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语言(共12篇)
学前语言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 学前儿童教育得到家长的深度重视, 为学前教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学前儿童教育中, 首要教育则为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 语言是儿童成长的基本技能, 是儿童适应社会、适应发展的重要手段。学前是儿童口语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也是掌握语言最佳、最快的时期。因此, 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对儿童成长发挥着基础作用。学前儿童各方面能力还没有成熟, 玩心较重, 要对学前儿童开展语言教育, 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才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以提高儿童的口语、认知与记忆能力, 保障儿童掌握语言技能。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意义
对学前儿童教师来说,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意义, 对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点, 学前儿童教师进行角色扮演的示范, 通过扮演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导。这种教学模式, 儿童的视觉与听觉感受相结合, 提高儿童的倾听能力, 加快儿童对语言的认知度。第二点, 儿童亲自参与普通的语言游戏, 游戏中通过动作或者情景表达词意, 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 熟悉的情景使儿童对言语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种儿童亲身体验式教学, 使儿童成为教学的主体, 提高儿童对语言的兴趣, 使儿童更快掌握语言技能, 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点, 教师带领儿童开展情景模拟, 让儿童扮演课本或者动画片里面的形象, 通过动作、表情与语言的表演。儿童游戏互动间的交流合作, 表演中的情节可能会涉及人际交往、社交礼仪等, 不仅能使儿童言语能力得到提高, 还促进儿童情感、认知、思维与个性的发展。
二、优化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建议
1. 设计喜闻乐见的游戏, 激励儿童对言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导师。学前儿童年龄小, 处于贪玩游戏阶段, 游戏与语言教学结合, 使儿童获得的身心的愉悦, 也可加强儿童的语言教学。因此, 要注重游戏的愉悦性, 让生动有趣的游戏激励儿童参与。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上, 可结合班级儿童的兴趣与社会的潮流。如近期流行的动画片《熊出没》, 我们可以把言语内容植入动画片的角色中,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潜移默化中就能提高儿童对言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在《保护大自然》的课程中, 我先给儿童播放他们最喜爱的《熊出没》, 通过熊大、熊二阻止光头强砍树的故事来教育儿童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另外再让儿童模仿动画片的情景, 加深儿童对保护大自然的理解与记忆, 也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
2. 设计贴近实际的游戏, 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中, 游戏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游戏, 不仅能使儿童快速掌握语言技巧, 也能提高儿童对语言的运用。可以设计家庭、游乐园与餐厅等场景, 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在游戏中能展示自我, 使儿童懂得如何去表演, 如何去表达, 保证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年龄的儿童进行游戏设计, 保证儿童所学的言语能学以致用,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目标。如小班的儿童, 教师要注重设计日常生活习惯培养的游戏, 可以选择“早晚刷牙”、“饭前洗手”等生活场景;中班儿童, 教师要注重设计培养动手能力的游戏, 可以选择“七巧板”“灵巧的手”等游戏;大班儿童, 教师可以选择“超市购物”、“餐厅礼仪”等社会活动的言语内容。
3. 科学掌握游戏的“度”, 避免出现主客颠倒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是把语言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语言教学的目标, 发挥好游戏的辅助作用, 避免出现主客颠倒。正确处理好语言教育与游戏教育的关系, 是发挥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关键。学前儿童天真好玩, 容易沉浸于游戏中, 忽视游戏里蕴含的语言内容, 这样不利于游戏教学的发展。因此, 作为教师, 需要科学把握教学游戏中的“度”, 规范与督促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 这样才不会使游戏脱离教育。可以合理分配课堂游戏的时间, 杜绝过多课堂时间遭到浪费, 对游戏过程的环节要认真指导, 避免儿童疏忽语言内容。
4. 重视游戏课后总结, 加深游戏教学的内容
游戏的结束并不代表课程的结束, 仅是教师教学的开始。教师需要对游戏的主旨进行讲解, 使儿童对游戏中的语言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 也保证每一位儿童都能感受到游戏的主旨内容。此外, 教师需要对游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指导,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保证下一次的游戏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如可以通过让儿童对课前提问进行讨论, 思考游戏中的语言内容, 回答课前提问, 教师根据儿童的思考思路与最后答案进行总结, 再次巩固课程的主旨, 帮助儿童掌握语言知识, 开拓儿童思维与思考能力, 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结束语
游戏是融合视、听、说为一体的活动, 能较强地刺激器官, 可见游戏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要发挥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教学的作用, 在游戏设计中, 需要遵循喜闻乐见、贴近生活、把握得当的原则, 以激发儿童对课堂的兴趣, 提高儿童对游戏教学的参与, 使儿童做到学以致用, 保证游戏教学的效果;在游戏教学中, 教师规范儿童的行为, 督促游戏环节的发展, 以循序渐进的提问为载体, 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锻炼和发展儿童的思维;在游戏教学后, 教师要善于对游戏进行总结, 再一次讲解游戏的主旨, 深化儿童对语言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为儿童的成长发展起到奠定作用。
摘要:学前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学前儿童语言形成与提高的重要阶段, 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进一步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游戏作为儿童成长期必不可少的伙伴, 把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以愉悦、视听说等形式, 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激发儿童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加快儿童对语言的认知度, 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 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结合游戏教学前、中、后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得出完善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游戏的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游戏
参考文献
[1]张晓梅, 韩妍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思考[J].教书育人, 2008 (6) .
[2]郭占奉.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发展, 2009 (9) .
学前语言 篇2
1目前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主要采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五种方式。
2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活动。其特点是:
1、具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2、具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
3、具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谈话活动的设计步骤:第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第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第三: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3述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为幼儿提供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述实践机会。其特点是:
1、有一定的凭借物。
2、有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
3、所使用的是独白语言。讲述活动的设计步骤:第一:观察理解对象。第二:运用已有经验讲述。第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第四:巩固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4听说游戏将学习因素与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紧密结合,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语言的学习任务。其特点是:
1、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2、有明确、具体的规则。
3、以教师为主导的游戏活动。听说游戏的设计步骤:第一:设置游戏情景。第二:交代游戏规则。第三:教师引导游戏。第四:幼儿自由游戏。
5幼儿园的文学作品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类活动能够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其特点是:
1、围绕文学作品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
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4、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步骤:第一:聆听欣赏文学作品。第二:学习理解体验作品。第三:迁移作品经验。第四:进行创造性想象和表述。
6早期阅读活动主要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书写经验,帮助幼儿增长阅读的兴趣,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掌握一定早期的阅读的技巧。其特点是:
1、有广阔的阅读环境。
2、由表意性质的阅读材料。
3、有整合的阅读内容。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步骤:第一:让幼儿自己阅读。第二:在幼儿自己阅读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第三:组织幼儿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第四:归纳阅读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关于早期阅读活动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幼儿阅读的对象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生活的阅历是他们阅读的重要内容。
2、早期阅读的内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应尽早开展,早期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识字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
分
如何提高学前孩童的语言水平 篇3
时间过得真快,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担任学前班的语文教师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望着这条陌生的教学道路彷徨迷茫过,幸而在各种学习途径中找到了经验与方法,各位前辈的指点也铸就了我前行的信心。这条道路延绵而宽长,只能不断的摸索着前进,前进之时,我看到了绿荫与欢笑,它们都是学前孩子们给的。而欢笑声出现最多的便是在语言课堂上,为此,我特想谈谈我是怎么和孩子们共同习得语言发展能力的。
(一)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让孩子想说。
学前的孩子们一般喜欢表扬,得到老师的鼓励他们会更有表达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孩子及时地以贴红花、竖大拇指、唱表扬歌、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营造轻松的气氛,带动其他孩子也积极举手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下课后进行个别交谈,耐心地去引导,了解其心理想法,告诉他:“老师特别喜欢你的声音(老师特别想听你说),下次你来说给老师听,好吗?”从私下与老师交谈,到勇于和同伴讨论,再到课堂大胆举手发言,最后到大方地上台讲故事,一步一步的牵引。
(二)壮大孩子表达的胆量,让孩子敢说。
班上有些内向的孩子很想说,但又不敢说,为此我们要多给孩子机会,首先让他明白,说错不要紧,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只要是自己心里的想法都可以大声说出来,这些孩子说错了也要给与肯定并及时帮助更正。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说,并且大胆有思路的说,我特意设计了课前“三分钟小明星”活动,课前先准备好麦克风与照相机,让他们拿着麦克风充当明星,我来当记者给他们拍照,记录好他们所说的,每节语言课让他们轮流上台表演,让他们自己述说,可以是故事,可以是自己的见闻。孩子站在讲台上拿着麦克风顿时起了兴趣,也敢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话来,有很多小朋友都能生动形象的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特别欣慰的是一些平时不敢举手的小朋友也能大胆走上“舞台”,虽然有些害羞,但是还是很开心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在这几十人轮流上台的机会里,他们很珍惜,早早就准备好自己的故事或见闻,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们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积累孩子的语言词汇,让孩子会说。
孩子想说、敢说了,我们接着就要引导他们学会说。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父母交谈,并提醒孩子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学会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创造轻松愉快的普通话言语环境,引发孩子使用普通话与人进行交往的爱好,引导孩子逐步熟悉并学说普通话。
2、利用各种文学作品,使孩子通过听故事,欣赏散文和诗歌,背诵儿歌、复述故事、创编故事和诗歌等活动学习优美规范的语言。引导孩子感受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孩子喜爱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仿编儿歌。
3、利用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等语言教育形式引导孩子学习连贯地讲述,初步学习续编故事等创造性的讲述。通过阅读儿童图书和由孩子自編和自制图书等活动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用阅读来帮助积累词语,丰富语句,为孩子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学前语言 篇4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而语言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要想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从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做起,掌握语言发展的三个主要理论,并对这些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方式做出准确的分析,关注儿童学前教育。
二、语言发展理论
1.环境影响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环境影响论
环境影响论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理论提出者认为,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习惯、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理解方式的主要方面。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奥尔波特,他认为,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机械的、单一的模仿,而不具备创造性,支持这一理论的是怀特.赫斯特,他的观点是虽然儿童学习语言不是对语言的简单模仿,但也是对大人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模仿,其本身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关于此观点的另一支持者是斯金纳,他认为语言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集合,环境影响对语言刺激起加强的作用。
(2)环境影响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首先,因为环境影响论认为,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第一要素。因而,在环境影响论下,必须为学前儿童营造良好和合适的语言环境。比如狼孩和人工野孩就无法获得相应的语言环境,从而无法习得语言。其次,学前儿童看护者要注意对其提供正确的语言使用方式,注意尽量使用标准化语言,而不是方言或过于超常的口语。那样会给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来不好的后果。最后,要对语言学习中有进步的儿童予以适当的鼓励,研究表明,常受鼓励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有更好的语言学习后果。
2.先天决定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先天决定论
先天语言能力学说最早由乔姆斯基提出,他认为,人类个体天生拥有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习得的,人一旦有了深层次的思想,他们自然会把内心深处的表达需求结合本身就知道的语法规则,转化成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他们的思想。
(2)先天决定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第一,先天决定的出现表明了儿童语言发展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教学者要遵循这样的规律,顺应儿童语言发展的天性,并合理施教。第二,语言教学者在针对语言不太敏感的儿童时,应当相信人类天生的语言习得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信并帮助他们学习好语言。第三,儿童自身学习时不要太依赖他人。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及其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1)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
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他们认为,环境是和主体相互作用的,在这其中,儿童首先是语言的表达主体,儿童本身对接受的语言教学和日常表达影响进行思考、加工并整合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外界对儿童个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儿童身边的父母、兄弟、同学、教师等角色对儿童习得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哈利迪认为,儿童在一边学习语言的同时一边通过语言进行学习,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2)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影响
儿童语言教学中,首先应尊重学生作文语言表达主体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和学习方式。周边教导者在对学前儿童语言教学时,必须尊重儿童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尊重儿童本身的同时对他们的语言行为进行正确的方向性引导,并增加语言学习的兴趣点,加强他们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总结
在学前儿童的语言教学中,先天性因素和环境都对儿童这一语言表达主体起着较为中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语言表达主体,学前儿童自身对其语言习得结果有主要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其次,学前儿童的先天语法体系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儿童的语言环境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有加强性和感染性影响,让学前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某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一点在“狼孩”在接触人群以前可用“狼语”和狼群交流,在回归人群后变得逐渐可以和人类做简单的交流,后来达到无障碍交流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环境对语言的教育非常重要。总而言之,儿童在习得语言时,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而后在生理成熟过程中受制约,环境又对儿童语言学习发展起外部影响作用。而儿童的语言学习最终在语言运用中逐渐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学坚.论语言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113-114.
[2]周兢,陈思,Catherine Snow,Paola Uccelli.学前语言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4,06:39-44.
学前班语言教案 篇5
廖树忠
活动目的
1、教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各种各样的水果。
2、初步学习用“又„„又„„”的句式说话,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丰富词汇形容词;圆圆的、弯弯的 活动准备:
仿真水果,卡纸画的火车(三节不同色的镂空车厢如图),游戏音乐,黑板。活动过程:
出示水果请幼儿说说它的名称。板书:水果名称:苹果、梨子、橘子„„ 让幼儿观察水果,分别说说各种水果的颜色。板书:颜色:红、黄、绿、紫„„ 请幼儿分别说说各种水果的形状 板书:形状:圆圆的、弯弯的„„ 每次板书后让幼儿跟读一次板书内容。
利用“火车”,教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水果。
1、师边做开火车的动作边说:现在有一列火车开过来,它不是一般的火车,坐在上面的乘客都是些“字宝宝”。在板书内容的下方贴出“火车”。
2、师:火车停下来,现在上来的一些乘客是水果名称的字宝宝,他们拿到的票是绿色车厢的(最后一节),我们来看看水果名称的字宝宝有哪些? 引导幼儿读一次水果名称,“你喜欢让谁坐在车窗边?”依幼儿说的在这节车厢里写上水果名称的词组。
3、第二站乘客:表示颜色的字宝宝(坐紫色车厢)师:轰隆隆,火车继续开,呜!这一站上来的乘客是表示颜色的字宝宝。小火车有个愿望,希望坐在窗边的乘客,让我们看起来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你想让谁坐在窗边?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感觉怎样? 依幼儿选的表示颜色的词填写入车厢,然后请幼儿读读,看看是否合适。如:红——苹果。如不合适教师引导幼儿再眩多请几个幼儿回答,尝试描述各种水果。(黄——香蕉、紫——葡萄„„)。
每次填写后请全班幼儿读一读。
第三站乘客:表示形状的字宝宝(坐蓝车厢)。
用同上的方法教幼儿构句如:圆圆的——红——苹果,弯弯的——黄——香蕉等
第四站乘客:又、又
师:现在来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票不在同一节车厢。分别把两个又字写在第1,2节车厢。
引导幼儿构句:又圆又青的苹果,又弯又黄的香蕉等
注:每次构句时都由幼儿先自由选词,通过试读——再选,引导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水果。
游戏:表演吃水果
请个别幼儿随音乐扮演卡-通人物吃水果,表演后请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他吃的水果。
浅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式方法 篇6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9-01
一、注意集体谈话
1、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教师应该真诚、平等地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并不断地鼓励幼儿,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然地表达。
2、生活经验是幼儿表达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之间对他们喜欢的话题会谈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帮助他们积累经验。
3、幼儿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愿意共同探讨。作为老师应该慧眼识趣,捕捉幼儿的兴奋点,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在幼儿谈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幼儿进行评价,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语言教学的巧妙提问
1、教师提问应具有想象力,讲故事时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想象,拓展思维,勇敢地表达。如“假如你会飞,你会怎样做?”孩子回答:“我会飞到天上去和月亮玩”、“我会飞到外星去找外星人做游戏”……通过巧妙地提问,激发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让幼儿的评议能力得到了发展。
2、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应该注意推理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统一的认识。比如《七只小山羊》的故事中小羊在家里哭,小动物从它家经过,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推理“可能会被狼吃掉”、“可以找小动物帮助它”。然后问:“你们觉得哪一种答案更合理?”让幼儿自由地发表看法。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爷爷用智慧、勤劳的双手用破旧的毯子为孙子约瑟创造出很多的宝贝,体现孙子和爷爷之间的亲情。但最后约瑟的纽扣没了,爷爷也不能无中生有,此时约瑟很伤心。这时让孩子为约瑟设计制作纽扣赠送给约瑟,让约瑟变得快乐。孩子们都设计出特别的、与众不同的纽扣送给约瑟,在制作后让孩子讲讲你设计了怎样的纽扣?你想对约瑟说什么?在这样的设计、赠送中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了孩子的情商,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情感。
3、老师在评议活动中应把握提问的时机,运用幽默、诙谐的问题调节枯燥无味的活动气氛,因为孩子们富有趣味性地回答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假如我是孙悟空》故事中,提问到小朋友最喜欢什么?孩子回答:“我觉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了”,“孙悟空七十二变,很有本事,我想变得和他一样有本事”。
三、培养幼儿表达兴趣
1、课堂:在学前期,儿童的课堂教育是有限的,課堂教育的内容也十分繁多,把握好每堂课的语言教育十分关键。在前20分钟儿童的注意力较集中,这个时期可以对儿童进行规范语言习惯的教育。而在后期,则可以创造出适当的情景让儿童提高注意力。比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看图说话等。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通过多种感官来亲身体会,可以进一步促进儿童的智力开发以及对这个五彩的世界有更为生动细腻的感触,能将静态客观的知识灵活化,从而产生新的思维和构想。
2、提供真实而丰富的情境,营造交流的氛围。如“过年”、“六一儿童节”等,让他们自己观察节日的变化。又如“春天”我和幼儿一起观察春天的变化,他们会感到“春天是暖暖的”“草、树都发芽了、都变绿了”“小朋友的衣服减了、池塘里有小蝌蚪了……”不断地促进幼儿语言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评议运用中成长。
3、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经常在课间放一些录音儿童故事,孩子对故事十分感兴趣,每次都听的十分认真,有的故事听过两三遍就可以复述出来。对孩子的语言训练来说,这是一种轻松有效的方式。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纠正自己一些不准确的发音,不规范的用词,同时也可以轻松学会一些较难的词汇。每周我们班上会请一个小朋友准备一个故事讲给全班孩子听,因为孩子都有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意愿,所以准备故事十分认真。讲故事的儿童语言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语言组织、发音方面都得到强化。
4、儿童在其他许多环境中也会用到语言。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应该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知识,增进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入园离园时教师都会和孩子寒暄一番,在家中孩子与父母的交流等。这些语言环境有的是我们能顾及到的,有的是我们顾及不到的。儿童呆的最多的地方除了幼儿园就是家,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著名的陈鹤琴先生就说过“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 家长应该为儿童树立起正面积极的形象,因为儿童的一举一动都受家长的影响。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家长应该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知识,增进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生活中自然正确的使用语言;多带儿童进行室外活动,经常旅游踏青,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支持儿童的探索,鼓励儿童提出问题,不无视儿童的问题;创造愉悦民主的家庭环境,不苛责儿童丰富奇妙的想象,凡事让儿童多动手动脑;给儿童单独的空间,不过多干涉,为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训练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
仅家长单方面教育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与家长形成教学联系,家园共育。老师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儿童的发展动向,进行阶段的训练。而家长也应该每天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参与儿童的学校教育,回家时进行适当的巩固。儿童的语言教育是复杂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存在问题初探 篇7
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概述
(1) 学前儿童教育的含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指通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 培养了幼儿听和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每个环节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创设多种交际情境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能通过口语进行自由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能力。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 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2) 学前儿童教育的要求。教学中, 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在言行上、情感上与儿童平等相处, 树立师生平等意识, 对儿童产生的不同感受和多角度的理解, 即使是偏颇的理解, 都应怀着宽容与鼓励去对待, 解开儿童“金口难开”的心理情结。教师要依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规律, 充分利用教材优势, 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 通过创设各种语言能力情境, 强化语言能力训练, 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全面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 经济发展比较快, 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在未来的社会中, 不仅要求人人讲普通话, 更要具备其他语言的说话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一定要从小培养, 使学前儿童尽可能地用表情、动作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 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使学前儿童喜欢与人交际, 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2) 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 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语言的发展时机错过了则难以弥补。语言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在婴儿时期, 还没有掌握语言之前要认识一个物体的特征, 就必须对该物体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感知, 大人在带着儿童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世界的时候, 都将伴随语言的参与, 将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3) 可以为学习书面语打好基础。听和说是读写的基础, 是入学后实现顺利过渡到正式学习的重要条件。经过调查, 我国中小学中写作能力低的学生, 大多都是独白言语的能力比较低, 不怎么会说话, 写起文章自然杂乱无章。而独白言语能力强, 比较会说的学生, 说起话来有条有理, 写出文章一般思路比较清晰, 这是因为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学前儿童入学前, 如果能掌握普通话的准确语音, 学会大量的词汇, 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入学以后学习认字、读书、写作时, 就会比较容易。
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现状
有些孩子胆子小, 语言能力比较低, 在课堂上害怕发言。而教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纠正的办法, 孩子也显得比较茫然。由于目前大部分儿童的信息渠道不够广泛, 儿童的生活面窄, 儿童家长的知识水平偏低, 学校条件不足, 教学方式未能创新等原因, 语言能力训练存在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协调, 与儿童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
二、儿童语言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
1. 儿童对语言能力兴趣不足
儿童对语言能力没有兴趣, 提不起交际和沟通的欲望。一些家长简单地认为只要考试能够获得好成绩其孩子未来就能够发展得较好, 而忽视写作、阅读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一些儿童则会显得紧张、胆怯, 害怕或者逃避交际, 不喜欢面对面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时往往较为结巴, 口语使用不合理, 甚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 显露出紧张不安的神情。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 也显得漫不经心, 思绪完全不在此处, 宁做旁观者。
2. 语言能力教学脱离交际语境
在课堂外部, 儿童训练和培养语言能力过程中通常是在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由于儿童年龄小, 不够成熟, 因而生活阅历浅, 所掌握的词汇量也很少, 在语言的组织和把握上显得较为生疏, 更难以运用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辅助表达思想, 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需要逐渐培养。在家长方面, 由于大多数家长没有掌握与儿童交流时正确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一旦儿童出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表现时, 就会给予一顿臭骂。儿童在学习中习得的语言能力也很少被应用到实际交往过程中, 直接导致其语言学习和实际语境脱节。
3. 口语交流没有激情, 缺乏条理性和流畅度
我们一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越是低年级儿童越能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并且声音响亮, 但是随着年级升高, 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 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课堂变成了几个活跃分子的“独角戏”, 更多的儿童习惯于扮演“陪听”角色。长此以往, 儿童的口语缺乏一定的训练指导, 因此在当需要用口语表达时, 就会出现“神情紧张、拘谨胆怯”的情况, 不仅说话声音小, 而且内容也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和流畅度, 经常话词不达意。儿童态度也不够认真, 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在听讲的同时开小差、做小动作。在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时, 发现主要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农村儿童的家长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忙于农活, 孩子交由祖父辈照顾, 而祖父辈由于生活空间狭窄,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 文化素质不高, 平时的聊天生活也是东一句西一句毫无条理性, 聊天话题也是漫无边际的, 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倾听能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提高学前语言教学成效的对策
1. 提高学前儿童参与语言活动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也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要注重提高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小组、集体以及个别等各种结合的方法, 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前儿童给予鼓励, 并代领他们体验活动乐趣, 进而提高学习、探究语言活动的欲望。
2. 通过多媒体技术, 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提供语言学习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具备的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新颖的特点, 提高课堂上学前儿童对内容学习的感知力和注意力。
3.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促进学前儿童积累语言
每个孩子都具备一双明亮的眼睛,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进行引导, 激发学前儿童观察周围环境、事物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孩子探知自然景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学校特点以及周围环境, 结合学前儿童园内的布置, 启发学前儿童进行“看一看、摸一摸和说一说”的活动, 并引导儿童注意到周围环境的色彩变化, 并让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参与, 能够发现色彩和事物的真实变化, 使学前儿童萌发审美的情趣。
4. 创设情境在儿童语言能力中的应用
(1) 精心创设语言能力情境。语言能力的实质是言语活动, 是在某一特定环境里产生的。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环境”, 这种言语交际也就无法进行。所以, 在实际开展语言能力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认真设计与儿童生活实际相契合的情境。只有如此, 才可以激发儿童参与语言学习, 提升语言能力的热情, 让他们能够主动发言。
(2) 图书的选择。当下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 我们应筛选科学、健康、特殊的图书, 给学前儿童进行阅读。要选择印刷质量良好、照片清晰逼真的图书, 这样才能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儿童, 同时也能促进儿童视觉健康发展, 有利于推动儿童的阅读份额。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重视孩子的阅读课外活动。在进行阅读分享时, 要正确引导孩子对插图进行观察, 锻炼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3) 教学环境的改善。皮亚杰指出, 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幼儿才能获得发展。开展分享阅读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宽松、自由、温馨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产生阅读兴趣, 并保证幼儿能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的环境和机会, 将动植物生长规律, 季节变换以及幼儿的日常生活都融入到阅读教育中, 让幼儿通过阅读充分接触到书面语言, 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语言知识, 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情商发展。
(4) 扩展交往时空, 激发语言源泉。课堂教学在发展儿童语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课堂并不是儿童学习、发展语言唯一的地方, 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同样会对儿童语言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所以, 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还应注意拓宽幼儿的交往时空, 将课堂向课外进行延伸, 让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 科学、有效地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 培养儿童良好说话的习惯。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对整个教育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学前期语言的教育关系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个国家如果想牢牢地立足于世界之林, 就必须要拥有高水平的学前语言教育。解决儿童在学前教育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唐露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初探[J].贵州教育, 2002 (8) .
[2]吕彩萍.幼儿园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 2002 (6) .
图画故事与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篇8
关键词:图画故事,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阅读指导
图画故事即通常所谓的“图画书”,它是以图画为主要叙事手段,为幼儿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书[1]。图画书目前被幼儿园和家庭广泛使用,是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形式。图画书阅读对促进儿童语言的迅速发展有重大作用, 英国Book Start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的言语有近50% 都是在图画书阅读中习得的。图画故事书的阅读从故事内容的选择开始,到通过对该故事的阅读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图画故事书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1.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语音
随着学前儿童发音器官的逐步完善,听觉灵敏性的不断发展,4岁左右幼儿的语音水平也随之提高,主要表现为意识的明显发展。他们能自觉地通过倾听成人的发音而辨别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并能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发音。图画故事书的内容大都选自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文字简短、画面生动,容易在幼儿的大脑里建立起正确的语音表象。成人在给孩子讲述图画故事的过程中,会特别注意语音还有故事中语调的变化。讲述图画故事过程中,成人正确合适的语音、语调的不断强化,对幼儿掌握正确的读音不断进行了正强化,这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2.丰富学前儿童的词汇
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是否丰富,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准确和深化。图画故事中出现的词汇绝大多数是可见可感的事物、现象、动作或状态。通过让幼儿阅读图画故事书,能很好地扩大他们对词汇的认知。例如“非常”“气极了”等抽象词语对幼儿来说很难掌握,《菲菲生气了》这本图画故事书便为幼儿建立起了认识和理解抽象词汇的桥梁。“气极了”“踢打”“尖叫”“火红火红的咆哮”等词汇所要表达的意蕴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让幼儿获得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非常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因此,图画故事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幼儿在阅读图画故事书时,自然地学到并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词语,通过记忆和模仿来掌握大量丰富、生动的词汇。
3.帮助儿童掌握组成词句的语法规则,使语言表达更流畅
年幼的孩子常常语不成句,不能连贯地、完整地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句法的掌握上。图画故事书中词语的选择、词组的搭配和句式的调整,十分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并结合语言的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层层递进,或以三段式结构,形成自然美妙的旋律,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帮助幼儿掌握语法规则。例如玛格丽特·威尔士·布朗的《逃家小兔》中, “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图画故事中富含节奏感的句子简单、有趣,生动描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情节和情绪,深受幼儿喜爱,并且很容易被幼儿记住。成人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利用这样的句式,完整、连贯地复述故事,让幼儿在感受语言音律美感的同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完整。
4.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园里,教师拿两个不同版本的《粽子里的故事》 让孩子讲述,一种是该版本的图画故事,图文并茂; 另一种是以文字为主,配上少量插图。很明显,幼儿对图文并茂版本的讲述更丰富、生动、完整。图画故事画面中的细节描述能让儿童回忆起更多的内容,甚至能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创编[2]。
二、图画故事的阅读指导
图画故事,其图文并茂的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图画故事书阅读来发展幼儿的语言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1.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言语的模仿说理论认为,儿童通过模仿,可以不断地学习、掌握语言。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是先听后说。听是说的前提,学前儿童的语音、词汇、语法,是通过听来感知的。日本著名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都建议老师或家长要为儿童读故事。在图画故事中,老师或家长通过优美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讲述故事,培养儿童倾听的能力和习惯,这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3]。图画书是因为其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语言简洁、内容有趣,成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幼儿可以通过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将听到的和看到的图画书中的语言信息联系起来,贮入大脑,当幼儿需要口语表达的时候,这些贮入大脑的语言材料会被重新加工,成为学前儿童自己的语言。因此,成人要选择适宜的图画故事书,多为幼儿讲故事,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2.尊重幼儿阅读的主体性
意大利的马拉古齐说: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不同的孩子阅读相同的文本也会产生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在阅读图画故事过程中, 切忌压制孩子的奇思与乐趣,要理解某些幼儿拍书等触书行为,不用过于担心幼儿对图画故事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成人要重视学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尊重孩子独特的阅读感受,启发儿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经历,这样才能让阅读走进孩子的心,让孩子真正享受阅读的快乐, 并促进其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阅读中配合形象的肢体动作,鼓励幼儿互动
轻松愉快的气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心理条件,这有利于消除儿童的压力,使他们敢于表达,促进语言的发展。 图画故事书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成人应该尊重孩子喜欢游戏、追求快乐的天性,当引导孩子欣赏画面时,成人可以一边运用丰富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一边用生动夸张的肢体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并让儿童模仿。例如安妮塔·婕朗《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我的手举得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图画故事中小兔子做出各种动作来形容自己对妈妈的爱,这些动作简易、生活化,也非常有趣。幼儿喜欢模仿,而且很快就能够学会,他们会像小兔子学习,并很容易记住小兔子表达爱的语言和动作。
4.在阅读中为幼儿提供表达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要在实践中创设一个能使孩子们想说、爱说、 会说的语言环境。成人或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并给予反复练习的机会[4]。图画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在文字设计上都有着独特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特点,教师可以在阅读时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组织开展不同的语言交流活动。小班的孩子,阅读的时候鼓励他们把想说的话和书本中看到的图画配合起来,而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则根据图画故事书进行多样的创编活动,让幼儿在深入理解词汇和句式的同时尝试进行运用。例如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故事中出现的“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 “我妈妈像猫咪一样温柔,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 ……这么一大段的比喻句,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表达示范素材。这个绘本中,可以先引导孩子回忆妈妈的特点,然后鼓励孩子用“我妈妈像……一样……”的句式来进行口语表达,这样孩子在无形中就轻松地学会了如何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
探索讲故事技巧促进学前语言教学 篇9
对于所有幼儿教师来说, 故事来源主要是参考故事书, 但是直接照本读故事给幼儿, 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问题主要出在故事书内容上, 因为很多故事书并不是完全符合幼儿审美的, 故事中人和物的形象性以及情节的曲折性都是明显不够的。故事能吸引幼儿, 除了靠教师丰富的表情、协调的肢体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 还要靠教师对讲故事技巧的把握。也正是源于此,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便有意识地开始关注讲故事的技巧问题, 力求把语言故事讲得生动而引人入胜, 使故事更能吸引小朋友。
为使故事更易于幼儿欣赏, 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第一, 加入背景音乐以及许多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创设出一种意境, 使幼儿在意境和情境中感受故事内容。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早就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 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 比言词更好得多。”背景音乐可以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自我控制力。而当今这个“读图”的时代, 画面对于激发幼儿联想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例如有一次我在讲故事《老鼠娶新娘》时, 就采用了富有神秘悠远感觉的“琵琶曲”, 并配上精美的PPT动画,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 对故事进行再创造。我所说的再创造, 当然不是将故事改得面目全非, 而是在尊重故事基本情节的前提下, 将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 将细节进行润色, 使故事既能做到语言优美又能做到情节内容丰满, 以适合幼儿欣赏。在故事的文体上, 也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 诸如把故事变成有韵律的散文, 以增强故事的音乐性。
第三, 不时地进行提问, 使得幼儿对故事内容记忆更深刻。讲故事切忌老师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 那样就成了老师一个人在表述, 幼儿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将幼儿一起带到故事的情境中, 并让幼儿同教师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活动, 让幼儿成为整个故事清楚的旁观者, 而不是局外人。幼儿只有在参与的情况下, 才会对故事的内容记忆尤为深刻。
第四, 要适时重复故事中的一些内容。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他们不可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教师身上;同时他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富于跳跃。所以我们想使幼儿把故事听懂, 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作出停顿甚至重复, 特别要对故事的重要和精彩片段, 乃至先前的一些部分进行重复。这种重复并不会引起幼儿的反感, 他们甚至喜欢这种重复, 有时会主动让你再讲一个很久以前讲过的故事, 重复地说重复地记, 就会一遍又一遍强化幼儿头脑中的信息, 他们记起故事内容就会轻松容易得多!
第五, 通过刺激幼儿各种感官来使整个故事更深刻进入幼儿大脑。我所教的是大班, 幼儿听故事时, 我常常会使用一些拟声词、叠词等形式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故事中。如“心里怦怦直跳”“扑通一下掉进河里”“大雨哗哗地下着”“香喷喷的米饭”“甜滋滋的糖”“绿油油的小草”等。这些词语使幼儿能将自身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经历与故事中的相关词语建立一种联系, 从而更深刻地记忆故事情节及内容。
第六, 让幼儿在适当时参与故事角色互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童真性, 他们渴望成为大人, 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 所以才会有“娃娃家”“小社会”来帮助幼儿实现内心的愿望。因此,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 让孩子参与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比如让幼儿扮演故事中勇敢的小英雄去帮助他人, 让幼儿扮演故事中寻找宝物的人来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再比如给弱小的动物加油鼓劲儿、扮演每天清晨打鸣的大公鸡等。幼儿的这种对于活动的全身心投入, 会为教师所讲的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以上这些尝试对于幼儿教师讲故事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就我个人来讲, 我认为领悟上述方法的捷径首先是到外面多看活动多学习, 这是一种进步非常快的方式, 它使我有了起初的模仿, 之后我又在模仿中逐渐摸索总结, 加上自己的东西, 去掉并不适合自己的方式, 再进行新的尝试, 争取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同时, 我还会去买一些相关碟片或者在线观看一些与给儿童讲故事有关的视频, 并对其讲故事中所运用的技巧多多揣摩。可以说, 起初的模仿使我从很多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讲故事的技巧, 而只有不停留于模仿的层面才能使我有真正的进步。
以上的这些思考, 是我个人在讲故事的实践中得出来的一些思考, 经验并不算成熟, 尚属探索阶段, 为此, 我会在我的日常工作中, 继续保持着这种探索的态度。
摘要:在学前教育过程中, 故事可使幼儿学习知识、提高记忆、发展语言技能、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明辨是非等。本文针对幼儿活动中讲故事的技巧, 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故事,尝试,幼儿
参考文献
[1]易进, 林丹华.幼儿语言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999.
[2]祝士媛.幼儿语言教学法[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2.
学前教育中语言的教学策略分析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语言教学,语言作用,表达,倾听
一、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作用
人类有了语言, 脱离野蛮走向文明, 用语言来沟通思想, 表达情感。语言表达能力优秀者, 有根有据, 引经据典, 出口成章, 口吐莲花, 咳唾成珠, 堪称语言的大师, 说话的巧匠, 语简单而明了; 语言表达能力拙劣者, 啰啰嗦嗦, 词不达意, 出言鄙猥, 期期艾艾, 支支吾吾, 便是语言的矮子, 说话的笨人, 口将言而嗫嚅。语言是大众彼此交往、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 只有能够流畅表达自己思想、具备优秀语言能力的人, 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才算得上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幼儿园时段是一个人的语言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萌芽状态, 教育者必须对这段黄金时期充分加以利用,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 高度重视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对其精心培养, 把握住有利时机, 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 让幼儿们的语言顺畅发展与熟练运用, 促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快速提升。
二、让孩子们乐于表达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 不要禁锢孩子们的思想, 让他们畅所欲言, 使之乐于表达, 敢说、爱说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 之后“能说”渐行渐近。给孩子们提供快乐的学习环境, 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 让他们无忧无虑, 让他们拥有快乐幸福、有甜蜜回忆的童年, 满足他们的各种正常需要,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全方位的训练。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竭尽微忱, 关心他们, 呵护他们, 为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奉献全部光热。让他们时时刻刻都处于放松状态之中, 鼓励他们大胆说话, 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 循循善诱, 让他们表达得更加完善。给他们创造条件, 如建立图书角, 让他们表述阅读图画书的感想; 多做游戏, 通过游戏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游戏语言; 观看视频动画, 一方面, 使之接收信息刺激感官; 另一方面, 通过发表观后感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 方法多多不一而足。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心理轻松, 无半点压力, 可以轻轻松松的表达, 能够大胆发言, 在这个时候引导他们学习语言, 他们无不其乐陶陶、乐意接受, 而且学习、完成的速度出乎意料, 质量也趋于上乘, 表达会更流利更通顺, 说话也自然大方积极主动。
三、没有倾听就没有倾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说“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支持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富兰克林对此曾经进一步明确指出, 如果你想和孩子交朋友, 那么他讲话的时候, 聪明的你必须蹲下来倾听。这句话很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道理: 我们和孩子们谈话, 不能居高临下, 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 不仅仅说明了我们喜欢他们, 而且明显地表达了我们对他们的尊重。我们教育观的转变, 就是教育效果提升的到来。我们和孩子们谈话蹲下来倾听, 说明了我们对幼儿表达的一种鼓励、对其话语权的一种肯定; 蹲下来倾听的时候, 与幼儿的眼睛平视, 他们会明显地感觉到我们之间没有鸿沟; 蹲下来倾听的时候, 表达了渴望倾听的真情, 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温暖, 让幼儿认为我们是值得信赖的。此时此刻, 孩子们一定心花怒放, 他们无不能够做到坦诚相处、和我们推心置腹。我们还要注意不要打断孩子的谈话, 不插话、不反对, 多给予鼓励, 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 把心里所想的如瓶泄水, 似瀑飞扬、畅所欲言。在倾听的过程当中, 要注意流露出亲切的微笑, 柔和的拉住他们的小手, 不时地鼓励他们, 比如说“你讲得真好! ”“后来怎么样呢?”“我就知道你会有这么优秀的表现! ”“你做得非常正确! 老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等等, 让原本说话胆怯或平日不爱说话的幼儿, 因受到不断地启发、诱导和鼓舞而逐步树立说话的自信心, 从而不断开启思维的闸门, 促使言语水平的发展达到最佳。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谈话, 是成人关爱儿童的最好的方式, 是成人打开儿童心扉的钥匙, 是通往幼儿内心世界的捷径, 这一方式有利于双方的沟通, 满足幼儿的表现欲, 促其表达的顺畅, 帮助儿童走出独立和闭锁, 点燃语言的火花, 树立交往的自信。
四、教学更新观念和家长联手破臼除窠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 某个孩子不听话, 老师说话的时候他总是插嘴。在课堂上, 他坐不住, 和小朋友们交头接耳, 这样的结果很简单, 我们常常训斥他们, 让他们保持安静和乖巧; 根据调查, 我们发现在家庭生活当中, 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爸爸妈妈在谈论问题的时候, 孩子插嘴, 父母心生厌倦, 斥责孩子多嘴多舌; 如果孩子和家长的意见不统一, 父母甚至会勃然大怒, 说孩子不懂事, 难管教; 在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这样的孩子简直是大逆不道了, 教师严加管理, 还要把家长喊来, 以示其“教子无方”。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的活泼好奇的天性遭到无情的扼杀。殊不知, 法律有明文的规定, 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 可是我们成人对此一无所知。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 成人还高高在上, 幼儿自信心必大受打击, 表现力减弱, 语言交流的积极性受阻, 人为的给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设置障碍, 使得幼儿的话语权不能真正得到维护。教师和家长要联手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 鼓励孩子们吐露心声, 要给他们创建轻松愉快的成长氛围, 打造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 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 确保在最宝贵的幼儿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
五、注意思维的训练
表达好语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每个人都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培养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实质上就是培养孩子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 ( 输出思想) 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 ( 汲取思想) 的能力。对这一点理解得越深刻, 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越高, 教学效果就越好。提高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而听、说、读、写没有一项游离思维之外。听和读属于对语言的理解, 说和写属于语言的运用表达: 听, 要边听边思考, 只听不思考叫“充耳不闻”; 说, 要边想边说, 只说不想叫“信口开河”; 读, 要用眼用脑, 只看不思, 就是“视而不见”; 写, 更要靠思维, 否则, 就会让人不知所云。理解和表达都需要进行复杂的思维。因此, 语言能力只是它的表现形式, 而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 语言教学要把思维训练贯彻始终。
综上所述, 语言教学也并非难于上青天, 方式要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 如演唱歌曲、讲述故事、课堂辩论, 等等, 方法多多, 难可俱陈。无论是如何方式的学习, 都要有活泼动人的内容, 有感情真挚的引领, 让孩子们感到丰富多彩, 这样, 语言的学习才会群情踊跃, 充满乐趣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韦迪.幼儿园教育观念更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8.
[2]张明珠.幼儿语言教育发展现况及趋向[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9, 12.
运用动画片优化学前语言教育 篇11
【关键词】 动画片;优化;学前;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脑、电视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家用电器,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随着动画事业的良好发展,动画片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取代的内容,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家长与老师给予重视。
1 动画片在学前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动画片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动画片中所有对话都是由编剧作家认真设计的,并且由配音演员进行标准配音,可以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良好范本,帮助幼儿运用正确语法,有效提升其表达能力。同时幼儿十分容易受到动画片的吸引,而动画片色彩鲜艳、声音悦耳、画面丰富、情节连贯,使幼儿更加容易进行语言学习,并进行深刻记忆与理解,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动画片以其多变的画面与声音,充满创意的情节设计刺激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优化学前语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运用动画片优化学前语言教学的策略
2.1对动画片进行正确选择
幼儿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喜欢提问、模仿,并且能够在模仿与实际应用中对语言进行学习。所以对动画片进行选择时,需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动画片内容为依据,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动画片进行选择。现在的动画片多种多样,有《白雪公主》、《西游记》等民间故事,有《米老鼠和唐老鸭》形式的趣味性故事,有《黑猫警长》形式的知识性故事。以幼儿为主体,运用动画片吸引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观看学习。
2.2在游戏中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电视、电影已经成为动画片的主要载体,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多方位刺激。动画片具备优美的音乐,生动、丰富的画面和语言,十分受到幼儿的喜爱。特别是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初始阶段,是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听觉与视觉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同时视觉与听觉的能力对幼儿自身思维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动画片为幼儿的语言学习以及感官锻炼创建了良好平台。但是在学前语言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是强调动画片的运用,还需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所以老师需要對动画片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进行灵活运用,设计相应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并且能够有效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完善,让幼儿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促进其交流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大班幼儿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后,让幼儿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模仿,让幼儿戴上蝌蚪、鲤鱼、青蛙等头饰进行游戏表演,让幼儿在游戏中交流,更好地对故事情节进行理解,对语言能力进行锻炼。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
2.3情感暗示
大量研究表明情感对大脑皮质工作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情感可以增强大脑工作,激活大脑皮质,形成相应的兴奋中心,使促进智力发展的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有效促进幼儿智力的提升。动画片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对幼儿的大脑皮层进行刺激,形成相应的兴奋中心,促使积极情感的产生,同时动画片中蕴含着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对幼儿而言,情感是其生活、学习的源动力,对幼儿的各种行为进行影响。此外,幼儿的智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富含情感色彩的动画片中可以让幼儿对他人情感进行体会,从而增强自身的内在感受。例如:对《下雨的时候》进行教授过程中运用动画片辅助教学,当幼儿看到小动物快乐的玩耍时,其心情是轻松愉悦的;当狂风吹、大雨下,小动物被雨水淋湿,无处躲藏时,幼儿就开始紧张担心;当小兔子让其他小动物躲雨时,幼儿们才放下心露出笑容。此时动画片的辅助教学功能得到升华,让幼儿了解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激发幼儿的真实感情,吸引幼儿讲话的兴趣,增强其理解运用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够主动的获取信息,促进幼儿的良好成长。
3 结束语
在学前语言教育过程中,动画片是对教学进行优化的重要手段。动画片可以为幼儿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发幼儿的真实情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幼儿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动画片不仅可以开阔幼儿视野,让其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前语言教育的效果。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学习,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佳丽,卢清.幼儿教育信息技术化应用的研究述评[J].教育文化论坛.2016(03).
学前语言 篇1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正处在全面改革的深化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有着进一步的重视。幼儿教师担负着对幼儿培养以及教育的艰巨任务, 所以要能够在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得到重视, 从而为应对实际的需求打下基础。幼儿阶段对语言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这就需要在老师方面能有扎实的基础。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需达到的标准
1.1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要能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层面能够有效确保, 加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这就需要在语言的发音上能够正确清晰的得以保证, 对表达的内容要能偶真实准确的呈现, 还要能与客观规律相符合。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 模仿是幼儿在这一阶段的突出能力, 所以只有在老师的语言表达规范科学准确的基础上, 才能够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才能够有利于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的词汇以及句式, 逐渐的能够对生活得以了解[1]。总之,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上要能够严格遵循准确性这一要求。
1.2 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能够达到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一标准要求,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所教习的内容得以领会消化, 反之就必然会起不到有效作用。而要想能够达到这一目标, 就要在语言的表达上规范化的呈现, 采用一些短小的词句, 比较容易理解的词句进行教习, 同时还要能够注意语音语调的儿童化, 主要就是能够迅速和儿童的关系拉近, 让幼儿能够乐于主动接受。通过形象化富有情感的规范表达方式, 就能够将语言表达的效果得以良好呈现。
1.3 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还要能够将艺术性的标准得以满足, 为能够将教育的目的得以充分实现, 要能够通过相应的策略将语言艺术化的体现出来。从具体的方式上来看, 主要就是要能够通过正面语言表达, 不管是对意见表达的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要能够体现出温和愉快的情感, 不能让幼儿有疏离感, 通过正面的语言进行鼓励[2]。再有就是对语言表达要能够亲切的呈现, 这是拉近和幼儿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一些亲切的表情或者是爱抚的动作都能够让幼儿的信心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案
2.1 提升教师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对语言教学的方案和教学的意图没有得到紧密的配合, 在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和实际相脱轨, 设计的内容不利于操作等。在理论的传授方式上相对比较单一化, 实习实践层面比较缺乏, 在教学的时间上也不够充分, 这些问题对实际幼儿的教学就会存有很大的问题。所以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策略的实施, 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提升, 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措施的实施, 首要能够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3]。
2.2 按照职业要求进行教学实践
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相结合, 并要能够严格按照职业的要求, 通过双向的发展来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学生个体发展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作为重要的考虑内容, 先对口语的表达能力进行提升。不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够有效的和幼儿进行交流以及信息的传递, 这对幼儿的语言能力的表达也会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在职业意识上能够加强重视, 将其作为着手点按照语言表达的科学化以及艺术化的职业要求进行实践。
2.3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练习机会
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在这一方面主要能够通过一些游戏作为主要而对活动, 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提高。通过听说游戏来对幼儿的=句型以及词汇的掌握进行加强, 也可通过绕口令游戏加强语言口语的灵活性。通过这些游戏情境的设置就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
2.4 树立典范模仿学习
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能够树立典范进行模仿学习, 幼儿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完全在幼儿园实施活动方案, 要能够进行课堂教学的模拟, 通过自身的专业语言表达, 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课堂, 可以选取幼儿进行试讲, 其他的学生扮作“幼儿”。等到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点评, 这样能够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强化, 在组织活动的能力上也能够得以加强, 通过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加强就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能够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的应用, 将这一技能能够顺利的在实际教学中得以传递。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式, 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 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巫俐群.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02)
[2]陈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2014 (02)
【学前语言】推荐阅读:
学前幼儿语言学习07-06
学生语言领域学前教育10-0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读书报告08-1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05-2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参考文献08-01
学前班第一学期语言教学总结08-20
学前音乐05-13
学前孩子06-14
学前课程07-29
学前教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