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方法论

2024-09-18

项目管理方法论(精选11篇)

项目管理方法论 篇1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层次性

狭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 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 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 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 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 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 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 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 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 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体现这些思想。综上所述, 本文将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分为两个层次:思想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 或者说, 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

项目管理的思想性方法也可称为思想, 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环境日益复杂, 涉及环节、因素增多, 项目对环境、经济的影响较大, 并受到人文、社会关系的影响, 资金来源、建设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所以首先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工程项目管理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系统思想。

一是将工程项目自身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 也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反馈与调控,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管理, 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思想的第二个含义是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 又是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要将工程项目放到社会经济系统中, 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看待, 特别要注重项目建设与环境、资源、文化、区域发展规划等大系统的协调,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项目自身是一个系统, 又是社会环境系统的子系统, 项目自身的顺利实施是一个目标, 符合社会、环境、发展要求又是一个目标。这一指导思想重点应在项目的策划、评价、决策阶段体现。

3 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性方法

技术性方法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工具。建设项目除了与环境协调的宏观目标, 具体应有质量、时间、费用三大目标, 前期需经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合同、采购、信息、人力资源、风险等的管理, 对于上述目标和过程中的管理内容, 目前都有一定的方法, 这些方法综合起来, 共同控制、协调项目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成功实施。

对于项目建设的直接管理可分为项目评价、直接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综合管理四个部分, 各部分可采用相应的方法。

3.1 项目评价方法项目评价主要指经济评价, 包括财务评价、国民

经济评价, 其思路基本一致, 只是角度不同, 前者只考虑项目本身, 后者从国民经济整体考虑, 同时采用影子价格为数据基础。

经济评价主要采用指标分析、比选方法, 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通过与基准值比较或各指标间比较, 选择较优的方案。只要基础数据确定得当、客观符实, 通过指标比较能够选出较优方案。

项目还需进行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则带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 而且更多考虑项目的整体影响, 所以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中。项目评价需要认真、客观, 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3.2 项目直接目标管理方法对一个建设项目而言, 其直接控制的目

标有三个, 时间 (工期) 、质量、费用 (造价) , 即按计划的时间、费用、质量完成项目。这三个目标彼此之间有一定互斥性, 难以同时达到最优, 其实施应以项目整体最优为目标。

3.2.1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原则是全面质量管理, 即以质量为中心, 项目全员参与, 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质量管理既是原则, 也有可行的操作程序, 即PDCA循环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 具体的控制方法则有ABC分析法 (也称主次因素图、排列图方法) 、因果分析法、控制图法、直方图法等, 这些具体方法的作用在于找出质量偏差原因并加以修正。

3.2.2 时间管理:

也称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进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网络计划方法, 网络计划以网络图为基础。网络图是反映项目各工作或活动间逻辑顺序关系的图, 它既能反映项目工期, 又反映各工作间相互关系、前后次序, 通过对关键线路的分析, 找出关键工序, 合理统筹安排主次要工作和各项资源, 有效控制工期。

3.2.3 费用管理:

也即造价管理, 在费用预算内完成项目一直是工程领域追求的目标, 可实际上总是超支, 这当然有投资体制方面的原因, 也有管理方法上的原因。

费用管理主要有费用估算和偏差分析法。费用估算是工程项目前期根据设计、市场、有关规定估算投资总额, 偏差分析 (赢值法) 是通过实际完成的工程与计划相比较, 分析是否存在偏差并找出偏差原因, 以合理控制费用的方法。费用偏差还要结合工程进度分析, 这也可以通过赢值法进行。

3.3 项目过程管理方法项目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内容、环节需要管理, 对项目实施影响较大的有:

3.3.1 合同管理:

合同是约定项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合同管理的中心是选择合同类型, 主要是价格类型, 不同形式价格的合同体现了风险分配形式。合同管理一般按标准合同文本执行, 可适当加以修正。

3.3.2 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建设的实现要靠团队进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进行人员需求分析, 落实责任, 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各参与人的积极性, 保证项目实现。

3.3.3 采购管理:

项目建设中设备、材料的采购是一个重要内容, 关系到大量投资。采购的原则是既不影响建设, 又不要造成积压浪费, 影响资金流动。采购管理方法除了计划, 主要以库存计算为依据, 即根据进度、市场价格因素计算出合理库存量, 按进度采购, 满足建设需要。

3.3.4 沟通管理:

沟通在管理中越来越重要, 有效的沟通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是实现项目各目标的条件。沟通以信息为基础, 通过信息的取得、辨别、处理、反馈实现良好的协调。信息技术是沟通管理的主要方法。

3.3.5 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来自各方面, 市场价格变化、业主、供应商、分包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环境等, 项目越大, 涉及相关人越多, 项目风险越大。风险有业主的, 也有承包商的。风险管理的原则是对风险作出正确的估计并采用适当措施予以规避或转移。风险管理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风险评估有SWOT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分析、概率分析 (决策树、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方法, 各自从不同视角对项目风险作出评价。

3.4 项目综合管理项目综合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项目各目标、各环节、

各要素、各过程进行全面协调, 以保证项目整体效果最优, 这也是系统思想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综合管理采用计划、统筹、协调的方法。项目综合管理是针对项目系统进行, 而不是某一个别目标和过程。综合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4 结论

4.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包括思想 (哲学) 、技术两个层次, 思想是系统思想, 技术是各种具体的工具性方法。

4.2 研究项目管理方法有助于项目管理研究摆脱繁琐的理论篇幅,

走出表面化、时髦化的倾向, 以其简洁性、实用性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中去, 发挥其在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大规模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 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推广应用的重点应该是方法。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是数量最多、最典型的“项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是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渊源之一, 融合了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又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理论工具, 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日益系统化、科学化。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技术方法

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篇2

成本管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十分重要,它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项目的定义范围很广,大到一个上亿元的工程,小到一个运输计划,都能称之为一个项目。将成本管理运用到项目管理中,这对公司控制成本以及项目的盈利都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成本管理大致为三个步骤:成本估算、制定预算、控制成本。在某些小的项目中,成本估算和成本预算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

估算成本

估算成本是对完成项目活动的所需资金进行近似估算的过程。在估算过程中,应根据新的更详细的信息对成本进行优化,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其估算的准确性会随着项目的开展而逐步提高,因为其得到的信息会越来越详细。成本估算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专家法、自上而下估算、三点估算、蒙特卡洛分析等。

采用自上而下的估算技术的前提是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项目的内容明确到能够识别出为实现项目目标必须要做的每一次具体工作任务,对这些较小的工作单元能作出准确的估算。这种技术适合在项目详细设计完成后采用,准确性较高,但费用比较高。三点估算则是源于计划评审技术(PERT),将最可能成本、最乐观成本、最悲观成本取平均值,得到成本估算的结果。蒙特卡洛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估算人员首先检查每项成本估算,然后从中做出两项更深入的估算。

制定预算

项目成本预算是一项制定项目成本控制标准的项目管理工作。成本预算的方法有两种:自上而下的方法以及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上而下的方法是依据上中层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判断。一般情况下,同一类项目的成本需求一般比较稳定,这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历史经验对项目成本做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在预算过程中总是将既定的预算在一系列的任务之间进行分配,就可以避免有些任务被过分重视而获得过多资源。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下层人员可能会与上层人员出现不一样的看法,但无法改变上层决定的情况,而只能坐等问题出现的时候,上层人员自行纠正错误,这往往会给工程和生产带来阻力。自下而上的方法是管理人员对所有的工作时间和需求进行仔细的考察,尽可能精确地加以确定,意见上的不同由上下级之间商量解决。有必要时,让项目经理直接参与估算成本,这样可以避免上下级之间发生争执不满,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将所有工作任务都考虑到,所以更为复杂。

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对项目状态的监督以及更新项目预算,管理成本基准变更的过程。控制成本不是简单不让资金使用超过预算,而是综合考虑资金使用与完成工作价值之间的关系。控制成本分方法大致有里程碑分析、挣值分析、敏感性分析等。

1.里程碑分析

里程碑分析是一种简单的分析,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可以对其实际进度以及成本和计划进度进行比较。里程碑指在项目接近完工过程中特定、易于识别的阶段。里程碑法较为简单,只需相对较小的努力便可以建立和维护管理,适合时间表不是很详细的项目。但是由于其发现的信息往往是工程出现问题后才得到的,时间上比较滞后,总体而言,里程碑法是一种比较粗略的方法。

2.敏感性分析

在工程执行期间,总会有不可预测的问题发生,可能会延误完工日期,继而推迟项目启用时间和现金流入,比如极端天气的发生、未估计到的特殊地质条件等。使用敏感性分析,可以单独改变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每次改变后重新计算,评估已变更参数对成本的影响,对于变化较大的因素即敏感因素要进行特别的监控,控制成本的发生。

3.挣值法

挣值分析法是一种基于综合基准的常用的绩效测量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它可以看做是成本报告与成本控制之间所缺失的连接部分。它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以挣值法为基础,可以衍生出对工程进行预测的方法。另外可以衍生出TCPI,进行项目的绩效评价。

小结

成本管理章节技术性比较强,在估算、制定预算和控制三个环节都涉及了很多分析的方法,比如在估算中有参数估算、三点估算法、蒙特卡洛估算法;在控制中有挣值分析法、敏感性分析等等。其中挣值分析法除了可以运用在成本管理中,也可以在进度管理中运用。项目的成本管理与会计上的成本管理有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整个流程基本一致,但不同点在于财务上的成本管理更偏重于成本的估算、预算的编制以及成本组成的分析,而项目成本管理更加偏向于对成本的控制,对控制方法的介绍比较具体。再者,会计对于成本的控制着重在资金流出量的减少方面,而项目的成本管理强调在控制成本时还要注意对资金和工作价值的关系,控制成本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减少金钱的支出。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的早期进行较好,这样能确保其有效性,做到事前控制。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项目管理方法论 篇3

1古典时期管理学方法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在西方管理学方法论中的地位让我们认识到教好古典管理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 要教好古典时期西方管理学方法论又谈何容易?一则是国外相关著作还没有被译介到国内, 致使西方管理学方法论教授起来材料比较匮乏;二则是国内对于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尚处于粗浅阶段, 即便是国内在西方管理学方法论领域做得最好的学者如西南财经大学的罗珉教授、苏州大学的魏文斌教授等在研究这方面时要么讲得比较笼统, 要么是采取抓典型解剖麻雀的方法, 采用泰罗范式或者科学主义范式。由于“十九世纪是实证主义的世纪”, 用穆勒的话说就是, 实证主义乃是“这个时代的普遍性质”。故此,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学必定是以实证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从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来看, “科学主义的直接理论渊源是实证主义。可以说, 是实证主义哲学观促成了科学主义思潮的流行。”因此, 罗珉先生用科学主义范式来涵括古典时期管理学方法论范式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用科学主义范式即泰罗范式来涵盖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差异性, 容易忽略或者漏掉古典管理时期代表性人物管理学方法论中的文化要素。而文化要素恰恰是管理理论形成中最重要的要素。诚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丹尼尔·雷恩所指出的那样:“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从文化本质上看, 一方面,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 它也具有鲜明的地域和国别特征。而古典管理时期三个代表性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恰恰来源于三个不同的国家, 这就决定了三者文化上的差异, 反映在他们的管理学方法论上就会有明显的差别。从影响古典管理的文化要素看, 最主要的就是实证主义和文化价值观。而文化价值观与实证主义的耦合就会形成实证主义的不同类别, 正是这些类别的不同影响造成了古典管理时期三个代表性人物管理学方法论上明显的差异。显然, 在教授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时用科学主义范式来涵盖三个代表性人物的管理学方法论的话就会把法约尔和韦伯管理学方法论中一些显著的特点忽略掉, 这对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方法论思想显然是不利的。

2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问题症结或许就如罗珉教授所说的那样:“科学主义范式是以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思想家孔德, 他的名言是科学即实证, 认为科学的特征在于得到经验事实的实证。“除了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的知识以外, 没有任何真实的知识。”孔德这些思想源于培根, 其把培根当作实证哲学的开拓者, “自培根以来, 实现了实证哲学的一大进步”, 因为“自培根开始一直强调, 在以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知识之外, 没有别的真实的知识。”这句格言也适用于我们的悟性之成熟状态。一方面, 一切实证的理论必须建筑在观察之上;另一方面, 我们的精神专心致力于观察, 是理论上的必要。

通常, 学术界是从纵向即历时性的角度对实证主义进行分类, 但从横向即共时性的角度对实证主义进行分类不大多见。管理学界通常用第一代实证主义来分析, “因为实证主义作为现代哲学流派, 有自己漫长的演变过程, 它的早期形态与以后的形态毕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区别。”从根本上看, “社会学实证主义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有机体论与机械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是有机体模式的代表, 这种模式把社会现象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 就像生物体的细胞和器官那样;S·穆勒、凯特莱是机械论的代表, 在机械论的社会模式中, 个人被视为一社会原子, 而社会的组织与制度则是物理的或心理的机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于海先生在这里尽管说的是社会学, 但实际上, 当时的社会学就等于社会科学。他希望把社会科学建成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一样的实证科学。因此, 当时的社会学也就等于实证主义社会学。而“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由于科学已经取代宗教成为无可争议的权威, 将自然科学中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 建立—门关于社会的科学既势所必然, 又合情合理。后来由狄尔泰开始的反实证主义运动, 似乎不仅是反实证论的, 更像是反社会学的。”故此, 社会学实证主义分类也适应于实证主义的分类。在实证主义的发源地法国, “孔德跟大多数与他同时代的法国思想家们一样……还继承相发扬了卢梭与圣西门的愿望去发展一种“集体哲学”, 就是一种为创造社会的一致性而提供各种原理的学识。因此, 孔德在“在哲学上基本反对个人主义并且提出了有机体理论。该理论认为, 个人是从属于社会的。”之后迪尔凯姆继承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并加以完善。

孔德实证主义在美国的影响是不大的, 诚如涂纪亮先生所指出:“孔德的观点虽然在美国也有所传播, 但影响较小, 他的实证主义观点也曾受到一些人的批驳。”究其原因, 一方面在于孔德主张整体主义, “在哲学上基本反对个人主义并且提出了有机体理论。该理论认为, 个人是从属于社会的。”;另一方面, 也与孔德思想晦涩难懂, 不太实用而与“美国人讨厌理论和抽象的思辨……任何一种超越常识的哲学都引不起他们的兴趣”的特点不太吻合有关。相反, 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在美国却大受欢迎而且对美国的影响至深, 正如康马杰所说:“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斯宾塞的学说统治着普通美国人, 特别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思想。……斯宾塞……所阐述的放任哲学同美国人的传统个人主义和贪得无厌的本性是一拍即合的。这样, 美国人能够把个人的所作所为都看成符合进化论, 而把政府或社会集体所作的任何事情都看成违反自然规律, ”尽管斯宾塞是一个有机论者, 即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 但是, 这个有机体又是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超级有机体”, “它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在《社会学原理》这本书中, 他明确指出:“社会只为他的成员利益而存在, 而不是他的成员为社会的利益而存在。”很显然, 斯宾塞遵循的依然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在这方面, 斯宾塞接近于穆勒, 而与在他之前的孔德和在他之后的迪尔凯姆差别甚大。穆勒与孔德之间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或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争论, 是他们思想——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实质观点上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分歧的反映。这就使得美国的实证主义带上浓厚的个人主义的色彩。可见, 美国的实证主义走的是与法国不同的路径, 在此意义上,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T·帕森斯指出:“除了涂尔干和他的先行者之外, 实证主义传统一直主要是个人主义的。”换言之, “实证主义基本上是反整体论的”。

韦伯所处的时代, “正是德国观念论哲学 (即唯心主义哲学, 笔者注) 逐渐失去魅力, 新兴的实证主义正在茁起的时期, ”他“他继承了自狄尔泰以来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采取调和折中的方法, 试图找到两者间综合的可能以解决两者的对立。一方面, 韦伯采纳了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原则, “实证主义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仿效自然科学, 将客观性奉为圭臬, 以消灭主观偏见或保持价值中立为基本原则, 力主运用中性语言, 不带价值判断地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规律。”由此看来, 韦伯实际上“从实证主义中汲取了客观性、‘价值中立性’”,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认为“韦伯思想中”具有“实证主义传统”, 他在小标题“韦伯思想中的实证主义传统”中写到:“M·韦伯并不相信社会学能够象实证主义者们所声称的那样成为一门自然的科学……而我却认为在他的著作中充满了大量意指更持久、更恒定的社会过程的较抽象的概念。这种‘暗含的实证主义’在韦伯关于分层、冲突和变迁的论述中表现得再明显不过的了。”另一方面, 韦伯又从人文主义中汲取了理解和解释的方法, “认为社会历史领域之所以能够为人理解, 仅仅由于它是为人所创造的。因此, 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组成社会的个人以及他们特有的人类行动, 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存在。”在韦伯看来:“‘社会学就是这样一门科学, 即它想用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活动, 并据此而通过社会活动的进行过程和它的后果来对这种活动做出因果解释。’”基于以上分析, 郑戈先生指出:那些认为韦伯是一个新康德主义者或者是一个“实证主义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或者说至少是片面的。

3解决古典时期管理学方法论教学问题的对策

尽管实证主义构成了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管理学方法论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影响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哲学基础的实证主义是有区别的, 必须对作为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哲学基础的实证主义进行区分。即:受实证主义机械论影响的科学管理理论表现为强调科学实验、数学工具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运用;受实证主义有机论影响的管理过程论则比较注重经验的归纳和方法论整体主义的运用;反实证主义的韦伯其科层制理论受实证主义的影响亦呈现出“暗含的实证主义”特征。显然, 用科学主义范式即泰罗范式来概括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就难免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因此, 离析古典管理时期三个代表性人物的方法论思想也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 在实证主义机械论的指导下, 一方面, 科学管理强调理论来源于经验事实, 依靠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 追求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进而形成规律, 力图把管理学建设成一门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另一方面, 科学管理又呈现出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特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一种关于‘解释’的学说, 它认为任何对社会的 (或个人的) 现象的解释, 除非能够完全用个人周围的事实来说明, 都应该加以拒绝。”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 方法论个人主义“特指主张科学研究要从个体出发, 把个体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这即是说, 方法论个体主义主张研究的起点是“个人行为”。

在泰罗那个年代, “长期以来, 工业管理认为商业组织的绩效依赖其具体每个工人的生产率……泰罗进行单个工人的时间-动作研究, 他创造了工作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模式, 设计了引导工作流程的程序。”在《科学管理原理》中, 泰勒开宗明义地说:“没人会否认, 在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 只有其劳动生产率达到最高, 也即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 才可实现其财富最大化。”“泰罗的目标是使每个工人的平均产量增加。为了做到这点, 他号召管理当局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劳动强度 (从而减少工人疲劳) 、并使每个工人充分发挥其潜力。”而且按照泰罗的说法, “使每个工人单个化”的这种过程将给工人带来“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也就是高工资……”显然, 选择个体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必定会成为泰罗的最优选择, 这就不难理解泰罗是从“从机械论出发”的。

其次, 在实证主义有机论的影响下,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论表现为实证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糅合。

(1) 法约尔是在30多年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他的“管理过程论”的。

诚如他在倡议建立管理过程论时所说:“如果存在一种公认的理论——已为普遍的经验所检验过的一套原则、规则、方法和程序, 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么, 如何获取这样的理论呢?法约尔认为:“对已完成的工作要进行观察、搜集与分类, 必要时还要进行试验, 并对它们加以说明, 从中总结出经验, 从整个研究中找出一些规律”, 然而, 又以何种途径来证明自己获得的管理知识是管理“原则”呢?法约尔认为这条途径是“经验证明”。他指出:“至少只要经验证明其够得上这个高度评价时, 它就属于原则。”在经验证实原则的指导下, 即“把各种经过检验的原则、要素、程序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全都以他自己的实际经验为依据。”法约尔才成为“第一个提出的全面管理理论”的人。

(2) 运用归纳法构建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 借助于归纳法可以找出管理规律进而建立起管理理论。他说:“对已完成的工作要进行观察、搜集与分类, 必要时还要进行试验, 并对它们加以说明, 从中总结出经验, 从整个研究中找出一些规律”在这基础上, “把经验资料系统化”, 就可以“建立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学说”了。

(3) 方法论整体主义。

马尔科姆·卢瑟福认为:方法论整体主义包括三层含义:①社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社会整体显著地影响和制约其部分的行为或功能;③个人的行为应该从自成一体并使用于作为整体的社会系统的宏观或社会的法律、目的或力量演绎而来, 从个人在整体当中的地位 (或作用) 演绎而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 方法论整体主义特指主张科学研究要从整体出发, 把整体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所以, 方法论整体主义强调科学研究的起点应该从“集体行为”开始。法约尔之所以选择方法论整体主义是与其对管理职能和组织的认识分不开的, 法约尔说:“管理职能只是作为社会组织的手段和工具。”由于“社会体即组织的概念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因此说, 法约尔的管理论在本质上是关于社会体 (组织) 的理论”。正因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于组织, 因此, “组织在建立时必须放在首位, 这是指挥的职责”。那么, 法约尔所说的组织是什么呢?是社会体。“社会体是同物的组织有区别的人的组织, 这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体也称为社会有机体。社会体中的每个成员看作是一个个的细胞。通过多数成员的结合, 有机体才会变化和发展, 从而形成器官 (管理机关) 。随着结合起来的成员数目的增加, 管理机关专门化、完善化。社会体中的管理职能尤其同自然体中的神经组织相近似, 它是社会体中的信息组织。法约尔说:‘没有神经组织,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管理活动, 有机体就失去了活力, 从而迅速地衰灭。’因此, 管理职能如果没有有机体的概念, 也就没有独自的含义。另一方面, 如果没有管理职能, 任何社会体也就不可能形成和维持。”基于此, 占部都美认为, “社会体即组织的概念是管理职能的基础。因此说, 法约尔的管理论在本质上是关于社会体 (组织) 的理论”。法约尔为什么将组织看作一个组织体 (社会有机体) 呢?这与孔德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诚如上野一郎先生所指出:法约尔具有“队伍” (指社会有机体, 笔者注) 的概念, 这大概也是受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影响之故。在孔德看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无非是生物进化的最终项, 这种进化是从简单的植物与极小的动物开始……逐渐发展到食肉类与猿的整个生物界的不断进化。”因此社会本身也是个“有机体”。这意味着, “人类的整个社会进化过程都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 社会现象必须始终建立在人类有机体的必然的恒定性之上。”

再次,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体现了“暗含的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混合的特征。韦伯认为, 科层制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劳动分工。 (2) 权力等级关系。 (3) 高度正规化。 (4) 非人际关系。 (5) 政绩选人原则。 (6) 鼓励组织中的个人 (职业) 发展。 (7) 公私严格分明。在现实中, 我们是不可能找到与韦伯所说的科层制一模一样的组织类型的。就此而言, 科层制不过是韦伯采用思想实验在社会研究中建构的一个理想类型。尽管如此, “理想类型”绝非韦伯的向壁虚构。首先, “理想类型”是韦伯“通过单方面地突出一个或更多的观点……这些现象根据那些被单方面地强调的观点而被整理成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构。”韦伯解释说, “在所有情况下……它离开现实, 并服务于认识现实, 其形式是通过表明一种历史现象接近这些概念中的一个或若干个的程度, 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归纳”。因此, 理想类型“具有既摆脱现实又因此而认识现实的作用”“……理想类型既是解释的, 又是因果的, 它把意义同目的联系在一起。”“这种理想的、客观化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在研究中发展推断的技巧:它不是‘假设’, 但提供了形成假设的方向;它不是现实的描述, 但为这种描述提供了一种明晰的表达手段。”其次, 它是“价值中立”的。“我们所谓的理想类型……和价值判断没有任何关系, 除了纯逻辑上的完善外, 它与任何形式的完美毫不相干。”韦伯对“理想类型”这个概念的分析是其用来概括与经验事实相关, 但并不直接与经验事实直接对应的理想类型概念。它是处于现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现象的逻辑与规则。可见, 理想类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取自经验实在本身。”理想类型的构造是离不开经验事实的, 理想类型与实证主义强调经验事实有着共同之处。正如程启军博士所指出:韦伯的“理想类型”, 作为实证主义研究的经典构造方法, 既是实证主义研究的分析基础, 又是其追求的目标。从科层制理论由以建构起来的理想类型来看, 它是“将理解方法与因果方法结合起来, 将历史学个别化方法和社会学类型学方法结合起来的概念工具”, 因而, 它“是与因果关系的分析性及部分性观点联系在一起的。理想类型确实有助于把握历史上的个别事件或总体, 但它所把握的只是总体的一个部分, 它保留了因果关系的部分性, 即使它在表面上涉及整个社会, 也还是如此。”当然, 韦伯运用实证主义的因果观点时又“是用或然性表述因果性的, 也许误解正由此而来。”

总之, 在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的教学中, 必须认真厘清三个代表性人物之管理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惟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西方管理学方法论时不至于以偏概全。

摘要: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的教学是西方管理学方法论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但对于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的认识则似乎存在大而化之的做法, 用科学主义范式即泰罗范式来涵盖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的做法忽略了法约尔与韦伯管理学方法论与泰罗管理学方法论上的差异。尽管实证主义构成了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管理学方法论的共同特征, 但三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而用科学主义范式即泰罗范式来概括古典管理时期管理学方法论未必有些失之偏颇。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篇4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 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 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 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 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 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 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 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 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 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 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 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 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 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有电脑) ,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采用问 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 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 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样的 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三.关于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 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 置上界限不明确,选项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被调查者的选择,从而导致结果出现一 定的偏差,再则由于我们小组的疏忽,忘了对问卷进行核对,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在 给调查者造成造成理解某些问题时,造成一定的困扰,也给被调查者留下不好的影响。 而在对试卷进行分析时,由于我们对所要调研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并 不能很好的对结果所暴露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导致不能很好的对调查结果进行显示。

结论

试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方法 篇5

【关键词】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管理方法;管理过程

1 引言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园林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园林工程项目不断涌现。由于园林施工项目的施工对象大多是有生命的活体,要求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协调性,追求人造景观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因此,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管理过程与其他施工项目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管理过程显得非常必要。

2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确保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控制项目成本。它们共同的基本方法就是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提出来的,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管理领域,是一种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目标管理指的是组织中的成员亲自参与目标的制定,通过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借助人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可见,目标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主动的、系统的管理,首先将管理活动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目标进行控制,然后以被管理活动的目标为中心,通过管理方法和技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实现目标完成管理活动的任务。

目标管理方法在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在项目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并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将各个部门承担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目标,具体包括园林工程质量和进度等成果性目标与园林工程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性目标;落实目标,主要指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主体的责任权利利益、落实监督检查的责任主体和落实相关的保证条件;监控目标执行的全过程,发现偏差,纠正偏差,分析偏差发生的原因;评价目标执行结果,即把目标执行结果与目标计划成果进行比较,进行必要的奖励和惩罚。

3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3.1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确保施工项目不滞后于既定进度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也不例外。园林施工项目管理进度管理是指在既定的工期内,根据园林施工项目的特点和施工方法的要求,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一旦出现偏差,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分析其对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由于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保证在施工合同约定的交工日期前完工,不仅有助于施工企业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还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声誉,因此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应该项目经理为中心全员参与各自承担对施工进度的责任。

3.1.1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主要有规划、控制和协调3种,其中规划主要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控制主要是指监控实际施工进度,在出现偏差的时候擦去必要的调整措施,协调是指疏通和优化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可见规划、控制和协调是自成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3.1.2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措施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种,前者是指从组织层面上,完成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组织施工人员、调动施工设备、安排施工技术准备工作、搭建临时生产附注设施等等;后者是指从技术层面上,组织施工作业的开展,例如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网络设计、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加快材料周转等等。

3.2 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保证园林施工项目按照质量要求完成是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指按照确定的质量标准制作施工说明书,在园林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施工说明书进行施工,并进行质量检查,奖优罚劣。园林施工质量关系到园林项目的成败,是园林施工企业生存之根本。因此,园林施工企业管理应该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把质量管理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园林施工项目的质量取决于施工人员、施工所用材料和施工工序三大因素,其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技能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把握好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安排好施工工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3.2.1 施工人员管理。可以通过教育等手段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并将其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其次,可以通过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3.2.2 施工所用材料管理。园林施工项目所用材料主要是土方和苗木。对于前者,应该控制土壤质量和土方造型;对于后者,应该严格控制苗木质量,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符合造景需要的苗木。

3.2.3 施工工序管理。园林施工项目是由若干个施工工序组成的,只有各个施工工序都达到质量标准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具体而言,在园林施工工序中应该着重关注定点防线、挖穴、修剪和种植等工序。

3.3 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园林施工项目不可能只追求质量和艺术效果,控制园林施工项目的成本获取一定的利润是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园林施工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劳务费用、材料费用、施工机械费用、现场经营管理费用等显性成本和体制成本、机制成本、素质成本等隐性成本。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园林施工的全过程中发生的显性成本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其目的是给施工企业带来必要的经济利益。由于园林施工项目成本发生在项目的全过程,因此应该将成本管理贯穿于园林施工项目的全过程。

3.3.1 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园林施工企业应该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合同内容,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基本成本费用包括施工合同明确的各项定额外补贴,编制出尽可能保证施工项目预算收入的施工图预算。

3.3.2 及时办理工程变更的增减账。工程变更在园林施工项目中经常发生,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工程变更资料,按照工程变更对施工的影响程度,及时办理增减手续,尽早从业主单位取得相应的补偿。

3.3.3 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选择关系到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施工工期的安排,对于园林施工项目的成本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应该根据施工合同和目前的施工技术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4 结语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施工企业在目标管理这一基本方法下,将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都纳入系统的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让国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董三孝.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陈宪.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丁阳红.浅谈园林施工项目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4):145.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篇6

风险管理在20 世纪初得到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这一思想最早出现在法国学者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的著作《一般工业管理与工业管理》中[1],之后很长时间内学者们没有过多关注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随着研究者对风险认知的加深和人们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显露出其重要性和意义。方法论是对方法本身的研究,是某一门具体学科中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 方法论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具体方法则是方法论的实现[2]。风险管理的方法论研究是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方法系统、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期望研究成果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使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能减少无意义、重复的研究工作。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与方法系统

1.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科学的研究必须确定以下4 个要素: 研究对象、物质手段、思维的形式和方法、理论工具。借鉴安全科学认识发展阶段的分类,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也可分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进行上游理论研究更多的是用到理性认识的方法,即分析、综合、概括等抽象的方法和归纳、假说、演绎等进一步提炼认识的方法[3]。研究者在研究风险管理时组合使用多种思维方法,如图1 所示的思维形式。

面对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者应用分析、具体化、类比等思维方式归纳出风险的特征、属性、发生规律等,对结论进行归纳、抽象得到普适性的原理,对原理进行综合、抽象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得出各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等,运用演绎的思维方法推论出抽象模型。

风险管理系统是涉及管理、系统、技术、决策等多方面的系统,因此风险管理的研究需要运用到管理学的理论; 风险管理系统中人是重要的因素,社会科学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还要借鉴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理论; 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包括系统分析方法、反馈分析方法、信息分析方法、自组织方法体系等; 风险管理研究是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还会运用到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包括概率统计理论、数学建模理论、决策理论等。

1. 2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

任何研究工作都需要科学的方法系统来指导研究工作,方法系统有利于使科学研究获得系统的科学理论,即在理论层面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识[4]。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符合方法的内在结构,包括: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层次、为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途径的方法层次、为达到目的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所需的工具的方法层次、关于合理科学使用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5],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如图2。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中上一层次的方法指导下一层次方法,下一层次的方法支持上一层次的方法,各方法层次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指导风险管理研究工作的方法系统。如确定的研究目的是工业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则研究途径的方法集中于工业技术、数学模型分析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同时下一层次的方法为上一层次的方法提供具体支持,如当研究课题能够使用的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研究人员都较为有限,则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应侧重于高效率使用各项资源的方法。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影响的各部分组成的有机系统,并注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作用与协调。

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系统中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可以是在经济风险管理、社会风险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巨灾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中确定研究领域,并在风险识别、风险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风险与社会发展、公共危机等多个方向中确定研究方向; 风险管理研究途径的方法是根据所确定的研究领域与方向,考虑研究的策略,确定研究途径即技术路线,如社会风险管理领域中公共危机的管理,研究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到统计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如人群动力学的方法; 风险管理研究的研究策略手段方法是在技术路线和研究条件的基础上关于研究的指导方针,即研究方法的侧重,如工业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是以调查研究、数据研究、实证研究等为研究指导方针; 关于风险管理研究所需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和科学合理使用工具的方法层次是在研究目的、技术路线、策略手段的基础上选择可行合理的研究工具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

2 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是对风险管理研究进行指导,而方法论的结构体系是方法论的结构层次的说明[6]。

根据风险管理研究的领域、运用的基础理论、使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时间序列的风险等,建立的风险管理研究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如图3 所示。

1) 时间维。风险管理系统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的开放系统,因此在不同阶段其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风险识别阶段、风险分析阶段、风险评价阶段、风险决策阶段、风险反馈阶段。

2) 专业维。风险管理对象决定了风险管理研究的专业维,专业维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偏重,如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维逻辑的方法,而经济风险需要更多的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所以在研究风险管理时首先应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也就是明确研究工作要“做什么”。

3) 技术维。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物质手段等是风险管理研究的技术维,是具体的研究方案、达到研究目的所需工具的集合,与风险管理研究的专业维密切相关。

4) 理论维。风险管理实体学派与建构学派在理论上各有偏重,因此研究从不同的理论维度出发,得到的结论天差地别。实体学派强调风险管理的物质属性,研究时需要的理论包括信息论、系统论、决策理论、概率统计理论等,而建构学派则更多强调的是风险管理的社会属性,所用到的理论包括心理学理论、社会科学理论、哲学理论等等[7]。但是,无论从哪个学派的角度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都是最基础的方法论理论。

不论是时间维、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在分析过程中它们都需要运用到逻辑思维。逻辑维指研究过程中认识事物的两种维度: 纵向维与横向维,是两种基本的研究路径。纵向维指认识方法是从事物表面的直接感性存在还原深入到非时间性的永恒的普遍概念中去[8],即还原论的认识方法,研究时将研究对象“抽丝拨茧”般逐渐分解,直到得到所要的分析结论。横向维则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在认识过程中达到对普遍性和“事理”的认识后,进而超越在场的“事理”到不在场的“事理”之中[8]。

3 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

从普适性理论到应用实践的层次分类,风险管理的研究方法分为以下5 个层次: 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方法论原理等; 第二层是思维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数学方法论等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学科方法; 第三层是自然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学艺术方法论等适用于各自领域的方法论; 第四层是各学科领域的实证学科方法论; 第五层次是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论[5]。往往前一个方法层次是指导下一层次研究的,如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得到频率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而第四与第五层次的方法更多的是指导实践研究,根据这5 个层次可以将风险管理主要的研究方法大致分类,如表1 所示。

4 风险管理的研究范式

根据方法论的基础和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风险管理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的步骤,如图4所示。

1) 确定研究主题。研究前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确定具体的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包括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又可以分为风险管理的原理研究、风险管理模型研究、风险管理的技术研究等。

2) 制定技术路线即确定研究的途径,包括确定研究的方法、研究工作的步骤、研究的分析手段、研究工作的依据等,即确认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制定技术路线是对后续工作的指导,避免盲目的进行研究。

3) 收集并整理数据、信息。收集研究相关的数据信息,包括统计数据、案例、文献、著作等,收集的信息数据要注意其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并具有代表性。数据信息的收集方法有观察、实验、社会调查、学术讨论和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按以下步骤: 剔除无关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归类、数据信息编号、数据信息存档。

4) 分析数据信息。研究人员应用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数据中隐藏的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运动规律等,也就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了解风险的特性、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等。

5) 提出假设。假设不是凭空的想象,任何一个假设都具有已知的事实理论和推测假定两种成分,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者依据这种联系从前者达到后者,从根据、前提、条件过度到推断和假定[13]。提出假设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风险决策,提出多个风险控制方案,根据决策规则进行决策,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控制方案。

6)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假设的提出不代表研究工作的结束,假设得不到论证就毫无价值,通常采用分析论证、实验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来论证假设的正确性。分析论证可以采取头脑风暴、专家调查、学术讨论等方式进行; 实验论证即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结果,与实验假设进行比较来判断假设的正确性; 事实验证即根据假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根据事实是否与预测相符合来判断的假设的正确性,根据风险决策实施控制措施就是对假设进行论证的重要途径。

当论证失败时,研究者应回到数据信息的分析,重新检验数据信息分析的正确性,并考虑提出的假设的合理性。在得到研究结论后,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的对研究课题进行探讨,或者对课题的不同角度进行再探讨,直到得到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结论。

5 结论

1) 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建立在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等方法之上,由这些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构成了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系统,包括关于研究目的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途径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目的研究策略手段的方法层次、关于达到研究目的所需要的工具的方法层次、关于合理科学使用研究工具的方法层次。

2) 风险管理是复杂系统,涉及多个学科的理论,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是由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时间维组成的四维体系,在不同维度又存在横向维和纵向维两种逻辑思维,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理论基础确定研究方法的各个维度。风险管理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囊括了5 个层次的方法,一至三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指导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第四和第五层次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实践研究。

项目管理方法论 篇7

一、学科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学科、科研等各类项目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还不够健全, 缺少系统、完备的项目共享数据库, 项目申报和管理人员无法从数据库中获取其他相关项目信息, 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也无法对项目建设投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影响了决策的效率与质量, 使得项目申报存在交叉现象, 导致项目的投资效果不能充分显现, 影响项目的竞争优势。

2. 组织实施中管理体制不顺畅

在学科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 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按照主管部门要求, 大部分高校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但在具体的组织实施中学科带头人与项目管理人员协调不够, 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 造成项目建设的应变反应机制不健全, 存在管理和技术两张皮的现象。

3. 建设过程中监管机制不完善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项目建设, 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缺少相应的监督队伍对其进行专业和经济上的分析评价。在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一边倒的现象、重成果、轻过程, 重项目申报和验收、轻项目实施, 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的原因也在于项目过程监督管理的机制不规范、不完善。

二、系统工程方法论

1. 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指运用系统工程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系统的整体出发, 聚焦系统与系统要素, 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系统技术来考察所研究的对象, 以实现整体最优目的的一类思维方法和实用技术[1]。

2. 传统的三维结构模型

如何利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解决和处理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比较完善且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 (A.D.Hall) 提出的三维结构模型, 霍尔认为可以将现实问题归结为工程问题, 在明确其需求后, 利用时间、逻辑、知识三维空间建立模型, 对复杂系统中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步骤和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定量分析, 以求获得最优的系统方案。

3.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四维结构图

虽然霍尔提出的三维模型是迄今为止关于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中影响最大并且应用最广的, 但毕竟是上世纪60年代末期提出的。随着世界经济技术国际化和社会信息化节奏加快, 各种新技术快速发展, 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变得错综复杂, 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 在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的基础上, 提出将环境作为一个维加入, 形成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四维结构体系, 其中环境维是指一般系统共存的环境, 包括政治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自然环境等。这是系统工程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并将其作为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2], 如图所示。

三、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四维结构分析

1. 从时间维角度进行项目管理分析

从时间维角度出发, 一般高校学科建设项目分为立项、实施到验收三个阶段, 就是项目从产生、发展、成熟到完成的过程, 构成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 加入项目后评价形成闭环管理模式, 以更好地对项目建设进行合理跟踪评价[3]。根据时间维理念, 高校学科建设项目应按照以上几个阶段建设, 并进行认真严格的管理, 通过有效控制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 加强各阶段的监督和问责, 确保学科建设项目在规定的建设期内顺利完成。

2. 从逻辑维角度进行项目管理分析

从逻辑维角度来看, 项目的申报立项、建设、验收和后评估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申报立项阶段属于项目的启动阶段, 主要对项目建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 提出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及内容, 制定项目的总体计划;建设阶段按照既定目标和各项规定, 制定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及专项计划, 对项目的资金、进度、质量、变更、成果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验收阶段分为子项目验收和整体验收, 与项目计划、建设阶段密切联系, 只有明确验收所需要的要素, 在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设计, 验收阶段才可以有据所寻, 保证在逻辑上的连续一致性;项目后评估阶段, 指在项目完成一段时间之后, 对其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建设和管理过程、建设效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 并反馈到项目的决策、管理和执行部门, 指导并应用于下一期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3. 从知识维角度进行项目管理分析

从知识维角度出发, 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涉及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 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经费管理、设备管理和项目管理等领域。在项目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 应充分重视相关专家的知识和不同领域之间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以专业知识保证项目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上, 应组建由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共同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 并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来保障和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4. 从环境维角度进行项目管理分析

环境维的加入使传统的三维模型变成了新的四维结构体系, 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工程方法论。环境维因素包括宏观大环境和微观相关环境, 宏观的环境是一般系统共存的环境, 如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制度等, 这些宏观环境因素是项目实施的大背景, 对项目建设起到保障和制约的作用。相关的环境则指的是与系统密切相关的特有的环境因素, 如项目实施场地条件、项目建设和管理机制等, 这些环境因素非常多, 有常规的也有动态的, 要分析项目建设的各种环境因素, 根据各学科项目的特性, 制定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 采取“学科特区”“人才特区”“改革实验区”等方式, 创造有利于项目实施的相关环境。

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引入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 从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维结构从知识维、逻辑维、时间维对项目建设各主要阶段进行深入分析, 并创新性的加入环境维度的影响, 建立四维结构模型, 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机制。由于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并涉及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文只是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对学科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 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以便为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优化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系统工程 (第4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3—20.

[2]雷战波, 席酉民.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四维结构体系[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1 (02) :118—119.

浅析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 篇8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创新,行政管理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其在政府行政管理上的优势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竞争管理方式、重视效率的战略管理方法、以结果为重的目标管理等构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体系,在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对公共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探析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第一,工具理性特征。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理论,比以往的公共行政的理论更加科学、严谨,但该方法论重视工具理性思维方式,将价值因素剔除在外,强调效率和结果,认为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因此,此种方法论提倡规范性和客观性,关注行政管理的方法、程序及手段,具有显著的工具理性特征,能够较好地增强公共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个人理性特征。有关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是理性经济人,此种逻辑起点是一种鲜明的个人主义理性思维方法。理性经济人是对人性利己观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主张个体都是经济人,其活动的基本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基于这样的思想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理性特征,提倡政府行政管理要符合市场导向,尊重个体层面的自利需求,尤其要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和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

第三,实证主义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并融合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都是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的原则是有用即真理,重视实际操作方法和管理经验的积极作用。因此,借鉴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项目预算和绩效工资制等方法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较强的实证主义特征,可以较好地推进公共部门变革,促使其创新行政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2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作用

2.1 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经济学理论,如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武器,既可以用来批判以官僚体制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也有助于推进政府改革实践,同时还能够为公共管理和决策模式的创新、完善提供基础的方法论支持。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具有的确定性、经验性及精确性都更高,使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视角朝着经济学取向的竞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此种方法论不仅有助于丰富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使之更科学完善,也可以较好地推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使之更有序地实施。

就理论层面来说,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理论范畴和视野都得到了较大扩展。在以往的公共行政理论中,理论基础主要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理论提出者:威尔逊、古德诺)和官僚制理论(理论提出者:韦伯),这两种理论都在政治学理论范畴之内。而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当代工商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均被纳入其理论基础中,从而打破了以往公共行政学方面存在的学科局限,公共组织也从过分关注效率转变为重视市场价值,这为开展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例如:公共选择理论借助现代经济学领域的方法与逻辑,通过理性经济人理论中的供求分析、交换及效用最大化等要素,对那些和民众联系紧密的政治个体进行行为特征分析,同时也对典型的政治团体和政府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使研究的侧重点和涉及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与延伸,关于如何有效执行、拟定政府公共政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现实性课题。由此不难看出,公共选择理论的引入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思考范围和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从实践角度分析,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公共组织的行政效率。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日趋低下,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经济学理论包含的方法论极为独特,学科基础也颇为成熟,尤其是其重产出结果比的绩效理念对公共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将其引入公共管理研究后有效地扭转了这种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被置于支配地位,促使公共管理改革朝着市场化方向健康发展。有学者深入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内在关联,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坚持市场取向是因为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受这种理论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逐渐认可了市场价值的积极作用,当其被应用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之后,逐步取代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理论的地位,也使公共官僚组织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

2.2 使公共管理方法的取向和范围不断拓宽

新公共管理方法既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同时也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及政策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核心主题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物品,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这有助于增强公共管理方法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同时要充分考虑客户取向,在当代工商管理学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和原则,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和战略思维。同时,充分运用政策科学分析方面的技术、方法,以及有关公共政策结果和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建立起综合且广泛的管理方法,使公共管理研究更科学有效。

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方法,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使行政主题和理念得到了创新、完善。基于管理行政理念的指导,以往的公共行政重视层级节制和制度约束,多采取官僚化的管理方法开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体制、机构及过程等行政组织内部事务进行研究,而没有对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此,不难发现,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内部取向特征。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既要对组织内部进行研究,分析内部系统要素存在的关系,也要关注组织的未来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特征,厘清外部环境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做好组织内部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战略管理、结果控制及战略计划等方法,将组织置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组织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以便公共组织机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在稳步管理中实现长足发展。

基于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主张,公共行政管理要对公民和公共管理者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行政管理活动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和服务性。因此,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也被纳入新公共管理。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引入并融合了当代工商管理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模式、经验、技术、方法及原则,向新公共管理方法注入了包括组织发展、制度安排、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顾客至上、业绩工资制、合同雇佣制、成本核算、绩效目标、交易成本与公共选择等在内的许多全新的内容和主题,给公共行政赋予了全新的概念与涵义,为其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释义。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并使用这些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彰显政府人性化管理的特点,体现绩效评估和竞争机制的优势,较好地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拓宽新公共管理方法的研究主题和理论视野,使公共管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用激励机制取代规制的公共管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组织结构行为和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一个逻辑起点。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人性假设被当作基本的逻辑起点,这有助于政府转变公共管理方法的导向,即用激励取代规制。

以往官僚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所以,公共官僚组织在进行管理时非常重视规制,为了避免人出于恶的本性损害、破坏公共利益,往往会制定多种规章制度,以便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控制,防止出现滥用官僚权力的现象。韦伯在设计官僚制的有关制度时,非常看重规则的完整性和详实度,而且对权利体系的层级节制设计尤为关注,确保其能够达到较高的理性化水平。显然,这样的官僚体制是以规制为导向的,它能够起到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体制过于重视规则,可能会使行政工作陷入教条主义的危机,从而不利于行政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会对公共行政长期发展形成阻碍。

新公共管理方法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可以通过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完善公共行政管理。该方法基于人性假设这个逻辑起点,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里面的个体视为理性经济人,其显著特征就是追求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在政府组织机构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创建有效的竞争机制,将绩效管理纳入劳动报酬体系,并把绩效作为劳动报酬的重要指标,根据劳动和竞争形成的结果实施绩效管理。这样在竞争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和距离,为了不落后于他人,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机制中的理性经济人必然会主动增强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

以往的官僚体制以规制为导向,重视层级节制,认为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在工作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既不能够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扼杀其创造性,还不利于充分实现公共利益。长此以往,公务人员不仅会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也会形成墨守成规的固定工作模式,从而将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扯皮推诿等问题。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个人的合理利益得到承认,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被纳入政府内部,同时绩效管理也得以实现,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在能力,有助于突破僵化的官僚体制模式的限制,使公务人员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协调、改善组织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一定促进作用。

3 结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借鉴了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诸多方法论,对以往的公共行政管理作出了补充、完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概念,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使公共管理方法完善,将其运用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颖,李思然.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

[2]曹堂哲,孙智慧.公共管理研究的技术设计范式:方法论、议题和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范文.中外公共行政理论比较研究方法论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王印红,王刚.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定量推崇的批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翁士洪,顾丽梅.治理理论:一种调适的新制度主义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3(7).

[6]姜国兵.公共管理定量研究方法刍议[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2).

项目管理方法论 篇9

一、完善电费核算的规范

(一) 规范电费退补和电量调整工作

电费的退补和调整等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核算员通过手工进行操作, 并填入到工单中, 没有借助于电脑的程序输入, 使营销系统找不出其调整和退补的原因。所以通过对电量调整和电费退补工作的规范, 来解决此问题。1) 严格执行《公司抄核收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于退回数额较大的项目必须要通过公司的批准方可进行;2) 退补工单、规范电量等通过正规的编号录入电脑系统程序中。

(二) 实行制度化管理, 保证电费账本的准确性

首先要为电费核算工作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要保证第一手电费资料的安全性, 避免在核算和记录账目时出现差错。然后要完善《供电企业用电营业管理办法》, 根据供电公司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制定《电费账本和抄表机管理制度》, 合理、科学的管理该项目。最后要在企业中增设账本管理室, 在账本管理室中严格管理账本发放工作和电费核算工作, 避免核算时导致账本出现混乱的状态。

(三) 合理的进行新装用户的建账立卡工作

装表工作连续不断, 每天都可能有新客户建账立卡, 但抄表工作仅仅在每月进行一次, 所以就出现了矛盾。必须要合理的安排客户帐卡的下发时间, 可以在每个月抄表之前把上个月需要发放帐卡的客户数据给抄表员, 让其进行发放, 这样既节约了抄表时间, 更熟悉新表, 抄表工作和帐卡发放也就都不耽误。

(四) 变更传单处理要严格化

变更传单必须要严格把关, 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统一的对传单进行接受和返还, 同时审核传单的可靠性。在抄表班异动传单中登记处每月出账后各班异动传单的情况, 以便于后期工作中可以迅速的对其进行翻阅和查找, 保证每月的变更传单清晰明确, 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对电费管理技术和措施进行创新和改革

为保证电费及时回收和电费管理的准确化, 必须要从电费管理的实际出发, 在普通管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 以提高电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中具体的措施有:

(一) 转变双方观念

1) 转变员工的观念。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人才, 企业管理需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方式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公司的忠诚度, 按劳取酬, 提高员工的自主性。2) 转变客户的观念。在缴费观念上必须要让客户明白及时缴费的重要性, 通常一些消极的客户会认为拖欠电费是“有理有据, 欠费有利”。他们认为拖欠电费会对其有利, 但拖欠电费只是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效益降低, 对自身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要通过具体的战略来提高回收电费的效率。a.在企业效益差的客户中运用半月抄表的方式来核算电费, 必要时签订电费收缴协议, 缩短电费收缴时间;b.对于缴费不积极, 信誉度低的客户实行预交费制度, 实现“售电”的方式。

(二) 对管理的优化和改革

1) 提供优质的服务来促进电费的回收。客户推迟缴纳电费的原因多半是由于对供电企业的不满, 所以要想让客户及早缴纳电费, 就必须要消除客户对公司的消极情绪, 消除其抱怨。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客户解疑答惑, 使其解决实际中的困难, 让客户真正的理解公司的不易, 积极的缴纳电费。

2) 通过对机制的改革来激发工作的潜力。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电费管理制度和规定, 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力, 使员工的工作业绩跟收入挂钩。其中需要建立好和完善的具体制度和规定有《电费预警和风险机制》、《电费回收考核办法》和《大客户动态跟踪制度》等。

3) 为防范电费风险的出现, 实现动态跟踪。对待信誉度较低的大客户必须要实行动态跟踪, 实时的了解客户的销售和生产状况, 针对性的进行回收, 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 确保当期电费的快速回收等。将有风险的客户或者不能准确把握的客户实行预交费的制度, 避免到期不缴纳电费, 影响整个企业资金的周转, 降低企业的综合收益。

(三) 必须重视电费核算工作

首先为便于供电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需要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进行改进和创新, 建立完善的电费核算中心, 将原先抄表、算费和打票等一系列的工作集中到电费核算中心, 通过该中心平台将核算、审核、考核、分析和管理工作统一的结合起来, 使工作更具有有条理性、规范性, 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费核算中心建立之后, 首先要保障客户用电资料的数据源, 并建立营销客户的资料源, 其中涵盖了临时用电信息、换验凭证、电价信息、新装凭证、票据信息、用电变更凭证、抄表信息等。其次要提供多种缴费方式, 供客户选择, 同时要提供服务的质量。摒弃传统方式中只靠营业厅的缴费的方式, 综合采用银行网联、自助缴费终端等方式, 便于客户的操作。最后通过统一管理电费账务和计算发行工作,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降低了成本。

三、新形势下电费核算的工作流程

1) 市场营销部门必须要严格监督电费控制中心对各供电客户抄、核、收工作, 避免其中出现差错;2) 电费核算中心统一对上月营销业务信息进行审核, 并上报市场营销部门审核;3) 电费核算中心在抄表前两天完成上月的业扩数据整理和归档, 并将其进行初始化, 将数据发送到抄表器。4) 供电企业将抄表器下发到抄表人员手中, 并将抄表数据录入到抄表器中。5) 电费核算中心和供电所统一进行差错审核、电费异动等工作, 经审核无误, 然后开具票据和报表。

四、结束语

在供电公司中电费的管理和核算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直接影响着公司企业的效益和产值。在电费管理中, 电费计算是否准确, 统计报表和账务是否明确, 电费是否按时收回等因素直接影响供电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夏宾.基于市场结构的日照供电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王永利.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0.

浅谈网站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 篇10

关键词:网站建设:项目管理;方法

1引言

在当前社会。网站作为人们与互联网之间进行联系的平台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它既要满足网站使用者对新特性和新功能无止境的需求,也要让网站的所有者从中获取更高的商业利润。而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项目管理的普遍性,同时它还具有与其他应用领域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网站建设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更多的由项目团队来定。

(2)网站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断地会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更改。

(3)网站建设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网站建设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根据网站建设项目的一些特点,再综合网站项目开发的方方面面,就如何整合各方面因素,制定出操作性很强的项目计划,从而能制作一个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成功网站进行一定的研究。

2网站建设项目管理团队组织结构

要想成功地进行项目管理,必须建立一个真正优秀的网站所需的建设团队。

2.1项目管理小组

(1)项目总监:负责监督项目的执行,包括正确地配置资源、制定规划和明确任务,这样,项目就能够按照时间表和预算实施。

(2)项目经理/监制人:根据项目说明文档,管理网站项目的日常工作。

(3)助理监制人:协助项目经理进行工作。尤其是要辅助完成内容的收集和管理。

(4)质量保证测试人:负责根据项目说明中规定的测试计划对网站进行测试,并向开发团队报告测试出的错误和观察结果。

2.2客户小组

在网站建设项目中,客户也需要在整个项目中承担与合同相关的责任,如内容资源的提供和网站的测试等。

2.3网站制作小组

包括网页美工、程序员及文档编辑人员,负责进行网站的具体制作。

3网站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

初次接触网站建设时,可能会边想边干,这样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较为简单的网站来讲,也许还能应付。但是,对于规模较大、较为复杂的网站,就必须有一种明确的方法。

上图是经过实践总结出的一套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体系,这里具体研究在这套项目体系下,如何成功地开发、建设、维护和发展一个好的网站建设项目。

3.1项目开始阶段

阐明项目、制定需求:

(1)尽可能多地发现客户需要什么及其原因。

(2)提炼已经掌握的可用信息。

(3)根据确定的信息建立预算和进度计划。

(4)确认需求。

3.2项目进行阶段

(1)制定面向网站开发人员的网站详细设计说明书及测试计划。

(2)项目管理团队按照详细设计文档进行网站项目的全面建设。

(3)测试、发布和移交。

3.3项目结束阶段

(1)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响应时间。

(2)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

(3)内容的更新、调整等。

(4)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5)说明:动态信息的维护通常由企业安排相应人员进行在线的更新管理;静态信息f即没用动态程序数据库支持)可由专业公司进行维护。

4结束语

以上是一般网站建设项目实施的常规过程。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会有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以及可能遇到项目参与人员变动、客户需求变更等情况,如何保证项目进展顺利,在规定时间内交付,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项目

项目组的人员对网站建设项目耍有全面的了解,各负其责,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证项目在预期时间内顺利进行。

(2)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

与客户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从而确保项目沿同一个方向进行。

(3)敬业负责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法 篇11

一、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 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 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 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 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实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业主, 要对水利工程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业主要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倡导管理创新, 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 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 使工程进展顺利, 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 水利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水利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 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 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 降低了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 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 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 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 各司其职, 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 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二、项目招标管理

1、项目招标

水利工程项目招标应按标界清晰, 便于合同管理, 优化施工布置, 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要针对招标项目规模、技术要求, 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 规范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制定规定, 明确责任。招标过程中, 重点把握以下几点:认真审查招标文件, 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认真组织开标工作, 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所有的招标项目, 均采用公开开标, 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 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认真组织评标工作, 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

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 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 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 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 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 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 要敢于战胜自我。其次, 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 需要很高的条件, 它要求招标者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程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对工程所具有的深刻的判断能力。即在无标底招标条件下, 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大量工程招标经验的总结和思考, 认识到只有从管理制度上、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 才能铲除腐败的温床, 彻底消除工程招标中的负面影响因素, 真正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标与采购。

三、合同管理

1、合同管理的特点

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的主线, 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 就是合同签订前, 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 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二是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 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 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 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三是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履行合同过程中, 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 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 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 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四是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结束, 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 一方面, 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 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 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

2、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 水利项目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 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1) 从组织上采取措施, 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 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 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做出明确规定。

(2) 树立水电站建设管理中的一切行为均以合同作为惟一依据的意识, 合同运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 以合同、经济手段管理和实施水电站工程。

(3) 选择确定符合水电站建设特点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 通过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和保证水电站项目管理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作。

(4) 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锁定建设成本。强化合同准备工作, 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采取措施, 创造和建立实施闭口总价合同的前提条件:坚持以施工图进行工程招标, 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意识, 努力完备和详细一切技术资料和现场环境条件, 使承包单位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投标竞争;严密制定合同文件, 合理确定工程合同的界面与工程范围, 事前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 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和保证承包单位的利益, 引导承包单位注重技术方案的竞争, 集中力量用于工程的实施, 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四、成本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因此, 作为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应采取“事前测算决策, 事中预算控制, 事后分析结算”的管理方式, 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测定生产费用;合同测定责任成本;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规划和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 根据评估结果将成本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期 (3个月) 对项目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评价。同样, 应要求在每一个单独工程开工前, 项目部应对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劳力组织、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进行预估。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安排, 对项目部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分析, 先列出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 这样在可变费用不能降低的条件下, 减少不变费用同样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费用编制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 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二, 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第三, 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通过敏感性分析, 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第四,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 将项目成本预测和核算成果系统储存, 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 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所以说项目“靠管理求效益”, 应重点从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方案、不变成本和二次开发中求得最大效益。同时, 降低成本是一个系统的管理, 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要杜绝浪费;二要杜绝返工;三要管好材料;四要抓好包外;五要抓好设备有效利用;六要实行人员动态管理;七要降低管理成本;八要抓好周转材料的利用。

五、项目管理的创新

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 切实加强创新意识, 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 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 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定位, 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机制创新

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 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要增强企业实力, 提高其赢利水平, 提高其社会形象, 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 为人才创造环境, 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 约束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 约束项目经理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 来规范项目经理部决策层的行为, 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回避市场风险。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 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 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 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 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 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摘要: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宏大的水利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详细论述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工程招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及项目管理创新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凤楼、王立民: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应用研究[J].地下水, 2007 (3) .

[2]汪恕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做好“十一五”水利工作[J].水利发展研究, 2006 (1) .

[3]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04 (1) .

上一篇:阅读大赛下一篇:产业国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