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2024-06-27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精选7篇)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篇1

例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重庆市垫江中学(408300)赵德强《中学生物教学》2006年第5期

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在分组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时不易区分,这里就依例谈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1.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

生物学实验是有一定研究目的,也就是实验目的。在实验中,实验手段的主动选择,实验对象的干预措施,实验的环境条件控制,都是受实验目的的制约的。因此,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而对照组同样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只要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系后,就能准确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例: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A.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究竟选C 还是选D,也就是究竟哪是实验组,哪是对照组呢?首先要明确萨克斯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还是“证明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呢?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的操作就不同,当然实验组和对照组也就可能不同。从当时(1864年)的情况来看,光合作用的过程还不清楚,植物能否产生淀粉并不完全确定,更加谈不上以淀粉作为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萨克斯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科书第一册第52页上明确说明了“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此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为了证明这一点,达到这个实验目的,只需进行直接的实验证明即可,也就是直接把饥饿处理后无淀粉的叶片置于光下,观察有无淀粉产生即可证明,所以曝光处作为实验组。而通过遮光组作为对照组,用以确定淀粉不是来自于其它来源,而是来自光合作用。

但是到现在,知识背景变化了,我们已经明确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所以又可以通过该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这时的实验目的改变了。当然淀粉的有无就是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此时遮光处理是实验组,因为这样可以证明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对照组只是为确定其它因素对此结果无影响(比如材料,空气等的影响)。因此,同样的实验,如果是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不同。(如果实验目的是“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则曝光为实验组;如果实验目的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则遮光处理为实验组.就是这样的,确定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先要看实验目的。如果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充分条件,有光的是实验组。如果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则有光的是对照组。)

2. 根据已知与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作用是起到一种衬托参照作用,所以,对照组其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有感性上或理论上的认识的,公认的。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要探究的,要证明,要验证的。

例: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① 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育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答案选B。但很容易错选C。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这是已知的,公认的,现在做实验的目的只是验证这个结论。所以,我们只要设置实验,在黑暗中培养植物,观察其生长状况,如果生长不良,这就证明没有光是不行的,光就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该组也就是实验组。而用有光下培养的作为对照组。其实验的思路是,要证明a是b的必要条件,只要证明没有a就没有b(实验组),而用已知的有a就有b来对照。

又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在A、B二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mL)的蛋清液、唾液。然后分别向二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0.1g•mL-1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二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0.01 g•mL-1的CuSO4溶液,振荡。

在这个实验中,其中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即A支试管中的现象是已知的,公认的,公理性的事实。所以A就是对照组。这个实验的思路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A支试管),如果唾液淀粉酶与双缩脲试剂也呈紫色(B支试管),那么唾液淀粉酶就是蛋白质。反之就不是蛋白质。

3. 根据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方式来判断

在实验中,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而这种处理就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那么,这个处理组就是实验组。

例如。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 组的全部消失

D.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答案选A、C,即A和C项是不正确的。但是,人们很容易认为A是正确的。

a组进行了高压灭菌,这种处理措施是针对实验变量(土壤微生物的有无或多少)而进行的处理,所以为实验组,b组不灭菌,不做处理,为对照组。

又如,验证鱼鳍的作用这个实验中,剪掉鱼鳍的就是实验组,不剪鱼鳍的就是对照组。

但是,有的实验中虽然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针对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这样的处理组不是实验组,而是对照组。

例如:“饲喂甲状腺激素对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实验分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丙组:不饲喂药剂。

该实验中,甲组进行了处理,且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的是否饲喂)的处理,所以为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处理,但是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的处理,是施加了一定条件的处理,应该为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不做处理,为空白对照组。此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的作用。

4. 对没有明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有些实验,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这就没有专门的对照组,也就是各实验组之间相互对照。在等组实验中,大都是运用这种相互对照。在相互对照中,各个组的实验结果往往均是未知的,要探究的。

例如: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方法步骤:(1)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2)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该题中有光照组与无光照组就是相互对照。因为这两组的实验结果都是未知的。

又如,考察某生物实验中反应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此时,各实验组分别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做实验,各个组在实验中就起到了相互对照的作用。

综上所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分,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结果的已知和未知,实验的对象的不同的处理措施等情况具体而定。对一个具体的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也可以用这种几种判断方法综合来考虑。

[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仅靠观察所看不到的未知。为了探索这样的未知,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控制或施加某种影响。在对照实验中,经过这样的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证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作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这里之所以强调“一组”,主要是考虑到平行重复的问题。简单地说,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针对具体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需要清楚实验控制的原理。实验控制的原理不外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两种: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对不少教师来说,运用加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容易;运用减法原理设计的实验,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时则常常困惑。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1号试管处于常温环境(不加热),也不加任何催化剂,2号试管加热、3号试管加 FeCL3溶液,4号试管加肝脏研磨液。这显然是运用加法原理进行控制的实验,1号属于对照组,2号、3号、4号属于实验组。又如,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的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对天竺葵进行“饥饿”处理后,让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检验。叶片在自然状态下总是要见光的,人为地将一半叶片遮盖起来,让光照(实质是光合作用)这一因素处于缺失状态,这实际上就是运用的减法原理,这一组应当属于实验组,曝光的一半叶片则属于对照组。有人认为结论是相反的,原因有二:一是被“饥饿”处理所迷惑,二是认为遮光的一半叶片缺少实验因素。其实,“饥饿”处理只是为了使实验效果容易检测,与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是无关的;遮光的一半叶片并非缺少实验因素,而是对实验因素进行的一种控制(即去除)。](2007年3月赵占良文章《中学生物教学》)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篇2

一、什么是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是指除控制因素外, 其他条件与被对照实验要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无关变量对所研究实验无影响, 使得结论变得简单明了。

二、对照实验的组成

对照实验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 哪个作为对照组, 一般是随机决定。从理论上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影响一定要相同, 这样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 就可以认定是来自变量的影响, 这样实验结果才有可信度。

三、对照实验的好处

不同的实验因素可以引起同一种实验结果, 所以, 必须要有严格的对照, 这样所设计的实验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就可以保证无关变量对所研究实验无影响, 使得结论清楚且简单。所以大多数实验, 尤其是生理类实验往往都要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预测实验结果:若为验证性实验, 则结果只有一个;若为探究实验, 则应分情况讨论。

四、对照实验的类型

本文对以下三类对照类型做一个论述, 各种对照实验中哪个作为实验组, 哪个作为对照组,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空白对照

(1) 概述

空白对照组是指除给予范围的实验因素外, 不给予研究的实验因素处理。探究某种实验因素的有无对实验结果的直接影响, 明显的对比出实验组的实验因素与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

(2) 典例分析

(3) 注意事项

(1) 实验设计一定要分组进行。

(2) 变量只能有一个, 其他条件均相同, 两者唯一的区别是变量不同。

(3) 保持实验条件的前后一致性, 实验过程中不可改变其中任何条件。

2. 自身对照

(1) 概述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不另设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对象为对照组, 实验操作后的对象为实验组。对比实验操作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而得出实验结论。

(2) 典例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

1.实验对象:同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

2.在这一实验中有两次对照,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组:操作:高浓度溶液处理。对照: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

第二组:操作:低浓度溶液处理。对照: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

(3) 注意事项

(1) 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生理活性。

(2) 实验操作要有一定的范围, 如处理活性细胞时所用溶液浓度要适宜。

(3) 持续观察记录实验操作前、后的实验对象状况, 控制好观察时间。

3. 相互对照

(1) 概述

相互对照是指不单设对照组, 而是几个实验组之间的相互对照, 由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一般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 通过实验的相互对比, 确立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关系。一般表现出实验因素在量上的多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这种方法常用于等组实验中。

(2) 典例分析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1) 实验对象:加了相同淀粉糊的四支试管。

(2) 对照处理:不另设对照组, 而是将四支试管分别放在温度为80℃、60℃、37℃、0℃的不同环境中, 并同时加入等量的唾液。

(3) 实验结果:对相同时间内四组溶液中淀粉糊消化程度进行检测, 并记录检测值。

(4) 对照分析:通过对四组检测值之间的相互对比, 得出淀粉糊消化程度最高组的温度, 即为本实验探究的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3) 注意事项

(1) 不需要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均为实验组。

(2) 每个实验组除要探究的因素各不相同外, 其他所有条件均相同。

(3) 最终结论必须由几组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

五、结论

对照性原则是生物实验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对照实验法在科学探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照性原则就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简洁、明了, 而且使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因此,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透彻理解对照实验的理论和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

摘要:实验设计题已成为高考实验题的重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题中最常见的。对照实验可以更加明确地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对照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论述了对照实验的概念、好处、类型、对照实验的设计。

关键词:对照,实验,原则

参考文献

[1].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

[2].张体雄.《谈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J].《科技文汇》.2007.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篇3

关键词:对照实验 对照组 控制变量实验 自变量因变量

初中科学的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的定义,但教材中很多方面运用到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如生命科学部分有: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即研究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微生物生长与水分的关系),探究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PH值对酶的活性影响等,物质科学部分有: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等。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很难判断哪个实验是对照实验,哪个实验是控制变量实验,而且在对照实验中,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控制变量实验中,有些学生不能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不能有效地控制变量,不能把因变量转化为可感知的、可量度的事物、现象或测量方法,而且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中,不知道如何用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混淆两者。所以在教学中澄清两类实验的定义,突破实验设计中的难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辨别两者的区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照实验

1.定义: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52页中提到:在实验中应排除实验对象外其他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设置对照组是常用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这段话主要阐明了对照实验的作用,但并非对照实验的定义。查阅有关材料可知,对照实验的定义是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一个对象有无影响时,除了对该因素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这种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2.常见的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如研究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实验中,A、B两试管都有等量的淀粉糊,在A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在B试管中加入2ml的清水,其中B试管就是一个空白对照。

(2)自身对照:指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再另设对照组。如探究“蜗牛有视觉吗?”实验中,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观察蜗牛怎样行动?实验结果是爬向阴影部分,结论是蜗牛有视觉。本实验中,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创造了光线明暗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观察蜗牛的爬行情况,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3)缺因对照:在实验处理中,对照组施以全部实验变量,而实验组除研究的因素外,其余条件与对照组一样。如,在研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如果要验证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设计实验:取两个培养皿,第一个培养皿中有潮湿的纱布;第二个培养皿中放干燥的纱布,然后各放同种的玉米种子15颗,盖上培养皿的盖子,再放在室温的环境中,7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本实验就是缺因对照,根据实验结果,就可以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

(4)相互对照:实验中,不再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在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中,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有:可能是花的颜色把蝴蝶吸引到花上去,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应是:取若干纸花,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白色、红色、粉红色、黄色、黑色五种颜色),花的大小、形状、气味都相同,然后放若干只蝴蝶,观察蝴蝶在花上的停留情况。在这个实验方案中,不设对照组,所有的各组都是实验组,通过相互对照,就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花对蝴蝶的吸引作用。还有,如果我们要探究酶的最适宜的PH值,我们也可以把实验组溶液的PH值设置为4、5、6、7、8、9等,根据相互对照,即可知酶的最适宜的PH值。

3.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

在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时,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实验组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假设的,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可见,在空白对照和缺因对照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就比较容易,在空白对照中,不加任何实验处理的那一组即为对照组。在缺因对照中,全部施以实验变量的那一组即为对照组,缺乏某一因素的那一组为实验组。在自身对照中要紧紧地抓住实验目的来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如在研究“蜗牛有视觉吗?”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蜗牛有视觉,就对有光的环境作了处理,让蜗牛的身体一半处于暗环境中,如果观察到蜗牛的爬行情况和原先一样,就能说明蜗牛无视觉,如果蜗牛爬向阴影部分,说明蜗牛的爬行情况发生了变化,从而证明了蜗牛有视觉,极据以上情况,我们就可判断,遮光时为实验组,光照正常时为对照组。在相互对照中,每组之间相互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它们既为实验组,又为对照组。

二、控制变量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是指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一个实验对象有怎样的影响趋势时,让该因素处于不同水平,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通过对比结果,从而得出该因素对实验对象有什么规律的影响。通俗地讲,当某个实验对象受较多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单凭自然状态下是看不出来的,这时就应该人为地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让研究的因素不断地改变,从而找出实验对象受此因素影响的规律。在控制变量实验中,学生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识别变量的能力,根据实验目的辨别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能力,操作性地定义因变量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如何操作性地定义因变量呢?所谓变量,是一项实验活动中将会发生变化的事物特征,如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中,电压、电阻、电流均是变量,如果要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我们常做的方法是: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的大小来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这时,电压的大小就是自变量,电流的大小就是因变量,由此可见,自变量就是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也可称为“由你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即“它自己变”的量。如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课题“温度对大米发霉的影响”时,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霉菌的数量,其他变量还有空气的湿度、空气中O2的含量、大米的干燥程度、大米的种类,这些变量在实验中应予以控制不变,以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这些变量又叫控制变量,也称无关变量。在设计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中,如何操作性地定义因变量呢?也就是说如何将因变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事物、现象和方法,既说明在实验中如何测量因变量,说明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这是控制变量实验的一个关键点,它能清楚地让其他人明白你在研究什么,而且这种明确性有助于其他人重复该实验。如在讨论“蜂蜜的粘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的实验中,我向学生提出:本实验中如何去观察或测量蜂蜜的粘度?在学生思考此问题前我先明确地告诉学生,你得让其他人能照着你说的过程去做,你的操作性定义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你的方法应该是可观察的、重复的、直接操作的;②你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可行;③最好能把变量转化成数据形式。经过学生个人思考,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案:

1.用相同的4支胶头滴管,分别吸足20℃、40℃、60℃、80℃的蜂蜜,垂直静置,用秒表测量胶头滴管中蜂蜜滴完的时间,比较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蜂蜜粘度越大。或在胶头滴管垂直静置后,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胶头滴管中剩余蜂蜜的体积,剩余的体积越多,蜂蜜的粘度越大。

2.用4支胶头滴管,分别吸取20℃、40℃、60℃、80℃的蜂蜜,再拿4支相同的试管,倾斜到同一个角度,然后在1号试管口滴一滴20℃的蜂蜜,以此类推,在4号试管口也滴一滴80℃的蜂蜜,用秒表测量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粘度越大。

3.在20℃、40℃、60℃、80℃的蜂蜜中,放4个大小相同的钩码,然后分别用弹簧秤匀速拉起勾码,读出弹簧秤上的力,力越大,蜂蜜的粘度也越大。

4.也有学生提到,取相同体积的20℃、40℃、60℃、80℃的蜂蜜,放在4个相同的烧杯中,然后在液面处放钩码,用秒表测出钩码沉到烧杯底部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粘度越大。从以上几个方法中,可以看出学生能用秒表测时间的长短、弹簧秤测拉力的大小、观察体积的多少,来定义蜂蜜的粘度,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三、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实验的联系和区别

这两种实验在初中科学中运用非常广泛,以后也会经常用到。在这两种实验方法中,都需要控制变量,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但两者研究的目的不一样。如,对照实验是研究某因素对实验对象有无影响,而控制变量实验是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怎样的影响,但有时两者也可结合起来使用。如研究“不同程度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课题中,自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因变量是水蚤的生命活动,可用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来表示,也可用单位时间内的水蚤死亡个数多少来表示。具体方案可以这样设计:取蒸馏水、浓度1、浓度2、浓度3的烟草浸出液,把40只水蚤平均分到以上4种液体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4种液体中水蚤的心跳次数,共进行3次来测心跳。从以上设计中可看出,蒸馏水作为对照组,浓度1、浓度2、浓度3是实验组。通过本实验不仅可以知道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生命活动有无影响,而且通过对比、归纳,还会知道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生命活动有怎样的规律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石磊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学科学教学论》.陈志伟.陈秉初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3.《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12期

4.《探究实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确定》.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1期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篇4

咸安区实验中小学领导班子按照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在学习教育方面,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深入学习了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得到强化。我校党支部组织了多次专题讨论,多次深入到所联系的年级组,通过组织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对校级领导班子及个人、学校发展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截止到目前,召开各级各类座谈会6场,走访各类人员265人次,共下发征求意见表1196份,收回1194份已梳理出征集到的对校级领导班子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32条,对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11条。针对意见建议,实小党总支领导班子召开专题讨论会,深入查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了整改方向和具体措施。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

(一)遵守党和执行党的的政治纪律情况。

我校领导班子始终把遵规守纪,加强党的宗旨意识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准则,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干部培养与选拔方面,严格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严格坚持按党章办事,严格遵守党内各项政治纪律,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在廉政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较好落实反腐责任;在言论和行动方面,切实做到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

(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以及教育局等文件规定,认真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监督制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在工作上,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彻底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2、厉行勤俭节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比如在无纸化办公,办公耗材、车辆水电维修等后勤服务费上还有节约的空间。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扣“四查四治四扎根”主线,结合征求到的各类意见,学校党总支全面摆查,认真反思,深刻剖析,找到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会议偏多:虽然学校已经注意要开短会、少开会,但除了每日教师早晨集会、周前会、行政会等固定会议外,还有很多突发工作等诸多临时会议,有的事情其实可以通过别的方式传达布置。会议偏多挤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

2、学习务虚:把理论学习当作“软指标”。表面上抓得“紧”,如规定学习时间、学习篇目、学习人员,这些都“到位”了,但自学不自觉,读书笔记不详实,讨论不充分,考核手段不严格。没有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3、落实不力。少数领导干部工作上习惯于当“二传手”,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任务布置多,认真检查落实到位不够;校规校纪方面制度多,贯彻执行力度小。检查时。比如在备课检查时只看修改次数、修改篇幅、修改字迹,往往忽略修改的实质内容。

4、重绩轻责。有时总结宣传只重视突出成绩,忽视问题与不足,甚至不敢直面问题,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求真务实主动性欠缺,开拓精神不够,有畏难思想和情绪。

(二)官僚主义方面:

1、深入基层不够。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少,联系师生少,有的行政领导习惯坐办公室,不能及时一线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实际少。班子成员与师生员工交心谈心,听取意见建议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走进教职工内心,对师生员工的思想了解不够。例如:推门听课时,除了要了解教师上课批改等工作成效,也要对教师本身的需求进行了解;学校强调职工服务教育教学,服从工作安排,对教师的素养提升投入的措施不够;

2、团结协作不够。有的班子成员缺乏大局观念和团队精神,遇到科室部门之间工作交叉,习惯性推诿扯皮,避重就轻,不敢担当,绕着走。还没有真正实现“分内事情认真做,分外事情抢着做”的理想境界,有“各自为政”的迹象。

3、服务意识不够。主要是有的行政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现象,对教职工缺乏满腔热忱,与同事的关系不很紧密,说话、办事、处理问题很少能做到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教职工的业余文体活动开展的少;对青年教师的政治进步和专业化成长关心不够。

4、学校分班情况较乱,学生调班严重,领导插手过多,平行班也不平行;

5、职称评定,按照上级要求打分,对50岁以上的老教师关心不够。

6、评优评先问题上,有时客观上存在机械走程序、简单看票数、分数,不能全面准确地对参选对象进行考察;

(三)享乐主义方面:

1、满足现状:学校经过多年发展,环境优美,质量较好,所有领导班子成员满足感存在,闯劲不足。

2、慵懒散漫:班子成员中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促进学校继续发展的劲头不足。有的同志在同一岗位上呆的时间长,靠老经验办事;有的同志步入中年,在事业上没有进取心上进心,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以应付的态度工作。有的同志自持在领导岗位上,在守纪上反而搞一些特权。

3、缺乏担当:有的同志遇到问题找客观原因多,找主观原因少;有时该追究的责任没有追究,遇到难交流的老师绕道走,不主动沟通化解矛盾,而是把矛盾上交给校长。

4、领导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较少。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勤俭节约意识淡薄。学校坚持节俭办学,要求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使用资源,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浪费的现象。如不能熟练使用信息化办公平台,不能做到无纸化办公,浪费纸张墨盒等资源;空调温度不按要求进行设置,夏天低于26摄氏度,冬天高于26摄氏度;有的班级多媒体晚上放学和周末未使用时不关闭,造成资源浪费。

2、勤俭节约风气不浓。学校在办活动时仍有拉条幅,摆花草的现象,教室的灯管理不到位,大白天仍有照灯的时候;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校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其深刻思想根源。既有学校行政生态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及思想认识根源的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宗旨意识不强,导致政治觉悟不高。

有些领导班子不能很好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的领导干部不按制度办事,在重大问题决策上不征求其它班子成员意见,对集体的决议不认真执行,各行其是。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中出现的摩擦和矛盾不能正确对待,没有大局观念,相互搞内耗,互相“拆台子”影响整个班子的团结协调运转。有些领导对部门责任不明确,对本部门有益的事情争着办,不利的事拖着办,甚至推诿不办,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2、以日常工作忙为由而放松了自我学习。

部分班子成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头脑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重事务轻学习,重专业轻理论,造成知识更新不及时,知识结构不全面。

3、工作中缺乏反思。

有的班子成员不能经常清理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行为,对教职工、学生和家长服务认识不到位,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的班子成员中有时顾虑太多,患得患失。

4、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够强。为什么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为什么有些问题久拖不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够强。要求相关部门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相关部门没有做好,与领导班子督促指导不到位是有直接关系的。班子的注意力不仅要放在大局上,更要放在教学服务上,把工作做得更加及时、精细、扎实。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使命感。

5、工作中存在浮躁情绪。

6、班子成员有时在工作中存在浮躁情绪,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有的工作计划制定得很好,但在落实的时候不能坚持持之以恒。需要进一步深入一线,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

6、联系群众不够。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未完全解决好,对群众路线这个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理解不够,导致与群众联系不紧密。目前,学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是联系群众不紧密,依靠群众不积极造成的。

7、个别班子成员修养不够,公仆意识淡薄。

作为领导干部,在个人行为约束上不够严格,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有所放松,为职工、学生服务的意识不够强。

8、班子创新力度不够,跟教职工交心谈心少。

在实际工作中小心谨慎,有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班子成员只是把分管的一摊守好,不出乱子就行了,怕这怕那,个人进取意识比较单薄。同时,考虑到教职工工作辛苦,心里有一定的好人主义思想,一般要求多,督促监督少。跟教职工交心谈心少,从而导致其他教职工觉得赏罚不明,做多做少一个样,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四风”问题的存在,不仅表明我校班子成员在“四风”上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存在一定差距,也同时表明我校作风建设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我们将切实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从思想根源入手,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好“四风”问题确保取得党和群众满意的明显实效,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果接受全校教职工的检验。

1、整改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治庸问责”等工作结合起来,开好民主生活会,建章立制,边查边改,争创群众满意的班子和学校。

2、整改措施

(一)形式主义整改措施

1、党员干部要形成学习制度,纳入行政考核。

要解决党员干部的学习问题,不仅要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同时也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从内因和外因方面促使党员干部把学习形成长态化和制度化,从而达到要求。要求中要明确每期应学习的书目、笔记要求、反思或心得体会要求等,让党员干部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此工作由黄维副书记负责制定与落实,时间节点在2014年9月底完成。

2、建立行政干部谁安排,谁负责、谁落实、谁总结工作模式。学校工作安排落实情况定期由校长抽查,教师评议,发现问题及时向工作安排行政提出完善意见,定时整改。此项工作督办由工会督导,每月向学校提交本月工作落实情况报告。以解决重安排轻落实的四风形式主义问题。

3、学校及部门要精简会议,提高会议效率。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会议要重点突出,会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有解决办法,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会后按时反馈落实情况。

4、弘扬焦裕禄精神,主动积极开展工作。我校是咸安区的窗口学校,要办一流的学校,就需要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像焦裕禄那样去工作、去创业,把焦裕禄精神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如果工作中怕吃苦,推诿扯皮、回避矛盾、不敢面对职工,私心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上报教育局请求调整。

(二)官僚主义整改措施

1、深入群众,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

每个行政联系一个教研组,联系一个班级,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参加教研活动并要进行定期宣讲活动,讲学校政策,讲上级精神、讲业务工作等,同时听取群众的疾苦和诉求。

2、对于上级文件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要解析上级各类文件,必须与学校实际,师生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只管布置,不求效果。

3、班子要有勇于担当,遇到矛盾,面对矛盾,不能有绕矛盾走的思想,要提出来共同会商,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

4、加强为民服务意识,制定全校首问负责制度。对教师学生、家长或社会遇事要实行首问制。由黄维同志负责,完成相关要求。

(三)享乐主义整改措施

1、领导班子成员安于现状怕得罪人,当老好人,得过且过、推诿扯皮、推脱敷衍问题的,只要有群众反映,事实清楚的,校长要对其进行谈话,帮助他,知错不改,建议调整。

2、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学校鼓励创新,在创新方面较突出,效果好的方面学校给予奖励。规章制度由领导班子相关成员负责,完成时间2014年9月底。

3、学校工作及部门工作必须统筹安排,不能等、靠、拖,或应付检查等,对工作造成损失及负面影响的要追究责任人的不作为责任。

(四)奢靡之风整改措施(1)杜绝无公函接待。

(2)单位之间除教学业务之外,禁止搞联谊,讲礼尚往来,迎来送往。

(3)严格公务用车制度。

学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班子工作作风的转变,是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关键。班子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用《党章》和廉政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开门搞活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断学习,深刻反省,知错就改,形成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班子,带领实验中小学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恳请上级部门加强指导,及时批评改正。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篇5

五城中学李金有

本人所处的学校属于农村偏远学校,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试验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物理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的基本途径。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想尽各种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现就谈谈我是如何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

(一)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我根据不同实验类型、目的、任务和要求,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总结法2.示范——练习——总结法3.引导——实验——分析法 4.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抓好学生分组实验的三个阶段:

1、实验前的准备阶段;

2、实验进行阶段;

3、实验后的分析总结阶段。

(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将演示实验改为实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针对本校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光学“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由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平面镜成像规律。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归纳,最后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为后面的光学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五)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大学物理实验对比教学研究论文 篇6

(1)随着多年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仪器数目的增长远不及学生人数的增长,而在上课时为保证教学效果一台仪器最多容纳两名同学同时使用,仪器数目严重制约着上课学生的人数,一个实验一般只能保证有一个班或者半个班的学生来做;

(2)大学物理实验一次课为3学时,同一个实验一天最多只能排三次课,即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上一次课,那么一个实验一周最多只能重复15次左右。如果所有的班级都按同样的顺序来上实验课,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每个实验每周要重复的次数都大于15次,这样在排课上就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高校目前都采用轮转授课的方式来排课,即各实验室同时开课,然后各班在实验室之间进行轮转。由于学时的限制,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只开两个学期甚至有个别学校只开一个学期,这样就会出现一学期的实验课包含三类实验中的两类或者三类的情况。如果轮转授课,那么就很难保证让所有学生都先做基础性实验,再做综合性实验,最后做设计性实验,也就是说必然有部分学生打破理想的上课顺序,这样分层次教学模式就很难实行了。另外,由于在中学阶段各地区、各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刚入校大学生的实验基础及实验能力差异较大。而大学物理实验课是大学生最先接触的实验课之一,所以我们在授课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差异。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实验课上对所有学生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差异。这样就会使学生出现两种极端,部分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迅速完成实验,而部分实验能力差的学生需要他人帮忙或是延长时间才能完成实验,甚至有个别学生为完成实验选择抄袭其它同学的实验数据。长此以往,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会认为实验课程过于简单,学不到多少知识,对自己的能力提高没有帮助,会逐渐对物理实验课程失去兴趣;实验能力差的学生由于经常不能独立完成实验,会认为课程太难,自己无法掌握,在逐渐丧失自信心的同时势必对物理实验课程提不起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两类极端的学生都会逐渐丧失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显然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迫在眉睫。

2对比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需要在无法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要既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又兼顾两类极端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广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提出对比教学模式。

2.1演示实验和课堂实验的对比

在实验课前增加演示实验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或亲自参与有趣的演示实验,会对接下来要做实验产生强烈的兴趣。如:做全息照相实验时,演示白光再现全息照片;做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时,让学生参与演示茹科夫斯基凳;做受迫振动实验时,让学生参与演示鱼洗盆等。学生在完成实验以后,通过与演示实验的对比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

(1)在全息照相实验前演示白光再现全息照片,而各高校在实验中做的基本都是激光再现全息照片。做完全息照相实验以后,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照片无法在白光下直接观测,而需要在激光下观测。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让我们拍摄能直接在白光下观测的白光再现全息照片,这样观测起来不是更方便吗?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实验报告上解释这个问题。通过这样带着疑问去学习的过程,学生对全息照相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在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前,学生参与演示茹科夫斯基凳时,双臂平伸凳子转速减慢,双臂收缩凳子转速加快。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双臂平伸时转动惯量大,双臂收缩时转动惯量小,最终得出结论:总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分布离转轴越远,转动惯量越大。做实验时给学生提供的塑料圆柱、金属圆桶和实心球的质量基本一样,让学生做完实验来验证上面的结论是否正确。学生怀着好奇心,在做实验时就会更加认真,更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

2.2多种实验方案的对比

许多实验都有多种实验方案,如:声速的测量、测细丝直径、电桥测电阻等。我们可以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采用多种方案来做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实验能力不同的学生做不同要求,更能有效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

(1)在全息照相实验中采用难易不同的两种光路进行照相。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用传统光路进行实验,通过认真调节、精确计算,使光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相差不太大,不大于所用激光的相干长度;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在20°~30°之间;参考光与物光的光强比为3∶1~5∶1之间。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用简化光路进行实验,此光路经过简单调节就可以满足上面提到的三个条件。采用以上做法,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实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实验完成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种光路进行对比分析,如对两种光路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用简化光路的实验成功率比较高,经过分析可以发现:①简化光路中的光学元件个数比传统光路少,由9个减少为5个,所以外界振动对实验的影响也较传统光路要小,故而照相成功率高。②简化光路容易调节,学生只需要调节感光底板和物体的位置及角度就可以使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夹角和光强比在都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传统光路中光学元件较多,调节比较复杂,经常需要反复调节,中间过程如果某些地方没注意,导致某个条件没得到满足,实验就会失败,观察不到全息照片。也可以组织同学讨论简化光路与传统光路的适用情况,利用简化光路拍摄表面凸凹程度小的物品效果较好,如:钥匙、硬币等。简化光路不但可以拍摄反光性好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拍摄反光性差的塑料材料如中性笔笔帽等。而对于表面凹凸差距比较大的物体采用传统光路拍摄的效果较好。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2)除了以上介绍的做法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作如下对比,如:在测量声速时,可以对行波法和驻波法进行对比;在测量液体密度时,可对让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进行对比;在测量金属材料弹性模量时可以对静态拉伸法和动态悬挂法进行对比等。在多种实验方案对比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选用不同实验方案,更要注重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不断的分析过程中找到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在采取多种实验方案对比教学的时候,由于供学生选择的实验方案不是唯一的,各种方案的难易程度未必相同。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学生为快速完成实验往往会选择容易的实验方案,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给出学生成绩时,必须充分考虑实验方案的难易程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准确体现学生的实验水平。我们根据学生选择实验方案的难易程度在评分时引入权重系数,课堂实验分数=对所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得分×权重系数。由于各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方案难度不同,所以权重系数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根据实验的特点分成几种情况。

(1)对于两种实验方案难度相近,实验操作难度低的实验,两种方案都做权重系数为1,只用一种方案为0.6。

(2)对于两种实验方案难度相近,操作难度高的实验,两种方案都做权重系数为1,只用一种方案为0.8。

(3)对于两种实验方案难度明显不同的实验,两种方案都做权重系数为1,选择难的实验方案的为0.9,选择简单实验方案的为06。权重值由教师在课前给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及想要取得的成绩选择实验方案。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思考,学生在实验时有创新或在实验后能对实验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时,可以给其适当加分。

4结语

谈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篇7

关键词: 中年级;科学课;教学;对比实验

一、对比实验是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对比实验的步骤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的活动。这一步骤具有实验教学的共性,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后一部分是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实验现象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中所包含的事物变化的某种规律,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后一部分侧重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属于对比实验的个性。

义务教育中年级《科学》教材中有关对比实验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①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性质的对比实验;②研究水的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对比实验;③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④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⑤研究摆动快慢的对比实验;⑥不同的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多少的对比实验;⑦物体从不同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后滑行距离不一样的对比实验;等等。

二、组织对比实验要与儿童智能的发展相符合

中年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经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具体的感知到能运用语言描述在大脑形成的表象,再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设计对比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流程,优化教学过程。①合理安排对比实验的顺序。②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寻找变化的规律。③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自然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④对比分析需要差异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差异就有对比。然而中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对比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差异不一定能很快发现。⑤在对比实验中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对比实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形式的选择

对比实验的设计也是以实验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在对比实验的教学前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设备的条件进行具体设计。对比实验一般是探索过程在前(实验与观察),探索结果在后(对比、分析、归纳)。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对比实验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按实验的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演示对比实验、学生分组对比实验和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最后一种教学形式还可以是师生之间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同时或先后进行各自的实验,然后再对比师生各自实验产生现象中所存在的差异。②按实验中对质与量分析的具体要求可分为定性对比实验和定量对比实验。定性对比实验主要是研究实验中某种条件变化与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而定量对比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数值,然后从测得的数值与实验条件的关系中寻找变化过程的某种规律。如《摆的秘密》。③按组织实验过程步骤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异步对比实验和同步对比实验。异步对比实验是让所有学生实验小组先统一进行某种实验条件的实验,再统一进行该实验的某个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操作,然后组织对比前后两次实验存在的差异。同步对比实验则是把学生的所有实验小组分成两大组,同时进行不同实验条件的实验,然后组织两大组互相对比实验中产生种种现象之间的所有差异。④按实验的研究方法又可分为探究性对比实验、验证性对比实验和设计性对比实验。

探究性对比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通过组织实验观察活动,然后对比分析实验中产生现象的某些差异,帮助学生自行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因果关系,形成某种结论,发现某种规律。这种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经信局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阶段总结下一篇:5万吨针状焦项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