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支出管理规范

2024-07-07

活动支出管理规范(精选8篇)

活动支出管理规范 篇1

活动支出管理规范

一、目的:对活动支出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活动预算,控制活动成本,提高利润率

二、支出范围

1.人员费用:人工费、礼仪模特兼职类人员工资、主持人工资、表演人员工资

2.物料费用:设备物料类购买及租赁费用

3.后勤费用:饮用水、用餐、运输费

三、管理要求

1.活动合同金额签订后,由项目负责人制定活动支出预算表,交由总经理批准。

2.活动支出预算表要求条理清楚,内容详细,分类分条列明。

3.预算成本需要在考察市场价格情况后列出,不能高于市场实际价格作预算。

4.预算表制出后,相关采购人员需要严格按照预算价格采购,控制成本,超出预算须向总经理申请。

5.活动的每一笔支出都需开具发票,尤其是支出金额超过100元时,应开具正规的发票。若无发票,应开具盖有对方公章的收据。无票无收据,不予报销。

6.活动中参与采购的人员须在活动结束当天将所有支出及报销票据交给活动负责人,由活动负责人整理和统计此次活动实际支出情况,总结成本控制结果。

7.活动负责人整理完活动支出后,应将所有的票据及实际支出表交给财务负责人,由其存档及进行相应报销。

8.供应商款项结算指定银行:中国银行。

2014.8.18

活动支出管理规范 篇2

一、高校支出的规模、结构与水平分析

2003-2009年76所高校中, 大多数高校的总支出都在30亿以下, 年总支出高于40亿元的只有少数几所规模很大的高校。各年的总支出从2003-2008年一路上升, 从2003年的6亿元到2008年的18亿元, 2009年降至不足16亿元。各类中都经历了与总体类似的变化 (2009年下降) , 综合类最高, 通常其规模最大, 支出相应最多, 其次是理工类、师范类和农林类;财政类、语言类、艺术类和医药类高校通常规模较小, 支出相应较少, 最低的是艺术类。

2003-2009年76所高校生均总支出中, 大多数高校的生均支出都在6万以下, 高于10万的只有少数高校。各年76所高校生均支出总体上逐年上升, 但2009年急剧下降, 2003-2007年基本维持在2.5-3万之间, 2008年增值5万, 2009年跌至4万 (见图1) 。各类中, 2007年以前最高的是语言类, 2008-2009年最高的是艺术类, 综合类通常排第三, 理工类排第四, 师范类排第五, 医药类最低, 农林类和财政类很低 (见图2) 。

支出结构有纵向和横向两种分类。支出的横向结构按内容划分, 各年有所不同, 主要是公用支出逐年细化, 2003-2006年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三类;2007-2008年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四类;2009年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五类。由于高校支出的横向结构逐步细化, 故分年计算支出项目比重。工资福利支出从2003年24.4%降至2009年19.2%;商品和服务支出是最大的支出项目, 由于该项目逐步细化, 所以比重从2003年60.9%降至2009年的36.1%;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从2003年的14.8%增至2009年17.6%;其他资本性支出只有2007年至2009年有数据, 2008年占44.9%, 2007年也占16.4%;债务利息支出只有2008年和2009年有数据, 都未超过2% (见表1) 。支出的纵向项目各年没有变化, 因此计算2003年至2009年7年的均值来分析其结构。事业支出是最大的支出项目, 最高的医药类占92.8%, 最低的师范类也占80.1%, 事业支出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 该项目比重高说明高校的支出突出重点, 结构基本合理;结转自筹基建是第二大支出项目, 除医药类不足1%外, 其他类都在10%以上;其他支出项目比重都不足1%, 尤其上缴上级支出各年均为0, 建议新会计制度修订时适时取消该科目 (见表2) 。

三、高校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加强支出管理, 提高支出效益, 本文从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支出分析需要突出以下问题: (1) 支出构成分析和优化。找出不同高校经费支出结构的差异, 判断什么样的结构比较合理 (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比例合理;确保学生培养成本的比重, 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人员支出比例合理) 。 (2) 某些日常支出 (如供水) 有无节约的余地;与教学科研无关的支出 (离退休支出、家属补助支出等) 占多大比重, 是否可以通过社会化解决。 (3) 教学的最低保障程度及确保最低保障程度的方法。经费保障程度指拨款、学费占学生培养成本的百分比。财政收入的公平性主要看能否满足各校最基本的支出需要, 以保障教学质量, 防止高校之间贫富差距过大。 (4) 高校支出的预算遵循程度。高校应按规定的渠道, 分别列支, 按收入情况统筹安排, 各项支出是否按进度进行, 是否按规定的标准、用途进行。由于没有各校的预算数据, 本文对此没有分析。 (5) 目前教师待遇随意性大, 支出由各校自主决定, 地区和高校之间差距大, 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通过教师待遇分析, 参考国外标准, 将教师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水平。

依据这些实际问题, 结合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从支出构成、支出效率和经费保障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为了使构建的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和可行, 本文分三步筛选指标:首先从现有的文献中广泛搜集高校支出管理与支出效益方面的指标, 按支出构成、支出效率和经费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 从而确定第一版40个指标;然后请高校财务方面的专家, 从实际管理要求出发, 对初步指标进行筛选, 从而确定第二版30个指标;最后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 (包括相关性分析、鉴别力分析、对所有被删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将第二版指标按照实际财务数据进行验证, 筛选出第三版24个指标。 (见表3) 然后对教育部直属的76所高校的2003-2009年的支出明细表数据进行单指标分析。

(一) 支出构成分析

具体为:

(1) 教育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中的科研支出-专项支出中的科研支出) /总支出。教学是高校头等大事, 一定要保证教育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该指标能反映高校支出中多大比重用于教学, 它越高越好。76高校该指标2003-2009年呈W型变动, 最高的2007年占85%, 最低的2008年不足60%。各类差异较大, 医药类该比重最高, 2007-2009年接近90%。语言类其次, 2007-2009年略有下降, 仍高于82%。2009年其他几类该指标都在上升, 基本都高于70%, 除了师范类只有65%外。如图3所示。

(2) 科研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基本支出中的科研支出+项目支出中的科研支出) /总支出。科研是高校仅次于教学的重要职能, 既要充分保证科研支出, 又不能唯科研, 挤占教学支出。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 (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研究型) 来确定科研支出所占的比重。76高校2003-2007年该指标一路上升, 从11%上升到18%后, 2008年降至12%, 2009年回升至17%。各类中, 理工类最高, 各年基本在15%以上, 2009年高达23%, 其次是农林类。综合类、医药类和师范类居中, 基本高于10%。其他几类基本低于5% (见图4) 。

(3) 基本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 (基本支出-基本科研支出) / (事业支出-基本科研支出-项目科研支出) 。虽然现在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争议, 主要是项目支出挤占基本支出。但该指标能看出各高校在教学方面的投入。该指标2003-2006年小幅上升, 从87%上升到90%, 2007-2009年一路下降, 从90%下降到79%。基本支出是高校能自主安排的教育事业支出, 该比重的降低, 高校能自主支配的比重降低, 不利于高校自主办学, 也难以发挥其积极性。各类差异不大, 语言类最高, 不低于85%;其次是理工类、医药类和农林类, 不低于80%;师范类最低, 最低时不足70% (见图5) 。

(4) 项目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 (项目支出-项目科研支出) / (事业支出-基本科研支出-项目科研支出) 。项目支出是有专门用途的支出。该指标越大, 高校可以灵活安排的教学支出就少。该指标与基本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正好相反, 它是按项目支出的教育事业支出, 高校必须按项目执行, 没有自主性。其各年和各类变动与上一指标相反 (见图6) 。

(5) 教学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分析。事业支出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和其他支出。该指标越高, 说明高校用于教学业务的支出越多。76高校各年该指标经历了小幅 (42%-44%) 倒W型波动。各类各年基本持平, 但有所交叉, 相对而言, 师范类和语言类较高, 医药类最低 (见图7) 。

(二) 支出效率分析

高校是非营利组织, 不以成本最小为目标, 但支出并非越大越好, 对于水电暖等日常项目和三公经费等可以节约开支, 所以高校支出也要讲究效率。支出效率主要考察重要支出项目的收支比和支出构成。

(1) 人员经费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教育事业支出中的人员经费支出/教育事业支出。该指标太高, 说明高校财务状况不宽裕, 主要支出用于给职工发工资, 没有剩余的资金用于公用支出, 学生培养质量难以保障。76高校该比重近两年下降了2%, 2009年占27.5%, 即接近三分之一的教育事业支出用于人员支出, 基本合理。各类各年小幅波动且相互交叉。 (见图8)

(2) 资本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资本性支出数据采用支出明细表的其他资本性支出 (2007-2009年) 或公用支出中的资本性支出项目 (2003-2006年) 。资本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越大, 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越少, 高校灵活安排的支出越少, 该比重不宜太高。76高校各年该比重在10%-15%之间, 2008年突增至40%后2009年回落至25%。各类经历了类似总体的变动, 相对而言, 财政类和艺术类该比重较高, 医药类该比重最低 (见图9) 。

(3) 对个人与家庭补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既包括对离退休人员的补助, 也包括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公积金等, 还包括对学生的助学金。该指标应适中, 不宜太高或太低。2003-2007年76高校该比重都在15%-20%之间, 2008年突增至45%后2009年回落至接近20%。各类经历了类似总体的变动, 相对而言, 语言类该比重最高, 其次是艺术类和医药类, 理工类最低 (见图10) 。

(4) 生均培养费用=事业支出/折合后学生数。培养费用用事业支出来衡量。生均培养费用越高, 一方面学生培养经费越有保障, 另一方面支出效率越低。76高校生均培养费用逐年增加, 从2003年不足2万元增至2009年超过3万元, 支出效率逐年降低。各类也逐年增加, 语言类最高, 其次是艺术类, 综合类第三, 医药类最低, 师范类也较低 (见图11) 。

(5) 科研事业支出占科研收入的比重= (基本科研支出+项目科研支出) / (科研经费拨款+科研事业收入) 。科研收支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财务效益, 该比重小于1说明存在科研结余 (基本工资等目前不允许计入科研支出除外) , 该比重大于1说明从财务角度看, 科研给高校带来的是亏损。76高校各年该比重经历了U型变动, 从2003年130%降至2005年50%, 2009年升至280%, 说明目前的科研收入严重不能弥补科研支出。各类中, 语言类该比重最高, 其次是财政类, 这是因为文科类课题经费很少, 但支出较多 (见图12) 。

(6) 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教育事业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采用支出明细表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2007-2009年) 或公用支出 (2003-2006年, 扣除资本性支出项目) 数据。该指标越大越好, 但76高校各年该比重2007年后大幅下降, 从2003-2006年的80%降至2007-2009年的50%。各类经历了类似总体的变动, 相对而言, 理工类和农林类该比重较高, 语言类和财政类该比重较低 (见图13) 。

(7) 教育经费效率=教育事业支出/教育经费收入。教育经费收入等于教育经费拨款加教育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支出等于扣除科研支出的事业支出。该比重越小, 教育经费效率越高。76高校各年教育经费效率均大于1, 在1.02-1.16之间波动, 说明教育经费收入还不足以支付教育事业支出, 教育经费效率较低。各类中, 医药类相对效率较高, 其次是农林类, 效率最低的是语言类 (见图14) 。

(8) 与学生培养相关的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扣除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以外的事业支出/事业支出。该指标越高, 越有利于学生培养。76高校各年该比重在0.89-0.92之间波动, 说明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学生培养。各类中, 财政类最高, 医药类最低 (见图15) 。

(9) 生均运行经费支出。运行经费采用商品和服务支出或公用支出数据。生均运行经费支出越多, 支出效率越低。76高校各年生均运行经费在1-1.6万之间波动。各类经历了类似总体的变动, 语言类最多, 支出效率较低;其次是艺术类;财政类和师范类支出效率较高 (见图16) 。

(10) 项目支出占项目收入之比。项目收入采用收入明细表的专项收入。项目收支通常采用基金管理模式, 力争收支平衡、专款专用。该指标越接近1越好, 大于1说明项目支出超过项目收入。76高校各年该比值在0.8-2之间波动, 只有2005-2006年接近1。各类经历了类似总体的变动, 理工类该比值最高, 综合类和农林类其次;语言类最低, 财政类也较低 (见图17) 。

(三) 经费保障分析

高校之间贫富差距较大, 有的高校连基本的学生培养支出都难以保障, 严重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分析各校经费保障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经费保障大幅低于平均水平的高校, 建议主管部门通过增加拨款等途径改善其支出状况。

(1) 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教育经费拨款包括中央教育经费拨款和地方教育经费拨款。该指标能反映财政拨款对教育事业支出的保障程度, 它越高越好。76高校各年该比值在缓慢增加, 从2003年70%增至2009年90%。各类中, 农林类最高, 师范类、医药类、理工类和综合类居中;语言类最低, 财政类和艺术类也较低 (见图18) 。

(2) 教职工工资支出占教育经费拨款的比例=工资福利支出/教育经费拨款。该指标越高, 教师的收入越高。76高校该比重在逐年降低, 从2003年48%降至2009年32%。各类中, 语言类该比重最高, 这与语言类教师收入高也相吻合, 财政类其次, 艺术类第三, 农林类最低 (见图19) 。

(3) 教职工工资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工资福利支出/教育事业支出。该指标越高, 教师收入越高。76高校该比重在逐渐降低, 从2003年33%降至2009年29%。各类中, 语言类和师范类较高, 艺术类和医药类较低 (见图20) 。

(4) 教师年平均工资=事业支出中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类的工资福利支出/教学、科研、业务辅助人员年平均数。该指标能反映教师的收入水平。76高校除2004年和2005年两次上涨外, 2005-2009年都持平在9万元。各类与总体的变动趋势一致, 语言类最高, 艺术类和财政类其次, 农林类和医药类最低, 理工类也较低 (见图21) 。

(5) 基建经费拨款占基建总经费的比重= (上年结转基建拨款+本年基建财政拨款) /基建收入总额。该指标越高, 高校需要自筹的基建支出就越低, 经费就越有保障。76高校各年该指标在40%-50%之间。各类中, 艺术类最高, 医药类其次, 理工类最低, 财政类也较低 (见图22) 。

(6) 生均教育事业支出。76高校生均教育事业支出逐年增加, 从2003年16000元增至2009年25000元。各类中, 语言类最高, 其次是艺术类, 其他类都较低 (见图23) 。

(7) 生均助学金支出额。76高校生均助学金支出逐年增加, 从2003年900元增至2009年1600元。各类中, 语言类最高, 2008-2009年超过2500元, 其他类基本在2000元以下 (见图24) 。

(8) 非教学业务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教育事业支出是扣除科研支出的事业支出, 非教学业务支出是扣除教学支出的教育事业支出。该指标不宜太高, 否则会偏离高校教学的核心任务。76高校该比重逐年降低, 从2003年接近50%降至2009年46%, 说明各校支出结构逐步优化。各类中, 医药类最高, 其次是艺术类和农林类, 师范类最低, 综合类也较低 (见图25) 。

(9) 生均消耗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数据2003-2006年为公用支出扣除资本性支出, 2007-2009年为商品和服务支出。76高校各年生均消耗性支出在1-1.4万之间波动。各类中, 语言类最高, 艺术类其次, 其他类较低 (见图26) 。

四、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高校支出效益评价

针对支出效益的24个指标, 对76所高校2009年支出数据, 应用因子分析精简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软件为SPSS17.0。

(一) 公共因子的选定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知, 相关系数较高, 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公共因子, 共有7个。这7个因子的累积方差率为82.636%, 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表明这7个因子解释原始信息的能力分别为17.423%、15.36%、13%、10%、10%、9.64%和7.18% (见表4) 。

(二) 公共因子的命名

由旋转成分矩阵可知, 生均培养费用、教师年平均工资、生均总经费支出、生均教育事业支出和生均助学金支出额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 该因子可解释为生均或师均支出因子;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教职工工资支出占教育经费拨款的比例等4个指标在因子2上有较高的载荷, 该因子可解释为教育经费支出中拨款比重因子;教育事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资本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这三个指标在因子3上有较高的载荷, 该因子可解释为支出构成因子;基本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项目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在因子4上有较高的载荷, 该因子可解释为教育事业支出纵向结构因子;人员经费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教职工工资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国拨基建经费占基建总经费的比重这三个指标与因子5有较高的载荷, 该因子可解释为教育事业支出横向结构因子;生均教学业务资本性支出、教学业务资本性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在因子6上有较高的载荷, 该因子可解释为教学业务资本性支出因子;科研事业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在因子7上有较高的载荷, 该因子可解释为科研支出比重因子。

(三) 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数

7个公共因子均由原始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线性组合而成。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 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根据下表可得因子得分函数:

(四) 整体综合得分函数

以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7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值作为权重进行线性加权汇总, 得到支出管理与支出效益的综合评价模型:

(五) 具体排名

根据各因子得分函数和该综合评价模型, 可计算出76高校高校的因子得分和支出效益的综合得分, 并依据支出效益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见表5) 。

基于因子分析的支出效益评价给出了各高校的综合得分与排名, L38支出效益最高, L40支出效益最差。由于比较抽象, 需进一步分析综合排名好在哪些方面, 差的高校弱在什么地方, 即将综合评价与单因子评价结合起来。由支出效益最好和最差的各5所高校对比可知, 综合排名高的, 其7个因子得分和排名均较高;排名弱的其7个因子得分和排序均较弱。这说明分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具有一致性。L39支出效益最高是因为其生均支出较高、教育经费支出中拨款比重较高、支出的横向结构合理、教育事业支出纵向结构合理、教育事业支出横向结构合理、教育业务资本性支出较大、科研支出比重较高, 其F1排76, F2排58, F3排59, F4排43, F5排50, F6排71, F7排74。L40支出效益最差是因为其支出结构不太合理, 支出效益不高和支出缺乏经费保障导致, 其F1排13, F2排2, F3排6, F4、F5、F6和F7都排1 (见表6) 。

利用因子分析的7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采用SPSS17.0-分析-分类-K值聚类, 设定分为5类, 将高校支出效益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结果见表7。每一类中的高校在7个因子上的取值接近, 而各类之间的高校取值相差较大, 即同类中高校支出效益相似, 可以结合每一因子分析某类高校的具体支出效益, 根据不同类的支出效益及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针对该聚类结果, 将每类内高校的7个公共因子进行均值处理, 分别利用这7个指标的均值来近似代表每类, 绘制成图 (见图27) , 可直观地展现5类高校在这7个因子方面的具体体现。各类有所交叉。总体而言, 类2各因子得分均值均较高, 其支出效益应该最好;相对最差的是类1。

五、结论

通过对高校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水平分析可知, 教育部直属高校支出规模逐年增加, 结构也日趋合理, 生均支出有所增加。通过从支出构成、支出效率和经费保障三方面构建支出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进行单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 发现高校支出效益比以前有所改进,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支出规模偏小。尽管我国高校经费支出总量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由于经费增长的速度远远没有跟上高校规模的扩大速度, 从相对数和生均经费支出来看, 我国高校经费支出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学生培养成本过小 (这将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等问题。确保学生培养成本的比重, 保证学生培养质量。二是支出结构失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应保持一个合理比例, 人头工资和学生的培养成本并非越小越好。人员经费过低, 后勤、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比例过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 与教学科研无关的支出没有有效地通过社会化解决。与教学无关的离退休支出、家属补助支出比重过大。三是人员经费比重的评价值增长不明显, 反映出高校教职工的待遇还需进一步得到提高;从生均校舍面积的评价值可以看出高校基建总体处于上升阶段, 但基建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的评价值不容乐观, 基本上呈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说明国家对高校基建支持力度减弱。具体支出改进措施包括:提高教学、科研经费支出比例;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应基本相当;高校后勤应高度社会化;重视图书馆的经费支持;重视对学生的资助等。

参考文献

[1]毕雪阳:《中美高校教育成本支出比例结构的比较与启示》, 《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12期。

[2]李辉:《高校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构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

[3]陈俊生:《加强高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2期。

[4]李祥云:《地方高校生均支出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的实证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活动支出管理规范 篇3

慈善法:规范慈善活动的法治保障

据该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60多万个社会组织中,有相当数量致力于开展扶贫济困、救灾救援、助医助学等慈善活动。慈善法制建设和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包括社区志愿者组织在内的多元化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捐赠量2014年突破千亿,建立的慈善项目达数百万个,受益人群每年达数千万人。

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慈善捐赠的主体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慈善意识的提升,来自公众的个人捐赠近年来也呈稳步增加趋势,捐赠主体由企业逐步转向个人。二是慈善捐赠标的日趋多样性,已经扩大到股权、有价证券、知识产权等经济发展的新产物。三是慈善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慈善方式以捐款捐物为主要表现形式,现在是捐时间、捐服务、捐思想、捐点子,出现了网络捐赠、慈善众筹、社区动员、慈善信托等新型慈善方式。四是社会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近几年来有关慈善事件引发的舆情来看,但凡影响慈善组织公信力或者不透明的运作,或者亵渎慈善的行为和言论都不能被社会所容忍。

该负责人强调,慈善法的出台,是我国慈善事业迈入法治化轨道的标志,将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慈善法的出台将为规范慈善活动有序运行、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根本的法治保障,为完善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重要的制度规范,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推动力量,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回应慈善组织诉求

慈善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诉求进行了回应,下一步民政部将组织专门力量,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和其他部门,做好慈善法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工作,确保法律规定的制度和要求落到实处。

就慈善组织自身诉求而言,由于各慈善组织的资金规模、活动领域、运作方式不尽相同,因此,诉求不尽一致,但诉求较多的大体有以下几类:一是认为慈善活动年度支出比例和管理成本的标准不尽合理,特别是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慈善组织,管理成本的限制过严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对税收优惠为核心的一系列国家扶持政策呼声强烈;三是要求多慈善的正面宣传鼓励,目前负面宣传太多。在这三个方面,慈善法都有比较好的回应。

首先,在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成本标准上,慈善法既考虑到慈善组织多样化的特点,又考虑到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要求,采用了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办法。既对公众最为关切的公开募捐的基金会直接作出规定,“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又对其他大多数慈善组织的有关支出标准授权给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按照引导督促慈善组织“高效运用,厉行节约”的原则制定具体制度。对慈善组织的管理费用超出10%的,允许慈善组织“报告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开如实说明情况”。

其次,在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方面,慈善法以专章作出规定,明确了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这三类慈善活动主要参与主体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明确了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要实行更特殊的优惠;通过允许企业捐赠结转以后三年扣除,进一步鼓励了企业向慈善组织进行捐赠。慈善法还明确要求政府应当向慈善组织提供慈善需求信息,为慈善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慈善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

第三,在慈善事业正面宣传方面,慈善法建立了相关的制度。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国家建立慈善表彰制度,对在慈善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予以表彰;还将每年9月5日确定为“中华慈善日”。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的工作:一是抓好这个法律的学习贯彻工作,准确掌握法律精神实质;做好法律实施,让这部好法惠及社会惠及民生。慈善法定于2016年9月1日施行,紧接着就是我国第一个“中华慈善日”,民政部将做好全民参与慈善的组织和动员,借普及慈善法之机在全社会传播慈善意识。同时,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推进慈善文化进入课堂,慈善人才培养进入高校,慈善理论研究大力开展,慈善的好人好事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为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的培育发展营造健康的氛围。

二是做好有关法规政策的配套制定工作。按照慈善法的授权,我们要重点做好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成本标准,落实慈善法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慈善组织不同的组织类型、规模能力和运作特点,做好、做实制度标准的设计并尽快出台。我们还要积极推动扶持政策的出台,除了继续配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落实税收优惠,还要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探索慈善法首次提出的国家为慈善事业提供金融支持政策支持,以及在用地、产权转让等方面的优惠。

让税收优惠政策落地

关于税收优惠问题,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出台加强慈善组织税收优惠和监管的指导性意见,分层分步地推进和完善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

慈善法出台之前,相关税法先后规定了对慈善捐赠和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民政部配合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已经初步建立了慈善组织捐赠税前扣除、所得税减免、进口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制度。比如说,企业捐赠通过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进行捐赠,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是企业如果捐的多了,远远超过当年利润总额12%,能够享受的优惠就显得不足了。另外,对于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的优惠在整体上没有形成统一制度,对扶贫济困这样更需要国家扶持的慈善领域还没有特殊的倾斜政策。

nlc202309081613

这次慈善法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二是为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国家对开展扶贫济困的慈善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三是明确了企业慈善捐赠结转制度。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些制度安排,能够极大地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为了使上述涉及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地,民政部门将积极配合财税等有关部门,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在慈善法和现有税法框架下,按照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要求,推动出台加强慈善组织税收优惠和监管的指导性意见,分层分步地推进和完善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确立利用税收来引导和规范慈善组织发展、强化税收杠杆作用的指导思想。其次,完善现有税收政策体系。根据慈善组织在办理税收优惠有关事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非营利组织自身收入免税资格认定等现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现有税收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原则清晰、标准明确、易于操作、便于监管的慈善组织税收政策体系,并按照慈善法的规定进一步落实新的税收优惠。第三,建立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税务、民政等多部门联合的信息共享和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对慈善组织的财产、活动、内部治理、信息公开的监管,确保税收优惠不被滥用。

依法开展慈善信托工作

慈善法设专章规定慈善信托,不仅能够弥补我国现行制度中存在资金保值增值难、慈善组织成立标准高的不足,更有利于引导社会的慈善热情,有助于慈善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对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负责人表示,做好慈善信托工作,关键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学好法律规定,吃透法律规定,规范业界开展慈善信托工作。慈善法对慈善信托设专章共七条规定,涵括慈善信托的定义、慈善信托备案和受托人的规定、受托人的信义义务及监察人制度等。法律明确规定,对慈善信托其他方面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有关规定。因此,民政部作为法律授权的慈善信托管理机关,依法做好慈善信托工作,关键在于知法懂法用法,不仅要学好慈善法,还要学好其他相关法律;不仅要知道条文规定,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规定,规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达到这个程度,才能保证我们用好它。民政部已经部署开展面向民政系统关于慈善信托的专项业务培训,就是要从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帮助民政系统公务人员更好履职,更好为慈善事业服务。

二是要制定好慈善法慈善信托专章的配套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慈善信托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可以预判,慈善信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也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及时总结,不失时机地制定法律和出台政策予以规范。“根据工作安排,今年,我们会有选择地开展慈善信托的试点工作。明年,我们将制定出台有关慈善信托的备案管理办法,同时,关于慈善信托备案后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要一并研究,尽快制定。”该负责人表示。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专项审计报告2 篇4

专审字「2011」139-3号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研安全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及有关编制说明。

一、管理层的责任

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框架下,按照《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我们如实编制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是申报企业管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开发费用结细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有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允反映了山东光大日月油脂股份有限公司2008、2009、2010年度的财务状况及2008、2009、2010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科技活动经费内容在合并财务报表归结到主营业务成本中,根据山东光大日月集团的科技经费投入台账,我们做了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专项审计报告。

泰安中正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同会计师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结构明细编制说明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一、公司基本情况

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山东光大日月集团是一家以食用油生产为主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农业产业链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逐步向生物肥料、纤维素醚等高科技领域发展的现代化的产业集团.企业法人注册号***4;注册地址:山东省东平县佛山街西首;注册资本6仟万元.前置经营项目;食用油加工、销售及原材料;塑料制品及包装物加工、销售(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2年12月29日)

一般经营项目:复合肥料、掺混肥料、有机肥料、花卉费及专用用费系列,各类纤维素醚,淀粉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结构明细的编制基础

本公司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框架下,按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三、公司采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研究开发费用明细表是根据《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归集而编制的。

(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二)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

人员人工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也称开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本公司研发人员是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全年累计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全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

(三)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购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四)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五)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

四、报告期内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基本情况

2010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比上一年增长0.3%

五、2010年度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主要内容与金额

1、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910.7万元,其中

科技活动人员192人,人工工资506.88万元,福利120.7万元,奖金150.12万元,外聘专家费用133万元

2、科技活动消耗原材料费2543.6万元,其中

中试车间原材料费810.5万元,技术改进原材料费533.1万元,实验设备消耗原材料费284.4万元,开发项目消耗原材料费915.6万元

3、科技活动购买与自制设备支出1822.4万元,其中

中试车间购买与自制支出315.2万元,技术改进购买与自制支出950.6万元,开发项目购买与自制支出456.3万元,实验设备购买与自制支出100.3万元

4、其它支出1435万元,其中

前期论证费588万元,调研差旅费188万元,办公费81万元,资料图书费38万元,水电费78万元,科研设备维修费107,印刷费36万元,专题会议费38万元,成果鉴定费77万元,科研房租费15万元,间接服务人员劳务费的分摊93万元,培训费85万元

5、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支出256万元,其中

对研究院及高等学校的支出186.3万元,对其它企业的支出69.7万元

六、报告期内(2010年)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如下:

1、浸出器落料油溶吸附技术的开发

该项目采用轧辊柔性挤压除湿结构,对油溶提前进行回收,降低油分损失,节约蒸脱蒸汽用量。该项目已于2010年11月份完成,实际投入经费128.5万元。

2、浸出系统混合油蒸发汽提工艺应用太阳研究开发项目

该项目采用太阳能装置,充分利用吸热管蒸发器和聚光板蒸发器,来达到分离混合油中的油与溶剂的目的。该项目与山东力诺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该项目自2007年6月起,已于2010年6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600.18万元。

3、利用浸出料格折合提高出油效率开车率的研发

该项目采用浸出器料格中增加柔性可移动隔板,料胚在卸料口容易落下,有效地解决了平转浸出器湿粕搭桥的现象。该项目已于2010年9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96.88万元。

4、平转浸出器转子防混合油与溶剂混合技术的研发

该项目采用平转浸出器径向立式隔板及立式环形内外挡板,来达到和防止不同浓度的混合油的大混合。该项目已于2010年10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60.29万元。

5、混合油自动排渣技术的研发

该项目采用堵塞阀及扛杆原理,来完成间歇定时排渣。该项目已于2010年4月份完成。实际投入经费48.61万元。

6、浸出制油中防止溶剂泄漏的技术研发

该项目采用端盖内增加一敞口且一边的容器,注入机油,防止填充物变性,避免溶剂泄漏。该项目已于2010年3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28.7万元。

7、大豆油抗氧化防酸败工艺

该项目采用改造软化锅的高度、层数、节风门等,破坏胶体结构,抑制和钝化解酯酶活性。该项目已于2010年7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128.08万元

8、浸出混合油格防止溢油技术的研究

该项目采用浸出器隔板上端设置柔性隔板,来防止混合油格溢油。该项目已于2010年2月

完成,实际投入经费45.18万元。

9、浸出蒸脱机提高粕质量的工艺改造

该项目采用增加蒸脱机蒸脱区的层数和空间,并增加直接气层的料层高度,增加脱溶时间,减少直接汽用量。该项目已于2010年7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95.2万元。

10、浸出车间减少搭桥技术的研发

该项目采用平转浸出器料格中增设向下推料绞龙,来完成自动辅助卸料,避免料格搭桥。该项目已于2010年5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150.37万元。

11、浸出制油气体平衡技术的研发

该项目采用弹性宽松贮转方式,使气体自动循环来达到气体平衡,从而改善尾气回收效果。该项目已于2010年10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68.4万元

12、浸出器降温装置新技术

该项目采用热交换的原理,为增中热交换的距离,把冷凝管设计成肠形弯曲状,达到降低溶剂温度的目的该项目已于2010年9月过完成,实际投入经费90.12万元

13、混道绒装置亲技术

该项目采用了多次混合原理,经过二次混合,提高棉短绒质量,并采用了旋风式除尘装置。该项目已于2010年8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65.33万元

14、新型水解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该项目采用分解油渣中的油脂,并在水解后的油渣中加入磷矿粉及其它有机肥配料,使矿物磷转变为作物可吸收的有效磷。

该项目已于2011年4月完成,实际投入经费98.52万元

15、一种生物降解型油渣肥料研究开发项目

该项目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制开发新型油渣肥料,自2007年4月开始研制,于2010年4月研制成功。该项目实际投入经费185.74万元。

16、15000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研究开发项目

该项目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自2007年12月开始研究开发,于2010年12月正式达产。该项目实际投入经费800.58万元。

17、1000吨脱酚棉籽蛋白研究开发项目

费用支出管理制度 篇5

一 总 则

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督控制作用,特制定以下标准及程序。

第一节费用报销制度的原则、内容及要求 费用支出的原则

(1)勤俭节约的原则。各公司的一切开支都必须本着节约的原则,费用开支的标准必须依据费用报销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执行。

(2)真实合法的原则。费用支出必须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前提,不得多列成本费用和虚拟经济业务。

(3)严格审批的原则。费用支出必须有严格的用款审批制度和报销审批程序,严格审批权限,堵塞漏洞。

(4)可控性原则。对管理费用中可以通过管理措施加以控制的费用应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及监督检查制度。适用范围及要求

本章的内容适用于全集团的费用支出管理,集团级各个公司必须结合预算管理办法执行,如有特殊情况,上报集团董事长审批后执行。

第二节费用审批管理

为加强集团内部管理,规避经营风险,现将集团及各公司范围内对各项费用的审批权限实行统一管理。

费用审批制度

(1)各公司各种费用开支项目,必须实行事前审批制度。事前需将费用开支项目的内容、事项、经费预算等报集团审批人批准后方可执行(集团审批人如不在,必须电话请示,并在审批单上写明已电话请示,并及时办理补签手续。)报销时,需同时持审批单和发票等原始单据在批准范围内据实报销,仅持发票但无审批单的,财务不得予以报销。

(2)各公司招待费、差旅费报销,必须经负责行政职能部门审查、财务审核,报各公司总经理、集团审批人批准后方可报销。

(3)、各公司车辆用油,由负责行政职能的部门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由其对每月油品采购、每辆车的耗油逐笔登记备查。每次领用必须有经办人签字。下次申请采购时必须将前次采购、使用、结存情况一并上报,作为审批依据。由各公司总经理、集团审批人批准后采购。未经统一办理采购的油品燃料费用(长途 1 出差途中加油费用除外)财务不予审核报销。

其他经济事项审批制度

(1)各公司、各部门各种合同必须由集团审批人审批后方可签定。(2)各公司销售折扣、折让及各种优惠事项,必须形成经审批的成文优惠政策,金额在制度规定范围内的,可由销售经理、总经理决定,超出一定范围的,必须经集团主管领导审批,但无论金额大小,必须履行集团主管领导签字手续(集团主管领导如不在,必须电话请示,并在审批单上写明已电话请示,并及时办理补签手续)。

(3)各公司在进行各销售时必须实行现销制度。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赊销,必须报集团审批人批准。第三节会议费用报销管理 会议预算的审批

无论是集团召开全集团工作会议还是各公司、各部门召开业务工作会议,如需租用外部会议场地、安排就餐及其他活动的,必须在会议召开之前由会议发起部门作出会议日程安排和用款计划,报各公司总经理审批,财务负责人审核,集团分管领导批准后由集团帮上负责办理用款手续。会议费报销

(1)各类会议结束后,会务组的工作要在10天内到财务部门按事先审批过的会议经费预算表报销,会议费用要严格控制在预算以内。一般不准超出预算额,超出金额,要写出支出情况说明,按会议预算审批程度,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报销。

(2)各公司人员参加集团召开的各类会议(食宿由集团安排),除往返路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外,不得在各公司再报销会议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其他路费。

(3)会议期间不准超标消费,不准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给会议代表发放礼品、礼金。业务会议需赠送纪念品、宣传品,必须在会议预算内购置。第四节、业务招待费报销管理 事前申请

(1)各职能部门因业务招待用餐,须报主管领导同意后,由行使办公室职能的部门统一安排。

(2)各职能部门因业务需要馈赠礼品,需事先请示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购买。报销审批

招待费结算原则上一次一结,结算时,由行使办公室职能的部门持就餐费报销发票(经办人签字),经部门负责人、财务经理及总经理审核签字,集团审批人 2 签批后,方可予以报销。第五节、差旅费报销管理

差旅费开支范围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补贴。补贴标准按区域划分:

一类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庆、广州、珠海、厦门、汕头、海南、青岛;

二类地区:各省的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

三类地区:除一、二类地区外的其他区外城市及银川; 四类地区:自治区境内除银川外其他市县 借款制度

(1)因工作需要出差预借差旅费的,应填写差旅费借款单,详细填写事由、出差路线、时间,经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到行使办公室职能的部门备档,并由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或电话请示后集团审批人)审批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办理借款手续。省内出差借支差旅费不得超过三千元,省外出差借支差旅费不得超过一万元。

(2)凡出差人员个人欠款未清、或使用支票未报销者,不论任何理由都不予借款。

(3)借款金额由部门负责人按出差事由和出差期限把关,财务负责人本着安全合理的原则审批。

出差人员出差乘坐交通工具规定

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允许乘坐飞机,(集团部长级以上工作人员及各公司总经理,)其他工作人员原则上出差乘坐火车、汽车,但在全面考虑多种交通工具,及不同时期各航线推出的机票折扣等因素下,同时结合各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可根据情况事先填写《交通工具改乘申请单》。经各公司总经理及集团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改乘飞机,否则各公司财务人员不予报销机票 差旅费报销

1、差旅费报销审批程序

报销人填写费用报销单粘贴相关报销凭证——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负责人审批——公司总经理审批——集团审批人审批——财务部支付。

2、出差人员返回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到财务部门报销差旅费,逾期不报者,在次月工资中扣除借支金额,并扣罚报销金额的5%。

3、预借差旅费报销时填写差旅费报销单,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并持领导签字的预借款单,经财务部门审核无误后,报总经理和集团审批人签字,方可报销。超过规定标准的报销金额,经本人写出超支原因,经审批人签字后,方能报 3 销。

4、出差人员在报销时,要一次性交回全部余款,不得拖欠。特殊情况下不能一次交清的,应向财务部门说明情况,但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凡没有交清欠款的,转为本人借款,从其工资中扣除,直到扣清,为扣清所欠借款,下次出差时,不能预借差旅费。

5、出差人员有责任对其在出差期间取得报销发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要求发票内容填写齐全,大小写金额无误、清楚,有税务部门监章和出票部门的公章,否则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报销。

住宿及餐饮补贴标准(具体标准事项见制度流程汇编168页)第六节、资产维修管理 编制维修预算

固定资产的维修应由使用部提出维修申请、编制维修预算,经管理部门审核后,报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复审后,报审批人审批即可;对于维修金额超过一万元、不足五万元的维修项目,由审批人审批即可;维修金额超过五万元的较大维修项目须上报集团,经集团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再报审批人审批。财务部门应对审批手续及维修预算进行严格审查,符合以上规定,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后方可办理预付款手续。内控及保障

1、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维修结果负责。资产的维修必须经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否则不予报销。

2、单项维修金额超过一万元的维修项目,由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与维修单位签订维修合同(或对方单位出具的质量保证承诺),明确维修日期、质量保证、双方的权力与责任等。

3、资产管理部门应对维修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解,承承担较大维修项目的单位,应有一定的规模、能承担维修责任和义务。

4、金额1000元以下的小修理及零星开支费用,由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维修。报销规定

由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后附正式发票、维修预算、合同、费用审批单,经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审核,由审批人签批,手续齐全后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第七节、办公费用报销管理 办公用品报销

(1)严格预算管理,超月度预算10%以上的部分实行财务备案,将该信息及 4 时传递至公司绩效考核机构进行扣分。

(2)由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后附有正式发票、费用审批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审核,审核无误后,由集团审批人签批。以上手续齐全后办理报销手续。

办公电话费报销

(1)各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各副部长以上高管人员及特批的业务部门固定电话费据实报销。

(2)其他人员、部门实行单部限额控制,限额如下:

营销部门:实报,业务部门250元,办公室150元,财务部200元,门卫室50元。

(3)限额以内据实报销,超限额部分的50%由部门负责人的工资中扣除,剩余50%由部门其他人员均摊,由其工资中扣除。报刊、资料报销

各部门订阅报刊、杂志、业务书籍、资料,均由办公室统一订阅。个人使用的非本职工作需要的学习资料书刊不能报销。第八节、通讯费报销管理 报销范围

通讯费是指因工作岗位需要而使用移动电话锁产生的费用,不含固定电话和网络信息费,通讯费不受通讯工具限制,超支部分自理。

通讯费标准:集团高管、各公司总经理500元,各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各部门部长、主任300元,集团各部门副部长(部长助理)、副主任、各公司总经理助理260元,各公司部门经理、集团各部主管、会计主管、集团秘书200元,各公司业务主管、秘书、司机、出纳150元,班组长100元,重要岗位且外勤联系较多的员工(需经集团批准)100元。管理规定

(1)通讯费每月随工资发放,超支部分个人负担。

(2)凡享受保修通讯费待遇的职工,其移动通讯工具必须保证每日(含国家法定节假日)7:30至22:00正常开通,各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集团部长助理以上人员以及特殊岗位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如有一个月内三次以上(含三次)违反本规定者,停发当月通讯费并罚款200元。

(3)凡享受报销通讯费待遇的职工,其通讯号码不得随意变更或停机,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的,必须报行使办公室职能的部门备案。擅自变更移动通讯号码或停机,导致集团无法与其正常联络的,停发当月通讯费并罚款200元。

费用支出签批

部门费用需要预先做费用申请的,必须注明用途、时间、金额等,部门领导审核,报总经理审批。

用款或借款申请、费用报销等,必须经负责行政职能部门审查、财务审核,报公司总经理、集团审批人批准后方可办理。

1各项费用支出必须由经办人填写必要的单据粘贴票据,先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业务的真实性,再由财务经理审核业务及票据的合规性,最后由总经理审批,经授权签批人签批后报销。

2支付材料或工程等款项,由经办人填写付款申请单,按本规定所列程序办理审批与签批。

3、根据集团和各经营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暂定为大额以上款项的支付,经财务部门请示集团董事长后,签批后方可付款。

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篇6

为规范和加强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深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舒城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试行)》,以及教育局有关公用经费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公用经费可以开支范围:教学业务与管理、老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要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经费,一般按下列支出顺序进行使用:

1开展教学业务与管理活动;

2维持学校运转必须的水电、邮电、印刷、交通差旅等日常费用;

3开展实践实习,文体活动,学生体检; 4其他学校公务活动所需要列支的支出。

二、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同时,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支出需要。

1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10%安排,用于教师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出。

2购置采购: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小学每年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不低于10%安排;中学按不低于15%安排。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每学均要编制购置计划,并填报采购表,报核算中心审批。购买单价在1000元至5000元以下的物品,由学校自己采购,购买单价在5000元以上的物品,送交县核算分中心审批,按有关程序办理采购。

3、学校对房屋、建筑物、附属设施及教学设备等进行维修,不少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不低于5%安排要编制维修预算,并实行报告制度。小学5000元以上、中学10000元以上维修项目由中心学校审批;30000元以上的维修项目要呈报县教育局同意后方可实施;并要实行竞争性谈判或邀请性招标,工程完工后要申请验收和决算审计。

三、公用经费不准开支范围:不准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准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准用于偿还债务;不准用于吃喝招待,购买烟酒礼品等费用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出。

四、资金审批与拨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管理体制,由财政局拨入教育局在会计中心设立的账户,教育局根据学校年初的编制预算和用款计划,以及申请拨款书。拨付到中心学校在银行设立的账户,并及时分配到各学校帐户,中心学校根据小学的用款计划和实际需要拨备用金;各校对实际支出凭证,按有关规定要严格审核签批、公示,并向核算中心报账。

五、会计人员(报账员)职责: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要配备一名熟悉会计业务的报账员,负责编制、申报分月(分学期)公用经费使用计划;收集、审核整理各项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法》规定对单位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直接责任,向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备用金领取、保管、分配及支出凭证的报账手续。负责各项备查账的登记与资金、财物.财产及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中心学校及所藉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由学校校长负责管理,学校会计(报账员)具体承办。

六、账务设置:中心学校与所辖学校,要建立备用金领取与发放、公用经费的支出与报账、银行存款等会计业务发生所必须的备查账,及时准确登记账簿,所辖学校要定期与中心学校对账、中心学校要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要加强单位资产管理,设立固定资产备查账,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七、会计凭证管理:依据《会计法》规定,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在公用经费支出中,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填制单位的名称和财务(会计)专用章; 经办人员签章。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伪造涂改原始凭证等违法违纪行为,会计人员拒绝付款、报账或执行,情节严重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财务制度建设: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要按照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公示,坚持民主理财,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公用经费开支定额标准,实物配备和耗材标准,细化支出范围,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建立公用经费使用情况“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办理结果、公开办事程序,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切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要将公用支出每季度或学期上墙公示一次、中心学校及所辖学校报账员的培训制度,开展定期培训,提高报账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九、审查:1学校成立由教师参加的稽核小组,确立工会负责人审核,校长一支笔审批。稽核小组,审核人,审批人依据上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以上条款,本着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为前提,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廉洁自律,认真负责开展对财务监督管理。使公用经费有计划科学有效使用,各项开支合理、透明、手续完备,按程序,按要求审核报支单据。

十、中心校对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在报账审核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对一些购置、维修等支出要到学校实地核查,做到账、据、物相符。在检查中.如发现不按本办法规定使用公用经费,并造成截留、挪用、贪污公用经费行为的,将依据《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

城冲中心校

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建议 篇7

(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全会决议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二) 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现实需要。

目前, 我国财政体系已基本形成, 财政资金实行“支出两条线”管理模式, 强化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 这些改革措施对加强预算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资金的流动路径发生改变, 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必然出现“盲点”, 从而影响管理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三)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政策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 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依据实际客观分析, 建立科学的财政管理长效机制。我国财政预算规模逐年扩大, 财政职能作用逐步转变, 传统财政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因财政预算管理中监督缺失, 导致违规使用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同时也不利于财政体系高效运行和财政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 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发展趋势。

开展绩效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轨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我国现代管理发展和融入世界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的绩效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管理理论相对滞后, 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的财政绩效管理办法, 对于指导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政资金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传统的查错纠弊管理技术与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管理发展的要求, 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深入研究发现的带有共性的深层次问题, 从资金效益的角度、风险的层面来分析满足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促进财政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上做文章, 进而充分扩大管理成果。

二、构建我国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政策建议

(一) 完善政府支出绩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支出绩效管理工作既是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三大改革的补充和完善, 又是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应在财政法规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同时尽快制定《支出绩效管理实施办法》, 明确管理目标、对象、方法和程序。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管理目标, 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以便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 建立健全支出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责。

地方政府可以将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委托给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组织实施;同时, 制定和执行地方支出绩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负责监督绩效管理过程和应用绩效管理结果。财政部门受地方政府的委托, 负责组织和管理地方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不仅承担对地方支出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 还要负责组织和指导部门和单位及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 并提出支出绩效管理的结果。审计、监察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参与制度制定、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处理等。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主要是自行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支出绩效管理, 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

(三) 积极探索, 分步实施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我国实行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刚刚起步, 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应参照国际经验, 本着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的方针来进行。一是在实施步骤上, 应以项目绩效管理为切入点, 等项目绩效管理具备一定经验后, 再进行部门绩效管理试点, 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 真正实现部门预算的绩效管理;二是在组织实施上, 先以财政部门为主, 再过渡到人大、管理、财政以及部门各自分工负责的立体式绩效管理模式;三是在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建立上, 先推行部门自评为主、财政部门重点管理、财政协调部门共同制定管理体系, 待管理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方法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后, 再过渡到以管理、财政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管理方式。

(四) 建立完善的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法。

在设计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上, 要围绕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设计。在具体的管理中, 应分别建立支出项目、单位支出、部门支出绩效管理。在开展支出绩效管理的方法上, 要根据项目的性质选择成本-效益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法、查问询证法等。特别是在管理地方政府支出总体绩效和一些社会事业项目绩效上, 更要注重运用非公式化的绩效管理方法。同时, 吸收国外经验, 加强绩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应涵盖所有绩效管理的内容和领域, 并形成省市县信息共享, 服务于支出绩效管理实践工作。

(五) 完善支出绩效管理结果的应用, 实现与绩效预算相结合。

一是纳入人大审核程序, 增强透明度;二是用于考核部门绩效, 规范其财务行为;三是改革传统的投入拨款的预算模式, 采用绩效管理效果与拨款挂钩的预算编制办法, 对绩效完成好的部门, 给予奖励;对完成不好的, 削减甚至取消某项预算。

三、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评价制度对我国的财政监督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只有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才能使我国的财政监督机构的发展更加完善。目前, 我国的财政监督机制存在许多问题, 这就要求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国情, 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以确保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近年来, 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逐步增大和财政框架的确立, 我国财政管理已进入以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 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重要。因此, 构建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已成为支出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

加强用电管理降低企业电费支出 篇8

关键词:用电管理;企业;电费支出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具有了越来越大的电力需求量,其直接导致我国电力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供求矛盾,进一步使得电价出现了持续的上升趋势。不断上升的电价导致多数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要认真地分析自身的用电情况,将其中不合理的用电因素寻找出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电费支出。

1 企业电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变压器负荷率对企业电费支出的影响

以变压器容量为根据对基本电费进行收取是目前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称为容量法基本电费(见下表1)。企业用电量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电度电费也相应的增加,这样基本电费在总电费中所占比例出现降低,随之综合电价也会降低,企业就产生相对减少的电费支出;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对企业降低电费支出至关重要。所以为了减少电费支出,需要对变压器合理、经济的运行状态及负荷率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合适的变压器。

1.2 峰谷电量差对企业电费支出的影响

一个企业在确定自身的用电性质之后,那么其也就确定了用电的基本价格,所谓的基本价格就是平期电价,也就是目录电价。但是在计算目录电价的时候并非是简单的用用电量乘上目录电价,而是需要利用各期的用电量乘以分时电价计算出来的,或者选择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峰谷电量差*(谷电价或者峰电价—目录电价)]+目录电价*总用电量

在该公式中,如果谷电量大于峰电量则选择峰电价,如果谷电量小于峰电量则选择谷电价。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具有一定的总用电量和分时电价的情况下,目录电费支出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峰谷电量差。首先,用电峰谷平齐的划分:其主要是以日用电负荷为根据对全天24小时进行划分,使其变成5个用电时段,其中两个平期时段为11:00—18:00,7:00—8:00,两个峰时段为8:00—11:00,18:00—23:00,而谷时段则为23:00—次日7:00。其次,峰谷平电量和峰谷电量差:在了解用电时段的划分之后,就能够进一步了解到:谷期用电量就是谷电量,峰期用电量就是峰电量,平期用电量就是平电量,将谷期用电量从峰期用电量中减去之后剩余的差额就是峰谷用电量差。最后,分时电价:在不同用电时段的电价就是分时电价,一般来说,平期电价的1.5倍为峰期电价,平期电价的1/2倍为谷期电价。分时电价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非居民照明用电、普通工业用电、非工业用电、大工业用电等[1]。

1.3 功率因数对企业电费支出的影响

有功电量/(有功电量+无功电量)=功率因数,在该公式中的有功电量主要是指普通工业、非工业和大工业用电的有功电量,在总用电量中有功电量所占比重的大小决定了功率因数的高低。国家电力部门依据供电电压等级和用电类别的差异将功率因数划分成了三个标准,也就是0.80、0.85以上和0.9以上。电力部门针对达不到功率因数要求的企业就要对电费进行调整或者加收罚款,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电费支出得以增加。

2 企业降低电费支出的用电管理对策

2.1 做好生产调度管理的工作,严格控制电度电费支出

企业的电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也就是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和各种附加费构成,其中的电度电费与生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何严格控制电度电费支出对于企业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此,技术人员必须要对企业的用电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查,并且与生产调度相结合,将相应的用电对策制定出来,从而有效地控制电度电费支出[2]。首先,企业可以采用均衡生产的方式:企业可以采用三班制的生产方式,由各个班组对任务进行平摊,从而起到均衡生产的作用。其次,企业应尽可能在用电低谷,或者交接班的时候使用大容量的设备。

2.2 使用需量法减少基本电费支出

在铁路牵引电费中,基本电费所占比例最大(见表1),因此降低基本电费支出尤为重要,在不更换主变的前提下执行最大需量法计费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从牵引变电所电费构成分析表可以看出,六座牵引变电所电度电费较低,也就是说随着铁路运能的调整,各变电所实际用电量较少,变压器利用率较低。从分析表可以看出六座牵引变电所基本电费都是按容量法进行计费,基本电费占总电费比例较大(见表2)。按容量法计取基本电费是牵引变电所电费平均单价较高的主要原因,如采取最大需量法计取基本电费可以降低牵引供电购电成本(见表3)。企业使用最大需量法后应对用电负荷进行严格控制,如果企业具有接近或者达到预定值的负荷时,这时候就可以停下其中一些不太重要的负荷,确保不会使最大负荷上升,以免造成基本电费的罚款。

2.3 提升功率因素,严格控制电费支出

电力部门针对达不到功率因数要求的企业就要对电费进行调整或者加收罚款,而如果企业达到规定标准以上的功率因数,还会得到供电部门的奖励,同时企业通过提升功率因数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线损,使企业的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得以极大提升。所以企业在实际的用电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选择电力电容器无功就地补偿的方式针对大容量的高压异步电动机进行无功补偿,采用无功自动补偿措施对具有较大负荷的低压电网进行补偿,采用电容器集中补偿的方式主要针对配电所进行补偿。在采取上述的措施之后,企业基本上就能够达到0.9以上的功率因数,可以有效地降低电费支出[3]。

2.4 降低线损,严格控制电费支出

电力部门在对用户每月的线路损失电量进行计算的时候都是按照△A=KxA/T这个公式来进行计算的,其中用户每月的用电总量用A来表示,用户每月的用电时间用T来表示,线路参数用K来表示。控制线损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电费开支。每个用电户每月的线损损失电量都是由电力部门按照一定的公式统一计算的,线损损失电量与线路参数、用电时间、总用电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可以采取3种措施对线损进行降低:

①缩短线路长度;

②增大导线截面[4];

③提高功率因数。

这3种措施都能够使线损得到有效的降低。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①增加主供电源的供电,与备用电源相比,主供电源具有距离短、截面大的特点,有利于降低线损。

②利用线路大修的机会对导线进行更换,使用具有更大截面的导线。

③使用电力电容器补偿提高功率因数,使其达到0.96。

3 结语

对每个企业而言,电费支出都是一个重要的支出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够使企业的电能消耗得到控制和降低,从而进一步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振.立足供电检查重要性强化用电管理[J].电子测试,2015(10).

[2]段秀玲.电力运行及用电管理节能的分析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 2012(02).

[3]罗斌.加强农村“五小摊点”用电管理刻不容缓[J].农电管理,2011(05).

上一篇:从药品分类管理看安全用药问题下一篇:鸭溪电厂领导深入班组检查指导标准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