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教学思考(精选12篇)
入门教学思考 篇1
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它简单易用,具有平台无关性、安全可靠性、主要面向Internet应用的特点。现在计算机市场对面向对象技术的需求非常大,Java作为先进、并且容易使用的面向对象语言,受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喜欢。结合国内三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国Middlesex使用Java语言的状况来探讨Java语言作为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语言的可行性以及优势。
1 面向对象语言作为入门语言
很多人的观念是学习计算机语言必须从面向过程的语言开始学习,比如C、Pascal等。他们认为面向过程的语言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更容易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编程基础。其实不然,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最为直观的就是世间的万物都是由每个对象组成,所以让学生一开始直接接触面向对象的语言是完全符合人们的认识思路。基于这点,Java作为现在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当然可以是本科院校教学的首选,并且Java的很多基本语法保留了C语言的优点,由此让Java作为计算机基本语法是绰绰有余的。目前,很多国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都是由Java语言作为入门的计算机语言,比如英国的Middlesex大学、Loughborough大学等。
2 可行性和优势
2.1 符合实际
有人认为,让学生一下子接触类,让学生编写类,是不是太难了?确实太难了,也不合适。编写类的前提是已经有一些基本的语法,比如变量的声明、控制语句等。所以教学时,先不必教学类的编写等还不适合初学者的内容。可以从介绍概念入手,让学生先了解类与对象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如一只小花猫是一个具体的对象,则“猫”是其类。引申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常用控件:比如“按钮”类,在程序运行中的按钮是该类的具体一个对象。现在的学生基本上对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软件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对“按钮”并不陌生。学生学习实际在操作的东西比较有兴趣,这样学生对编程会有相应的兴趣,也会对面向对象编程有初步的了解。
先让学生学会使用类和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语法的教学。先前已经介绍,Java语言保留了C语言的许多好的基本语法,用Java来介绍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语法是足够。
2.2 形象认识
用Java语言来介绍结构化语法也是足够的,并且比C语言更有优势。该突出的优势就是图形用户界面的特征,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上进行编程语法教学。学生一开始学习计算机时,接触的操作系统等都已经是图形界面,比如颜色丰富、使用性强的Windows等,而像DoS一样界面的软件已经成为过去。学生学习C语言,过于传统的用户交互界面所运行的结果会让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知感。Java的图形用户界面特征刚好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实际。
尽管在编写图形用户界面的时候,必须对类和对象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深入图形用户界面的编程。但是可以先不对这些知识进行任何代码教学,只是进行初步介绍。比如英国Middlesex大学,先介绍完面向对象的相关概念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相关概念,再介绍每个语法点的时候都是采用图形用户的例子。
如在介绍选择结构的时候,首先提出如图1的工资计算实例。具体为某公司需要为每个员工计算每星期的工资,工资是按时计算,每星期的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则按按时工资的1.5倍来计算。用户输入员工的每小时的工资,再加上该员工该星期的工作时间(时数),点击“Calculate”按钮则得到这星期该员工得到的报酬。
会课堂上,尝试用这个实例来讲解If语句的语法,学生对待解决具体问题的语言表现得十分感兴趣。并且由于是图形界面,学生在理解具体要解决的内容,和最后需要的结果也得以很好的接受。通过这一方法,使学生相对认真地接受这部分知识,最后达到解决上面程序的结果。
鉴于教学的渐进性,在课程的开始,上面的程序不需要完全由学生都来解决,教师可以提供全部的图形界面的代码和事件监听的代码,剩下部分actionPerformed方法里面的代码,让学生来思考,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由教师也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解释,最终使该部分的教学主动被学生吸收,而不是让学生以被动地填鸭方式接受。
部分程序代码如下:
在这里教师最主要解释If语句的用法,可以使用几种常用类的方法,如Double.parseDouble等也做相应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形象和具体的实例和演示,既让学生形象的看到结果,也便于学生理解,学好编程在社会实际中还可以很好应用。
2.3 应用广泛
Java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从Java语言、JSP技术,到J2EE架构,它为不同的领域准备了相应的技术。社会上从桌面程序、管理系统、网络Web服务程序以及到手机游戏等,都有Java技术的身影,所以Java技术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C语言尽管是比较优秀的语言,但是假如不去涉及底层的东西。在实际工程中还是很少使用这个语言来制作系统等。也许有人会说C++应用广泛,C++的应用还是微软的天下。但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其MFC的应用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众所周知,学校为社会需要培养着各个层次的人才,在某一个领域也是如此。当学生还对计算机底层概念领悟不透的时候,又怎能要求他们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呢?我们知道Java自动进行内存的回收操作,不需要进行程序员删除,而C++则需要程序员来管理,这样增加了程序员的负担。教师有时候也需要给学生减一点负,用相对简单的语言和相对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
Java体系中的JSP就是提供给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好的技术,学生掌握它相对容易,出成绩和出效果也比较快。学生可以较快制作出常用的留言版、新闻发布系统等。这些小有成就的系统制作除了让学生获得成绩外,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对于学习“现代”语言(如Java,VB等)的学生,他们善于整合和快速开发,思维活跃,生产效率高,这是现代商业社会比较喜欢的人才类型。学习Java一系列体系技术,符合我们培养的思路,让学生直接面向社会的需求。
3 结语
三本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也不是社会上的速成班,也应该对学生的编程理论基础进行教学,Java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扎实的理论教学。目前,综观国内外,Java的发展速度超出想象,它的广泛应用和它的影响力足以让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对其进行足够重视。
摘要:Java是现代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阐述了开设Java作为计算机入门语言的可行性以及优势,介绍了Java特点并与C语言进行比较。
关键词:面向对象,三本院校,图形用户界面
参考文献
[1]Harrvey M.Deitel&Paul Deitel,Simply Java Programming[M].Prentice Hall,2004.
[2]肖东.高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讨论[J].福建电脑,2008,8:210-211.
[3]陈思耀,等.关于C/C++语言课程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0-102.
入门教学思考 篇2
(这是对热衷于网络的菜鸟们所提出问题的解答,)
Guru: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UNIX的高手呢?
Born:要知道成为高手的道路是漫长、崎岖,而且充满冒险的。你必须使自己融入到所拥有的资源中去,以习得这门神秘莫测的学科并且拥有能和数据库以及系统内部交流的能力。是的,象这样长时间、大精力的投入会危及你的综合能力,并且可能会影响你的私人生活。但是如果你能够坚持的话,你就能够实现你的梦想!
Guru:那么我该看些什么书呢?是不是应该从Reilly的《Nutshell》开始呢?
Born:要知道《Nutshall》只是入门教程。这样的入门教程是值得一看的(在这里我要赞扬Reilly,他的书从众多角度恰如其分地对外宣扬了 精神),但他们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如果你真地想要寻求一条更理智的方法,首先要从Kernighan和Pike的《TheUnixProgrammingEnvironment》开始,接着是MarchRochkind的《AdvancedUnixProgramming》和RichardStevens的《AdvancedProgrammingInTheUnixEnvironment》。
再接着是MauriceJ.Bach的《TheDesignOfTheUnixOperatingSystem》。记住,不要忽略Berkeley大学开发的Unix操作系统,关于此操作系统可以参考KirkMcKusick和KeithBostic的《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he4.4BSDOperatingSystem》。
作文教学入门谈 篇3
关键词:观察能力 积累素材 写作兴趣 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一分子,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许多教育工作者正探索、建构新的模式。我对作文入门教学做简单介绍:
一、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
中语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使他们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要培养学生“随时收集、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中靠什么收集素材和积累材料作呢?靠观察和阅读,观察和阅读是写作实践中两种重要的基本功,又是写作材料来源的两种渠道,在这里,我先只谈观察能力的培养问题,暂不谈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要想写出真切、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的文章,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干世界,人、事、物、景、日常生活,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基本素材。但是,由于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再加上无意注意所起着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较差,观察事物时,往往是走马观花,对细节注意不够,结果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事,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却仍然写不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发现身边的新人新事新气象,积极的感知这些生活现实,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素材,在写作中唤起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并能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这些观察到的素材写下来,以备写作时派上用场。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的方法,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做有心人,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像摄影机一样,把远景、近景、全景、特景全部拍摄下来,储存在脑海里,写在日记本上,这就是积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就谈不到写好文章,只有认真观察,才能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事物,为自己的写作准备真实的、感人的素材。
当然,这里还有个观察顺序的问题。观察,必须讲究顺序,不能随心所欲,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应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进行观察,作认真细致的信息摄取。事物是复杂的,观察顺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从最简单的“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开始,再到“由外及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可从一个固定点,从静止的角度出发去看一个事物;也可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可从正面观察,也可从侧面观察。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在观察事物时,要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去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细致而全面的信息。
要引导学生边做边观察。如:有意识的布置学生用双休日自己洗衣服,自己煮饭,自己去旅游(当然必须事先和父母说好,如有事及时给父母打电话)等等,然后把自己所从事的某一项活动说给家长或同学听,让人听懂了,最后写下来。
另外要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有意储存写作素材、作文时才能有话可写。
二、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想说、爱说、敢说
中语大纲不仅强调了“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说话训练的特殊性。因为说是为书面写作打基础的,只有说的充分,写的才能生动具体。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句话强调了说与写的辩证关系——说是用嘴巴来写,写是用笔来说,先说后写为语文作文教学。
说是写的基础,心里话说不出就写不出。说的明白具体,写的才生动有趣,句顺理清,言简意赅。
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呢?首先;必须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想说爱说,敢说。那么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是什么呢?首先在于学生是否有内容来写。吕叔湘先生说:“为了让学生作有充实内容的文章,教师可设法给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占有材料。”作文是这样,说话训练也是这样。
(一)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自己根据班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主题班会。如:“二十一世纪的我”、“环保——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浅谈中学生的道德行为”、“老师我想对你说”、“我能行”等等,这些主题班会学生自己主持,老师只是参与中的一员。经过事前的精心组织,所以在发言中学生人人参与演讲,虽说学生们说话内容有长有短,但主题是明确的。这样的主题班会经过从初一到初三三年不间断的进行,大大地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日后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另外规定每节语文课开始前进行5分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汇报他们的所见所闻。
(三)同时还规定让学生把他们在学校的见闻每天晚上清楚地讲给自己的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
(四)每次作文前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把自己经历中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场面讲给大家听,把自己深受教育、难忘的经历说给大家听,或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让大家帮助解答……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感到作文有内容可写,不枯燥无味,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书面表达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了从说到写的好习惯,使学生掌握了表达方法与技巧,为将来走入社会,参与社交铺平了道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我特意编成了顺口溜,以便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快从中掌握了说话表达的基本方法,至此,教师要深入引导,每次训练时要教给学生一种表达技巧,经过三年的初中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于建筑专业开设入门教育的思考 篇4
1.建筑专业开设入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一般实行2+1或2.5+0.5培养模式, 其中有半学期基本是公共基础必修课, 真正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到两年。高职教育时间短, 任务重, 教学内容十分庞杂, 学生难以掌握。为了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符合岗位需求, 使学生化最短时间和最少投入对所学专业进行宏观了解和整体把握并产生专业认同感, 开设入门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1.1调查结果的必然思考。
从对建筑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综合评价的调查显示, 部分在校生到毕业对本专业有些常识性问题还不够清楚、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哪些职业能力;大部分毕业生感觉要到工作后才将有些早应该在大一时就应该了解的东西才真正了解;还有同学对所从事的行业本身还存在着困惑。用人单位对高职生评价是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行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促使教育者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构建学生行业素养。
1.2生源结构的必然课题。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生源结构是主要来源于高中和少数来源于职高。来自高中的高职生是典型应试教育客体, 严重缺乏职业意识。大部分学生还在高考失败的阴影下徘徊时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的一生都可能从事的职业问题。职高学生对专业了解稍微全面一些, 但知识结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又相对薄弱。面对生源结构, 建筑专业教师就必然面临增强应试教育者专业意识和扩充职高生专业文化素质的任务。
1.3开课现状的必然发展。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在大一主要开设的是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在第一学期主要开设《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 下学期是《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公共必修课基本不具有专业性。开设的专业课各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具体。因此, 建筑入门教育能够使大一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整体了解并宏观把握。
1.4学习规律的必然要求。
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性教育, “一张讲台,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一台多媒体”只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不能使学生进入情景, 不能对学生产生任务感, 不利于学生行动。尤其是对于面临信息满天飞同时又比较功利的学生们, 他们更爱显得直观、直接、明了的内容。现代教学必须倡导接受与体验、探究与发明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学习应该重参与、重过程、重发现、重创新、重激励[1]。因此, 为了更好地使建筑专业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 必须在知识教育的同时, 重视学生实习, 使学生在学习上做到理论—实践—理论—提高的循环学习模式, 这就为入门教学提供了整体设计思路。
1.5文化回归的必然途径。
现代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 学生专业化更显明显。中国学生几乎在高中就进行分科, 导致文理学科学生知识结构明显不同。加之职业教育鲜明的目的性, 使得公共课知识以够用为度。但这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唯一价值取向, 不利于学生长久发展。其实, 职业院校所有专业都具有丰富的文化特性, 但在具有偏差性思想指导下, 专业文化特征几乎丧失殆尽。而建筑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性, 建筑就是一种艺术。建筑的任务在于对外在无机自然加工, 使它与心灵结成血肉因缘, 成为符合艺术的外在世界[2]。离开艺术性谈建筑, 建筑就没了灵魂, 就失去了生命。唯有通过入门教育实现建筑业的文化回归, 使高职生在进入行业时就感知建筑业的强大魅力, 让其充分感受到他们将从事的工作是建造人类栖居家园的神圣职责。
2.建筑专业入门教育具体措施及基本原则
任何工程都是一个系统, 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入门教育也是如此。虽然目前在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建筑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前提下, 建筑人才的培养将是不拘一格的, 正如UNESCO所察见, “在一个空前的教育的时代, 人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体系, 而是‘无体系’”[3]。但针对具体的建筑入门教育来说, 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然要遵循其基本原则, 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具有连贯性的、可操作性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课程开设方法、教材选定、教材内容安排、成绩评定等。
2.1课程开设方法。
建筑入门教育安排在新生第一学期入校教育结束以后, 开课长度应在一个学分的课时数。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比例应在1:1左右。理论与实践必须具有交叉性特征。教师在讲授建筑理论时应具有综合性、深刻性、独特性和归纳性, 在实习过程中应具有形式多样性、内容多面性、场地变化性, 而不能照本宣科和就地放羊。
2.2教材内容安排。
总体上说应该具有广泛性、典型性、系统性、开放性。广泛性是指中外建筑史及建筑前沿知识所涉及内容。典型性是指中外具有典型性的建筑要重点讲授。系统性指的是系统地介绍建筑专业高职生在大学中的学习体系和内容的前后连贯性以及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件的获得途径。开放性是指要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造, 了解行业动态以寻求自身定位。
2.3校本教材编订。
因地理位置、学校历史与现实、师资配备的不同使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具有独特性。因此, 建筑入门教材只能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况下, 根据自身学校特点,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教材精华的基础上编订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所在地的建筑文化背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具体感受。
2.4成绩评定。
建筑入门只有一个学分课时量, 其开设方式是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 成绩评定将是这门课的效果调结阀。在成绩评定中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到课率。面对现在学习兴趣不太浓厚的高职生, 把握好这一关将是关键。无论老师的内容多么精彩, 对于不上课学生将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第二就是在学生上课和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作为考核学生重点内容。这几乎可以标识出学生的参与度。第三, 必须在课程结束后, 让学生撰写综述报告。这可以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和对资料、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3.建筑专业开设入门教育产生的积极效果
建筑专业开设入门教育不仅对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而且也能考核教师对自己所教科目所属专业的综合把握。不仅能够增加建筑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专业认同度。
3.1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目前高职教育在对教师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相对本科院校而言, 由于人们心目中对高职教育的成见, 使高职教育的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与本科院校相比差距比较大。职业教育对教师科研重视不够, 特别是很多高职院校都是脱胎于过去的中专合并与升格的结果。建筑业在目前中国房产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 职业院校建筑专业特别是非核心城市、地市的学校教师总体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入门教育校本教材的编订和具体教学, 就会促使教师去思考、综合、归纳, 从而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3.2增加专业吸引力。
任何一门专业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何况是涉及到人类居住权的建筑专业。即使是古代, 都会使很多著名的个人、家庭乃至家族为之贡献一生, 何况是人们十分重视居住环境的今天。人们因为不了解而疏远, 因为不懂得而放弃。因此, 在充分了解建筑专业的历史、现实、从业人员状况、岗位群、岗位技能、专业体系、建筑前沿、职业资格制度等内容的基础上, 会大大增强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为学生毕业后努力工作、高效工作做好铺垫。
四川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系教师的努力下开设了建筑入门课程。通过一年运行, 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使学生从心灵上对行业的认知上有了极大的变化,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高度认同感, 扫清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一些心理困惑, 增加了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努力的激情。学生的认同才是教育最高目的, 学生的进步才是教师心血的最佳注释。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专业建设还处于逐步探索之中,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 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 对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非“职业化”因素难以有效控制。建筑入门是在分析学生专业学习实况和社会需求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专业,入门教育,专业认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升, 周志平.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模式.中国教育报, 2003-12-13 (第4版) .
[2]朱光潜译.黑格尔美学 (第一册) .商务印书馆, 1979.105.
钢琴入门教学经验 篇5
一、练习手指的支撑力
对陌生的钢琴,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在琴上和孩子们做做游戏,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像什么,引导他们去想像。孩子们有时会说出这声音像小鸟,像蛇,像老虎,像夜晚等,这时就可以告诉他们钢琴足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多东西就难以表现出来。比如像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唤声,大象的抬腿,没有灵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架子是做不出来的。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可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首先让孩子们学习弹奏姿势、手型和找放松的感觉,然后练习手指的支撑力,体会一下以大臂带动肘,腕、掌的感觉,松弛地让手指尖掉到键盘上立住的动作(简称掉手)。让他们想像一下弹出来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钟声,钟声是有共鸣的,只有手臂放松手指尖硬才能弹出钟声的效果。对孩子们的要求要具体,抽象的浯言和要求孩子们不容易理解和做到。在要求手型时可说3指掌关节骨头出来,1、2指保持圆型,小指不要翘起,这样一个良好的手型就出来了。练掉手时配以《汤普森浅易钢琴教材》的第一、二册,这样既可以避免枯燥的单一练习,使练习赋予音乐,支可以在练习中学习识谱。由于这套教材采取的是高低音谱表同时进行的学习,且每次只学两个音,孩子们很容易接受,并能很快掌握五线谱知识。
二、高抬指练习
当掉手练习练到‘‘汤”教材第二册时,就应同时增加手指的训练了。手指训练可这样开始:首先让学生高抬一个手指静置约5秒钟,其他手指保持好手型不动,然后快速落下(不发音),再抬起,再落下,反复练数遍,再另换一指进行同样的练习,直至每个手指轮番练遍,特别要注意的是:当2指抬高时,2指的掌关节不能凹进去,也不要倒向3指,要直上直下地弹,始终想着和大指保持圆型的感觉;大指弹时也要保持这个基本手势,要注意虎口打开,大指尖顺着2指往下弹。手腕保持平衡,其他手指不动。4指刚开始学时,3、5指最好不要帮忙了虽然开始会感到抬指很吃力,但只要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4指就会取得很明显的进步,这对以后弹复调会大有裨益。弹5指时胳臂一定不能夹住,否则5指会斜歪在琴键上而抬不起来或歪着弹下去。高抬指练习由于是不发声练习,所以手指不容易变形,它的好处就在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懂得弹琴是靠手指弹的,这种先人为主的做法,可避免常见的一些手腕压,手指不主动等弊病。
三、击键练习
当孩子掌握了高抬指后,就可以让他把注意力放在击键上,这时的击键是不闻琴声而听“木头’’声,即击键时只击打键面,琴键不动。击打时要有心理准备,掌关节发力,要下得又快又松。只要方法正确了,就能听见击打键面时发出的“笃笃”声。如果手指僵硬,或用的是手腕或肘部下压的力,清脆的“笃笃”声是不可能发出的,这时可引导小孩把力集中到指尖上,让他体验一下小槌子槌东西的感觉。另外,也可以把这个练习当作一项游戏来进行。游戏可以足这样:开始,家长先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刻有10个小门的卡片,门里各藏有一只小动物,告诉孩子每个小门对应一个手指,哪个手指能敲响门(琴键),卡片上的门就会打开,门卫将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在向你祝贺。小孩好奇心强,他们为了能看看每个门里到底藏了些什么,那个钻研劲就甭提有多专心了。有的小孩能在不长的时间里,某个手指突然找到击键的感觉,击出了“笃笃”声,这时只要抓住感觉反复练习,击键这一关便很快就能通过。
四、能力训练
这时的掉手动作已基本掌握,用手指弹奏的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孩子弹得曲子也越来越好听,越来越丰富,掉手弹奏已满足不了他们对音乐表现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地想用手指去弹奏。但这时要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的手指还很软弱,还不听使唤,还要坚持一段时间的手指支撑力的练习。要想弹出动听的曲子,必须练出手指的真功夫,练出手指的独立性,那样才能随心所欲地去表达想要表达的一切。没有功夫不要紧,我们现在就开始向手指的独立性“进军”,然后开始要求孩子在“无声击键法”的感觉基础上,在放松保持手型的前提下,稍加一点力进行训练。孩子的目的性明确了,主动性也就强了。这时须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在不使手指各关节凹陷的状况下,松而快地敲击琴键,能力不够下一半键也行,待肌肉群逐渐增加后,再慢慢地加力直至把音弹到底。至此,手指击键动作才基本完成,且不会有大毛病,因为没有超过孩子们的能力。幼孩的手指肯定柔弱无力,刚开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让一个没经训练过的无力的小手指突然去弹那么“沉重”的键,到头来的结果要么就是手腕往下压着弹,要么就是手指弹变了形,等到以后再来纠正,就为时晚矣。与其日后改毛病,不如开始慢起步,直线上升,不走弯路,不也是一条捷径吗?
五、手指练习
手指能够把音弹到底了,就应去体会手指弹完后指尖“挂”在琴键上的感觉。这时要求手指抬起即下,一下即松,让整个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落在手指尘上,牢牢站住。换指弹时,力量应随即传到后者上,可让孩子体会两脚轮换站立,重心转移的感觉。坚持一段时间可见功夫大长。
手指练习到此,“小汤”第二册已基本弹完(准确地说是“掉”完),手指有了一定的支撑力,独立性也初露端倪,对高低音谱表有了一定的概念,并已掌握了十几个音,这时便可开始弹“拜厄”,这时弹“拜厄”,孩子们便会感到毫不费力,但这时一定不要忘了每天抽一点时间出来练练手指功夫。练琴中出现的难点提出来加人手指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手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弹曲子时才能更全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用更多的精力去聆听音乐、音色,而不至有手指不听使唤的障碍。
孩子们在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后,练习的接触面也随之加宽。这时应让孩子们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了解一下古典作品及各个音乐家的风格、奏法等。比如初学巴赫作品,首先就要让孩子们了解巴赫的时代、风格、特点,一开始就应培养孩子们的复调概念。让他们分手练习,边练边唱边背,然后再两手合起来。练时心里一定要顾及左手的旋律,嘴里跟着左手部分唱,务必使左手的每个音都能清楚地经过耳朵听到并唱出。练琴时,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孩子是两手在弹,嘴里还要唱,家长可根据孩子熟练的程度,逐渐加大练习难度。比如开始练时可和孩子一同唱,帮助其听清唱准,之后分开每人各唱一个声部,看谁把谁的旋律“抢跑”了,不过有时可以故意让孩子“抢跑”几个音,有时又可故意放大嗓音来影响他。如果孩子能不受干扰地唱下去,他便会对自己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他会要求再做一遍这个游戏;在左手能有把握地唱准听清后,就应用耳朵仔细同时倾听左右两部分的旋律。初听时可能有些不习惯,但经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可享受其音乐的美妙之所在了。这时的练琴头脑会更集中,耳朵会更灵敏,手指的控制会更细心,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也会更高涨。
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里,孩子们会突然感到原来很好使的2指和3指怎么会不听使唤了,好像比起其他指来弹时更吃力,好像手指都难于抬起。这时不必着急。可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手指独立即将成功的信息。这时只要抓紧有方法地训练,要不了多久便会有一个全新的感觉,感到每个手指都弹得那么自如、独立,不受任何牵挂。直到这时,手指独立训练已基本完成,接下去就是快速的高深的技巧训练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再创造”过程了。
孩子们天性好玩,让他们坐在琴上有时练习一些枯燥的东西真乃一桩大苦事。如何能寓教于乐,把一些枯燥的练习溶进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即使是在枯燥的练习中也能体会到一种乐趣呢,这就需要几方面的努力。
家长是幼孩学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的。家长可以把孩子平时喜欢的东西搬到钢琴学习中来,也可以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练琴兴趣。比如可以画一个大苹果树,弹得好时画一个苹果结在树上;方法掌握得好或改了不同的缺点,在天空中分别画上蝴蝶,燕子等;如毛病重现了,就惩罚性地画只大乌龟,或者画条小虫子啃掉一个苹果(10个苹果老师将奖一朵花)。弹曲子时也可用孩子们喜欢的某游戏或比赛规则为依据,比如一遍下来只错一个音得一束鲜花,错两个音画一个蘑菇,一个音不错又富于表情即夺到红旗进人第二关(即可进入下一步的练习)等等。每天练琴下来,一幅有树有鸟有花有果的美丽图画便展现在面前,使孩子们觉得练琴就是做游戏,而孩子们在练琴时为得到喜爱的奖励注意力会更集中,这样有紧有弛,练琴时也不觉得累。给幼孩上钢琴课时也可利用红花、红旗、乌龟等画说明这堂课的好坏,并结合在家练习的成绩(以图画为依据)给予奖励;大点的孩子可以打分,以刺激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线谱”入门教学 篇6
关键词:五线谱;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8-0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兴趣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说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前提,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初中音乐五线谱入门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以下做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在美术中认识“五线谱”
激发兴趣,创设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在上课前我精心布置音乐室,让学生一进教师就好像进入了一个“音乐王国”的童话世界;墙上用彩贴纸做了从高到低的“小城堡”,窗口分别写上七个唱名。给学生讲:这是童话《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的新居,他们起了新的名字,从低到高分别叫do、re、mi、fa、sol、la、si,他们本领可大了,世界上最高雅的音乐都离不开他们。这7个小矮人变成蝌蚪在五根线内跳舞,就有美妙的音乐产生。这五根线就是五线谱,它是世界上通行的音乐记谱法,直观、简明。
二、从儿歌中了解“五线谱”
低年级学生喜动厌静,对枯燥的乐理知识总是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我在教学生认识音符时,从儿歌开始:“一 二 三 四 五,从下往上数,五线和四间,大家要记住。”这样记起快也记得牢。然后教学生认识五线谱上的唱名位置,从玩中学知识,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五线谱像大楼,mi、fa 、sol、la、do住里头,下加一线do小弟,下加一间re小鸭,一二三mi、sol、si。五线谱笑哈哈!里面住着好几家,三间住着do大哥,下面两间是fa、la。
三、从舞蹈中理解“五线谱”
识谱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唱一唱动一动,不仅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五线谱知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巩固音符时值,让学生扮演《小豆芽一家》,“豆芽爷爷”戴上有“”的头饰,弯着腰,背着手,两拍一步,慢吞吞地走;“豆芽爸爸”戴着“?” 的头饰,抬头挺胸,一拍走一步;“小豆芽”戴着“?” 的头饰,边拍手边跳,一拍跳两步。在欢愉的气氛中,学生对三种音符的时值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从作业中熟悉“五线谱”
由于五线谱的各种音符形状不一,让学生动手画五线谱,引导学生形象地画出音符:O像皮球,?像黑勺子,像白勺子,?像蝌蚪等等,学生会兴趣很高,不断反复画,会画的得心应手。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五、从歌唱中掌握“五线谱”
喜功厌静,喜趣厌思。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先把单个音符念出来,再按音高、节奏唱出来,若唱不准,让他们跟钢琴唱,渐渐地教会学生独立视唱和听力的能力。为以后视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总之,音乐教学中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应“以学定教”,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知理解、表现音乐,让音乐课成为孩子的快乐家园。
(上接第7页)习动力,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加强对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尽管辽宁省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但是多数都流于形式。很多老师业务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由于资金的有限,应重点对服装专业骨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相比之下,青年教师头脑灵活,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上手快,有后劲。如果他们视野开阔、学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技术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必然有利于学院的长期发展。比如,可以派他们到知名院校进修学习,以便更好地了解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发展趋势、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人才的培养;可以派他们到知名的职业院校进行考察、学习、交流,互相学习成功的办学经验、办学模式以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也可以与这些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联合办学,这样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也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定期派他们到企业去学习、去实践,深入一线,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也有利于他们了解市场的需求状况,了解服装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受市场欢迎的学生。
5、创新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授课起引导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学生考核方面,应打破传统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应以“平时课堂表现、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四者相结合,并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的选择应与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其次,在教师考核方面,应以“思德、业务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相结合,作为评职称的考核依据,并根据学院教师的实际情况,赋予相应的权重。比如,对教师取得中级板师、高级板师、服装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在市级、省级、全国技能大赛中获过奖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高职高专通用教材、专著等,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在职称评定中给予一定的加分。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高职高专服装专业教学的改革.李泽静.[J].科教导刊.2010年5月
[2]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苗 靖.[J].赤峰学院学报.2013年2月
[3] 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析.马长勇.[J].艺术教育.2015年
高中网球教学快速入门 篇7
一、教学条件
网球场地两块, 网球若干。授课时借鉴Quick Start program中的方法, 分别在每个场地的两底线后沿着中线拉一条与球网同高的绳或网作为小场地的球网, 以两条底线、两条发球线和球网构成小场地的边线, 以单打或双打边线构成小场地的底线, 共分成8块小球场, 然后再画出各自的中线与发球线, 4人一组占一块小场地 (如图所示) 。
二、快速入门教学方法与传统网球教学的区别
1. 教学顺序的不同
传统的网球技术教学从动作姿势入手, 主要采用喂定点多球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的击球能力。教学顺序基本上是无球挥拍练习→原地击球练习→喂多球移动击球练习→隔网对拉练习, 学生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后, 虽然能将教师喂的球击打到有效区, 但在安排两人对拉回合时就会因速度和落点控制各不相同而频繁发生失误。虽然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 能够按要求将球打过对面的场地, 但是由于球的位置相对固定, 而且速度也较慢, 比较容易打准。而在与同伴隔网对拉时要面对不同位置、不同高度和不同速度的球, 由于还没有建立起对有变化来球准确判断的能力, 经常出现判断不准、移动不到位, 影响击球时机的把握, 所以失误频频发生。
快速入门教学方法是在不改变网球开放性属性的前提下, 通过缩小场地、降低球网或使用速度较慢的过渡球, 降低击打回合的难度, 暂时不过分关注挥拍击球动作做得是否优美, 尽快让学生体验到隔网击打多回合和进行网球比赛的乐趣。在小场地对拉回合的练习中, 为了增加回合, 学生在击球成功的同时还要控制好球速和落点, 使对方容易回击。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网球的学习中多了些乐趣、少了些无聊, 多了些成功体验、少了些挫折感受, 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肯定自己的表现, 然后在此基础上, 再进一步提高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从而解决学网球入门难的问题。
2. 教师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网球选项课中,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球技能的教学都是由教师通过示范、讲解, 再由学生模仿, 学生通过练习反馈给教师,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 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而且信息来源是外向的, 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内在体验的自我反馈。
在采用快速入门教学方法的课堂中, 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和技能, 而是组织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掘自身对网球这一开放性技能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践适应不断改变的空间和时间的调整条件, 根据对方回球变化, 通过脚步移动合理调节身体位置, 再完成击球。
3. 场地优势
普通高中网球课存在着学生人数多、场地少、学时少的问题, 如果上课以喂多球练习为主, 每个学生练习击球的次数太少、学生会因练习等待时间太长而感觉沉闷, 而且课外活动没有条件进行上课时的练习, 造成学生进步慢, 甚至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打击。
采用快速入门教学方法的课堂上, 把一块场地一分为四, 将现有的场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增加学生在课上的练习时间, 让学生轻松体验场上多回合击球的乐趣。教会学生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慢到快的练习方法, 在课外活动时仍可按课堂上的方法练习, 从而熟练掌握网球的弹跳规律, 提高对来球的预判能力和控球能力, 对于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三、教学建议
1. 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 分成若干小组进行, 竞争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 如, 设立击球回合次数的纪录, 让大家通过努力不断刷新纪录;或组织学生进行组间对抗赛, 根据掌握技术的情况, 选择大小合适的场地进行比赛。
2. 在教学中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 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改进教法, 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 使其在网球运动的学习中感受到“易学、乐学、善学”, 从而系统地掌握学习和提高技术的方法,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俄语入门教学浅谈 篇8
那么如何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打好俄语基础,让“哭”的时间不要太长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教师应注重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百度中输入兴趣一词,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解释:“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所谓“打锣卖糖,各爱各行”,就是说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各具特色。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我们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地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体验快乐,产生愉悦情绪。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引出兴趣在学习中的极大作用。所以为了使学生打好俄语基础,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首先,任课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这其中包含很多因素,比如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能力、教学方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在学习伊始,任课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抓住学生的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与此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生很多都是英语学得不好或者不喜欢学习英语的,那么在开始教学时,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要有空杯心理,不惧怕俄语,大家都是零起点,只要认真上好每节课,学好每个知识点,学好俄语是势在必得的。此外,还要做一定的国情文化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产生向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未知的热情。在教学伊始,不用急于教很多难点知识,把易于掌握的放在前面,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其次是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说的教师的素质是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名师出高徒,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质很重要。所以,任课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扎实的基本功。不但要精通俄语,对于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也极其通晓。在教学中不断灌输俄罗斯风土人情知识、风俗习惯,让学生对俄语、对俄罗斯产生浓厚兴趣,这有利于以后的俄语学习和运用,学生也才能学到更为全面系统的有关俄语的知识,他们的俄语才够专业地道。
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再高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教学能力,是很难体现它的最大价值的。所以,教师还要苦练基本功。第一就是教学方法的得当使用,外语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当使用教学方法。针对具体的学情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的和谐统一,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手段方式的改进也很重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所以任课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扩大教学范围,不局限、拘泥于对教材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接受新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在学习之初,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最后是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好学不好完全在学生自身。作为学习外语的学生必须永远牢记:重复就是力量。国外曾有科学实验研究证明,重复七遍就能达到记忆的效果。我们都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学语言就如同盖大厦一样,需要一砖一瓦,而一个个俄语单词、句子、语法知识就如同盖房用的砖瓦一样,没有这些何谈说俄语,必须组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所以要学好俄语,学生必须认真记忆单词、句子和语法知识。
可见,要认真学好每个知识点,不断重复是非常重要的。学不好俄语,做不好工作的原因就是重复得不够。
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曲不离口”,这就需要所有俄语科目的老师齐心严抓共管,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的督促与监督。督促学生学习,养成经常诵读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
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因为在环境中学习效果会更明显突出。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助三亚有利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周末假期参与社会实践,零距离地与老外交流,锻炼口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任课教师也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具体的语言运用环境中去,这样一来,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略谈几何入门教学 篇9
一、激发兴趣是几何入门的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在平几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兴趣者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去掌握, 否则, 只是勉强地应付着去学习, 甚至由不喜欢这门学科, 而导致不喜欢任课教师. 平几入门教学中, 必须十分注意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一是要联系平几应用实际激发学生对平几的兴趣. 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 要求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军舰在正北方向发现一艘敌舰, 要准确炮击目标, 必须知道敌舰与我舰的距离, 我舰经同在正东方向10 里的一座小岛上的雷达联系, 得知敌舰在岛正西北方向, 这时我舰就知道了准确距离,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是要深入联系教材实际, 设疑问难, 激发学生对平几本身的兴趣. 例如, 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性质之前, 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任意三角形两边的高的垂足, 到第三边中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从直观图上看到, 无论怎么作图都有同样的结论:“距离相等”. 学生觉得奇怪, 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 ”兴趣也就来了. 三是要联系学生自身实际, 让学生在证题中获得成功, 以诱导方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平几的兴趣. 教师应通过家访、个别交谈, 分析作业与试卷, 向有关老师调查等多种渠道, 尽快掌握班级整体情况和每名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习习惯、家教情况、心理特征等, 以利于通盘考虑, 面向多数, 兼顾两头, 依据基本要求和章节难度而把握证明题设计的弹性, 让优等生尝到丰收的果实, 让后进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 总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克服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以后, 使学习平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二、循序渐进是几何入门的阶梯
俗话说, 再笨的建筑师, 在设计大楼图纸时, 也不会忘记楼梯的设计. 我们平几教学中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努力按照平几课的逻辑系统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 循序渐进是平几入门的阶梯.
如果不重视平几前几章基础知识的教学 (如:线段、角、三角形等的基础知识及应用) , 学生遇到有关这方面的基础问题就难以解决. 例如:“已知正方形ABCD, E是CD上一点, A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交与F点, 求证:AE + AF >2AC”. 遇到此类题目, 基础知识不牢就不易解决. 实际上, 学生缺少的基础是G是EF的中点, 则AE + AF = 2AG. 外角性质及斜边中线的性质为基础, 学生自然会把问题化难为易, 转化为证明“AG > AC”这个简单的问题了.
当然在设计每节课教案时, 也必须注意这节课必备的基础. 实践告诉我们, 有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能沿着这个阶梯步入几何的大门. 循序渐进, 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 平铺直叙地进行讲授, 而是区别主次, 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地讲才能收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化难为易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是几何入门的钥匙
适当的训练是培养平几题解题技能的有效方法, 但是盲目的多练并不一定能提高质量, 何况学生还有其他许多课程要学, 课业负担过重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因而教者必须课前认真备课, 有侧重点精选例题、习题.
例如学习梯形有关知识后, 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已知梯形高为5, 对角线为12, 求梯形的面积.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确:本题用分析法解为好,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求面积还差上、下底的和, 而题目已知对角线为12, 从而得知本题作辅助线 (对角线的平行线或高) 是关键, 至于具体解题过程不必讲述了. 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有所侧重地进行练习. 明确分析方法, 是否作辅助线, 有无其他的, 证明的主要过程是本题的关键. 这说明, 在几何入门教学中一定要精讲巧练, 掌握要领, 领会关键性内容, 如此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提高解题能力.
四、建构思想是几何入门的翅膀
解决几何问题, 一般都离不开图. 几何中的概念、命题等都有与之对应的基本图形, 所以抓好基本图形的教学是学生几何入门的基础;而随着学生年级的渐进升高, 几何内容的逐步增加, 其观察、应用图形能力的提高, 许多几何问题变得较为复杂, 许多几何图形都是通过基本图形的拼、变、叠而成的. 所以此时教给学生建立联想、 合理增添辅助线等构造思想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掌握了联想、 合理增添辅助线等构造思想, 则犹如增添了几何入门的翅膀.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图形的训练与引导, 在学生的几何学习中渗透构造思想, 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到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化,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合理添置辅助线, 构造基本图形、 运用基本图形解题.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知、积累经验, 顺利建立“问题图形———基本图形”之间的联想. 使几何问题由难变易,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都能顺利入门.
总之, 多年来笔者在几何教学中, 注意不断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精心设计练习题, 交给学生几何入门的钥匙,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练习;教给学生联想、添加几何图形辅助线的方法与技巧, 使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不断增强, 学生在平时及中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受到了家长及学校的一致好评.
摘要:平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基础与前提, 是整个几何学习的入门阶段.因此教好平几非常重要, 尤其是平几的入门教学显得十分关键.然而由于几何问题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要求较强, 所以许多学生学习几何时有畏难情绪.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平几的入门教学呢?为此笔者撰写本文, 从几何入门的“动力”、“阶梯”、“钥匙”、“翅膀”等四方面加以略谈.
平面几何教学入门 篇10
关键词:兴趣,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常有师生感到“几何、几何,边边、角角,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当然产生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造成入门难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考虑初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脱离了学生实际,使学生被动学习,进而出现厌学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几何学所研究的对象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使学生适应严谨的几何语言、理解掌握好众多抽象的几何概念,以达到训练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目的。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平面几何教学一开始就以较抽象的几何语言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师再“照本宣科”,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进而出现厌学的情景。如果此时通过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如,木匠的墨斗线、泥瓦匠的吊线等等,来阐明几何所研究的对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几何的意义, 再有目的地提出一些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而学生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来设置悬念。 如,“在墙上钉牢一根木棒至少要几个钉子? 为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银行、商店的栅栏门都是制成许多四边形形状的?”“给你一把直尺和一支铅笔,能否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及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定会诱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几何知识奠定深厚的心理基础。 还有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些方法,如,手工折纸、拼搭图形等。
二、用好几何语言,消除学习障碍
几何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几何知识(画图、证明)的掌握。 因此在入门阶段应努力做到:
1.规范教师语言,创造良好的环境
爱模仿是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学生几何语言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课堂上教师要规范几何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如,先画直线l后,在其上取点A时叙述为:点A在直线l上, 反过来,先画点A后,过A点作直线l时应叙述为:直线l过点A。 尽管它们的最后图形是一致的,但不可马虎,又如,过A、B作线段,叙述为连结A、B,过A、B作直线,叙述为过A、B作直线AB,而不能说成连结A、B作直线。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翻译”能力
例如,表示的简单几何事实:“直线AB和CD相交于O”;延长线段AB到C;反向延长线段BA到C等,让学生在自己画图的同时,叙述出来,反复实践,不断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同时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几何语言,如,“AB⊥CD于E”代替“AB⊥CD,垂足为E”,用“直线AB交CD于O”代替“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交点O”,用“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 F ”代替“直线EF交AB于E点,交CD于F点”等。
所谓此处提到的“翻译”能力,就是指学生将文字叙述转化为几何符号语言,将几何符号语言转化为文字叙述的能力。“翻译”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几何证明能力的高低,教学中应始终结合图形,训练学生,使学生真正过好语言关。
在讲授“角的平分线”的概念时,可借用于图1将其叙述为:∵OC是∠AOB的平分线 ∴∠1=∠2=(1/2)∠AOB,反过来 ∵∠1=∠2=(1/2)∠AOB∴OC是∠AOB的平分线等。
三、注重探究过程,攻克学习难关
学生学习平面几何概念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掌握”等认识过程,而初中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易于接受,对与自己知识经验相关的东西易于接受, 因此应采用直观诱导以及联想亲身经验加强概念的形成,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1.直观诱导
“直观性”是教学的手段之一,形象思维比之抽象思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如,在讲“角的大小与所画的边长短无关”时,可借用三角板作图2演示,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2.联想、经验,联系概念
许多平面几何概念都源于实际生活,如果选取适当的例子作类比,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再将其抽象为几何概念,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利于概念的理解、掌握。
如,在讲“线段长短比较原理”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没有度量工具时,如何做出两人高矮的比较?”学生思考后会说 “让他们站在一起看那个高就行了。”“为什么?”学生会回答:“因为他们的脚都在地上,起点一样。 ”“若两人站的地方不同,一个在讲台,一个在讲台下,能比较出他们的高矮吗? 为什么? ”学生会说: “不能,因为他们站的起点不同。 ”然后自然的过渡到书中的阐述, 此时学生有了经验体会,书中内容就不枯燥了。又如,在直线公理、 垂线、平行线教学中,都有“有且只有”这一术语,学生一般较难理解。 对此,可以若举出下面的例子,来揭示它的含义:小明有20元钱,小刚有1元钱,老师问他们“你有一元钱吗? ”那么小明可说: “我有一元钱”,他决不说:“我有且只有一元钱”。而小刚呢?他可以说:“我有且只有一元钱”。如此学生从中就不难体会到“有”是存在的意思;“且只有” 是唯一的意思;“有且只有” 是存在且唯一的意思,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有什么疑惑了,不会再感到“且只有”是多余的了。
静物色彩写生入门教学 篇11
关键词:调色练习;色彩观察;调色技巧;笔法运用
一、调色练习
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没有用过色彩作画。学生初学色彩,对水粉颜料的性能不熟悉,不会用水粉颜料调色。我首先训练学生作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熟悉水粉的性能,学习调色。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设计各种形状,如:圆柱、方体、树叶、山水等。在这些丰富的形态中进行色相推移练习,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形态的创新能力。如:蓝色的明度推移可设计成“海上升明月”的景色,朱红色的明度推移可表现出“日出”的景象。学生会调色后,再学生色彩写生就有了基础。
二、色彩的观察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观察色彩时,只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看不到由于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丰富的色彩变化。我在进行静物色彩写生教学时,先训练学生画白色物体。当一个白色的正方体摆在红色的衬布上时,通过比较正方体各个面的色彩会发现:白色的正方体各部分并不是一样的白,正方体的顶面主要受光源色的影响而偏蓝;亮部上方受光源色的影响而偏蓝,下部受衬布影响略显红味;暗部受红衬布的影响偏红,且离红衬布越近的地方红色倾向越明显。这样学生对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会了初步的观察方法,在以后复杂的色彩写生中就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察色彩。
我在和其他美术教师谈论色彩教学时,听到最多的是“画色彩主要靠感觉”,其实,我的经验是:一靠感觉,二靠分析。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后,就能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分析物体除了固有色外,受到周围哪些色彩的影响,调色时就知道应该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加什么色了。随着写生的积累,色彩感觉也敏锐了。
三、调色的技巧
调色时,先把物体的色彩和调色盒中的色彩比较,看物体的色彩和调色盒中的哪一种颜色接近,再把物体的色彩和这种颜色比较,比较它们的明度、纯度、冷暖及色彩倾向。这样就能分析出调色盒中的颜色再加哪种颜色能调成物体的颜色了。物体的色彩比调色盒中选中的色彩明度高,则需在选中的色中加白色或浅色来调色;比选中的色彩的明度低则加补色或深色;物体的色彩纯度高,尽量用原色、间色调;要降纯度,可加补色或灰色,同时根据色彩的明度考虑是否加白色;偏冷的色彩加冷色,偏暖的色彩加暖色。
有的物体色彩倾向性不明显,看不出和调色盒中的哪种颜色接近,这时就先用白色加黑色调成一个灰色,这个灰色的明度要和要画的物体色彩的明度接近,再把调成的灰色和物体的色彩比较明度、纯度、冷暖及色彩倾向。这样,在灰色中该加什么颜色就是物体的色彩就十分清楚了。
四、亮丽的色彩
学生初学色彩写生,在反复修改画面时容易把色彩画脏,怎样才能画出亮丽的色彩而不脏呢?我的经验是:画面不要反复涂抹,如果某处的色彩没画准,要让这个地方的颜色干后再修改。调色时不要在调色盘内调得过熟。
五、笔法的运用
色彩写生中的笔触也能给画面增加美感。这种绘画方法也和中国画密切相关。中国画讲究笔墨效果,书画同源。其实,水粉写生时也学习中国画所讲究的笔法,这样画出的画不但色彩饱和,而且笔触有力。
注重入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篇12
一.学用并举识词语
学好语文首先要注意词语的积累, 这是语文入门学习的基础工作。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 我们江苏南通地区的语文中考试卷对词语的考查已经由原来单一的看拼音写汉字转变为欣赏文段写词语, 这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从文化欣赏的角度加以正确的引导, 不断地让学生学会去品味同义词的细微变化、褒贬词语的情感差别, 鉴赏具有故事的成语。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 不仅只是要学生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教师可以选取部分需要掌握的词语, 在正确理解意思的基础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写一个片段。因为掌握词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 这样, 学生不仅更好地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又学会了运用, 同时还进行了写作练习, 真是一举多得。
二.巧用方法赏语言
每篇文章的语言都应该是字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 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 语言才是鲜活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技能的培养。
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 优美的句子绝大多数体现在对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 因此我们的老师要教会学生从这些基本的方面入门去鉴赏优美的语言。在学习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时候, 语感稍好一些的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准确把握“瀑布”这个词具有比喻的修辞色彩, 从而在文中找到一连串的有关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描写的句子, 例如“生命的长河”、“迸溅的水花”、“流向人们的心底”……从这些比喻句中去感受那“流动的瀑布”对人生命的洗礼与净化之美, 带给人灵动的感觉。长期训练学生鉴赏句子从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手法以及形容词、动词等角度入手, 学生逐渐会对文中的特色语言做出积极的反应, 不仅磨砺了他们对句子语言的敏锐觉察力, 又增进对内容的准确感知。
三.现身说法教作文
学生作文要入门, 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离不开生活的体验, 写父母、老师、同学、校园, 是中学生作文的主要内容, 其中所流露的情感也成为永恒的主题。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就深入一步, 写出品质、思想和精神则更高一层。从写好父母方面、老师方面、同学方面, 到说各种生活见闻、讲影视节目、讲故事、演节目等, 分步选择, 多种方法加强训练引导, 从这些能力的训练中老师能观察到学生心理成长, 能力提升的足迹, 以及个人情感价值观的体现。对于作文教学来讲, 最有效的方法是老师自己现身说法, 和学生一起写。只有这样, 才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更使那些有点写作天赋的学生信服。有一次作文写校园生活, 不少学生无从写起, 不知道选取什么样的内容最恰当, 在这种情形之下, 我选取了自己学生时代最难忘、最具感染力的故事以口头作文的形式讲给大家听, 不少学生被感动了, 他们明白了原来校园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的。学生缺少的是对包含深刻含义的生活现象的认真思考与领会, 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书声琅琅品课文
语文课上读书是学生入门语文学习的根本, 是学生主体积极且高效的活动, 没有较好的阅读, 就不会有感悟和理解, 不会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情地读, 力求透过浅显的文字读出文字后面所隐藏的情感, 感受文章的魅力, 让每个散发温度的文字去温暖我们的心灵, 从而在字里行间中使心灵受到洗礼。
从古至今, 值得我们学习的读书方法有许多, 有学生自由读、集体读、分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默读以及教师范读等等, 对于哪些方法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比较适用, 要学会筛选, 老师要对学生加以指导, 只有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 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上读书和分析的有机结合, 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同时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推荐不同的读书方法, 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 乃至将来成人之后, 学生凡碰到好的文章, 都能延续这个好的学习习惯, 运用朗读, 更加主动、直接、深入地走进文本世界, 与作者倾心交流, 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