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心理测试(共13篇)
简述儿童心理测试 篇1
儿童心理测试
儿童心理测试是什么?测量儿童气质,是近年来继儿童智商测定以后又一个较热门的话题。据研究,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特有的气质类型:麻烦型,易养型,发动缓慢型,中间型。气质是先天赋予的,它决定了儿童今后的个性特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后,家长可以在心理医生或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孩子个性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达到更佳效果。其实,气质测量只是儿童心理测试中的一个小项目。心理测试是什么 “心理”对常人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人的内心活动,包括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情感、智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一般人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难以捉摸的。其实,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活动一样,是可以测量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测量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叫心理测试。提起心理测试,很多人认为很神秘。其实,心理测试只是借助一些设计好的表格(专业的称呼叫量表或问卷),或一些道具(如韦氏儿童智力测试工具包等),对测试者进行调查或测试,收集、记录各种心理活动现象,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用于评定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说得简单一点,心理测试也就是把人的心理活动进行量化处理后得出某些数据,来判断测试者的心理问题。儿童心理测试是一门科学。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研究和临床咨询中,心理测试的应用已相当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分析和评估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和各种心理问题的筛查,也是儿童心理疾病诊断时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儿童的许多心理行为发育问题,一般都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客观数据,如智商、发育商、多动指数等等。心理医生在收集儿童的信息时,除了倾听家长对儿童行为的描述外,通常还需借助一些心理测试的方法,更加客观地分析儿童的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并对相应的心理问题做出筛查或诊断。如对一个智能发育落后的孩子,在下诊断之前,医生必须做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如怀疑一个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可以做多动症量表测量。因此,可以说心理测试是临床心理医生不可缺少的工具。儿童心理测试有哪些内容 根据测试目的的不同,儿童心理测试大致可分为七大类:
一、发育商测量(DQ)主要用于评价6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水平。
二、智力测量(IQ)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或青少年的智能水平评估。
三、适应行为评定评定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水平。
四、个性测量包括气质测量、人格测量等。在成人中应用也较多,如现在有的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对应聘者先做个性测量,因为不同个性的人适合做不同的工作。
五、成绩测量用于测量各方面学习成就程度的差异。
六、筛查测量用于筛查儿童是否具备接受某一特殊学习、训练或治疗的前提条件,根据某一特定的临界标准,进行筛选或淘汰。
七、疾病评定量表用于不同心理或精神疾病的诊断或程度的评估,如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症评定量表等。就心理测试的数目而言,在我国已经过标准化的测试达200余种,其中可用于儿童的也有数十种之多。哪些儿童需做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的主要作用是评估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它的评估范围应包括儿童的健康和疾病两个方面,既可以用于心理发育正常的儿童,如气质测量、智力测量等,又可以用于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儿童的筛查和诊断,如多动症量表等。目前儿童心理测试则较多地用于一些儿童心理问题或疾病的筛查或诊断。
1、儿童多动症或注意力缺陷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等行为,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2、学习困难或学习无能这类儿童智力在正常范围,而成就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同龄水平。
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由于视、听、嗅、触以及本位感觉器官与大脑协调功能的发育不完善导致的一些行为问题,表现为动作笨拙,注意力分散,阅读理解困难等。
4、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或智能落后表现为智力低下和生活适应能力落后。
5、儿童孤独症或自闭症表现为言语发育落后、人际交往障碍和一些怪僻的行为等。
6、儿童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出现食欲和睡眠改变,情绪低落,不合群,严重的有自杀行为等。
7、强迫症出现不能自制的重复性动作和行为。
8、品行障碍说谎、偷窃、逃学、打架、恶作剧、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等。儿童心理测试如同医学上其他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一样,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所以在结果分析时,还应结合受试者的其他临床资料,如病史、体检及各种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尤其是在心理疾病诊断时要更加慎重。因此,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才能从事儿童心理测试工作。
简述儿童心理测试 篇2
关键词:儿童广播剧,儿童广播剧团,“小喇叭”栏目组,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年儿童节目从1951年5月1日开办, 60多年来, 同几代人结成了良朋挚友。在新的历史时期, 通过改革进一步为培养民族复兴大业“精良的后备军” 服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为了更好地提高儿童广播的质量, 于1953年8月, 建立了儿童广播剧团。其中, 少年广播民乐队由于演奏水平不易提高、辅导力量需求太大, 无法维持, 已于1961年停办。
它的成立是有渊源的, 起初都是临时从电台附近的学校找些小学生现练现播, 后来演播的节目多了, 需要培养一批熟悉和适应广播特殊要求的小演员, 于是在1953年暑假正式建立了中央台儿童广播剧团。儿童剧团是课余表演团体, 开办时只有十名小演员, 女生中有曹禺的女儿万黛、现在成为香港电影导演的朱枫, 后来又先后在北京市的一些小学招收了二十多名高年级学生。为了对小演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少儿部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聘请陈方千、安然担任辅导老师。
剧团成立后, 没有专门活动的地方, 也没有经费, 排练只好“打游击”, 有时不得不在楼道的角落里训练。辅导员花费了很多心血和宝贵时间, 但他们不要任何报酬。每个孩子到剧团的第一课, 就是教育他们懂得参加广播工作的重大意义, 导演、辅导老师对孩子们要求都很严格。
少儿部的专职导演想了很多办法培养孩子们对戏剧的兴趣和表演才能, 如上舞蹈课, 教孩子学一些芭蕾舞的基本动作, 作为形体锻炼;选一些优秀的广播剧、电影录音或文学作品朗诵来听, 作为欣赏课;还请电影演员黎铿讲怎样朗诵, 请曲艺演员白凤鸣、马增芬、马季等讲怎样使口齿清楚。 此外, 还有介绍舞剧基本知识的课。
给孩子们排戏很困难, 因为他们年龄小, 在理解和表现上都受限制, 而且排练时间不能很久, 不然就疲沓了,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 剧团的活动像上课一样, 每隔四五十分钟休息一次。有时, 还要用特殊的方式给他们排练, 比如用讲故事、看画、听音乐和做游戏来帮助孩子进入规定情景, 或到实地排练, 如朗诵《和太阳比赛早起》, 就组织他们在天亮前到景山去看日出。这些有意义的活动, 给小团员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983年童广播剧团成立30周年, 在纪念会前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同志应邀为剧团题了词:“照毛主席的话做: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孩子们敬爱的邓颖超奶奶也出席了纪念会并讲话, 她说:“亲爱的儿童广播剧团的小朋友们, 尊敬的曾经为儿童广播剧团服务的各个方面的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你们剧团成立三十周年, 我在这里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过去的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今天的八十年代四代的儿童广播剧团的新、老团友和所有参加过这项工作的同志们表示祝贺和感谢!我希望你们在广播剧团、在《小喇叭》、在《星星火炬》 这些方面工作越做越好。你们的听众是广大的, 你们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祝你们的工作越做越好!《星星火炬》越照越亮, 《小喇叭》越吹越响!跟着我们的祖国成长!”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胡德华、团中央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启民、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方掬芬都到会讲了话, 中央台台长杨兆麟也出席了纪念会讲了话。
儿童剧团为广播电视少儿节目录制了大量的文艺节目。 以一年10个广播剧、30个朗诵节目的平均数累计, 三十年来已录制广播剧300个左右, 朗诵节目近千个。五十年代的广播剧《果园姐妹》《请》, 儿童相声《香蕉皮》, 根据苏联儿童故事改编的广播剧《巴甫利克》, 童话剧《灰姑娘》, 八十年代的广播剧《童星比来》, 儿童惊险连续剧《古隧道的秘密》, 童话剧《乌龟的故事》等, 都受到小听众的热烈欢迎。有的剧如《赤毛猴》, 在中央台评选优秀节目中获奖。
儿童广播剧团从成立时起, 就注意带领儿童到社会上去, 为人民群众和儿童演出, 如去人民大会堂、十三陵水库建筑工地、北京郊区人民公社和工厂、学校、少年宫等处慰问演出。通过这些活动, 锻炼孩子的表演技能, 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剧团的孩子还常被邀请去为大型会议朗诵献词。粉碎“四人帮”后, 1982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代表大会, 孩子们带着饱满的热情, 代表北京70万少先队员向辅导员致敬。诚挚深情的语言, 感动着在座的老师, 也教育了孩子们自己。少儿广播艺术团及儿童广播剧团一直遵循为广播服务、为儿童服务的办团宗旨创办优质的少儿节目, 为无数学龄前儿童送去了欢笑, 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成长留下了美好、甜蜜的回忆。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史编写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史资料汇编 (1949——1984) [M].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史编写组, 1985.
[2]陈秀伶.人民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成立[M].吉林:吉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04.
[3]杨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简述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攻击行为 关系攻击 工具攻击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87-01
20世纪以来,攻击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正如Parke和Slaby(1983)所指出的那样:在本世纪过去的岁月里,很少有哪个课题像攻击及其控制那样,引起如此之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关注。攻击行为是指有意地对别人做出伤害性行为。攻击行为对儿童社交、心理、行为及学业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如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会被同伴欺负、排挤等。
一、攻击行为的发展变化
攻击行为的发展变化是研究者的关注点。它一方面表现为随年龄而变化的攻击模式—儿童的攻击行为从童年到青少年变得多样化,并且表现出身体攻击行为减少而语言攻击和隐性攻击(例如,社会性攻击、直接关系攻击) 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
攻击行为发展变化的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稳定性与连续性。在考察这一问题时,研究者有两种取向——以变量为中心和以被试为中心。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认为,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及以后,个体的攻击行为相对稳定。但是,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存在这样的局限:即个体的攻击性在群体分布中保持着各自的等级,而高相关即稳定性系数较高仍然会掩盖平均数的整体下降或上升。
二、儿童攻击行为的分类
对于攻击行为,不同时期的研究以及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分类。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究中, 心理学家对攻击的分类主要有四种:情感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可接受的攻击和不被接受的攻击、个人驱动的攻击和社会驱动的攻击(张文新,1999)。20世纪80年代中期,Dodge和Coie根据对儿童在实验室和自然情境中同伴自由活动的观察,提出儿童同伴之间的消极互动是否属于攻击应以其行为的严重程度区分。明显的攻击可以分为反应型攻击和主动型攻击,而且,大多数攻击性男孩在两类攻击上均有表现。Coie等人又根据攻击结果定向的不同将攻击分为两类: 欺侮和工具性攻击。欺侮是指以控制他人为定向,而工具性攻击则是非人际定向的强迫性行为,估计在这里被当作一种工具或手段,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如获取某一物品等。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者开始关注女孩所表现出的特定的攻击形式。Crick和Grotpeter (1995)提出了“关系攻击”的概念。他们认为,按照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外部攻击包括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指攻击者利用身体动作或言语直接对受攻击者实施攻击性行为,如打人、骂人等。关系攻击是攻击者借助第三方,间接对受攻击者实施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试图将同伴从群体活动中排斥出去、丑化他人的形象等。关系攻击不等于间接攻击,它是基于关系的攻击,有直接形式和间接形式之分。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赞同Crick对攻击行为的分类,即将儿童的攻击行为分为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
三、儿童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
1、性别差异研究
男孩的身体攻击多于女孩,已经被研究证实。但是关系攻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有分歧。Crick等人(1995)认为,男性并不比女性有更多的攻击性,因为以往研究者往往只注意那些外显的攻击行为,而忽视了那些经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关系攻击行为。Mary.A.McEvoy等人( 2003)采用了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观察三种方法对学前儿童进行研究,发现男孩有更多的外部攻击,女孩有更多的关系攻击。另外,他们也发现,当男孩与女孩分数相比较的时候,三种方法都表明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攻击性,不但有更多的身体攻击还有更多的关系攻击。而Crick的研究采用教师评价的方法,认为女孩在关系攻击上要高于男孩。我国研究发现,男孩外部攻击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说明在中国儿童中,男孩的外部攻击行为高于女孩。但是在关系攻击行为的得分上,男女儿童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不一致的。因此,他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此项研究中的男女儿童的确在关系攻击行为上不存在差异。因为以往的研究都是西方学者对西方儿童进行研究获得的,而在中国,父母和教师重视教育儿童要注意协调同伴关系、排斥同伴、捏造谣言等关系攻击行为较之打架骂人等外部攻击行为更不为人们所认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相对于外部攻击,关系攻击具有更高的隐藏性,更不容易被评定出来。因此,关系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跨文化的研究。
2、稳定性研究
很多研究都表明,攻击行为是相当稳定的。研究者报告的男孩的攻击行为的稳定性系数为:1年内为.90—.95, 3年内为.80, 22年内为.50。Warman和Cohen(2002)报告的儿童在1年内的攻击行为的稳定性系数为.66。随着时间间隔的加长,稳定性系数有所下降。此外,大多数研究者发现,男孩和女孩攻击行为的稳定性水平是一致的。这些都说明了攻击行为是相当稳定的行为,在童年时期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儿童到青春期和成年以后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
参考文献:
[1] Crick NR, Grotpeter JK. Relation. Aggression,Gender,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1995,(03).
[2] 张文新,武建芬,程学超. 儿童欺侮问题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1999(03).
简述思想与心理的联系与区别 篇4
从本质上讲,人的思想与心理是一样的。
思想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器官都是人的大脑,二者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形成于实践过程中,并且思想与心理都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皆属于意识范畴。
思想与心理又有很多的区别。
首先,它们所存在的范围不同,思想是专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而心理是动物跟人都具有的。第二,思想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含感性认识又包含理性认识,两者内涵不同。第三,思想与心理的表现形式不同,思想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上面的各种想法和观念,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奋斗目标、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处事原则等,而心理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情绪、气质、性格等。
思想往往是在工作生活中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维、观念等的碰撞与积淀,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总结和反映,而心理则很容易因为个体神经、生理变化或外界刺激而形成或者改变,层次较浅。比如一个人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长期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或者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很可能是思想问题;而若是一个人无法承受失恋的打击,茶饭不思、郁闷颓废,或者被人的冤枉时候会难过委屈,或者心怀憎恨,这些一般都属于心理上的问题。
思想问题具有社会性、政治与道德倾向性、稳定性的特点。从社会性看,它是个体对社会的看法,不是纯粹的个人私事;从政治与道德倾向性看,它一般不是生活类的问题,而带有政治与道德色彩;从稳定性看,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心灵深处对现实的看法、观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一旦形成便有较大的解决难度。心理问题则具有自然性、自发性、情境性、易变性的特点。自然性即自觉的神经活动,自发性即正常的情绪波动,情境性即容易受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影响,易变性即忽而产生、忽而消失。认识并把握这些特点和特征,就能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区别开来。
思想和心理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时还会相互转化。心理活动是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思想又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结果,心理活动的质量决定思想水平的高低,思想一旦形成又对心理活动起调控作用。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可发展为思想问题。
完整儿童心理测试题目和解析 篇5
2、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 CLS),由ASher等编制,共有24个项目,其中10条指向孤独,6条指向非孤独,8条作为插入题不计入总分,回答分五级记录,从“始终如此”到“一点都没有”,对每条目得分做简单迭加(有些项目须反序计分)得到总分,高分表示孤独感与社会不满较重,总分范围为16-80,该研究实际得分范围为16-79(32.5±11.8)。高分表示孤独感一社会不满较重。总分范围为16-80,该研究实际得分范围为16—79(32、5士11、8)。班上没人拿他当朋友的孩子平均孤独得分为36、3;班上至少有五个人拿他当朋友的孩子平均分为27、8,差异极显著。其中2、5、7、11、13、15、19、23为插入题,不计分,3、6、9、12、14、17、18、20、21、24为反向计分。
3、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的条目涉及社交焦虑所伴发的情感、认知及行为。本量表为最新的10个条目版本。条目使用3级评分制。从不是这样;有时是这样;一直是这样。本量表包含两个大因子:其一为害怕否定评价(第1、2、5、6、8、及10条)。其二为社交回避及苦恼(第3、4、7、及9条)。
4、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16]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简述 篇6
当今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还是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所独有的多态,继承,封装等新特点,产生了传统语言设计所不存在的错误可能性。比如类的封装机制就给软件测试带来了困难,它把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封装在一起,限制对象属性对外的可见性和外界对它的操作权限,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类中有关实现细节的信息被错误地使用,而这样的细节性信息正是软件测试所不可忽略的。
2 测试必要性
由于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在运行时由一组协调工作的对象组成,对象具有一定的状态,所以对而向对象的程序测试来说,对象的状态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象的状态可能被修改,产生新的状态。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基本工作就是创建对象(包括初始化)、向对象发送一系列消息,然后检杳结果对象的状态,看其是否处于正确的状态。但是,对象的状态往往是隐蔽的,若类中未提供足够的存取函数来表明对象的实现方式和内部状态,则测试者必须增加这样的函数。继承性是面向对象程序的最重要的特点,很好的实现了代码重用,子类不仅一可以继承父类中的数据和方法,还可以对继承的东西进行重定义;然而,这也给软件测试带来了改变,因为即使是彻底复用的,对每个新的使用语境也需要重新测试。比如我们在子类中重定义了某一继承的方法,即使两个函数完成相同的功能,对重定义的方法也要重新测试,所以,继承不仅不能简化测试问题,反而使测试更加复杂。多态性和动态绑定是面向对象方法的关键特性之一,多态就是同一消息可以根据发送消息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多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如依据引用的对象类型来决定使用哪一个方法,但这种灵活性给测试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静态分析的难度就增大了很多。
所以有必要对面向对象软件测试进行研究,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整体目标和传统软件测试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动态测试过程也与传统软件的测试一样,但是由于面向对象测试本身所具有的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要充分地测试面向对象系统就必须扩大测试的视角,从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模型开始测试,而且传统的单元和集成测试策略必须有很大的改变。面向对象测试模型(Object-Orient Test Model)如图1所示。
面向对象软件的开发是从分析和设计模型的创建开始的。模型从对系统需求相对作正式的表示开始,逐步演化为详细的类模型、类连结和关系、系统设计和分配以及对象设计在每个阶段测试模型,以尽早地发现错误和防止错误的传播,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模型的复审是非常有用的。面向对象分析的测试(OOA Test)包括对认定的对象的测试,对认定的结构的测试,对认定的主题的测试,对定义的属性和实例关联的测试,对定义的服务和消息关联的测试等内容,面向对象设计的测试(OOD Test)测试的内容包括对认定的类的测试,对构造的类层次结构的测试,对类库的支持的测试对认定的类的测试。面向对象编程的测试(OOP Test)主要是类测试,测试主要是测试数据成员是否满足数据封装的要求还有类是否实现了要求的功能。
3 测试内容
传统的软件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阶段,对于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一般分为3个级别:
3.1 类测试(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面向对象软件从宏观上看是类与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面向对象系统中,系统的基本构造模块是封装了的数据和方法的类和对象,而不再是一个个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功能模块,面向对象软件的类测试与传统软件的单元测试相对应,但和传统的单元测试不一样,类测试实际测试类成员函数。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在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中都可以使用。如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边值分析法,逻辑覆盖法,路径分析法,程序插装法等等,但类测试时不能孤立地测试单个函数,同时要把对象与其状态结合起来,进行对象行为的测试,类的测试按顺序分为基于服务的测试,测试类中的每一个方法,基于状态测试,考察类的实例再起生命周期各个状态下的悄况。还有基于响应状态的测试。从类和对象的责任出发,以外界向对象发送特定的消息序列的方法,来测试对象各个相应状态。
3.2 簇测试(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
传统的集成测试,是由底向上通过集成完成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一般可以在部分程序编译完成的情况下进行。而对于面向对象程序,相互调用的功能是散布在程序的不同类中,类通过消息相互作用中请和提供服务。类的行为与它的状态密切相关,状态不仅仅是体现在类数据成员的值,也许还包括其他类中的状态信息。由此可见,类相互依赖极其紧密,根本无法在编译不完全的程序上对类进行测试。所以,而向对象的集成测试通常需要在整个程序编译完成后进行。对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有两种不同策略,一种是基于线程的测试,继承与组相互协作,以对某事件做出回应的类测试,每个线程被集成并分别测试,应用回归测试以保证没有产生副作用。另一种是基于使用的测试通过测试那些不使用服务器类的类级独立类,而后开始构造系统,在独立类测试完成后,下一层使用独立类的类级依赖于类测试,依赖于类层的测试序列一直持续到构造完整个系统.具体生成测试用例的参考步骤如下:
1)先选定检测的类,参考OOD分析结果,列出类的状态和相应的行为,类或成员函数问传递的消息,输人或输出的界定等。
2)确定覆盖标准。
3)利用结构关系图确定待测类的所有关联。
4)根据程序中类的对象构造测试用例,确认使用什么输人激发类的状态、使用类的服务和期望产生什么行为等。
值得注意,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但要设计确认类功能满足的输人,还应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被禁止的例子,确认类是否有不合法的行为产生,如发送与类状态不相适应的消息,要求不相适应的服务等。根据具体情况,动态的集成测试,有时也可以通过系统测试完成。
3.3 面向对象的系统测试
通过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仅能保证软件开发的功能得以实现,但不能确认在实际运行时,它是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是否大量存在实际使用条件下会被诱发产生错误的隐患。为此,对完成开发的软件必须经过规范的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时,对所有类和主程序构成的整个个系统进行的整体测试,验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等,满足需求规格和任务的要求,它与传统的软件测试一样,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余量测试等,系统测试不仅是检测软件的整体行为表现,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是对软件开发设计的再确认。这里说的系统测试,是对测试步骤的抽象描述。
4 结束语
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已经成为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本文浅谈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法。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摘要: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过程,保证了软件的质量;提高了软件产品可靠性。阐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必要性。介绍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内容及方法。
关键词:软件,面向对象,软件测试
参考文献
[1]McGregor J D,Sykes D A.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宋雪芬,王冠军,宋雪玲.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研究[J].治金自动化,2004,28(z1).
简述儿童心理测试 篇7
一、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与准入水平
在英国,学校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被称为“特许教育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会掌管着其培养问题。学会的主要责任是:审查心理学家接受训练与工作的经历,看他是否有资格在学校享有“特许教育心理学家”的头衔。其角色大概相当于美国的“学校心理学家”,或我国的学校心理教师。英国心理学会规定的最低条件如下:①研究生以上学历,这是资格注册的起点;②拥有教师资格证书;③拥有最少两年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验;④经过最少两年的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目前一般是一年全日制硕士课程和一年督导下的实践,类似于美国的“见习期”。英国的这些规定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有明显不同。
由于欧洲各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心理学道德伦理也不是共通的。鉴于此,欧洲心理学会于1990年在卢森堡召开的第六届大会上提出建议,统一欧洲的职业与应用心理学培养原则。建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职业心理培养至少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核心课程和高级职业训练。核心课程指的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各个分支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高级职业训练指的是学生在某一职业心理学领域内独立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②这两部分培养内容都由大学或相应的高等教育机构来提供,在某些国家也可以由职业学校或独立的项目来进行。
③这两部分内容至少需要六年时间。具体时间分配可根据各国情况自行制定,但核心课程部分占用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半。鼓励在各个培训层次上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的组合与搭配。
④所有的训练项目都要经过相应的国家认证。
⑤只有完成这两部分培训内容的人才允许从事职业实践活动。
⑥心理学核心课程应提供尽可能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包括心理学传统分支学科,从生物倾向的学科到认知和社会倾向的学科,还要包括发展、方法学、哲学和伦理问题。
⑦职业训练应覆盖理论知识、技能、能力和科研等方面:
理论知识方面:应传授多种多样的理论模式,因为单一模式是无法使职业心理学家满意地应对大量的问题的;应帮助学生对理论模式进行批判性分析,使他们充分理解各种理论模式的优势与局限;理论教学应尽量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技能与能力方面:实践锻炼是十分必要的,应尽可能在多样化的场合中进行,运用多种方法与形式,包括针对个人、团体和机构水平的实践,内容包括测验、计划发展以及评价等等;实践锻炼中不能忽略道德伦理的培养;还应包含沟通技能的训练,通过教学、督导和咨询来提高影响他人的能力。
科研能力训练方面:因为职业心理学家的工作会经常遇到对实践工作进行评价、发展新的模式和技术等内容,科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当把从事有开创性的研究看作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⑧各国政府或民间组织有责任确保它所提供的教育训练与其实践原则和道德伦理标准相一致。
⑨建议各国政府鼓励、促进和在财政上保障被认证的职业心理学培训计划。
二、英、法、德三国学校心理学家角色与培养模式
欧洲国家在学校心理专业人员的培养方面虽然有很多的共同性,但它们也各具特色,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英国的培养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特别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的学校心理家被当作系统咨询师来培养;而法国特别重视学校心理学家的教学经历。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欧洲主要国家的学校心理学家角色与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1英国: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出现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这个培养计划的出现与1984年英国心理学会专业事务委员会的一份重要报告有关。这份报告强调要让政府和公众明白心理学对人类活动的经济价值。英国心理学界认识到对人类问题的积极干预需要大量的专业和个人技巧,因此积极促成应用心理学的培养走向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方向。南安普顿大学的培养计划有两大基本设想:第一,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对儿童青少年来说,教师、家长等重要的成年人为了帮助他们获得、提高和适应新的技能和知识会频繁地干预这个过程。以问题为中心的训练模式就是要突破教育心理学训练原有的那种把儿童的困难视为非情境性的、不需从环境中寻找解决线索的固定模式,把教育心理学家当成一个系统干预者而不仅仅是儿童个体干预者来培养。所谓系统干预者就是通过家长、教师和管理者的直接接触和作用,通过课程管理,特别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或者通过改变家庭、学校组织和教育系统等环境变量来实现对学生的干预。第二,一名心理学家的干预作用体现在四个水平上:个体、与个体有直接接触的人、团体或组织、政策(能影响更广泛的人口)。南安普顿大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培养策略,通过对现有问题的环境线索的观察、资料收集、制定促进改变的计划并取得那些正处在问题中的人的同意,提供监督和评价策略,这是一个包含了所有干预水平的培养计划。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模式由专业训练前的准备、专业训练和现场工作经验、高级专业训练和发展三个部分组成:
专业训练前的准备:这是英国80年代惟一的综合性的教育心理学家的培养体制,能通过选拔进入这个训练过程中的人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强有力的学术活动背景和大量的相关工作经验。所以专业训练前的准备期长达四年,这四年的工作主要是教师职业训练和试验性教学。
对这个阶段内的具体要素有几点解释:第一,硕士导师特殊课程,其主要内容覆盖“问题中心策略”和“教室管理技术”等领域,主要目标是:第一,使受训者尽快掌握有效的教室工作策略,学习一些能够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方法。第二,课程导师被有计划地安排到教学场合中做现场指导,有助于帮助受训者学会对儿童个体或团体以及整个学校的问题做出反应。第三,团体学习指的是在这个四年计划中每年接收的八名受训者可以随时加入小组学习,这种学习的一个关键途径是晚间工作室活动,活动一般每次都会邀请一名或几名有经验的教育心理学家亲临指导,围绕着一个专题来进行。专题内容一般有:儿童学习困难、家长教育、时间管理等,当地的教育心理学家会定期参加工作室活动,给受训者提供一个与专业人员非正式接触的机会。第四,与专业人员接触的机会还有很多,当地的教育心理学家会通过参加在职培训、专业会议以及定期访问等活动对未来的同行提供支持,他们有时甚至会花一些时间去观察他们的实践工作并给予指导。
专业训练与现场工作:英国大多数教育心理学家的专业培养计划都要求至少有一个完整的十二个月的注册。在南安普顿大学这一年是十分忙碌的,他们要从一名初级教师成长为一个能为学生的特殊教育进行决策的成员之一,必须学习专门的技术技能,理解这一领域内有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特别是特殊教育法,要完成督导下的实践工作,完成作业和论文写作任务,并承担一项小课题的研究工作。具体来说,这一年要完成的工作有六项:
第一,专业入门。向受训者介绍教育心理专业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要进行的训练内容,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探讨当地学校心理服务中的问题,二是学校教育领域中的一般问题。
第二,学习问题。主要关系到特殊需要学生的课程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与测量);中度、重度学习困难;特殊学习困难(感觉缺失、交流障碍、肌体或神经损伤学生的学习与评价测量等等)。
第三,适应问题。在个体、家庭、学校或整个机构水平上了解与帮助那些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个别儿童,特别是中学生的问题。
第四,现场工作。与地方心理服务部门进行接触,特别是与地方行政当局建立联系,走进地方心理学家工作关系网络,努力介入地方的发展计划和在职培训工作。
第五,研究工作。要求提交与现实有关的研究论文,旨在刺激与地方有关的应用研究工作。这些设计通常是评价性的,可能关系到新领域,但实践性至关重要。
第六,职业准备。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帮助受训者做好成为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准备,他们要了解的东西包括地方学校的物质条件与人事情况、立法情况,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训练,掌握多元文化策略,掌握心理服务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等。
高级专业训练:教育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高级专业训练的目标就是给他们创造巩固和更新现有知识、发展新的技术、将心理科学技术和材料应用于现实环境的机会。高级专业训练是根据实践工作需要而制定的多样化的训练。
英国心理学会对南安普顿大学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培养计划进行了认证,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这一培养过程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家角色与工作方法的一致性和本质联系,它有完整的课程概念,比其他模式有更大的优势,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对于有工作经历的教育心理学家提高和更新知识来说更加合适。最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当地的”方式把心理服务的学术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2法国:教学经历至关重要
法国的学校心理学家大多是从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必须接受过至少三年的教师训练和五年的小学或学前工作经历。这些教师进入大学的学校心理专业后要接受两年的带薪培训。每周有不少于30个小时的听课、儿童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的技术与实践活动,最后他们可获得一个学校心理专业学位。与美国和英国的学校心理学家相比,法国的学校心理学家无论从专业理论与技术学习还是实践锻炼方面都相差较远。从身分上来说基本上还属于特殊教师。
法国特有的“心理教育小组”一般由两位专家(分别擅长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和行为问题)与一位学校心理学家组成。这个三人小组为一定区域内的800—1000名学生服务。学校心理学家在这个小组之外还要投人大约1/3的时间为特殊班级儿童或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情绪或行为方面的测量。
20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部提出学校心理学家工作发展的三个方向:定向、干预与整合。定向是学校心理学家的主要任务,作为专业服务者,他们的任务不是决策,而是诊断、评估儿童的学习能力、个人自主性等等;干预指的是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包括从儿童入学便开始的观察,以便建议以后的学习或行为问题,还包括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对待特殊儿童,或协助教师制定特殊儿童教育计划;整合是法国教育部为学校心理学家规定的新工作内容之一,即在普通学校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式教育”负责,帮助教师做好特殊儿童的工作,使特殊儿童尽快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
进入90年代后,法国学校心理学家的选拔不再仅限于教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加入进来,但取得足够的教学经历的要求没有改变,仍然是准人条件之一。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训练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失败的比例将大大减少,学校心理学家今后用于学生学习方面的时间也将减少,而用于整个系统上的时间将相应增加。学校心理学家这个职业体现了个体之间、团体之间、机构之间的交流。总体来说,法国的学校心理学家的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儿童中心、教师中心,正在向着学校问题中心、学校资源中心方向迈进,由“让儿童适应学校”到“让学校适应儿童、提高其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最有意义的教育的能力”方向转变。
3德国:学校里的系统咨询师
与英、法等国相比,德国教育从传统上来说更多是选拔性的,一般学校中几乎没有治疗性教学或其他针对儿童特殊需要而进行的教学。学生有了学习困难后,他们获得有效帮助的机会是很少的。结果一般是儿童复读一年或转学到成绩要求较低一点的学校中去,实在不行只好进入特殊学校。德国特殊学校儿童占学龄儿童的4%。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德国有了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计划。受训者要完成100个小时的专业学习,分两部分:一是心理学基础,包括研究方法、生理学、差异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二是应用部分,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学校心理学家还必须是学校的某一学科的教师,这就要另外增加50-80个小时的学习。训练结束后,受训者要在中小学校或心理服务中心进行两年的督导下的见习工作。
学校心理工作远不是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学校中去那么简单。德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要更多地考虑教育与教学的需要,特殊教育的需要,他们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还应该在公共教育决策中发挥作用。学校心理学家各自独立工作的效果不如把他们组织起来,在一定区域水平上使服务集中化,实现系统指导功能,共享资源,共同督导,与同一区域的各种社会和教育服务人员合作。由此看来,学校心理学家不能失去对教育活动的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系统咨询法试图通过设计课程、教与学的结构和方法来提高和纠正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校的合作,提高设计活动,从而减少那些高度个体化的设计所造成的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系统咨询法作用的实现取决于下列活动:提供适应个人学习能力和困难的方法;介绍自我激励学习的方式以及各种技能的实践方式;通过引进团体动力技术和自我观察技术提高学生的社会学习,引进“以学为中心”和“开放教育”的理念,引进不同的强化和行为塑造技术。系统咨询的基本理念是使知识多样化,并提高教师、家长控制儿童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在德国的学校心理工作中一直流行着学生中心和个体咨询的模式,而系统咨询作为一种更先进的模式体现并适应了德国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传统。
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拥有世界上较先进的学校心理服务设施与受过较高级训练的专业人员。学校心理服务是对学生最有利的服务之一,这种服务从性质上非常依赖提供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欧洲主要国家一般都为这个职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人们普遍意识到学校心理学的未来取决于高标准的专业素质。
儿童心理培养 篇8
在我们身边,常见这样的现象:有的家长觉得对儿童的教育从其学说话或上学才开始,有的家长因工作忙把出生不久的孩子送到父母家或找保姆照顾,还有的家长因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或不断更换养育人„„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吕淑云认为牞这些做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利,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据统计,我国有20%-30%的家庭中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儿童占三分之一。如今牞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从狼孩的故事说起
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丛林中两个由狼哺育的女孩被人发现,取名为卡玛拉和阿玛拉,她们分别约8岁和1岁。回到人类社会后,人们为使她们适应人类的生活,做了各种努力。阿玛拉到第2个月才可以发出“波、波”的声音来表示饥饿和口渴。卡玛拉在两年后才学会说两个单词。
从狼孩的经历可以说明,童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期,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想让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在关注儿童身体成长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精心呵护正确引导
孩子刚出生至18个月的心理成长过程被称为依恋期。婴儿出生时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完全依赖于母亲的呵护,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就成为婴儿最基本的需求。当然,这一阶段母亲对婴儿的关爱也应该适度,如果过分照顾、事事包办,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无益,会使孩子以为自己生来生活上就应该处处得到照顾、要求应该得到满足。这样也会使孩子变得自私、不独立,成人后不适应社会。
孩子18个月至3岁时被称为探索期。孩子开始走路后就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新鲜感,他的关注点从刚出生后的如何吸引母亲注意,逐渐地转向了周围世界。如果这一阶段,家长过分限制儿童的行为、过分照顾、凡事包办代替,会使孩子产生被控制的恐惧,由此会导致成人后的回避型人格,即对家长过分依恋,不能独立走向社会。如果家长凡事由着孩子,对不正确的行为不加以限制、纠正,就会使孩子形成冲动型人格,即遇事不冷静、爱发脾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考虑后果。
常受鼓励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3岁-7岁是孩子自我确认和最基本生活能力的形成期。这时的孩子想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究竟怎样。
这时,孩子非常注意父母对自己所扮演各种角色的反应,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并强烈地希望和要求父母与自己一起玩游戏。如果得到父母的积极反应和肯定,他就会从各种角色中汲取营养,集各种优点于一身,形成丰富的、高度个性化的独特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测试题题目有哪些 篇9
是
否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是
否
3.孩子能否安静地躺下睡觉?
是
否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是
否
5.孩子是否挑食?
是
否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是
否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是
否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是
否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是
否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是
否
11.孩子是否做到夜间不尿床?
是
否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是
否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是
否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是
否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是
如何纠正儿童攀比心理 篇10
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家长、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例如:幼儿刚上幼儿园怕陌生人、新环境,不愿上学,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要抓住幼儿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鼓励向上。
2、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独生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
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
简述儿童心理测试 篇11
儿童团队心理沙盘游戏,是心理沙盘治疗中的一种,是一种结合心理沙盘治疗、团队合作任务、学习能力训练、创造力培养、团队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心理课程,儿童在参与团队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和训练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通过沙盘中的意象表达技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深层次需要和思维风格,从而调整自己的家庭教养模式,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2.有效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减少情绪不稳定,任性、逃避
与外界的束缚不同,在沙盘的世界中孩子们可以没有约束的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一些被压抑或者不允许的想法能够得到体现,更好的释放负面的能量,整合自己的内心世界。3.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团队沙盘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表达,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增进人际交往技巧,改变孩子不敢说话、不会和别人沟通、不会处理人际冲突、无主见、无法听取他人意见、无法与他人合作、缺乏领袖精神等的情况;孩子在团队沙盘中通过观察和倾听能改变孩子强势霸道、抗挫折能力差、不会处理人际冲突、情绪不稳定、无法与他人合作等的情绪问题。4.促进言语表达能力。
面对游戏般的情景,极大的鼓励了胆小不敢发言的孩子,通过对沙盘内容的描述促进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帮助家长和老师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5.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沙盘游戏能更好的进入孩子的世界,促进孩子发挥想象力,一个放松自由的世界能更好的发挥和促进孩子的创造能力。6.帮助孩子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训练视觉理解能力 7.心理问题的治疗。
沙盘游戏能对自闭症、恐怖症、社交困惑等心理障碍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促进孩子的社会性、情感和学业能力的发展;对有辍学倾向、学校恐怖症、同伴关系困惑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
8.儿童做团体沙盘游戏,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学会与伙伴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儿童团队心理沙盘游戏不但给孩子们带来游戏中的快乐,还能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促进孩子的创造能力及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帮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京师博仁的箱庭设备玩具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家具与用品、交通运输、食物果实、自然物质共10大类72小类,包含了现实和想象中的各种人与物,能够用于表达各种生活、心理层面的原型和象征意义。玩具材质有树脂、陶瓷、仿象牙等多种材质,通过环保验证,对人体无害。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记录 篇12
一、基本概况
胡振涛,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小学毕业,母亲初中毕业,均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学习成绩中下。
胡振涛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调皮。自进入小学后,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喜欢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谈不上有一个知心朋友,人际关系较差,经常出现所谓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有时还鼓动一些其它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
二、辅导过程
对于胡振涛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4、社会的负面影响。
我对胡振涛同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心理辅导: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其次多进行校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胡振涛,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胡振涛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春游活动时,同学们不愿跟他在一起,我就特意坐在他身边,和他聊天,还把自已带去的食物分给他吃,让他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其次,我用自已的坦诚来换取他对我的信任。中午轮到我值日,我就带上他一起吃饭,借吃饭之余跟他聊自已小时候做了错事受到老师批评和现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受到领导批评毫无保留地说给他听。好几次我发觉他的神态很惊讶,还说:“老师,你也有这么多的错”我知道他对我说这话时,已经完全取得了他的信任,于是他也非常诚实地对我说,他的恶作剧、脏话都是为了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因为同学对他太不在意了。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三、辅导效果
通过以上辅导措施,收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具体体现在:
1、家庭教育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其家庭成员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变。
2、该生与班级师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常在日记本上向老师倾诉他的心声,学生也喜欢和他在一起玩,精神面貌变化很大,帮助他人的事也时有出现。
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篇13
关键词:厌学认知领悟治疗支持疗法改变认知
一、基本资料
张×,男,14岁(1988年4月27日生),江苏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求助者没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求助者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后,其母带着求助者再婚,与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
个人陈述:我出生就没见过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新分来的老师很年轻,由于我学习不好,她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姑姑:侄子从小很可怜,没出世没了父亲,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4、鉴别诊断: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身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经常
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1、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复解释,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幼稚性,进而改变认知,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认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2、双方权利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咨询师。
B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C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
义务:
A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B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C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A、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B、心理咨询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
C、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D、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E、心理咨询师不得与求助者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F、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G、心理咨询师始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
《SDS抑郁自评量表》80元《EPQ少年版》100元
《SAS焦虑自评量表》80元《SCL—90症状自评量表》8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001年10月7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心理测试。方法及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摄入性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学校里属于不受欢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际关系不好,同学们不爱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打游戏。经过引导,他回顾了自己小时侯的生活,那时不知道亲身父亲的事,过得也还好,上学后,学习成绩属于下游,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妈妈也被老师喊到学校,回来就是哭,埋怨我自己不争气。诉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无奈,很忧郁,没有笑容。
作业:把这次与咨询师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咨询师的目的与要求。
2、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2001年10月14日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 认知领悟、支持疗法。求助者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理的苦闷说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咨询师耐心的倾听让他很感动,他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很亲切。咨询师的亲切态度让长期缺失现实父爱的求助者产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觉就象在爸爸身边——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说明建立的咨访关系既是尊重、信任的,又是温暖、亲切的。咨询师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求助者分析他的现实处境。现父母对求助者的关心与爱护,姑姑、叔叔等对自己的帮助,如何与他们相处? 求助者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机遇,也讨论求助者对未来的打算、想法。设定一个近期和一个长远目标。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2001年10月21日
目的:A 建立学习信心B 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 求助者新理了头发,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姑姑反馈:求助者两周来回家能主动和家人交流聊天,帮助妈妈做一点家务。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电脑知识,然后找一个工作,挣钱减轻妈妈的负担,让自己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在此基础上,求助者还罗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许多好处。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咨询师告知了学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
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第三次咨询:2001年10月28日
目的:A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 姑姑的反馈:求助者几周来情绪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动跟家里人说自己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较,明显爱说话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咨询师的方法学习英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咨询师共同制定的作息时间走。求助者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支持疗法,咨询师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早晨早点起来跑步,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完成情况:求助者配合咨询师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也坚持要学校去上学,主动与家人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表示努力搞好学习。
3、结束与巩固阶段(一次)
2001年11月5日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方法和过程:支持疗法 汇报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里是第38名(原来是45名,全班人数为45人,他倒数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体育课、活动课跟同学一起打篮球。因为补课任务多,时间紧张,本周只玩了一次电脑游戏,而且只有一个小时。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咨询师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了足够的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由于求助者的学习时间紧,咨询师建议面询的周期可以拉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求助者表示会经常给咨询师打电话,必要时还会拜访咨询师。求助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咨询师一起讨论,咨询师都给予了热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完成情况: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而且开始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说明求助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效果:
姑姑:侄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劲头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师生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独,大家都很关心我,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34名。
咨询师: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初中毕业时,求助者顺利考入南京市同创计算机学校。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上是成功的。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3.杜文东.《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王玲.《咨询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简述儿童心理测试】推荐阅读:
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07-06
教师的心理现状简述01-06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08-12
最新江苏口语测试 话题简述08-28
经验简述09-22
方法简述11-30
理论简述12-14
自我简述06-05
策划简述11-09
简述审计过程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