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2024-09-06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共11篇)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1

XXX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学前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我镇学前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XXX教育局关于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的通知(XXX[2014]17号)》精神,根据XXX学前教育教师发展基本现状,我校于2014年3月25日,组织到武汉亿童参加学习的教师为中心幼儿园、附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教师开展培训。

培训内容为:

1、文兴幼儿园XXX教师上一节幼儿大班示范课。

2、XXX老师就武汉亿童学习如何制定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做交流,及对《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的讲解。

3、XXX老师对武汉亿童学习心得交流。

教师素质是学前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安排了此次XXX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以“整体提升、分层推进、突出重点”为原则,以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一步帮助教师掌握学前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

通过培训,学前教育教师认识到:

1、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终生

-1-

学习的观念。大家清醒地看到新时期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广大家长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是还凭着原有的“一桶水”来教学生,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家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努力成为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2、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这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典型授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讲求学习的针对性。找准不足和差距,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我们做好工作的水平。

今后学校将鼓励各幼儿教师创先争优,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开展学前教育的活动,以务实的工作态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为促进我镇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而努力工作。

XXX中心校 2014年3月26日

-2-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2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全面提高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2014年6月27日天门市财政局在市委党校举办2014年绩效管理工作培训会, 全市各乡镇 (办、场、开发区) 财政所 (处、局) 、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 (含二、三级单位) 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特邀湖北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叶书伶科长作了预算绩效管理专题辅导;市财政局副局长潘承勇同志就2014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了布置, 会议确定2014年绩效评价范围为:各单位2013年度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单项在200万以上的项目, 另外市经信委、市水利局等单位作为整体绩效评价试点单位;编制2015年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实行全覆盖, 并在2014年市交通局等八个单位试编整体绩效目标外扩大试点面。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 牢固树立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的意识, 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建立工作责任制, 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努力开展天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3

一、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全面部署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召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经验交流现场会。启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示范区建设。

2.努力推进教师编制待遇向农村倾斜。印发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学校编制。全力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工作,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3.创新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做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推动地方通过在学免费、上岗退费等方式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就业导向的教师培养新机制。整合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和改革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增加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补充数量。推动地方出台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定向培养和补充高素质农村幼儿园教师,推进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

4.抓好农村教师校长培训工作。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大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专兼职体育、美育教师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比例。着力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二、深化教师工作综合改革,

着力破解教师队伍治理体制机制障碍

5.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意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命题改革。

6.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启动中职教师职称改革试点,研制中职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将教授、副教授评审权下放到具备条件的高校。研制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意见。

7.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加强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领域44项试点的指导工作。推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45类示范项目,探索顶层推动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全新路径,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启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专项研究。

三、变革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8.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分类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新机制。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规范和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研制“国培计划”改革方案。启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全面推进校长培训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教师校长常态化研修制度。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研制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政策。

9.健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研制《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健全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内涵建设,依托大中型企业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教师培训,支持职业院校自主选聘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完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制度,继续实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和出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改革,创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10.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提高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研制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推广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度、产学研践习制度,探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新机制。

11.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进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能力。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加大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四、创新教师工作管理模式,

推进教师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

12.加速推进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基本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教师管理效率和水平。继续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建设推广优质教师教育MOOC课程。启动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大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13.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工作。出台幼儿园园长、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颁布中小学教师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价标准。研制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标准。启动研制高校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五、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14.深入推进中小学师德建设。推动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15.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针对高校教师师德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意见。

16.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宣传工作。做好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项目表彰年的评选奖励工作,探索建立国家级教师荣誉制度。统筹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表彰工作。打造师德宣传新模式新机制,组织创作反映新时期教师新形象的文艺作品,深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优秀教师的宣传。组织好第30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以及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我们必须着力构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加强青年教师在职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全员培训内容:

(一)师德培训:

古人说过有德便是才,德是为师之魂、为师之本。师德教育是教师成

长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颂师魂,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高尚师德。通过报告会或讲座等方式,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化师德行为准则。提倡服务意识,切实解决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师德问题。三是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行,建立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监督考核机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新教师培训。

教研室负责对新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采取骨干引领和督促自学的方式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职责和教学实践培训,加强新教师的工作指导,另外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使他们融入到互助互爱,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激发他们内在动力,为新教师的成长引好路、开好头。

(三)在职教师培训。

开展好信息技术培训。依托国培计划和省、县网络培训资源,构建以网络为支撑,提高教师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模式。另外,采取校本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四)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及时选派有关教师参加省县级培训。与此同

时,积极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如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师的培训。

(五)新课程标准培训

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进行解读,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2012-2014,我镇参加各类培训

人次,共支出经费

万元,参训教师学习积极热情,状态良好,效果明显。部分老年教师因身体原因或不会使用电脑未参加培训。建议今后的培训内容更丰富些,方式更灵活些,时间适当延长一些。

我镇校本培训工作丰富多彩。内容有理论学习,座谈,公开课,讲座研讨等,方式有:集中,自学,外出学习,专家引领等。县教育局教研室,师训科不定期对我镇校本培训进行指导。我镇力争把校本研训同教师专业化成长紧密结合,近两年来,我镇一批青年教师通过校本研修逐步成长起来,由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乃至名师,有十多位青年教师在教育局举办的各类优质课评选中脱颖而出。我镇充分发挥在市级以上的培训中的老师的作用,让这些老师担任培训老师对我镇老师进行培训,或者上示范课等。

但是,由于我镇是农村学校,培训遇到的困难核问题也不少。主要是经费短缺,资源贫乏。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5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务的和

学思

科 想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五,各种社会形态下的教育特点作为了解。第2节

学校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

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

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

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 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

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

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

。过程》一书。教育

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

育的起

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里起源(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

要)

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85年的《决定》和1993年的《纲要》的内容。30——31 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 主要类型:幼儿初等中

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成人教育 第3节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 特征:强制性

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 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经济的关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

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

教育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

方法等的变革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

(一)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

(二)教

(三)教育能够整理文化

(四)教育能够活化文化 之间的交流、吸收和融合

1、生理前提

2、发展过程和成熟程度制约人发展的年龄特征

3、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其(巨大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 人的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认为教育应丛人的本性本

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

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育能偶选择文化

(五)教育能够促进文化

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的关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

(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

(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一)教育能够培养和早就

(二)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

(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

展 第三节教育与文化的关

系: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

(一)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

(二)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六)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

(二)科学技术影响学生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四)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

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

(一)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二)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三)教育能够加速科学

与技术的转化

(四)教育能够姜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

第一节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人的发展的动力观67内发论(孟子)外铄论(洛克)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

其作

(一)遗传提供物

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个体主管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9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

求。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96: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98:

1、国家教育目的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在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教学目标(预期教

学结束时所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

四、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及代表人物101

1、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

2、个人本位论(卢梭、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五、我国教育目的

(一)理论基础10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的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

2、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

4、人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

合第二节素质教育 素质与素质教育 基础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让学生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内容的基础性;空间的开放性;目标的全面性;价值的多元化教

。生

业学习的主

养 生 ;

3、课程计划的结构包括:规定教学科目;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课程标

5、准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6、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169:最基本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

二、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辨证统一规律(教师主导:由其职责决定;决定学生的学习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学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133: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爱与被爱的朋友关

系;

教师(本章内容涉及案例分析中的基本理论素材:如教师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内容)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教师职业角色115: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18

(一)教师劳动对象具有主

(二)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

(三)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

(四)教师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

(五)教师劳动过程及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

(六)教师劳动具有创造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120:政治思想素养;教育思想素

养;

职业道德素养(对待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 中学课程 课

课程概念。课程最早出现在唐朝《五经正义》中。

二、课程类型139:

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2、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3、综

合课

当代

学校的课程倾向于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课程类

型主要有:1.从课程类型固有的属性区分由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从课程

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区分由必修课程和选修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区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第二节中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概念。

1、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课程标

2、准)和(教材)的方

现。

规范和质量要求。第三节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理念157: 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理念;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民主化的课程政

观;

中学教学(上)中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教学的概念: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

径。

中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

质。

4、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

第二节 中学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量;决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主体;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正确处理二种关系)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辨证统一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强调统一,但不排斥差异;掌握知识道发展智力的条件;防止两种倾

向)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辨证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识与思想品德相互联系、辨证统一;教学中坚持教育性,防止两

向)

(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感知课程内容——理解课程内容——巩固知识和技

能——应用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

第三节中学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2、根据教

学内容的需要,3、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4、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

经验,5、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

2、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6、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7、使其掌握课程内容原则:教师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25、使学生逐步的、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6、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

7、因材施教原则:察,获取关于事物的感性认识,说明、印证和巩固可通所讲内容的一种教学

法。

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务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式:复式教学。中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

备课(备教材:目标,重、难点,领会插图,钻研习题,备提问;备学生;备教

法)

上课(教学目的明确,内的本质,8、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使学生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10、学会独立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指

11、教师在教学中密切

12、结

合实际,13、讲清理论并引导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思想与行为统一起来,14、指

15、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16、达到有知能用。

4、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指

17、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

18、时

保证所举实例、所用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的科学性,19、并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20、将

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5、巩固性原则:指

21、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22、并在掌握技能、技巧方面达到熟练的程度,23、当需要

时能很快再现出来,24、并能熟练的运用于问题解决。

6、循序渐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

27、特

点进行教学,28、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

29、特点,30、又

要照顾个别差异,31、从实际出发,32、有的放矢的进行教

学,33、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学教学(下)中学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坚守课程内容的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谈话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

法。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一种方法。读

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音像资料或作示范实验,以指导学生通过观

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与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

法。

中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小队教学;特朗普制;开放教学; 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特点: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以课程表为学生活动的基本周期;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

位。

类型:单一课,综合课。我国中学的教学辅助形式: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 我国中学教学的特殊形

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的好,师生互动的好,教师

作业布置与批改(口头、书面、实践性作业)课

学业评价(包括认知学习的评价、技能学习的评价和情感学习的评价)德育 德

1、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

2、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鉴于大德育的思路,3、我们把德育的定义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4、组

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5、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

动。

6、德育的功能 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德育可以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经济思想,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的价值取向。德育通过对劳动者道德品质的培养,作用于经济发展。

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德育具有生存功能;发展

功能;享用功能。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功能 德育可以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保证教育本质的实现。德育对其他各育具有促进功能。德育目标和内容 说服教育法榜样教育法道德叙事法交往实践法道德讨论法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

7、班主任角色 班级物质环境、人际交往环境、健康的班级舆论和班

风)

第三节班级管理 一、班级概念:班级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将一定规模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通过,2006年6月29日修订的。义务教育的对象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年龄是六

岁。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德育目标的特征:历史性;社会性;价值性; 德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

性。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

德育原则(对每一原则的概念要理解)知行统一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爱和

7、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

德育方法(重在理解其含义及应用情境)

班主任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和社会生活规范的训育者 班主任是学生发展潜质的发展者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引

班主任是学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和整合者

8、班主任工作的时代任

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肃清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 在促进学生一般能力充分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

适当协调社会发展需求与脚掌教育意愿之间的关系

三、班主任胜任力的时代要

1、教育教学能力

2、班级管理能力

3、道德反思能力

4、精神关怀能力 第二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法 创造性的设计班级建设目标 合理为班级成员进行角色

定位

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 班级文化环境(包括的学生组织起来,编织成相对正式的团体,以便对其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管理。

二、班级组织的发育 班级组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它需要在不断的矛盾运动、分化整合中渐进成长。班级组织的发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孤立探索阶段——群体分化阶段——组织整合阶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岗位建设;班级规则建设;学习型团体建设。第十一章教育法规知识问

答 教育法于1995年9月1日

施。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立法依据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教师法是于1994年1月1日

行的教师法的立法依据有三个方面:宪法依据、客观依据、政策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

权。

范是2008年9月颁发的。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6

为加强博士后研发基地建设, 加大博士后招彳夂和科技研发力度, 20〗4年8月丨8日, 河南i博管办在郑州举办2014年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工作培训会。来自全省16个省辖市人社局和新建博士后研发基地单位, 企业整合、管理人员换岗的已检研发基地单位的110余名博士后工作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答疑咨询的方式进行, 收到良好效果。培训会上, 河南省博管办主任介绍了博士后事业发展历程、博士后工作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及国家、本省和省辖市关于培养引进使用博士后工作优惠政策和措施, 通报了全省博士后工作开展情况, 培训学习了博士后工作有关规定、博士后招收、管理及工作流程, 博士后研发基地管理办法及运作方式等业务知识。博士后研发基地单位就博士后招收、项目合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现场咨询和交流, 加深了对博士后工作的认识和研发基地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培训, 参训人员了解博士后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博士后工作政策和业务知识, 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 开阔了工作思路, 为今后博士后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刊记者周俊摄影报道)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7

一、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全面部署深化课程改革。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深化课程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启动落实课程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加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推动各地适应统筹改革的需要,健全和完善课程教材工作领导机构。

2.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研究提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的目标细化,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工作。启动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充实到课程标准当中。坚持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结构,打好学生共同基础,满足个性发展需要。

4.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组织开展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省域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推动各地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

二、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5.推进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根据教育部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台《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启动有关改革试点工作,会同有关司局,促进建立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导各地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改革实验区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制定评价改革实施指南,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委托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7.部署推进中考改革工作。研究印发《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改变单纯以学生学科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招生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

三、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管理,

提高教材质量水平

8.做好中小学教材编写、修订和审定工作。完成义务教育现行三科教材修订和审定工作,完成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三科新教材编写、审定工作,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开始使用三科新教材。组织开展小学书法教材评审工作,保证2014年秋季学期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国家审定的小学书法教材。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准备工作。

9.严格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管理。印发《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明确教材选用机构、选用程序,选用工作监督和对违规行为处理等,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修订《中小学教材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审定、修订、使用工作的规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监管。

四、扩总量调结构、建机制强保障,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10.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地按照扩资源与建机制的原则,提高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建立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与运行保障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指导各地做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召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暨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对实施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全面部署。

11.继续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加大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根据新阶段新任务,引导各地建立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12.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和应用,引导地方充分利用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动态监管。建立幼儿园基本信息公示制度,实现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13.深化幼儿园保育教育改革。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跟踪调研各地做法和经验。办好第三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五、健全保障机制、完善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14.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印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进行部署。

15.指导各地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指导各省(区、市)结合本地特殊教育实际,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对各省(区、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第一年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16.实施特殊教育两大重点项目。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加大对承担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薄弱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校特殊教育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试点建设工作。

17.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修订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研究制定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编写方案。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六、制定政策措施、扶持薄弱地区,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8.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系统设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目标、主要指标和政策措施,整体部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建立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19.研究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水平。

20.大力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指导和支持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发展指导。总结推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经验。

七、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交流应用,

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

21.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工作,逐步建设完成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新版教材相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更多适用、实用、好用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搭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平台,挖掘典型案例,促进经验交流。制定出台《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落到实处,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2.巩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加快多版本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和开发,为教学点配送更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保证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帮助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组织教学点开展教学管理方法经验交流,促进教学点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4年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篇8

个 人 学习计 划

余保强

今年是小学教师继教教育学习的第四年,在本年的学习中,我校将以“一德四新”知识为主,并把所学知识、方法、理念等运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真正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计划目标:

1、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4)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2、认真学习北京大学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与辅导老师认真交流,请教自己不知的和一知半解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认真阅读每一个模块的阅读材料,并完成好相应的阅读检测题。

(2)认真完成探讨话题、大量阅读学员发帖并做好回复。

(3)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力求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认真阅读最后一个模块的各项标题,并完成“模拟考试题目”。

三、措施及方法: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3、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5、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以上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只是目前我的初步设计,未尽之处将在学校具体工作安排下,自主学习、集体集中学习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弥补。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9

2014年5月21日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评论(4)分享到 我的做题记录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简章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转发自治区统筹管理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10〕108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10〕156号)和《关于印发自治区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的通知》(新人社发〔2013〕141号)有关要求,自治区决定实施2014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招聘工作。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二、招聘对象和条件

(一)招聘对象

1.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

2.留疆战士配偶;

下列人员不在此次招聘范围:

1.自治区统一组织选派到基层乡镇工作服务期未满人员;

2.中小学校、幼儿园在职在编教师(含三年服务期未满特岗教师)及2013年6月30日以后办理完辞职手续的教师;

3.近3年来,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招考过程中有作弊、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人员;

4.受行政处分尚未解除的人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被开除公职,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教师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二)报考条件

1.政治素质好,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品行良好,志愿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2.30周岁及以下(198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3.具有履行工作职责的身体条件;

4.招聘岗位专业学历要求:

(1)专业要求:招聘岗位均要求师范类专业(南疆三地州招聘岗位、医学类的康复类专业除外),具有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内地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内地生源毕业生同时要求必须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

(2)学历要求:通过全国普通高考入学,在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取得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含新疆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学历,“3+2”高职师范类专业学历)。

5.招聘岗位普通话和汉语水平要求:

(1)母语为汉语报考人员,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母语为非汉语报考人

员,HSK等级水平须达到5级及以上,或MHK等级水平须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其中:对内地普通高校的新疆少数民族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MHK等级水平不作要求,但是如果通过考试,并在2014年9月正式上岗任教后,必须在上岗一年内取得招聘岗位规定的MHK等级证书;

(2)报考族别条件为汉族的招聘岗位,民考汉考生和母语为汉语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报考。

6.招聘岗位教师资格要求:考生应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其中:历届毕业生必须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2014年应届毕业生如无法提供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则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并在2014年9月正式上岗任教后一年内取得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指必须符合招聘岗位学历要求,同时汉语水平或普通话水平达到第5条所列标准;

7.具体岗位要求详见《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表》。

三、招聘岗位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简章、考试说明、文件通知及相关资料,均在自治区教育厅网站、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教师招聘”栏目上发布。《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表》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网站(网址:http://)、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网址:http://)公布。

四、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2014年5月20日16︰00-29日18︰00,北京时间,下同)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考生可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网站报名,并下载、打印《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报名表》。考生必须确认报名信息真实有效,编造虚假信息报名者取消报名资格。

(二)资格审查及现场信息采集(2014年6月2日-10日)

资格审查和现场信息采集工作由报考岗位所在地、州、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实施。资格审查和现场信息采集工作一并进行,先资格审查,后现场信息采集。考生须到报考岗位所在地、州、市教育局进行资格审查和现场信息采集(如:报考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教师招聘岗位,则必须到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参加资格审查和现场信息采集)。具体地点、联系电话请登陆自治区教育厅网站查询。

1.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由招聘教师的地、州、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考生须持:(1)身份证原件;(2)毕业证原件。对尚未取得毕业证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交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可于2014年7月前正常毕业的书面证明材料,材料中要注明学历层次、所学专业及培养方式;(3)在有效期内的HSK(MHK)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4)教师资格证原件。无教师资格证书的,须提供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学历证书原件、在有效期

内的HSK(MHK)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5)“民考汉”考生须由毕业院校教务部门出具在校“民考汉”学习证明;(6)下载打印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报名表》;(7)本人档案(仅限历届毕业生)。

资格审查结果不合格的取消报考资格,并将审查结果现场告知考生。

2.现场信息采集

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到地、州、市教育局指定地点完成现场电子照相等信息采集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登陆自治区教育厅网站,用准考证号码(12位)查询并打印考试座位通知单和笔试准考证。若确无条件上网的考生,也可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岗位所在地、州、市教育局申请领取。

上网打印考试座位通知单和笔试准考证时间:2014年6月23日10︰00-28 日10︰00应聘同一岗位,应聘人数与招聘人数之比应不低于3:1。达不到开考比例要求的,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同意后,调整该岗位的招聘计划。

(三)笔试

考生须按照笔试准考证上注明的时间、注意事项和有关要求,持身份证原件或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有效临时身份证、考试座位通知单、笔试准考证,准时参加考试。证件不全的,不得参加笔试。

1.笔试时间

2014年6月28日10︰00-13︰00

2.笔试地点

在全区13个地、州、市和奎屯市设立笔试考点,具体地点详见笔试准考证。考生可自行选择笔试考点。

3.笔试科目

笔试科目1门,包括综合知识测试、学科专业知识测试和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测试三部分:

(1)综合知识测试考查考生对时事政治、民族宗教政策及教育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

(2)学科专业知识测试共分16个学科: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含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含新疆地方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信息技术(含计算机、电教)、综合实践活动、科学。专业测试分学科进行,实行“教什么、考什么”原则,考查考生对报考岗位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程度,考查重点为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3)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测试考查考生对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方法、国家和地方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等方面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笔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4.试卷命制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笔试试卷》由自治区

教育厅统一命制,试卷均用汉语命制并要求用汉语答题。凡未按要求答题的考生,笔试成绩无效。

5.笔试成绩及笔试合格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

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笔试成绩总体情况,按不同学科分别划定笔试合格最低控制分数线。笔试成绩作为入围面试排名和计算总成绩的依据。笔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面试。7月10日公布笔试成绩,7月15日公布笔试合格最低控制分数线。

(四)面试

1.面试时间:2014年7月19日-26日

2.面试地点:各地、州、市教育局。具体面试地点及有关要求,请于2014年7月15日起登陆自治区教育厅网站查询。

3.面试组织:

面试工作在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由各地、州、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实施。

4.面试人员确定:

从笔试成绩合格人员中,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和岗位招聘人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

5.面试要求:

(1)考生须提前1天到面试考点报到,并在面试开始前30分钟到指定候考地点集中。面试开始后到达的,取消面试资格。

(2)考生需提供身份证原件、毕业证原件、笔试准考证和面试准考证。证件不全的,不得参加面试。

(3)面试分为两个科目测试进行。

科目一:测试学科专业授课能力。考生根据所报招聘岗位学科,现场抽取面试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准备一份教案,然后进行试讲,试讲实行“教什么、讲什么”原则。

科目二:测试特殊教育专业技能。按照考生报考什么方向(聋教育、盲教育、培智教育),测试什么方向技能的原则,考查考生对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和掌握程度。具体内容见面试考试说明。考生面试语种须与笔试语种相同。

(4)面试成绩满分150分,合格分数线90分,成绩当场公布,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5)考生弄虚作假的,一旦发现取消面试资格。

(五)公布总成绩(2014年8月1日)

总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面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计算总成绩。

(六)体检、政审(2014年8月4日-8日)

体检按岗位招聘人数1︰1的比例和总成绩排名确定,由地、州、市教育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组织。考生务必提前1天(具体体检安排另行通知)到地、州、市教育

局报到,到指定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体检,体检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办法(修订)》(新教师〔2010〕8号)执行。考生对体检结果有异议的,经地、州、市教育局批准,可在指定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复查,复查只能进行一次,复查结果为最终结果,费用由考生承担。体检不合格者不能聘用,岗位出现的空缺,由地、州、市教育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该岗位面试合格人员中,按总成绩排名依次递补。

地、州、市教育局和用人单位对体检合格考生按规定进行政审。因政审不合格,岗位出现空缺时,经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按该岗位总成绩排名依次递补。

(七)调剂(2014年8月10日-13日)

对入围面试且面试成绩合格,未被报考岗位录取的考生,根据岗位需求,按照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报考岗位学科专业完全相同的原则,调剂到本地或异地空缺岗位。服从调剂须在网上报名时进行选择确认,调剂时不再征求本人意见。考生确定调剂前必须与招聘地、州、市教育局签订书面协议方有被调剂资格。被调剂的考生由招聘地、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体检、政审,体检、政审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由此产生的空缺岗位不再递补。

(八)公示(2014年8月15日-19日)

自治区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确定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结果全部合格的人员为拟聘用人员,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网站、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公示。

(九)公布拟聘用人员名单(2014年8月20日)

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合格及公示无异议的拟聘用人员名单,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网站、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公布。

(十)岗前培训(2014年8月24日-31日)

自治区教育厅在乌鲁木齐市统一组织新招聘教师岗前培训。具体事项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网站、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和各地、州、市教育局另行通知。

(十一)报到(2014年9月1日-10日)

新招聘教师凭《聘用报到证》、身份证原件、毕业证原件赴岗报到,证件不全者,不予报到。报到顺序:先到地、州、市教育局统一登记核实后,再赴所在县(市、区)教育局报到,与招聘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并按规定时间赴招聘学校报到。新招聘教师的档案必须在2014年9月30日前提交招聘县(市、区)教育局。

对无故不参加岗前培训和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到者,取消聘用资格,而且自报考当年起三年之内,不得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

五、监督及其它要求

招聘工作要自觉接受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参与招聘工作的所有人员,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实行公务回避。对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反规定的考生,取消其考试资格;已被聘用的,取消其聘用资格。

新招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自上岗之日起3年内不得调离,不得报考公务员。

六、相关事项

本《简章》规定的时间、地点或其他事项,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本《简章》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咨询电话:

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0991-7606250、7606258、7606272监督电话:自治区教育厅纪检监察室:0991-7606199

网络支持电话:0991-7606092、76062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10

一、招生计划

全市小学一年级招生人数预计96000人,其中市内三区22300人。

全市初巾招生78900人,其中市内三区15900人。

二、招生入学规定

(一)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

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入学在招生区片内通过电脑派位或以小学为单位整体调拨等方式进行。各区市教育(体)局要结合实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确定各学校就近入学的条件、范围和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区片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由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进行审慎论证。全市各中小学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学校均需通过电脑派位等随机方式录取新生。

(二)积极推进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各区市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将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作为小学升入初叶l的主要形式。可以以小学为单位,为单个初上学校合理划定对口招生小学,对口招生小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升入该初中学校就读;可以以社区、路段等为标识,为单个初中学校合理划定招生区域,招生区域内适龄学生小学毕业后持相关材料到该初中学校注册入学。鼓励新建和改扩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探索学区化办学。

(三)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按照青岛市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实行小班化招生的学校,每班不超过40人。其他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

(四)严格落实特长生招生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青岛市教育局普通中学体育艺术特长生特长班招生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教通字[2011]16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3年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工作的紧急通知》(青教办字[2013]59号)要求,严格按照已经提前向社会公布的2014年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招生,不得擅自调整专业和人数。严格审查特长生报名条件,全面监督特长生测试录取过程,确保持招生条件公开、程序规范、结果透明。不得以招收特长生为名对学生进行任何学科化考试、选拔。

(五)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市、区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招生办法须报所在区市教育(体)局,经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民办学校招生广告、招生简章以及其他招生宣传材料均须经所在区市教育(体)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发布。有两处及两处以上校区的学校须分别报所在地区市教育(体)局审核。各区市教育(体)局要对本行政区域内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备以及规范办学行为等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核定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

(六)积极做好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读保障工作。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中小学教育管理办法,保障符合我市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七)切实做好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工作。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对残疾儿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时接收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义务教育阶段均面向全市招生。各普通学校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三、有关要求

(一)完善保障机制。

各区市教育(体)局要按照招生工作职责,完善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确保招生工作平稳、顺利和有序进行。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等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制定中小学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入学。

(二)全面实行阳光招生。

各区市教育(体)局、各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包括招生政策、工作安排、招生结果、咨询方式、监督举报平台等。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对违规从事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责任追究办法》(省政府令255号),严肃处理违反规定将学校划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将考试或者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依据、违规招生宣传和乱拉生源、擅自提前招生、拒绝接收本学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等行为,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保障教育公平。

(三)加强宣传引导。

各区市教育(体)局、各学校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等多种方式,对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和具体招生办法进行解读,使之家喻户晓。要积极倡导科学教育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014年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11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工科大学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参加体检的在职高校教师进行研究。

1. 2方法

1. 2. 1身高、体重、腰围的检测医学体检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标准方法集中进行。身高: 利用金属立柱式身高计测定。受试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 。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成“三点一线”站立姿势。以厘米( cm) 为单位,精确度为0. 1 cm,测量1次。体重: 利用双标尺杠杆体重秤测定,受试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踏板的中央,保持身体平稳。以千克( kg) 为单位,精确度为0. 1 kg,测量1次。腰围: 使用软尺,测量时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稳,皮尺水平放在髋骨上、 肋骨下最窄的部位( 腰最细的部位) 。以厘米( cm) 为单位,精确到0. 1 cm,测量1次。

1. 2. 2血脂检测嘱受检者在采血前1天晚上饮食清淡,空腹12 h。可少量饮水,但不能饮用酒精类饮料。采集晨间肘静脉血5 m L并立即分离血清进行检测。用清除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 ,用酶法测定三酰甘油( TG) ,试剂为上海复星长征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 ,试剂为北京莱帮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血脂测定使用日产东芝40生化分析仪。

1. 3质量控制体检部分: 每天调查开始前和调查中均对仪器进行校准。质量控制人员对测血压的工作人员用双头听诊器核对复核3名调查对象; 在身高、 体重测量前和测量中随机抽取10人进行校对。

为确保血脂测定的准确性,调查开始前对测定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合格者方能参加本项目的检测。工作人员在测定TC、TG、HDL - C、血糖时,每25个样品进行1次双样测定。每测定50个样品进行1对定值质控和盲样检测。

1. 4诊断标准

1. 4. 1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根据2007年《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TC≥6. 22 mmol/ L,TG≥2. 26 mmol,LDL - C≥4. 14 mmol / L和HDL C < 1. 04 mmol / L,符合以上任何一项或几项者可诊断为血脂异常[9]。血脂异常的简易临床分型包括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TC水平升高) 、高三酰甘油血症( 血清TG水平升高) 、混合型血脂异常( 血清TC和TG水平均升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HDL - C水平减低)[10]。

1. 4. 2肥胖标准[11]男性腰围 > 85. 0 cm,女性 > 80. 0 cm,为腹型肥胖。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 体重( kg) / 身高2( m2) 。BMI < 18. 5 kg /m2为营养不良,18. 5 ~ 23. 9 kg /m2为正常,24 ~ 27. 9 kg /m2为超重,≥28 kg /m2为肥胖。

1. 4. 3高血压标准[12]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物者,为高血压患者。

1. 4. 4糖尿病标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为患有糖尿病: ( 1) 空腹静脉血糖( FBG) > 7. 0 mmol/L; (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验 ( OGTT) 服糖后2 h血糖 > 11. 1 mmol / L; ( 3) 既往患糖尿病,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并服降糖药物者[13]。

1. 4. 5吸烟、饮酒运动标准[14]吸烟: 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者,不包括被动吸烟。饮酒: 根据200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1 d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 g。根据此标准按平均每日饮用酒精量,将饮酒者分为不饮酒、适量饮酒( 日饮酒精量25 g) 、中度饮酒( 25 g < 日饮酒精量 < 50 g) 、重度饮酒( 日饮酒精量 > 50 g) ,中度饮酒与重度饮酒都属于过量饮酒。每次饮用酒精量( g) = 每次饮用酒体积 ( m L) × 酒度( 体积% ) × 乙醇密度( 0. 79 g /m L) 。运动: 以脉搏数作为指标,运动时的每分钟脉搏数应达到最大脉搏数( 可以用220减去个人的年龄作为预测) 70% ~ 90% 的范围,视为合适的运动强度。以合适运动强度持续进行20 ~ 60 min /次。每周至少2次。

1. 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 。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 )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 χ 2检验, P <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 1 2011—2014年高校教师参加体检情况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参检率 /% 。

每年约有20% 的教师不参加体检。且体检率有逐年递减趋势,2014年体检率较前3 a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3. 867,P < 0. 01 ) 。将教师按年龄组分类,分为25 ~ 40岁、41 ~ 50岁、51 ~ 60岁3组, 参加体检报告率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

2. 2 2011—2014年某高校教师血脂异常发病情况根据体检资料结果,2011—2014年参检的教师血脂异常患病率 分别为28. 96% ,32. 35% ,35. 08% ,37. 15% ,其中2014年较前3 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20. 353,P < 0. 01 ) 。血脂异常构成比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 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其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P < 0. 05) 。见表2。

2. 3 2011—2014年某高校不同性别年龄教师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2011—2014年男性教师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且男性患病率逐年升高 ( χ2= 40. 529,P < 0. 01) ;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血脂异常患病率亦增加, 2011—2014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 其中尤以51 ~ 60岁组升高明显。见表3。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注: ( ) 内数字为患病率 /% 。

2. 4不同生活方式教师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2011—2014年每年体检中均发现,平时运动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比不运动者低,吸烟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1) 。是否饮酒对血脂异常患病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注: ( ) 内数字为患病率 /% 。

2. 5不同身体状况教师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2011—2014年每年体检中均发现,肥胖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非肥胖患者,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比非高血压者高,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见表5。

注: ( ) 内数字为患病率 /% 。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虽然有80% 左右的教师参加了体检,但仍有约20% 未参加,这部分群体不应忽视。通过访谈得知,未参检者主要是没有认识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的重要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者认为自身很健康,没有体检的必要,缺乏忧患意识。 因此,针对该校未参检率较高的现象,建议校医院通过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专家面对面咨询和网络视频宣教等方式,使其意识到众多慢性病如血脂异常有年轻化趋势,虽然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发展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可挽回[5]。只有通过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防患于未然。对于部分职工因为公出或工作忙而错过体检的问题,校医院应做好安排,如可设定两次体检机会,院系的体检通知到位。医院通知时应强调体检前注意事项,以免因没有做好准备而延误体检。各部门应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及时准确上报体检人员。最后,还要提高校医院基础设施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加广大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度。

本研究中,教师血脂异常发病率逐年增高,2014年已接近40% 。张巧英等[4]对全国33所大学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血脂异常发病率为28. 9% ,徐德明等[7]调查包头市某高校为35. 77% ,何玮等[8]调查广州市某高校为30. 48% 。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各个城市相比,该校教师的血脂异常发病率较高。白伟等[15]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国首位,而血脂异常是独立危险因素。以上调查结果提示高校医务工作者应重视职工的体检工作,对血脂定期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指导职工改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死亡率。

血脂异常发病率按教师血脂异常类型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与中国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血脂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一致,即在中国成人中,TC升高比TG升高的人数多2 ~ 5倍[16]。 可能与东北寒冷地区饮酒量和油脂菜肴等高能量食品摄入较多有关。结果还显示,高TG发病率逐年增加。TG主要从饮食中获得,当进食大量脂类尤其是动物脂肪后,TG水平明显升高;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加工精细的粮食会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TG; 另外,吸烟饮酒可以刺激TG的合成[17]。研究显示,高校教师生活方式普遍不科学,如长期久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等,使摄入的能量不能很好的消耗,从而蓄积在体内,易致TG升高。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教师血脂异常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这一结果与唐剑平[18]、米术斌[19]等的研究一致,也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9]中提到的性别发病率相吻合。结果还表明,男性发病率逐年增加。另外,历年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尤以51 ~ 60岁组升高明显。通过访谈得知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男性承担着家庭、工作的双重压力, 健康意识淡薄,社会应酬较女性多,经常吸烟、饮酒;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功能日益减退,自身调节能力降低; 最后,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工作紧张,没有时间了解健康知识,加之长期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等易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使血脂升高。

本研究表明,适当运动、不吸烟者的血脂异常率比其他人低。吸烟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脂代谢指标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不吸烟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20]。 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实验研究均发现,对于各类人群,长期规律的体育运动锻炼均可有效改善不良的脂质结构,并能延缓因增龄而带来的不良影响[21]。本研究观察到,饮酒对血脂异常的影响较小,因饮酒主要引起低HDL - C血症,而本研究中发现教师中低HDL - C发生率较低,故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尚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

本研究发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比正常人群高, 且高血压、糖尿病与脂质代谢紊乱常同时存在,血压、 血糖与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因此,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更要将血脂严格控制在目标范围,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上一篇:员工满意度提升情况报告下一篇:家庭用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