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

2024-06-25

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共2篇)

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 篇1

学前儿童音乐

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特点:

愉悦性

感染性

二、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指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它包括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音乐的表现力是指在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动作表达出来的能力。

(二)3-6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3-4岁 的幼儿

想唱好歌曲 知道记歌词 有情绪反应

4-5岁 的幼儿

能借助一些 词汇描述自 己对音乐情 绪的体验

5-6岁 的幼儿

能准确地 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过程,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增强儿童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二、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学前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若能经常进行音乐活动,大脑右半球得到良好发展,整个大脑也就能在左右两个半球的紧密合作下增进其功能。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促进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注意、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6、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7、增进儿童身体健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一、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如何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1、选用合适的音乐活动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指导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2、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富有表情的演唱、演奏和使用漂亮的玩教具。

二、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音乐感受力音乐创作力

三、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学前儿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儿童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才能在听、唱、动、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和表达音乐艺术的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地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净化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

设计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必须以儿童的原有基础和能力水平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互动性原则

在音乐活动设计中采用合理而恰当的师幼互动的方式

整合性原则

在设计音乐活动中将不同领域的音乐内容、各种音乐学习方法等作为一个互为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看待

差异性原则

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既要满足全体儿童的一般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别儿童的特殊发展需要

审美性原则

把握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形式之中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种组织结构:

“三段式”结构把音乐活动明确的分为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单段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三部分界线,围绕着基本部分中新授的活动内容来安排活动结构:导入活动—分层次、递进式地进入到新作品

三、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

1活动名称(内容)2活动目标(要求)3 活动准备4 活动过程5 活动延伸6 活动评析

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旋律+歌词+节奏朗诵)

题材(诗歌、童谣)体裁(童话、游戏语言)风格(词组、象声词、无意义音节玩唱)

演唱——朗诵——演唱(朗诵——演唱——象声词)

二、歌唱的表现形式

(一)独唱 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二)齐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

(三)接唱

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和小组对小组的接唱。常见的形式是半句半句的接唱和一句一句的接唱

(四)对唱 包括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小组与个人之间的问答式的歌唱

(五)领唱齐唱

一个人或几个人演唱歌曲中比较主要的部分,集体演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六)轮唱

两个小组(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

(七)合唱

(八)歌表演 一边歌唱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

第二节

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歌词的选择

(一)内容与文学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二)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教育;

(三)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

二、曲调的选择

(一)音域较狭隘

各年龄阶段的合适音域 3-4岁:d1-a1 4-5岁:c1-a1 5-6岁:c1-c2

(二)节奏较简单:时值的长短、节拍和速度

(三)旋律较平稳:幼儿不宜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

(四)结构较短小工整:幼儿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

3-4岁:2-4个乐句为宜,总长度一般8小节左右。

4-6岁:6-8个乐句为宜,总长度可增加到16-20小节。(幼儿歌曲多以一段体为主)

(五)词曲关系较单纯:幼儿一般不宜唱词曲关系过于 复杂的歌曲。(一字一音的关系是主流)

三、歌曲的总体选择

思想性、艺术性、丰富性、多样性 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

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 第三节

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动作开始的活动设计(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头发、肩膀、膝盖、脚》小班 《走路》中班

典型特点:从动作开始,动作在前

二、由歌词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词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语法结构单纯,清晰,具有某些语言游戏性质的歌曲

《秋天》中班 《胡说歌》大班

典型特点:从歌词创编开始,歌词创编在前

三、由情境表演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小花狗》小班

《小娃娃跌倒了》中班

典型特点:从情境表演开始,情境表演在前

四、由故事讲述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较复杂些。《迷路的小花鸭》中班 《丁丁是个小画家》大班

典型特点: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在前

五、由歌词朗诵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中歌词的语言逻辑更加复杂,但情境性、故事性却又比较弱。

《雪花和雨滴》中班 《小动物怎样过冬》大班

典型特点:学习歌词朗诵开始,歌词朗诵在前

六、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

伴随着歌曲边玩边唱,在学玩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唱。《懒惰虫》小班

《青蛙》中班 典型特点:从游戏开始,游戏在前

七、由填充参与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的词曲动机。《顽皮的杜鹃》(大班)《小雨沙沙》中班

典型特点:用朗诵或歌唱的方式参与

八、由“副歌曲前置”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里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小鼓手》大班

《再见吧,老师》大班

典型特点:从副歌开始,副歌在前

九、由“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的活动设计 幼儿用各种各样的奇怪的声音来玩唱歌曲。玩具进行曲》中班

《邮递马车》大班

典型特点:按音节玩唱自己喜欢的声音,任何程序可用

十、由直观形象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词含义对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肴。

《来了一群小鸭子》中班 《劳动最光荣》大班

典型特点:突出形象,解决幼儿学习中的困难

第四节

幼儿歌唱教学的组织与指导

一、教唱新歌

(一)介绍新歌 讲故事、儿歌、猜谜语、谈话设问、实物、图片

二)导入新歌

1、歌词导入

2、节奏导入

3、动作导入

4、旋律导入

5、情境表演导入

(三)熟悉新歌

1、填充提问法

例《小鼓响咚咚》

2、逻辑提问法

例《小动物怎样过冬》

3、节奏朗诵法

例《国旗多美丽》

4、直观教具法

例《两只小象》

四)教唱新歌

1、整体教唱法

教师完整地教唱新歌,幼儿完整地学唱。

选材:结构短小,内容紧凑,形象集中,音乐表 现手法单一

2、分句教唱法

特点:教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

3、具体指导(1)整体+分句灵活运用;(2)教唱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方法不一;(3)歌唱形式多样化;(4)给幼儿留创造空间。

二、复习歌曲

(一)边唱边表演

(二)边用教具边歌唱

(三)在玩游戏中歌唱

(四)用接唱的方法

(五)为歌曲增加伴奏

(六)听音乐绘画

三、创造性的歌唱活动

(一)创编歌词

(二)创编动作

(三)创编曲调

(四)变换演唱形式

第五章 幼儿园韵律活动

第一节

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幼儿律动 没有情节,在音乐的伴随下做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一)基本动作: 走、跑、跳、踢、拍手、叉腰、击掌、摆臂等。

二)模仿动作: 日常生活、动物动作、自然现象、游戏中的动作 三)韵律动作组合: 1.身体节奏动作组合;2.律动模仿动作组合二、歌表演 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等来表达歌词内容,再现音乐形象,边唱边进行表演。

三、幼儿舞蹈 一般以模仿动作为主,模仿动作与基本动作的结合,构成生动、活泼、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一)基本舞步:小碎步、小跑步、蹦跳步、后踢步、踏跳步、垫步、跑跳步、进退步、秧歌十字步

二)舞蹈形式:独舞

集体舞

邀请舞

表演舞

四、幼儿音乐游戏

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按照某种特定的音乐要求活动的游戏。一)歌舞游戏

侧重于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二)表演游戏

侧重于按音乐性质变化进行情节、角色表演的游戏。

(三)听辩反应游戏

侧重于对声音或声音的听辩结果进行快速反映的游戏

第二节

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动作

(一)动作的类别 基本动作

模仿动作

舞蹈动作 二)动作的难度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从单纯的动作到复合动作 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二、音乐

(一)节奏清晰,结构完整

(二)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三)道具 ◆能增加幼儿活动趣味性,新颖、有趣;

◆能增强幼儿的美感,能引发和丰富幼儿想 象 和表现; ◆经济和精力不易过多投入

第三节 新授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观察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回忆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基本动作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四、由队形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五、由舞谱开始的活动设计

六、由动作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七、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

八、由故事开始的活动设计

九、由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 第四节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整体感受作品(倾听—感受)

(一)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结构

(二)作品的节奏、旋律 三感知作品的动作特点

二、学习表演动作

(一)简单动作整体学

示范—模仿—练习

(二)复杂动作分解学

分解—组合—完整 三)不同角色分别学

玩玩—做做—说说

三、队形变化和音乐游戏(一)队形变化1.小组—全体 2.把握关键(图案位置—移动线路)3.灵活应对(记号—手执标记)二)音乐游戏玩法: 1.按游戏过程玩

2.老师带领玩

3.幼儿自由创编玩

四、随音乐完整地练习

(一)按动作先后顺序练习

(二)伴随音乐练习

五、应注意的问题:一)创设环境,提供场地

(二)精讲多练

形象性

音乐为主

(三)动静交替

第六章 幼儿园节奏乐活动与指导

第一节

打击乐器教学

活动的内容

一、打击乐曲

(一)歌 曲

(二)器 乐 曲

二、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 一)乐器

(二)配器

(倾听,分析乐曲中打击乐配器的对比)强弱的对比 音色的对比节奏的对比力度的对比速度的对比三)指挥 1.教幼儿学习看指挥:听懂口令、看懂手势.教幼儿学习做指挥: 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

用眼睛亲切、热情地注视被指挥者,并能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用指挥动作表现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并能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尽量使用手势和眼神,减少语言指示。打击乐教学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

(2)乐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3)开始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态。如看到指挥者双手向前伸出,手心向上,就表示“拿起乐器做好演奏的准备”。

(4)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大腿上。如看到指挥者两手手心朝下,缓缓地放下,就表示“演奏结束,将乐器放在腿上”

(5)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打击乐教学的常规

2、活动进行的常规(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偶尔进行交换位置(4)交换乐器时,须先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 第二节

打击乐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乐器 乐器的音色要好;乐器的形状、大小、重量应适合学前儿童持握;乐器的特定演奏方法要适合特定年龄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音乐

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三、配器方案一)配器方案的特点

1、适合学前儿童的实际能力小班:基本上是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的均匀节奏。大多数情况下,是整个乐段从头至尾齐奏,中间没有音色的变化。(如天上的星星)中班:一般可在乐句之间变化音色。节奏主要是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的均匀节奏。偶尔也可以出现这样的节奏型。如:×—×— | × × ×— |;

×— | × × |;

× × × | × × |等。大班:可以考虑在乐段之间、乐句之间甚至乐句之中变化节奏。

2、有一定的艺术性配器产生的音响效果能够与音乐原来的情绪、风格、结构相一致

有一定的个性和趣味性 二)打击乐曲的编配步骤1.熟悉音乐 2.分析音乐3.安排节奏型音色的布局 4.试奏和调整 5.记谱和转换乐谱(通用总谱和变通总谱)

第三节

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一、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理论所谓“整体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要竭尽一切可能帮助儿童了解和把握所有声部合起来演奏时的整体音响形象,并要求各声部在演奏时随时注意倾听其它声部的演奏,在知你、知我、知他的基础上达到协调一致。

二、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1、动作总谱1)“动作总谱”是用身体动作表现配器方案的。(2)除动作的节奏外,做动作所发出的声音的音区、音色、力度、速度等也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如: ×

× × | 即表现两拍上的音色和力度是不同的(3)可用节奏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动作等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4)不宜用笨拙的肢体动作表现比较密集的节奏。如××× × × | × × |的方案

跺脚

拍手

2、图形总谱(1)“图形总谱”是用形状和色彩表现配器方案的。(2)形状、色彩可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其结构。如:即表示用三种不同音色的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按×| ×× ×× | 的节奏型演奏。又如《进行曲》3)可用几何图形、乐器音色的象征性图形(如:波浪线 ~~~~~~表示摇奏铃鼓)乐器形象的简化图形(如:图形“¤”和铃鼓的形象很像,可表示敲奏铃鼓)来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

3、语音总谱(1)“语音总谱”是用嗓音表现配器方案的(2)嗓音可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其结构(3)可用有意义的字、词、句子、象声词、歌曲的衬词或无意义音节来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

三、打击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导入、引起兴趣

语言提示法、探索发现法 2欣赏打击乐曲

倾听法参与法练习基本节奏型 变通总谱 动作总谱 图形总谱 语音总谱 4随音乐练习合奏

徒手练习

拿乐器练习5发展练习

指挥法 累加法

第三节

新授打击乐活动的设计

一、由总谱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总谱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主要声部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四、由主要声部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五、由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

六、由故事进行开始的活动设计

七、由韵律活动复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八、由歌曲复习开始的活动

第四节

幼儿打击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打击乐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教学法: 总谱法 指挥法 创作法二)探索法 三)累加法

(四)参与法

(五)倾听法

第六章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第一节

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

(一)倾听人体的声音

(二)倾听活动室的声音 三)倾听厨房中的声音

(四)倾听马路上交通工具的声音

(五)倾听建筑工地上各种机械的声音

(六)倾听卧室中的声音

(七)倾听公园、郊外游玩时的声音 八)倾听动物园里的各种声音

第二节

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

(二)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三)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

(四)儿童音乐童话片段

(五)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片段

第三节

三、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技能

(一)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常见的乐器名称;

(三)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

(四)分辨常见人声和乐器的声音;

(五)根据音乐作品展开想象、联想;

(六)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第二节

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音乐作品

作品内容、风格、形式是否丰富多样

比例结构是否合理

幼儿的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

二、辅助材料 动作材料

视觉材料

语言材料

第三节

新授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完整作品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某种辅助性材料开始的活动设计

1、从其他音乐活动开始的设计

2、从文学活动开始的设计

3、从美术活动开始的设计

第四节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分析材料〔内容、情绪、情感的表现手段〕

二、活动准备〔环境创设及必要的教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1-2遍

引导性谈话

运用直观教具

故事讲述

教师演示利用动画片二)反复欣赏

1、提具体要求

2、结合已有经验

3、对比和归类

4、整体体验

5、多种感官参与

(三)复习巩固

1、欣赏听过的作品、观察幼儿反应

2、欣赏熟悉的作品——说出名称、内容

3、欣赏熟悉的片段 ——内容、情绪

4、欣赏器乐曲——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

5、用身体动作表达熟悉的音乐 第七章 幼儿园音乐游戏

第一节

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一、音乐游戏的含义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儿童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中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和享受。

二、音乐游戏和种类

1、根据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分类,音乐游戏分为有主题和无主题的音乐游戏两类。(1)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有内容、有情节、有角色,能表现出鲜明的形象和动作。(2)无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没有一定的情节,只有随音乐做动作或包含有各种各样的队形组织和变化,有捕捉、猜想或竞赛的因素。

2、根据游戏的形式分类,音乐游戏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1)歌舞游戏:按照歌词、节奏、乐句和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并进行游戏。(2)表演游戏:按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来做动作或变化动作而进行的游戏。(3)听辨反应游戏:比较侧重于对音乐和声音的分辨、判断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乐句等的分辨能力

3、第二节

音乐游戏的选材

(一)情节、角色方面 游戏的情节应为儿童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为儿童所熟悉。

(二)动作方面 音乐游戏多数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

(三)音乐方面 1、最好有歌曲或便于幼儿哼唱的乐曲。2、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便于动作表现。

(四)趣味性方面 音乐游戏的情节要有趣,要有高潮,能使儿童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第三节

音乐游戏的指导

介绍游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教师示范 儿童熟悉游戏中的音乐

儿童学习游戏的歌曲或动作

带领儿童游戏

第十章

绘画活动及其指导

第一节

幼儿绘画的发展

一、涂鸦期(1.5~3.5岁*未分化的涂鸦(1.5~2岁)*有控制的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命名涂鸦(3~3.5岁)

二、象征期(3.5~5岁)

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时期,从图象上看,他们用所画的图象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些仅仅是图形和线条的组合。

三、概念画时期

*拟人化:把无生命的都看成是有生命的。透明化:认为是存在的东西都必须画下来,虽然是重叠的,但画下来的是相互不遮挡的。展开式:幼儿把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画在一个画面上。夸张式:带有自己的情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第二节

幼儿绘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指导

一、命题画:教师确定绘画主题,幼儿按指定的主题绘画。物体画:如汽车、房子、小动物、小朋友等情节画:如美丽的春天、我的幼儿园等

二、意愿画及其指导意愿画指幼儿自己命题,按自己的意愿构思、绘画的方式。有记忆画和想象画。

三、图案画(即装饰画)指幼儿利用各种纹样和色彩在不同的纸上进行和谐、有规律地装饰和美化。

四、从绘画工具上可分为彩笔画(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毛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

三、棉签画

四、印章画(橡皮、土豆、黄瓜、藕、萝卜的切面,或积木、笔帽、牙膏盖、螺丝、纸团、布团、手脚等蘸上颜料)

五、手指画

第六章

手工

一、幼儿手工的意义

一)培养手脑并用的习惯

(二)丰富幼儿认知的渠道和途径三)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四)发展幼儿观察和综合造型能力

二、手工教学的原则环境保护的原则区域性和替代性原则

三、手工教学的组织和领导一)纸工

(二)泥工

(三)自然物与废旧物的成型 第七章

美术欣赏教学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

1、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作品形式的感知

2、喜欢简洁明快及贴近自己生活的作品

3、对抽象作品的接受有非凡的潜力

二、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对话法

体验法

对比法

拼图法

综合法

第九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涵义 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类型

1、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是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选择以音乐为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2、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是指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二、家庭和社会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家庭中的音乐教育活动

1、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1)家庭是儿童最早的音乐教育环境(2)家庭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3)家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2、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1)优化家庭的音乐环境(2鼓励儿童多倾听和欣赏音乐(3)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节奏感(4)正确对待儿童的乐器学习

(二)社会中的音乐教育活动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一)诊断性原则 评价要有诊断作用,通过评价,不仅要指出现状和评定差异,还要指出造成现状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二)针对性原则

是指评价要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或课题而进行。

(三)全面性原则 评价必须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四)客观性原则 是指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时应秉着客观、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进行。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 评价活动的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等是否有紧密的联系; 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涵盖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 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

(二)活动过程的评价 活动过程主要指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1、对教师行为的评价(1)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而有热情; 2)是否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导儿童学习;(3)是否善于提问,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独立思考。

2、对教师与儿童的活动情况的评价 1)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与音乐教育目标相一致的音乐学习经验。2)所提供的音乐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在音乐和其他方面的和

谐发展。(3)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4)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5)是否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自主地学习音乐。、对活动组织形式的评价(1)是否恰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2)组织形式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儿童音乐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

4、对活动结构安排的评价(1)活动的结构安排是否紧凑、有序;(2)是否注意到每个环节和步骤之间的层次性、系列性和递进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角度出发有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评价者的角度出发有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记录或交流的角度出发有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

浅析德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篇2

关键词: 德育 学前教育 作用

德育是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文明的习惯和性格,由幼儿教师依据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要求,指导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由于幼儿家庭氛围层次结构不一,个体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以同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的途径、原则应根据实际安排,这样才能让德育效果渗透到幼儿的内心,影响其一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永安市贡川中心幼儿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研究初期,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论依据,我查阅了近年来关于幼儿学前教育德育方面的书籍及刊物,并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总结。关注、研究前人对于幼儿德育方面的研究案例与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为本课题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视频录像观察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与教材录像,观看一些名师在德育方面的上课录像与视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更细微地观察出幼儿的德育教学对幼儿发展的帮助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通过观察法帮助自己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1.2.3榜样教学法。

在日常的研究教学中,通过讲述伟人的典范、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及突出同龄人中的优秀学生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对自身日常行为、品德进行分析鉴别。施教者在教学时应注意防止消极影响。同时在选择榜样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社会氛围和时代特点,在适当的时候激发学习榜样的动机,见之行动,使榜样教学能有效影响幼儿。

1.2.4测试法。

以永安市贡川幼儿园中班的3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对幼儿进行一些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小测试,及时记录幼儿在德育教学中的具体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德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2.1.1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必须从幼儿抓起,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母亲”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为此,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从爱父母、爱家庭逐步扩展开,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平时通过收集儿歌、故事、游戏,或是与孩子谈话的形式,教育孩子们爱护、关心同伴,热爱幼儿园和周围环境,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2.1.2塑造幼儿不说谎、敢承担、有错必改的品质。

教育幼儿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教育幼儿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没经过别人同意,不私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需要归还。这些环节应渗透到德育教学中,使幼儿在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对待困难、对待错误这些方面应用正确的处理方式。

2.1.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礼貌、守纪律。

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终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配合,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的习惯是需要同步进行的,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背景融入恰当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能力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爱护幼儿、了解幼儿、观察幼儿,才能让幼儿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2.1.4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人总是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幼儿交往对象有同龄的,不是同龄的,与不同年龄层的幼儿交往能体现出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和潜在的好处是难以想象的。幼儿最初是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往往表现出排斥、害怕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正确的指导,而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融入体育活动、团体协作的活动,让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能力,建立与他人分享的思维。在幼儿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积极鼓励,不要随意干涉,应该鼓励并放开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让幼儿找到适合的社交方式。

3.结语

作为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施教者,教师应科学、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德育教学,充实自身知识。在德育教学中,教育知识要广博,教学内容要多样化,教学内容涉及政治、自然、体育、社会、时事等众多方面,因此幼儿教育的德育工作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重点研究如何关注、发现、保护和引导天性中固有的品质,建立幼儿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将德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活动需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放大教育资源,利用多种途径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成为未来优秀的社会成员,让正确的教育信念落实在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2]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9):19-21.

[3]邵宗杰,主编.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新颖,何长山.构建学前教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2005(4):37-39.

上一篇:嵌入式软件面试笔试题下一篇:汪涵情商高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