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2024-10-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共12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1

正式活动:图形宝宝

年龄班:

大班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不同特征(颜色、形状)进行两次逐级分类;

2、初步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形成集合与它的子集,并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活动准备:

圆形盘2个,并分别记作1号、2号;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3个,各小组1份。布袋1个(内附红、黄、绿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各1个)活动过程:

一、识别物体

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你们的长桌上都有什么呀?(两个圆盘、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幼儿分类数数(正方形:9个、圆形:9个、三角形:9个;红色:9个、黄色:9个、绿色:9个)

二、提供分类标准

教师手拿神秘布袋走向一名幼儿,让他伸手去摸。例如:摸出一个红色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颜色?(红色)随及,请全班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把所有红色的图形宝宝放到1号“家”里;又问:这是什么形状?(正方形)请全班小朋友把1号“家”里的所有正方形宝宝放到2号“家”里。

三、比一比

问:小朋友们,是2号“家”里的宝宝多,还是原来1号“家”里的宝宝多?(1号);又问:为什么2号“家”的图形宝宝没有1号“家”里的多?(2号“家”里的宝宝是从1号“家”里拿出来的,1号“家”里还有图形宝宝)活动建议:

将幼儿分成小组,小组人数可视班内小朋友人数而定;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时,要鼓励幼儿都投入,并在分好后请各组幼儿说说逐次分类的结果,并引导其说出分类的原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改革

乔治·莫里森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一书中指出, 教育的水准和背景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性的四个维度之一, 幼儿教师要有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准备课程学习。随着幼儿园对教师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学前教育课程应注意与幼儿生活相结合, 努力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学前教育基本知识以及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的数学教育应用能力的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 研究幼儿的数学以及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措施等等, 具有全面性、应用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应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 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措施, 并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幼儿园教师需要在真实而生动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通过对实践的反思, 将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但调查发现, 高职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胜任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教学内容仅以教材为主, 教学实践机会也较少。笔者尝试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 课程改革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开发理念, 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教学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引线, 突出教学的年龄特点, 最终达到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探讨和创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环境;二是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 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四是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实现“工学结合”;五是让学生掌握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 教学内容整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通常包括:感知集合、量、几何形体、数概念、时间、空间等内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为按照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再配合相应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此次课改, 我们把各部分内容分别融入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 使得学生能像在幼儿园教学一样,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易度的教育。例如, 小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能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 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 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 使学生了解幼儿听、说、读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注重教学的启发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力, 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 注重小组合作能力。除传统讲授法之外, 还可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讨论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 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节课不单纯强调理论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总结和归纳。例如, 在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整点”中, 课前将案例的教学过程发给每个小组, 先进行案例分析, 要求小组阅读讨论后补充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 课上分角色扮演, 进行模拟教学, 小组内进行试讲, 所需教具、学具自行准备。最后, 总结“认识时间”活动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 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考试考核摒弃了以前的单一化理论考试, 而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课程学习评价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与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小组活动记录、到课率、课堂表现、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考核中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例如, 对小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首先由小组自评, 总结本组教学活动表现, 再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评价, 然后教师点评总结, 最后形成对该小组的综合评价。终结性结果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设计课程和讲授课程的能力。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 前期准备

针对本课程, 通过与幼儿园教师以及部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了解以往课程安排上的优势和不足。在进行课程整体分析和设计时, 也相应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教材选定、人员分工、社会调研等。在课程设置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年龄阶段划分, 并在每个年龄段选取比较重要的内容让学生研读、讨论, 进行相关材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6~8人) 完成任务。

(二) 实施模块化教学, 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分解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以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为主要教学任务, 教师讲授理论时要大量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 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第二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 按年龄班划分, 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幼儿园见习等形式的训练, 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第三模块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在班级或幼儿园进行试讲,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能力完成教学。具体模块安排如表1所示。

(三) 加强实践训练, 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模拟训练之前, 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给学生上教学示范课, 传授一名称职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 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个人教学能力, 从而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训练项目有:编写教案、说课展示、模拟试讲、幼儿园见习等。具体实践项目安排如表1所示。其中, 模拟试讲即模拟仿真教学。模拟仿真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应用模拟仿真教学, 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 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 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 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 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 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 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 在学习中往往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 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而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学生由于经常要分组活动, 小组每位成员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承担任务, 并且在合作过程中, 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和指导其他组员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能为完成小组任务而主动参与, 并尽可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从而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 锻炼了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弹、唱、跳、说、画这些传统教育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了。通过课堂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以上这些基本技能, 还应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生通过活动设计、说课、模拟试讲、亲自到幼儿园观摩或组织教育活动, 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 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开发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 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这就需要教师有设计及统筹课程的能力, 即课程开发能力。当前, 幼儿园课程也随着新理念、新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发生变化, 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 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活动吸引幼儿。

(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常幼儿园教师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保教工作的, 需要与其他人共同配合来完成,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在课改中, 学生分成小组, 协商决定组长。大家选择主题并确定活动内容, 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相互启发, 提出自己的建议, 最终设计出合理方案。

参考文献

[1]George S Morrison.Fuddamental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3th edition) [M].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3.

[2]杨敏, 田景正.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分析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11) :56-59.

[3]徐青.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冯晓霞.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 2012 (10) :3-12, 45.

[5]李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147-148.

[6]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4) :61-63.

[7]张岩莉.幼师生学习动机现状分析与教育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 2013 (12) :54-57.

[8]陈幸军.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9]秦光兰.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意义与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9) :80-83.

[10]汤振纲.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 2013, 33 (11) :101-106.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3

关键词:儿童教育;数学;启蒙;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08-01

数学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而且是普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在儿童入学前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无疑将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在小学学习数学,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并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幼儿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生活的环境逐步扩大,从家庭、邻舍到托儿所、幼儿园、公园、商店、街道等等。

在他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每样东西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位置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幼儿见到自己母亲的脸是圆圆的,两只眼睛是大大的;自己的一只小手有五个手指,粗细、长短各不一样;玩具皮球是圆的,积木盒是长方体的;知道小白兔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两只红眼睛、三瓣嘴唇、四条腿,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等等。

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断感知着数、量、形、类别、次序、空间、时间等数学知识,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因此,向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既是儿童生活的需要,又是其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和环境。它是幼儿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需要通过某些活动方式,如观察、操作、提问等表现出来。

例如,在和幼儿玩二进制猜数游戏时,他们会被一个个神奇的二进制猜数玩具所吸引,会对老师或同伴猜中的数字或物品产生很大的好奇,会迫切地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在这样的认数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展现。正是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发了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由此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向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即使是让幼儿掌握初浅数学概念和学习简单的运算,也需要他们把感知到的材料,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发展幼儿的智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起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作用。

1、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通常所指的幼儿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它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基本前提。幼儿数学教育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充分的数学教育内容,丰富、具体、形象的物质材料,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对待智力活动的良好态度和主观愿望。

2、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思维按其抽象性可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这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成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

因此,培养幼儿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充分依靠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例如自然数3,它可以代表3个皮球、3只小鸡、3架飞机、3朵花等一切数量为3的具体事物的集合。3就是从元素为3的具体物体集合中舍去了皮球、小鸡等具体特点,仅抽象出它们数量关系的结果。幼儿在初步数学概念的获得及进行简单的运算过程中,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对感知到的材料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运用不同材料,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幼儿反复多次感受同样数量的多种物体,在取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抽象出它们在数量方面的共同特征,会正确点数并说出总数,从而达到初步理解某数实际意义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也通过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3、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敏捷性、灵活性是思维在智力品质上的特点,是衡量思维水平的标志之一。

例如,让幼儿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或其他不同特征)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排序活动;用不同的方法使两排数量相差1的物体变成一样多;10以內的加减运算等等。这些活动均要求幼儿改变思维方向,对同一对象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加快思维的速度,进而提高。

小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宝宝教案 篇4

1.能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排序。

2.鼓励幼儿大胆排序,学用简单的语句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教具:布娃娃、小鸟头饰各一。橙边大卡片3张,红边大卡片3张。

学具:

橙边卡片3张、红边卡片3张。

活动过程:

1、 引入活动。

t:(出示头饰)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吗?

2、 出示橙边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3、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内容。

4、 听故事、排序、讲故事。

(1) t:他们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我们用照片来排一排,看先发生什么,又发生什么,最后发生什么?

(2) 幼儿根据自己的排序讲述故事。

(3)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排序。

5、 教师出示红边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t:老师还拍了许多照片,我们来看看。

幼儿观察红边卡片。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爬到方向。

活动结束: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5

下周二我们就要去上海野生动物园春游了,孩子们每天扳着手指计算着。这几天,围绕着春游进行了一些谈话,做一些有关春游的准备:如春游要带什么东西?春游要注意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面包、水果、署片、火腿肠、饮料、湿纸巾、水……王程磊说:喝饮料会越喝越干,不好,要多喝白开水,我去春游的时候要带一个旅行杯。“旅行杯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关注到了兴趣点后,我及时作出了回应,结合后面“水真有用”这个主题,设计了本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积累和扩展感性经验。杯子的品种非常多,我们不仅需要观察交流各种不同杯子的特征,而且还需要了解各种杯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杯子的异同,尝试按杯子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杯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杯子,对杯子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相关文字卡片(如保温杯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1、这几天,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杯子。你的杯子有什么小秘密呢?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杯子。

1、这么多的杯子,你最喜欢哪两个?为什么喜欢呢?

2、如果没有杯子会怎样?

3、欣赏儿歌:喝水歌

4、老师小结:

人们发明设计了各种不同的杯子,出门旅行带一个旅行杯比较方便,保温杯冬天用最合适,塑料杯不容易打碎,而漂亮的卡通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尝试分类:

1、你觉得这个杯子的好朋友是哪个杯子?为什么?

2、给杯子分类并记录。

三、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杯子泡冲喜欢的豆奶、花茶、枣子等,体验杯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反思:

图形宝宝找妈妈小班数学教案 篇6

1、能感知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几何图形片,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数量供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2、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

玩法:教师将大方巾铺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到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大方巾我给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3、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4、激发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向幼儿介绍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画一画、记一记,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第二天带到班上与大家分享。

活动建议:

利用户外活动散步时间继续在园内寻找正方形的物体,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评价:

能指认正方形的物品。

[附]亲子调查单:我家的正方形

小朋友家长:

学前班数学教案:感知图形的特征 篇7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知形状的主要特征。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标记,并学习按照图形标记制作相应的形状。

3、能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书面整洁,乐意边操作边讲述。

教学重点: 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教学难点: 按照图形标记制作相应的形状。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饼干(均未拆封)若干。

2、三只毛绒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胸口有一个形状标记。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图片。

4、幼儿用书(P10-11)人手一册

5、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或小图片),颜料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饼干的形状,了解形状的主要特征。

1、出示饼干,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它有哪些形状?你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折叠图形,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形的特征呢感,使幼儿知道:圆形是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个一样大的角,一样长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二、认识形状标记,给小动物送饼干。

1、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三只小动物也想吃饼干,你知道它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推测每个小动物喜欢吃的饼干形状。

3、请幼儿给小动物送饼干,鼓励幼儿边送边讲述:“小动物,送给你XX形状的饼干。”

三、操作活动:制作饼干。

1、引导幼儿打开并阅读幼儿用书,理解操作要求后,取出印章,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在小动物的旁边印制出相应形状的饼干送给小动物,提醒幼儿在指定的地方印图形,注意保持书面整洁,鼓励幼儿边印饼干边说:“XX给你XX形状的饼干。”

2、观察幼儿用书上面各种形状的彩色饼干,启发幼儿帮小动物划线给彩色饼干找家。

四、交流评价活动。

1、师幼共同检查小动物面前盘子里的饼干是否正确。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8

目标:

1.通过在贴有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的游戏板上找出含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物品,进一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

2.发展观察力与专注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准备:

1.50厘米见方的游戏板一块,上面贴有常见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如像三角形的物品有三角尺、饭团、三角旗、三角围巾、三角铁、红领巾等,像圆形的物品有钟、脸盆、方向盘、西瓜、轮胎、手表、硬币、瓶盖、戒指、眼镜、饼干、披萨、蛋糕等,像长方形的物品有相框、长板凳、皮夹、铅笔盒、电视机、手机、包、窗户、银行卡、面包车、长方体积木、牛奶盒等,像正方形的物品有巧克力、交通标志、椅子、靠垫、化妆盒、桌子等(见图1)。

2.骰子一个,六面分别贴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见图2)。用两种颜色的毛根做成的圈圈10个,每种颜色各5个(见图2)。

玩法:

1.该游戏可一人玩,也可两人玩。

2.幼儿独自游戏时,先掷骰子,观察骰子朝上的一面是什么图形,然后在游戏板上寻找与骰子上所示几何图形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并取一个毛根圈圈放置在该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上。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把5个毛根圈圈放完。

3.如果是两人游戏,可以一个幼儿掷骰子,说出骰子上所示的几何图形,另一个幼儿在游戏板上找出与这个几何图形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并放上一个毛根圈圈。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把所有圈圈放完。

规则:

1.要根据骰子所示的几何图形寻找游戏板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只有找对了,才能放上一个毛根圈圈,不能随意放在什么位置上,也不能多放。

2.游戏中幼儿可互相检查毛根圈圈是否放置正确,放错的圈圈要拿出。

3.只有把毛根圈圈都放完了,游戏才能结束。

评析:

小班幼儿虽然通常已能指认卡片上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但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大多不会关注,有的对辩识物品形状还存在困难。“图形宝宝找朋友”游戏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将已有的对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与对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物品形状的认知经验建立起联系,以培养幼儿的几何图形抽象能力。所以,在游戏材料的设计上,教师有意提供贴有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的游戏板,通过“掷骰子—辨图形一找物品”,让幼儿观察与辨识,并根据平面的几何图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从而抽象出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的几何图形特征。而之所以用毛根圈圈做辅助材料,一方面是因为其有轻便安全、便于取放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它具有游戏检验与游戏激励的功能。

教师对这一游戏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幼儿对生活用品或玩具某一特征的辨识及其图形的抽象上。比如,骰子上显示的图形是长方形,幼儿既可以选择将毛根圈圈放在面包车图案上,也可以选择将毛根圈圈放在长方体积木图案上,因为它们的外形都具长方形特征。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已能熟练开展这类游戏,则可以在骰子的每个面上同时设计两种图形,以提高游戏难度。当骰子的某一个面上是长方形和圆形时,幼儿就必须寻找一个包含这两个图形特征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比如,幼儿可以选择面包车图案,但不可以选择长方体积木图案,因为“面包车”图案符合要求:它的车身是长方形的,轮子是圆形的。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小班数学游戏教案《图形宝宝找朋友(认识几何图形)》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601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树叶的分类》含反思》:小班教案《树叶的分类》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能根据颜色、大小的信号进行分类游戏,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树叶的分类》含反思教案吧。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抽象的图形理解不感兴趣,幼儿如果单纯的认知图形而不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是达不到教育目标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为他们创设情境,让幼儿在亲自体验中认知、掌握。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说特征。在《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务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找朋友”“帮图形宝宝找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在生活中找到符合图形特征的事物。

活动准备:

方形、圆形、三角形头饰每个幼儿一个,背景音乐,提前在地上画好的三种图形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1、听音乐入场教师:今天图形宝宝们邀请我们去图形王国玩,小朋友想不起去?

2、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请图形宝宝介绍一下自己。

3、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教师小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坐的牢长方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大大方方本事好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真有用

(二)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1、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宝宝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助图形王国的这些宝宝送回家吗?

(1)哎呀,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先看看哪些图形宝宝在草地上玩?它们是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皮球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戏:找朋友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呀?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四)游戏“找图形宝宝”地上摆好四种图形宝宝。

老师示范:走、走、走,找个图形站站好。口令结束,找到口令中的图形站好(五)结束部分教师:小朋友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累了吧,我们休息一下吧。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喂图形娃娃吃饼干。

教师:哎呀,图形王国的宝宝们饿了,我们送点饼干给宝宝吃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给图形宝宝送饼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娃娃来到班里与小朋友做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行,我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我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10

班级情况: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找家》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集合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目的:

1、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

在角色游戏和猜想活动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结合分类,以及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巩固三维特征的概括。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每2个幼儿人一套学具《图形找家》

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10以内的加减。

教师准备:

教师演用放大的一套。

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角色游戏(复习集合图形、分类、集合)来导入。教师: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幼儿园,有一天,老师和小朋友做图形找家的游戏,你们看,哪几个小动物来做游戏了?教师逐一出示……大象、小鸡、小老鼠、小狮子。因为幼儿都是比较卡通的形式,而且又是角色游戏扮演小动物,这样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接下来将幼儿分成4组,每一组个扮演一种小动物角色。

教师出示图1:这10个图形有些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为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角的个数、边的条数来回答。教师通过这种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开始:教师出示图2,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口吻说。大象说:我要有单数编号的图形。小鸡说:我要有四条边的图形。小老鼠说:我要红色的图形。小狮子说:最后的三个图形给我。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用各种小动物口吻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说玩后,请每组“小动物”个派一个代表上来找图形,教师按角色分别指出要哪几个图形。这部分用的是教师的放大的教具。

过后请下边的小朋友再次操作刚刚的游戏过程。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两个两个一起合作,帮第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教师再次提醒一遍幼儿四个小动物要什么样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这部分充分发展了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

最后进行猜想活动……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和方位。教师:图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们真高兴!我们再来玩一个猜图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出题:大象家没有,小老鼠家有,小狮子家没有,小老鼠家没有?0 4 0 0=5(5号图形)大的红的圆形。要求幼儿猜出图形后,说出它的三维(大的、红的、圆的)以及在图1中的位置(第一排第五个)。这种猜想 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使幼儿思维高度集中。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得到证实。在本次活动中,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深切地体会到:

一、教与学

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我们幼儿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今天的二次分类多数幼儿的学习还是有点挑战的。我今天的重点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分类底板,看标记尝试让幼儿将图形二次分类。本次活动是开放的练习,我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的练习提供条件。幼儿在动手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抽象的分类概念。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也很好地提高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平。

二、得与失

这次教学活动,能提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我最大的收获。《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在旁边指导而不是在前面牵引,今天的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让孩子充满兴趣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玩中认真地学,在学中快乐地玩,看着孩子脸上充满“我会的”“我能行”的表情的时候,我非常欣慰。最后的练习环节有个别孩子还是没有完成按标记给图形分类,我也没有强求,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孩子可以慢慢练习,逐步提高的。

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图形分类的理解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给我留下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将如何数学活动中让幼儿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地激发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案-图形宝宝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要求操作。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从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操作、游戏的快乐。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听音乐进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图形王国玩一玩,开心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音乐:郊游)

二、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认识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哇,图形王国里有这么多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那我们一起来互相打个招呼吧。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宝宝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方形。师: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三角形。师: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述)。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宝宝,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二)游戏:找朋友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图形宝宝,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们请出来吧!你取的什么图形宝宝,自己说说。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取得什么图形宝宝。跟你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我就和他做朋友。请圆形宝宝站起来。好朋友挥挥手。

B:方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是方形宝宝,是方形的宝宝快过来,亲亲。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三角形宝宝,是三角形的宝宝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4)和朋友跳个舞。师:我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跳个舞吧!

(三)图形宝宝找家

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图形宝宝的家,看看图形宝宝的家里有几间房间?每间房间各住着什么图形?

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3、分组操作练习。

请幼儿把一样的图形送到有相应图形标记的“家”中。鼓励幼儿为图形宝宝都找到家。

4、验证: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1)集体验证: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妈妈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圆形宝宝?如发现有不同的形状让幼儿一起观察并纠正。

(2)小组验证:三角形妈妈的家请男孩子去检查;方形妈妈的家请女孩子去检查。

(四)结束

(1)师: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棒,图形妈妈说,请小五班的小朋友也来做它们的孩子。那你们喜欢做什么形状的孩子呢?黑板上有各种形状的贴纸,请小朋友自己来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形状贴纸贴在胸前。

(2)分别请三种形状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篇1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四)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形象、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主要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主要包括:

(一)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二)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四)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物的首要功能;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四、学前儿童美术

(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艺术方式。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所显示正是他们对世界感性的、直觉的、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表现出他们思维的直觉性、具体符号和情感性特点。

儿童与成人开袋世界的眼光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独特的,事物在他心里的样子往往迥异于成人眼睛所看到的样子。

(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里活动的反映,是其心里表象的图式化。组合成奇特的画面,是他们自我心中思维方式在绘画中的体现。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认为艺术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表现说,这种理论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可以说所有儿童的美术创作都具有“表现主义”的色彩。满足儿童交流宣泄情感的需要是儿童美术的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的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其心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学前儿童中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加以从新组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艺术是无措的,自由创造和追求变化正艺术的追本质的特征之一。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艺术是无错的,美术活动的特点也是自由的,不带惩罚性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指大脑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心形象的心里过程。

创造性有赖于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协调动作,受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少,因而他们的思维也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富于想象和创造性。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西泽克出生于波西米亚,童年时代宽松、自由的生活与所受的艺术熏陶。

西泽克的教育观点: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

西泽克秉承了卢梭的思想,持一种自然主意的儿童观,儿童艺术是神圣的主张“大人”严禁“入内”,既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作,更不要压制儿童表现出的生命的原创力。西泽克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美术教育从过去的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这些美术教育家的观点分别形成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工具论与本质论两大派别。

三、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标准》是美国艺术教育有史以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早在明代,我国的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5)就提出了儿童教育要从幼儿乐嬉游的特点出发进行诱导的观点。

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兴趣性原则:萌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将之引入以后的人生,给一生一个好的开端。

兴趣性原则实施要点:

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

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实践本身比成功或失败更为重要。

实践性原则实施要点:

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

2、避免两个倾向即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四、对话法

对话式教育特征:

1、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

2、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

3、衡量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不再单纯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因该知道其来源,懂得其运用。

4、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谐和整合。

5、对话意识必须消除自我中心意识,不一致的观点和行为对于产生新观念和产品更为有利。

6、对话教育着眼于破除种种极端倾向。

7、不管是教育还是受教育者,都因该感到自己也要接受教育。

对话方式基本形式:儿童与艺术品的对话;儿童与自然地对话;自我对话。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方法:

1、作品临摹法

2、情景观察法 观察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3、语言描述法 语言指形象化的文学语言。

4、联想迁移法 通感是学前儿童感知的一个特点。

5、游戏练习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

(6)压抑(11岁—14岁)

(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1岁—3岁)

(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

(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2岁—4岁)

(2)前图式期(4岁—7岁)

(3)图式期(7岁—9岁)

(4)写实初期(9岁—12岁)

(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1)涂鸦期(1岁—2岁)

(2)象征期(2岁—3岁)

(3)定型期(3岁—7岁)

(4)写实期(7岁以后)

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

儿童画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

(一)涂鸦期:(1)无意识涂鸦(2)有控制的涂鸦(3)圆形涂鸦(4)命名涂鸦

儿童产生涂鸦现象的解释:

(1)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婴幼儿的涂鸦是一种反抗和报复行为。

(2)柏特、罗文菲尔德等人认为儿童涂鸦可以获得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

(3)涂鸦起源于模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综上所述,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幼儿涂鸦学习活动表现为:

(1)认知能力是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

(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

(3)兴趣和联系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

(二)象征期

(三)图式期

图式初期,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的时期。

图式后期,约7、8岁左右,相当于学龄初期的一、二年级学生。

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画的特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象符号的形成(2)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3)主观印象的表现

(4)写实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1、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

2、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3、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4、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5、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6、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四 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

(1)手指画:

(2)吹画

(3)蜡笔画

(4)彩色铅笔画

(5)彩色水笔画

(6)水色画

(7)水粉画

(8)水墨画

五 装饰与美化

1、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

2、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3、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4、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

5、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6、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

7、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画的基本的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

教师提出的主题,是以周围环境为依据,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的(二)自由画

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部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自由画的创导者是维也纳美术法兰兹-西泽克

自由画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对自我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在没有压力,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得到自己的抒发情绪的机会,以促使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自由画的范围,不以实物为对象,记忆画、想象画、幻想画属于此列

自由画的原则

1、创设自由而快乐的气氛。提供可供选择的作画工具。

2、由于自由画是孩子们兴之所至,有明显的个人作画动机,不需教师所引发。

3、对幼儿的绘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画技能不作过高的要求,以鼓励创造性、独特性为主。

4、自由画是一般在儿童分组活动、游戏活动时,或在家里进行、也可以配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

二 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

命题画和自由画在由谁确定绘画主题方面是有区别的,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过程方面,除了上述特点以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引发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引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的范围包括:

(1)学习美术技能的动机:如美术材料的运用;设计的学习

(2)掌握知识的动机:目的在于发展儿童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

(3)想象的动机:重点是引导儿童的构想、观念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构思技巧和独特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起兴趣的方法:

(1)语言讨论是一种基本的刺激儿童思考歹念形式。

视觉经验:录像、幻灯、图片是诱导儿童观察的重要手段。

(2)亲身体验:现场参观、询问、调查。

(3)材料经验:让儿童直接对造型材料作尝试、实验和研究。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4)感觉经验: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在信息,训练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从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

指导儿童绘画就要孩子们的生经验中挖掘题材。

1、从儿童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出发:对儿童直接生活的描写,是儿童画最主要的题材。

2、从他们觉得惊讶、好奇,希望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

3、从看到的事件、听到的故事出发。

(三)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

(四)培育主动的构想

围绕主题,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各种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广开思路

(五)绘画的的评价

可以用启发对话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其目的的主要是谈谈一些造型要素,鼓励美的感知觉和潜能的发展

1、讨论非巨象的画:可以寻找儿童画中的一、二种造型要素

2、讨论具象画:可以寻找孩子画中的具象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件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的过程。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aoe下一篇: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二)2(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