论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4 结 语

实验室的开放,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才能的平台。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要注重学生悟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给学生留下探索的余地、思考的时间、设计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实验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达汉,王刚.开放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9):103-104.

[2]胡晓洪,刘弋潞,赖悦腾.专业化学开放性实验方式的探索实践[J].广东化工,2006,33(10):112-114.

[3]徐绍芳,王宏,聂进.化学实验多层次开放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51-153.

[4]杨珩.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128-130.

[5]何苏萍.高职高专基础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8,24(6):50-51.

[6]孙文彬.开放性实验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116-119.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9

一、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1. 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当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做一些巡回检查,实验成了一门辅助课。实践证明,这远远不够。实验课上,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学生操作中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还应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必要时亲自动手示范;对基础差的学生,还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少数不重视实验的同学,教师要耐心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里简单举几种方法:

讨论式教学方法。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经验,和同学、老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和科研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实验项目与内容,因材施教。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热情,活跃实验教学的气氛,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方法。以研究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善于设疑,激疑和质疑,不断提出新问题,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以激发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仅仅利用课堂实验远远不够。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应当向课外延伸。通过课外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爱好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设想,应全天候开放实验场地,学生可以自选实验内容,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可通过网上预约和到实验室登记等方式进行操作,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更好地巩固和消化他们在课内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发挥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除了采用教师实验室授课和现场指导外,还应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及时补充相关学科的新信息,增强学生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将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中。比如,我院现已建成多媒体交互式视频教学网,把教室、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机房、办公室等通过网络联结起来。目前有一千多台电脑可以同时上网,教师、学生可以在网上调用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在线答疑,开设教学论坛等,充分调动了师生间学习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上网掌握网络的各种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4. 利用多元化考核方法,全面评定学生实验成绩

评定学生成绩是实验的最后阶段,这个环节是全面综合考核学生的过程。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参与实验学习的态度,检查对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教师除了对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点评外,更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考核结果,不只是简单的测试分数,还有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进行正确的、客观的把握和判断,给出切合实际的综合评价,拟定学生就业的基本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实验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已成为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院来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实验教学的加强,实验耗财的跟踪管理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我们深刻体会到,实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开展的好坏和实验效果的理想与否,因此制定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创建实验教学工作良好的运行机制十分必要。

1. 建立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实验设备仪器、实验耗财及实验环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要建立档案和标准操作程序,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实验耗材实施计算机管理,定期盘点库存,建立物品领用及使用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制度。执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可追溯性记录管理程序,确保专业实验仪器良性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高的使用效率。杜绝以往实验耗材浪费和仪器违规操作的现象,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开始接受规范化训练,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科研习惯的养成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建立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对实验教学应采取开放式管理。根据学生人数和确定开放的实验室情况,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管理人员发布信息要公开准确、安排合理。具体讲,开放实验室的信息包括实验室的条件、指导老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开放的范围、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等,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进行实验活动,使学生业余时间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又增加了学生实际管理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建立实验室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制定实验室管理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考核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应保证实验设备的良好运行,做好实验室开放情况记录。对于指导开放实验项目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安排学习培训,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参照指导教学的工作量给予一定补贴,将考核结果和岗位酬金挂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根据江西省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组织相关专家依据有关文件和以往的管理经验,制定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达标验收考评标准》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各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表》(下称《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由省卫生厅医政处发文,要求全省11个地级市二级以上医院按上述标准进行建设,在规定时间内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共有44家三级医院(中医系列除外)接受了省级检查组的达标验收考评,另有17家二级医院接受了抽查。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定考评标准: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将临床实验室所有的检查项目划分为临床化学专业、临床血液学专业、临床微生物专业、临床免疫学专业和临床体液学专业共5个专业(另有分子生物学专业不在本次研究或考评之内),对5个专业科目按相关要求分别制定了考评标准即《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主要有:⑴检测项目标准操作程序(SOP);⑵急诊检验报告;⑶仪器设备管理;⑷试剂耗材管理;⑸室内质量控制管理;⑹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等方面的考评内容。以及基本要求、分值、扣分理由等。并根据《医疗机构检验项目目录》拟定出5个专业科目允许开展的项目总计约有1000多项。其中:临床化学专业270多项;临床血液学专业200余项;临床微生物学专业50多项;临床免疫学专业400余项;临床体液专业100余项。

1.2.2 现场达标考评:

从全省抽调32位专家组成8个省级考评组于2010年8月-9月前往全省各地市医院实验室进行达标验收考评。考评组首先认真学习《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统一考评打分标准,考评时严格依照《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要求,采用翻阅资料、现场查看、当场提问、抽检记录、现场考核和当天完成评分的方法进行。现场考核时由考评组成员临时随机抽取被查实验室新鲜样本,要求做临床常规化学6项、临床血液分析4项和临床免疫(乙肝病毒5项)共3个专业科目各5个样本,当场盲样检测实时打印检测结果,当场计算实验室能力比对检验(PT)得分,重点考核分析系统的精密度、比较报告结果的准确度。

1.2.3 计分与评定分析:

各专业科目的分值是:临床化学专业100分;临床血液学专业100分;临床微生物学专业100分;临床免疫学专业80分;临床体液专业100分。考评组对被查实验室依据“基本要求”、“扣分理由”打分,然后计算出该室实际得分,得分≥80%为合格,得分≥70%为基本合格,得分<70%为不合格。对被查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2 结果

2.1 全省临床实验室专业科目质量考评基本情况

根据《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标准,对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和临床体液5个专业科目的设置进行规范化检查,并对所查医院实验室在上述6项考评标准等方面是否达标进行评分,对各实验室自己申报已经开展的检验项目数量进行审核评价。通过达标验收形式得到的结果显示,得分≥80%属于合格的实验室占绝大多数,得分≥70%为基本合格的实验室约占5%~10%,不合格实验室仅为个别专科医疗机构(2家),具体结果见表1。

2.2 检验项目准入的统计结果

本次检验项目的考评由被查实验室自己申报,经过核查,所申报的项目均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准入范围内。但是,在被考评的实验室中,三级医院开展的项目总数在260~560之间,二级医院开展项目总数在200~420之间,均明显低于我们依据《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拟定的分级管理数量。具体结果见表1。

2.3 现场抽查样本的考核结果

现场考核结果显示,所有被考评实验室的临床常规化学6项、临床血液分析4项和乙肝病毒5项的成绩,多数实验室的分析系统有较高的精密度,报告结果的准确性也较好,少数实验室的精密度或准确性差一些但都基本合格,只有极个别专科实验室限于条件无法考核。

3 讨论

根据有关文件和我们以往的管理经验,本研究建立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各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表》考评标准,率先在国内开展临床实验室达标验收考核计划。该考评标准涉及到省、市级(三级)和县级(二级)临床实验室必须达到或应该达到的质量管理要求,既是临床实验室建设的标准,也是临床实验室质量考评(管理)的标准。按本研究制定的标准,可以保证实验室各专业科目设置、质量管理和项目准入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在考评过程中帮助实验室发现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依照《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标准,本次通过“达标验收”形式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1)实验室各专业科目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普遍存在编写不具体、不规范等情况。(2)室内质量控制(IQC)方面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有部分实验室门诊的检测项目不做室内质控,其它在住院部做的项目也存在不规范和无分析记录,有的无原始数据。(3)室间质量评价(EQA)有一些实验室成绩不好时未做分析讨论,很多实验室无分析讨论记录本和管理程序文件。(4)一些单位在同一实验室存在多台血液分析仪,却未做比对试验;较多实验室在仪器校准(管理)方面混乱,无定期校准和不定期校准等设备管理制度。(5)有些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实验室使用自配试剂时,不做相关质检记录、校准记录以及存在标签不清晰等问题。(6)临床体液学专业方面大多数存在无尿液刻度离心管、尿沉渣计数板等,尿干化学无标准比色带等问题,表明临床体液学检验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问题很严重,亟待改进。

检验项目准入是医疗机构“技术准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医疗机构“技术准入”的新内容与新课题[2]。在我们以往工作和调查中发现,在许多基层实验室有很多检验项目限于技术或条件不能开展,一些被淘汰或不科学的项目却仍在应用;而一些大实验室又自行将某些不成熟或未批准的技术(项目)应用临床。因此,本研究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等级和不同类别设定一个应开展的基本检验项目范围并进行规范管理(即分级管理),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逐步提高不同层次临床实验室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3]。按照部颁《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规定,本研究拟定的5个专业科目总计有1000多个检验项目,但是,从本次达标验收各实验室自己申报的项目数来看,最高的只有560多项,无论单专业科目项数或总项数都与我们拟定的标准相距甚远。根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1年调查部分省市医院已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显示,国内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项目总数约在850项左右[4]。本研究认为,由于我省经济欠发达,临床医疗水平和检测技术受到限制,因此检测项目数相对较低。

注*:临床微生物专业只考评有无分级报告;临床免疫专业只考评ELISA法是否用酶标仪判读结果。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5]。本次“达标验收”考评成绩总体上要好于前几年我省相关的研究结果[6,7,8],这与本次考评对象是以三级医院为主相吻合。参与被考评的实验室普遍指出,依照本考评标准进行临床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确实能保障临床检验质量和提高检验技术水平。研究认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必须要有新的改进与提高,我们研究制定的《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经过达标验收的实践应用,将会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统一和规范操作规程,提高临床检验技术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逐步形成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为全省检验结果相互认可打下基础,对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子瑜,李少男,王治国.我国政府对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管理行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2.

[2]刘广东,石青龙,张思兵.实行准入管理确保患者医疗安全[J].中国医院,2009,13(8):41-43

[3]王清涛,忻雅丽,方璐,等.北京市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120-123

[4]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2年全国临床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总结大会资料汇编[Z]云南.昆明,2012,北京: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2.

[5]曾蓉,王薇,王治国.美国临床实验室质量跟踪计划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医院,2011,15(11):57-60

[6]吴时耕,万本愿,钟晓婷,等.51家医院实验室现场考核与质控管理分析[J].中国医院,2002,(11):50-51.

[7]吴时耕,万本愿,王文丁,等.通过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看医院检验科管理[J].中国医院,2005,9(12):39-40.

实验项目和方法 篇11

【关键词】工程项目;招标采购;技术和方法

引言

工程项目设备是一个工程开展的必备条件,是关系到整个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设备的选购成本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工程项目设备是要通过招标实现采购,所以工程项目设备的招标采购是整个项目的源头也关系到整个项目是否能够完美收官,所以一定要提升工程项目设備招标采购的技术和方法来提升设备的质量,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工程项目设备招标采购存在的问题

1.供应商选择不规范。

工程项目设备招标采购首先要对供应商发出招标邀请,发出邀请的前提是工程项目单位先对大范围的供应商进行选择,选择符合自身条件并且资质较好的供应商来发出招标邀请。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工程项目设备的质量。但是很多工程项目单位对于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操作,部分供应商会通过不当手段获利,这也导致供应商资源不规范。

2.专家评标组的组织不完善。

工程项目设备招标需要组织专业的物资招标采购小组来开展工作。但是大部分的工程项目设备招标的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组织,很多采购小组都是临时组建的。临时小组的成员大部分是来自招标采购部门,同时也会包含着其他部门的人员。这样的小组一方面对于项目工程设备招标采购缺乏专业性,另一方面则是各个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工程开展中会出现各种意见,从而无法顺利的开展工作。所以在工程项目招标之前一定要成立专业的物资招标采购小组,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完成工程项目设备的招标采购。

3.设备采购渠道单一。

在实际的设备采购工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采购渠道单一,独家物资采购普遍。这种现象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如:某些特殊设备的采购渠道就是单一的、采购过程中出现了紧急情况等等。但是设备采购渠道单一会导致整个项目的设备到位时间无法保障,也会导致设备的过于单一,不能实现多元化的施工,也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4.评标方法不够全面。

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也会按照正常的招标程序来开展,但是很多时候评标过程中价格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过于依赖价格因素进行招标,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无法保证招标采购设备的质量。尤其对于一些新型的产品更加需要从综合性能,科技含量、技术投入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招标。所以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要完善评标方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评分。

二、招标采购过程技巧因素

1.设备采购人员的选调。

由于设备采购人员直接参与标书的编写、质疑、评定和定标等工作,因此设备采购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整个采购过程是否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设备采购人员要了解各种施工

设备的性能结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要求,以便能向设备销售者提出一定的要求,并尽力争取设备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除此之外,还应具备可根据施工条件向施工组织者提供设备选型参考意见的水平。其次,采购人员还应有必要的外语能力。随着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国外设备的各种技术资料,报价材料等通常无中文译文[2]。为及时准确了解技术资料和投标文件的内容,方便进行对比分析,这些都要求采购人员有较好的外语水平。最后,采购人员必须了解所需采购设备的发展动态,熟悉各种设备当前技术水平,对投标设备做出准确的把握和评价。同时,还要求采购人员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能抗拒诱惑,避免因采购人员个人素质问题造成企业的损失。

2.设备采购过程中的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包括招标文件的编写、评标的评价标准等。(1)招标文件的编写主要包括如下:①了解工程概况和设备使用条件,②了解拟采购设备的技术发展动态;③了解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性能、销售及售后服务、资信情况等,④确定拟采购设备的基本参数及结构要求,⑤确定基本参数数值及其区间。(2)关于评标的评价标准:①评标价法:评标价法以投标报价为基数,将可以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价格的评审要素加减到投标价上去,而形成评审价格或评标价,以评标价最低的标书为最优的评标方法[3]。②打分法:打分法一般使用综合打分法。

三、提高招标采购过程效能的方法

1.参与招标采购人员因素的改善。

在招投标采购的实践中形成了由财务、审计、监察、设备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组成的监督机制,在评标人员的选择上,注意吸收各方面的人员参加,这样,从源头上抑制了滋生各种腐败的可能,有利的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廉政建设。企业也要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来提高参与招投标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随着商品的高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对设备采购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选择产品质量、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招标方式可以让采购者通过厂家竞争和答辩,迅速收集信息,并全面了解这类产品信息。同时也扩大选择范围,节约调研时间和精力,降低购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评标时也要强化民主作风和科学决策。

2.设备招标采购技术因素的提高。

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招标行为。一般来说,设备招标采购主要有五大步骤:(1)建立招标小组,由主管领导,财务处、资产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管理小组,由学科专家和使用单位人员组成技术小组;(2)在组织招标工作前,先进行市场调研,考察投标人的资质;(3)制作招标文件,邀请供应商;(4)现场开标、评标、定标;(5)签定购置合同,进货验收。每个步骤都有其操作标准,因此,必须精选人员、全面掌握信息、规范技术指标。建立健全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监督约束机制,实施全程监督是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实行设备采购计划管理,坚决杜绝随意购置现象。还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年度购置计划,上报上级设备采购部门。除要做出预算外,购置计划还应从经济、技术性能及适用性等多方面进行论证。此外,计划制定时,充分发挥人员要素中使用单位人员的积极能动作用,由他们对本单位设备购置计划进行初审与分类。按照设备分类,采购部门可以根据使用效益预测与现有该类设备使用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在确保设备利用率的前提条件下实施总量控制,强化购置环节的管理,避免重复购置。

四、结束语

实施设备招标采购工作是一项具体、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设备仪器水平的提升,要求设备采购工作不断的提升技术水平,创新方法,通过高质量的工程设备采购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慧刚 设备招标采购的评标方法应用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26. 3)58-62.

[2]陈卫权 设备招标采购[J] 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国际部 96-99

[3] MILGROM P, WEBER R. A theory of auctions and competitive bidding[J]. Econametrica, 1982, 50(5):1089-1122.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篇12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

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假设、实验预期、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论、交流。

在设计一个完整方案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指实验目的要明确, 实验原理要正确, 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 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

2. 可行性原则

指在设计生物实验时, 从原理、实验的实施到结果的产生, 都要具有可操作性。

3. 严谨性原则

欲使实验设计完整、无漏洞, 必须注意严谨性。

4. 简便性原则

设计实验时, 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 实验装置比较简单, 实验药品比较便宜, 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 实验步骤比较少, 实验时间比较短。

5. 可重复性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 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的实验不应该只能进行一次, 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 作为正式结论, 这样的结论容易被推翻。

6. 随机性原则

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意抽取的, 意义在于: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 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平衡各种条件, 减少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7. 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原则

在实验中, 除欲处理的因素外, 其他诸实验条件必须保持前后一致, 不能在实验过程中随意变动, 否则可能有未被控制的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8. 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中“变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1) 变量 (因子) :指实验过程中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温度”就是变量。一般可分为两类: (1) 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实验变量 (自变量) 是一种假定为原因的变量, 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的给定的因素或条件, 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反应变量 (因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一般实验变量是原因, 反应变量是结果, 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即在于捕获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2) 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 是指除实验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 (干扰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起干扰作用, 所以实验的关键在于控制无关变量进而减少额外变量。

(2) 单一变量原则:有两层含义: (1) 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 要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2) 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 在实验实施中要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简单地说, 实验中不论有几组实验, 只要控制无关变量不变, 改变实验变量, 观察其对反应变量的影响。

9. 控制与平衡控制的原则

实验在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以获取反应变量的同时, 还要严格地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对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的控制。一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难避免, 只有设法平衡和抵消它们的影响。增设对照组是常用的方法。

(1) 单组实验法:对一组 (或一个) 对象, 既用甲法、又用乙法, 顺序随机或轮流循环。

(2) 等组实验法:将状况相等的对象, 分成两组或多组, 一组用甲法, 另一组用乙法。

(3) 轮组实验法: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 轮番循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 如A组———甲法、乙法;B组———乙法、甲法等。这样能有效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10. 设立对照原则

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 既可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又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一个对照实验中, 一般应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 (控制组) :对实验假设而言, 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一般有以下几种对照。

(1) 空白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对研究对象没有任何影响的处理因素或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所谓“空白”绝不是什么影响因素都不给予, 而是针对实验组所要研究的因素给予空白, 以突出或纯化所要研究的因素。

(2) 条件对照:给对象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 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而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3)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 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该方法较简便。

(4) 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 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

(5) 标准对照:生物体的某些生理、生化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 因而将实验数据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 即可确定其正常与否。

(6) 阳性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有人说:知识+方法=能力。因此教师在“授之以鱼”的同时, 还必须“授之以渔”。在做实验设计题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通过仔细审题, 要明确该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探究、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 下一步实验才能有的放矢、顺利展开。在题中实验目的往往以“验证……”、“证明……”、“探究……”、“观察……”、“调查……”、“鉴定……”、“分离提纯……”等形式呈现出来。如:必修一的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这就是实验目的。而实验原理是实验要依据的科学根据、生物学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根据和出发点, 有了实验原理的指导, 实验设计就有了方向性。明确实验原理可以帮助理清实验设计思路, 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

2. 明确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精心策划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是该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 一般是题目已知的或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来获取的。反应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在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可以人为改变实验条件, 该条件的改变将引起反应变量的相应改变。确定实验变量的方法是:往往要“验证什么”、要“证明什么”、要“探究什么”, “什么”就是实验变量。无关变量的排除方法主要是设置对照实验, 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无关变量必须做到相同且适宜, 以抵消或排除无关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实验方法的精心策划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 是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最富创意的闪光之处, 也是搞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 结合实验条件分清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 从而确定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等。

3. 严格设置对照实验, 正确书写实验步骤

基本的实验方法选定以后, 紧接着就要设计具体的操作细节, 这些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言简意赅。大多数实验要求具备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设置的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说服力。对照实验的类型有多种, 究竟采用哪一种对照方式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具体对待。书面表达是解答实验设计题最关键的部分,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往往需要分段叙述, 并加以编号。

(2) 为使叙述更简洁, 对试管、烧杯等一般要加以分组、编号, 如A、B或甲、乙等。

(3) 叙述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 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如“等量”不宜说成“一样多”, “振荡”不宜说成“摇动”等。

(4) 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 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等都是很好的得分点。

(5) 题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许, 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实验材料和试剂。

(6) 由于实验设计是一种开放性试题, 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 但一般应遵循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4. 记录实验现象, 收集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 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 还可以用数据符号或表格进行记录。

5. 准确预测实验结果, 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期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性判断。实验结果的预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验证性的实验, 其假设是既定的, 那么实验结果的预期一般是唯一的, 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 两者都是对假设的证明。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 预期结果有多种可能, 一般要注意这类实验预期的完整与准确, 必须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都写下来, 结果当然也就有多种可能。结论与结果是不同的, 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推理揭示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 结果和结论的书写方法一般为:如果出现…… (结果) , 则说明…… (结论)

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后, 具体到不同的题型还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补充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题、实验方案设计题、开放性实验设计题等。不同题型的具体分析处理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上一篇:就诊病人下一篇:大数据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