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计划工作的原则

2024-07-12

简述计划工作的原则(共7篇)

简述计划工作的原则 篇1

1、关于镀锌螺栓的更换问题,统计一下发OA更改的项目有多少项目,成本是多

少?不做改动的项目有多少?

2、工作站情况汇报:

提报了12个科研,其中XX个可以实施,XX不能实施。

下一步工作开展计划

固定表单的设计:

1、问题分析表

2、会议纪要

3、编号规则的改变,孙忠力,拿出方案。

3、办公室卫生区划分,包括咖啡机的区域、地面,参考嘉龙办公室,包括看板的设计。

4、着手准备4月份例会资料汇报结果。

5、贵州安大5T操作机验收,问题整改后试车验证。一早落实

6、项目进度的推进,新项目的加入是否关注,分配一个人负责?谁负责??谁来指定责任人?

7、检验标准完善的工作计划,有什么难度?

8、工作标准做好了。怎么检验?有人负责报表?

9、新软件怎么用?谁来用?是不是适用?

10、辛本成质量月、钢板

11、产品检验资料的存档工作

简述计划工作的原则 篇2

1 X线诊断的原则

在做X线诊断前,应了解患病动物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其他临床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做X线检查,以证实临床诊断或帮助鉴别诊断。然后确定X线检查的部位和方法。要细致地观察X线影像,熟悉正常X线解剖,准确地分辨正常与病理,并恰当地解释影像所反映的病理变化,综合分析、推断它的性质,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较正确的X线诊断。但X线诊断受时间、病变部位与密度、动物种类、技术条件及水平等限制。

2 X线诊断的程序

2.1 全面浏览、系统观察,寻找并发现病变

无论透视检查或进行线片分析,都要遵循一定的次序,系统全面的观察分析,不漏过每个细节变化。在观察X线片时,首先应了解X线照片的质量,如摄影位置、X线照片对比度和清晰度,避免因技术质量造成的阴影误为病变阴影。按一定顺序或解剖的系统性进行全面浏览观察,避免遗漏一切异常的改变。

2.2 深入分析病变,鉴别其病理性质

在阅片过程中,应注意区分正常与异常。因此,应熟悉正常解剖、变异情况以及它们的X线表现,这是判断病理X线表现的基础。对发现的异常病变做进一步深入分析,以了解其病理性质,注意观察病变的部位与分布、大小与范围、形状与数目、边缘轮廓、密度与均匀性、器官本身的功能变化和病变的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

2.3 结合临床资料,做出诊断

简述计划工作的原则 篇3

关键词: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计划生育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人口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更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以适应当前的经济水平。目前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必须调整计划生育管理策略,采取有效办法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一)体制不全:当今的企业计划生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企业运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企业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生产当中,忽视了计划生育的工作。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计劃生育工作一直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计划生育的工作日益严峻,长此以往的放任政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人员流动较大:因为经济水平和工作要求等诸多因素,企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在这些流动人口中,也包括许多适孕年龄的人,这些人大多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有更大的压力,具体的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多困难。当今的婚恋观念也发生变化,婚配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在择偶时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跨省市的婚姻形式在不断增加,这也加大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除此之外,企业新员工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对于新员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缺少合理安排,新员工的婚育状况将受到影响,成为计划生育管理的漏洞。

(三)员工缺乏责任意识: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困难还体现在员工的观念和意识上,企业员工普遍对计划生育工作存在偏见,认为计划生育对其个人生活带来很大限制,缺乏计划生育的责任意识。计划生育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通过长期的管理来实现其价值,责任意识是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点,在企业大部分员工的轻视下,计划生育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四)外部因素:除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影响外,企业外部对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影响。随着户籍制度和婚姻登记制度的改革,现有的计划生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各种法律法规的变动,使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对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明显减弱。

二、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变企业计划生育的现状,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第一要务是改变对计划生育的传统观念。要做好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足够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在思想上确立计划生育的重要地位,把计划生育工作当作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之一,任何时候都紧抓员工的婚育大事。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人员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引导所有员工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还要重视管理能力的学习,并加强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了解,为更好的开展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而改变。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变化,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计划生育管理,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已转变为向员工提供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特别是对女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解决计生问题的角度来关注员工的生育状况。

(二)加强宣传: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若要在长期发展中顺利开展,必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对计划生育的工作进行宣传。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可以召开计划生育宣传例会,按季度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总结,为员工提出关于计生的相关建议。此外,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还可以针对育龄员工开展谈心工作,从员工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结合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员工充分了解优生优育的政策,加深对计划生育重要性的认识。

(三)完善管理体系: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持续开展的源动力是计划生育的管理体系,只有在健全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下,企业内部才能协调好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各部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相关责任也必须明确,当计划生育工作出现问题,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为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保障。除了要对管理不善问责,企业计划生育管理还需要建立奖励机制,给优生优育的员工和优秀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进行表扬并提供一定的奖励,促进企业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计划生育的奖惩标准也需要合理的考核制度来制定,并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机构、人员配备和相关经费提供专门的管理办法。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是常规工作,需要这一系列的长效管理机制来支持其长期运作。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好前期的清查工作,对企业当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现状有充分了解,才能使计划生育的后续工作更加明朗清晰。其中包括对员工个人婚育状况和身体状况的了解,以及对公司整体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构成的数据统计,详细的资料是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体系的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实现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员工提供适合的计划生育服务。

除了建设整体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企业还必须重点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由于流动员工本身的特殊性,正常的管理办法难以有效监管其计划生育问题,经常出现违规生育现象。在具体工作中,要对流动员工的生育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重点防范违规生育的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践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内容,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新形势下计划生育问题有更多鲜明的特点,企业在面对计划生育问题时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保障企业计划生育工作能够长期进行。

参考文献:

[1]孙丽雯.试论新形势下创新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机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

[2]杨军霞.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J].新西部(理论版),2012,(Z5)

简述少儿声乐教学原则论文 篇4

1.声乐趣味教学

(1)趣味性导入。导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趣味性导入即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引导、发散,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具体方法包括:歌曲欣赏导入法,即选择动听的、能充分唤起孩子兴趣的歌曲进行听赏,导入新课;歌舞表演导入法,即通过教师、学生或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舞表演的方式进行导入;游戏导入法,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先学游戏后学歌曲,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2)趣味性练声。练声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练声训练,可以打好歌唱的基础,逐步提升歌唱能力。然而传统的练声曲对于少儿而言,未免太过枯燥,易导致孩子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不积极。趣味性练声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教师们开拓创新、发散思维,充分运用创编能力编创出具有趣味性的练声曲。

(3)趣味性歌唱教学。声乐趣味教学,一环扣一环,任何一环都不容疏忽。趣味性歌唱教学,即声乐教学中的教唱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方面,选取具有趣味性的歌曲进行教唱。歌曲的选择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仅要选择适合少儿学唱的歌曲,而且要注意歌曲的趣味性。少儿对于歌曲的学习十分挑剔,歌曲是否受少儿喜欢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少儿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进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歌曲的选择上需十分谨慎。当前少儿声乐教学中用的教材几乎都是少儿声乐考级教材,在此基础上有的教师可能会加上一本儿歌教材。我们不能否认考级教材的专业性,书中的歌曲的确能够检验和提升孩子们的声乐水准。不论是考级教材还是各种儿歌教材,显而易见被写入教材的歌曲相对比较久远,在声乐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着实比较难满足少儿的审美需求。笔者建议教师们在考级教材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时代之音,选择孩子们喜欢并且适用于少儿声乐教学的歌曲(例如《熊猫咪咪》《亲亲猪猪宝贝》等)进行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闲暇之余多听赏少儿歌唱类节目,多关注少儿歌曲审美的动向。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教学方法,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教旋律学生唱词、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加入趣味性的动作编排教学等。

2.声乐审美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进行音乐教学“与“从乐(yuè)中学”教学原则所表达的内涵一致,声乐教学同样应该以审美为核心。声乐审美教学可以从两方面得以体现:

(1)欣赏教学。音乐作品“细节”的表现手段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即旋律线、节奏型、速度、节拍、音色、音强、和声、织体等元素的有机组合。通过音乐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情绪特征。少儿声乐教学可以适当加入欣赏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多接触、听赏优秀的歌唱表演、歌舞剧、音乐剧等,创设美的情境,通过对旋律、节奏、速度、音色、音强等音乐语言的感知与欣赏,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特征,领略声乐艺术的美感,提升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简述政治分阶段制定复习计划 篇5

首先,明确考研政治的课程设置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要求占约24%的分值,相比大纲要求上涨2分,题型为单选4道、多选5 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就是理论性强、重要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概念和原理多为考察重点,同时这一部分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故而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是整个考研政治中最难的部分,重点章节为第二、三、四、五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每年大约占30%的分值,实际题型考查量为单选4 道、多选5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就是内容包含广泛、知识点较多且繁琐,较为分散的分布在十五章的内容里,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进程,我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在不同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国家和社会的现实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近现代史每年大约占14%的分值,题型为单选2道、多选4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更加注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人物思想及其著作的考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但是其本身在试题中呈现出的难度较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大纲要求约占16%的分值,题型为单选4道、多选1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察,但命题相对简单且试题较容易与社会中的时事热点现象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每年大约占16%的分值,题型为单选 2道、多选2道、分析题1道。其特点是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时效性最强,分析题必以当年的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

其次,制定考研政治复习规划

根据时间来划分,政治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3月~6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是熟悉政治理论的大致框架和知识点,在思想上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思维。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难度系数较大的科目,建议多花些时间;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体有一个综述上的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比较简单的科目,可以花费很少的时间,通读一遍。大体来讲,这一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仅仅是充分而全面的把握知识点要点,了解政治这门学科,知道学习什么。

2、强化阶段(7月~8月)

这一阶段正处在学生的假期,因此复习时间比较集中。这一时期要清晰地了解各章的内容,明白各章的重点、难点和易考点。这是也是教材的第一遍复习,一方面要紧跟老师的课程,课后回顾老师的.强化课程和讲义,这是对大纲解析全面掌握的部分,只要对大纲解析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知道考点的具体内容,而不用死记硬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配套习题的练习,应有意识地开始培养自己答题的思维模式,不能只把视线局限在试题本身,重要的是学会领会和掌握回答问题的一般方法。

3、巩固阶段(9月~11月)

这一阶段要继续对教材进行深化复习,不仅要把书读懂读透,而且还要把能理解记忆的东西先消化掉。这一阶段的练习也是更重要的,直接反映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做习题中把握重要知识。这时需要按照章节做题,每看完一部分章节,回顾老师的讲解,就要仔细的做这部分的习题。习题要精做,把错题和不理解的题勾画出来。复习完这一遍教材也不能放松,接下来还是要继续看书、看题、继续分析错题,把原来的错题再做一遍。分析错题,回归教材,重点把握。

4、冲刺阶段(12月~考前)

这段时间的复习是非常重要,很能影响最后的成绩。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过去复习的内容加以总结,从全局上熟练把握知识点,把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是能力出现质的飞跃的时候,所以不管之前复习的效果如何都应该充分把握好这段时间的复习。这个阶段还是要对教材进行通读,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这段时间的习题基本上以模拟题为主,从整体上把握考研政治。

简述计划工作的原则 篇6

对教育公平的测度首先要考虑下面这些问题:(1)学校教育制度应该对谁来说是公平的?(2)哪些资源及服务应该被公平分配?(3)应该怎样定义公平?(4)应该怎样测度公平并使其测度与结果具体化?(5)制度有多公平?[1]欧盟在2005年发布的公开报告《欧盟教育制度的公平性:一套指标体系》(Equity of the Euro-pean Educational Systems:A Set of Indicators),分别从教育不平等的背景、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教育的内部结果及教育的外部影响方面构建了29个指标来测度欧盟教育制度的公平性,在构建这29个指标体系时,整个教育制度公平测度框架又遵循着具体的指导原则。[2]

其实,早在1978年罗伯特·贝尔勒(Robert Berne)与利安娜·斯蒂埃菲尔(Leanna Stiefel)的合著《以经费差距测度的对学校财政公平的测度》(The Measurement of Equity in School Finance with an Expenditure Disparity Measure)中,就已从学校财政公平的角度提出了测度教育公平的三项重要原则,那就是机会均等(主要是指起点上的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在过程(对待)和结果(影响)中的水平公平、垂直公平三原则。[3]近年来,关于教育公平原则又增加了“充足性”原则以及与机会均等比较相近的“财富(政)中立”原则。欧盟的教育制度测度指标体系是对包括学校教育财政制度在内的整个教育制度方方面面的测度,是在整个教育制度公平测度的指导原则下建立的。

二、欧盟教育制度公平测度的指导原则

(一)原则一,指标必须能适用于现存的各种公平原则背景中的讨论,而不仅仅是适用于各种公平理论中的一种。

为了能尽可能广泛地回答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因此在设计不同的指标时,能应用可能获得的各种数据来比较各种公平理论的不同。在讨论适合于教育的公平理论时既要包括自由主义者的原则也要包括共产主义者的原则:

“正义理论”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决定何种均等是公正所要求的。事实上,所有现代的正义理论都是建立在“所有的个体都是平等的”基础上的。但是,根据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提出的一个公式,这种平等的主张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即“对什么的平等”?自由主义者的平等是一种“财产权”的平等,和马克思的“根据各自的需要”的平等有一定程度的区别。这些理论很显然并不直接导向教育,而是要评价整个教育从发生前到发生中及其产生的后果中的各种物质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知识及态度、受教育后的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和收入水平等。如沃尔泽1983年的《正义诸理论》就是以对平等的评判开始的。在沃尔泽看来,教育中前期的平等是使所有受教育者掌握相同的知识这一学习结果的均等。即在教育领域,正义要求一种简单的平等来引致学生对“核心课程”的掌握,也是“所有的为了公民所需要的”。而平均主义者则假定基本善是根据罗尔斯的原则来分配的。而批评他的人认为,罗尔斯的原则不会产生平等的利益,因此也就不能满足正义。这种论证有两个版本:强版本和弱版本。强版本提出了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被限制在只适合于处理人们之间合作关系中的分配问题的事实;而弱版本则利用了在处理合作关系中的分配问题时天赋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4]

因此,在测度教育制度公平时,所选用的指标体系必须允许在现存的不同的正义原则的框架下的讨论,并不被它们的任何一种原则所主导(inscribe)。[2]

(二)原则二,分布在教育制度背景中的与绝大多数资产的分配相关的教育不平等,其背景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个体间的差异、群体间的不平等以及那些发现自己处于最低限度门槛下的人们的比例。

第一,个体间的技能不平等必须不能危害社会合作。由于教育能促进全体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加个人收入,因此政治的平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主程序的平等,通过教育这种方式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如果太大的财富不平等威胁到了政治平等,那么这时太大的技能不平等也会威胁政治平等。而教育制度公平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个人能感觉到在公平的基础上成为社会的一员,有一种团结感和社会归属感,而不是被排斥遗弃的感觉,学校教育要帮助产生一个融为一体(完全的)的社会。但是,实际上学校本身通过它的制度增加了个体间能力的不平等。因此,沃尔泽强调教育制度要致力于培养人们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平等,可是对于那些最早及最晚离开学校系统的个体的技能差距的测度不是那么容易设计的,在这一点上更可行的办法是评估可观察到的在15岁义务教育结束时的差距。

第二,在考虑到群体间的不平等时,公平的教育制度要使得个体的社会成员身份不能阻碍个体的成功。大家普遍认为,教育成就(成绩)与群体的社会及经济背景的差异有系统性的不同。例如,民族群体间的差异以及语言上的差异可能掩盖了社会阶级的差异,或者反过来也适用。一个公平的学校教育制度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制度中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一个或多个群体中的成员的身份决定的,并且在这样的一个教育制度中对于不同来源的个人应给予适当的补偿津贴。

第三,在考虑到那些处于边缘及最低门槛以下的个人及群体时,为了使他们过上体面的现代社会生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会被教育制度抛弃在公认的一定的最低限度的技能门槛下。

处于低于最低限度的技能门槛可能是对个体产生最严重的社会影响的教育情形了。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文件定义技能门槛是指个体的“就业可能性”;其他作者则认为最低限度的技能指的是参与民主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必要注意低于最低限度门槛的特定群体的存在。实际上,这与观察是否大多数的低于最低限度门槛的个体是否属于一个相似的社会群体,或者相反,他们没有相同的背景特征是相关联的。[2]

(三)原则三,在相关的个体及群体间,最重要的是要改善那些难以一时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弱势个体及群体的处境。

无论后天的制度怎么公平,先天的智力及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学生所属地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等,也有可能造成不同区域间教育资源富裕与匮乏的分化。另一方面,如其社会或民族来源,以及其性别或者出生时就具有的残障状态等偶然因素也会影响到这类个体及群体所获得的教育的可能性及其所获得教育的水平。总的来说,可根据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民族来源和性别这三个种类来计算这些指标。[2]

(四)原则四,在教育所产生的众多直接与间接结果中,哪些是对于个体或国家民主社会生活的公平分配来说是最重要的。

在众多直接与间接的结果中,需要明确测度哪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教育制度决定并分配的资源是那些学校教育的直接结果(知识、态度、技能、资格)、中间结果(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就业可能性)、教育过程的某些方面(受教育年限、学校教育的公共开支)以及长期以来各种期待及心理等软环境一类的资源的分配对学生教育的高度影响(惩罚、申诉、微笑、朋友等)。教育过程与前两个种类相比,其“终极性”影响要小些。技能、资格甚至其他更多的社会地位,即实际上个体所使用通过接受教育制度的服务所获得的结果,所有这些都是教育制度的间接结果,而不是教育制度所产生的直接结果。[2]

(五)原则五,除了对教育结果的不平等的测度外,对教育制度的上游以及教育过程本身的影响的不平等的测度也是很重要的。

某些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产生的间接结果是某些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如通过不同教育成就水平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造成的个体与群体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甚至是强化并复制这种不平等的再生。而教育上游制度中的不平等如学生的背景等因素又极易影响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及获得水平和将来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样存在一种强化并复制这种不平等的再生。如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少获得老师的关注。在测度教育制度公平时,如果承认教育制度不仅是作为一个公平的分配教育的制度,而且也是一个以公平的分配教育的途径来实现社会公平这样的观点的话,那么教育制度中的公平也依赖于其上游制度,而且其不平等进一步复制和强化了教育的不平等。[2]正如诺齐克所说的,“那些现在处境最差者可能是那些最多地遭受了不正义制度侵害的人或其后裔”。[10]

(六)原则六,测度家长及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期望及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测度教育制度公平的重要一环。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家长对其的期望及各种心理预期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感知与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时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关注教育过程,因为过程中的不平等将引致教育结果的不平等,而且某些这样的不平等对于学生的部分经历来说是明显的不公平的。一些学生受到侮辱,或者被轻视这样的事实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可能产生长期的影响。这可以通过一系列对学校公平的感受的问题回答来测度这一不平等。[2]

(七)原则七,该公平指标体系必须能测度对这些不平等的感知或理解,能提供标准使公民判断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公平性。

无论多么强大的社会机制产生的教育不平等只有在公民能忍受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如果教育中的公平是个政治问题,那么,知道用于判断公平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杜贝特(Dubet)(2001)指出:当一种教育制度允许来自贫困背景的儿童中只有极少数儿童按既定的比例(贫困儿童的比例)取得最高的学校教育成绩,而留下其他人学习低质量的课程,这将产生关于公平的更大影响,产生更少的愤恨。另一方面,当来自贫困家庭及富裕家庭的儿童都上同样的课程时,不平等的感受就更大,甚至在两段时间内社会机会的实际不平等已经事实上被减少了,这时不平等的感受也更大些。总之,对正义的感知的测度是件令人鼓舞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并且是受关于不平等的测度及正义标准讨论的启发而加以考虑的,而正义的标准又是受上述两者的启发的。[2]

三、总结

概括起来说,教育公平测度实质上关注的是涉及到教育问题及利益的相关各方(学生、纳税人、各个层级的政府管理机构、学校教育提供方的学校及其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在教育的起点(主要是指受教育机会均等与否)、过程、结果、影响四个阶段上的各种资源及对待与各方的参与及其期望(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影响(家庭收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背景或政策对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的质量及数量的影响,教育对社会流动、个人收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不平等制度的容忍性等方面的分配(对待)平等与否的测度,以及在测度教育公平时所遵循的原则(机会均等、水平公平、垂直公平、财政中立、充足性),与它们在个体间、群体间和低于最低限度值门槛的个体(群体)三个维度上的相适应联系的问题回答的测度。

参考文献

[1]Lynnisse Roehrich-Patrick & Harry A.Green.(Sep.2003). Gains in Education Spending Equity Continue Four Years After Fully Funding the Basic Education Program.Staff Education Brief.p.3.

[2][5][6][7][8][9][11][12]Department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iege.(2005).Equity in European Educational Systems:A Set of Indicators(February 2005—2nd Edition).A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Project Socrates SO2-61OBGE.p.29,p.17~18,p.18~19,p19~20,p.20,p.20~22,p.21~22,p.22~24.

[3]Robert Berne & Leanna Stiefel.(Nov.1978).The Measurement of Equity in School Finance with an Expenditure Disparity Measure.Document prepared for the U.S.Offic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 Under 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 Contract No.22- 78-13030.Graduate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Uuiversity.p.31.

[4]Denis Meuret.(2001).School Equity as a Matter of Justice. Walo Hutmacher,Douglas Cechrane,Norberto Bottani.In Pursuit of Equity in Education:Using 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to Compare Equity Policies.Dordrecht/Boston/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hshers.p.93~108.

简述计划工作的原则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结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43-01

政治课的结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精心设计、讲究艺术,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那么,在政治课的结尾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需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思想政治课结课的原则

结尾方式无固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因课而异。决不能生搬硬套,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结尾要过渡自然,要精心安排与设计,从而使整个教学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结尾要注意语言精炼,结尾时语言一定要少而精,切忌华而不实。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力求利索地结束全课,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会给人以掩盖主题的感觉;结尾要画龙点睛,注意提炼升华,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结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为了赶任务而匆匆结尾,走过场。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开启“智慧之窗”的艺术,熟练掌握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特拉弗斯语),据此,为设计好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终曲,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得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结课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结课方式和内容。

2、简约性原则课堂结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发聋振聩;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3、灵活性原则结课需要简练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结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发而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

4、发展性原则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结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结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结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发展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课结课的方法

1、归纳式结尾法

即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提纲要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就我的实践看,我觉得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佳,这样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当堂检测学生45分钟的听课效率,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让学生进行总结,常用的可让学生扩写“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含知识的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本课小结,其他学生在笔记上小结,然后,同学们互相对照,老师给予必要补充,取长补短,归纳出最好最全的本课小结。一般归纳结尾法采用表格式、问答式、体系式等方式。对一个问题的归纳一般采用表格式。我们以经济学常识中使用价值与价值为例,请同学们归纳出二者的区别,学生大多数采用了表格式的归纳法。

2、练习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教学的各环节都应注意贯穿“思维训练”的主线。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只靠听讲是不够的。特别是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巩固当堂的知识。这种结尾的方式也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因为在临近下课时,学生均显得较为疲劳,精神不振,思维也常常处在抑制状态,这个时候出上几道练习题,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再度兴奋。不定项选择题一向是学生又喜又怕的题型,学生喜欢,说明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怕,因为历来这是学生考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在课的节尾中。腾出一定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既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还经常采用抢答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如在学习高二政治《前言》一课时,在还有六分钟就要下课时,我出示了投影,有5个选择题,我让学生分别进行抢答式的练习。

通过抢答练习,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培养了能力。

3、表达式结尾法

即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复述所学知识,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且用语言表达是学生最薄弱的方面,特别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不敢发言,这对政治课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鼓励学生动口表述。在学生表述时,老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更不能呵斥学生。如果这个学生表达的不完整或有错误,那就再叫一个学生起来表达,直到完全正确。如在学习了高二政治第一课《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时,我叫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这个学生半天没有说话,我鼓励她说:“不要紧张,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啊!”她鼓足勇气地说:“今天我知道了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好,很好!说得对!”然后我又让其他同学主动地说说本节课的体会、收获或感想,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总结,这个说:“意识不能够直接转变客观事物,但是对客观事物的变化起指导作用。”那个说:“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思想对自然界起到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对自然界起消极的影响,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我们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错误的思想意识。”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思路开阔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达到高潮,整节课非常圆满。

上一篇:自信系学生党员联系寝室制度2010.0下一篇:描写除夕夜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