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精选7篇)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1
1.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杜甫写了众多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的诗,这些诗被后人誉为“诗史”,其本人被后世推为“诗圣”;与他同时期的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
3.以内容和风格为标准,宋词大致可以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派别,苏轼、辛弃疾是后者的代表词人,前者的代表词人有李清照、秦观、欧阳修等。
4.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长,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被称作“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这部书是清代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5.《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分别是市义、固位、立庙、等。6.词又称乐章、乐府、琴趣、长短句、诗余等,明代顾从敬曾根据词的篇制长短,将所有的词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沿用至今。1.《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经典,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体散文集。2.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论语_》。3.“三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作者是冯梦龙。“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4.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以分为绝句与律诗两类。1.《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被认为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同时他的传记散文、山水游记以及讽刺小品都极具特色。
3.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被誉为三言。
4.近代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尝试集》,奠定了中国新诗基础的是《女神》。5.钱钟书著有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钱钟书散文》、学术著作《谈艺录》、《七缀集》、《管锥编》等。6.我国古代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史记》。1.“天下为公”出自《礼记》。“上善若水”出自《老子》。
2.苏轼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3.在《大同》篇中除了大同社会之外,还有一种社会形态,叫小康社会。两种社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所有制形式,大同社会是公有制,小康社会是私有制。
4.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新月派诗歌的特点是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1.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2.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9)。《邵公谏厉王弭谤》)邵穆公说:“您这是在堵他们的嘴啊!堵住人们的口,其严重的后果比堵住江河还厉害。在河道中筑堤必然使河流壅塞不通,一旦溃决泛滥,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比洪水更加严重。人们提意见的嘴巴被堵住,也会造成巨大的政治危险。因此,治水的人应该疏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民的人应当开导人们使他们畅所欲言。”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1.请综合翻译并评价段秀实这个人,不少于200字。(15分)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待到过歧州之时,朱砒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得不到同意。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太尉说:“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2
江苏省高三语文复习一般都会研究《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 但是很多人可能会遗忘《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是“使广大语文教师正确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精神, 切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课程目标要求, 有效进行教学活动”而特别制定的。可以看出它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的具体化。《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制定的标准必然是符合《课程标准》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高三语文复习回归《教学要求》就是回归《课程标准》, 也是回归复习的常识。
二、具体细化
下面我选择《教学要求》中“阅读与鉴赏”这一部分与《考试说明》对照, 来说明“考试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一) 阅读与鉴赏的指向:“立人”
《考试说明》中具体落实《标准》中“感受与鉴赏”的要求是:“中外又学作品阅读鉴赏, 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要求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在2009年江苏卷的《上善若水》和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中有明显体现。《上善若水》借都江堰的建造科学, 功效持久以及治理都江堰人的功绩说明最高的善就如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竞高下”。这种“上善若水”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底蕴。《这是你的战争》强调个人的追求在于国家大义、民族危亡之际的取舍, 体现了价值导向,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是指向《标准》的。
(二) 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整体”
《标准》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应在《考试说明》中就是:“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 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 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几年高考题加重了对这类题目的考察, 其目的就是强化《标准》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向作用。请看以下题目:
1.《麦天》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007年) ;2.《侯银匠》:小说第二段 (“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 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 (2008年) ;3.《都江堰》: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 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2009年) ;4.《谈静》:文章题为“谈静”, 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 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5分) (2010年)
这一块是近年高考中尤其注重强调的题型。从能力上来说, 这是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贯彻“整体阅读”, 即“整体”—“局部”—“局部”;“综合”—“分析”—“分析”的阅读过程。
(三) 阅读与鉴赏的重点:“内涵”
《标准》中提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能感受形象......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 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考试说明》中指向更明确:“‘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 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 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2010年的《溜索》最后一题是此类要求的典型体现: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这道题目的参考答案是:
深刻意蕴: (1) 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 战胜艰险; (2) 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 相互信任, 关心爱护; (3) 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 “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情感取向: (1) 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 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 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 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人物、动物乃至峡谷在这里都需要学生能从形象的角度出发, 注意内涵的“多义性”和“象征性”。
三、尊重常识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3
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希望能帮助学生找到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的有效策略,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在应试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有效地学习和发展做出努力。究竟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策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一、复习目标策略
要根据高三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可对高三学生备考情况的能力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确定,从而建立起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的目标体系。每位学生在学期初都应该制定了详实的奋斗目标,要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计划落实进度与达成目标情况。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的复习要按照序时进度,可分成月、周的目标,以避免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避免高能耗、低效率现象的发生。强化目标意识,做到心知肚明,经常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给自己升温鼓劲,有利于明确努力方向,提升信心。
例如《考试说明》中的样卷是本年高考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对本届高考试卷的题型、长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的映射。学生在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的复习中要和老师一起结合《考试说明》前两年的样卷、高考试卷加以认真研究,把握命题走向,做到心中有数。一般说来,高考试卷每年都会稳中有变,变中求精,精中有新,教师要收集和研究前两年试卷,来了解命题指导思想,把握命题动态。但教师不能采取简单低效的“拿来主义”,把各种模拟题随便塞给学生。对于外来的试题要经过认真选择、加工,使其为我所用,为学生所用。所以,对高三学生备考情况的能力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确定,从而建立起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的目标体系这一环节尤为关键。
二、复习内容策略
根据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的目标和语文教学特点,教师须合理安排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的内容,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内容体系。
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了不少练习,但因其功课紧张,往往还未能做好总结梳理工作,在这方面,教师对学生是可以有所帮助的。首先,教师应依照内容的文体特征,指导学生吃透文本内容,让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掌握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的内容特点。同时,教师还要再次强调学生读文本时要有梳理脉络的习惯,教师还可以给文本进行适当的分类,用一些同类体型集中到一起,指导学生及时生成有效的答题方式。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提高文本的利用率,完成一个文本内容的训练,不只是完成其中的已有题目,还可以深度挖掘文本内容,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设题。教师也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特征多出几道题,从各方面来训练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文本内容的训练价值,如果学生的学习层次较高,也可以指导学生去自主设置C层级题目,让学生在设题中认识文本内容特征从而建立起C层级题目答题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训练答题规范的目的。
三、复习方法策略
根据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特点,教师应着力探索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课程的学习方式,确定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模式。
首先,教学模式要从“讲授”到“引导”转变。讲授,就通过讲把知识授给学生。讲授式教学,教师一言堂,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学生很少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凸现出来,教师主导作用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来,而且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也就是低效的。在二轮时间如此紧张的背景下,没有充足的思维训练无疑是不行的。所以,教师要懂得引导,通过科学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我们的讲授往往只是给学生一个结果,一个答案,即使提问,也是为了看学生记住了没有。时间一紧,我们甚至连这样的提问都会忽略。我们讲授很少给学生一个答案的生成过程,显得语文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要通过提问让答案生成过程明显化,并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觉严谨推理,提高课堂容量。
其次,学习模式要从“学”到“习”转变。“学”强调简单学习新知识,“习”强调的是“复习”。我们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课程也要强调复习的重要性,但是复习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文言文实词、成语等需要记忆的东西,而是对于很多广义上的知识,甚至需要用到的逻辑,更要复习和练习。有的时候老师会发现有些学生很努力学习语文,但是成绩总得不到提高,就是因为推理过程和逻辑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复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授课当中更需要引導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复习,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二轮复习的时间很紧张,更要注意“习”语文,不仅习知识,还要习逻辑、习思维,学一点,习一点,掌握一点,不能学了就忘,忘了机械重复。
最后,生成模式要从“自发”到“自觉”转变。笔者认为,学生语文复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自觉生成答案的能力,在这其中,我们尤其强调自觉,也就是自觉进行生成,而不是凭感性估计答案或者回忆答案。在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二轮复习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自觉去形成生成答案的能力,而且我们授课的环节上也要做到自觉,自觉教给学生生成答案环节当中要用到的推理和逻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平常的教学有时就会显得处于一种无序、随意和刻板的状态。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强化自己在授课中的自觉意识,从而带动学生的自觉意识。
二轮复习是建立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以追求“质变”为目标,以期学生在考场上能够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的专项复习,因此需要侧重于强化学生的综合把握试题的能力。法国的哈伯特曾说过,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风都是逆风。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的二轮复习也将如失去罗盘的船只,迷失于茫茫题海中。高考语文要想取得突破,只有花精力对高考语文C层级试题作专项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我们才能在高考的浪潮中扬帆起航,决胜千里。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4
3、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的了第一枚金牌的著名运动员是:()许海峰
4.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名旦”。选出下列不属于“梅派”代表剧目的一项:()《四郎探母》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巴黎公社的成立 6、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苏联
7、党和政府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的政策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8、按工业产量,1894年跃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美国
9、教育领域解决知识更新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加强综合教育
10.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大学是汉武帝创立的大学,在隋唐元明清时更为完善,大学名称改为国子监,那么第一所私立大学始于哪个朝代呢?()宋代
1.着重于瞬间印象的印象派在西方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将下列画家中不属于印象派的画家选出来:()马蒂斯
2.世纪法国发生了历时数十年的宗教战争,共九次。这场战争是由于法国天主教会迫害新教徒引起的,当时的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的新教得到广泛的传播。请问信仰加尔文教的法国新教徒被称为什么?()胡格诺派 3.以下诗句,不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A)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B)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C)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D)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答案(D)
4.《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斯托夫人被当时的总统戏谑的称为“引起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里的“一场大战”指的是什么呢?()美国南北战争
5.“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疏中。请问这句话说的是当时西域哪个国家? 匈奴汗国 1.古希腊哲学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理想国》是希腊哲学众多作品中的卓越代表。《理想国》的 作者是()。
柏拉图
2.一般说来,空气不是商品,但是你到“氧吧”吸氧是要付费的。“氧吧”里的氧气之所以能成为商品,其根本原因是()。它用于交换
3.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 4.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5.国旗颜色为红色,象征着()。革命 6.凡年满()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5周岁
7.邓小平理论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科学体系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持续发展
9.儒家道德哲学强调圣贤人格,所谓“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渴慕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为 了培养这种理想人格,儒家学者在()一书中把道德修养总括为“三纲领,八条目”。大学 10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京华烟云》 11.鲁迅在《狂人日记》的结尾高呼()。救救孩子 12.峻青写下了不少悲歌慷慨的短篇小说,如()。《黎明的河边》
13.《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是当代作家()的作品。王小波 14.《边城》是现代作家()的代表作。沈从文
15.《小巷深处》是江苏作家()的作品。陆文夫 16.下列作品中,不是孙犁写的是(d)。A.《白洋淀纪事》 B.《铁木前传》
C.《风云初记》 D.《运河的浆声》
17.美国的()总统领导了解放黑人奴隶,维护美国统一的功绩永载史册。林肯 18.19世纪中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美国 19.下列各项,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一项是()。废藩置县 2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期
21.导致南极洲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污染物是()。氟氯烃化合物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23.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黄山位于()安微省 2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25.我国运输量居第二位的内河航线是()。珠江 26.下列诗人中不属于新时期中国朦胧诗派的作家是()。穆旦 27.下列最能代表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标志的诗作是()。《女神》
2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送别歌》是()根据美国通俗歌曲填的词。李叔同 29.散文名篇《秋夜》是作家()的作品。鲁迅
30.目前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商品是()石油 31.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航线经过()。马六甲海峡 32.城市化过程必然产生()。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33.按照距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地球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是()。第三颗 34.“亚欧大陆桥”西端的港口——鹿特丹位于()。荷兰 35.影响农业区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条件 3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37.当北京时间是9:00时,英国伦敦时间是()。1:00 38.我国第一部绘画史指的是()。《历代名画记》
39.“瘦金体”也称瘦金书,楷书的一种,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有腴润洒脱的风神,它是由()书法家创造而成的。赵佶
40.被誉为“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41.()的漆器工艺的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古代漆器工艺的高峰。战国
42、下列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的是 《道德经》
43、实证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它是西方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哲 学派别。被世人公认的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 孔德
44、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有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提出这句话的是古希腊哲 学家 苏格拉底
45、“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组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食物发展的总趋势
46、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47、最早提出真正意义上的“三权分立”说的是 孟德斯鸠
48、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 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9.田园山水诗派以“王孟”为杰出代表,这里的“王孟”是指()。王维、孟浩然 50.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的摩诘是(王维 51.盛唐时期公认的边塞诗派的主将是()。岑参、高适
52.谢眺擅长山水诗,他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名句“余霞散成绮”的下句是()澄江静如练 5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作者是()。王勃 54.李白有诗云:“蓬来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其中的小谢是指()。谢眺 55在小说名著()中可以找到女主人公有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相似之举。《苔丝》 56.美国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年)的作者是()。威廉·福克纳 57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是()。《静静的顿河》 59.西汉初统治者实行宽舒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60.东汉时期在生产上使用“水排”的进步意义在于()。提高了冶铁的质量 61.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西汉时期
62.“澶渊之盟”的议定地点澶州是今天的()。河南濮阳 63.对宋应星及其所著《天工开物》的表述,错误的是()。宋应星的科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4.中法战争中,清军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的战役是()。镇南关大捷 65.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是()中国
66.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是()。陈独秀 67.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
68.古代帝王墓葬的防盗手段多种多样,有“故布疑冢”的障眼法,有“秘葬之法”、“暗器”。盗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此之外,以下哪一个也是防盗的措施:()积沙
69.他是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出身于军人世家,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加校任校长,二战期间,任远东平洋战区司令,在日本重建过程中,进行了重要的改革,被誉为日本的“太上皇”,他是谁呢?()麦克阿瑟 70.我国的“鞠躬”礼起源于:()祭天仪式
1.英文共有26个字母是人人知道的,这26个字母是怎样形成的呢?英文字母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则是从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而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比如在古埃及图画文字中,A是表示“牛头”的图画,那么B是表示什么的图画呢?()家或院子 2.米兰 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 】 玩笑
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该诗句的作者是()北岛 4.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吗?()是
5、适度消费是指:()量入为出、不随波逐浪
6.新疆建省的时间是:()1884年
7.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下列那次侵华战争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 8.被称为世界圆舞曲之王的是:()约翰.施特劳斯
7.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方面,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 8.中国古代开始普遍种植棉花,是在下列那一时期:()明代 9.下列哪一位不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米芾
1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下列那次会议:()十五大 11.古代希腊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亚赛会是为了纪念谁:()天神宙斯 12.现行公历,原于下列那一种古代历法:()埃及太阳历
13.目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是中共中央第几代领导集体:()第五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养蚕绸丝开始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5.下列人物中擅长花鸟虫鱼写意画的是:()齐白石 16.我国古代奴隶制国家出现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机器的建立
15.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的运用 16.西汉休养生息和东汉光武中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7.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此为赞扬哪位统治者:()武则天 18.清朝掌管少数民族事物的中央机构是:()理藩院 1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20.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注意方案是:()《资政新篇》 1.新明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首都”是:()瑞金 2.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成立于:()上海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 4.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知道思想的大会是:()中共“七大” 6.“物镜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出自下列哪部著作:()《天演论》
7、第一次把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介绍到中国的科学家是:()李善兰
8、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指的是:()李大钊
9、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是:()周恩来
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11、1988年,全省成为经济特区的是:()海南
12、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3、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1997年7月1日
14、我党历史上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1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中国抗美援朝和抗越战争的胜利
17.“丹霞地貌”得名于我国广东的丹霞山,这类地貌往往以石峰、石柱、石塔、峰林等地形表现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以下地区未发现丹霞地貌的是: 山东泰山
18、有个族群在近千年中多流浪,欧洲各国对其的习惯叫法并不统一,我们在欧洲的文艺作品中多会遇到。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埃丝美拉达(Esméralda)就属这一族群。下述选项中哪个不是称呼此族群的: 高卢人
19.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其语言特点也基本形成,拥有了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和第一批演员。其中徽派、汉派、京派的三位杰出演员被誉为老生“三鼎甲”。请问以下哪一位不属“三鼎甲”之列? 卢胜奎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5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落,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写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
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南宋)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
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比。①芍药与牡丹对比,②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③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
:
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照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夸张。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答案 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
① 3
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时。
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
答案 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动态美。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的农村美景相协调。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子矶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运用了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
2.了解论述类文本的相关内容,掌握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的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联系知识链接中的方法指导,了解掌握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的解题方法。
2.实战演练,巩固掌握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的技能技巧。教学时数:2学时
考点阐释 1、2013年江苏《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考查其中的要求有: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能力层级为B
3、解读:
①“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②“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意义。
知识链接
一、论述文体裁的基本特征 1.议论文的种类
①政论文:即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
②评论:即评述某一事件、社会现象、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议论文。③杂文:即直接反映社会事实的文学性论文。它具有短小、活泼、尖锐、隽永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性很强的文体。
④感想:即读后感、观后感、杂感等。是人们阅读小品、观赏影视戏曲或体验某一生活经历后,在某一方面有了感触,得到的启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的议论。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①立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②驳论: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4.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起到摆事实、讲道 理、以理服人的作用。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先提出论点,然后逐一加以事实论证。
②引证法:包括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话、谚语、警句等。由于引用的这些论据是世人公认的思维成果,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在议论文中,比喻可以使论点讲得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④对比论证: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可以使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区别得非常明显。5.常见的论证结构
①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②层进结构 ③并列结构 ④对照结构
二、论述文本解题的主要思路
划分并概括段落内容、把握中心论点、筛选整合信息,深透理解语句内涵,是答题思考时的重要方向。
1.划分段落,把握主题
读文,是一个整体认知过程,需要划分段落,把握文章的主题。这是准确筛选信息、理解原文语句内涵、概括主题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重要基础。读文时应做到:
(1)画出文中能够表现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透过这些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题。(2)为全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整体把握文章观点。
(3)初读文时,遇到画线的句子即要特别注意揣摩、探究其意义。这能为后来的答题打好基础。
2.阅读题干,审明要求
仔细审读题干,寻找提示性词语,明确对象,揣摩出题者用意,根据赋分确定答案要点。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3.筛选信息,弄清范围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大都是直接筛选原文信息,或以原文信息为答案基础。这从上述例题中就可以看出来。因此,考生应有筛选信息意识。
深透阅读,准确地筛选信息,是回答一切简答题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回到原文,根据题干的指示和要求寻找答题范围,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弄清楚是只要部分寻找还是需着眼全文,然后重点研读。
解题时,要排除干扰,按照题干的要求,对确定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筛选,筛选的主要方法是去枝叶,找关键词,抓主干。原文信息为一个句子的,可采用“取干去枝”法;原文信息较分散的,可采用“摘录整合”法。4.理解语句,挖掘内涵
由表层含义挖掘到深层含义。
5.掌握论证方式方法,分析具体作用 概括论据,弄清其所论证的观点。掌握结构,分析结构方式。要掌握论述文各种论证方式方法(见前文)。注意: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其作用。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三、关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的相关知识
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形式是词与词语。“文中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答题时应注意由表层含义挖掘到深层含义。
(1)明确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通常而言,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一些术语,其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适性;其对概念内涵的揭示,也不一定是“下定义”的标准语言形式。
(2)明确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也就是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2、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或发表议论的句子;从结构上看,指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从修辞上看,用了多种修辞的句子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
理解关键语句含意在解题时,首先对号入座,找准位置,结合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作者意图加以解答。千万不可抛开中心,漫无边际,泛泛而谈。教学过程:
活动
一、阅读学案中的知识链接,能够分析概括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的解题思路。
活动
二、完成下列题目,强化掌握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句子含意的解题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来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思考: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趣”。
【解析】(1)从“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领起的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2)结合上文对“感受力”及“静”的解说,可知这句诗中体现出来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情趣”。
【方法总结】理解词句的含义。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1、明确词语是代词还是非代词。如果是代词,其指代内容一定在前文中出现过;弄清指代的范围。
2、如果是非代词,其指代义一般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注意上下语境的限制
3、分析词语原来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语境以及修辞分析在文中的意义
4、分析词语或短语的语法特点,以便准确理解和表达。
《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 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2分)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2分)【答案】(1)被社会的诱惑和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和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解析】(1)首先能把握这句话的主旨,是机会和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再结合本段的中心“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答案即可得出。(2)首先理解关键词“坚实的自我”“ 精神的坐标”,再结合本段的中心“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答案即可得出。
【方法总结】
1、理解分析句子,找出关键词,如果句子用了修辞格,应该还原修辞手法
2、结合语境巧妙分析含义(也可以探究原因,也可以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7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化学复习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2-0063-02中图分类号:G632.474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27
一、学业水平测试方案的背景和调整
学业水平测试是我省新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与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旨在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从而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它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新高考方案规定普通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必须达到C级,填报体育、艺术志愿必修科目D级必修不超过三门。但不要以为它与以前会考等同起来,换汤不换药,只是把文综理综按学科进行的考试换成分学科的考试。其实不然,以往的综合考只要学生通过考试,就等于拿到了高考的“入场券”,对高考录取没有太大作用。但是,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中的权重就大多了。
前两年规定,第一次报名参加四门必修科目和两门选修科目考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A级(必修科目满分100分,100~90分为A级)且技术科目考试合格的考生,可享受在划线前对语数外三门考试总成绩加10分的政策,这10分在480分的高考总分中,分量很重。但是要拿到6门学科A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常常是差一两个A而与10分擦肩而过。于是在此基础上,根据江苏省最新调整的高考方案,参加2010年高考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1A加1分,4A加5分。这样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自己的优势科目在高考中就能有所体现。学生学习就更具有主动性,在抓好各门学科的基础上,在去主攻自己的优势科目。
正因为它是高考的有机组成部分,故每年四月份的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俗称“小高考”,这两年很多学校甚至不惜暂停语数外课程来迎接“小高考”,足见它的受重视程度。如何正确看待“小高考”并在其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最后的高考取得先机,的确是值得大家探讨的课题,下面是笔者近两年总结的复习策略和几点思考。
二、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复习策略
1. 调整心态,统一认识
要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拿到好的成绩,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化学必修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这方面都要有统一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遇到有些拿B没有问题的学生,常常对自己没有信心,只想过关了事。老师和家长应多给予鼓励,让其树立起拿A的目标。对于难以合格的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让他明白测试的重要性。
2. 研读考纲,把握要求
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考试说明”阐述了命题指导思想,对考试内容与要求有明确的规定。要想在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我们就必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不仅要研究考试内容范围,还要研究测试的层次要求,这样复习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不至于因偏离方向造成复习不到位或做无用功。如必修2原电池内容,“考试说明”只要求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笔者的理解,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Zn-Cu”原电池内容,其他类型的原电池就不要去深挖。最近两年的试卷上都考的关于此电池的内容,只是将电解质溶液稍稍改变而已。我校的经验做法是针对“考试说明”列出的知识点编制配套的习题让学生训练,一点多练,收到很好实效。考试说明是依据,不仅我们在研读“考试说明”,命题者也在研读。
3. 完善体系,扎实“双基”
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学业水平考试恰恰就是重基础、低难度、全覆盖。要牢固掌握“双基”,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重视课本的基础知识,教学不在于做题量的增加,离开课本复习容易造成知识缺陷,有的试题就是课本原题的演变,或是课本内容的适度延伸;二是要注意知识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网络,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心中都有一棵知识树。我校的方法是以讲义形式将整理的知识点印发学生,督促他们熟化。然后以默写的形式加以检查。当然,知识点细化了,网络化了,不是说就不要重点、难点,对“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的,一些在各类资料或模拟题中出现率较高的内容,都要特别加以强调。如Fe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化学环境保护等常考热点都要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三是将基础知识有机整合与延伸,可以专题复习形式表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如推断题专项练习、选择题专项练习等形式,从学生掌握来看,进步非常明显。
4. 重视整体,着眼差异
教学的进度和难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整体的推进,但更要重视两部分学生:一是后进生,估计不能达到A的学生;二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A的学生,在他们身上下工夫,会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各校为了不在高考起跑时就棋输一步,显然C级的高通过率是当然目标,因为它牵及高考报名资格问题。应该说,对付水平类化学必修科目考试,读、默确实是法宝,试题大部分考的是“是这样”,而不是“为什么”,化学本身就带有半文科性质,知识点熟化了,过C级就应该没多大问题。要想提高C级通过率,教师对班上C级通过较为困难的边缘生要特别关注,要花细功夫,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冷言相讥,讽刺挖苦。要帮他们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复习计划,帮他们树立信心,多鼓励,多督促,对他们的作业也要特别布置,以夯实双基为主要宗旨。
要想夺取“小高考”的真正胜利,奋力冲A是大家的理想目标。省教育考试院对A级指标有一定的控制,试卷设计的区分度主要是分值20分的中等题和10分的较难题。2007、2008年化学试卷最后一题就让不少学生达A受阻,而且难度有所提升。2009年化学试卷在选择题最后一题以及试卷最后一题上控制,难度又有所加大,可见对A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在平时还要给学生训练一些“A级冲刺”题,以提高A级达标率。当然也不是为此一味追求所谓的难题、偏题、怪题,这是“考试说明”所明确摒弃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收集资料,加强研究,探寻命题动态与趋势。如从2009年的试卷来看,过北京奥运会盛大的烟火表演考查了焰色反应的相关知识,试题生动灵活、贴近生活,强化了化学学科与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联系,化学学科特点鲜明。这种以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生活细节为载体考查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题目在试卷中举目可见。
5. 突出效率,强调规范
从客观上看,由于不少教师在教学上还是比较保守,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因此必修科目课堂教学效率一直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效备课,着力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强调有效选题,要根据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选题,难度适宜,重点突出,层次感强,题型灵活。教师要安排好基础复习和综合复习的梯次,要有效训练,减少训练的数量,增加思考的时间,提高训练的质量,不做则已,做就要到位——正确、快速、规范。对基础不好的学生,练得越多错的越多,与其这样,不如强化基础。除此,还应加强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加强答题规范化的要求。
6.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小高考”的特点,为提高复习效率,我校化学组进行了探索与调研,推出了以下课堂模式:知识点熟化(事先讲义印发,用时十分钟)→重要知识点强调(五到六分钟)→基础题演练(练习、讨论、提示共计十五分钟)→A级冲刺题模拟(重在分析,用时十分钟)→课堂自我总结(查漏补缺,用时五分钟)。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老师讲少了,学生动多了,达C冲A兼顾,课堂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效果显著,在此模式推动下,我校化学在连续三年的“小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作为成功课堂模式在全市推广。
三、几点思考
实行新高考方案目的在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负担。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甚至教育部门在做法上存在误区。一、平时不注重必修科目的教学,而指望临近“小高考”测试时加班加点搞突击。单靠高二临考前一两个月强攻,甚至不惜停非必修科目的课来抱佛脚,学生老师叫苦不迭,效果也差强人意,实在是得不偿失。二、由于1A高考就能加1分,学校之间常常有新的攀比之风,比较A级人数和比率,并且营造了一个非常紧张的氛围,作业量也不断加大。学生将水平测试看成是高考,反而将高三的压力延伸到了高二,对学生何来减负呢?建议学校平时就要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开足必修课时,步步夯实,有序推进,到时水平类测试才不会慌乱无措,“小高考”也不会无端异化,也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的初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减负。
参考文献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复习题】推荐阅读:
江苏师范大学论文系统08-21
《江苏师范大学章程编制工作方案》11-06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江苏)题库:散文阅读06-05
江苏中考数学复习10-29
江苏科技大学10-12
江苏开放大学12-08
江苏高一语文作文07-15
江苏资料员习题集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