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学前专业

2024-09-08

幼专学前专业(共3篇)

幼专学前专业 篇1

1 前言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倦怠率高达20%[1];而在200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 大学生对学习的倦怠更为严重, 达60.13%[2]。可见, 倦怠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研究认为大学生倦怠体育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本文通过对全国幼专学前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学生倦怠体育的原因和规律, 提供必要的改善措施, 旨在减少和避免倦怠的发生, 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幼专学前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来有关高职高专体育课、学生倦怠的论文30余篇, 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采访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体育教师16位, 心理学教师3位, 教授、副教授5位, 讲师12位。

2.2.3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资料及调查访问的基础上,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主要以封闭式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 经抽样调查向6所高校教师发放20份、学生发放500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3 现代大学生倦怠体育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 发现有138名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其中男生36名, 女生102名。造成大学生倦怠体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 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最后得出学生倦怠体育主要是以下原因:学生身体素质差、上课没有目标、对任课老师有很强的抵触心理等几个主要方面。

3.1 身体素质差, 对体育没有兴趣

身体素质, 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3]。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幼专体育课中, 多为健美操、幼儿舞蹈和体育游戏, 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较高。由于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又缺乏应有的运动感觉, 往往产生犹豫自己做动作不到位和怕团队失误的心理,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而产生对体育课程的倦怠。

3.2 课堂学习没有目标

大一新生刚入校, 觉得自己的十年寒窗任务完成, 忘记了高中时期自己拼命学习的场景, 忘记了当时的豪言壮语, 忘记了自己的目标、任务, 完全的松懈了下来。在高中阶段, 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 现在目标实现了, 产生了松懈心理, 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 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 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这些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 如果上课没有目标, 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上课, 学习上拖拉、散漫、怕苦怕累, 并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 把体育课当成苦差事。

3.3 与教师关系不好, 有抵触心理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 教学氛围沉闷, 学生学习被动, 体育教师的各种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 要特别注意为人师表, 但有些老师的行为却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学生不理解教学目的的时候, 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 就大声训斥, 由着自己的情绪对待学生, 同时受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影响。总之, 学生在课堂上面练得好就跟着一起高兴, 练不好就急躁, 发脾气, 这是无能的表现, 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和学生产生感情交流, 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学生怕老师、恨老师、从不说心里话, 可想而知, 如果学生们不喜欢任课老师, 那么对这门课程也不会感兴趣。

4 改善学生对体育的倦怠情绪

4.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高质量完成动作的保证, 当然掌握体育课的一些项目, 只有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如力量素质好, 各种动作漂亮、有力;柔韧素质好, 可以使幅度大, 姿势优美;灵敏素质好, 使动作做到协调准确, 学前专业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任务是根据学生遗传与后天发展来定的, 在体育方面, 学生应侧重幼儿舞蹈练习和体育游戏方面, 表现难美型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场地设施进行有效的教学是理想的方法, 但必须要求动作技术正确, 保证质量。不要形成一些不合理的、与技术动作不一致的肌肉用力习惯, 最后反成为发展技术动作的障碍。

4.2 给予课堂学生树立明确、具体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体育老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 既要掌握体育各项的运动特点, 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 因为面对同一个目标, 教师认为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应该能够达到, 但学生自己认为达不到, 那么这个目标对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目标, 设置目标即有困难又有可能实现, 可将学生最近的能力水平作为参考, 并在必要时修改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所以在进行设置目标时, 应从学生现实的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 设置出合理的目标。

4.3 提高教师威信,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谈到教师的威信, 有的学者认为在现阶段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4]。这一点与教师树立威信并不矛盾, 如果教师在学生中没有丝毫的威信, 学生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 不遵守课堂秩序, 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对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威信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示范可以有效的确保学生的模仿, 前提是学生尊重老师, 对老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才能够让学生记到心里。

但教师要区分威信和权力, 切忌使用强制性的权力, 权力在教育中没有立足之地, 使用权利违背学生的利益。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 充分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及时调节运动量, 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 在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及语言表达的带动下, 完成教学任务。

4.4 改变教学方法和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用体育明星的例子激励学生, 磨练学生的意志[5]。对青年学生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对爱好体育的学生, 体育明星的感召力是很大的, 许多学生往往是在体育明星成长事例的影响下而决心参加体育运动的。在体育课内容中穿插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 向学生揭示用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 怎样面对和克服困难等等, 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 塑造学生的意识, 磨练学生的意志。

在改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方面, 教师要做到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 让学生感到体育的美与吸引力, 了解体育课是可以增强学生身体健康, 培养良好品质, 锻炼性格形态等独具魅力的运动项目,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的积极性。

4.5 按照学生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有研究表明, 大部分外向型性格的人, 活泼好动, 开朗大胆, 反映快速, 动作敏捷, 身体素质好, 运动能力也比较强, 内向型性格的人, 孤僻含蓄, 沉着冷静, 反映迟钝, 动作缓慢, 身体素质一般较差, 运动成绩也差, 因此, 在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运动密度、强度进行合理的安排, 否则就会形成前者“吃不饱”, 后者“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水平, 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基础好, 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 可以增强学习的难度, 使之能够得到更快的提高, 对基础差, 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 则应该加强指导, 同时采取一些有效的辅助或诱导练习, 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

5 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课堂上, 倦怠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表现, 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体育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 只对某些其它科目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 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 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 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体育课的学习上来, 克服情感障碍, 真正厚爱倦怠学生, 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体育以外的闪光点, 改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在体育教学上, 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 学会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体验到学习体育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幼专学前专业 篇2

根据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更重要是为学生们以后将要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积累有益的经验,为毕业后的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我校学前教育专业14学前3班于2014年11月3日至2014年11月11日到********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一周实习下来,感觉获益良多。以下是对该周实习的深刻总结。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理论结合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平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理论性较强,与实践差距较大,不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经不起推敲。毕竟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死的,实践应用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不是书本知识能够预见的。另外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可以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理论中找到指导方向,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了解和熟悉幼儿园的工作和运行。深刻理解幼儿园的教学任务、目的以及发展方向。学生们在学校学习,从来没有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况且学生们面对的学生还是婴幼儿,这更增加了学生们的挑战。学生们还不具备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课堂学习也没有教给学生们这种能力,所以必须走进学校,走进一线,直接和学生面对面,在其他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习,逐步适应,逐步进入情况。

3、增强责任心事业感。作为学生,还没有进入职场,还没有开始职业生涯,而且还是特殊的幼师职业。不了解婴幼儿,不了解该怎样面对。幼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令人向往,但是学生们从来没有经历过。不知道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及早了解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做好心理准备。提前知道投身这个职业所需要付出的辛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职业的热爱。

4、找到差距,提高能力素质。实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们总觉得自己学到了所需要的知识,对未来也是信心满满。只有经过实习,才能找到所学的知识和实际需要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觉的学习,弥补不足。

5、培养与幼儿的初步感情。只有从内心里充满对婴幼儿的爱,才能更好地干好工作,才能把感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学生们面对婴幼儿这个特殊群体,特别需要爱,一些小的疏忽,都会造成严重后果。通过实习能培养与幼儿的感情,深入到幼儿的感情世界,这对幼教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培养而的深厚感情,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二、实习内容和总结

1、通过学习公开课,观察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教学活动内容,初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过程。

2、通过参观,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建设,了解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特点 及环境对幼儿园教学的作用。

3、学习幼儿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初步了解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工作状况。

4、观察保育员是如何进行保教工作的,学习如何做好保教工作。

5、了解当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特点与努力的方向。

6、学习日常活动的组织,了解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基本方法。

7、准备一堂主题实践活动课,进行试讲,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面对婴幼儿,学生们仅仅拥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婴幼儿不同于青少年,也不同于儿童,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有限,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有的一切也远未达到成熟的水平。面对这样的群体,学生们就不能从青少年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把自己也当做幼儿的一员,以幼儿的方式思考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想要的效果。以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给予适当的帮助,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幼儿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婴幼儿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这时候,学生们以何种方式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学生们就不能以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而是更加侧重于以婴幼儿能理解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有不同的方法。面对这些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的婴幼儿,堂上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婴幼儿这个群体注定课堂的秩序不可能一直保持的很好,有的教师通过过于严厉的管理方式来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有的则善于利用引导的方式来化解这一难题。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学生们首先就要适应这种课堂状况。

在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教师。这是学生们必须要转变的思想观念,找准定位是能否成为一名优秀幼师的关键。

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总之,教育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幼儿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三、收获和不足

1、本次实习达到了预先的实习目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对幼儿园和幼儿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点与过程,也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去向与专业定位。

2、实习让学生第一次置身于社会活动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让她们对你又爱又怕。所谓爱就是让小朋友都喜欢你,喜欢你组织的活动,怕呢,就是让小朋友听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动。这次学生们也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3、实习让学生的思想逐渐成熟,行为收敛了许多,在今后的日子里,学生们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这对学生们将来学习和就业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幼专学前专业 篇3

1 体育学习兴趣概述

1.1 体育学习兴趣的概念

祝蓓里、季浏在《体育心理学》中认为,体育学习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1]。

1.2 培养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术,对身体锻炼所具有的喜好情绪,是主动地积极地参加体育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效果重要的心理因素。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并成为合格人才为目的和任务的。然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哪怕是能力再强的学生也无法达到目的。因此,如何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就显得尤为重要[2]。

2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学习兴趣的背景分析

2.1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存在知识面广、层次浅的现象,学生一个学期就有十七八门课程需要学习,仅专业技能技巧课就有七八门,如声乐、键盘、乐理、舞蹈、美术、体操等等。专业技能技巧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掌握的课程,对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想学好任何一门技能技巧课,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大量的练习时间。因此,在课堂中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体操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学好体操课至关重要。

2.2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首先,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包括五年制初中起点和高起点三年制两种模式,学生以女生居多。初起学生的年龄16岁左右,其特点是身体可塑性比较强,但学习的理解力稍弱于成人,在动作学习技能上应注重反复练习强化动作技能的形成;高起点学生理解力稍强,但身体的柔韧等素质可塑性要差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时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由于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面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感知力、节奏感。尤其是舞蹈跟体操的学习都属于身体的练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学生学习体操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目前部分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对学习体操的错误认识。如很多学生认为舞蹈是专业课而体操属于基础公共课。还有学生认为体操只会把小腿练粗,身体练壮。这些错误认识急需纠正。

2.3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当前,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首先,体操教师对于体操课认知和教学目标把握模糊。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体操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技巧课。经过对全国十所幼专学校的调查显示,多数幼专体操老师并没有真正的把体操课放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技巧课的位置。仅仅是作为体育课中的一小部分,完成最基础的教育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态度定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体操课的场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多数学校学生在室外上课,上课环境恶劣,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体操课教学内容稍陈旧,有一些学校甚至十年都没有调整过教学内容,学生没有新鲜的美的刺激,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3 激发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操学习兴趣的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喜欢一门课,首先就是要了解和认识这门课程,其次,很重要的两方面就是喜欢这一门课的任课老师和在这门课上找到“成就感”。

3.1 改变学生对体操课的认识

学生对某一门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学好该课程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学生对体操课的认识。通过宣传栏、团体操表演、校健美操队比赛、社团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了解体操锻炼的意义所在,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塑造形体美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观看往届学生的健美操创编作品以及我校体操队参加省市级健康活力大赛获奖的视频,学生们精彩的演出,使“观众们”跃跃欲试,激发学生体操课学习兴趣,树立学好体操课的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参加体操的锻炼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定期组织低年级学生观看高年级的体操学业展示和创编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或第二课堂,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创编、教学的综合技能。使学生认识到体操的“美、易、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

3.2 优化体操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课程内容作为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课程知识体系,是课程的主体部分,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文化教育活动,需要给学生呈现多样的体操基础理论知识和体操技术技能知识。因此,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是为更好的完成体操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优化;是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服务,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化。以济南幼专为例,体操课自开设之初就一直被视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中的特色课程。体操课程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师资情况及场馆建设等学校软硬件条件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优化选择合理的体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艺术体操、幼儿健美操、校园健身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内容。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不断优化、调整,目前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也在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是学生的反馈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且是在发展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只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3.3.1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愉快接受教学内容的催化剂。教师应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找出适合幼专学生技能和能力有效发展的更好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科研的能力,以科研促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体操课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评课等形式促进互相学习,提高自己在舞蹈、审美、音乐、艺术体操、健美操操等方面的造诣,不断完善自身能力。逐步完成从熟练型教师向风格型教师的转变,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质的飞跃。

3.3.2 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因此,在体操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表率,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所谓“言”是指体操教师的声音语言,体操教师说话要亲切感人、爽朗干脆、充满活力,多用肯定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偶尔风趣幽默的语言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行”是指体操教师课堂表现出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用准确的手势、姿态、舞姿来体现体操的魅力,通过真诚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个同学。有时候教师一个赞许的点头都可以让学生燃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

3.4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上一篇:中国苗族下一篇:加强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