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组织者市场的特点

2024-09-03

简述组织者市场的特点(精选11篇)

简述组织者市场的特点 篇1

总账系统的作用

总账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系统,它与会计报表管理、财务分析、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共同组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由于许多会计核算工作先由各子系统进行专项核算处理,然后将核算结果汇总并形成会计凭证,然后送到总账系统进行集中处理,各子系统在会计核算中也需要从总账系统中提取一些会计数据进行专项处理,因此,总账系统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和核心部分。

总账系统的特点

总账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总账系统处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位置,经过总账系统处理的会计数据一般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 总账系统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桥梁和纽带,它把其他功能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总账系统要符合会计制度规范。从总账系统输出的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全面反映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总账系统必须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编制要求去组织会计信息体系,还必须保证总账系统所输出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所输出凭证、账簿、报表文件的规范性。

简述组织者市场的特点 篇2

歌唱在人类社会中历史悠久, 甚至语言文字都没有歌唱的起源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 由于文化不同、音乐的演唱风格与形式不同, 导致不同剧种有其不同的唱法。唱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 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 沈湘先生曾说:“要使歌唱艺术健康地发展, 必须重视、遵循歌唱艺术规律。”对于歌唱的起源有多种学说。

1、模仿鸟鸣说

我们在一个有声的世界中生存, 人们的感官被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声音如雷声、雨声、鸟鸣声等所刺激。因此音乐的创造正是表现为人类通过模仿这些动听的声音。这是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曾主张的学说。而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 (Demokritos, 约公元前460—前370) 早已提出, 他提出“以禽兽为师的观点”, 认为人类从天鹅和黄莺等会唱歌的鸟类学会了歌唱。笔者认为, 音乐来自模仿大自然的声音, 尤其是各类鸟的鸣叫声。鸟鸣中音的高低变化, 正犹如音乐中音程的起伏变化。因此推断歌唱则源于模仿鸟鸣声。

2、劳动节奏说

恩格斯曾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当然音乐也在劳动中产生。劳动的动作与呼声可以体现音乐或舞蹈中的节奏与音调的变化。当人们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还未产生人类语言时, 便知道如何通过语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来传达。随着人类劳动, 人们以呐喊的方式来来传递信息, 劳动号子便油然而生。很多音乐的创作源于劳动, 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曲》, 描绘出纤夫们在有节奏的呼声中拉纤。因此总结为音乐源于劳动、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3、语言扩展说

该学说认为, 当语言不能够形象的表达情感时, 歌唱便能够扩大语言的表现范围, 从而更加生动形象的宣泄出人的情感。法国哲学家卢梭 (Joan Jacques Roussean) 认为旋律表现的范围涵盖着一切情感的发生与表现, 语言的声调是通过旋律来模仿出来的。他认为旋律不只是在模仿, 还是在说话, 这种语言要比日常语言更加生动热情。正如歌剧中的宣叙调与咏叹调, 正是表现人们的语言语气。

总之对于音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而关于音乐的起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由于音乐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的不同, 音乐便有了不同的差异。对于音乐起源的各种学说也都是源于实践、源于生活, 因此音乐的发展是无比广阔的。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

1、美声唱法的渊源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 是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唱法。美声唱法在歌剧中得以体现, 最早的歌剧是由阉人歌手来演唱的, 阉人歌手以自身独特的女生声带嗓音条件伴随男生的强壮身躯, 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女生音高是没有利用假声的。使得观众们被他们这种明亮优美、轻巧自如的音乐所折服。这种歌唱艺术当时在欧洲盛行了近200年, 后来随着歌剧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阉人歌手很难生动的表达歌剧中剧情激烈的部分, 为了适应歌剧剧情, 同时封建制度的不稳定性, 人们强烈抵制这种不人道的做法, 歌唱家们经过刻苦钻研, 改进自身存在问题, 男子的歌唱技术也不断提高, 从而产生了男女共同演唱的富有科学性的且具有表现力的美声唱法。

2、美声唱法的含义与特点

美声, 意大利文为“Bel canto”, 原意为“美妙的歌唱”, 而我们所说的美声唱法是由于最初翻译上的失误造成的。在意大利它所指代的是一种歌唱风格而不是一种唱法。美声唱法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经过众多声乐大师们的研究与钻研, 美声唱法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艺术特色。美声唱法以呼吸作为基础, 同时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使得声音在气息的支撑下歌唱。它强调喉部肌肉的松弛与稳定性, 以求得自然优美的声音。总之美声歌唱应具备柔美的音色、纯净的音质、清晰的吐字、良好的呼吸以及自如的发声, 美声歌唱讲究“声情并茂”, 以情带声, 声情相辅相成。美声唱法是一种混声唱法, 真声与假声并用。在歌唱过程中还需调动所有歌唱中所能用的共鸣腔体, 以确保歌唱位置与声音的统一。美声唱法根据歌唱者音域与音色的特点, 分为女高音与女中音。女高音声音的亮点是在高声区, 表达出明亮自如的歌唱效果。而相比之下, 中低声区是其薄弱的地方。女中音则在中低声区坚实有力, 所表达出的音色要比女高音宽厚结实, 具有极大的穿透力。然而女中音在高声区上的练习却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简述外宣翻译的特点 篇3

关键词:外宣翻译;翻译策略;特点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因此我国的对外交流也随之频繁,外宣的重要性也就尤为突出。在外宣工作中对其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翻译的质量,进而发挥出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

一、外宣翻译的特点

1.并非需要逐字翻译

外宣材料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并且信息量较大,其内容包括了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政策文本、科学技术说明、散文评论、文学作品等。在党的十八大文件翻译原则中,现实翻译是一门极具创意的艺术。这种原则的出现给翻译提出了两个较大的难题:第一便是将翻译资料中的重复文字和多余的部分删掉,使翻译在极大程度上做到天衣无缝;第二便是将原文字中所隐喻的意思挖掘出来。中文中具有修饰性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将其省略。所以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切忌逐字翻译,且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

从外宣的翻译资料看,外宣的题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表达型的官方文告类,第二种是信息型的新闻报道和发布类,第三种是呼唤型的公共宣传品类。后两类是外宣翻译的主体,主要以文化和读者为中心。这种现象的产生便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外宣翻译的策略和方针:若想使外宣翻译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翻译的政治目的和社会功能,就必须对本土文化和读者的心态有所了解,着重研究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外宣工作者应以本土文化为主要出发点,对语言文化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2.政治性较强

外宣的主要内容便是宣传我国,因此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外宣材料中经常会涉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方针,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军事、经济的利益得失,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进而将外宣资料进行准确的翻译。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维护我国的主权。

二、做好外宣翻译的策略

1.明确读者群体

外宣翻译的实质便是将中国的新闻翻译给不了解中国国情或者是不太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去看,其和文本翻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外宣中需要让外国人对中国的国情、文化有所了解并且逐步接受中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工作习惯。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避免差异或者是减少差异,让读者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到中国的相关信息。

2.较强的目的性

笔者认为,外宣的主要目的便是让不了解中国的人了解中国,让不认同中国观点的人接受中国的观点,逐步提高中国的知名度和形象。所以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3.采用读者较容易接受的手法

要让外国人切实了解和接受中国所发布的新闻,就必须学会使用西方人的思维进行思考,采用他们的写作方式进行翻译和宣传。西方国家对中国了解得较少,他们的习惯与中国的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国若想将本土文化进行有效宣传,是十分困难的,必须要采用不同于我国的报道要求。外宣工作者在看待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着客观、可信、公平、公开以及公正的心态,并且不断朝着符合西方国家的要求逐步改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外宣工作对于中国对外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外宣工作者承担着宣传我国的重要责任,即积极向世界宣传我国,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外宣工作者还能有效地将中国的文化、观点表露出来,塑造出较好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时也将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蔡强,凌征华.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特点与汉英翻译理据探析[J].中国商论,2013(23):113-114.

[2]曾薇.汉英国际会展外宣平行语篇的修辞特点及其翻译原则[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1):132-136.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篇4

答:(1).行动研究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

行动研究把行动与研究二者结合起来,意味着对教育实践的密切关注。斯滕豪斯指出,所有的教育教学都应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成为教师的领地,研究也应成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完美地兼任着“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

(2).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美国学者温特认为,行动研究的关键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达,即“观察”、“反思”和“运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实施后,通过对效果的评价、反思和检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始第二轮的行动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教师的研究意识、反思习惯得以强化。(3).行动研究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育行动研究中,提供了教师对自己教育中感兴趣问题进行研究调查的机会,并且可以将研究结果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教师思考如何富有智慧地行动以及对行动的反思,是行动和研究的紧密结合。

(1)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2)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并提高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3)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2、营造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策略?

1.班级物理环境布置的原则

答:(1)师生共同参与

教室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室的布置应由师生共同设计制作,年级越高的学生参与的比例要越高。教室布置最好以学生为主,教师站在辅导的立场,学生通过设计、资料收集、张贴布置,可以体验尝试失败经验,最后有成功的满足感与喜悦心情,感受爱与归属感,产生自信心,达到学生从做中学习和珍惜布置成果的目的。

(2)多元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适应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人就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即除知识学习外,同时要强调技能训练与情意陶冶。学生从教师那里可以得到启发、制度的规范及情感的熏陶,获得智、德、体、美各育均衡的发展。教室布置多元化可以使教室像家一般温馨,如

社会一般丰富,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一改过去单调乏味和内容固定的布置方式,教室成为师生共做、共学、共赏互动的地方。

(3)有生命感的布置

教室布置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动态的,是可以经常变换的,是有生命、有成长、有延续、有反馈的。例如,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让同学写出看后感想,再张贴在作品旁边,让其他同学观摩。或从布置的材料中(新闻焦点、剪辑)设计一些问题并作征答活动,或写阅读感想、意见,张贴于同一栏里。如此的布置可使师生间、同学问有所互动,产生生生不息的生命感。学生不只是旁观者,而是主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批评与建议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衷心赞美他人,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

2.班级物理环境布置的策略

班级环境布置可以使教室成为最适合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要使情境布置合乎教学与学习需要,必须讲求策略。具体言之,可有下列几种做法。

(1)教室空间的合理规划与使用

教师可依据班级环境设计原则,将教室情境合理规划,以适当的内容布置教室。教室空间前后两面黑板之外,上下及左右墙面,天花板、墙角,窗户与窗户之间的墙壁及走廊等都可利用。教师应将这些可利用的空间加以规划。为了使教室美观实用,要规定主题栏位,加以造型设计与色彩整合。确定栏位之后,随时更换或补充内容。至于情境气氛,除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外,要注意学生座位的安排方式。因为学生的座位安排对学生学业、参与感及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有研究发现,变动教室桌椅的摆放,学生的行为就会有改变。坐在视野良好位置的学生,教学活动较主动活跃。喜欢坐在前面的学生通常较具依赖性,特别用功;而坐在后面的学生,较具叛逆性,成就动机较低。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喜欢坐在前面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喜欢坐在后面的同学则不然。

而坐在前面及中央的学生,有较高的学业成就感与参与感。基于此,传统教室学生座位排法,有必要依据科目、教学方法的不同加以调整。

(2)配合学生智力发展

低年级可以采用大面积设计,以具体简单的图案为主,避免过于抽象与繁复。所谓远看一幅画,近看有内容,并以鲜艳色彩配合之,更易吸引小朋友。中、高年级则逐渐从“以图为主,以字为辅”转为“以字为主,以图为辅”,以采取增进阅读能力及关心别人与自己的布置方式。

(3)分工合作,强调班级的团结

简述组织者市场的特点 篇5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 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中药材的地道性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

“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 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 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 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

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 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 时期 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2.营养生长时期 指植株的根、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3.生殖生长时期 指植物在营 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孕蕾、开花、结实。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4.例举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1顶芽与侧芽、主根与侧根的相关性

2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4极性与再生

5.简要介绍温度、光照、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超过两个极限温度范围,植物生理活动就会停止,甚至全株死亡。

1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2高温和低温的障碍

3春化作用

其一,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其二,光能调节 植物整个的生长和发育的过程1光照强度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的影响 2 光质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光周期的作用

水不仅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而且在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各 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还直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 解过程;其次,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可以维持 细胞组织紧张度(膨压)和固有形态,使植物细胞进行正常的生 长、发育、运动。所以,水分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 境条件之一。1药用植物对水的适应性2药用植物的需水量和需 水临界期3旱涝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7.简要介绍营养元素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N素充足时,植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 物质能力强,营养体生长健壮,为优质高产打下了物质基础

P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成,增施P肥,可以防止落 花落果,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K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糖类的形成、运转和贮藏,促进 N的吸收,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维管束的正常发育,抗倒伏,抗病虫害,促进块根块茎的发育,使果实种子肥大、饱满、品质好

8.我国药用植物品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影响品质形成 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采用两种指标:

一是化学成分,主要指药用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多少,以及有 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二是物理指标,主要是指产品的外观性状,如色泽(整体外 观与断面)、质地、大小、整齐度和形状等。

(1)药用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

(2)药用植物生长年限的影响

(3)药用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4)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与组织的影响

(5)药用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

(6)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

1.简述种植制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它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耕地上作物的组成、配置、熟制与 种植方式的综合种植制度不仅具有宏观布局功能,而且具有微观技术调节功能,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以对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可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该地区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

2.如何制定药用植物生产布局的方法与步骤?

1.满足需求原则确定植物布局必须满足人类对农产品(包括药材)的需求,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目标。2生态适应原则 生态适应是植物布局的基础。

3.可行原则确定种植植物的种类、品种、熟制和面积 等必须符合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

4.生态平衡原则 在进行栽培植物布局中,必须注意用

市场营销助理工作的基本职责简述 篇6

1、协助总经理处理日常事务及各职能部门的联络、协调,做好上情下达工作 ;

2、擅长数据分析,熟知业务流程

3、参与策划并制定市场营销计划,拟定销售方针和策略,提供市场竞争信息;

4、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负责总经理办公室各种往来核稿、颁布和下发工作;

5、负责各部门的工作协调,文件,资料的收集发布;

6、协助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7、及时、准确地处理临时事件,保证总经理的工作效率。

任职要求:

1、1年以上工作经验,有1年以上本行业或相近行业经验者优先;

2、相关WORD,EXCEL等办公软件操作熟练,文字功底扎实;

简述组织者市场的特点 篇7

师幼关系是指幼儿与教师之间形成的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1]。 作为互动的双方,教师和幼儿是师幼关系形成的重要参与者, 都可以作为师幼关系的评价主体。 此外,能够观察到两者关系的其他人员,如研究人员、目标幼儿的同伴、幼儿的父母,目标教师的同事等也可以作为评价者。 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目的对于评价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不同的评价主体对于同一师幼关系认识和理解也可能是不同的。

本文以评价主体为区分, 对目前国外已有师幼关系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和介绍, 发现进行师幼关系评价的主体主要可以划分为教师、幼儿以及观察者三类,师幼关系的测量采用多视角、多方法进行,用来识别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特点, 以及早期师幼关系对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一)以教师为评价主体

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Pianta与其合作者在依恋理论、亲子依恋Q分类卡片以及师生互动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师生关系量表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Scale,简称STRS),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该量表是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来评价其自身与学生个体之间关系的标准化评价工具[2]。 该量表是由28个项目组成的五级评分量表, 包括亲密、冲突、依赖3个分量表。 其中,亲密是对师幼关系中的温暖、喜爱和开放式交流的评价;冲突是评价互动的消极、不和谐以及师幼间缺乏和谐的程度;依赖是对儿童的占有欲、粘人、过度依赖行为的评价[3]。

此外,Pianta等人(1999)依据亲子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设计了以教师作为评价者的 “半结构性的教师关系访谈提纲”(Teacher Relationship Interview, 简称TRI),访谈提纲由内容、依恋、过程三个维度构成,在实施访谈时,首先,要求教师用三个形容词(研究者提供一些形容词) 来描述与幼儿互动过程中的双方的情感反应;然后,请教师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与教师角色相关的情形下自身与幼儿互动的实例;最后,请教师回答一些有关师幼互动中情感的标准化问题[4]。

(二)以幼儿为评价主体

受幼儿认知,语言等各方面发展水平的限制,将幼儿作为评价主体来对师幼关系进行评价的方法比较少见。 但有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以幼儿为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评价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Lynch和Cicchetti采用了儿童报告的方法 , 改编了Wellborn and Connell (1987)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一个评估套件,包括17个有关儿童兴趣关系的问题(例如,与母亲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 通过儿童回答问卷来确定他们对教师的看法、 情感以及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亲密程度。 问卷调查分成情感品质和寻求心理接近两个分量表。 情感品质量表用来评估儿童与教师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如:当我与某某教师在一起时,我感到高兴)。 寻求心理接近用来评估儿童希望与教师接近的心理程度 (如我希望某某老师能给予我更多的关注以及我希望某某老师更好地了解我)。 相关的研究证实量表中情感品质和寻求接近心理两个维度表现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5]。

Essex和Armstrong采用木偶访谈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访谈,测查了儿童对师生关系的感知[6]。 Valeski和Stipek (2001)依据自我系统理论形成了 “ 儿童对学校感觉的量表”(Young Children’s Feelings About School, 简称FAS), 该量表重点测量儿童对教师关心的感知, 主要通过要求幼儿自身描述和评价对教师的看法和感觉进行测量的。 幼儿评价教师支持量表 (Young Children’s Appraisals of Teacher Support, 简称YCATS) 是Mantzicopoulos和Neuharth -Pritchett (2003) 基于Lynch的早期师幼关系的研究开发出的一套评价工具, 该量表从温暖 / 支持、授予幼儿自主权、消极 / 冲突三个维度来测量,并以此来判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行为支持。 师幼互动电脑测试(Kindergartner–Teacher Interaction Computer test,简称KTIC)是以幼儿为评价主体 , 让幼儿对电脑上师幼互动的画面进行选择的测评方法。 12个测验条目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在电脑上, 代表的是师幼之间情感上的亲密程度以及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支持方式。幼儿对电脑里的画面进行选择,指出与自己教师最匹配的图片,并通过大、小圆的选择来表明画中教师行为与自己教师的匹配程度。

除此之外, 以幼儿为评价主体的绘画投射法也开始兴起。 Harrison等人(2007)研究出“教师-儿童绘画” 的方法来间接测量幼儿对师幼关系的看法。 研究者请幼儿画出自己与教师相处的画面, 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 然后从8个维度来评价幼儿绘画中师幼关系的质量,8个维度分别是有活力、快乐、脆弱、情感隔阂、紧张、角色颠倒、荒诞、整体压抑。

(三)以观察者为评价主体

Howes等人通过改编Waters和Deane编制的Q分类依恋量表来评价师幼关系中幼儿的情感安全性、 依赖性和教师社会调解。 改编后的教师Q分类依恋量表由9个项目81个描述师幼关系积极和消极行为的问题组成。 实施评价时,一方面研究者对幼儿园自由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进行观察记录, 然后评价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次数和程度; 另一方面对教师调解幼儿同伴互动的过程进行录像, 将教师对幼儿同伴关系的调解分为积极调解和消极调解两类, 以便分析教师对幼儿同伴关系调解的分布情况, 是消极调解的频率高还是积极调解的频率高, 以此来判断教师对师幼关系的态度和采用策略。 此外,Birch也设计了一种以目标儿童作为观察者的评价师幼关系的方法[7]。

经验证, 这种以观察者为评价主体评价师幼关系的方法与教师评价的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较高, 而且其维度也与教师评价的维度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 它多用于园所环境中对幼儿与保育者之间的关系的评估, 并未用于学校环境中师生关系的测量[8]。

二、国外师幼关系评价的特点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分析国外师幼关系测量的量表可以看出其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不同的评价主体站在不同的视角对于师幼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幼儿、 观察者(研究人员、幼儿同伴、教师同事、幼儿父母等) 作为评价的主体各自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研究表明, 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STRS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TRI的教师访谈量表能够有效地评价出师幼关系的状况,反映出幼儿与教师互动的质量和水平,是评价师生关系质量的有效工具[9]。 但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也存在一些缺陷,容易受个人主观情绪和偏好的影响, 与教师的个人特点,从教经验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幼儿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自我报告的测量工具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他的情绪情感, 对教师的依恋状况以及与教师互动的感受, 但这些工具与教师评价的工具之间的一致性还不够且受到幼儿认知, 语言发展水平以及个性特点的限制,在使用这类评价量表时应慎重。 但要注重发挥幼儿在师幼关系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采取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如师幼互动电脑测试(KTIC)通过电脑呈现出画面进行操作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和保持一定的注意力, 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和不受时间变化的稳定性的特点, 但受到幼儿发展水平的限制, 有关其效度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尽可能保证师幼关系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是准确测量其质量的重要前提, 以多种视角加以测量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师幼互动的质量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诊断和发展师幼关系, 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创设高质量的互动环境。

(二)评价方法多样性

国外师幼关系评价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自我报告法、测试法、绘画投射法等方法。 不难看出,其评价方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每种方法的运用程度和适用范围是不同的。 其中问卷调查法的运用范围最广, 不管是以教师还是以幼儿为评价主体,问卷调查法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都比较高。 但也有研究发现,STRS量表的评价结果与教师的个人特征 (自我效能感 、抑郁感 、从教经验 、个人的依恋史等 )之间呈显著性相关, 评价结果的影响变量中有33%来自教师[10]。 Harrison等人的绘画投射法验证了绘画中的师幼关系质量与教师报告的师幼关系质量显著相关。 其中,幼儿绘画中师幼关系的消极性的相关最显著,表明幼儿绘画可作为评估师幼关系的有效方式[11]。 绘画作为低年龄幼儿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 绘画行为和作品能够反映出幼儿的情绪情感等心理状态。 作为师幼关系双方之外的观察者的评价方法被认为是较为客观的一种评价方法。 但观察者作为师幼互动情境中的旁观者,是很难准确真实地觉察师幼互动中的全部信息, 甚至可能遗漏师幼关系的关键部分, 因此以观察者为评价主体的方法对其专业经验和专业敏感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于师幼互动具有一定的情景性和不稳定性,不简单是对一个实物的描述。 因此,测量方法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 需综合看待各种评价方法的利弊和检验其信效度水平。

(三)评价内容全面丰富

从国外师幼互动测量量表的各个条目中可以看出评价师 幼关系的 内容全面 丰富 , 如师生关 系量表 (STRS)包括师生之间的亲密 、 冲突和依赖 , 其他量表涉及到教师参与幼儿活动、 教师调解幼儿同伴互动行为、教师支持幼儿行为、教师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反应以及幼儿寻求亲近的心理需求等各方面。 除此之外,每个具体的条目里所涉及到的师幼互动的问题呈现出具体、明确的特点:如“我跟某某老师在一起时,我觉得高兴”“这个孩子开放地和我分享他的感觉和经历”“我的老师让我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以及“当你穿衣服需要帮助时,你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吗”,等等。 评价的内容包含了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众多方面, 且都是可观察到可进行量化的行为, 这样既保证了测量的可实施性也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有效性。

(四)强调评价结果的价值性体现

评价的目的是进行评价前首要明确的问题。 师幼互动的评价目的不仅是对师幼互动质量的一个掌握, 更重要的是探索此种关系对幼儿语言认知、 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长远影响, 特别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幼儿问题行为进行诊断和疏导。研究发现,如果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能够与受教育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互动,那么也会获得较为良好的师幼关系[12]。 同样,受过专业训练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不一定就能与幼儿建立起积极高质量的互动关系[13]。 因此,我们要挖掘评价结果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进而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不断修正测量的工具,将评价结果的价值最大化才是实施评价的最终目的。

当代公共组织的特点 篇8

——以中国红十字协会为例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姓名:XXX

学号:XXX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是介于政府与营利性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是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公共组织在组织活动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并承担相关的公共责任;公共组织具有特定的地域性。

众所周知,每当中国的某一个地区发生困难和危险时,第一个发出救援的是红十字协会。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红十字协会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人们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2011年6月,网络爆出名为郭美美的20岁模特在微博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虚假身份炫富,此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红十字会这个庞大神秘的组织。它每年得到政府的近3亿元补贴,这笔巨款究竟被花在了何处,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思考。中国红十字会基本概述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同时也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它成立于1904年,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中国红十字会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即: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它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参加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同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红十字会的架构包括31个省级分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还拥有港澳红十字会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铁路系统红十字会。除了这些与政府相似的行政设置之外,红十字会总会之下还包括基金会这一系统,由红十字基金会、红十字传播基金以及挂靠的多个基金组成。这两条脉络揭示出中国红十字会官办慈善的双重身份。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一是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契合,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日俄战争引发的救护活动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应履行职责有:

(1)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

(2)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

(3)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4)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5)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6)依照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7)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慈善历史长久,人们向来乐于为善。现如今,非营利组织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其利用自己的优点来弥补政府的不足。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庞大。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更是广泛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使其成为众多非营利组织中具有官方背景的典型代表。然而,我国红十字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这是不容否认的。我国政府在对红十字会的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疏漏,并且红会自身能力尚且不足。此外,红十字会的监督体系、组织结构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漏洞。所以,解决红十字会当前面临的问题,使得红十字会更加健康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的意义。“郭美美炫富事件”“天价公款吃喝”和其他慈善丑闻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用拷问。一个小女生在微博上的炫富却给红十字会招来了公众对其慈善事业的质疑。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在对红十字会的管理上存在漏洞。随之,红十字会的公信力遭受到重创、急需进行改革。

政府应加强对红十字会的监察力度,并且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监管体系。红十字会自身应对捐赠善款的使用以及项目进展进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此外,红十字会自身的专业性是其高效运作的基础,在选取行政人员方面应保证少而精,不盲目扩大组织规模。最后,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红十字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红十字会的改革不仅仅关乎其组织自身的未来发展问题,可以增强其在危机来临时的应变能力,更是能够带动其他非营利组织正视问题进行改革,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组织特质

3.1公共性

社会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问题、公共项目和公共财产与资源。公共利益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部分。因此,公共利益不是单个社会成员或者单个组织的特定利益,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从中国红十字会所应履行的职责可以看出,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它所保障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所以,能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以及公正、民主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公共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基础。

3.2非营利性

公共组织在从事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与动机,是在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一切的措施都是在顾及全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与支持,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的物品和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公共组织有时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这种收费绝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共组织的活动经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开支;二是有偿服务收入(按产品和劳务费的成本收取的费用);三是通过社会的赞助、资助、捐助、彩票等筹措的资金。

中国红十字会是非营利组织,它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捐款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并可为捐赠人减免税的组织,是盈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之外的公益组织,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

3.3公开性

公共组织尽管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但它的产生和运行方式不能超越于国家法律之上。公共组织的产生必须依据社会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原则和程序依法审批和设置。在运行方式上,它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自觉地贯彻和执行有关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自觉履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

正是因为中国红十字会行使的是公共权力,所以,它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公众的批评和监督,其所作所为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它的职责就是积极地为全体民众谋求福利,真正做到以民意为依归。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合法享有这种服务和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监督。同时,它也要接受来自于立法和司法部门以及各利益团体的监督。

3.4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公共组织是依据公共权力来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组织,公共组织虽然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同时也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这就决定了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这种强制性和权威性在维护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组织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必然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向,所制定的公共政策皆具有政治的意义。因此,公共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如果忽略了政治因素,则不容易理解其运作内涵。

公共组织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政治利益团体以及各种相互制衡的权力关系。公共组织的活动由于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以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任何一个被管理者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若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公共组织便可依法予以处分。

中国红十字会具有一定的政治作用,它是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合法性就是人们对享有权威的人们的地位的承诺和对其命令的服从。同时,也是政府权力的监督者。

3.5高资本性

公共人力资源具有高人力资本密集的属性。其原因有三: 一是公共组织工作人员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是通过学习、培训而获得的,公共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个体和公共组织的人力投资强度。在进入公共组织以前,作为潜在的公共人力资源的个体首先要接受高等教育,而良好的高等教育是高投资的结果。另外,作为现实的公共人力资源的个体也要经常性地由公共组织进行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而这种培训也是形成高人力资本密集的结果。二是公共人力资源能够持续地给投资者带来收益,这种收益在非营利组织有时表现为货币形态,在政府组织表现为非货币形态。对于潜在的公共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投资者的是为其进入公共组织进行了知识、学历的准备,即发展机会的回报。对于现实的公共人力资源的投资,回报公共组织的是工作人员管理公共事务水平的提高;三是与其他资本不同的是,公共人力资本不存在投资收益递减现象,而是投资收益递增,显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增值特征。

中国红十字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组织,它的人员结构也相当复杂,要想将这样一个巨大组织运作起来,使其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作用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有大量的投资做保证。

3.6责任的多元性

公共组织的目标就是谋求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是模糊而不易计量的,它表现为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利益需求。公共利益不像私人利益那样明确直接,公共组织也不能像私营组织那样以利润作为衡量组织和员工的绩效。它只是作为表明公共组织负有公共责任以及必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一种象征,并且由于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组织不仅目标模糊、分歧、不易量化,民众的期望亦很多,要求其必须承担包括政治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在内的所有公共责任。

中国红十字会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所规定的职责,同时也要履行日内瓦公约和国际红十字协会的协定。其职责是多样的,作用也是广泛的。

结语

简述组织者市场的特点 篇9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及监督力度的加强, 参与辐射污染问题研究相日益增多。相关的一些辐射法律法规、管理名录及条例规定等相应的出台。同时针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限值标准及监测规范也相应的产生。《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2003年起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规定了辐射应用项目的环境影响应纳入环保管理, 并应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广播电视台发射设备的辐射功率相对较大, 发射频率一般可分为短波、中波、超短波 (包括调频信号) , 有些大型发射塔上会有几个电台或电视频道的发射天线, 总辐射功率达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 是城市中主要的电磁辐射源, 在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中, 要综合考虑多个发射频段电磁辐射信号的影响, 最终评价应按《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 B 8702-88) 对应的多频段叠加方法计算。传统的2G移动基站多采用G SM 900和G SM 1800频段, 发射频率主要是870M H z~880M H z, 954M H z~960M H z及1840M H z~1850M H z频段, 基站天线的发射功率一般在20W~60W范围, 比起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功率要小非常多, 近年来, 随着3G和4G技术的发展, 单个基站往往具有多个载波频率,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考虑多个频率叠加的影响。据有关监测统计, 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环境电磁本底水平处于0.2V/m~1.6V/m之间, 远低于国内相关电磁环境标准, 在对电磁辐射设备开展环评过程中, 应对评价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本底测量, 并对本底贡献的来源进行分析, 在最终的污染计算中, 需要综合考虑本底贡献的影响。

电离辐射污染现状。自居里夫人提出“放射性”这个术语, 针对放射性的研究络绎不绝, 美苏进行一系列的核试验后, 其研究成果开始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 但同时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就散落于地球各处, 原有的自然分散平衡随之被打破, 辐射污染随处可在。1945年8月6日, 美国在广岛先后投掷两颗原子弹, 致使71379位平民罹难, 广岛生态环境也遭受极大的破坏;1986年4月26日凌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 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 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 也是自然对人类发出的第一次警告。在和平年代的今天, 电离辐射的应用已十分广泛:X射线应用于医疗影像、放射性同位素用于医疗上的癌症治疗与杀菌消毒、工业上利用γ射线进行无损探伤等等。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 B 18871-2002) 对辐射工作人员与公众人员分别设有辐射剂量当量限值, 与其它常规污染因此环评考核以“达标排放”为指标不同的是, 放射性污染的环评, 除了人员的辐射剂量达标外, 还应考虑放射性实践工作的正当性、以及是否达到了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此外, 在电离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中, 还应对辐射应用的安全措施、人员技术能力能因素综合评价, 这样才能确保核与辐射应用的安全。

二、辐射对环境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危害。有些机构已将电磁辐射已被列为继水、气、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 在众多辐射危害中, 电磁辐射离我们最近, 时刻相伴我们左右, 因此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有电的地方就会有电磁场, 比如电脑、手机、家电产品、变电站、无线电波传输都会产生电磁场。这些电磁辐射充斥空间, 无色无味无形。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 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在日常生活中, 大多数产生电磁波的辐射源, 产生的电磁场强度都远低于标准限值,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列出了需要接受监管的电磁污染源名录,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 B 8702-88) 也列出了可豁免管理的电磁设备, 因此, 例如家用无线路由器、手机、家用电器等都不是需要进行环保监管的对象,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输变电项目、广电通信发射设备等大型电磁项目的影响。

放射性辐射对环境的危害。人体受到过量电离辐射, 会导影响中枢神经、人体新陈代谢、基因变异, 甚至死亡等。日常生活环境中,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放射性的应用遍布于工、科、医疗的多个领域。因此, 首先对这些辐射进行有效的监测, 通过研究分析数据记录, 来得出应对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放射性污染的防护和影响预测技术已较为成熟,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 一般采用理论预测结合实测分析的方法, 对放射性污染的剂量贡献进行定量评价, 一般来说, 核技术应用项目的防护设计均由专业的部门进行, 并且采用保守的设计,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 也应取一定的安全系数, 来确保辐射防护效果满足要求。辐射事故预测分析和应对是电离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 一旦产生放射性事故, 不但会产生难以消除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人员损伤, 更容易引起社会的恐慌。因此, 在大型电离辐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 进行充分的环评阶段公众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 环评阶段应全面调研辐射工作场所的本底情况, 供环保验收阶段参考。

三、小结

辐射客观存在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当中, 在现代社会, 辐射的人工应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 人们所处的辐射环境更加复杂, 人体健康所受的威胁也更大。因此, 认识辐射、了解辐射污染的危害与现状以及辐射防护的基本途径, 对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健康显得更为必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相对水、气、声等污染因子的环评来说, 在污染预测上, 应更多考虑保守系数, 同时着力分析安全措施和事故状态下的影响, 充分确保辐射安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人类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不断的提高, 对利用科技实现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也越来越依赖。辐射应用越来越多进入我们的生活, 大量辐射项目应办理环保手续才能合法开展, 在开展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需掌握一些要点。

关键词:辐射,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娜, 程胜高, 高水生.关于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思考[J].内江科技, 2008.

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 篇10

一、调查报告评定

(1)规范性:论点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反映出实际的问题,对其中某一问题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应用性:题材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结论是否正确合理。

(3)逻辑性: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逻辑是否严重,记述、分析、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是否有力。

(4)技术性:能否将调查问卷中的各项指标用定性、定量的结果表示出来,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

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的全面情况,或某一侧面、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撰写出来的报告,是针对市场状况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因而有着不同于其他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针对性主要包括两方面:a.调查报告必须明确调查目的,报告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说明某一问题,因而撰写报告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围绕主题开展论述。b、调查报告必须明确阅读对象。阅读对象不同,他们的要求和所有关心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

2、新颖性:市场调查报告应紧紧抓住市场活动的新动向、新问题,引用一些人们未知的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

3、时效性: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调查报告必须讲究时间效益,做到及时反馈。只有及时到达使用者手中,使决策跟上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

三、撰写报告的.原则

切记调查的目标,并体现于报告之中;

报告内容应重点突出;

报告文字应简短中肯,意思表述清楚;

报告的内容应力求客观;

报告内容应加以组织,能给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一个全盘的印象;

应具有报告的形式与结构。

四、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

1、简单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说明调查的由来和委托调查的原因。

2、简单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3、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所用方法进行简短叙述,并说明选用方法的原因。

五、市场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切忌将分析工作简单化即资料数据罗列堆砌,只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根据资料就事论事。简单介绍式的分析多,深入细致的分析及观点少,无结论和建议,整个调研报告的系统性很差,使分析报告的价值不大。只有重点突出,才能使人看后得到深刻的印象。

切忌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进行分析把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无论是否反映主题,会使读者感到杂乱无章,读后不知所云。一篇调研报告自有它的重点和中心,在对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之后,经过全面系统地构思,应能有详有略、抓住主题,深入分析。

报告长短根据内容确定调研报告的长短,要根据调研目的和调查报告的内容而定。对调研报告的篇幅,做到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尽量做到长中求短,力求写得短小精悍。

我国电视剧市场的十大特点 篇11

文│李红玲

2012年的我国电视剧市场在“限娱令”的紧锣密鼓中开启,目睹了视频网站价格和明星演员们身价的潮涨潮落,见证了各卫视频道或未雨绸缪或随机应变或逆风飞扬的努力与挣扎,最后伴随着“甄嬛”娘娘即将起驾美国的消息而徐徐落幕。2012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从生产、发行到播出与收视具有丰富的数据特征,笔者认为整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十个特点。

一、电视剧仍然保持播出与收视的龙头地位

电视剧作为电视台主打的节目类型,深受观众欢迎,其播出比重和收视比重一直以来都高居各类节目的首位,且资源使用效率呈现良好状态。从80城市的数据看,2012年电视剧作为中流砥柱的地位依旧稳固。电视剧(不含栏目剧)播出比重高达24%,收视比重占31%,在与各类节目中的竞争中,电视剧优势突出。

从播出与收视结构看,2012年80城市各级频道的电视剧收视比重均高于播出比重,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地面频道电视剧的资源使用效率较高。电视剧占中央级频道节目总播出量的12%,占省卫视节目总播出量的37%,占地面频道的24%。电视剧占中央级频道收视量的15%,占省卫视收视量的45%,占地面频道收视量的31%。可见省卫视对电视剧的依赖度最高,电视剧对省卫视的收视贡献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远远大于其他频道组(图1)。

二、近一半取得发行证的电视剧当年就能播出

多年来,电视剧通过审批发行的数量差不多每年保持在400-500部、14000多集左右。近两年我国电视剧市场投资热情高涨,吸引了多方资本进入。2012年获准发行的电视剧集数达到506部、17703集。

随着电视剧产量的不断提升,80城市全天时段每年播出的新剧数量也在连续走高,由2009年的269部增至2012年的391部,2010、2011、2012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3%、15%和3%。可见一方面每年进入播出市场的电视剧绝对数量在逐年递增,新剧盘子在不断扩展,电视剧市场的竞争强度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新剧的年增长率在不断下降,说明播出市场的接纳容量有一定限度,传统电视频道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于电视剧的总需求量会比较固定。虽然总容量有限,但是电视剧播出周期缩短、“越播越快”的态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有近一半取得发行证的电视剧在当年就能播出。当年通过审批发行当年就能播出的电视剧,2010年的比例为31%;2011年、2012年已经上升到47%~48%(图2)。

三、(现)当代剧播出量多于古装剧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朝代更迭频繁,五千年的文明创造了各朝各代灿烂的文化,也成为电视剧所汲取的灵感和内容源泉。针对不同时代电视剧所采用的服化道、台词、人物、剧情等都有极大区别。根据电视剧剧情中所描述、坐落的主要时代背景,电视剧大体可粗分为古装剧、年代剧、(现)当代剧和跨越剧。

不同时代的电视剧播出量会受到制作难度、观众熟悉度、政策限制、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古装剧制作难度较高,年代剧所受政策限制多,而(现)当代剧贴近性强、颇受观众欢迎,制作相对更为灵活,同时还具有政策照顾的优势,因而是制作大头和播出主力;跨越剧由于市场需求和制作难度而处于相对小众的状态。反映到播出比重上,2012年在全国80城市,(现)当代剧独占四成天下(41%),年代剧占36%,古装剧占18%,跨越剧仅占5%。

四、编、播、视三方对核心题材的选择一致

无论是制作市场、播出市场还是收视市场,对于电视剧主力题材的选择大体趋于一致,尽管某些题材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不可否认三者整体上构成了一种难得的“默契”与平衡关系(见图3)。

2012年全天时段,在80城市,都市生活、近代传奇和反特/谍战播出比重分别为13.6%、12.2%、12.2%,组成了最为核心的主力题材;军事斗争题材近两年来驶入快车道发展,2012年播出比重历史性地激增到9.9%,成为新贵题材之一;社会伦理剧占9.6%。这五类加起来共占总播出时长的57%。

从收视效果看,播出方的选择大体上和观众的收视偏好吻合。2012年18:00-24:00时段每个城市收视率排入前20名的不重复电视剧中,近代传奇、反特/谍战、都市生活、军事斗争和社会伦理题材受到百姓欢迎,收视比重分别占到15.3%、14.7%、12.5%、11.4%、10.1%,这五类加起来共占总部数的64%。

此外,笔者还统计了从2007年到2012年在80城市播出过的所有电视剧,统计其参与创作的编剧在题材方面的分布,结果显示:倾向于写以上五类题材的编剧总人数占总量的56%左右。对于这种均衡结构,笔者认为这是制片、频道和观众共同博弈、自然选择之结果。

五、电视剧主体观众特点:女人、老人、闲人

电视剧深具大众基础。2012年在80城市平均每人全年收看电视剧的时间是310小时,平均每天收看51分钟。相对于这个均值,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的观众,哪些人收看超标?哪些不达标?

电视剧代入感极强。相比更为理性的男性,相对感性的女性观众更爱看电视剧,女性平均每人每天收看56分钟电视剧,男性每人每天收看46分钟,二者相差10分钟。

电视剧作为电视连续节目篇幅很长,少则二三十集,多则上百集,有时间收看电视的人才有“闲”消受。电视剧市场一个规律是,成年观众年龄越大,收看电视剧的时间越长。45岁以上的各年龄段观众平均每天收看时间超过1个小时,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看时间更是突破了84分钟,超出年轻人1倍。

电视剧收看“门槛”极低,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消弭了很多智商、情商、知识的差异,有没有读过书、有没有固定工作之人都可以尽情享受。相比之下,中低等学历的观众偏爱看电视剧,高学历者收看时间较短。职业相对高端、固定的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较短,职业相对低端、非固定的观众则收看时间较长。

电视剧是平头百姓最方便、最便宜、最放松的一种精神娱乐方式之一,低收入观众更爱看电视剧,高收入观众相对收看时间较短。人均月收入在601-1200元的观众收看电视剧的时间最高达每天62分钟,人均月收入在2600元以上的观众每天仅看42分钟(图4)。

六、“专业型”编剧与“全面型”编剧共存

近几年来在优秀电视剧市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仅形成了专业型编剧,还涌现出一批全面型编剧,两类人才共同存在,均在各自领域获得了成功。

数据显示,对于许多编剧而言,“术业有专攻”,七成编剧只参与1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14%的编剧写过2类题材的电视剧,6%的编剧写过3类题材,约8%的编剧写过4-9类题材,参与过10类及以上题材的编剧寥寥无几。有的编剧擅长某类题材,在特定领域内有多部作品获得了收视上的成功,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例如,金超群在公案剧,晓茅在神怪玄幻剧,韩兆和永展编剧群在都市生活剧,弋戈在反特/谍战剧,梁恩东在警匪剧,张继在农村剧,王静茹在社会伦理剧,于正在戏说演绎剧等,均成为该题材领域内的大腕级编剧。

然而,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多面手的编剧,涉猎题材面非常广泛。2007年至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中,李晓明、李绮华、赵冬苓、王琛、陈静仪、刘枝华、阮少娜、汪海林、林和平、黄国辉等人,所涉猎的题材涵盖面超过10类,他们在多个内容领域如鱼得水,显示了高超的创作才华。例如,李晓明或独自或与人合作参与了言情、悬疑、戏说演绎、武侠、时代变迁、社会伦理、商战、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军事斗争、奋斗励志、反特/谍战、都市生活等题材电视剧的编剧工作。

七、优秀电视剧资源在不同频道分布不均

先看全国市场,观众注意力资源在省级卫视电视剧中的分配并不均衡。全天时段,湖南卫视单频道竞争能力最强,在所有频道中获取5.4%的收视份额;其次是山东卫视获得4.2%,江苏卫视获得4%;安徽、天津、浙江这三家卫视各得3%以上;四川、上海各得2%以上;北京、黑龙江和江西卫视各自获得了近2%的份额。可见,在这场争夺注意力的战争中,湖南、山东、江苏等强势卫视在电视剧市场更具有竞争优势。

优秀电视剧资源牢牢掌握在强势卫视手中,随着不少二三线卫视也敢于猛砸心仪剧目,也获得宝贵晋升机会。在80城市19:30-21:30时段卫视频道平均收视率超过(含)1%的电视剧部数,2012年达到94部,其中江苏、山东、浙江三家卫视所占的数量比2011年均至少翻了一番。湖南卫视加入此时段播出电视剧之后,有15部平均收视率超过1%。天津、上海、辽宁、黑龙江等卫视也都有不同数量的剧目入选(表1)。

再看地方市场,电视剧的收视竞争集中度也是相当之高,大多数城市的电视剧收视市场被2-4个频道所垄断。2012年80个城市中,各地晚间黄金时段近六成的城市其收视率前20名的剧目来自2-3个频道。

八、合纵连横、独家首播各领风骚

越来越多的省卫视注重资源的独占性,近两年竞争力强的电视剧更多采用独家首播模式。2012年省级卫视频道在19:30-21:30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在全国80城市平均收视率超过1%的电视剧,超过一半采用了独家首播模式(表2)。其中,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播出的独家首播剧整体表现突出。

相比之下,多家首播剧胜在规模效应,收视率总和能够轻松超过单部剧。例如,2012年《樱桃》、《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四家卫视的总收视率均突破了4%;《正者无敌》、《北京青年》等剧的总收视率也都超过了3%(表3)。

九、引进(海外)剧缺乏亮点、风光不再

除了国产剧,引自各个国家、地区的海外剧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剧市场中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

然而2012年海外剧整体表现低迷,高收视的剧减少了,平均收视率超过1%的仅有中央台八套播出的韩剧《走出迷茫》。湖南卫视播出的台湾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平均收视率为0.79%。安徽卫视播出的韩剧《别再犹豫》、《好老婆大联盟》系列和《面包大王》平均收视率均在0.7%左右。

十、收视市场竞争格局暂不明朗

自“限娱令”之后,电视剧市场面临洗牌,为某些卫视增加了翻牌几率,市场更加充满变数。2012年上半年晚间黄金时段重点省卫视竞争胶着,收视率曲线走势此起彼伏,难以泾渭分明地分出层次。但是,这种高下难分的局面自10月份起被打破了,湖南、江苏、浙江这三家卫视凭借几部强剧异军突起(图5)。进入2013年收视曲线的差异化走势依旧存在,湖南卫视暂时领先,然而尘埃是否最终落定尚待观察。

这种不明朗的竞争格局,和电视剧收视的扁平化、顶尖剧目稀缺有一定关系。几个强势卫视排名靠前的剧彼此之间的收视率差距在缩小,卫视之间的竞争更加胶着、激烈。2011-2012年晚间19:30-21:30时段,所有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中,每年约1%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超过2%,每年总数量不超过10部,约两成的电视剧收视率在0.5%-1%之间,约七成的电视剧收视率不足0.5%。

结语

2012年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一番风雷激荡之景象,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秩序需要建立,颠覆、革新、变化、重塑、彷徨、慌乱、阵痛、观望、应对„„这些都可以作为2012年电视剧市场的索引词。市场资源重新布局、流动、组合,虽出现了一些收视亮点,但同质化泛滥、创新乏力的问题同样突出。未来市场变化莫测,然而无论如何风云变幻,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创造好剧、发行好剧、深耕好剧,方是获得可持续发展之关键。

上一篇:疫情下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下一篇:寒假高一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