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师(共12篇)
学前教育教师 篇1
不管是师范类院校和教研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还是来自幼教一线的园长;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还是民营幼教机构的培训主管,抑或是年过花甲的专家学者或年轻的幼教同行,整个会议都洋溢着幼教大家庭的浓浓暖意。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北京最美的季节,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而由北京大众世纪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学前教育分论坛也于2014年10月19日开幕。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主席、国家督学、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亚太地区副主席、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朴恩惠教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简楚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朱旭东教授等与来自国内各大学、教科研机构、幼教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的近200名相关人士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交流与分享。
一、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机制、模式及质量评价
幼儿教师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当前我国幼教继续教育机制有哪些研究成果,这是本次论坛比较关心的话题。为此,刘占兰教授就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介绍了我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相关政策及保障体系、学前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及教师职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建议。她认为,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从整体来看并不理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在职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只有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常态化的教研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朴恩惠教授以《早期儿童教育和关怀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韩国的经验和教训》为题,以宽广的国际视野介绍了韩国在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及发展之路,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存在许多不同,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交流互鉴显得意义重大。简楚瑛教授从幼儿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创新入手,提倡应当尊重幼儿教师的发展需要。
二、幼儿教师职后教育师资培训
幼儿教师职后教育是我国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国家财政对这一领域也比较关注,投入较大的精力。而且,许多地区和机构也非常重视,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众多的丰富经验。重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朱福荣院长在本次论坛中分享了他们在教师培训方面的经验,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朱院长认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幼儿园的发展水平,但目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存在许多问题,“组织者煞费苦心,培训者竭尽全力,参训者爱恨交织,其结果良莠不齐”。要做好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必须找准教师的需要,做“浇根式、改善型的教师培训”,找到教师的“五需”,坚持“五重”,才能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
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职后培训,职后培训会解决什么问题及如何实施,这是北京市幼教同行吴红霞老师向与会者提出的三个有关教师培训的问题,并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围绕这三个问题,介绍了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此外,在组织与会人员观摩学习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职后教育工作坊活动中,该幼儿园业务园长朱宁宁就如何结合日常教学带动教师成长及幼儿园如何走研训一体化的道路分别向与会者介绍了经验,现场展示出该园教师的教学成果,体现出教师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认同和赞扬。
不管是师范类院校和教研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还是来自幼教一线的园长;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还是民营幼教机构的培训主管,抑或是年过花甲的专家学者或年轻的幼教同行,整个会议都洋溢着幼教大家庭的浓浓暖意。大家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处处展现着幼教工作者对事业的忠诚与挚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会发展得越来越快!
学前教育教师 篇2
覃塘区黄练镇岭岑小学
潘桂红
通过聆听学前教育的《一日生活的观察与分析》,一日生活是学前儿童一天在幼儿园的全部生活,也是幼儿生命的重要保障。因此也是我们学前教师的一项工作。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很多。按活动的时间可分为上午活动、下午活动、晚间活动。按活动的内容可分为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三部分。生活活动主要包括的内容起床,进餐,喝水,睡眠等。《指南》精神之处,喝白开水是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事情,而在生活中,学前儿童有不喜欢喝水,而他们只想和牛奶、营养快线等,这到底对他们好不好呢?那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第一、卖白开水游戏。经过游戏后,小朋友仔细观察,小明说:“伙伴们,我的感冒很严重,而现在嗓子里的小虫不见了。”小李说:“多喝白开水,我的尿不黄了。”
第二、种小树。小艺种的小树天天浇水,慢慢地长大了。小伟种 的小树从没浇水,不但不长大,反而枯死了。事实证明,水资源是对人体很重要的。我们要保证让学前儿童按需喝水。除定时饮水外,并教会正确的喝水方法和技能,人体内没有水分是不能生存的。
睡眠对于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它能消除儿童一天当中的脑力、体力活动的疲劳,使得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得到休息。尤其是睡眠时人体生长激素大量分泌,有助于促进幼儿身高的增长和大脑皮层的发育。因此,无论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都应该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其中形成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培养幼儿独自入睡的习惯。第二、养成幼儿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习惯。第三、培养幼儿正确的睡眠姿势。午睡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在孩子们午睡中注意他们的睡姿。教育孩子们不趴卧、不跪卧、不蒙头睡觉,鼓励孩子侧卧或仰卧,以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同时在幼儿睡觉中做到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午睡中出现意外问题要及时解决。
学前教育教师 篇3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60-01
我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发展中,物的条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人的因素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学前教育能否发展,学校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师资力量的发展更为重要。
一、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低
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师资分布不均衡。由于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差的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相对缺乏。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流失。由于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是临时聘任,大部分村级幼师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投入,他们收入低且不稳定,这样严重影响着幼儿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乡村幼儿教师过低的经济收入,没有保障的身份地位以及单调与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抑制了学历和专业合格的年轻幼儿教师向农村流动,虽然每年都在招聘,但是调到交通、经济条件好的区域很多。这也导致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学历参差不齐。多数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二是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使是学历合格的教师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属于二次进修或培训获得的学历,其教育教学业务知识和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政府管理乏力,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使农民群众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农村学前教育具有教育和福利双重属性,其重要地位决定了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当前不少地方的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管理乏力,没有办法按照国家相应的政策要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也没有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致使关系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无法落实,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政策上缺少了必要的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在数量上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比其他层次的师资少,在管理方面尚未引起各地的充分重视,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备的管理体系,因而管理松散无序,师资管理缺乏针对性,培养培训制度、合理流动制度等尚未完备,致使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补充和调整的随意度较大;激励和制约机制未形成,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尚未建立,从而导致教师的积极性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执行不到位,幼儿教师待遇偏低
我国有关法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幼儿教师享有应有的地位和合法权益。可是当前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尤其是学前教育意识淡薄的农村地区,相应的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幼儿教师待遇不够好。相比经济发达地区来说,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又处于更低的位置。绝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下,仅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多一点。由于私立幼儿园存在,工资发放极不稳定,个别园还存在缓发、扣发的现象,就更加谈不上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了。较低的工资待遇不仅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也降低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魅力,这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严重不符。
四、幼儿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和整体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个体专业成长和整体专业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师资队伍不稳定,一方面无法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另一方面也使大多数教师没有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动力。二是专业化程度不够,即正规的幼师生不多。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幼儿教师大多数由小学教师转化而来,或中师所学为其他专业,并且未接受后续的幼师专业课程培训。三是“教育教学教研”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存在偏差、教学组织方法陈旧、教研活动开展不充分等。幼儿园青年教师是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是幼儿园保持活力、创新学习的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综合业务素质、能力结构状况等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发展水平,是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幼儿园的青年教师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幼儿园青年教师综合素的培养,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教师 篇4
吴贻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2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哲学博士学位, 并于当年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她任校长达23年之久, 并成功地为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医学界培养出许多优秀女性。1945年, 吴贻芳先生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 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中国女性。1979年她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专设的“智慧女神”奖。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吴贻芳先生之所以能在教育界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是因为她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师教育观。研究吴贻芳先生的教师教育观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快教师教育改革有着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强调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吴贻芳先生认为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师生关系要具有平等性、民主性。她认为要想做好学生的工作, 教师就必须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 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师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一般比较敏感, 能很快感知到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地位。教师只有用平等、尊重的心态主动关心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吴贻芳先生的指导下, 金陵女子大学的教师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 比如演讲、郊游、庆祝会、化装舞会等。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上没有绝对的隔离, 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以及经验指导学生, 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和娱乐。教师从内心关怀、了解学生,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专业素养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除此之外, 为了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 吴贻芳先生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与父母一起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以及不良行为, 教师首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不能采取体罚、告状等形式, 要耐心细致地与学生谈心, 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解决问题。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能使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师要慎之于微, 以身作则
吴贻芳先生在教育活动中发现, 很多学生思想上不健康甚至道德败坏;学习上不认真、违反学校纪律、考试作弊;生活上自由散漫, 偷窃他人财物。针对这些不良现象, 吴贻芳先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从外因来看, 我国整个社会环境极其复杂, 西方文化的传入在促进我国知识分子觉醒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从内因来看, 学校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及教育观念存在很多问题。许多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还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只重课堂知识传授, 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吴贻芳先生认为, 培养学生的人格主要是通过“慎之于微”[2], 在各方面给学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吴贻芳先生指出:“天真纯洁的孩子们, 处于模仿的最佳时期,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向教师们学知识, 并且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课下教师的言行表现, 有时比他们在课堂上讲授的感染力还要更大一些。”[3]因此, 吴贻芳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 更要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来感染自己的学生, 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吴贻芳先生对学校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时刻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谈话以及考察, 定期举行教师宣誓典礼,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提倡教导结合
吴贻芳先生认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与“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它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同时完成的,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二者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教师一旦离开教学, 或者不以教学为中心去教导, 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地说教, 这样的“导”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更不能从根本上去提高学生的觉悟,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但是, 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管教不管导”的现象。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教书, 我负责, 育人与我无关。”部分教师不愿担任班主任, 而有些教师虽然做了班主任但不能很好地负责, 有些科任教师只管教学, 不管育人, 即使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 也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 一旦学生出现大问题, 就把责任推卸给班主任。[4]吴贻芳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以上几种现象, 指出:“每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民教师, 必定会理解到只有把‘人’———年轻一代的人———教好了, 才是真正的完成了任务, 而教师上课只不过是教师们‘教人’工作的一个部分而已, 既不是全部要求, 也不是最终目的。”[5]
当然有些教师想到要“导”, 但是却面临更多问题。一是如何“导”, 二是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教师如何分工, 三是科任教师会不会侵犯班主任教师的职权。[6]针对如何“导”, 吴贻芳先生提出教师要在学生中取得威信, 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健康状况, 真正做到全面的关怀, 全面的负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思想上接受教师的教育。针对如何解决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教师之间的矛盾, 吴贻芳先生认为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统一起来, 要认识到共同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可以采用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联席会议的办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导。不论是班主任教师, 还是科任教师, 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以及不良习惯, 马上开展耐心的教育,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行为以及不良习惯。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解决问题之后要及时交流并总结经验,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注重因材施教与学用结合
吴贻芳先生认为每一名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潜力, 必须要充分认识、分析每一名学生的特长, 做到因材施教。同时,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 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上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 系统地总结要传授的知识, 丰富教学经验,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形成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但上课时又不能局限于教材,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列出参考书, 让学生广泛阅读以吸取各家之长,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鼓励学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听到别人听不懂的, 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 获得持续的成长与发展。其次, 要运用循序渐进和快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吴贻芳先生认为每名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 接受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尽相同, 所以她利用“导师制”“弹性学制”等方式让一位教师负责几名学生, 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个别化指导。这样既保证了正常的教学, 又满足了少数学生的需求,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再次, 直观教学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吴贻芳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懂, 而且要学以致用, 要改变书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脱节和分离。所以学生在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到社会中锻炼自己。吴贻芳先生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寻找各种实习机会。她带领学生开展农村识字运动、创设乡村实验托儿所、医疗救助、儿童保育等社会服务工作, 让学生既可以“进得来”, 又可以“走出去”。通过这些实习机会, 学生在实践中夯实了理论知识, 锻炼了应对、处理事情的能力。
五、开拓教师国际视野, 加强终身学习理念
作为校长, 吴贻芳先生认为想搞好教育、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必须加强国内外教师交流, 开拓教师国际视野, 加强终身学习的理念。
吴贻芳先生规定学校要定期举行教师进修会,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既要讨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又要关注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状况。在进修会中, 教师一般要检讨教学工作的得失, 研究改善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发展。学校每一年进修会主题不同, 但都与国际教育形势以及学校的发展相关。如1945年以“中英美三国教育制度”为主题, 1946年则以“对金陵的展望和能力的来源”为主题。教师进修会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 在这一个平台上, 教师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交流如何了解和引导学生的思想, 如何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水平。通过这一平台, 教师养成了互助合作的习惯, 面对重要的问题时大家一起研讨, 以求引发思考, 互相学习, 彼此借鉴, 共同提高。1956年, 吴贻芳参加江苏省优秀教师代表会议作了题为“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经验, 为积极稳步提高教育质量而奋斗”的发言, 吴贻芳先生指出了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教师要互相交流, 要总结优秀教师的经验, 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7]金陵女子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学校, 但吴贻芳先生不但支持校内教师相互交流学术, 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 而且鼓励教师把自己的学术文章拿到国际上去交流, 活跃了金陵女子大学的学术气氛, 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真正做到了“寓教学于科研, 寓科研于教学”。
与此同时, 吴贻芳先生十分重视国内外教师的交流。她认为教师不仅要立足国内, 而且要立足世界, 要有国际视野。首先, 聘请外籍教师。据统计, 金陵女子大学有40名外籍教师, 其中美国籍教师13名, 英国籍、法国籍、德国籍教师各1名。不同国籍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经验, 吴贻芳先生要求教师取长补短, 学习外籍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其次, 聘请国外兼职教授。吴贻芳先生经常聘请国外的兼职教授, 给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例如拉德克列夫校长阿达尔·孔思多克、明尼苏达大学奎格尼教授[8]就多次来到金陵女子大学给教师和学生做演讲。这些国外兼职教授带来了自己国家最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既开拓了金陵女子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又提高了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再次, 派遣本校教师以及毕业生出国进修, 攻读学位。吴贻芳先生深知在国内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学生无法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所以她每年都会派出最优秀的毕业生出国深造, 例如创办地理系的刘恩兰博士、鲁桂珍博士。[9]这些毕业生在国外获得学位后, 为感恩母校, 回母校尽职尽责, 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质量是学生成长、教学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同时, 如何提高教师的质量是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吴贻芳先生认为提高教师质量可以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入手, 帮助教师树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意识。营造一种让教师自觉坚持不懈, 刻苦钻研教学, 逐步地提高教学水平, 做好教学工作的工作氛围, 鼓励每一位教师努力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吴贻芳先生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不仅年轻、无教学经验的教师要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而且年长、教学有经验的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10]
张志越教授指出:“教育观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它要求教育专业人员要深刻了解社会的变革和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挑战, 并对未来社会人才的要求保持高度的关注和敏感。”[11]而吴贻芳先生正是深刻领悟到了教育的本质, 用她的一生践行着“正德、厚生、务实”的教师教育观, 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人生的目的, 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 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和造福社会, 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 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盛”。[12]
参考文献
[1]叶澜.更新教育观念, 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1998 (2) .
[2][8][9]程斯辉, 孙海英.厚生务实巾帼楷模——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3][4][5][6][7][10]孙岳, 吴为公.吴贻芳纪念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
[11]张志越.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素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教师 师德 教师教育论文 篇5
最近我们学校在搬迁新校区、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学校领导狠抓师德建设,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视频录像片。该片展现了扎根在高原、深山、海岛等最艰苦的环境中执教的老师先进事迹,十分生动深刻地述说着一个个园丁的“蜡烛”和“春蚕”故事,观后催人泪下,回味无穷。让我受益匪浅。联想到自己从教的三十多年中教书育人的挑战与艰辛、快乐和收获,尤其是对师德有更深的理解,明白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注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现我把自己的认识体会总结以下几点:
一、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人梯”、“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之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把自己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身无悔。所以,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
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三、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
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但有一桶水,还要是常流水。”就是这个道理。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我通过一系列地学习,深深地认识到我们教师工作的伟大与光荣,更深知教育工作的平凡与艰辛,作为一个老教师,作为一个党员教师,在工作中,一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做到:
一、热爱自己的职业。我认为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就应当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就像那些山村老师那样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有委屈有忙碌有琐碎,甚至有时觉得有些工作没有意义,感觉有些痛苦,实际上你做工作的时候做事就做事,不要患得患失地考虑过多,影响心情。事情反正要做,就专心去做。想着为孩子而做,让内心和谐,自我减压,轻松对
待。
二、更新教育观念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三、爱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热爱教育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钱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教师只有职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这份对工作的职业深化为事业心,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四、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我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提高教师政治素质的文件和书籍,同时还听取了教育专家师德报告,通过这些师德报告及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更要提高教师道德的修养。
五、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为此我们更应通过爱去尊重我们的学生。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不自觉地有一种偏爱;反之,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
有经常违纪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甚至大发肝火,更甚者动之以体罚。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们认为的“坏孩子”身上也有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些爱、一份尊重。所幸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观念已在许多学校,作为一个要求向教师提出。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不因学生的一时好坏而下永久性的结论,我想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
六、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努力克服自身缺点,如记性差啦,接受新知识慢啦,身体有毛病啦等等,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教课经验啦,和学生交流经验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等等。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
学前教育中教师应重视的几点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 爱心 赞美
在双语幼儿院学习的孩子之间有民汉学生,他们的来源,风俗习惯不同原因差异千奇百怪,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教育少数民族孩子的汉族教师应该拥有一颗童心,懂得两个民族的水平。教育,不应让孩子过多过早地失去天真活泼的笑脸,过早地“少年老成”。教育孩子,就要以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孩子,走进孩子,融入孩子,自信并成为孩子。
为提高幼儿院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注意一下几点:
1.教师应有正确的民族团结观点。民汉双语幼儿院我们经常遇到两个民族的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大家的现象,该时教师解决问题的时候把这件事绝不会看成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要看成两个小孩之间的矛盾一视同仁的状态下解决,让学生形成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观。这样才能在他们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的好局面。
2、教师要关爱每位学生。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学习兴趣浓厚,才思敏捷,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学习热情不高,缺乏毅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动脑筋。对于后者,如果教师采取的态度冷淡,方法不当,则会产生对立型或不信任型等不良的师生关系,甚至产生学生的逃学,更不能很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要给予他们同样的温暖,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困生,付出的爱应更多些这样才能得到很快的变成他们的信联人。
师生之间建立的情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师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世界上没有比“爱”的力量更伟大的了,教师正是用自己崇高的爱来哺育一棵棵幼苗,虽然我是一名汉族老师,但每位少数民族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关爱他们,因此学生也很快接近我当成自己的妈妈一样,我的教学效果也很好了。
二、应知道利用赞美的作用。
学生特别是幼儿学生很喜欢别人赞美自己,听到教师的简单的一句鼓励也很兴奋、很用功的学习、很听话。不善于赞美自己学生的老师,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成为一名好老师。你越是赞美他,他越是努力認真。使用赞美的语言,提供赞美的机会,树立他们的信心,我认为这是一条爱的捷径。要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给每个孩子自尊自信。针对如此,我在教学中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与赞美。生活中,我还经常对学生说“你真棒”、“多能干的小伙子”、“反应好快呀!”、“就喜欢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我发现,这样的话,学生们都需要,特别是调皮的学生,后来我才明白:“赞美每一个极其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劣迹更高明,那真是美的东西越赞越美,越多越美。
三、教师应下台,走进学生中。
老师要改变师在上,生在下,师讲,生听,教师与学生过于生疏,很难沟通交流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每位教师应坚持真正走到学生中间,把自己放在和学生一起交流的平等地位,以和蔼可亲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这一切在孩子眼中是老师离我们很近,老师在我们身边,他们总会欢喜地冲老师一笑。这正是走向成功教育的最好途径。
论教师教育与教师素质 篇7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素质,关系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从总体上看,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因此, “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也就是说, 要想真正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己本身的素质。
那么, 如何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必须围绕“四师”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一、无私奉献的师魂
所谓师魂, 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理想。人必须有理想, 要想实现职业理想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如果只是借助文凭, 坐吃山空, 就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所以就必须对自己进行一个再提高、继续教育的过程, 提高自身的素质。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不计较个人得失, 始终牢记党的宗旨, 体现出对神圣的教师职业理想的执著追求和无限的忠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是通过执著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 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不惜周游列国讲学, 甚至以十条干腊肉做学费, 不正体现了一名教师对自己职业理想的追求吗?正是这种追求, 才能使孔子的教育理论为后人所赞誉。
那么, 对于现代的教师不是更应该努力拼搏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吗?所以, 近几年, 我们的教师教育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霍懋征、孟二冬等人的恪尽职守、忠诚教育事业、执著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事迹, 在感召着很多人民教师向他们学习。我县举行的“师魂颂”演讲大赛, 效果突出, 起到了“学先进, 赶模范, 展风采, 铸师魂”的作用。
二、热爱学生的师德
所谓师德, 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道德, 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就难以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不提高, 就更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师德的体现是热爱学生、熟悉学生, 深入童心、巧塑童心,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曾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的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都表现出了崇高的道德风范, 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现今有些教师却没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 不具有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 不安心工作, 只为自己的个人利益着想。如果教师都这样做, 我们的教育质量能提高吗?社会能前进吗?
因此, 我们的师德教育抓的非常紧, 单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职务培训:2002年教材是《师表风范》, 2005年教材是《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 2009年教材是2008年新修订的《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可见,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只有具有了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 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 真正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三、全面发展的师观
所谓师观, 就是人民教师应具有的新的现代化教育观。只有具有这种教育观, 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德育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活动中, 坚持正确的教育观, 学生观和质量观。纵观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工作, 60年代以前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学生只会学习, 教师只会灌输, 没有做到全面的发展;60、70年代, 搞武斗、搞造反, 荒废了学业, 没有真正的文化知识;80年代, 人民抓质量, 提高升学率, 而又忽视了德育教育, 而现在各方面搞得比较好了, 又出现了人口素质的问题。现在,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因此, 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标、新课程得以实施。但是, 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 我们不够彻底, 不够完全, 素质教育开展还不够到位,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搞好新理念、新课程的培训, 使得广大教师具备全面发展的师观, 明白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支配者, 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做到“和谐施教, 全面发展”,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和领路人, 从而, 提高我们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书育人的师能
所谓师能, 就是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正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说的“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简单的几个字, 把教师的职业能力说的清楚明白, 也就说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教给学生知识,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 就不是称职的教师, 也不可能教好学生。正如有的教师, 只能授业不能传道, 教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只为一己私利, 或者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教师只抓分数, 而不能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不能使学生全面的发展。也有的教师只会授业, 而不能解惑。如果只能授业, 业也授不好。例如有的教师只顾一味地教, 不了解学生, 不帮助学生, 导致学生不接近老师, 对老师敬而远之, 学生不买账, 最终效果不好。以上几种情况都出现在师能上, 所以更有待于增强自己的师能, 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2011年起我们邯郸市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了“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 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校本革命”为抓手, 以变革教学方法、转换课堂主体为重点, 以全面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和驾驭新课堂能力为目标, 促进教师更新理念、提升素质、幸福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快乐学习, 促进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学前教育教师 篇8
关键词:专业化标准,教育知识,专业能力
1 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管理中,利用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创新,也是一种成效显著的做法。它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和专业自主权。
1.1 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两大类。对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来说,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师所具有的专业学科知识、发展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教育技术学、传播学等知识。这些知识主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掌握。主干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这些知识源于教师的自身教育实践或者对其他优秀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的学习,教育实践情景是不断变化的,要求教师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反思教学效果好坏,做好继承和改进。
1.2 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科研技能、组织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弱、呆板形象,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1.3 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情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主要包括事业基础、对象基础、集体基础、人格基础四个方面。对教育的忠诚,爱岗敬业,做到乐业、勤业、精业,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事业基础。关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对象基础。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集体基础。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专业情意的人格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每位远程教育教师不能因为与学生的物理距离较远而忽视专业情意四方面的自我培养和自我提高。
1.4 专业自主权
它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高低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必须条件。教育改革中也在强调强化教师的专业地位,教改赋予他们专业发展、教学水平提升中更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使教师专业自主权较少受行政、科层管理中不恰当的约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2 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对教育职业的影响
远程教育教师职业是一种教育人、改变人的专门工作,使教师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们的创造性、复杂性、示范性等特点,使得远程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点。教师职业与律师、医生等职业一样,都具有专业化的特征。远程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对教育的不断发展的需求,成为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形成教师独有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那么,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对教育职业的影响如何呢?
2.1 有助于教师角色的社会认同,提高专业的社会声誉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获得很高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首先就在于其从业人员掌握有一套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专业人员依据这套知识技能对其行为做出理性的、自主的、准确的判断,来赢得公众的信赖和肯定。远程教育教师像其他专业人员那样坚持学习、不断反思、深入研究,在逐渐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自身对教育过程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切为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道德观念,以自己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赖,从而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专业信誉和专业地位。
2.2 有助于改善教师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职业吸引力
随着远程教育教师知识、技能的不断展现,成熟、自主、理性的教师专业工作者的形象,呈送在社会公众面前,社会公众自然而然将教师当成专业人员看待,给予信赖、肯定和支持。作为政府,会更加主动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给他们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同时,教师自身形象的改变和外界肯定反过来又促进了职业荣誉感,对于优秀人才必将产生非常大的诱惑力,促使教师队伍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使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教师职业。
2.3 有助于加强教师职业培养规范
随着教师资格条例的实施,远程教师教育机构依据职业规范在培养、训练、提高教师知识素养上的职能得到强化,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危机感与紧迫感,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对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自身的改革,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和灵活有效的教育培养模式,促使教师职业规范进一步完善提高。
2.4 远程教育强调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强调他们成为学者、研究者和反思者
一名成熟的远程教育教师,应该是学者、研究和反思者,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最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后进一步完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自觉的反思者、教育者和研究者。通过教育行动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不断的重组,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研相长,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有效地促成教师职业最大化的发展,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起到实际工作中的带动作用。
3 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中应具备的教育能力
远程教育教师知识掌握的外在增长是表现了教师高超的教育能力,并将之转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显性本领。那么远程教育教师具备哪些能力才视为合乎要求呢?我们认为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能力、教学自我监控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方面。
3.1 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可以认为是数据的选择、加工与使用能力,对现代远程教育而言,数据信息是经常遇到的,需要综合处理,包括:文献检索,外语交流,计算机运用,数据编码、分类,工具书使用等,这些应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必备的能力。现代远程教育适应了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迅猛更新趋势,保持了最新鲜的知识状态,站在了传播最新知识的前沿。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培育人才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
3.2 教学自我监控能力
教学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预期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教学活动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设计、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二是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的自我监控、评价和反馈;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有效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具备良好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远程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网络环境,正确、科学地处理网络内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3.3 科研能力
远程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事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各种课程、课题的研究与创造的能力。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无论是管理工作中的计划、决策、监督、评价与指导,还是教学工作中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网上资源辅导设计、批改作业、面授或网上辅导答疑、成绩评定,或者是专业教育中的评价与咨询,都需要科研理论支持。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永久保持对追求学问兴趣,保持教学热情,克服教学倦怠感,通过科研来提升知识层次和教育理论水平。
3.4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网络教育大环境下教学实施中表现出来的独创精神和创造能力。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培养目标要求使成人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突破,得以更充分、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终结性追求其实也就在这个地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学生。
3.5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布鲁克菲尔德教授把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高校教学的基本理论原则,虽是针对普通高校而言,但对于远程教育教师和成人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这是因为:
(1)批判性思维是成人心理活动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认知行为。人们的习惯性想法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对外界事物的一些初始认知的不断加强,对已有的认知进行批判性的认识是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成人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进入成人期的人们当遇到来源于外界的不同于内心的认知概念时,便会用批判性思维和态度来回顾往事、反思自己、检验固有原则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主要有在职人员、谋职的非学生(生活经历较丰富,在社会上闯荡的时间较长,感觉知识技能不够用)、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等三类,正处于成人期可塑造的阶段,经过教育和知识熏陶,完全可以把人生事业的进展再提一个高度,它符合成人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规律。主要把培养批判性思维作教育的主旨。
(2)批判性思维对个人的自我修正、提升非常重要。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快速变化与发展,在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个人的经历、职业固定的状态已被打破,职业要求也在不断的更新交替,人们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迎接这些变化,进行自我修正、提升。
(3)批判性思维促生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大学担负着批判与创新知识的重任,同时还承担着承传知识的功能,它也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生产工厂,教师和学生是进步潮流中的积极分子。大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应当涵盖整个大学教学。没有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就无法破“旧”和立“新”,可以通过乐于接受不同的选择等方式,寻找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既定真理和知识权威,促成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最活跃的中坚分子。
参考文献
[l]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张贵新.对教师专业化的理念、现实与未来的探讨[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学前教育教师 篇9
一、教师教育现状
1. 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的发展正走向多元化,如何确保新入职教师的质量,完善教师教育的模式,是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
2000年以后,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的教师教育模式有:免费师范生教育、辅修师范专业、非师范学生宽口径可自主选修师范专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4+2教师教育,以及4+X模式(“4”代表主修学科专业4学年,“X”代表多种修读方式),后一种模式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的新主流。
而自2005年以来,台湾地区的师资培育模式出现提高公费生比例、教师教育硕士化的趋势。其中,台中教育大学的“精致师资培育计划”是近期台湾地区最具实验性质的师资培育模式革新方案。该计划以2+2+2硕士级培育模式为主,将前两年视为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即大一至大二阶段;中间两年为师培性向试探阶段,即大三至大四阶段;后两年为硕士阶段,即师培专业发展阶段。
然而,观察澳门地区的教师教育,我们会看到由于早期政府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其起步相对较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中学施行师范生制度,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办教师进修班,大学会设立教育学院和研究课程[1]。澳门回归之后,政府开始重视和发展教师教育,《培训幼稚园及中、小学教师之法律制度》在一般原则、职前培训、在职培训、教学实习、延续培训、专门培训等方面,对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的各项权利义务都做出详细的规定,成为教师教育的基本法律依据。
在日本,其教师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教育实习,将其分散到大学4年中进行,第一年为体验实习,参加中小学的各种活动和课外活动;第二年为基础实习,以观摩教学为主,参加学校内的教学活动;第三年为教育实习,可亲自上台教课,指导学生;第四年为研究实习,以实习学校为田野,拟订题目进行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
2. 教师教育机构
教师教育的质量与实施教师教育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大陆地区已有的独立、封闭的师范院校体系已经被打破,教师教育机构正全面进入高等教育体系,包括升格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院校内部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以及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的教师教育机构。梁福镇教授认为,当前台湾地区由于教师教育内部人才培养过剩以及外部“少子化”的因素,其教师教育机构的设立已经趋缓甚至停止。在澳门地区,当前的教师教育机构主要有澳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协同)、圣若瑟教区中学等,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培养的师资力量占很大的比重。而日本地区的教师教育机构众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师范院校,二是拥有学科背景的各类学院开设的教师教育专业。
3. 教师教育课程
(1)课程体系
目前,各国教师教育课程一般采取学分制,并且多采用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台湾地区规定幼儿教育学程至少修习26学分,小学教育学程为40学分,中等教育学程为26学分,特殊教育学程为40学分,并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普通课程、专门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课程)和教育实习课程4类,修业年限为2 ~ 4年,外加半年4学分的学校实习。
澳门地区的学者老志钧提出,澳门地区的师范课程经历了“内地迁澳”“香港迁澳”“由澳门开办”“澳门教育当局和内地大学合办”和“澳门的高等院校开办”等过程[2]。日本教师教育课程给予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并且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会关注社会教育领域的需求,开设社会教育科目,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活跃在教育界及其他领域的人才。
(2)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不仅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中国大陆地区的教育实习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及教育调查。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会安排在师范教育修业计划的最后阶段,采用大四集中实习的方式,时间一般为6 ~ 8周。中国台湾地区也于2002年修正“师资培育法”的部分法条,将教育实习纳入职前阶段,取消实习津贴,实习时间缩短为半年,收取实习辅导费用。其中,将一年的实习改成半年的付费式实习制度,是最大的模式变革[3]。
澳门地区,其教师教育同样非常重视教育实习,实习主要分为教育参观、教学见习、教学实习,其中教学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分科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学校情境实践[4]。
对于教育实习,岩田康之教授也指出,当前日本的师范院校皆秉承自愿的原则,在教师培养中会增加教育实践项目,至少有40%的教师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许多教育实践项目的教师实习时间多达300小时。
二、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1. 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数量
教师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各地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在目前教师教育整体呈开放特征的背景下,东亚部分地区的师资培养数量过剩,质量普遍下降成为主要表现。以日本为例,岩田康之教授提到在开放体系下,日本培养的教师数量过多,同时由于缺乏对教师品质的监管,致使资格证持有者与教师教育教育者的尊严感降低。梁福镇教授也认为目前台湾地区的师资培育在数量上供过于求,质量上对教师素质的管制过于宽松。
然而,在这一问题上,澳门地区的情况迥然不同,其表现为师资数量不足,高素质教师紧缺。当地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关于《澳门中小幼教师未来人才需求情况报告》预测显示,到2020年澳门须增聘大量教师[5]。
2.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不当,教育实习效果不佳
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设置是否得当关键在师资培养的质量。对此,岩田康之教授对日本教师教育课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日本教师教育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育课程存在随机安排的状况,教育类课程不受重视。而关于如何组织教师教育课程,以及如何平衡大学提倡的学术自由与政府要求的全国性质量监管间的关系,仍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对此,梁福镇教授从台湾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台湾地区师资的职前教育课程有待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如师资培育课程的范围比较狭窄,忽视民族学和神学等通识教育课程。教育实习的效果是目前教师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因为师范生只实习半年,这一时间过短,且没有津贴补助,甚至必须缴交学分费,造成学生的实习经验不足和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影响其教育实习的效果[6]。
三、应对挑战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国际教师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促使教师教育的改革成为各国势在必行的努力方向。
1. 建立教师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其工作职能也出现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即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掌握教师职业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需要贯穿在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职后培训的每一个阶段。
李方教授提出,应形成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师范教育类专业评估,探索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形成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制度。
梁福镇教授通过研究德国的教师教育状况,提出可以采用德国全程监控的方式,成立学程认证基金会,设计师资培育的课程标准,根据此标准以5年为期进行师资培育机构的评鉴,透过这种认证机制确保台湾地区师资培育的质量。
2. 整合教师教育课程,重视教师文化及教育专业伦理
近年来,日本的教师教育课程有两方面的改革趋势,一是以学术课程为导向转为以实践课程为导向,二是以大学课程为依托转向以学校或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学工作者为依托。
针对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课程,梁福镇教授认为教师教育需要兼顾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伦理的陶冶,通过整合教师教育课程,使师范生具备敬业的精神与态度,树立优良的师道文化。
3. 完善职前教育实习制度,提高在职培训的实效
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加强教育实习中的指导,是完善教育实习的必经之路。对此,梁福镇教授指出,教育实习制度应清楚定位实习学生的角色,给予实习学生一定的津贴补助,实施教师分级制度,选择适任的实习辅导教师,统一教育实习辅导的职责。岩田康之教授也认为,应使“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的核心概念不断深入日本教师教育的工作中,加强教育实习制度的完善。
然而,不管教师接受了多么好的职前培训,也不能让他们做好迎接整个职业生涯面临的所有挑战的准备,因此教育系统要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在职专业发展机会,包括培训、实践与反馈、时间保障和后续支持。
学前教育教师 篇10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 教育就时刻存在。
敬畏职业, 有益学生一生成长。吴非老师认为, 教师是一种危险的职业, 因为教师“工作中的任何不慎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这门职业, 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用自己内心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吴非老师的学生认为, 是高中的人文教育让她理智地看待社会。而教师对学生的恶意折磨是违背教育规律、有失师德的行为, 会荼毒学生心灵。有敬畏感的教师必会兢兢业业地工作, 慎重地做出某一个教育决定, 为学生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做有益的事。
尊重学生,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十多年前的学生感慨吴非老师“不以成绩评论学生”。对此, 吴非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有了这种认识, 才会尊重学生。如在“怎样和学生谈话”一节中, 令人叫绝的是这样的谈话:“我叫王栋生 (吴非老师原名) , 你叫什么?”在问学生姓名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自己, 我想, 这也是极少教师能做到的。试想, 一个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在第一次面对新生时, 这样谈话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平等!其实, 尊重学生的教师必会自觉地“改造教育语言”, 在交谈中必会自觉地蹲下身子, “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所以才有对需要教育的学生做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的邀请。在教学方面, 吴非老师认为,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 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 有可能对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建议教师评讲作文时应先问学生:“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他认为, 尊重学生也是暗示学生重视自己的权利;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诸如此类的细节, 会给学生以做人的尊严,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尊重他人。
遵守常规, 让学生学会规范。吴非老师认为,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要尊重常识, 遵守常识。在师道尊严日渐式微的今天, 吴非老师仍要提醒人们遵守教育伦理。教师拖堂, 会影响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课间纠缠不休, 会影响教师下一堂的上课;迟到的学生随手把雨衣交给教师, 是极端自私的表现……他“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 事实上是在规矩上以身示范, 因为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 不能对学生的不端行为熟视无睹。遵守常规, 是教师的“身教”。教师是要正气凛然的, 是要让心灵麻木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的。
常说“故事”, 激活学生的思想。吴非老师引导学生想校园当年的种树人, 让学生“所有的眼睛都在闪亮”;他会把山区来信的往事说给后来的学生听, 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对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他会在教学中插说孙叔骜埋两头蛇的故事, 因为他认为当时是“信手可得”的“教育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随机说“故事”, 对学生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素材,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做个有心人, 平时注意积累, 会发现校园里到处都有故事。常说故事的教师会被学生认为有“料”, 往往会启发学生思考人生, 也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教师, 就是应该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 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发挥教育功能。
教育需要教师智慧 篇11
教育需要教师的智慧。但是教师的智慧从何而来?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仅仅照搬书本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没有亲身的实践和对实践的深刻思考,就不可能产生智慧。
本文就教师智慧以及智慧如何产生的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可以用三部分内容来模拟和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
首先,教师的智慧首先来自于教师的魅力,教师失去了魅力,教师的智慧就无从谈起。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的智慧可以用教育的效果来衡量的话,那么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认识过程来看,学生了解教师应当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教师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他的外在表象,如仪表、举止、谈吐,进而是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的情感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等等。大家也许要问,四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形成的?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四中教师的工作。前不久,我阅读了化学组刘银老师写的全班学生的家访记录,从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也了解了这位年轻母亲的假期生活;在初中部我曾看到过许多本这样的家访记录,透过记录你会看到四中教师为了解学生而奔波的足迹;年级组长田军老师几年来坚持每周利用下班后进行家访。面对一个散居在几十平方公里的拥挤都市中的学生群体,教师家访所付出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四中教师为什么还要坚持进行家访?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是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础。还有语文教师黄春,他谢绝了大量的校外授课和家教邀请,全身心地指导学生文学社团和编辑社刊的工作;还有语文教师寒露,他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编写话剧剧本,我想他一定是全国不多的能编写专业剧本的中学教师之一;还有化学实验员时新华,她也很可能是唯一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中学实验员,这基于她多年来对化学实验的潜心研究和不断创新;还有李京燕等一批科技教师,他们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带领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用自己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还有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多年如一日手领小学生过马路的武丕显老师,他当之无愧地被学生推选为感动四中的人物,等等。教师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尽管这些看似表象的东西,但却是四中教师人格自然而真实的流露,这些是“以人育人”最鲜活的教材。
从更深的层次讲,教师的魅力来源于教师的智慧。但是,没有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教育者的智慧就无从谈起。所以在第二部分,我用几个故事来说明四中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确切地讲,是对教育价值的追求。这是教师智慧的核心。我们常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这种境界的教育,需要教师抓住契机,创设情境,有的放矢,正确引导,这就是教育者的智慧。数学组的程国红老师敏锐地抓住学生暴露出的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创设自我教育的生动情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己去认识和解决学习价值的问题,使全体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英语组的阎婕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沟通,自己去解决相处过程中的问题,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共事,学会合作,学会相互欣赏,学会相互支持。我所知道的这样的故事在四中还很多,这些故事的普遍性说明了在四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理念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一致。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能够运用平等、尊重、启发和耐心守望的方式来引发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些无不透射着四中教师智慧的光芒,无不体现着四中教师对教育规律的高超把握和运用,无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我时常为教师们这些堪称艺术的教育作品感到惊叹。
谈到行为的一致性,我们就不能不触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这就是学校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是这所学校的师生在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群体行为。在四中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流传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这是四中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故事被一代代四中人传诵和模仿,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经验,一种原则,一种传统,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这就是四中的学校文化。前不久,我从电视中看到一则新闻,一所医院的急诊医生将一位冠心病患者误诊为喉咙发炎而延误治疗致病人死亡,我为这位医生的草率和冷漠感到震惊。这使我想起了四中2003届的毕业生惠尚懿,也就是当年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团长韦尔布鲁根的那个女孩。她毕业后升入协和医科大学,据说在医院实习时,她对每一位病人都极为负责,无微不至,每份病例记录都达到4000字以上。我想她这种职业精神一定不是凭空生成的,你也许可以从四中教师如何去绕制线圈的故事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教师为家访而在拥挤的街道上奔波的情景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大力倡导的以“敬业、爱岗、爱生”为核心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中找到这种痕迹。四中提出“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教育描述成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其实教育本来就应当是简单而质朴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首先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受教育者身上所体现的获得性品质一定会来自教育者。就在几天前,退休多年但仍默默无闻为四中工作的陈颖老师对我说,非洲紫罗兰是非常名贵的花种,世界上共有35种,我们已成功繁殖了20多种。繁殖的技术很简单,成本也很低,建议让学生去教会一些残疾人,并提供一些材料,使他们能获得生存的能力。听到这番话,我心里异常感动。这就是四中教师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教师的行为和信念才形成了四中的文化与精神。当真正体会和理解了这些之后,也许你就不会对丁艺莎、李赛、王倞、惠尚懿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气、善良以及严谨负责的精神感到惊奇了。
我还想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的管理才能使教师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智慧的教师也同样需要管理,管理智慧的教师需要智慧的管理,而智慧的管理需要管理的智慧。这其实是一个看似复杂但却是十分简单的逻辑。四中的环境是宽松的,我们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成功搭建平台,努力使他们从工作中享受到快乐与幸福,努力使每一个教职员工成为学习型的四中人,发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和幸福的四中人。而幸福的四人中就表现为衣食无忧,享受工作,取得成功,赢得尊敬,获得发展。在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达到较高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四中没有规定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多少作业,没有规定每月必须安排多少次练习或测验,没有规定教师必须坐班,也没有要求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必须采用同样的教法使用同样的素材或例题。四中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探索,百花齐放,形成风格,各具特色,这些都体现了四中环境宽松的一面。但是,我们却采用强迫的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强迫每个教师必须撰写《我的教学观》征文,要求教师必须承担课题研究,必须完成学术论文等等。四中也不能容忍价值观不同的教师,所谓“同道不同术”,“道”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术”就是具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我们提倡“敬业、爱岗、爱生”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就不能容忍不敬业、不爱岗、不爱生的行为;我们提倡尊重学生,就不能容忍损伤学生人格的行为;我们提倡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就不能容忍只顾考试分数而不顾其他的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就不能容忍教师有任何欺骗的行为等等。在这方面,四中又显得很不宽松,很不人性,很不讲情理,似乎很不“以人为本”。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智慧深深植根于学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精心培育学校的文化,就成为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学校文化的培育,在于倡导,在于挖掘,在于提炼,在于传承。如果用操作性的语言来描述,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教育的价值。自己的语言就是学校的教育实践,学校的教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和书写历史,但我们今天所作的事情能不能成为学校的文化,关键是看我们今天的故事有没有精神的内涵,有没有传承的价值。我常想,30年后或50年后,我们的后辈子孙也许不会记得今年有哪些学生考进了哪些学校,但他们会记得今天发生在学校中的那些闪耀着教师智慧之光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就是一所学校独有的教育语言,它诠释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育者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这才是学校特色或差异的本质。
学前教育教师 篇12
同时,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 数字化网络化的继续教育将是势不可当的发展潮流。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 在“十二五”期间, 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 并强调“三通两平台”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因此, 在学前教育成人继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的形势下, 我们设计并开发了符合淮安当地实际需求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 期望这个平台系统能让“三通两平台”建设在继续教育中得以完美体现。
●淮安市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近年来, 淮安市瞄准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 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提升幼儿教师师资水平。淮阴师范学院是苏北地区培养本、专科层次幼儿教师以及学前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基地之一, 其学前教育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继续教育和园长、骨干教师的培训两个方面。
1.成人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点日益增多
淮阴师范学院目前在籍成人继续专科生414人, 在籍成人继续本科生2453人。继续教育生源分布范围广, 每年暑假, 教师们都要奔赴各个教学点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学员人数每年在大幅度增长, 由2010年的一届400余人到2013年的一届1000余人。
2.园长、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 广度不断增大
近几年来,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 园长与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了每年都要进行的必修课。2012年淮安市共完成2000多名骨干教师、500多名园长的培训工作。2013年各县 (区) 教育局幼教干部、幼儿园园长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幼儿园园长暑期培训培训。2014年各县 (区) 的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也已提入了日程。
●淮安市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系统
淮阴师范学院是淮安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的重要单位, 面对每年大量的各类培训任务, 迫切需要一个信息化平台来支撑。
淮安市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由三大网站平台构成, 包括现有的“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平台以及专门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而开发的“学前继续教育平台”。这三大平台共同完成了淮安市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1.“两平台”的建设
严格意义上来讲, “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和“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共同构成了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而“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则充当了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1)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
“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网络平台采用“6+1+1+1+1”的模式建设, 即建设有6间小微格教室, 1间高配置的课程录制室, 1间远程交互室, 1间教学设计室和1间普通话室, 同时还建设有一个控制中心。利用该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同步课堂与视频协同学习。
(2) “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
“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的具体功能包括:1学籍管理。2教务成绩管理。3学生综合素质管理。4学生成长档案管理。5协同办公管理。
2.“三通”的建设
(1) 登录即可访问的校校通
访问者只需借助互联网根据自身的身份进行登录, 即可访问该平台。该平台系统内的资源各继续教育教学点可以共享, 各幼儿园也可以共享。
(2) 支持上传与管理系统资源的班班通
“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网络平台、“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协同运行。学员利用网络就能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 同时也能实现与远程名师的在线互动。
(3) 创建虚拟学习空间的人人通
班级、教师、学生借助该平台系统中的资源, 通过跨平台交互技术形成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
●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的建构框架
在淮安市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中, “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平台”是最核心的内容。本平台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为核心而展开, 由“专业标准、网络课程、专业实训、教育研究、素材中心”等五大内容模块组成, 外加“用户登录”这一特定用户信息模块, 具体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1.用户登录
在本平台中, 服务对象包括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学员、幼儿教育和幼儿机构一线员工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五类群体, 不同的服务对象都会有与其身份相对应的权限设置。例如, 高校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发布与制定培养方案、技能标准、教育研究等;学员学习资格的审核、成绩的最终核定等。而教师和学员则具有网络课程、素材中心的完善与修改权限等。
2.专业标准
(1) 培养方案
以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作为指导纲要, 进一步优化不同学历学习者的培养计划, 从而使培养目标更加符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
(2) 技能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标准包括弹、唱、说、跳、画等五大方面。
3.网络课程
实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工作就是完善学前继续教育平台中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因此, 本平台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幼儿教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模块的具体要求为依据, 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早期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十五门网络课程。[2,3]每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均包括课程导学、课程交互和课程考核三大块内容。
课程导学以课程的教学章节为基础, 每个章节至少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等四部分内容, 而微格教学视频、教学拓展等板块的增添则根据课程的需要度来完成。
课程交互不仅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还能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 课程交互包含课程作业、在线答疑、讨论区、最新消息等四大部分。
课程考核是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 课程考核包括单元测试、形成性成绩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
4.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环节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基本技能实训、拓展训练和微课程。基本技能实训帮助学习者掌握弹、唱、说、画、跳等五大基本技能;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教师及管理者获得有效的实践性知识, 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微课主要用于辅助专业实训而进行的, 包括幼儿手工微课包、幼儿游戏微课包等。
5.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模块的建立主要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继续教育机构、教师及学术研究者提供服务, 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讨论与交流的平台, 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组织机构的全面发展提供最新的动态与资源。
6.素材中心
素材中心是网站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它是网站的骨骼和血肉。该平台的素材资源大致分为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微课包、课件等七大主要形式。文本素材包含开发培养方案、技能标准、电子教案、习题和实训指导书等。图片素材包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场景、学生作品、儿童读物、专业实训图片等。视频素材包含学生专业技能展示视频、幼儿园优秀教学视频、专家讲座视频等。音频素材包含世界名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儿童歌曲、儿童故事、名家采访录音等。动画素材包含各种可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与学的Flash动画。微课包是将幼儿教育课程中一些的知识点进行微课化。PPT课件包含各专业课程的以教学课时为单位的课件。
●未来展望
从淮安市的继续教育平台系统构建经验可以得出, 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的建构应以先进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海量的存储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 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体制;以此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满足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成人继续教育学员、幼儿教育和早教组织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员等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的需求, 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最终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 数字化、网络化的继续教育是一个势不可当的发展潮流。在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构建了淮安市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平台系统。本文对此平台系统构建的标准和框架以及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期望能为其他地区的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淮安,学前教育,教师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承毅, 杨占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以鲁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0) :74.
[2]郭敏.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分层培养模式——基于“中、专、本”不同层次人才走向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114.
【学前教育教师】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教师招聘考试论述题05-12
学前教育特岗教师考试大纲07-29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09-06
幼儿教师证考试《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三09-21
山东省2015年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学前教育观的树立考试试题06-06
学前教师08-12
学前数学教育05-16
高校学前教育06-09
关于学前教育06-23
儿童学前教育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