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2024-10-07

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通用8篇)

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篇1

宁海县梅林街道梅湖村

劳动力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根据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甬劳社就[2009]136号文件精神,我们通过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机构未(兼)职工作人员和2010年9月~10月对全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下面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基本概况

1、截止2010年10月20日,全村法定年龄段内的劳动力总量为36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66人,女性160,人占43.7%。

2、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10月20日,我村外来劳动力总量已达48人,其中女性6人占外来劳动力总数的12.5%。

二、情况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

1、农村劳动力符合法定年龄总数为366人,其中女性16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7%,显然我村劳动力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结构矛盾,由于我村第三产业和轻纺手工业较发达,所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性别结构性矛盾将一定程度地制约和影响我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用工矛盾。也就是说女工比较缺乏。

2、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看,充分就业的为365人,占99.7%,不充分就业的为0人,失业的为0人,无就业意愿的为1人,占0.3%。

3、在农村劳动力中,16~35周岁的劳动力人数有183人,占 1

总数的50%,女40周岁以上66人,占18%,男50周岁以上55,占15%,显然在农村劳动力中“4050”人员的比例还是比较大。

4、在农村劳动力中,全村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较过去几年有明显提高,达5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3.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者还有316人,占总数的86.3%,可见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为低学历人员。同时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人数为121人,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3.1%,所占比例小。而无技术特长的有245人,占了66.9%。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村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严重偏低,竞争能力很弱,而对学历要求高,科技含量重的工作岗位,只能望洋兴叹。

5、从本次我村汇总的数字情况看,我村有劳动能力的为366人,占100%,可见健康状况还是可以的,从事的产业情况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为16人,占4.4%,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08人,占56.8%,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41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5%。总的来说,我村第二产业就业容量还有一定的空间,有关部门还是要积极引导和发展。

(三)外来劳动力

1、外来劳动力概况。我村外来劳动力总人数为48人,其中外省来我村流动就业人数是14人,占29.2%,女性为6人,占外省劳动力人数的42.9%。省内跨地区流动的就业人员为34人,占外来总人数的70.8%,女性为28人,占省内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82.4%。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随着我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增加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增长了9%左右。

2、从外省劳动力的来源看,主要来自安徽、湖北、贵州、四

川、江西、湖南、陕西、江苏、山东等省,这次调查结果的前三名与上次调查的前三名有所变动,这次是以安徽、湖北、贵州为前三名(上次是安徽、四川、江西),人员数量分别为安徽2人、四川2人、江西3人,占外省人数的50%,其它省的占50%。从省内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状况看,主要来自浙江的丽水、衢州、舟山,以舟山最多,人数为10人,占省内劳动力流动就业人数的29.4%。

3、外来劳动力基本构成,从外来劳动力的性别结构看,男性8人,占16.7%。从外来劳动力年龄结构看,来我村打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总人数为42人,占87.5%。其中26周岁至45周岁的就有23人。占总人数的47.9%。16~25周岁的为次之,人数为19,占39.6%。45周岁以上的外来劳动力相对较少,人数仅为6人,只占12.5%,可见外出打工以青壮年居多。从文化知识结构看,外来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人数占绝大多数,人员高达41人,占外来总人数的85.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员7人,占14.6%,大专以上人数较少,仅有2人,占

4.2%。从外来劳动力的技能结构看,无技能的体力劳动者占绝大多数,人数多达48人,占100%,有初级技能和高级技能者多为人才市场窗口引进。目前均处在“白领”阶层。

4、外来劳动力所从事的产业分布,来我村打工的外来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者居多,人数为40人,占总人数的83.3%,其次是从事第三产业,人数有6人,占总人数的12.5%。从事第一产业人数较少,只有2人,只占外来劳动力总数的4.2%。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较低

从本次调查发现,我村城乡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有316,占总数的86.3%,有一半以上,而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就越差,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就越弱,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调查中还发现有技术特长的农村劳动力只有245人,大部份人没有一技之长,外来劳动力呢,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到调查总数的86.3%,而有一定技能和具有中高级技能者仅占28%,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这样由于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技能缺乏,且接受培训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低下直接导致其就业困难。

2、性别比例供需失衡

因为我村轻纺工业比较发达,女工需求数量明显高于男工数量,因为女孩子文静温和,心灵手巧,细心认真,便于管理的特点,很多企业招工都以女工为主。

3、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加快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特别是就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完善,真正做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就业服务综合联动的效果,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对就业困难群体,把再就业援助制度,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促进再就业。另外对外来务工人员在着重做好法律意识培训的同时,抓好文化素质教育、技能培训,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

宁海县梅林街道就业服务中心

2010年11月25日

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篇2

(一) 有关土地征收的具体法律法规存在矛盾或含混不清

现行土地法律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转为城镇居民以后, 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国有土地。这一规定突破了1954年宪法有关征地只能“为了公共利益”这一限制条件的规定, 实际上为征收农地转用非农建设提供了一种合法形式。但是产生了一个矛盾:对于非公共利益的农地转用, 不经过征地是违宪, 因为不符合“全部城市土地为国有土地”的宪法准则;征地也违宪, 因为不符合为了“公共利益”才可征地宪法准则。又比如, 《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 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 由人民政府处理”。但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争议发生的原因有那些情况, 争议发生后如何处理, 法律没有确切规定。因此, 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时, 利用法律无法有效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对“公共利益”范围界定不明确

我国现行《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该规定可以理解为要对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征收, 就一定得符合公共利益的, 非为公共利益, 不得对集体土地进行征收。但具体什么情况下征地才符合“公共利益”, 哪些征地目的不是为了“公共利益”, 这些却没有明确规定。就目前来说, 国家只要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随时都可以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强制征收, 并且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对征收这种法律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出异议, 如对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有异议也只能提请批准征地的政府裁决, 但征收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收土地方案的实施。而且对土地征收的目的是否是为了“公共利益”也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在我国《土地管理法》中, 既没有土地征收申请、批准前, 有关机关对土地征收目的合法性的事前审查, 也没有土地征收被批准后, 被征收人认为土地征收目的不具有合法性时的事后审查。只规定了土地征收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对被征收人认为土地征收目的不符合法律规定时的救济机制也没有任何规定。

(三) 法律规定的征地补偿偏低

《土地管理法》第47条是现行征地补偿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条第1款规定:“征收土地的, 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按照土地原有用途补偿, 不能反映土地的位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耕地面积等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 其实质是将土地仅仅看作一种生产资料, 没有考虑到土地负载的众多社会功能和农民的财产权, 从根本上忽视了土地私益性;该条第2款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 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到十倍。……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 每公顷被征耕地的安置补助费, 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根据该规定, 征地 (耕地) 补偿分为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三种, 其本质不是对土地价值的补偿, 而是对地上物的补偿;具体补偿数值主要根据该土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来加以确定, 对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种植结构、农业耕地水平的差异缺乏体现, 无法反映被征土地的区位价值, 同时使得补偿价值极易波动, 导致同一区位地块补偿价格悬殊;孤立地考虑耕地作为农作物生产的年产值, 忽视了被征耕地一旦转为非农用地所飙升的级差价值, 农民被排除在土地增值利益的分配之外。该条第6款规定:“依照本条第2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能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这是我国征地补偿的法定最高标准。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 失去土地的农民的损失除集体土地承包使用权所能创造的实际价值外, 还包括生活保障, 就业安置等方面的损失, 即使是根据法律规定的最高补偿标准, 也是明显偏低。

(四) 对非农用地的征用安置补偿法律没有规定

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的补偿方法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但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中非农业用地的实施方法和补偿标准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与解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虽然对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法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但该条例的实施对象仅限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 不适用于针对农民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属物的拆迁行为;而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也同样没有包含适用于上述问题的规定。2004年11月由国土资源部正式公布的《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 确定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按照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 允许征地补偿标准突破由《土地管理法》所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统一年产值30倍计算的上限。另外也涉及到了可制定区片综合地价的内容, 以及比从前更为灵活的征地安置措施。但是针对非农用地, 特别是农民宅基地等土地的征用补偿, 依然未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

二、健全和完善“城中村”失地农民法律保障机制的思考

(一) 完善法律规范, 健全法律体系

由于“城中村”农民的宅基地与城市居民的房屋用地的性质和来源有很大区别, 村民又不能享受城市政府提供给城市居民的许多社会保障, 绝不能套用《城市房屋拆迁安置条例》;同时, “城中村”又是农民土地被征用后的最后居留地, 不能适用《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办法。为此, 必须进行新的立法, 或修订现行法律, 使政府的改革行为合法, 保障农村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保护集体资产、个人财产不被损害;对“城中村”的拆迁安置和土地征用行为予以规范,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在土地收益的分配上尽可能对村民和投资方有利。完善对征收农村宅基地的补偿和拆迁安置的法律规定。就“城中村”中以房屋为主的农民私有财产的拆迁安置补偿方式和标准制定相关法律, 确定法律适用, 使其在“城中村”改造的实践中有法可依。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征用条例的修订与实施, 从法律上建立完善土地征用目的合法性审查机制, 建立征地价格及补偿标准听证制度、土地征用争议司法仲裁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分配机制、安置办法、管理体制操作程序, 对村集体组织获得国家的土地补偿后的使用或者分配做出具体规定。要修改行法律法规关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出租、转让和抵押等的规定, 只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只要在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之内, 应当通过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进行平等的谈判, 让土地所有者———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方直接谈判和交易。

(二)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避免侵犯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国家征用土地的权利仅限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我国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 但具体什么是符合“公共利益”, 却没有明确规定, 这种方法给予了国家行政机构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也给予了国家司法机构极大的法律解释权, 他可以确定某种特定用途是否符合公共需要的性质, 因此我国应采取更为明确的立法方式确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 以保障土地征收的公平正义。在土地征收过程中, 要注重被征收土地者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 保证在征用农民土地的过程中土地权利人有充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让他们在征收的目的性、征收的范围、征收补偿安置和补偿安置费用在使用、管理方面都有充分的发表意见的机会, 并能够采取足够的措施保护其合法权益。

(三) 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 按时兑现补偿款

一是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费标准。土地征用补偿要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应该以农民征地补偿费全部进入社保测算能领到城区最低生活保障金作为参照系, 将现行补偿标准提高。这仅仅是静态预期补偿标准, 今后应逐步调升。国家应该通过立法, 提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补偿标准, 并确保征地补偿安置经费支付到位。政府要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适当降低税、费, 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比例,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二是在统一征地中逐步推行土地“片区综合价”。坚持市场化方向, 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按地段、地类等将城市土地划分成若干个区片, 每一区片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地价, 在统一征地时, 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应以保护农民的权益为基本出发点, 同时兼顾补偿的公平合理性。处理要考虑土地征用前的价值外, 还要考虑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预期收益、供求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合理补偿标准是按照公平的市场价格兼顾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给予补偿。在土地权利的市场价可以确定的地方, 如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普遍采取“公平市场价”的方法, 在公平市场价难以确定的地方, 以公平市场价为基准, 同时规定最低补偿标准, 即定下限不定上限, 但补偿不得低于最低补偿标准。

(四) 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改革土地制度

首先, 要明晰土地所有权的真正主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革, 将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核资折股, 量化到农民个人, 组建初级股份合作社, 让每一个村民拥有一份相应的股权, 按股给农民分红利。只有实行这种土地农民所有制, 才能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使农民的土地权益从根本上得到保护。其次, 要合理界定土地使用权主体的权利范围。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是涵盖承包权、经营权、抵押权、入股权、继承权和转让权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再次, 要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把现行强制性的行政征收行为转变为交易性的市场购买行为,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 打破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用途、同等价格、同样收益的目标。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方式参与土地收益的二次分配, 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传俊, 金波.建设公寓楼群——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新思路[J].山西建筑, 2007 (5)

[2]、轩明飞.股权改制与精英“牟利”[J]中国农村观察, 2006 (1) .

[3]、句正律师事务所.城中村改造实务研究[M].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8.

[4]、刘香玲.“城中村”集体经济改制的限制性因素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5) .

深圳:“城中村”VS保障房 篇3

如果一位深圳居民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还能住在哪里?

答案很可能是,城中村。

六年前,为了筑巢深圳,快30岁的某制药公司销售员林佳铭随着公司同事一起,从“城中村”里阴暗潮湿满是蟑螂的农民自建房开始租住,再经过小区单间、单身公寓,慢慢接近“我要有个家”的梦想。

去年,林佳铭终于用25万的积蓄,买下了一套从城中村菜市场的墙贴广告中发现的68平方米的两居室——尽管这套房子没有房产证。有了自己的房产,他的妻子和孩子才从福建老家搬到了深圳市宝安区的龙华。

如今对于这位深圳的常住居民,虽然他的两居室既不是合法的商品房,也非政府建设的保障房,但是这套每天被日光西晒着的房子对他生活的保障,却胜似保障房。

“没有房产证但有房子,不是远远好过居无定所的日子?我很多同事的第一套房都是这样的,这样想就踏实了。”他说。

林佳铭一家三口现在即便租一套一居室也要每月花费2000块钱左右。但现在,他只花25万元就能买到这套房子的使用权,这使得林佳铭觉得“一下子就回本了”。

小产权难为“保障房”

然而,拥有这套房脚下土地的深圳市政府,可能会觉得有些“亏本”。原因很简单,“城中村”小产权房活跃了民间的住宅市场,却剔除了政府的积极角色。

從31年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开始,深圳市政府就鼓励农民利用农村的集体土地合作筹建这种不具备房屋产权的“统建房”,目的就是让这座小城能住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开拓者。从事后看,这一创举也加快了深圳特区内外的高速城镇化。

之后,随着民间资本和银行贷款的加入,开发商介入了高密度的小产权房建设,城中村规模也越来越大。根据2008年深圳市的建筑普查,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市,“违章建筑面积”总共2.93亿平方米,其中属于市政府市政规划以外的小产权住宅就达1.06亿平方米。按照住建部门人均30平方米的住宅面积,这些处在法律边缘的小产权房的总和,几乎可以住下两座深圳城的居民。

实际上,安居了数百万“夹心层”的“城中村”和小产权房,多年来充当了现实中深圳市的保障房“替身”。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有政府出资或公共配套性质的各类保障房,共有27万套。但是这27万套,并不包括任何小产权房。

根据今年6月由深圳市政府公布的《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深圳向中央政府上报的“任务量”,是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

然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则坦言,24万套的总量中,将部分吸纳一些现有的“小产权房”。

深圳市住建部门表示,其预计“十二五期间”的24万套保障房总数中,将实际竣工21万套。而剩余的3万套,住建局预计将由政府按比例从开发商手中回购配建保障房,并“筹集”部分少量的小产权房来完成。

“比如2011年新增保障房6.2万套,其中的1000套可能会是小产权房。不过具体能不能筹建到小产权房,要看负责工作的区政府有没有办法,还要看回购价格以及手续方面能否操作成功。现在一切都还不好说,操作起来太难了。”这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表示。

参与调研国内保障房建设研究的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的副教授郑思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的模糊,深圳市政府很难有所作为。但深圳市政府又同时面临一个困局,那就是忽视对现有保障性质住房存量的充分利用,无疑成为保障房建设中的一个弊端。

自从2004年,深圳市政府开始进行一轮农村土地国有化的统一管理之后,小产权房的天空就变得阴晴不定。深圳市政府将小产权房的土地收为国有,却没有法律依据和足够财力回购所有的小产权房。

根据深圳市规划与国土委员会的历史数据,每逢深圳市政府出台严格限制小产权房规模的措施前后,就曾出现小产权房抢建的高潮。到如今,农民房的存量不仅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密集,楼层也越来越高,平均售价是普通商品房三分之一的“农民房”,建设标准甚至与普通商品房无差别。

政府在调节房屋结构问题上的缺位,客观造成了小产权房游离于深圳市的住房市场之外。

但是,深圳市政府却仍然有想法,没办法。

在由深圳市市长许勤签署、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中,首次明确提出有条件地将小产权房并入保障房。然而前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深圳市住建局人员也承认,征收或回购“农民房”为保障房,政府和民间有诸多协商。

“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才能收入保障房供应体系。”他表示。

城市开发,新的兴奋点

撇开了征收城中村等小产权房作为保障房的思路,深圳市政府开始另辟蹊径。2009年12月,深圳市政府推出《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为城市的开发建设“注入强心剂”。这项举措可以为深圳市政府在2015年之前带来固定资产投资约1800亿元。而原则上,深圳特区成立初期建成的建筑物,目前均属于可申请更新的范畴。

就在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之前,由京基置地投资近50亿元建成的“京基100”作为深圳城市更新项目的代表性建筑,正在为大运会“献礼”。

不过,作为由天价征收“城中村”而建成的地标,其原址蔡屋围城中村里最顽强的“钉子户”,也在2007年用一座农民房换得了千万人民币的补偿款。而整个蔡屋围地区4.6万平方米的土地,花费的拆迁费用被指过百亿元。

如今,这座全球第8高摩天地标的超5A级写字楼,将为深圳市政府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

而对于深圳市政府来说,到2015年之前,还可以完成城市更新的用地规模达到35平方公里。其中,以“城中村”和旧工业区为主的“更新”规模占其中的约1/3。

今年,深圳市已公布了两批城市更新项目的计划,两次分别包括18个和13个项目。而就在去年4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首次公布的城市更新项目,就已经达到94个。

根据深圳市政府的规划,城市更新将形成新一批城市各区域的中心区、交通枢纽及产业片区。而在这些片区内,保障房也将得到配建。作为公租房、廉租房等性质的保障房,配建比例将在5%至12%之间。若为安居型商品房,配建比例将在10%至30%之间。

在城市更新项目的推动之下,深圳市住建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市保障房的开工率达到50%。

而根据深圳市政府计划,若要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4万套,总投资须达到646亿元。这对于不愁税收的深圳市政府来说,似乎不是难题。

2010年,在深圳市地税部门一般预算的各项收入1106.8亿元之中,房地产业实现税收收入179.5亿元。这也令近年来深圳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但相比之下,深圳现成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深圳市长许勤在去年深圳市“两会”期间表示:“未来10年,深圳只有82平方公里的土地可建设”。

根据《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年度实施计划》,年内新增安排筹建保障性住房6.2万套,但算上去年未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今年开工建设总量将达7.3万套,总共筹建保障性住房投资资金145亿元。在7.3万套之中,除5.8万套被市政府给区政府下任务之外,1.5万套由市政府协调。

从3月开始,深圳市国土部门在4个月内,极为高效地敲定了这1.5万套的土地来源:新增土地提供9000套保障房用地,城市更新再提供6000套保障房用地。城市更新项目再次成为“救命稻草”。

而与此同时,从2010年起,深圳市纯商品房用地的招拍挂近乎停滞。在深圳市土地交易中心的历史交易记录显示,最近一次用于商品房的居住用地出让还是在2010年12月16日,仁恒置地深圳有限公司以9.45亿的报价及6132元的楼面地价竞得的龙岗一块商品房居住用地。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有关人士表示,保障房供地放在了绝对优先的位置,在保障房供地未完成之前,商品房供地不会急于推出。

深圳市政府在调控的背景下,始终在进行着利益平衡的微调。

今年6月,深圳市提出,对已分配保障性住房原则上禁止上市交易。深圳的这一做法被坊间认为不仅是对此前各类保障房分配和交易“猫腻”现象的一种纠错,更是和部分城市一样,为保值从而紧握房源在政府的手中。

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篇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些都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通过学习和深刻领会,我们充分地认识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推进劳动保障与经济发展同步跨越作为目标,努力使劳动保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突出工作重点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全体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重点就是坚持促发展保障民生、办实事改善民生、强能力服务民生。只有把劳动保障工作置于经济社会的大局中去谋划,才能实现劳动保障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跨越;同时,只有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才能树立劳动保障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劳动保障工作地位。围绕工作重点,结合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我们将在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三个层面抓好“五个突破”、突出“三个重点”。

1、以促进就业为突破点,精心抓好再就业民心工程,实现“五个新突破”。

一是开发就业岗位新突破:紧紧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就业岗位的增加,实现就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二是就业服务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有机衔接的服务体系;三是就业培训新突破: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定向培训、联合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同时,结合社区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创业培训,鼓励帮扶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社区就业新突破: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巩固和深化前几年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成果,开展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创优活动,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使社区就业向更高的层次推进,向更广的范围展开;五是就业援助新突破:建立长效机制,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强化管理和服务,帮助困难群体实施灵活就业。

2、以规范订立劳动合同为切入点,注重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突出抓好“三个重点”。

劳动合同管理:继续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工作,达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享、“双赢”目标。加大推进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力度,实现区域全覆盖,在社区建立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认真贯彻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建立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打击非法使用童工和追讨农民工工资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活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协调规范劳动关系;积极地做好信访工作,稳妥地处理和解决一些劳动保障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二、创新工作方法

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加大力度解决劳动保障领域日益突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1、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确立“人本发展、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发展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民生、谋民利。

2、充分认识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具体工作中紧密结合“五个突破”和“三个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3、牢牢把握部门职能,以破解劳动保障工作难题为重点,不断探索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就业机制、培训机制、服务机制,着力推进“创业崇川”推进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社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4、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在全辖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以“加强劳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全民创业”、“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等专题为主要内容的讨论调研活动。

三、解决实际问题

社区劳动服务站作为劳动保障基层部门,应该把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着重抓好“社区建设力度不大、对社区人力资源缺乏整体规划、就业再就业与岗位需求矛盾突出、社会保险体系不够完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切实加大“五个突破”、“三个重点”的实施力度,加快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步伐和进度。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必须立足社区谋发展,查找不足思变革,直面当前经济不进则退,稍慢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就有可能受到挑战的形势,勇于迎接挑战,坚定信心,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在思想观念上求创新,在发展氛围上求提升,在经济发展上求提速,在工作作风上求务实,在为民服务上求突破,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

2、结合市、区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落实

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我们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以强化区域经济全面提升。

一是以区委表彰大会会议为精神动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同时紧紧配合区委“决战十一五”宏伟目标,努力抓好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①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②规范劳动用工管理;③健全公共就业服务;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⑤完善社会保障服务;⑥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⑦加强劳动维权,及时解决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为社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二是落实区劳动局“创业崇川”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继续做好“手牵手”职业培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努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技能和就业的竞争力,提供优质就业服务,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三是把握好社区建设这一着力点,为增创社区优势,提供良好的劳动保障服务。采取工作前置、主动服务、对口培训、输送就业的方式,为社区企业提供对口的就业人员。

四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出发,认真做好民生民安工作,及时解决突发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当前特别要做好辖区企业职工“应保未保”等社保问题,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做好高校毕业生、妇女、被征地农民的外来务工人员保障工作,维护他们合法权益。五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增强凝聚力,努力完成上级街道劳动所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某村劳动服务站工作汇报 篇5

某村劳动服务站工作汇报

某村劳动服务站工作汇报

某村劳动服务站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它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燃起就业的希望。从它成立至今,仅半年时间,就帮助89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某村现有企业200多家,外来劳工近2万人,本地人口6400余人。为贯彻落实“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某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的部署,某村被确定为设立劳动服务站的试点村。2003年3月14日,该村劳动服务站正式挂牌

成立,成为该市首个村级劳动服务站。该劳动服务站主要负责加强村的企业管理和开展村民登记就业、推荐就业及开拓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工作。为充分发挥劳动服务站的职能作用,切实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该服务站首先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村委指定一名支委成员任站长,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青年为工作人员,并迅速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桌、椅、办公场地重新进行了装修。镇委、镇政府和劳动分局也为该服务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调查登记是服务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服务站开展其他工作的重要前提。为了掌握全村的企业动态和富余劳动力的状况,服务站广泛联系各界群众,在做好上门登记的同时,深入到企业、厂房、车间甚至农户家中,摸清家底,熟悉家门,从而大大提高了就业工作重要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大大增强了就业工作措施和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

性。

该村大部分企业是以手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劳工达2万余人。由于人多,存在于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也多。为了切实化解劳资纠纷,为企业发展和增埗经济建设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服务站甘当缓冲器、减压器,在疏解的同时,坚持依法做好四项工作。即:

1、劳动争议的处理,负责村内企业员工发生的劳动争议;

2、劳动合同鉴证,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做好合同领取的登记工作,审查劳动合同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3、办理审查有关资料,办理招工申请和招聘广告申请;

4、对企业的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控,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服务站自成立以来,通过以情疏解,依法规范,多举并措的方式,已成功调解和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43件,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0多万元,有效地防止了不良老板欠薪逃匿,使企业、集体、群众的经济损失减小至最低的程度。有

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同时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已成为一个普通性的社会问题。在该村,200余家企业的2万多劳工,加上本地户口6400余人,有就业意向的富余劳动力就达514人,登记的有276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失业居多。因此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一直是村的工作难点。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劳动服务站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和就业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就业工作。劳动分局结合实际,计划年内开展电脑、会计、出纳、企管、玩具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针对分局的这一举措,村服务站

积极开展广泛宣传,通过印发宣传单、张贴培训通知等方式逐家逐户宣传发动,到8月31日,该村有159人参加了各类型培训班,已结业67人,成功推荐到企业就业26人。

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关注困难群体就业是该服务站面临的新课题。针对女40岁、男50岁就业相对困难这一现象,村服务站着力开发公益性服务业岗位来安置就业。比如:环卫工人、绿化工人等。9月1日,针对许多学生家长因工作、生意忙而无法接送、照看小孩这一情况,村服务站又适时成立了接送队,专门负责护送小学生上学、放学,工资由村里负责,仅此一项就安置农村妇女18人就业。今年以来,村服务站通过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已先后安置农民就业63人。

以上是该村劳动服务站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取得了不少实效。该村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在市

村书记述职报告村书记述职报告 篇6

村书记在过去的一年中,都从哪些方面来为广大农民服务,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在述职的时候,都有哪些成果呢?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村书记述职报告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村书记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我叫,海青镇辛店子村人,现任辛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镇各部门的帮助下,在全村村民的积极拥护下,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20xx年我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不断加强各方面的组织建设,较好地完成镇党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辛店子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就我在 20xx 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自身学习,着力提升自身修养和领导水平

学习是提高党性觉悟和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手段。尤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始终把学习放在了首要位置,从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学政治理论,提高思想境界。认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重温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许多重要论述篇章,认真

领会了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并根据实际和自己分管的工作,撰写了多篇心得体会,政治理论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学业务知识,提高领导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特别是农业农村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知识性更高。新生事物更是不断涌现。对此,我深感学无止境,总是潜心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充分利用时间来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中央、盛市、县、镇的各项重大决议和方针、政策出台后,自己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学习掌握,领会精神实质,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保证了不走样、不偏差。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了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自觉性。

二、狠抓班子建设,不断加强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一直深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在班子建设、制度规范、村民自治上做足了文章。一是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首任,尤其在学习科学发展观以来,狠抓班子日常学习对科学发展观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与理解,提升班子整体政治素养。二是抓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我们对村两委委员,全部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实行责任分工到片,管理到人,既分工又合作,以用人而知人,以培养人才,维护稳定,增强村民法制为重点。以规范制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党内监督制度、村务、财务双公开制

度等,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创五好基层党员组织活动,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工作机制逐渐规范,发展业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三、狠抓惠民服务,全心全意为民办好事实事。

辛店子村地处丘陵,以农业为主,经济来源较为单一,严重制约着本村经济的发展,我作为一名村干部,针对辛店子村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带动村民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围绕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村民活动阵地建设等,促进农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今年主要为人民群众办了以下几方面的实事:

1、调整土地。为确保土地种植规范化、合法化,我将本村土地进行调整,并重新与种植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加大了对土地承包问题的监管力度。

2、修建水库、滚水桥、生产路。长期的农村工作使我意识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村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带领村两委采取向上争娶自身挤压、群众集资的办法,进行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完善,修建水库、滚水桥以保证农田用水,修建生产路以保证农村生产交通的畅通。

3、建立紫甘薯合作社。根据本村村情实际,我积极探求本村经济发展之道,建立紫甘薯合作社,带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村民在农闲之余可以去打工,增加了收入来源。

4、修建 40 亩蔬菜大棚。辛店子村地处丘陵,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村民根据实际种植蔬菜大棚的人渐渐增多,经过与村委会、党员、村民代表的讨论,决定修建 40 亩的蔬菜大棚,积极鼓励村民实现无公害生产,为村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捷径。

5、清理街道,对村容村貌进行卫生整治。在上级的组织领导下,我带领班子一班人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引擎,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大村内脏乱环境的治理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深受领导和村民的好评。

6、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推进党建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当中来。在实际操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依党章、按程序的方针,积极慎重的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7、紧抓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积极宣传党的计生政策,协助配合村计生主任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制度,今年夏天同计生主任和两委成员到外地对流动人口进行说服,做好计生重点户的和转化工作,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稳固发展。

8、看病难问题明显改善。自建立医保制度以来,通过村委会和村民组长的努力工作,连续两年医保参合率达 100%。

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的生活得到妥善的安排和保障。

村书记述职报告

领导和同志们:

XX 年是我到新前村任书记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古沛镇 委和市选派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 的 177 大会议精神,积极实践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年初镇 委、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为新前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努力。现将一年中本人在学习、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述职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工作计划。

选派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围绕六句话的目标和要求开展的,六句话是: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为此,到村以后,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

一是到村两委成员和 员、干部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征求他们对两委班子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户和养殖户家中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

三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请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

四是到隔阂户家中与其促漆交谈,了解其原因、询问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并认真记好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了新前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两委班子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步伐,传播科学技术,订好市场单子,帮助农民挣票子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内在素质。

一年来,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小平理论和 的17 六大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重要思想、xx 的七一讲话,以及 xx 同志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等重要讲话精神。

同时,还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并坚持学习了 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基层 建、农村工作指导、选派知识要点、各级 委对选派工作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了 3 万多字读书笔记,撰写了 5 篇心得体会。

通过加强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和认识:

一是政治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够正确把握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对经济、行政管理等各种理论有了比较系统地掌握。

二是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执行政策的能力有新的提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 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方向、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明朗、态度坚决。

三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有新的提高。通过学习,本人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能够驾驭农村工作,站在农村的角度抓方向,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带动村两委全面工作开展。能够把村两干部、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支部战斗能力

(一)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促团结。我 17 分注重与班子成员的团结,遇事与大家多沟通、多协商,召开支委会、村两委联席会、员大会,在研究讨论后才作出决定。现在,村两委班子是团结的班子,是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班子,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

二是抓学教。充分利用 内三会一课、春训、电化等方式方法,在提高村两委干部理论水平上下功夫,在增强村两委干部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在转变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上下

功夫,并且积极开展了以保持共产 员先进性为目标,学习谋划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的小学教活动和作风整顿月活动,要求村两委干部做到进村入户常走访、广纳群言查不足,切合实际定措施,真心实意抓整改,从而真正培养、锻炼一支适应农村工作形势、整体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

三是强基础。村组织建设不仅是基础,而且是薄弱环节,村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是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的关键。

(二)、在 建工作上

建工作是选派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年初,一是主持召开村两委会制定了 XX 年 支部工作计划和创建五好支部实施方案,并按照工作方案抓具体、抓落实。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村两委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三是落实了 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各项措施,确保了 务、村务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年初为村定购了一份 刊杂志。

(三)、在 员干部队伍建设上

一是以优化 员结构为主,突出抓好 员发展。按照上级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要求,村 支部制定了双培双带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农村中能人大户的引导,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 组织当中来,在实际操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依 章、按程序,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 员工作,村 支部今年培养 4 名入 积极分子,6 名先进分子。

二是以树立 员形象为主,突出抓好示范带动。XX 年,加大了对 员的学习,加强了对外出 员的管理,制定了流动 员八个一管理措施,发证率 100%,对流动 员还可以实现网络管理。通过开展无职 员设岗定责、评星挂牌和民主评议 员等活动;一年来有 5 名 员被评为先进个人,2 人受到镇 委表彰;4 人被评为双星户;村主任王玉涛带头响应村 支部号召,主动要求建沼气池,启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王玉涛、严超祥、又和祥等 10 名 员带头参加产业结构调整试点。这说明 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了,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群众中树立了先进、务实、富民、廉洁的新形象。

四、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积极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一是立足村情,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了的较快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广良种良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甜叶菊、良种水稻和无籽西瓜种植,今年的良种种植分别在 80 亩和 100 亩以上;甜叶菊亩产在XX2500 元之间;农民有了盼头,干部有了劲头,11 月份,村两委结合美国公司在明光建搞甜叶菊加工厂的大好时机,广泛进行宣传,积极与农户签定了购销合同,使村民的收入有了绝对的保障。产业结构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经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新前村将成立甜叶菊合作组织,将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广阔。

二是引导村民外出务工。目前为止,我村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外出务工的有 150 多人;每年村两委在外出高峰期都会开展阳光工程宣传和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据测算:每人每年收入 5000 元,外出务工人员每年为新前村带回近80 万的收入。

三是切实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收入,利用 4 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及村自筹资金 6 万元建村两委活动室,建成后上面为办公场所,下面出租为门面房,收取一定的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一年来通过召开村委会、员大会、一事一议等会议,先后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山土地、水面、林地和房产进行了变更承包、转让、拍卖、出售等形式,进行调整,每年获取利益分成约 5000 元,村级集体经济将得到加强。

由于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实行一免三补贴,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稳中有增,劳务输出经济拉动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在去年 2710 元基础上人均增收 190 元,增幅 7%。

五、保持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丰富农民生活,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活动。目前发动阳光工程培训 30多人次。指导养殖户进行冬暧式大棚养殖,获利 XX0 多元。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村两委成员和全体 员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落实 17 七大会议精神,按照选派工作六句话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 17 七大精神统领思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按照市委组织部、选派办和古沛镇 委、政府的要求,戒骄戒躁,扎实工作,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为新前村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村书记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我任 xx 村总支书记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下,我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坚持一切从自己做起,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时刻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和义务,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律,严格要求自己,创新思路求发展,攻坚克难促发展,在班子其他成员的配合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按照镇党委的安排,我就自己任职村支书以来的工作、学习和 xx 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学习,把我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是履行好职责的基础。作为一名村总支书记,我深感责任大,压力大。为此,我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首要任务。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学以致用,把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一是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理

论功底和政策水平。理论素质是总支书记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为此,我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坚决贯彻执行,不搞阳奉阴违,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总书记的当中央和镇党委保持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任职以来,我坚持把和自己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学习重点。先后学习了《行政许可法》、《土地法》登法律法规,并在工作中自觉坚持依法行政。

三是向实践学习,向其他干部群众学习,实践出真知。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我始终注意观察和总结,注意向身边的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学习,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才能。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棘手或吃不准的问题,坚持向上级领导早请示、早通气,遇事敢于碰硬,不推诿扯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领导工作的能力。

二、廉洁从政,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村总支书记,我认为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严格要

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雅泉村总支书记,我深感责任大、压力大。

对一些敏感问题,特别是财务问题,我小心谨慎,坚持按制度办事,坚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上对学习不够重视。上任以来由于工作头绪多,总觉得工作忙,没时间,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轻视了政治理论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政治理论缺乏全面理解。

二是作风上随大流,廉洁自律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这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三、增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村务财务公开

我们的做法是:书记管审签,主任管经济,会计管账务。经济收支账由理财小组审验后和村委会共同结算,结果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及时公开并张榜公布。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由两委和党员讨论决定,这样不但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而且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密切了干群关系,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四、强化计划生育工作,推进合作医疗水平

我村计划生育工作以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出发点,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本年度的生育指标,力求圆满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

新型合作医疗是省、市、县关注农村大病救助的一项举措。其目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干部、党员带头的办法打开工作局面,加之本村几户参保报销的实践证明,群众的参保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加强自身,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近来,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业务知识,基本做到了五个没有;没有强迫命令,独断专行;没有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没有擅自处理集体的资金和财产;没有利用职权挪用救灾、救济登专项资金;没有以任何理由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

一年来,在勤政廉政方面,本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党和人民的期望,自己感到还有一定差距。我决心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更加廉洁从政、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批评意见,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党人的浩然正气,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为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篇7

1 晓春村地票交易概况

晓春村2014年完成第一批土地复垦竣工验收, 复垦的宅基地面积1 176.2 m2, 附属设施 (包括院舍、圈坝等) 面积3 099.8m2, 合计4276m2, 平均每个地块328.92m2。这一项目在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于2015年第2场 (2015年6月30日) 交易完毕, 均价280.5752元/m2 (18.705万元/667 m2) 。

2 政策运行有效率, 保障了农民权益

2.1 尊重农民意愿, 自愿复垦

农民申请土地复垦的要求是, 自愿申请并且住有所居, 在土地复垦动工之前, 农民可以退出复垦。晓春村初期有17个地块申请了复垦, 最后只有13个地块竣工, 原因是3个地块中途退出了复垦, 充分体现了对农民意愿的尊重。

2.2 新增耕地权属, 农户承包

根据《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和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退出补偿的通知》 ([2011]238号) 文件 (以下简称《通知》) 要求, 地票制度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后, 农民对原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转变为对耕地的承包经营权, 是使用权形式的转变[2]。同时, 对于农户的原承包地依然享有承包权, 保障了农民权益。

2.3 配套户籍转变, 自愿选择

根据《通知》文件要求, 对于申请宅基地复垦并且户籍由农村转为城镇的农户, 按照9.6万元/667 m2的地票预付款补贴给农户[3]。在地票制度中, 农民申请土地复垦, 可以选择变更户籍或者不变更户籍, 地票交易的价款拨付没有差别, 只是变改户籍的农户可以在复垦测绘面积的时候领取预付款, 晓春村12位复垦农民全部选择了户改, 领取预付款, 获得先期收入。

3 收益分配存在问题, 损害农民权益

3.1 竣工验收面积减少, 农民疑惑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 有可能部分地块面积不能最终复垦为耕地, 竣工验收测绘时就不能验收合格, 因此可能会存在复垦地块前期测绘面积与竣工测绘面积对比减少的情况, 晓春村13个地块中有3个地块存在上述情况, 见表1。

3.2 实际收益差异明显, 变动较大

地票的实际拨付价格是在一段时间的平均交易价格基础上扣除成本后分配给农户, 往往是浮动的价格。地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波动, 农民的收益也会有较大的变动。交易差价产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复垦的土地质量差异导致, 但是由此带来的收益差异需要农户承担, 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4]。

3.3 复垦成本投入过高, 收益有限

晓春村本次地票交易的最终价格为280.575 2元/m2 (18.705万元/667 m2) , 按照地票价款分配政策计算, 除去复垦成本55.5元/m2 (3.7万元/667 m2) , 农户 (使用权人) 所得191.31元/m2 (12.754万元/667 m2)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33.76元/m2 (2.25万元/667 m2) 。

如图1所示, 农户最终收益约为地票成交价款的68%, 而复垦成本所占比例为20%。

3.4 地票交易过程缓慢, 损害权益

晓春村这一批复垦项目从2012年开始进行, 2014年验收合格, 2015年6月30日交易完毕, 公示日期为7月17日。根据要求, 经公示没有异议的, 土交所应委托银行在7 d内将价款注入农户纸质存单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号[5]。但截至2015年12月, 价款尚未直接拨付, 损害了农民权益。

4 保障农民权益对策与建议

4.1 配套相关政策, 保障农民收益

地票交易为农户能带来一定的经济补偿, 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6], 因此, 建议结合户籍制度改革, 制定配套的生活保障机制, 适当增加养老、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真正做到收益归农, 权益共享。

4.2 健全地票体系, 促进制度完善

建立完善的地票交易体制, 对地票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票交易环节涉及的各个部门应提高工作效率, 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本职工作, 使地票交易形成一个高效率运转的系统, 为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探索提供保障。

4.3 建立公开平台, 接受社会监督

地票交易流程复杂, 时间跨度久, 建议建立一个统一、公开的平台, 从农民申请土地复垦开始进行备案, 并且明确地票交易进度。同时, 确保农民对地票交易结果的知情权, 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增加地票交易的公开、透明度,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4.4 加大宣讲力度, 引导农民认同

建议对村民统一进行地票政策上的宣讲, 让村民了解地票整个运行的流程, 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如地票迟迟无法交易、前期测绘面积和竣工测绘面积不同等, 当农民对政策有一定的理解, 会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地票制度, 从心底增加农民对地票制度的认同感, 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邱继勤, 邱道持.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定价机制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 2011 (10) .

[2]郭振杰.地票的创新价值及制度突破[J].重庆社会科学, 2009 (4) .

[3]黄忠.让市场发挥更大能量——地票制度再创新的思考[J].中国土地, 2013 (2) .

[4]张海鹏.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释[J].经济学家, 2011 (11) .

[5]沈萍.地票交易制度的创新, 困境及出路[J].经济法论坛, 2010 (1) .

村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篇8

摘要: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三级教育网络机制是培育新农民的主要方式。通过对首都郊区农业大县延庆县、乡镇、村三级农民教育网络机制建设的调研,摸清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现状,探索三级教育网络机制的优势与特点,总结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三级教育网络管理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三级教育网络 建设现状 优势特点 存在问题 管理建议

实现中国梦,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首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决定都市农业建设的成败,决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成败、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一、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现状

延庆县是京郊农业和旅游大县,全县有376个行政村。28万常住人口中,有17万农业人口,其中绝大多数只有初中以下学历。由政府主导,教委牵头,本着构建大职教体系的工作思路,2011年延庆县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县、乡镇、村农民三级教育网络建设的工作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县范围内构建农民教育培训网络,要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办学体系,进而大力开展农民培训的工作要求。该意见实施两年来,产生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一)三级教育网络初步形成,新型农民培养步伐明显加快

延庆县教委在三级网络体系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在设备设施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全县从事农民教育的教师有160人,现已在全县设立了15所乡镇成人学校,在200多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成人学校。在管理机制上,县教委明确了延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职教中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地位,构建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纽带、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培训网络。

(二)学历教育培训蓬勃开展,农民学历+技能需求得到满足

为满足农民“技能+学历”的双需求,切实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依托三级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培训。专业全部围绕各乡镇、各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实际需要开设,目前中专班开设果树、蔬菜和药材、养殖、大田、花卉、文艺、综合七大类13个专业,各村开设的专业都各不相同,一村一个样。全县现有在籍农民中专学历班111个,学员5885人。

(三)开办农民文艺中专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

农民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追求。2010年我们依托三级教育网络在全市第一个开办了社会文化艺术中专班(简称文艺班),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文艺知识和文艺技能学历培训。2012年为满足农村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让更多的村、更多的农民受益,我们和文委合作,对每村一名的群众文化组织员进行系统的中专学历教育培训,让他们把各村的文化活动组织起来。现已在15个乡镇开办了48个文艺中专班,注册学员2152人,跟班学习的农民有1500多人,其中群众文化组织员中专班有15个,学员涉及全县376个行政村。

(四)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明显提升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三级教育网络体系内,现有在籍农民中专学历班111个,学员5885人;有田间学校24所,共有学员856人;有大专学历教育10个批次,学员286人;每年开展各类短期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这个规模在北京市是最大的。

办学效益显著提升。首先是帮助农民致富,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的挣上了工资;在家从事种养殖业生产的,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田间学习,他们的农业管理技术得到提高,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同时生产的盲目性得到改善,实现了增收。其次,培训提高了农民文化水平和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认识水平,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我们的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百姓对教育的认知度、信任度、满意度,在北京市对各区县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延庆县连续四年排名第一,我们认为这里面有我们的功劳。

办学影响力明显增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和信赖,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几年来延庆的农村成人教育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延庆职教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级校”“中国职业教育工作突出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30多项。先后有联合国发展中国家中的9个人口大国教育专家、新疆农广校、吉林农广校等到我县考察学习。我们延庆的农民成人教育的办学情况,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0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上过新闻联播。

二、三级教育网络机制的优势与特点

开展农民三级教育网络建设两年来,我们充分的感受到,这个机制有着旺盛的的生命力。

(一)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有效联动,优势互补

在三级网络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职教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业务指导、师资培训与提供、学籍注册与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技能取证及办理毕业手续等工作,既要依托乡镇成人学校和村校,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又要负责统筹、指导、安排乡镇、村校培训工作,对乡镇、村校的管理和师资队伍有培训和指导职责。乡镇成人学校的主要职责是进村了解需求,帮助职教中心招收学员,负责协调提供教学场地,负责组织村校的教学组织,上对职教中心负责,下对村校起指导作用。村校一般由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负责管理,上对职教中心和乡镇成人学校负责,下对村民负责,主要职责是了解村民教育需求,收集整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及时向职教中心和乡镇成人学校反馈,协助上课教学组织、教学场地提供和后勤保障。三级网络中的每一级学校都缺一不可,有分工,更多的是密切合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种教育机制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较之以前显著增强。

(二)在教育范围上,实现了充分辐射,覆盖全县

延庆县下辖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现在我们的农民教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绝大多数村都有培训班,每个村都有学员参加学习。

(三)在学习形式上,实现了工学交替,双轨同步

三级教育网络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充分考虑了农民实际。在办学模式上,采取“两校合一”模式开展农民培训,该模式把农民中专学历教育与农民田间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知识面较广、专业理论内容丰富的农民中专学历教育优势和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田间学校教育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农民教育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教学比例不低于总课时的50%,实现了“教学——实践——再教学”的循环互动,成功地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获取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为使农民不出门就能学到知识,农闲时间或晚上在村校上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农忙时围绕动植物生长周期上专业实操棵,所以很多课堂就在田间地头。这种办学形式和学习形式,帮助农民学员解决了工学矛盾,使农民学员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操技能。

(四)在教学形式上,实现了专兼教学,双师施教

现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和教学组织的专职教师有160人,另有100多人的外聘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双师合作”教学模式,所谓双师合作培训模式就是每节课都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两位教师一位叫资源人,一位叫辅导员,二人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培训模式在保障机制要求上课前必须有学员需求调研和分析,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求依据农民现有起点,台阶要小,以绝大多数学员努力能会为目标,内容以有用、实用、好用、能用为标准,教学中让学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业评价方式上注重多种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这些模式和方法为农民学员快乐学习、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提供了有效保证,学员享受了更多的学习乐趣,教师也体验到了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五)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模块教学,双纲并举

现已开设的13个专业都建立了“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素质提升模块+职业资格取证”的课程体系,每个专业课程都同时制定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大纲,并编制了相应的专业实操课程教学计划。为解决教材问题,由职教中心牵头,开展校本教材编写,现在每年都有10来本校本教材面世,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民教育教材体系初步建立。

(六)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学历能力,双证齐备

对学员来说,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取得一种技能证书,就增加了就业、增收的机会与可能。在三级教育网络体系下,职教中心的龙头作用得已充分发挥,通过协调劳动、财政、教育考试等部门,帮助学员在进行学历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技能证书考证学习。“双证书”制度,推进了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增强了学员的职业竞争力。

三、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级教育网络的机制建设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成人教育蓬勃发展,现在延庆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已经走在北京市的前列。但通过实践与调研,我们发现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很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由政府牵头,全县一盘棋的农民教育联动机制建立问题

现在的农民培训工作中很多部门都参与其中,比如文化部门负责文化类的培训,农口负责技术推广类的培训,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监督和安全监督部门负责转岗技能培训等等,各个部门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统一协调部门,由于缺乏质量监控,培训质量没有保证。

(二)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在三级教育网络体系下,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教师,多数是从普教转过来的,既没有涉农专业知识,又缺乏给农民授课的教学组织管理经验,因此很多教师只能是参与教学组织和管理,不能任课。

为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师资,职教中心一方面依托大专院校对本校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把区域内各行各业的专家教授、行业能手组织起来,成立了100多人的外聘教师师资库,为农民的培训工作提供师资和智力支持。外聘教师多一方面涉及到大量的课时费,增加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乡镇成人学校教师不能任课,出现资源浪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调动成人学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教师能够胜任农民教育的课堂,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保障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一直没有固定经费给予保障。由于现在开展的各种培训全部是无偿的,所以公用经费根本就不够,职教中心能够确保培训工作正常开展,靠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申请项目争取的资金。各个乡镇成人学校由于没有固定经费支持,又缺乏项目资金支持,所以培训所需费用只能靠乡镇政府支持,乡镇政府领导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培训工作开展的好坏。

(四)乡镇、村级成人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教育需求问题

虽然这几年成人学校建设的速度在加快,但是和基础教育还是有很大差距,现在的乡镇、村成人学校依然存在场地不固定,甚至没有场地的现象,培训设备设施也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教育需求。

(五)乡镇成人学校的干部教师管理问题

对乡镇成人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管理在机制上存在问题,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干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成人学校的教育职能发挥不足。各乡镇成人学校虽然针对乡镇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相关培训,但基本没有针对性地制定长远的农民培训规划和教学(开班)计划,对于乡镇范围内的所有培训工作的协调组织和管理有一定局限性,教育职能的发挥还存在很大空间。

(六)农民教育培训的课程安排和设置问题

目前的农民教育培训课程安排和设置主要是围绕农民实际需求进行的,围绕着乡镇、村的主导产业进行的,已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主,农民素质综合提升的课程比重不足。因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来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升上,为将来农民成为市民做准备,目前这方面的课程非常缺乏,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

四、进一步完善三级教育网络管理机制的建议

解决以上三级教育网络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破管理瓶颈,才能实现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内涵发展。

(一)由政府牵头,建立全县一盘棋的农民教育培训联动机制

延庆县委、县政府要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要把每年农民成人教育的培训任务都要纳入政府的折子工程,要对各乡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要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联动机制,要确定一个牵头部门,建立一个培训组织管理、质量监督体系,把各种培训资源整合起来,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需要政府牵头,把各行各业的专家教授、技术能手组织起来,为农民培训提高师资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机制,提高资金支持,对现有成人学校教师大力开展专业培训,要为每位教师确定2~3个专业发展方向,要依托农职院等大专院校对教师开展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要为每位教师专业实操训练提高支持,要让他们拜外聘教师为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训练。力争用3~5年使所有专任教师成为专业的技术能手,能够独立开展实践教学。

(三)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保障

建议政府能够对农民教育经费给予支持和保障,人均教育经费不低于5元/年,是一个最低标准,建议政府要对成人学校给予办公经费支持,乡镇政府每年也应拿出固定经费支持培训工作。

(四)加大成人学校的硬件建设投入力度

建议按照北京市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开展成人学校建设。

(五)加大乡镇成人学校的管理力度

把乡镇成人学校的人、财、物进行整合,实现统筹管理。

1.人力资源的统筹。将现有成人学校的干部教师的人事关系调整到职教中心,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或兼课,纳入教师管理系列。

2.管理运行的统筹。由职教中心根据乡镇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研究办学方向,统一制定规划、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

3.硬件设施的统筹,乡镇成人学校资产变更到职教中心,由职教中心负责财产的调配和管理。

乡镇成人学校要主动发展,要积极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公共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使自己成为乡镇成人教育的主阵地,使乡镇成人学校成为当地的社区教育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科技示范与推广中心。

(六)要逐步加大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比重

要对现有培训课程模块进行调整,要逐步加大综合素质提升类的课程比重,要逐步加大现代市民的意识、市民文明要求、城市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培训。要组织人员加大综合素质提升类课程研发力度,为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延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延庆县“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课题类别: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三级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课题批准号:AEA12077

上一篇:鼎力推荐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下一篇:六年级科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