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2024-10-07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精选9篇)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篇1

1 1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湖北省财政厅 周学武 朱海

1979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滑,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公共税收停滞不前,公共支出有增无减,政府消费所占比例达到GDP的44%,而公共服务质量却日益下降,财政危机的巨大压力成为公共管理改革的首选目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任命著名的零售公司马克斯和斯潘塞的总裁德雷克雷纳爵士为她的效率顾问,并在内阁办公厅专门设立了一个效率小组,负责对政府既定的目标和过程进行效率审计,促使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提高行政效率水平,这就是著名的“雷纳评审”。“雷纳评审”针对人们司空见惯的工作程序、处理方式和方法、考核标准等提出质疑,以中止和避免那些过时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做法,促进政府改革。“雷纳评审”大体分为五个步骤:一是确定评审对象。为了调动各部门革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审对象完全由部门根据需要自己选择,报雷纳批准。即使自愿选择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只选择“安全”的评审对象,雷纳认为这也较那些可能引起被评审单位消极不合作甚至抵制的强制性做法更有积极意义。二是质疑评审对象,提出的质疑要尖锐到“对活动本身存在的必要性提出挑战”的程度。三是开展讨论或者辩论。评审员把发现的问题和分析与改革的建议写成报告,由被评审单位在不定期范围内展开讨论,对不同意见包括对立意见组织公开辩论。四是对需要采取的改革措施争取达成共识。由于评审对象完全是由部门自愿选择的,各部门都有通过评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经过充分讨论、辩论和协商,评审建议的改革措施多数能得到有关单位的积极响应。五是督促改革措施的落实。

“雷纳评审”是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特定的调查、研究、审视和评价,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式调查,调查的起点是人们已经了解的东西而非不了解的东西,重点是政府机构的成本和效率水平,从而拟订出提高效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根据有关资料,在“雷纳评审小组”的监控下,从1979年到1985年的6年间,雷纳评审小组共进行了266项效率评审调查,精简和合并了12000个项目,共支出了500万英磅,而它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据统计高达9.5亿英磅,绩效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之后,英国又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如部长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新方案、“下一步”行动方案、“公民宪章”运动、“合作政府”等绩效管理改革,大大提高了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水平。

一、政府绩效管理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从英国政府推行的雷纳评审为起点,西方各国以寻求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应变力强、响应力强、有更健全的责任机制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各国普遍实施了以公共责任和服务对象至上为理念的政府绩效评估和管理,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西方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绩效管理是解决政府管理低效率和无效率的“钥匙”。

(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政府绩效管理是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简称,是指政府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及方法,以绩效目标的建立、实施和评价反馈为基本环节的公共资金管理制度。目前,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公共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公共支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它的根本意义更是以公共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部门的职能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在美国,1992年克林顿上台伊始,就大张旗鼓的提出“再造政府”,把“绩效预算”提到了首要位置。1993年通过的《政府绩效成果法案》推动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价和预算制度的重大改革,成功的将绩效管理的方法引入政府的公共管理领域。这里以美国伊利诺伊州公共补助局对私人疗养院提供补助为例,说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绩效对消费者的影响。过去,这伊利诺伊州公共补助局对私人疗养院补助的金额是依据其提供护理的程度而定的,对于需要较多护理的重病人给得较多,对于需要较少护理的病人给得较少。看起来,这完全合乎逻辑,而且非常公正,但是疗养院中卧床不起的病人的百分比却不断上升。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对卧床不起的病人补助的钱较多,从而疗养院更希望病人卧床不起。后来,公共补助局改变了补偿制度,它制定了一套能评定病人满意程度、社区和家庭参与程度以及疗养院环境质量的业绩评价制度,疗养院评定的等级愈高,得到的补偿金额就愈多。疗养院的等级向社会公布,消费者可以据此进行选择,从而不仅激发了疗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而且节约了财政开支。从本案例可以发现,公共产品的绩效取决于公民的满意度,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只有建立以绩效为目标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向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当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是困扰财政部门的一道难题。由于缺少绩效方面的考核,部门预算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部门一方面拼命要求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现象。加强预算透明度,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资金,提高支出效率就必须对公共支出的绩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1.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有效工具。

上述我们列举的英国、美国等案例表明,凡是进行政府改革的西方国家,其改革都是从政府绩效评价开始的,绩效评价是改革政府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各国公认的。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公共行政管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拨款方式不合理,也来自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在我国,一直颂扬这样一种政绩观念:只要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就不管多大代价也要做好它。党政领导往往是用这样的观念“只要达成目标,为民做了好事,花多少钱无所谓”来评价政绩的,而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后,不仅要评价他们为民办了多少实事、而且要计算办事的成本,绩效评价将促使各级政府从“拍脑袋”式的决策,转向务实,有效的科学决策。事实上,政府改革往往是在绩效评价后进行的,从这点来说绩效评价将有力地促进政府管理的改革。

2.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强调的是“结果导向”,或者说强调的是责任和效率。因此,它更有利于分清决策和执行的责任,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绩效。从政府部门来看,伴随着业绩衡量指标的制定、评估乃至一定程度的公开,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将显著提高,推行绩效评价制度后,各部门要对其业绩负责,无法以有效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及其领导将面临强大的压力。比如,在过去,我们往往将地方治安混乱的原因笼统地归结为装备不够先进、财政经费不足、民风不纯等似是而非的理由,于是,越是治安差的公安局获得的经费就越多。这是在“奖励失败者,而不是成功者”。绩效评价后,给公安局下达每十万人口的发案率、破案率和群众满意率的考核指标以及相应的预算经费,由于这些指标是不同地区间当前与历史上可以对比的,这样就能够区分出地区治安混乱的责任了。

3.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理财水平和工作效率。

政府支出扩张似乎已经成为财政学的定律之一,而绩效评价就是要约束这种内在的扩张。从财政部门的角度来看,推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既意味着公共支出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意味着财政管理方式的某些变革,比如,放松对财政投入的控制程度,更加关注于公共支出的效果,从而使公共支出更好地反映政府阶段性的发展战略,最终推动“绩效预算”模式的建立:即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增强预算资源分配与政府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促进部门更加关注预算执行的结果,从而提高部门理财的积极性,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4.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能改善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绩效评价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价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把政府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做出全面的绩效评估,可以用以证明政府开支的合理性;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在推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之后,其对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的关注将得到更好地满足,有理由预期能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美国预算与管理办公室(OMB)宣称其实施“政府行为和结果法”的首要目的是“增强公民对政府机构效能的信心”。可见评价的结果不仅会受到政府各部门重视,也必将为人大、政协等部门和民众所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决策民主化、进一步增强公共支出的公共性,从而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政府部门工作的“成果”,而不是政府机构的“产出”。成果与产出的最大不同就是:“成果”是公众和社会的受益,而“产出”则是政府做了哪些工作。有些部门常常将这二者混淆,片面强调本部门的工作量,而忽略了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以往也对政府部门进行考核,但那种考核往往是以该机构完成了多少工作量为指标,比如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出差多少人次等,这样的考核的常常是它们的“产出”,而对这些规章制度和出差的作用却不予过问。绩效评价则要求从最终的目标出发,制定规章制度也好,出差也好,关键是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如果没有效果,这些规章和出差不仅不是绩效,而恰恰是应该取缔的资源浪费。

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果”与“产出”呢?以美国爱荷华州的“绩效预算手册”的一个例子说明:某市有一条河,需要建一座桥以缓解交通拥堵。但有关部门却将建桥本身作为目标,从建桥方便出发,将它设计在河流最狭窄的地段。桥建成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他们很好地完成了“产出”,工作量完全符合要求,桥也按期、按质完工,但绩效评价却只能得到很差的结果。因此,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和一些地方通过政府“业绩”来衡量工作好坏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强调成果与产出的区别,正是为了避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二、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3E”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中充分汲取营养,并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发展的成果,提出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所称的“3E”原则,构成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理论的基本平台,并成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经济性是西方各国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初始动力之一,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共支出活动中资金严重浪费和资金分配苦乐不均等问题,以便在各个公共部门和公共项目支出中建立更为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优先排序机制,但随着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纯的经济性原则在评价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渐被效率性和有效性原则所取代。所谓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预期的产出水平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率性原则是西方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公共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项目实施进度比较、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效率性原则在世界各国公共部门绩效考核与公共支出效果评价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市政维护上,某市财政用于市政维护的资金逐年增长,尽管花了大价钱却仍不能保证道路的通畅,尤其是主干道路通畅问题,截堵道路时有发生。目前该区道路的完好率为70%左右,从传统的观点看,道路完好率低是正常的,但从市民的观点看,道路的的基本功能是通行,这一道路完好率意味着30%的道路失去了功能,因此,是一种“花钱买无效率”的行为。

所谓有效性是指与预期目标相比较,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的程度。考虑有效性原则是因为,一些项目运行可能很有经济性和效率性,但同时却不是有效的。如医疗机构印发医疗手册发放给居民,手册印刷是经济的,发放过程也是高效的,但却没有达到卫生部门降低疾病的预定目标。因此,在进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时,将评价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支出的有效性上,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绿化维护上,我国采用的是绿化等级与道路等级相同的标准。这就是说,一级道路的绿化标准最高,三级道路的绿化标准最低。然而,一级道路的功能主要是行车,景观价值低,而真正具有景观价值是小区绿化,但由于其道路均属于三等,绿化等级最低。因而无论是从满足公民生活需要,还是从发展旅游、提升城市品质来看,公共支出的效果低下。

研究和分析“3E”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保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客观、科学和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对公共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某一个因素,而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并将三个要素进行量化,确定具体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果,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按评价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可分为政府部门支出绩效和项目支出绩效。

1.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项目是指政府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其日常运转职能之外完成的专项业务。对项目评价的是政府部门为完成特定事件的相关业务活动和结果的绩效。

在西方国家,对于政府项目和专项业务活动,每个部门至少三至五年进行一次综合性或专题性绩效评价,为计划的执行和调整提供建议。它主要针对项目的执行情况、效果、影响、管理等方面,项目绩效评价主要作用是改善和提高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2.部门绩效评价。

对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则主要关注部门职能和使命的实现程度。这里所指的“部门”,包括公共财政框架中的使用公共资金的部门和机构,如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政府部门所属的基层单位、具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单位、机构和组织等。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或业务活动的结果、产生该结果的过程影响以及取得该结果的效率和有效性。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目标评价。即对绩效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明确性进行评价,考核绩效目标的量化程度、部门绩效职能和使命的明确性等。政府部门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在编制计划中应对部门绩效目标做出详细和明确的描述。

二是财务评价。即对计划项目资金的来源或支出的合理性,实际资金投入和来源及其与预算的一致性、实际支出及其与预算支出的一致性、实际支出的合理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等。

三是绩效与影响评价。即对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与预算目标对应结果的比较、项目完成结果的影响力及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持续或长期的影响等。

四是资源配置的评价。包括公共资源分配布局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经济合理性、公共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等。

五是实施与管理水平评价。包括目标执行情况所反映出来的部门组织实施能力、管理水平、财务管理质量等。

(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方式和程序

从西方各国的实践来看,绩效评价的方式有行政评价、专家评价,社会化专业机构评价等。无论采用怎样的绩效评价方式,即无论是进行行政评价还是由专家委员会或者专门机构执行评价,就评价的具体实施而言,通常都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1.前期准备。

(1)绩效目标申报。公共部门在申报支出项目预算时,必须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可行性方案必须有科学的论证和专家意见,并明确项目所要达到的预期绩效目标指标。

(2)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根据公共支出绩效目标以及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确定评价目标和对象并下达评价通知书。

(3)成立评价组织机构。确定评价目标后,应根据目标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价实施方案、选择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结果报告。

(4)制订评价实施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规范,针对评价对象,拟定评价工作具体方案,成立评价项目组,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考评。

(1)评价信息收集。到评价对象现场采取勘查、问卷、复核等方式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资料,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计划、验收报告、绩效报告以及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的相关资料,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和专业手段取得评价指标相关的外部信息资料。

(2)评估分析基础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核实、分析和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和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形成初步评价结论。

3.撰写并提交评价报告。

根据初步评价结果,撰写评价分析报告,并在必要时候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相关调整事项,评价分析报告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内容完整,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并报请评价组织机构审核确认或备案。

三、推进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初步设想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财政部明确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思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体系的要求,但从现实条件来看,实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施步骤上,应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以项目绩效评价作为切入点进行试点,等到具备一定经验后,再选择一些单位进行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考虑到所有部门全面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先在中央及省级部门中选择一些单位的重点项目进行试点,连续性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以积累经验。

第二阶段,选择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便于结果比较的部门事业发展计划项目进行评价,并探索与下一轮项目预算安排相结合。

第三阶段,开展公共支出预算中某一类支出科目的评价,某一类支出可能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即有利于对不同部门工作绩效的比较,也有利于使政府决策者调整发展战略。

第四阶段,探索部门所属基层单位的绩效评价试点,有利于单位横向比较,推进改革,为部门绩效评价积累经验。

第五阶段,实现对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建立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绩效预算为目标的科学、规范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体系。

当前,本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态度,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把试点工作引向深入。

1.从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入手,规范绩效评价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和修订分行业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要完善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使绩效评价工作能够规范、协调、有序地进行。研究制订如《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范》、《绩效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办法。

二是建立绩效评价管理平台系统,整合绩效评价数据资源,实现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化管理。逐步开发建立滚动项目库、通用指标库、专家库、中介机构库等绩效评价工作的技术支持系统,推动各部门加强绩效信息的收集工作,为绩效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逐步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性指标和专业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分层次、分行业的指导性的指标体系,确定通用可比、简单适用、易于操作的绩效评价标准。

2.从预算编制源头入手,促使部门树立职责—绩效目标—预算相匹配的观念。

一是要严格按照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和事权编制项目预算。要突出部门职能与项目规划的重要性,分清部门“为主”、“参与”、“配合”的职能,防止编制预算时出现“越位”申请项目。

二是要督促部门编制项目绩效计划,制定出明确合理的公共支出项目绩效目标。要细化项目绩效指标,切实改变“争项目、轻管理”的倾向,将预算编制与项目绩效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最终实现财政资金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三是建立绩效报告制度,及时反馈绩效信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督促部门及时编制预算项目绩效报告,参照绩效目标计划,总结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改进项目管理需采取的措施。

3.从盘活存量资产和调控增量资产入手,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一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掌握存量资产的数量多少、质量优劣以及分布状况等信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制定、完善资产配置定额标准。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与部门承担职责相匹配的三项定额标准,即实物资产定额、标准费用定额、财政预算定额。

三是从预算编制上,引入“成本费用”理念,以存量资产制约增量资产,积极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中增量管理与存量管理的脱节问题,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责任编辑 莫之军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篇2

一、当前我国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既是将公共部门支出作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工作,也是将公共部门支出的绩效作为评价内容的工作。它既是公共支出绩效预算的基础,也是对公共支出活动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的一种活动。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结果有效性的关系。追求公共支出的最大效益或最佳效益,是支出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支出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不同,因其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特征,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仅要考虑本身的支出成本和取得的效益,还要考虑社会公众利益。

现阶段我国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一方面,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现阶段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然要求。准确可靠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基础,合理的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推动政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以美国为例,其在1993年至1995年的绩效评价改革建议中,总计节约支出1370亿美元。另一方面,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也是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实施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义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科学管理。由此可以发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是科学管理,而实施科学管理首先就必须能够对现有的现状进行科学地评价,只有将绩效评价融入政府业绩进行客观化、全面化地测量,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政策的执行才有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及时检查监督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和合规性。

二、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方法

对于我国而言,其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应该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虽然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多数企业就出现成本预算的情况,但很多时候这种预算没有办法成为一种考评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准确依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国的公共支出也逐步向国际化接轨,逐步明确了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是通过对公共支出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能够把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和预算管理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公共支出的结构优化和效益优化。

对于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不同的绩效考评方法是开展各类绩效考评手段的基础,不同考评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公共绩效考评的结果。当前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有: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结果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数法等。

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或最低投入法,是指以取得既定效益所需成本的高低为标准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不易观测或计算公共支出效益大小的情况。应用该方法可以分析比较公共支出项目的投入情况,评价和选择费用或成本最低为最优,例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项目通常是以最低成本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这种绩效评价方法的主要适用范围为公共项目支出的绩效考评。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以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即将一定时期内的公共支出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方案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优的公共支出方案。这种方案的选择比较适用于公共支出项目成本效益能准确计量的项目,对于成本和收益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没有办法使用。

目标—结果比较法是指通过将公共支出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对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公共支出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特征,很多公共支出取得的效益难以量化,通常很难用单纯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或最低成本法进行定量绩效评价。因此,运用目标—结果比较法对取得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评估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

因素分析法指的是将影响公共支出或公共收入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计算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项目支出的各项影响因素,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因素难以准确量化的缺点。

生产函数法指的是通过生产函数的确定,明确公共产出和公共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借以说明投入产出水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综合经济效益,但函数管理的确定和应用通常较为复杂。

三、当前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和制度规范

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还是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作支撑,政府各部门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还是不够重视,公共支出绩效的评价仍然没有合理的制度来规范。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近些年很多地方政府为自身的发展经常制定超过地方财力的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而事实上,这些制定出来的公共支出预算往往没有成熟的公共支出绩效的考评环境作为支撑。要知道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公共支出考评的实务操作,还与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的关联,只有高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和合理的制度规范才可以为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推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指标还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

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方法需要以全面而精确的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而目前我国的多数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考评指标还没有完全规范化和标准化。通常情况下,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指标的建立和企业的评价指标的建立不太一样,公共支出绩效的考评需要一个全面的崭新的理念,如果完全套用目前企业集团的绩效考评方法,则不太合适、不适用。一方面,目前多数公共项目的支出涉及面广,不同性质的项目其适用的衡量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类项目的评估,会由于缺乏区间的可比性和历史可比性,往往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比如对公共支出设备而言,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标准,地区间地理位置和发展定位的差别,往往难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所以,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指标,我国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就没有办法进一步深入开展。

(三)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公正性还有所欠缺,考评体系的复杂化容易扭曲考评结论的客观性

当前我国多数公共部门在执行公共支出绩效考评体系时,一般是由各财政机关的职能部门来完成,对于确定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对象,这些职能部门应在向财政编制上报预算时确立绩效目标,且由部门提交相应的绩效报告。由这个评价体系程序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方式的存在必然会导致绩效考评陷入部门自评,有失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另外,绩效考评指标设置的复杂性、绩效考评方法的多样性、公共资源的竞争性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公共部门绩效考评结论的“逆向选择”激励效应,结果会使得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缺乏相对的客观依据,进而影响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执行部门人员的积极性。

四、针对我国公共支出绩效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法律法规和合理的规章制度

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法律法规和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可能地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公共支出控制的积极性,争取使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理念深入到公共预算执行的每一个层次,形成较为严谨的讲究支出的绩效考评环境。结合目前我国法律规章制度建设的现实情况,如果我国要建立和建成相对完善的公共支出考评法律法规环境的话,势必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够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工作制度,进而才能够有效指导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工作。

(二)建立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当前我国实施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开展,既缺乏较为规范和标准的指标体系,又缺乏较为准确的数据。因而,如果公共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工作,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将预算支出项目标准化,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第二步,确立规范化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刚性支出项目的单位标准支出细化到每个具体支出项目,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做出较为有说服力的评价结果。第三步,将建立的标准化数据和规范化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结合起来,进而做出较为准确和有说服力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结论。

(三)建立合规的公共支出绩效机构,合理应用绩效考评的结论

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前提之一就是要建立合规的公共支出绩效机构,选择好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合理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结论是部门进一步安排公共支出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部门汇报年度工作的重要决策参考。总之,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结果是公共部门支出效益的总结,是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准确合理地规划和应用,绩效考评结论本身才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益。

如何学习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一) 篇3

关键词:学习;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含义与内容

1.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含义

公共支出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直接反映政府的政策选择,同时也代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形成的耗费。同税收一样,公共支出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如果说前者是政府以恰当的方式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汲取足够的资源,那么后者则要求政府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和运用。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数额和范围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生活的规模、深度以及公共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绩效评价源于企业管理,旨在通过对企业行为的合理性评价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它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在政府管理中实施绩效评价,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制定政府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目标,设计出衡量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的指标和衡量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评价和报告。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公共支出绩效预算的基础,是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支出的成果进行考评,而且还对其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资源配置进行考评,并将部门预算和绩效挂钩,进而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益。

2.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是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三个基本内容。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在达到一定支出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支出最小化;所谓“效率性”是指财政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所谓“有效性”是指公共支出活动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预期目标。

最理想的公共支出运行结果应是在既经济、节约,又高效率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就是支出行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统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往往不能达成一致。例如,有时为了考虑有效性,实现财政的社会目标时,不得不牺牲一些财政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因此,要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就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个要素,而是要针对评价对象、评价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二、实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应把握的原则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选择一系列的数量指标,按照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评定公共支出状况;定性分析是指评价者运用自身的经验、知识,参照有关标准,对评价对象作出主观判断。影响公共支出绩效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等。公共支出的执行结果也有两类,可以直接进行定量分析的(如经济效益)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而只能进行定性分析的(如社会效益)。此外,单纯采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进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实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时,一定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

2.全面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支出内容繁多,涉及经济建设支出、财政支农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文化体育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政府采购支出和政府运转支出等九大类领域,公共支出对象的广泛性、差异性,决定了其绩效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公共支出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全面权衡各种绩效表现。另外,由于不同的公共支出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追求的绩效也就相应地有所侧重,因此,在把握全面性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公共支出所生产绩效的特殊性。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一方面,财政分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共性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之一;另一方面,为准确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必须考核其经济效益。因此,为达到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效果的目的,就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4.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公共支出过程中,有的支出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见效。而且,没有长期效益,短期效益也不牢靠。因此,注重长期效益的公共支出是值得提倡的,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这在生态环境绩效评价、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农业支出绩效评价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5.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儒家文明的优秀传统,局部效益要服从于整体效益,在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局部效益才可能达到最优。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也要坚持这一原则。例如,一个具有负外部性的项目支出,尽管它将对某个局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但实施该项目可能从总体上造成损失,对于整体效益将有所损害,那么这类支出就要慎重考虑。

6.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事前评价是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是决策的依据;事中评价主要起反映和监督作用,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监控;而事后评价则主要起总结作用,对公共支出绩效较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对绩效较差的进行总结和剖析,作为经验教训。实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应该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7.定期评价和经常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期评价秉持了公共支出的阶段性特征,能够对公共支出的进展情况分阶段逐一评价,对支出绩效随时做出监控和权衡。而经常性评价则更加注重实效性,可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能更好的保证财政资金的运行安全。

8.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篇4

全市各预算单位:

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全过程绩效评价体系,根据《预算法》、《黑龙江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黑财绩[2015]4号)和《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绥财发[2014]108号)文件要求,现将2018年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填报范围

(一)部门预算整体支出:全市各预算单位均要填报部门预算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二)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市预算单位重大项目支出均要填写绩效目标。(重大项目以市委、市政府、财政局拟定)

二、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

按照《黑龙江省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和《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绩效目标申报和审核主要包括:

(一)绩效目标申报

各预算单位按照规定范围,与预算编制工作同步申报绩效目标。填写相应绩效目标申请表,并在“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门户”指定位置作为附件插入。

(二)绩效目标审核

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对各预算单位报送相应绩效目标申请表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一是完整性,填报内容是否完整,绩效目标是否匹配,清晰;二是相关性,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是否相关,是否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设定相关联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三是适当性,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是否匹配,在既定的资金规模下绩效目标是否过高或过低,或者要完成既定的项目目标资金规模是否过大或过小;四是可行性,绩效目标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和合理测算,为实现目标所采取措施是否切实可行,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审核是否有必要安排财政资金等。

上述各类绩效目标经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审核同意后,与预算一并批复,批复的绩效目标报送预算科备案。

三、绩效跟踪与监督

按照《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跟踪管理办法(试行)》(绥财发[2017]95号)和《绥芬河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监督制度》文件规定,跟踪和监督主要包括:

(一)跟踪、监督检查对象

凡是填报相应绩效目标申请表的各预算单位。

(二)监控方式

1、日常跟踪是指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定期对项目支出情况采取的绩效跟踪。对重点项目及绩效目标变动项目加强日常绩效跟踪,及时发现项目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纠正。各预算单位应填报《绥芬河市项目支出绩效跟踪分析表》,反映对重点项目及绩效目标变动项目的日常跟踪情况。

2、监督检查是指市财政局相关主管科室根据日常跟踪情况,对各预算单位整体财政支出情况实施总结分析。各预算单位应撰写《绥芬河市财政支出绩效跟踪报告》,并于当年9月上报市财政局作为下年预算编制依据。

(三)目标管理原则

绩效跟踪应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围绕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资金支出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报告。

(四)监督检查内容

1、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完成程度;

2、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水平;

3、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4、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5、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四、绩效结果与应用

按《绥芬河市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办法(试行)》(绥财发[2017]96号)文件规定,绩效评价结果与应用包括:

(一)绩效评价结果

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包括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的结果。具体包括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以及预算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等。

(二)绩效评价应用

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包括结果的反馈、报告、信息公开、挂钩年初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以及实施奖惩等。

五、有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绩效管理是强化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源头和基础,对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根据《绥芬河市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绩效目标也是预算绩效指标编制的重要依据,从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起,没有绩效目标的支出不予安排预算。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填报,指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绩效目标填报的各项规定,确保绩效目标填报工作顺利进行。

(二)确保绩效评价填报质量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向导,也是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各预算单位要全面总结今年相关支出管理使用情况,依据相关业务管理规定,参考以往工作数据和拟开展的工作计划,确定能够反映支出绩效并具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科学测算标值,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真实、完整、科学、规范,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内容和格式进行报送。

(三)做好绩效信息公开工作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篇5

2苏州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自评价报告

(参考提纲)

一、前言

1.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2.预算绩效管理的依据和目的;

3.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概况、性质、实施依据、用途、内容和范围等;

3.项目实施过程,包括各阶段时间安排和主要内容等。

4.项目资金投入和预算明细情况,包括预算总额、各子项目具体预算金额及相关标准和依据等;

5.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三、项目绩效实施过程

项目单位组织实施项目绩效管理的时间、内容等步骤和过程。

四、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结论

1.绩效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主要是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与项目预期设定的绩效目标、指标、标准值进行比较;

2.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主要结论。

五、项目建设和管理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主要从项目组织管理、规范管理、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等方面分析和总结。

六、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从项目组织管理、规范管理、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等方面分析和总结。

七、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1.进一步改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

2.加强和深化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篇6

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沪府办发〔2011〕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四日

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

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本市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以下简称“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评价主体)

本市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责任主体。

财政部门是指市财政局、市财政局监督检查局、各区县财政局。

部门(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适用范围)

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支出,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基本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绩效评价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绩效评价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绩效评价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评价依据)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本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二)国家、本市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三)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四)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绩效目标;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区县及以下各级政府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七)部门(单位)决算报表及报告;

(八)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九)其他相关材料。

第七条(组织领导)

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领导。财政部门应当设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第八条(评价经费)

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当纳入本部门(单位)预算。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第九条(评价对象)

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

第十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财政部门、部门(单位)可以对部门全部财政支出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转移支付支出绩效评价)

本市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重点对享受资金较多的区县进行绩效评价;专项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二条(评价内容)

绩效评价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与战略发展规划的适应性;

(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

(五)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评价周期)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项目可以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三章 绩效目标

第十四条(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设定。

第十五条(绩效目标编制要求)

绩效目标应当编入部门预算。

第十六条(绩效目标内容)

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

(二)达到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必需的资源;

(三)支出的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四)衡量或评估每一项目活动的相关产出、服务水平和结果的考核指标。

第十七条(绩效目标相关要求)

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经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目标的确定符合客观实际,并以结果为导向。

第四章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

第十八条(指标设置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优先使用最具部门(单位)或行业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四)经济性。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十九条(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部门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

(二)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的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制定。

第二十条(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的选用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四)其他标准。

第二十一条(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它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它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二十二条(方法选用)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确实不能以客观的量化指标评价的,可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绩效情况予以评价,以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

第二十三条(财政部门职责)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指导、检查各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根据需要,对部门(单位)支出绩效实施评价和再评价。

第二十四条(部门(单位)职责)

部门(单位)负责拟定本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配合完成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接受财政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五条(结果报送)

部门(单位)应当将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于评价结束后一个月内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可以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

第二十六条(委托代理)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可以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进行。

第六章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七条(工作程序)

为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财政部门或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守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程序一般包括准备、实施、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第二十八条(评价准备)

绩效评价准备阶段:

(一)前期论证和设定绩效目标。各预算单位应当对申报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前期论证;按照当年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申报预算时在财政部门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中填报绩效目标;预算执行中需要对绩效目标进行调整的,应当及时报财政部门。

(二)确定被评价的部门(单位)或项目。编制部门预算时,部门(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结合项目的重要程度和绩效管理的特点,选择符合绩效评价条件的项目和单位作为备选评价对象,并明确组织实施形式(财政部门组织实施或部门自行组织实施),上报预算时报财政部门。

(三)下达评价通知。财政部门组织或部门(单位)自行组织实施评价的项目或单位,在绩效评价工作正式开始前,财政部门或部门(单位)应当制定评价方案,成立评价工作组,下达绩效评价通知书,确定评价目的、内容、任务、依据、评价时间及要求等方面的情况。

(四)撰写绩效报告。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或单位在预算终了、项目执行完毕或跨重大项目实施一定阶段时,部门(单位)应当及时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撰写绩效报告。

第二十九条(评价实施)

绩效评价实施阶段:

(一)资料审核。评价工作组对被评价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审核。

(二)拟定具体评价工作方案。评价工作组根据绩效评价对象和评价通知拟定具体评价工作方案,报财政部门或部门(单位)进行审定。

(三)实施绩效评价。评价工作组对评价对象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可采取现场评价、非现场评价以及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四)完成绩效评价。在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的基础上,评价工作组运用相关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评价结论。

第三十条(评价报告)

撰写和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阶段:

(一)撰写报告。评价工作组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二)提交报告。评价工作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财政部门或部门(单位)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部门(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应当在评价工作完成后一个月内,将绩效评价结果和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再评价)

财政部门可以对部门(单位)实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实施再评价。再评价的工作程序是:

(一)确定被评价的部门(单位)及项目;

(二)确定再评价的指标、标准和方法;

(三)具体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再评价,撰写再评价报告;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

第七章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

第三十二条(报告要求)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

第三十三条(绩效报告内容)

绩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部门(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二)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三)对预算内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四)对照绩效目标,对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

(五)分析说明未完成项目目标及其原因;

(六)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第三十四条(绩效评价报告内容)

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二)为实现绩效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评价结论及建议;

(六)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三十五条(报告格式)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由市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八章 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三十六条(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以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第三十七条(评价总结与结果反馈)

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被评价部门(单位),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预算的重要依据。评价结果较好的,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扬;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也可以相应核减其以后预算。

部门(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办法,调整和优化本部门预算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结果公开)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九章 绩效评价行为规范

第三十九条(行为规范)

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范:

(一)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价工作,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并对评价结果承担责任;

(二)严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以任何理由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获取不当利益;

(三)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漏被评价单位的有关数据和业务资料等评价信息资料。

第四十条(被评价部门(单位)责任追究)

被评价部门(单位)对提供的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不得对评价结果施加倾向性影响。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对区县财政部门的适用效力)

各区县财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解释权)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财政局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格式 篇7

按照×××工作部署(受×××委托),依据×××提供的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等资料,根据《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对×××财政支出绩效实施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等基本情况

1、×××财政支出绩效目标概述

绩效目标一:

绩效目标二:

绩效目标三:

2、×××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目标值

本次评价依据《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根据省财政厅同意确定的××个绩效指标,以国家、省发布的有关经济性、社会性、部门性、行业性的目标和××××支出绩效目标为评价标准确定绩效指标目标值。

效果指标目标值:

产出数量指标目标值:

产出质量指标目标值:

产出时效指标目标值:

产出成本指标目标值: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目标值:

3、绩效指标目标值与绩效目标对应关系

说明各项绩效指标间的关联分析及其对绩效目标的贡献情况。

4、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概述

评价工作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步骤,定量评价以评价客体提供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经过认真审查和核对,测出定量评价结果;定性评价由工作组调查问卷、听取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及现场考察提问,经量化分析得出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工作组综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结果,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5、其他基本情况

二、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

1、×××财政支出实际工作绩效概述

主要工作绩效一:

主要工作绩效二:

主要工作绩效三:

2、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评价工作中,通过对评价客体报送的基础资料进行核实、分析、整理,采取查阅政府相关统计数据、抽查部门工作记录、对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直接勘察、测验数据等途径,获得各项绩效指标实际值。

效果指标实际值:

产出数量指标实际值:

产出质量指标实际值:

产出时效指标实际值:

产出成本指标实际值: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实际值:

3、绩效指标实际值与实际工作绩效对应关系

主要是各项指标间的关联分析及其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贡献情况。

三、一致性对比及差异性原因分析

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进行比较,得出既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绩效不一致的内容,如超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内容进行经验和原因分析,包括主观、客观、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分析。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1、采取的绩效管理措施以及支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2、改进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五、评价结果和结论

经评价,该部门××××绩效得分××分,评价结果为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

六、评价责任

本评价结果依据评价客体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运用规定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组保证本次评价工作全过程的公正和公平,各项评价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由评价客体负责。未经评价组织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本评价结果对外公布。

七、评价工作组人员名单及签字(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

2016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篇8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丰泽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是区人社局下属参公事业单位,目前单位在职人员12名,主要工作职能是经办区属参保单位、区属居民的医疗保险业务,已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城镇职工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公务员医疗补助、居民门诊统筹和居民大病保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二)项目绩效目标情况

2016年度,城镇居民医保参保居民达11.63万人。成年人缴纳150元/年,未成年人缴纳150元/年,新生儿缴纳50元/人,重度残疾人、低保人员由政府全额补助。2016年开始,政府补助标准提高为每人每年420元,其中:省级补助每人105元,市级补助每人40元,区级补助每人275元。

二、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丰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6年7月发文,根据参保居民人数和三级补助标准计算补助金额,及时向区政府申请用款,并与财政局沟通,确保财政补助及时足额到账。

三、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来,切实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负担,在居民发生重大疾病时的医疗需求能够得到保障,健全了我区社会保障体系。财政补助充实了居民医保基金,有助于居民 医保政策的落实,确保基金的正常运行。

四、项目绩效目标分析

2016年我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达11.63万人,顺利完成扩面任务。本年度财政补助及时到位,合计金额4911.46万元。医保中心建立医保基金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做到医保基金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医保相关政策支出。

五、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后,将继续按照财政项目指标要求,加强医保中心项目组织和财政管理,健全财政项目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并保证相关材料的完整性,加强与财政部门联系,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足额补助到位,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实际支出的合规性。

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篇9

——误餐补贴专项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屏南县公安局是全县公安工作的组织指挥机构和治安行政管理、刑事案件侦破的执勤实战单位,为正科级单位。单位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党委政府以及公安部、省、市公安机关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研究和探索公安工作改革,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安管理体制,负责全县公安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建设;掌控全县敌情、社情、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情况,为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提供社会治安方面的信息和对策;负责危害国家安全案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经济犯罪案件、毒品犯罪案件等各种刑事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做好重大事件、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处置,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负责隐蔽战线斗争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等工作;依法管理社会治安、户籍、居民身份证、公民出入境、往来港澳台地区和入境我县的外国人、外籍华人的工作,组织开展消防工作,依法进行消防监督;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强街道社区的巡逻,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法行使公安执法权,负责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依法监督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指导监督企事业保卫组织、保安队伍建设;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宾和省、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来屏的警卫工作,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警卫任务;依法行使对监管场所的管理权和监督权;负责全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协

到位及时率、资金使用率等均为100%。

2、过程指标体系总分30分,得分29分,其中业务管理制度健全性方面存在不够完整的情况,例如机关民警虽同一线民警一样经常加班加点,却不能享受一线民警相同的加班误餐补贴标准,因此,在制度建设上存在漏洞。

3、产出与效益指标体系得分40分,其中产出数量满分15分,得15分;项目效益可持续影响目标10分,得10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大于90%,得满分15分。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加班误餐补贴的发放范围规定不够科学,一些机关科室民警的加班不比基层少,但没有列入发放范围,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给队伍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同加班误餐补贴标准低下存在不平衡。

四、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内容多,专业性强,建议加强对项目绩效评价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绩效评价各项工作的质量。

2、建议提高加班误餐补贴标准及发放范围,凡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若实际参加加班,应视情予以发放加班误餐补贴。

上一篇:四年级禁毒计划下一篇: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