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治疗论文(通用7篇)
目标导向治疗论文 篇1
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约50%合并急性肾损伤 (AKI) , 是AKI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1]。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灌注常明显降低, 其导致的肾缺血被认为是AKI发生的重要因素[2]。因此, 积极的液体复苏改变感染性休克患者低动力状态可能有助于防治AKI。但也有研究表明AKI的发生与肾血流状态无关, 而EGDT导致的超常血流动力学状态可导致不良后果[3]。目前医学界非常重视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治疗, 所谓集束化治疗是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和相关指南要求, 将一组抗感染性休克的方法捆绑在一起的套餐。其中EGDT制定了较为合理的血液动力学目标[4]。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 观察EGDT达标时间对入住ICU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7天AKI发病率和28天病死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入住北京健宫医院ICU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标准: (1) 年龄≥18岁; (2) 进入ICU时血肌酐在正常范围。排除标准: (1) 具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接受过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 (2) 伴有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者; (3) 静脉导管禁忌证; (4) 拒绝集束化治疗者。对全部患者实施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内的集束化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住ICU时APACHEⅡ评分、EGDT达标时间、7天AKI发病率和28天病死率。
1.2 定义
1.2.1 AKI的诊断标准[5]
48 h内血肌酐升高绝对值>26.5μmol·L (0.3 mg·d L) 或血清肌酐较基线水平增高50%;和 (或) 尿量<0.5 m L·kg-1·h-1, 超过6 h。
1.2.2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6]
(1) 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 (2) 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存在; (3) 收缩压<90mm Hg或较原基础值下降的幅度>40 mm Hg至少1 h, 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4) 有组织灌注不良表现, 如少尿 (<30 m L·h-1) 超过1 h, 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1.2.3 集束化治疗方案
(1) EGDT: (1) 达标项目:中心静脉压 (CVP) :8~12 mm Hg, 机械通气者12~15 mm Hg。平均动脉压 (MAP) :65~90 mm Hg。尿量≥0.5m L·Kg-1·h-1。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 O2) ≥0.70。 (2) 优先达到次序:CVP→MAP→Scv O2。 (3) 同时监测的目标:监测每小时尿量;每12小时血肌酐水平;动脉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血糖。 (4) 治疗步骤:首先给予积极的容量复苏, 补充晶体和胶体, 使CVP达标。若Scv O2未达到0.70,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静脉泵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平均动脉压。若Scv O2仍未达标, 则应根据血红蛋白的浓度, 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比容达到0.30以上。若Scv O2还未达标, 应给予正性肌力药物以达到复苏目标。 (2) 保守性液体管理 (CLFM) 策略:1周内至少连续2 d使患者液体处于负平衡状态, 即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限制液体入量, 如果患者循环相对稳定, 适当使用利尿剂, 维持液体负平衡。 (3)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入住ICU 1 h内, 经验性使用广谱及联合抗生素;保持感染灶引流通畅, 在使用前留取多个、多处标本送检病原体, 以提供调整抗生素的依据。 (4)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不能纠正低血压时加用甲泼尼松龙1 mg·kg-1·h-1。 (5)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 控制血糖在7.8~10.0mmol·L-1。 (6) 机械通气治疗:对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患者, 限制平台压≤30 mm Hg。 (7)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 根据情况选择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或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 定量数据表示为±s, 定性资料表示为率 (或构成比) 及其标准误。比较各组间年龄、病程、APACHEⅡ评分,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组间差异显著的情况下, 采用LSD法进行3个均值间的两两比较, 双侧差异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各组间7天AKI发病率和28天病死率, 采用交叉列联表χ2检验, 在组间差异显著的情况下, 再进行3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双侧差异性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两两比较7天AKI发生率和28天病死率时,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入选患者103例 (男69, 女34) , 年龄56~86岁, 平均年龄 (68±6.6) 岁,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6~34年, 平均病程 (15±6.9) 年, 进入ICU时APACHEⅡ评分为15~33, 平均 (23±4.0) , 7天AKI发病率为57.3% (59/103) , 28天病死率为41.7% (43/103) 。按EGDT达标时间, 将患者分为3组:A组 (≤6 h达标) 、B组 (6~24 h达标) 及C组 (24 h内未达标) , 分别有患者56例、21例和26例, 3组之间性别、年龄、慢性支气管炎平均病程、基线APACHEⅡ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表1) 。
2.1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与急性肾损伤
全部患者7天AKI发病率为57.3% (59/103) 。A、B、C 3组发病率分别为35.7% (20/56) 、76.2% (16/21) 、88.5% (23/26) , 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1)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AKI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P<0.01) 和C组 (P<0.01) , 而B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 (表2) 。表明EGDT在6 h内达标可显著减少AKI发生率。
2.2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与病死率
全部患者28天病死率为41.7% (43/103) 。A、B、C 3组28天病死率分别为26.8% (15/56) 、47.6% (10/21) 、69.2% (18/26) , 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1) 。两两比较结果显示, A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 (P<0.01) 和C组 (P<0.01) , B组病死率显著低于C组 (P<0.01) (表2) 。表明EGDT达标时间越短, 28天病死率越低。
注:与A组比较aP<0.01, 与B组比较bP<0.01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是ICU中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感染性休克导致的死亡是全球临床医师面临的共同难题。2004年, 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对感染与脓毒症的诊断以及治疗发表了第一个被国际广泛接受的指南, 并于2008年进行了更新和补充[7]。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涉及液体复苏、控制感染、机械通气、血糖控制、镇静镇痛、肾脏替代治疗等多个方面。其中, 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治疗手段, 以早期液体复苏为中心、配合其他有效监测和治疗手段的“感染集束化治疗”力求在休克早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 改善组织灌注, 防止其向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 发展[8]。2001年, Rivers等[9]提出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目标性治疗是尽快积极进行液体复苏, 主要强凋第一小时液体复苏的速度和量。但是盲目大量补液, 将会导致过多的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 导致氧弥散距离加大, 微循环障碍, 继而出现MODS。研究表明, 24小时液体复苏后采用保守性液体管理 (CLFM) 策略, 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10]。本研究通过前瞻性方法, 对入选的慢支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内的集束化治疗, 观察EGDT达标时间对28天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越早完成EGDT, 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越低, 6 h内达标者病死率降低26%, 而24 h未达标者病死率高达69%, 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1]。
感染性休克是AKI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感染性AKI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 涉及到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肾脏灌注的改变、肾脏细胞功能改变和损伤, 以及内毒素或内毒素样物质诱发的复杂的炎症和免疫网络反应等多个方面。而对感染性AKI的治疗除了到肾衰时行肾脏替代之外, 尚无有效防治AKI和缩短自然病程的措施和方法, 且对肾脏替代方式的选择和时机方面也充满争论。有研究认为, 严重感染时肾血管收缩和肾灌注减少是急性肾衰发病的关键因素[12]。另有研究发现, 感染性AKI完全可在肾血流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发生[13]。因此, 早期液体复苏能否有效防治感染性AKI, 是亟待回答的问题。本研究发现,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在6 h内可使AKI发病率减少50%左右, 支持早期液体复苏可有效防治感染性AKI。
综上所述,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 缩短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达标时间可减少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和病死率。
目标导向治疗论文 篇2
1 重症监护
1.1 中心和外周静脉导管护理
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血管内静脉置管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 但也增加了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CRBSI) 发生率。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 需要加强其对中心静脉置管 (CVC) 引起CRBSI的认识, 严格无菌操作和控制正确的手部消毒是减少CRBSI的有效措施[2]。对于护理操作者的无菌操作技术, 手部消毒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 其是限制细菌定植的主要手段之一[3]。“手部消毒”不同于“皂液洗手”, 选用70%乙醇进行手部消毒, 较之皂液洗手显著降低了ICU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护理时的皮肤消毒应选用适当消毒剂[4]。2%氯己定常作为首选, 也可选用2%碘酊以及0.5%~1.0%聚维酮碘或70%乙醇进行消毒。穿刺术野的覆盖保护一般使用透明的、半透性聚氨酯敷贴, 可便于发现导管穿刺点的炎性变化, 减少了更换频率;但是对于高热、出汗较多的病人或导管置管处血液渗出较多者, 敷贴局部仍然可能较为潮湿, 从而增加了定植和感染的机会, 宜首选纱布[5]。周围静脉导管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往往采取定期更换周围静脉导管作为预防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方法。多项研究显示, 采用72 h更换周围静脉导管的方式, 静脉炎、细菌定植、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减少, 反而增加了液体外渗的风险, 目前认为重点不是72 h更换, 而是每天对导管位点的监测。当周围静脉导管不能正常使用或者出现静脉炎 (皮肤温度升高、触痛、皮肤发红、触及静脉条索) 应当立即拔除, 同时留取导管尖端及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进行培养 (最好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 其中1份血标本来自经皮穿刺) 。
1.2 SvO2、ScvO2、CVP和MAP监测
ScvO2和SvO2是反映组织氧耗及供氧的重要指标, 当两者>65%时提示机体内氧的供需平衡。ScvO2与SvO2数值密切相关, 监测简单易行, 常规方法是从中心静脉间断性抽血检测[6]。在抽取中心静脉血时, 应注意不能将输液液体且不应有气泡混入其中, 并及时送检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CVP是指右心房和上下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 反映心脏前负荷较为准确, 对补液量及补液速度有重要指导价值, 必须严密加以监测。护理上要保证深静脉通路的通畅, 应单独保留一路深静脉通道用来持续监测CVP, 以减少药物特别是血管活性药对CVP数值的影响。由于机械通气和腹腔高压可导致病人胸腔内压增高, 使CVP升高, 因此对于此类病人, CVP控制在12 cmH2O~15 cmH2O为宜。血压的监测可以按需使用无创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由于严重感染性休克时外周血管阻力明显降低, 会影响自动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 甚至不易测出且缺乏连续性, 因此建议使用有创动脉进行持续血压监测。对于严重感染性休克病人需予平卧位, 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皮肤弹性、颜色、温度、指压恢复时间以及微循环情况等[7]。
1.3 尿量和血糖监测
尿量是反映循环有效灌注特别是肾脏灌注的一个敏感而重要指标。故危重病人特别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在实施液体复苏过程中应留置导尿管, 以准确监测每小时的尿量变化, 同时注意观察尿色, 计算尿比重等。采用半点或整点记尿量法有助于避免遗忘每小时尿量的测量, 为使尿液计量精确到毫升, 可使用精密接尿袋, 无条件者可使用量杯或注射器, 以保证计数的准确。留置尿管应注意定期更换, 防止泌尿系感染。严重感染病人早期病情稳定后, 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维持血糖水平<8.3 mmol/L。研究发现, 血糖水平与严重感染病人的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明显降低危重病人病死率。严重感染病人早期病情稳定后应维持血糖水平低于8.3 mmol/L, 可通过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和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水平, 但应用胰岛素对抗外源性葡萄糖期间, 因可能发生低血糖血症, 早期应每30 min~60 min测定1次血糖, 稳定后4 h测定1次[8]。
1.4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如果充分的液体复苏仍不能恢复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 应使用升压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目的是升高血压, 改善内脏器官灌注。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符合:①迅速升高血压, 改善心脏和脑血流灌注;②改善或增加肾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 纠正组织缺氧, 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等。由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会引起心律失常及低血压, 所以护理上应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当发现心率增快30/min以上或出现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如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应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2 一般护理
严重感染的病人在早期EGDT中需要进行液体复苏, 此时会输入大量液体, 有部分感染性休克病人由于末梢循环差, 出现指端冰冷。因此, 在实施液体复苏时要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 可加盖棉被, 应用输液加温器, 避免大量较冷的液体直接进入病人体内。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 要注意呼吸机管路等的连接是否正确、通畅, 固定是否牢固, 要注意呼吸道的管理, 要及时进行气道的湿化和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注意观察痰的性状。注意定时翻身, 防止压疮。对清醒躁动病人应以约束带适当固定。对既往有长期卧床病史的病人, 要注意其可能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 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 必要时加穿弹力袜。要注意病人的胃肠道功能、腹胀情况、大便性状及次数, 有无消化道出血及腹泻等。
3 心理护理
对意识尚清醒及烦躁不安者需注意心理护理, 要注意周围环境、声音、语言对病人的影响。减轻病人烦躁和恐惧, 能减少氧耗, 减轻应激状态下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让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计划, 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 并协助做好护理, 提供对治疗有用的资料。适当的心理护理还有助于防止意外损伤和ICU综合征的发生。有些重症脓毒症及MODS病人虽经积极处理, 但治疗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临终护理, 包括临终护理培训、人员配备及与病人和家属的交流。
EGDT 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人的病死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 但其有效实施则需要护理工作者全面的观察护理。护士与病人密切接触, 若能连续耐心监测病人的意识、皮肤、心理、ScvO2、CVP、MAP、血糖及尿量等临床资料的细微变化, 细致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 必能为成功的诊治严重感染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严重感染,目标导向治疗,早期,重症监护,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Kochanek KD, Murphy SL, Anderson RN, et al.Deaths:Final data for 2002[J].Natl Vital Stat Rep, 2004, 53:1-115.
[2] Bacuzzi A.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abou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J].Surg Infect (Larchmt) , 2006 7 (2) :65-67.
[3]Csoms A.Intensive care nurses, knowledge about th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f prevent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J].Orv Hetil, 2008149 (20) :929-934.
[4] Rickard NA.Reducing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Br J Nurs, 2003, 12 (5) :274-284.
[5] Banton J.Techniques to preven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s:Products,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J].Nutr Clin Pract, 2006 21 (1) :56-61.
[6] Vassilakopoulos T.The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response to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Respir Care, 2007, 52 (1) :64-65.
[7]Campbell B.Arterial waveforms:Monitoring changes in configura-tion[J].Heart Lung, 1997, 26 (3) :204-214.
目标导向治疗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知识分类,目标导向
新课程的实施已破除了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了基本教学技能,步入了教学标准化的时代。同时,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三者间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实现高效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按照布鲁姆教育知识目标分类理论,我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依据《广州市思想品德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我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学设计作为本文案例分析的对象,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现实起点,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突出以能力立意和价值导向为主,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注重学习过程和评价的激励与诊断作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
1.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标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我把课程标准中的“了解”阐释为:分析我国当前分配制度的合理性;确认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领悟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2.任务分析
学生起点知识和能力:许多初三学生基本能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学生已学过有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构成的知识,但对共同富裕的含义、意义和途径并不了解,通过本课学习,就可为第八课的合理消费、第九课的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概念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也呼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党的基本路线中总奋斗目标的知识。
学生基本熟悉和掌握了腾讯公司的产品使用方法,但对其创始人的事迹、观念、社会环境、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和我国东西部发展战略等问题并不清楚,需要借助相关资料进行辅助学习并做进一步探讨。
3.学习内容类型及学习条件分析
本课主要是对概念性知识中的原理和通则类知识的学习,通过阅读事实材料而形成结论,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予以检验。
4.教学目标分解描述及评析
教学目标应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的确定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为理论依据,以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已具备的学科知识及能力为事实依据,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和贯彻这一教学目标。九年级思想品德基本价值目标主要包括:面临社会生活以及走向社会等问题的选择;核心概念是责任与使命;教育主题是承担社会责任,迎接美好明天。这些内容在教学设计的不同部分都要有相应体现。本课知识大多数都是概念性知识,在解读材料时出现事实性知识,在学生践行时产生元认知知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国家层面的富强与和谐、社会层面的公正与公平、公民层面的爱国与友善。
我借用《腾讯传奇》中的一段文字材料作为本课的教学情境,在与材料结合时,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相应的学习目标,具体表达如下:
目标1:阅读马化腾学习、创业的事迹,概括他的优秀素质,指出他成功创业的社会条件。
目标2:阅读马化腾致富的事迹,分析分配制度的因素及其根源。
目标3:推测贫富分化恶化的影响及其后果,提出和辨析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则和途径。
目标4:评析腾讯公司的业绩成长史和捐赠行为,确认实现共同富裕是必经之路。
目标5:列出我国东西部历史与现状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探寻和谐发展之路。
目标6:介绍腾讯公司的公益事业,感悟公益事业的荣誉,让学生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公益事业。
目标7:鼓励学生演示公益捐款的途径。
根据布鲁姆教育知识目标分类理论的四种知识类型和六个认知能力,上述学习目标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表中的位置如表1所示:
表1中的知识类型主要用于协助教师区分教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教育目标具体化、清晰化了。认知能力维度是学生学习知识所要经历的阶段和达到的要求。知识类型和认知能力维度相当于目标陈述中的客体和动词,这使得教学目标的确定和陈述更易于操作。
由上述分析,主要教学程序是问题情境阅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
二、教学设计
1.材料
腾讯,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即时通信、门户、游戏、微信、微博等几乎无所不做。
腾讯公司创始人、总裁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曾经自主设计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软件,有个公司给了他5万元专利费购买此软件。1993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深圳润迅通信有限公司,任职软件工程师。
从1998年开始,马化腾就考虑独立创业,他对着迷的事情自信有能力做好,他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其后,马化腾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由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企业的注册和经营十分便利,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他创立了深圳腾讯公司。1999年10月,腾讯得到美国数据集团和香港盈科数码各11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在激烈的竞争中,QQ目前在国内外已拥有注册用户9.6亿,而QQ本身也实现了赢利,2014年公司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2万元,而最大股东马化腾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自然也是最大的贡献者和受益者。
2004年6月,腾讯QQ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上市10年来,公司的营利能力日益高涨,最高股价为578港元,比最初上市发行价3.375港元上涨了170倍,先后共有100多万人购买过此股票,绝大部分人都有收益。
2006年,腾讯提出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公司管理层决定从每年的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做公益。但腾讯很快发觉:中国公益慈善的土壤比较贫瘠。如何改善慈善公益这片土壤?网络技术是本企业的优势,公司做了月捐、乐捐等网络捐赠平台,让网友的捐款更便捷。
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发布,腾讯的马化腾以50亿美元列第208位。
2012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发布,马化腾以1亿美元捐款位列慈善榜第11位,成为深圳首善。
2.新课教学过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回答与教师小结略):
前问题:从本课课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来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问题1:你最常使用腾讯的什么业务?腾讯业务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问题2:请概述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的创业经历。
问题3:马化腾的创业经历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个人素质?这些素质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吗?我们作为中学生该如何向他学习呢?
问题4:当时社会为马化腾创业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请评价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提出的有利于个人创业的条件(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资料)。这些社会变革体现了“尊重什么”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又为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问题5:2011年时,马化腾个人财富达到多少?马化腾的巨额财富靠下列什么方式得到的?
A.劳动B.资本C.技术D.管理
由此推论,我国的分配方式是_________。(推论+书写)
这种分配方式的制度根源是__________。(推论+书写)
问题6:你的家庭财产总值估计是多少?腾讯公司人均年收入是多少?请分别计算两者各占马化腾收益的百分之几?(书写)
问题7(小组合作、辩论):请从国情、公平正义、传统文化、道德等多角度辨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贫富分化是利大还是弊大?(口述+板书)
问题8(小组合作探究):由此看来,我国应该如何处理分配中的矛盾,缩小贫富分化的差距?为什么共同富裕会成为中国的根本原则?如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口述+板书)
问题9:腾讯公司提出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请运用实现共同富裕的知识分别评价表2及其慈善行为。
问题10:先后阅读下列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图表资料(见图1),回答问题:
3.背景资料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落后,但东部有市场、管理、技术的优势,中西部有资源、人才的优势。
(1)在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和中西部这两个区域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书写)
(2)2000年以来,国家通过________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书写)
4.教学评价
问题11:阅读表2及注释,回答问题。
(1)请概括上面统计表中的信息。(口述)
(2)运用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指出我国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口述+书写)
问题12:如果发现有人非常需要捐助,你愿不愿意进行慈善捐款或捐物?如果愿意,你会怎样捐助(演示)?这样的捐助对你来说有多重要?你的这种想法合理吗?
三、教学设计分析
1.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我在设定目标时调整和丰富了原来课程标准中的“了解”;为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我又增加了描述目标的行为动词“写出”和“确认”能力,强调了“拥护”和“体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价值取向。
由于七个教学目标分布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表中的位置不同,分别覆盖了四种知识类型和五种认知能力,由此决定了应该有对应的不同的教学策略。我分别设计了信息提取、信息整合和符号表征、概括和具体应用、新旧知识重组、变式练习、决策、问题解决等不同类型、不同方式的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实施任务导向的教学活动,以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分析研究相关教学内容的结构、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创造。
(1)重难点突破:本课知识含量多,逻辑思维要有梯度和难度,如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分配制度与价值追求的两难困境、共同富裕和社会环境、实现途径和伟大意义、面对慈善捐助时的选择等。
(2)教材处理:调换内容顺序,把原来教材中后置的“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放置在“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之前,体现社会历史与认知逻辑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3.教学策略
一定的教学目标展现为一定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一定形式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由于不同类型知识的形成、性质、特征和地位各不相同,人们对它们的认知方式也不相同。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视野里,本课的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就有差异(见表3)。
由于不同类型的知识具有不同的特质、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有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问更有目的、更有依据,避免漫天问和随意问。从表3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本课教学目标中的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都属于概念性知识教学,完成这四个教学目标共运用了“注意”“激活”“分析”“指导”“反馈”五种教学策略,教师要对此进行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相应问题。
由于本课知识大部分属于概念性知识,这种知识是比较复杂的、抽象的、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类型,它主要包括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这种概念性知识的教学过程需要遵守一般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引起注意、回忆已有知识、呈现情景信息、阐释知识联系、形成理解、建立新知识结构等,现通过表4对此说明如下:
当然,这种教学过程只是概念性知识教学过程的一般方法,并不适用于其他三种知识类型的教学,也不意味着所有的概念性知识教学都必须循规蹈矩地按照表4中的七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果根据教师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在教学一开始时学生已处于第三个步骤内,那么教学可直接由此开始;如果根据实际需要,教学目标不必追求第六和第七个步骤;当教学任务推进到第五步时也可以戛然而止。
另外,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的教学也是构成日常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并有其各自独特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标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评价标准—思想品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3]人民出版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0.
[4]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洛林·W·安德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目标导向治疗论文 篇4
一、结果导向的内涵
结果导向是ISO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之一, 即强调经营、管理和工作的结果 (经济与社会效益和客户满意度) , 经营管理和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均要符合结果的要求, 否则就没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结果导向强调的是有效管理, 强调能否可持续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它是一种长效管理的思路, 不仅强调结果, 同时也关注过程、状态和能力。它将结果作为评判过程、能力、态度的标准, 将企业的价值观、道德标准、经营理念等融入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也就是说, 重视管理结果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就可忽视管理的过程, 关注过程, 实现有效结果才是其精髓。
在经济学上, 管理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 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其中计划和领导偏重对结果的设定和行动方向的引导, 组织和控制偏重对过程的安排和掌控。结果导向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其理念并非完美无缺, 亦无好坏之分, 执行效果主要取决于使用这种观念的人。正所谓“有果必有因 (过程) , 有因方能有果”。我们在执行结果导向时, 如果我们的“因”与“果”不相配, 或我们在考虑“因”时, 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奢望得到不可能的果, 其结果必然是枚“苦果”, 甚至是“毒果”。2010年初, 丰田汽车的“刹车门”事件, 就是丰田汽车公司悖离原有企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 在“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引导下, 放松质量监管, 在取代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同时品尝到的一枚“苦果”。
二、企业经营目标与结果导向的关系
1.从战略层面讲, 它们相互依存, 目标是前提, 结果是归宿。没有结果的引导, 设定的目标就不会产生实现结果的工作思路即过程的考虑, 它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和可能性。
2.从战术层面讲, 目标的实现是我们需要的结果, 目标和结果是统一体, 小结果的实现和有机叠加是大结果 (目标) 实现的必经之路, 结果的达成就意味着最终目标的实现, 它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3.从操作层面讲, 企业管理伴随经营活动而展开, 经营活动的目标是管理行为的导向, 是管理追求的结果。同时, 管理结果并不等同于企业目标, 它会因内部管理因素影响和外部客观条件干扰而错位, 甚至相悖离。但没有目标的管理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 不追求结果的管理一定是无效的管理, 永远不可能实现设定的目标。
三、结果导向对企业目标实现的现实意义
有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领导安排同一件事情给两位员工去做。其中的一位每天埋头苦干, 甚至连周末都不休息, 弄得是家怨己疲。但是, 他仍没有完成任务。如果你问他每天忙什么, 他一脸茫然, 你问他什么时间可以完成, 他依然茫然;而另外一位员工, 从不加班加点, 但该做的事情都做好, 十分轻松。如果你问他工作安排, 他回答的清楚明了。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前者没有结果导向的思维, 关注的是过程, 偏离了工作的目标, 没有明白工作的目的——不是去做事, 而是要做成事。对结果心中无数, 对实现目标心中没有强烈的欲望,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自然难以成事;而后者则明白自己的工作方向——既定目标, 明白企业对自己的期望——高效地给出满意的结果, 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尽己所能, 调动一切资源, 想尽一切办法实现既定目标。他知道生存需要的是结果, 在竞争中取胜需要的是效率和效益, 所以成效显著。
结果导向的管理明确了工作的目标, 引领了企业的工作方向, 建立了各部门、岗位协调的工作基础, 确立了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 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 从而确保了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目标、更强的执行力、更快的效率”的管理目标, 结果导向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结果导向的运用原则
既然目标和结果导向密不可分, 关注结果和关注过程同样重要。那么, 管理者实际工作中就应把握其中的以下原则。
1. 目标设定要合理。
目标设定是企业战略层面的管理, 常言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作为管理者, 首先要做对事, 再把事做成, 如果方向错了, 再美好的愿景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 我们应根据企业、部门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发展趋势等市场情况, 实事求是地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2. 目标分解要科学。
实施结果导向的管理思路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执行力。它通过将大目标分解成各层级的小目标, 使部门、员工能够看清自己的目标, 很好地预测自己可以达到的结果, 科学有序地调动一切可用资源, 高效地实现工作目标。同时, 因为目标分解的科学合理, 便于人们随着工作进展, 不断看到目标的执行效果, 及时体验成功, 使员工获得成就感, 增强工作激情, 提升工作效率。结果导向应贯穿于目标实现的各个环节和阶段, 科学地分解目标是结果导向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
3. 关注工作中的关键节点, 降低管理成本。
结果导向的管理虽可极大地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但员工的情况千差万别, 一味放手交任务给员工, 缺乏监督, 其结果会因员工能力、思想意识、环境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的情况。现代管理者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指的就是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但关注过程也并非事无巨细一把抓, 要求管理者熟谙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不干扰各部门、岗位正常工作节奏、秩序的情况下, 有针对性地、适度地介入工作过程, 监控工作的关键节点, 将“亡羊补牢”转变为“事前织网”, 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率和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以降低解决问题的代价。如企业制定经营计划时, 作为管理者就应明确经营的利润点、计划的风险点、工作的衔接点、管理的控制点, 从而达成管理中过程与结果的平衡。
4. 建立流程、量化管理。
通常情况下, 员工产生符合管理要求的工作结果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靠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另一条则是靠自身技能和主观努力。从结果上来看, 两者没有区别, 但从过程和发展的角度上来看, 则意义不大一样。前者是可控的, 管理成本低, 投入产出比高。虽然流程和标准不能产生极品, 但能稳定地产生合乎质量要求的可预见的产品。后者是不可控的, 管理成本高, 投入产出比低, 因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使得管理简单化, 并可以复制, 杜绝了人为原因导致的差错, 从而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程式化的生产和管理路径也保证了管理结果的导向性和目的性。
当然, 光有流程和标准是不够的, 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将管理量化, 结果导向制度化。通过将目标和结果, 责任和利益紧密结合, 彻底杜绝以完成无效的任务代替有效的结果, 以苦劳代替功劳等大锅饭式的低效管理模式, 真正体现管理的科学精神。
5. 关注结果, 及时纠错。
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流程和标准解决的, 即使有标准和流程, 随着情况的变化, 也需要适时做出调整。作为管理人员, 一定要关注结果, 既要关注结果与预期的关联情况, 又要关注产生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如当一位员工在同一个地方出现两次以上同样的差错;或者, 两个以上不同的员工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同样的差错, 那一定不是人有问题, 而是这条让他们出差错的“路”有问题。当企业经营目标始终无法实现, 员工工作中差错不断, 此时,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最紧迫的工作不是去管人——要求他们赶快出成果、不要重犯错误, 而是要去修“路”——即修订企业的制度、流程、技术或工作目标, 使之适应工作的要求和实际情况。
五、运用结果导向需防范的几种倾向
1. 防止结果导向的扩大化。
现在有一种观点, 是不设前提条件的将结果导向的思路用于企业的人员资源管理, 鼓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纯粹的商品交换关系, 即我给钱, 你干活;我给多少钱, 你干多少活。这是十分不恰当的观点。引导员工增强责任感, 强调员工应对雇主和企业负责本身并无过错, 但将员工聘用商品化, 实质上是将培养员工的责任推给社会,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
员工培养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是企业在利用社会资源获得利润的同时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把员工当机器, 既是对员工的不尊重, 也违反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其结果就如同你承包了一块土地, 只耕种收获, 不施肥养地, 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此外, 员工培养也是一项高性价比的企业投资, 可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优秀的企业都十分重视该项工作。
2. 防止结果导向的简单化。
片面强调结果导向的作用, 以结果监控代替过程监控会导致管理失控。结果监控属事后管理, 具有管理简单, 成本低, 效果直接的优点。但因其具有滞后性, 无法及时发现结果产生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无法对出现的新情况做出相应的工作调整, 极易出现结果和预期“南辕北辙”的情况。因此, 结果导向只是一种管理思路, 并非管理简单化的托词, 需要对管理进行科学的设计、准备和执行。
3. 防止将关注结果与关注过程对立化。
关注结果和关注过程是一种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 关注结果与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关系密切, 关注过程有利于保证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如一味讲求短期经济效益, 必定会出现部门或个人各自为政、互挖墙角、团队涣散、弄虚作假等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的现象。而如果一味讲求长期经济效益, 又可能让企业主、投资人在短期内看不见回报而失去信心, 员工没有成就感而失去激情, 企业因过于强调完美而失去发展机遇, 同样会危害企业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片面强调结果或过程的危害, 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过程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良好的过程促进良好的结果的产生, 又通过结果来证明过程的正确性。为更好地协调两者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目前大多数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具有平衡功能的绩效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 例如:平衡记分卡, 它不仅看重企业的财务结果, 也增加了用户的满意度。企业人才培养, 学习成长, 内部流程改进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 较理想的解决了过程与结果的冲突。
参考文献
[1].翟新群.管理者重结果亦重过程[J].记者摇篮, 2004 (8)
[2].张剑辉.绩效考核:要结果也要过程[J].银行家, 2007 (5)
[3].温开燕.过程重于结果[J].畜牧市场, 2005 (5)
目标导向治疗论文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以国家政策倾斜, 实用性强, 就业出路广的优势, 受到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每年有一半以上初中生可选择职校.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情况占多数, 厌学现象严重, 教师普遍感到难以开展教学活动, 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常见以下现象:
第一, 学生成绩参差不齐, 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时对初中的数学还学不到三分之一, 甚至有的连小学数学的基本运算知识都不懂, 数字大小写和一些常用符号都弄不清.绝大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职校, 正是由于本身文化课基础弱.特别是数学课, 很大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 学起来确实有困难, 原因在于有些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对数学不感兴趣, 慢慢掉队, 从没兴趣到不想学, 最后导致一窍不通;而另一些学生对数学虽然感兴趣, 但一遇到困难就逃避, 就想偷懒.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看不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因而学习起来提不起劲.其次,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教与学都不得法, 课堂教学效率低, 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能力分化严重;屡战屡败的经历, 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自暴自弃.这些学生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复杂因素.
第二, 学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 认为只学点专业知识就可以直接就业了, 也看不到数学在学习专业课中的重要作用, 更看不到数学在今后进一步学习更高更深更广的知识中的作用, 更看不到数学在以后一生的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 每班只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数学作业, 其中有的还是抄别人的作业, 只有少数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有的学生一个学期一次数学作业都不做.
第四, 数学是很严密的体系, 教材怎么删减都减不了主要的框架内容.而课时数大大减少.这是很矛盾的.现在的每周2个课时数学教学根本就无法上完现在的课本内容.
第五, 有的专业课老师为了使学生花多点时间在自己的科目上, 就在学生中灌输语文数学不重要, 学好专业打天下的思想.
从上述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到在中职相当部分学生和老师对数学课程设置的认识不到位, 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 要改变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端正认识, 以目标为导向,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 才能取得实效.
二、目标教学的含义
数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标教学, 就是以目标为导向, 设置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评价的活动.目标教学的出发点首先就是要科学地选择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又是和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密切相关联的, 中职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显著区别就在于, 中职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 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 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数学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科学.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学, 既要满足基本教学要求, 也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 因此数学的教学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则突出提高人文素质开发智力和形成能力的功能, 二则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之目标.中职数学必须以满足基本的数学素养, 基本的数学需求为基础, 以服务专业课程, 以符合职业生涯的发展为中心, 从适应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出发, 从适应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 同时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另外, 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改进措施
1.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 不是基础教育.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如果与未经过职业教育的学生不能有较大的技能差别, 职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特色功能.因此中职的数学教师不应该只有单纯的数学知识, 还必须具有专业知识的储备,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中职的数学学习, 就应着重于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学习数学却看不到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 掌握了大量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在专业学科中应用, 那么,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将无从谈起.因此,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应加强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扩大专业学科向数学的渗透, 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 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关键环节, 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出现和专业需求脱节的情况, 学生认识不到数学应有的价值.可以这样说, 目前“数学教师技能含量不高”普遍存在, 成为走出困境的重要瓶颈.
2.根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因为中职学校的侧重点是专业课教学, 而不是数学, 所以数学课时不断被压缩.要在这有限的课时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必须把数学与专业课进行整合, 分专业编写教材, 减少纯数学知识, 使其与专业课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生就能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 选用不同的课本学习.现行的中职教材, 虽然在难度上比以前有所降低, 但还脱离不了其系统性强、应用性弱的缺点, 基本上是学科课程一统天下, 各专业都用同一本教材,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要的数学教材尚未编制, 而每个专业学生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点是不相同的, 如财会专业需要对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初步应用等有所侧重;计算机专业则经常用到集合、函数、数列、矩阵、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方法等;建筑专业经常用到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等;机电专业和数控及模具专业经常用到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等.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时, 应该有所侧重, 做到以实用为本, 以够用为度.
3.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 实行分层次教学
现在的学生, 数学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 根据作者对所担任班级学生的观察, 有80%的学生对数学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适当降低难度, 要从小学、初中基础知识入手, 逐步过渡到职高知识内容.要制定好分层次提高的教学目标和计划, 由低起点开始, 逐步过渡到高标准目标.在知识、技能、运用方面逐步提升.由于学生毕业后或是直接就业, 或是继续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他们对数学知识需要的程度是不一致的, 因此, 数学教学内容也应该包含不同的层面, 即基础数学、实用数学、发展数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基础数学是中职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和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步的公式、定理、概念等.实用数学是在基础数学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方向、专业特点而选学的数学内容.发展数学是针对有升学要求的学生而有针对性地拓展的内容, 它是高中知识的融合与贯通.
4.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置
对前面不同的教学内容, 可以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基础数学、实用数学可以设置为必修课, 发展数学可以设置为选修课, 在课时的安排上有所侧重.同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
5.根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主要是根据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 适应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在引起学习动机, 帮助理解概念,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方面下工夫.单从知识来看, 数学枯燥乏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 教师讲起来难受, 学生学起来痛苦.其实数学又不乏趣味性, 教师若以探究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同时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 以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 教师尽可能结合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 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同时, 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在教授立体几何时, 充分使用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模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教师应该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 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 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这种形式, 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锤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 职业学校从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 积极改革文化课教学, 是值得文化课教师共同研讨的一个教改问题.
6.根据教学目标建立多梯度的评价体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考核方式合理则有助于教学相长.尤其考核的方式不能单一, 仅仅从学生的分数成绩来评价不适宜, 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结果, 不能简单地加以量化.评价考核中, 要多梯度多标准, 各专业有不同的考核目标, 各年级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同一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
学生的数学成绩应按学生的平时点滴表现来评定.可以把“学习态度和细节”作为目标量化.如数学课出勤得1分, 如全期40节数学课, 共40分.同时在课上不听课 (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等等) 扣0.5分, 即只得0.5分.在课堂上表现好还可以加分.自己做并交一次作业得1分, 明显抄作业扣0.5分.做作业认真可以加分.爱钻研数学问题且能用在专业课上更可以加分等等.用座位表就可以操作上面的评定.也可采用列表形式统计.
目标导向治疗论文 篇6
1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饭店预算管理模式的动因
1.1 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
随着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对于饭店集团如何整合旅行、饭店、交通、餐饮、商业零售等旅游业各大要素, 实现内涵建设的升华和外延扩张的突破上都提出了高要求, 也迫使饭店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空间, 逐步从追求短期业绩目标转向长期持续发展目标, 由提高专业化职能管理水平转向全局性战略管理发展。
1.2 组织结构的变化因素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在饭店业中广泛运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大量建立, 传统的组织结构强调集权管理、职能专业化, 已无法适应新技术的运用, 从而导致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之间出现较大的缺口。高效的管理需要饭店最高管理决策层能通过因特网随时获得客户信息、市场竞争信息等, 并通过对饭店资金、人员、供应等资源的系统整合, 形成一个集成化的行动方案。
1.3 管理理念认识错位
计划和考核功能是预算管理体系中一对矛盾。计划是从规划未来角度出发, 要求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准确的配置;考核是从激励的角度出发, 要求管理者在执行预算时具有超现实的业绩表现。一般认为超额完成预算越多说明执行业绩越好, 完成预算越低说明执行业绩越差[1]。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 造成预算松弛。
2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饭店预算管理模式的框架
2.1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饭店预算管理构建体系分析
饭店的远景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 需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预算管理。在转化过程中, 战略目标被分解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安达信在“全球最佳实务数据库” (Global Best Practice) 中认为“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 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 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2]说明了实现目标的最有利工具就是预算管理。在实施预算管理中, 首先, 成立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到考评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 通过制定明确的预算目标体系, 引导饭店各项活动按规定进行、防止出现偏差;为实现预算目标, 饭店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编制全面预算;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体系以保证编制的预算得到有效执行。最后, 通过预算考评信息的反馈及相应的调控, 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 从而实现过程中的控制, 可见预算评价是预算管理循环的结束, 又是下一个预算循环的开始。经过预算组织、计划、编制、调控、评价各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企业文化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支持下最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内容见图1。
2.2 构建基础分析
在构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信息技术、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支撑作用, 这对于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起到关键作用。
2.2.1 信息技术的支持
成功的预算要求经由技术分析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相当的精确性, 如果预测的结果不正确, 将难以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这要求饭店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 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技术构建INTERNET, 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与共享, 通过迅速、有效地应用ERP, 实现预算的即时监控和修正。
2.2.2 企业文化的培育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控制手段, 有相应企业文化支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营造企业文化, 能使预算控制成为员工自觉的、内在的行为,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规章制度等外部力量的约束, 制度再周严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划到, 但企业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的行为起约束作用, 决定员工的行为, 这样, 企业预算管理才具有长久性、有效性[3]。
2.2.3 管理制度的规范
饭店的发展必须依靠制度的维护与保障, 成功的饭店背后也一定有着规范性与创新性的饭店管理制度在规范性地实施。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饭店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一些与此专业或职能相关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的。预算管理的刚性与外界变化的柔性需要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中得到融合, 并随着饭店的发展及战略管理的需要不断创新, 以保证饭店战略目标的实现。
3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饭店预算管理模式的方法
3.1 引入平衡计分卡, 化战略为预算
在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饭店预算管理的架构中需要以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向预算管理导入的链接工具。平衡计分卡是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具体化, 它将饭店评价指标拓展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
3.1.1 财务方面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绩效衡量方面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经营结果的改善做出贡献。常见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GOP利润率率、客房收益利润率、餐饮收益利润率、REVPAR等。
3.1.2 客户方面
平衡计分卡的客户方面衡量包括客户的满意程度、对客户的挽留、获取新的客户、获利能力和在目标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REPAR在市场竞争对手中的排名) 。
3.1.3 内部业务流程方面
内部经营过程衡量所重视的是对客户满意程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 例如制定并实施新的最低营运标准、实现预算内的劳动力成本占总营收的百分比等。平衡计分卡方法把这些因素引入到内部经营过程之中, 要求企业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目标客户的需求, 并推动未来企业的财务绩效管理水平。
3.1.4 学习和成长方面
组织的学习和成长有三个主要的来源:人才、系统和组织程序。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留率、员工培训次数、跨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的表现等评价指标。平衡计分卡揭示了人才、系统和程序的现有能力和实现突破性绩效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 从而为企业改进投资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很好地平衡了财务绩效指标与非财务绩效指标、滞后绩效指标与前置绩效指标以及饭店内外群体之间的关系, 使饭店的业绩得到全面的评价和优化利用, 达到不断创造价值的目的。员工学习与成长指标支撑内部业务流程指标;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支撑客户指标;而客户指标又支撑财务指标;最后, 财务指标的持续增长又为员工的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的改善提供经济保证[4]。
3.2 引入“激励引导模型”, 提高预算的有效性
在战略目标确定后, 要把其转化为实际预算目标的过程中存在预算目标制定者与预算目标执行者之间的博弈, 因此需要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制度, 使预算约束与预算激励对等, 逐步提高预算目标的有效性。
对于如何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制度, 笔者认为“激励引导模型”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优化对各项预算单位的报酬制度, 引导出正确的预算信息。根据该模型, 一名管理者的总收入 (B) 分为三部分:基本报酬B0、基本奖励βYh与附加奖励[α (Y-Yh) ]或者惩罚[γ (Yh-Y) ]。其中, B0:表示与业绩无关的报酬;Yh:表示预算数;Y:表示实际数;β:表示根据预算上报数确定的基本奖励系数;α:表示实际数高于预算数时根据超额部分确定的加奖系数;γ:表示实际数低于预算数时根据未完成部分确定的扣奖系数, 而且三个系数存在0<α<β<γ的关系。
依据上述分析, 可在各系数之间建立联立方程式:
下面假定一家饭店对每位销售人员的月客房销售收入考核方案如下:销售人员保本工资为1500元, β=0.015, α=0.012, γ=0.02, 计算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 按照激励引导模型, 销售人员每月只有经过努力且在实际数与预算数相等时, 才能使其收入最大化, 当实际数低于或者高于预算数时, 都会减少其收入。所以运用此方法, 不但可避免预算松弛现象产生, 促使管理者 (或员工) 按其最大可能实现的预算数上报并努力实现, 获得最大利益, 同时通过在连续的预算管理期间使用, 可逐步提高预算目标的准确性。
4 结语
目前, 我国饭店的管理风格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管理文化正在由人治转向法治, 这一切都使建立游戏规则成为饭店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实施战略预算管理正是促进饭店遵循市场规则推行制度化管理的过程, 使饭店管理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促使饭店统筹兼顾, 优化各项资源, 并努力改变饭店自身状况, 以减少环境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从而更好地实现饭店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方法林.饭店管理者如何解读“全面预算”[J].中外饭店, 2006 (10) .
[2]潘爱香, 高晨.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四流, 创造一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3]余昌国.现代饭店管理创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目标导向治疗论文 篇7
关键词:目标导向,过程导向,理论纷争,理论融合
企业的价值创造始于物质技术投入和智力资本投入, 并通过一系列运作 (如生产、研发、财管、营销、资本运作等) 而实现。那么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引擎是目标牵引, 还是过程管理?在企业整个价值创造过程中, 是坚持目标导向还是过程导向, 抑或兼而有之?在管理思想史上存在“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与“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兹·戴明及其各自追随者之间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战。
1 纷争的由来
德鲁克在他1954年写成的管理学奠基之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从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的案例中得出结论, “指导和控制管理者行为的应该是绩效目标而非他的老板”, “ (目标管理) 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 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
在德鲁克看来, 管理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由谁来管理。那么该由谁来管理呢?由人来管理的话, 谁又来管理管理者呢?所以不能由人 (主体) 来管理, 而应该由事 (客体) 来管理。传统管理依赖外部控制和指引, 靠施加惩罚性的方法来鞭策员工。在这种环境下, 员工机械地工作, 逃避责任, 没有主动性。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德鲁克提出, 由客体而不是由主体来管理, 才可能出效率。所谓由客体来管理, 就是把主观的要求客观化, 把主观愿望化为客观目标, 然后由这个客观目标来管理。这种管理就称为目标管理 (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这是一种振聋发聩、颠覆传统的观点。其追随者巴布库克教授指出, “目标管理这一概念具有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般的突破性效应:德鲁克注重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行为的监控, 这是一个重大贡献, 因为它把管理的整个重点从工作努力即输入, 转移到生产率, 即输出上来”。
爱德华兹·戴明则对目标导向的管理持强烈的批判态度。戴明认为,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与他所倡导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理念上是相抵触的: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必须注重对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目标管理强调业绩和成果, 不注重工具, 不强调达成结果所采取的手段。设置目标无异于画地为牢, 为实现目标管理, 必须进行绩效考评、排名, 强化控制管理。绩效考评到的有价值信息会被对惩罚的恐惧平衡掉, 由于人们存在这种恐惧, 人们会系统地对考评系统暗中破坏, 引起测量准确性的下降并因此而损害考评指标的有效性。
他打了一个比喻说, 如果企业是一个为实现目标组织起来的系统, 就像一辆汽车, 它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决定了它的速度, 要想提高极限速度, 只有改进系统, 而奖惩驾驶员只会损坏汽车, 这就是为什么要放弃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的原因。前福特公司总裁唐纳德·彼得森指出, 强调目标的实现也正是MBO的一个缺陷, 因为达到目标就会得到好处, 因而员工会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但却加以粉饰使其看来很难实现。戴明的追随者斯科尔特斯教授指出, “目标管理法多少只能算是‘心想事成’的梦想清单, 无异于儿时圣诞节前或生日时的祝愿。”阿克雅甚至称目标管理是在现实世界中搞垮公司的管理方式的代名词, 是对美国管理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
2 纷争的解码
应当说国内很早就引介了德鲁克的思想, 也有很多企业在扎扎实实地实践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戴明的思想引起国内广泛兴趣是近几年的事情。目前有很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多个角度对二者思想的分歧加以比较分析。在这一点上, 是无可厚非的。正如管理史学家斯图尔特·克雷纳在对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中所指出的那样, 管理只有永恒的问题, 没有终结的答案。但是目前出现一种倾向, 即放大二者的思想分歧程度, 甚至要达到水火不容地步。例如, 有学者受到阿克雅观点的影响, 指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将会对中国管理产生误导, 中国需要扎扎实实的戴明的实践精神, 而非德鲁克虚无缥缈的空洞说教。实际上, 这是对二者思想分歧极大地误读。
2.1 二者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我们回顾一下企业价值创造的整个链条可以发现, 企业价值 (股东价值增加值) 与其驱动器之间存在因果协同关系。如图1所示, 驱动企业价值增值的表层指标是价格水平、产品组合的安排、生产线的使用率、产品销售与帐款回笼情况等;深层指标包括产品知名度、产品概念的吸引力及独特性、生产与销售的配合、品牌实现溢价的能力、品种优化减少生产复杂性的进展、渠道伙伴的选择、分销商政策及管理系统等;更深层的驱动力量来自于员工的行为动机、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 (即合作精神与利他行为) 、自我效能感 (即对成功的信心) 等等。从末端股东价值增加值 (如EPS、ROE等财务绩效指标、或者股票价格等市场绩效指标) 回溯, 越往前的价值驱动指标越可能需要用非财务指标表征, 而这些指标越难精确考核。同时这些价值驱动器 (及其指标) 之间存在关联勾稽、交互影响以及协同关系, 如企业R&D工作和营销、财务管理职能之间就存在交互影响。所以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和结果是不可以分割的。孤立地关注结果或静态地看待过程, 割裂二者的联系都是不科学的。这也注定了企业从总部→分部或战略业务单元 (SBU) →职能运作层目标体系的层层分解不可能做到完美, 无摩擦, 总是存在经济学所谓的组织交易成本。
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对传统科层制弊端的批判。即在职能制组织中, 部门易于产生“隧道视野”, 关注部门利益, 而使企业难以聚焦在经营绩效上。目标管理强调重视管理行为的结果, 通过目标导向, 平抑和克服科层制带来的横向组织摩擦, 集聚团队力量, 协调各方活动, 才能更好地为目标顾客服务。戴明强调, 要不断改进产品和系统 (质量建立在整个系统之中) , 以有竞争力 (低成本) 的质量 (超过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取胜。目的是通过严格过程控制 (针对质量体系和工作流程, 而非针对人的) , 降低质量差错带来的无谓损耗 (成本支出) 。同时, 他要求把质量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范畴, “是过程而非最终产品 (等到检查员拿到产品, 为时已晚) 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 应该把质量问题从工厂的地板上移到每位高层管理者的办公桌上”。
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还是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二者最终指向的都是如何提升组织绩效, 降低组织运作成本, 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这一点是相同, 只是关注的路径略有差异。前者着眼于在机制上降低组织协调成本, 后者侧重于在功能上降低有形成本消耗。
至于戴明学派指责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会导致不适当地把绩效差异完全归结于员工个人而不去考虑评价方法本身, 应该说绩效评价问题恰恰是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学者卡斯科甚至把它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阿吉里斯的脚后跟” (即最薄弱环节, 隐喻企业局部细节问题处理不妥则可能导致全局的崩溃) 。而导致这个难题的根源就在于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
2.2 实现目的路径的基础是一致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实事上, 二者思想差异并没有象很多人所认为的那么大。他们都想从管理中剔除“监督式管理”, 建立一种非独裁的、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建立在有责任心和自我管理基础上, 反对过程监督本身 (因为充斥对员工的不信任) , 主张自我管理, 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 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 调和个人目标和共同福祉。而戴明在其质量管理14条中也强调普及员工有效教育和自我完善计划, 异曲同工。戴明提出, 必须废除针对员工的数字定额和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目标, 清除剥夺员工工作自豪感的障碍, 通过严格结果控制赢得不了员工的人心。要把重大的责任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 要使员工都能感到他们的技艺和本领受到尊重;要在领导层内建立一种结构, 推动全体员工都来参加经营管理的改革。
因此, 我们认为,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寻求二者思想的交汇点。首先是应用戴明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来改善目标管理过程。
2.3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改善目标管理
质量改进思想不仅针对设计、生产等一线部门, 而且应该扩展到所有部门, 让工作质量改进活动成为日常工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 运用精细化思想着力解决目标管理中目标设置和绩效考核两大难题。
GE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前CEO杰克·韦尔奇自称GE的成功得益于忠实践行德鲁克的思想, 同时汲取了戴明质量管理思想的精髓, 通过6西格马管理将过程转化为利润。我们通过GE目标体系的设置就可以体会到它是如何实现德鲁克思想和戴明思想的完美结合。公司定期召开一个为期3天的研讨会, 地点设在会议中心或饭店。管理人员负责从公司上上下下各阶层中挑选出40~100名员工, 组成研讨团。会议开始第一天, 由一位经理拟定一个大体的活动日程, 然后便自行退出。下一步是将参加研讨的员工分成5~7个小组, 每组由一名会议协调员带领。每组选定一个日程, 然后开始为期一天半的研讨。内容包括现有部门的价值驱动因素内部讨论和跨部门的研讨两个方面。在第3天, 原先那位经理重新回到研讨会, 听取每组代表的发言。在听完建议后, 这位经理只能做出3种选择, 即:当场同意, 当场否决, 或进一步询问情况。通过这种参与式的目标设置, 每个员工都在积极挖掘、释放自身的潜在能量, 以百倍的热情努力地做好工作, 实现既定目标。
2.4 引入目标管理思想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同时在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目标管理思想。麦肯锡咨询公司对167家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 以考察质量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质量管理水平及其对应的质量绩效水平最高等级的特点是渗透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如高层管理者设定了极其严格的质量目标, 如:“零缺陷”, 质量问题不可或缺地被列入高层管理者的议事日程;每一个职能部门和层次都制定了各自具体的质量目标, 如果这些目标实现的话, 产品即可达到“零缺陷”质量。
目前国内很多制造企业在自发学习丰田的TPS (丰田生产系统) 甚至TTPS (Total TPS) , 但是无法达到丰田的境界, 这里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忽略了丰田特有的质量管理中的目标导向艺术。实践丰田生产体系的卓越之处在于对生产过程中的人、设备、技术、物流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规范、测量和指导, 但TPS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包含在作业规范中的计划目标和精细测量, 还涉及到把任务的改善目标交给工人。本身丰田的质量流程中涉及大量市场需求和客户数据, 他们要求员工在倾听客户声音的同时, “领会实际情况下的实际职责”。正如学者马克杜菲尔指出那样, 这种有机结合给丰田带来的好处是, 丰田可以比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更早地发现问题, 更快地解决问题。因此, 丰田精细化的测量和指导, 不仅没有窒息企业的创造力, 反而促进了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 这才是实践丰田生产系统的真谛。
3 纷争的启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这两种管理理念的对立, 强迫自己二者选一, 否则会陷入了二元对立的窠臼。中国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研究本企业员工构成、文化理念、技术结构, 研究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阶段的特征, 寻求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最佳平衡点。在实施计划管理时, 要运用质量管理的理念科学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 确立企业发展目标, 并进行层层分解, 落实到位;同时, 在过程管理中弱化控制, 充分发挥目标的牵引作用, 根据具体部门和任务特征, 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 并通过参与和授权, 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潜能。要实现这一点, 还需要企业组织机制的保障, 即完善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来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美]迪恩.R.斯彼德.绩效考评革命———反思考评方式[M].东方出版社, 2007
[3].[美]加里.P.莱瑟姆, 肯尼斯.N.韦克斯利.《绩效考评———致力于提高企事业组织的综合实力》 (第二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美]威廉.爱德华.戴明著, 苏伟伦主编.戴明管理思想核心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5].Murphy, Kevin R.and Jeanette N.Cleveland.Un-derstand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Social, Organizational and.Goal-Based Perspectives[M].Thousand Oaks, CA:Sage.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