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审计过程

2024-05-20

简述审计过程(精选11篇)

简述审计过程 篇1

审计思路的简述

今天在公司里指导底稿复核时,就如何做审计与同事做了一个简短的归纳,实际上只是对审计准则的一个简单总结和讨论。个人感觉准则的贯彻还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故再次陈述如下,与大家进行探讨。

审计的几个步骤:

首先对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和财务比例与公司本身状况和所处的行业情况做一个合理性分析,同时完成对企业进行总体风险评估程序。企业的财务管理报表分析,投行和基金的企业价值分析,民间财务质疑分析都是基于此,所以审计人员也应该这么做,虽然目的不同决定了思路和视角不同。

其次对财务报表最近几年科目深入到明细后做变动分析,这种分析往往可以发现简单低级的财务异常。由于审计师可以取得客户相对详细的资料进行分析,能详细明确变化幅度。这是审计时对企业财务数据真实认定的最主要手段。

第三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对内控进行了解和测试,主要目的是判断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否产生了一系列可供审计人员利用的证据。内控流程产生的证据,可分为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内部证据要求须与财务数据核对一致,相互支持;外部证据可直接证明业务的真实性,如合同、发票、供应商和客户确认的物流单、对账单、协议等。事实上,接下来的实质性测试中,就是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对内控产生的证据进行的核对和检查。

第四步对财务报表进行实质性测试结果进行判断。实质性测试可以分为:纯粹外部取证的测试,如盘点、函证、检查;对内控流程保留的证据的进一步核实,如重新计算和抽查,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审计思路就是,如果财务数据总体是合理的,变动没有重大异常,内控完整有效且留下了关键证据,且经过实质性测试都支持财务报表数据,那么审计结果就是OK的。

而对上面任何一个步骤中,若结论是“否”,立即设计相应的对策予以求证;若结论是“是”或“不确定”,那就做接下来的一个步骤。如此前进,直到执行完实质性测试之止,方可得出最后结论。

当然,上面说的是项目的风险控制思路和检查思路,实际的具体工作可能并非按部就班的流水作业,也可以是齐头并进,但尽量不要先做后一阶段,再做前一阶段。

接下来要做的事:

审计思路清晰了,总体风险确定得到了控制后,就把底稿开的更漂亮,更清晰,更美观吧,因为实质和形式都很重要。

与同事们的讨论:

问:如果直接认为企业内控不存在,是否可不做内控测试,加大实质性测试工作量?答:我开始说了,内控了解和测试主要是确定关键内控证据点,并可在实质性测试时找到测试对象。如果认定内控无效,就只能实施纯粹的外部取证程序了,包括盘点、函证和计算等。

就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而言,财务报表是结果,内部控制是过程;就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言,利润表时过程,资产负债表是结果。纯粹的外部取证更多的只能针对资产负债表科目的审计,而对于利润表科目来说,还是需要依赖内部控制产生的证据的钩稽和检查。这里还隐含了一个概念:结果是正确的,不一定过程就没有问题。所以说有些错报是仅靠实质性测试所不能进行认定的。

问:上述过程的分析,如何与风险导向进行结合呢?

答:两个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就是从分析错报可能性到确定错报是否存在的思路;风险导向的另一个意思是通过分析企业风险来判断审计风险的过程,整个审计流程第一步是分析企业行业和总体经营风险;第二步是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风险;第三步是分析企业的内部管理风险,第四步就是对上述风险最后的检查和落实。

问:何谓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有什么不同?

答:从三个方面理解,(1)发现方式不同。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主要通过前文中第一步的风险评估程序发现的可能错报;而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是通过前文第二步的会计报表科目详细分析性复核发现的可能错报。(2)影响程度不同。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往往涉及到较多的科目;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仅对本身产生较大影响。(3)实施的对策不同。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往往都是仅靠实施实质性测试不能予以认定的错报,需要结合总体风险分析和具体报表分析和内控判断的综合程序,才能形成结论的错报;认定层次的错报则主要通过实施实质性测试就可以进行确认。

简述审计过程 篇2

一、发展与实务帮助不再纳入框架体系

新版IPPF的范围缩减到只包括由IIA技术委员会按照适当程序制定的权威标准, 该权威标准由强制性指南和强力推荐指南两部分组成。强制性指南包括:“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 (简称《标准》) , 其制定遵循既定的尽职审查程序, 还包括公布征求意见稿, 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遵循强制性指南的原则对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是必须且重要的。强力推荐指南是IIA通过正式批准程序认可的, 阐述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实务。这类指南不具有强制性, 而是为满足强制性指南的要求提供一系列适用的解决方案, 同时, 这些解决方案并非旨在为特定情况给出明确的答案, 由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凭借其专业判断加以运用。强力推荐指南包括:立场公告、实务公告和实务指南。具体如表1与表2所示。

二、缩减实务公告的内容和范围

实务公告主要帮助内部审计师运用“内部审计定义”、《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 同时推动良好的实践, 它涉及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但不包括详细的过程和程序。原框架中涉及工具或技术方法的内容已经移至实务指南部分。IPPF实务公告包含的内部审计实务与跨国、国内或特定行业的事项、特定业务类型以及法律、法规事宜相关。

三、新增释义、实务指南和立场公告

除了对应用“词汇表”对《标准》所用术语的特定含义进行解释外, 新版IPPF还增加了“释义” (Interpretation) , 对《标准》中的术语和短语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置于需要加以解释的相关《标准》条款之下。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 需要同时考虑相关阐释和释义, 实务指南侧重于在工具和技术的具体运用方面提供指引, 包括具体的内部审计过程和程序。例如, 工具、技术、程序以及分步骤的方法和形成书面文件的范例。立场公告 (IIA Position Paper) 表明IIA对于内部审计在特定事项中的角色及职责所持的立场或观点, 其有助于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了解重大的治理、风险或控制事项, 以及内部审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目前IIA已经颁布的两个立场公告是:“内部审计在审计活动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ing in Resourcing the Internal Activity) 和“内部审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ing in Enterprice-Wide Risk Management) 。

资料来源: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第2页

四、调整《标准》部分条款的名称、内容和编号

为了适应全球内部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 结合最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最佳实践, IIA在新版IPPF中调整了部分属性标准、工作标准、实务公告的名称、内容和编号。需要说明的是, 尽管有些条款取消了, 但相应的内容则体现在其他新增的条款中, 例如, PPF“实务公告2100-2:信息安全”的有关内容, 在新增的IPPF“实务公告2130.A1-1: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中有更明晰的表述。具体如表3、表4、表5、表6所示。

五、改进审计程序

为了适应全球内部审计职业的快速发展, 将IIA的权威指南以一种可以及时修订的方式整合起来, 使全球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能够对不断发展的市场作出反应, 以便提供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 IIA将《标准》的修订周期确定为三年, 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欢迎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广大利益相关方、政府机构、专业组织、高等学校师生等任何对内部审计感兴趣的人士, 对IPPF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以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反馈给IIA。同时,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登陆IIA网站www.theiia.org, 通过“专业指南”栏目查询IPPF的更新与修订。但是并非每三年都需要修改《标准》, IIA此举旨在持续地对《标准》进行全面审核, 并视具体需要进行修订。

资料来源:根据PPF和IPPF自行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PPF和IPPF自行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PPF和IPPF自行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PPF和IPPF自行整理

参考文献

[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译:《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专业实务框架》,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网站:www.theiia.org

县区长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简述 篇3

一、县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

主要审计县区长任职期间是否促进了县区经济发展,是否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的合理增长。

1.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以及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推动和管理情况及其效果。

2.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的完成情况。

3.市委、市政府规定的目标及完成情况,本级党委、人大确定的目标及完成情况。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比较与分析,科学评价县区长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二、县区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主要审计县区长任职期间决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取得相应成效。

1.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包括审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关情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级党委、政府及本级党委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情况;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是否及时,是否与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相一致。

2.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项目的研究决策及建设管理等情况。审计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有无擅自决策、决策失误、越权审批、违规审批情况;有无项目效益低下、资金严重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其他违法违规问题。关注政府投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项目安排情况,审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规定,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等问题。

3.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决策情况。审计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决策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违规审批情况,是否存在明显低估资产价值、低价出售转让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改制重组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

4.其他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除上述内容外,各审计组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关注其他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三、县区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土地等自然资源、环保的各项政策和社会发展事项的推动和管理情况及效果

关注县区长任职期间重点项目的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情况,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1.土地管理情况。审计县区政府出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无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问题;完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情况,以及土地总体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相关土地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具体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情况、征地补偿安置情况和违规用地情况。

2.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绩效、国有权益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审计政府性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及管理制度;审查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及收益管理情况,审查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使用中是否存在严重流失问题。

3.环境保护情况。审计县区政府是否制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政策措施,出台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是否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制度相一致,县区长任职期间该行政区域总体环境生态变化情况,有关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该区域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环评情况。

4.民生改善情况。审计住房、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重点支出规模和占比,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是否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部分是否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5.新农村建设情况。审计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农民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和电网等重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民负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经费保障情况等。

四、县区经济活动中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经政策情况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1.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情况。关注“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改革情况;关注财税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推动建立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

2.财税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审计执行税收征管法规政策情况,是否存在违规自定政策、个案审批违规减免税,违规或变相实行财政收入返还或财政补贴,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继续执行税收优惠,开发区、各类园区等自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减免税等问题;是否存在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是否存在违规自立收费项目,自行提高收费标准等问题。

3.财政收支的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情况。关注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主要审计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等是否真实完整,有无虚收、空转等人为调节各项收入进度和规模、比重问题,有无截留上级收入的问题等,超收收入分配使用是否科学、合规;审计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是否合规,财政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和真实完整。

4.财政大额资金管理情况。主要审计使用财政资金时,是否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大额财政资金安排使用是否严格执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是否违规支配财政大额资金给民营企业使用,财政资金存放是否存在人情操作,资金是否安全。

5.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主要关注政府性债务的举借、管理、使用、偿还和风险管控情况,审计在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的工作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关注财政的可持续性,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防止形成新的浪费和风险。

五、县区长分管的部门的管理情况

对直接分管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公款支出和公款消费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红包治理、办公用房清理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情况,以及依照宪法、审计法规定分管审计工作情况。

六、县区机构编制管理情况

以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依据,关注内容主要是:机构设置情况,是否按照机构限额或者有关规定设置机构,机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编制和领导职数使用情况,是否在核定的编制内配备人员,是否按规定的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有关规定执行情况,是否遵守机构编制纪律规定,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违纪违规问题;上级巡视组等提出的清理超编人员机构的清理情况,是否存在清理不到位的情况。

七、县区长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

重点审计预防、预警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关注有无在土地出让、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财政大额资金安排使用、政府补贴或扶持项目、政府采购中个人出面干预市场活动等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关注其在住房、用车、出国方面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对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的反映其经济问题的举报事项和线索进行重点核查。

八、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主要检查或者了解以下事项:执行审计机关做出的处理处罚决定情况;对审计机关要求自行纠正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根据审计机关的审计建议采取措施的情况;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简述美国总统选举过程(最终版) 篇4

一、候选人提名:

一般上,在总统选举年的6月,各政党由各州选派代表参加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上提名总统候选人。(当然,提名总统候选人并不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唯一任务,代表大会还要通过党的各个委员会的报告和党的纲领。)

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一般是在大会的第三天或是第四天进行。在全部州都提出候选人之后,就由大会代表通过个 别投票方式选举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得到多数票的候选人将最终获得本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不过,必须提出的是,虽然总统候选人的正式提名要等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才能进行,但由于本世纪越来越多州实行了总统预选制,所以通常的情况是,早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有意问鼎总统宝座的政治家们往往已经在各州展开了竞选活动。

顺带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大小党派约有15个,但在国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党与民主党,可以说是一个两党制的社会。

这两个主要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在7、8月间召开。但是,在5、6月间,全国代表大会的大部分代表已经产生,竞选人各自拥有多少代表的支持已经明朗。因此,谁将成为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大体上已成定局,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只是认可总统候选人(包括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而已。

二、竞选阶段:

总统选举程序的第二阶段是由获得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竞选。这种全国性的竞选是总统选举过程中关键性的环节,一般在总统选举年的9至11月进行。

竞选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选民介绍本党的政治主张及候选人自己的施政纲领,向选民作出各种各样的承诺,尽可能争取最多的选民支持。

正式的总统竞选,是在9月第一个星期一以后才正式开始。竞选的形式包括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接见选民,以及与竞选对手进行公开的辩论等等。

三、选举总统选举人:

总统选举的第三阶段是由各州选举它们的总统选举人。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是由宪法上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结合构成的。根据美国宪法,总统不是由国会选举,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

联邦政府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在国会中没有代表,1961年生效的宪法修正案给予该特区3个选举人名额,所以,目前全国50州的总统选举人总数为538人,一旦一名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举人票达到270票,即超过全国选举人数目的一半,即可宣布当选。

因此,各州选举其总统选举人的日子也叫总统选举日(按规定是在选举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以后的第一个星期二),虽然选民不是真的对总统进行选举。

在现有的总统选举制度之下,总统选举人的选举对于各政党竞争总统职位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的,而总统选举人也是以各政党为单位进行选举的,一般情况下,选举人总会投票给本党总统候选人,因此总统选举人的选举实际上也就等于总统选举。

也因此,美国两大政党以及总统候选人都要花费极大精力在各州的预选活动中争取选民的支持,尤其是那些两党的影响力旗鼓相当,选举人人数较多的大州。

四、选举人投票选出总统:

总统选举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由总统选举人在总统候选人之间投票正式选出总统。当各州选出其总统选举人之后,这些人便组成选举团,并且在选举年的12 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各州首府所在地分别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由于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总是配对参加竞选,所以这两个职位的选举也就是在各政党之间进行选举。加上以上所述的原因,正式选举的结果实际上在总统选举人被选举出来之后便已经确定,因此,选举人的投票基本上就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简述审计过程 篇5

施工升降机又叫建筑用施工电梯,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也是最新设计推出的新一代施工升降机产品。它具有技术性能先进、使用安全可靠、维护保养方便等显著特点,是现代建筑施工最理想的垂直运输设备。由于其独特的箱体结构使其乘坐起来既舒适又安全,施工升降机在工地上通常是配合塔吊使用,一般载重量在1-3吨,运行速度为1-60M/min。

同一现场施工的塔式起重机或其他起重机械应距离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5米以上,并应有可靠的防撞措施。人货两用升降机安装完毕后必须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对于人货两用升降机的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保障,对此我们一定要好好掌握。

对于施工升降机操作规程中,当施工升降机运行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采取有效措施将梯笼降到底层,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行。我们都知道对于施工升降机应为人货两用电梯,其安装和拆卸工作必须由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拆装资质证书的专业队负责,并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证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修。因此在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升降机各部结构无变形,边接螺栓无松动;

(2)、施工升降机齿条与齿轮、导向轮与导轨均接合正常;

(3)、施工升降机各部钢丝绳固定良好,无异常磨损;

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技巧 篇6

(一)从经济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上发现异常时间。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如果会计凭证上没有反映业务发生的特定时间,或所反映的特定时间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有明显矛盾,就应视为异常时间,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一步核查。

(二)从时间长短中发现异常时间。在商品购销过程

中,商品的购、销、调、存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并且可以凭借有效单据测算正常的时间,如果发现先后顺序无故颠倒,或在时间上远远超过了正常时间,就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二、从异常的地点发现问题

(一)从距离的远近发现异常地点。企业经营过程中,同一商品可以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为节约成本,应就近采购,而舍近求远,或频繁多次倒买倒卖的采购行为,就有拉关系,得回扣,贪污钱财之嫌,应作为异常地点,进一步查明原因。

(二)从商品流向发现异常地点。商品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相矛盾,电应视为异常地点做进一步调查。

三、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

(一)从数字值的大小变化发现异常数字。要把握经济业务本身量的界限。如某企业的管理费每月在—元之间,而本月达到元,这元对这个企业一个月的管理费来讲,就是异常数字,需要作进一步审查,以便弄清疑点。

(二)从数字的正负方向发现异常数字。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应把握经济业务本身应该是正数,还是应该是负数,或者既可以是正数又可能是负数。如资产账户中的固定资产、材料、货币资金等,都应该是正数,如果出现负数,便是异常数字,需要进一步详细查明。

(三)从数字的精确度发现异常数字。—般来讲,会计核算的数字比财务汁划的数字要精确。在会计核算数字中,该精确的而没有精确,不该精确的而精确到脱离实际的程度,均是异常数字,需要问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弄个明白。

四、从账户之间异常对应关系发现问题

(一)从资金运动的去向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资金运动总是有来龙去脉的,商品资金是由货币资金而来的,具体是通过“库存商品”账户反映其来路。在正常情况下,“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对应“银行存款”账户或“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反映商品的减少,在正常情况下,其去向有出售和本单位领用;在特殊情况卜,有库存盘亏、毁损等。因此,与“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相对应账户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管理费”、“待处理损失”等账户。查账时发现异常去向,应特别注意,进一步弄清真实情况。

(二)从资金运动的来路发现异常的账户对应关系。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涉及有关资金来源与去向两个方面,如货币资金减少,可能形成商品资金,也可能形成债权,还可能购置固定资产。如果发现非对应关系,应作为异常对应关系加以审查。

(三)从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的转账中发现异常账户的对应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单位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应收款、应付款账户作手脚。因此。查账时应特别注意审查那些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款、应付款账户。

此外,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研究发现问题的侧重点。如:被审计单位的关键人员突变,就要查“活”账,从实际的经济活动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去发现线索;再如:被审计单位有账外“账”,就应查清落实账外“账”的来源、形成过程及存在形式,便可发现问题。

简述审计过程 篇7

1 原辅材料控制

1.1 原料奶的控制

1.1.1 原料奶生产环境管理

奶牛场内的饲养区、生活区布置在上风、高燥处, 贮粪场和污水处理池应布置在下风较低处。场内的道路坚硬、平坦、无积水, 不得有明显杂物和牛粪堆积。牛舍、运动场、道路以外地带应绿化。牛舍应坚固耐用, 宽敞明亮, 排水通畅, 通风良好, 能有效地排出潮湿和污浊的空气。饲养区大门通道和人行通道设地面消毒池。定点堆放牛粪, 定期喷洒杀虫剂, 防止蚊蝇孳生。场内不得饲养奶牛以外的家畜家禽, 并防止其进入场区。场区内的环境卫生应保持清洁干净, 不堆放垃圾。牛舍要经常保持干净, 每次牛下槽后要及时清扫, 及时将牛粪清出牛舍堆放于贮粪场, 并做到牛舍、饲槽、墙壁、地面、牛栏杆无粪便污迹, 牛舍不得堆放垃圾。每天要对牛体进行1次刷拭或梳刮, 进入挤奶厅的奶牛身体及乳房区域要保持干净, 牛体无粪便、无污物。

1.1.2 奶牛饲养管理

奶牛饲养采取集中饲养管理 (即公司+奶源基地/奶牛场+养牛户) 方式, 实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机械化挤奶、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管理 (饲料、兽药) 的管理模式。规范奶牛饲养中的饲料、兽药、原料质量安全, 卫生防疫, 饮水、废弃物的处置, 奶牛健康福利等环节, 每一环节都制定有可操作性相关《指导书》为执行标准, 并有相关的运行记录作为追溯和验证依据。

1.1.3 挤奶要求

采取集中机械化挤奶方式, 挤奶前对贮奶罐、挤奶机及挤奶用具用82 ℃以上的热水消毒。挤奶后采用CIP碱酸循环清洗方式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洗。乳房炎病牛、注射抗生素病牛不得上机挤奶。抗生素牛奶挤出后必须单独处置, 不得交售乳品加工厂。挤出的牛奶需由专人管理, 且在2小时内降温至0~4 ℃并及时运往乳品加工厂。挤奶人员须经奶牛泌奶生理和挤奶操作工艺的培训, 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挤奶人员个人卫生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相关要求。

1.1.4 原料奶的运输

采用专用原料奶冷槽车运输, 并由专人 (押奶员) 负责管理原料奶运输途中的安全。

1.1.5 原料奶的检测与验收

原料奶至乳品加工厂后由乳品厂组织专人验收, 验收项目包括感官、密度、酸度、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杂质度、掺杂掺假等指标, 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卫生指标菌落总数可规定每周抽测1次。验收合格标准依据《生乳》GB19301-2010执行。

1.1.6 原料奶的处理

对于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验收不合格的原料奶, 严格按照《按质论价》方案执行, 并对原料进行标准化处理, 通过处理检测理化指标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对于检测出的掺杂掺假 (糖、盐、淀粉、碱等) 行为, 经证实, 当场销毁该批牛奶。验收合格的原料奶应及时消毒或灭菌, 如未及时消毒或灭菌的, 必须冷至0~4 ℃储存, 但也不得超过12小时。

1.2 辅料及包装物的采购与控制

1.2.1 供应商的确定

辅料及包装物采购前必须确认供应商是否为合法的经营者, 是否具备生产许可证, 其经营范围是否与提供的证件内容相符。

1.2.2 辅料、添加剂及包装物评定与验收

首先对选定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允许使用的范围, 索取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及半年1次法定机构检验报告 (添加剂严格按《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要求, 确定添加剂使用名录后, 对供方进行评价后采购) 。制定索证索票制度、采购验收制度, 作好进销台帐、使用记录。

1.3 水质情况

生产用水必须符合《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2 厂区及车间要求

2.1 企业场所要求

须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的水源的地区。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厂区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地区, 周围整洁, 无杂物堆放, 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 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 其距离可根据各类食品厂的特点由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另行规定;厂区道路应用水泥、沥清或砖石等硬质材料铺成, 清洁平整、无积水;厂区内垃圾应密闭式存放, 并远离生产区, 排污沟渠也应采用密闭式, 不得散发出异味, 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生活区、生产区要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畜;厕所保持清洁。

2.2 车间要求

生产车间或生产场地应当清洁卫生, 应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 如安装纱门、纱窗及挡鼠板、隔鼠网等措施;车间应有洗手、更衣设施, 洗手设施应为脚踩式或感应式, 洗手程序应制定程序张贴于洗手处, 洗手更衣设施应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应的地点, 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穿衣镜等, 车间入口处设有鞋消毒池;生产车间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 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 并用白瓷砖装修高度不低于1.5 m的墙裙, 要便于清洗, 窗台应设于地面1 m以上, 屋项及天花板不得有冷凝水滴落;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 (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 铺设, 无裂缝, 排水状况良好;生产车间内应光线充足, 工作台、敞开生产线及裸露食品上方的照明应有防护装置;不同清洁区的工器具不得交叉使用, 如低清洁区的工器具不得用于高清洁区的生产, 避免交叉污染;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出生产现场, 有害物质应当合理置放与处置;生产工艺布局应当合理, 各工序应减少迂回往返, 避免交叉污染。如设置专门人流、物流通道, 低清洁区人员不得去往高清洁区。

2.3 库房要求

2.3.1 库房应当整洁, 地面平滑无裂缝, 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设施, 湿度、温度符合原辅材料、成品的存放要求。

2.3.2 冷库应符合工艺要求, 存放冷库要安装有自动温度记录仪。自动温度记录仪在库内的探头, 应安放在库内温度最高和最易波动的位置, 如库门旁侧。同时要在库内安装有经校准的水银温度计, 以便与自动温度记录仪进行校对, 确保对库内温度监测的准确, 冷库管理人员要定时对库内温度进行观测记录。

2.3.3 库房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 防止相互混杂。一般应离地离墙10~20 cm, 与墙面、顶面之间要留有30~50 cm的距离。为便于仓储货物的识别, 各堆垛应挂牌标明本堆产品的品名、规格、产期、批号、数量等情况。实施“先进先出”的原则。添加剂设施专柜存放, 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物品。

3 生产设备要求

应具备相应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的相应生产设备, 且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直接接触食品的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 与食品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冷水管不宜在生产线和设备包装台上方, 防止冷凝水滴入食品。生产设备、辅助用工具应加强维护保养, 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4 人员要求

4.1 管理人员

了解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计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 了解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有关要求, 了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了解企业领导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了解产品标准、主要性能指标,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检验要求。

4.2 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生产操作人员

4.2.1 文化素质要求

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 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身体健康, 无传染性疾病;经过相关专业卫生知识培训, 熟悉并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 能看懂相关技术文件, 能正确熟练进行生产操作, 能自觉执行食品生产人员卫生规定要求。

4.2.2 身体素质要求

每年至少要进行1次健康检查, 必要时还要作临时健康检查, 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凡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者, 必须调离加工、检验岗位, 痊愈后经体检合格方可重新上岗。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主要有: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和肠伤寒带菌者、细菌性痢疾和痢疾带菌者、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屑性皮肤病、手有开放性创伤尚未愈合者。

4.2.3 个人卫生要求

生产、检验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 进车间必须穿着清洁的工作服、帽、鞋。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前, 要穿着专用的清洁的工作服, 更换工作鞋靴, 戴好工作帽, 头发不得外露, 不携带任何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加工供直接食用产品的人员, 尤其是在成品工段工作人员, 要戴口罩。为防止杂物混入产品中, 工作服应该无明扣, 并且前胸无口袋。工作服、帽不得由工人自行保管, 要由工厂统一清洗消毒, 统一发放。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用品不得带入车间, 并且不得化妆, 不得戴首饰、手表。工作前要进行认真的洗手、消毒, 上厕所后或做与生产无关的事后都要洗手消毒。

5 加工过程

应制定相关产品生产工艺规程, 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 制定监控管理办法 (监控记录、纠正记录) 。生产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进行操作, 关键控制点操作指导书粘贴于相应岗位显要处, 便于监控。

6 产品检验

应具备相应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如:天平 (0.1 g) 、分析天平 (0.1 mg) 、干燥箱、无菌室、微生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灭菌锅等。出厂检验设备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实验室布局合理 (微生物室必须达5 m2以上) 。相关检验设备在规定期限内检定和校准。规定产品感官、净含量、理化、微生物等检验项目标准方法以及半年“*”项目检验规定。检验人员带证上岗。

7 记录管理

所有原辅料采购验收、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必须有控制记录, 其记录能反映实际生产控制、检验过程, 所有记录保存期限至少2年。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填写错误记录不得随意涂改, 应在错误记录划一横线且能看清错误记录, 并在记录上方填写正确记录;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 应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各相关负责人签名栏目不允许空白。无关内容不准填写在记录上, 严格记录可追溯制。

8 卫生管理

8.1 生产加工卫生管理:

(1) 生产用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2) 保证加工设备、加工人员的工作服、包装材料、车间空气洁净度等卫生。 (3) 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即:车间布局合理, 生熟物料严格分开;工艺流程 (物流、人流、水流、气流等控的分离) ;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4) 手的清洗与消毒设施配备, 卫生间设施的维护与卫生的保持。 (5) 防止外来污染物的污染, 如粉尘、清洁剂、润滑油、燃料、杀虫剂、蚊虫、冷凝物等。 (6) 建立健全化学药品的购买、贮存、领用、使用制度。 (7) 员工的健康状况有效控制。 (8) 建立完善的防虫、防鼠设施, 制定有效的灭虫、防鼠计划。

8.2 储存与运输卫生控制

定期对储存食品仓库进行清洁, 保持仓库卫生, 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相互串味的产品、原料与成品不得同库存放。库内保持清洁, 定期消毒, 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运输车须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状况, 冷藏产品要用制冷或保温条件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

9小结

食品质量安全制涉及原辅料、包装物、加工过程、卫生、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控制, 环节众多复杂, 要做好食品工程这一良心工程, 需要的是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多环节的协调配合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简述审计过程 篇8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质量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水泥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但因为技术上的制约,导致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从而影响了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进一步影响了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内容,以便提高水泥混凝土的质量。

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意义

水泥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又涉及到多个学科,而且配合比设计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质量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从而促使建筑工程的设计更加完善。所以,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造成水泥混凝土损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水泥混凝土的材料和配合比影响外,还会受到外界因素对水泥混凝土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科学、系统的进行考虑,以便更好的提高水泥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二、影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

在传统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考虑最多的问题是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对它的特性并没有引起重视。但在现在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只看强度的混凝土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了,所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设计出最有效的水泥混凝土。而影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水胶比较小

水胶比越小,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就越高。所以,在满足特性的前提下,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还要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

(二)砂率要适中

水泥混凝土的稠度取决于砂率的大小。砂率过大,水泥浆的用量不变的话,会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含量显得过少,从而影响了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 。

(三)恰当的集浆比

在水胶比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会受集浆比因素影响。集料数量增大,集料吸收的水分增大,实际水胶比变小,都会影响混凝土的集浆比。所以,适当的集浆比,水泥胶结的作用,集料的连锁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单位用水量要合理

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还要按照相关规定选取单位用水量。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粗骨料的品种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还有砂的粗细程度进行确定。

三、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配合比的设计思路

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要明确设计的目的, 满足工作性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能使混凝土在施工中容易操作,施工质量稳定,工作效率高。

2.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根据设计图纸,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位置,了解整个工程混凝土结构要求。了解工程混凝土对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要根据各结构截面的大小,钢筋布置的疏密,选择适合的石子粒径大小。

3.了解所选材料品种、质量

4.了解整个建筑工程的特殊性能的要求,以便选择混凝土掺加何种外加剂。

5.了解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施工工艺,拌合工艺,运输方式,运输距离,浇注方式,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和掺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注意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强度的计算,计算出准确的试配强度,以保障95%的水泥混凝土强度在差异化的施工水平中设计强度达到要求。

(三)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1.混凝土试配要采用强制式的搅拌机,搅拌的方法和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尽量相同,在进行水泥混凝土试配时,试验室配合比试件的成型条件也要与相应的规定吻合。水泥混凝土在进行试配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和搅拌量都必须要符合相关规定,并且试配的标准要与施工的标准相一致。

2.调整和确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

调整与确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首先要根据水泥混凝土强度测试结果,绘制强度与浇水比线性关系图,或者采用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的,与水泥混凝土强度相对应的胶水比。然后,根据建筑工程的需要和混凝土试验的结果,对所用的材料用量进行调整。最后再根据水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和试验的强度,来确定试验配合比的方案,在确定试验配合比之后,再根据工地测试的含水量,将试验的配合比转换为水泥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所以在设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时,配合比的试配、调整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不仅关系到水泥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还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要重视混凝土的经济效益

关于混凝土的经济效益问题,很多施工单位都忽略了。因为大多数施工单位重视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混凝土强度问题,而对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注重的经济效益问题却并未引起重视。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还要对此注意,在设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时, 不但要注重质量问题,也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计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而且,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关系到水泥混凝土的质量,自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直接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对此一定要重视起来,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且性能和性价比较高的水泥混凝土,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杨科侠,杨莉娜. 混凝土配合比研究[J]. 山西建筑,2013,14:103-104.

[2]张令孝. 浅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太原科技,2007,05:57-58.

[3]朱淇. 浅议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 科技与企业,2014,03:167.

[4]荆红侠. 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天津科技,2010,04:76-77.

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篇9

重要性是CP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可容忍错报的估计,它与风险假设和报表使用者的认知相关联。

重要性原则在审计中被认为有三个步骤:审计计划,实质性程序和最后的分析程序。Cpa对重要性的判断决定了外部审计的过程。

如果CPA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错报,那不但要调整会计报表,而且CPA需要给予合规和相反建议。

重要性是一条所有审计人员都需要熟悉的术语。它的概念被应用于三步审计程序,那就是:审计计划,实质性程序和最后的分析程序以及报告预备,大多数不熟悉公共会计的专家认为审计是一个程序,它必须对每一项交易都查清和估计。显然不是这样的,这就是重要性概念的意义所在。

重要性被定义为:会计信息漏报或报错的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很可能改变或影响任何一位理性决策者依赖这些信息所作出的判断。

它是CPA的主观估计,它基于职业判断,这种职业判断会被依赖于会计报表的理性个体的期望所影响。有时一张比例表会被用作知道原则,它是基于大量的总财产和总收入。例如,如果总财产时1万美元,总收入是2万美元,计划重要性原则的基准数字就应该是大于2万美元的。重要性可能会是9500美元加上一个基准的比例范围1万-5万美元之间。

CPA必须知道审计的理由。例如,许多拥有贷款的银行需要审计。在这个例子中,CPA需要知道银行将为依赖审计报告的意见。还有些企业需要审计对销售做出决策。CPA就需要知道潜在的买房将会依赖审计报告。许多私房屋主联合CC&Rs需要审计年末的会计报告,一些董事会很喜欢审计,因为它提供了管理中可靠信息。知道审计的目的可以帮助CPA决策渡过审计风险。

重要性是需要的,因为需要知道费用的合理运用,CPA需要运用经济限制,并且审计建议需要有合理的时间和相对公平的费用组成。如果CPA需要检验每一项交易的证明文件,他们就永远不能给予措施和费用的初步估计。我们简单地以小时计算,那费用就高的无法估计了。这样的不确定性将会在账单来临的时候使人大吃一惊。

在审计的步骤计划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审计工作是要被管理的,审计人员浏览委托人的现金流量表盒利润表,债务和变动情况,这些使得重要性计划的初步估计在允许误报的范围之内。当CPA执行最初的分析过程并开始询问管理问题的时候,“感觉”就成为审计工作中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报告上关于重要性的误报使得审计人员不知不觉得改变了自己的观点的一种风险。这三种类型的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决策风险。

固有风险与委托人的财务数据类型和产业相关。复杂计算的财务数据会导致更大的风险,需要估计或者更先进的技术。这些领域比包含日常工作,事实数据的财务数据更容易受重要性误报的影响,因为他们受到未来事项的不确定因素,或者合理数据的误用可能。

依据在审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篇10

依据在审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姜波 张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三条对审计依据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对审计依据进行了解释:“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它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为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依据。”将审计依据一分为二:一是实施审计依据;一是实施评价和处理、处罚的依据。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运用依据的地方很多,做法也很多,本文试就审计过程中的依据运用谈点粗浅看法。

一、审计通知书中的依据运用

审计通知书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通知,是审计组代表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重要依据,是审计机关制发的带有行政命令性质的法律文书。它明确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内容之一就是实施审计依据。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人是用“根据我局2000年审计项目计划,决定派出审计组,对你单位1999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实地审计。”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年度),对确定要实施的审计事项的具体安排作出的规划。对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进行明确和规范,对被审计单位没有约束力。实施审计依据应统一到《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它有关山东审计2000・6・20实务研究法律、法规。如对国有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就应当依据《审计法》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就应当依据《审计法》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示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九条和我局2000年审计项目计划,决定派出审计组,对你单位1999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实地审计。根据被审单位性质和审计内容的不同,将实施审计依据对号入座。

二、实施审计依据≠编制审计方案的依据

审计方案,即实施审计的具体安排,是审计项目的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审计机关审计方案编制准则》确定的审计方案内容之一即“编制审计方案的依据。”实际操作中,有的直接套用实施审计依据。笔者认为实施审计依据不等于编制审计方案的依据。原因是行使依据主体不同:行使实施审计依据主体是审计机关;行使编制审计方案依据主体是审计组。审计组的行为规范,是依据审计机关制定内部规范性文件来约束。审计组的职责:(一)制定审计方案。(二)实施审计,收集审计证明材料,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三)撰写审计报告。(四)将审计报告征求被审单位意见。(五)检查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六)立卷归档。审计组职责的具体实施,都是依据审计机关制发审计准则来规范、指导。那么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的依据,只能是审计机关制发的审计项目计划。示范:根据我局2000年审计项目计划和审前调查的有关情况,编制本审计方案。

三、下达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依据

审计机关制发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依据,审计署统一规范为《审计法》第四十条:“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笔者认为,该条文是对审计程序的具体规定,明确了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以什么样的形式终结审计。但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的具体内容是来自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的结果。因此,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应当是审计报告。

四、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的依据

&nb

略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篇11

摘要: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有其突出的特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的主动控制,从时间的角度看基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属于事前、事中审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对于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业务量大,且带有咨询性与服务性。因此,专业审计人员须根据项目主管部门的需要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将盲目扩建、超投资、超预算等现象在事前预防。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98-02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工程项目审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

一、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与传统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其突出的特点。首先,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的主动控制。从材料采购招标、材料设备合同签订、工程合同管理、索赔与反索赔、预决算审核、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核等方面进行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建设投资在事前和事中得到控制,达到主动控制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其次,从时间角度来看,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属于事前、事中审计,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只能在工程结束后。依据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的结算资料进行审计;而对工程建设中大量的隐蔽工程以及众多的变更施工无法准确掌握,造成了工程造价的潜在水分。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隐蔽工程、非实体费用等可提前计量、记录和取证,避免事后发生争议。通过参与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可行性与变更费用的论证,对进度款拨付额进行复核,与工程施工同步确定工程造价,避免了大幅度超预算现象的发生,杜绝了进度拨款失控,同时也增大了审计的透明度和审计后期工作量。最后,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对于竣工结算审计工作业务量大,并且带有很大的咨询性、服务性。实施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后,专业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项目主管部门的需要,及时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将盲目扩资、超投资计划、超预算等现象消灭在事前。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各个阶段审计情况

(一)投资估算阶段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时间长、投资额大、外部影响因素多、分阶段逐步进行。项目决策的深度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精度,因此,在工程建设前期对投资方向、规模等进行决策性审计,能保证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法规和制度,防止决策失误,能使建设工程造价全面、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额。为建设项目的正确投资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这一阶段的审计要把握一定的前瞻性,重点是审查建设项目的整体造价是否齐全合理、设计标准和当时当地的造价水平、工程造价是否符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或设计任务书)等的要求,其中预备费有无偏高、偏低等情况。

(二)设计概算阶段

设计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设计阶段既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阶段,也是最难控制的阶段。因此,加强此阶段监督管理工作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意义。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审查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适用范围。采用的各种编制依据必须是经过国家和授权机关批准的,未经批准的不能采用;还有审查概算编制内容的深度、建设标准、规模及费用的完整性和造价的合理性等。

(三)招投标阶段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招投标成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投标文件的编制依据.也是签定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有利于招投标过程的顺利完成。主要要审查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是否准确、真实,相对完整、施工企业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有无缺项、漏项;一个单项工程内的土建,水、暖、电等各项单位工程是否齐全;费用是否齐全;报价文件是否依据《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调整、换算的内容是否到位和符合规定。

(四)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费用实际发生的时段,跟踪审计与施工现场管理对投资方在整个基建工程施工中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查重点在于每个单位工程的详细计算、定额选用的合理性以及各项费用計算的标准的审查。包括工程量是否按工程量规则进行的,计算单位是否合理;对于定额所包含的损耗量与定额中没有包含的损耗量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有重复计算和漏算;是否按工程具体情况和定额子目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项计算;定额单位是否有误;定额的选用是否与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相符;当定额的工作内容或材料与实际不相符时,定额的换算和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合理、有无错套、高套定额的现象、费用的列项是否符合规定;取费的基础是否符合要求;取费费率的确定是否按照规定执行;人工、材料、机械的价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调整和计算等。

(五)工程结算阶段

工程结算阶段的审计又称为“事后控制”。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工程结算与合同内容一致性问题,对在实施执行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工程结算与合同内容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根据全过程跟踪审计掌握的具体情况,开展结算审计工作。

三、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要给自己正确定位

审计作为一个独立处室,具有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不是对某一工程项目的管理,而是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应由所属职能部门去完成,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只是在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上帮其改进。不能走人具体工作的误区。

(二)审计师要分清职责,建立健全制度

审计师要分清职责,规避审计风险,树立审计威信,审计要规范操作方法、建立健全制度。在费用审核时可以直接向乙方或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但在审计程序上,审计不能直接面对乙方,要由工程主管部门把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上报到审计部门,并应拿出初步审核意见和审计申请,审计部门给出最后审定意见。

(三)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内审职能

在审计工作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可借调或聘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或项目管理人员组成临时审计组,也可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聘请中介机构专业审计人员参加项目审计,放大社会审计的监督作用和功效。应公开招聘社会中介机构,在选聘中介机构和审计人员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通过招标方式选用优秀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人员,建立招标制度。加强对参审中介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定“审计聘用单位考核办法”,对经招标选用的中介机构和人员从工作纪律、审计业务、工作成果、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逐条量化

打分,将考核结果與费用结算、单位信誉挂钩,在考核中被扣分的单位相应扣除其审计劳务费,并在今后的项目审计招标中考虑其信誉因素。并以上述要求来达到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四)明确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在项目建设的不同时期,要具有不同的审计内容与工作重点。应在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时,即将其纳入审计视野,关注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式进点时间可安排在即将正式开工前:审计组或中介机构应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参加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例会,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并且作好会议记录;要重视做好审计宣传工作,使被审计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自觉接受审计。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了解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熟悉工程计量规则及有关费用的测算办法,并且作好相关记录;审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定期(一般为每月一次),对各参建单位(包括建设项目相关单位)实际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核定,开具核定单;审计人员应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报送工程结算资料,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

(五)创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首先应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作好高校跟踪审计的前提。没有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就没有跟踪审计的发展。学校领导应首先做好工程跟踪审计宣传工作,使相关人员进一步提高对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接受跟踪审计的意识,为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思想保证;另外,应给予跟踪审计人员一定的权利,使他们能独立行使监督审计权,并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争取主管建设处室部门的合作是审计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审计,不和被审单位形成对立关系,提高被审计单位的心理相容程度,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审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与被审单位建立相互信任和帮助的工作关系。各职能部门是最知情部门,对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最清楚,在审计过程及时向他们了解实情,争取他们的配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应做好各方关系的协调工作,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介入审计后,形成了有工程队、监理公司与中介机构的关系,非常重要,对审计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校建设处领导、有关人员、受委托的审计人员和审计处工作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与工程队及监理进行沟通。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能够减少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避免了许多在决算中产生的业主与承包商不必要的价格纠纷。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也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项新的审计方式,正在不断实践探索阶段,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加以完善,使其在改进基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单招面试的自我介绍下一篇:岑松小学跆拳道兴趣小组学期总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