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孩子

2024-06-14

学前孩子(通用9篇)

学前孩子 篇1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小学阶段, 培养孩子学习英语兴趣尤为重要, 只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孩子, 那么游戏法就是最有趣、最有效地英语学习法。英语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通过游戏教学, 学生可以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游戏教学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相信父母们已经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学前我们该让孩子学什么呢?我们又期待孩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各自有着不同的答案, 又或许一切好的都是该学的, 但有限的时间鱼与熊掌作何取舍。答案或许并无对错好坏之分, 因为各自世界观、价值观不同导致教育观念不同。如何选择幼儿园及什么样的老师更适合或更有利自己孩子的成长发展, 关键是找出与自己有着类同答案的机构或老师。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 同样也在选择有相近答案的家长。让孩子爱上学习、快乐学习, 拥有健康的体魄, 坚强的心理, 智慧的头脑, 养成成就一生的好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我的答案。

一、识字阅读

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 拓展思维的捷径。许多人类的智慧结晶藏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无疑为孩子一生充实奠定坚实的基础。爱阅读的孩子, 大多是爱钻研的孩子!而现实很残酷, 太多中小学生, 甚至大学生一遍一遍上演着打开书就犯困的老戏!难道这些孩子天生就讨厌书吗?回想孩子幼儿时代, 缠着妈妈讲故事, 一个又一个, 乐此不疲。可是随着年龄的长大, 却把书当成催眠的武器, 因为错过了孩子最黄金识字阅读的关键期!且不说根据生理学, 儿童心理学, 大家试着想想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孩子, 缠了三年, 四年, 甚至五年, 始终处于被动, 无法随心所欲的畅游书海。有一天, 他上学了, 发现原来跟同学们打游戏更有趣, 发现看电视原来更自在......学校的作业压力太大, 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多, 谁还愿意再纠缠书中那些看不懂的方块字?孩子的成长要经历若干个关键期, 而4-6岁, 正是识字阅读的黄金期。掌握了阅读能力的孩子, 会第一时间将书、将阅读作为自己终生的挚友。不会阅读, 无足够的知识积累就无创造的基石。我们通过近十年的“听读游戏识字”努力实践证明, 我们可以做到, 而且可以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做到。

二、养成良好习惯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于不同的习惯,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坏习惯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学前教育, 绝不是只为了小学一年级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成就一生的好习惯。说起习惯, 大家自然想到生活习惯。其实习惯涉及方方面面, 交友习惯、说话习惯、还有学习习惯、听课习惯......之所以我们可以做到别人所不能, 正是因为我们开启了孩子的潜在能力, 让孩子在好习惯的作用下将学习变的高效、轻松。而好习惯的养成、不良习惯的改掉一定需要我们足够的认识、耐心、鼓励, 甚至恰当时候给予的恰当严厉。

三、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

快乐是什么, 是今天比昨天的进步, 是帮助他人后的踏实, 是读懂了书中的文字, 是老师对自己举手抬足的了解, 是上课听到共鸣处不禁开怀大笑, 是脑袋里五花八门的想象, 是超越自己跑完一千米的成就感, 是被自己热爱及热爱自己的老师批评过后的破涕一笑, 是丰富的内心丰富的情感......学习不等于不快乐。快乐的学习, 源于真爱法则。学习不快乐的孩子不会爱学校, 不爱学校的孩子绝对不会爱课堂, 不爱课堂又如何做到别人所不能的识字2000多, 阅读十万字?

四、强壮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力、阳光的性格, 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幸福的资本。我们的孩子不再像我们小时候, 可以满世界自己去跑啊, 跳啊, 也没有更新鲜的空气, 更环保的食物。吃药打针输液, 成了家常饭。许多年, 我们坚持到校先晨练, 过硬的身体素质, 坚强的意志力会在运动中诞生。始终坚持小班教学, 目的不放过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 给他一个该拥有的鼓励。不放过每一个孩子不经意犯得每一个小错误, 给他一个提示。钻进每个孩子的内心, 找到每一个进步的理由, 错误的根源。学前教育, 就是润物细无声, 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

五、让孩子拥有智慧

智慧, 不等同智商。智慧需要悟性, 需要坚持, 需要积累, 需要博大的胸襟。这是一个太大的课题, 我们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阐述智慧如何教得。却始终怀抱着这一终极目标。在每一天, 每一刻努力让自己去悟, 去坚持、去积累、去包容, 努力的带着孩子一起成长, 也从孩子身上汲取着各样的智慧。

做到以上一切, 因材施教是法宝。因材施教就是对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孩子, 在引导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的前提是, 老师具有足够的能力客观的真正的了解孩子, 这的确是对教师队伍的极大考验。了解孩子内心深处导致一系列行为表现的根源, 才是因材施教的根本, 而这一点似乎又是大多老师无法做到的, 不仅需要用心, 更需要悟性!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工作, 艰巨又神圣。每个孩子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告诉您一个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方法就可以教育好每个孩子。只有坚持在正确的思想理念引导下, 一个真正有爱心, 关键有能力的老师帮助家长去帮助孩子成长。我们愿意用一生去努力帮助大家。

学前孩子 篇2

2. 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不点儿,你甜甜的笑,让老师和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你,你会主动有礼貌地跟老师和小伙伴问好。小小年纪的你,办事能力和记忆能力令老师们刮目相看!但你好动又调皮,小屁屁经常会离开你的小椅子哦,还要老师经常寻找你的踪影。在新的一年里,老师希望佳慧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吗?

3. 你是个聪明可爱乖巧懂事的小女孩。小小的你进步可真不小,和小伙伴能友好相处,上课能遵守纪律专心学习,你画得画可漂亮了,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你哦!老师很想看到你活泼可爱的另一面,很想听到你大声地说话,大声地朗诵儿歌和唱歌,大胆地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好吗?相信自己,大胆地表现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4. 你是一个又干净漂亮活泼大方又很有礼貌的小女孩,大家可喜欢你了!在我们班里,你总是声音响亮很大方地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大家,大胆地表现自己。你会主动关心同伴,热情地帮助同伴,玩游戏时,你会认真的记住老师的要求,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老师想跟你说句悄悄话:上课时小屁屁不要经常离开小椅子,好吗?相信你是最棒的!

5. 经常听到小伙伴这样称呼你,喜欢老师这样叫你吗?你的进步可真不小,你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从来不用老师帮忙。你和小伙伴之间也能友好相处,还能主动热情地帮助同伴,所以大家都愿意和你做朋友,乐意亲近你。看你帮同伴穿鞋子叠被子的样子,真像个小大人。如果你上课时能再专心一点,大胆地表现自己,这样你会更棒!

6. 知道为什么小伙伴都愿意和你做朋友,乐意亲近你保护你吗?因为你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可爱太乖巧太娇嫩了!你学习认真,画的画更是无可挑剔了,跟你的人一样的美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你从来不用老师操心,你是老师的骄傲,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老师希望你以后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大胆地表现自己,好吗?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7. 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小女孩,不,你活泼好动,根本就像个小男孩。你学习认真,上课时总能听到你响亮的声音,你喜欢舞蹈,经常看到你边唱歌边表演,真棒!你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能自己大口大口地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玩具。老师希望你以后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活动量,好吗?相信你会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

8. 你是一个天真烂漫稚拙可爱的小女孩。你在幼儿园学会了好多本领,会自己吃饭,吃得又快又干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掉饭粒了,真是棒极了!你和小伙伴之间能友好相处,愿意和大家做朋友。学会了唱歌和朗诵儿歌,还试着和小画笔交朋友。老师希望你上课时能够再专心点,大胆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好吗?

9. 小小的脑袋瓜里不知道装了什么东东,让人琢磨不透;小小的身体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精力,让你这么活泼好动。其实你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你认真时画的画做的作业都是那么优秀!老师知道,其实你很想和小伙伴做好朋友,可是你和他们友好的方式有点不对哦,所以大家都有点怕你,不敢接近你。你有没有发现,最近你真的乖多了,好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对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10. 老师清楚地记得你刚来幼儿园时的样子,每天早晨来园时都要大哭,还要买一大堆玩具和零食,上课和午睡时都离不开老师。而现在的你长大了,每天会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甜甜的问一声:“老师早上好!”你还学会了很多的本领,能自己大口吃饭,你还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画画﹑朗诵诗歌。如果你能改掉你的坏脾气,那就更棒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11. 你是个聪明懂事的小男孩。你的进步可大了,能自己大口地吃饭,每次你都吃得干干净净;能自己安静地睡觉;你很喜欢看书,看书时的认真样真讨人喜欢。你上课能遵守纪律,小红花也喜欢和你交朋友。你乐意亲近老师,老师也很喜欢你哦!老师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能积极举手发言,大胆地表现自己,你肯定会很棒!

12. 你是个聪明能干,又很懂礼貌的小男孩,每天都能看到你带着甜甜可爱的笑容来幼儿园。你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上课时也很专心,每次作业都是那么认真细心地完成,画的画很漂亮。跟你说句悄悄话:你刚来幼儿园时经常偷偷地掐人,老师也被你掐到过几次,痛痛的!老师知道你现在已经改掉这个坏习惯了,真棒!

13. 记得刚来幼儿园时的样子吗?,你想爷爷了,想哭,可你又想忍着不哭,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哇哇哭起来,知道这样子有多可爱吗?现在你已经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了,每天都能开开心心来幼儿园,学会了自己吃饭,上课时总能看到你高举的小手,听到你响亮的声音。你喜欢唱歌,喜欢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真是棒极了!老师想跟你说句悄悄话:以后在家里学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好吗?

14. 你天真烂漫稚拙可爱!还记得你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吗?你想奶奶,经常会一个人偷偷跑到下面,让大家都好担心你。现在的你进步好大,每天都能带着甜甜的笑容来幼儿园,你还能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自己大口大口地吃饭,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本领,真棒!但老师发现你上课时不够专心,小屁屁经常会离开小椅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15. 凡凡,看你似乎软弱的样子,其实不然,在雨欢面前,你是小小的男子汉,时时守护着她照顾着她。学习上你也很出色,能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画的画也非常漂亮。你能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瞧你穿衣服又快又整齐!老师希望你以后多吃点饭和菜,不要挑食,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棒的,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16. 可爱的小不点儿,记得你刚来幼儿园时的样子吗?看到同伴哭,你也会跟着哭,却还要用纸巾帮同伴擦眼泪,还要安慰同伴不要哭,知道那样子有多可爱吗?老师知道你是个热心肠的孩子,你和同伴间从来都是友好相处,你学习上也很出色,每次作业都会认真完成,画的画也很漂亮!老师跟你说句悄悄话:以后在幼儿园乖乖地睡觉,好吗?

17. 在我们小一班你是小姐姐,在家里你也快做姐姐了,一定很开心吧!老师知道你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你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同伴间能好友相处,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来不用老师帮忙。学习上也认真,特别是你画的画,真是棒极了!老师希望你以后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好吗?

18. 记得你刚来儿园时,就像小刺猬一样,不愿让老师接近你。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从来不要老师和阿姨帮忙,所以,小小的你就有相当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你更棒了,愿意亲近老师,乐意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学会了好多儿歌和歌曲。知道老师最喜欢你什么吗?告诉你吧:你跑步时一跳一跳的样子真的好可爱!真想抱抱你!亲亲你!

19. 你真是个小小男子汉!因为你上幼儿园从来不哭,会自己吃饭,吃得又香又甜,从不挑食,所以你的个子长得高高的,力气大大的,成为小伙伴学习的榜样。午睡的时候你不用老师看就能快快入睡,还会自己穿脱衣服。上课时,你能积极主动地发言,回答的问题也总是让老师满意。老师想跟你说句悄悄话:以后改变一下和小伙伴友好的方式,好吗?

学前孩子的数学考题何以难倒教授 篇3

孙惠玲说,这是幼儿园孩子入小学的考题,北京市所有要上小学的孩子都用这个试题。我当时问我妹妹,你是怎么做的?她说她也没有做出来。我妹妹是南开大学毕业,又是硕士研究生。这是按照拼音一声、二声、三声来分的;1、3、7、8都是一声,5、9都是三声,2、4、6都是四声。

当委员们听到这个答案时,不由感叹大笑。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感慨地说:“像上面的这个题,应该有很多答案,但现在只有一个答案;题目本身不科学,怎么成了标准试题?学前教育中的小孩,應该是天真活泼的,该开心去玩,玩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奇思妙想。现在这样的教育,小孩很痛苦。”

学前班出现的这种怪僻考试题目,让全国政协委员、大学教授都难倒了?这是一种让人高兴不起来的现象。素质教育由来已久,课程改革也随之而来。竟然还有这种试题,能不让人忧虑吗?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一味让学生反复地机械地做这种枯燥乏味的难题,能实现这个目的吗?

笔者是基层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难题,确实深有体会。这难题是从哪里来的?是一些教辅资料上的。这种教辅资料不是新华书店发行的,是推销资料的送上门来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有难、怪题目的教辅资料?是因为存在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只有出些较难的题目,才能体现参加辅导班学习的“必要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保障。如果仍然沉浸在难题中不能自拔,素质教育改革就可能南辕北辙。

学前孩子 篇4

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我多年在学前教育中的观察与实践, 新鲜的、富于运动的事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如会跳的青蛙、会跑的小汽车、会唱歌的布娃娃等。这些玩具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调动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 我在上课时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在教室内摆上一些玩具, 让每个孩子只挑选一种玩具玩, 同时要求他们能说出玩具各个部位的名称, 如指着布娃娃让孩子说出布娃娃的手、脚、腿、胳膊等身体的各个部位, 既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使孩子们在指认具体部位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一方法对小班的孩子特别管用, 采取这种方式也最有效, 也最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或是到野外, 让他们看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花草及其他新鲜的事物, 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们成年人在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时, 总是会很投入, 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孩子们也一样, 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 也会专心致志, 有时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如果这时候别人打扰或者让其中断, 往往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伤害, 个别孩子会兴意未尽, 可能会一反常态地哭闹, 这样做不但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还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年轻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时要特别留意这一点, 在他们专注于某一件事时, 不能去打扰他们。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厚, 其注意力越集中, 家长们应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爱好, 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三、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做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事情, 在游戏中不但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注意力。大量的实验表明, 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 其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如可以让他们多到室外去做游戏, 丢沙包、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 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既锻炼了身体又使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高度集中。

四、让孩子明确目的, 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对所要完成的任务理解越深刻, 其想完成任务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注意力也就越集中, 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 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如我在上课时经常会碰到个别孩子写字拖拖拉拉, 或在听故事时心不在焉, 这时我会许诺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的幼儿得到一颗小红花。这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集中精力去认真写字,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也可以带着目的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五、吩咐孩子做事情只说一遍, 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有部分教师或家长吩咐孩子完成某一件事时总是三番五次地去反复交代, 久而久之, 孩子便习惯一件事情要听好多遍才能领会。这样孩子入学后听课也会心不在焉, 以为教师也会和家长一样, 对一个问题会重复讲好多遍, 而事实却不是那样的, 这样给孩子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给孩子吩咐事情只说一遍, 不要重复啰嗦, 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读书心得 篇5

捧读了《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这本书,心中感触颇深。

在许多家庭,爸爸的教育是缺位的,充其量是一个影子爸爸而已。没有爸爸参与教育的家庭是不完善的,没有生机的。李一慢的书告诉我们,当爸爸不容易,当爸爸是技术活,当爸爸也很幸福。跟着一慢老师学习当爸爸,36课,句句真言,招招实在。其实,不光是爸爸,当妈妈的也应该这样做。刚刚收看了《虎妈猫爸》,感觉家庭教育中的.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太大了,回归自然和人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家教。就让一慢教教大家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中慢养育吧!这本书的构想来自一慢的亲身经历――陪伴他的两个孩子,一慢,二看,三玩。他天生有一种能耐,把鲜活的经验转成可以传递的资源,借以壮大自己,惠及他人。你会看到,他不慌不忙,带孩子们耐心搭建“五个一工程”,在城市间“探险”,在游学之旅中涵养人格,思考人生,时而庄严,时而可亲。舍弃了深奥的理论灌输,每一“计”都是亲身验证的总结,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手把手的指导。“一慢二看三玩”六字诠释了一位超级育爸八年来的辛苦付出和幸福回报。为了孩子的成长,陪伴、参与、等待,立足其上的教育才是孩子真真正正需要的教育。

学前孩子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注意力;兴趣;好奇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23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03

从事幼儿教育已有多年了,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抱怨:每当给孩子讲故事,不到3分钟孩子就坐不住了;给他玩具玩,看见这个玩这个,看见那个玩那个,几乎每一样玩具都要摸过来,但没有一样玩具认真玩,孩子的注意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大部分家长遇到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需要从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入手,利用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也就3-4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们从襁褓中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走路到上幼儿园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是孩子没有见过和听过的新鲜事情,在他们的眼中,许多事物在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关注。因此我们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我多年在学前教育中的观察与实践,新鲜的、富于运动的事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如会跳的青蛙、会跑的小汽车、会唱歌的布娃娃等。这些玩具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调动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我在上课时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室内摆上一些玩具,让每个孩子只挑选一种玩具玩,同时要求他们能说出玩具各个部位的名称,如指着布娃娃让孩子说出布娃娃的手、脚、腿、胳膊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既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使孩子们在指认具体部位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一方法对小班的孩子特别管用,采取这种方式也最有效,也最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或是到野外,让他们看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花草及其他新鲜的事物,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们成年人在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是会很投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孩子们也一样,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也会专心致志,有时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如果这时候别人打扰或者让其中断,往往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伤害,个别孩子会兴意未尽,可能会一反常态地哭闹,这样做不但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还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年轻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时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在他们专注于某一件事时,不能去打扰他们。

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家长们应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三、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做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事情,在游戏中不但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注意力。大量的实验表明,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如可以让他们多到室外去做游戏,丢沙包、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既锻炼了身体又使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高度集中。

四、让孩子明确目的,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对所要完成的任务理解越深刻,其想完成任务的欲望也就越强烈,注意力也就越集中,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如我在上课时经常会碰到个别孩子写字拖拖拉拉,或在听故事时心不在焉,这时我会许诺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的幼儿得到一颗小红花。这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集中精力去认真写字,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带着目的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五、吩咐孩子做事情只说一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有部分教师或家长吩咐孩子完成某一件事时总是三番五次地去反复交代,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一件事情要听好多遍才能领会。这样孩子入学后听课也会心不在焉,以为教师也会和家长一样,对一个问题会重复讲好多遍,而事实却不是那样的,这样给孩子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给孩子吩咐事情只说一遍,不要重复啰嗦,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学前孩子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学,创作空间

幼儿非常天真,在他们心目中,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而美术正是自己表达内心思想,将自己对待某一事物的直观感受描述和表达出来的最佳方式,因此幼儿非常喜欢画画。在开展美术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为孩子创建更好的空间,努力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更好地体现在画纸上,让孩子画出最有价值的绘画。

一、给孩子一个物体,让孩子凭空创作

孩子对于任何一件物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象, 同时有属于自己的不同感受,面对这些不同的感受,教师如果限制其绘画,就会将孩子的这种感受给抹灭。如某次绘画活动中让孩子们画一棵大树,然后给孩子说大树的树干是褐色的,叶子是绿色的,这一点大家谁都不能变。原本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但在幼儿心中却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树就是黄色的。但是老师非让他画成褐色的,这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其实,教师完全不用顾及事物本身的样子,应让孩子们自由地绘画,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物体,不论是一个瓶子,还是一个苹果,或者是一个景物的组合,然后对幼儿说,大家对于这个物体有什么感受,尽情地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出来吧。于是孩子会自由地绘制,有的将瓶子画成一个宇宙飞船,有的将苹果画成一个地球,甚至将他们画成一些其他形状,教师都不要管,默默地看着孩子们自由地创作。当孩子绘制完以后,教师可以将大家的绘画在教室中展览, 然后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绘画含义。这样的凭空创作给孩子留下很大的空间,孩子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大脑思维及表达。

二、给孩子一个主题,让孩子自由绘画

幼儿尽管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 但是对于某件事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孩子对同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个主题, 然后让孩子依据这个主题进行相关绘画创作,画出一个符合自己情感感受的画面,让孩子自由地绘画。

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为孩子布置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游乐场”。游乐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梦幻的场所,不管是平稳的旋转的木马、秋千,还是高耸的摩天轮、海盗船,甚至是令人惊悚的跳楼机、过山车。这些游乐设施尽管幼儿尚不能坐上去亲自体验,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心目中肯定有自己对游乐园的印象, 让孩子将自己对游乐园的印象用画笔绘制出来。于是孩子们开始用彩色笔在纸上绘画,只见他们手中绘制出一张张非常梦幻的画, 有的描绘的是自己和父母坐旋转木马的情景,有的将过山车画成一条条直线,有的则用平面的方式画出高耸的摩天轮,画面大都以纯色为主,画面颜色使用随意, 没有任何拘束, 颜色之间的对比用得十分恰当。我看完孩子的作品后,对全班学生大加赞赏,并给孩子说今天大家都是最棒的,我们的作品全是第一名,这样的夸赞让孩子感到非常开心。

主题式绘画不同于实物绘画, 这种绘画方式需要孩子们将自己印象中的虚拟事物表达在画面中, 因此孩子所受的限制更少,但有时孩子可能会不敢画,这时教师一定要鼓励那些不敢动笔的孩子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绘制出去, 这样才能保证绘画活动顺利开展。

三、给孩子一个场景,让孩子随意涂鸦

孩子除了对事物有特殊感受外, 对一定氛围也有不同感受,如将孩子们带到空旷的操场上让孩子绘画,和将孩子限制在教室中绘画,孩子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孩子们的绘画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在空旷的操场上孩子们受到的约束较小,能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描绘出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创建一些能让孩子释放精神的场景或空间, 引导孩子自由地涂鸦和创作。

如在一次圣诞节庆祝会中, 某大班生活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先将教室装扮一番,将教室的小椅子摆在四周,然后在四周墙上都贴上一些白纸, 随后在墙的四个角落放置各种壁纸贴画和有关圣诞庆典的装饰物品。并在教室中央放置几棵大的圣诞树,教师将室内灯由白炽灯转变为七彩灯,整个教室变得既梦幻又极具节日气氛, 然后给孩子说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新鲜的地方画画,随后将教室门打开,孩子们猛地看到这样的氛围大吃一惊,他们冲进教室欢呼着、跳跃着,教师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分给孩子们, 孩子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些彩色铅笔、水彩笔和贴画,于是马上知道要做什么,尽情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墙上绘画, 将原本十分梦幻的教室变得更具趣味和魅力。他们有的画小孩,有的画大树,有的画动物,玩得非常开心,最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跳舞,大家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圣诞节。

当教师为孩子创建了这样一个场景后, 孩子心中的束缚已经完全消失, 绘画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多地表达在画面上,这样的作品对大班孩子来说是最有价值和纪念意义的。

学前孩子 篇8

然而, 当这股风潮伴随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愈演愈烈时, 一种质疑声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在2011 年的讲话中曾表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话, 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2010 年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说:“这个口号极大地制约和影响着万千家长。”在他看来, 这个口号是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错误口号。由此, 对该口号的一系列批判争论又似乎开始撼动这个昔日大众推崇万分的教育口号的地位。人们不禁开始思考:当学前教育与“起跑线”相联系, 该如何看待此命题的真伪?它所透露出来的当下学前教育的理念, 又是否与学前教育的初衷相违?

一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辨析

1.“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真

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 学前教育主要是对3~6 岁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目前,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学前教育的独特功能和巨大的效益。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提出3~6 岁是儿童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 而且, 儿童在此阶段仍存在着语言发展的爆发性现象。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仅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也同样为儿童接下来的教育打好基础, 可以说,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由此看来, 两者的联系, 本意是为了让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能享受应有的教育资源, 为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2.“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伪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曾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同样真实地反映着当前社会经济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虽然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但是, 它与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之间并不能对等, 它更多地倾向于对知识技能的灌输。一个明显的表现就在于众多培训机构和补习班以此为口号大做文章, 家长片面地重视儿童知识技能而不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培养。事实上, 这种通过异化教育观念借此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仍旧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下, 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是教育产业化下一个小小的成果。当市场运作成为异化教育观念的推手, 想要学前教育发挥它正常的功能, 也就需要公众重新审视新形势下部分学前教育的理念。

3.学前教育——“起跑线”之争

事实上, 对“起跑线”进行的精准定位, 才是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明智之举。诚然, 重视学前教育, 给儿童的成长创设一个特殊的环境, 更有利于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但是, 当前起跑线的终点是分数, 学前教育的重点内容并不包括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这一起跑线在某种意义上便形同虚设。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阶段, 不可否认它负担着重要的责任, 但是, 将其视为“起跑线”, 这种行为本身就暴露出当下学前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把学习和教育看作一场比赛, 以知识技能和成绩作为衡量比赛输赢的标准, 这在本质上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二对当下学前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的思考

1.学前教育——目标功利化之过

当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人们不禁生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应时而生的教育机构是否真的助推了儿童的成长?”然而, 当否定的答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时, 因不少家长和教师有着期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的心理, 一番较量之后, 以设立各种不切实际的、超出孩子能力水平的目标来吸引眼球的幼教机构仍然占了上风。必须承认,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并不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唯一因素, 升学的压力、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但是, 若教育的目标偏离了初始的航向时, 又怎能期盼其获得预想的效益呢?

2.学前教育——对成才规律的错误认知

自20 世纪初, 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以来, “一次性”的学习已经逐步被时代否定, “活到老, 学到老”的思想也渐渐为大众所接受。学习是一个长期深入的过程, 并不是看似占有先机就一定能保持优势到最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较之“终身学习”的思想, 则更像是“快餐式”的学习——强调速度而不重视过程。“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 百米冲刺的速度并不适宜一场和生命长度等同的长跑。一味地强调“起跑线”, 更有可能使得孩子在早期产生对学习的厌烦, 最终只能和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 有着“神童”之名号, 最终却只能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3.学前教育——儿童主体的边缘化

教育活动从来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 学生作为教育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 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主体作用。在学前教育中, 儿童作为接受教育的特定群体, 因为年龄的限制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常常成为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在众多幼教老师看来,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 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单纯的给予和接受。这种把学生看作“装知识的容器和口袋”的思想在中学阶段仍旧盛行, 更不用提发展较晚的学前教育阶段。由当下社会提出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而引发的种种表现来看, 它在某种程度上, 将作为教育主体的儿童边缘化, 想要真正做到将儿童的需求纳入学前教育的重要考虑范围内, 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当下学前教育理念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和管理

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论是美国、印度的做好入学准备, 扶助弱势群体, 还是英国的关注儿童发展, 促进妇女就业, 他们在帮助儿童做好学业衔接的同时, 也力图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从根源上减少促使学前教育目标功利化的因子。毕竟, 教育作为大多数国家视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事业, 学前教育的目标都应该以顺应、帮助儿童发展为主。目光转向国内, 我国政府同样也应做到关注学前教育领域的种种现状, 提高对学前教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落实职责, 有效的监管市场, 为广大儿童提供基本均等的教育机会, 为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持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2.加强教育人才培养, 开展素质提升建设

一方面, 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主体, 首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幼教观念, 掌握有效合理的教育方法, 努力做到关注儿童成长需要, 关注儿童的个性能力培养, 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 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观念和思想,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 国家和政府也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制, 将教师培训纳入常态化。同时, 学校积极安排定期的教学经验交流会, 也能使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我, 取得进步。

3.转变教育理念, 尊重儿童发展

如今, 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受到了社会较高的关注, 如俗语“笨鸟先飞”, 又如马卡连柯的“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五岁前奠定的, 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 这些昭示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观念, 也愈发得到众多家长老师的认同。而纵观中外众多教育名家的思想, 以卢梭《爱弥儿》为代表的自然教育的思想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在这其中, 越来越多诸如蒙台梭利等的儿童教育家也坚持教育应该顺应儿童自身的发展, 顺应自然赋予的规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当今中国影响范围仍然广泛, 影响程度仍然深重。但是, 我们始终坚信, 教育的“起跑线”并不能等同于人生的“起跑线”, 赢在“起跑线”也不等于赢在“终点线”。理智地看待当下学前教育领域出现的现象和口号, 一切以尊重儿童成长步调为准, 才能使基础教育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摘要:现如今,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 为使孩子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出人头地,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逐渐得到大众的肯定。然而, 伴随着由此引发的种种教育现象, 质疑声也开始响起。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观念的分析, 透视当下有关教育现象, 借此引发公众对学前教育理念的思考。

关键词:“起跑线”,学前教育,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熊丙奇.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M].上海:百家出版社, 2011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3]〔美〕莫里森.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 (王全志、孟祥之等译)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学前孩子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独立性;信任

学前教育的最大意义不是为点滴知识的提前打底,而是让孩子在入学前和学校老师间培养起良好的默契,同时养成一些基本的习惯。

带过孩子的家长会知道,孩子的言行会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而家长的反应力,往往直观地影响孩子的反应力,这当中的纽带,就是互动关系。在孤单中成长,往往沉默寡言,而父母环绕家庭温馨的孩子,却外向开朗,这便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很多人认为,孩子的性格习惯是基于成长慢慢形成的,幼儿园的教育往往无差别。其实不然,事物的形态取决于初始之时,学前教育中的综合互动便是影响最大的时期。若教师一味地对孩子的渴求視若无睹,等于告诉他,教师是我畏惧的对象,但并不是我可以求助信任的人。而当教师对孩子的管束拿捏不好度时,会出现孩子太过散漫任性,或者畏惧高压畏缩不前的两极分化状态。故而教师需要体察孩子的内心所求,及时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很多家长喜欢小班教学,正是因为小班教学能使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在管控所有孩子的基础上,能与其有更好的互动。而这一阶段的引导性方向,就在于通过使孩子在幼儿园同老师和同学共同玩耍间,塑造其活泼阳光的性格,并能适应这样的生活,从而避免其进入义务教育时,因为不适应固定的教学范式,无法集中精力,无法顺利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知识的吸收学习中,而出现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的状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亚裔家长特别是以中韩两国为代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吝惜成本。很难看出不上幼儿园和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的差别,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教育上投入的差别,必将映射在孩子的成绩和长远发展上。但不少孩子在家时,对父母的依赖性致使他们对独立性成长方面有欠缺,比如独自吃饭和适应每天有意识教学。举例说明,大多数孩子在三至六岁,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礼貌方面就已能达到基本水平。但是正如单项频道只对固定人群开放,只有家人或邻居能理解他们日常的表达。而进入幼儿园,便是给他们一个提前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我意识明白该如何同别人交流,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获得普遍性理解。曾看到过一项数据显示,人在一节40分钟课程中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普遍为20分钟。而孩子则更低,但经过幼儿园教育,他们能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从前延长许久。而一些诸如饭前洗手、排队、端坐听课、礼仪礼貌和安全教育等基本习惯的养成,对于许多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辈抚养的家长来说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曾经看到一个因教育上电视节目的家庭,父母的学历中等,对于孩子的教育便异常抓紧,相对于同龄人,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能认识上千字,并开始学习基础数学。但上幼儿园之时,老师却发现这个被格外留意的孩子,比班上所有学生都沉默,甚至于想要尽力隐藏自己的存在,唯恐犯一点错。细究之后才知,原来父亲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每天为其制定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做不到便罚跪抄写,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需要规则来约束孩子,尤其是正在活泼无所畏惧的年龄。可是斥责稍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也许从此有了阴影。从前带学生出去郊游时,小孩子好奇心大发,喝着饮料又想扔了买奶茶,吃着盒饭嫌味道差,抬手便扔了闹着买烤串。一旁跟同的家长十分不满,教育自己儿子道:妈妈每天不也是吃这样的盒饭吗。我心里长了教训,再一次组织出游时,便同所带的孩子约法三章,每个人离开视线之内必须先告诉老师,每个人有在我这里25元的零钱预算,由自己问价格做打算,每个人余下的钱发还自己。一天下来,他们果然不再出现胡乱浪费的状况。这里面我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便是规则和尝试。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尝试,尽可能给他们一些尝试的机会,我们可以做教导者和鼓励者,但不应当做包办者和标准答案限定者。不应当一再跟在他们后面,不论对错,放马由疆随其意愿去,最后做着老妈子的角色。而是应当有意识地做前瞻性的引导,在他们可能出界前,让他们明白对错和不能做的是什么,在这个范围之内,做错了也没关系,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擅露喜欢厌恶。同时,不要太过主动性地解决一些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玩具拆解复原,当他们问问题时,可以引导告诉,但不应限制他们应怎么做,或者直接代劳了。要知道,生活是多面的,像折纸一般,拊掌便是另一种方法,并不是试卷一样平面,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方法。于我们而言,引导和尝试,才是助力他们发展学习的直接法门。

参考文献:

[1]鲁雯.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J].好家长,2016(Z1).

[2]秦文霞.试论“问题”研讨策略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2).

上一篇:相关性评估下一篇:行为导向教学建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