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共12篇)
学前音乐 篇1
过去的几年,学前音乐培养上,很多从事这方面的人才都在声乐、钢琴、舞蹈和基本理论之类的课程里发现了不足,但却不勇敢地试验改变,仍重复着从前的教育方式。学前音乐培养跟高师音乐培养不一样,后者的教学宗旨为给中小学训练音乐老师,可前者教育的受众却是进行学前儿童培养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与幼稚园老师,因此二者在科目安排、授课形式与方法、考试和要求都不相同。
在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方面,应体现教学的全面性原则。学前教育系生源的差异性要求在音乐教育中一定要增强普及和改良观念,减少选拔和淘汰的观念。要考虑到所有学前教育系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他们不同的条件,施以不同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严重关系到教育水平的好坏。 过去各个学校选择的教学材料各种各样,个别学校甚至选择了高等学校的教学材料,这于学前教育系的学生很不合适,且无法展现其技能性。在缺乏统一编制教学材料的情况下,各校要以实际为出发点,钢琴教育时设置一些即兴伴奏训练来提升同学们的音乐伴奏能力和即兴伴奏水平;声乐歌曲的选用,童谣曲目要有一些数量。 此外,还应注意各式各样节奏和曲风的民族曲目、现代曲目与外国民歌。在舞蹈教育方面,不仅要有形体练习、 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还要在儿童舞蹈的创造编排上多努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强调民族性。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形式和方法是进行素质培养、提升学生技能的重点,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并获得提升,不应为被动的教育和训练。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声乐课是大课教授,集中练声、 唱歌,缺少技巧性的教育,资质优秀的学生难以得到提升。由于学前教育学生要有较强的歌唱技能,因此声乐课应以三至五人小组课形式进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再者,声乐课和钢琴课要紧密联系,声乐课上教的曲目,钢琴课上要成为自弹自唱的曲目并予以纠正, 如此声乐演唱技能、钢琴弹奏水平才能与和声理论恰当融合,使学生的素质获得整体提升。
中小学的老师应“一专多能”,可幼稚园老师就应有比较优秀的教育能力与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同时, 作为幼稚园老师,音乐上的“多能”是不够的。因此, 若将学前教育学生当作教师领域的产品,他们将来能不能找到工作、快速得融入社会,其中,音乐培养是检查学前教育培养成不成功的关键点。由于科技的快速提升, 教育方式同时进行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是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运用和生理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给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手段的根本特点是教育的方向性,每种教育手段都将某个确定的教育方向作为基础,为特定的教育目标做准备。学前音乐培养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熏陶学生的审美趣味,训练他们的审美能力。音乐培养的目标与内容规定了其培养方式的不一样。审美训练为生命教学与情感教学,它的方式不可以为普通的理论教学, 美育的方式在本质上应该说不是纯感性的,也不是纯理性的,应该是两者的结合。现代审美教育要求为“融合式” 教育,教室上课任务不只是教授某些理论,更是恰当得将知识、趣味与道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里完全学得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树立高洁人格,获得美和善的滋润。现在,中国音乐培养领域在教育手段上将美育当作主要的音乐教育手段,从根本上强调了教育方式的方向性。
音乐教育方法根据教法和学法耦和形成的。音乐教育方式的耦和性,表现在教育活动上其是由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两位一体的关系;表现在内容上是教法与学法这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前者约束着后者,后者改变着前者,前者能用后者展现,后者是经过老师恰当纠正下学生学的方式。音乐教育方式的耦和性也表现在它们的关系上,师生是互动的,他们相互作用,学生是老师亲近的朋友,通过老师的教育产生音乐乐趣与喜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老师适时改变教学方式,设立喜目、喜耳、喜心的美好情景, 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入其中。总而言之,传统的直线式教育,正在被多向主体网络所取代。
因为教育内容的变化之多,培养目标的不尽相同, 教育方式的各种各样,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就这个方面来说,现实教育活动里,教育方式暂无统一可行的固定模式,反而多种灵活的方式。音乐教育方式的改善和进步,不取决于运用什么方式,而取决于根据不一样的要素,给教育方式最好的选择,因此,在音乐教育里要突出各种教育方法的结合使用。
摘要:学前音乐培养跟高师音乐培养不一样,后者的教学宗旨为给中小学训练音乐老师,可前者教育的受众却是进行学前儿童培养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与幼稚园老师,工作对象迥异,因此课程安排、授课形式与方法、考试和要求都存在差异。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学,改革
学前音乐 篇2
3、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应、1岁~2岁:自发、本能地“创作”并歌唱、2岁~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地唱出来、3岁~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表演,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4岁~5岁:能辨别高音、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岁~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的声音与柔和的声音,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型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6岁~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的堆砌好听。
4、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包括形式、再现、表现。5、6、7、8、9、学前儿童身体动作的类型有非移动式的身体动作、稳动式的身体动作、与物体一起做身体移动。
1011、的关键经验。
12、学前儿童的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包括节奏、音乐、力度、旋律、结构、速度、肢体、风格。13、14、标、幼儿园音乐课程单元目标、幼儿园音乐课程具体活动目标。
161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以幼儿社会生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
18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1920、西方发达国家的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方法有等级量表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夹评价。
21、能、即兴音乐技能。22、23、24、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铺垫方式包括围绕目的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觉进行铺垫。
25、旋律经验目标的歌曲与学习方式、指向力与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与学习经验、指向结构经验目标的歌曲与学习方式。
2627、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进行动作意象的原则有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动作和音乐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
相吻合的原则、动作简单的原则。
28、作品愿意进入右耳能够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知觉系统
1、感受系统
2、制作系统
3、形式性作品
4、再现性作品
5、表现性作品
6、文化指应用各种方法的各种探究领域
7、动作表演它是幼儿感知与表达音乐核心手段,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制作方式,包括舞蹈、律动、身体打击等。
8、演唱
10、演奏
11、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个音
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12、音乐创作
对幼儿来说,音乐创作的全部内容就是即兴表演,所以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就是即兴。身体动作、身体打击乐、打击乐器演奏、唱歌、所有的表演活动都充满音乐即兴的契机。
13、长时记忆头脑中清楚地意识到的东西
14、工作记忆终身保存的知识技能
15、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把幼儿园艺术课程目标再继续分成音乐、美术、戏剧等的结果。
我们把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界定为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16、行为目标是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他指明教育过程结束后
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7、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他追求的是儿童的反应或结果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追求的是儿童解决问题或完成的任务。
18、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精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是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9、音乐技能是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20、学前儿童音乐技能
21、原始经验是经过反省、提炼过的经验的来源,但经过反省、提炼过的经验显然是更有结构更有意义的经验。
22、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3、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
24、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加登纳提出的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
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行动是指向目的的,而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知觉系统的产
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识别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情绪、情感反应,如从微小到夸张的快乐、从舒展到紧张的状态等,但无论是怎样的情绪、情感反应,都是有注意参与的。
2、简述儿童歌曲学习的过程。
3、从儿童艺术发展三大系统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儿童音乐学习不能获得音乐经验的原
因。
4、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就是指幼儿园如何合理、有比例地选择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音乐。然而,在我们讨论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性选择时,其前提是所有音乐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抛开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来谈多元音乐文化是无效的。
5、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实用特征。
⑴教育性教育性是指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幼儿获得经验积累或成为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这显然是幼儿园音乐作品最大的实用性。从自我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幼儿主题学习,获得成功愉悦感,从而使幼儿具有自信的人格特征。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过程是一个尊重他人、彼此合作互动的过程,让幼儿意识到他人并乐意与他人相处,从而形成亲社会的人格特征也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6、简述多元文化的内涵。
答: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公共的社会系统中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存在。、这是一个描述性的定义。但是,多元文化也有种评价感觉。它意味着一种社会理解,即在尊重与保留每种群体更加丰富的一种政策。
7、简述学前儿童身体动作的类型。
8、简述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答:达尔克罗兹信奉“人类的身体是第一个用来表达音乐的乐器”的信念,他认为不仅音乐的旋律源自我们肢体的自然律动,而且人类可以通过身体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音乐,所以只有掌握音乐的第一乐器——人的身体,把倾听音乐和身体反应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理解与表现音乐的巨大力量。
9、件数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答: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才能获得音乐经验、获得真正的音乐文化。歌喉是每个儿童都有的乐器,唱歌是每个儿童都可以参加的音乐活动,所以唱歌是进行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途径。柯达伊所指的唱歌更确切地说是指合唱。由于合唱是群体参与的形式,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营造和谐之美,所以合唱能培养集体感与友谊,在忘我投入地合唱中能给人带来精神的升华,柯达伊认为合唱需要技术,但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精神的传达。
10、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容。
答:⑴奥尔夫教学法的乐器类型:奥尔夫教学法中所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大概包括天然乐器、自制乐器、身体乐器与奥尔夫乐器。天然乐器是指所有自然物质所发出的声音以及生活中所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自制乐器是指由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并指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制作一些和现成乐器有所不同的乐器。奥尔夫乐器主要以木片和钢片材料为主,打击时具有极佳的音响效果,音色优美又简单易学。⑵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除了乐器演奏外的其他培养节奏的方法:第一,身体打击一个幼儿通过手脚的配合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形成声音织体,这种方式在全体幼儿的一起参与中更显示出它的“魔力”,它是身体声音的“合唱”。第二,韵律朗诵。幼儿是通过韵律朗诵来理解节奏的,换言之,有节奏的童谣、儿歌是幼儿理解音乐节
奏的中介。第三,集体舞。集体舞的音乐往往句式、曲式都很规整,句子与段落重复很多,这样的音乐特别容易让幼儿理解句子与段落。
11、简述学前儿童的音乐形式经验类型。
答:⑴节奏:①拍子 ②节奏型⑵音色 ⑶力度 ⑷旋律 ⑸结构 ⑹速度 ⑺织体 ⑻风格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机制应用的注意事项。
答:⑴经验“挤压”或迁移具有多种境况。①用同一音乐作品但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来表达。②用同一制作方式表达不同的音乐作品。⑵不是每一个作品都必须完成这三个环节。
13、简述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
答:行为目标制定准则时行为与内容的双纬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指定行为目标时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两个准则:一是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二是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14、简述表现性目标的制定标准
答: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纬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15、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表述内容。
答:⑴表述的角度 ⑵表述的性质 ⑶表述的准确
16、简述幼儿音乐课程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步骤。
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人物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17、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出场方式。
答:第一,游戏方式。第二,探究方式。第三,角色表演或剧情表演方式。第四,圈舞、对舞方式。
18、简述幼儿园音乐铺垫教学的理论基础。
19、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目的。
20、简述幼儿园器乐曲教学的一般步骤。
答:第一,用语言简要描述音乐作品的内容主题,提出第一次倾听音乐、观看动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二,分段倾听与观看,在每次倾听与观看之前提出需要幼儿关注与完成的任务。如果有重复段出现,那么应努力通过提问、布置任务等方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如果有而已经具有器乐曲学习方面的一定经验,那么重复段的动作可以由幼儿自己来完成;如果幼儿已经具有较多的器乐曲学习方面的经验,那么所有的动作可以有幼儿自己来完成。第三,幼儿完整地配合音乐进行动作表演。
21、简述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的一般步骤。
答:第一阶段是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幼儿边做动作边配合音乐的尝试阶段;第三阶段是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
22、简述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在音乐活动中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并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是我们最重需要的,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是音乐教学之所以与其他教学的不同之处,是其他教学所不可替代之处。在张力结构中价值目标优先,但只要忽视了规限目标,价值目标的优先性也就不存在了。
23、简述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
答: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的问题上,主体性指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论述题
1、阐述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趣味)的特征。
2、论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特征。
3、论述儿童早期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4、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形式特征。
5、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征与再现特征的挖掘。
6、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表现特征
7、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特征。
8、论述多元音乐教育的内涵。
9、论述学前儿童动作表演涉及的内容
10、论述学前儿童演唱涉及的内容。
11、论述学前儿童演奏涉及的内容。
12、论述学前儿童身体动作即兴设计的内容。
13、论述学前儿童唱歌即兴涉及的内容。
14、论述学前儿童演奏即兴涉及的内容。
15、论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类型。
16、论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机制。
17、论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18、论述在幼儿音乐课程中档案夹评价的种类。
19、论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方式。
20、在幼儿园歌曲教学中如何根据音乐经验目标选择作品与教学方式。
21、论述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进行动作意象的原则与方式。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和曲调会让人心情愉悦,舒缓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悲伤,基于音乐的特殊魅力,很多学前教育都增设了音乐课程,用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鉴赏能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成长。由于以往的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前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一、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妄自菲薄,订立过低的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掌握情况确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预见性和先进性。教师可以设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先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当目标达成后自动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如果在该时间段内目标没有达成,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目标。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使儿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形成较强的节奏感;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第三,情感目标。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并能正确叙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儿童对高雅音乐乃至高雅事物的喜爱。如果儿童能够正确鉴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曲调变化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充分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每节音乐课程都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各个教学环节应环环相扣,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紧接着就是实践训练,使理论知识在系统的训练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也可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着重考察儿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即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欣赏,这四个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歌唱能够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有助于打击乐的教学,当儿童掌握了歌唱、韵律和打击乐的技巧后,才能学会鉴赏音乐。由此可见,这四项内容是循序渐进的,要按部就班实施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同时将各类知识联结起来,以便于儿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儿童音乐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教师在安排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场地、乐器、教学设施准备齐全,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儿童互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也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遇到问题由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使其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实践课程上,教师要给儿童布置合理的任务,鼓励儿童勤加练习,并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儿童的实践热情,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
理论教学是学前音乐课程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实践课程有理有据的开展。教师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分别检验不同形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从中选出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有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和实践并举以及先实践后理论三种教学形式,第一种是先教授儿童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实践训练,使实践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第二种是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穿插进行,每讲完一项知识,就让儿童进行练习,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种是先实践练习,总结实训中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将大有助益。
(二)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学前音乐课程教育中,儿童将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指挥的作用,帮助儿童完成教学目标。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不同的情境,比如说想象情境,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将想象力充分发掘出来。通过创设想像情境,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儿童认识到音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和模型辅助教学,例如看到苹果时,要唱关于水果的歌曲,看到小狗、小猫时,则要唱关于动物的歌曲,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歌唱欲望,只要儿童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儿童的思维活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应该从此处入手,重视教学资源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与音乐相关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儿童看,使其近距离接触到音乐的灵魂,由此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让儿童演唱他们喜爱的音乐,并叙述喜爱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儿童编写歌谣,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儿童一边听,一边跟随演唱,或者将音乐内容制作成动画,以便于儿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掌握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学前音乐教育的课堂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游戏法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对音乐的掌控程度选择合适的游戏,所选的游戏要对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关于动物的音乐时,将全班儿童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几个儿童演唱歌曲,其余儿童负责模仿动物,其他小组则要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将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儿童的模仿力较强,而且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模仿各种动物,这类游戏恰好投其所好,以其擅长的游戏极易获得儿童的好感和支持,使儿童对音乐课产生热爱和向往,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实现学前音乐课程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四、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在音乐中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通过学前音乐教学让儿童认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其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
[2]朴宣辰.学前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多维导向[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
[3]陈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学前培智儿童的音乐教学 篇4
一、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音乐兴趣
音乐教学是学前培智儿童教学的必要形式, 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内容, 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唱唱、玩玩、跳跳、动动、演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从而建立正确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 丰富了培智儿童的情感, 完善了培智儿童的个性,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1) 关注学生的手指游戏。绝大多数的培智学生肢体不协调, 手指更是不灵活。教师可以从简单的手指谣教起, 比如《五指树》, 通过拔拔拇指树、拉拉食指树、揉揉中指树、捏捏无名树等活动手指。如歌曲《我有小手》, 跟着节奏拍拍手掌、搓搓手掌、轮捏手指、收放手指等, 增强手指灵活性。
(2) 重视学生的发音训练。一些培智儿童本身有较严重的语言障碍, 言语模糊不清, 只能说单个的词语, 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发音。因此, 对学生进行发音训练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在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 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如老师唱“我爱我的小猫, 小猫怎样叫?”学生接唱“喵喵喵, 喵喵喵, 喵喵喵喵喵”, 达到训练发音的效果。
二、开拓教学途径, 感受音乐魅力
(1) 用图谱加深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一般的简谱和五线谱很难让培智儿童接受, 而图谱是用最简单明白的图画符号来表现音乐。图谱法参与音乐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1) 有一些歌曲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 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 所以比较难理解, 图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孩子们提供很多帮助。如在歌曲《大雨和小雨》中, 我们设计了用大雨点和小雨点来表现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为让孩子唱出小雨的轻快, 我们不但形象地画出小雨雨点小的样子, 还画出了拍子**佐**佐*-佐。孩子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 很快理解了歌词并掌握了歌词, 也很好地掌握了整首歌的节奏。 (2) 声音的强弱变化, 也是培智孩子很难掌握的。了解这种感受的变化, 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辩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 我运用粗粗的波浪线表示大猫很响很粗的声音, 用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 形象的声音曲线, 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 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 在创编《大狗和小狗》中, 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 (3) 有的音乐没有歌词, 通过倾听音乐发挥想象诠释音乐。我们所用的图谱直接影响到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如:《胖厨师和小老鼠》, 我除了设计整个厨房背景图, 还根据曲子的内容设计了更为形象的图谱, 如:为了表现厨师做菜, 我画了形象的水龙头、菜刀、锅铲表现洗菜、切菜、炒菜。这些图案对孩子理解和再现乐曲的节奏与内容, 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2) 用游戏寓于音乐教学之中。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 是培智儿童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学前的音乐教学。游戏活动要从孩子的感受入手, 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先感受再学, 边感受边学,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例如在学习歌曲《理发店》时, 我带来了玩具理发工具, 小小的推子和剪刀使他们兴趣极浓, 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给小顾客理发,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整个音乐活动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3) 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只有把音乐真正融入到培智儿童的生活, 使他们的音乐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才能真正在幼儿、音乐、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1) 表演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故事、演唱、游戏等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如在奥尔夫音乐《洗衣机》中, 教师通过扮演洗衣服的小姑娘来创设情境, 达到教学效果。 (2) 语气渲染情境。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声调、语气来教学, 就吸引不了培智儿童的兴趣。需要采用儿童化的语言, 提高教师的语言表现力, 这显得尤为重要。如《猫和老鼠》中, 用不同的语气表现猫的可怕和老鼠的机灵。
三、尊重个性差异, 挖掘音乐潜能
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同, 培智儿童对音乐的领悟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培智儿童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就会离开座位不住地跳跃或者是拍手点头, 我们应该允许他的个性化动作。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培智儿童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篇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制作系统 2.音色 3.主副歌结构 4.身体动作 5.对形式性的依附 6.层次 7.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8.即兴音乐技能 9.怎么评 10.风“梳”树的“头发”
1._ ___ 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一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________与实践活动。5.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 和对再现性的依附。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重量。
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为什么评、____、谁来评。
10.“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是用梳子梳头发。意象是__ __。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各2分)
12.简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答:(1)缺乏歌唱练习;(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
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各1分,全部答对得6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各1.5分)
14.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各3分)
15.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
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
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____感受系统____。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__节奏__。
3.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__喊答句__。
4.___音乐作品的表现性_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___表现性目标_____。
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空间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重量。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感知的内容指向___在行动中感知____音乐形式的样式。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__打击乐器音乐技能__、即兴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__谁来评__、为什么评、怎么评。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各2分)
12.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各2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1.5分)
1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1(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 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各2分)
15.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__旋律__、和声、节奏。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4. 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5.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__ d1-bl __。
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__非移动动作__、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__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__。
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___形式性_、再现性、表现性。10.表现性评价 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l 11.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各3分)
13.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2分)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4分)
1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各2分)
15.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 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各2分)
三、论述惩(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3.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一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这就是(自发咏唱)。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
作。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筒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各2分)
12.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3分)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3分)
13.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各2分)
14.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各2分)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3分);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3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空间)、(重量)。. 3.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4.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多声部演奏)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6.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7.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节奏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5.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1.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2.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3.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3.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4.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4.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5.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5.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2.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答: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在张力结构中,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同时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的和合,即同时实现。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5分)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2.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O-l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 音色、织体、曲式结构、力度、速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先密后疏的节奏型 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 休止符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 回旋式。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 音层厚与薄得比较 多声部歌唱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第二,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2.故事性歌曲: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身体动作。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两类: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非移动动作语汇包括: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歌唱;移动动作语汇包括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等。非移动动作与移动动作结合可以构成大量的动作可能性。(2)实践活动。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的活动:第一,意识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第二,意识空间和时间的活动;第三,意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活动;第四,意识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第五,意识节奏长短的活动。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维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句子: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主副歌结构-结构、二段体结构 结构、三段体结构 结构、回旋体结构 结构、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
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 渐强与渐弱。7. 邀请舞 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
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
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
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 拍子、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 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 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 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 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 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 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 轮唱式二声部 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 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 用偶数拍子 节奏鲜明 重拍突出 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
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
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答:曲式结构:
音乐内容主题: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 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 手势 指挥。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 舞曲 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
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筒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2.5分)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09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 西方音乐作品. 2.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 音乐课程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5.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 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6.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比较优雅的进行曲 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7.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 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 故事 歌曲 用于辨别的音响
8.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 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 在行动中感知 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5.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四、论述题(每题l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郡歌唱。
(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旬;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
(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l7--20 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l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B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l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1.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2.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3.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5.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4.器乐曲动作意象方式有:(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4.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5.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简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减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2.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
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
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
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
[]‖︰a b ︰‖] a’段尾 a b c ab a ’ 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2.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教学 篇6
就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或者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在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上指出,当前职业教育既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理念误区,又存在强调单一技能的实践误区,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应当体现学前教育的职业性,或者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并强化一种观念,即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化。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一位幼儿园教师,然后才是一名有音乐特长的教师。
一、围绕幼儿园音乐课堂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幼儿活动的对象及其所规定的活动类型,幼儿园的课程可以分为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5个领域,而音乐只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领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幼儿园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包括节奏、旋律、音色、速度、肢体、力度、结构、风格。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音量要素最能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运动中体验音乐能最大程度加深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将音乐以故事的形式展示出来,能触发学前儿童的艺术想象力。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园课堂音乐课展开。
二、营造幼儿园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
在为学前教育专业同学上音乐课时,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年龄特征和音乐学习的发展趋势,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学习音乐对学前儿童意志、情感、想象力、智力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根据学前儿童的生活、行为、娱乐、学习等现状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在课堂中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训和案例分析的形式,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让学生亲身实践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前教育知识
幼儿园教师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其中,专业知识指的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专业技能则包括弹、唱、跳、说、写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展教学,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心理特点、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授课。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幼儿园音乐课堂最重要的是做到保育教育相结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育学前儿童的意志品质,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要时刻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发掘其兴趣爱好。重视教学环境和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将游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开展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
四、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习得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也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不仅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也要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并且具有特殊的工作耐心和细心。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作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音乐课内容丰富,有些知识专业性特别强,很难理解。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音乐的知识体系,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具体能力水平和特点,选择集中面授、个别辅导、答疑等各种教学方式。倡导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也可根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帮助每一位学生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课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在辅导时进行作业讲评,集中讨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要对接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学前教育课堂教学要始终贯穿正确的人才观,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相融合,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的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音乐 篇7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作用与价值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主要有音乐审美情感、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这四大类组成。是通过演唱、舞蹈、乐器、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的一个多方位的教学内容所形成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情感、感知、理解、想象等能力,也能使得在主观上真正体会到审美心理,形成一种良好有效的循环,以达到对音乐技能教育更为有效的手段,也更好的培养音乐审美要素的价值所在。在音乐审美感知上,是将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所在,是将对美的感知通过感觉反映和评价出来的一种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将感知的声音、图像等事物通过感官活动,将过去的经验、知识、内容等从新组合排列产生的一种联想和创造力在里面。可以说感知是眼前的一种形象的呈现,那么想象则是将这样形象用思维设计出来的一种音乐语言。好的内容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能净化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对审美感受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挖掘和寻找学生的优点,有效的提高他们对学习音乐技能的兴趣更好的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发挥出来,使得学前教育真正的做到培养音乐技能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对音乐审美的理解是人们对音乐审美活动的一种情感活动的直接体现,是对感性形式和审美活动进行直接的整体把握和领会。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技能教学上,要将情感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深入挖掘音乐艺术的多种要素,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情感,将音乐审美的形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素质教育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真正体现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情感和理解这两个最为关键的要素,使得学前教育的学生真正提高人格品格入手,通过发展独立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使得更加具备一名真正优秀的学前教育者奠定基础,也是培养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音乐审美心理要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音乐技能教育前提
学前教育的一个综合的学科,不仅有实用性、职业性于一体的专业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最好体现。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教育,更需要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教育。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真正感知到我国古代教育的德育之美。孔子曾经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就充分证明音乐对人格的塑造的重要性。我们要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审美心理的品德情操,使得学前教育真正得到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重视,我国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也不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但也有一些专业,由于入学的门槛比较低,学生素质教育残次不齐,学生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下降,特别是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教育水平残次不齐等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音乐技能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内容知识、形式多样的音乐理论,来改善学生素质,使学生在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良好有效的和谐发展,真正将我国音乐审美心理德育教育,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是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者的前提所在。
三、创新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也使得教育不再停留在传统上,不仅应用了新的科技,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枯燥单一的形式。科技的创新也给艺术发展带了来动力,在学前教育音乐技能教育上,创新也成为体现功能和价值的重要意义。所以不仅要注重教育过程的审美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从创新思维来启发学生的能动性,不仅要掌握演唱、表演、舞蹈等音乐技能,还要使得学生合理利用新科技手段,不断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情感、理解,进行即兴发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来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突出学前教育音乐技能教育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的是一个艺术、创新、德育、实践的综合学科,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合理利用音乐技能知识,来陶冶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真正完成人格品格的塑造,全面培养自我的音乐素质,使得音乐技能更好的运用到学前教育中。要从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入手,将创造和艺术性的教育形式融入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里,使的学前教育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将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去让学生体会到,做人、学习的实践运用中去,来真正提高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更好的将学前教育发展壮大,真正满足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目前社会需要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学前教育,技能
参考文献
[1]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于洋.音乐审美视角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5).
[3]曹曦.从“音乐审美心理要素”角度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育[J].戏剧之家,2014(07).
[4]王瑶.从“音乐审美心理要素”角度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育[J].艺术教育,2008(11).
[5]于惠.从学前儿童心理特征谈学前儿童音乐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6]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7]李亚伟.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J].大众文艺,2011(16).
[8]田花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第三章歌曲《祝福祖国》[J].黄河之声,2012(06).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篇8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 从而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它与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而学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这门学科又有助于对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尽相同的特点, 它与学前儿童教育的其它学科一起, 丰富了学前儿童教育的内涵。它是研究对学前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一门学科, 它与学前儿童教育的其他学科构成横向联系, 各自从不同的领域研究儿童的教育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儿童音乐的发展过程、儿童音乐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学前儿童歌唱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教育、学前儿童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等等。
二、如何改革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
第一, 音乐课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重在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我们须将演奏, 即兴表演, 作曲和乐谱作为重要的补充, 就正如著名的视觉艺术教育家哈兰·霍法最近在解释有关艺术教育专业态度变化的标准含义时说的那样:第一步要涉及一次长期的活动, 巧妙地改变艺术教师思考艺术教育目标和目的的方式, 也许要劝止艺术教师从疲惫的旧观念中走出来, 这个旧观念是:在艺术中值得学习的惟一方式是通过艺术的制造和做。
第二, 教学中教师应以审美的标准要求自己, 以审美的态度来施教, 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育目标研究每个人获取音乐信息, 弄清问题, 创造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说, 使其在音乐消费关系中成为一个积极的、聪明的参与者。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唱歌, 舞蹈, 欣赏等艺术表现。
第三,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的机会使我们的学生潜心与作曲。这是超越表演的一步, 在人人可得的音乐机会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并且以审美育人为中旨, 通过提高学的艺术休养和审美素质来实现审美育人的最终目标。
音乐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技能, 而更重要是音乐感受, 培养人的创造性。美国艺术教育大纲中的一个标准, 是培养学生能够当众自信地歌唱, 除了歌唱技能外要培养人的心理素质, 包括勇气, 自信等。这就完全超出了对音乐技艺的培养, 而显然是把音乐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手段;此外, 以合奏, 合唱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这是音乐之外的一种潜能, 音乐对人的培养作用将远远大于音乐本身。这些更因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欣赏美, 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音乐教育中, 教育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 使情感体验得到深化,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找到音乐教育与思想素质教育协同合作的最佳切合点, 也就是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同时, 还要从审美的角度帮助他们来鉴赏音乐”。
我们应当加大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力度, 在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通过对音乐形式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来理解音乐思想的内涵, 无论我们如何进行音乐教育, 都应始终保持以建立审美价值和培养审美能力为重心, 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真正的激情和投入, 使学生成为具有音乐审美修养和艺术创造激情的人, 这才是我们的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第四,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应积极顺应幼教改革的趋势, 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与尝试。
1. 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强化其实践能力训练,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内容的需要、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 还采用了讨论法、模拟情境练习、教育实践等教学形式。将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下自学、教师演示与学生分组训练等很好地结合起来, 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再者, 通过将课堂搬到幼儿园、校内模拟情境练习等方式, 充分利用了校内与校外教学资源, 实现了学生将所学幼教理论与幼儿园真实的教育情境、生动活泼的学前儿童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互评、师生共评、教育反思等, 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 又锻炼了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 为毕业后较快、较好地适应幼儿园工作奠定基础。今后还要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探讨。
2. 教学手段改革
教师应积极运用电化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积极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手段。此外, 学校还应配备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丰富的音像资料, 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考试方法改革
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 可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 (如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活动设计方案、试教情况等) 按40%比例计入总成绩, 这样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期末的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 考试题型中可以增加教育活动设计、问题分析论述、综合运用题等综合能力考核的比例,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音乐对于幼儿来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近年来, 幼儿音乐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这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音乐教育必须与幼儿音乐教育改革接轨, 培养出能够胜任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探讨了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艳红.论如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J];平原大学学报.2003 (04) .
[2]王瑶.谈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J].北方音乐.2010 (05) .
[3]张英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创新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研究》的课题而作[J].北方音乐;2010 (06) .
师专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新探 篇9
关键词:积极主动,育人教育,实践中掌握理论
我们都知道, 凡事都要实事求是, 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办事。目前, 师专院校的音乐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源素质较低, 音乐素养差。很多学生来自教学条件不足的农村学校;或者在中小学阶段处于不受待见的差等生地位;或者艺术感知能力不足, 悟性不好等。总之, 给师专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另外, 过于高深的教学内容也给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入学之初, 学生们普遍对音乐课堂有着很高的期待。他们盼望着能在音乐课上轻松地欣赏乐曲、愉快地歌唱、优雅地弹奏。但是这些想象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专业教学中躲不开的“蝌蚪谱”、声乐训练基本功的科学发声法、音乐鉴赏不得不听的交响乐等, 很快就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殿堂的高深和学习路途的艰难。此时的学生们或者因丧失兴趣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或者因挫折感而对音乐学习望而生畏、却步不前。面对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 如何上好师专音乐课, 培养出有着良好音乐素养的教育人才, 是每个师专音乐教师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的摸索和理论的思考, 我总结了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将课堂还给学生
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解放, 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知识, 并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会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使课堂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例如, 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 教师大可不必对各种记号逐个讲解, 一一诠释。如果让学生得到具体的声音感知, 则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在讲解渐强力度记号时, 播放火车鸣笛由远及近的声像画面, 当学生清晰感受到由远而近的鸣笛声后, 再向他们出示“渐强∠”, 学生们一定会得到强烈的印象和深刻的认识。不但记忆了乐理符号, 而且对声音的表达和想象也会有所收益, 这样的课堂教学比起繁琐的讲授自然更受学生欢迎。
过度的讲解不但无益于学生接受知识, 有时甚至效果相反, 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 糊里糊涂。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语言的精炼性上多下工夫, 并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主动性, 要尽量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样, 在力度记号的教学中, 尝试让学生分组体验, 探索竞争, 将声音与“f”“p”等符号联系起来。学生们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总之, 只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 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站在使学生终生受益的高度开展教学
音乐是一门神奇的艺术, 音乐课堂本该具有这门艺术特有的活力和趣味。可惜的是, 为了体现教学的知识性要求, 很多教师把传授音乐知识这样的认知功能力当成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 忽视了艺术教学的特殊属性。在这种认知主导下的课堂, 教师使出浑身解数, 使学生记住了一些知识, 却让他们失去了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兴趣。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音乐课堂, 浪费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智力资源。这样的教学即便实现了认知上的目标, 也无法弥补它造成的损失。只有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上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将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教学目标, 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比如一节看似简单的音乐欣赏课, 如果让学生记一下作曲家的姓名、曲目的名称, 再走过场似的听一遍乐曲, 似乎也算完成任务了。然而这样的教学不可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不过是混时间而已。如果教师深入领会了音乐的精髓, 并用简练的语言传达给学生, 引发学生倾听的愿望, 带领他们感受艺术的美妙, 解读作者的心声, 可能对学生的心灵世界产生强大的冲击, 影响他们一生的思维和感受, 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站在育人的高度开展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 承担着提高被教育者审美情趣、完善被教育者人格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不能只考虑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技能的训练, 还要突出音乐育人的功能。完美的音乐教学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 应该使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体会到人类精神的伟大, 领悟文明传承的力量, 激发出他们创造与奉献的动力, 促进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形成。
四、把实践作为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 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对学生而言, 理论课往往是他们难啃的硬骨头。对于音乐涉猎不深的学生一般认识不到理论的作用, 又感觉理论高深难懂, 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与理论的自身特点有关, 同时也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好形成的弊端。比如琴法课教学, 年轻好动的学生起初会对琴法课兴趣浓厚, 但是不久便感觉枯燥无味, 学习劲头儿不足。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理论学习不足, 无法指导琴法训练的实践;也可能是理论学习过多、过快, 消化不及时, 没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无论哪种原因, 结果都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响了教学效果。解决的办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实践为主, 理论紧随实践, 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学生学到的理论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同时, 学生的实践训练都能有相应的理论指导而少走弯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必然提高教学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也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丁保平.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02) .
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 篇10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
学前音乐教育包含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 例如, 歌唱教学可与语言、节奏、舞蹈相结合;音乐鉴赏可与情景设计、情感体验等相结合;音乐游戏和各种活动相结合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 可以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增强它的情感变现力, 使孩子能逐渐理解善恶是非, 明辨黑白, 知道什么是好, 什么是坏, 增强孩子的听辨能力, 使其能理解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思, 逐渐能主动的感受美, 鉴赏美, 表现美, 创造美。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
因为年龄问题, 儿童对音乐的审美处于低级感知阶段, 是直接从音乐中感知美。而儿童所获得的美的感受随着对音乐感知的加深而加深, 儿童对音乐的审美主要凭借想像, 通过声音进行联想, 想像现实中的真实的事物。因此如果想增强儿童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就要加深对音乐的感知, 也要加强音乐的思维活动。
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创造的过程, 接受音乐是创造力发展的过程。由于音乐的情感性和非具体性, 音乐十分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在音乐实践中加入自己的理解, 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这是增强儿童创造力的途径之一, 这也有利于增强儿童自信心和勇气。
二、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1. 儿童学前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同, 两极分化严重
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学前教育有着很大的重视程度, 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一间比较优秀的幼儿园学习而四处奔波。不过也有家长对此不屑一顾, 他们表示孩子进入有名的幼儿园还要花费更多, 只要随便选择合适就可以了, 根本不需要‘挑’。在儿童学前教育中, 音乐教育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儿童学前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同, 两极分化严重。
2. 儿童学前音乐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缺乏趣味性
在幼儿园里面上音乐课。“100%的学生喜欢音乐, 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其实这些情况在全国教育界里都会出现, 属于普遍现象。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将理论知识不断地塞到他们的脑海里。只要他们将所有的音乐知识都牢记了, 那么教师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没有一点新意。
三、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策略
1. 加大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 重新定位幼儿音乐教育
加强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是解决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的一个有效办法。加大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 加强重视程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 加大对外在条件的投入, 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大家喜欢欣赏流行音乐是因为它能够打动我们的心。事实上, 音乐也可以‘看’出来, 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的音乐更是让人享受其中。音乐室引入多媒体不但能够完善教学设备, 更是能够带给孩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当教师教孩子儿歌的时候, 生硬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反感。如果教师在屏幕上顺便播放着深受大家欢迎的卡通画片, 活泼可爱的音乐伴随着生动有趣的画儿童面, 顿时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了。孩子能够快速地进入状态, 打着拍子一起合唱起来。其二, 幼儿园要完善师资力量, 增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聘请专业的、有能力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 适当提高薪酬, 使教师能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教学。
2. 激发孩子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上要因材施教, 融入时代元素。教学方式要灵活,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教程都禁锢在同一本教科书上。在自己的教学得不到解放的同时, 也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因材施教并不是一句空话, 教师要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 在《卖报歌》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比较活泼调皮的孩子担任卖报童的角色, 在音乐上有天赋的学生主要负责配音或是合唱等。每个孩子都得到自己的小任务, 这样大家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 对音乐的兴趣也逐渐加深了。另一方面, 家庭音乐启蒙,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儿童学前教育方面, 除了是幼儿园的责任外, 家庭也有着自己相应的责任。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而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教师。不管怎么说, 从孩子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来自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尤其重要。孩子的年纪还小, 很多情况下都是在父母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学习。有的父母喜欢看电视节目《我是歌手》, 孩子自然会陪伴在他们身边一起欣赏里面美妙的音乐。这时候, 各位父母要引起注意了。并不是什么音乐都适合让孩子欣赏。父母要选取适当的音乐播放, 在不让他们感觉到反感的情况下教导他们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节奏旋律。直到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随机应变,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才智和表现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也同样的重要。家长也学会主动引导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方向。至于社会教育方面, 孩子可以观看一些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儿童节目增长见识, 聆听美妙的歌声。对于会产生不良影响的节目, 社会人士要提出意见停止播放。这样幼儿园, 家庭还有社会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够充分激发儿童潜质, 促进其积极健康发展,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萍.浅谈幼儿音乐教学[J].新课程 (下) .2012 (02)
[2]潘晓林.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 (01)
[3]金海芳.如何绽放农村幼儿园的保育之花[J].时代教育.2012 (20)
学前音乐 篇11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欣赏 感受力 审美意识
对于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而言,音乐的艺术魅力在于音乐本身的感染力,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开展让幼儿更好地在倾听音乐的过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对于幼儿音乐经验的累积和音乐视野的开阔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意义。除此之外,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能够依据具体的音乐作品培养幼儿的记忆思维能力,在良好的倾听习惯中提升自我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然而,当前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往往很难从材料选择与组织方面达到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的目的,音乐欣赏课的实施流程尚需完善。
一、借助聆听和欣赏途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
(一)适宜的选材
学前阶段幼儿一般年龄较小,这一时期音乐欣赏课教学旨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适宜的选材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选择简单易懂、旋律琅琅上口的幼儿歌曲,比如《解放军进行曲》、《我是小兵》、《虫儿飞》等,这些歌曲幼儿能够理解和感受,且倾听过程中也能够随着音乐轻声附和。
(二)重视动静交替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中的开展不应是被动消极的过程,而应当在积极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这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的关键所在。动静交替是音乐欣赏课教学需要重视的问题,幼儿天生好动,因此知识的呈现也应体现这一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和教具的辅助下加之必要的动作来辅助幼儿音乐感受力的提升。
(三)突出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并非是纯粹的音乐知识讲授,更重要的是人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往往将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视为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旨在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作为生活和情感的一种反映,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这正是音乐感召力的体现过程。比如在欣赏《摇篮曲》时,幼儿或怀抱娃娃、或手扶摇篮,这样宁静唯美的画面是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足以证明情感教育在幼儿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二、通过儿童生活经验辅助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指导幼儿学会倾听声音和切实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是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所在,这对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会倾听音乐可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比如对各种动物声音的倾听都是幼儿感性认知的重要积累过程,这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设计特定的音乐场景,在舞蹈、游戏和表演等方式的推动下更好地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然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分辨出音乐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可将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肢体动作和语言的配合下突出直观教具的教学优势,帮助幼儿在音乐作品中发现情感,并运用自我想象将画面情景表演出来。这不仅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相符,同时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渗透必要的音乐情感,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感知。
三、通过想象力激发促进幼儿自主欣赏音乐能力的提升
故事体验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最为明显的特质,这时我们可以将故事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来体现音乐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幼儿对于音乐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也可借助故事的方式得到呈现,然而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加深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并在故事情节中渗透音乐的内容。在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与风格之后,教师可针对幼儿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进行绘画、故事或是表演的编排,通过直观形象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并且在相互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借助想象力激发来促进幼儿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综合音乐审美意识培养意义重大。
四、以多种感官辅助下提高孩子音乐整体感受力
多种感官辅助下的音乐欣赏过程可完善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想象,在情感因素的影响下提高自我音乐认识和体验,这对于幼儿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欣赏水平还相对浅显,因此音乐作品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若是播放一段节奏缓慢、声音低沉的音乐,幼儿的注意力很难被吸引,但若是配之以笨狗熊走路的画面并指导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狗熊走路他们就能够很快记住音乐,并且印象深刻,这正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不难发现,一段描绘动物的音乐仅仅是播放很难激起幼儿的主动性,但若是配合对应的舞蹈动作,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多种感官配合下的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同时对于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也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现阶段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尤其重视音乐欣赏课教学实施,依据幼儿实际心理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幼儿音乐作品,这对于幼儿整体音乐感受力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策略选择方面却还需要加以斟酌,借助有效的欣赏途径培养幼儿综合审美能力,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这是当前学前教育音乐欣赏课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度甘肃省教科所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实践反思”,项目编号:GS(2013)GHB0843。
参考文献:
[1]许蕾.音乐聆听: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
[2]陈婕.在生活中学习音乐 在音乐中体味生活[J].学前课程研究,2008,(03).
[3]徐莹莹,许卓娅.3~6岁幼儿自由律动的特点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06).
作者简介:
[1]康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音乐 篇12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专业,选材,原则,建议
多年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一直存在一个问题, 音乐教育受到专业音乐艺术的影响, 过多的去追求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感受和兴趣审美的培养。这一点同样出现在学前音乐教育上。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必须要从根源着手, 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进行改革, 尤其是在教材的选择之上, 视唱教材选择的正确与否, 关系着整个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体系是否成功。
一、选用现有教材应注意的原则
(一) 注重选材内容的社会适用性
在这里, 笔者整理了部分学校近些年来所选取的视唱教材, 并对其作了简要的分析。
1.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蔡岳建的《乐理视唱练耳》, 共四册, 分别是学前音乐教育、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声乐、钢琴。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内容体系和方法上在体现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 符合音乐教育的一般规律, 同时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2.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许敬行、孙虹主编的《视唱练耳》, 这本书2005年在许敬行主编下再版为《视唱练耳——修订版》。这部教材现在被大多数的高等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所使用, 较之前面的《乐理视唱练耳》, 它在形式上更加贴近正规音乐学校的教材, 同时, 本书借鉴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听觉训练的模式, 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
这两部教材在内容上和编制规律上都是由浅入深, 但是都不是针对学前音乐教育的专门教材, 学前音乐教育一直处于教材空缺状态。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在选择教材上要格外的谨慎, 满足社会就业的要求, 重视选材内容的社会适用性。
(二) 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学生的需要性
之前提到,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教材, 也就是说, 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所选用的教材, 都是大综合式的理论知识的堆砌, 缺乏实际教学训练, 然而学前音乐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实践和知识的脱轨, 从而导致教材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就业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需要性。
二、不同题材儿童音乐作品的选用
(一) 要充分考虑为儿童服务的本质属性
学前音乐教育最终教育的对象是学前儿童, 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决定着教材应该选取怎样的儿童音乐作品。因此视唱教材中音乐作品的选取应以学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园孩子为主体, 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审美特征为依据, 充分考虑到为儿童服务的本质属性。
(二) 选材内容要灵活、广泛、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文化结构朝着多元化演变, 这促使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 不能再一味地以我国传统的童谣、古诗词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而要综合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下的儿童音乐作品, 使孩子们获得更好地艺术感染和文化熏陶。所以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材中儿童音乐作品的选取, 要博纳百家, 选材的内容灵活、广泛。
(三) 注重不同阶段儿童作品选用的针对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 对音乐形式和内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选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笼统地将同样的音乐作品灌输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而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 选取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音乐作品。概括的说, 就是注重不同阶段儿童作品选用的针对性, 接下来, 笔者以儿童的年龄为划分标准, 搜集整理了一些儿童音乐作品, 进行简要的分析, 以供大家参考。
1. 两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
两岁的儿童, 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倾听音乐的能力, 但是理解能力还有待发展, 所以可以选择一些有具体形象的、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音乐。譬如说《小燕子》、《丑小鸭》、《粉刷匠》、《小兔乖乖》、《两只老虎》、《拔萝卜》、《捉泥鳅》、《三只小熊》等, 这些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它们的内容要么是游戏、要么是关于小动物的描述, 都是直观简单,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象。
2.3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
3岁的儿童已经可以感受到情绪的变化, 情感上也丰富起来, 那么在音乐的选材上就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作品, 譬如《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等。同时3岁的儿童开始模仿成人的日常行为, 进入人格培养期, 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作品, 如《健康歌》、《礼貌问候语》、《小手拍拍》、《上学歌》、《一分钱》、《我爱洗澡》等。
3. 四五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
四五岁的儿童开始进入知识学习阶段, 可以掌握内容复杂一点的音乐, 比如说《数鸭子》、《数字歌》、《ABC》以及《咏鹅》、《静夜思》等古诗词歌曲, 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 四五岁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大大提高了, 对音乐节奏感的感受比较敏感, 在选材时, 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 选取一些节奏鲜明、需要动作配合的歌曲, 例如《爱我你就抱抱我》、《幸福拍手歌》、《兔子舞》等等。
4.6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
6岁的儿童对音乐的情绪表达和思想内容有了正确的辨认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随着心智的成长, 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在这一时期, 我们在音乐作品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思想积极的通俗歌曲, 而不再是单纯的儿歌教学, 譬如《茉莉花》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选材内容, 既要能够培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也要与实际接轨, 具有社会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儿童的年龄段特征为依据, 选取一些适合儿童纯真本性、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宁宁.学前教育专业视唱内容选材改革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 2013 (04) .
[2]李亚伟.学前教育的音乐技能教育[J].大众文艺, 2011 (16) .
【学前音乐】推荐阅读:
学前音乐基础08-07
中职音乐学前教育05-24
学生音乐学前教育09-23
音乐能力学前教育09-27
音乐课程下学前教育06-28
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07-03
学前音乐教育创新思考08-12
音乐教法课程学前教育09-26
音乐教育模式学前教育07-18
学前教育音乐舞蹈教学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