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经济现状

2024-10-07

浅析中国经济现状(共9篇)

浅析中国经济现状 篇1

XXX区楼宇经济现状浅析

楼宇经济是在楼宇内产生、发展,并集聚、衍生、扩散相关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一般以各类楼宇、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售或出租楼宇引进各类企业,从而扩大财税来源,并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XXX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1.资源不断丰富,楼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全区已入驻楼宇面积、企业入驻率等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国贸广场、中寰广场、明珠广场、长青楼、蓝天郡等已入驻楼宇30栋,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00余家;楼宇企业入驻率持续攀升,大部分楼宇企业入驻率保持在75%以上,国贸广场、明珠广场等楼宇的企业入驻率高达90%以上。

近年,全区在建商务楼宇建设面积不断攀升,呈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化发展的趋势。世纪欧美中心、巨成金山街、天工御邸等在建楼宇16栋,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已签约企业110家,已引进宾利(XX)、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银行、百合网等知名企业和公司总部。

同时,随着楼宇经济的不断发展,楼宇税收效应日益显现,税收收入和财政贡献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2012年,全区楼宇共实现区级税收1.3亿元以上,贡献财政收入6000多万元。

2.政策逐步完善,楼宇经济带已成规模

为加快全区楼宇经济的发展,XXX区于2008年出台了 《XXX区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试行办法》。通过几年的政策引导,随着一系列优惠奖励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出台,全区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楼宇经济发展,开发商致力于建设高档商务楼宇,相关部门主动配合进行招商引资、协税护税,已形成了全方面多角度的立体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了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区的楼宇内汇聚了众多商贸、物流、软件等现代服务企业,并衍生出信息服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和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带动周边地区商业、会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和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以洪城路、解放路为核心的楼宇经济带已成规模,产业集聚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3、与周边城区对比,差距与问题并存

数据显示,XX区共有重点商务楼宇60余栋,楼宇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入驻楼宇企业2300余家,纳税总额近10亿元。在入驻商务楼宇的企业中,汇集了北京银行、中通比特(服务外包)等国内外区域总部企业60余家,年税收超1000万元的楼宇有天河大厦、金阳光等写字楼8栋,年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有财富广场、XX教育出版社、太平洋写字楼等3栋,年税收超亿元楼宇1栋。

和XX区紧密相连的XX区,对于发展楼宇经济也是赤焰高炽。至2012年底,XX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有56栋,总面积148万平方米,入驻楼宇企业达3006家,楼宇企业入驻率达96%。其中,纳税亿元以上的商务楼宇有4栋。全区有各类企业区域性总部120余家,包括IBM、屈臣氏等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苏宁电器、中信银行等国内200强企业20余家。从数据上看,XXX区楼宇经济尽管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楼宇的区域优势进一步得到凸显,但与周边城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还需增强,专业化楼宇、特色楼宇发展不足;二是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楼宇经济发展考核制度还需不断完善;三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还要进一步优化,如继续优化经济环境、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物业品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破解。

二、XXX区发展楼宇经济的重大意义

1、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增强区域经济的后劲所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做大做强楼宇经济已成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现实需要。生产力诸要素中只有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增加性,有限的土地资源对XXX区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日益明显。发展楼宇经济是突破土地资源稀缺制约的突破口。开发楼宇,就是开发空间、开发资源、开发功能。利用好这一平台和载体,可以实现单一向整体、平面向立体、有形向无形、商贸向商务的变化,是XXX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正确选择。

2、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改善投资环境的有效途径 商务楼宇的数量和品质会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商务魅力指数的重要因素。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行政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楼宇集群,将大大提升整个城区的档次和水平。同时,部分大型企业、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及新型业态的落户,将实现更多的智力、信息 3 及资金要素的集聚,将不断提升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这对XXX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

3、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 楼宇经济是现代服务业不可分割的“伴侣”,没有高度发达的楼宇经济就没有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商务楼宇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最好载体,这已被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所证明。一方面通过发展楼宇,汇聚众多金融、保险、物流、软件等现代服务企业,可衍生出金融、信息、法律、代理、咨询、物流和后勤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商业、会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和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产业的提升。另一方面,楼宇中聚集了大量企业员工,这些员工又有着对经营性服务的需求,比如后勤服务需求、知识培训需求、文化消费需求、社交娱乐需求、交通出行需求等。这些需求将拉动一个极大的服务业市场,从而促进XXX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4、发展楼宇经济是XXX区实现发展定位的关键举措 发展的制胜之道关键在于看谁能够整合自身的优势,提高对区域内外资源的吸纳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在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XX发展、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部署下,XXX区属XX市中心城区,其发展定位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XX打造“核心增长极”为引领,围绕“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的定位,全力构建“四区一基地”产业新格局。要落实XXX区发展定位,做大做强做优现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产业板块是影响全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各产业板块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商务楼宇,引进一批有牵动性的项目,有 利于充实和完善“四区一基地”格局,提升和完善城区功能,从而实现XXX区的功能定位。

三、加快XXX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和XX市打造“核心增长极”为引领,围绕“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的发展定位,通过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市场联动的措施,实现XXX区楼宇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在XXX区北部,提升以国贸广场、明珠广场、中寰广场为主体的解放西路楼宇经济,培育XX南大道和广州路总部经济,打造解放西路、XX南大道、广州路沿线构成的“Z”字型楼宇总部经济带。

加快推进世纪欧美中心、天工御邸、江苏大厦等项目建设,通过不断优化布局,拓展空间,功能互补,完善配套,为XXX区总部经济发展、为构建中部重要的商务运营中心打好空间载体。

大力吸引与XXX区现有产业相藕合的企业总部进驻,以航空、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为支撑,着力引进省内设区市企业把决策性、投资性、经营性、研发性总部迁移XXX区;重点吸引国内沿海和其他内地省份的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国内100强企业到XXX区设立区域性分支机构;下大力争取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大型上市公司等知名强势企业到XXX区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或综合性总部;力争成为航空、汽车等现代都市制造加工业以及商贸流通、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行业的研发性或经营性总部;努力打造区域性总部企 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中国XX(XXX)总部基地,实现与XX市其它中心城区错位发展。

四、加快XXX区楼宇经济发展的对策

1、以规划为引导,找准楼宇经济发展定位

推进XXX区楼宇经济发展,应根据楼宇经济发展现状,从完善楼宇的空间布局规划和业态发展规划着手,明确重点区域楼宇功能、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等。制订出三年或者五年行动计划,把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对涉及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如财税政策、土地政策以及对楼宇建设主体、楼宇物业管理、入驻企业等的扶持、奖励政策,构建楼宇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筑巢引凤”,着力引进金融、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提高楼宇经济发展质态。力争通过3-5年的培育引导,使其规模效益登上一个新台阶。

2、以招商为重点,增强楼宇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拓展招商渠道。积极营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氛围,举办楼宇推介会、楼宇专题招商会等活动,大力引进优质企业落户,提高楼宇入住率、注册率和税收贡献率。二是强化招商合力。着力增强政府、业主单位和物管公司的三方合力,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楼宇经济发展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动态掌握信息。三是搭建招商平台。通过建立楼宇经济网站,编制《楼宇手册》等,不断加大楼宇推介力度,提高楼宇推介效益。

3、以服务为核心,改善楼宇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组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团队。组建楼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推进XXX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由发改、工商、统计等相关部门联手对楼宇基本情况及楼宇入驻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对新建商务楼宇项目提前策划、主动介入、确定功能定位,做好项目落地的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开展优秀楼宇评比活动。加强政企沟通,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把“软环境”做“硬”,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方便、有效的全方位服务。三是完善配套服务。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加快楼宇周边环境整治、完善餐饮休闲等配套服务。

4、以资源为基础,打造楼宇经济发展优势

一是增强区域产业实力。围绕“繁荣都市发展极、生态人文展示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培育本地总部经济。坚持引进与培育企业总部相结合,广泛动员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关联带动力强、发展态势良好的本地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企业核心业务,推动本地制造业向总部经济转型。三是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根据楼宇经济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吸引楼宇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性人才流入,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以品牌为目标,实现楼宇经济集群效应

打造专业楼宇平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引导相同或相关行业在XXX区相应功能区内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比较明显的特色楼宇,在企业间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使区域内产业集群化发展特色更加明显。充分利用XXX区作为中心城区的有利条件,以商务楼宇为载体,致力引进 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入驻,与邻近中心城区形成错位发展,逐渐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和提升总部经济的贡献,形成较为明显的聚集和辐射效应,为XXX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浅析中国经济现状 篇2

1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及现存的问题

当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诸如建立开放性的教育体系, 发挥教育的多种功能;强调教育的民主性, 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等等。这些变革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 以保证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至关重要。

1.1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 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是实现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当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国的教育评价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1.1 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 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 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 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 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1.1.2 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在“应试”教育中, 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方法, 或是单纯定量或是定性的方法, 严重影响了教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 素质教育主张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 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 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1.1.3 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不仅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 而且, 使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 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 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1.1.4 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从教育评价注重的区分、甄别、选拔性功能向重视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转化, 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使他们能够了解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 使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2 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了长足的进展, 但是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问题。

1.2.1 评价理论知识不足。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中国教育界才相继展开了教育评价理论研究,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泰勒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 引进和吸收西方各流派教育评价理论。因此我们缺乏扎实的研究和宣传, 在思想理论的准备, 在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上的准备都显得很不充分。因而出现了“一窝蜂”的现象, 理论知识的不足造成了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往往流于形式, 不见成效。

1.2.2 评价标准确定不甚科学。

现在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在社会和学校中往往不一致, 出现了许多用人单位不认可毕业生 (学习中相对优秀) 的情况, 同时也的确有一些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单位招聘的时候只重智力, 却忽视道德品质, 致使本已在学校教育中岌岌可危的德育地位日益下降。

1.2.3 评价过程中的客观性较差。

首先是评价的方式手段单一,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法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些方面, 诸如心理素质、能力倾向等是无法以成绩的形式完全展示出来的;其次, 我国教育测验由于理论上的不足, 使一些科学的统计测量方法不能普及。

1.2.4 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不强。

一些教育评论专家曾经指出, “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什么, 而在改进现状”。现今的教育质量评价却主要以排名为目的, 却无法通过教育质量评价发现自身不足, 结果导致一些学校固步自封, 不能在教育改革中得到提高。

2 关于以上问题的几点看法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要使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真正促进教育发展, 为教育改革服务, 就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以下是几点个人看法:

2.1 加强理论知识储备。

把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搞好, 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我们必须大力普及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知识, 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同时还要勇于实践, 积极实验, 而且持之以恒, 百折不挠, 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教育质量评价的有利作用。

2.2 建立评价制度, 完善评价标准。

每年由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选出代表, 组成评价政治机构, 制定出三方均认可的统一的评价标准, 正确地反映供需状况, 更好地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逐步建立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评价机构, 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其进行严格审查、科学管理、认真复查, 确保它的权威性, 使得教育评价工作公正、准确和客观。这种教育评价机构将会逐步参与各种教育评价工作, 使得教育评价工作不仅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以使教育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使人更加信服。

2.3 在发挥教育评价鉴定功能的同时, 注重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决策性功能。

教育评价应该是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评价。将学生评价的结果完全用于诊断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给予有效帮助。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为学生提供矫正性帮助, 使他们真正为掌握而学习, 以适应知识增长的需要。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反馈, 可以为决策者的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最有利的参考, 真正将教育评价的改革和管理的目的落到实处。

教育质量评价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 只是就教育质量评价问题谈了一些个人看法, 管中窥豹其中难免有失偏颇, 若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甚感欣慰。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使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随着对教育问题研究的深入, 教育质量评价作为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分析了我国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同时就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科教兴国战略,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参考文献

[1]B·S·布卢姆[美]等著, 邱渊, 王刚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3.

[2]苏谓昌, 张笛梅.教育评价技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9.

[3]张玉田, 程培杰, 滕星.学校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 2.

[4]刘本固.教育评价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10.

浅析中国县域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 篇3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95-02

一、我国县域经济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约有县级行政区划2860多个,全国县域国土面积89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县域人口约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1%。从经济总量角度看,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占全国GDP的50%左右,全国县域经济的社会消费总额大概占全国的50%。可见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脉络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正确地认识县域经济的特点。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基本特点:1.各地区差异性显著。由于地理区位、自然禀赋和人文环境等诸多条件的不同,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的地区差异性;2.与农业联系紧密。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囊括各种经济类型。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按经济成分又可区分为国有、集体、民营、外资和各种混合经济;4.政府主导性明显。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而处于政府执政关键地位的县域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由政府严格控制;5.对自然资源及环境依赖比较严重。如陕西省的神木县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煤炭产业在当地经济中比重较大。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当前我国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突出表现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县域经济规模及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2011年评出的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中,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分别有29个、26个、24个、8个进入榜单,占据87%,并且大部分位于榜单前列,无论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远超中、西部地区的县域。

2.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观念落后,过于看中经济发展的速度和GDP的增长。发展思路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过去传统农业经济时代,以资源的大量低效率耗费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

3.“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很多地方发展县域经济热情很高、力度很大,却不同程度存在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倾向。有的地方甚至以统筹城乡为名,强征农民的耕地改为建设用地,往城里统筹,损害农民的权利。

4.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短缺,技术水平落后,人才流失严重。政府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含量低,缺乏资金支持。而于大城市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比较好,绝大部分有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纷纷涌去,导致县域经济发展遭遇人才瓶颈。

5.当前我国很多县域发展经济过程中缺乏自身的区域特点,缺少特色主导产业,没有充分发掘本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间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很多县域的中小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位于产业链的低端。

三、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加大发展中、西部县域经济的政策力度和决心,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县域要抓住机遇,学习和借鉴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点迎头赶上,缩小地区差距。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县域应在已有基础上再接再厉,同时加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县域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加快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同时要积极促进县域非农产业,特别是个体经济发展,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3.加快我国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尤其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发展县域经济要做到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切实有效地解决老百姓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

4.加大政府对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优化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降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农业贷款门槛,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努力引进人才,以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留住人才,让人尽其才。

5.大力发展我国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把握区域分工带来的机遇,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集群。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上,将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功能的一个集合体,也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支撑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研究和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从而实现整个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1]高宏彬.县域经济发展及其评价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商务印书馆,2003.

[3]张秀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2007(07).

[4]王军,张蕴萍.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徐会海(1988.04—)男,河北保定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邓棚(1990.04—)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浅析中国经济现状 篇4

【论文摘要】:纺织服装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而且多变的市场。每年服装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这是因为我国从国情出发,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满足了国际市场对中低档服装的需求。但是,该市场受国际影响很大,行业效益对国际市场竞争影响也很大。所以,中国服装业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境。本文系统,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装贸易的行业特征,产业关联度,行业外向度和市场需求,指出我国服装贸易的不足之处,得出我国服装行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国际竞争策略。

关键词: 服装 主要困境 品牌经营

一、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

(一)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

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适应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的需要,骨干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

(三)“休闲风”推动了市场细分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趋势

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的一个主流,同时,“品牌多元化”在近年来的服装行业内也.哨然成风,这是我国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有利于改变我国服装也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局面,不仅给大企业创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同时市场细分也给众多小企业争了一席之地。

二.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

服装加工属于看样下订单的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造成订单分散,竞争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出口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下跌。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概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场。

(一)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二)新的对华限制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1.市场保护措施

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2.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且面临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在出口中,中国服装业一直以自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主,而科技含量高,利润高的纺织品服装较少。近些年来,又面临来自自由贸易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严峻性。目前,欧盟自由贸易区内有52%是内部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38%是内部贸易。

三.我国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未来走势

1.纺织服装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业正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但要实现从产业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升级,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优势,实现从产品单

一、类型单一向多品种多类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跨越。有些经营户不惜重金,相继赴美、日、法、韩等国参加纺织品服装展销会。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一些外商也纷至沓来,日本、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我国还设立了办事处。

2.加强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

在世界性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浪潮下,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同时纺织品的功能性也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服装功能要求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功能性纺织品不断推出,如防紫外线、抗菌、免熨抗皱、阻燃、防静电、防水、防电磁波等纺织品。纺织服装业要求生产商、销售商树立环保和绿色营销意识,积极开发和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环保服装,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四、总结

浅析:中国餐饮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篇5

中国的餐饮行业是朝阳行业中蓬勃发展的一种新兴古老产业。说她古老是因为自从产生了社会分工就有了餐饮业,有了从业人员,可以说伴随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说她新兴,今天的餐饮业已经与以前的餐饮业有了很大的不同,无论从功能上、经营模式上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功能上:从解决肚子问题到社会交往、到人生享受。经营模式也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餐饮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餐饮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营业额一直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餐饮业每年都以18%左右的速度增长,是GDP发展速度的2倍,可以说整个餐饮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旅游餐饮、家宴、婚庆消费成为经营亮点,经营特色化和市场细分化更加明显,大众消费进一步成为餐饮业的消费主流。餐饮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增强,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异地扩张和餐饮集团化、连锁化成为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逐步替代传统餐饮业的手工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管理型,快步向产业化、集团化、连锁化和现代化迈进;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饮食文化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培育和餐饮企业竞争的核心,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从国家政策和社会大环境来看,餐饮业已经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而目前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是各级政府为民谋利的主要体现和政策取向。另一方面,餐饮业还是经济农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畜牧业产品的最直接变现的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行业,所以国家在税收政策上、产业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倾斜。

在市场方面,中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逐步城市化,原有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逐步增强,由于人口众多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餐饮市场。

餐饮业的发展态势

1、餐饮企业的连锁化、集团化是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主流;

2、大众消费成为餐饮消费的主要力量;

3、饮食文化成为餐饮竞争的分水岭,品牌成为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科学化、营养化成为餐饮业的重要指向标。

餐饮业面临的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润与风险同在,我们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面临的挑战。中国的餐饮业面临着如下挑战:

浅析中国经济现状 篇6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准确到位;政府还要使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力度,要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并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启动。另外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国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想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使农业生产多元化,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使各种农产品的产出得以增加。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

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论

浅析中国二手车市场现状 篇7

一、二手车市场现状分析

1. 二手车市场规模

2014年全年二手车市场交易量达到了605.29万辆, 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6.33%;全国二手车交易额3675.65亿元, 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6.03%。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告别了高增长时代, 买方市场格局初显, 汽车市场新车和二手车结合将更趋紧密。从现阶段的数据来看, 二手车交易增长率、二手车交易占比、置换需求在提升, 新车销售增长率、新车销售占比、新购需求在回落, 新车市场的增长率正逐渐放缓, 而二手车则开始提速, 未来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然而, 相比美国市场1300万新车销量和4000万二手车销量的市场格局, 中国的二手车销量仅仅占到汽车销量的25%, 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要构建成熟的市场环境仍然任重道远。

2. 二手车市场细分

笔者根据对国内几大二手车网络交易平台的研究分析, 对二手车市场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的市场细分。

在区域市场方面, 中南地区与华东地区交易占比最高。通过分析2014年全国各区域市场量和交易占比数据可以得到, 西南、中南、西北地区增幅较大, 分别同比增长33.85%、21.67%、21.25%;华北地区增速相对较缓, 同比增长0.10%;东北地区则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85%。交易占比方面, 中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占比最高, 分别实现二手车交易177.25万辆与157.72万辆。

在品牌方面, 德系车占到了4成左右。在2013年, 二手车交易前10的品牌分别是大众、本田、丰田、宝马、别克、奥迪、日产、戴姆勒和雪佛兰。大众以19.3%的占比位列第一。其中, 德系二手车的品牌占到了40%以上。

在行驶年限方面, 二手车的车龄主要集中在3-10年之间。3年以下的所占比例逐年有所增长。2013年, 70%左右的被交易的二手车的行驶年限在3—10年左右。行驶年龄在3年以下的占20%左右, 而且, 其所占比逐年在增加。

在二手车价格方面, 售价主要集中在低价位。售价低于18000元的二手车数量占到了70%左右。售价高于35000元的只占到了13%左右。由此可以看出, 二手车的售价并不高。

二、二手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二手车市场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

我国的二手车行业仍然缺乏相对完善的规范, 存在着法制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和二手车交易手续复杂等问题。

目前我们的二手车行业仍然处于供小于求的状况, 特别在二三线城市, 其二手车交易分部更加分散, 加之中间环节过多, 导致不同商家的交易价格相差较为悬殊。此外, 二手车交易手续相对比较复杂, 给交易双方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二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2. 二手车评估鉴定体系参差不齐

活跃在二手车市场的各个机构回收二手车都是用自己的一套二手车评估和鉴定体系, 由此也导致了二手车的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

由于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二手车评估和鉴定体系, 存在着消费者和商家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造成有相当一部分二手车在售前未进行技术检测, 很难保证交易车辆能达到安全和环保要求, 消费者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 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中国二手车市场还未建成统一规范的售后服务体系, 交易水平比较单一, 售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和新车市场提供的完善的售后服务相比, 除了国内几家品牌经销商会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以外, 其他大多数二手车经纪公司均不提供售后服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二手车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阻碍了二手车市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对于二手车市场的建议

1. 统一二手车行业标准, 完善交易体制

在政策上,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二手车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来统一行业标准, 促进二手车的跨区域流通, 简化二手车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手续, 使得二手车交易有法可依, 更加规范化。

2. 建立权威第三方认证

为了解决二手车市场评估和鉴定体系参差不齐的现状, 可以通过建立国家性质的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解决。这是一个不参与经营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 这样便可以统一行业标准。一方面, 可以增加消费者对认证二手车的信任, 有利于扩大车源;另一方面, 也使得经销商节约了资源和成本, 便于品牌推广, 可以实现买卖双方的互利互赢。

3.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发展相关配套业务

二手车经营主体必须以“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例如, 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对底盘和发动机系统等的保修保养服务等。此外, 二手车经纪公司应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汽车置换、保险、汽车美容等服务, 以此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 二手车商业模式创新

和欧美市场相比, 中国二手车市场的交易模式还比较单一, 需要拓宽其目前的商业模式, 来争取更快的发展。与此同时, 可以通过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带动汽车保险、信贷、租赁、拍卖、评估、置换、美容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形成更完善的汽车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勇.对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的思考[J].世界汽车, 2003 (6) .

[2]丁礼灯, 席敏.我国二手车市场现状分析[J].法治与社会, 2008 (8) :114-115

浅析电力经济的运行现状 篇8

关键词:电力经济;能源;运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21-02

1 概 述

电能清洁能源技术在全国各地广泛的应用,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能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因此电力所占有的市场比重也随之增大。电力生产已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新趋向,不仅提高了电力生产效率,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力经济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电力经济数据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放大镜”。[1]

现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这对于电力的经济运行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挑战。电力生产规模不断向中国大规模方向发展,就目前而言,电力的经济运行情况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阻挡了我国整体经济前进的脚步。

2 电力经济的运行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国民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市场不断发展,电力企业越来越注重电源技术的升级及结构的调整,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近年来,我国电力经济发展现状总体上较为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我国电力发电量逐年增加,并保持上升趋势

国家实施对于电力投资的积极政策,加大力度发展电力产业,将各种能量放到电力发展的工作上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电力紧缺的状况有所缓解。

2.2 电力需求量快速增长

作为世界上电力消费第二大国,现目前我国的电力需求量较为旺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电能的需求量十分庞大。经济发展和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火电在电源中占绝对优势,但电力供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电力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3 电网初步实现全国联网

中国的电网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电网建设也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电网的传输和变压器容量的大小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很多。我国优化电力资源跨区配置,采用多种电力交换模式,部分电网长期大功率跨区域、跨省送电,电量交换频率逐渐加快,全国联网初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困难起到缓解作用。

3 电力经济运行当下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电力经济运行情况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电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阻挡了我国整体经济前进的脚步。现代电力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数量庞大,对电力的需求量极

大,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电力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非常紧张的状况,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得耗电量大成为当下国民用电的标识。电力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超负荷高峰期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在我国华中地区甚至出现了拉电闸限制用电的情况,供电紧张影响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时常出现限电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力未得到合理使用,从而导致供需不平衡,电力生产量没有减少却出现使用效率非常低下的情况。

3.2 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合理的电价能够指引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并使电力市场高效运作。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取计划经济手段,政府干预电价,人为调节电力供需关系,导致电力价格不合理。同时,我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不够成熟,电力生产仍然主要依赖煤炭,煤炭成本持续上涨,致使电价上涨幅度较大。而且,新建电力项目资金需求量很大,一般通过通过调整电价,缓解用电矛盾,这也引发电价机制不合理。

3.3 电力经济运行标准混乱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个地方电力系统建设标准不同,电力定价存在地区差异,同时存在行业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标准的电力系统的建设,使管理困难,改良措施也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功率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能源。标准的混乱,阻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大了全国统一管理的难度。3.4 电力网格系统建设技术落后

构建电力网格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系统工程,覆盖整个区域的电力网格系统需要高水平的技术、管理、更复杂、更高度的人工智能。我国精益化管理水平低,但是电力网格系统的设计复杂,受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电力网格系统建设团队的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使得国家电力网格系统施工困难,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施工技术水平,加强组织管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

3.5 电力市场规则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电力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及激励电力经济高效运行的政策,如投资者、消费者在电力市场中的进出规则,电力调度、交易结算规则,电力生产与电网运营商公平竞争规则等。国家行业政策涉及相关的实现环境保护、调节经济、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内容,政策一致性和科学性较差,互相影响和干扰,增加电力公司的资本投资,电力配置成本上升,导致电力经济调度和商业利益冲突。[2]

3.6 电源管理的经济信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电力经济发展离不开人,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提高,但电网系统更加依赖信息技术上升。很久以前,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力量,当下,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管理的智能技术虽然更广泛,但仍需要不断提高应用程序的范围和水平。落后的电力经济信息化管理,制约了电力经济的发展,从而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应用落后的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反馈不及时等,这些电力信息平台建设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3.7 在电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赚取利润,而且还应 该考虑电力经济运行的质量安全

目前电力已经成为全国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和其他物品不同,电力经济运行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经济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电力实际操作中,安全管理也应该引起重视,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对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输出功率分配,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电力的实际利用率低下。

4 加强电力经济运行的措施

作为电力行业的监督者和管理者,电力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同时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化电力市场机制,提升电力经济运行效率。加强电力经济运行的主要措施有几下几点。

①建立电价形成机制,发挥电价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有效运用电价杠杆,充分发挥经济调度潜力。我国应坚持分类指导原则,以时间段为主体,建立合理的电费标准,综合考虑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及电力消费者三者利益,以电价为杠杆,在资源应用上,电力企业确定的电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居民用电可以自由选择,发挥大电网的水火电调剂和跨流域水电水文补偿优势,充分发挥电力经济调度的潜力。引入竞争机制,优先调度价位较低的电厂或机组,实现购电成本最低化。[3]

②全国范围内高度重视国民用电情况,禁止出现乱用电、费电的情况,并且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使地区之间加强用电的管理制度,积极地保证地区之间拥有良好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用电高峰区和用电较少的地区之间合理调剂,避免在用电高峰时期出现各种危险的情况。

③建立跨区域调电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补偿办法。跨区域调电将减少调入地发电量,增值税及其相关地方税收也将因此而减少。当减少达到一定量时,地方政府将会对电网经济调度进行行政干预。因此中央与地方政府要建立跨区域调电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补偿办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地区间电力资源调剂,积极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避免用电高峰期,缓解用电压力,强化电力运行效率,积极支持电网经济高效运行。

④打破省间壁垒,建立全国范围的电力市场。重新理解省为实体的含义,省为实体是指省电力公司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但不是以省为界进行发、用电自我平衡,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政府将按照电力资源的经济需求进行优化配置,打破区域界限,打破省份间的壁垒,积极调整电力调度规则,实现电力调度坚持节能、环保和经济原则,按照资源发电顺序,优先安排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资源发电,其次是核电,再次是天然气发电,包括煤层气发电、煤气化发电、热电联产,最后才是燃煤、燃油发电,尽量减少地方保护行为对调度电力资源的影响。

⑤做好电网网架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科学规划电网,电力传输和分配网络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电网运行优化。加强电力需求预测,对电网经济运行进行分析论证,提高电网规划、建设、管理的可预测性、经济性和高效性,使电网真正实现“应多发时能多发、想多送时能多送、要多用时能多用”的目标。

5 结 语

综上所述,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直接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电力经济数据可以直接反应国民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基本上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是我国的电力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探索中求发展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切实降低和规避我国电力经济运行风险,保证电力经济健康可持续的运行,更好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 黄一心.分析电力经济运行现状及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157.

[2] 肖丽.电力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2,(6).

[3] 戴鹏.电力经济运行现状及面临问题探究[J].中国经贸,2012,(18):115.

浅析中国经济现状 篇9

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1.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稳步增加,推动着旅游业快 速发展。自21世纪以来,中国连续七年GDP增长率维持在10%以 上,即使在2009年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GDP增长率预 测也将维持在8%-9%;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也在 10%左右,200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15781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旅游行业迅猛发展,旅游行业的3 个主要领域— —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近年来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规模 无论从人数上还是收入上都不断扩大。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发展 1.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 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 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 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 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 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 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 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 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2.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西部作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却缺乏旅游精品,而资 源相对缺乏的东部旅游市场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西部的大漠风 情、熔岩峡谷高山流水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深厚的民族文化底 蕴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 由于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另外,我国 旅游资源的加工水平不高,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开发为主,人文旅 游资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不 够,特别是在一些地貌景观区。3.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开发旅游资源的问题。不少 地区不顾本地实际情况,不考虑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经过充 分的调研论证就将本地区的一座山、一片水、一条沟作为重大旅游 资源,采取大力招商引资的办法予以开发,结果精力没少费,收 效却甚微。另外,有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短视行为,在不考虑市 场容量、发展潜力的情况下,过于乐观估计旅游形势,兴办宾馆、饭店等高消费场所,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存在“面子工程”的嫌 疑,造成短期旅游市场火爆却难以为继的局面。

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对促进旅游业 有可能成为热点的旅游区无法得到开发和利用;二是旅游区内交通 设施薄弱,给游客观光游览带来不便;三是旅游区环保、卫生、的进一步

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中国旅游业应加快整合区域范 电力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 围内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规划,竭力避 在难得的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游客遭遇“入 免重复开发等问题,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例如大量的乡村旅游 不来、出不去”的境况。资源;改变以往旅游产品单

一、档次不高、精品较少的状况,丰富旅

上一篇:对《证券法》修改的八点建议下一篇: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