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性知识

2024-10-08

集体性知识(共9篇)

集体性知识 篇1

集体备课因其源自草根、基于教学、着眼合作与互助, 曾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 缩小了教师间教学质量的差距而备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也为广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所推崇。但是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 许多学校在经历了几年的集体备课后, 预期的效果并没有显现, 相反却因讲究形式、效率下降、研讨缺失而广受诟病, 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如何使集体备课重新焕发活力?国内外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成果,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破解困局的新思路。

“学科教学知识”是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针对当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看不到“学科”的缺失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 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外, 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 即“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 为人们进一步理解教与学提供了新的广阔视角。本文借鉴有关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研究成果, 从PCK视角谈谈如何突破集体备课困境的策略。

一、当前部分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内容单一, 目的偏移

当前, 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把形成一个共性化教案作为主要任务, 集体备课研讨中关注教材多, 关注课标少;关注教师的“讲”多, 关注学生的“学”少;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多, 关注实践反思少。这种状况充分说明, 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优秀教师的经验去克服和弥补其他教师的不足, 缩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教学质量上的差距。然而, 在一轮集体备课之后, 因有较完整的备课资料积累, 再将目的聚焦于此, 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便大打折扣, 一旦组内备课组长和优秀教师也无积极性, 备课活动必将流于形式、难以为继。

2. 要求过高, 互动不足

许多学校集体备课通常经历“个人初备→集体二备→上课实践→再修正→入库”这样一个过程, 其目的是要让教师互相研讨、碰撞思维。然而, 按现在初中教师正常工作量每周12~15节课计, 教师每天需上课2~3节然后花费3~4节课的时间批作业, 即便不休息, 每天也只有2~3节课的空余时间, 这其中还包括了开会、教研、应付突发事件等所需时间, 毫无疑问, 上述集体备课的要求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学校强制要求完成, 教师只得采取缩短初备时间、减少讨论与修改等办法的应付, 使得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缺少充分的思考时间, 再加上备课组中教师年龄结构、教学水平、敬业程度等的差异, 活动中出现部分教师提不出建议或提出的建议不得要领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而互动的不足使优秀教师感到无法从集体研讨活动中受益, 从而加剧产生不愿别人共享自己教学经验的排他心理。于是, 你留一手, 我藏一腿, 互打“太极”, 互不信任, 终使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无法深入。

3. 被动应付, 文牍成灾

为规范集体备课行为, 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从教研室到学校都十分注重过程的管理和资料的检查, 如是否有详细的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教案初稿和修改稿、备课组活动的计划、期中小结、期末总结、课件、试题、作业资源库、是否有学困生帮扶谈话记录等, 对集体备课活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与学困生谈话, 一般都由教师利用课间或中午休息时间进行, 时间本已不足, 如何保证谈一个记一个, 谈一次记一次?而事后追记也需花费较多时间。于是, 教师便突击搬造资料, 集体备课走形变样, 最终背离管理者希望集体备课活动省力、实效的初衷也就成了必然。

二、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改进策略

1. 锁定以增进教师的PCK为集体备课活动的目标

梳理以上集体备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发现了如左图所示的一种恶性循环。显然, 要走出这一循环的关键是把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修正为增进教师的PCK, 让每一位活动参与者包括优秀教师都能从中受益。PCK相关研究表明, 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已独特的PCK, 教师发展PCK的两个最重要的途径, 一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其反思, 二是与同事的日常交流, 表明集体备课活动是促进教师PCK发展的最好平台, 每个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

因此, 笔者建议把集体备课研讨的着眼点放在如何让每位教师体会“我理解了, 我教了;我教了, 我理解了”上, 借助研讨让教师理解“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教, 这样教有什么好处与不足”, 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 最终发展自己的PCK。这样做, 能从根本上改变受益的单向性, 克服研讨互动不足的顽症。

2. 构建基于PCK结构的集体备课内容框架

PCK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PCK是教师实践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 当我们把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锁定在发展教师的PCK上时, 集体备课内容就应以增进教师实践知识为主。那么, 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如何增进教师的实践知识?PCK成分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根据2005年, 格林斯曼提出的PCK包含六种成分的新框架, 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 可相应制作下表。

上述问题能为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发展自己的PCK提供一个研讨的框架和方向。教师可对照上述问题, 寻找自己最薄弱的环节, 在一个时段内持续予以关注、实践反思, 并将问题提交集体讨论, 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备课组应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作为一学期或一学年讨论的主题, 不必每次活动时都逐个讨论问题。

3. 整合备课与教研, 构建开放的研讨机制

笔者认为, 教师的PCK知识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的特点, 是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及其反思经综合、提炼而丰富起来的, 离开了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就无法深入、持续地发展。因此, 集体备课要能真正促进每个成员的PCK发展, 必须形成一种能让全体成员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开放式研讨机制, 在流程上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分散备课—提出问题—漫谈研讨—个人修改—上课实践—课后反思交流—个人总结提炼。采取这种形式的目的不是为了集体教案的形成, 而是为了解决个体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让个体经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得到集体的帮助。总结、提炼以月为单位, 要求教师用写教学体会、教学资料夹、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等形式, 把个人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等成果总结成阶段心得, 上交备课组, 收入“教师成长档案袋”, 旨在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对话, 完成阶段性反思。

形式二:聚焦问题—理论学习—分散思考—集中研讨、达成共识—主备课案—集中修改—上课实践、集体观察—交流改进—再次上课、再次反思—集体总结提炼。这是一种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主题备课形式, 研讨的是当堂集体讨论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目的是让每个成员在完整的研讨过程中分享研究成果, 融入个人的思考。在这一形式中, 备课组应按具体模块分类, 用课例报告的形式构建PCK知识库的体系, 旨在促使集体研究积累资料, 形成成果, 实现反思。

具体实施上述开放式研讨机制的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 以有效地选择备课组的组建形式, 师资足的规模学校可以校为单位, 师资不足、规模小的学校可以学区为单位联合进行, 一些小学科甚至可以全县为单位组建备课组。

开放式研讨的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因组制宜, 视不同师资状况, 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力量弱、专业教师少的学校可从学习课标、解读教材入手;力量强、教师专业水平高的学校可自编教材, 开发课程资源。不同个体也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 或在自己最薄弱的方面寻找生长点, 或从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寻找制高点, 多元切入, 多元发展。

4. 简化检查、评比制度

评比不是为了评判而是为了促进, 检查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指导。

首先, 要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讲究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比方法上, 实行优秀备课组申报制, 让学校各备课组自行衡量, 自行申报, 不设名额限制, 不作硬性规定。在评比标准上, 由教研室和学校根据备课组活动实际和学科实际, 综合形成优秀备课组的必备条件与选备条件, 在选备条件中考虑参评备课组的横向与纵向变化情况。在评价方式上, 各个学校应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 记录教师个体的成长情况;也可以利用通过备课组活动形成的PCK知识库资料, 评价备课组成员的整体实力和备课组工作的成效。

其次, 要注重评价过程, 丰富评价手段。不仅要关注活动的次数, 更要关注活动的效度;不仅要重视实地的调查与考察, 积累各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更要开发和使用PCK知识增长的量表和问卷, 以检测每个备课组成员PCK知识的发展情况, 并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推测备课组活动的效果。

再次, 要关注检查、评比后的反馈。把检查评比作为一种指导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给出建议。因此, 每次检查评比活动都要结合检查评比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 及时将结果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备课组, 共性问题要向全县其他学校备课组通报。

综上所述, 只有我们聚焦学科教学知识, 以增进每个教师的PCK发展为目标, 变备课为研究, 结合实践与反思, 做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 才能吸引每个教师的主动参与, 才能让集体备课活力常在, 真正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否则, 在教师负担沉重的今天, 无意义或低效率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以及依赖于外在评价刺激的做法, 都无益于教师的成长, 无论我们的初衷是多么的美好。

集体性知识 篇2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小知识

什么是土地征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补偿。征收土地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给被征地的农民集体和个人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征收土地是一种国家行为,是法律授予政府专有的权力,除了国家可以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征收土地。

征收土地的审批权限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征收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征收上述规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土地管理法将这项权力集中于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改变了土地征收权分散行使的现象。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土地征收的实施单位?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国家征收土地是以国家强制力来实现土地所有权的依法转移,因此只有法定的政府机关才能行使这项权力,非法定的机关和单位是无权这样做,比如企业、事业单位,都不是征收土地法定的组织实施者。

土地征收的补偿费用有几部分组成?是否可以按市场价买卖土地?

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这项规定和有关征收土地补偿标准的规定表明,这种补偿是由国家确定了标准的一种经济补偿,并不是国家向农民买地的市场价格”,价格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而在土地管理法中没有将征收土地视同为商品交换,即土地买卖。

对未经批准非法占用耕地、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人能够追究刑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事责任吗?

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了 非法占用耕地罪”: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鄞州区新的征地补偿标准是什么?

根据鄞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征地区片综合价的通知》(鄞政发【2009】32号)文件精神,新的征地区片综合价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二项,不包括青苗及地上附着物。其中各区片征收耕地及园地综合价调整为:一级区片每亩90000元;二级区片每亩75000元;三级区片每亩60000元;四级区片每亩55000元。征收耕地、园地以外其他农用地及未利用地的,一般不超过耕地补偿标准的二分之一。征收建设用地的,参照耕地标准执行。另外,《鄞州区征收土地补偿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安置办法》(鄞政发【2009】30号)文件具体规定了青苗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

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的主要法律依据?

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的主要法律依据有《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实施细则》、《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评估办法》、《宁波市鄞州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若干规定》(鄞政发 【2007】54号)。另外,《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在2006年10月1日前已发布拆迁公告并开始实施拆迁的项目,仍按原规定处理。这些规定包括《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宁波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宁波市鄞州区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若干规定》(鄞政发【2003】100号)。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是否可以强制拆迁?

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拆迁。根据《宁波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在拆迁公告确定的搬迁期限内经协商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申请裁决。裁决机关应当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依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法作出书面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裁决确定的义务,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作出裁决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实施强制执行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构办理证据保全。

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的安置方式主要有几种?

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的安置方式主要有三种:调产安置、货币安置和迁建安置。其中,迁建安置方式只能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部分地区适用。鄞州区范围可实行迁建安置的地点,已由《关于公布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宜迁建安置地点的通知》(鄞政发【2007】45号)文件确定。

来源:(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小知识http://s.yingle.com/cq/465955.html)征地拆迁.相关法律知识

 单位集资房拆迁怎么赔偿

http://s.yingle.com/cq/663964.html  房子遭遇非法强拆的维权方式和技巧 http://s.yingle.com/cq/66396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司法强拆需要哪些文件

http://s.yingle.com/cq/663962.html  商铺拆迁时经营户有赔偿吗

http://s.yingle.com/cq/663961.html  山东村民被强拆致死真相如何 http://s.yingle.com/cq/663960.html  农村开荒地土地怎么确权

http://s.yingle.com/cq/663959.html  房屋土地使用证丟失怎么补办 http://s.yingle.com/cq/663958.html  征地拆迁中提高赔偿的方法

http://s.yingle.com/cq/663957.html   土地租赁合同模板 http://s.yingle.com/cq/663956.html 荒山承包有哪些相关政策

http://s.yingle.com/cq/663955.html   非法拆迁起诉书范文 http://s.yingle.com/cq/663954.html 房屋拆迁协议签订了可以反悔吗 http://s.yingle.com/cq/663953.html  国家征地赔偿一亩地是多少钱 http://s.yingle.com/cq/663952.html  拆迁赔偿协议和拆迁安置协议一样吗 http://s.yingle.com/cq/66395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方式 http://s.yingle.com/cq/663950.html  土地使用证办理程序详细介绍 http://s.yingle.com/cq/663949.html  划拨土地转让时补交土地出让金的标准(2018年)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q/663948.html  政府违法征地将会受到哪些处罚 http://s.yingle.com/cq/663947.html  门面拆迁赔偿协议书(2018最新)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cq/663946.html  叶祖新土地被强征 看明星怎么面对强征 http://s.yingle.com/cq/663945.html   非法拆迁是什么行为 http://s.yingle.com/cq/663944.html 中国的私人土地使用权有哪些取得方式 http://s.yingle.com/cq/663943.html  土地转让合同审查法律意见书 http://s.yingle.com/cq/663942.html  自留地转让协议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cq/663941.html   政府强征土地怎么办 http://s.yingle.com/cq/663940.html 已经被冻结的拆迁房还可以购买吗 http://s.yingle.com/cq/66393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 买拆迁房如何签协议 http://s.yingle.com/cq/663938.html 政府强行霸占土地怎么办

http://s.yingle.com/cq/663937.html  开荒地征收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936.html  关于拆迁相关规定(2018)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cq/663935.html  土地使用年限是什么意思,土地使用年限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cq/663934.html  土地使用权侵权争议的前提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q/663933.html  土地确权纠纷由谁处理,处理原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q/663932.html  户口已迁出可否分得拆迁安置房 http://s.yingle.com/cq/663931.html   司法强拆的法律程序 http://s.yingle.com/cq/663930.html 工厂拆迁机器设备怎么赔偿

http://s.yingle.com/cq/663929.html  土地使用权的出租出让转让与抵押有哪些区别 http://s.yingle.com/cq/663928.html  邯郸开发区征地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92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用来买卖吗 http://s.yingle.com/cq/663926.html  申请宅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q/663925.html   青苗赔偿价格表 http://s.yingle.com/cq/663924.html 新农村建设宅基地赔偿标准(2018年)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q/663923.html  与拆迁方谈判时要注意些什么 http://s.yingle.com/cq/663922.html  国有土地使用分有偿出让和行政划拨 http://s.yingle.com/cq/663921.html  政府违法征地的证据怎么收集 http://s.yingle.com/cq/663920.html  土地使用期限能否从实际使用之日开始计算 http://s.yingle.com/cq/663919.html 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cq/663918.html  可以委托别人签订拆迁协议吗 http://s.yingle.com/cq/663917.html   货币赔偿基准价 http://s.yingle.com/cq/663916.html 农村土地入股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cq/66391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盐亭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赔偿拆迁安置办法 http://s.yingle.com/cq/663914.html  国家修路征地迁坟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913.html  拆迁征地律师收费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912.html  电线杆占地赔偿协议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cq/663911.html  上海厂房拆迁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910.html  农村征地赔偿标准(2018年)中的其它税费具体指的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q/663909.html  国有土地上自有产权的企业拆迁如何赔偿 http://s.yingle.com/cq/663908.html  农村国家划拨土地使用年限是多少年 http://s.yingle.com/cq/663907.html  土地使用权的售让特点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q/663906.html  企业拆迁员工安置赔偿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cq/663905.html  土地互换后可以要回来吗

http://s.yingle.com/cq/66390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景点、土地租赁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 http://s.yingle.com/cq/663903.html  从电视剧(安居)看棚户区改造拆迁 http://s.yingle.com/cq/663902.html  农村机动地承包合同范文

http://s.yingle.com/cq/663901.html  房改房拆迁赔偿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cq/663900.html  拆迁分房政策的相关规定(2018)http://s.yingle.com/cq/663899.html    农村土地互换合同书 http://s.yingle.com/cq/663898.html 政府违法征地谁来管 http://s.yingle.com/cq/663897.html 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安置赔偿合同范本 http://s.yingle.com/cq/663896.html  国家征地赔偿标准(2018年)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cq/663895.html  商铺拆迁赔偿的标准(2018年)是什么呢 http://s.yingle.com/cq/663894.html  农民依法承包取得经营权的土地能否依法强制执行 http://s.yingle.com/cq/663893.html  江苏省征地赔偿新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89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省级公路征地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891.html  房屋被强拆后还能要到赔偿吗 http://s.yingle.com/cq/663890.html  拆迁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http://s.yingle.com/cq/663889.html  拆迁公司和拆除公司有什么不同 http://s.yingle.com/cq/663888.html   公租房拆迁如何赔偿 http://s.yingle.com/cq/663887.html 承包开荒地种果树归谁

http://s.yingle.com/cq/663886.html   政府征地的程序 http://s.yingle.com/cq/663885.html 农村宅基地房屋征收和农用地征收如何进行赔偿 http://s.yingle.com/cq/663884.html  房屋拆迁协议可以改名吗

http://s.yingle.com/cq/663883.html  国有土地使用期限26年期满后怎么办 http://s.yingle.com/cq/663882.html 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要交营业税吗 http://s.yingle.com/cq/663881.html 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要如何调解 http://s.yingle.com/cq/66388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件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cq/663879.html 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来源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q/663878.html  房子被偷拆后该怎么办

http://s.yingle.com/cq/663877.html  重庆市江北区农村征地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876.html  怎么处理农村征地赔偿纠纷

http://s.yingle.com/cq/663875.html  云平高速征地拆迁赔偿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q/663874.html  租赁的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有哪些依据 http://s.yingle.com/cq/663873.html   强拆就是违法 http://s.yingle.com/cq/663872.html 政府违法征地哪个部门监管

http://s.yingle.com/cq/663871.html   农村土地怎样流转 http://s.yingle.com/cq/663870.html 对旧城改造拆迁项目的审批程序 http://s.yingle.com/cq/663869.html 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cq/66386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现在拆迁可不可以强拆

http://s.yingle.com/cq/663867.html   遇到非法拆迁怎么办 http://s.yingle.com/cq/663866.html 房屋征收程序 http://s.yingle.com/cq/663865.html

发挥集体优势强化集体备课 篇3

整体优化

整体优化是由校长牵头, 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集体备课组, 按科目分成语文和数学两组。对二、三、五年级语文、数学教材进行解读, 作出语文、数学课程教案的整体规划。整体优化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活动。

整体优化是对年级课程从全册教材到单元章节的整体目标设计, 注重团队智慧和经验的聚合与消化, 是集体智慧“合”的过程。

分工编写

在年级教学整体优化的指导下, 学区选派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工编写教学设计。按照课程标准, 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然后学区将分工编写好的教学设计刊发在学区自办的《教苑论坛报》上, 分发各校。在整体优化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备课提纲和学生学情撰写教案。

每位分工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 提前一周研究单元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 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 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求同存异

各校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 对《教苑论坛报》上刊发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度取舍, 合理加减, 进行二次备课,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使个人的教学设计更优化、更合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 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鼓励教师教出自己的特色。集体备课是一个“信息聚合→思维碰撞→信息选取”的过程, 是资源共享, 但资源共享不等于相互“克隆”, 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的备课, 集体备课的理想结果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突出自己的个性。

课后反思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验证, 通过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研究的主人。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考和再学习活动, 是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的过程。课后反思一要及时, 二要有效, 反思不是空洞的客套话, 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总结课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等。

知识助我成长导学案集体备课 篇4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教育的涵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的涵义、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2、树立终身学习观,提高依法维护受教育,培养自觉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教育对个人和民族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义务教育的特征。

二、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组内合作

1、请你说说对教育的理解。

2、受教育权指的是(                       )

3、所谓义务教育是指(                      )

4、义务教育具有(       )性、公益性和(      )性。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主要体现是(         )。

展示与探究

1、某学者与陕北一放羊娃的对话:“你放羊做什么?”“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生娃。”“生娃做什么?”“放羊••••••”

(1)上述对话你有何感受?

(2)你认为怎样改变生存命运,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生活呢?

2、材料一:调查资料表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致富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高的,致富门路多、致富快;文化程度低的,致富慢。

材料二:我国目前2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中受过高中、中职教育的只有18%;接近9亿的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4年,还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提高25~~64岁劳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是终身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1)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们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

(2)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什么?

3、“阿韦龙野人”的故事,你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4、中学生缀学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某班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假如你是其中成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调查前你准备学习哪些相关法律?运用哪些调查方法?

(2)通过调查,请总结青少年缀学原因。

(3)如果你的同学中有缀学的,你打算怎样动员他们重返校园,设计简单方案。

归纳与总结

请你对本课结构给予概括

感悟与启示

谈谈对本科学习的感悟

三、 反馈与检测:

1、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学习了知识,命运就会变好

b、知识是万能的,可以改变人的一切

c、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因素

d、知识可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2、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取消了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一些限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b、促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充分享有政治权利

c、加快城市教育发展的建设

d、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3、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充分说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②教育成就未来 ③教育为幸福生活奠基 ④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集体性知识 篇5

《修订草案》第20条提出, 在一个工资年度内, 如有“本单位利润率增长”“本单位50%以上职工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50%”“当地人民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提高”“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四种情形之一的, 劳动者一方可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 与用人单位集体协商。

《修订草案》还规定, 集体协商的任何一方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 另一方不得拒绝, 并应在收到书面要求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 商定集体协商时间。参加集体协商的每方代表人数不少于三人, 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不得多于劳动者一方的协商代表。

集体性知识 篇6

一、“去集体化”的由来、表现及后果

在改革初期, 由于人民公社体制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长期严重压抑, 广大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等责任制形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农村改革30年来, 中共中央通过一系列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措施, 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地位, 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农村改革要建立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之后, 就一直把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直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明确而完整的表述。

在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由于对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缺乏经验, 不少地方片面强调“分”的一面, 致使多年积累下来的集体财产被分掉。甚至有外国学者通过对28个村的抽样发现, 1982年已经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26个村中有24个村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是由上级部门决定的。

由于对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片面宣传和理解, 集体统一经营不断弱化、集体财产不断消解, 集体经营这一层次在很多村庄成了空架子。一些农村由此成为集体经济“空壳村”。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 本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家庭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 在改革中似乎成了此消彼长的关系。国内外的一些学者把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弱化和消解的改革过程和现象称为是“非集体化”、甚至“去集体化”的改革过程。

在集体经济“空壳”或者收入微薄的情况下, 一些村集体丧失了经济管理、产品分配、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物质基础而日渐涣散, 甚至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同时, 农村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日渐削弱, 村里许多事情无人负责, 集体资产积累逐渐淡出, 封建迷信、宗族势力等不良现象日渐滋长蔓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大量青壮年涌向大中城市, 并由此引发包括土地撂荒、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和儿童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的农村所呈现的村民安居乐业与与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家庭分离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尽管会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我们不能不承认, 无论是在村民物质生活、精神面貌还是村容村貌、社会安定等方面, 集体经济发达的农村都优于“空壳村”。

即便如此, 还是有人对集体经济百般诟病, 似乎要把集体化的这项制度遗产彻底清除掉。实践中的“去集体化”似乎因为家庭承包经营地位的确立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不变而停止了脚步, 但是人们思想中“去集体经济”的意图还存在着。一提到集体经济, 有人会立即把它和“产权不清晰”、“低效率”、“腐败”联系起来;一说要发展集体经济, 就要被扣上“思想不解放”、“保守”、“落后”的帽子;提起刘庄、南街、华西这些集体经济典型村, 就强调其特殊性, 看不到这种特殊性背后的历史必然性和普遍性;有人有意无意地将集体经济看作是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罪魁祸首, 而不去思考集体经济的弱化而引发的更严重的问题;也有人将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无限地放大, 似乎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才能证明集体经济存在的合理性……

长期以来这些消极的、悲观的思想占据着舆论的上风, 不仅扰乱了人们的视听, 而且给农村中坚持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造成了思想压力。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农村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执行。长期的思想上、舆论上的偏见, 导致实践中对集体经济的无视甚至压制。一些地方在发展集体经济是保守、是落后这样的舆论影响下, 不仅不提供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 造成集体经济贷款难、税收负担重等问题, 而且强行使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表现形式 (实践形式) 及优越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农村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作为一种公有制形式, 集体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伴相随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科学地设想并论证了集体经济制度作为未来社会农业发展的基本制度的可能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 使集体经济制度由设想变为现实;苏联关于小农改造及其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实践, 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了榜样和参照。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们目前所说的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建立在农村社区 (行政村或者自然村) 基础上的集体经济, 有时也指村民小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现阶段至少可以在三个层面上理解农村集体经济:一是与家庭分散经营对立统一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经营层次;二是集体经济组织, 大部分情况下, 它是与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三位一体的, 有时候也可以表现为党政分开、政经分开基础上的单独的经济组织, 如村级经济合作社;三是集体经济的实体, 如集体所有的企业、农场、商业公司等等。

30年的农村改革使得传统的以人民公社为表现形式的集体经济逐步弱化甚至消解。但这同时, 也培育出了以村级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实践形式。比如, 以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为代表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典模式, 它的特征是: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体化、集体统一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农工商全面发展的经济结构、高度的村民民主和精神文明以及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配制度和高度的村民福利;以浙江省宁波市湾底村为代表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现代模式, 它的特征是:把股份制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引入集体经济内部, 村民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 既有工资收入又有入股分红;以天津市蓟县毛家峪村为代表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模式, 它的特征是:从加强集体统一经营层着手, 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历史性飞跃, 为当前集体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实现发展提供了经验;以广东省中山市南郎镇崖口村为代表的集体经济的混合模式, 这种模式内部包含了“人民公社”体制和工分制、“分田到户”体制以及租赁制等多种经营形式。

这些农村集体经济实践形式有着共同的特点, 如集体化水平高、可持续发展后劲足、抗危机和风险能力强、党组织战斗力强、村民精神风貌好、带头人人格魅力大等等。在这些农村, 农民真正实现了“离土不离乡”的梦想和“就地城市化”的奇迹。正是这些多样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践形式在另一种意义上展示着集体经济强大的生命力和明显的优越性。

三、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追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农民个体经济的落后性, 领导广大农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合作化运动和集体化运动, 在广大农村建立起集体经济制度。在农村改革之初, 邓小平支持农民对包产到户的探索和实验, 但他却始终认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最终方向是集体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他特别强调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 提出要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集体经济。江泽民强调,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群众要逐步走上新的集约化、集体化道路上去, 是农村发展的大方向。胡锦涛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并且强调, 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发展集体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集体经济的强弱与村民生活水平存在水涨船高的对应关系。集体经济的发展, 不仅意味着村民负担的减轻、收入的增加, 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村民福利的改善。广大农民要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呼声和愿望一次次地反映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的史来贺50年来带领刘庄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不仅为全国农民树立了一面旗帜, 而且在当地产生了明显的带动效应。在刘庄的影响和带动下, 不仅新乡县七里营镇的龙泉村、南新庄、刘店, 小冀镇的京华等村, 而且还有林颖县的南街村、北徐庄、龙堂村以及巩义市竹林镇等外县的多个农村先后走上了集体经济道路, 使当地群众充分享受到集体经济优越性。”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 多年来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 成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代表。为了使更多的农民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华西村坚持大华西概念, 不仅采取“一分五统”新举措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 在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了“基本生活包, 老残有依靠, 优教不忘小, 三守促勤劳, 生活环境好, 小康步步高”, 而且在宁夏和黑龙江建立了省外华西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秀——天津蓟县毛家峪村, 也是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 周围几个村主动请求并入毛家峪, 走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农民群众的代表, 湖南省洪湖市洪林村党委书记叶昌保曾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农村还是要走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的发展道路。要明确这是一个总基调和总原则。”

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不仅被写入党中央文件, 而且被列入宪法, 受到国家根本法律保护。更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看到是谁需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当然不是我们这些坐在书斋里的学者们, 也不是我们的逻辑和思维。而是那些亲身感受到集体经济优越性的农民和向往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民们。尊重农民意愿, 就要允许农民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对他们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的失误和问题, 要有宽容的心态, 不能冷嘲热讽甚至落井下石。

当前, 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关注并不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缺乏专门的法律保障和系统的政策支撑;社会舆论对农村集体经济还存在严重的偏见;由于宣传不到位, 加之农村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发展集体经济的艰难性,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也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种种顾虑……

集体性知识 篇7

一、对班集体精神文化的认识

1. 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内涵。

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在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凝结而成的氛围、精神、理念, 以及体现在全班学生身上的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最本质的个性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过去, 人们普遍认为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班集体精神文化, 其实不然, 只有将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等元素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为, 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自觉地认同与融入, 才能称为班集体精神文化。

2. 班集体精神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它能为班集体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让学生发现和感受责任。

凝聚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够凝聚全班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 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励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激励力量,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约束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发挥一种“软约束”作用, 提高学生对各种不良倾向的“免疫力”,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设班集体精神文化的策略

担任班主任以来, 我逐步确立了“以情治班, 自主管理”的治班理念, 特别注重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 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体验到成长中的关键词:“责任、感恩、梦想”。

1.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会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

2010年秋季, 我担任了高三 (17) 班的班主任。开学初, 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调查表, 上面罗列了如“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你最爱读的书是什么”、“你希望咱们班是一个怎样的集体”等问题。我和班干部先归纳出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 然后形成本班的理念, 如集体观———“高三 (17) 班, 我们的家”;班训———“犯其至难, 图其致远”;核心理念———“共享智慧, 和谐发展”;价值观———“人品和学识同等重要”;拼搏观———“爱拼才会赢”。我和学生一起将这些内容设计成艺术字并打印出来, 又一起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逐字剪、贴, 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上, 使整个教室熠熠生辉。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 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班集体精神文化环境能够对全班学生产生约束力, 这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动力。为保持室内卫生,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垃圾袋, 开始有的学生不习惯, 随地扔废纸, 但有了值日生和卫生班长的督促以及周围同学的提醒, 他们终于改掉了坏习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 每当走进教室, 会时时受到警示和激励。

培养学生爱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 我深深领会到: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 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 学生也会真诚地回报我们, 从而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热爱集体, 热爱周遭美好的一切。

当我了解到班里一个学生因家庭遭遇不幸而痛苦消沉时, 我下决心一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关爱他, 让他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的幸福。以后的日子里, 我在思想上帮助他、生活上关心他, 在他生日那天, 我送给他一件红色T恤衫, 一向腼腆的他虽然什么话也没说, 但我已感到他心中充满感激。从此, 他学习更加刻苦, 成绩逐渐提升, 最终, 他如愿考取了清华大学!记得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 他来到我家道别, 临走时, 他说:“董老师, 以后每次放假我都会来这儿, 这儿是我第二个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 只是程度不同。我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每天晚饭后, 我给学生“加餐”, 在班里放他们喜爱的歌曲, 组织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支持学生创办了班刊和班集体精神文化手册。

在关注学生点滴进步的同时, 我们更要用“心”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做“班妈妈”, 而是事事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能够独立面对困境。如平时的集体活动特别是班会课, 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 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集体性知识 篇8

一、激发美———创设美的环境

我们都喜欢青山绿水, 都喜欢美的景色, 是因为美的环境能使人心情愉快, 美的环境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中队来说美的环境则包括干净整洁和一定的文化氛围。

设想一下, 当我们满怀热情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 却发现教室里象垃圾堆一样, 到处是纸屑。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我想任何一个任课老师都不可能再满怀激情地上课了。而每一位队员也不会在这个垃圾堆似的中队里安静的等待任课老师。所以中队干净整洁的环境会影响每位队员和任课老师的心情, 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为了让每个队员每天有份好心情, 我们的辅导员首先使我们的中队每天能拥有干净、整洁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打扫, 还要有监督检查, 让每个队员通过劳动来珍惜劳动成果, 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室内外都能保持清洁。这样我们就能每天拥有一份好心情了。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还应该发挥环境的作用———育人。那就是去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教室, 是生发队员无限创意的源点, 黑板报“私人定制”, 呈现队员们的创意作品;墙壁, 不再是生冷, 而是会“说话”的。我们可以用板报来宣传中队中的好人好事;可以利用四周的墙壁开设各类专栏如:展示中队里有特长队员作品的“露一手”、展示中队中某发面表现最突出的“中队之最”;还可以利用板报和墙壁对队员进行教育, 包括行为习惯如:“比一比、赛一赛” (日常行为习惯的评比) ;可以是知识介绍如:“名人名言知多少”、“你来猜一猜”等等。队员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制成小卡片贴到这些栏目中供其他队员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由队员自己来更换新的内容。这样中队中有了这些五彩缤纷的角落, 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二、孕育美———运用美的语言

如果说环境美是中队集体建设的基础, 那么语言美就是中队集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队员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现在, 队员能接触到的外因更很多了, 除了书、电视外还有更广阔的网络, 这些都将影响他们语言美的形成和运用。但如果我们辅导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育中、活动中、生活中首先做队员的榜样, 那么队员语言美的运用也就不难了。如果辅导员一面在教育队员要讲文明、懂礼貌, 而一边在队员有题目不会做或犯错误时却将队员比做动物:你怎么这么笨, 笨的象只猪……。那么你会得到队员这样的回报:老师象只猪。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次中考的作文题目“我希望……”中就有队员在后面填上“老师象一只猪”。这不由引起我们每位辅导的自我审视, 检查一下我们是否运用了美的语言。美的语言需要我们平时多运用, 在每天放晚学的5分钟, 开展快乐分享, 让队员说说每天的新鲜事、好事、趣事, 夸夸同伴, 让美的语言溢满队员们的心灵。

三、培养美———产生美的行为

美的行为是中队集体建设中的一个必要前提。

美的行为靠的是辅导员的引导和培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是辅导员引导和培养队员行为美的阵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积千累万, 不如养个好习惯。”好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为了让每个队员都能主动地参与习惯的训练与养成, 开展“21天美丽行动”, 掀开习惯养成新篇章。向全体队员发出“21天美丽行动”的倡议, 同时, 通过下发告家长书, 公布“美丽行动主题菜单”, 让队员与家长签订“家庭契约”, 争取家长的支持, 通过队员、老师的帮助等系列举措, 在21天的坚持后, 在第22天的“美丽的蜕变”。不仅每个队员有个人目标, 整个班队也有集体的“21天美丽行动”, 例如饭后漱口、光盘行动等。每个课任老师也制定相应的行动目标, 例如上课发言声音响亮、拿起笔无声响等。我们的队员经过了N次的美丽行动, 每个队员都是美的代名词。

四、形成美———浇灌美的心灵

如果说以上的三点美是队集体建设的基础、要素、前提那么形成美就是队集体建设的目标。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 作为队员的辅导员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而我认为育人是重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充分证明了育人的重要性。

育人首先就是使人具有美的心灵。美的心灵需要我们每一位辅导员都应该细心的呵护和浇灌。人之初性本善, 我相信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 之所以会有后来丑恶行为那都是因为后天各种因素的刺激。

心灵的浇灌不是靠单纯的说教, 也是不皮辫能做到的。那是靠心与心的交流, 靠互相的影响。辅导员首先要有春蚕的精神, 呵护好每个生命;还要有颗园丁的心, 培养好每一棵幼苗。让每棵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爱心驿站“, 里面放着队员平时需要的物品, 有常用的文具用品、跳绳、餐巾纸、创口贴、红领巾等。当队员有时忘了一些东西时, 可以随时索取。但是我与队员们有个约定, 当你拿了一件物品, 记得要放入一样物品, 有索取就要有付出, 你得到了他人的关爱, 也要付出自己的爱心, 小小的一个“爱心驿站”, 让爱流行起来, 让爱充满队员心灵。

集体性知识 篇9

一、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评述

改革开放30年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在劳动关系领域采取逐步放权的政策,力图将劳动关系的管理控制权向企业转移,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企业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其基本趋向都是在向企业扩权,促进企业的市场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努力改变管理方式,越来越多地引入市场化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我国已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法律法规建设。主要包括:《劳动法》、《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及2007年颁布、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主体、内容、程序以及争议处理等制定了基本规范。

截至2007年9月底,中国企事业单位已签订集体合同97.5万份,比上年增加11.3万份,增长13.1%;覆盖企业107.3万家,比上年增加16.7万家,增长10.8%;覆盖职工12823.7万人,比上年增加1578.1万人,增长14%。全国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10.3万份,覆盖企业74.4万个,覆盖职工3165.1万人;行业性集体合同5.5万份,覆盖企业21.2万个,覆盖职工1323.4万人。[1]可见,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进不仅速度快,而且规模大。

但是,中国是在与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建立和实施集体合同制度的。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我们有着长期计划经济传统,同时市场经济体制又在快速推进。新旧体制的交替碰撞时时显现,影响着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对于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整体的评价是肯定的,承认此项制度对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社会各方也关注到集体合同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作者把我国订立的集体合同形象地归纳为“五多五少”:第一,完成任务指标的多,出于职工自身需要的少;第二,集体合同条款虚的多,实的少:第三,集体合同的内容从法律法规规章中摘抄的多,反映企业和工会谈判成果的少;第四,知道签订了集体合同的多,知道进行了集体谈判的少;第五,集体合同生效的多,向全体职工公布的少。[2]这一生动的描述,凸显出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即集体合同的形式化问题。而形式化的害处在于,这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徒有其名,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在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运行很成功的一项制度,为什么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必须剖析其背后的原因。

李琪在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考察了国有企业的集体合同制度。他认为,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属于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由于劳动关系主体不明确,工会“缺位”,以至于“谁来谈”和“谈什么”的问题都未能解决,于是,“有合同不多,没合同不少”的局面就成为了一种必然。[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常凯把集体谈判权作为集体劳权之一进行分析,对于概念的界定——是集体协商还是集体谈判进行了理论辩析,主张使用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概念,以更加符合我国劳动立法的原则,也与国际上的通用称呼相一致。同时,突出强调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特征,即劳资自治的契约形式,它体现的应该是劳资关系自治权。劳资自治是以劳资双方力量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没有后者,集体合同要么难以推行(如私企和外资企业),要么徒有其名(如国有企业)。常凯对我国集体谈判权主体做了深入分析,涉及主体的构成、资格条件以及资格认定。认为劳资双方主体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集体谈判的正常运行;他提出劳方主体应该是劳动者和工会,而不仅仅是劳动者或仅仅是工会,这一界定的意义在于,确认了劳动者的利益是集体谈判权的直接目劳资自治是以劳资双方力量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没有后者,集体合同要么难以推行(如私企和外资企业),要么徒有其名(如国有企业)。的,以防止工会成为一个脱离劳动者而存在的利益实体;常凯的研究还涉及到集体谈判的内容、效力和程序等方面。他从法理角度进行的分析,触及到中国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理念和现行体制上的诸多问题。[4]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中国的问题不是立法问题,而是法律实施问题。由于结社权方面存在问题,工会的组织不健全,即便有工会存在的地方,职工对工会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也非常低,劳动者缺乏组织的力量和集体谈判的能力,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程延园认为,集体谈判是以劳动者享有团结权为前提,以行使争议权为保障的,它所体现的是劳资双方自治的理念。这一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工会和雇主组织的独立和发展,离不开现行工会工作模式的改革。谈判主体必须具有独立性和代表性。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制度是集体谈判制度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6]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向前认为,集体合同立法明显滞后,《劳动法》和《工会法》一共只有7个条款涉及集体合同问题,原劳动保障部制定的《集体合同规定》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的内容也是极不完备、极不理想的。因此,我国各省市纷纷通过地方立法来推动和规范集体协商活动。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20个省制定了集体合同条例,两个省制定了地方政府规章,此外黑龙江、江苏、辽宁、海南等省目前也正在制定集体合同条例。但是,地方集体合同立法终究无法替代全国性集体合同立法,因为只有全国性的集体合同立法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具有高度权威的集体合同制度。他从集体合同的主体、集体合同的层次、内容、订立程序、罢工问题、集体合同的效力、履行和监督检查、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7]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郑桥认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方面,也包括集体协商双方主体对自主协商的需求与认可,当大量劳动关系问题仍然主要依靠政府出面解决时,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治行为就缺乏内在的动力和基本的认知,加之中国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劳方缺乏合理有效的施压手段,劳动关系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因此,处于强势的雇主一方对集体协商的抵制易如反掌。[8]

总之,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实践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提示人们要从更深的层面、更宽的视角加以分析和探讨,找寻背后的复杂因素,探讨有效的对策。否则,集体合同制度就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践状况

统计数据显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是非常快的。1995《劳动法》正式实施后开始集体合同试点,1997年开始大规模正式实施,当年签订的集体合同为13.1万份,涉及职工4498万人。[9]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上升为97.5万份和12823.7万人。[10]10年时间,集体合同数量增长了6倍多,覆盖职工人数增长了两倍多。可见,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进不仅速度快,而且规模大。

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和推进方式,与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有许多不同之处。独具特色的推进方式导致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 立法先行,自上而下的推进

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是随着劳资矛盾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些国家倡导由劳资双方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自由交涉的方式来进行谈判,大多数国家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再通过立法确定这一原则的。国际劳工组织在有关涉及集体谈判的公约中,也主张由劳资双方通过一种自由的和自行交涉的行为作为开展集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的推进方式。

而中国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由政府以立法的形式首先提出建立此项制度的。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后,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主要是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作为集体合同的直接管理部门,原劳动部建立起了以集体合同审查备案为核心的集体合同管理制度。

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是与中国市场化推进的路径相符合的,但这种方式既有其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其优势表现在:指导思想统一,组织措施得力,责任目标明确。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的集体合同就覆盖了众多的企业和地区。但也不能否认,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难免存在不足,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一哄而上,形式主义,例如集体合同文本的格式化(统一印制)以及互相抄袭。众多企业过去从未接触过集体合同,而此时的工会已把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甚至出现了非常明确的签订比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合同的数量迅速攀升。在短时间内,集体合同的数量急剧扩张,其存在的问题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很多集体合同签订出来,主要是为应付上级的指标任务,而非出于职工群众自身的需要,合同文本格式化非常普遍,照抄法律法规条款,没有企业特色,职工群众对本企业的集体合同基本不知道、不了解。所以,面对数量不断攀升的集体合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集体合同的质量如何,集体合同的作用是否能够真正发挥。

2. 政府的劳动关系理念直接影响着其作用的发挥

西方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关系的历史显示,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是在劳资矛盾运行过程中,先出现劳资谈判、劳资合同现象,而后才有政府立法予以承认的。在集体合同制度建立之后,政府对于劳资之间的集体谈判行为通常不予介入和干预,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立法和政策给以间接的影响。因为,集体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以劳资双方的高度自治为前提的。

与此不同,在中国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一开始便直接介入其中:政府立法出台后,相关的行政规章相继发布,然后劳动保障部门就率先进行集体合同试点工作,并为从未有过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实践的双方提供集体合同的范本。以政府为主,与工会和企业家组织三方共同联署发文的方式,成为推动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方式。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集体合同制度是自上而下推进建立的,所以在起步阶段,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表面数据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另一种倾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本来就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不顾劳动者权益的执政理念,讨好资方,以行政化方式干预、限制对工人权益的维护,无疑是在加剧资强劳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劳动关系双方的集体协商基本上没有运行的空间。现实当中我们看到不少“锦上添花”型的集体合同,而在一些真正迫切需要维权的血汗工厂、无良企业却没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影子。

3. 集体合同制度的理论研究和知识储备亟待加强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很多工会干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比如经济学、法学、心理学以及谈判技巧。面对专业化的工会谈判人员,雇主不敢轻视。在中国,集体合同制度对于大多数企业和相关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情。在集体合同制度刚刚开始推行的时候,许多集体合同的当事人对集体合同的有关知识和内容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因此,宣传和培训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劳动保障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集体合同制度的广泛推进,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以后,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深层理论研究不充分的弱点就凸现出来了。例如相当一部分集体合同出现形式化、格式化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多参与集体合同工作的当事人无暇进行深入思考。例如,签订集体合同是工会的重要工作,但它与职工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很多签了集体合同的企业,职工根本不知道有集体合同?对于类似问题研究探讨的滞后,将影响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深入健康地发展。与此同时,集体协商的必备知识与协商谈判的技巧等,也非常欠缺,特别是对于工会一方而言。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抓紧建立专业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体现出实践的迫切需求。

4. 劳资双方组织建制制约着协商谈判的层次

西方一些市场经济国家集体谈判是在全国、产业行业和企业3个层面上同步实施的。产业行业级别的劳资谈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一开始主要局限在企业范围内推行和实施。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企业为着力点,相应的要求首先建立起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另一方面,目前在产业和行业以及地方区域,真正能够代表不同类型企业经营者的组织尚不健全,因而造成地方和产业一级劳动关系的代表组织出现缺位;而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在工会组织体系中,企业工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支点。而产业工会的实际影响力和协商能力相对不足。所以,我们的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只局限于企业层面。

但是,现实状况显示,集体协商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是不够的,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中,雇主一方的强势地位,使劳方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在这样的劳资关系格局当中,靠劳方自己出面与雇主协商谈判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这种状况,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目前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说明,我们需要比企业层面更高的协商层次,以补充企业协商的不足。但是,目前在法律层面上对这一问题的规范还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中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进的方式和发展现状,有其独特的成因和背景,其中一些独特之处可能还会保持下去。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这项制度在中国的劳动关系调整中真正发挥作用。如果集体协商的两大主体没有进行协商谈判的现实需要,如果政府在此过程中的政策引导出现偏差,如果劳动关系双方组织没有独立的发展和必备的实力,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有效的进展。

三、对中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现状的反思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在经历了10余年的推进与发展之后,集体合同制度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使之真正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

1. 承认利益差异,培育协商谈判共决的理念

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曾经实行过一段时间的集体合同制度,但从整体上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是缺乏传统的。集体谈判制度是以承认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存在利益差异、利益矛盾为前提的,而这一点与中国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高度集中、一元化领导的传统是格格不入的。我们比较崇尚的是集体主义,而对个人的权利意识相对淡薄。这一特点在整个国家的管理当中、在劳动关系的调整当中都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建国初期在国有企业实行的集体合同制度,很快就变成保证国有经济的顺利发展,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确保完成生产任务的有效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开始一统天下,政府的大包大揽使劳动关系变成劳动行政管理关系,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都由政府代表,劳动关系的相关事务都由政府决定,在这种条件下,集体谈判自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实际意义。

在这种一以贯之的传统影响下,劳动关系双方自主提出协商谈判要求的内在驱动并不充分,一体化的劳动关系管理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时时显现。目前的集体合同制度又是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政府的外力推动始终存在。在市场化初期,劳动关系双方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阶段,政府的适当干预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化以来劳动关系领域利益差异和矛盾的急剧增加,各方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政府权利放归企业之后,需要积极培育双方的自主协商谈判、共同决策的理念,否则,极有可能从过去的政府决定一切,变为雇主决定一切。

2. 关注劳动关系主体的需求与愿望

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是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特定阶段推行实施的。在这种环境下,整个社会对于集体合同制度的认知程度不高,在立法已经出台的时候,很多人包括集体协商谈判的当事人都全然不知道集体合同制度为何物,为什么要进行协商谈判,能否进行协商谈判,等等。在此情况下的大规模推进,并且运用一些行政化的手段,以派指标、下任务的方式推进,导致一些企业匆匆签订了内容雷同、毫无特色的合同,企业的工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集体合同,更不知道集体合同有什么用。这样的合同其实际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集体合同制度实施的10余年时间里,劳动争议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劳动争议当中的自发的群体性争议数量急剧增长,已经到了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程度。但是,因签订集体合同或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却极少出现。这从另一侧面说明集体合同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众多的集体合同普遍没有规定切合实际的条款,据调查,在一些集体合同中,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的实体条款的比例超过了一半。[11]合同内容照抄法律,内容千篇一律,严重脱离企业实际,徒有其表的内容不足以或不具备引发矛盾和争议的条件;另一方面,在真正引发集体性争议案件的领域,基本上没有通过集体合同制度予以调解。

可见,目前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对于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认知度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借助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和增进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还没有成为劳动关系双方主体自愿、自主的选择。

3. 独立的、专业化的协商谈判队伍建设

现有集体合同中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一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欧美投资企业,往往是雇主方认可、接受或主张通过协商谈判这种法制化的方式,处理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问题与矛盾。这类企业眼光比较长远,希望与职工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加之企业经营有方,效益良好,从而也给协商谈判提供了相应的基础和空间。在这种条件下,往往有条件开展规范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由此签订的集体合同,一般都是真正经过认真谈判和协商,真正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这些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多年,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机制健全、沟通渠道畅通,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劳动争议极少发生。

集体协商成功的另一类型企业,工会主席具有超强的能力与影响力,从而使企业工会显示出不容忽视的谈判能力。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方迫于压力,也只好认真应对谈判对手。在势均力敌的格局下,经过艰苦的协商、沟通与谈判,最终往往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果。如杭州杭芝机电有限公司:这家中日合资企业,在工会主席的率领下,工会针对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状况,提出不同的增资谈判方案,每一次都取得非常实际的成果。类似这种企业的这些工会干部往往有过在政府部门工作或国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其个人素质和不同一般的背景,使其影响力非同一般。

实践证明我们的协商制度的层面存在不足,人治的成分占据重要地位。协商谈判参与者的能力、素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工会一方的谈判人员的专业化,是迫使对方坐到谈判桌前认真应对的重要因素。

上述实例,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协商制度化层面存在不足,人治的成分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协商谈判参与者的能力、素质的重要性。特别是工会一方的谈判人员的专业化,是迫使对方坐到谈判桌前认真应对的重要因素。

4. 浙江温岭劳资谈判的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真正由于劳资双方的需要而产生的谈判协商。这种协商不仅产生了实际的效果,而且还有更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浙江温岭地区,集中了大量加工羊毛衫的企业和作坊,但由于缺乏规范,围绕工资问题经常出现劳资矛盾和冲突,既影响工人权益,也冲击企业生产秩序。劳资双方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有效方式化解矛盾,解决冲突。而这个问题单靠政府难以解决,于是,劳资双方本着顾及双方利益、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目的,开始自发谈判,在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就工资问题达成协议。工资协议达成之后,双方非常重视协议的履行,因为,这个协议是因双方的需要而产生的、通过认真的协商谈判达成的,对双方具有实际意义。

在谈判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谈判时雇主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而参与谈判的行业性工会是由各企业工人代表临时拼凑的,各个企业的代表差异很大,不是每个代表都能保证本企业真能落实协议内容的。针对这种情况,雇主方面向自己的谈判对手提出应该完善工会组织,承担履约责任的要求。可见,真正是劳资双方自愿进行的有实际意义的协商谈判,会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组织的发展、完善,独立意识的提升,以及谈判协商能力的提高。

温岭案例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真正从实际利益关系处理的要求出发来进行谈判,建立集体合同制度,会自然导向观念的改变,并推进现有组织体制的变革,也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改变管理方式,适应市场化劳动关系调整的要求。这预示着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其二,挑战同样是严峻的。

5、预示未来的新变化

现实当中集体合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原因。有立法方面的、政策导向方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体制上的制约。但是,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毕竟是一个进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集体合同制度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新的变化。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历经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除了数量、规模上的增扩以外,其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比如,经过国家三方会议协商论证,2004年重新修订颁布了《集体合同规定》,充实和细化了集体协商的相关规范,全国总工会与原劳动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三方联合发文,贯彻集体合同规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各省(区、市)也制定了集体合同地方性法规,推进集体合同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推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一些省建立“集体协商月”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集体合同的基础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工会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集体合同实施动态管理;对于拒不签订集体合同和不履行集体合同的企业,建立“不良信誉档案”;在改制企业推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财产保全集体合同》,解决改制过程中保全职工债权的问题;针对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顽症”,签订《工资支付担保集体合同》;在摸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过程中,出现了“联户协商、逐户签约”的方式,解决了区域性、行业性合同条款与企业标准的衔接问题。面对一些企业工会缺乏独立性和谈判实力,无法与雇主进行谈判协商的情况,一些地方创立了“上代下”模式,由上级工会出面代表企业工会与雇主进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小型非公企业集中的地方,出现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上级工会出面与类型相同、规模相似的数家企业雇主进行集体协商,有效推进了这类企业的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在三方协商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很多地方的工会借助三方机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手,共同推进集体合同建设,也已经初见成效。这些实践中的发展和创新,不断丰富着集体合同的制度建设,并从不同的方面推进了劳动关系双方组织的变革与调整,也促进了集体合同立法的完善。

这些具体的、实际发生的变化,预示着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未来。中国劳动关系领域的许多重要变革,实际上都经历了先推行、实践,然后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必须依托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整个制度环境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要求,集体谈判双方主体发育成熟以及协商谈判能力的提升。相信随着集体合同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它必将成为中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制度。

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属于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于是,“有合同不多,没合同不少”的局面就成为了必然的现实。

真正的劳资谈判与协商一旦展开,雇主组织会迅速建立健全并拥有必备的实力,而对应的工会组织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否则,恐怕难以与雇主一方对阵。真正的劳资谈判与协商一旦展开,雇主组织会迅速建立健全并拥有必备的实力,而对应的工会组织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否则,恐怕难以与雇主一方对阵。

参考文献

[1]2007年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工运研究》2008年第12期

[2]李晓春,孙双星.对集体合同制度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北京劳动.1998,4

[3]李琪.改革与修复——当代中国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4]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5]刘开明.组织的困境或力量——中国工人的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2005年11月,劳工开物网

[6]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王向前.中国集体合同立法研究.2003

[8]郑桥.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现状及其走向.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9]《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0]2007年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工运研究》2008年第12期

上一篇:工作导向下一篇:可以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