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导向(共12篇)
优化导向 篇1
0 引言
地铁与城市中其他交通工具相比, 具有运量大、准时和速度快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地铁建设的队伍中来。导向标识系统作为地铁车站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起到引导客流作用, 令乘客能够快速安全地完成旅程。而在实际应用中, 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主要有:车站地面缺乏必要的标识或标识内容有待改善;标识导向系统性不够, 各标识缺乏有序的组合[1,2];动态导向标识缺乏智能, 不能快速跟踪设备状态;部分标识设置位置不合理, 容易造成拥堵等[3,4,5]。本文分析研究了问题产生的根源, 提出了更适合现场的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方案可供新建或改造地铁站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和布置参考。
1 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
地铁导向标识系统主要功能是引导乘客安全、顺利及迅速地完成整个车站的旅程, 避免乘客滞留在车站内引起拥塞。紧急疏散时, 标识能清晰地引导乘客顺利地离开危险区域。标识不仅应具有导向作用, 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性, 应与车站建筑物设计、内饰物颜色以及当地文化相适应[6]。
1.1 导向标识组成
导向标识由文字、图形、形状及颜色等单个要素或多个要素组成, 向乘客传递特定信息, 用于导向乘客的流向。标识文字除了汉语地名外, 应同时使用中、英两种语言, 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他民族文字, 对于汉语地名还要同时使用中文和拼音, 标识中数字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7]。
1.2 导向标识分类
导向标识按状态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导向标识。静态导向标识主要是固定类标识, 其内容基本不会变化, 主要包括安全信息、设施提示、换乘提示和区位提示等类别。动态标识则会根据车辆或站内实际情况实时变化, 主要包括车次信息及到站信息等, 站内导向标识通常是静态标识, 包括站外导向、乘车、换乘导向、客运服务设施导向、检票设施导向、站台导向、列车运行方向导向、出站导向和公共服务设施导向[8,9]。
2 地铁车站导向标识存在的问题
导向标识系统主要是引导乘客安全迅速地完成旅程, 同时应能避免乘客滞留在车站内引起拥塞, 提高车站通行效率。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城市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存在如下问题:
(1) 站台地面导向标识单一, 信息提示功能重复, 车次信息提示不强。地面导向标识多采用黄色箭头提示行进方向。如图一所示。
从图一可以看出, 站台等候区地面导向标识通过箭头或箭头和文字组合, 提醒乘客按需排队候车。标识内没有任何车次信息和线路信息, 对于乘客来说, 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并不是文字提醒哪个箭头是上车, 哪个是下车, 因为箭头本身已经包含了这个意思。同样, 各箭头之间的分割线也能起到按需排队提醒的作用。
(2) 进出站闸机导向标识不统一, 不能有效提示进出站, 且容易造成插队和拥挤。如图二所示。
从图二可以看出, 左图除了闸机本身的出站指示箭头外, 没有导向标识, 而右图则两者均有设置。各站该类导向标识设置不统一, 影响乘客出站效率。闸机进出站导向标识没有采用动态标识, 在闸机故障时不能自动显示红灯关闭该通道, 只能通过人工设置, 在乘客较多时, 严重影响后面乘客排队, 导致一部分乘客无效排队或插队, 影响通行效率。
(3) 进出站闸机前端未设置分割线或分割线太短, 没有地面箭头指引, 不能有效引导乘客排队进出站。部分车站闸机处未设置地面排队分割线和箭头, 部分站却只设置了简单的箭头。当站内进出站乘客太多时, 不能有效引导乘客形成列队, 容易造成排队混乱, 影响通行效率。如图三所示。
(4) 出站扶梯无导向标识或标识太简单, 不能准确引导乘客出站。如图四所示。
出站扶梯处未设置有效导向标识, 不能准确指引乘客去到想去的目的地, 浪费乘客的时间。当乘客较多时, 部分乘客由于不确定该出口的目的地, 驻足询问或查询, 影响整个乘客出站通行效率, 容易造成拥堵。
(5) 站厅出站导向标识牌、路线图标识牌设置数量不够或位置不合理。如图五所示。
出站导向标识牌是为了快速准确地将乘客引导至对应的出站口, 节省时间、提高通行率。路线图标识牌可以帮助乘客快速查找到站、换乘等有效信息, 帮助乘客快速购票, 以最短路径到达目的地。当这些标识设置数量不够时, 乘客不能快速获取这些信息, 导致长时间在站厅逗留或来回走动, 影响整个客流流动, 还会导致乘客在购票终端查询所到车站购票, 延长乘客的购票时间。标识设置位置的不合理会导致一部分乘客在进出站口处查看相关信息, 使进出站或购票更加拥挤。
3 地铁车站导向标识优化
地铁车站导向标识设置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车站乘客通行效率, 导致车站拥堵。合理有效的导向标识会引导乘客快速准确去到想去的地方, 节省乘客时间, 有效提高车站通行效率。
3.1 优化目标
针对上述导向标识存在的一些问题, 笔者分析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使得优化设计更适合现场, 更加有效的导向标识系统, 提高车站通行效率。优化目标主要是剔除一些标识内的冗余信息, 更换成更加有效和对乘客有帮助的信息。加强地面导向标识, 使客流能按照导向快速进出站。研究更加合理的出站指示标识设置。优化站厅内各类提示类标识牌, 增加标识牌数量, 优化标识牌安装位置, 使乘客时刻都能接受到有效信息, 提高乘客购票、进站、换乘及出站效率, 减少站内拥堵。
3.2 优化方案
(1) 站台地面上下车可以剔除一些简单提示类信息, 例如“上车区“、“排队上下车”和“排队候车”等。这类信息其实和箭头本身的意义是重复的, 没必要重复。可以将此类信息更改为“开往XX站”、“换乘X号线”等, 如图六所示, 这样乘客无论是抬头还是低头都能清楚地辨认出列车开往的方向, 避免乘坐相反方向的列车。
(2) 进出站闸机口设置排队引导线, 引导线之间设置箭头并标明出口编号, 如图七所示。这样排队出站人员就能清晰地知道所排的队伍和出站口。避免了因站错地方导致无效排队, 也能避免从错误的闸机出站, 不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增加闸机上方导向标识的设置, 并将该导向设计为与闸机联动, 当闸机故障时, 指示能自动显示出来, 快速提醒乘客此处无法进出站, 尽快换进出站闸机, 避免乘客在故障闸机前长时间排队, 浪费乘客时间, 增加乘客拥堵。
(3) 在出站扶梯上方或两侧设置标识牌。扶梯上方设置的标识以出站导向为主, 让乘客清晰看到, 确认自己已经从正确的出口出站。两侧设置的标识牌以广告为主,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路线图、出站口布置、附近著名建筑或街道以及当地文化宣传等, 既能增加地铁公司收入, 又能让乘客在乘坐扶梯过程中不断了解城市地铁线路, 当他们再次乘坐时, 效率会大大提高。如图八所示。
(4) 根据站内实际情况, 优化路线图、出站导向图标识牌的设置位置, 能快速地为乘客提供乘车信息, 避免乘客驻足查看时导致站内部分拥堵。因此出站指引标识牌的设置不应离出站闸机太近, 可以在扶梯两侧设置一些提示牌。同样, 线路图也不能设置在离自动售票机太近, 可以设置在进站处及进站扶梯两侧等处。
4 结束语
导向标识系统既能优化地铁环境, 使乘客能瞬间识别正确的信息, 又能帮助乘客快速辨别方向、提高通行效率。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设计或设置的原因, 部分导向标识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车站通行效率。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地优化方案, 以提高车站通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标识导向系统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08, 1 (04) :118-121.
[2]梁燕冰.广州地铁6号线导向标识系统优化研究[J].都市快轨交, 2015, 28 (02) :26-28.
[3]靳晓亮, 张旭.地铁车站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2 (01) :1669.
[4]王敬, 边靖雯.地铁标识导向系统中色彩设计的应用初探[J].建筑规划与设计, 2016, 4 (01) :148, 149.
[5]孙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标识导向系统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08, 1 (04) :118-121.
[6]李楠.城市导向系统功能性与文化性的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 2009.
[7]孙圆.地铁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 2015, 8 (01) :144.
[8]王菲.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的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29 (01) :51, 53.
[9]GB/T 18574-2008.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
优化导向 篇2
3.1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从上文的调查结论中不难看,教师有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保障需要。教师首先是自然人,然后才是教师。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劳动和需求,建立有利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薪酬制度,这是优化高校激励机制的基础。目前,教师薪酬水平普遍较低,高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而薪酬待遇相对较低,有的甚至存在生存压力而跳槽转行,部分教师在工资津贴、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保健因素”上存在不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的薪(报)酬制度及相关激励制度还很不完善,这是导致高校教师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发挥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作用,在教师的丁资、住房、福利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或倾斜政策,确保教师的保健需求,保障教师享受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权利。其次,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当前,教师职务和行政职务的终身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任职考核的形式主义、论资排辈等作法已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甚至阻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快实施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改革用人制度为突破口,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的岗位聘任制,采取岗位津贴、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等灵活多样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励模式。同时,在教师的业绩评价中引入主观绩效评价机制,即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充分考虑教师工作中不可验证、不可观测性任务的激励,薪酬分配制度在量化考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主观绩效评价因素。如,增加学生满意度在教师业绩评价中占有的比重,增加同行和专家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可根据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取适当的权重统计出主观评价分值,再结合客观部分,如基本工资、课时、论著和科研项目数等确定教师的最终报酬数量,实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结合。
3.2构建人性化的感情激励机制
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目前过多强调对教师采用行政、法规等行为控制的”硬”管理,而对如何激励教师内在动机的”软”管理重视不够,激励制度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就当前情况看,我国高校教职工的需要结构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两强并存的复杂结构。因此,有效的激励应当是两种激励同步使用,使两种激励都处于最佳值。也就是说,物质激励是有效激励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满足,即便是对于有最高自我实现动机的人。但是在物质需要达到一定满足时,精神需要就有着更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师,关注其精神需要更为重要,它会激发他们不断产生新的工作动力,实现积极性持续高涨的良性循环。
精神需要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感情需求。广义上来说,感情需求包括归属需要、关爱的需要、认可、尊重、赏识的需要、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地位的需要等。这些因素是激发个体深层次内在动力的有效”磁场”,也是高校管理者须极力营造的充满人性化的”软环境”。目前,有些高校领导和管理者没有或不善于融人教师群体,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忽略了教师最重要的情感需要,致使学校气氛沉闷、教师心灰意懒,整个学校缺乏士气和凝聚力。因此,如何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构建人性化的感情激励机制,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在构建人性化的感情激励机制的探索中,有不少新的理念和实践值得总结、借鉴。
其一,提高教师参与管理与决策的程度与水平。参与行为能满足个体归属的需要和受人赞赏的需要,给人一种成就感。让教师恰当地参与管理和决策,既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又能为学校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信息。教师参与管理和决策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要尊重教师的知情权,二是要增强其参与意识,三是要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条件和机会,四是要提高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其二。尊重教师特有的专业地位与个性。高校教师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特殊群体,承认其价值并为他们构建一个向社会证实自己价值、生活意义和成功的平台,将会形成更大、更有力的激励作用。
其三,和谐的工作环境。任何有效的激励都应考虑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领导作风、良好的组织结构方式、良好的办学条件和福利设施等,都能激发工作动机,产生感情上的需要满足。高校应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
其四,民主的工作氛围。在教学研究上,让教师享受到自主的研究方向、自由的学术气氛、自如的工作环境、自在的教学资源,产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管理上,对于学校的发展与规划、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事务以及教师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与教师协商,使他们参加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满足感。情感管理激励机制强调民主管理,强调人情味和情感投资,强调感应性。它避免了行政干预过多带来的压抑感,用情感激励的办法满足教师的情感及精神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范高校教师的行为,并使得教师乐于自觉地遵守,进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同时,对教师情感的激发和交融,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一种学术气息浓厚的教学气氛及文化组织氛围,创造和谐的大环境。这些是高校管理者需要追求、达成的目标。
4.实行联动双赢的目标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是集知识型、学者型、专家型于一身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优势需要主要集中在高层次的需要上,有较高的自尊、荣誉、成就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激励措施上寻求更多的精神激励的元素,比如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是运用激励目标,刺激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高等学校的目标激励,是制定一种把社会、学校和个人目标有机融合的高校整体发展的共同目标,并使师生员工为之不懈奋斗的激励方法。高校内强调共同目标,是维持高校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条件。为共同目标的实现,必然会有效地激发高校及教职工的热忱与积极性,使之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使教职工的潜能与积极性也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与释放。对教师来说,确立具有吸引力的系列目标,并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融人其中,明确努力方向,振奋精神动力,不断激发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热情,是满足高校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有效途径。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优化研究 篇3
【关键词】行为导向;职业能力;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5-0019-04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由于新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们所推崇。在世纪之交,我国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真正意义上进行“行为导向教学法”试点工作是在本世纪初。时间虽短,但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给我国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行为导向,与其说是一种概念,毋宁说是一种新颖的职教教学论更为确切”。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教与学,学生与老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教学媒体方面的重新组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组织是传授式学习方式,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在职业模块式课程体系中讲求探究式教学,学生要能充分、自主地开展学习。传统的教学组织主要是围绕专业学科体系进行,而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组织以职业岗位群、复合技能、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功能模块组织教学,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学生必须独立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任务,其参与程度明显提高。通常在50分钟时间里,教师讲课仅占30%左右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全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站在学生中间,学生通过自身独立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2.教学内容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也讲授前人的间接经验,但并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直接经验。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而这些直接经验的获得,为由学校通向社会架起了一道必经桥梁。学生通过记忆方式把握直接经验,又通过手和脑的结合把握直接经验,两者的有机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当然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学生中间,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他可以点点头,或者表示一下微笑;当学生完成任务中碰到困难或者出现问题时,教师就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候的咨询者。
4.激励手段内在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激励的手段完全是内在的,是学生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他们对成功心理感受的充分体现。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将澎励他们去探究下一项工作。
5。质量控制手段多样化
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质量控制是多方面的,如笔记、口试等。口试对于测试学生的应变能力乃至学生的整个综合能力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类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迫切而必要。
1.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必要条件
模拟教学法是用模型或部分实物、模拟真实的工作状况,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缺乏实践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或设备条件、时空条件和无法在课堂进行实地操作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在形成其知识能力、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了方法能力。
2.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独立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必要条件
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是组织教学的出发点,兴趣和需求的激发与保持不是抽象的过程,而是通过对课程主题的行动性处理来获得、发展和转变的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这不仅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在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中常用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口’经管类专业如何构建职业情境,实践性教学活动得以在学校实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要求根据专业、课程选择不同的教法。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目前,大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模拟教学法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其运用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模拟工厂进行,这多适用于理工类专业;第二种是在模拟办公室、模拟法庭、模拟公司、模拟服务行业等模拟情境中进行,多用于经济类、管理类、服务类等专业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第三种是计算机仿真模拟,如目前学校使用比较多的是信息类、经济类、管理类应用仿真训练系统。
2.案例教学法
即根据实际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师从实际工作中寻找恰当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
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适用于经济类、管理类、服务类专业及職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等课程中。
3.项目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加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缩短在校生与合格职业人之间的距离,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业和课程,但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4.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达到培养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角色扮演法属情景教学,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官效应,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适用于管理类、服务类专业与课程。
5.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而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种方法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他们以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与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1.准备阶段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目标,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教学项目,师生面对共同的教学项目,要完成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与论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作为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者,为学生开发、设计教学项目;第二,教师提出一些完成教学项目的建议,供学生讨论研究,在学生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具体的指导。第三,在整个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施阶段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1)教师的组织作用。“小组工作”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与情景,往往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对学生进行整合,合理划分“工作小组”,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要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和职责。(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心理、方法和价值的引导上,心理引导即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同时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合作的心理品质。方法引导主要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对实施方案进行微调,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完善、手段的更新和思路的拓展。价值引导即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的体验和感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与“成果”。
3.评价阶段
行动导向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指导,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指导性评价,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帮助学生对行为导向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的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行为导向教学中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五、行为导向教学法过程优化
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评价阶段应该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规则和程序、环境、质量控制、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个性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1.精心设计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规则和程序
行为导向教学法关键是进行行为导向。行为即活动,包括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行为又分为隐性行为和外露行为。隐性行为即心理行为,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揣度、判断;外露行为即人的言行举止,显而易见,容易把握。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是对外露行为的导向,对“做学合一”的导向,对“工学结合”的导向。首先,要对行为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进行自我控制、行为规范,把项目活动办好。其次,要制定完备的计划。第三,要对行为程序进行精心设计。任何行为都经过一个由起始到经过再到结果的过程。因此,要精心设计“做学合一”的项目活动方案,把方案交给学生,让师生心中明白,根据方案,按照程序,有步骤地完成项目活动任务。
2.着力建设行为导向教学法环境
环境建设是“做学合一”的必要条件。“做学合一”依仗活动场所及其工具,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地干。因此,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有良好的实习实训实验基地,配置必要的活动工具。即使是非物质产品的“做学合一”,也要有场地和工具。其次,要加强软件建设,特别要注重实习实训实验基地的文化建设,如张贴激励性的宣传标语,配挂操作性流程图,强调团结合作和操作安全,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环境里模仿、仿真,学到真功夫、硬本领。
3.有效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做学合一”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质量控制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行为活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它的下面有诸多子系统工程。要确保行为活动的质量,就必须对子系统工程跟踪控制,即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质量控制既要进行定量分析,又要进行定性分析,尽量使每一个子系统工程尽善尽美。
4.教会提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往往是行为活动中创新的契机。要在“做学合一”中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学生们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综合知识时会有新的感触,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他们就会向教师提问。学生在“做学合一”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一些事物的特点、规律、本质,尤其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免不了要“问”教师。另一方面,由于综合知识组合能力的限制,以及思维角度不同,在“做学合一”的过程中必然知不足、知困,会发现新问题,也免不了要问教师。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题,并且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综合知识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不能及的情况下,教师给予适时点拨。要让学生始终在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创新精神。
5.因材施教,培养个性
因材施教或者分层教学,是一种主动适应“做学合一”教学规律的智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气质有差异,做学有缓急,如果在教学中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差异,就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实行目标弹性化、辅导层次化、合作层次化、评价多样化、展示多层化,尊重差异,开发情感资源,运用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的做学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导向探测机构的结构优化及试验 篇4
甜菜为单株块根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制糖原材之一[1,2]。近年来,随着甜菜育种技术和移栽机械的发展,我国甜菜种植产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产区[1,2,3]。目前,现有的甜菜收获机械存在品种短缺、入土效果差、对行收获损伤大及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使得我国甜菜仍以人工收获为主,限制了甜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4,5,6,7,8,9,10]。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性短缺和收获雇工难的加剧,研发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的甜菜联合收获机势在必行。
圆盘式甜菜联合收获机采用被动双圆盘挖掘甜菜,符合甜菜单株种植的栽培方式。其挖掘量约为铧式铲挖掘的1 /3,工作阻力较小,但需要实现对行收获。因缺少理论依据和指导,甜菜联合收获机的导向对行收获效果不理想,收获损失大,影响着圆盘式甜菜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11,12,13,14,15]。因此,结合导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影响导向效果的导向探测机构的关键参数进行试验参数优选,对提高收获机的自动化程度及保证作业精度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甜菜联合收获机的导向对行收获提供理论参考。
1 导向探测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导向探测机构是收获机方向调整的重要信号来源,影响着收获机转向的速度和效果。该机构的两个导向杆分布于机架两侧,可在垂直空间内转动,也可绕机架的转动轴转动。其中,导向杆的弯角α和安装角β 决定着导向杆的空间结构; 弯角α和长度L1共同影响着导向杆与甜菜接触的有效长度; 安装角β影响着导向杆与甜菜接触后受到的侧向力的方向; 回位弹簧具有一定的预紧力,可控制导向杆的垂直位置,保证其与地面接触稳定。结构如图1所示。各个参数满足关系为
工作时,两个导向杆分别位于甜菜的两侧。当收获机的前进方向偏离种植行时,导向杆与甜菜外轮廓接触。导向探测杆主要受到甜菜给予的推力和换向阀给予的阻力,并在此合力的作用下偏转,从而牵动换向阀开启不同的液压油路,以控制液压转向机构的运动,实现收获机的自动导向对行收获,以减少因收获机行进方向的偏移而带来的收获损失。由此可见,导向杆的弯角α、安装角β 和长度L1是关键的结构参数,共同影响着导向探测机构的工作性能。
2 模拟试验
2. 1 试验条件及方法
以东方红40拖拉机牵引甜菜收获机Ⅱ挡速度行驶。在收获机自动导向的条件下,以导向机构顺利通过整个行程为评价指标( 没有串行) ,并观测导向装置的工作状况。每组试验组合中,在3次行程中2次通过全程的20m,暂定试验结论为“通过”。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
2. 2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以导向杆的弯角α、安装角β 、水平长度L1为试验因素,导向机构的通过性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模拟试验,分析各参数对导向作业性能的影响,并初步确定参数的范围。各个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按照试验方法,考察各个参数组合下,导向机构的工作状况,并记录通过次数。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除了试验5和试验10,导向机构能够顺利通过模拟行程; 但在试验1和试验6的参数组合下,两个导向杆的间距较大,与木桩接触较少,导向作用不明显。同时,在试验1中,导向杆随地起伏波动较大,有明显的起跳现象,使得导向杆与木桩接触不稳定。从试验结果及导向机构的运动情况可知: 弯角α或安装角β过小不利于导向杆工作的稳定,且导向作用不明; 弯角α或安装角β 增大会减小导向有效调整范围,引起导向杆与木桩接触不稳定,导致导向杆外侧与木桩接触,从而发生导向的偏差; 水平长度L1对导向机构的通过性影响不明显。综合以上分析,初步确定参数的范围: 弯角α为[130,150],安装角β为[7,11],水平长度L1为[170,250]。
3 田间正交试验
为了获得较好的导向对行的收获效果,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导向探测杆的关键参数( 弯角α、安装角β 、水平长度L1) 对收获机的导向对行收获效果的作用和影响,优选参数最佳组合。
3. 1 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法
选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的机械移栽双行甜菜为试验对象。甜菜的平均行距为600mm,平均株距为260mm,平均垄宽 为310mm,平均垄高 为100mm,甜菜地上高度范围为35 ~ 70mm,平均离地高度为55mm。
采用东方红40拖拉机牵引圆盘式甜菜联合收获机Ⅱ挡行驶。依据试验方案,参照《甜菜收获机械试验方法》( JB /T6276 - 2007) 和《甜菜收获机作业质量》( NY /T 1412 - 2007) 对收获机的导向损失率进行测定。不同参数组合的导向杆如图3所示。
1) 块根漏挖率,有
式中Gl—块根的漏挖损失率( % ) ;
Glz—漏挖块根的质量( kg) ;
Gmz—埋藏块根质量( kg) ;
Gqz—输送损失块根质量( kg) ;
Gzz—收获块根质量( kg) 。
2) 块根损伤率,有
式中Gs—块根损伤率( % ) ;
Gsz—损伤的块根质量( kg) 。
3) 导向损失率,有
式中Go—块根损伤率( % ) 。
3. 2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参数的范围,选用L9( 34) 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试验方案及结果如表3所示。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极差分析,可得各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顺序为A > B > C,较优水平组合为A2B2C3,即弯角为135°、安装角β为8°、水平长度L1为230mm。由表2可知,3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在95%的置信度下,因素A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显著,其他因素不显著。在相同条件下,对最优试验参数组合( A2B2C3) 进行田间试验,得到导向损失率为4. 82% ,小于甜菜收获机的国家技术指标的要求。
4 结论
1) 弯角α、安装角β 及导向杆长度L1决定着导向机构的空间结构和导向效果,是导向系统的关键参数。弯角α和安装角β 决定着导向杆的空间结构; 弯角α和长度L1影响着导向杆与甜菜接触的有效长度;安装角β影响着导向杆与甜菜接触的侧向力方向。
2) 通过导向模拟试验可知: 弯角α或安装角β 过小不利于导向杆工作的稳定,弯角α或安装角β 增大会减小导向有效调整范围,水平长度L1对导向机构的通过性影响 不明显。因此,确定弯角 α的范围 为[130,150],安装角β的范围为[7,11],水平长度L1的范围为[170,250]。
优化导向 篇5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现状。
(一)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教学模式单一固定,毫无新意。上课就遵循固定的模式进行操练。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教师讲授,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理解之后巩固练习的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另一种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导,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难免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自制力等问题,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再一种便是任务型,分配学生做任务,从各种任务当中学习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这样虽然有利于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却容易造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对老师水平有较高要求。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得学生计算机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忽略学生兴趣,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促进社会就业而存在的社会群体,其生源数量并不如大学那样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供应。学生在选择这类学校的时候,更多地是注重技能的高低和名声的大小。因此,使得高职院校教学不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要目标,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这一结果很容易造成学生因为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或者很难跟上学业进度而丧失学习兴趣。例如,计算机中最难学的便是C语言,各种繁杂的编程等枯燥的反复动作极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积极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去, 这些也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不理解企业需求,不符合企业需求标准。
许多高职院校,出于某种盈利性目的开办,并没有与企业需求挂钩,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符合企业需求,满足企业的要求。同时,由于投资基金等的限制,学校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并不如普通高等学校那么足,学校并不能提供给学生完善的学习设备,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自身由于计算机学习难度、软件不足等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缺缺。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培养,且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 难以实现就业。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
(一)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固定模式。
如若想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创痛的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是必要和必然的。尽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和教师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注重理论研究,更要注重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因材施教。
(二)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仅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往往都是实践出真知,实践中得来的东西,往往是最印象深刻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当今社会计算机流行趋势具有充分的了解,在课程当中,慢慢渗透给学生现代社会计算机经常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且动手解决。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例如进人企业实习等,实时的参与到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当中去。
(三)了解企业需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主要的目的当然还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就业离不开企业需求。因此,教师只有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教授给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能,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同时, 高职学校可以和企业建立联系,或者合作伙伴关系,安排学生进人企业实习,帮助企业提供人才,如此,企业也能保证自己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可谓一举两得。
结束语:
优化导向 篇6
【关键词】勘察探索;新思路;经济效益;控制投资
自2007年以来,大港油田公司在油田勘察探索和开发上面获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些成绩都是靠着创新科技取得。大港油田是中国上唯一的靠近沿海地代城市内的油田企业。它的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对油田的规划计划管理将油田发展推动。
大港油田在进入含水高的后期阶段,油井中产生液平均整体含水量达到约90%,生产液性质发生了大的改变,地面系统同时存在着成本高、消耗大、腐蚀严重等问题。对于油田开发、经济效益都带来了困难。
一、规划计划的工作思路要随着油田的开发而转变
根据当前问题,在油田地面建设表现为:①现在具有的设施、布局、工艺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开发形势。系统负荷下降、运行效率不高、能量消耗大;产油量下降,并且部分产液含水、注水量都在上升,导致气液分离、油田注水、污水处理等系统都存在超负荷的压力;急需调整聚合物配制和注水系统模式与工艺。②地面环境变差,工程投资不易控制。老区的建造物非常密集,与油田生产的设施交叉在一起,新井面临在建设中动迁难,征地难,地面投资建设难度加大。③油田生产的设施更新工程量大,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很难控制。设施腐蚀、老化问题严重威胁着油田生产;因为单井产量下降,井的数目也渐渐增加,这种多井地产的现状让油田能力消耗不断上升。这些问题,需要规划计划管理工作中及时根据油田开发问题为主要转变工作思路。投资中应该坚持简化新油田工艺、调整老油田、改造设施、改善注水质、优化环境;坚持技术、经济一体化,提高管理水平、工程技术,优化设计方案。
创新的理念对于推动油田优化简化发展有两个方向:①建造新油田的时候要深入优化方案、工艺简化、控制投资,保证油田开发高效率建设;②对老油田加大优化调整和改造,将老油田生产能力高效的发挥出来。以调整优化部分地方系统改变整块油田的系统优化,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用整体规划,分时间,分系统依次推动解决方法的实施。在改造老区的时候应该:满足改造重点、保证技术与更新维护。方案为以工艺为主,整体建设转向因地制宜。
二、创新管理对优化简化的推进
产能建设与老油田的优化整改,优化系统,促进整体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规划计划管理的创新需要在总体规划、整体优化、方案简化、加强审查这些方面体现。①以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来调整对老油田进行优化。适当的撤掉低效率进口,减少各种容器、机泵、管道,将低效井转提捞井,双管掺水改成环状流程。②加强地面地下一体化,提高油田开发效率。改变地面服从地面的传统,以开发规划为前提,地面地下相结合,新建改造相结合、简化创新相结合、技术机制相结合,一起提高方案优化,提高经济效益。比如:聚合物驱开发就是通过了“一体化优化”来调整方案,避免聚合物的重叠,缩小了配制站的规模,减少原油处理、供水与污水处理的系统扩建。③加强优化方案,重视投资对解决油田关键问题的作用。转变追求投资最低的建设传统思想,发扬新思维投资和运行成本整体优化。坚持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整体优化,将降低投资与运行成本整体思考,把优化规划方案进一步的落实。用多方案对比,选择工艺简化,投资与运行成本整体思考。坚持经济效益,优化建设投资,降低运行能量的消耗,满足生产需要,方便管理。④项目的审查和投资都需要加强控制,以便满足项目整体的管理。把中长期规划为项目的储备库,重点安排解决油田发展的关键问题,将年度投资计划中做到四大明确:项目、投资、效益、责任明确。油田建设的设计问题,转交到权威咨询单位进行技术审查。控制投资的方向,保证油田的产能,加强监督、检查、考核。及时的了解情况,控制投资计划的执行。使用预备费,要求与施工、设计单位做出原因分析,了解原因才能进行结算;超过3W元的设计变更、联络,都必须经过油田公司的同意后,才能办理。
三、规划计划工作的认识的新思路
项目的前期工作需要避免风险,有科学依据保证有效性;提高规划水平的创新观念;正确保证油田开发的高效益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快技术的创新。通过缩短工程的建设时间,来加快油田产能的建设进度;通过信息自动的采集实现,来提高整体生产管理的水平;通过减少地面系统的站点,消除一些安全隐患,将系统本身的质量安全提升;通过优化简化工程,进一步的优化劳动组织,来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加强油田的规划计划管理的新思想需要做到:中长期的规划工作需要加强研究和论证,通过一对一的研究,熟悉发展的前景,以及各种因素的历史情况和它们的变化规律,为油田勘察探索开发做出预测定制有效的基础。加强部门之前的监督和管制,保证管理有效;从业人员必须就有深厚的专家技术和知识,不然就很难发现问题,不能有效控制投资;定制合理的考核制度,加强检查。形成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织成的项目部,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的投资和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成勇.浅谈如何做好规划计划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1,(10):116-116
[2]王从乐,姚玉萍,熊小琴等.新疆油田地面工程优化简化[J].石油规划设计,2012,(3):36-39
[3]夏承斌,张雪琴,夏琼等.地面工程优化简化与节约集约用地[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0(8):98
优化导向 篇7
关键词: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与国际实现接轨,处于分业监管的金融大环境下,信托公司成为可以进行跨市场经营的四大金融支柱行业之一,其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越加复杂,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该领域不断探索与应用,必然会以高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为信托行业保驾护航。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又一阶段,是当前内部审计的重要形式。它以风险作为审计的核心,其本质是保证责任落实的重要机制,将责任关系与风险结合在一起,保证内部审计责任的有效履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属于现代内部审计,其主要风险是企业无法完成经营目标而产生的损失,它包括与审计相关的整体风险,因此,对整个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成为审计的最终任务。
二、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企业内部审计扮演监督角色,人们对其所具有的权力有抵触趋势,内部审计人员处于孤立地位,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受管理层态度的影响,如果管理者缺少对内部审计的信任,它就不会为企业增加价值。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非自愿性,没有认识到其功能与效用,许多企业设立了审计机构,但其地位并没有明确界定,工作流于形式,审计机构听命于所有者,不能形成多元化治理理念。同时监督与被监督者不能客观披露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阻碍内审作用的发挥。
(二)落后的制度建设不能满足需求
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审计的效率,制度成为信托公司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时间较短,其制度建设成为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许多信托企业建立自有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只是对职责、基本程序等做出规定,并且这些制度较为陈旧,对于风险导向下的内审工作效率、舞弊预防、督导、审计质量等方面的规定少之又少,特别是风险导向内审的相关制度处于空白状态,受传统内审的影响,相关人员对风险并不重视,造成内审评估工作不当,实施效果不好。
(三)尚未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价值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对企业的风险加以甄别,并确定内审规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过程强调全面性,然而当前多数信托公司对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信托公司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但对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不足,不能作为风险审计依据,对可能产生的风险不能细分,各环节审计资源平均分配,造成有效审计资源不足、审计效率低下。当前,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及分析并没有被信托公司重视,审计各阶段模糊不清,只是简单进行账表审计,并没有关注产生的财务结果,也没有形成全面的风险价值观,风险管理局限于管理部门,使内部审计脱离了核心理念,无法落实到实践中,使风险管理价值无法实现。
(四)内部审计未贯穿于价值创造整个流程
风险导向内审重点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而当前信托公司内审工作还处于事后检查工作,这样的审计远远不够,在事前及事中审计方面处于空白状态,信托公司经营中的风险不会被发现,特别是对于瞬息万变的资本业务,事后审计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五)落后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无法满足新审计模式需求
从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实践来看,相关规定内容过于空泛,缺少实际业务指导,审计方法主要针对会计凭证的查阅、相关流程及数据的控制等,无法满足信托公司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滞后,落后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根本不能与新型审计模式相适应。风险导向下审计工作不能以财务数据作为全部分析对象,而需要更加关注非财务数据的分析,这一问题形成了信托公司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难点。另外,信托公司处于传统审计模式,定量分析方法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不能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评估及识别,更不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内审发展十分不利。
(六)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项价值增值的审查活动,是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它需要运用各种风险识别与评分方法对风险监测,因此,该项活动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要求十分高,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了解财务知识,同时还需要对信托业务、相关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及计算机审计十分了解,而目前信托公司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对业务了解的专业审计人员,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外部审计机构不能与时俱进,先进的审计技术不能融入,专业的审计人员匮乏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能被准确应用。
三、信托公司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组织
改善信托组织结构,使内审工作成为独立部门,不仅在制度上进行责任确认,还要提高内审地位及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对管理层负责,让内审部门拥有实际的权利,而不是形同虚设,打破公司内部职能部门间的隔阂,使各部门可以主动配合风险管理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权力、决策经营管理者间的制衡机制,对公司的治理环节加以规范。
(二)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
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在信托企业制定内部审计规定,提升内审的法律地位、开展审计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指导;信托公司着力于相关理论研究,对相关操作程序加以明确,为行业内部审计建立交流平台,定期对审计人员开展业务经验交流,以保证风险导向内审制度与实际业务相适应。不断修订更新制度,确保制度可以覆盖经营风险各方面,使相关准则可以得到切实落实。
(三)培育全员风险管理的价值观
在信托公司全体员工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不断扩大内审范围,从本源上认识信托公司风险管理,在内审模式下将风险评估分析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依照风险管理规律,采用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定量与定性分析,积极应对风险,在全员培养风险管理价值观,以应对风险的发生。
(四)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
重新确立内部审计目标,将内审提升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强化增值功能,将其定位在增加企业价值上,将信托公司内部审计覆盖业务各环节,将内部审计从传统财务审计中解放出来,以管理审计为主导,有效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统一于一体,发挥其效应,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终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五)扩大内部审计范围至价值创造的整个流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集风险、内部治理及控制于一体的审计策略,与传统审计不同、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倡导增值服务,使内审贯穿于整个价值流程,将传统审计的工作重心前移,不再只重视事后检查,更加重视事前监督控制,扩大内审范围至价值创造全过程,使内部审计为价值创造目标服务。
(六)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托公司建立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使网络系统信息技术下的内审成为发展趋势。对信托公司加大技术投入,引入专家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将专业知识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利用新的审计方法推进电算化审计进程,在信托公司扩大信息系统范围,完善风险信息预警反馈系统,使内审人员可以及时认定风险。
(七)提升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涉及的业务内容多样化,加之信托投资数量大,面对经营环境复杂,要求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托业务十分了解,并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职能足够了解,在企业建立专业计算机审计团队,为企业庞大的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审计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业务发展。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改善当前信托公司内审人员专业技能不高的现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构建内部审计人员发展之路。
四、结束语
在信托行业风险特殊性分析下,总结其内部审计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对信托行业存在的这些潜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同时对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势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化建议,以保证该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可以在信托公司得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郑雅峤,肖永军.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2).
[2]王勇.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1).
优化导向 篇8
关键词: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市场导向
1 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内涵与目标
1.1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内涵
1.1.1市场
本文所说的市场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市场是购买者的集合,经济学视角下所定义的买者与卖者是就单独产业而言,如果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某一产品的生产者也有可能成为其相关产业的消费者,例如在肉羊产业链中,养殖场户是肉羊的生产者,但同时也是饲料和种羊行业的需求者;其二,市场强调的是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是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综合,即不仅仅对某种商品有消费欲望,而且具有支付该商品的能力。因此,本文所指的市场包括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需求两个方面,其中消费者需求指终端市场消费者需求,生产者需求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派生出来的产业市场需求,包括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养殖场户对产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
1.1.2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包含消费需求与中间产品需求,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产品需求,而中间产品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派生出来,最终产品的需求变化会带动相关中间产品的需求。消费者需求是市场导向的重要部分,因此了解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实际购买行为对产业链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购买意愿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主观消费倾向,它可作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依据[1]。对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而言,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企业将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文化,称之为市场导向,这种文化战略可以增加其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行为绩效,对消费者反馈与需求做出迅速应对[2,3]。市场导向也是企业的市场活动,是一种企业行为表现。在面对消费需求时,企业往往表现出被动适应市场需求与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前者是反应型市场导向,后者是主动型市场导向,也称前瞻型市场导向。市场导向通过供应链管理、组织学习、技术和管理创新等影响企业绩效。
1.1.3肉羊产业链及其优化
本文所说的肉羊产业链是指在相关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资源、技术环境下,与羊肉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关联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种羊繁育、饲料供应等组成的产前环节,肉羊养殖场户组成的产中环节,肉羊屠宰加工、羊肉餐饮组成的加工分销环节。
本文所说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包括肉羊产业链延伸、提升与整合三个方面的内容。肉羊产业链延伸是指由每个环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肉羊产业链提升是针对产业链各环节主体而言,包括每个环节的知识含量、技术层次、资本密集程度和附加值水平的不断提高;肉羊产业链整合是针对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连接、合作与协调而言,包括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整合。
1.2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总目标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情况下,使肉羊产业产前、产中以及相关产业紧密衔接起来,在实现羊肉及其相关产品增值的同时,也使肉羊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都能分享产业的整体利益。具体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肉羊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这里市场需求包括产品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其中产品市场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羊肉餐饮类产品需求,另一方面是羊肉及其制品需求;而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包含饲草料、种羊、肉羊等方面的需求。在产品市场需求上,无论是羊肉餐饮类产品还是羊肉及其制品,都存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产品市场需求也就是意味着尽可能提供符合上述细分市场上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满足产品市场需求需要以满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作为前提,比如不同餐饮类羊肉产品或者不同品质羊肉及其制品所需要的肉羊也不相同,而不同肉羊获取很大程度上取决种羊、饲草料等要素,因此肉羊产业链优化的首要目标是满足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
1.2.2利润的合理分配
利润是维系整个肉羊产业链运转的前提条件。对肉羊产业链相关主体而言,首先应当提高整个肉羊产业链的利润,然后寻求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在整个肉羊产业链上,利润分配主要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养殖户之间进行。对肉羊相关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其利润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竞争优势,为肉羊产业链相关企业创造合理的竞争环境,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保障;对肉羊养殖户而言,在面对肉羊相关企业时,由于其分散经营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在肉羊市场交易和要素市场交易上,往往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缺失话语权。要让养殖户在与企业之间利润分配中处于比较有利地位,主要是提高肉羊养殖场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其在产品销售市场和要素购买市场话语权。因此,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另一个目标,应当是通过创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高养殖场户组织化程度,来促使利润在肉羊产业链相关主体之间合理分配。
1.2.3实现肉羊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肉羊产业升级是需求驱动的结果。升级具体表现为产品品质和质量的提升,所以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还包括产品品质和质量的提升。羊肉产品品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得以提升,而羊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市场机制失灵,特别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条件下。肉羊产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却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来加以解决。
2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与要素分析
2.1坚持市场导向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牧户所生产的肉羊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而肉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又带来了相关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在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羊肉产品市场化,即一方面消费者对羊肉产品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羊肉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也在提升。羊肉产品市场化又带动了肉羊产业链下游生产要素市场化,包括种羊、饲草料和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肉羊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商品化程度提高,比如种羊过去主要是自留,但现在主要是市场购买;同样在饲草料上,养殖户以往多利用自有农作物秸秆、饲草料等来饲养肉羊,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深,一些专门的商品化饲草料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传统的生产要素如耕地、草地、劳动力的流转和转移及商品化程度提高,现代的生产要素如各种养殖技术、防疫治病技术、信息等开始涌现。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交汇、互为条件,使得肉羊产业链优化变得更加复杂。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意味着不仅要注重消费者现有需求,还要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既要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提供高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肉羊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产业链上各个主体才能获得更大收益,进而推动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户内外羊肉消费存在多个细分市场,各个细分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和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市场需求,通过开发不同类型产品来满足不同需求,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养殖场户增收,优化了肉羊产业链。
2.2龙头企业是引领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核心
一般来说,肉羊产业链上参与主体较多,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众多主体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做大蛋糕”。坚持市场导向在理论上会提高整个肉羊产业链的利润,但需要将这种市场导向理念付诸于实践。按照市场导向理论分析,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行为,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市场导向作为企业战略行为,可以通过创新行为或者其他中间变量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在肉羊产业链上,同样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企业,这些企业与其他领域企业一样都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相对于养殖户、政府来说,他们更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优化的引领者。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为引领者,企业引领产业链优化需要具有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的能力,以及提升整个产业链技术层次的能力。很显然,一般小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发挥作用。龙头企业是指在该行业内对同行业其他企业具有很深影响、具有号召力和一定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由此可见,龙头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一般拥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协调,并且由于产品开发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和动力也较强。例如小尾羊公司凭借其强大的餐饮消费终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展纵向一体化,并对各环节要素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并且在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创新。蒙都公司依靠其冷鲜冷冻羊肉和羊肉加工制品销售网络,充分利用和协调牧区与农区养殖场户各自优势,保证了公司产品质量,并实现了公司和养殖场户双赢。石林公司以云南黑山羊良种培育为主,通过对苜蓿、秸秆青贮等饲草资源、养殖户母羊资源协调配置,不仅保障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饲草料问题,而且加快了云南黑山羊的繁殖和推广速度。赛诺公司则主要着重良种的培育,并通过养殖场户母羊资源优势,快速实现了繁育和推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服务,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产生了正向的外溢效应。
2.3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
养殖环节是肉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养殖环节上的养殖场户大多处于分散、小规模经营状态。大小不一、零星出栏的肉羊,一方面满足不了屠宰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对优质肉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养殖场户在参与市场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给肉羊产业链优化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市场需求拉动和产业政策推动下,目前在肉羊产业发展中,生产经营规模化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养殖场户、政府的重视。养殖规模化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工厂化养殖、养殖小区、合作社以及家庭牧场都是规模养殖的表现形式,而这些规模化养殖模式也有助于满足下游主体对肉羊商品化、品牌化的需求。
但是在肉羊生产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普遍对规模经营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主体认为规模化意味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盲目扩大饲养规模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规模扩大导致自有劳动力不足,雇工不仅增加监督成本,而且还会出现偷懒现象;盲目扩大规模会带来饲草料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规模扩大造成自有饲草料不足,外购饲草料的增大会带来购买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在牧区盲目扩大规模会带来超载过牧,在农区盲目扩大规模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另外高密度的集约养殖还会增大疫病暴发的风险,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其实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存在平均成本最低点,一旦越过这个最低点反倒会导致规模不经济。但是这个成本最低点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受到养殖场户自身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规模经营的科学含义,养殖规模过小和超大同时并存,最终影响到肉羊产业链优化。
规模化是标准化的前提。肉羊生产标准化包含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等。从理论上说,标准化可以使生产者产生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兼容,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当标准化实施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相关标准在合作中起到规范生产和责任约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业链各环节合约的签订费用。但目前从我国肉羊生产标准化的实践来看,依然面临着较多困难,一是国家和行业的肉羊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二是在养殖环节由于小规模养殖,养殖场户标准化意识较弱,推进标准化难度较大,当前主要途径是通过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因此,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如何推进以及推进程度如何,对肉羊产业链优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4组织化创新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支撑
肉羊产业组织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新型肉羊产业生产经营主体或服务主体的发育及与此相关的组织创新;二是肉羊产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主体之间加强横向联合和合作,包括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协会等,以至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三是提高肉羊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水平和纵向一体化程度。
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之所以强调组织化创新,其一是顺应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农业大视角来看,农业生产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水、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约束。同样在肉羊产业,上述问题也十分严重,生产成本快速上涨,草原生态保护越来越严,这些都要求有新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出现;其二,无论是在肉羊产业还是在其他畜牧业领域都存在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如何让小农户更好地融入到大市场中去,是保证肉羊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养殖环节组织化创新可以在养殖场户要素投入和产品销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山西怀仁县养羊专业合作社在优化养殖场户生产要素行为方面,包括肉羊品种选择和饲料搭配方面就起着指导性作用。组织化程度提高有助于增加养殖场户在产品销售方面的话语权,提高了养殖场户的销售收入。还比如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养羊户通过参加杜蒙肉羊专业合作社,使自己所生产的杜蒙杂交羊卖上了好价钱。其三,产业链主体之间关系由“松”变“紧”、由“短”变“长”,是肉羊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从小尾羊公司、蒙都公司以及赛诺公司的发展实践中均可以看到长链或者短链的一体化,这种纵向一体化保证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需求能够准确、迅速传递到各环节,提高了生产要素利用效率,进而生产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2.5政府扶持和引导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外部保障
在市场导向下,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首要途径,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缺陷与局限性。其一,市场竞争机制与社会目标之间会存在矛盾。例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需求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羊肉产品生产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取得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时会使用其他畜产品或劣质羊肉产品来冒充好的产品,这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二,肉羊产业链正常运转还需要一些公共服务的支持,而公共服务一般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草原生态保护、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研发推广、基础设施投入等都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在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4]。
3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模式与行为分析
3.1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模式
从产业组织演进的视角看,农业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的演化路径是一个从起步阶段到完善阶段的过程。演进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产业链纵向模式将是一个多元化模式并存的状态。对肉羊产业链而言,其纵向协作模式的演变历程同样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由于消费者需求不同,产业链主体的市场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协作模式也不相同。很难说那一种模式更好,因为每一种模式都是在一定外部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当我们分析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时,应当考虑其背后所处的外部环境。在肉羊产业链优化中,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于比较核心的地位,他们之间的纵向协作行为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
3.1.1屠宰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纵向协作模式
3.1.1.1“公司+经销商+养殖户”
在肉羊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消费者对羊肉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高,大部分公司都从经销商人处购买肉羊,而养殖户则在自家或者在固定场所将肉羊销售给肉羊经销商。肉羊经销商也大多数是当地养殖户,他们对肉羊产业比较熟悉,且不少经销商与公司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关系,但是仅限于口头上,因此这个阶段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主要是“公司+经销商+养殖户”。
3.1.1.2“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
随着消费者对羊肉消费数量的上升,屠宰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公司对羊源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在“公司+经销商+养殖户”的模式中,由于经销商受到约束较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总是会倾向于将肉羊贩卖给出价更高的公司,这样造成对公司的肉羊供应量不稳定,进而导致机器设备闲置率较高,日常运行成本增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开始发展“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在该模式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一些养殖户签订营销合同或生产合同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养殖户从事肉羊生产。3.1.1.3“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在“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的模式中,养殖户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违约收益高于违约成本,同时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很难监控,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质量安全需求,于是在“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了“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该模式是以合作社为中介组织,根据公司对所需肉羊的要求,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纵向协作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与合作社签订所需肉羊的大小、品种和重量为主要内容的合同,形成较为稳定的肉羊来源,合作社在和分散养殖户达成肉羊生产协议,分散农户在合作社指导下进行肉羊养殖,屠宰加工企业这样所收购来的肉羊品种、大小等能基本保持一致,为生产标准化的羊肉产品奠定了基础。3.1.1.4纵向一体化除“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外,部分资金实力雄厚、发展规模较大的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修建标准化圈舍、提供农机等基础设施,以及配种、防疫、饲养管理等服务,雇工饲养或者将养殖户吸引到园区饲养,所饲养的肉羊品种、所用饲草料、养殖方式、疫病防控等各方面都由公司统一管理,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纵向一体化。
3.1.2育种公司与养殖户纵向协作模式
3.1.2.1“育种公司+养殖户”
育种公司单靠自身来培育新品种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规模,为了减少公司本身在资金、饲草料、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制约,育种公司可能选择一些养羊大户纳入自身的育种和扩繁体系,进而加快种群的增长速度。
3.1.2.2“育种公司+合作社+养殖户”
选择养羊大户进入新品种培育和扩繁体系是很多育种公司的选择,但公司与众多养羊户打交道会增大交易成本或管理成本,于是将养羊专业村的养羊户组织起来,组建养羊专业合作社,通过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种群的规模,而且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或组织成本、提高公司利润,帮助更多的养羊户增收。
3.1.2.3纵向一体化
是指育种公司利用其在品种培育方面的优势,在新品种培育和商品羊养殖方面同时扩张,通过建立大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雇佣工人或将养羊户引入到养殖场,对整个繁育过程实行更为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3.2不同纵向协作模式下产业链主体间利益行为博弈分析
3.2.1公开市场交易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在公开市场交易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的交易是匿名的,在交易完成之后,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一次完结,两者之间的联系基本都是通过经纪人或者专业活羊市场来完成,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完全通过市场进行。在这种模式下,公司面临的是分散养殖户,且养殖户具有较大的机会主义,会导致公司原材料采购不稳定。另一方面养殖户在销售肉羊时也容易遇到收购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因此养殖户和公司之间的生产利益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肉羊实践发展过程中,订单生产被逐渐引入肉羊产业发展中。
3.2.2订单生产下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在订单生产下,公司与养殖户之间会通过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无论是公司还是养殖户,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生产目标,在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情况下受机会主义驱使,容易导致违约行为。
当公司与养殖户之间博弈是单次博弈时,双方都会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养殖户和公司都可能选择违约,双方个人利益都未实现最大化。双方的行为使得市场交易成本增加,运行效率降低,而陷入“囚徒困境”。
在多重、非零和博弈下,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双方仍然有可能发生违约行为,而且由于违约后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成本都较高,使得合同规定的违约协议实际上效果不大,当一方发生违约时,另一方只能选择沉默。因此,“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的连接机制并不十分稳定。
3.2.3引入合作社后养殖户与公司之间利益行为博弈
合作社的本质是为了改变养殖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是养殖户自愿联合在一起的经济组织。在肉羊发展实践中也出现了由能人领办或者由公司领办的各类合作社。合作社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收益分配。
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下,公司与合作社之间肉羊交易量较大,无论哪一方违约,一方诉诸法律都会使对方受到一定惩罚,所以履约对于双方是占优策略组合。然而此占优策略组合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即违约方会受到一定惩罚,使违约方的违约成本大于违约的收益,否则双方仍然有可能发生违约行为。但与公司+订单(合同)+养殖户模式相比,合作社等中间组织的引入对于双方之间契约稳定性作用更大。
3.2.4纵向一体化下公司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行为博弈
在纵向一体化模式下,公司与养殖户的关系已由产品契约转变为要素契约的关系,养殖户已将某些生产要素的使用权或某些生产环节交给了公司,养殖户丧失了某些生产经营自主权,公司经营管理者根据需要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生产和销售,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合理分配养殖户和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减少了原材料获得上的波动,同样养殖户被视为公司的员工来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也存在经营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信息传递失真、生产要素不匹配和资金占用过多等问题,即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费用也会增加。
4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主要政策选择
4.1完善羊肉产品及相关生产要素市场秩序管理与市场体系建设
规范有序的羊肉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秩序与市场体系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前提。首先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应当强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关企业进入与退出管理,尤其是在屠宰加工行业和育种行业,防止屠宰加工企业产能过剩或者部分企业炒种行为等问题的发生;其次,要规范市场上竞争行为和交易行为,加大羊肉产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查处力度,对于以不正当竞争手段销售羊肉及其制品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还应当加强对饲料、兽药等生产要素市场产品质量的抽查,防止养殖场户因购买冒牌生产资料而遭受损失。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加强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传统流通主体建设,完善市场环境,同时还要顺应消费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将传统与现代流通主体有效结合起来。
4.2加强羊肉深加工产品及其制品宣传力度,提升羊肉消费文化
当前消费者所购买的羊肉产品中主要以热鲜肉、冷冻冷鲜肉为主,对羊肉深加工产品及其制品购买量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上述产品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如果能够增加消费者在羊肉深加工及其制品方面消费量,会极大增加肉羊产业的附加值。此外,不同于猪肉和禽肉,羊肉消费在普及上还显不够,许多消费者对羊肉产品具体烹饪方法不熟悉。因此政府和企业要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升羊肉消费文化。例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主流媒体对羊肉产品进行适时的宣传,举办相关讲座,普及羊肉消费知识。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当通过制作产品手册宣传羊肉相关健康知识,并告知消费者如何正确烹饪,同时利用现代化媒体工具如微信、微博等宣传公司产品。
4.3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扶持多种形式龙头企业
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往往在肉羊产业链优化中起着核心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但是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一般来说较大,且不少技术创新属于公共产品性质,因此需要政府增加对龙头企业财政投入支持,并且开展公益性技术活动,为企业商业性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同时为企业、科研单位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联盟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还在带动养殖场户增收,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方面具有引领作用。但肉羊产业是弱势产业,在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我国羊肉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加低下,在很多牧区几乎无法进行牧业结构调整,肉羊养殖成为唯一选择,长期传统的生产与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原因使很多少数民族的牧民难以转业转产。因此,政府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有助于带动农牧民致富。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应该通过例如贷款贴息等政策手段来撬动商业资本,特别是要激活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政府不仅要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过程当中的土地、资金、设备等硬件问题,更应该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软件问题。
4.4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技术合作,提高产业链技术层次
肉羊产业链能否优化关键是相关技术能否不断创新。目前我国与肉羊产业相关的几乎所有龙头企业都是历史短、规模小,完全实现一体化的企业很少,自有的科技人员没有或很少,真正投到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更少。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对肉羊产业龙头企业来说是外生变量,需要企业通过购买特别是同科研院校的合作才能获得有用的创新技术。因此,政府应该对相关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组成的产业创新联盟在科研项目和相关政策上给予专门的支持,对企业投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为科研院校在企业建立研发基地、实习基地提供专项支持等。
4.5支持养殖场户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家庭养殖是肉羊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农牧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是发展方向。在农户经营管理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养殖场户必然要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我国现有肉羊养殖户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素质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因此,一是需要在国家和地方财政许可范围内,提高肉羊养殖户专项财政补贴水平,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扶持一批规模化水平、标准化程度高的养殖场、家庭牧场;二是通过简化贷款程序、创新贷款方式,增加肉羊养殖场户的商业融资渠道,鼓励养殖场户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对养殖场的技术培训、现场技术与经营管理指导,提高养殖场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4.6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有助于减低生产要素的采购成本,提高活羊的卖价,提高种公羊、机械的利用效率,增大外部规模经营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塑造品牌,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制环境;其次要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援助力度,加强生产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再次是要加强对合作社领导者、经营管理人员和社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相关政策、法律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掌握某些关键和实用技术。
4.7增加公共服务方面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是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外部保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程度。因此在质量安全监管上,要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羊肉产品检测方面的资金支持,制定和修订与羊肉产品、肉羊屠宰加工等方面标准;在重大疫病防控,加大养病诊断检测技术研究力度,鼓励羊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培养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技术推广上,增加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探索多种形式育种、饲养技术推广模式,因地制宜完善现有技术推广体制;在草原生态保护上,完善草原补奖政策措施,加大补偿力度,增加对农牧户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应尽可能吸纳多方主体如企业、合作社,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形成多位一体的草原生态保护体系[5]。
参考文献
[1]Steur H D,Gellynck X,Storozhenko S,et al.Willingness To Accept And Purchase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With High Folate Content In Shanxi Province,China[J].Appetite,2010,54:118–125
[2]James H,Martin,Bruno Grbac.Us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Leverage a Firm’s Market Orientat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3,32:25-38
[3]Hefu Liu,Weiling Ke,Kwok Kee Wei,et al.Effect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Market Orient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Production Management,2013,33(3):322-346
[4]叶云.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优化导向 篇9
网络就是一个由无数个超链接而连接起来的结构体, 可以说没有超链接就没有网络。Web结构挖掘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对这些超链接进行分析, 将潜在的语义信息明确表示出来。对用户而言, 他们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不只是希望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而且希望找到高质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具有权威性。搜索引擎怎么确定一个网页是否是权威的呢?这个问题就是Web结构挖掘的问题。Web结构挖掘主要有两种方法: (1) 页面等级算法 (PageRank算法) :页面等级算法先对检索主题进行检索, 然后根据链接关系计算检索结果的页面等级, 一般被重要网页链接的网页被认为是重要的, 被多数网页链接的网页也是重要的, 然后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后输出; (2) 关键页/权威页算法 (hits算法) :关键页是指那些没有被多个网页链接, 但是它存在着在某个专业领域重要的站点链接, 它主要是起到说明其他文档重要性的作用。权威页是指那些被多个网页链接的网页, 一个关键页往往包含很多权威页的链接。将关键页与权威页的这种联系按照算法计算出来, 就是关键页/权威页方法的主要思想。
搜索引擎通过结构挖掘, 可以使用户优先看到那些比较权威的页面。
2 Web使用挖掘技术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
Web使用挖掘技术主要体现在对日志的挖掘上, 通过对用户日志信息的分析, 得到数据对象间的内在特征,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目的的信息提取, 将这些信息使用在搜索引擎中, 使得搜索引擎可以按照用户的兴趣偏好优先选择某些网页或者扩充搜索范围, 以使得检索结果更接近用户要求, 提高用户检索的查全率与查准率。
3 PageRank算法思想
PageRank是由Stanford大学的Sergey Birn和Larry Page在《大规模超文本网络搜索引擎的剖析 (The Anatorn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 》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算法, 它在检索到网页后, 按照一定的算法给每个网页一个重要性值, 并按这个重要性值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
PageRank的基本思想是:一个页面被多次引用, 则这个页面很可能是重要的, 假如页面A被页面B引用, 则B就认为A是重要的, 也就相当B于投了A一票, 如果A被多个页面引用, 则就是多个页面投了A的票, 它们都认为A是重要的, 那么A一般是重要的;一个页面尽管没有被多次引用, 但被一个重要的页面引用, 则这个页面很可能也是重要的, 因为PageR-ank算法把一个页面的重要性均分并被传递到它所引用的页面, 这样被重要页面引用的页面就可以分到更多的重要性值, 它被入链推荐的能力就越大。因此, 网页之间的超链接 (引用) 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Web文档的重要性。
3.1 PageRank算法的数学实现
PageRank完全不重视超链接文本的相关性和网页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 只考虑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 把Web看成是一个巨大的有向图G= (N, E) , 节点n包含于N代表一个Web页面, 有向边 (a, b) ∈E代表从节点a指向节点b的超链接, 节点a的出度是指被页面a引用的页面的总数, 而入度是指所有引用节点a的页面的总数。设b->d表示在图G中, b到d存在一条链接, out (b) 表示b的出链的个数, 那么在当前网页随机选择网页d进行浏览的概率1/out (b) 。假设两个网页之间是否存在链接使用Pb, d表示, 如果存在则Pb, d=1, 不存在则为0, 因此图N中所有两个结点b, d间的连接关系可以用一个n维的矩阵表示, 其中n是总网页节点的个数。由此定义图G的随机过渡矩阵M定义为Mp, q=Pb, d/out (b) 时, 就是一个矩阵求特征向量的过程, 即:
其中x是各个页面的PageRank值的列向量, 这样迭代计算得到的解就是要求的页面的PageRank值, 但是要保证迭代过程是收敛的, 必须保证邻接图M是不可约的, 即N是强连通的, 但是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为每个结点再加上一个数值较小的概率值, 形成一个完全变换图。
其中d为某个概率值。d的作用是, 在任一时间, 一个冲浪者访问某些结点时, 不是顺着链接继续浏览, 而以概率1-d跳到另外一个随机页面。
由此PageRank的计算公式可以定义为:
其中PR (A) :页面A的重要性, 即页面A的PageRank值,
PR (Li) :页面Li的重要性, Li是引用页面A的页面,
Out (Li) :页面Li引用的页面个数,
d:阻尼系数, 一般为0.85。
3.2 影响PageRank的因素
由式3可见, PageRank算法中页面的重要性由引用它的页面的网页重要性以及该页面引用的页面个数决定, Li页面的引用的网页越多, 它对当前页面A的贡献就越小, 反之越大;由于用户在当前网页浏览时也有可能会因为疲劳、厌倦或其它原因选择别的网页去浏览, 而不浏览当前网页的链出网页, 阻尼系数的应用就是为了给这些没有被当前网页链接的网页一个跳转概率。阻尼系数的大小是通过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设置的, 在计算PR (PageRank) 值时是一个常数, 所以PR值的大小主要受出链和入链的影响, 如图1所识:
3.2.1 入链计算页面PR值的影响
链入的网页总是能增加当前页面的PR值。如图3。1所示的链接关系, 可以算出这三个页面的PR值都是1。如果增加一个从页面D到页面A的链接, 那么页面A的PR值就会增加d*PR (D) /Out (D) , 其中PR (D) 是页面D的PR值, Out (D) 是D的出链个数, d是阻尼系数, 一般为0.85。
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解得:
可以看出D页面传递给了网站中A页面的PR值d*PR (D) /Out (D) =0.85*2=1.7。而页面A的PR值的增加又传递给了B, B又传递给C, 最后C的PR值的增加进而又使A的PR值增加。
3.2.2 出链对PageRank值的影响
既然PageRank算法就是基于链接 (引用) 关系的算法, 所以引用和被引用都应该对PR值有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例子说明引用别的网页对PR值的影响。假设刚开始是A、B、C页面组成的如图2所示的去除D的链接关系图, 则容易算出
如图2所示, 有3个如图所示组成链接关系的网页, 加入B引用的一个页面D,
取阻尼因子为0.85, 由图得出如下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
可以看出如图3.2所示的链接关系, 减少了整个网页的PR值的总和, 即所有页面的PR值总和不收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都不收敛, 如图3所示:
假设阻尼系数为0.75, 由图3.3的链接关系可得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
可以看出, 在没有添加P->Q之间的链接的时候, 每个页面的PR值都是1, 由这四个页面组成的网络的PR值的总和为4, 在P到Q之间链接添加以后, 页面PR值的总和还是4。
由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增加一个对别的网页的引用, 有可能会使页面总PR值不收敛, 也可能是收敛的。
4 改进PageRank算法
由于搜索引擎自身没有办法完全理解用户的意图, 往往只要与搜索主题有一点关系的网页也会被检索到, 这样就导致了搜索的结果条数过多, 而人们只选择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网页进行浏览, 对某大型网搜索引擎进行的统计如表1所示:
调查数据表明:用户对前5页的点击率就占到总点击率的75%, 这就是为什么搜索引擎要将最重要的网页尽量往前排列的原因, 而这个重要性最主要就体现在与主题的相关性方面。一般情况下, 用户看到的只是超链接文本的内容, 而看不到链接出来的网页的具体内容, 而超链接文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网页的内容, 所以凭主观判断, 应该是超链接文本与搜索主题越相关, 该链接被点击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不是Lawernce Page和Sergey Brin所说的随机从链接中选择一个页面进行浏览。华盛顿大学计算机Matthew Richardson和Pedro Dominggos认为用户从一个网页跳到另一个网页是受到当前网页内容和正在查询的主题的影响的, 所以提出了一个结合链接和内容信息的PageRank算法, 在对现有文献及改进算法的了解了解的基础上, 本改进算法也是从改进PageRank算法与主题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着手, 根据主题与超链接文本的匹配程度来设置超链接文本相关系数Whyperlink, 根据主题在网页中出现的位置设置内容相关系数Wcontent。
算法思想:假如搜索主题完全和超链接文本匹配, 设置Whyperlink为1, 主题完全包含在超链接文本里, 设置为Whyperlink0.8, 主题部分包含在超链接文本里, 设置Whyperlink0.5, 不包含在超链接文本里, 设置Whyperlink为0.2;由于超链接文本的内容有可能具有欺骗性, 有些广告商为了让更多的用户浏览自己的网页, 使用用户比较喜欢的虚假链接来吸引用户点击, 而网页的内容完全和主题不相关, 所以在分析超链接文本的同时, 加入网页内容中对查询词的分析。参考EPR算法内容权值的设置, 初始内容相关系数Wcontent设为0, 如果搜索主题在
中出现, Wcontent增加1.8, 在搜索主题在中出现, Wcontent增加1.5, 在其他位置出现, Wcontent增加1, 在以上这些位置均未出现的增加0。
那么对某个链接分配的权值就是主题与超链接文本的相关性和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的乘积, 因为只有选择了该超链接进行浏览, 判断网页内容是否相关才有意义。
5 实验仿真
整个实验包括数据的采集、预处理、算法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四个部分。整个实验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网页预处理模块、建立索引模块、离线计算模块、显示结果模块, 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在链接关系影响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得到的排名也较为理想, 加入相关性因子后, 本来PageRank值较低、排名靠后的网页, 赋予其更高的相关系数后, 排名就往前移了, 比如页面N1本来排名为8, 但在改进的算法中排名为1, 这是因为我们赋予了它跟主题更大的相关性系数, 在PageR-ank算法中过渡矩阵平分链入网页的PR值, 网页N1分到的PR值是链入网页的1/n, 其中n是网页N1的某个入链网页的链出网页个数, 而改进的算法按相关性分配PR值, 网页j分到的PR值是链入网页的α倍。
其中, B (j) 是网页j的某个入链网页的链出网页集合, 是网页j的链接文本与主题的相关性系数, 是网页j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系数, 可以看出分配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必然占分配的概率就大, 所以就提高了该分到的链入页面的PR值, 经过无数次循环迭代后, 最终也提高了该页面的PR值。但是得到的排名靠前的网页就是我们需要的网页吗?分配较高相关性系数的网页就是与主题最相关的网页吗?我们通过对实验的网页的分析, 以及网上存在的网页的分析得知:与主题相关的程度基本与我们分配的网页的相关度成正比, 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的结果显示, 往往排在前面的是跟主题相关度比较大的网页。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是可行的, 是符合人们的期望的。
6 结束语
目前的搜索引擎不能完全帮助人们找到最需要的信息, 存在一些弱点, 新兴的Web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出现的, Web数据挖掘根据挖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结构挖掘、内容挖掘和用户使用挖掘, 其中对超链接文本和网页内容进行的挖掘就是内容挖掘的一个方面。Web内容挖掘也叫文本挖掘, 它是通过对文本进行分析, 可以对网页进行聚集、分类, 帮助人们找到最相关的信息。本文要在原来的结构挖掘比较成熟的PageRank算法中加入内容挖掘的元素, 以使该算法更符合人们的要求。
本文首先对搜索引擎进行了概述, 并由此引出Web数据挖掘的概念, 主要讨论了Web数据挖掘的现状、前景及其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Web内容挖掘也就是文本挖掘,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传统的PageRank算法是基于链接分析的、结构挖掘的算法, 由于该算法完全忽略了内容的相关性, 所以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主题漂移”问题的产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方法, 此算法考虑到用户的点击兴趣 (用户一般倾向于点击超链接文本和主题相关性大的链接) 和文本相关两方面的问题, 并对该算法进行了模拟实验。
鉴于网络资源的庞大, 链接关系的复杂, 考虑到时间仓促, 所以, 本实验采用的是从网络上提取同一主题下的一小部分网页, 并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和保存相关信息, 由于页面数量比较少, 所以很难和网络上的链接关系保持一致, 实验采用了手动构造链接关系的方法, 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模拟, 使用程序获取模拟的链接关系图, 并进行了计算。
该算法可能产生问题的地方在于:有些网页链接不一定是规范并且符合常识的, 这样就影响判断出链接文本和主题的相关度, 进而影响整个排名。
由于时间紧张, 模拟环境的有限, 所以改进算法是否在整个网络环境中使用还有待商榷, 并还有可改进之处, 比如有些近义词就无法识别, 以后有时间的话希望能把语义识别加到该算法中, 使排序算法能理解人类的语言, 更加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朱丽红, 赵燕平.Web挖掘研究综述[J].情报技术, 2004 (7) .
[2]Rieardo Baeza-Yates.Paolo Boldi and Carlos Castil-lo.Generalizing PageRank:Damping functions for link-based ranking algorithms[J].ACM.SIGIR'06, 2006 (8) .
[3]江裕民.基于超链接的Web结构挖掘算法的研究[D].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优化导向 篇10
1 建立党政干部心理素质优化导向机制的重要性分析
作为国家党政机关、行政单位的领导干部, 所面对的各相关工作及具体又复杂, 特别是一些党政基层干部的工作直接与人民群众密切相连, 要把工作开展好就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 在遇到各种困难时能够冷静对待, 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可以有条不紊的解决, 在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是能够挺身而出等等, 没有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民政干部王洪发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儿子、侄儿、岳父等14位亲人, 而这位好干部心中装的是百姓的安慰, 他没有分散自己的精力去救护自己得家人, 而是全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王洪发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如果党政干部心理素质缺失就不可能有坚定的信念和为人民服务、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使命感, 遇到危险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 甚至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如:同样是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发现的党政干部中的不良表现, 据新华网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市原民政局副局长、蒲江镇原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等7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反应迟缓, 不积极履行职责, 在群众中造成影响, 被就地免职"。
对党政干部心理素质的优化可以使他们有着健康的心态, 建立心理素质优化导向机制可以使党政干部身心健康, 精力充沛, 能够承受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反之就会使一些党政干部在工作中遇事急躁、焦虑, 有的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 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不但影响了工作, 还损害了身体健康, 据中国江苏网报道:2014年已有30余名官员非正常死亡, 其中20余人被认定为自杀, 官员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劳累过度致死, 二是工作压力大、不堪抑郁症困扰自杀, 三是畏罪自杀。这不能不说明当前建立党政干部心理素质优化导向机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党政干部如果没有好的心理状态就不会有好的工作状态, 工作中发挥不了领导带头作用, 不是得过且过, 就是萎靡不振, 假大空、偷懒耍滑等现象严重, 甚至为满足个人私欲, 知法犯法、擅权、滥权, 最终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
2 如何构建党政干部心理素质优化导向机制
建立和完善党政干部心理素质优化导向机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心理素质的养成是根植在坚定信念之上的, 信念是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基础, 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才能爬雪山、过草地、住窑洞, 才能有南泥湾大生产, 建立抗日根据地, 才能不惜为当合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 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快节奏, 党政工作更要与时俱进, 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要建立党政干部心理素质优化导向机制, 就要加强党政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树立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营造良好环境
环境对人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 据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天气晴朗, 阳光明媚, 人就会心情舒畅, 而阴霾天气就会让人心情失落, 特别是近几年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 连续多日给人的心理造成压力, 因此党政机关、行政单位要积极为党政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使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 这样利于优化心理素质。
(三) 建立党政干部心理预警导向机制
要建立党政干部心理素质优化导向机制, 就要在干部考核中把党政干部心理素质纳入考核,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心、民主评议等方式了解党政干部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变化, 及时对心理素质存在障碍的个别干部进行心理疏导, 对已有心理疾病的干部要安排治疗, 对已经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要尽快调离, 以免影响党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3 结语
为适应社会发展, 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和带头作用, 必须对党政干部心理素质进行不断的优化, 建立起具有思想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优化机制, 千方百计使党政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为建立党政干部长效机制做出贡献。
摘要:党政干部作为国家政府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领导者, 不但要有很高的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 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外在形象, 如何对党政干部心理素质进行不断的优化, 建立起具有思想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优化机制, 从而全面提高和完善党政干部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党政干部,心理素质,优化导向
参考文献
[1]杨通华.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与心理调适[J].成功 (教育) .2009 (11) .
[2]霍团英.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领导科学[J].领导科学, 2010 (03) .
优化导向 篇11
关键词:创新实践导向;财税专业;课程;优化整合
一、创新实践导向下财税专业税法与会计类课程设置的基本目标
(一)总体教学目标的优化。会计知识已成为财税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工具,在设置总体教学目标时应充分体现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将总体目标设置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财政、税务、会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税收政策、税收与会计实务操作,能够在税务、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税务代理、税收筹划、企业财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具体教学目标的优化。(1)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各高校财税专业会计学课程的设置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但普遍课时量较少,任课老师的授课重点往往在于具体事项的处理,对基本财务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讲述不够深入,。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后续课程的要求,在制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时,应加强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基本理论为纲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2)税法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通过讲授税收法律知识及中国税收体系,使得学生熟悉税收政策,增强学生税收实务的应用能力。(3)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和《税法》,由于财税专业学生《税法》课时量较多而《会计学》课时量相对较少,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会计知识的讲述,以本课程作为会计类课程的有效补充,引导学生比较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异同点,使学生通过学习熟练掌握各类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4)税务稽查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会计学》、《税法》与《税务会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方法。
二、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计划的优化整合
第一,适当增加《会计学》课程的学时。以本学院为例,学生需要在48学时内学习会计的基本原理、簿记系统的构成、基本操作程序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中一般会计事项的具体核算方法和操作方法,课时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建议将《会计学》分为《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程,在《会计学原理》中介绍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复式计账、账户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试算平衡、调整与转回;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简介、财务会计核算程序与组织等,《中级财务会计》介绍企业一般会计事项的具体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第二,在课程开设学期的安排上应做出优化,将《会计学》作为学科基础课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之后按照《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稽查》的顺序,依次安排在不同的学期,保证各门课程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一方面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前导知识,又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出现教师授课时过多介绍与本课程相关但学生尚未学习的知识,后续课程又重复讲授的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三、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1)会计学教学内容应更具针对性。首先应重视对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加强学生依据基本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到具体事项时也应引导学生分析具体方法的理论根源;其次,会计学教材对于涉税事项往往做出了简化处理,但是对于财税专业学生而言,涉税事项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找税法相关规定,思考若不做出简化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预习后续的税法课程;最后,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稽查要点和稽查方法是税务稽查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加强对会计报表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各个项目的经济含义。(2)将会计学知识融合于税法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税法的理解,提升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3)税务会计教学侧重于增值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避免与税法和会计学内容重复。现有的税务会计教材主要介绍各税种的税法规定和涉税事项会计核算,有些教材中还介绍纳税申报和调账方法,结合财税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体系,应以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为教学重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增值税会计、消费税会计、出口退税会计、所得税会计及其他税种会计,其中又以综合性最强的增值税会计和所得税会计为教学重点。(4)税务稽查主要讲述税务稽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主要税种的稽查要点和方法。
四、税法与会计类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
税法与会计类课程均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之后必须通过必要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财税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在税务稽查课程后安排税务实训课程,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将学生所学的税法和会计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1)形成基于工作全过程的综合化实训内容,会计与税务在实务工作中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将税法与会计类课程的各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机融合于实训内容中,具体包括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和税务稽查。在经济业务的设置上,鉴于学生在学习完《会计学》课程后一般并未进行财务会计模拟实习,税务实训课不应将经济业务局限于涉税事项,而应包括所有经济事项,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有更为完整的认识;(2)模仿企业真实场景设立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选用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作为实训案例,在实训进行中使用真实的凭证和报表,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体会到实际岗位中需要的工作能力和处理方法。(3)建立完整的业务体系,使学生通过实地操作熟悉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的全过程,最后再由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税务稽查,通过实际操作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好地结合起来。其二,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的投入,完善税法与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设备,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专业实践平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学生素质拓展平台等,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训练技能,不断增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现有财税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是在国家税务机关,实习内容也侧重于从国家角度对企业进行纳税检查,这仅仅是财税工作的其中一个方向,因此还应深入到企业,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践,深化学生对会计工作和纳税申报工作的实地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敏,《职业发展导向财税专业课程设计之探讨——借鉴台湾逢甲大学财税系课程革新经验》,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优化导向 篇12
一、高职英语教学策略优化的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是以技能教育为辅导, 以知识教育为重点的, 这直接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造成很多高职毕业生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而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以当前急需解决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职业教育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结合到一起, 让学生成为适应管理、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全面型人才。
二、高职英语教学策略优化的实践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很明确, 就是培养适应职业和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策略优化必要性。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将职业教育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将高职英语教学职业化的目标。要想完善高职英语教学的公共基础课, 让学生的职业英语知识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 那么, 改变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是必要的。[1]
三、高职英语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
近几年来, 随着职业教育对就业增长的促进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 各个国家都意识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而在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解决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两个问题。培养目标的解决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教育要求, 同时也是国家的整体规划。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当前, 我国对高职英语人才的教育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 校企合作不到位、“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全面、教学与实践脱节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借鉴国外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成熟模式, 完善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2]
1.“双元制”模式教学
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开展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学习者一方面作为学生, 在职业学校里学习专业的文化和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作为学徒, 将在学校学得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 并且还可以在企业内学习职业技能, 并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以企业主导, 学校教学为辅导, 让学生既可以学习重要的理论知识, 又可以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更好地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2.“三明治”模式教学
英国的“三明治”式教学是一种为培养企业适用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 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 接着回到职业学校学习, 然后再回到企业工作实践一段时间。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合格的高技术人才。
3. TAFE模式教学
TAFE这种教学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职业教学体系, 即技术与继续教育。它的运动形式有以下几点:以能力作为教育和培训的基础;政府应极度重视高职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建立统一的资格标准体系;改善关于高职英语职业资格证书的规章制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 而不是仅仅要求理论考核, 这样可以达到学生毕业可以马上就业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随着社会和职业的需求, 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的优化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术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职业需求的导向下, 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园艳.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 2014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