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基础调查

2024-09-19

学前儿童基础调查(精选6篇)

学前儿童基础调查 篇1

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保障。因此,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深入、全面地了解,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儿童充分地展示自己

教育的职能之一就是要通过一切教育活动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发现自己身上的火花,从而激发其兴趣,树立其信心,充分地展示自己。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对儿童充分地了解,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儿童感受到新环境是轻松的,教师是可亲近的。通过平等的对话,激发儿童表达的欲望,从而了解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对话中观察儿童的注意力、行为习惯等。

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多元化主题,让儿童有话可说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潜藏着八种智能。人在智力上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智能类型之间的组合不同而已。通过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多元化主题,让儿童言之有物,可以多维度了解儿童。比如设计:“你看见过树,能说出几种树的名称吗?”“你看见过鱼,能说出几种鱼的名称吗。”儿童能说几个就说几个。这些都是儿童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甚至品尝过的,因此有话可说。儿童的这些经验可以在与家长、教师、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也可以通过电视、书籍获得。教师根据儿童的回答了解儿童生活教育状况。

另外,还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个圈,让儿童想象:象什么?评价儿童的想象力;通过特长展示激发儿童表演的热情,挖掘儿童的潜能;通过儿童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儿童的识字量。这些都是从不同侧面来了解儿童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

由表及里,感悟教育

与儿童交流后,我发现儿童都吃过鱼,但是他们对吃过的鱼的名字大都说不出来。只是说一些电视上,卡片上见过的色彩鲜艳的鱼。比如金鱼、娃娃鱼、热带鱼等。经常吃的鲫鱼、鲤鱼、鲶鱼到成了稀有鱼类了。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中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识字是学好各学科的第一关,儿童只有多识字、多读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才能提高。在全国著名早期识读专家刘振平高级讲师的指导下,笔者设计了科学的测评试卷与结果统计办法,发现51名儿童中,最高的识字量是1770字,最低是80字,其中识字量达到700字以上的是25人,700字到400字有9人,400字到200字的有10人,200以下是7人。平均的识字量是729.7个字。

学前儿童接受了家庭早期教育,幼儿园学前教育,再加上儿童在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每一位儿童走进校门时,都不是一张“白纸”,因此教育不能从“0”开始。

通过调查引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农场地处偏远,人口数量少,学前儿童的平均识字量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说明部分家长具有教育意识。从掌握1770字的宫瑞鹏和掌握1710字的毕文耀来看,其父母文化程度是高中以上学历。家长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平时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经常地教读孩子。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幼儿园的体制改革。前几年农场把幼儿教育推向了市场,出现多家个体幼儿园,那么要想生存下来,办园必须有特色,有创新。它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其中“小天使”幼儿园的孩子在这次调查中脱颖而出,该园送来的17名孩子中达到或超出1000字识字量有13人。通过调查,该园学前教育早在三年前就引用了刘振平专家提出的“让每一个六岁儿童都能阅读”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把识读教学作为办园的一个特色。所以平均识字量达到729.7个字。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通过几年的实践调查,以及对幼小衔接的研究,笔者认为幼儿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笔者看到同一年龄段儿童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为什么同一班级的学生总是有差异呢?而且差异还不小呢?主要原因就是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观念问题,孩子出生后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就使孩子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下面是对51名学生家长文化程度的调查:

这些儿童的父母大多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他们接受的是全民普及教育。通过调查,母亲是小学、初中毕业的占了71.74%,父亲占了78.43%,这是找到了学前教育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的文化素质有待于提高,教育意识有待于加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当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即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思考二: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苏联著名儿童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学习负荷量过重或不足,都会影响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智能的培养。他认为:“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学。”回顾曾经的教育现象,我们没有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详实地分析与调查,直接收到班级内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每天做重复工作。这样都违背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出现了学习负担过重或不足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幼儿识字是减轻小学生负担重的策略之一。实践证明:小学生学前不识字,识字的起步晚,识字的数量少,是造成小学生负担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识字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各科的学习效率,也关系着儿童智能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大量的实验证明:只要方法正确,两三岁的小孩一天学认一两个字,四、五岁的小孩一天学几个字,是很容易的。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学前儿童快速识字的教学实验。证明身体和心智正常的五、六岁儿童,都能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里认知汉字1000—1200个。阅读低幼读物的认读率,均能达到92%以上。这样到了小学的时候,已经开始具有阅读低幼读物或一般读物的能力。对于学好语文和学好各学科,及至整个义务教育,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不少幼儿园或学前班已经做了这一点。

分层教学也是减轻学生负担重的策略之一,并且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是拥有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领悟理解和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很多实践者发现,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对策。

中国教育报在2009年6月30日刊登的,关于分层教学的专版内容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分层教学不同于快慢班。可以有三种形式:选修、活动、跑班。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数学、语文、英语学生易出现分化现象,而其他学科,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达到合格水平。所以在这三个学科中实施“分层跑班”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是“分层不分班”。所谓“分层”是学科教学分层,“不分班”是学生隶属的行政班级不变。一个学生的数学可能在A层次的课堂上,而语文可能在B层次的课堂上(学生进步了可以调整到相应层次的班中)。但他所在的班级不变。除了数学、语文、英语学科上课时到自己对应层次的教室接受教育外,其他学科的教学及各项活动均在行政班内进行。这种在班级授课中开展“跑班”形式的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过重或不足的负担。

学前儿童基础调查 篇2

调查结果显示,“免疫力差,容易生病;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补钙问题,以及身高体重不达标”是2~3岁的家长主要关心的健康问题。25%-30%4~5岁的儿童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6~12岁的儿童和少年,睡眠情况需要引起关注。除此之外,孩子挑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且多数家长对营养品持客观开放的态度,营养品的安全性,是他们关注的首要要素。

全球最大膳食补充剂公司NBTY在华子公司——诺天源(中国)贸易有限公司作为此次活动的独家赞助商,同时也作为儿童营养品的企业代表,出席大会并致辞。公司市场副总裁叶创伟先生直言“最近这些年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频发爆出,如果营养食品类的企业不严把质量关,我想不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儿童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叶总说,关注中国儿童营养健康,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儿童营养问题由来已久,我们必须予以更多关注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在儿童营养健康方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公益组织、媒体、企业各司其职,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唯如此,方能给中国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科学的饮食环境和条件,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据了解,20xx年10月,诺天源(中国)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自然之宝·关爱儿童基金”,以切实推进我国儿童的.营养健康事业发展。同年启动向西部与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的学龄前儿童捐赠“儿童多维软糖”的爱心活动,截止3月,完成向11个市、县近千所幼儿园的捐赠。

调查报告发布之后,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资深健康管理顾问李璞随即发表了“儿童膳食营养均衡”的主题演讲,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副研究员张倩就“中国少儿营养健康现状的分析、看法与建议”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少年儿童促进会会长范崇嬿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地区和地域之间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区别很大。将为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学校和家长妥善制定儿童膳食营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学前儿童基础调查 篇3

一、调查情况态度分析:

我园大班在园幼儿197名,发放表格197份,收回调查结果182份;中班在园幼儿191名,发放表格191份,收回调查结果172份;小班在园幼儿159名,发放表格159份,收回调查结果份117份。家长总关注率达到86.1%,其中大班家长关注率达92.3%,中班幼儿关注率达90%,特别是小班,关注率只有73.61%,和中大班相比较,明显低的多,由此可以看出:

1.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礼仪行为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小年龄幼儿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是因为他还不够懂事,是正常的。

2.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程度在小班还有所欠缺,好像重视的程度不太够。

二、调查结果中各年龄段礼仪行为排列前五名情况分析:

下表是在礼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五大项:(见表格1)

1.根据表格1可以看出,各年龄段幼儿在礼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项目有明显共同点。

2.随着幼儿年龄增长,礼仪行为优秀比率成明显上升趋势。

3.在小中班做的最好,且显明显上升趋势的遵守交通规则这一项到了大班却排到了第八位,计算做的好的比率,只有52.1%,呈明显下降趋势。回顾幼儿园教程,在大班上学期还有专门关于交通规则的教育教学主题,为什么幼儿在接受了教育后还会有明显下降趋势呢?仔细分析一下,可能会有这样几个原因:

原因一:幼儿随年龄增长,活动能力增强,一些行为已经不受家长控制,会有一些我行我素的做法;

原因二:社会上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让幼儿有了一些独立思考能力后,经常模仿;

原因三:幼儿园在这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到位,没能引起幼儿足够的重视。

在日后的研究工作如何改善这一现象,让这一困惑得以改善,让我们的幼儿礼仪行为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更加优秀,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调查结果中各年龄段礼仪行为排列后五名情况分析:(见表格2)

1.从表格3可以看出,在幼儿园的教育下(因为小班也已经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培养了),孩子们的礼仪行为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排列在前,做的最好的礼仪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前两项排列一模一样,而且增长的比率相当可观,如果教师再加以重视的化,孩子们会做得更好。

2.在家长调查中表现很不好的就餐习惯在幼儿园却表现的非常好,相差的百分比竟高达40%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说明幼儿在家在园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幼儿其实明白该怎么做,但在老师这里不能撒娇,只能严格执行。可在家就不一样了,他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跟自己的父母、家长撒娇,所以出现了这样的调查结果。

3.虽说主动问好,在家在园都属于幼儿礼仪行为中做的比较好的项目,可优秀的比率在中大班依然上升了15%左右,唯独小班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在园工作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小班有些孩子刚开始对教师有种摸不透的情绪,不敢跟老师亲近,所以老师针对他的一些教育行为效果也不够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和老师亲近程度的增加,教师的教育作用逐步发挥,教育效果明显提升。

(二)在教师调查中幼儿礼仪行为排名后五位的现象:(见表格4)

1.从表格4可以看出幼儿发展不够好的礼仪行为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好转。

2.发展最不好是争抢玩具和后面的谦让行为发展比率相差很多,好像幼儿的礼仪行为在遇到实质性的问题时,就把礼仪丢到一边,还是先满足自己想玩、爱玩的心理;而且为什么这一现象在幼儿园如此严重,可能还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因为在家庭中缺少交往的伙伴,自己的玩具都是自己一人独占,所以这一现象尤为严重;为何抢玩具现象这么严重,而谦让行为又有所改善呢?有这样一个思考:因为游戏活动基本在孩子自主活动时进行,没有教师也就是外力给他的约束,而其他环节就不一样了,多数有教师在场或组织的活动,孩子对自己表现要好的欲望又要强烈些,也就是说,指导自己不好、不对、没礼貌的行为就会有所制约和控制。

4.统比所有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在园的礼仪行为明显比在家的礼仪行为要表现得更为出色和优秀,也就是说,幼儿园应该是幼儿礼仪形成的良好环境。但如何让孩子习得的礼仪行为及意识也能在家庭中表现好,这就是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需要认真研究与执行的问题了。

五、家长和教师关注的幼儿礼仪改善方面:

1.小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5)

2.中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6)

3.大班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见表格7)

学前儿童基础调查 篇4

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中要求突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整合性, 幼儿园是否为教师和儿童提供了与音乐教育目标相一致的音乐学习经验?所提供的音乐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儿童在音乐和其他方面的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 特别是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是否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并在其中灵活自主地学习音乐?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希望进一步促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 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 对上海市45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 (其中示范园7所, 一级园33所, 二级园4所, 私立幼儿园1所) 的250名教师音乐教育师资水平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50份, 回收245份 (回收率98%) , 其中有效问卷240份 (有效率98%) 。问卷对幼儿园基本条件、教学活动、师资培训、对策、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查。

三调查数据

所有被调查者认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很重要。70%的被调查者认为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一般。8.3%的被调查者则认为幼儿园不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对象音乐活动基本情况统计具体见调查对象音乐活动基本情况统计表。

1. 基本条件

第一, 教师专业学历层次。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55%达到专科学历 (其中, 全部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 。全部受过音乐基础训练和学习过音乐教育法。45%达到本科学历 (其中, 56.5%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 。63%受过音乐基础训练和学习过音乐教育法 (其中7人是艺术类音乐教育专业本科) 。所有的被调查者认为钢琴弹唱能力是一名幼儿园音乐教师最需要的素质。

其中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的音乐基础差, 有些教师虽然是艺术类本科毕业, 或有钢琴基础, 但是在面对儿歌的即兴伴奏、移调常常力不从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虽然对音乐教育法熟悉, 但实际操作能力差。反而是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的教师弹唱、移调能力得到幼儿园园长的好评。

调查对象音乐活动基本情况统计表 (N=240)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学前教育专科院校重视学生的音乐技能, 在课程改革理念上能从幼儿园的需求出发。如上海行健职业学院2003年就提出《幼儿钢琴弹唱》课程的教学, 2005年该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系毕业生的弹唱基本功得到幼儿园园长的一致好评。

第二, 幼儿园音乐硬件设施。被调查的幼儿园都有钢琴、多媒体电脑等教学设备。但是, 幼儿园对音乐设备的配备不尽如人意, 钢琴上堆满了杂物, 教师缺少与音乐相关的书籍, 幼儿缺少可以操作的音乐器材, 仅有的一些音乐器材也常被堆放在角落, 无人问津。

笔者去幼儿园调研, 听课时常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课堂中使用的儿歌大多是手抄版的简谱;上海“二期课改”配套的教材《学习活动》中也大多只配有简谱, 更无伴奏。所以在2011年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出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幼儿钢琴弹唱120首》选用《学习活动》中的常用儿歌, 都配上伴奏, 并编配成五线谱版本。本书一上市便得到广大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好评。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特别表示要把《幼儿钢琴弹唱120首》引入到教育署“音乐中心组”教研中。

2. 教学活动

第一, 学前儿童音乐活动周次数。60.8%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周内, 所任教的班级组织音乐活动的次数为0~1次;28.8%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周内, 所任教的班级组织音乐活动的次数为2~3次;9.6%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周内, 所任教的班级组织音乐活动的次数为4~5次;只有0.8%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周内, 所任教的班级组织音乐活动的次数为5次以上。每周音乐活动的次数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被重视程度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可知, 幼儿园普遍存在音乐活动时间过少的情况, 只有0.8%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周内, 所任教的班级组织音乐活动的次数为5次以上。

音乐活动能发展和完善儿童的人格, 提高素质;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 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 增强儿童识别美丑的能力;音乐活动能使儿童内在的情感得以表现和发展, 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周次数刻不容缓。

第二, 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在主题性音乐活动、常规性音乐活动、活动区音乐活动三大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组织形式中81.7%的被调查者组织了主题性音乐活动;85%的被调查者组织了常规性音乐活动;56.3%的被调查者组织了活动区音乐活动;其中51.3%的被调查者组织了主题性音乐活动与常规性音乐活动两种形式;40.4%的被调查者组织了主题性音乐活动、常规性音乐活动、活动区音乐活动三种形式。

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构建新的儿童音乐教学理念, 通过灵活多样的儿童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发掘儿童的潜能, 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 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常规性音乐教学活动渐渐被主题性音乐活动所取代, 或将其整合在主题性音乐活动中, 这正是“二期课改”所带来的改变。但是, 幼儿园中的常规性音乐活动是否还需要单独开展, 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3. 师资培训

所有的被调查者参加过音乐教育职前培训, 其中培训1年以上的占25.4%, 2年以上的占57.9%。73.3%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幼儿园在职音乐教育培训, 其中69.6%是园本培训, 3.7%是专家指导。26.7%被调查者的音乐教育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

调查中发现, 所有学前教育毕业的幼儿教师只是在师范中接受过1~2年不等的音乐教育培训, 入职之后没有任何定期的职后音乐技能培养。非学前教育毕业的幼儿教师中16.7%的人入职前根本没有进行过任何有关音乐教育学习, 入职之后也没有任何定期的职后音乐技能培养。所以很多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 常常觉得自身的音乐能力不足, 有些力不从心。

其实在幼儿园中有效地驾驭课堂和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活动, 需要的不是多么高深的音乐理论知识, 而是能将音乐展现出来的能力。但是, 由于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长期正规的音乐教育, 缺少及时的职后培训, 以及没有音乐专业人士作为顾问, 导致出现了幼儿教师组织音乐活动有心无力的现象。

4. 学前儿童音乐活动课程设置

9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歌唱、聆听音乐、音乐运动 (如结合舞蹈等) 、音乐乐器表演、演奏等, 只有5%的被调查者选择奥尔夫音乐课程。

奥尔夫教学法是在中国本土化程度较高的音乐教学法, 其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节奏、旋律练习、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其教学法核心观点是以人为本, 重视挖掘人的潜力, 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 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作为演奏者用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参与其间, 在音乐游戏中不经意地提高幼儿音乐能力, 促进幼儿各学科的全面发展。

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阶段, 在理论上要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在教学法的运用上可以多让教师参加非商业的奥尔夫音乐培训班, 如上海音乐学院奥尔夫音乐大师班。幼儿园要多安排一些教学课的展示, 不定期地让老师们互相听课、评课, 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成为幼儿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平台。

四对策建议

1. 重视教师职后培养

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教师要会弹琴、唱歌、绘画、舞蹈, 还需要懂得幼儿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幼儿园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外出观摩、专题讲座、名师指导、定期教研、听课评课, 与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进行师徒带教等活动对幼儿教师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 帮助幼儿教师提高音乐教育活动的质量。在培训内容上应符合教师实际情况, 多开设音乐技能类职后培训课程, 多问问教师需要什么, 多听听教师的意见, 让幼儿教师能得到终生学习的机会, 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质量。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 指出:重视对幼儿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 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 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一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指出:通过实施幼儿园“名园长、名教师培养工程”, 采取园本研修、课题研究、多形式带教等方式, 培养了一批骨干园长、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保教人员专业发展。建立开放、灵活、多样的师资培训机制, 构建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相衔接的保教人员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职初教师、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 受培训率达到100%。专任教师基本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 其中6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国培计划”、“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政府层面的相继推出, 将大大促进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着力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2. 加大音乐教学投入

加德纳说过:“人类有八种智力潜能, 其中发展儿童的音乐智能是很重要的。”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许多幼儿教师满怀对音乐的热情却苦于乐器品种不全, 或者缺少足够的音像资料和理论书籍, 而不得不选择逃避进行音乐活动。因此, 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加大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 其归根结底就是要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 指出: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 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有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 与音乐相关的书籍、音像制品、播放音乐的设备以及活动场地等硬件的问题得到解决后,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

3. 拓展国际教学交流

《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指出:拓展国 (境) 内外学前教育交流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 加强国 (境) 内外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搭建国 (境) 内外幼儿园交流平台, 建立长三角幼儿园园长学习交流制度, 促进本市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音乐是无国界的, 从全球范围来看, 欧、美、日、新加坡等国经过多年的积累,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师资培养、教学管理、课程资源、评估方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一套适合各自国情的操作体系。相比之下, 我国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模式尚未形成, 需经过一定的经验积累,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才能逐渐成熟, 达到预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 多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才能让我国儿童享受到国际一流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上海市45所幼儿园的250名教师音乐教育师资水平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所有被调查者认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很重要。所有被调查者都想获得更多的音乐教育培训、观摩机会。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2344/u26ai30352.html

[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EB/OL].http://shanghai.eol.cn/shan ghai_zc_5346/20110913/t20110913_682704.shtml

[4]付虹靓.上海市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EB/OL].http://www.cnsece.com/article/3389.html

学前儿童基础调查 篇5

关于做好学前残疾儿童调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残联:

根据国家、省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为摸清底数,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现就学前残疾儿童调查统计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残联要高度重视学前残疾儿童摸底调查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学前残疾儿童调查、登记工作,按要求填写摸底调查登记表,确保所有信息准确、完整。

二、学前残疾儿童调查摸底对象为在教育部门审批的有办学资质的学前教育机构(含全日制特教学校学前班、全日制普通幼儿园、全日制特殊幼儿园)中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包括新入校或园,已在校或园)。请各市认真填报调查表,加盖单位公章后,连同摸底调查情况说明(摸底调查的学前机构名称和学前残疾儿童数量等情况)和电子文档,于2012年1月10日前速报送省残联教育就业部。

联系人:张建美;联系电话:0531-86158956,电子邮件:sdclzjm@163.com。

附件:学前残疾儿童摸底调查登记表

学前儿童基础调查 篇6

关键词:武术,基础训练,儿童,相关因素

前言

随着竞技武术自身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积极对外推广,国际间的流势已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的武术面临技术上更大的创新和挑战。基础训练阶段是每个运动员竞技生涯的开始,是训练阶段中最敏感和有效的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其基础性和无功利性,迟迟未引起相关部门及武术科研工作者相当的重视,问题的长期不断累积使武术基础训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如何帮助儿童武术基础训练健康、科学的发展,使之成为整个训练周期的坚固磐石势在必行。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全国各武术训练单位(学校)从事武术训练工作多年的一线、二线武术教练员以及多位武术界专家学者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参阅了大量的有关生理、心理、训练、体操、武术训练及武术基础训练等方面的论著及文献资料,内容涉及运动训练学、统计学等学科门类。

1.2.2 调查访问法

问卷于2005年6月台州武术教练员培训会议和2005年8月深圳全国青少年冠军赛以及2005年10月12-15日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武术分会场向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武术教练员、武术裁判员、武术教师随机发放,数量分别为40份、60份和50份,当场回收为39份、60份和48份。最后的有效问卷分别为34份、50份和42份,有效百分比分别为87%、83.3%和87.5%。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五分制评价)86.3%。

2 结果与分析

2.1 领导重视与科学的管理定位

在武术基础训练中,领导的全方位重视与科学合理的管理直接保证了整个训练过程的高效、有序地进行。据调查,管理层在单位内部的团结合作、运动员的选材以及训练经费的投入三方面的总体评价最高,当然这是保证武术训练正常进行的保障,也是直接影响训练成绩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次,教练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的问题在现阶段矛盾突出,普遍存在上层管理机构由于各种原因还未合理有效的处理好教练员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长此久远将间接影响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态度,淡薄竞争意识,不利于武术项目的发展。所以,作为管理层面除了保证显性的利益外,还应更多重视关心隐性问题。

此外,本文以教练员考评依据为例作了一项调查,各单位除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作为教练员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还将运动员的输送率、竞技能力、健康体魄以及心理品质四方面作为评价的次要依据。而对于训练人数、儿童的武术兴趣培养以及教练员科研能力基本不作为考评项目。从所获取的信息来看,在基础训练阶段,除比赛成绩与输送率这些重要的外显因素之外,儿童武术兴趣的培养以及基础训练人数的保证也是此阶段非常必要的内在因子。特别对于兴趣培养,国外研究发现大学生水平和奥运会水平的运动员将享受、乐趣作为他们首要的三个目标之一,即使在承受着获胜和出色发挥的巨大压力的同时,运动员仍然乐趣作为继续运动生涯的关键因素,而缺乏乐趣和动机成为退出训练的首要因素。所以只有从小注重培养运动员强烈的兴趣和内部动机,才能承受艰苦的训练考验,保证运动员后续潜质不会因为心理耗竭而中断运动生涯,才能为竞技武术稳定高速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所以,现有的武术基础训练考核管理制度更趋向于竞技武术的管理体制定位,相对应基础训练阶段,应该积极调整改革,使现有的管理定位和理念更为科学、合理,在管理制度上形成良性循环的定势。

2.2 武术基础训练的基础结构建设

在武术基础训练中,硬件和软件系统是创造优越训练环境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武术训练高质高量完成的基本保障。关于硬件设施配备、单位支撑度以及人力资源结构配置方面基础结构建设调查访问,我国武术基础训练的情况基本呈现发展与问题共存的状态。

2.2.1 各地区设施配备层次呈离散状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等关联,使得基础训练设施配备的层次较为离散。调查发现有32.1%左右的单位其性质为有偿训练,以较发达和发达地区为主,具有相对较好地训练设施配备。单位通过自身的自负盈亏提高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避免了过于依赖或保护而萌生的惰性,通过逆境中求生路求发展,主动的去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是寻求社会政府的保护。所以,相比较传统型体制,有偿训练是值得广家(省)的财政拨款来维系,从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添置或置换新场地和器材设备的条件,甚至有一些业余体校的经营创收只是出于经费不足的无奈之举。所以政府需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有效的政策引导,出台优惠政策等手段,鼓励单位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及单位间资源优化共享,有效改进基础训练硬件设备条件。

2.2.2 基础训练单位的支撑度

任何训练单位的支撑程度与生源、输送率都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本文通过对各单位的生源和输送率调查来说明当前我国武术基础训练单位的外部支撑情况。全国业余武术体(学)校的生源分布情况集中于较好与一般。从武术后备人才选择空间与人才储备以及家长对武术项目的积极性、认同度方面来讲形势尚佳,基本呈良性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有投入必然要输出,据各单位近五年内输送到优秀运动队的年平均百分比的调查显示,有55.6%的单位输送率基本保持在5%~10%左右,即100个运动员将有5至10人将会输送到上一级的优秀运动队。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生源与输送率之间是否有关系,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我国武术基础训练各单位生源与输送率之间相关性较弱,两者关系不紧密。对于这种我国竞技体育项目“从基数与成材率的比较来看,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的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样化的,解决这些表面现象之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作,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2.2.3 基础训练的人力资源结构分布

据统计(见表2),我国武术基础训练的职称结构主要以中级、初级职称为主,中级比例微高于初级。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较低,平均每个单位所拥有的高级职称教练员平均为0.3人左右。相对而言,本科(肄或结业)以及上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这种高学历低职称的普遍现象是人力资源结构中“年轻化”的特有症状。针对这种结构分布状态,相关部门及各单位不仅应对年轻队伍积极培养、创造机会,还应提供平台,开阔视角,挖掘他们潜力和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逐步优化教练员整体资源结构问题。

2.3 武术基础训练体系的科学化研究

2.3.1 武术基础训练研究的不同观点

不同时期武术运动员的训练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延长优秀武术运动员运动寿命、保证体格健康与大运动量训练、保持最佳运动成绩之间建立一个天平,即如何达到最优化效果。目前关于武术基础训练的内容体系的构建基本趋于两种态度,一种观点以根据儿童的生物年龄进行训练内容的安排,其主要以联系教练员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进行主观分析达到训练目的,教练员提出在不同时期儿童身体素质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以及专项技术训练的侧重点,并以此作为训练根据。另一种观点提出以儿童的生理机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发展规律等特征为主导安排武术基础训练结构体系。在当前各单位的武术训练中,前者的观点在基础训练实践中趋于成熟,也是当前最常用的方法。而后者提出的训练新思路是从客观分析的角度对现有基础训练体系作的重要补充,合理运用将事半功倍。

2.3.2 武术基础训练体系的指导依据

据调查,当前开展的武术基础训练主要以武术规则为主要指导依据,2003年武术竞技比赛新规则的颁布,代表着武术今后发展走向与趋势,其动作难度系数提高,连接难度出现等特征,积极引导教练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其次,运动员兴趣与意志品质的培养作为武术基础训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引起极大的重视。有研究显示,12岁及以下年龄组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心理技能即为享受乐趣。当前几乎多数的教练员都能认识到培养运动员兴趣的重要性,但由于教练员缺乏针对性教育,不了解操作的程序、内容和方式,以及教练员并不善于从心理上进行教授,超出他们擅长的领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势必带来一定的阻碍,甚至被忽视。

2.3.3 武术基础训练体系的内容研究

调查显示,武术基础训练系统性研究的不足(包括训练内容和方法)和指导性文件的缺乏(如训练大纲)百分比各占56.3%和37.5%。显然当前的武术基础训练正是处于“先干后识”,先实践后理论的时期,没有系统的、完整的训练理论作为武术基础训练坚实的靠山,科学研究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反馈,武术基础训练的不平衡发展,抑制了训练的健康发展。当然,为了弥补这种现状,调查也显示已有74.2%教练员参加了进修或培训,多数单位在定期安排教练员进修或培训的同时已意识到只有不断给教练员充电,获取最新信息,提高教练员的意识敏感程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更有效的进行科学训练,将“先干后识”提升到“先识后干”,逐渐走上理论指导实践的路线。

3 结论与建议

(1)武术基础训练的管理定位是引导儿童训练走上正确路线的主要因素,作为延续运动生涯的内在动机和最终目标之一,重视儿童武术兴趣的培养,带给儿童享受其中的快乐,是当前武术基础训练在管理定位上的一个重要忽略点,可采用的方法为加强教练员教育,弥补不善于教授心理技能的事实;设计有趣、具有吸引力的操作性强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教练员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借用多种媒介如录像带、CD、计算机游戏和网站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引导和讲解信息的途径。

(2)面对当前社会办体育的不成熟性,政府应积极鼓励改变原有传统型的政府办体育的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有效的政策引导,出台优惠政策等手段,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及单位间资源优化共享,改进武术基础训练的基础结构建设。

(3)解决武术基础训练体系的科学化是提高训练水准的关键因素,首先,明确改善现有训练方法的重要性,对各种主观训练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形成系统的理论,教练员负责对训练过程进行监督和判断,并适时适人调整部分内容。其次,借助现代化分析研究方法,如客观法、预测法等,辅助训练过程的进行。

(4)将教练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与管理部门组织建设相关联,形成系统规范的教练员培训制度,合理规划培训大纲及计划,内容应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技能操作;提供深入细致的各种与训练有关的实践技能操作方法,达到标本兼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田麦久等.少年训练向导[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3]编写组.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4]徐才等.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下一篇:人类乳头状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