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2024-09-23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共7篇)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篇1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建立和完善财政体系,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已越来越迫切。本文就我国行政支出的现状及解决办法谈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支出,效益,管理,改革

一、行政管理支出现状

(1) 支出规模的恶性膨胀

我们从1980年至2000年行政事业支出情况中可以看出, 行政事业支出在20年间, 呈急剧增长的态势。1980年行政事业支出为274.54亿元至2000年为7152.73亿元, 20年增长了26倍。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2.34%上升到45.02%。

(2) 支出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行政事业支出结构不合理。行政支出规模偏大, 事业支出规模偏小, 形成大政府小事业的倒置局面;二是在行政事业支出内部, 人员经费偏高, 公用经费偏低, 部分落后地区基本上是以保工资为主, 公用经费少之甚少, 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三是在人员经费内部只进不出的机制使工资增长明显过快, 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 其费用水涨船高;四是在公用经费内部, 公务费、业务费、业务招待费比重上升, 公款吃喝屡禁不止, 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 支出效益低下

财政资金的使用目标是既定数量下的效益最大化或既定目标下资金使用数量或成本的最小化。由于目前财政职能中广泛存在的“缺位”与“越位”,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供给不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开工不足, 影响其职能的发挥;超额供给属于无效供给, 使得单位苦乐不均。二者都会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发挥。行政事业支出效益低下的另外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目前缺乏对行政事业支出效益的完善的考核体系。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行政事业单位, 都缺乏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完善的考核机制, 财政部门重视的是按预算实现支出任务的完成, 而不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财政资金分配方和使用方都忽视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且没人对此负责, 即使有, 可能也是集体负责制, 在这种情况下, 支出效益低下是必然的。

二、现状原因分析

(1) 历史的积累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财政实行的是大包大揽的体制, 这种体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由国家财政统一负担, 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经济核算制度不健全, 没有成本约束机制, 各单位都在吃财政的大锅饭, 形成行政事业支出规模过大, 支出项目繁杂,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这种体制要求财政按照公共需要的原则,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项目进行合理的负担, 从而使得计划经济下行政事业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规模过大、效率不高、供给范围过宽等问题逐渐出现。

(2) 重收入轻支出的片面理财观念

各级政府一般都重视收入管理工作, 并将收入指标作为考核政绩的标准。而对支出管理工作不大重视, 结果形成目前支出管理工作的被动。

三、行政事业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

针对行政事业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成因的分析, 对行政事业支出管理的改革与强化, 要以支出规范, 保障有力为目标,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 以降低行政成本、规范供给范围、优化支出结构、完善预算制度为重点, 以支出约束制度为保障, 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事业支出管理机制。

(1) 进一步深化行政机关机构改革

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清晰界定政府及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对临时机构和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机构, 以及职能严重交叉、重复的机构坚决予以整合、撤并。2008年初国务院“大部制”方案, 正是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次深化。

(2) 对行政管理支出中不合理支出坚决予以清理

(1) 严格控制会议费做到控制会议规模, 压缩会议时间, 精简会议程序, 减少会议费开支, 保证会议经费开支合理高效。 (2) 减少招待费开支, 建议实行工作日午间禁酒的规定。 (3) 实行公务用车改革, 严格控制车辆数量。 (4) 改革话费管理办法, 压减通讯费用支出, 话费实行“定额补助、超额自付、随工资发放”的办法, 改变过去实报实销的办法。

(3) 继续加强预算管理, 增强预算约束力

在贯彻《预算法》建立财务、财政管理新机制的基础上, 继续加强对财务收支统管、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规范行政性收费及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力度。增强预算约束力促进整个管理机制的尽快到位。 (4) 建立行政事业支出管理约束机制

1、责任追究制。

要明确规定财政资金的使用“由谁负责”、“对谁负责”、“对什么负责”否则责任制无法发挥效用。一是对支出分配责任的追究制;二是对支出使用管理的责任追究制。

2、经济约束机制。

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处罚的作用力要大于对其的经济激励的作用力, 更能从跟本上刺激部门和单位的支出管理的优化, 有必要对其引用预算扣款制度。

3、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要对行政事业的支出监督要全面而细致, 预算内外、经营性收支都要纳入监督范围。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网络三是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要与行政事业支出透明度的提高相结合。四是这种监督约束机制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与单位本身或者是单位的领导集体, 还应包括具体的领导人和直接的责任者。

参考文献

[1]、王小卫;宪政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3期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篇2

1.1财政支出规模表面很低, 实际却很高。我国2005年预算内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18%。但是, 我国2005年财政支出比率和欧美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 所以选择了欧美国家1995年的资料来对比。下面是1995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支出比率[1]。

通过比较看出,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率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财政支出的规模代表着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如何分配, 从数字上看我国公共部门在社会经济中占的份额比较小, 但是18%只说明我国预算内支出占GDP的份额比较小, 另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预算外支出, 制度外支出, 还有土地出让金。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 而在其他国家, 比如社会保障支出占到他的GDP的8%以上。制度外支出也有一定的规模, 虽然具体数量无从得知。但是, 可以判定已经远远超过1995年美国财政支出了。

1.2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分析改革以来财政支出情况, 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下降较大。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比重连年下降, 由1978年的40.27%降至2002年的14.25%, 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 经济建设功能弱化。其次, 行政管理费支出由1978年占财政支出总额的4.71%上升到2002年的18.6%。第三, 预算内科教文卫支出由1978年的10.04%上升到2002年的18.04%, 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我国经济腾飞时期对这些的需求。第四, 农业投资性支出比重在低水平的情况下继续下降, 1990年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9.98%, 2002年降至6.61%, 严重制约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五, 社会保障职能十分弱小, 2002年抚恤和社会福利性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 严重制约了市场和企业制度的深化改革[2]。

1.3财政支出使用效率低。从总体上讲, 我国的政府实际可用财力规模小, 财政支出能力低下。这种低水平的财政支出格局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政府正常履行职能, 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地方财政已无力维持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财政支出管理不善, 资金损失浪费严重;奢侈摆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仍较严重, 如我国2005年公务用车支出已经超过了国防支出;项目单位基建概算编制中高估预算、基建预算执行中超预算等现象普遍, 事业机构重复建设、设备重复购置、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投入产出效益差, 规模效益低带来的损失浪费也很惊人。

1.4财政资金使用混乱, 行为活动不透明, 缺乏监督。现行的财政支出拨付方式, 主要是由预算单位和征收机关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 也就是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单位的年度支出总额定期拨付到它们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上供其自主使用。这种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账户设立重复、分散、环节众多, 信息反馈迟缓, 效率低下;公共物品采购随意性强, 操作不规范;财政投资不讲成本、效益;财政补贴散乱, 不考虑公益性大小;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管理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政府财政支出活动变得极为混乱和不透明, 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第一, 难以知道预算单位将资金用到哪个项目以及资金使用的效果;第二, 预算资金一旦拨付给了有关部门和单位, 很大程度上就脱离了财政监督, 容易出现挪用、克扣、截留等现象;第三, 由于难以得知财政支出的具体使用情况, 也使得原本财政监督意识就不强的我国公民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变得更加漠不关心, 无形中又助长了腐败行为的发生;第四, 因为活动不透明, 财政支出反馈的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变化, 难以为政府合理恰当地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从而弱化了政府必要的经济职能。

2财政支出存在的原因分析

2.1传统原因。首先, 我国一直延续的思想, 财政只重收入、不重支出;只问投入、不问产出。这也导致了我国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其次, 我国公共品的需求的表达机制是由上而下的, 也就是公共品的供给都是由领导决定的, 这难以最有效的满足群众的需要。长期以来,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靠拍脑门做决策、投资失误称之为“交学费”, 的事情屡见不鲜;政绩工程、往领导脸上贴金的“面子工程”, 更是屡禁不止, 人民的血汗钱成百万、上千万、过亿元地花出。从而导致了财政资金的浪费。第三, 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 但是这种深化总是滞后于市场的需要。所以支出结构不可能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2.2财权与事权划分的不合理。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 按照事权划分财权, 中央税都是税源稳定数量较多的税种比如增值税, 消费税等, 而地方税多是税源分散, 难以征收并且数量很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财权上移, 事权下放, 地方财力严重不足, 这也就导致了我国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大量存在, 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2.3预算科目存在很多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确立, 现行科目体系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3]: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 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预算收支科目, 却明显带有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色彩。二是不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重要职能, 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讲求公开、透明。但我国现行预算支出科目主要是按“经费”性质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使政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在预算上看不出来, 往往造成“外行看不懂, 内行说不清”。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财政管理信息化受到制约。现在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体系, 这对细化预算编制, 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 以及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都带来一定的制约。

3解决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3.1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由集中支付机关依据批复的部门预算, 按实际支出的时间和金额从国库统一支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加强了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 同样有利于政府采购的执行。政府采购中资金的支付, 就是通过“国库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进行的, 各预算单位购买商品和劳务发生的费用, 由国库直接将资金拨付给商品和劳务提供者, 各预算单位虽然使用资金但却看不到资金, 没有使用的资金依然保留于国库单一账户上, 资金截留、挪用现象也不会发生, 有效防止了“雁过拔毛”,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及时足额的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通过建立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从源头上控制和监督政府采购资金。因此,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促使预算单位有效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有效手段[4]。

3.2对财政支出资金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 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 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 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5]。人民不知道财政资金该不该花, 不知道是怎么花的。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极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给本来就不宽裕甚至非常紧张的政府财政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劳民伤财;另一方面, 也给腐败分子贪污受贿、大搞权钱交易造成了可乘之机。从现实情况出发, 全面推广绩效审计已是当务之急。但是, 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特殊性, 不像企业审计那样可以确定成本和收益, 公共产品的收益是难以确定的, 有关理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3完善预算体系, 过去支出总体上是按经费性质分类的, 是抽象的, 要细化预算科目。改革后, 政府各项支出能直接从科目上看出来。政府的钱做了什么事, 做每项事花了多少钱, 在预算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 老百姓也就看得懂了, 可以加强外部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将大量存在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当中。从而提高财政支出的规模, 也减少了资金的贪污和浪费。

3.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是降低行政经费支出比例。针对我国行政机构级次过多、人员膨胀的现状, 应通过压缩行政级次、优化行政机构内部配置、以法规形式硬化行政编制的约束等途径, 精简机构, 从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 压缩行政经费。二是逐步取消对竞争性领域的投资。通过科学界定财政投资的范围, 改变财政投资包揽过多的弊端, 逐步减少和退出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三是加大教育支出比例, 尤其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支出比例。基础教育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 据测算, 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高等教育的3倍。因此, 加快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我国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提高社保支出比例, 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 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 既有利于社会稳定, 也有利于各项改革的推进。五是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可以看到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广大农村地区还很落后,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和谐社会都要求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侯荣华.财政支出规模合理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报, 2001 (1) .

[2]谭桔华.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J].云南行政学院报, 2005 (3) .

[3]楼继伟.就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答记者问[EB/OL].http://www.cctv.com, 2006 (3) 15.

[4]于彩珍.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J].经济师, 2005 (4) .

美军国防采办项目管理成效及借鉴 篇3

关键词:国防采办,项目,项目管理

研究美军项目管理的成效及经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项目管理制度,对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按照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安排经费的投入,提高各项装备建设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益”精神,加速我军重大型号装备系统的研制,实现装备又好又快地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美军国防采办项目管理成效

(一)落实了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

按照系统工程理念,项目管理要求由最高装备机关根据需求分析及全军各军兵种、各装备系统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有效实现了对装备预先研究、型号研制、采购、装备使用和维修保障的全过程,以及采办的商务、财务和技术全要素的管理。实践证明,项目管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手段和方式,实现了对装备系统全寿命的各个阶段和各要素的综合协调,无缝衔接。

(二)加速了重大型号装备系统的研制效益

项目管理对每一个项目均有专一的项目办公室(也称型号办公室),有专一的、全权负责的项目主任,它能根据项目研制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及时灵活地组建或调整职能机构,集中力量,重点攻关,缩短重大型号装备系统的研制、生产周期。

(三)有效避免了投资风险

项目管理实行分阶段决策,逐段推进。每一阶段只有通过阶段评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才能支付给承包商下一阶段的经费[1]。因而能有效的控制经费,减少投资风险,保障各项目标的落实,有效防止“钓鱼工程”、“首长工程”的出现。

(四)实现了直接监督与控制

项目管理有其自己通畅简明的指挥体系,每级指挥线只对上一级指挥线负责,消除了各级机关的层层指挥与管理,有效缩短了信息链条和层级,能使武器研制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快速传递和反馈,便于对其进行直接监督与统一控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把握了发展方向,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二、美军国防采办项目管理的借鉴

总装备部成立后,基本实现了我军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装备建设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已深入人心。近年,虽然我军对装备项目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项目管理制度得到了法律确认,如《装备条例》规定:“大型装备型号研制项目应当实行型号办公室制度”。但在实践中我军项目管理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借鉴美军项目管理经验,完善我军项目管理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简便通畅的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它对外要协调军方与军工企业的关系,对内要沟通项目办公室与上级机关、部队关系,还要指挥和组织项目办公室各部门协同工作。要有效地协调关系,保证政令通畅,就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简便通畅的项目管理体系。

1986年,美军国防部建立了以国防采办执行官为首的项目管理体系[1],该体系由四级指挥线构成,第一级是国防采办执行官,由国防部负责采办的副部长兼任;第二级是军种和主管部门的采办执行官,一般由各军种负责研究、发展与采办的助理部长兼任;第三级是计划执行官,由主管部门的将军或高级文官担任;第四级是项目主任,由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军官或文官担任。这种管理体系简化了采办管理层次,提高了效率;各级负责人只对上一级负责人汇报,减轻了各级负责人的负担,消除了各级司令部的层层指挥与管理,确保采办项目管理职能从国防采办执行官直接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主任,使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而且还加强了项目主任的职能,激励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项目管理的层级特点要求我军在实行项目管理时,应从总装备部到全军各级装备部门建立一条管理层次简明、直接的项目管理体系,并从经费、人事、机构上减少单军兵种行政系统束缚,确保渠道通畅,同时建立科学的约束机制,并适当的加强具体管理部门的职能,使其能按客观规律独立进行装备项目的管理。

(二)组建装备项目办公室[2]

实行项目管理,第一件事就是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组织各类管理人才,组建项目的管理班子,即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是由项目主任领导的,由行政、计划、质量、财务、合同、技术、采购、使用保障等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项目主任负责组建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因此,项目室主任要通盘考虑,全面安排其所管装备系统,兼顾各方,把握大局。在项目办公室各部门人员的协助下,完成领导、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工作。

美军项目主任由国防部和有关军种直接委派,其中90%以上为现役军官,其级别根据项目的规模和重要性而定,一般在中校、上校,到少将、中将之间,项目主任大多为上校级军官。美军规定,项目主任必须具有八年以上国防采办工作经验,并在国防系统管理学院进修过相关专业课程。由于我军装备采办多年实行计划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任职和培训体系,缺乏复合型装备项目管理人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建立新型装备采办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采办管理人才队伍,为组建项目办公室,实行项目管理打下坚实的人才储备。

(三)科学设置项目办公室构成及职能

美军的国防采办项目办公室通常采用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存在于大系统之中的独立组织结构,项目主任能实施自主领导;二是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主任主要发挥协调作用。独立型组织结构在所属大系统中自成一体,自主权较大,因而有利于项目主任对人员和工作进行统一调配、直接控制,也有利于所属人员专心于本职工作,但摊子大、花费多。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专职人员较少,大多是兼职人员,兼职人员既对项目办公室负责,又受原所属单位的领导。所以项目主任缺少人事控制权,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摊子小、花费少。

根据我军的实际情况,从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出发,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不同装备系统的项目管理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在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有重点的调配人员。

美军国防采办项目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包括:论证装备需求、明确技术要求、编制经费预算、制订装备计划、组织招标、处理合同事务、制定项目进度安排、审批承包部门工作计划、参与项目阶段评审、监督合同和经费执行情况、组织质量管理和试验鉴定、提供技术保障等。与美军相比较,我军项目办公室的管理范围还较窄,一般只承担“负责组织审查设计方案,并负责型号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进度和价格监督”,无权对装备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借鉴美军成功经验,逐步赋予项目办公室更大权限,拓宽其职责范围,保障其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实行分段决策,逐段推进

要实现项目管理的监督与控制功能,有效控制经费,减少投资风险,落实各项目标的基本手段就是实行分阶段决策,逐段推进。

美军对重大装备项目普遍实行阶段性评审与决策制度[3]。阶段决策一般分为七个阶段:立项决策、方案决策、样机决策、研制决策、设计决策、生产决策、退役决策。如果上一个研制阶段的工作没有完成,或在阶段评审中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那么,就不允许进入下一个阶段;经过项目办公室研究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限期承包商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工作,并组织再次评审和决策;如果项目办公室一致认为承包商已无能力完成该项目的研制任务,可以向上级管理部门提议撤销合同。分阶段决策与逐段推进恰恰能有效避免采办过程中的风险,有效控制经费,控制项目的进度和履行。

我军立项中的“一锤定音”和定型中的“算总账”等做法,已经日益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造成了“钓鱼工程”、“首长工程”等不良现象,不仅浪费了经费,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装备建设和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合理划分装备项目系统阶段,建立完善的评估机构,实行阶段决策,进行阶段评审。

三、结束语

项目管理对美军装备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我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国情军情的不同,我军在实行项目管理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而是吸取其正确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装备项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军内科研机构和军代表系统现有的力量,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系统,把装备项目立项、科研生产、合同管理、经费和价格审查、产品验收、到部署及维修保障结合起来,促进装备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连超.美军高技术项目的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28-197.

[2]李红军,王春光,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采购效益[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8,(6):48.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篇4

一、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的难点

(一) 涉及单位多, 协调关系难

行政消耗性经费是发生在单位系统内部的各级各部门之中, 只要进行日常公务活动, 就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这些支出费用活动过程中, 在上下级之间有决算领报、业务指导、检查监督关系;在单位内部有供应保障与使用管理、控制与受控、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等关系。而且有时涉及单位或个人的切身利益, 使得上下、左右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得比较复杂, 一旦进行改革、管控, 必然会牵扯到多个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利益, 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一来意见和矛盾顿时出现, 在此情况下, 协调关系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 支出范围广, 审核把关难

行政消耗性经费从支出分布情况看, 有公杂费、差旅费、水电费等支出;从支出范围看, 既有办公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又有业务性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接待费、办公杂支费、通讯邮寄费、文件印刷费、车辆维修费等。可见支出范围之广, 涉及科目之多, 支出内容之杂, 各级各部门领导控制把关和财务部门审核把关的难度之大。特别是部分诸如公务接待费、水电费、取暖费等难管易超经费和分布在各事业性经费中的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 领导和财务部门的管控把关难度更大。

(三) 影响因素多, 制度落实难

从影响因素看, 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控制的影响因素很多, 既有主观因素, 如攀比、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把关不严、乘机吃喝等;又有客观因素, 如受社会不良风气形成的吃喝“大气候”等。这些主客观因素共同对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多少产生直接影响, 如果单位领导重视, 抓得紧, 把关严, 控制就有力, 开支就少;反之, 则开支大。从制度层面看, 这方面的制度涉及单位、部门和个人的一些利益, 涉及的人情关系较多, 具体落实起来确实比较难, 批准的“限额指标”难以控制, 从而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过程中, 时常出现制度难于落实或执行走样现象, 并成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

(四) 考评手段少, 监督制约难

由于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涉及的单位、部门多, 支出内容比较复杂, 而且分布在诸多会计科目之中, 计算、分析的口径和方法不尽相同, 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 加上不同单位、地域等情况不同, 及时、客观分析评价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没有专门的关于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方面的分析评价标准和方法, 各单位、部门自行分析评价的宽严标准掌握不一, 导致其分析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难以为指导和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提供依据。

二、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的对策思路

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 必须不断强化管控理念, 创新管控方法, 规范管控行为, 突出管控重点, 注重管控效益, 切实把行政消耗性开支管住管好。

(一) 提高认识, 强化观念, 切实增强经费支出效益

在新形势下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 首要问题是在思想上树立正确观念,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的自觉性, 重点是要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勤俭节约观念。虽然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 但是勤俭节约观念在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中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十分重要和必要, 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建设, 缓解经费供需矛盾的实际需要。要弘扬勤俭节约之风, 营造勤俭节约环境, 以勤俭节约为荣, 以铺张浪费为耻, 继承优良传统, 过好紧日子。二是全员参与观念。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涉及面广, 开支内容杂, 不确定因素多, 与每个单位、部门和人员切身利益有关。要树立全员参与观念, 防止和克服“与己无关”“无所谓”等思想, 立足当前, 从我做起, 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广泛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真正形成群体管控、群众监督、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三是遵纪守法观念。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把有关行政消耗性支出方面的财经法规、政策纪律等内容融入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之中, 加强法纪意识, 不断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做到心中有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另一方面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 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同时, 要加大违规处理的力度, 不让违规者逍遥法外, 坚决维护政策纪律、财务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 健全制度, 完善措施, 大力提高监督约束力

只有健全完善的财务法规制度才能使管控活动有法可依。管控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纳入法制轨道, 才能保证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行。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 使法规内容和措施更加科学合理, 更加具体可行, 更加贴合实际, 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管控程序、管控方法等应尽可能具体、规范, 增强针对性、操作性、有效性;对改革的内容、标准、要求等进行细化量化, 明确单位、部门和个人的相关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 多措并举, 创新方法, 努力加强支出管控

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过程中, 要摒弃粗放式管控办法, 更新管理理念, 积极采取多种管控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 切实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管控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限额管理法。即各单位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单位上年度实际支出和本年度预计需求等情况, 由主管部门提出限额申请, 经后勤财务部门审核后, 报单位党委首长审批, 在限额内开支使用的一种管理方法。二是指标包干法。即通过预算分配形式, 把行政消耗性经费年度开支数额指标分配包干到具体主管部门, 超支不补, 指标结余结转下年续用。这是“包干管理”办法在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其操作简单, 权责明晰, 便于调动各级部门管控的积极性, 适用于可以量化、设施配套、责任与指标容易到位的经费等。三是集中支付法。是指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支付结算环节中, 除零星开支以外, 均由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 (结算办公室) 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的一种方法, 它是保证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得以有效管控的重要措施。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开支部门依章办事, 财务部门按规付款, “钱”“物”分离, 以防止“暗箱操作”。四是技术控制法。利用强大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创新管控手段, 走信息化管理的路子, 规范财务活动行为, 增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透明度, 以堵塞漏洞。

(四) 突出重点, 加强审核, 严格把好行支出关口

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控制, 而且要善于突出重点、把握重点。主要是把好四道关口:一是预算计划关。预算编制是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的起点, 应优化行政消耗性经费预算项目论证机制, 提高支出项目论证的科学性, 细化和深化部门预算, 把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预算编细、实、准, 真正使预算成为管控行政消耗性经费流向流量的“龙头”。二是审核审批关。各级行政消耗性经费的使用部门必须依据明细预算确定的项目和开支范围, 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经费开支报销审批手续。财务部门在审核中要做到“八查”, 即:查用途, 查经费结存情况, 查发票要素, 查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去向, 查批件, 查手续, 查内容。部门领导对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的审批, 要严格依据批准的预算计划和有关财务法规精神, 结合单位或部门的具体实际, 把好开支后能否报销的“决策”关。三是结算报销关。在结算报销的程序上, 必须依据明细预算确定的项目和开支范围, 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经费支出必须由合法的原始凭证, 由经办人员、验收人员签章, 财务部门审核, 报经相应的领导批准后, 方可结算报销。四是监督检查关。从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经费需求测算开始, 到预算编制、执行等, 财务部门都要参与进来, 履行财务监督职能。此外还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增加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和群众的监督, 及时纠正各种不规范和违纪违法行为。

摘要: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存在“四难”, 即涉及单位多、协调关系难, 支出范围广、审核把关难, 影响因素多、制度落实难, 考评手段少、监督制约难。必须不断强化管控理念, 创新管控方法, 规范管控行为, 突出管控重点, 注重管控效益, 切实把行政消耗性开支管住管好。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篇5

1 培养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国防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尽管各类院校培养国防生有着近10年的摸索和实践经验, 培养模式和培养体制不断在提升和完善, 但是, 在军事素质培养方面, 管理机制如何更好地与军队现代化要求相匹配始终是院校内部急需解决的问题。学员的生活、学习、训练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做支撑, 才能确保其余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院校大部分培养与管理机制都是长时期使用同一种, 或是直接使用上级组织制定的, 各级领导没有详细分级负责的体制, 不能系统地安排与谋划国防生培养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培养对象的不断变化, 没有及时对该院原有的旧制度进行相关调整和修改, 出现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成果弱化等现象, 显然这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中军队人才培养的要求, 影响了国防生整体的培养工作。国防生除了在院校学习期间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化战争知识、部队管理知识, 还要有能力将自己的军事素质和这些知识融为一体, 这就要求院校能够建立基础知识和军事素质相协调的培养机制, 完成军事知识从单一向复合转变的过程。

2 军事素质培养有待加强

国防生军事素质的培养是衡量军事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 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国防生在军事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国防生军事素质的提高, 也成为国防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中的障碍。

2.1 军事素质薄弱

国防生在地方大学大部分时间学习的是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缺少实践经验和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对现代化战争中需要用到的武器装备更是了解不够, 缺乏使用和维护设备的能力, 远远达不到军人所必备的基本军事素质标准。大部分国防生在毕业后并不能立即投入专业性工作, 必须有1~2年的过渡期, 才能独立开展工作。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上, 大部分国防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接受训练任务时缺乏积极主动性, 态度不够端正, 不能牢固掌握军事条令条例等基础性规章制度, 以至于从院校走入部队后不知如何带兵, 如何训练, 如何更有效发挥指挥和管理能力, 虽然热情较高, 但缺乏经验, 体现不出新时代军人应有的风貌。

2.2 培养与管理的针对性不明

培养的针对性不明主要体现在国防生专业教育指向方面。现如今大部分院校的国防生培养模式划分都较为粗放和宽泛。因为当前国防生主要还是依据在校期间签约的不同军兵种而进行相对宽泛的培养。而这种培养方式导致专业教育指向过于模糊, 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防生长期培养的有效性起到了阻碍作用。另一方面, 国防生的任职岗位是在他们毕业后才能确定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先培养再上岗, 培养的课程并不是完全针对个人所属岗位的, 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的步伐, 而且由于培养的针对性不明确, 很多时候国防生对于自身发展感到彷徨和迷茫, 不知道学成后将进入什么样的工作环境, 导致一定程度上培养与任职使用的脱节。

3 培养与管理的过程有待创新

国防生作为军队里一个特殊的群体, 曾经有过在地方大学学习与生活4年的经历, 部队如果想要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军人, 必须紧贴他们的思想实际, 认清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被重点培养和管理。

3.1 管理的方式单一

由于国防生培养的大部分时间在地方大学, 有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得国防生学员在进入军队院校之后普遍呈现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服从意识较差、对部队管理的适应能力不够等特点, 而国防生学员的管理工作基本与普通军校毕业学员是相同的, 都按照部队的要求统一管理, 而没有针对国防生学员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 这虽然增强了学员们的纪律性, 却在另一方面也压制了他们的自主积极性。因此, 对国防生的管理方式还有进行多样化尝试和改善的空间。

3.2 组织纪律观念差

国防生在地方大学有机会接触各种新鲜事物, 接受的是多元化教育。因此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强, 创新意识较强, 有层出不穷的新鲜想法, 从这一方面来说, 他们进入军队院校能够给普通军校学员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国防生在地方大学学习期间, 受校园大环境的影响难免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 组织纪律性可能会优于地方大学生, 但是与军校学员相比, 还是会存在很大的差距。

3.3 学习上缺乏目标性

地方大学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了国防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因此从整体看, 国防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方面比普通军校学员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对部队的了解, 缺乏对自己将来任职岗位的了解, 许多国防生从大学毕业进入军队院校后, 对未来比较茫然, 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因此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出缺乏目标和动力不足等问题。

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 是军队培养生长干部的重要渠道, 是实现军民融和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建立健全国防生的培养机制, 对军事素质培育严格把关, 不断创新综合素质的管理, 才能把国防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摘要:随着国防生培养制度的大力推行, 在培养过程中许多缺陷与不足得到有效纠正, 在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后, 国防生的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在进入部队任职后, 也同样暴露出了军事素质薄弱等问题, 如何做到从院校到部队的有效衔接, 走好在部队任职的第一步, 找出国防生培养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是关键。

关键词:国防生,培养与管理,军事素质

参考文献

[1]冯小宁, 陈占炬.关于解决国防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34-35.

[2]唐旭丹.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 2008.

[3]王立丁.国防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4]张立双, 姜军, 刘迪.国防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D].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112-114.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篇6

1、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有利环境

近些年了,我国在财政支出方面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试图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财政支出领域,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往往更侧重于管理财政支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并未真正的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同时,尽管在理论上已深刻认识到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各政府部门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全面。甚至有些政府部门因为害怕既得利益受损而存在严重的抵触以及反对态度,这使得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2、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本身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和衡量方法

因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其表现形式往往多种多样,而这些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很难在技术上达到统一。同时,由于绩效管理的判断标准比较复杂,在操作中要求的专业性很强,使其缺乏权威性和可信性,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不利于贯彻执行。

3、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考评的预期实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主要是由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但是大多数财政部门对中介机构并没有缺乏关于责任追究的制度,因此,政府委托对中介机构对财政支出进行的考核对中介机构并没有什么风险,极易出现被考核的单位和中介机构互相串通来欺骗政府的情况,最终使被考核的单位和中介机构获得利益,损害国家利益。因此,中介机构虽然受到政府部门的委托,但却保护了被考核单位的利益,最终出现的是中介机构立场倒置,严重阻碍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贯彻与执行。

4、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考评过分强调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却忽视了投入和过程的重要意义

现行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考评,往往过分强调支出结果,主要是考评财政支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这说明对我国目前对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考评仅仅局限在管理考核的初级静态阶段,而没有对其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动态考核管理,其中包括对投入、过程以及结果的全面综合考评,因此,现行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实现策略

1、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得以实现的关键便是确定绩效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定量的分析、定性的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包括选择最低费用、成本效益分析等。定量分析主要适用于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公共效益与支出之间的关系以及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公共项目与支出之间的关系等。由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是政府的财政支出,非常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定性分析在绩效评价体系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定性分析确定标准时,要坚持经济性、重要性以及利益性的原则。

2、完善绩效管理考评的内容,由关注静态过程到关注动态过程

对财政支出结果的考评仅是绩效管理考评的一个方面。要使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化,从对结果的考核转到对投入、过程以及结果等全程的考核。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我们应集中力量使管理绩效考评在短时间内不仅内容完善,而且过程更加全面。政府部门应及时参与到项目管理之中,从立项、实施以及结果中及时了解财政支出的动态情况,以此来掌握财政支出的最新变化、及时修正指标、控制投入,最终实现财政支出的最大效益。

3、建立一定的风险约束制度以规范委托考评机构

政府委托考评的中介机构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实力和专业技术人员。在确定委托考评机构时要首先对委托机构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的结果,确定最终合格的机构。同时要明确规定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考评的中介机构应承担的风险,比如明确规定考评结果的误差范围,如果考评结果误差较大,则委托机构不仅不承担全部的中介费用,中介机构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中介机构就会倍感压力,促使他们自主进行约束,保证自己的优势。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措施能够切实加强对被考评单位的监督,从而使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有效运行下去,达到预期的目的。

4、制定绩效管理的奖惩制度,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有效运行

奖惩激励制度是政策能够得到全面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也亦如此。激励制度有多种,比如对那些考评较好的单位加以奖励,扩大其自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权限,扩大使用资金的范围。而对于那些考评存在问题的单位,则限制财政支出的范围以及资金数额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单位自觉加强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从而使财政支出获得最高效益,实现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预期目的。

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不仅包括考核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更要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积极推进作用,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带动政府财政公共支出的改革,从而使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摘要: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种制度。但是, 由于目前在国际上都不存在规范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办法,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更是困难重重。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篇7

(一)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较为完善, 从而很好地保障了财政支出项目的管理。我国不少省市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项目, 也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北京出台《北京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内部组织分工指导意见》、《北京市财政局部门预算编制局内操作规程》等多个办法, 对部门预算包括项目管理进行规范。武汉出台了《武汉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武汉市重大项目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监理管理的若干意见》等, 对重大项目管理方面作出了规定。

(二) 注重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新西兰将部门年度预算绩效结果与下年度预算有机结合起来, 对部门的预算结果进行考核。2我国近几年来也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北京建立了全过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事前评估、投资评审、事中绩效监督和事后绩效评价、问责制度, 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 并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等相关信息。云南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相结合, 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 预算部门 (单位) 要主动进行整改。天津颁布实施了《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如果某项财政支出达不到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 可能根据情况调整或调减预算, 甚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三) 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作用

北京财政局在部门预算管理中, 各预算管理处室负责确定项目, 评审中心负责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核。评审中心在预算编制阶段“一下”或“二上”后开始审核工作。通过评审的项目, 评审中心反馈回各部门预算处室, 列入当年预算, 未通过评审的项目, 部门预算处室不得列入当年预算, 对于评审的审减资金各预算处室不予安排, 同时还通过文件的方式提出了各部门职责和评审流程:项目主管部门确定汇总项目并报财政各支出处室审核, 财政各支出处室审核确定项目后, 需要评审的项目转评审中心, 评审中心审核后, 将评审结果反馈各支出处室安排预算。河南在《河南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主要工作职能及评审业务厅内运转程序》明确评审工作在财政系统业务中的地位、组织、运作方式。山东在《财政厅各处室工作关系划分暂行规定》中指需要对部门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进行评审的, 先由归口部门预算管理处提出项目评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由投资评审中心负责组织评审。

二、进一步完善重庆财政支出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 制定并完善相关规定和政策

虽然重庆就财政支出项目管理出台了相关的办法, 但仍有待完善。如对重大财政支出项目统一管理的办法仍空缺, 因此, 一是建议出台《重庆市重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突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 明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程序、依据、管理主体等。二是建议研究制定重庆市统一的招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办法, 设立详细指标对招投标市场从业主体进行评分评级, 建立信用档案, 记录和公开招投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的信用, 作为其参与财政支出项目招投标的门槛。三是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重大财政支出项目在立项之前, 必须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并将其作为是否立项的重要依据。

(二) 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衡量一个财政支出项目的建设情况、社会效益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议构建多级考核指标对项目支出的绩效从多角度、多层次实行考核评价。首先, 设立项目基础建设绩效、项目内部管理绩效、项目对外运作绩效等3个一级考核指标。其次, 在项目基础建设绩效指标里再设立项目任务完成数量、项目任务完成质量、项目任务完成时间等3个二级指标;在项目内部管理绩效指标里设立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程序管理、项目资产设备管理、项目人员配备和协调管理等5个二级考核指标;在项目对外运作绩效指标里设立项目社会效益、项目经济效益、项目持续性影响等3个二级考核指标。然后, 再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性质分别在二级考核指标下再设立更加细化的三级考核指标。然后委托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或第三方咨询评估中介机构等专业机构来实行全面的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 并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奖惩。这样, 通过对财政支出项目全面开展绩效评价, 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力度, 杜绝财政资金的浪费等问题。

(三) 加强投资评审中心对专业技术的应用

针对项目管理缺乏技术的问题, 应通过引入专家委员会、咨询评估中介机构等方式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及技术, 为项目的管理提供专业支持。财政部门应当运用专业手段, 对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进行管理。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要承担财政投资项目预 (概) 算、决 (结) 算的审核和后评价等工作, 与中介机构一起都能提供技术性服务, 且与中介机构相比, 又具有熟悉财政项目管理的优势, 因此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一是要对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科学的定位, 突出其在财政系统的重要性, 建议凡财政支出项目必须经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评审, 根据评审结果对相关方案进行调整;凡重大财政支出项目, 其可行性研究必须经过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评审, 否则不予立项。二是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自身必须加强建设, 提高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高精尖的专业人才, 同时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及时发现问题, 保障评审结果的准确性。三是加大区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提高区县对项目的财政监管。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平衡畜禽养殖发展模式下一篇:空间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