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2024-11-14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通用11篇)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1

一、完善戏剧影视表演课程内容

丰富完善的课程内容是提升戏剧影视表演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改进当前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表演实践教学内容。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将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从而忽视了表演实践,也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逐步改革教学思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整合,关注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逐步丰富学生的表演实践经验,提高表现力。第二,增加鉴赏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良好的鉴赏能力能够为学生的戏剧影视表演提供巨大的助力,特别是能够让学生对优秀表演产生共鸣,进而吸取优秀表演当中的精华,注重扬长避短。教师要逐步鉴赏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领悟多种不同的角色形象。

二、革新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准确得当是影响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从当前的教学情况上看,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和表演技能的训练,不注重内容拓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表演学习的.主动性,也难以更加全面有效提高学生表演素质。对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还需要在多元思维的指导之下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发展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法。例如,在教学形体动作技巧时,教师除了要运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法以外,还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规范化训练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可以学习和观摩更多优秀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三、有效重视学生文学修养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学生的人生发展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戏剧影视演员来说,文学素养也是个人不可偏废和忽视的一项素质能力,也是评价表演者专业度的指标。但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错误的思想,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习戏剧影视表演应该以表演技巧的学习为主,不必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错误认识很容易影响到学生表演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对塑造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视,让他们意识到真正优秀的表演要赋予角色灵魂,而让角色具备灵魂的关键在于文学修养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不断完善个人的文学素质。

四、发展锻炼学生表演创造能力

戏剧影视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表演活动,对于演员的表演创造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精湛的表演一定是演员在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创新和创造而生成的表演活动。所以,教师在戏剧影视表演的课程教学当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表演创造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加强对学生表演创造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在表演课程教学当中用自己的创造力表现带动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表演创作开始之后,再逐步丰富表演技巧提高综合创造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完善个人的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参与到多样化的表演实践当中,在实践活动当中积累经验和深刻学习,完善表演创造素质。

在戏剧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始有大量的艺术院校设置影视表演专业,但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却没有加大创新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表演素质培养,也进一步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改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开展戏剧影视表演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革新教学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完善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文学修养以及表演创造力的培养力度,全面增强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田然。浅析新媒体时代民办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新发展[J]。青年文学家,。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2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现状

就现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来看,它的课程主要包括音乐史、表演、音乐技术理论和民族民间音乐等。就实践教学来看,在每个学期,学生都有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社会和艺术实践。实践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为专业文艺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应当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音乐表演能力,并且能够胜任表演、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工作。如今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的方向主要是文教事业单位、歌舞剧院宣传部门、电视台、高等院校等[2]。当然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是其中不少人的选择。

目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高校艺术类专业大肆扩大招生范围,造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文艺团体呈现颓败之势,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已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 拓宽就业渠道。学校也应该调整办学思路[3],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对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不断优化课程教学。

二、高校音乐表演教育与市场接轨现状剖析及前 景

就当今的社会发展局势来看,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彼此渗透和交融。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因此,作为一项朝阳产业,音乐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今,音乐文化产业链逐步形成,形色各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随之陆续产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和促进。音乐表演是音乐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表演怎样才能将这一机遇抓住?怎样才能与市场接轨,同时创造文化经济价值?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对高校音乐表演教育而言, 这些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就当前的文化市场来看,它对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的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然而高校音乐表演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却没有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缺乏教学资源,陈旧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与社会及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师资力量不足,有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育现状导致如今的音乐表演毕业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这就使其在择业过程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

为了使这一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我们一定要促使音乐表演教育与市场接轨。学校应以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学目标,并据此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音乐表演人才。在教学活动中,学校还应当积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多举行一些艺术节等课外文化活动,从而提供平台让学生多多进行自我展示。此外,学校还应引导学生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并坚持校企合作和演学结合, 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

三、结束语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3

关键词:校园戏剧;经费现状;小黑戏剧工作室; 良性发展

校园戏剧的关注是近年来国内戏剧界和教育界的一种新动向,大多数高校的戏剧社都存在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剧社创作剧目一般由师生自筹资金,而这些资金往往捉襟见肘,难以支撑一部戏剧的排演。

结合我们西北大学的校园戏剧--小黑戏剧工作室所排演的戏剧来看,校园戏剧实在是“困于资金”,而这种现状具体是怎样的存在需要我们通过相关调查进行分析,然而最重要的是探讨校园戏剧如何在经费短缺这一现象下去寻求良性发展,从而得出相关对策。

一、校园戏剧存在经费短缺的原因

如今,校园戏剧一直在进行着“贫困戏剧”的老路,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去分析其经费短缺的原因。以下通过两个部分进行分析,西北大学小黑戏剧工作室以及其他高校的戏剧社。

(一)没有积极与校级院级进行合作

对于校园戏剧来说,一定是生在校园,长在校园的。没有了学校的相关支持是无法持续发展下去的。所以,对于目前的校园剧社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一定的原因来自于没有与校级或院级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对于西北大学小黑戏剧社来说,由于其2015年正式划归文学院管理,作为其团委的一个社团,但在其举行活动期间并未很好地与院里进行协商合作,导致脱轨严重,难以获得相关资金支持。重庆大学的雕刻时光戏剧工作室同学反映,一些院系希望他们加入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担心会受到限制所以他们拒绝该机会,宁愿一直延续“贫困戏剧”的老路。由此可见,与校级或院级进行相关合作是解决校园戏剧经费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社会融资力度不足

对于一些剧社来说通过“拉赞助”来筹集经费,然而由于校园戏剧的影响力实在有限,赞助商并不会投入大量资金在其中,这种途径只是会在社经验练方面多一些历练而已,实际的结果并不会解决该问题。西北大学小黑戏剧工作室拉到过咖啡店的赞助通过帮其发放宣传卡片,但宣传效果并不理想。2015年的小黑小戏小品节拉到原创精品绘本主题商店——本香的赞助,帮其在微信上宣传,并将其广告附于小戏节的门票上,并于小戏节当晚进行抽奖活动,幸运观众即可获得由本香送出的精美礼品。但是这些种种都无疑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缺乏的现状。经采访得知,山西大学梦之航话剧社是由于没有与学校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其没有得到学校绝对的资金支持,只能进行相应的社会融资;江南大学的种子话剧团的同学们反映其剧社会拉赞助,但由于他们话剧影响力仅限于校园,所以赞助商的资金赞助力量并不大,而学校的支持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

二、校园戏剧继续良性发展的对策

校园戏剧要想完全脱离“贫困戏剧”是不现实的,然而面对这种现状,想要持续的发展下去,必须要有相关对策。这些对策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校园戏剧筹集经费,脱离贫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为校园戏剧谋求一个良性发展的出路。

(一)与院级或校级相关合作

校园戏剧总归是生在校园,长在校园的,最需要的还是校园的滋润。剧社作为学生社团,学校或院级一定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的,但份额不一。但要想获得学校或院级的全力支持,就要拿出来足够优秀的成绩,常去报名参加一些大型的戏剧比赛,不仅仅把眼光局限于校园中,通过努力拿到奖项,给学校或院里赢得荣誉,接下来的活动自然就会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例如,厦门大学于2006年为纪念校庆85周年排演了大型话剧《诚毅人生:陈嘉庚》就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深圳大学首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大戏《来不及了》就获得在该院系5000元的资金支持,全班同学如愿以偿的将一出精美的戏剧搬上了舞台。

(二)进行售票演出

大学生戏剧售票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校园戏剧的水准,以制作更为精良的校园戏剧,从而使校园戏剧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未来。校园戏剧售票并非盈利,而是用来培养艺术氛围,提高观众审美,使校园戏剧走向更好的发展。现今的大学校园里,戏剧社层出不穷,售票却寥寥无几,这样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让校园戏剧摆脱“贫困戏剧”的帽子。西北大学小黑剧社已经将售票演出付出实践,每年上学期末的小黑年度大戏都会进行三天的售票演出,盈利部分作为本次演出的经费,剩余的用作下半年小黑小戏小品节的活动经费。小黑戏剧工作室根据历年戏剧开展情况而设计的合理而低廉的票价,使小黑戏剧提升了一个制作水准,变得更加细致化、专业化。正视大学校园里,戏剧社层出不穷,售票却寥寥无几这个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让校园戏剧摆脱“贫困戏剧”的帽子。同时,使高校剧社自我管理更加规模化、合理化。

(三)进行社会融资

社会资金分为两类,一是不求回报的,如对福利事业的支持。二是不求回报的,如投资商业活动,具有功利性。显然校园戏剧并不具备获得社会资助的条件。所以其融资重心是不能放在该方面的,不过是可以适当通过赞助来扩大影响力,设立些小的礼品吸引同学的兴趣,也是不错的。“扫街”是最为辛苦的一种“拉赞助”的方式。即由活动的宣传部或外联部的成员们以大学周边的商家为主要的公关对象,采取一家一家地毯式的宣传,通过洽谈的形式寻求资金赞助。当然,以物代币已经成为校园融资的变相资金支持。

(四)与相关机构进行合作

西北大学小黑戏剧工作室与西安音乐厅进行合作,预设立基地培训项目。每年也会挑选优秀剧目并提供商演机会,售票所得盈利双方进行分成。这样就为校园剧目提供了演出平台,使校园戏剧不再局限于校园,扩大了其影响力,在外进行商演也提高了演员等剧组人员的演出经验,使其剧社更加专业化,同时也解决了部分经费的问题。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4

【摘 要】人物的塑造是戏剧表演的核心,深入研究戏剧表演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增强戏剧表演艺术魅力意义重大。本文从提高演员表演能力出发,从生活体验、表演技巧和舞台素养的角度对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探究。

关键词戏剧表演;人物形象;生活体验;表演技巧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11-0020-01

当前,国内很多戏剧演员的素质水平不高,在表演中对人物形象还无法做到完整细致的刻画,且年轻演员众多,在技能水平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增强演员的艺术表现力,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成了提高戏剧表演水平的关键。

一、生活体验是戏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环节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生活体验是戏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脱离了生活,人物的塑造就失去了根基,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戏剧表演具有一定的程式,戏剧表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演员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对某些情绪或动作的夸张来体现一定的喜剧效果,但是我们在戏剧舞台表演中,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演员的表演非常符合程式,却缺少打动人的“灵气”,这主要在于生活体验的缺乏,人物的塑造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从而造成了与观众欣赏的出入。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先生曾说,要想把角色演好、演活,达到假戏真做的效果,首先需要“心里有”,所谓“心里有”就是演员对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绪、动作、表情做到心里有数,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演员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人物的表面动作到心理活动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样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而观众也能够从生活、自然的表演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跟着人物线索体会、欣赏艺术内容。

在进行戏剧人物塑造中,演员首先要善于利用生活化表演来驾驭人物,如在戏剧表演中一些演员对同一个动作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在以后的人物塑造中,会将这种模式固定化,从而失去了体验生活的.主动性,这样的人物塑造必然会陷入程式化的误区。此外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演员还应该善于发挥想象力,提高信念感,并从虚拟的情景中想象出真实的生活,从而提高人物塑造的真实性。

二、表演技巧是戏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

艺术与生活存在着严格的辩证关系,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一方面艺术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艺术性提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符合生活的基本实际,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照搬生活,否则就失去了艺术应有的美感。演员在戏剧表演中进行人物塑造时,应该牢记生活与艺术的辩证关系,不仅要深入生活,解读角色,还应该通过一定的表演技巧将生活中简单、琐碎、平淡的内容进行升华。

表演技巧在戏剧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的塑造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来完成,因此在技巧表达中,演员首先应该重视动作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人的动作和情绪是相通的,如高兴时手舞足蹈,失落时垂头丧气,而演员在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尽量从细节入手,不仅要做到全身是戏,还应该保证动作的流畅性,以提高人物塑造的艺术观感;另一方面应该重视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抑扬顿挫是语言声调的变化,除了台词内容能够抒发人物情感之外,演员声调的变化、语言的节奏、断句的方式,重音的位置等等都影响着情感的抒发,而演员在锤炼语言表演技巧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口齿清晰,更要做到情感饱满、准确。

三、舞台修养是戏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

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塑造是演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虽然在表演中有剧本的限制和导演的解读,但是演T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也应该对演员角色进行深入的体验与创作解读,而这不仅是塑造人物的需要,更是提高演员的舞台修养的需要。

舞台修养是演员的基本素质,一位优秀的演员在描述自己的成长之路时说:“先接受传统的演技,把老前辈留下来的这一套表演程式彻底完整地接受下来,学好了,会用了,再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中提炼创造新的表演程式。我的艺术,只不过是我博采众长,然后加上自己的变化而已。”这段话为演员的舞台修养指明了方向,即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首先要放低姿态,虚心接受、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其次,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戏剧人物的对应物,并进行深入体验,以准确把握人物心理;最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创新表演形式,传承并发展戏剧表演艺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演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体验、精湛的表演技巧以及全方位的舞台修养,只有这样,他们在戏剧表演中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有血有肉,进而提高戏剧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廖子懿.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17,(03):48.

[2]李美英.浅谈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05):28.

浅析儿童戏剧文学的艺术特色 篇5

人生,就是一次长途旅行。而我们,就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成长。

从记事起我们就已经身在这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了。一开始,我们并不关心它开往何处。孩子们不需要为人生安上一个目的。我们趴在车窗边,脸蛋紧贴玻璃,窗外掠过的田野、树木、房屋、人畜无不可观,无不使我们感到新奇。

不知从何时起,车窗外的景物不再那样令我们陶醉了。这是我们告别童年的一个确却标志,我们开始对前途充满幻想,我们开始拥有理想和目标。我们相信列车将把我们带往一个美妙的地方,那里的景物远比沿途优美。我们在心里 悄悄给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称,名之为‘‘幸福’’‘‘成功’’‘‘善良’’‘‘真理’’等等。

这时,我们不免感到,时光消逝得如此之快。美好的童年、美好的青春在这趟特快的‘‘人生’’列车上转瞬即逝。我们怅然发现,与时光一起消逝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当年的人、树木、街道、房屋、天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们当年的爱和忧愁,感觉和心情,以及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时光已逝,但列车还在前行,我们依然在路上。

年龄愈大,光阴流逝越快,我们更加珍惜剩余的时光。我们开始陪孩子读书,陪父母消遣。我们不舍昼夜,辛勤劳作,为了有生之年能够有所斩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从未停止过。光阴何尝不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从我们身边流过的东西,不是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一步步走向暮年,走向整个人生旅途的终点。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6

重庆教育管理学校

牛迪

摘 要:伴随着学前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也在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本文从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教学 现状 思考

2001年9月,我国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音乐课的改革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1]其中突出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虽然这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尚未波及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的音乐教育、教学和音乐课程改革,但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浪潮带来的持续冲击力同样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带来了改革的启发与深远的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虽然不同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但是两者并不存在着截然不同的鸿沟,相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尚是十分滞后的今天,参考、借鉴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学理念同样也适合高职学前专业音乐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2]这也是学前专业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一)音乐教学缺乏学前教育特色,导致音乐技能教学效率低下

第1页(共6页)我国高职教育正经历着由外延到内涵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在已经明确了培养具有现代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办学时间短,专业定位以及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以音乐技能课程的教育为例,很多音乐教师还在继续参照或者沿用以往本科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岗位所需技能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使教学陷入到学技巧、学方法的“瓶颈”之中。

(二)音乐教学理念与国家艺术教育理念的发展存在差距

学前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中最能生动体现国家艺术教育思想与先进理念的时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理念必需能够紧跟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但实际教学中,高职学前专业音乐课程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都与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存在明显差距。例如:音乐教学还是以简单的技能教学为主,缺乏综合的课程模式,学前专业的音乐教材不规范、陈旧,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脱节等。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不能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职业技术人才,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两个目标,一是能承担幼儿园音乐兴趣班的辅导任务,再则是能顺利实施音乐教学。从这个目标来审视高职学前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职学前音乐教学中,对幼儿园的教学实际需要关注不够,比如声乐课与钢琴课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技术、技巧,花了许多时间唱出了高音或练出了回课的钢琴曲就可以永远通过了,对属于幼儿领域的音乐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音乐内容,乃至教学理念知之甚少,相当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难以很快适应学前音乐教学工作,教学能力不足,甚至过了很多年都还难以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突出的表现在儿歌的即兴伴奏、音乐游戏的开展、让孩子在音乐中寻找快乐、综合音乐能力的欠缺等方面。

(四)音乐诸科目缺乏相互的协调

第2页(共6页)可以说,音乐课诸科目之间严重缺乏协调性是目前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之一。相对于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涉及到的音乐课的门类也比较杂多。在许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各门音乐科目之间因为分科较细,又由众多教师分别授课导致了缺乏相互协调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各门课的授课教师一般都各自承担了部分的音乐学科授课工作,教师之间往往很少在一起研究各门科目相互协调的问题。因此,不同班级、不同音乐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深度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在高职学校音乐学科缺乏教学大纲的情况下,教师们的授课内容的选择与深度的掌握往往是十分随意的,更不会为自己在音乐学科授课的情况下兼顾到其它相关学科,这也是造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诸课程之间缺乏相互协调的主要原因。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思考

从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包括多方面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声乐和钢琴的技能课学习,而应当将其置于一个以唱歌基础、键盘基础与器乐选修为音乐基本技能、以音乐欣赏、音乐简史来提高音乐素质、以键盘即兴伴奏及儿歌创编形成音乐能力运用、以幼儿音乐教学法(律动、音乐游戏、打击乐配器等)形成学前音乐综合教学能力等多门音乐科目并重的全方位立体式的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全面而均衡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为毕业后能很好地胜任学前音乐教学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设计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师的岗位性质要求教师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是多方面的,如声乐、钢琴、绘画、书法等,其中音乐技能、美术技能、舞蹈技能是幼儿园教师的三大主要职业技能。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应具备以下能力:

第3页(共6页)一是掌握音乐技能课程基本技巧与方法,以及初级的声乐作品、钢琴乐曲的演奏技巧。

二是掌握大量的幼儿歌曲,并能够流畅地自弹自唱幼儿歌曲。

三是能够遵循音乐艺术表现规律,争取分析和处理初级的音乐作品和幼儿歌曲。

四是能够辅导儿童进行声乐演唱和组织幼儿园唱歌排练活动。

学前音乐技能课程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而不是登台表演的歌唱家、演奏家,所以应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应是“多面手”:会弹、会唱、会跳、会画、会写、会讲、会管等等,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二)依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明确了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应避免照搬音乐表演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声乐、钢琴课程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音乐技能课程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音乐技能技巧训练;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处理;幼儿歌曲弹唱;音乐技能课程教学、等等。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本着高职教育要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以工作实际为依据,合力规划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切合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使其 实际操作性、理论逻辑性,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实际意义。

(三)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授课方式

课程结构的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的改造。[3]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内容的整合,实际上就是幼师音乐课程的优化。在目前高职学前教育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音乐科目是分割为许多块的,由不同的音乐教师来担任。这样的授课方式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各门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容易被割裂开,甚至出现教学重复或

第4页(共6页)遗漏。如边弹边唱的教学,目前既未纳入唱歌课的教学,也未纳入钢琴课的教学,有的却将边弹边唱的唱放入唱歌课(涉及到唱)与钢琴课(涉及到弹)中分别都教学一遍,这不利于音乐教学课程结构的优化。因此,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应当将相似的科目并在一起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

1.声乐课教学:学期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既要注重技能教学,又要注重声乐理论知识和学生修养的培养,其目的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的呼吸、发声技巧,获得全面良好的声乐艺术发展。[4]除此之外,在声乐课上还应当让学生学习幼儿发声知识和幼儿嗓音保护的知识。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声带短小而稚嫩,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幼儿的歌唱生理及心理特征来保护幼儿嗓音,从而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歌唱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重唱与合唱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应当纳入唱歌课的学习。

2.钢琴课: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不同于大中专院校的钢琴专业或高师钢琴主修生,它具有特殊性和速成性。[5]幼师的钢琴教学内容选择,要求在教材中既要注重循序渐进,更要少而精,选编的乐曲具有美感和适当的跨度。[6]笔者认为除了学习钢琴与儿歌伴奏,同时边弹边唱教学应该纳入到钢琴课的教学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加大儿歌伴奏的教学课时比例,还要大力加强学生儿歌即兴转调伴奏能力的培养。

3.音乐理论课: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凡学习音乐者,人人都必须学习。[7]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可以整合为一门“乐视”课,音乐欣赏和音乐简史可以合在一门课中教学。这样的合并既是优化了课程结构,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

4.幼儿音乐教学法:这更是一门音乐学科杂多性的整合。其中包含了幼儿歌曲演唱、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打击乐简易配器等,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最好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将幼儿音乐教学法中所涉及的音乐知识整合,并运用这些所学的技能模拟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为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5页(共6页)5.授课方式: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音乐教学的授课方式,可以在原来简单的从“讲授”到“示范”到“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为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观摩法、实践法等相互交替、相互补充、相互渗透。通过对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形成具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成为学前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高职教师必须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实际工作需求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首先依据音乐技能课程的特点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巧妙设立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应该更多的借鉴先进音乐教育的优点,不断发展、完善,最终为培养音乐素养高、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幼儿教育师资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3-4 [2] 戴寿美.幼师音乐教育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2006.03:80 [3]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3.240 [4] 邓江.幼师声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05.10:33 [5] 赛倩萍.浅谈幼师的钢琴教学的基础训练与教材选用[J].艺术教育学,2000.04:75 [6] 吕学逢.幼师钢琴教学及教材初探[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08:112 [7] 李重光.基本乐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06.1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就业现状的反思 篇7

1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1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社会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用人单位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方面不仅要求高学历、还要求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或工作经验。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 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知识, 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综合素质能力。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的竞争对手, 不仅仅是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毕业生, 还有具有一定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职业音乐人及企业文艺骨干。

1.2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多有以下几个选择:少部分学生以高职学习为跳板, 考入直升本或成人专升本, 在相应高等学府继续学习音乐表演专业或就读音乐教育专业;没有条件上本科的学生一部分返回高考所在地选择就业, 另一部分则留在大学所在地选择就业, 还有一部分则因为单位不理想儿等待就业。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民办、公办幼儿园或小学、琴行、文化馆站担任音乐培训教师、演艺公司担任演职人员、社会自由音乐人为职业;部分毕业生也会改行, 通过报考公务员, 或特岗考试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很少。

从以上情况来看,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不容乐观。去向不佳或处于待业状态的原因主要在于, 很多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对未来的期望值过高, 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弱, 加之自身的就业方向定位不准确, 在就业选择上造成了“高不成, 低不就”的困境, 错失了很多机会。例如:有的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 一心向往进入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 而不愿参与学前教育或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 一路追逐, 却最终因为自身缺乏竞争优势而不得不处于待业状态。

1.3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区别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多是进入文艺团体从事舞台表演、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或是自主创业, 或者从事自由音乐人职业。与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相比,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学历、专业水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比起前者显得较为薄弱。这样一来, 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 进入公办文艺团体从事专职演奏、演唱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可是, 部分高职大学生并不愿意理性地正视这一客观问题, 仍旧打破头想要跻身与所谓正规单位 (即有编、有岗的公办事业单位) , 放弃了一些去社会民营演艺单位或企业单位就业的机会, 使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

再来分析就业情况较好毕业生。以新疆职业大学2007级音乐班的毕业生为例。该毕业班的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 返回在新疆各地州县市的公办或民办幼儿园、小学、文化馆、文化站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或从事文艺团体演职工作。这些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与高校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 有其自身优势:一是动手能力强;二是不讲条件;三是比较勤奋;四是没有架子。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大环境下, 企业最欢迎这样的人才。因而这些学历并不算太高的学生们能够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

2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思考

2.1 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必须紧密联系

高职音乐表演在专业设置方面, 应当坚持社会劳动市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 鼓励学生关注企业文化, 学校方面加强校企合作, 争取拿到与企业合作, 定向培养的“订单”, 与社会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 随时观察社会需求, 开发新的就业资源。

课程设置方面, 要注意培养重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力, 在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基础上, 重视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其全面发展。专业的发展主要在于就业及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没有理想的就业率的专业对学生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这个专业就没有广阔的前景。要解放思想, 转变就业观念。除了保持传统的就业渠道外, 还要探索新的就业渠道。

2.2 明确职业工作能力和就业的关系

“高职学生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 决定了高职音乐专业有别于音乐学院和高校艺术类的人才培养。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定位应当是县级文化馆、文工团、少年宫、酒吧饭店演员、社区文艺工作者等等。因而, 在教学中应确立“市场化”教学理念, 将职业能力培养与市场就业信息相挂钩, 根据市场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 就业指导在高校显得尤为重要, 开设就业指导课, 转变就业观念, 以提高就业率。就业指导课不但要在毕业前夕开设, 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和信息, 更应该在入学就开设, 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及时摆正就业观, 为就业打下基础。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加强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在求职技能方面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能力。另外, 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树立高职学生现代“就业”的教育思想, 改变传统的高职人才就业培养模式,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2.3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建设是最有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发展方式

由于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走向基层, 在琴行、小学、幼儿园、业余社会团体作一些辅导、编排及教学工作, 这就决定了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 因而, 要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建设, 将课程设置与社会就业需要紧密相结合, 在保证科学、严谨的教学的同时, 努力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 以幼儿园、小学、文化馆等建立实习基地, 在三年的专业学习中, 阶段性地参与演出、表演、教学等实践, 能够学以致用, 把音乐表演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技能运到实践中, 丰富专业知识、积累舞台和实践经验, 提高音乐专业表演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播者, 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知识结构要合理, 实现人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在实际的教与学中, 应该很好地处理专业学科与非专业学科的关系, 以音乐文化为出发点, 进行系统全面的教与学。

高等职业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 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复合型高等音乐职业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大力开展教育改革, 以此贯彻实施教学, 建设发展品牌专业, 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优势, 我们的高等音乐职业教育必能取得丰硕成果。

摘要:对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音乐表演,就业

参考文献

[1]甘树兵.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现状与思考[J].艺术教育, 2007 (4)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8

关键词:专业训练;舞台表演;关系

1 课堂专业训练价值

课堂专业训练最终的价值是要服务舞台表演的。从客观角度来说,运动能力其实就是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从各种练习中所获得的本领。因此,要实行有系统化的训练课程,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并且尽量要尝试大胆的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与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认知能力。通过反复的趣味化训练,强化学生的直觉性,将传统的训练模式变换成多元化的训练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舞蹈能力,全面地体现课堂专业训练的价值。

基本功的训练不仅仅需要基础课程的教学,更要将基本功的训练体现在专业的训练课堂上,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舞台形象塑造训练等是基础训练科目,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专业训练,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学生而言,专业性的训练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基础理论,学习传统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把握专业性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延伸和创新化的发展。发展绝不是单纯地模仿、拼凑,而是继承与创造的进程。

课堂专业训练的价值,就在于为舞者奠定良好的基本功。经济时代背景下,专业实力的优势表现,就是专业的训练确保舞台表演的成功,产品价值的高低与其本身的科技壁垒和创意性紧密相关。在艺术领域,创意思维会给人们的视觉上带来冲击和享受,但是一切的实现基础,即专业性的课堂训练,从精神层面的意蕴表达,有助于与人们的审美水准之间相互促进,对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 舞台表演的艺术价值

舞台表演既是检验学生的日常训练,也是对中国古典舞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将舞蹈的特有风格和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在经过艺术加工的洗礼后形成经典的剧目及经典舞剧,这也是舞蹈艺术不断发展的展现。舞蹈表演是舞蹈訓练的目的之一,它是综合训练课程的集中表现方式,将日常训练的内容经过艺术加工,形成完整的舞蹈表演形式,它是体现舞蹈社会功能的重要表现手段。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迎合当今社会的步伐,以艺术的手段运用肢体语言将其完美地表达,从而展现给观众。舞台表演是中国舞蹈表演艺术的精髓,不仅能够塑造出艺术形象,还能够通过形象和意境来反映社会内容、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是感觉和思维心理过程的总和,通过舞蹈演员在角色中的形象,运用肢体动作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表达角色的人物精神和角色的思想等,使观众能够留下深刻难忘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对专业训练与舞台表演方面的研究,能充分认识二者的关系。

所谓风格,绝非包含所有特点,而是要懂得“度”的把握,在创新中传承传统,在继承中打破常规,在吸收和借鉴中摆脱扎乱无章,广收博采、扬弃优缺,可以更利于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在训练的同时,也要把握风格的塑造,不能够什么都吸收,要更好地融合时代的特色,深入地把握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特性,同时把握内在之气韵、身韵、神韵,并通过专业训练来展现舞蹈的精华,这就需要舞蹈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基本训练的价值所在。从课堂走向舞台,最大的区别在于需要学生丰富的感情流露以及感性变化。因此,学生要从模仿动作的学习向舞台表演转换时,要提高对与肢体语言和舞蹈结构的感受力和把握能力。古典舞审美要求可以让学生更具备舞台的表现力,因此学生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其呈现的舞蹈更加具有舞台魅力。

3 专业训练与舞台表演关系

舞蹈艺术的发展要以满足民众需求为条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民众的审美标准和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地变更,这就需要利用新思维和新理念,在舞台上表演出更符合现代人了解并欣赏的具有情感丰富、内涵深入特色的优秀舞蹈作品。舞台表演的优劣,也与专业训练的情况有着直接的关联。

将舞蹈课堂训练与舞台表演的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专业培养,才能使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对于舞蹈学员而言,专业性的训练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基础理论、学习传统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把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延伸,创新化的发展。发展绝不是单纯地模仿、拼凑,而是继承与创造的结合,课堂训练与舞台表演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缺一不可。

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与统一始终存在于表演的始末,两者之间尺度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表演的成功与否。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舞蹈特色的情况,采取对应的训练安排,同时还要融入舞台表演的精髓。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合理地设置训练课程,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的舞蹈界在不断进行改革与推进,通过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有利于培养扎实舞蹈基本功,提高舞蹈表演,经过艺术加工得以传承,将舞蹈独有魅力完整地呈现给大众,并且将舞蹈艺术推向更大的舞台。

舞蹈专业训练与表演本身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没有正确、合理的专业训练不会达到表演的完美与极致。舞蹈本身是一个具有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它的多元化发展本身便是合乎舞蹈特点的,需要将多种元素和谐地融入其中。训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表演是综合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方式。专业训练是服务于舞台表演的,而表演也应反作用于专业训练“质”的提高,所以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且和谐一体的。

参考文献:

[1]赵青.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创作的承接关系[D].山东大学,2014.

[2]刘岩.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3]龚倩.论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扬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浅析中职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9

一、中职外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外语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外语教学的现状堪忧。一是中职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外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二是教师不顾学生的外语实际水平,一味地跑大纲,按计划,照本宣科。结果是,教师应该讲的都讲了,但学生却是基本不会。中职整体的外语教学很不理想,对学生的成长和中职的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要改变中职外语教学尴尬的局面,必须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遵循外语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外语实际出发,体现中职的特点,对症下药,多点适应性和生活化。

二、中职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确立科学的外语教学目标

中职外语教学的不如意现状,首先是因为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出现了偏差。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一味沿用普教外语的教学目标,显然不适应中职的教育实际。所以,笔者认为,中职外语的教学目标既要体现外语自身的规律,又要体现中职特点,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中职的特点是一部分学生参加对口高职升学,另一部分学生则参加就业工作。(英语教学论文 )所以外语的教学目标要分类:对升学高考的学生要以升学目标为指导,围绕升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就业工作的学生,要以适用、简易、生活化为目标,以教材为蓝本,有选择地传授一些外语知识,让学生有外语的感觉和基本外语能力即可,切不可高大全地去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

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服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学生应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教学的主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中职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中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是极其低下的,更加需要老师们要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思想。以人为本,具体到外语教学中,就是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能力出发,不要嫌弃他们水平低,不要埋怨他们外语能力差,更要尊重他们的外语实际。教师要重新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并以这个为起点,一点一点地和学生一起在外语天地里提高进步,欣赏他们的才华,肯定他们的才干,帮助他们找到自我,肯定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只要我们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水平和认识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创新的感受,那么,你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教师意料之外的优点和潜力。况且,尊重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查找不足、完善自我的过程。

3.将外语教学延伸至专业教学课堂

中职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很快就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外语教学不能不考虑这种现实。一定不要独立地去讲授外语知识,而要将中职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赋予外语教学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达到与专业课共同提升的目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设计外语教学。以中职的服装专业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外语把专业的流程或者服装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主题,写出一篇小文章,或者进行简单的外语对话训练。将外语课堂延伸到专业课教学领域,既有利于使外语课堂“活”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结合性教学要符合中职外语教学的总体安排,避免随意性和临时性。如果随意打乱教学计划和课程规范,走向另一个极端,很难取得所期望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要单纯地讲授外语,还要向专业教师学习,多了解一点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专业性的外语教好,深受学生喜欢。

4.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学生本来对学习兴趣不大,劲头不高,如果教师再用传统的简单的那一套讲课,课堂气氛肯定是死气沉沉。所以教师一定要使课堂活跃起来,增加点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而多媒体技术以有声有色、形神俱佳的优势,在各学校已普及,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既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又把知识在娱乐中进行了传授。这就需要教师在多媒体的备课上多下点功夫,多动点脑子,备出些好的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外语,在不知不觉中增长水平。确实,教师要把这样的一批学困生教出点成绩,不下功夫是不行的,但这是中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是学生探索的动力。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而又广泛的兴趣,学习似乎是他们沉重的负担。因此,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职学生对学习易产生枯燥心理,对外语科目学习的态度甚是排斥。多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外语环境,使学生增加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学生使用外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述课文时如果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来做卡片、制挂图、制幻灯片、甚至制课件,学生在课外都兴趣盎然地制作,期待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出现,都乐于上外语课。开展这样的活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外语的积极性。

(2)运用多种媒体技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以多媒体辅助外语课堂教学之上,多媒体以其实时多样的特征呈现感性材料,对于促进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统一,想象未知和验证已知的发散思维训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具有独特的功效,从而可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但在投影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充分、操作不到位等。因此,有必要优化投影教学,使之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10

摘要:视唱练耳学科是音乐院校及综合类高校音乐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是以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音乐感觉等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它在该专业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内心听觉,不断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对完成演唱、演奏及音乐教学的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出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可以改进的方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现状;方法

在音乐表演专业理论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视谱能力、听辨与听记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准、节奏、旋律及调性感觉等,帮助学生积累音乐语汇及对音乐本身形成感性上的认知,从而达到系统的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目的,由此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整体辨识程度,为学生在音乐专业实践环节中打下坚实基础。笔者就工作以来在讲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方法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全面认知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三、七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进入高校学习后,视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成为积累音乐语汇和锻炼音乐听觉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除了发展听觉和提高视谱能力外,还要运用音乐内在的情感、节奏感和调式感等,进而准确而流畅地演唱与记写。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将这门课程与其他音乐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们没有真正了解视唱练耳课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就会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视唱练耳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如专业演唱(奏)课、基本乐理、合唱(奏)、和声、配器和作曲等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视唱练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二、视唱与听觉训练积极性的培养

1、让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基础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唱听技巧中,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枯燥无味的情绪。如果想要继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如:专业教师运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运用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解,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参与到视唱练耳训练的互动中来;同时要留出“空间”让学生探索,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发展学习能力的余地。

2、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因此学生常常是在模仿中反复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过于被动,尤其是在视唱的范唱、识谱以及模唱听辨等环节,学生要对各种音乐基础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学生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下参与学习,其效果一定不尽人意,那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思维能力的前提。音乐专业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种要素。引导学生主动对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把每个知识环节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进而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综合的概念,当出现不同问题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学生的判断、辨识和分析运用能力会不断加强。

3、关注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是密切联系,这样就要关注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各类音乐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比如每一位音乐学生在刚学习音乐时,常常是视唱乐谱的能力经过不断练习会很快提高,但记谱环节却很长时间提高缓慢,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的音乐知识要点进行综合的概括、分析和实践的突出表现。一首歌(乐)曲让非音乐专业的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把大部分旋律听辨并哼唱出来,但如果要把旋律音符准确的记下来,对未经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人来说比较有难度。因为旋律的哼唱与模唱都是感性的,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可以表达出来;而听记乐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的掌握等综合的运用,是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在训练学生记谱能力时,应选择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旋律曲谱,先让他们哼唱出来然后再尝试着记写乐谱,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的高低、时值以及曲谱的风格有直观地认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分析、运用和概括的各种实践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三、多声部视唱训练及音乐情感的表现

多声部视唱的训练既有和声性的主调音乐织体,又有对比性和模仿性的复调音乐织体。由于多声部视唱乐曲片段情感表达的最小元素不是每一个音符而是每一个和弦,根据和弦的功能、位置、作用及发展方向来表达通过速度、力度、节奏及其他表情符号来表现视唱乐曲的情感。因此,学生在进行多声部视唱训练时要准确的把握音准、节奏,使自己在多声部的演唱环境中掌控声部的均衡感,更灵活地运用视唱技能,更好地综合表现音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视唱的能力,合唱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音乐专业学生在视唱乐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的专业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紧密相联,这样的学习将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视唱练耳课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不是简单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的同时,全面分析和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点,让

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注重对学生音乐感觉的培养。音乐感觉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和表演的想法和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所以说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视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由于教材中所选的视唱曲目大多是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通过有表情的视唱,能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进一步了解,还能积累重要的音乐语汇;同时还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音乐中的乐句划分、节拍的律动、旋律的强弱以及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过程中表现出来。

四、将多媒体系统教学手段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教学手段,已成为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能力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和听觉材料有限的状况,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实际辅助效果也是不小的。

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视唱乐谱与听觉训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以钢琴为主要教具,教师在弹奏时大多是钢琴音色,而且要不断的反复弹奏,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教师可以在备课时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听唱内容,上课时通过电脑多媒体系统对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视唱练习曲与练耳旋律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这样可使教师在集体听唱时走

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观察和指导,而且在视唱练习时还可以减轻教师反复伴奏乐谱的辛劳。因为事先制作合成的教学内容,音高和节奏准确,可以逐小节、逐句依据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进行播放,并且速度、音响大小和音色都能调整。只要能够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视唱乐谱伴奏时,事先在若干视唱练习乐谱中选出上课要练习的曲目,备课时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运用钢琴及其它近百种音色,比如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等,加入不同类型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未来参加各类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制作好的旋律伴奏,引导学生的视唱练耳练习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对不同声部的感知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更清楚的实践,让学生对每个声部都有准确的听辨,这样的听觉练习可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从局部到整体。另外学生还可以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得到更全方位的音乐感知,这种教学模式除帮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发展,还将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增强社会竞争力。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使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更近,原来由于设备的单一,较多注重训练音乐的音高、音强、音值等。现在运用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了高科技设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能量,使音乐基础课也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整体训练过程中,节奏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节奏掌握和不同风格特点的节奏把握,电脑音

乐系统内具备几乎所有代表性打击乐器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音色逼真,表现力度具有人为演奏感,全套爵士鼓、木鱼、拉丁鼓、梆子等近百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并运用。每一种打击乐器可以编成各种节奏型,随时播放,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随时改变速度、力度,与在传统的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说节奏的方式进行教学相比,这种教学的实际整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浅析戏剧表演专业教学现状 篇11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演教学;技巧性运用;教学模式

随着艺术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的不断需求,在声乐艺术的表演教学中,更加要突出对声乐艺术教学的创新性方法应用,在结合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开放性的创作环境,让学生形成创作灵感的积累,在反复磨砺与技巧的感悟中增强声乐艺术表演的能力提升,促进专业知识与现代化歌唱表演的全面融合。

1 简述声乐艺术教学表演训练的重点

(1)理论掌握的基础性运用。在声乐艺术的表演教学中,要形成学生主体作用的全面发挥,在掌握声乐艺术表演的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着重于对戏剧专业人才、歌剧表演人才、音乐剧表演人才等多方面的培养为目标,在重点教学的环节上,要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因此,要突出对舞台表演的整体知识理解,围绕当前表演藝术的进展、发展阶段等深入学习,从世界公认的三大表演体系(即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中国的梅兰芳表演体系)及其美学原则进行理论根基的培育,更好的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的丰富,构建声乐艺术表演的整体思维空间和兴趣培养模式。

(2)情感融合的磨砺过程。对于声乐艺术的表演教学,是一项综合对音乐、诗词、古典乐曲、语言、行动和感知等的综合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的渠道培养,形成表演与表达,表述与演绎之间的整体融合,让学生通过表演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肢体语言、歌唱艺术等塑造出来,构建学生在表演中肢体、语言、表演的整体融合,并强化创作材料的整体训练,突出学生的表演天性和形体动作的感觉,让学生在情感融合的魔力过程中构建常态化的训练模式,增强表演的主体能力素质。使学生在舞台上能“唱”会“动”又能“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角色的表现能力,以达到培养和造就他们成为全面的声乐表演人才。

2 分析声乐艺术表演教学的技巧性教育模式

(1)舞台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声乐艺术表演教学中,通过学生在表演知识与情感融合的基础上,采用舞台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强化表演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形成舞台表演的综合性技巧运用教学模式,将集体性、表演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其中,通过长效培训机制的养成,让学生结合戏曲的训练方法,采用走远场、台步、云手等基本功的培育方式,并结合当前的热点剧照,通过小品、话剧、戏曲以及音乐剧的排演方式,让学生在舞台中强化表演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融入假戏真做的氛围之中,并将真实情感的流露作为教学的重点,形成开放式的舞台教学,让学生在表演中彻底忘记自己,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形成真正进入角色的表演模式,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磨合,在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把握上,形成舞台实践教学的整体应用模式,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现场模拟,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表演中看到对方的表演不足,记录自己表演的进步与成长,构建全面发挥的舞台效应。

(2)演唱结合的结合模式。在声乐艺术表演教学中,要充分围绕学生的自身优势,并追求在“演”与“唱”的有机结合上进行全面突破,形成学生既能表演又能歌唱的良好优势。首先从学生的表演心理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能随意的动起来,并可以结合表演的不同内容构成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对自己的形体进行合理“加工”,在充分考虑学生表演心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兴趣中分析歌舞内容与角色定位,在不同的表演场景下展示出不同的表演风格和行动艺术。学生学会在艺术虚构的条件下,轻松自然做到真听、真看、真的判断决定后再行动,达到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同时完成歌唱的技术技巧、声音音色、作品的表现风格、表现情绪等。调动学生的表演热情,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时刻要有一种表演的冲动把自己“燃烧”起来,要他们学会在“歌唱”中“表演”,在“表演”中“歌唱”,同样做到“唱必动”“动必唱”,使学生完成“演”与“唱”的完美统一。

(3)时刻表演的实践模式。要想培养学生真正的表演才能,就要让学生每时每刻、无论任何地点都能有一种表演的技能,尽快地适应舞台、适应社会。因此,要将表演教学活动搬到课堂之外,搭建学生表演的舞台,加强舞台实践的多项培养,让那个学生在表演实践中形成丰富的表演才能,对于环境的拿捏、情感的掌控、人物形象的分析、合作交流的应用等,都能形成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舞台表演训练,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合理调整舞台与讲台的关系,将讲台搬到社会的大舞台中,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表演天赋。

(4)开放式教学的活动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上各种活动,如:声乐比赛、庆典演唱、合唱比赛、音乐创作发表会等,学生也可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宿舍、会议厅、音乐教室等场地,举行小型演唱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同学好友观摩,这样大课堂和小课堂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既能提高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又能达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提高音乐表演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师和学校也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演出机会,多举办音乐会,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舞台表演的实践中查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和学习中的不足。

3 结语

声乐艺术表演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环境中,更要突出对学生个体性表演能力的培养,增强舞台实践教学的整体应用,并突出表演教学的个性化模式,形成现代市场需求以及学生欢迎的教学体系,更好地推动声乐艺术表演教学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晓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2.

[2] 曹仁方.试论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以菏泽学院为例[J].大舞台,2010(08).

[3] 杨朝忠.音乐教育观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以侗民族音乐传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0(03).

[4] 张津夷.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路径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0(05).

上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A学 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公司招聘信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