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共10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篇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代码: 1440140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 二年级 一学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教学论的一般原理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原则来研究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科学。具体研究对象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师怎样引到幼儿学科学、怎样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怎样为幼儿学科学创设环境和提供材料设备;以及怎样进行评价其效果等。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全面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活动设计、评价等专业知识,从而初步具备进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和开展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初步技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记住和理解教材中各种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
2.能够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综合运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设计、实施及评价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4.知道怎样收集科学教育研究的信息,初步了解进行科学教育研究特别是实践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主 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教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等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 力图体现当今学前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和教学的新理念,体现教育的先进性、前瞻性和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绪论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了解
1.2 开展学产胆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掌握
1.3 怎样学习本课程
掌握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2.1 心理学基础
掌握
2.2 教育学基础
掌握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3.1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了解
3.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掌握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4.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依据
了解
4.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范围
理解
4.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掌握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5.1 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掌握
5.2 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5.3技术制作类科学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5.4交流讨论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6.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课时分配 36
6.1 数学类教育活动的概述
掌握
6.2 数学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掌握
7.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7.1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概述
掌握
7.2自然角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掌握
7.3科学活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掌握
7.4数学角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组织指导
掌握8.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8.1科学游戏活动活动概述
掌握8.2科学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掌握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9.1统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掌握9.2以统整取向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掌握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10.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的概述
掌握10.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的内容
掌握10.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的方法
掌握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1.课内教学理论要系实际,运用了模拟幼儿园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组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教学技能。
2.观摩幼儿园科学教育优秀课程的录像及幼儿科学教育的优秀案例,丰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3.利用教学实践时间,集中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观摩学习幼儿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学习幼儿园最新的教学模式。
4.积极开发隐性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六、考查范围与题型
1.考查范围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4)学前儿童数学类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5)学前儿童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6)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统整 2.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选择题 20% 填空题 10% 判断题 10% 简答题 30% 论述题 30% 总成绩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教案设计 期末成绩(70%)=笔试
平时成绩的30分考核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水平,具体匹配如下:
10分:教案目标设计合理,表述具体明确,活动过程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清晰。8分:教案目标设计较为合理,表述较具体明确,活动过程较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较清晰。
7分:教案目标设计一般,表述含糊,活动过程不连贯,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性较差。5分:教案目标设计不合理,表述不具体明确,活动过程不连贯,不适宜幼儿接受;说课条理不清晰。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夏力主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2008年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王志明、张俊主编,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
(3)《学前儿童科学与数学教育》,张俊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幼儿科学教育》,刘占兰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科学教育》,陈虹编著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
(6)《幼儿学习区活动宝典》,山东中路幼儿园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7)《幼儿区角活动》,南平市幼儿园编写组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8)《科学(小中大班)--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王志明编著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
(9)《幼儿科技活动活动与指导》,郦燕君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
(10)《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虞莉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年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篇2
一、以趣促学, 师生共挖教学内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 可以滋生动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比如在上油画棒这一章, 教师不仅仅采用平涂法, 还选择用油水分离法、模版作画法、遮挡法、点彩法、拓印法、分层法、厚涂法、铺盖表面法、刮画法、中国画 (勾皴点染) 等技法表现的优秀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耳目一新, 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同学们都在猜测这是怎样画的、用的什么表现技法, 这样学生就主动去看、摸、闻、想、探究, 最后找出表现方法, 达到预想教学目标。除此之外, 引导学生还利用多媒体、图书馆等渠道找到了很多在课堂中没涉及到的油画棒教学技法, 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中给其他同学展示出来。在儿童画课程中, 师生共同挖掘很有兴趣的“儿童刮画”、“有趣的手指印画”、“儿童手掌画”、“儿童棉签画”、“吹塑纸版画”、“吹点梅花”、“树叶拓印画”、“儿童点彩画”等有趣、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 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充分地感受到儿童画的艺术魅力, 尽情地发现和表现美, 从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愉悦的学习地儿童画。
二、关注自然, 深挖生活资源
首先要关注学生生活。“生活即教育”, 将儿童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现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及其周围的事件和事物, 生活经验和经历是儿童画创作的不褐源泉, 包括地方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动植物、矿产资源等等。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 除对教材深入分析和选择之外, 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在观察中体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围绕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主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命题或想象作画。比如在儿童拓印画中, 我就让学生深入大自然中去寻找可以拓印的材料, 最后同学们找到许多拓印材料, 比如:各种植物、纺织品、生活用品和一些其他具有美丽肌理的材料, 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创作树叶拓印画。在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各种树的结构, 让他们触摸树的质地、对树干、树叶进行写生和联想等, 最后学生的作品表现内容非常丰富。通过这样的渠道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挖掘各种美好事物形象, 充实儿童画表现内涵, 形成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以便引导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开发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及在辅导儿童绘画表现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 从他们爱读的儿歌、爱听的故事、爱玩的游戏、爱唱的童谣、中寻找儿童画的素材。如: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海底和太空、爸爸、妈妈、踢球、放风、水果和他们周围的世界筝等等。例如《编织》一课, 在没有彩色卡纸的情况下, 可利用当地原生态的稻草或椰子叶等一些易于操作的材料。
三、选择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教学内容
“越是地方的,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教师必须立足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 努力挖掘地方资源, 选择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特色的教学内容, 如果无地方自然资源的影响, 美术作品不会存在地方特色, 更不会有生命力可言。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很多藏、彝、羌、回、蒙古等民族的学生, 所以有许多现成的民族文化等待我们去发现和选择。充分挖掘不同民族文化内涵, 使之与学生所能接受和学习的儿童画表现形式、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激发实践、探究、开发的热情与信心。
儿童画不讲“画理”、“画法”, 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 是非“学院”派的画派。构图大胆、讲神似不求形似、色彩稚拙、鲜艳, 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想象力是儿童画鲜明的特征。这些和民间美术的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中国民间美术用于儿童画的教学实践中, 将民间美术的造型构图、色彩、技法等方面对儿童画进行渗透与拓展。让学生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 得到启迪, 开阔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民间美术随意、时空综合、完善、概括的造型, 强烈浓重、柔和典雅的色彩, 形式多样的技法, 这些都给儿童画注入新鲜的“血液”。在2012年春夏, EP雅莹支持江南嘉兴洛东儿童画与时尚结合, 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服饰品, 让洛东儿童画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2;G6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教育列为五大领域之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学会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创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时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引导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创新,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专业能力建构,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优化课程效果
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渴望表达、追求健康运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内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到儿童健康活动之中。例如,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學生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内容把握不好,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懒惰等特点,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各方面的懒惰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儿童健康素养。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创新合作课程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体学习和课外个人预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先学后教。每一章节由学生先行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课堂教学在保证课堂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现场观摩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试教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适时适度的生成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们采用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倡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成果,广泛开展各类儿童健康实践活动。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编创小型的儿童健康童话歌剧、儿童健康童话故事、幼儿舞蹈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儿童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的原始面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结语
全面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1]肖羡君.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欧新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估 湖南师范大学.2002
学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4
课程类型: 专业课 课程代码: 14401405 课程学时: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时间: 一 年级 二 学期 开课单位: 教育学院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学前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文化基础课程,立足师范院校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实际,从课程设置出发,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生长和认知特点,由基本理论学习到作品鉴赏,再到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赏析儿童文学作品和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的基本理论、年龄特征、以及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能很好地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备教师初步的职业素养
3、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鉴赏、学前儿童需求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创作、幼儿诗的创作、婴幼儿生活故事创作、幼儿图画创作、婴幼儿散文创作及幼儿戏剧的创作与改编。
2、教学难点:把握学前儿童文学教育的性质,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化教育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通过观看录像、实践观摩法、演示操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1.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1.1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了解
1.2 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掌握
1.3 学前儿童文学特点
1.4 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
2.儿歌
2.1 儿歌概说
2.2 儿歌鉴赏
2.3 儿歌创作
3.幼儿诗
3.1 幼儿诗概说
3.2 幼儿诗鉴赏
3.3 幼儿诗创作
4.婴幼儿童话
4.1童话概说
4.2 婴幼儿童话的鉴赏
4.3 婴幼儿童话的创作和改编
5.婴幼儿故事
5.1 婴幼儿故事概说
5.2 婴幼儿生活故事
5.3 婴幼儿故事鉴赏
5.4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创作
6.婴幼儿图画书
6.1 图画书概说
6.2图画书种类和特征
6.3 幼儿图画的创作和改编
7.婴幼儿散文
7.1婴幼儿散文概说
7.2 婴幼儿散文的鉴赏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3541 1
7.3 婴幼儿散文的创作
掌握
8.幼儿戏剧
8.1幼儿戏剧概说
掌握8.2 幼儿戏剧鉴赏
掌握8.3 幼儿戏剧的创作和改编
掌握9.调查、见习
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 4— 6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1、调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全班调查全市十几所幼儿园,重点了解儿童文学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学前儿童文学教育观念、儿童的文学发展状况等。2、2-3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主要见习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讲述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等,要求学生评价某一儿童文学教育活动,写见习报告。
六、考查范围与题型
(1)创作婴幼儿儿歌或幼儿诗
(2)改写或续写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故事、故事
(3)学习创作故事、图画书、婴幼儿散文
(4)学习表演幼儿戏剧(课本剧)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李莹、肖育林主编:学前儿童文学
2006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参考资料:
(1)王泉根编著:《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2)黄云生著:《儿童文学教程》,浙江大学生出版社,1996年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辅导(一) 篇5
本章包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实例等三方面的内容。
二、本章重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选择与编排。
三、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具体方法
3、把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及范围
4、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
四、本章辅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对于完成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媒介,是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具体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实质部分。如何对科学教育内容进行选择与编排,这是一个涉及到如何从内容范围中进行选择,即什么是适宜的科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如何将内容进行编排的问题。在内容选编时我们要遵循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季节性等原则。
1.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2.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5.地方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6.季节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
科学教育内容在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还要加以合理与适当的组织,才能使科学教育活动获得最好的效果。在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前常用的具体选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第二是采用以单元式选编内容;第三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所谓的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
2.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是一个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
3.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是以科学教育的不同领域为依据来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目前并不很多,但仍为部分幼儿园所采用。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他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动植物、人体、现代科技等等。
★ 农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意义论文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 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 科学教学设计
★ 小学实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 科学教育活动说课稿
★ 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 学前语言教学活动教案范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篇6
曹雪青 201382707 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27班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不断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在不断增长,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了解的渴望。根据《3-6岁学前儿童健康与发展指南》的部分内容,我设计了本次课程。通过幼儿对游戏设施的记忆和联想,记住食物消化的过程,加深幼儿对食物消化过程的印象,巩固知识,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知道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经历的器官; 2.学会爬、钻、翻滚等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3.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对探求知识产生欲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经大致了解身体内有那些器官和各器官的形状,如:小肠(很长,弯弯曲曲)
2.物质准备:音乐《开火车》、蛋挞贴纸若干、装饰过的呼啦圈(嘴巴)、平衡木(咽喉)、旋转滑梯(食道)、海洋球(胃)、毛毛虫(小肠)、羊角球(大肠)、箭头(直肠)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这有一个小秘密,我和你们一起分享好不好?”
教师:“那分享秘密之前老师有个小问题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下去的糖果、食物都去哪里了么?”
教师:“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听见一群非常可爱的食物宝宝在说话,老师睁开眼睛一看,居然是我们白天吃的食物。这些食物正在计划着一场好玩的旅行,你们想不想跟着一起去啊?”
教师:“那我们刚刚吃了蛋挞,现在啊小蛋挞也差不多要出发了,老师施一个魔法,让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变成小蛋挞(发贴纸),我们悄悄的跟在小蛋挞的后面,排好队,不要说话不要打闹,要不然,小蛋挞会发现我们的。”
播放《开火车》音乐,做简单的跑跳动作。2.过程
教师:“咦,你们看,呼啦圈被小蛋挞装饰的和嘴巴一样,我们一起看看蛋挞进入我们的嘴巴以后会到什么地方好不好?”
引导幼儿钻过呼啦圈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钻过大嘴巴啊,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嘴巴下面是什么么?”
教师:“对,是我们的脖子,可是我们的小脖子里啊藏着好几根我们看不见的平衡木,那叫咽喉。这个小蛋挞可以厉害了,他能乖乖的只在一根平衡木上走而且不掉下来,小勇士们,你们能么?”
教师:“那我们试一下,先找找平衡点,要注意安全。” 幼儿边走平衡木教师边提问,让幼儿记住咽喉。
教师:“这有一个很特别的滑梯,这是食物专门走得通道,所以这个滑梯叫食道。通过食道我们可以跟着小蛋挞到另一个地方,小朋友们想不想玩这个神奇的滑梯啊?”
教师:“这有一张小蛋挞留给我们的任务卡,那你们先要回答对小蛋挞给我们出的问题(问题一:我们刚开始钻进嘴巴,走了一段平衡木,那段平衡木叫什么名字?问题二:这个神奇的滑梯,是食物的专属通道,我们管它叫什么?)。”
教师:“哇塞,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都回答对了,那我们一起去食道的另一端看看,注意安全,一个一个的来,不要跟丢了哦!”
滑过滑梯,到达海洋球区域。
教师:“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在哪里么?那你们知道我们的胃是什么样子的么?” 教师:“它呀,就像这个充气的海洋球池一样,装着小蛋挞,胃的周围呐有好多小绒毛,多的就像海洋球一样数不过来,小蛋挞就在胃里和小绒毛一起摩擦玩耍,玩着玩着就到了小肠。”
教师:“你们知道小肠有多长么?”
教师:“刚刚小蛋挞偷偷告诉老师,我们的小肠有6米多长呢,老师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爬进小肠里看看吧。”
带领幼儿爬过毛毛虫,注意安全,幼儿与幼儿之间保持距离,并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说出小肠的特点(弯弯曲曲,很长)。
教师:“小朋友们,‘小’的反义词是什么呀?”
教师:“对,‘小’的反义词是‘大’,所以小肠后面跟着大肠。我们骑着羊角球通过大肠到达最后一个地点,骑羊角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我们马上就是完成探险了,所以小朋友要加油啊!”
教师:“你们看地下画了一个箭头,这个箭头的线是什么样子的啊?”
教师:“对,线是直直的,而且是间断的。我们把这一部分叫做直肠,那既然线是间断的,我们跳过去好不好。跳到终点的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小板凳做好。”
3.师生互动
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和提问,巩固知识 4游戏
教师:“小蛋挞看咱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还特地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来
玩一玩。”
全班小朋友分成两组循环提问。
如1组问“小蛋挞要到哪里去?”2组答“小蛋挞到胃里去。”1组的小朋友迅速跑到海洋球池(胃)旁边。交换。2组问“小蛋挞到哪里去?”1组答“小蛋挞到小肠里去。”2组的小朋友们就要迅速钻过毛毛虫(小肠).5.收拾玩具。
活动延伸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篇7
一、农村基层幼师岗位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目前, 我国大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难以与高职、本科同类专业相区别, 对毕业生在未来岗位中的工作环境、教授对象的特点等考虑较少。判断一套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 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是什么。职业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也就是说, 在规划设计某一专业时, 设计者首先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市场经济需求、社会发展趋势等情况, 弄清所培养的人未来要填补就业市场中的哪一片专业人才空白或是提升哪一类市场中从业人员的素质, 即对所要培养的学生划定一个较为清晰的就业方向。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从中职到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均有设置, 层次基本完整。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设计者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找准这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我国幼儿教师的巨大缺口在农村基层。一方面, 我国教师培养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 并有加快向一级师范过渡的发展趋势。各高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专科生。另一方面, 由于国家之前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学前教育观念淡漠等原因, 该类师资的培养规模和数量有限。又由于城市的吸引力, 他们集中就业于市县一级, 主要是公立幼儿园和条件较好的私立幼儿园。随着学前教育事业, 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幼儿教师。可以说, 正是乡镇基层幼教机构数量的空前发展, 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创设了主要的就业空间。因此, 我国幼儿教师的巨大缺口发生在农村地区, 中职学前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应是农村基层各类幼教机构的一线教师。
二、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的主体对象
(一) 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现象在农村广泛并将长期存在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 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该现象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十分普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 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 分别达到11.34%和10.73%。其次, 安徽、广东、湖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占全国百分比也很高, 分别为7.26%、7.18%和7.13%。以上5个省份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占到43.64%。另外, 从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来看, 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比例已超过50%, 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比例超过40%。可见, 农村留守儿童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省份, 同时也分布于江苏、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出现的, 而城镇化的推进、制度的完善、城乡差异的消除等等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经费的投入, 农民对幼教观念的重视以及农村幼儿机构的兴起, 留守儿童的入园率将进一步提高, 留守儿童在幼儿园所占的比例也会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说, 留守儿童将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主体对象。
(二) 西部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将是参与学前教育的重点人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在第三章学前教育中要求“明确政府职责,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 近几年来, 西部各地一批乡镇幼儿园纷纷落成, 人们的观念也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打工, 比较容易接受先进的学前教育观念。而从经济上来说, 父母在外务工家庭的收入往往高于非外出务工家庭的收入。因此, 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
接下来,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根据农村幼教环境、农村幼教机构发展、农村幼儿对人才要求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三、留守儿童的发展需要应是中职学前专业课程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要避免过度强调艺体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除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游戏设计、幼儿园环境布置等, 还要有声乐、舞蹈、钢琴、美术等方面的艺术培训课程, 需要建琴房、舞蹈房、画室等实训基地, 资金投入巨大。虽然职业教育的经费在逐年增长, 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 中职学校的实训条件始终有限。但目前许多学校包括教育督导部门过度关注对于学生艺体方面的培养, 实训条件的好坏、艺体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几乎变成衡量专业建设质量的唯一标准。事实上, 许多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在跳舞、弹琴等艺术教育方面并没有太高期望, 关键是能够“管”得住孩子, 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顺利地开展活动。因此, 在课程设计时没有必要过于强调艺术类技能的学习, 更不应在师资、场地等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不加调整地安排大量的艺术类课程。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只重点开设一门。
(二) 如何指导留守儿童全面发展是农村幼教的特殊性
近年来, 对于留守儿童出现的发展问题的报道和研究激增, 虽然留守儿童不能等同于问题儿童, 但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所遇到的问题、能得到的情感、社会支持的途径和非留守儿童相比会有所不同, 幼教工作的内容也会略有不同。因此, 要加大教育学类课程的比例, 丰富课程门类, 改革教学方式, 开发校本教材, 突出内容的现实性和地方性, 多采用活动课程或多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凸显对留守儿童发展困难和发展需要的关注。
四、对幼年生活经历的反思是年轻农村幼师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可否认, 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一直受到挑战, 只有幼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才能变得“无可替代”。反思是个体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途径, 对过往经历的反思是自己发现自己、理解自己的过程, 是对过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件的合理性的审视和批判。因此, 对自身幼年生活经历特别是留守经历的反思以及反思习惯的培养, 将为年轻农村幼师专业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往生活经历如一处有待开发的宝藏, 反思就是开启这座宝藏的钥匙。西部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中职生都有留守经历, 以笔者对所教的中职两个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的简单调查为例, 两个班共110人, 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占87%, 有双亲留守经历的占56%。也就是说, 在他们的成长中不仅经历了同龄人共有的成长困惑, 也经历了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的特殊问题。那些没有留守经历的学生, 因知道身边大多数同伴的经历, 对他们的处境、特点及问题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幼儿教师与幼儿有相似的生活经历, 从某种角度来说, 教师可以更容易理解幼儿, 对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较强的预见性。从这一角度来说, 也更容易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情感。
如何引导学生对幼年生活经历进行反思?一是可以用项目教学法, 即呈现一个真实的留守幼儿在幼儿园发生的故事, 请学生假设自己是幼儿教师, 结合自身特点和想法思考如何处理问题。首先详细地分析问题, 然后写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处境和问题设身处地地进行分析。二是可以请学生自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在成长中曾有的渴望或记忆犹新的重要事件。一般来说, 以上活动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等课上进行。三是可以以儿童的需要或成长问题为中心开展多项主题活动或竞赛, 例如以“我想对十年前的我说……”为题开展演讲比赛, 以“我会怎样当老师”为题开展征文大赛等。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广泛存在, 为了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必须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随着我国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幼教事业的发展, 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向的研究和探讨, 应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长期过程。未来的农村幼儿教师就是昨天的留守儿童, 他们可能更了解留守儿童的感受、可能更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如何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留守儿童”成长为“留守儿童的好老师”, 是中职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肩上的重要责任。
摘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 在此情况下, 农村基层幼师岗位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工作的主体对象。留守儿童的发展需要应是中职学前专业课程关注的重要内容。对幼年生活经历的反思将是年轻农村幼师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注:本文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重点课程建设系列成果之一。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學法之一,其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对幼儿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能运用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乐理、声乐、钢琴、舞蹈等知识技能,制定幼儿园音乐教学计划,能设计、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我院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运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本课程在设计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需求”为主线的设计理念,在在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本次课程改革致力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适合于高职高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教学手段,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以幼儿园“岗位需求”为依据,重构和更新教学内容。
本课程要建立适合幼儿园岗位需要的教学内容,就必须要根据目前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需要、岗位需求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建立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具体措施如下:
1.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学前教育单位特别是幼儿园进行职业岗位调研,获得学前教育的岗位职业标准,并据此建立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
2.学校和学前教育单位特别是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组织联合课程设计小组,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基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课程内容重构,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共同建立符合高职教育水平和培养目标要求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
3.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现有的需求,适时加入幼儿园使用的音乐教学教材的内容,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二)以进修、交流、科研活动等为途径,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现有师资队伍的现状下,完善教学梯队建设,优化教师的结构,争取实现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方面实现合理的搭配。具体的措施如下:
1.坚持采取青年教师带领学生下幼儿园见习、实习,并在幼儿园进行实训指导的办法。同时,制定了实训指导的工作要求与工作时间表,使青年教师从幼儿园直接吸取一线经验、获得职业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2.以老带新。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由教研室指派一名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在教学、教研及个人发展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3.顶岗培训。每年都要派青年教师到幼儿园参加实践锻炼,要求每位老师两年内累计上岗实训达4个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授课程,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经验。
4.鼓励教改研究。引导教师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攻关。
5.听课。鼓励青年教师组织公开教学活动,相关专业教师在听课的基础上,相互提取建议,在此过程中共同进步。
(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将原来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程教学模式改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把重点、难点放在学生音乐教法理论与课堂模拟授课、幼儿园实训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上。
2.变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解为教、学、做三者结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按照学前教育单位特别是幼儿园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引导,实践讲解,优质课观摩和试讲四个步骤,强调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实训室与教室融为一体。
3.将校内外实训有机结合
将课堂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将课堂搬到幼儿园,将幼儿园搬到课堂,学生通过到幼儿园见习、实习、观摩教学活动,观看教学视频、模拟教学等途径,了解幼教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锻炼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4.广泛地采用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手段方面,本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采用采用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媒体,把无法再现和表现的内容在课堂上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教学内容。
5.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门课程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校内外实训等教学方法,以校内仿真模拟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幼儿园)为上课场所,教、学、做三者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四)校企合作,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目的,我们根据与企业合作进行的对幼儿园音乐教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定了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注重对学生工作过程的整体评价,与理论考试一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并重的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与各个实训幼儿园合作,对对幼儿园音乐教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确定技能考核内容为幼儿园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活动的说课与试讲。理论考核内容为幼儿园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
3.制定了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
参考文献
[1]袁琼雯.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刘效东.“幼儿音乐教学法”课程结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3]赵雅丽.当前幼儿音乐教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J].教育导刊,20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篇9
摘 要:学前教育是从事幼儿教学的一门专业,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在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开展学习,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这其中,美术是主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学习美术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其中素描课程是美术教育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将素描的学习重视起来,只有自己掌握好相应的知识,才能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素描;能力目标;自主学习;设计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专业之一,素描是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当前在进行素描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分配给美术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于素描课程的不重视。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素描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解决这一问题,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教学目标分析和确定
首先,在学习素描前,我们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的方向才会更加明朗,从而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开展素描教学前,应该制定一个相应的目标,并且对该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分层次的逐步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素描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因为素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构图能力,还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们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素描这项绘画技能。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其中的辅助者,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具有明显的改善。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我们应该对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将其分为不同的子目标,实现一个个的子目标,最终的总目标也就实现了。在掌握这一点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教学了,但是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养成是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我们应该以此为参考,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先天才能或是后天积累的经验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也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促进素描教学的发展。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我们就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展教学前的设计,只有对整堂课的流程熟记于心,掌握相应的教学重点,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素描学习的重点都应该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之中。我们要从基本平面的形状开始练起,最终令学生充分掌握素描的技能。
在进行基本图形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这一环节令学生充分掌握对于平面形状的判断能力,为今后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相较于后续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仅仅相当于比赛前的热身,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进行练习,很快就能充分的掌握,并且这一阶段的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熟悉各种基本图形的外在轮廓并能画出即可。学生的右脑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最初的阶段,这一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掌握素描的技能。教师在此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教给学生判断图形的方法,因为判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仅仅只掌握一种方法,借鉴相应的美术工具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判断方法。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令学生及时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完基本图形的判断后,我们再上升一个阶段学习习近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在这里,主要对立体图形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我们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已经对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这有助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掌握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现最终的目标。对立体图形进行学习,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养成,但是学生还要具有必要的透视知识,因为立体图形需要通过透视才能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不具有这种能力,很难将立体图形学习好,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线条的不同变化,图形的伸展而使学生掌握这一能力,展现出立体图形的美感。教师在进行知道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图形的空间变化具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再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令大家互相吸取优缺点,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最终就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充分掌握了素描的技能。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具有体现总的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测试功效。总的能力目标的完成,并非只体现在学生的最终作品上,还体现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学习效果评价应从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要求自己把在完成目标中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与扩展程度自我评述;集体评价要求集体对在集体学习中的贡献做出评价;教师评价要求根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作综合评价。结语
通过对学前教育中素描的课程教学,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充分掌握这项技能,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共)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C 6.A 7.A 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2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22.答: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8.A 9.D 10.B 1.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是()。A.湖南幼稚园 B.湖北幼稚园 C.广东幼稚园 D.京师同文馆
2.在幼儿园进行集体活动如“好听的声音”,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A单元目标B年龄阶段目标 C活动目标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在选编“认识人体”这一主题时,小班可以选择认识脸、眼睛、耳;中班可以选择认识脚和手;大班则安排认识皮肤、身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及其功能等。这是内容选编的()方式。A.螺旋式上升 B.水平式上升 C.交错式上升 D.直线式上升
4.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5.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A.2—3岁 B.3~4岁 C。5~6岁 D.各年龄段均可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种植园 B.饲养角 C.自然角 D.气象角
7.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B.个别性、潜移默化性、开放性、灵活性C.亲密性、开放性、潜移默化性、灵活性 D.潜移默化性、联系性、随机性、灵活性 8.教师在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B.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 C.科学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D.开放性、活动性、科学性、整合性、发展性 9.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A.制作玩具 B.制作昆虫标本 C.观察蚂蚁搬家 D.观察大雾天气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德国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12.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4-5岁的儿童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13.将幼儿园三学年(或四学年)的科学教育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学前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这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14.学前儿童适合操作比较容易、简单、带有游戏性质的实验,如,磁铁吸铁的实验、种子发芽的实验等。()15.通过文学艺术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可以使学前儿童更容易接受粗浅的科技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想象力,从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创造潜力。()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17.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1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测试法等同于学龄儿童的测试法,就是根据图片所表示的内容及问题,通过思考,用符号或数字作为标记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方法。()20.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1.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21.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方法。
23.举例说明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23.答:(1)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举例:略)(2)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的过程;(举例:略)(3)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获得科学经验的过程;(举饲:略)(4)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相协调的过程。(举例:略)
2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哪些?24.答: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四、设计题(共22分)
25.请用以下素材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份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啄木鸟:啄木鸟为著名的森林益鸟,除能以其身体特有的结构而消灭树皮下面的害虫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据其啄木留下的痕迹作为森林采伐的指示,因而称为“森林医生”。啄木鸟是树木上攀援的鸟类,它后肢上四趾分为两组,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可以很容易的攀附在树木上。它的嘴象一把凿子,专食树皮下栖息的害虫。它尾羽的尾轴坚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起着支架身体的作用。25.(1)格式正确;(2分)(2)目标设计、(4分)内容设计、(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设计。(4分)(3)方法设计的理由:(4分)①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 ②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③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④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⑤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设计:(略)
试卷代号:25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14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雷震清)。
2.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A.季节 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 D.常见植物
4.下例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乌龟、金鱼、蝌蚪、蚕)。5.运用木棍、积木、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非正式量具测量)。
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环境是(D)。A.问题情境 B.科学活动室 C.科学学习氛围 D.三个都是
7.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8.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事先创设一种情景,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情景观察)。
10.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一年性的目标。(√)
13.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14.教师在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退化时,组织儿童进行的观察是比较性观察。(×)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信息交流的类型,除了运用语言的方式以外,还包括运用手势、动作、表情及图像记录等非语言方式。(√)
16.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无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选择性科学活动的地方。(√)
17.家庭是学前儿童最早的科学教育环境,父母是学前儿童最好的科学启蒙老师,家庭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紧密联系,相互补充。(√)18.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性要求而设计的。(×)19.区角活动是根据学前儿童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并进行操作的,所以更能激发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21.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例子:(略)(2)关爱和认识动物;例子:(略)(3)了解和爱护人体;例子:(略)(4)体验和了解材料;例子:(略)(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例子:(略)(6)尝试使用工具;例子:(略)(7)体验技术设计;例子:(略)(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例子:(略)(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例子:(略)(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例子:(略)22.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22.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23.答:(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社会资源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24.简述“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24.答:(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3)促进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四、设计题(共22分)
25.结合观察法的运用,自行设计一个引导儿童观察的方案。25.答:要求:(1)格式正确;(2分)(2)运用观察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与实例的结合:
(一)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5分)
(二)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5分)
(三)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5分)
(四)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5分)设计:(略)
试卷代号:25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013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1.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墨子)。
2.我国常识教育提出的中班有关植物的目标是(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二、三种)。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A.地方性 B.启蒙性 C.时代性 D.环境性
4.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3~4岁)。
5.用图像记录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5~6岁)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8.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9.下列选项中属于区角活动中观察阅读类的内容是(地球仪)。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A)。A.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B.提出问题、推测和假设、设计实验 C.寻求实证、信息和数据的处理D.获得结论和表达、联系生活实践,提出新的问题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维果茨基认为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单元”,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13.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14.间接观察是利用各种仪器、仪表等工具,运用科学观察手段,对物体进行观察。因而在精度、速度、范围等方面都比直接观察优越。(√)15.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测量的类型分为观察测量和非正式量具测量二类。(×)
16.活动室建构的基本理念是:以活动室为科技活动的主阵地,以问题情境和任务情境为引导,以尝试、探索、设计、制作为类型组织探索、设计、制作活动,实现在科学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
17.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例如问:“如果把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解答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让学前儿童把纸放在水中试一试。(√)
18.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师科学教育工作和效果的评价,二是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的评价。(×)
20.“STS”教育的基本涵义是指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
三、筒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1.阐述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21.答:可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对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对儿童发展:首先,科学教育是符合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在学前儿童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的因素,并将其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之中。对社会发展: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2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特点?22.答:(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2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23.答:(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24.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四、设计题(共22分)
25.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小白兔”(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25.要求:(1)格式正确。(2分)(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3)方法设计的理由:(4分)①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 ②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 ③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④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 ⑤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设计:(略)
试卷代号: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 201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皮亚杰)。
2.下列目标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
A.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B.年龄阶段目标 C.单元目标 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例如在选择“熊猫”作为科学教育内容时,除了使学前儿童获得关于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习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选择与熊猫有关的环境,包括竹林、气候、人们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内容选编的(C.系统性)要求。
4.个别物体的观察可在哪个年龄班进行?(D.各年龄班均可)5.“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5~6岁)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原则是(A.材料的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7.幼儿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没有恐龙?”,这类问题属于(C.理论性问题)。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
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行为核对)。
10.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二、判断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和创造功能。(×)1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前教育的总目标、结合科学教育的特点而确定的,是学前教育总目标在科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制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年幼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13.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1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观察的方法:指的是人的感官在大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15.通过测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获取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数量化思维的发展。(√)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17.家庭及家长在学前儿童科学学习中要鼓励儿童进行探索,在学前儿童没有进行发现活动之前就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18.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19.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学习性区角和科学性区角。(×)2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对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三、筒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21.答: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22.什么是科技玩具与科学游戏?如何对其进行运用?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科技玩具是指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电子数码技术等活动的玩具,例如电动火车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游戏,即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有关的图片、玩具(科技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运用:(j)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23.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9(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答:(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四、设计题(共22分)
25.教材中介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有哪几种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个科学教育的内容。答:(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分)(2)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2分)(3)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2分)设计要求:①格式正确;(2分)②选一种来解释;(4分)③以上三者中以任何一个角度出发来自行设计。(10分)设计:(略)
试卷代号: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12年7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2.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4.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3.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4.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5.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6.运用图像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7.“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9.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10.(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三、单项选择题
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5~6岁)。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的的教育目标(D.5~6岁)。
5.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墨子)。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观察法)。
7.“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D.5~6岁)。8.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雷震清)。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A.科学性 B.启蒙性 C.系统性 D.环境性
10.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1)心理学依据;(2)社会依据;(3)学科依据。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3.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4.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2)家园联系手册;(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4)家庭志愿者。
试卷代号: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12年1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4.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域、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3.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5.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
6.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7.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可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9.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10.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D)。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行为核对)。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D)。A.科学性 B.启蒙性 C.系统性 D.环境性 5.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_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7.学前儿童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观察测量)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是(D)。
A.科学诗 B.科学故事 C.谜语 D.科普画册
9.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绳子)。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美国)。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1)心理学依据;(2)社会依据,(3)学科依据。
2.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 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4.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试卷代号: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11年7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 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挑选分类)。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非正式量具测量)。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5~6岁)。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D.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C)。
A.图片 B.歌曲 C.谜语 D.科普画册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10.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3.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3)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4.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I(5)材料的层次性。试卷代号:25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11年1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4.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2.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3.注意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4.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等。
6.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7.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9.美国的“(2061计划)”,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10.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三、单项选择题
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C.维果茨基)。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D)。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A.季节 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 D.常见植物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确定材料选择的原则是(A.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D.观察大雾天气)。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B)。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 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9.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10.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B)。A.设置情境 B.采集样本c.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一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3.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试卷代号: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试题 2010年7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3.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认识功能),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3.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科学性)要求。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6.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8.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9.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制定的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D)A.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B.年龄阶段目标 C.单元目标 D.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A.季节 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 D.常见植物
4.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B.皮亚杰)。5.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挑选分类)。6.在创编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7.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幼儿园园地(A)。A.种植园 B.饲养角 c.自然角 D.气象角
8.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区角活动的是(D)。A.美工区活动 B.音乐区活动 C.科学区活动 D.远足活动
9.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C.反馈一校正)系统,可以用来判断科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科学教育的质量。
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美国)。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
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2.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3.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2)物力资源,(3)组织资源,(4)人力资源。
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五、设计题(每小题22分,共22分)
设计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水”(大班)的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活动方法的设计思路进行说明。1.格式正确(2分)。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3.方法设计的理由(4分):(1)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方法(2)根据活动内容设计方法(3)根据本班学前儿童的特点设计方法(4)根据幼儿园设备条件设计方法(5)各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试卷代号 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09年7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3.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4.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2.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4.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5.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
6·运用图象记录的方法要在学前儿童(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7.“做中学”项目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几个环节。
8·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9·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10.(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三、单项选择题
1.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D.5~6岁)。
2.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3.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D)。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的教育目标(D.5~6岁)。
5.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墨子)。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作出评定的方式是(A.观察法)7.“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D.5~6岁)。8.1935年,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雷震清)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
源、人力资源)。
10.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请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理解?《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1)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三)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3.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1)①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②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③例子。(2)①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②例子。
试卷代号: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09年1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数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2.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3.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比较性观察、(个别物体的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间或性观察、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等几种。5.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6.选择种植、饲养的内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7.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8.美国的“(2061计划)”,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9.墨子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10.(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单顼选择题 1.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B.理论性问题)。
3.家庭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
4.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是(B.自然观察)5.在创编学前儿童科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D.科学性、规则性、趣味性、活动性)。
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8·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9.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相一致。
10·评价者事先明确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记录,然后进行分析的是(自然观察)评价方式。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A 6.D 7. 8.B 6.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7.学前JI,-啻通过眼睛、手等感官来测量物体,这种测量方式是(B观察测量)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的访谈法有两种具体的类型是(A.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
9.“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美国)。
10.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儿童非正式量具的是(A.绳子)。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科学教育中家园互动的方式包括哪些?(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2)家园联系手册。(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4)家庭志愿者。
2.简述区角活动的实施与指导?(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3.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4.分别阐述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内涵?(1)所谓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2)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3)学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五、设计题(共22分)根据以下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1.格式正确(2分)。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3.目标设计的理由(4分):(1)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2)确定合适的目标。
试卷代号:250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2008年7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4·系统性要求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 幼稚园的自然 》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3.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等。
7·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9.A l0.B
l.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5~6岁)。
3·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D.行为评价)。
4.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C.布鲁纳)。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非正式量具测量)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D.5~6岁)。7.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A.观察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8.下列动物中,适合学前儿童饲养的是(B.乌龟、金鱼、蝌蚪、蚕)。9.以下物品中可以作为学前儿童自然测量工具的是(A.绳子)。1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B.美国)。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3.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4.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1)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五、设计题(共22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儿童学前教育07-26
学前儿童人文教育10-0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文05-12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07-18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05-2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06-29
学前儿童游泳教学08-06
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07-03
学前儿童外语教育研究11-0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