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导向

2024-10-05

节目导向(共6篇)

节目导向 篇1

电视媒体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

传达主流意识,对受众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计划经济模式为主流

意识形态在媒体中的表达提供了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功能受到冲击,如何统一电视媒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每个电视工作者面临的新情况,在理论上统一认知十分必要。

1 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的现状

电视文艺节目包含文艺的内容,形式上愉悦观众,符合人们的价值取向。作为传播媒介,以宣传主流价值观为责任。随着媒体市场化的改革,电视媒体需要盈利,电视媒体的“喉舌”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电视文艺节目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艺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和教化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了冲突,难以统一。文艺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电视台的广告收益直接受节目的收视率影响。因此,一些综艺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为了追求收视率,过度包装节目,出现出了低俗媚俗的现象,拉低了国内综艺节目的整体水平。有人认为,电视文艺节目是给受众娱乐的,不应该承载价值导向作用;也有人认为,电视媒体是应该表达主流价值观,而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要搞媒体的市场化改革,就只能以牺牲媒体的导向性为代价。例如:个别文艺节目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包装,甚至靠挖掘人的隐私来满足某些人的窥私欲望,对社会环境产生了一定不良的影响;还有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大众,为了博取关注度,甚至安排职业演员刻意作秀,降低了节目的真实性和贴近性原则,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2 电视文艺节目的导向作用

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知是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最初对电视媒体属性的认知也是片面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媒体的属性认知不同,建立了相应的电视管理制度。随着实践的深入,电视媒体具有多重属性,文艺节目价值的导向作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观众的认知上。一个好的电视文艺节目,能够营造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天津卫视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很多选手展示自己的特长,其奋斗史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鼓舞。一些在校的大学生和初入很多职场的人都会观看,从中吸取经验。有的电视文化节目展现了社会文化,如《天天向上》有一期是讲述火锅文化,饮食文化的背后还蕴藏着很多传统的历史积淀,涵盖了传统文化,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探索与发现》《国宝档案》等,都是优秀的文艺节目,把知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电视文艺节目之中,传递给观众。

3 重塑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作用

3.1 过度娱乐化消弱了媒体表达主流价值观的功能

娱乐化满足了广大受众正当的收视需求,但过度娱乐化对电视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些采用商业电视管理体制的国家,甚至出现了“娱乐致死”的后果。电视文艺节目的过度娱乐化“消解的是人们道德的是非感,瓦解的是人们高远的志向,退化的是人们的思维,降低的是人们的品位。”而这些负效应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更令人担忧。

3.2 重塑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作用的途径

过度娱乐化消弱了媒体表达主流价值观的功能,重塑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管理层出台了治理过度娱乐化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标志着大陆电视业步入新的时期,将媒体的价值引导与娱乐相统一,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要求创作者创作的节目,既能表达主流价值观,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业内人士界和管理层的共同努力。业内人士转变观念,树立信心,使电视文艺节目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还要强制性地管理举措,制定相应的创作策略,即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歌颂人类美好的事物,对社会和谐有益的内容都是主旋律文艺作品。例如:兄弟情义、传统美德、邻里和谐等内容都是值得歌颂,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是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市场化环境要求创作者为表达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寻求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只重视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节目无法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因此,创作者要进行积极的探索,重塑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电视媒体作为与公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媒体,应当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电视文艺节目要把引导广大受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引领主流价值观贯彻到节目内容中。

4 结语

总之,要了解电视文艺节目的弊端,明确文艺节目对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从根本上杜绝电视文艺节目低俗媚俗现象。只有从内容和形式上创造新颖别致的电视节目,达到娱乐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实现实现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摘要:电视媒体是与公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媒体,电视文艺节目具有价值导向功能。笔者从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的现状、电视文艺节目的导向作用、重塑电视文艺节目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文艺节目的价值导向功能。

关键词:电视节目,娱乐化,价值,功能

电视婚恋类节目舆论导向转型研究 篇2

一时间, 婚恋节目开始纷纷整改。在广电总局的监督之下经过整改后的婚恋类节目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观, 舆论导向积极向上, 收视率依然客观。那么, 婚恋类节目如何有效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 将节目办成既有精神内涵和文化品位, 又能积极主动的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道德观的节目, 可以从非诚勿扰的成功转型案例中寻找一些实践经验, 为我国婚恋类节目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限娱政策前《非诚勿扰》节目的舆论导向

2010年1月, 江苏卫视推出婚恋类节目《非诚勿扰》, 在短短几个月就跃居全国综艺节目的收视冠军。该节目的主旨是为广大单身男女牵线搭桥, 为男女嘉宾提供一个婚恋交友的平台。然而, 随着节目的发展, 节目的导向却逐渐出现了问题。

(一) 拜金价值观的导向偏好

《非诚勿扰》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鼓励嘉宾出语惊人, 在节目中却出现了一些颇有“拜金主义”的雷人语言, 一语既出广为流传。如在《非诚勿扰》某期中, 2号男嘉宾王煜说要和24位女嘉宾握一下手以表示友好, 其她23位女嘉宾都予以配合, 但惟独2号女嘉宾朱真芳却拒绝握手, 她的理由是, “我的手只给我男朋友握, 其他人一次20万”。主持人孟非问其为什么是20万, 而不是10万或25万, 朱真芳又说“因为我的男友就是要20万月薪才行的”。

另一位在《非诚勿扰》节目中语惊四座的女嘉宾马诺, 当有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么?马诺毫不犹豫的回答:我还是坐在宝马里哭吧。此语一出, 令全场哗然, 在网络和社会上立即引起激烈讨论和抨击。通过雷人语言表达出女嘉宾的择偶标准, 在她们的爱情观里似乎只有金钱才具有最高价值的。当前, 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思潮有些回升, 该节目中这些明显具有拜金主义色彩的话语经过电视媒体大张旗鼓地被提出, 对这种拜金主义的非主流价值观大肆炒作与渲染, 赚取了观众的眼球, 提高了收视率, 却极大的冲击了主流价值观。《非诚勿扰》节目本身的标榜作用, 则会连锁反应地导致蜂拥而上的其他婚恋类节目纷纷效仿, 从而间接促进了拜金主义的“风靡”, 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二) 物质婚恋观的导向偏好

根据李普曼《舆论学》一书, 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通过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即经由大众传播媒体选择性地加工现实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 芸芸众生的行为则是在对拟态环境做出反应。[2]如果电视节目过多的传播物质至上的婚姻观, 这就将传统的婚恋观偏移成一种物质婚恋的“拟态”现实, 误导大众影响视听。

在某期节目中, 男嘉宾沈勇直言不讳地提出选择女方的标准:“女方经济条件不能太差, 最好有房有车。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 离异无小孩也能接受。婚后经济是AA制好一点, 当然我是男人, 我会负责家里60%的开支。”而且沈勇其母也在VCR中明确要求儿媳妇不要农村的女孩, 说:“农村的不好, 今天舅舅来了, 后天哥哥来了, 大后天妈妈来了, 爸爸来了, 小叔子来了, 大叔子来了, 如果这样家要变旅馆了。”沈勇母子在节目中直接表达出来了物质至上婚恋观以及对农村人的歧视。[3]

受众往往容易受到拟态环境所传播的信息影响而仿照行动。当前大众媒介通过解读现实而构筑社会的拟态环境, 电视婚恋类节目如果过于宽容地接纳这些非主流话题, 经由节目渲染的话题会由此被不同受众产生不同的见解, 容易引起混淆视听模糊概念的负面作用。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时期, 他们也正处于即将跨入婚姻的人生的重要阶段, 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尤其是婚恋类节目这种以年轻人为主要人群参加的的节目, 此类节目所宣扬的道德观、择偶标准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

(三) 低俗娱乐化的导向偏好

美国学者赖特在其《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提出, 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 尤其在电视媒体中, 娱乐性内容占其传播的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4]《非诚勿扰》节目的官方网站上界定自己是为单身男女提供婚恋平台的服务类节目, 其实质依然是真人秀娱乐节目。《非诚勿扰》节目打破了中国传统女性温柔贤惠的形象, 树立起敢爱敢恨的独立女性形象。但该节目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 在节目制作中出现了一些有意供人消费的浅薄“娱乐”。女嘉宾们毫无顾忌地对场上的男嘉宾们品头论足, 甚至在细节上吹毛求疵。尤其以女嘉宾马诺最为典型, 她的许多“经典”语录至今依然让观众记忆犹新广为流传。在某期节目中, 有一位男嘉宾因为言语腔调被马诺看不惯, 她就直接说:“有鞭子吗, 帮我找一个”。还有一次, 因为马诺非常不喜欢一位男嘉宾, 她就当场说:“我希望导播能给我们放一首《解脱》, 然后让他下去算了”。而且马诺还曾大胆透露自己“我爱收集丁字裤”, 这些“雷人语言”出现在节目中毫无悬念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但是却使节目过于娱乐化, 在低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所导致的必然后果即是大众媒体寓教于乐功能的错位:一味的追求娱乐而忽略道德, 追求娱乐而放弃尊严, 追求娱乐而摒弃个人隐私, 不仅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 而最终导致道德的滑坡, 公信力的下降, 传媒责任的沦丧, 使得非社会主流价值观甚嚣尘上。

因此, 婚恋类节目要在满足观众对此类节目的需要的前提下, 也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样才能寓教于乐, 减小婚恋类节目负面影响。

二、限娱政策后《非诚勿扰》节目的舆论导向

针对婚恋类节目中出现的上述现象, 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进行纠风, 《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批评电视婚恋类节目的低俗现象。作为婚恋类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栏目, 《非诚勿扰》的江苏卫视负责人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称并进行整改。

自同年6月27日整改后的节目中看, 《非诚勿扰》增加了来自党校的女主持嘉宾黄菡老师。黄菡在节目中显得十分知性, 善解人意, 点评犀利中不乏温情。《非诚勿扰》节目还采取了调整嘉宾选择标准、规范嘉宾选择流程、拓展嘉宾信息来源、开放录制现场, 邀请主流媒体共同监督节目制作过程等多项措施。在主持人的引导下, 节目注意回避了一些敏感话题。整改后的《非诚勿扰》开始走向温情, 在思想内涵、内容表达上开始呈现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一) 宣扬平凡务实的价值观

在《非诚勿扰》整改后节目的一期节目里, 男嘉宾曹云在节目中自我介绍说不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个性比较懒, 满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表示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就是“我的钱我够花, 我的生活由我做主, 我能去我想去的地方, 我能够做我能做的事情。”女嘉宾们就此相继提问, 都认为曹云太没有事业心, 不求进取。而孟非针对这个问题, 引出寻找价值观的踪迹如何判断人生价值观尺度的话题, 他说:“有事业心、有上进心的男人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 并不一定是我非要当老板, 我一定要成功, 我要混成一个大人物, 我要上市才表示着成功。其实一个男人只有踏踏实实的工作, 负责任的去生活, 并且有一颗快乐的心, 能够感受生活, 就挺好的。”[5]孟非顺着嘉宾的争论, 成功地引出如何看待价值取向的问题, 只语片言就重新定义了“到底什么是成功”, 给了观众和嘉宾一个客观正确的价值导向, 宣扬了一种务实的价值观, 对于当今的年轻人, 尤其是对那些沉浸在“成功”梦中的青年人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还提高了节目的内涵, 增加了节目的深度。

(二) 宣扬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整改后的《非诚勿扰》节目邀请的男女嘉宾不再是那些“高富帅”、“白瘦美”, 放弃了那些极具争议性的男女嘉宾, “拜金女”和“富二代”等嘉宾都被拒之门外, 开始走亲民路线, 把目光聚焦在观众身边的普通人群, 并且努力从这些普通人群身上发掘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闪光点。

在2012年4月15日的节目中, 一位种植水果玉米的男嘉宾杨天龙来到《非诚勿扰》。他从小家境贫寒, 求学之路艰难坎坷, 却心怀大志绝不服输。高考失败后回家养兔子。最终, 他通过自学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 学业归来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种植水果玉米, 并获得一定的成功。节目现场, 孟非接过杨天龙带来的水果玉米大口吃了起来, 一边主持一边赞叹味道真不错。孟非的这一举动其实在用行动肯定和支持这个创造自己命运的年轻人, 尽管, 他最终没有牵手成功。该节目通过电视媒体放大了他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人生观, 感动和激励着许多和他背景相似的人们去努力奋斗。宣扬了在平凡生活中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的人生观, 发挥了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

2012年9月2日的《非诚勿扰》节目, 来自温哥华的李雪松帅气、稳重, 他一出场便吸引了全场目光, 就连场下的女观众也忍不住主动示爱。他14岁时跟随父母移民加拿大, 现在一家会计事务所任职, 但未来他更想回到国内来发展。对于未来的另一半, 他表示:“我喜欢的女生要有生活情趣、有社会责任感, 其实当感觉来了, 所有条件都不重要, 但她最好会逗我的父母开心。”[6]引发了三位老师现场关于爱情与孝心的大讨论, 孟非认为应该换位思考不可强求, 乐嘉认为尽孝与爱情不冲突, 黄菡提出二者不可偏颇, 注意度即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爱情与尽孝的关系, 生活似乎会变的更美好。

(三) 宣扬人文关怀的精神

为了帮助那些在城市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搭建择偶平台, 《非诚勿扰》节目组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几期专场, 在这几期《非诚勿扰》专场节目中, 选择的嘉宾一改往日的俊男靓女清一色的外来务工人员, 而且是非常普通的如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家小妹隔壁阿哥。

这些平时忙于城市的建设而很少有机会来寻找异性朋友的外来务工人员, 很少有休闲娱乐, 生活相当寂寞, 情感上颇为孤独, 寻求一份亲密感情和家庭归属的愿望因而比他人要更为强烈。《非诚勿扰》节目为他们特地搭建一个婚恋交友平台, 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要。这几期节目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使外来务工人员的婚恋问题走进电视观众的视野, 而且让两个人群之间有更好的相互了解。也记录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真实生活状态, 例如20岁的陈祥东是位不折不扣的孝子, 他每月收入3000元, 但是坚持将工资分成三份, 寄给在安徽读大学的哥哥2000, 寄给家中的父母500元, 自己只留500元。他本人不去娱乐场所、不网游, 每天在家看《孙子兵法》。从秦岭大山出来的厨师郭治军极富事业心, 经历过两次创业失败的他依然在不懈追求, 最大的愿望是开家连锁餐饮公司。为了理想, 他露宿过公园、厨房打过杂, 通过自学成为一名会做得一手好菜的厨师。不管, 最终是否成功牵手女嘉宾, 这些立志故事震撼人心, 不经意间拨动人的心弦。

除此之外, 《非诚勿扰》节目还相继推出教师节专场, 为平凡而美丽的女教师搭建婚恋交友平台。通过举行各种专场节目, 既达到了对少数群体和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要, 又发挥了电视节目独有的服务大众的功能, 《非诚勿扰》也走出了一条婚恋类节目的特色之路, 更重要的是也成为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并将积极向上、健康的婚恋观念传播给观众, 从而使社会观念得到净化。江苏卫视在通过《非诚勿扰》传递一种关爱, 一种与爱情相媲美的人文关怀, 将电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以美的形式完美的表达出来。

三、电视婚恋类节目增强舆论导向的途径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 在给观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在引导和影响受众, 因此电视媒体尤其是婚恋类节目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婚恋观念、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社会主流文化, 并将这种积极向上、健康的观念传播给观众, 使高尚的道德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

(一) 节目传播重视社会责任

电视婚恋类节目首先要建立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传播机制。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理论, 它要求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传播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思想和道德素质的内容。[7]电视节目从业人员应时刻铭记肩负的社会责任, 坚持正确规范的传播伦理, 恪守专业素养, 兼顾电视节目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 像婚恋类节目这类的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功能是不可缺失的, 这也是其存在的意义之一, 但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其教育功能, 否则就使节目流于低俗的歧途。婚恋类节目提升节目品位, 自觉主动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主流文化,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产品的需求, 宣扬真善美, 杜绝假恶丑等有违社会公德、有伤风化的内容。

(二) 提高节目质量寓教于乐

随着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改革政策的陆续出台,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和转制发展, 市场化运作的电视台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 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效益。电视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大众, 应重视强化电视媒体的教育功能。因此, 婚恋类节目中应尽量避免以所谓的拜金女、富二代和非主流的价值观念吸引人们的眼球来获取较高的收视率, 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改变一味取悦观众的方式, 增加节目的文化内涵, 坚持引导正确的婚恋观, 将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传播给大众, 通过弘扬高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以达到婚恋类节目兼顾娱乐、教育的双重功能。如《非诚勿扰》节目相继举办农民工专场、教师专场等专场, 通过普通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感动和影响浮躁的人群。事实证明, 婚恋类节目只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同时不断提升节目的质量, 多播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是可以健康持续发展的。

(三) 各级广电部门加强监管

为了防微杜渐, 各级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督和审查, 相关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省级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对广播电视婚恋类节目要进行重点监督和监管。各级广电部门要对婚恋类节目进行播前严格审查。同时, 要完善民众的举报与奖励制度, 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 充分发挥观众的监督功能设立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 认真听取广大观众关于婚恋类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问题的意见,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处理反馈。凡在节目中出现不良价值取向、格调基调低下等方面的问题, 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 对该婚恋类节目采取批评、责令整改、警告、调整播出时间甚至停播等措施, 并在广电部门中进行通报。对电视婚恋节目做好管理, 以在源头上保证婚恋类节目的正确舆论导向。

注释

1[1]张素芹.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文批电视相亲节目低俗风[EB/OL].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2[2][美]李普曼.舆论学[M].林姗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105.

3[3]张晓禾.男嘉宾母子惹争议重庆女嘉宾有话说[EB/OL].网易娱乐, http://ent.163.com/10/0414/06/6478POFK00032DGD.html.

4[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02.

5[5]《非诚勿扰》20100912新上海男人曹云惨败离场[EB/OL].搜狐视频, http://tv.sohu.com/20111122/n326498719.shtml.

6[6]《非诚》海归男遭观众示爱男嘉宾出场即获告白[EB/OL].http://ent.163.com/special/00034B55/fcwr_jsws.html.

节目导向 篇3

家庭伦理类的节目可以说是最具社会导向性的真人秀节目, 每一个受众都在乎自己的家庭, 节目通过参与者各自的家庭, 演变成一个窗口, 映射出和和美美的家庭究竟是什么样。最终达到了治愈和缓解受众家庭矛盾和引导受众家庭关系改善的作用, 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观引导作用。

一、明星嘉宾参与其中

1.1浙江卫视《一路上有你》

明星夫妻间的绯闻八卦一直是热议话题, 频频发生的明星出轨, 婚外情等等, 都给社会舆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和导向。从文章出轨到陈赫张子萱恋情曝光, 网上弥漫着各种诋毁和谩骂, 为了满足受众的窥视欲, 各大媒体争相炒作曝光最新动态。这类话题的弥漫无疑会给社会风气带来很不好的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同的负面情绪, 例如不少网友挂在嘴边的一句:“再也不相信爱情。”或者情况更甚, 有许多人会日益淡化家庭责任感, 觉得出轨、劈腿的事常有发生。这都不是正确的价值导向。从我国的传统经典学习中, 笔者总结列祖列宗所提及的夫妻关系是建立在男人顶天立地胸怀责任, 女人柔顺安静持家的基础之上, 这些古老的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然发生变化, 但是最本质的东西不应该改变:夫妻之间应该彼此珍惜, 相互扶持。

《一路上有你》是浙江卫视的一档明星夫妻真人秀节目, 由金希澈担任固定主持人。于2015年1月10日起每周六21:10在浙江卫视播出。节目通过三对明星夫妇的真爱之旅, 传递有爱相伴, 一路有爱、节能减排, 也大力提倡了环保从我做起。

节目将拍摄地点定在韩国, 在远离明星家乡的陌生城市营造出特殊氛围, 三对夫妇白天出去各自完成任务, 接受节目组设置的环节, 晚上回到大家共同的“真爱之家”享受混居生活。

夫妻关系”与“真实”是该节目的两大核心元素, 通过不同的任务设置, 考验夫妻之间的默契和生活状态。虽然三对明星夫妻婚龄各不相同, 面对各种考验也呈现出不同结果, 但都在通过考验的过程中相互关怀和帮助。节目中, 不老男神张智霖频繁闪现呆萌范儿, 妻子袁咏仪直爽豪迈;奥运冠军田亮尽显综艺气质, 森碟妈叶一茜贤惠大方;东北汉子赫子铭细腻温柔, 开心果何洁则小鸟依人快人快语。在节目传递“爱”的主旨下, 三对夫妻通过在节目组设置的各种情境下表现出的真情打动了观众, 并在韩囧之旅中传递乐观正能量。

谈到夫妻真人秀, 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为她而战》、《出发吧爱情》、《鲁豫的礼物》等。和《一路上有你》不同的是, 《为她而战》是一档棚内录制的夫妻博弈挑战秀。而《鲁豫的礼物》是在旅行中, 感受到夫妻间的亲切、扶持和浪漫。最近浙江卫视播出的《出发吧爱情》则更是生猛了很多, 散发出美式“极限生存类真人秀”的综艺风格。

虽然形式多样化, 但是这些夫妻真人秀普遍都是借助明星的力量向观众传递一种夫妻之间温暖、和谐、相互扶持的相处之道。《出发吧爱情》中, 首期节目李铭顺和范文芳夫妇在3000米高空上完成了惊险刺激的跳伞任务, 在下落过程中, 范文芳不慎跌入大海中, 节目组立即出动搜救队救出范文芳, 获救的范文芳抱着丈夫失声痛哭。而这一切, 都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给了观众。吴京说:“我觉得有了这样一个节目之后, 我第一次能够感受到, 有一段时间是真正属于我们彼此的, 我们在为彼此付出着, 我们很努力地爱对方, 而这种感受我们在生活中忽略了。”即使是近乎于竞技生存类的表现形式, 夫妻之间共患难, 肩并肩的形象也依然完美地展现出来。

1.2《带着爸妈去旅行》传递“爱”与“孝”

《带着爸妈去旅行》是一档由江西卫视打造的大型明星亲情孝道真人秀节目, 也是中国首档亲情孝道真人秀节目。节目核心元素是展现成年子女如何孝顺父母, 力求打造一套成年子女最容易忽视, 却又最应该坚持的“子女守则”。呼吁社会关注家庭, 关爱父母。

随着境外游人数持续攀升的趋势, 各大卫视陆续推出聚焦旅游主题的各档节目。东方、湖南、江苏三大卫视凭借《花样姐姐》、《花儿与少男》和《前往世界的尽头》稳稳抓住十之八九的目标观众。而《带着爸妈去旅行》是中国首档亲情孝道真人秀节目, 弥补自《爸爸去哪儿》热播之后, 各种户外真人秀节目, 如《爸爸回来了》《花儿与少年》和《花样爷爷》等节目对亲情孝道体现的缺失。节目最大的特色是其中一以贯之的晚辈对长辈深深的孝道。

《带着爸妈去旅行》用纪实的手段展现人性、人格和喜怒哀乐的节目。将明星儿女对父母的关照和体贴作为节目最重要的内容, 节目全程都以在旅途中子女如何照顾父母为主线进行录制, 不管是因住宿条件艰难试图通过与导演沟通换到更好房间的高梓淇蔡琳, 还是主动将大房间让给父母的吕丽萍之子张博宇。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旅行中最真实的状态, 就连怎样选择住房都是让嘉宾自己来决定。没有比赛也没有游戏, 一切都以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为基准。没有经过娱乐色彩渲染的《带着爸妈去旅行》在将明星家庭的真实状态呈献给观众的同时, 可能并没有得到那些被娱乐性极强的综艺节目洗脑的观众的认可, 但它所展现的亲子之情、儿女孝道却是其他节目所不能及的。

比如最后一期节目中, 纪录片中播放的, 欧洲之旅刚刚开启时, 张楚楚就凭借卖画意外收获1000欧元。孝顺懂事的她在旅行结束时打算用这些钱买部手机送给母亲。但没想到一部手机竟然花光了身上所有积蓄, 最后只得用找零的一块钱坐公交车返回旅社。在宴席上楚楚将手机献给妈妈, 惹得宋佳当场掩面哭泣不止, 母女俩旅行中和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在张楚楚的不断努力下悄悄化解, 二人相拥而泣。这正是典型的中国家庭中的母女关系的真实写照, 不仅引起观众共鸣, 同时也更能够借节目来宣传一种中国传统的孝道含义和精神, 纵观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最最强调的便是“家和万事兴”, 节目成功地传递了这一正面理念, 符合伦理道德, 给受众带来了正面的导向。

二、明星嘉宾做客庶民家庭

2.1中国爸爸

《中国爸爸》是四川卫视打造的一档平民真人秀节目, 节目于2月6日开播, 范冰冰等明星助力孩子万里寻父。这台节目弱化了明星的形象, 重点刻画了每一期选出的有代表性的平民家庭。在12期节目中, 16位6—12岁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 在爸爸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由节目组带领踏上了海外寻父之旅。从安徽到委内瑞拉, 从西安到古巴, 从上海到巴西, 江苏到斐济, 16个孩子的足迹跨越了10个国家, 平均每个孩子的行程为10000公里, 为13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父亲带去惊喜。

这是一场跨越世界的亲情找寻之旅。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 中国外派和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60万余人, 排在世界第一。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身影。这些常年奋斗在国外的中国人, 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 有自己所牵挂的亲人, 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中国爸爸》把握住了社会现象和时代热点:即通过关注海外工作人员和子女, 以父子真情碰撞为载体, 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爸爸的亲子之爱、敬业之爱乃至家国之爱, 以小爱突出大爱。这样的内容设计使得节目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其次, 节目的主角都是来自普通家庭的6—12岁的孩子, 每一段故事都在讲述着一场跨越世界的亲情之旅, 每期都记录了孩子的成长, 父子情深。这些故事对于工作异地, 聚少离多的家庭特别感同身受。同时, 《中国爸爸》这一节目吸引了八位人气明星辅导员, 这些明星加盟无疑使得节目的娱乐性也得到了最大效果保证。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亲的爱, 这些上了节目的孩子们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台词便是“想爸爸”, 节目通过这几个家庭所传递出来的父子团聚的感动, 可以使千千万万类似的家庭感同身受。在4月17日“父子团聚”的现场, “中国爸爸”的同事们也都流下感动的泪水。父亲与孩子相聚时的真情流露更是打动人心, 引起了强烈共鸣。

作为一档纪实真人秀, 《中国爸爸》首次将关注点聚焦在海外务工人员上。这些海外工作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 他们身处异国他乡, 除了要克服沟通、饮食等方面的生活问题外, 还要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 一系列危险的突发状况。他们在为国家效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 也在忍受着背井离乡, 与亲人分别的痛苦。节目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 通过关注海外工作人员的家庭, 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爸爸们的亲子之爱、敬业之爱, 乃至国家大爱。

2.2台湾公视《谁来晚餐》

台湾公视的老节目《谁来晚餐》是家庭伦理类节目的鼻祖代表。节目组每天拜访一个家庭, 看这一个家庭过着怎样的生活, 邀请一个他们梦幻的明星嘉宾, 来家里吃一顿晚饭。每期节目的前半段围绕主人公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环境展开, 有伪纪录片的风格在其中;而后半段则是揭开悬念让明星坐在平凡家庭的餐桌上吃饭聊天。

制作组在参与家庭的选择上别有用心, 由第一季的部分家庭可以看出。有来自各国国家的跨国家庭:居住台湾的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夫妇;来自日本的女婿;缅甸移居台湾的家庭……颇有国际化的视野, 带给节目更为丰富的国际文化元素。这些都是可以提升收视率的亮点。

同时, 《谁来晚餐》里的参与嘉宾, 不乏特殊家庭。单亲家庭、组合家庭, 甚至还有生活境况十分艰苦的家庭, 例如来自缅甸的黄双芝女士, 丈夫卢先生变成植物人, 自己挑起家庭重担抚养一儿一女。也有明星家庭, 例如已故歌手张雨生的父母亲得到了儿子的晚辈张惠妹的拜访, 这样的安排可以算是季度中的特别节目。

在餐桌上, 明星都放下了架子, 也像回到家中一样和友人聊着天, 普通百姓与明星之间的互动, 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到平凡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促进了彼此生活哲学的相互理解。

三、结语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真人秀节目, 无论明星是如何参与到节目当中, 家庭伦理类节目所传递的主题便是“家”, 怎样经营一个家, 怎样使一个家庭幸福, 迷茫的人看到节目中有限时间所变现出来的无限意义, 品尝到人间百态。节目所传递的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才是这类节目真正的意义。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不断地学习, 心理上的创伤也多多少少得到了治愈。真正好的节目, 就应该带领受众一起积极阳光起来。

摘要:自2014年火起来的《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之后, 2015年各大电视台推出各自的家庭伦理类真人秀节目, 它具有稳定的受众, 也符合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口味。该文章将重点分析国内的三个节目和台湾公视的老节目《谁来晚餐》, 分析其传递的不同的价值导向, 和治愈受众心理的精华内容。

关键词:真人秀,家庭伦理,传统文化,明星效应

参考文献

[1]潘晓军.从“真人秀”透析美国价值观及其对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影响[M].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2]刘烈.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文化影响力[M].新闻传播.2014-10.

[3]王芳、刘力、许燕、蒋奖、孙晓敏.聚焦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

[4]叶浩生.有关社会心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J].2011

[5]赵丽.电视社教节目对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为例.2011.

节目导向 篇4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既包括对精品节目的艺术方面的要求, 同时也强调了广播节目必须出精品, 必须树立广播节目的精品形象。要想把广播节目打造成精品, 就离不开节目定位。广播节目的定位是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后, 根据不同年龄段听众的爱好兴趣、工作性质、所处周围环境等, 确定下来的节目内容、节目风格、节目播出时间等。在找准广播节目播给谁听, 以什么样的形式风格播的情况下, 节目才能更加明确地去打造自己的品牌, 赢得听众的认可。

节目代表广播电台的形象, 要根据地方特点办出有影响的节目或栏目。一档名牌栏目或者名牌节目, 就是电台的一面旗帜。如果一个台没有自己的名牌栏目、精品节目, 那么在社会上也就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精品节目具有群众性和代表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财经在线》, 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广大听众朋友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它之所以在听众中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除了节目主持人有其内在和外在的魅力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外, 还在于节目的内容具有针对性、普遍性、权威性, 真正为听众提供了欲闻欲知的信息, 满足了听众共同的愿望, 充分彰显“与世界同步, 与时代同行”的传播特点。当然, 这是大台的优势, 声音覆盖面大, 节目影响面宽, 但是地方小台也有其自身的条件。我们周围也有一大群关心广播的听众, 如果我们心里时常装着群众, 揣摩听众的心理, 根据节目面对的对象, 精确设置节目主题, 明确主题定位。主题定位一定要建立在事实上, 不能盲目空洞, 哗众取宠, 如果一篇报道都是空话、大话, 肯定是不能被听众所接受的。主题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获取出来的, 要更加地贴近事实的本质, 不能脱离。广播节目面向的是社会听众, 广播语言要做到简单易懂, 朗朗上口, 让听众容易接受, 不能让听众感到繁琐复杂。广播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 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语, 广播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别具一格的个性, 它有着自己的语言技巧。做到生活化、形象生动, 让人能聚精会神地一直听下去, 运用百姓语言, 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语言定位还要有风格定位, 策划播出的每一档节目或每个栏目都要明确自己的风格。团队精神很重要, 各司其职, 相互合作, 才能使节目的风格统一化、鲜明化、生动化。精心办好每一组节目, 办出自己有特点的栏目, 同样能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信息传播作为广播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 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还具有宣传教育、舆论监督、提供娱乐、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等功能, 可以说在这些服务功能当中, 以往广播新闻传媒发挥的服务功能相当有限。如今,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听众对于广播传媒的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要求。广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在努力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的同时, 从转变服务职能入手, 着力提升其的公共服务价值。对节目频率、每档栏目和节目准确定位,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听众对高质量广播节目的需求。近几年来, 电台一批听众喜爱的节目陆续策划推出,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听众的收听热情, 广播电台的收听率也在逐年提升。其次, 围绕《行风热线》《交通直播室》等重点民生节目, 切切实实落实“三贴近”要求, 围绕群众反应热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有效地起到了广播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得到了广大听众和人民群众的赞誉。让节目接地气, 依托广播媒体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策划推出一大批全民参与的大型公益文化娱乐活动, 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近年来, 我们也陆续推出了原创音乐大赛、新秀主持人大赛等活动, 成为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再次, 依托媒体信息资源, 全方位提升服务功能。广播的优势在于及时、快捷、参与性强。几年来, 按照听众的需求, 广播电台想方设法满足公众对于各类信息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播了《信息空间站》《供求热线》《大家来帮忙》等信息服务类的节目, 为广大听众免费发布各类帮忙信息。特别是组建了《都市情报员》团队, 及时地为广大听众特别是驾驶员朋友提供及时的路况信息服务, 电台资讯服务中心24小时信息服务热线使综合服务体系功能得到了更大更全面的提升。

广播节目说到底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要想赢得目标受众的青睐与认可, 成为一档精品节目, 就必须跟上时代, 找准定位, 使节目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毋庸置疑, 这样的广播必然能赢得市场, 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当前, 社会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特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高举旗帜, 围绕大局, 服务人民,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有机统一。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树立广播节目的精品形象作了一些探讨。

节目导向 篇5

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迫切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曾明确指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打造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成效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毕业生的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变化生动及时地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被社会接纳的程度, 就业率就是硬道理。反之, 如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被社会所接纳, 连基本的谋生之道都没有。因此, 在“办学围绕市场转, 课程围绕岗位转, 内容围绕学生转”的市场循环中, 我们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 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适应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 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素质和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适切性。

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就业岗位探析

(一) 服务区域影视制作行业发展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等意见。结合意见, 为进一步了解区域影视专业的需要和制定得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对服务区域“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分析与研讨。2010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2010海南 (香港) 文化体育娱乐产业发展交流会在香港召开, 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在会上透露, 海南将重点发展九大文体产业之一是广播影视产业, 要打造全国一流的影视后期制作基地。随后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在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海南一地就涌现出180余家新兴数字影视制作公司, 大量招募专业影视人才。2011年9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 以三亚、海口、万宁、保亭、琼海等电视台、三亚创意产业园为重点, 对海南省各地电视台等相关媒体产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一次系统调研。调查数据显示, 海南省自省台至市县电视台全部存在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空缺, 特别是影视包装方向, 导致不少电视台只能依靠外包制作, 如海口电视台缺少栏目包装人才8名 (主要从事栏目、频道的包装) 、后期人才5名 (主要从事图片、视频素材的处理、节目剪辑、合成) 、摄像师2名;万宁电视台急需后期制作人才3名、包装人才2名、摄像师1名, 保亭电视台急需后期制作人才2名, 包装人才4名, 其他市县台也都如此。对于婚庆公司, 诸如绿源婚庆、俏佳人婚庆等更是求贤若渴, 从婚庆的策划、拍摄、制作包装都急需专业人才。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 市场对数字影视制作行业急需从业人员约数百万人。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应当大有可为。我们需要不断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进行严谨的调查与分析,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二) 专业就业岗位探析。

高职教育是为学生谋生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价值基础是职业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 是高职教育不被学术性的高等教育所同化的本质特征。影视产品的生产流程主要分为前期策划、拍摄录制、后期制作及包装发行四个阶段, 从策划到播出需要电视策划、摄像、编导、后期编辑、包装、灯光师、音响师、制片等多个工种的密切配合。这些就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细化后的岗位。从我们的调查表明, 不同层次的电视制作机构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有差异的。结合调查情况与专业特色, 我们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 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高职教育即谋生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因此, 在专业设置中, 对于就业岗位分析要有效结合社会需求, 大幅度提升专业的吸引力, 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Liu Laiquan, Lei Yanrui, Fu Yingbin, Zhang Weiguo.Some Ide-as on Pre-vocation Practice of Vocation Colleges[C].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HongKong: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2011

[2].颜秉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 2010

节目导向 篇6

一、关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娱乐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新型的节目不断推出。真人秀节目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娱乐节目,节目内容主要以各种明星的比赛活动为主。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经历了由喧嚣到沉寂的蜕变。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五子登科”,K歌秀迷失于全民卡拉OK的滑稽,体育娱乐竞技秀陷入审丑的迷惑,音乐选秀遭逢政策滑铁卢,家庭秀有创新无热点,婚恋交友秀难逃后情感主义的怪圈。浮躁终将导致消歇,喧嚣毕竟归于沉寂,先天不足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泛娱乐化和后情感主义的当下语境深陷泥潭。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沉疴不起的症结何在,如何冲出重围?这是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应该如何对自身进行加工?

其实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创新性很低,大都处于模仿状态。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特色,观众必须从真人秀的节目本质出发,不断深入,加强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让真人秀节目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真人秀属于一种综合性的娱乐节目,在西方国家出现得较早,所以其发展模式和动向都较为成熟。中国真人秀节目最早出现于20世纪末,是广东卫视播出的《生存大挑战》,这个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娱乐行业也因此刮起了一阵真人秀节目模仿的潮风。随着真人秀节目数量越来越多,仅靠简单的模仿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所以很多真人秀节目开始尝试变革,将内容逐渐与中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本土化真人秀节目。在这段时期,中国最为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是《超级女声》,虽然其主要模式借鉴了《美国偶像》,但是在内容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适应了中国当前的国情,如参赛条件、筛选过程等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在中国娱乐行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超级女声》的收视率也因此不断刷新。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14年底,我国真人秀节目数量就已经超过了70个,到2015年,真人秀节目的数量更是疯长至200多个。为了获取观众的支持,很多真人秀节目邀请了当红明星作为嘉宾,这种模式的真人秀节目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护。在这种环境下,也暴露出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将会对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观众之所以喜欢观看真人秀节目,其主要原因在于“真实”,很多观众可以在真人秀节目中看到明星的生活常态,所以感到非常的新奇,这也是真人秀节目最大的吸引力,如果失去“真实性”,那么真人秀节目也就名不副实了。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目内容真实,弘扬美好品德

真实性是真人秀节目的本质所在,也是观众选择观看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真人秀节目过于失真,反而愧对观众的选择,很容易激起观众的反感情绪,不利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真人秀节目除了体现其娱乐性外,更重要的是要弘扬正能量,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节目有《爸爸去哪了》《旋风孝子》等。《爸爸去哪了》主要讲述的是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通过父子的努力,将节目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一一解决,弘扬了一种百折不挠、团结向上的精神,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这是一档非常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旋风孝子》则是通过展示明星家庭中的真实情景,弘扬了“中国民族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因此,真人秀节目在满足“真实”本质的前提下弘扬各种正能量,才是节目的发展价值所在。

(二)融入传统文化,大刀阔斧创新

随着真人秀节目数量越来越多,观众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真人秀节目质量的良莠不齐,其中就有很多真人秀节目出现了“娱乐大于一切”的问题,在这类节目中,节目嘉宾完全为了娱乐而娱乐,甚至以低俗的内容博得观众的欢心,这种娱乐节目绝不会成为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主流。真正符合中国当今社会的真人秀节目,必须要体现出高品质的特性。为了达到目的,真人秀节目必须要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刀阔斧地创新,把“娱乐”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娱乐节目也不在少数,如山东卫士播出的《你好,历史君》,就是将娱乐因素与中国的历史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学习到了一些历史知识。另外,《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节目,同样也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节目中,对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广电总局发布的《通知》。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改善观赏效果

对于观众而言,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节目才是好节目,如果仅仅为了体现节目的价值,而忽略节目的观赏性,是非常不可取的一项措施。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如果能够将“机遇”“挑战”融入节目中,提高节目的观赏效果,那么这也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真人秀节目类型。比如《挑战不可能》就是要求参赛嘉宾按照节目组的安排,挑战各种项目,从而完成各种高难度的任务。这个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不仅弘扬了“勇于挑战”的精神,而且比赛过程也由于挑战的存在而变得扣人心弦,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除此之外,《跟着贝尔去冒险》也是一档观赏性很高的节目,由于节目充满了各种挑战,这不仅是对参赛嘉宾而言,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很容易引起参赛嘉宾和观众之间的共鸣,从而实现节目质量的突破。

三、《跟着贝尔去冒险》与《荒野求生》

《跟着贝尔去冒险》属于自然探索类真人秀节目,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有蒋昌建、张丹峰、韩雪、大张伟等明星,以及国外著名探险和生存专家贝尔·格里尔斯。在节目中,明星嘉宾要在贝尔的带领下完成节目组安排的各种冒险任务,如飞机跳水、徒手攀岩、悬崖速降等户外体育项目,不仅可以让观众体验到惊心动魄的感觉,而且通过节目还可以让观众体会到自然的魅力,学习到各种野外求生方法,弘扬“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一)具备野外求生技能的主持人

根据《跟着贝尔去冒险》的模式分析,其主要借鉴了国外非常有名的一个节目《荒野求生》,但是在引入后,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节目组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明星属于关注度较高的一类群体,让明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在节目中,邀请到的明星嘉宾需要根据节目组的要求进行严酷的野外求生训练,以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求生专家贝尔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而且在进行野外求生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为明星嘉宾提供各种建议,保障他们的安全。贝尔是一名具有专业野外探险技能的主持人,而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一位主持人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为了能够让这一类的节目在我国取得更好的发展,具备专业生存技能的主持人是必要条件之一。

(二)具备令人激情澎湃的新情节

如果观看过《跟着贝尔去冒险》,观众肯定会被其惊心动魄的节目环节所吸引,其实这也是这档节目最为出彩的一点。在节目中,节目组将各类户外体育项目与野外求生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创新更具有提高节目观赏性的特点。在节目中,邀请到的明星嘉宾所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但都是以节目组给定的各种线索为主线,将各种挑战串接在一起,形成新的情节,以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大量悬念的存在,导致很多观众在观看节目时,都感觉到非常的刺激,甚至有想要尝试的冲动。另外,体育项目的融入,更是进一步提高了野外求生过程中的观赏性,满足了观众的视觉观赏需求。

(三)具备提高观众参与性的新模式

传统的真人秀节目中,观众都是以欣赏为主,很少有机会去参与进去,但在《跟着贝尔去冒险》中,观众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方式与节目组或其他观众进行交流,通过讨论相关的野外求生技能,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性,这也是节目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模式的改革让《跟着贝尔去冒险》收获了大量的观众,对保障节目的收视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节目的播放,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明星在遇到求生问题时的紧张感,也真实地了解到了明星面对恐惧时的表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也是对观众的野外求生技能的普及,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掌握各种求生技巧,提高自己在野外的生存能力。

(四)具备先进的拍摄技巧

在真人秀节目中,拥有先进的拍摄技术非常重要,尤其是野外求生类真人秀节目,更要采取与一般真人秀节目不同的拍摄视角以及拍摄技巧,它需要的镜头更为丰富。在《跟着贝尔去冒险》中,为了保持高质量的视觉感受,节目组任用了贝尔的御用拍摄团队,这支团队具有非常丰富的野外拍摄技巧,可以给观众呈现出更为真实的画面,带给观众一场超视觉的盛宴,好多观众看完一期之后都会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受。

(五)具备倡导体育精神正能量的作用

对于娱乐节目而言,要想长久地发展下去,千万不可“为了娱乐而娱乐”,否则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娱乐节目虽然重在娱乐,但是也要把握中心,好的娱乐节目可以让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认可它存在的价值。《跟着贝尔去冒险》中,包含了大量的求生技能,甚至很多技能都是闻所未闻,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观众不仅体会到了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效果,而且可以从节目嘉宾的身上学到很多正能量的东西。大张伟是一名歌手,从来没有野外求生的经验,但是在经过一次次的挑战后,他逐渐开始变得坚强,可以面对任何困难。节目组还将各种体育项目融入求生过程中,对弘扬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可见,《跟着贝尔去冒险》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所以这是一档非常成功的真人秀节目。

四、结语

真人秀节目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娱乐节目,但很多真人秀节目却没有真正地理解它的含义,导致节目的质量良莠不齐。面对这样的情况,广电总局发布了《通知》,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跟着贝尔去冒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真人秀节目,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可以了解自己喜欢的明星,通过在这些娱乐明星身上发生的变化,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节目的魅力,这就是《跟着贝尔去冒险》的社会价值所在。在未来的真人秀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我国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大胆尝试,提高节目的创新性,更好地弘扬社会价值观。

摘要:随着频道的专业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媒体平台不断花重金请明星来打造现象级的真人秀节目。比如东方卫视的《跟着贝儿去冒险》、央视的《了不起的挑战》、湖南卫视《旋风孝子》等,都在霸占着黄金时段的电视屏幕。这类节目的理念,就是将原本高高在上的各路电视明星安排到普通平凡人的各种岗位进行职业体验,或是带领他们进入非常环境(原始森林、荒漠戈壁等)进行生存体验,抑或是对他们真实的现实生活进行记录,最后引发各类人性讨论。此类节目大行其道的同时,在并不成熟的电视节目分级别播放的国内环境中,将给人们带来哪些价值观的传递?节目中设置的各种人性大考验或是真实事件是否能够被屏幕前的观众所接受?会引发怎样的讨论和后续影响?会产生怎么样的共鸣?这些都是本文将关注的要点。

关键词:泛娱乐化,真人秀,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1]胡晓锐,李翔,牟明善.喧嚣、沉寂与突围——泛娱乐化语境下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J].南方电视学刊,2012(2):53-58.

[2]冯佳,侯俊.浅议户外体育真人秀栏目《跟着贝尔去冒险》的发展[J].当代电视,2016(1):85-86.

【节目导向】推荐阅读:

顾客导向07-21

导向教育05-14

合理导向05-20

媒体导向05-25

国家导向05-26

准则导向05-26

网络导向05-27

分类导向05-31

文学导向06-01

优化导向06-01

上一篇:多维分析法下一篇:手机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