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实验项目论文

2024-07-10

精品实验项目论文(共8篇)

精品实验项目论文 篇1

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人才的培养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 更加注重素质教育, 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济大学近两年来系统开展实验教学, 以全面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先导,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 以精品实验项目建设作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凭借先进的设计思想、丰富的教学内涵、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设计新颖的教学仪器设备, 进一步大幅度开展精品实验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环节在人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项目的建设和开展,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而且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增强了实验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效果明显。精品实验项目营造出全新的教学环境, 这种教学环境设计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营造出充分实践创新思维的空间, 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实施精品实验项目建设计划, 旨在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一、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中的精品实验项目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本科毕业的学生应具备很好的动手能力。在校学习期间,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不足, 建设精品实验项目可以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综合理解, 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试验课程。课程的试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 随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基于网络的配合现场试验教学的信息化辅助手段;探索一种评估试验教学效果的方法。

1. 精品实验项目建设。

为配合本科四年级的《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 相应开设了试验教学, 共有4个子项, 其中“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的实验内容综合, 包括了结构静力试验的全部内容:加载、测试 (位移、转角和应变等) 以及应变仪、应变计等仪器、仪表的使用, 经过此项实验教学, 使得土木工程类本科生能初步了解结构静力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概貌, 对结构静力试验中所经常使用的仪器和传感器有初步掌握。本项精品实验项目名称为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门实践环节课。本课程是教学试验课,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试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了解结构试验中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熟悉结构静力试验的全部试验过程, 学习结构试验测试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此项目建设的目的是在原有试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 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 并辅助以网络信息化手段, 加强教师和学生互动环节, 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设计采用循序渐进、综合掌握的思想, 在进行“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实验前分别完成“结构试验认知”、“应变片粘贴实验”两个试验项目, 从感知认识到动手操作, 从单一项目到综合试验, 通过此系列试验, 学生能掌握结构静力试验的基本内容, 并能使用多数土木工程静力试验的仪器和传感器。按照试验内容, 建立网上调查和试验报告相结合的考评体系。

2. 项目建设计划。

本项目实验配合本科生课堂教学课程《建筑结构试验》开展, 试验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 课程进程, 随课程进度, 先安排“认知实验”, 介绍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常用的加载设备、测量仪器、传感器, 以及试验台座、试验机、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和模拟地震振动台等;接着安排“应变计粘贴试验”, 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深入了解和掌握结构试验最常见的传感器——应变计, 熟练掌握应变计的粘贴方法、技巧以及粘贴所需的环境及材料等。进行本实验项目核心部分“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 由学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结构最常用的仪表和传感器, 并可在一个等强度钢梁上设计惠斯登桥路, 测量结果可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由学生自行组织协调并完成试验的全过程, 测量结构静力试验最常见的两个物理量——位移和应变, 并熟悉一个典型的千斤顶加载和数据采集系统。从而使得学生熟悉结构静力试验的工作过程, 学习各种测试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 (2)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相结合。本实验项目配合本科必修课程《建筑结构试验》, 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堂教学站总学时约2/3, 实验教学占总学时1/3,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观看照片等影音资料又约占1/3, 课堂教学时除讲授课本内容外, 结合实验室老师所完成的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市政工程项目的试验, 用多媒体资料向同学一一介绍, 如: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等。实验内容安排由观摩、演示到动手实践。先由授课老师带领同学参观实验室、讲解实验仪器设备以及装置、方法等, 再由学生动手进行应变计的粘贴、惠斯登桥路的搭接等。实验内容安排由简单到综合。先进行简单的实验, 认识土木工程结构实验的基本元素:加载、测量等, 最终进行一个典型的结构静力加载实验——六米钢桁架静载试验。 (3) 教学效果, 对教学效果的考评采用试验报告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 通过学期前后的两次调查来分析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缺点, 以便下年度改进。在《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实验中, 实验指导老师在讲明仪器、传感器用法后, 由学生小组 (5人左右) 依据团队精神完成实验, 包括试验组织、设计测试电桥桥路、加卸载全过程、实验结束后的清场、数据处理分析等, 通过此实验, 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团队精神, 非常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独立性、设计性思维提供条件。本实验项目也产生许多学生创新实验成果, 鼓励同学们参加多项全国以及全球大学生结构大赛, 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3. 项目建设创新点。

(1) 本实验项目具有很好的实践性,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本科毕业的学生应具备很好的动手能力。在校学习期间,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不足, 本实验项目可以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综合理解, 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本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 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得对专业感性认识的最直接和直观的途径。通过此实验, 让学生理解和分清构件和结构、原型和模型, 让学生知道如何施加荷载, 如何测量荷载效应, 如何施加风载荷、地震作用等的等效荷载。 (3) 本实验项目综合性强, 通过本实验项目, 学生需3个学时, 就可以对土木工程结构静力试验有一个基本和全面的了解, 实验展示了测量静力试验反应两大类参数——位移和应变的几乎所有的仪表和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计;二次仪表;惠斯登电桥原理;数据采集系统。

结构实验室现有实验项目往往配合课堂教学, 针对特定课程, 通过本实验项目, 学生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为本科毕业以后从事实验科研和研究生阶段的试验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网络辅助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 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网络构建实验教学系统不仅能够利用网络实现网上实验教学与网络实验管理的功能, 而且能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 最大程度上满足实验教学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2]因此, 开展网络环境的实验教学已成为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

网络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所产生的一种的新的教学方式, 它以丰富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的教学内容, 良好的交互性, 突破时间、空间以及人为因素的制约, 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网络辅助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能够解决传统面授教学中学生课上埋头抄板书、自学资源匮乏、课后交流不方便等问题, 为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授课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它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保障, 主要目的如下。[3]

1.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由于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对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难以全面照顾的情况, 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可弥补或开拓知识面。教师在课后可将有关课件、讲义、补充材料、参考辅导资料等放在网上, 供学生在线浏览或下载, 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了方便。

2. 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课堂所不能够提供的学习资源, 使得学生借助网络从社会、教师、同学等各种机构或他人获得最新的知识。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资源能够创设一种类似真实的环境, 促进学生在其中进行积极的探索, 进行知识的主动学习和建构。

3. 开展灵活的学习模式。

网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 从而克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学生可以自行考试、模拟实验, 使教学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从而建立了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灵活性的学习模式。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网络上, 学生需要自己来决定学什么内容、怎么学, 网络平台上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超文本、非线性的组织, 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线性方式, 因而更适合学生按需所学, 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并且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和评价, 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 对学生的辅导提供便利条件。

通过网络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已不再是仅仅批阅书面报告, 学生也不再为没时间找老师或找不到老师而发愁。电子邮件和BBS可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 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的有效方式。这样既为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提供了便利条件, 也便于教师们对同类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三、建筑结构试验网站建设

网络辅助教学的技术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辅助教学支撑平台。一个成熟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应该是一个基于网络、以课程为中心和集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发布与维护为一体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平台应该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为学生提供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网络学习环境, 学生可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 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在进试验室之前, 学生通过课程网站的图像和视频介绍, 对试验内容、试验所采用的设备、仪器有一个基本了解。不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 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网站BBS进行交流、答疑。这为教师提供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课件开发工具, 并具有完善的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答疑、跟踪学习和质量测评功能。对教学效果的考评采用试验报告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 通过学期前后的两次调查来分析教学效果, 总结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缺点, 以便下年度改进。

1. 网站建设内容。

建筑结构试验网站主要包括课程简介、课前问卷、课程BBS、课后问卷、课程视频、试验照片和下载专区这七个板块。其中课程简介和试验照片都属于静态页面, 其他属于动态网页, 均可后台替换。课程简介包括:《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和《建筑结构试验Ⅱ》教学大纲。课程问卷调查包括课前问卷和课后问卷。课前问卷分为课程建设篇和试验知识篇, 各15题, 主要是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和对于试验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 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后问卷形式与课前问卷基本一致, 增加一栏:收获、体会和建议, 这样通过同学们反馈的合理意见能更好地完成下一届同学的教学。两部分问卷前15题用圆饼图表示结果, 后15道对错题用柱状图表示结果, 并设置开启、关闭时间, 这样便于管理员查看和统计问卷结果。课程视频和试验照片主要是以往试验室与课程相关的试验的视频和照片,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下载专区主要包括教学课件、试验指导书、试验报告等。整个课程网站设置有注册与登录页面, 其内容仅在学生注册登陆后可见, 其中课前课后问卷调查提交后不可重新回答。课程BBS设置为板块形式, 管理员在后台进行操作管理。

2. 网站使用方法。

本次项目建设主要增加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 网站辅助教学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4] (1) 管理员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配置站点版式”、“管理课程资料”、“设置问卷调查”、“管理讨论区”等子模块。“配置站点版式”子模块, 管理构成辅助教学站点的各种模板, 包括:网站版式模板、问卷题库管理模板、BBS讨论模板、学生信息管理模板等。“管理课程资料”、“设置问卷调查”、“管理讨论区”子模块, 从提供资料、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试验学习平台。“系统管理与维护”子模块, 使系统管理员方便地管理和维护通用辅助教学系统。 (2) 学生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注册及登录”、“浏览课程资料”、“参加问卷调查”等子模块。“注册及登录”子模块, 学生申请注册, 经“信息认证单元”审核其信息后, 可登录到辅助教学站点。通过子模块“浏览课程资料”、“参加问卷调查”、“下载文件”及“留言与讨论”, 学生可浏览管理员 (教师) 提供的课程基本信息、教学课件, 试验视频照片等内容, 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问卷测试结果制定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方法, 还可以方便下载相关文件, 最后可在BBS论坛中同管理员或其它同学讨论交流。

四、结语

1. 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中精品实验项目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提出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创造性运用, 以及结构试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体现。

2. 通过阐明网络辅助教学的含义和目的, 提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改革新方向。

3. 借助网络辅助教学支撑平台, 建筑结构试验网站辅助教学系统的建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创新尝试, 在结构试验课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春耘, 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2) :235-236.

[2]韩立毛.基于Web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盐城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0 (2) :40-42.

[3]孙津丽.浅谈网络辅助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6) :137-138.

[4]钱小莉.构建高校网络实验教学支持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7) :147-149.

精品实验项目论文 篇2

”小小的蜗牛能有多大的力气? 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便和哥哥准备做一次实验—让蜗牛 拉菇码。

一天下午,我们捉了许多蜗牛,从中挑选出 3 只比较健壮的,分别 编了号,还给 3 只蜗牛称了体重:号 12 克,2 号 11.5 克,3 号 12 克。为使实验更加精确,我们还借来了砝码。

我们先用一根细线系住一个 10 克重的砝码,并把它拴在 1 号蜗牛 的壳上。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 I 号蜗牛。心想:这下你神气不 起来了吧?可没想到,它竟拉着砝码,轻松地向前爬去。于是,我又 小自地放上了一个 10 克重的珐码,看它仍旧毫不费力地拉来拉去,我一下子把砧码加到了 100 克。此时的蜗牛仍未显得吃力,直到我把 砝码加到 210 克时,它才“面露难色”。只见它把脖子伸得老长,四 根触角笔直地竖了起来,身子紧紧地贴在桌面上,我在一旁看了大声 喊道:“加油哇,加油哇!

’’蜗牛似乎听懂了我的话,身子东摇摇西 摆摆,拼命地拉。可是挣扎了半天,也未能往前爬动多少,它这才垂 头丧气地把头缩了回去。于是,我们记录下 1 号蜗牛最后的成绩:拉 动 200 克砝码。

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给 2 号、3 号蜗牛做了实验。结果是 2 号 蜗牛能拉动 240 克砝码,3 号蜗牛能拉动 260 克砝码。

小小的蜗牛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拉动比自己重许多的物体,这是为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3

什么呢?随着我知识一天天地增多. 我想我今后一定会知道这个谜底 的。

香菇培育观察报告 去年秋天.我们班买了几筒香菇种,做育菇实验。我们剥去了包在 筒上的塑料膜,然后把它们放在事先砌好的长方形坑内。

为了保持温 度和湿度,我们把塑料膜垫在坑底和围在坑四周,坑的上面用湿布罩 起来。每天中午,我们打开罩布,给它们通风半小时,并在塑料膜上 洒些水。

半个月后,香菇筒由白色转为褐色。又过了半个月,香菇筒的表面 变得凹凸不平了。接着,凸起的地方裂开了小缝,小香菇出来了,像 小纽扣那么大,褐色的,有趣极了。我们每天给它们通风、洒水,不 到一个星期,我们育的香菇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均匀后,香菇筒轻了,我们便用一根 8 号铁丝,竖着给香菇筒 打二个洞。然后放在清水缸里用石块压着,浸一昼夜,再把它们取出 来。我们又把它们放进坑内,照原样管理。十多天后,小香菇又出来 了。

第二批收获后,我们又把菇筒浸入水里进行第三次催菇。

在这期间,我们发现一筒菇种上有了深绿色的东西,而且在渐渐扩大。

问了菌种 厂的叔叔。才知道这叫绿霉菌,是香菇的大敌。我们按他教的方法,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把绿霉菌清洗掉,并在患处涂上石灰,才使病情得 到控制。后来,我们又收获了二批,共采香菇 5.1 千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3

(1)12 月前后,气温最低,香菇发菇最困难,我们就在没有风的 夜间,把香菇筒搬到室外挨冻,接受冷刺激。香菇筒白天在菌床里 “加 温”,夜里在室外“挨冻”,经过几次冷热刺激后,很快就出菇了。

(2)气温在 10-200C 时,香菇不仅出得多,而且氏得快。

(3)靠近窗口能照到一些阳光的菇筒,比没有阳光照射的菇筒出菇 多,长得也好。

精品实验项目论文 篇3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建设

2015 年我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行列,这意味着我校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则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实施的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我校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2005 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1年成为省级精品课程[1],在课程建设中如何进行教材建设,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1 精品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相结合

1. 1 农业院校基础化学实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基础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包含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融会贯通,以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为主要手段,以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通过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学会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化学物质的制备、合成、分离与纯化实验,学会从农林产品或天然产物中分离和提纯各种有效成分,学会制备和合成自然界难以获得的物质; 通过验证性实验,验证化学理论和物质的化学性质,总结出化学原理和规律; 通过滴定分析和质量分析实验,学会和掌握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及分析结果的表达,并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 通过化学常数测定实验,学会和掌握有关数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或定律; 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了解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应用,学会和掌握有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测定,从而对物质作出定性或定量分析; 而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更应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实验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的要求。

1. 2 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写教材

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实践告诉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和发展了理论,又通过实验检验和评价理论,因此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实验不只是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感受知识的产生,理解知识的发展,掌握知识的创新,并培养操作技能和思维方法,培养严谨作风和求实品德,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核心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智能,因此实验教学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从实践中探索求知。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结论或基本原理; 通过得到的实验数据并作进一步处理,求出一些基本常数并赋予一定的物理意义; 通过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培养规范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通过总结实验结果,拓宽视野,认识自然并联想演绎,创造出新的知识。基于上述认识并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反复论证实践,2009 年我们编写出基础化学实验教材,并作为农业部 “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内容包含了以上叙述的各个方面。根据使用情况和效果,2014 年我们对其进行了修订,使教材更加完善,又作为农业部 “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 精品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根据通过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对化学物质的 “结构—性质—应用—制备—提纯—测定”的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全面训练的原则,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材中特别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一章独立编写,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并且运用到各个实验项目中,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此教师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如建设开放式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平台[2]和建设立体化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3],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基础化学实验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3 精品教材建设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改革,将教师们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是我们进行精品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传统实验的优化和对现代实验的创新,并编入了一些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和一些涉及科学研究的实验项目,很多实验都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才写进教材,例如由芳香烃的氧化来制备芳香族羧酸[4],用过量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与乙酸酯化合成乙酸乙酯[5],用石灰乳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及其分离鉴定[6],回收废旧锌锰干电池并提取有用物质[7],从薰衣草中提取精油并加入到雪花膏的制备配方中制备薰衣草精油雪花膏[8],通过海洋微生物发酵提取分离天然药物[9]等。并且这些实验都特别注重综合设计性、探索研究性和实践应用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很大帮助。

4 精品教材建设成效

4. 1 精品教材建设促进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开放实验室对推进开放式教学的全面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10],化学实验室的开放包括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的开放,也包括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的开放。我们通过实验室的合并优化了实验室的管理,集中了一批仪器设备和试剂药品,在上班时间内全面向学生开放,具体做法是建立了一个开放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学生首先通过网上预约并完成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测试,然后提交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既可以是教材中有并且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或个人兴趣爱好并且设计好的,还可以是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科技创新活动项目) ,并且这些实验项目都特别注重安全环保和绿色化[11],再由教师审阅批准后,即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室及有关仪器设备和试剂药品的使用登记表,并且在指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

4. 2 精品教材建设促进了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

在教材编写中,我们注意到除了有让学生在正常教学学时以内完成的实验项目外,还补充了一些教学学时以外的实验项目,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12]。例如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如“芦丁的提取、纯化及检验”、 “乙酸乙酯的合成、提纯及测定”、“氯化镍氨的组成及物性分析”等,一些应用性实验项目如 “吸烟与喝酒的检验”、 “几种掺假食物的鉴别”、 “几种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等,一些趣味性实验项目如 “鸡蛋潜水”、“火山爆发”、 “水底花园”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还有一些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的实验项目如农林类专业的 “植物绿叶色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水产类专业的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生物类专业的 “药用植物香精油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环境类专业的 “含铬废水的处理”,食品类专业的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等。

4. 3 精品教材建设促进了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举办

多年来,我校不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化学实验技能大赛[13],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也被指定为参考书,每次都有近三千名学生报名,通过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参赛学生众多而进入决赛的名额又有限,因此学生要通过初赛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复习,进入决赛之后更要全面掌握实验项目的要求,了解有关仪器和试剂,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例如乙酰水杨酸的合成,要查阅有关物质的理化性质,如反应原料之一的乙酸酐遇水会水解,为防止其水解,反应容器必须是干燥的,如果反应容器未干燥,就会造成乙酸酐水解而使另一反应原料水杨酸不能完全反应,从而导致产率降低并且产品也不纯( 产品检验中检出大量的酚羟基) ; 又例如从柑桔皮中提取香精油,如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由于中间的长颈圆底烧瓶仍需加热而使水电消耗较大,学生改用水平放置的蒸馏管代替,这样水蒸气不但能连续通过不被冷凝而且还不需加热,结果大大降低了水电消耗,并且提取率还有所提高。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完成,满足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并且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思考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并寻找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结语

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探索 篇4

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为全面提高企业培训质量,实现职工培训“做大做强”的功能定位,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1年以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开展岗位大练兵,积极探索有价值、可推广的电力培训教育模式,为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培训中心夯实基础。

在上述形势的推动下,“95598业务技能与工作流程强化培训”项目组,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和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提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培训方案,入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八大“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本项目组期望以“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模块建设、培训方式方法建设、培训精品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精品培训项目”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1 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立项意义与理论支撑

95598是建立良好供用电关系、树立电力企业优质服务形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它7×24小时不间断地向客户提供与用电相关的信息查询/咨询、业务受理、故障报修、投诉与建议、停电预告、客户欠费提示、催交电费及市场调查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1]。95598人员不仅要广泛熟知电力专业知识、电力法律法规,还要熟练掌握SG186系统,更要声音甜美、耐心细致、了解客户心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开展95598职工培训,使潜在的人才成为资源,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95598座席人员,这些都有赖于培训,因此必须重视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

然而,何为“精品培训项目”?如何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都没有检索到明确的表述。参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2]。“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3]”。本项目组认为,“精品培训项目”也应很好地体现上述“五个一流”。“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也应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培训指导教材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培训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2 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进程安排与建设思路

“95598精品培训项目”项目组以江西省电力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标准》为依据,按照上述“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培训管理五个方面,逐步开展“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建设分四个步骤:2011年2-3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2011年4-7月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2011年8-10月进行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2011年11-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形成项目成果。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理实一体”的道路。一方面,由于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多是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专家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相对薄弱、缺乏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的培训师资队伍,项目组决定:“走出去引进来”。一是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到供电公司95598客户服务一线挂职锻炼。只有将理论联系实践,才能胜任企业培训的需要;二是请进来,即引进供电公司一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兼职培训师,壮大我们的队伍(目前我们95598的培训项目在省公司及培训中心培训管理部的支持下,已有十名兼职培训师)。

第二,培训内容模块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培训内容模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适用的培训方案,才能收获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所期望的培训效果。

第三,培训教学方法建设。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问题研讨、现场实操、参观走访等等,推进培训项目的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

第四,培训项目教材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第31部分:95598客户服务》为基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补充、开发95598一线员工迫切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指导手册和标准化专业试题库,利用团队优势,做出95598精品培训项目课件及视频材料,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进行远程分享。

第五,培训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培训中心标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四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每期培训班开办前,项目组会将培训方案、课程要求、学员信息等告知培训师;开班过程中,项目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学员和培训师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二级评估的准确、可靠;培训班一结束,项目组立即收集整理培训归档材料,并通过反馈进行及时整改,从而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对地市公司开展培训业务起示范作用的精品培训项目。

3 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亮点介绍

3.1 深入调研,分析需求

项目组自2011年1月即开始广泛学习、搜集资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编制《95598客服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2011年2-3月通过走访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南昌、九江、赣州、抚州、萍乡、吉安和赣东北7家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和95598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征求他们对所设计的培训课表的看法和建议。项目组通过对一线获得的数据(见图1)和培训建议的归纳整理,确定业务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用电营业管理为重点模块,紧紧围绕一线学员的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

3.2 学有所成,满意度高

本培训项目前后举办了三期。对三期学员的一级评估结果显示,培训内容先进性的好评率达95.3%、培训内容针对性好评率达92.9%、培训内容实用性好评率达95.3%、培训内容组织好评率达97.7%、培训方式好评率达到了98.8%、教师教学能力好评率达100.0%(具体统计数据见图2)。对三期学员的二级评估结果显示,合格率均达100%。

3.3 以人为本,突出实用

本培训项目从“情绪管理”开始,通过疏解学员的心理压力,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然后,学习服务技能、业务技能、信息技术。最后到省公司优秀95598班组(南昌供电公司95598)现场观摩、研讨。七天的培训课程,以人的心理为基础、以培训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切实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强化规范学员的工作流程。

3.4 行动导向,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培训项目中,我们打破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实践“练习法”的教学模式,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以学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序列,让学员在自己“动脑”、“动手”、“动嘴”的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使学员实现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要我这样做”变为“我要这样做”,真正提升了学员的业务技能,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宗旨。

3.5 精编讲义,全程录像

在本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按照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建设要求,我们事先向各位培训师提供了培训模块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编写的要求和模板。督促各位培训师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认真备课、按时交纳材料。项目组按照培训模块序列,精编讲义,让学员在报到之时即可拿到讲义,方便学习与记录。

本培训项目还对第二期培训班的教学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将七天的教学录像,结合精品课件要求,制作“精品培训项目”视频教材,为更多不能前来参加培训的现场95598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参考,也为进一步做好培训项目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4 经验总结

作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建设者,培训师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认真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4.1 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企业培训机构要成功地开展职工培训项目,就要将过去那种“我有什么,我教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推销式培训做法,转变为“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教什么”的营销式培训做法。只有通过训前的充分调研,才能掌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要什么”,才能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学员“缺什么”,进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着眼点。

4.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构建框架

培训师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能力项分解,再围绕每个专业能力项,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设计,以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培训师的操作点和学员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要点,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点和情绪的协调点。培训师应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互动环节,这样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4.3 创意编写培训讲义,为打造精品搭建桥梁

培训讲义是将培训师的教学设计与学员的能力构建实现清晰对接的桥梁,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职业培训讲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科书,它不应长篇大论强化理论,而应简洁明了强调实用;它不应盲目追求高深,而应力求通俗易懂、实用够用;它不应是简单的培训师语录、课件翻版,而应是学员的行动指南、学习指导。培训讲义应该人本化、实用化、逻辑化、系统化,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激发员工兴趣。

4.4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打造精品扩大影响

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教学水平。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生动、形象、直观、鲜明的特点,令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而且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就是要让好的培训教学资源能够尽可能地被更多的人来学习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网站建设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精品培训项目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扩展项目影响。

摘要:总结了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探索过程, 分析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理论支撑, 阐述了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思路和亮点, 提出了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四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95598,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95598客户服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朱晓慧.谈谈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5 (11) .

[3]李秀龙, 袁涛.谈如何搞好精品课程建设[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7 (3) .

高校实验室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研究 篇5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理念

1.1 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精品课程网站中需要呈现教学队伍的实力、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条件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及特色等。这就要求精品课程网站首先要实现两个基本功能, 即内容展示和教学互动。课程网站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提供一种集动画、文字、视频及声音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网上预约和答疑系统[3], 利用网络的普及, 提供一个便于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4,5], 及时为学生解答问题, 同时加强教学与科研中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1.2 重视需求

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 通过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网站的设计和建设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学生需求。把课件、教材、教案、试题库和实验预习系统、仿真实验等进行整合, 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充分发挥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既是课程网站的建设者, 也是使用者, 只有在一批优秀教师的共同参与下, 网络教学资源才会日益丰富。

1.3 体现特色

实验课程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必须通过实际的仪器设备使用和操作来完成学习过程, 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课程网站融入实验预习、模拟仿真实验等功能, 与实验教材内容实现互补, 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网站融入实验选课系统, 有效提高了开放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6,7]。

1.4 发展与创新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 周期缩短, 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新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和丰富, 课程网站的建设不仅要重视其维护和内容更新, 还要考虑未来的可发展和创新性。通过后台管理, 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增设新栏目, 便捷添加、更新内容。

2 精品课程网站规划与设计

2.1 网站功能设计

各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征, 如果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 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 不仅无法体现该学科的特色, 也不能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很可能会造成网站应用价值不高、使用效率低。网站功能结构设计结合实验课程的特点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课程网站主要用于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料, 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讲义、教案、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等通过网站全面实行免费开放。课程网站将以上资源进行组织和分类, 并设计了功能全面的内容发布平台, 教师将教学资源制作成各类格式的文件, 如动画、文字、视频及声音等, 方便地发布到网站上的各个栏目中去。

(2) 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课程网站为信息化教学管理提供环境支持, 大部分的日常教学事务由实验选课系统来完成, 选课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功能, 即教师管理和学生预约。教师通过选课系统查询教务信息, 如学生名单、选课分布、课程安排;登记成绩和打印名单;查看留言或给学生留言。学生则通过选课系统实现预约实验、查看成绩等。

(3) 解决以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实验课一般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即实验预习、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实验预习要求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对实验内容做全面的了解, 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弄清实验仪器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等。课程网站不仅在提供实验预习资料的容量和形式上远远超过了教材或参考书, 而且可以通过网上测评、答疑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验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仿真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训练, 更能直接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4)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网上留言和在线答疑, 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随着学生在网上提问, 师生交流的频率、次数增加, 我们又开设了论坛和博客系统。论坛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讨论对象分类, 便于集中交流或解答。使用Wordpress (用PHP语言开发的博客平台) 博客系统, 用于支持多个教师共同写作、共同管理博客, 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

2.2 交互式学习功能整合

交互式学习功能的实现不仅体现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水平, 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以往实验教学的瓶颈。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来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 无需进入实验室, 即可进行实验预习和虚拟实验操作, 具体功能的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

2.3 网站管理维护

课程网站的功能扩展和内容更新应紧密围绕课程建设来进行, 考虑到网站的管理效率以及网站的安全与稳定性, 根据课程小组成员自身的专长来配置其相应的网站管理权限。例如, 超级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 可以直接管理网站及其所有功能和内容, 而大多数管理员无需掌握网络技术, 只负责充实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或某个单独功能的日常管理。具体管理模块如图3所示:

3 精品课程网站实际应用

在分析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和做好网站整体规划的基础上, 开发了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站, 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1) 课程网站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网站建成之前, 学生获得实验资料的途径只有教材或参考书, 在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后, 往往表现出“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特征, 究其原因, 问题不在学生, 而在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这正是我们需要改革的地方。课程网站不仅成为学生获取实验信息的渠道, 也是他们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2) 应用课程网站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在开放实验教学实施后, 实验指导教师面对的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 实验教学的组织更为复杂, 而实行信息化教学管理, 开放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课程安排由计算机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自动生成, 学生预约实验、取消实验都可以通过选课系统自行完成;实验操作考试安排根据学生网上抽签情况来组织实施;学生考试成绩经教师上网录入后由计算机自动计算、统计, 并打印出成绩单。

4 结束语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不能只是以通过评审为目的, 只有在深入研究课程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 完成好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工作,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 服务于广大师生, 使得课程网站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从而实现它的价值。通过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实践, 构建了一种新的网站功能组织模型, 课程网站紧扣实验基本环节, 重点解决了实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了实验操作模拟训练方式。课程网站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的运用, 大大提高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EB/OL].2003-4-8.http://202.205.178.7/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010/109658.html.

[2]张琳, 程敏熙.网络环境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J].物理实验, 2006, 26 (9) :17-20.

[3]徐军, 刘瑞斌, 王春燕.国家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的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12) :105-107.

[4]林筑英, 师蕾, 林宏伟.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 2010, 21:20-25.

[5]朱志宇, 张代华, 刘维亭.基于ASP和ADO技术的动态交互式教学网站[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7) :66-69.

[6]王佳伟.浅谈开放性实验室的网站建设及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3) :152-154.

精品实验项目论文 篇6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和人才培养工程,教育部从2003年在全国各高校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本文结合病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和发展需要,探讨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1. 重视病理实验课的师资人才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体”观念,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应重视教学的个性化、丰富性和多样性,重视学生情感、态度、认知和个性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教师仅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学习动机的培育者”[1]。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首先是有具有知识、经验、人格、理念的高素质师资,同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2]。病理实验课相对理论课形式多样,内容较为灵活,针对病理学实验课以形态学观察为主,又与临床知识紧密相联,因此要求必须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师资。

我院对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养,要求他们在5—7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加强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新分配来的青年教师必须从事临床病理工作,为病理学教学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同时还要参加岗前培训与考核,完成教学培养性讲课,然后才能从事教学工作。我院还加强中青年教师的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与现代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培训,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行本专业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后继有人,青年教师是我院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后备军,也是主体,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丰富病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二是教学进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课程安排,基本上是理论课上讲什么,实验课就看什么。仅仅开设基本技能训练和常规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激发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够的。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为主。在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入大量的临床病例与案例,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的形态学的知识有相应的病例可依,有相应的临床背景,而不是孤立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其课堂上的记忆能力。根据理论课内容制订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实验讲授提纲,既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印象,达到实验课的目的,又可以帮学生理清思路,使实验内容不至于太凌乱。实验课内容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往往可起到承前启后、举一反三的作用。实验课不仅仅是理论课的简单重复,也不仅仅只是观察切片和标本,更重要的是将肉眼所看见的实际和课本上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3]。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与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对病理实验课的兴趣是提高其学习效果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

3. 病理实验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病理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先对理论课内容进行回顾复习,然后进行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最后让学生对切片进行绘图而结束一堂课的内容。几乎每次课的安排都是遵循上述的这种方式,不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要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对病理实验课的兴趣。

(1)借助精品课程平台,拓展、开放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首先,美化病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促进师生交流,教学中善于选择和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语言,创造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能使学生爱听、乐听,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的负担。其次,提倡病理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每次的教学模式都不完全一样,每次课的内容都由一个合适的临床病例引入并分析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示病情,引导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将抽象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学生自主认知的过程。

根据课程与课时需要、学习对象和教学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抓住形态学科特点,将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集于一体,两者融会贯通于一条形态结构主线上,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给学生多感官的综合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我院实验课应用多媒体主要是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大体图片和切片图片,首先是给学生一个形态学的印象,在观察实物的时候就更能直观形象地认识病变。我多媒体的应用现在基本上可以达到100%,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4]。我院开发适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图谱型”网络教学课件,建设基于局域网环境的病理学实验考试试题库和教学问卷反馈系统,由此基本上形成了全面涵盖实验教学各个层面的教学软件系统,为开展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5]。

(3)把科研的相关内容引入实验课的教学过程,针对某些疾病向学生介绍发展前沿及最新研究现状,并将相关的科研技术引入实验课中。比如HE切片制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CR及FISH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对理论课上讲述的内容印象深刻,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目前,我院开展的病理学实践教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之中,并且参与一些基础性的科研项目,不仅使大批学生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而且学生自身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构建起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的学科发展模式。

4. 适用于实验课的一流教材和实验课管理方式

病理实验课的教材应集视听于一体,宏观与微观于一体,充分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病理实验教材不仅要有相应的理论说明,包括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的说明,而且要加入案例分析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实验课的教材中还要加入相关问题的提问,引起学生思考。病理学实验室中有三种最重要的东西:显微镜、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所以为了能更好地配合理论课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从显微镜、病理切片与大体标本这三个方面加强实验课硬件的管理。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形象、直观的病理标本与HE切片是不可替代的教具,是重要的直接知识的载体。显微镜是我们进行微观观察的最重要的工具,由于上课的学生比较多,教会学生正确、准确地使用显微镜,以及在显微镜下正确观察一个病理变化,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落实到位的问题。我们还应开展横向比较,积极改进标本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教学大体标本数量和种类的增加,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背书,更是通过对各种大体标本的形态比较、观察,以及利用电子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将书本知识与标本实际相结合,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职责,努力建设,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精髓,努力促进病理实验教学改革,确保病理实验课的质量稳步提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知识的学习,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现实,从战略的思想高度,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努力把病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为适应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推动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文章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几方面要求对病理学实验课进行改革思路的探讨, 让学生在实验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认知疾病, 从而使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力华.适应现代医学改革, 优化病理教学创新[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3) .

[2]张静, 乔庆, 李青, 程虹, 黄高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0, 16, (5) .

[3]何全斌.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初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5.

[4]汪敏.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2) .

精品实验项目论文 篇7

1 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4]。近几年来, 在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方面, 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 根据学校建设发展目标,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吸引到实验教学队伍中来,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课堂,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形成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的良好局面。 (2) 改善实验教学技术队伍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 按在职培养、引进和选拔留用等三种方式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实力。注重发挥名教授在实验教学中的带头作用。 (3)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通过学科、专业及实验技术队伍内的传、帮、带, 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以及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短期脱产培训等方式全面培养和锻炼队伍。 (4) 引进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政策激励人, 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定岗聘任制度及严格的考核制度, 并按相应岗位级别指标进行每年年终考核, 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挂钩。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制度, 综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5) 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坚持“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实验预演, 鼓励教师申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和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邀请有关教学名师、精品课程负责人来中心指导工作, 选派和支持课程骨干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和教学研讨会。

实验教学中心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现有的16名实验技术人员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3名, 实验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占69%以上, 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有责任心、热爱实验课教学、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 已成为中心实验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 这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对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为全校的本科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几年来, 组织学生参与广西教育厅举办的“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 获得奖励。多次参加广西教育厅举办的“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技能竞赛”, 获得团体、个人的好成绩, 发表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20余篇。

2 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和课程网络平台

2.1 硬件建设

化学实验中心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和学校的配套经费, 更新和增加部分常规仪器设备, 增添了液-质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 拓展了一批新的实验项目, 增开了多个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为我校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 500万元。化学实验中心下设基础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现代仪器分析室、学生开放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实验室, 承担着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和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等实验教学。新增加和改造实验项目75%, 正常实验项目达254个 (其中验证性实验项目由原来的10%降为5%,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将提高到95%) 。

2.2 构建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设置的主要内容有“中心首页、师资队伍、设备环境、实验管理、开放实验、教学在线和资料下载”等栏目, 教师和学生可以查询和了解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状况、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等各种信息。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模拟学习, 观摩多个实验教学过程, 预约实验内容, 查询实验成绩。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促进了以实验教材为主, 视频、多媒体以及网络互动等教学手段为辅的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形成,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2.3 建立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在实验教学手段上, 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并用。购置了一批网络实验软件, 包括网上课件库、图片库、试题库、视频素材库等教学资源库;还拥有网络课件的制作设备, 采用3D MAX和FLASH技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进行计算机模拟, 制作实验项目十余项, 为学生开放了虚拟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 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将一部分实验内容上网, 其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图像、仪器的连接示意图、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学生可直接在网上进行实验预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答疑平台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和实验后进行总结;利用答疑平台或网上的邮箱, 教师可直接在网上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并进行指导和答疑, 实现了信息互动。该课程网站已经能满足网络教学的要求, 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2.5 强化实验室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除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外, 还针对本中心的特点, 制定出一些更细的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执行, 已制定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办法”、“实验教师预实验制度”、“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关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细则”等规程。有计划地组织有关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研讨这些规程, 努力使得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趋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在严格执行有关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开放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还确保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健全, 运行效果好, 中心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 认真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首先对于要求上墙的《实验室规程》、《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守则》、《实验室卫生制度》、《仪器设备及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制度, 为实行实验教学中心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3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验教学中心重视实验技术研究, 实验项目选择和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手段先进, 引入现代技术, 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 (1) 对于基础性实验, 教师着重向学生讲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 (2) 对于验证性实验, 学生在预习实验讲义的基础上, 在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际操作训练和数据测量, 课后再撰写实验报告。 (3) 对于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研究性实验, 学生3~4人一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 学生需自行完成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配置溶液、组装和调试仪器、样品制备、样品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讨论等, 最后写出试验研究报告。 (4) 除以实验课的形式外, 还采用学生科研训练的形式进行。本着自愿的原则, 根据学生对某一科研问题的兴趣, 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检索科技期刊, 并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撰写综述性论文, 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够对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就有所了解, 培养学生追踪科学前沿的兴趣。通过上述多种教学形式的实践训练, 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和实验技术, 开拓思路, 熟悉和体验研究过程, 而且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了科学实验的素养。

4 强调个性教育, 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实验分为三级开放:一级开放为基础实验, 主要针对二年级学生;二级开放为综合实验, 主要针对有兴趣的学生;三级开放为研究设计性实验, 主要针对高年级优秀学生。同时结合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学生毕业论文,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不同层次的开放实验, 不仅时间对学生开放, 而且实验内容也对学生开放, 从而形成了对优秀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机制。

5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完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

实验课考核制度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 我们在总结实验课考试方式、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学的、公正的实验考核机制, 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体系体现了“三个阶段”, 即:基础实验, 主要采取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方法, 即实验预习占10% (教师课前检查) , 实验操作过程占70% (教师现场记载) , 实验报告占20% (教师课后评阅) 。综合性实验, 让学生自由地选取感兴趣的实验作为实验考核题目, 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后以小论文的方式提交总结报告。研究设计性实验, 由教师给定 (或自己选定) 实验项目,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自主完成实验过程, 最后以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选修实验单独记学分。对于进入开放实验室从事课外创新活动的学生或在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 给予适当奖励加分。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实验室工作在高等院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对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5]。对传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 今后, 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比如在实验课中尝试双语教学, 增设绿色化和微型化实验等, 才能不断提升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势, 使实验室成为创新性教学的场所, 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摘要: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提高大学生化学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的教学环节。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要求, 从强化实验教学团队、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及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考试模式等建设内容进行探讨和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化学综合实验,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赵志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课程建设管理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23 (7) :67-68, 71.

[2]邓志敏, 颜峰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实验教学管理环节改革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5) :682-683.

[3]于惠力, 毕耕, 高宇博, 等.建立完整的实验体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J].实验室科学, 2010, 13 (6) :3-6.

[4]王玉枝.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促进“分析化学与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1) :22-24.

精品实验项目论文 篇8

《电子技术》是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类等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然而,“模电”与“数电”的学习对初学者很难。在对企业调研与毕业生访谈中,绝大多数企业表示“模电”和“数电”的基础教学特别重要,如果学生学好了,在企业今后的发展就如鱼得水,但恰恰是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课程教完了,学过的知识也忘掉了;毕业学生普遍反映因该课程难学而生恨不少,后来用到了这些知识,回头重新学,才把这门知识学好了,怪老师当时不告诉学为何用。

面对这种状况,从2006年开始,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我们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行业、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这一步骤,以小型的电子产品组件的制作、调试作为能力培养的主线,选取8个制作项目(学习情境),根据项目重新序化课程内容,将原“模电”、“数电”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到这些制作项目中,通过完成产品组件的分析、制作与调试等综合性学习任务,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我们将这一课程定为《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2007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建设方案中将《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列为重点建设的核心课程,要求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目标进行建设。

二、《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根据高职类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等。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核心竞争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效果。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名师工程”、“金讲台工程”、“双师工程”,在《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精品课程建设中,改变过去课程教学团队仅由学校内部教师组成的模式。首先聘请了电子行业的5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其次,制订主讲教师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建设目标。新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先安排到实训室工作,参与实训室建设;再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传、帮、带”辅导,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积极引领新教师;每学期还有计划地安排主讲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逐步提高团队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目前15名专任教师中有12名拥有教师和工程师双职称,专任教师双师比例达80%。第三,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课程组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及技能培训等活动,8名教师先后赴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职业院校进修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课程组有1名教师获得“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名教师获得“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3名教师获得学院“金讲台教师”称号。

(二)构建课程内容新体系,设计学习情境

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内容选取遵循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学习过程中的行动优先原则,教学应尽量以实际的行动情境作为语言化模型设计的基础,行动能力应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做”,即“行动”来获得发展,强调“做”的过程中的思考及经验总结。

基于这一行动优先原则,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对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岗位和相关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知识能力要求分析,按照技能和知识的相关性建立课程结构,构建新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本课程把典型电子产品(带音调控制的扩音器、多功能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作为教学的载体,按电路的结构进行剖析,共分解成8个项目(线性集成直流稳压电源、语音前置放大器、信号发生器、扩音器、加减计算器、抢答器、可逆循环彩灯控制器、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每一个项目中又用若干个任务模块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将电子技术原课程的知识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成这8个项目,变成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以制作一个电子产品组件为目标,分理论讲授、电路测试、电路分析、作品制作、作品调试五个部分,融基础理论与实际制作为一体,它既涵盖了传统课程的知识点,又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学、做结合,导教相融、学做合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见图1)。

(三)探索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内容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分为8个制作项目,以典型项目实例分解任务模块,按照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和理解一些必备的知识,将这些必备知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放在各任务模块中进行讲解,以各个任务模块构建知识。每个项目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体验”,让他们在行动中学习,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的要求。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探索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导教相融、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每一次任务按照“POAP” (Perception Operation Analysis Promotion),即感知、操作、分析、提升模式实施(见图2)。

在教学中,根据学习情境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基于行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仿真教学等,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语音前置放大器的制作与调试”项目任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预先在电路板设置一些开关,若开关位置不对,会导致出现如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放大器动态范围太小、频响太窄等故障,让学生在电路调试过程中发现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故障现象找到故障部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相应的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本课程提高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难点动画演示、电路拼图游戏、课程学习网站及基于LabVIEW、Multisim的虚拟仿真测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动感和趣味性,从而实现更生动的教学模式。

(四)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精品课程网站

为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完成了《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课程网站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课程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学习环境,也为师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在课程网站上嵌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课程网站除了具有完备的多媒体课件、教案、行动工作页、习题库、试卷库及学习指南等,同时还建立了丰富的电路案例库、器件资源库,以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此外在课程网站上还充分利用其可视化特点,对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原本比较抽象的电子技术知识点,采用动感课堂的形式制作成“知识放放看”栏目,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设计了“电路连连看”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并熟记最基本的电路单元,提高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五)加强工学结合,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保障。为了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院先后与苏州华之杰电讯有限公司、常州诚联电源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共建电子产品装配流水线及诚联电子产品制造实训车间。在《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课程中,除了校内电子技术实训室以8个产品组件为项目载体实施“导教相融、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还安排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流水线进行收音机装配实训,在诚联电子产品制造车间从事开关电源产品的生产,参与焊接、整机装配、调试、检验、包装;品质管理等整个产品制造工作流程,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就拥有了短暂的工作经历并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三、课程建设的成效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教学实施的“导教相融、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每一次任务的实施遵循“POAP”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007年、2009年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江苏赛区二等奖,2008年参加江苏省TI杯模拟电路设计竞赛获一等奖,200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及制作技能比赛二等奖;2009年《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课程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2011年6月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项目比赛荣获一等奖;2012年6月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比赛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李时雨, 秦传江, 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8 (27) .

[2]刘阿玲.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2) .

上一篇:艺术的传统与动机下一篇:金融同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