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支出管理

2024-07-20

项目支出管理(共12篇)

项目支出管理 篇1

部门预算属于政府预算的重要内容, 其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对公共预算改革力度的增加以及不断探索实践, 当前我国各大地区在提高部门项目预算管理上获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但是想要完成“精细化以及科学化”的目标, 依旧困难重重。文章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当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一、我国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现状

(一) 绩效评价速度缓慢

对项目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 不仅是对预算编制内容开展评价, 同时还是对项目执行进行合理的追踪问效, 可是我国当前的绩效评价体系存在不少缺点, 不仅没有相关的机制, 并且程序缺陷很大, 而部门单位只将工作重点内容转移到提高项目资金方面, 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 甚至将其完全忽略。

(二) 预算编制规范性低

1.没有按照实际内容对项目建设进行预算, 使预算得出来的数据不能面面俱到, 加之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 预算过程中会故意增加项目的支出, 财政部门审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由于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 部门单位在具体的编制预算时, 摒弃现代化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而主要采取比较落后的“基数加增长”编制模式, 使预算发挥的作用不大, 甚至和计划脱离 (1) 。

(三) 执行约束力很低

1.一些单位的基本支出缺乏时, 会自行安排项目资金来弥补, 使专项资金不被使用在实际项目中。

2.因为前期预算内容和具体的工作计划不符合, 导致在预算执行时, 一些项目的资金存在大量的结余, 可是有些项目又缺乏资金, 使用单位由于不可以对项目资金进行自主调整, 由此非常容易产生提高预算的想法, 最终导致预算执行原有严肃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降低。

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运行跟踪

1.建立健全绩效目标编制体系。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部门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 要按照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 结合财力可能和资金需求测算, 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绩效目标。

2.构建且改进绩效目标审核体系。财政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对部门提出的绩效目标组织专家组实施审核, 如果预算部门申报项目资金未按规定要求编报绩效目标的, 一律不得进入预算编审流程。绩效目标申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财政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进行调整、修改, 符合要求的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所属单位绩效目标编制工作的指导和审核。

3.建立完善的绩效跟踪及管理体系。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绩效目标实施情况, 将绩效跟踪管理意见定期反馈给预算单位, 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等情况, 及时督促其予以纠正, 并提出调整指标等建议, 增强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因政策调整、不可抗力等因素需调整绩效目标的情况, 各相关单位应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调整事项, 经审核批复后按规定程序履行调整手续。

(二) 从多个方面促进预算绩效管理

1.提高宣传培训力度。政府需要尽可能使用网络平台以及媒体等资源, 大力宣传进行预算管理的作用, 使工作人员树立预算绩效意识, 并科学对管理文化进行有效的培训, 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其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业务培训, 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最终全面增加预算管理效果。

2.提高组织保障。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一个各方一起参加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合理进行组织, 从多个方面促动绩效管理工作发展速度 (2) 。另外, 每个部门还应该构建起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 使每项工作可以有效开展, 并且不断发挥其主体作用, 完善相关的组织机构, 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拟定实际可行的方法, 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

3.构建有效的技术体系。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一个完善的技术体系, 不断促进预算管理相关平台的构建速度, 健全专家库以及绩效指标等相关的数据库, 为进行预算管理供给更多的技术保障。

4.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并改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 使每项管理流程具备更大规范, 进一步为预算整个过程可以与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联合起来提供确切的保障。

5.成立长效机制。政府部门需要对财政管理制度进行深度的改革, 增加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两者之间的有效联合度, 使预算信息公开可以得到有序的开展, 进而供给预算管理一个合理的平台。另外, 政府部门还应该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考核力度, 使其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三) 实行绩效评价

1.对评价工作进行创新。财政部门应该坚持新思想, 不断对评价工作从根本上开展创新, 研究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从而保证绩效评价可以具体落实到位。

2.对部门预算项目进行评价。预算单位需要在项目全部建成后自主开展绩效评价, 并且将其报告呈报给相关的财政部门。

3.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科学的评价。项目单位在投资项目结束后, 进行一次全面的绩效自评且将报告上送到财政部门。然后, 财政部门应该选择对社会影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 并且将其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政府制定决策供给其有力的根据。

4.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评价。每个项目的执行单位在项目全部结束后, 需要科学的进行绩效自评, 且给有关部门上报结果, 令其根据结果对项目绩效进行合理的审查。相关的资金主管部门需要对资金使用效益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然后按期上报给财政部门, 再令其就其中某部门资金进行第二次的评价, 从而得出资金实际的运行绩效。

(四) 将评价结果运用在工作中

1.建立健全绩效惩罚制度。财政部门应该严格规定的使用领域, 如果发现不合理现象则需要马上处理。

2.如实反馈制度完善效果。完善绩效评价结果, 并且将完善效果如实反馈给预算单位, 然后其再按照绩效评价结果, 对存在缺陷进行整改, 不断构建和完善管理制度, 从而使管理水平被增加, 资金合理支出, 减少支出资金。

3.成立绩效公开制度。根据法律有关规定, 不断增加预算管理的公开度, 使绩效评价结果在合理的领域公开, 可以增加社会对其的监督作用, 使其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4.构建预决算联合制度。政府可以科学地把预算编制以及决算审查与评价结果规范联合在一起, 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以及绩效跟踪进行年度预算和决算审查, 完全淘汰时间长、绩效差的项目。

5.构建且改善绩效问责制度。按照有关原则, 监察部门必须把效能监察问责工作重点内容转移到预算绩效管理方面, 并且主要对规模较大的绩效问题开展问责, 每个部门均需要对其工作人员的绩效开展问责。一旦察觉出财政违法现象, 必须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追究。

6.建立健全绩效报告制度。每个部门需要按期上交工作总结给同级政府, 详细列举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财政部门也需要给同级政府上报其对项目绩效的评价具体内容, 在政府制定决策时供给其部分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构建过程中, 提高部门项目支出管理面临的难度很大, 同时其也属于一项花费很多时间的任务, 但是对于我国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由此相关的部门应该全心协力,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定出合理的措施, 不断提升本部门的工作能力, 从多个方面对预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而增加预算的效益, 促进社会发展, 为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当前地方部门项目支出的预算管理制度已经逐渐不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这种情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很有必要。文章根据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 对我国地方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措施, 旨在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增加其工作效率。

关键词:地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注释

1朱静.解读“重大项目预算事前评审机制”──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J].新理财 (政府理财) , 2011, (7) , 第125-126页.

2李志锋.关于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的几点思考[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 (11) , 第256-257页.

项目支出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和规范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预算单位工作任务完成和各项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是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人员经费和正常公用经费预算之外编制的项目支出计划。

第四条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预算原则。项目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原则。对申报的项目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审核,按轻重缓急排序后,视当年财力择优安排。

(三)绩效评价原则。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追踪问效。

第五条 项目支出按照支出性质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基本建设类项目,是指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用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是指市直预算单位用行政事业费开支的大型专项经费。主要包括:大宗印刷费、专用材料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中央空调等特殊设施购置费、大型场馆的维护费、党政机关离退休取暖费、大型会议费、大型修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公务出国经费、办公用房和专用通讯网租赁费、工本费、成本性开支和其他大型专项经费等。

其他类项目,是指除上述两类项目之外的项目。主要包括:用科技三项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性补贴、对外援助、支援不发达地区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第二章 项 目 库

第六条 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第七条部门项目库,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根据部门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要求,对所属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并按轻重缓急排序后设立。

财政部门项目库,由财政部门按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要求,对单位项目库的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结合财力可能,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和综合平衡后设立。

第八条 部门项目库由预算单位负责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财务主管机构进行具体管理。财政部门项目库由市财政局负责总预算的机构具体管理。

第九条 项目排序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论证、审核后,按下列原则排序:

(一)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项目优先安排;

(二)市委、市政府有特殊规定的项目,经市财政局审核,纳入财政项目库;

(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项目根据轻重缓急、择优 第十条 项目库中的项目要在保证重点项目安排的前提下,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实行滚动管理。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一条 申报条件

项目申报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范围;

(二)属于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及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的重要实事;

(三)属于本部门为完成工作任务,加快事业发展急需安排的项目;

(四)项目安排要有明确目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五)项目计划必须按照市财政局要求填报项目申报书并附相关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新增项目是指本新增的需列入预算的项目;延续项目是指以前已批准,并已经确定分预算,需要在本及以后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

第十三条 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的要求分为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种类型。

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项目,是指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需要由财政预算资金重点保障安排的支出项目。

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是指市直部门为维持其正常运转而发生的大型设施、大型设备、大型专用网络运行费和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持续发生的支出项目。

跨支出项目,是指除市委市政府已确定项目和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之外,经市财政局

批准并已确定预算,需要按本继续安排预算的项目。

其他项目,是指除前三类支出项目之外,市直部门为完成其职责需要安排的支出项目。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文本由项目支出预算表、项目申报书组成。

第十五条 项目申报文本的填写要求

(一)基本建设类项目,其他类项目中的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按照我市现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

(二)除上述项目之外的项目,市直部门申报当年预算时,都应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规定,填写项目支出预算表、项目申报书并附相关材料。

(三)新增项目中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应当填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项目评审报告。

(四)市直部门应当按照市财政局规定的时间报送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十六条 项目的申报程序

(一)项目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

(二)主管部门根据当年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要求,按先后顺序安排当年急需安排的项目,编制单位项目计划,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部门项目库。

(三)市直部门对进入部门项目库的项目,择优排序后并附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向市财政局申报。

第四章 项目审核

第十七条 项目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申报单位及所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的项目申报条件。

(二)项目申报书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相关材料是否齐全。

(三)项目的申报内容是否真实可靠,项目计划是否合理。

(四)申报项目排序是否体现了保证重点项目支出的要求。

第十八条 对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市财政局要派人参加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的评审。

第五章 项目支出预算的核定与项目实施

第十九条 市财政局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预算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以及财力情况和项目排序,编制市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

第二十条 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要及时纳入部门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市政府审定,并在报请市人代会审议批准后,随部门预算批复给预算单位。

第二十一条 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各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变更项目和调整预算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 属于政府采购品目和范围的项目,必须填报政府采购预算,并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项目的滚动管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库中的延续项目列入部门预算后,项目的名称、编码、项目的使用方向在以后申报预算时不得变动,项目预算按照立项时核定的分预算逐年安排。

第二十四条 项目库中的延续项目有执行年限的,应当明确项目的起止年限,项目到期自行终止。

第二十五条 项目库中的延续项目实行滚动管理。每年项目支出预算批复后,市直部门和市财政局要对项目库进行清理,对延续项目要按部门预算的总体要求,滚动转入以后项目库,与下年新增项目一并申请项目支出预算。

第七章 项目的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第二十六条 市财政局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办法由市财政局制定,考评工作由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 项目计划完成后,主管部门和市财政局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安排项目支出的参考依据。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基本建设类项目以及其他项目中的科技三项费、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本办法规定的原则进行管理,并纳入财政项目库。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初探 篇3

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实施意义

推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和提高财政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有助于各级政府强化“花钱”的责任意识,促进形成追踪问效的管理理念,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1.推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财政管理。财政管理包括财政收入管理和财政支出管理。没有健全的财政收入管理机制,财政资金运行就缺乏稳定可靠的来源;没有健全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就难以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良性运行。因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财政收支规模不同,一定时期内财政管理面临的工作重点也不同。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决定了财政管理的重点应实现从收入管理向支出管理转移,注重追踪问效,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既包括事后的绩效考核,也包括事前的绩效预测。

2.推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保证公共服务型政府稳健运行。财政风险,是指在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的过程中,由于财政自身的缺陷和多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型,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也逐渐加大。当前,各级财政安全的最大隐患包括多年来所积累的各种潜在财政风险如社会保障欠账、公共部门债务负担及国有企业亏损等,都可能直接使财政状况恶化,引发相应的财政风险。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可以化解财政风险、缓解收支矛盾。

3.推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利于公共服务型政府支出范围结构。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基本建立,但社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充分。在这个时期,财政支出的范围与结构同公共服务型财政支出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还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存在着分工模糊与领域交叉。在此背景下,通过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和反馈调整机制,科学界定财政具体支出范围,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二、南昌市分阶段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的构想

近年来,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结合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本身的规律,南昌市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改革将会经历启动、完善、成熟三个阶段,而不同的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内容。

1.启动阶段的特性与内容。

目前,全国各地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及其制度改革正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江西省也于2013年3月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南昌市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还处于启动阶段,不可避免地具有三大特性:(1)学习和模仿其他省市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即思想学习与制度移植;(2)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面的试点和探索;(3)由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与原有的管理理念、制度安排之间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和非兼容性,启动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及其改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试错性特征。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说,启动阶段的改革任务主要是灌输和形成一定的绩效意识或理念,为进一步的改革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机构基础,并积累一定的绩效管理实践经验。

2.完善阶段的特性与内容。

随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及其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南昌市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将很快由启动阶段过渡到完善或发展阶段。在此阶段,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及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性有:(1)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理念创造性地融入了原有制度安排,即具有南昌特色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模式日益形成;(2)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绩效意识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绩效责任,即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责任不断被明确和落实;(3)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的渐进深入,使得绩效管理的财政效果不断显现。当然,在此阶段的改革会引致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或结果,如设置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监管机构,专门负责监管本级政府支出的绩效监管工作;单位和部门支出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管理试点工作不断得到施行;建立初步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并按支出绩效的大小不同,对项目、单位或部门的预算支出进行适当的价值排序或预算调整。

3.成熟或相对成熟阶段的特性与内容。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及其改革的成熟或相对成熟阶段,是全面绩效管理的高级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性有:(1)全面绩效管理或绩效预算得到施行,即绩效化管理的覆盖面被大大拓展并发挥明显效用;(2)财政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与程序日益规范化,即财政绩效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大大降低;(3)财政绩效管理建立在较完备的制度保障基础之上,即已形成不同层次、相互配套的财政绩效化管理体系;(4)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具备较充足的公开透明性,公众最大限度地参与或监督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从改革的内容或任务来看,实行全面而成熟的绩效预算是此阶段的核心任务,较完备而配套的绩效法律法规则是制度保障,而遵循绩效原则进行的政府运作流程再造则是一种必然的制度改革结果。

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篇4

事业单位预算是经过预算基层单位集中编制, 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逐级审核批准的一项年度财政计划。预算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组成。预算支出具体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预算基本支出目前是定额定员按照标准编制支出的预算数。而预算项目支出是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及目标而编制的支出计划。对于项目支出, 由于其在前期预算编制及日后执行工作中的特殊性, 所以, 加强控制预算项目支出管理才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关键, 也是促进事业单位职能转变, 深化预算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项目编制不科学。一是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立项依据不足, 未经过科学化的论证程序。预算项目立项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立项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 往往在实际预算编制工作中, 多数事业单位的项目立项工作仅由领导决定, 还有的单位只通过简单的现场会和办公会等等形式进行。预算的立项规划需要以国家及当地整体的发展规划为依据。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论证程序, 不认真分析完成任务目标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就会为后续的执行工作带来一些困难, 不能按时完成预算项目, 最终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项目支出没有严谨的填报机制, 科目分类不准确。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应当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依据。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很多单位对预算项目支出不够细化, 笼统的填报支出项目, 不明确清晰的按经济分类填写支出项目。这样简单草率的填报方法, 也会造成日后项目执行过程中资金使用率低, 使预算执行时计划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 无法充分发挥预算项目管理的指导意义, 造成预算管理形式化、不科学。三是对预算项目支出没有科学的编制工作机制。多数单位中预算编制工作全部由项目支出人员负责, 由于他们侧重于争取发展项目, 并着重在项目设计实施和监控上, 而对财务知识了解甚少, 很少注意到编制预算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还有的单位对于预算编制认为是财务人员的工作, 然而, 财务人员对项目没有全面的了解, 无法考核预算需要的相关条件。这两种情况, 都会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 占用资金或执行困难, 也使得计划编制与实际执行差距较大。

(2) 预算项目的执行不力。一是没有完善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投入上越来越多, 金额也越来越大, 应当进一步完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但是在目前实际工作中, 许多单位都缺少一套有效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由于不与绩效工资相关联, 使得有些人员工作不积极、不严谨, 没有适当的运用资金, 造成浪费和闲置,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具体执行中不按管理制度工作, 随意更改项目的资金用途。很多事业单位对项目支出不遵循预算用途, 无视资金管理法规, 随意增加支出范围及标准。对于一些计划外支出, 任意调剂, 擅自挪用、占用资金, 造成预算超支等。三是缺乏执行工作中的沟通, 影响预算执行效果。业务部门使用支出经费, 财务部门监管预算执行的进度, 两个部门之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就无法对实际进度和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调整, 造成监管不严, 进度缓慢, 效率低。

三、对预算项目支出加强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1) 首先要加强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工作。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审核机制, 着重于项目立项工作。立项工作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起点, 各单位应对此工作高度重视。进行立项时, 要专门成立编制小组, 由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进行反复论证。并成立相应的评审部门, 对所选项目按其可行性、可操作性来甄选, 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符合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 确保科学合理。二是设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 强化基础编制工作。预算项目从编制到执行, 需要各个部门的互相配合, 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要做好资料的原始记录与整理收集工作,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 收集汇总相关的政策法规、计量标准等基础资料做为编制的依据。按照标准的预算框架体系, 结合实际, 测算支持项目支出所需要的资金, 并按经济用途逐级细化分类, 真正做到预算编制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分工, 互相协作, 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工作。

(2) 强化预算项目支出的执行力管理。一是规范预算项目支出的程序审批。项目支出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审批, 审核程序依次为项目经手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单位领导。费用报销需要取得真实有效的发票做为原始凭证, 按合同约定进行对外支付。以预算目标为指导, 严格控制支出明细, 加强财务资金审批, 专款专用, 有效地杜绝计划外及不合理的支出。二是明确项目支出的责任人, 强化预算执行力。为了达到预算效果, 需要建立相关人员项目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管理审批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将擅自改变资金使用用途, 编制虚假预算的相关人员直接追究其经济责任及法律责任。同时也要充分的给予项目执行者进行资源调配的权利, 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三是完善有效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考核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 积极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从经济效益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 对相关人员奖优罚劣, 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性。同时将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化, 做为以后预算项目资金使用的评定依据, 直接约束项目执行责任人, 发挥绩效管理的制约性。

(3) 加强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的监督管理。一是对项目支出进行实时监控, 建立技术监控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 电子技术软件、硬件也在不断完善。可以通过整合相关系统资源, 设立信息化的监控管理系统, 及时对预算项目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及早发现纠正问题并解决, 保证规范安全地使用资金。二是实行预算项目支出公开化, 接受公众的监督管理。按照我国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对于事业单位要加快实行信息公开制度, 按期及时向公众公示预算项目, 并提供预算编制及项目绩效考核的相关信息, 让社会公众监督, 增加预算项目的公众参与性, 做到公开透明, 切实保证预算项目支出资金的有效及安全。

总之, 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随着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支出的增多, 更需要完善和健全绩效管理体制。但是, 绩效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涉及内容较广, 影响因素较多, 只能循序渐进, 并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信息技术做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深入改革和发展,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全管理机制, 深化改革发展, 提高管理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实行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资金浪费, 还能促进单位改革职能转变, 提升各项财务制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加强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宗建岳.浅谈预算管理中如何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跟踪评价.财会研究, 2012 (17) .

[2] .刘晶璐.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管理观察, 2010 (09) .

项目支出管理 篇5

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项目涉及12个村,1个社区,与炭库乡、沐溪镇、高笋乡、九井乡接壤,地处**县北大门,仅公路战线就有约45公里。

(二)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经费年初预算资金90000.00元,乡政府按季进行申报,经财政局批复下达后,全部用于环境综合治理。

(三)项目绩效目标。**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建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

(四)项目自评步骤及方法。项目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方式,成立项目自评小组,结合评价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扎实开展本次自评工作。自评小组针对申报内容、实施情况、资金兑现、财务管理等做出自我评价,认真听取社区居民建议意见,做好总结工作。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经费年初预算资金90000.00元。在实施过程中,于2013年1-12月按月平均申请并批复资金7500.00元,截止12月底所有计划资金全部到位。

2、资金使用。截止2013年12月底,**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经费已全部支出,主要用于:路灯电费支出14767.00元,环境卫生及垃圾清运工资22760.00元,环卫车保险、驾驶员保险及燃油维修支出22773.8元,环境整治场地、农药、扫帚等28199.2元,环境整治宣传、资料费用1500元,资金支付与预算相符。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经费采取授权支付形式,由财政所年初拟定用款计划,分期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进行计划申请,及时、规范对收支进行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三、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组织架构及实施流程。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成立工作小组。乡政府乡长唐平任组长,人大主席兰宗权任副组长,党政办主任杨明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人员胡玉芳、财政所谯世枝、郑俊坡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

(二)项目监管情况。

各村委会、社区、单位之间加强协调,注重配合,强力推进,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加强综合协调,加大督办力度,督促任务落实,保证顺利完工。

四、目标完成情况

本项目在县级相关部门的关心、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任务,并经村、社区居民评价,满意度为100%。

五、项目效果情况

**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功能,为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生态乡镇奠定基础。

六、问题及建议

对强化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乡镇财政;支出管理;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出台,乡镇财政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直接面对民众的财政支出责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乡镇财政支出管理,已成为我国财政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乡镇财政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领导对财政支出重视不够,监管意识淡薄。财政支出是财政发挥职能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关乎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关乎民众的利益。管理好财政支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是每一位财政工作人员的责任。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级政府将财政收入任务目标和总量排名作为对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导致一些乡镇领导“重收入,轻支出”,忽视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也片面地认为,只要财政资金没有落入自己的腰包就行,缺乏监管意识。

(二)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效的支出管理需要坚实的会计基础和制度支撑。目前有些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许多财务事项的运行和管理仅靠惯例和工作人员的觉悟,支出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给滥用职权、贪赃枉法造成可乘之机。比如在财务岗位设置方面,由于基层事多人少等原因,有些乡镇存在记账兼任复核等不合规的兼岗现象;在支出审批方面,有些乡镇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一个人说了算,架空了乡镇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利于财政支出的安全运行。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薄弱,支出缺乏预算约束。预算工作是财政工作的核心,纳入预算的支出经过“两上两下”审核程序,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当前乡镇财政预算编制比较粗糙,乡镇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上年财力和当年预计收入增幅,以及上年支出情况核定。整个预算仅仅是当年收支的框架,支出没有细化到项目,支出预算的安排也缺乏科学性,严重削弱了预算对支出执行的约束性。有的乡镇预算没有严格执行“两上两下”的编制审批程序,预算执行中调整追加较多,缺乏完整有效的预算监督。

(四)乡镇财政干部队伍薄弱,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乡镇政府普遍存在混编混岗现象,一些在财政岗位工作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乡镇政府对所辖村庄实行片区管理,财政工作人员一般还要兼职片区的工作,工作任务重,管理精力有限。由于乡镇税务部门由上级管理,乡镇财政所过多地承担了组织收入的工作,相对淡化了对支出的管理。乡镇处在最基层,财政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少,业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会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强化乡镇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强化乡镇财政支出监管意识。乡镇对财政支出监管意识淡薄的一大诱因是考核机制,要改进目前以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为主的考核机制,将乡镇的财政支出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合理量化财政支出评价指标,将财政支出的使用情况、安全性以及民生支出保障程度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乡镇政府从领导到工作人员像重视财政收入一样重视财政支出,加大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力度。

(二)进一步增强乡镇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制约了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强化会计基础工作,需要乡镇加大对财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财务从业人员的管理,开展乡镇会计基础工作评比活动,指导督促乡镇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乡镇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能在财政支出过程中有章可循,合理安排支出。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内控制度实行的效果。比如实行会签汇审制度,就能有效地避免“一支笔”审批制度的弊端,扩大乡镇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提高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强化预算控制。新修订的《预算法》已经颁布实施,乡镇财政要以此完善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一是在预算编制环节,要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将各类资金统一纳入预算安排,提高预算的完整性。细化支出项目,在项目的选择上要引入科学论证和绩效评价制度,未通过科学论证或绩效评价不合规的项目一律不纳入预算,提高预算的可行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性。二是在预算编制程序上,严格执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提前预算草案的初审时间,强化乡镇人大审查人员的力量。三是积极推行预算公开,全面公开民生政策,深入公开预算项目,打造“阳光财政”,利用社会监督倒逼乡镇提高支出管理水平。

(四)加强培训学习,打造一支能闯会干的干部队伍。根据乡镇工作的实际,乡镇政府事多人少、工作人员混编混岗的现象一时难以解决。为此,要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增加基层培训机会,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建议省市一级财政多组织面对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开阔乡镇财政人员的眼界,提高业务水平,引导乡镇财政干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敬业奉献的精神,增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项目支出管理 篇7

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以来, 对高校来说, 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应包括: (1) 专项资金的设立和申报环节。包括项目的设立和纳入年度预算, 获得财政拨款;对未纳入预算的突发项目通过追加申请的方式争取财政专项。 (2) 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包括资金授权审批、支付方式、支付金额等。 (3) 专项结束后的项目决算。包括结余资金的管理,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 (4) 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

一、高校在使用、管理专项资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项目设立缺乏合理规划和论证

由于许多高校项目资金有限, 加之项目资金管理缺乏统一性、连续性, 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 常常出现“会叫的孩子有奶吃”, 谁会叫就给谁, 谁多叫就多给谁的现象, 使专项支出项目建设随意性较大, 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有的高校出于稳定人心, 照顾情面, 搞平衡, 在资金使用上面面俱到, 没有重点, “撒胡椒面”, 不能优化资源配置, 造成资源的浪费或无效益。比如, 专项设备购置不考虑使用价值和利用率, 往往造成不同的部门购置同样的设备, 设备的利用率很低, 甚至闲置, 不能很好地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益。

(二) 项目支出未按预算执行

专项经费是专门安排的经费, 支出须按照预算执行, 不能随意变更。但是, 项目支出未按预算执行的情况在高校中时有发生, 有的部分改变专项资金用途, 有的甚至完全改变专项资金的用途。这两年随着审计力度的加大, 某些高校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

(三) 项目缺乏有效的验收考评体制

部分高校在项目建设时, 经常出现“重投入、轻考评”的现象, 往往在争取项目经费时积极性很高, 但是项目建设结束后, 既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 也没有对项目支出进行审计, 缺乏对项目建设的事后考评, 这样既不利于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运用, 也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建设。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 笔者认为现有的项目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专项经费大幅增加的现状, 建立健全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加强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健全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制度, 旨在通过制度化建设, 将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的管理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进一步促进专项支出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化, 增强资金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避免重复和无效建设, 堵塞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漏洞,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确保专项支出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经济责任, 可以增强单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意识。提高各方积极性, 从而保证了项目投入的安全和有效。无疑, 这将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二) 有利于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无论是基本建设, 还是实验室建设, 抑或是重点学科建设, 这些项目的投入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管理, 不能仅凭经验办事, 不能按管理者个人的好恶行事, 要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办法, 这就要实行项目管理。所以, 制定项目相应的管理制度, 它的另一重大意义就是推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三) 有利于促进多层次项目管理体系的形成

各高校根据校内管理权限和管理层次划分, 分别建立起校长、分管财务副校长、财务部门负责人、项目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所在单位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各级经济责任制, 将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使各级领导、各有关单位在项目管理上既要按规定行使权利, 又必须按规定履行责任, 这样就形成了多层次项目管理体系, 加快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步伐, 促进了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 有利于抑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发生

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各高校都在想方设法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 因此, 专项支出项目很多, 经费支出投入很大, 如果项目管理不严谨, 不规范, 必然产生很大漏洞, 导致违规现象的发生, 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强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应以提高高校办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前提。专项支出项目管理应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 项目的实施要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笔者认为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可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项目设立申报阶段的管理;二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三是项目验收阶段的管理。

(一) 项目设立申报阶段的管理

项目设立申报阶段的管理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库, 对项目库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年预算上报项目。要使专项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项目的设立是关键。项目的设立应遵循先规划后立项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对设立的项目进行论证和评审。具体说来, 学校的各学院、职能部处及有关单位根据部门发展规划, 提出本部门的项目投资计划, 在部门计划的基础上提出具体项目,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业务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对提出的项目进行论证, 项目论证应组建项目专家组。项目专家组应该由各业务管理部门组织成立, 由分管该部门的副校长担任组长, 并邀请部分专家、教授等组成。项目专家组应对项目的总体设想、依据、规模是否合理妥当, 项目组织、技术、经济、财务等方面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风险预测是否得当, 防范措施及对策是否得力, 以及项目资金概预算是否合理, 配套资金落实是否确有保障等进行分析, 出具论证意见。如果项目立项不合理, 应当及时否决。项目论证通过后, 列入部门项目库。在项目申报阶段, 学校应成立专项资金审核机构, 对各部门提出的上报项目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纳入年度项目预算, 该机构一般为校长办公会或常委会。学校级别的审核机构应根据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重点, 从宏观层面对项目的合理性进行评判, 避免项目之间存在的重复建设, 并按照先急后缓、确保重点、投入相对集中和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 对项目是否纳入预算作出决定。

(二)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事中实施阶段项目管理, 主要是对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实行的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强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一经确定后, 项目负责人不但要与学校签订“项目实施责任协议书” (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基本任务与目标、项目实施计划、项目投资计划、项目经济责任约定等) , 而且还要对项目运行全过程负直接责任。另外, 财务部门和项目的业务管理部门应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确保专项经费支出按预算执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中, 应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章制度对工程和设备进行招投标, 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确保项目按财政规定合法实施。财务部门对项目资金应专款专用、据实列报、单独核算。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中, 首先应当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遵守《会计法》有关规定, 严守财经纪律, 严禁挪用。另外, 从技术上考虑, 财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财务软件, 对项目的支出科目进行控制, 做好事前控制, 确保支出与预算批复保持一致。

(三) 项目的验收阶段的管理

项目结束后, 管理部门应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验收和审计。项目的验收与审计要及时、认真、防止走过场, 做到奖惩分明。要组织项目专家组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跟踪调查 (检查) 并进行验收, 如检查项目计划投入与实际支出额是否存在较大差距, 项目是否按预定的工期内竣工交付使用, 项目设计质量、设备和材料质量、施工质量是否符合预定标准, 项目成本是否偏高, 项目组织管理是否规范有效, 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信,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等, 并委托审计部门对每一个完工项目进行审计, 根据最终评价结果和审计意见, 对相应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奖惩。同时, 对项目专家组或委托的审计部门也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一旦发现有该审未审, 该处理未处理的问题, 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总之, 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制, 使项目管理走上正轨, 保证专项支出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当前, 一些高校在使用、管理专项资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项目设立缺乏合理规划和论证, 项目支出未按预算执行, 项目缺乏有效的验收考评体制等。加强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 应以提高高校办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前提, 专项支出项目管理应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 项目的实施要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此外, 高校专项支出项目管理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即项目设立申报阶段的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项目验收阶段的管理。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制, 使项目管理走上正轨, 从而保证专项支出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校专项支出项目,项目管理,制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褚智育.教育财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2]胡奎, 钱酉山.高等学校应重视“211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J].武汉教育财会研究, 1998 (1) :25

[3]任彩英.浅谈加强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J].武汉教育财会研究, 2002 (1) :12

项目支出管理 篇8

(一)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较为完善, 从而很好地保障了财政支出项目的管理。我国不少省市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项目, 也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北京出台《北京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内部组织分工指导意见》、《北京市财政局部门预算编制局内操作规程》等多个办法, 对部门预算包括项目管理进行规范。武汉出台了《武汉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武汉市重大项目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监理管理的若干意见》等, 对重大项目管理方面作出了规定。

(二) 注重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新西兰将部门年度预算绩效结果与下年度预算有机结合起来, 对部门的预算结果进行考核。2我国近几年来也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北京建立了全过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事前评估、投资评审、事中绩效监督和事后绩效评价、问责制度, 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 并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等相关信息。云南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相结合, 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 预算部门 (单位) 要主动进行整改。天津颁布实施了《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如果某项财政支出达不到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 可能根据情况调整或调减预算, 甚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三) 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作用

北京财政局在部门预算管理中, 各预算管理处室负责确定项目, 评审中心负责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核。评审中心在预算编制阶段“一下”或“二上”后开始审核工作。通过评审的项目, 评审中心反馈回各部门预算处室, 列入当年预算, 未通过评审的项目, 部门预算处室不得列入当年预算, 对于评审的审减资金各预算处室不予安排, 同时还通过文件的方式提出了各部门职责和评审流程:项目主管部门确定汇总项目并报财政各支出处室审核, 财政各支出处室审核确定项目后, 需要评审的项目转评审中心, 评审中心审核后, 将评审结果反馈各支出处室安排预算。河南在《河南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主要工作职能及评审业务厅内运转程序》明确评审工作在财政系统业务中的地位、组织、运作方式。山东在《财政厅各处室工作关系划分暂行规定》中指需要对部门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进行评审的, 先由归口部门预算管理处提出项目评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由投资评审中心负责组织评审。

二、进一步完善重庆财政支出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 制定并完善相关规定和政策

虽然重庆就财政支出项目管理出台了相关的办法, 但仍有待完善。如对重大财政支出项目统一管理的办法仍空缺, 因此, 一是建议出台《重庆市重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突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 明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程序、依据、管理主体等。二是建议研究制定重庆市统一的招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办法, 设立详细指标对招投标市场从业主体进行评分评级, 建立信用档案, 记录和公开招投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的信用, 作为其参与财政支出项目招投标的门槛。三是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重大财政支出项目在立项之前, 必须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并将其作为是否立项的重要依据。

(二) 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衡量一个财政支出项目的建设情况、社会效益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构建多级考核指标对项目支出的绩效从多角度、多层次实行考核评价。首先, 设立项目基础建设绩效、项目内部管理绩效、项目对外运作绩效等3个一级考核指标。其次, 在项目基础建设绩效指标里再设立项目任务完成数量、项目任务完成质量、项目任务完成时间等3个二级指标;在项目内部管理绩效指标里设立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程序管理、项目资产设备管理、项目人员配备和协调管理等5个二级考核指标;在项目对外运作绩效指标里设立项目社会效益、项目经济效益、项目持续性影响等3个二级考核指标。然后, 再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性质分别在二级考核指标下再设立更加细化的三级考核指标。然后委托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或第三方咨询评估中介机构等专业机构来实行全面的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 并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奖惩。这样, 通过对财政支出项目全面开展绩效评价, 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力度, 杜绝财政资金的浪费等问题。

(三) 加强投资评审中心对专业技术的应用

针对项目管理缺乏技术的问题, 应通过引入专家委员会、咨询评估中介机构等方式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及技术, 为项目的管理提供专业支持。财政部门应当运用专业手段, 对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进行管理。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要承担财政投资项目预 (概) 算、决 (结) 算的审核和后评价等工作, 与中介机构一起都能提供技术性服务, 且与中介机构相比, 又具有熟悉财政项目管理的优势, 因此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一是要对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科学的定位, 突出其在财政系统的重要性, 建议凡财政支出项目必须经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评审, 根据评审结果对相关方案进行调整;凡重大财政支出项目, 其可行性研究必须经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评审, 否则不予立项。二是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自身必须加强建设, 提高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高精尖的专业人才, 同时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及时发现问题, 保障评审结果的准确性。三是加大区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提高区县对项目的财政监管。

参考文献

项目支出管理 篇9

长期以来, 我国财政支出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为基本目标取向, 财政支出存在“重分配、轻监管、不问效”的现象, 对资金分配效果及产出结果缺乏监督和考核, 造成大量低效和无效投资[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形成, 我国财政管理已经进入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为重点的新阶段, 判断财政支出活动是否有效、检验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高效, 客观上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然而,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健全, 现有的指标体系只能反映实际工作中的冰山一角, 而且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值得商榷,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财政支出评价指标体系, 已成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行为的客观要求, 也是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所在[2]。

从20 世纪90 年代至今,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展开了研究。刘建华、王龙明 (1995) 阐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3];梁新潮 (2000) 认为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设立应从整体支出效益层面考虑[4];吕春建 (2001) 将反映结果层次的指标加入到指标体系中, 突破了以往单纯考虑支出规模的局限[5];庞智强 (2002) 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具体部门;杨京星 (2004) 认为应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 按照评价目标和财政支出范围分层设置指标体系[6]。总结起来, 多数文献侧重于定性分析, 仅构建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框架, 并未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验证。

本文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出发, 结合实际案例—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 (简称“房管项目”) , 提出了多层次、立体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 通过访谈数据验证了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房管项目背景和绩效目标

(一) 项目背景

近年来, 随着房管行业的高速发展, 行业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大, 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行业从业人员管理特别是行业专业人才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 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仍沿用一些传统的模式、方法和手段, 信息化程度很低, 造成了行业从业人员家底不清、管理分散不到位、管理抓手缺乏、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已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上海房管行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均对搭建行业统一的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化管理平台, 加强行业人员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为2012 年由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的“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专项资金的绩效状况。

(二) 项目绩效目标

财政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 (单位) 分别或共同设定[7]。本项目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为:通过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 建成行业人才门户网站, 建设行业人才信息集聚平台, 完善行业人才公共服务, 建立行业人才信息发布制度。

三、房管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解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价目的, 按照系统分析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财政支出各个侧面目标和相关指标集合的系统结构, 是财政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8]。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必须充分反映评价对象的性质和特征, 体现评价的基本内容, 围绕评价的各项基本目标, 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

(一) 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为准确评价上海房管项目绩效水平, 在设置具体评价指标上, 根据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9,10,11,12],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和绩效目标, 通过专家咨询法和调查问卷, 构建了上海房管项目绩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具体包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 共3 个一级评价指标, 8 个二级指标, 35个三级指标 (见表1) 。

注:表中右列数据为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后整理相关数据获得;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在其下方的括号内, 如:项目决策的权重系数为0.1。

(二) 主要指标解析

1.“项目决策”类指标。该类指标是项目立项的前提和方向, 其权重系数为10%。包括战略目标适应性及立项合理性2 个二级指标。战略目标适应性主要考察项目的设立是否与中央地方宏观政策相适应, 是否能够通过开展该项目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立项合理性则重点考察项目申请时, 立项的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 是否符合社会和部门的需求, 提交的绩效目标是否遵循项目立项的战略目标、是否合理可行。项目组可通过案卷研究、问卷调查及访谈搜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2.“项目管理”类指标。该类指标是项目建设内控制度执行力的外在表现, 是确保项目获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权重系数为20%。包括投入管理、财务管理、项目实施3 个二级指标。投入管理通过设置预算执行率、预算依据充分性2 个指标, 考核资金的到位情况、预算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财务管理则设置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2 个指标, 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所有资金使用范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使用过程中是否按规定建立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项目实施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案卷研究考核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建立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是否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实施的制度和措施以及是否严格执行项目政府采购程序实施招投标等。

3.“项目绩效”类指标。该类指标是项目建成后的核心效果, 也是项目建设要实现的目标内容, 其权重系数为70%。包括项目产出、项目结果和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影响3 个二级指标。项目产出通过设置个人会员数、单位会员数、人才库覆盖率和信息准确率等考核系统启用后相关数据是否有增幅, 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结果从人力成本、信息存档时间、行业示范作用、会员满意度等方面考核系统启动后是否为行业各类人才提供了便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影响则主要考核是否为项目制定了长效管理计划, 项目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是否适当;项目执行人员的流动性大小及专业性对项目实施造成的影响;平台信息是否被区县共享;是否存在保证项目持续实施的资金保障。

四、房管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结论

按照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 项目评价小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 对照评分标准, 对上文所设的绩效评价指标逐项进行考察、对比、计算和分析, 最终得出项目综合评分为92.12 分, 评分结果为“优”。表明《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完成了预算批复的主要内容, 项目实施和管理制度健全, 资金使用符合项目内容, 较好地达到了项目绩效目标。主要绩效有:

1.通过项目的实施, 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为完成行业“十二五”人才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确立了行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为行业各类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便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2.目前通过系统开发形成了“一网 (房地人才网) 、一库 (房管人才库) 、四服务 (人才交流、考试认证、职称评审、会员服务) 、两报告 (薪酬报告、人才报告) ”的行业人才工作运作机制, 确立了行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为行业各类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便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3. 系统建成投入运行后由于考试各环节所需时间、人力和物力大幅度减少。除了房管局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委托房管局进行考试之外。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下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国企都曾委托房管局代理考试。上海建设交通人才职称评审系统模块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网站系统一些模块和环节均参照房地人才系统。在行业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然而在项目产出结果、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影响的长效管理情况、信息共享情况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应在以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予以改善, 如表2 所示。

五、政策建议

随着各级政府对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日益重视, 行业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大, 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行业从业人员管理特别是行业专业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来看, 未来《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仍有完善改进的空间,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查漏补缺, 完善人才库数据, 使系统能准确、详细的反映“十二五”规划要求的房管行业人才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充分发挥其人才发现、集聚、培养、配置、选拔等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不断优化行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考核机制。

2.优化系统功能建设, 满足用户需求。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落实项目运维资金, 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信息系统的归口管理, 保障数据的安全, 便于统计分析。

4.在信息发布内容相关性, 更新时效性, 系统稳定性方面, 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 简化流程, 完善系统搜索功能, 提高用户满意度, 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5.加强和相关业务板块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加大数据利用范围, 使数据保持常新常用, 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实现并超越“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 2004

[2]多层次、立体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中部地区某市新农合医疗基金项目绩效评价为例[J].湖湘论坛, 2011 (4) :91-96

[3]刘建华, 王龙明.财政支出效益考核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 1995 (7) :16-17

[4]梁新潮.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及其应用[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4) :16-18

[5]吕春建.财政支出效益评价问题研究[J].湖北财税 (理论版) , 2001 (11) :9-11

[6]杨京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 2004 (B12) :34-35

[7]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8]朱志刚.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9]周亦群, 王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探析—以房地产数据库监测项目为例[J].会计之友, 2013 (4) :51-53

[10]张清廉, 于传岗, 于长立.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的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 2009, 17 (6) :5-9

[11]郑海宁, 李彤.农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商业会计, 2013, 2 (3) :40-43

项目支出管理 篇10

绩效是一个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决定组织竞争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财政支出以规模而不是以效益为基本目标取向,财政支出存在“重分配、轻监管、不问效”的现象,对资金分配效果及产出结果缺乏监督和考核,造成大量低效和无效投资[1]。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目前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支出效果的管理,显示出新的体制背景下中国政府对财政支出绩效的重视。然而,目前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健全,现有的指标体系只能反映实际工作中的冰山一角,而且指标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值得商榷。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财政支出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行为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所在[2]。

从20 世纪90 年代至今,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展开了研究。刘建华、王龙明(1995)阐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3];梁新潮(2000)认为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设立应从整体支出效益层面考虑[4];吕春建(2001)将反映结果层次的指标加入到指标体系中,突破了以往单纯考虑支出规模的局限[5];庞智强(2002)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具体部门;杨京星(2004)认为应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按照评价目标和财政支出范围分层设置指标体系[6]。总结起来,多数文献侧重于定性分析,仅构建了指标体系的评价框架,并未对评价体系的正确与否进行验证。

在借鉴上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简称“房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3 个维度构建了多层次、立体的专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资料,验证了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房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指为实现评价目的,按照系统分析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财政支出各个侧面目标和相关指标集合的系统结构,是财政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7]。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必须充分反映评价对象的性质和特征,体现评价的基本内容,围绕评价的各项基本目标,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

(一)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

为准确评价上海房管项目绩效水平,在设置具体评价指标上,根据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8~9],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和绩效目标,通过专家咨询法和调查问卷,构建了上海房管项目绩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具体包项目决策、项目管理、项目绩效,共3个一级评价指标,8 个二级指标,35 个三级指标(见下页表1)。

(二)主要指标解析

1.“项目决策”类指标。该类指标是项目立项的前提和方向,其权重系数为10%。包括战略目标适应性及立项合理性2 个二级指标。战略目标适应性主要考察项目的设立是否与中央地方宏观政策相适应,是否能够通过开展该项目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立项合理性则重点考察项目申请时,立项的依据和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社会和部门的需求,提交的绩效目标是否遵循项目立项的战略目标、是否合理可行。项目组可通过案卷研究、问卷调查及访谈搜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2.“项目管理”类指标。该类指标是项目建设内控制度执行力的外在表现,是确保项目获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权重系数为20%。包括投入管理、财务管理、项目实施3个二级指标。投入管理通过设置预算执行率、预算依据充分性2 个指标,考核资金的到位情况、预算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财务管理则设置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2个指标,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合理,所有资金使用范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使用过程中是否按规定建立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项目实施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案卷研究考核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建立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是否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实施的制度和措施以及是否严格执行项目政府采购程序实施招投标等。

3.“项目绩效”类指标。该类指标是项目建成后的核心效果,也是项目建设要实现的目标内容,其权重系数为70%。包括项目产出、项目结果和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影响3 个二级指标。项目产出通过设置个人会员数、单位会员数、人才库覆盖率和信息准确率等考核系统启用后相关数据是否有增幅,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结果从人力成本、信息存档时间、行业示范作用、会员满意度等方面考核系统启动后是否为行业各类人才提供了便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影响则主要考核是否为项目制订了长效管理计划,项目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是否适当;项目执行人员的流动性大小及专业性对项目实施造成的影响;平台信息是否被区县共享;是否存在保证项目持续实施的资金保障。

三、房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 L. Saaty[10]提出的,这种方法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有序的阶梯结构,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通过两两比较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确定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AHP法具有要求的信息量少、决策时间短、灵活实用等特点,能使决策结果更符合实际,特别适合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听取专家意见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进而得出各项因素对总评价的影响程度大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一)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矩阵的关键在于定量描述任意两个评价指标关于上一层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Santy等人提出了9 级标度法,即采用数字“1~9”来描述某一指标相对另一指标的重要程度,例如:令aij表示i指标与j指标的比较结果,aij评价标度(如P123 表2 所示)。请专家对每一个层次中各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打分,用1~9 级标度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即为判断矩阵。

注:表中右列数据为三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后整理相关数据获得;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在其下方的括号内,如:项目决策的权重系数为0.084。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一级评价指标为例,阐述层级分析法的计算过程。根据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通过两两比较构建一级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R1:

(二)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

1.指标权重计算。计算权重的方法有最小平方权法、特征值法、方根法、和积法等。本文采用和积法进行权重计算:先将判断矩阵中每一列归一化,然后将列归一化以后的矩阵按行求和,再对求和后的向量归一化,作为每一指标因子的权重。

以判断矩阵R1为例:

2.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以上构建的两两比较矩阵构成了决策分析的基础,当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判断时,由于是人为的比较判断,往往会出现前后判断不一致的情况。所以要知道计算得出的权向量值是否科学合理,还必须通过一致性检验。检验步骤为:

(1)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根λmax

例如由判断矩阵R1算得w=(0.084,0.193,0.723)T

则判断矩阵R1的

(2)计算偏离一致性指标CI值,CI=(λmax-n)/(n-1),n为矩阵内指标的个数,例如由上面计算得到CI=(3.066-3)/(3-1)=0.033。

(3)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R=CI/RI。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3)。若CR≥0.1,则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若CR<0.1,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该判断矩阵得出的指标权重可以应用到综合测算模型之中。

由上述计算得出CR=CI/RI=0.033/0.5149=0.064<0.1,由此得出判断矩阵R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结论。

同理,可对二级、三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进行相应处理和检验,三级指标权重(见P121表1)。

四、房管项目绩效评价数据的分析

通过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项目评价小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对照评分标准,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具体参见本文第三部分),汇总得出房管项目综合评分为92.12 分,评分结果为“优”,表明《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完成了预算批复的主要内容,项目实施和管理制度健全,资金使用符合项目内容,较好地达到了项目绩效目标。主要绩效有:

1.通过项目的实施,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为完成行业“十二五”人才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确立了行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行业各类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便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2.目前通过系统开发形成了“一网(房地人才网)、一库(房管人才库)、四服务(人才交流、考试认证、职称评审、会员服务)、两报告(薪酬报告、人才报告)”的行业人才工作运作机制,确立了行业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行业各类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便捷、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3.系统建成投入运行后由于考试各环节所需时间、人力和物力大幅度减少。除了房管局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委托房管局进行考试之外。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下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国企都曾委托房管局代理考试。上海建设交通人才职称评审系统模块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网站系统一些模块和环节均参照房地人才系统。在行业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针对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典型特征,选取“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3 个维度构建了多层次、立体的专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式将定性指标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确定了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从而弥补了绩效评价中难以处理定性信息的缺陷。同时,该模型也为其他领域财政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借鉴。

此外,从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来看,未来《上海房管行业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仍有完善改进的空间,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查漏补缺,完善人才库数据,使系统能准确、详细地反映“十二五”规划要求的房管行业人才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充分发挥其人才发现、集聚、培养、配置、选拔等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不断优化行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考核机制。

2.优化系统功能建设,满足用户需求。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落实项目运维资金,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信息系统的归口管理,保障数据的安全,便于统计分析。

4.在信息发布内容相关性,更新时效性,系统稳定性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简化流程,完善系统搜索功能,提高用户满意度,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项目支出管理 篇11

【关键词】农业;财政支出;政策优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其发展关系着国民生活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正外部性较为明显,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财政支持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如今,传统农业正处于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中,农业的薄弱性就暴漏了出来。农业支出不完善的实施机制,造成了农业生产结构散乱,农产品销售受到阻碍,农民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医疗保障。在城镇化深入发展中,推进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财政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必须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结构,最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一、农业现代化理论

1.农业公共产品论

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相关的公共服务是主要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财政支出应予保障的范畴。

2.农业基础地位论

(1)农业是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在此基础上,也制约着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才能进一步发展。

(2)农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也对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二、农业财政支出管理构成要素和特点

农业财政支出也称财政支农或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是以农村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投放资金。具体操作是由中央财政安排预算,各级地方结合中央的安排和自身实际情况,以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为发展目标,通过财政支出,在基础设施之外,扩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1.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的构成要素

(1)财政支出的投资主体以及资金管理者,主要指的是各级政府和相关地方部门。

(2)财政支出的受益主体,主要指的是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例如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生产、销售等。

(3)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指的是合作机构、各大银行、农村组织等市场经济的中间主体。

2.农业支出管理的特点

(1)国家财政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无论从收入支出还是管理,都是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才得以实施。我国农业财政的来源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地方农业为辅助,采用多方位的资金流动方式扩大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是全方位的,农业财政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其支出有财政补贴,也有通过银行、农村合作医疗等。两者区别在于政府的财政支出是为了国民生活, 具有公共的性质;而地方的支出则是以经济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三、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现状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农村的经济建设处于薄弱环节,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对水利工程、气象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力度还不够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传统小农经济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日益突出,没有完整的农产品产业结构。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待提高,这就意味着要加大力度对农村经济的投资。

农业财政支出不合理导致双重问题,一方面,不完善的自身行政体系,导致农业经济结构滞后。在市场经济中,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易造成损害,不能获得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农民越来越不重视农业的发展,自身的薄弱意识使其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效益。由于没有完善的检测机制,生产的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在牺牲了农村环境的基础上,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此外,农业财政支出对于农业经济中的创业经济扶持力度不够,农民创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对于农业基础研究虽然投入较多,但是对于农业实践技术开发支持和技术推广方面,财政投入还不够多,很多农业从业者苦于没有资金发展实践专业技术。

四、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管理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为了保证农业稳定增长,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因此要增加农业财政支出资金,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农业补贴机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应当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原则,在预算内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及信贷投放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资金支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优先供应财政支出资金,并且要按时按量,要实现农业财政支出资金在支出总额中比重逐渐提高,充分发挥规模效益,提升农业财政资金支出使用效率。另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主体,积极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注重财政支出结构

传统农业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提高农业科技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三项科技 费用比重。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资金不足的局面上,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健全农业科技体系,是推动农业进步、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要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要增加科技项目投资,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结构,衔接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实际,最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3.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是保障全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直接的政府补贴,投入农业科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是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民耕地补贴,社会保障等。要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通过稳定的支出结构,减少层级之间的资金损耗,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缩小城乡差距。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分工,可以互相监督,促进财政管理的公开公正,共同服务于农民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宏翔. 优化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的政策建议[J].经营研究参考.2013.12.

高校专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初探 篇12

一、专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问题

1.专项预算资金到达时间较晚, 给资金的合理安排使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新的会计年度内, 国库资金一般下达时间在5月份左右, 而2~4月份也就成为专项项目的“困难期”, 无法使用专项资金, 导致预算执行缓慢, 时间和资金无法完全结合。

2.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 常常出现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属性认识不到位, 会计部门项目预算管理不严格, 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 项目经费利用率不高。高校的专项经费是中央为支持科研事业及国家教育发展而从财政中拨出的专款专项, 因此, 提高专项经费的利用率, 提高投入产出比显得尤为重要。

3.另外,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会计核算程序繁琐也成为预算执行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 项目经费的使用需经过项目负责人及其领导的同意,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 还要求分管校领导及其他行政部门负责人协同签字, 同时部分实验设备的购买还需提供合同原件等等, 这些程序往往造成了时间的浪费。然而,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说, 审核材料是一项严谨的工作, 所有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才能完成会计审核工作, 因此, 如何简化会计核算程序关系到预算执行效率的提高。

4.专项经费管理的部门归口似乎是许多高校都在关注的问题。在众多高校中, 项目预算资金到账后, 对项目预算执行进行管理的往往只有财务部门, 科技处设备处等部门往往只在项目申报及审批和招投标过程中进行相关工作, 因此, 这些工作的衔接是对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管理的重点。

5.审计部门对项目支出内容审计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最后一道关卡。一般情况下, 审计部门只有在项目验收时才会对项目进行审计, 而往往很多项目的时间跨度很大, 很难了解到项目支出情况, 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审计, 做到事中及事后监督两手抓。

二、专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问题的对策

1.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资金下达时间间隔较长, 导致专项资金到账时间较晚, 影响资金的使用配置。所以, 缩短资金下达的时间间隔, 简化国库资金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行政手续, 让资金使用时间正常化, 12个月的使用数目更加均衡, 而不是在年中时才开始使用当年的预算, 造成年初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年末资金流动直线上升。

2.进一步完善项目预算申报内容, 根据项目性质, 合理控制项目支出比例, 核定一些项目的支出比例, 以取代原有的习惯性比例分配。譬如, 对于一些人文类项目, 对设备器械的需求较少, 需要更多的交流以及自身文化的积累, 这就需要在预算过程中对项目支出比例有相应的变动, 以符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同时在项目中应设置绩效评价比例, 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给课题组成员奖励, 以此激励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简化会计核算程序, 出台有关报销须知, 统一报销时所需要的手续,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 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开展部门内部人员意见交流, 完善本校会计核算制度, 以便于会计核算人员应使用统一核算方法, 避免出现分歧, 导致同类项目经费使用出现差异。再者, 结合财务系统, 积极推行网上预约报账系统, 这不仅可以使财务部门服务周到, 同时项目负责人也可以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使经费的使用落到实处。

4.一个项目从预算到执行需要经过学校多个部门的工作衔接, 因此工作衔接得好与不好决定着项目预算执行水平与效率。加强高校内部信息共享, 建立高校内部信息平台, 明确划分各部门工作主要职责范围, 为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打开绿色通道。比如, 在立项之初, 科技处可以按照已经审批的完成预算申报表直接完成预算模板的输入, 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再根据预算模板对项目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 同时审计部门也可以直接了解到项目经费的去向, 这样的网上操作既便利又提高效率, 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一目了然。

5.除此之外, 高校应就项目预算执行重要性进行宣传, 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与项目课题组人员考核挂钩, 以此来增强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 对于专项项目支出的审计结果要进行原因剖析, 找出共性问题所在, 并在学校的制度层面有所反映, 以此来完善预算执行管理, 促进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自觉性。

6.积极推进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尤其是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目前, 我国高校的绩效评价正处于起步阶段, 问题还在不断出现, 因此, 完善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建设, 完善绩效评价标准, 建立校级绩效管理评价小组, 对各专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是现阶段每所高校应当追求的目标。

摘要:高校的科研发展事关国家科研力量的储备, 而项目支出是科研最实质的表现, 因此解决好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事关科研项目未来发展, 事关高校科研成果。专项资金到达时间晚、项目支出不合理、项目支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校专项经费管理中, 如何解决这些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是目前许多高校正在思考的。

关键词:项目支出,预算执行,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筑研究生下一篇:财会类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