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导向

2024-10-08

工作导向(共12篇)

工作导向 篇1

传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 实训课程设置相对较少, 课程内容局限于传统教材, 忽视了知识与工作过程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于对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了解, 立足实践, 按照工作过程安排学习内容及教学, 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 真正使高职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以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本文阐述了两点, 分别是:如何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 以及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行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一、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如何实施

1.含义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是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指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在职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企业工作岗位的生产 (工作) 过程为基础,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基本意义是:结束传统学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参与这样的被动学习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 教师扮演组织者与协调人的角色。学生接到工作任务后要按照7个步骤来完成任务, 分别是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估。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建立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使学生的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最大限度地接近, 以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上岗。

2.实施与应用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 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和相关行业及其企业, 培养能够从事汽车检测维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本文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角度,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法谈谈体会。

(1) 情境的确定

学习情境内容讲究“必须、够用”,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情境是以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为基础, 再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学校的条件进行设定。如《轿车维护与检修》这门课程:

该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思路是改造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对具有学科体例的汽车维修课程进行分解, 抽出汽车维护和检修方面的内容, 去掉章、节、段结构, 根据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和典型轿车3万km维护周期及其作业内容, 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和“4S”店的轿车维护和检修作业的典型工艺和技术规范, 设计本课程的学习情境。

(2) 情境设置

汽车的维护、视情修理、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作业项目, 作为本课程校内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的载体。

一个学习情境含有多个子情境 (实训任务) , 在学习情境设计中, 例如《轿车维护与检修》课程除了必须做的轿车二级维护项目 (子情境) 之外, 还有根据送修车辆可能存在的故障和损坏程度而增加的视情修理项目 (子情境) 。这些教学内容的课时不计入本课程总课时之内, 而是根据实际选做的情况另外添加的。学习情境之间载体不同, 每个学习情境相对独立, 每完成一个学习情境就可以获得一项或多项技能和知识。

在做好课程标准之后, 还要针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对应地设计一份实训指导书, 主要告诉学生做每个任务的操作方法、流程和技术参数等。每一份实训指导书对应设计一份实训报告体例, 以便学生在做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完成原始记录及事后写出实训报告。

为了保障本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境和子情境按照教学实施的时序划分成课程单元, 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一般将2~4小时分成一次课, 设计一个课程单元, 每个课程单元含有1~2个轿车维护和检修作业任务。

首先要准确叙述本次课程单元的能力目标, 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 从文字上讲每次课都要设计一个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表, 其中要选定每个课程单元能力训练的任务, 确定每个任务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学生活动形式和时间分配。

教师先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式, 课程中必需的理论知识穿插在相应的工作过程中, 在学生动手做时, 教师规范学生的动作和程序。每位同学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次任务的实训指导书中给出的工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动手做完规定的作业。

(3) 情境教学法案例

【情境】维护和检修离合器。

【工作任务】

以轿车车辆二级维护或3万km维护中的离合器维护为载体, 在汽车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情境教学。按照典型轿车离合器维护工艺设计了视检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连接、密封和检查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状况;视检储液罐液位、油质, 加注或更换制动液, 管路排空;用直尺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等3个任务。

【能力目标】

1) 能检查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连接、密封和工作状况。

2) 熟知离合器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3) 能检查储液罐液位、油质, 加注或更换制动液, 管路排空。

4) 能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

【实践知识】

1) 视检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连接、密封和检查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状况。

2) 视检储液罐液位、油质, 加注或更换制动液, 管路排空。

3) 用直尺检查、调整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

【理论知识】

1) 熟悉典型轿车离合器的组成及其主要部件构造。

2) 熟悉典型轿车离合器维护工艺。

【情境资料】

《维护和检修离合器》实训指导书及其空白实训报告。

【教学设备】

车辆、膜片式离合器总成实验台、制动液、打气筒、透明塑料管、容器、直尺、扳手、起子、钳子、棉纱等。

【项目小组】5~6人/组。

【学习计划】 各组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等步骤, 分工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各个流程。

【评价标准】

1)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学习情境里面的体现主要是同学们共同完成一项维修作业时参与程度和互相协作的关系。

2) 能检查液压制动系统是否漏油, 油管是否变形、损坏, 软管是否老化、起泡、磨损、破裂及其安装状态等, 视情维修或更换。

3) 能检查、调节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高度和工作行程。

4) 能检修真空助力器、主缸、轮缸、制动压力调节器、制动器和轮毂。

5) 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和条理。

评价:形成性考核和教师点评。以实训报告的方式将学习内容交给学生, 例如, 维护和检修离合器实训报告。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建立仿真4S店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汽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中心, 主要是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场地为主, 教学设备主要满足了学生对汽车构造的认识、工作原理的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 但是对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是有所欠缺的。其次, 由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社会经历欠缺, 对汽车维修服务企业的认知薄弱, 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工作运作认知抽象, 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 有必要建立起具有鲜明工作特色, 并符合汽车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仿真4S店, 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特色的实训场地,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经历工作的过程。形成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关键能力, 给企业输送更多高质素的职业人才。

2.实施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在汽车维修企业中, 汽车维修的实际工作过程是: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性质———制定维修方案———实施维修方案———维修质量检验———维修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这使得维修人员在行动过程中, 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知识体系。但是,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是以汽车系统结构认识、工作原理理解、汽车故障排除思维训练、汽车部件拆装检修为主的平行学科知识储备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知识体系。

因此, 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应围绕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教学项目, 通过在仿真4S店实训场所, 真实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指导学生掌握关键的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以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构建属于自身独有的工作经验及工作知识体系。

3.编写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所以教师就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材章节讲授课程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明确企业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的前提下, 按照相关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来编排教学材料,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 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材料。包括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教材、实训指导书及实训报告。

基于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编排, 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的特征, 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 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 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 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例如某院就与力帆集团进行校企合作, 开设“力帆出国预备生班”。为力帆集团海外生产企业提供一线管理者及技术人员。该班人才培养方案是由力帆集团与某院共同制定并实施。

除此之外, 某院还与珠海市珠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 并开设了“珠光班”, 同时提供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 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 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 与市场接轨, 与企业合作,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5.建立评价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能停留在一维模式, 这样不利于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应建立三位立体的评价模式。

首先评价不再只有教师主导, 而是包括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

其次评价应冲破只对学习结果评价的藩篱, 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团队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为考核。

最后, 不单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对学生的工作能力作出评价, 例如完成工作项目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维修方案是否周全、操作是否符合职业规范等。

三、总结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解构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 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

工作导向 篇2

--读《请给我结果》有感

思想决定出路,结果改变人生。什么样的思路决定什么样的出路。如果你一定要成为世界冠军,你很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世界冠军,如果你只想成为全国冠军,很可能你就成为不了世界冠军。所有的世界冠军获得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定成为世界冠军,有这样一个想法,并且一直努力着。什么样的结果决定什么样的人生,你的结果是世界冠军,那么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世界第一名,你就是别人崇拜的对象,你将得到别人无法取得荣誉和利益。如果你的结果只是全国第一名,你得到的将无法与世界冠军相比,你的人生也不同。今天我们在增员,你的结果是成为了主管,你将得到是主管的待遇,你没增的人,你的结果是零,你得到的也将是零。今天我们做曾员这个项目,我们要的结果就是能增到人,能够发展壮大团队。我们所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都应该围绕着这个结果而努力,每天下乡去增员,都在想每天的目标是三个准增员名单,围绕这三个准增员,我每天大量的去拜访,在陌生的地方通过村干部、教师、开店的为圆心,向外不但的辐射,通过介绍、转介绍拜访了大量的客户,积累了不少的准增员名单。在这些名单中能够愿意上岗参训的却很少,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过程前期没能够突破收费这个坎,总是想把难题留在后面,留到公司面试的时候再解决,却没有想到这个坎早过比晚过要好,早解决,就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就不会出现前期形式不错,收获时却大吃一惊,颗粒无几。直到叶总一语道破天机,才使我这条偏离航道的船,重新回到航道继续远洋。当我们想达成某个目标时,你要的是目标是这个结果,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在我们做曾员这个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增员的人数,是要组建一个团队,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而不是要各天的任务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这是失败者给自己找的借口。我们的工作都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只有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才是真正的完成任务,达成了目标。

结果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并且结果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为结果是靠我们自己的行动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自己的行动决定着结果,有什么的行动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正确的行动带来好的结果,错误的行动带来不好的结果。如果你想看日出你的行动必须是向东方走,如果你向西,你就不能看到日出,就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现在我们增员,想要得到组建团队这个结果就必须采取行动,出去拜访、出同业引进、去招聘,只有采取正确的行动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在这次增员中我采取了大量的行动,去拜访,去引进。在这些行动中有些是不好的,遇到一些人的抗拒点时,常常是以降低自己的要求来解决,最常见的就是遇到“我没时间”,我常常是以“我们可以做兼职的,时间很自由,不用天天上班的”,来解决。其实每一个成功的业务员都是全职的,都是把保险当一份事业来做的。今天降低要求招他进来,是为了明天让他离开,还不如不招。

行动决定着结果,而心态又决定着行动,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如果你的心里都不想把这件事做好,你就不会采取好的行动来做这件事,你也肯定得不到好的结果。如果在你心里都一定要把这件事干好,你就会想尽办法来做这件事,你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最大量的行动。就可能达成目标,得到想要的结果。每一个成功的人不仅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采取最大量的行动,别人还没开始时,他们已经行动了。乔吉拉德看一场棒球赛都会撒出几千张的名片,坐公共汽车也会发名片,正是他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了最大量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来认识自己,让他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一。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内涵分析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2-0038-02

一、课程实施目标以

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为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革,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不仅要具有岗位适应能力,还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所面临问题的能力。然而,以往的职业教育以学科体系为逻辑,脱离真实的工作情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欠缺。近年来,我国引介德国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工作过程为逻辑设计课程体系。

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是工作过程职业教育主要指导思想。设计导向职业教育的核心理论认为在教育、工作和技术三者之间不存在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同时进行的;当前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的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促进职业教育对企业组织、工作内容和生产技术的积极影响。因此,职业教育不应把学生仅仅视为未来的劳动者,而应视为建构工作世界的参与者或潜在参与者,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着眼于培养劳动者参与设计工作世界的能力,包括对“工作和技术的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发展这两个方面,使劳动者在工作中实现从新手向专家的转变。[1]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将课程实施、工作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效融合,在实施目标中强调学生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适应工作岗位能力的训练。首先,谋求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应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各个方面均得到发展,关注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人格品质。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未来的工作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工作格局,而是充满形形色色要求的岗位。这些均要求我们在确定课程实施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二、课程实施内容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中,课程实施内容主要着眼于学问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模式化的专业技能,学生学完了课程仍然不会应对具体真实的工作情境,甚至不会操作,实际上工作过程知识没有或很少被考虑到。而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则是以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要素、工作环节和工作成果等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因素的分析为基础,打破知识的学科系统化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参照序化知识,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核心内容,帮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更加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而不是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

工作过程知识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学者克鲁斯提出的,他认为“所谓工作过程知识就是指在与产品相关的、技术方面的、劳动组织方面的、社会方面及系统相关的层面上对由相关人员参加的整体工作过程的理解”。[2]可见,工作过程知识涉及企业整个的工作过程,它不仅包含工作经验,而且还包括有关生产的目的与生产进程方面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具体的情景中积累起来的,它不只是关于具体的操作知识,而且是有关不同的劳动怎样与企业的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因此,工作过程知识不是通过从学科知识中引导出来的第二手的知识,它具有自己的品质,隐含在具体的实际职业工作中。[3]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框架,根据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来建构知识,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1)职业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即认识职业、明确职业工作内容;(2)职业关联性知识:工作过程中所需技术、材料、加工和流程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3)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性的知识;(4)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何专业系统化地解释事务和解决具体问题。[4]这些知识涉及的并不是那些抽象的、与实际工作无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着眼于工作过程的整体性,使学生可以实践性和反馈性地感知职业工作任务,并从个人、企业和社会的角度明确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劳动组织以及工作对象和劳动形式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工作世界紧密结合,以构建性的眼光来领会工作世界,促进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实施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典型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的行动和行动产生与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5]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教学做合一,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活动的过程来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可持续发展。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将教学过程视为与职业工作流程同构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中所做一件件事情统合的过程。工作过程课程实施强调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有机联系,实施“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工作过程课程的主要实施方式,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它通常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教学项目,然后以此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来建构课程实施内容,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并且“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参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养成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王炜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6(19).

[2]Kruse,W.:Von der Notwendigkeit des Arbeitsprozess-wissen

[A].In:Schweitzer,J.(Hrsg.):Bildung fuer eine menschliche Zukunft[M].Verlagsgruppe Beltz Werderstrae10,69469 Weinheim, Germany:Weinheim/Basel,1986.

[3]Fischer,M.Von der Arbeitserfahrung zum Arbeitsprozesswissen

[M].Opladen:Leske+Budrich,2000.

[4]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5]徐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责任编辑:张志刚)

Abstra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process oriente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re as follows: its objectiveness should be based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and construct the working world; its contents should take knowledge acquired du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as the core; its method should be action oriented.

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制图教学探索 篇4

一、机械制图专业工作过程分析

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运用到机械制图专业, 首先需要了解机械类行业的工作过程。在机械行业的工作过程一般是先由客户提出需求, 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出相关的设计构想, 并将外观设计初稿给客户进行选择。客户对设计稿同意后进行2D的设计草稿, 并进行CAE强度分析, 客户同意后再绘制3D设计图, 最终客户确定签字然后投入产品的制作。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不难发现, 作为机械制图专业的学生, 满足工作过程所具备的技能需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绘制和看懂中等程度的物体构型, 并熟练掌握国家标准规定的表达零件的方法, 并能进行独立的方案设计。另一方面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二维设计软件和一种三维设计软件。因此, 在机械制图专业教学中应侧重对以上方面进行培养。

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专业中的探索

(一) 有效整合专业课程内容

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在机械制图专业, 首先要有效整合专业课程的内容。以机械制图专业为例, 该专业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采用的是平行结构, 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是相对独立的, 并没有融合在一起。这种教材的编排方式不利于将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和传授的知识相融合, 也不利于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合二为一。因此, 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中, 可以通过有效整合专业课程内容, 围绕机械制图、识图、读图、绘图等工作过程,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整合, 通过自行编纂教材的方式, 让机械制图教学更具工作过程导向性。例如, 在自行编纂教材的过程中, 可以将机械制图专业的理论与计算机辅助绘图进行交叉学习, 并在编纂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的具体实践, 并依据与时俱进的原则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也融会贯通到教学内容中, 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根据其特点与其他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职业教育在教学中更加强学生的行动, 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中, 要注重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主动地位, 并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专业的提升。为了满足工作过程导向的需求, 在机械制图专业教学中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效地参与进来,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 以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开展教学, 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以创设情境、多媒体、项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主展开教学。例如,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通过创建情景激发学生, 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 还可以用UG、Pro-E等软件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分析和构建能力。除此之外, 在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时可以采用项目教法, 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 完善专业考核标准

在传统的职业教学中, 考核标准常常以试卷的方式来衡量。但是在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 应该更注重突出“工作过程”, 因此对于机械制图专业应该完善专业的考核标准。对于机械制图专业的考核, 不应该以试卷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而是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完成情况以及试卷成绩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量化评分, 同时对勇于实践、积极参与专业实习和专业考证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加分, 鼓励学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专业的学习。

综上所述, 本文对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对机械制图专业工作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并充分结合机械制图专业的工作需求, 对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在教学中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有效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完善专业考核标准这三点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机械制图专业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进而培养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述秀.机械制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 (18) .

[2]刘晓宁.机械制图教学如何根据学生基础制定具体教学措施[J].科技视界, 2014 (1)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趣味教学 篇5

【关键词】 钳工教学;工作过程;趣味性

钳工是技工学校曾经作为一门单独专业进行培养,也是大学工科院系金工实习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和机器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钳工给人们的印象是停滞不前,甚至要被淘汰的地步。实际上钳工不仅仅是作为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基础,而且也是生活中一个适应和改变生活质量的基本技能,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手工制作的最好学科。我院是培养具有中、高级技能的技工院校,作为专业课的钳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变革创新。

一、改革前期情况分析

(一)生源情况

(1)入学前的文化程度和性别结构

从2010年开始,我院招收的学生90%是初中毕业,年龄一般是在15岁基本上是从初中学校一毕业直接到我院就读相关专业。我院机械系近三年招收的生源中95%是男生,电气系机电专业学生80%左右也是男生。85%是本地农村户籍的学生。

(2)学生心理状态

学生他们在家里是独生子占大多数。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生活压力,吃苦少、个性强,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替他人考虑的习惯。在学习上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备受歧视,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硬着头皮选择了学技术,对技术的概念是一个笼统认识,真正了解所学的专业范畴几乎是空白的,对企业的要求和管理认识的少之又少,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一种放弃学习的倾向,认为自己初中都学不好,技术更学不好。

(二)钳工教学情况

(1)教材使用。2013年之前钳工实训使用的教材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如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量具的使用等等,以及对部件、机器进行装配、调试、维修及修理等知识。这些基本技能主要是单独地讲解再配一些技能练习,还是侧重于单项技能,如榔头的制作,角度样板的制作。理论知识多,较全面,这本教材是适合钳工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完整地学习,课题练习侧重于操作技能的反复练习,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无味。对于电气控制等非机械专业学习就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式。我院的钳工教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学习时间。现在我院没有完全单纯的钳工专业,侧重于钳工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机械类),根据学制有三年制和四年制,相对应就要求参加中级和高级技能鉴定考试,他们每学习期安排6-8周,每周4天左右时间,每天6节课系统地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安排5-6周的时间进行技能实习。不管是那种专业学习过程中主要以锯削、锉削技能练习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总体来说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体力消耗较大,比较枯燥,对耐心程度要求较高,对学生意志品质考验是一个考验,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坚持不住,偷懒、逃避,有的甚至直接放弃---不学了。

(三)钳工就业市场情况

通过企业调研和走访,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这种以锯削、锉削技能为主的制造零件方式在企业里并不受到重视,学生主要从事的是装配岗位,以及一些维修岗位,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证书,而是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技能等级证只是说明你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不代表你实际的工作能力。

二、钳工课程改革

(一)教材设计理念与思路

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以机械产品手工制作、装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产品制造的氛围与情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以钳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工作过程情景化、情景内容任务化、能力培养本位化、项目考核成果化。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零件的基本专业技能;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2)以典型机械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3)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设计教学过程(4)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5)以专兼教师密切合作构建教师团队(6)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7)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强化技能训练(8)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内容设计

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脱离国家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但在编排上就需要跳出学科体系的篱笆,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本操作做成典型的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同时借助自编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变枯燥的知识堆积为生动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和运用。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紧密相连。教材选用的典型项目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练习技能的积极性。

(1)“万能工匠”职业素养养成

这个任务打破了专业课程与素养课程、企业管理课程脱离开来的惯例。任务中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生动地表述了职业素养对企业利益带来直接影响,关系企业的生命。现场的“6s”管理知识学习更是进一步缩小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让课堂变成企业现场。(2)孔明锁的制作

孔明锁相传是三国时期孔明根据我国木制品卯榫结构发明的益智玩具。这个任务即传承了历史文化,感受古代技术,又启迪创造发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孔明锁也被中央台第十套“我爱发明”节目制作成片头画面。孔明锁由一根长四方体和另五根在同样大小的长四方体中间开了不同的槽组成。制作时可以六人一组,这六根长四方体加工时即体现了锯、锉等基本技能,又由于都是可以从易到难的加工制作,可以根据实际加工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加工快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大复杂的四方体,加工慢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小简单的四方体。对学生组装时这六根四方体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和方向,否则组装不起来,可以让学生养成必须按工艺要求执行的良好习惯。组装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工件加工质量对整个组装质量的影响,甚至出现由于工件尺寸和形位公差不合格而不能正确组装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七巧板拼图的制作

七巧板拼图是很多学生都玩过的玩具,对自己制作出来更有吸引力。这个任务除了锯、锉外,又增加了钻孔、排孔、攻丝、铰孔等操作技能,还有角度测量等知识。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项任务,通过组装后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技能的不足,感受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可以认识到工件细节的处理对整个产品质量的影响。加工制作过程中排料时卸下的废料可以制作小的工件,培养学生节约成本的意识,这也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4)自卸车模型的制作

自卸车模型是使用薄板制作,主要针对汽车专业和电气控制专业,他们的接触和应用的薄板较多,如汽车外形和控制柜箱体。这一任务体现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

(5)综合镶配件

这一任务主要针对需要参加技能鉴定的专业适用。目前钳工的技能鉴定还是沿用制作镶配件的考核方式,这一任务主要包含了这些技能要求,满足学生的练习要求。

(三)教学设计思路

每一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以钳工实际加工流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一个完整的零件制作过程来进行组织;学生领取任务书后,进行工艺分析、工艺路线制定、钳工工具的选取,检测方案的设计、量具的选用,到最终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每一过程都涵盖了零件的工艺制定、工量具的选用、工艺实施、质量检测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遵循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制作的零件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基本操作开始,到制作包含多种操作的较复杂零件、配合件,最后进入简单机构的制作,使学生随着学习情境,技术复杂程度和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自主完成工作的程度也逐渐增加。

(1)突出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

本课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先感知后认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融入知识理论讲解,学生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与交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工作导向 篇6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过程导向 职校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01-01

0

为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接轨,为21世纪培养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职业教育模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正在兴起,各行各业提出了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零距离接轨”的要求,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由单一就业向多元化发展转化。本人就“工作过程导向”思维产生的教学背景及概念与实施进行解读,以及其在职校课程研究中的运用作如下阐述。

一、“工作过程导向”思维产生的教学背景

“与时俱进”,这句话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听到,但当我们真正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往往又会陷入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僵局,我们总是会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固定化,这样的解决方式使我们的思维僵化和定勢。著名教育学家张奠宙先生在谈到教育时讲到,教师应该对传统而落后的教育方式进行自我反省,持着一种怀疑式的审视态度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弥补和加强。笔者正是受了这样思想的引领,在职业教育的课堂展开了”中职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课堂”的思考。

根据调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学生问卷中显示:有63%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学校的目的是获得职业技能,以后找份好工作”,61.2%的人选择”校本课程中更注重专业实践”,48%的在校学生认为”职校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的关系”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还有45.5%的人在回答”什么让你对学习感兴趣?”时选择”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调查充分的表明:基础课的课堂应该向专业化靠拢,若能够从学生的能力本位出发,利用”工作过程”为载体,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理念,减轻职校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还可以充分体现基础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概念与实施解读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一文中,姜大源研究员这样定义: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标准,按照工作的实际过程而非学科知识来进行排序,在教学中更关注于过程性的经验和策略的知识储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课堂上少讲”做什么”,多说”怎样做”和”为什么而做”。

北京是最早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地区,他们借鉴国际先进课程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的结构模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很多地区的职校,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在沿袭,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也依然存在,符合技能型职业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仍然未能完全形成;同时,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不能适应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使学生走进职业学校后更加“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教师设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符合职校生能力水平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工作过程导向在职校课程研究中的运用

上好基础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是职业类学校文化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指令。例如在《数学》第2册(凤凰职教)中涉及的数列的实际应用中,就有若干与会计职业挂钩的例题。

例1:某人从1月1日起,每月1日将1000元存入银行,银行年利率为6%(按月计息),利息税为20%,连存了一年后,到第二年1月1日,把存款连同利息一起取出。问:此人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

例2:某工厂制定了5年发展计划,若第一年的产值是1200万元,计划每年递增20%.问:五年的总产值是多少万元?

例3:某人购买一辆20万元的车,首付5万元,其余车款按月分期付款,10年付清。如果欠款按月利率为0.5%计算,并把利息平均加到每月还款额上,那么此人每月应付款多少元?(精确到1元)。

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对例题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和分配,课堂上学生进行分组后的“问题领取”,也就是例题中题目的领取,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实际探究,强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个过程让学生感受一种真实的工作氛围,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完满地完成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纵观众多的职校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办学模式走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定为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是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指导下的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直观和具体的职业活动为导向,从学生的能力本位出发,在职业生涯的背景下,根据他们的岗位需求,以工作技能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没有专业,但不能没有课程;我们可以没有教材,但不能没有课程。课程才是教育的核心,而工作过程导向若能够在职校课程中发挥其具体作用,那职业改革的春天将春光明媚。

[ 参 考 文 献 ]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开发的研究 篇7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领域内不同的工作任务而言, 其工作过程结构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反馈) 是相对固定、大体相同的, 而其工作要素 (工作的内容、对象、手段、组织、产品、环境) 可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设计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工作页时, 我们以相对固定的工作过程结构为工作页内容的基本结构框架。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反馈”分别作为工作页基本结构框架的六个“结构元”, 而后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工作任务, 在各结构元中设计吸纳各种工作要素以及突出“课程”特性的工作过程知识, 从而形成工作过程理论下的工作页基本结构。

一、“资讯”元结构及其内容

所谓“资讯”, 就是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问题情境、工作条件要求等 (工作要素) 并获取与工作任务相关联的信息。当然, 对于经过职业教育学改造而来的“工学任务”而言, 除工作任务、目标等之外, 还要糅合学习的任务和目标等, 也就是工学一体。

设计“资讯”阶段的工作页, 重点是确定以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呈现, 确定内容是否充分且必要, 确定问题情境描述的是否清晰全面且有相应来源依据等。一般包括两部分设计:一是项目 (或工学任务) 背景, 二是项目 (或工学) 任务书。

(一) 项目背景的结构内容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为例)

对项目背景的描述, 应主要包括工学任务与内容的来源及其对应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背景、简要的岗位能力分析, 项目任务的特点和意义等。在这个描述中, 尽量使用真实的工程机械应用领域实际案例素材, 避免臆想编造。

(二) 项目任务书的结构内容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为例)

项目任务书是传达工学任务及其要求、工学目标等信息最简便可行的方式。一般要求任务书所传达的信息有项目名称、项目涵盖的具体工作任务、完成形式、基本要求、主要工学过程及工学内容简述、工学目标以及完成工学任务的时间、手段条件等等。

二、“计划”元结构及其内容

所谓“计划”, 就是在明确了任务并获取一定量的信息基础上, 对工作的内容、流程、时间安排、人事组织和所需条件等做出设想和规划而形成的实施方案。

工作过程导向 (工学结合) 的课程中的计划有别于纯粹的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工作计划。后者, 一般为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都比较熟练的工作人员做出只针对或主要针对实际工作的计划, 对于“工作过程知识再学习”的部分比重较轻甚至可以没有;而前者, 一般是仅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经验的“初学者”或“学徒”来做的计划。这就要求, 一方面在他们的计划中要同时融入工作和学习两种计划, 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计划, 而且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的比重基本上是平衡的且糅合的, 有时甚至是“学习计划”的意味更浓重一些。此外, 在计划中既要有对整个项目工作和学习如何开展的宏观计划, 也要有对具体工作任务实施时的作业计划 (如操作步骤、作业流程等) ;另一方面, 要强调项目的宏观计划作为“初学者”或“学徒”工作和学习思路的特性和初步性, 不能过高的要求计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周密性;而具体作业计划要尽量的详细、科学、精准、可操作性强。

三、“决策”元结构及其内容

对于综合性比较强, 复杂程度也较高的项目, 学生在计划阶段会列出多种可能的完成任务的方案。“决策”就是要在这多种可能性中选择确定出或优化组合出最佳方案作为执行性方案, 决策过程一般通过小组集体做出。从工作的角度讲, 这个过程需要有决策意识、决策技术和决策能力;从学习的角度讲, 这一过程又在培养着学生的决策意识、决策技术和决策能力,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策略性”知识的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的教学目的一是确保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二是培养决策意识、应用决策技术、提高决策能力。至于在工学过程中, 到底使用哪一种决策技术, 应当从以下方面加以考量:

(一)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岗位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要求;

(二) 课程项目任务及需决策的事项本身特点对决策技术的要求;

(三) 教师学生在决策的意识、技术和能力方面及专业文化方面的基础;

(四) 对决策的“意识”、“技术”、“能力”培养的侧重。

教学目的的不同以及采用决策技术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工作页决策环节的结构形式及内容。

四、“实施”元结构及其内容

在现实的课程当中, 此部分应归结到为“动手做”的意味。其工作页作为执行任务全过程的导引和记录的载体。项目有多种类型:修复某一个工程机械设备功能、完成一个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等。

“实施”的工作要素不同对象、内容、手段、产品、环境、组织, 对于制作工作页而言不同的项目其结构内容可能存在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实施”的线索—— (1) 用到的材料、资料、仪器、工具等; (2) 作业的流程和操作的步骤; (3) 成果、结论。

实施过程:执行—观察—纠偏的循环, 直至任务获得预期成果。

五、“检查控制”元结构及其内容

所谓“检查控制”即对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这一环节不仅仅在任务实施之后要进行, 而是全过程的, 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和反馈阶段都要有相应地体现。

六、“评价反馈”元结构及其内容

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有着递进关系的项目之间还可以进行“诊断性评价”, 自评、互评、教师评。

摘要: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亦称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是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一种典型课程模式。本文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型的理念, 以工作页为载体, 分析了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结合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实际条件, 开发出工作页作为载体的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建设思路。

工作导向 篇8

关键词:旅游韩语,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

随着中韩经贸合作的日益密切,尤其是韩湘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 促进了我省对韩旅游业的空前繁荣, 也迅速增加了对韩语旅游服务人员的社会需求。为适应市场需求, 本专业在2010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应用外语系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结合岗位需求, 开设了“旅游韩语”课程。《旅游韩语》是旅游行业必备的职业技能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旅游韩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韩语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及旅游相关专业词汇;掌握旅游业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旅游韩语专门人才。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过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特色, 达到从实践中学习并进行能力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培养学生的操作过程技能,本专业在《旅游韩语》课程设计上,引进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一、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是以针对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起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合在学校教学的环境、实施教学的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学院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1]。本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以职业岗位分析为依据,分解组合岗位任务,凝练岗位能力,形成系统化的行动领域,逐步开发出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韩语课程体系框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得出学习领域相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评估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

“旅游韩语”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备韩语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并能熟悉和运用旅游韩语专业词汇;熟悉旅游韩语的常用表达方式,提高在旅游行业运用韩语的综合能力,并能了解旅游行业基本知识,具备基本技能,成为合格的旅游韩语专门人才。课程目标可以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三、课程设计

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根据旅游服务行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 设计出“旅游韩语”课程。课程模块按工作任务不同分为旅行社业务模块和导游业务模块。旅行社业务模块,按其工作过程分为客户洽谈、旅游线路开发外联业务、应对客户投诉等四个子模块;导游业务模块,分为接团、欢迎词、导游讲解、特殊情况处理、送团、欢送词等四个子模块。每个过程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根据项目设置学习任务,以实训为手段,将知识、理论、实践进行整合,设计出一体化的课程。

四、教学设计

在教学课堂设计方面, 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注重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过程可分为: (1) 教师对本次工作任务进行讲解、演示, 并向学生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2) 学生进行分组策划; (3) 学生进行演示; (4) 学生对分组表现进行互评, 教师进行点评; (5) 在熟悉工作任务的前提下, 教师再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 把关于导游资格证书的相关培训引入到教学计划中, 将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历教育的内涵要求, 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技能的专业性。

五、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方面,本专业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 终结性评价为辅;教师测评、学生自评和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内容方式上包括:平时成绩(60%)和期末考试成绩(40%)。平时成绩以“每次业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成绩, 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团结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既注重操作技能又注重理论知识, 同时注重职业关键能力, 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

本文对“旅游韩语”课程设计过程进行详述,即从职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总结到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设计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课程和教学步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2)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工作导向 篇9

北京市中职教育工民建专业现况与差距

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各类、各层次专业人才, 特别是大量具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质的一线操作人员。工民建专业是职业院校“机、电、土、化”四大传统专业之一, 是建筑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 是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北京市目前开设工民建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有3所中专、3所职高和1所技校。目前, 中职工民建专业在校生总数为1350人, 2008年工民建专业毕业生约为500人。

2001年, 经北京市教委批准, 北京城市建设学校工民建专业作为全市中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专业, 开展了课程体系整体改革试点工作 (简称“第一轮课改”) 。2004年各中专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逐步建立起“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实务为导向, 宽基础、活模块、多出口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岗位实务综合模块的特点是初步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 以岗位必备知识和工作能力为依据, 以社会 (行业) 考核 (鉴定) 大纲为导向, 以实际动手为手段。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 通过岗位实务模块教学, 能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认定机构的考核取得岗位证书, 再利用最后一个学期的岗位实习, 强化技能和熟悉实际工作, 使学生基本能直接上岗工作。

各校工民建专业进行的第一轮课改, 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 毕业生整体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教学内容体系还没有摆脱学科型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形成系统训练体系, 各校实训基地远不适应实践教学需求, 更不能满足岗位技能训练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机制尚未建立。目前,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热情、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

行业和企业对中职毕业生需求的倾向性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应该着力于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是动态的社会现象。职业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尽管教育不可避免地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但是作为职业教育, 必须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的脚步。

(一) 行业企业调研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实验项目组 (简称“项目组”) 编写了调研方案、调查表和访谈提纲, 选定了一些行业和企业, 采取访谈和问卷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项目组对行业的访谈主要有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科技教育处、企业管理处、数据资源管理协调工作小组、建筑业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北京市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5个管理部门。企业访谈主要有城建集团等17家企业, 被访人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有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项目组对企业的调研分别于2008年2月和5月进行了两次, 参加问卷调查的企业不同类型的比例分别是国有企业占68%, 民营企业占21%, 合资企业占10%, 外资企业占1%, 按主营业务分布见表1。

注:“%”为选择该主营业务的单位/被调查单位总数;其他业务包括物业管理、建筑机械经营等。

通过调研, 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了北京市建筑业的现况与发展趋势、北京建筑企业人才状况及需求, 特别是企业对中职工民建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行业企业对中职工民建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二) 北京建筑类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分析

北京建筑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大量建筑技术人才的智力支持, 智能化建筑对建设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至2007年的三年内, 北京市建筑业人才需求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25%, 需求总量超过了6万人。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工民建专业中职人才成为了北京建筑业急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每年招聘的建筑类中职毕业生中, 工民建专业占的比例高达67%, 其次是工程造价专业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施工专业需求量也很大。具体比例见图1。

根据调研数据, 结合行业和企业专家访谈, 建筑施工企业对中职工民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其中建筑总承包企业是工民建专业毕业生的主要需求企业, 有些专业承包公司、监理公司和某些设计单位对中职工民建毕业生也有部分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向施工总承包各级资质的企业特别要注重二级及二级以下企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兼顾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有40%的被调查企业也选择了建筑施工专业, 可见, 中职工民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筑施工方向能够满足北京建筑施工企业的用人需求。

注:“%”为需求该专业的单位数/被调查单位总数

注:“%”为选择该岗位的企业数/被调查企业总数

(三) 北京建筑类企业对工民建专业中职生的需求分析

我国建筑行业的岗位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具有师级执业资格的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基层专业技术管理岗位造价员、制图员、资料员、质检员、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安全员等;生产一线操作岗位钢筋工、试验工、混凝土工、测量放线工、木工、瓦工、建筑油漆工等。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和专家论证, 得出北京地区企业对工民建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 如图2所示。

问卷分析显示:北京建筑施工企业对中职工民建专业的岗位需求主要是8个“员”和4个“工”。企业对每个岗位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对安全员的要求比例最高, 这与国家重视安全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制图员比例偏低, 主要由于中职工民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建筑类施工企业, 对制图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把统计结果和访谈结果结合, 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工民建专业中职学生胜任的岗位分为技能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两个层次。技能操作岗位包括钢筋工、试验工、混凝土工、测量放线工;技术管理岗位包括造价员、制图员、资料员、质检员、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安全员。此外还有可拓展的岗位, 如监理员、设计单位制图员;可延伸的岗位: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

企业各岗位需求量的不同将会影响工民建专业的培养重点和课程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一) 必要性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 目前, 中职工民建专业的毕业生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仍有很大距离。虽然近几年, 工民建专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构建了“以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实务为导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但岗位群通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仍没有完全打破学科体系, 致使专业课程的讲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很难有更大的突破, 教学质量、教学成效与人才培养要求之间仍有差距。通过简单地增加实践课时、增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已很难缩小这个差距。

中职工民建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研究和借鉴英国BTEC、德国“双元制”、加拿大CBE等国外职业教育的成熟理论和改革成功经验, 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道路。只有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体现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 使学生熟悉工作流程, 熟悉现实的岗位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改进, 才能缩短这个差距。

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场景设计学习情境、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设计教学结构, 以岗位工作标准为教学标准, 按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适应建筑业发展和学生个人需要的具有首都特色、中职特点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 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才能真正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 建议

在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时, 应注意将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结合, 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结合, 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学习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 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注意吸收前一轮课改的成功经验, 如强化岗位实务训练、重视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

培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的骨干师资队伍, 是实现改革意图的先觉条件。工民建专业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应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融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使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技能的训练场, 也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基地。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时, 要认真研究如何将学生职业道德、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培养渗透到教学各环节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工民建专业的特点, 建筑产品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工序间关联紧密、施工安全风险大、实训场景营造难度高, 教学指导方案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制定适合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典型案例和项目教学方案, 使教学指导方案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王文槿, 陈鸿, 等.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若干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9) .

[3]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2) .

工作导向 篇10

1.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时, 首先是要提高新闻报道者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能够认真学习, 在学习上争做领先者。在学习上不仅是要追求学习的速度比别人快一步也要讲究学习的质量。

2.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 追求其客观性真实性则是需要我们能够深入实际当中去, 能够正确融入到你所报道的生活环境事件当中, 把握深切的实际情况与人民的思想。新闻只有在把握实际, 写人民的心声才能使新闻工作更加蓬勃发展。

3.在新闻报道中, 做舆论宣传时, 首先要坚持创新。创新是人民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源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动力。所以, 在新闻报道中, 坚持舆论创新才能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创新是新闻工作的生命

新闻报道是是新闻主体, 而在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事件对社会人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 一个新闻报道中具有一定的不真实性, 那么就会对人民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新闻报道中, 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 事件的大小都会对人民产生一定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但是, 这样可以促使人民有一定的防范措施。

比如, 在我国最近流行的H7N9流感中, 人们本来就对流感有着很深的恐惧性。对于在几年前发生的非典, 人们就很关注流感的传染性。对于再一次爆发H7N9流行时期, 如果一个新闻报道对这个话题夸大其词, 然后为了赚取群众的眼球, 而恶意炒作这个疫情, 就会使人民群众产生恐慌的心理, 对家禽避之不及。这样的做法就是非常不恰当, 拿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来做自己出名的垫脚石, 是一项不明智的做法, 对自己以后的新闻事业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种则是对这项疫情的不闻不问, 保持沉默的观点, 这样做不仅侮辱了新闻这项工作, 也会使读者对媒体失望。

因此, 在新闻报道中, 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思路才是对新闻工作生命的肯定。

在雅安地震发生的那一天, 是雅安电视台一位陈姓主持人举行婚礼的日子, 但她穿着婚纱做着现场报道, 也许有人认为, 她这是沽名钓誉, 但别忘了, 这天她结婚, 一生最具纪念意义的一天, 这个新娘子有权利选择穿婚纱。从另一侧面也表明, 报道者必须要对新闻工作有着深切的感情, 能够怀着热情、随时待命, 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中。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秉着敬业、勤业的精神,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坚持进行正确的新闻报道, 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促进新闻工作的健康发展。

不管是任何企业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 新闻媒体也不可避免地效益, 使得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做报道只是为了博取人民群众的眼球, 提高自己工作的经济效益。而现在, 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这样则加剧了新闻媒体的虚假性, 这时则对新闻事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要使新闻工作积极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客观、真实、科学、公正的工作理念, 加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如果在舆论报道时, 只为了迎合人民的低级趣味, 而失去了一件事情中的本质, 就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新闻事业中, 如果要想新闻工作持久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工作的质量与品质, 以高雅的品格来取信读者。通常, 每一份工作都会产生经济与公正之间的矛盾。而单独的经济效益是不能与广大人民的经济、社会的经济相提并论的, 所以, 我们必须要坚持大众的利益而放弃自身的利益, 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总结

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新闻报道时, 要站在人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运用人民群众感兴趣的语言, 去掉新闻的枯燥性, 增加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同时, 在报道的过程当中, 我们要抓住新闻的重点, 进行有效的分类, 然后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报道。在新闻报道中, 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领导, 以创新思想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走科学、公正的新闻道路, 使我国的新闻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雪梅.新闻报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现实意义[J].新闻学与新闻事业, 2009, 01 (02) :28-30.

[2]程光宇报刊发行业务“内修外养”的文化策略[J].邮政研究2010, 26 (6) .

[3]郭全中, 《广东省地级报刊的发展现状及出路》[EB/OL]人民网.

[4]《传媒:自由与责任——西方“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解读》黄建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在“有用”和“好玩”中追求传播效益——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的思考》, 《中国记者》2012年第11期。

工作导向 篇11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成本费用核算 课程设计

职业教育的课程要以过程为导向,学习要以行为为导向。这就需要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会计课程体系,通过实践专家研讨座谈和行业、企业的调研,对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明确了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开发会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成本费用核算就是其中之一。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与行业企业合作,与会计专家共建,与职业岗位对接,着眼培养学生的成本费用核算能力,满足学生会计职业发展的要求,基于成本费用核算的工作过程设计,保证学生具有迅速上岗处理成本费用核算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成本核算的规划、判断、组织、协调、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成本费用核算资料进行决策的相关能力等。

课程设计思路:通过会计行业调研和会计专家座谈会,在分析会计职业岗位和成本费用核算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处理成本费用核算的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教学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力求课程内容实践理论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课程设计教学做一体化。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成本费用核算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掌握成本费用核算的方法,熟悉成本核算程序。通过具体的学习情景的分析,掌握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具有成本、效益意识,养成严谨、细致、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工作作风。通过项目模块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岗位的相关技能。

通过专业调研和实践专家座谈会,我们得到该门课对应实际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分类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因此,将该课程的具体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掌握成本费用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核算程序。

能力目标:会采用品种法、分批法、综合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

素质目标:具有成本、效益意识,树立准确核算成本思想,养成严谨细致、踏实肯干、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设计

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依据会计职业发展对成本费用核算的要求;成本费用核算的实际工作过程、内容;成本费用核算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对学习情境的设计以虚拟公司为工作环境,以成本费用核算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了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能力目标和技能集成的课程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为6个学习情境45个子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也就掌握了一个生产类型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岗位的技能。6个学习情境的设计涵盖了制造企业所有不同生产类型的业务,学完了6个学习情境,能够胜任任何一个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核算岗位的工作。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设计是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的,为此,我们构建了以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为止的生产工艺和加工制造过程的业务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任务的设计基于成本费用核算工作过程,通过对成本核算岗位任职要求以及各种企业不同生产类型的分析,整合6个典型工作任务,即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分类法核算产品成本;采用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为了便于教学,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排序,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下面以项目一举例说明,如下图:

学习情境设计好后进行能力训练,通过对这些子项目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以项目一子项目举例说明,如下图:

四、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1.做学一体,知行联动。根据成本费用核算课程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能力本位、面向岗位的职业教育原则,采用做学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在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下,师生通过完成拟定的项目达到教学目标。成本费用核算共分六个项目,每一项目的内容都是按照工作任务、相关知识、操作指南、独立操作来编写的。例如,在讲解项目一采用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时,第一步,给学生下达工作任务,以昌盛造纸厂2010年7月的成本核算资料为主线,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事情;第二步,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链接相关知识点;第三步,分小组结合工作任务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随时答疑,并将小组讨论结果在小组间进行交流;第四步,由老师或者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难点及注意事项;第五步,布置课外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大量虚拟项目的研讨和动手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高度融合。

3.启发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摒弃以老师为中心,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思考空间、积累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互动方式,包括难点提问、扩延讨论、师生归纳、探究争论等,增强师生互动,拓展学习内容。

4.利用资源、发挥能动。本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五、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由于成本费用核算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因此考核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单项考核、综合评价,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其中单项考核60分,综合考核40分,重在过程考核,重在能力考核。

(1)单项考核:6个单项项目完成情况及评价。把六个工作任务设计为六个单项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成绩各占10%。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后,由学生自己、小组以及老师分别评定成绩,附:《课堂操作评分表》,将三方评定成绩加权平均,即为某学生这一单项的成绩。期末再将六个单项成绩加起来,即为该学生单项总成绩。

(2)综合考核:组织纪律和学习态度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30%。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工作 篇12

一、当前高职学生工作的现状

(一)学生的多样性

学生的多样性为高职学生工作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伴随着社会与文明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学生的个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一部分学生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养成了酗酒、吸烟、逃课等不良习惯,还有部分学生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逃课上网等;另一方面,外界环境的不同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经济压力较大的学生若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则很可能做出偏激的举动,同样,遭受较大打击的学生就很可能产生厌世、绝望等偏激心理。

(二)互联网的普及

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虽然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与知识面,但是也极其容易对学生的心理与价值观造成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容易对其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的普及使学生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实时了解外界的信息。各式各样的信息与娱乐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极易沉溺于虚拟世界,这为学生就业工作的培训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校园环境复杂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多,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这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校园环境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大部分学校通过建立分校区以满足学校规模的扩大,因此,往往出现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在不同的小区上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生活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校园环境的复杂,为学校的工作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工作的相关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学生在工作时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解决学生在就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为高职学生今后更好地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目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励,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学校可以通过板报、海报以及心理讲座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并开通心理咨询室,及时疏解学生的悲观情绪,使其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他们今后实现更好的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管理工作时刻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学校应该将就业导向时刻贯穿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安排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处理学生的相关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岗位情况信息的搜集,为不同岗位学生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并根据学生的岗位,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就业培训与素质教育。

(三)加强学生管理的法制化

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高职学校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与条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在学校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使其树立严格的法制观念,这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时刻按照相关制度来办事,共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共同维护校园环境,为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提供一定的便利。

(四)提升就业指导者的综合素质

就业指导者是学生与就业单位交流的渠道,在最开始,学生往往通过就业指导者了解就业岗位的基本信息,因此,这就要求指导者全面搜集企业、岗位的各个方面的信息,为学生的相疑惑提供答案。除此之外,指导者还需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等有一定的认识,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可靠的建议与参考。

综上所述,在高职学校中,对于学生工作的管理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时转变管理方案,更改培训计划,为企业岗位培训出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岗位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曾繁雄.从就业导向角度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职教论坛,2014(14).

上一篇:入门教学思考下一篇:集体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