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实验报告

2024-10-30

江苏大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

江苏大学实验报告 篇1

实验目的:

1.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此类实验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思维;

记忆合金水车: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它可以记住加工好的形状,当外力或温度改变使其形状发生改变的时候,只要适当的加热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该装置让所选记忆合金周期性地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接触,形状随之周期性地变化,从而驱动水车轮的转动,形象地展示了热变为功的过程和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和用途。

该种形状记忆合金为镍钛合金,有双程记忆功能(即能记忆温度高低两种情况下的形状)可以有上百万次的变形和恢复。镍钛合金还有相当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变温度较低,约在40-50℃,医学上用于脊柱侧歪、骨骼畸形等的矫正。低温差热机:可以利用比环境温度高4℃的任何热源,使一组活塞运动并推动转轮运转,是一种很好的利用低温热源的热机,可以利用不高的温度差实行热工转化。主要应用在于能利用传

统热机无法利用的能量来源。

经典置换式热气机:利用酒精灯的热量驱动一组活塞、连杆和转轮往复运动,工作物质为封闭在透明活塞筒中的空气。活塞和工作物质在往复过程中完成吸放热和能量转化,工作过程形象直观,是对热力学定律和热机原理极好的阐释。其透明活塞材料为石英玻璃,主要特点是热胀冷缩系数小,透光性好。耐腐蚀性强。

投影式伽耳顿板:可以用来验证大量随机物理事件共同遵循的统计物理规律。统计物理规律因等概率假设则其结果可靠,在应用方面很广泛,比如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提出等等。

辉光盘:利用低压气体分子在在高频强电场中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过程,外界声音影响电场分布从而影响电子运动,在盘上显示出形状变化的荧光。

昆特管(声驻波演示):利用管中泡沫小球在声驻波场中形成的“泡沫墙”将看不见的声波显示出来,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该装置的缺点是无法消除静电的影响:泡沫小球帖在管内壁上。

气柱共鸣声速测量装置:通过气柱共鸣测量

声速。

热声效应演示仪:所谓热声效应是指在可压缩流体的声震荡与固体介质之间由于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均能量。相当巧妙地利用谐振管中声驻波的能量,将热声堆下面的能量“泵”到上面来,使热声堆上下产生将近10℃的温差,是一种声制冷的方法。

其工作过程为:谐振管上部为一个热声堆,下部为一个扬声器。扬声器发出的声波在谐振管内形成纵向驻波。热声器下部声压增大时,推动气团向上运动,并因压缩而升温,将热量传给声堆。声压下降时,气团向下运动,但热声堆温度下降较少,于是向热声堆上部输热。热声堆中无数气团每次振动都吸收一定热量向上传输,热量不断地被从低温区泵到高温区,从而实现了声制冷。

伯努利悬浮盘:该装置形象地显示了伯努利方程中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因流速大压强小,悬浮盘克服了自身的重力悬在空中。

傅科摆:它使我们不依赖于相对天体的运动就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单摆由于不受垂直于摆平面的力,摆平面应该保持不变。但傅科摆让我们看到了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太原的转动周期为39.1小时),赤道上是不转的,南北两极转动周期为24小时。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是带动这固定在地球上的一切(包括傅科摆的角度盘),而摆锤、空气、水流由于惯性还是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改变,这就构成了相对运动。

看得见的声波:利用生理上的视觉暂留效应,将声波可视化,助于理解。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将纵波显示为横波。

椎体上滚:实验中的椎体由高处滚向低处,与我们传统观念不符。但实际上椎体在上滚的过程中,重心是下降的,与物理规律统一。本实验告诉我们表象与本质有时候是完全相反的。

角速度矢量合成演示仪:让一个转轮绕俯仰角可改变的水平轴转动,再让它同时参与绕竖直轴的转动。水平轴转的俯仰角会随着绕竖直轴转动的方向和转速而变化。该装置能形象地反应角速度合成的矢量性。

转动惯量演示仪:

离心加速器:原理是角动量守恒,施加的力在转轴上(没有力矩)

进动仪:可直观地演示刚体的进动和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回转仪:在改装置中转轮不会因重力作用而落地,而是产生了进动(即轮轴绕立柱的转动),显示了转动系统的进动规律。

利用刚体定轴转动轴的指向性,制成惯性指导陀螺仪,精准指向。

范式起电机:上下两个圆辊用环形橡胶带连接,电机带着高速转动。摩察产生的静电在上辊,下辊的静电导入大地。这样使得电极球上的电荷越来越多,产生很高的电位。用于演示静电作用、尖端放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

安培力演示仪: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产生力的作用,可以直观地观察安培力的方向、大小随线圈、磁场的变化规律。

高压静电电压表:利用静电力推动光点移动,可在标尺上独处数据。

帕尔贴效应仪:不同的导电材料的电子能量不同。将两种导电材料接触后连入电路,向具有低能态电子材料流入的电子有将多余的能量传给晶格是材料升温,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向高能态电子材料流入的电子将从晶格获取能量使之降温,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本装置直接

通过手型处直接感受这种制冷制热的过程。选用帕尔贴效应明显的材料如三碲化二铋(帕尔贴效应温差可达67℃)可制冷制热。最广泛的应用为车载冰箱。

法拉第楞次定律:金属壳相当于密绕线圈,镂空金属壳相当于疏绕线圈。通过铁块下落的速度自身的对比和与铝块降落速度的对比,将楞次定律直观表示出来。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

磁阻摆:很好地阐释了楞次定律的内涵: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总是阻碍感应电流。大量应用于仪表指针,使之便于快速度数。

江苏大学实验报告 篇2

同声传译实验室主要是用于同声传译教学的实战训练, 同声传译的主要功能有:数据翻译练习, 原语概述练习、文本视译训练、同声传译训练、交替传译训练、以及同传模拟会议功能等等, 此外也适用于口译训练等。同声传译实验室设立后, 能够实用于本专业口译训练和同声传译模拟。

1 实验室建设基本要素

当您用SANAKO Lab 100作为教学工具时, 会涉及到以下重要的概览和说明。您可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不同课程 (Session, 即不同的学习组) , 在不同课程中您可进行不同的具体学习活动 (Activity) , 譬如听力理解, 录音回答等等。您也可将整个班级归入到一个课程中。

1.1 程序定义

基于课程理念的SANAKO Lab 100程序是指, 您可针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差异, 让他们在各自活动中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料。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可以学习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习资料, 从而获得最大的学习裨益。

1.2 程序活动

SANAKO Lab 100里的多种活动, 给您提供了高效率和多用途教学需求的全部。除基础练习外, 您还可以制作测验, 练习同声和分段翻译。

1.3 程序内容

Lab 100的使用简单又有趣, 这是因为它的外观和功能都是针对无干扰流畅教学环境需求而设计的。使用SANAKO Lab 100教学过程中, 您无需担心操作错误步骤, 因为控制按钮状态会随着活动过程的进展, 自动作相应的改变。SANAKO Lab 100语言学习中心是由下列组件组成:教师计算机上的图形用户界面 (GUI) , 节目源接口 (PSI-Program Source Interface) , 媒体存储单元 (MSU-Media Storage Unit) , 系统连接单元 (SCU-System Connection Unit) 以及用户音频面板 (UAP-User Audio Panel) 。

1.3.1 节目接口

节目源接口 (PSI) 可通过其输入孔与任何外部音频源连接也可与学生相连。

1.3.2 存储单元

媒体存储单元 (MSU) 是所有师生录音储存的地方。它是个独立的数字单元, 用来保存您要访问的音频文件。教师可从教师计算机中复制媒体文件到媒体存储单元, 每个学生录音时间最多可达99分钟, 而节目源文件则可达到120/240个小时。

1.3.3 连接单元

系统连接单元 (SCU) 用于连接媒体存储单元, 学生和教师音频面板, 外部音频源 (经节目源接口) 的设备, 确保学生、教师及外部音频源之间的声音连接成功建立;

1.3.4 用户面板

用户音频面板 (UAP) 就是学生用户界面。它位于每个学生课桌上, 也是SANAKO Lab 100用户界面的一部分。音频面板上的控件对音频源所起作用可是:调整音量、设置或删除书签以及回答测验问题。教师端也配备了一个教师用户音频面板;

1.4 课程设置

SANAKO Lab 100中, 活动是指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 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过程。SANAKO Lab 100中, 课程是指一些设置, 您和学生可在其中进行不同练习。例如, 您可让一组学生进行发音练习, 而另一组学生进行听力理解。而你要做的就是创建两个课程, 一个用作模仿训练而另一个则用作听力理解。对于每个课程, 您都需要选择参与者、执行的活动以及音频源 (例如, 在模仿训练中选择MP3音频文件) , 然后再为参与的学生开始他们要进行的活动。

1.4.1 编制活动

SANAKO Lab 100语言教学中心包含以下预先编制好的活动:听力理解、模仿训练朗读练习、电话对话、配对讨论、小组讨论、同声翻译、分段翻译、录音回答测验、AP®考试、自学模式、音频点播。SANAKO Lab 100课程中, 您可将预先编制好的活动中的练习分配给学生。选中相应的活动后, 教师屏幕上的课程视窗界面将给出指导您进行活动的步骤。

1.4.2 课程活动

课程是指一组正在进行某项学习活动的学生。您可自由选择参加者数量;一个课程可包含单独学生, 一组学生或者整个班级。总共可建立三个课程。课程是SANAKO Lab 100课堂的关键, GUI设计中体现了使用课程的理念。SANAKO Lab 100采用不同颜色标记正在进行的不同的课程, 您可从屏幕上直观地地观察相关信息及正确的学生图标。

1.4.3 工作模式

除了可以将学生设置和加入到课程内进行指导外, Lab 100还允许你设置自我方式工作模式, 用于学生音频点播和自学。这些自学工作台可被安置在网络内不同教室中的任何地方, 学生可随时使用它们进行自学和听读学习资料练习;或者作为视听教室供学生自学使用。自我访问模式可以在常规的课程方式操作之外运行, 可不需要教师控制。教师可定义供自我访问模式使用的MSU文件列表, 学生可使用学习资料进行独立学习。需要时, 教师还可呼叫自我访问小组。

1.5 软件安装

1.5.1 光驱显卡

支持Microsoft®Windows®XP或者Windows VistaTM分辨率1024 x 768或更高, 支持16位颜色声卡DVD光驱鼠标网络适配器COM端口 (仅用于AA Lab)

1.5.2 启动管理

将Lab 100 CD-ROM插入您计算机CD-ROM驱动器中, 安装向导会自动启动。如未启动, 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 选择CD ROM驱动器, 然后双击‘Setup.exe’文件。选择安装路径。安装完成时单击OK, 无需重新启动。

1.6 硬件安装

1.6.1 媒体存储

媒体存储装置 (MSU) 。它是个媒体仓库, 教师音轨可保存或复制到它里面。储存在这里的音频文件可被传输到学生音频板。该模块对节目源文件的最大存储容量可达120小时。媒体存储装置对节目源文件的最大存储容量可达240小时。

1.6.2 串行接口

系统连接单元 (SCU) 。如果系统中不包括媒体存储装置 (AA Lab) 的话, 系统串行接口是必须的。串行接口能将教师电脑连接到系统连接单元并将外部音频源设备 (例如MP3播放器, 磁带录音机等连接到系统连接设置。使用双通道节目源接口, 用户可连接两个外部音频源到单个系统连接设置 (SCU) 端口。

1.6.3 用户面板

用户音频板 (UAP) 。用户音频板是桌面嵌入型, 用金属板安装位于每个学生位置, 它是学生用来参加Lab 100课堂的工具。教师也有一个用户音频板。在课桌上打个洞, 在课桌下紧固螺钉, 这样就可牢固地附加在学生课桌上。

1.6.4 面板教学

教师电脑 (计算机) 。用于控制学生面板和教学。

Note:以上数据须根据同传室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 结论

Lab 100多媒体教学环境含有对有效而愉快的教与学来说不可或缺的所有基本特点和功能。教师是学习活动不可置疑的中心, 拥有一套教学管理工具, 也从各种能让其评估学生课堂表现和记录学生进步过程的方法中获益。另外, 创新能力也会产生出新的学习材料。Lab 100为学生的口语练习和基于课本的练习提供了最佳的工具。学生声音录制功能使他们有广阔的机会来用目的语进行互动。学生也会因享有用来进行独立学习或补充学习的资源而获益。独立的扩展模块可轻易地对Lab 100的基础平台进行升级和提升, 从而使其成为一套灵活的可修改的软件解决方案, 能适应老师们特定的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 同声传译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同传口译员在市场上有强劲需求。截至2013年初, 招收翻译硕士院校共有158所。由此可以推出国内仍有大多数院校没有开设同声传译的课程, 更不用提同声传译教育基地了。该类课程多只在设立翻译系或是翻译专业的院校中出现, 甚至有可能在该类院校也不够完备。因此适时地在普通高校中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同声传译课程, 迎合社会, 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值得的、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D.塞莱斯科维奇, M.勒代雷.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汪家荣, 李胥森, 史美珍译.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9:27-29.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33-35.

[3]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52-53.

[4]杨承淑.从经济性原则探讨顺译的运用[J].中国翻译, 2002 (11) :19-21.

[5]万宏瑜, 杨承淑.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J].中国翻译, 2005 (5) :28-29.

[6]邱琼.重述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D].2005.

[16]刘祖培.翻译等值辩[J].中国科技翻译, 2000 (2) :1-4.

[17]陆刚.论文章标题英译的功能对等[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4) :28-31.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篇3

关键词 应变片;静态应变仪;动态应变仪;电桥;拉伸机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41-01

1 标定试验

1.1 利用YE29003B应变标定仪标定动态应变仪

1)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接入动态应变仪中:接完后相应的接口通道指示灯变暗,选折合适的拱桥电压和增益。本文选取:10V和2K欧姆,通道为3通道。

2)先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拨到0欧姆,然后将动态应变仪选定通道电压调零,按下AUTO按钮机器会自动调零,若没有完全为零,可以用螺丝刀调节左边的微调FINE。

3)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拨到1000欧姆,调节动态应变仪选定通道电压,并使其成为整数。

4)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分别拨到800、600、400、200、0欧姆,记录每组的电压。

5)处理数据、得到回归曲线,由图可知应变与电压的关系。

1.2 模拟标定动态应变仪

本实验是用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接好电桥,模拟应变。因为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就是,在某变形点应变片会随之变形,从而自身电阻改变,导致电桥不平衡。如此标定动态应变仪时完全可以用可调电阻代替应变片。

将可变电阻调到59880欧姆,将动态应变仪调零后接入刚调好的可变电阻,再将接入可变电阻后的电压调到整数。

依次调节可变电阻使分别其为74880欧姆、99880欧姆、149880欧姆、299880欧姆,并照如上操作得到五组电压如下表:,然后和YE29003B应变标定仪得出结论比较。

2 弯曲、拉伸试验

2.1 拉伸试验测量弹性模量E,泊松比v

1)应变片的粘贴、连接仪器。因为要测两个量故使用两片应变片,一片测纵向,另一片测横向,贴片贴好后将两片应变片接入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的两个不同通道中,并接成1/4桥电路,其中纵向应变接入通道1,横向应变片接入通道2。

2)试样加载、数据收集。摇动YE6253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台的加力手柄,使试样受拉,同时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会显示拉力和应变,选取合适的数据并记录。本文中以拉力为准,大约隔50N到100N记录一组数据。每次记录时先点通道1,记录纵向应变,再点通道2,记录横向应变。

3)数据处理,计算E和v。用Excel处理得到的数据并绘图,由竖向应变-应力图可得弹性模量E。由竖向应变和横向应变可得泊松比v。

2.2 弯曲试验正应力试验

1)试验用三点弯梁、应变片粘贴及电桥接法。本实验所用材料为已粘贴好五片应变片的三点弯曲梁:五片应变片(至上而下)本别测量上表面、中性层与上表面间、中性层、中性层与下表面间、下表面五个位置的应变,故有五片应变片接入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中,每片接入不同的通道中,规定应变片按至上而下的顺序接入通道1至通道5。

2)测量五点应变并与理论作比较。实验前先调零,测试时将拉力规定为某一特定值,本文使用600N,加载后先按通道1,記录上表面应变片的应变,以此类推测得其他点的应变。为消除误差,此过程复测量三次,每次拉力一定,取三组数据平均值。最后与理论值比较,得应变平均值,实际应力值,应力理论值和相对误差=|σ实-σ|/σ。

3 K片的测定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描述

本实验用的是截面为18.1*18.1的正方形梁,简支梁表面放一幅梁,中点受集中力并用千分尺测梁中点位移。应变片贴在上下表面,测出梁上下表面的应变量。由《力学CAT基础》推导K片的值。

3.2 K片的推导

根据《力学CAT基础》,纯弯梁应变与应变片电阻率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供货应变片粘贴在梁的纯弯区段内下表面,应变片纵向与梁的轴线方向重合,给定载荷后通过绕度计测量纯弯梁在加力线上的位移f,并由材料力学梁弯曲公式计算出应变片粘贴处梁的应变:

ε纵=fh/(l2+f2+fh)

1)用电阻仪表在贴片前测出应变片的阻值R;

2)将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接入应变仪桥路调零后,按给定载荷P加载到位后测出应变仪的电压输出V;

3)将载荷卸去并使应变仪调零,随后对测量应变片电阻并联一个可调电阻仪,而后调并联电阻值到Rn,使对应应变仪的输出电压仍为V。此时应变片和外并电阻Rn的总电阻为:RRn/(R+Rn);

4)根据1)、3)步得到的电阻数值可以求出电阻变化率为:

ΔR/R=[RRn/(R+Rn)-R]/R=-R/(R+Rn)

5)灵敏系数Κ片的测量结果为:

Κ片=|ΔR/R|/ε纵=|ΔR/R|l2/fh

3.3 测量ε仪、千分表读数f

测出数据千分表读数f,ε仪(µε),ε纵(µε),△R/R,拉力(N)。由ε纵(µε)—△R/R曲线可得K片的大小。

4 COD引伸计标定、测量裂纹长度

4.1 COD引伸计侧线

因COD引伸计的五条输出线是混乱的我们必须对此整理,方法如下:

首先,COD引伸计内部桥路如下:

引线是4条桥线加一条地线,每个电阻120欧姆

如对于1线,将其和其他颜色的先接到欧姆表上若读数为90可知是1、4两端或1、3两端,二若欧姆表上若读数为120可知是1、2两端,这样便知道电桥的内部链接只要将对面的两端接入YE29003A盒中的V+、V—,或IN+、IN—中即可。

4.2 COD引伸计位移与动态应变仪电压的关系

在使用COD引伸计前必须标定引伸计位移与动态应变仪电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4.3 测量裂纹长度

(本实验使用柔度法来测量裂纹长度,试验在弹性范围内进行,每次试验加载一次并马上卸载同时记录载荷与位移关系。

根据SET柔度公式:a/w=β0+β1µ 其中:β0=1.0056;β1=-2.8744

µ=1/(1+sqrt(E`*BefC));Bef=B-(B-Bn)/B

a是裂纹长度;B为式样的厚度,W为其宽度;测得B=2mm,W=18mm,E是弹性模量,C是测得的柔度即本实验的δ。

将数据代入得:a。

参考文献

[1]蔡立勋.力学CAT.西南交通大学.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 篇4

生物传感器 与测试技术

课程名称 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姓 名 徐梦浙学 号 专 业 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 王建平/叶尊忠

一 热电偶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偶特性曲线;

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所需仪器

四、

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

注意事项

五、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

曲,影响模块使用。 六、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 七、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 八、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

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九、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实验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特性实现测温。

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使用最多的温度传感器,它的原理是基于18发现的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或B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只要两节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另一端温度为T0,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见图50-1(a),即回路中存在电动势,该电动势被称为热电势。

图50-1(a) 图50-1(b)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被称为热电偶。

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之间便有一电动势ET,其极性和量值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见图50-1(b),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为负极。实验表明,当ET较小时,热电势ET与温度差(T-T0)成正比

十一、实验步骤:

十二、关闭平台电源(myboard),插上热电偶实验模块。开启平台电源,此时可以看到

模块左上角电源指示灯亮。

十三、打开nextpad,运行热电偶实验应用程序

十四、查看传感器介绍,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温差与热电势之间的关系。

十五、在特性曲线页面。选择不同型号的热电偶观察各型号热电偶的V-T,在测温曲线的

下方,手动模拟产生热电势的.值,观察测温曲线。

十六、在实验内容页面中了解实验的内容、操作方式和过程

十七、在仿真页面任意改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和运算放大倍数,记录E(T,T0)和

冷端温度仿真的输出值E(T0),将数据填写到热电偶温度手动测量表中,查表计算热电偶的电势所对应的温度值。 十八、在测量页面

十九、选择实际接入的电阻

二十、在nextsense01中,用杜邦线将R2 R4链接到运算放大器上。

二十一、调零。将A、B端用杜邦线短接,调节模块右侧下方的电位器,对放大器的输

出Vout进行调零。 二十二、测量。选择K型或者J型热电偶其中一个,连接到A、B两端,在自动测量页

面,点击页面上的开始按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将热电偶放置到热水中记录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范围至少30度)。 二十三、在nextpad页面中,点击页面右上的数据保存按钮,选择保存的表格,进行数

据的保存。

二十四、数据及结论(绘制数据点散图,建立回归方程,分析灵敏度和线性误差)

冷场温度 热电偶输出电势(uV) 20.64 3543.21 20.65 3500.6 20.65 3731.66 20.65 3730.34 20.64 3797.56

测量点温度

87.59 86.81 91.08 91.06 92.3

温度差 66.95 66.16 70.43 70.41 71.66

20.64 20.65 20.65 20.65 20.64 20.65 20.65 20.66 20.66 20.65 20.66 20.65 20.66 20.64 20.66 3815.1 3561.15 3491.3 3509.37 3463.48 3472.74 3514.91 3535.65 3585.15 3601.62 3544.6 3443.76 3421.89 3410.39 3461.66 92.62 87.93 86.63 86.97 86.11 86.29 87.07 87.46 88.38 88.68 87.63 85.76 85.36 85.13 86.1

71.98 67.28 65.98 66.32 65.47 65.64 66.42 66.8 67.72 68.03 66.97 65.11 64.7 64.49 65.44

结论:

江苏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题 篇5

实验一

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 Quidway S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通过 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 Telnet搭建配置环境

3.熟悉 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交换机配置方式

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 Console方式 telnet方式 web方式

modem拨号方式

2.命令行接口 Command-line Interface 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 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向用户提 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 括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有如下特性: 

通过 Console口进行本地配置 

通过 telnet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通过 modem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 

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1

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 tracert、ping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

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

用 telnet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 

提供 ftp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

提供类似 Doskey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 无冲突关键字即可解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

2.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 从实验室人员管理;

3.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4.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5.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

1.华为 Quidway S/思科 Catalyst 2960/中兴 ZXR10交换机 2.计算机一台、配置电缆、局域网环境

六、实验步骤

通过 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

1.如图 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 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 Console口连接。图 1‐ 1配置电缆的连接

2.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 Windows的超级终端),设置终端通信参 数为:波特率为 9600bit/s、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 选择终端类型为 VT100,如图 1-2至图

1-3所示:

图 1‐ 2运行 Terminal程序

图 1‐ 3设置 Terminal连接时参数

3.以太网交换机上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 用户输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4.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 以随时键入“?”,具体的配置命令可以参考华为相关文档。

通过 Telnet搭建配置环境

1.在通过 Telnet登录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

Console口在交换机上配 置欲登录的 Telnet用户名、认证口令、验证方式及权限。 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0 4表示从第0到第4共

5个

vty用户)[Quidway-ui-vty0-4]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xxxx(xxxx是欲设置 的该 Telnet用户登录口令)

[Quidway-ui-vty0-4]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Quidway-ui-vty0-4] user privilege level 3 2.配置交换机 IP地址,需要进入交换机的VLAN接口

1视图,通常配置交 换机 VLAN接口

1的IP地址就是配置了交换机的IP地址。当使用

VLAN时 情况另当别论。

[Quidway] interface vlan 1 [Quidway-Vlan-interface1] ip address x.x.x.x x.x.x.x(分别是

IP地址和子网掩 码)

3.如图 1-4所示,建立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以太网接口通过局域网与以太 网交换机的以太网口连接。注意微机配置的IP 地址必须与以太网交换机的 IP地址在同一个子网下。

图 1‐ 4基于网络环境的配置

在微机上运行 Telnet程序,输入与相连的以太网口所属

VLAN的 IP地址,如图 1-5所示:

图 1‐ 5 Telnet方式配置

4.终端上显示“User Access Verification”,并提示用户输入已设置的登录口令,口令输入正确后则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如果出现“Toomany users!”的提示,表示当前 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的用户过多,则请稍候再连(Quidway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最多允许

5个

Telnet用户同时登录)。

5.使用相应的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 助可以随时键入“?”,具体的配置命令请参考华为相关文档。配置实例(这里给出思科 ISO的配置过程):

Swtich> enable Switch# 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1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 exit Switch(config)# line vty 0 4 Switch(config-line)# password 123456 Switch(config-line)# login Switch(config-line)# end 熟悉 VRP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1.熟悉在用户视图、系统视图、接口视图之间的切换命令 2.充分利用?熟悉如何获得命令的关键字和格式 3.了解使用时出现的各种错误信息的含义

七、思考题

1.Telnet配置方式比起

console配置方式有哪些优点?

答:CONSOLE接口是用来配置交换机的,所以只有网管型交换机才有。而且还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网管型交换机都有,那是因为交换机的配置方法有多种,如通过Telnet命令行方式、Web方式、TFTP方式等,所以console配置面更广。2.为什么IP地址要设置在交换机的VLAN接口上?

答:VLAN本身是个虚拟接口,只要你的PC和交换机线路通了,无论PC连接交换机哪个物理接口,都能通过VLAN接口管理交换机,用于管理交换机。由于,二层交换机不能设置IP,管理员要管理这个交换机,就只能到现场配置,太麻烦了。在Vlan上设置IP地址,是为了方便远程管理二层交换机,同时也可以作为对应端口的网关。

实验二

基本 VLAN设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置 VLAN的基本命令

2.在多个交换机所组成的交换网络中合理组织

VLAN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要求的物理拓扑结构连接以太交换网络

2.根据实验要求的逻辑拓扑结构创建 VLAN并将相应的用户及网段划分到 对应的 VLAN中去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VLAN概述

VLAN 技术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风暴。虽然通 过路由器也可以划分广播域,来减小广播风暴的影响,但路由器本身的 工作机制会增加网络数据传输的延迟,对网络的性能同样会产生一定的 影响。所以通过直接在以太网交换机上实施 VLAN,一方面解决了广播 风暴问题,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高速的数据转发服务。目前常用的 VLAN划分方式如下: 

基于端口的VLAN 

基于 MAC地址的 VLAN 

基于子网信息的VLAN 

基于协议的VLAN 2.IEEE802.1Q协议

IEEE802.1Q协议定义了以下的内容: 

VLAN的架构

VLAN中所提供的服务

VLAN实施中所涉及的协议和算法

VLAN的帧格式如图

2-1: 图 2‐1 802.1q帧格式

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是 IEEE定义的新的类型,表明这是一个 加了 802.1Q标签的帧。TPID包含了一个固定的值

0x8100。TCI是帧的控制信息,它包含了下面的一些元素:

Priority:这 3位指明帧的优先级。一共有

8种优先级,0-7。IEEE 802.1Q 标准使用这 3位信息。

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CFI):CFI值为

0说明是规范格式,1为非规 范格式。它被用在令牌环/源路由 FDDI介质访问方法中来只是封装帧中 所带地址的比特次序信息。

VLAN Identifier(VLAN ID):这是一个 12位的域,指明

VLAN的ID,一共 4096个,每个支持

802.1Q协议的交换机发送出来的数据包都会包 含这个域,以指明自己属于哪一个 VLAN。

在一个交换网络环境中,以太网的帧有两种格式:有些帧是没有加上这 4 个字节标志的,称为未标记的帧(untagged frame),有些加上这 4 个字 节标志的,称为带有标记的帧(tagged frame)。3.VLAN配置基本命令

进入 VLAN视图及创建/删除

VLAN [undo] vlan vlan_id vlan_id是要创建的VLAN的标识。

给 VLAN指定端口 [undo] port interface_list interface_list 是被指定到该 VLAN 中的端口列表,该命令必须在VLAN 7

视图下执行。

给端口指定

VLAN port access vlan vlan_id vlan_id是该端口被指定的VLAN标识,该命令必须在端口视图下执行。

设置/取消接口为 VLAN Trunk port link-type {access | trunk | hybrid} 在使用 VLAN的时候,交换机连接计算机的端口应该设置为 access类型,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应该设置为 trunk类型,hybrid类型用在其它场合 中,可以参考华为相关文档。该命令必须在端口视图下执行。

设置/取消 Trunk端口中允许通过的 VLAN [undo] port trunk permit vlan {vlan_list | all} 当某个端口被设置为 trunk 类型时,需要指定有哪些 VLAN 的帧可以通 过该端口,该命令必须在设置为 trunk类型的端口的视图下执行。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 2.学生拟定实验方案,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3.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 从实验室人员管理; 4.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5.教师审查、分析学生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 6.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

1.华为 Quidway/思科 Catalyst 2960/中兴 ZXR10交换机 2.PC机、局域网环境

六、实验步骤

1.按照图 2-2中的拓扑结构,通过配线系统将该以太交换网连接起来。

图 2‐2实验拓扑

2.创建 VLAN,并将 PC机所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中,配置实例如下: Switch> enable Switch# 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vlan 2 Switch(config-vlan)# vlan 3 Switch(config-vlan)# exit 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0/1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 interface fa0/2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Switch(config-if)# end

3.查看 VLAN信息,配置实例如下: Switch# show vlan

4.设置交换机之间的端口为 Trunk类型,并制定其封装格式和

VLAN过滤 范围,配置实例如下: Switch# 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0/24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 5.测试 PC 机之间的连通性,构造广播流量并查看广播域的范围。

七、思考题 1.若有一台 PC机连接交换机的Trunk端口,则该

PC机能否进行通信? 答:可以,trunk模式下,端口用于交换机间连接。2.基于端口的 VLAN划分具有哪些优点?

答:1.广播风暴防范。限制网络上的广播,将网络划分为多个VLAN可减少参与广播风暴的设备数量。LAN分段可以防止广播风暴波及整个网络。

2.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含有敏感数据的用户组可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离,从而降低泄露机密信息的可能性。

3..成本高昂的网络升级需求减少,现有带宽和上行链路的利用率更高,因此可节约成本。4.提高IT员工效率。5.增加网络连接的灵活性。

实验三

路由器安装与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手工配置路由表的方法 2.掌握读懂路由表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要求正确连接网络

2.正确配置网络中设备的 IP信息

3.正确配置路由器之间的广域网协议参数 4.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静态路由简介

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在组网结构较简 单、到给定目标只有一条路径的网络中,只需配置静态路由就能使路由 器正常工作。正确地设置和使用静态路由能有效地保证网络安全,并可 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

使用静态路由也存在一些问题:当网络出现问题或因其它原因引起拓扑 变化时,静态路由不会自动发生改变,不需要有网络管理员的介入。2.静态路由的配置 静态路由的配置包括: 

配置静态路由

表 3‐ 1 配置缺省路由 表 3‐ 2

配置静态路由缺省优先级

表 3‐ 3

路由表的显示和调试 表 3‐ 4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实验内容; 2.学生拟定实验方案,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3.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配合和服 从实验室人员管理;

4.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5.教师审查、分析学生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 6.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五、实验条件

1.华为Quidway/思科2811/中兴ZXR路由器 2.计算机、局域网环境

六、实验步骤

1.将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连接成如图 3-1的拓扑结构。图 3‐ 1实验拓扑结构

2.给每一台路由器的连接接口设置 IP地址和掩码,配置实例如下: Router>enable Router#hostname Router0 Router0#config terminal Router0(config)# interface fa0/0 Router0(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0(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0(config-if)# interface fa0/1 Router0(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0(config-if)# no shutdown

配置完毕后,路由器连接的接口都处于工作状态,如图

3-2

图 3‐ 2路由器接口启动后的拓扑

3.为 PC机设置

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测试

PC机可以寻址的范 围,即与其它哪些路由器的路径可达。4.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配置实例: Router0# show ip route 分析路由表的表项及路径可达范围。

5.在路由器上添加去往非直连网络的静态路由,并测试 PC机的寻址范围,配置实例如下:

Router0# config terminal Router0(config)# ip route 192.168.4.0 255.255.255.0 192.168.2.1 6.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并分析分组的路由过程。

七、思考题

1.当路由表中存在多条下一跳同样的静态路由,应如何简化路由的配置?

答:(1)如果路由表中除了直连路由(标记为C),其他静态路由全是指向同一个下一跳,那么可以将这些静态路由删了,使用一条目的网段全0的静态默认路由代替之前的所有路由;

(2)如果这些静态路由条目只是其中大部分指向了同一个下一跳,但是还有一些静态不是指向该下一跳,那么可以根据这些静态路由的目的IP子网,看能否进行汇总。

目前简化路由表的手段主要就是做子网汇总,情况1其实也是汇总,只是汇总的范围比较大而已。

2.试在实验环境中通过设置静态路由,形成路由环路。

实验四

网络应用层协议分析与服务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Web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2.掌握 FTP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3.熟悉 Mail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 Windows上运行并设置

IIS服务 2.通过设置提供 Web、FTP、Mail服务 3.对提供的服务进行测试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IIS之

Web服务器

在 Windows桌面上,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在出现的“计 算机管理”窗口中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控制台,双击计算机名可以 展开可管理的服务,如图 4-1所示。图 4‐ 1计算机管理

右击“默认网站”,选择“属性”,“默认网站 属性”对话框中包含了许 多选项卡,这里经常使用的包括“网站”、“主目录”、“文档”、以及“目 录安全性”。

其中,“网站”选项卡主要用来设置

Web 站点标识、连接属性、日志记 录等。这里主要注意 Web站点所使用的IP地址和

TCP端口号,它们将 决定用户如何访问到该 Web服务,如图

5-2所示。图 4‐ 2网站设置

“主目录”选项卡的作用包括网站内容的来源、对网络内容的控制权限、以及应用程序的设置。在缺省的情况下,网站的内容放置在本地的

c:inetpubwwwroot目录下。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这些设置,如图

5-3 所示。

图 4‐ 3主目录的设置

“文档”选项卡用于指定启用的默认文档。所谓默认文档是指当浏览器 访问 Web 服务时,不需要提供想要访问的文件名,只要输入 Web 服务 器的 URL即可,服务器会自动将默认的文档提供给浏览器。目前大部分 的 Web 站点的主页文件名都为“index.htm”,当然也可以指定其它的文 件名,同时有多个文件名时,可以指定访问的先后次序,如图 5-4所示。图 4‐ 4文档设置

“目录安全性”选项卡的主要用来指定

Web 服务器对访问用户的验证 方式。IIS 的 Web 服务缺省是不对用户进行验证的,用户直接可以访问 Web服务,如图

5-5所示。

另外,在部署一个新的网站时,可以为它单独创建一个 Web 虚拟目录,然后为这个虚拟目录指定别名,以及站点内容所在的路径。之后要访问 这个站点的内容的话,可以通过这样形式的 URL来指定:“http://Web服 务器的域名或 IP地址/别名/“来访问。2.IIS之

FTP服务器

IIS的FTP服务同样在“Internet信息服务”控制台中可以找到,缺省为 “FTP 站点”。通过右击选择属性,可以设置 FTP 服务的相关参数,如 图 5-6。

图 4‐ 6安全账户设置

“FTP站点 属性”包含“安全帐户”、“消息”、“主目录”这些选项卡。其中,“安全账户”选项卡用于设置对访问用户的验证方式;“消息”选 项卡用于设置用户登录及退出时,系统的提示信息;“主目录”选项卡用 于设置 FTP站点的内容放置的具体位置,以及用户的访问权限。3.IIS之

Mail服务器

IIS的Mail服务也可以在“Internet信息服务”控制台中可以找到,缺省 为“默认 SMTP 虚拟服务器”。通过右击选择属性,可以设置 SMTP 服 务的相关参数,如图 5-7。图 4‐ 7虚拟服务器属性设置

“默认 SMTP虚拟服务器 属性”包含“常规”、“访问”、“邮件”、“传 递”、“LDAP路由”、“安全”这些选项卡。

其中,“常规”选项卡用于设置 IP地址和连接限制,以及日志记录;“访 问”选项卡用于设置访问控制、安全通讯等参数;“邮件”选项卡用于指 定消息信息、设置未传递报告和死信目录;“传递”选项卡用于设置出站 和本地的时间信息;“LDAP路由”用于设置是否启用

LDAP路由以及相 应的一些参数;“安全”选项卡用于设置访问用户的权限。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7.学生在实验前,请先对Windows IIS的安装和简单设置进行熟悉。

8.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应的服务设置信息,以及访问这些服务时的 状况。

五、实验条件

1.提供安装了 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网络环境

六、实验步骤

1.从网络上下载、或预先自己设计一个网站,将它部署到 IIS Web服务器。在其它计算机上打开浏览器,浏览部署的网站。

2.运行 IIS的FTP功能,并在FTP服务器的目录下放置一些共享文件。在 其它计算机上访问该 FTP服务器,注意登录的用户可以使用

anonymous 帐户,该用户不需要输入密码。

3.运行 IIS的Mail服务,并且在服务所在的计算机上再单独运行一个

Mail 服务器。在其它计算机上访问该 Mail服务。

七、思考题

1.IIS Web服务中的虚拟目录具有什么作用?

答:两个不同文件夹下的文件之间可以互相调用 C:web和D:web1都是虚拟目录 比如C:webindex.asp可以调用D:web1下的文件

2.为什么要在 IIS Mail服务所在的计算机上,另外再单独运行一个Mail服务器?

答:一般的情况下,一台服务器是可以同时多程序在运行的。邮件服务器也是在一般的服务器上利用软件搭建出来的一种服务,IIS同样是服务器和一种服务,所以二都是没有冲突的。邮件服务器一样可以提供IIS的功能。

奶牛专用动物生命素实验报告 篇6

1.1 试验材料

1.1.1 奶牛专用动物生命素

内蒙古永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该产品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受理号:ZL 20061031953.7。

1.1.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奶牛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塔拉乡塔拉合作社奶户提供。实验期间, 每日一次性喂料, 自由采食、饮水;奶牛专用生命素的添加量为30g∕ (日·头) 。

1.1.3 试验设计

内蒙古永业农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塔拉乡塔拉合作社选用已经产奶120~150天以后的4头产奶期的奶牛进行对比实验, 添加奶牛专用生命素添加量为30g∕ (日·头)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每天记录产奶量, 并汇总计算分析。

1.2 试验时间

试验安排于2014年07月14日~2014年09月16日, 历时60天, 试验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预试期 (调整期) :2014年07月14日~08月2日, 计20天;第二阶段为试验初期 (效果期) :2014年08月3日~08月22日, 计20天;第三阶段为试验中期 (稳定期) :2014年08月23日~09月16日, 计20天。

2 试验数据及效果分析

表1为奶牛饲喂专用生命素前后的产奶量和奶质的对比, 具体分析如下。

2.1 产奶量分析

此实验结果表明:在饲喂奶牛专用动物生命素后三个时期的奶牛产奶量以21~40天的奶牛产奶量提高极其显著。1~20天为产品使用后奶牛的适应期, 产奶量无明显变化;21~40天为产品使用后奶牛的调整期, 产奶量提高差异显著, 比上一时期提高278kg;41~60天为使用产品后的效果平稳期, 因为奶牛的生理特点, 此时期为产奶量的自然下降期, 但用生命素的产奶牛降奶量明显低于同期其他奶牛。

2.2 奶质分析

由图2可知, 在饲喂奶牛专用动物生命素后, 牛奶的所有品质含量均有所提高, 蛋白含量和冰点及密度效果显著。

2.3 奶牛生命素作用机理

动物生命素的主要成分是黄腐植酸, 其作用机理: (1) 腐植酸钠能改善胃肠功能, 促进胃液分泌, 增加食欲, 促进营养物质更快的进入机体, 刺激胃肠中有益菌的生长, 抑制腐败菌的繁殖。 (2) 腐植酸钠为高分子络合物并含有生物碱, 故对于肠道炎性物和有毒物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同时对肠道黏膜有收敛作用。此外, 由于腐植酸钠结构中含有各种活性基团, 从而能收缩血管, 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 起到消炎止血作用。 (3) 腐植酸钠能很快在创伤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 并使微细血管收缩, 即可止血。腐植酸钠分子结构决定它既是一种氧化剂, 又是一种还原剂, 从而能分离出初生态氧, 增加细胞的内呼吸, 促进细胞新陈代谢, 有利于间生态细胞的存活及肉芽的生长, 使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4) 腐植酸钠能刺激胃黏膜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保护胃黏膜, 使溃疡愈合。

该试验是将动物生命素均匀拌入饲喂奶牛的精饲料中, 通过肠胃消化吸收, 达到以下效果:1) 促进消化, 改善肠胃功能, 提高饲料转化率;有效降低奶牛真胃炎及乳房炎的发生率, 增加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 同时也可降低奶牛的采食量, 降低养殖成本。因腐植酸钠的作用效果是积累性的, 作为生长促进剂需连续使用。2) 调节机体免疫机能, 促进乳腺细胞的发育, 从而延长产奶高峰期。据相关资料报道使用奶牛专用动物生命素后可使产奶高峰期延长30~45天。3) 减少疾病的发生。动物营养素用作饲料添加剂, 对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 尤其对奶牛的胃肠炎、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特别显著, 试验有效率达100%, 治愈率达80%。因腐殖酸钠是常用的止泻剂, 无毒、无臭、无腐蚀, 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 因此也常常被当做止泻药物来用于奶牛顽固性腹泻及酸中毒的辅助治疗。

3 效益分析

3.1 增加效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 奶牛在使用添加奶牛动物生命素的产品20天后, 第二阶段共计增加产奶量278kg, 平均每头牛每天增加3.475kg, 奶价为2.7元/kg。阶段使用后可增加收入为每天每头牛9.38元。20天共计增加收入187.65元。全年按平均增加奶量500kg计算, 奶价按2.7元/kg计算, 产奶期以300天计算, 年可增加收入1 350元。使用奶牛专用动物生命素后的牛奶质量提高明显。而奶指标是决定奶价的关键因素, 从提高的数据看, 牛奶至少可以提高0.1元/kg。阶段计算:从20~60日4头牛共产奶3 780kg, 合计378元。平均每头牛94.5元, 全年按300天, 根据产奶量, 每头牛平均可增加收入500元左右。

此外, 饲喂奶牛专用生命素还可以延长产奶期, 奶牛的产奶旺季为5个月, 淡季为5个月。正常情况下有效产奶期为300天, 根据实验数据, 饲喂奶牛动物生命素后, 奶牛体质明显得到改善, 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得以有效防治, 也就相对延长产奶周期, 约为30~45天。

根据以上数据, 每头牛每年约增加收入为:1 350+500=1 850 (元) , 即每头每天增加收入6.16元 (不含节省的药钱等其他费用) 。

3.2 饲喂奶牛专用生命素投入分析

奶牛动物生命素每头牛每天的使用量为30g, 全年使用为360元, 即每天1元钱。

3.3 净收入计算

通过上述分析测算, 每头牛全年可增加净收入1 548元, 投入产出比为1∶5.1, 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应用前景广阔, 应大力推广。

4 存在问题

实验报告(三) 篇7

摘 要: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而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就学生的英语学习做了简单调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加深,词汇的大量增加,词汇就成了影响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的过程,而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故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就借鉴了安博教育集团的“爆破英语E+C模式”,将传统的教学与之相结合,给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本文就此实验的设备和方法、过程、结果与分析等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学生;爆破英语;词汇

一、引言

(一)宣化一中对高中学生进行改进英语词汇实验的必要性

我校(宣化一中)自2009年秋遵循我省全面实行新课程的规定,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教材从编写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结构上,更趋向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新教材中成倍增长的词汇让教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老师们总感到课时紧,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课标要求的词汇量。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和我们的词汇教学方法有关系的。我们的词汇教学很多年来改革步伐不大,大部分的教师对课文中生词的教学方法还是与多年前相仿,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进行。教授单词的方法仍以领读、朗读、跟录音读等方法为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会针对课文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一次词汇、句型的教学(Word Study),要求学生利用字典对这些词汇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造句,但这也只能涉及一部分词汇,而不是全部生词;而且在展示例句时也只能提问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词汇教学所布置的作业,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拼写单词,或用所给的单词造句或者翻译。而检查的手段也不外乎拼单词、默写。这种检查方式如果当天或隔天进行,效果会很好,但是从长远看,效果很差。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遗忘。见到单词后,总是感到很多单词都似曾相识,就是不会用,或一用就错。可以说我们目前的词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常是事倍功半。词汇学习成了学生学好英语的拦路虎,所以我校一直在琢磨是否有更有效率地学习词汇的方法,对高中学生进行改进英语词汇实验势在必行。

(二)宣化一中选择对高中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的缘由

从我校自身现状来看,因为宣化一中是张家口市的一所区属中学,招生半径小,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县级初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英语学习情况更是良莠不一。我们就学生的英语学习对高一(1—6)班的部分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兴趣、听课方式、听力训练、说的方面、词汇的学习习惯、预习与复习。调查表明87.17%同学都能意识到英语的实用性很强,都认为学好英语非常重要,也很必要。从听的情况调查看,79%学生的听力训练只局限于课堂上的训练,课外要听也只听一些应试的听力材料,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根本听不懂英语的课堂用语,无法接受英语授课。对于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就更感到困难重重,首先是读音不准确,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因而影响到词汇的记忆,很多学生反映单词记不住或遗忘速度太快。其次是方法不正确,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孤立的背单词,而不是在语境中记忆词汇。这种方法,在初中词汇量相对较少的时候,还能奏效。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的大量增加,词汇就成了影响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

就在我们亟待找到一种适合我校情况、具有可操作性的词汇教学方法时,我们接触到了爆破英语。爆破英语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智能记忆引擎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记忆特征,形成独有的单词学习课程,并产生母语般的记忆效果,记单词的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其它内容如阅读训练、决胜考试系列的中高考课程等的学习过程也都遵循了同样的安博学习引擎模式。爆破英语自推广以来,使用学生遍及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参加的学生近20万名,这些学生无论英语基础好坏、学习速度快慢,成绩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已经有500余所学校有组织的开展课程的学习。这些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城市和农村学校等,他们普遍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学习效果。看到这些信息和有力的数据,又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与对这些信息印证无误后,我校毅然决定对高中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

二、正文

(一)爆破英语实验的理论依据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著名学者威尔金斯( 1972)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的过程。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网络学习降低了现实环境中语言交际易产生焦虑的可能性,使学习者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安博教育集团的“爆破英语E+C模式”,正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将传统的教学与之相结合,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所以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爆破英语”时,就迫不及待想在我校进行尝试,期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

(二)爆破英语的实验设备与制定相关计划

我校成为爆破英语实验校后, 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领导为我们准备了学校最好的网络教室,并安排了两位信息技术老师给予技术指导。同时为了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又为我们爆破英语班专门购置了一批新的耳机。良好的硬件设备为实验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日后的学生参与爆破英语学习搭设了平台。

在确定了爆破英语课题与时间后,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制定教学计划。依据课题实验的要求,时间大体为两个月(从10月10日到12月2日);每周集中学习三次,每次时间为45分钟;地点在第一微机室与第二微机室。(见表一)。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校的一些活动(如期中考试、月考)、高二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网上报名占用微机室,爆破英语的实验没能连续进行,经过与安博教育研究院的协商,我校的实验延期到12月底。

(三)爆破英语的实验过程

1、前期准备

开班前,我们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并对学生的选择认真详细地做了调研以保证实验的客观性。同时还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经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新高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词汇量和听力。单词记不住,听力听不懂,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很焦虑,心里着急但不知从何下手。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困惑,我们想这回爆破英语可能真的能帮学生们解决一些问题了。但是由于名额有限,我们只能挑选部分学生进入爆破英语的课堂。经过慎重的考虑, 我们决定从高一年级前六个班(即1——6)按照成绩每班挑选10名学生,共计60名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占30%,中等生占40%,学困生占30%。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一下爆破英语的学习,而我们也想通过学生的学习了解爆破英语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们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

2、顺利开班

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之后, 爆破英语最后开班了。我们隆重的举行了爆破英语的开班仪式。 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 感到非常新奇。当听到汪校长、英语教研组长张雁老师对爆破英语的介绍之后,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急切的盼望此刻就进入爆破英语的学习。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开班仪式的成功对日后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了上课的要求与希望。

在随后的两节课中,我们指导学生如何登陆使用爆破英语的网络学习课程。然后,我们进行了一次书面测试,希望能和结班时的成绩做出对比。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爆破英语的网络课程, 又有老师在一旁耐心的指导,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进展。从新课标必修一开始, 词汇、短语、听力测试、奖励的阅读文章、 烦躁时候的小游戏,学生一步步融入其中。

虽然爆破英语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但长时间重复同样的程序,学生也难免会感到厌烦。因此, 我们经过精心备课,为他们准备了一些词汇小游戏。如:抢答必修一出现的有关人的品质的单词与词组;单词接龙;一位学生用语言或肢体描述一个单词,全班一起猜词等。游戏与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两个月以后,在经过老师的测试合格允许下,不少学生都已经进入必修三的学习了。不少学生都感慨:这样记单词真是又快又轻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进行爆破英语实验要求计算机教室的硬件及网络满足以下条件:局域网达到100M 水平,机房连接互联网的出口带宽达到5M水平,运行稳定,无病毒;计算机鼠标、键盘、耳麦等设备使用正常。我校网络教室的运行环境能够达到要求,从而保证了爆破英语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过两个月的实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它的智能化,个性化和系统化使得学生学习英语更轻松,更便利,更快乐。学生们更是意犹未尽, 感觉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学更多的单词。以下是我们对爆破英语实验结果的分析:

首先,爆破英语“词块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词汇记忆方法。爆破英语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对最佳复习时刻进行管理,保证最佳记忆点的复习,从而达到高效记忆,快速增加词汇量。而且,学生在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在参加爆破英语实验班学习之前,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大多采用的记忆、巩固单词的方法是,翻开词汇表,孤立的背记单词,有的学生甚至是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在短短两个月的学习中(共二十四课时)绝大数学生都学完了第二模块的所有单词,三分之一的学生学到了第三模块的单词。参加爆破英语学习的学生数是60人,成绩优秀生是18人;中等生是24人;学困生是18人。他们记忆单词的速度较实验前要快,记忆的准确度也比以前高(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三模块Unit1为例,除非课标词汇外有30个单词)(见表1、2)。

其次,爆破英语这一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有很大改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较以前更有成效。在接触爆破英语这一模式前,教师教授单词的方法仍以领读、朗读、跟录音读等方法为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会针对课文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一次词汇、句型的教学(Word Study),要求学生利用字典对这些词汇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和造句,但这也只能涉及一少部分词汇,而不是全部生词;而且在展示例句时也只能提问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而测试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也只是通过听写来完成,这样只能检测学生的瞬时记忆。而在学习爆破英语模式之后,教师教授词汇的方法大有改观。教师把词汇融入到各种有趣的语境中,让学生们在情境中逐步习得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而我们也改进了检测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利用PPT给学生呈现出词汇的相关语境启发学生回忆课堂上所讲词汇及其例句,这样学生不是孤立的记忆单词而是把词汇融入到语境中来记忆,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无形中也延长了他们的长时记忆。

第二,课堂气氛较以前更加活跃。爆破英语模式能很好得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不仅在很短时间内记住重要例句,还能利用多个相关词汇举一反三地创设情境进行英语对话练习。

(五)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真地准备了两次书面测试。预设后测试题难度与前测基本相当,期望能通过这次考试,看到学生的进步, 当然也希望从这次考试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与问题。第二次考试结果显示,80%的学生在学习爆破英语后成绩都比参加实验班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有些学生的成绩却比实验前下降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

首先,实验前后的两次测试试卷的难度有差异。第一次的测试卷主要针对的是第一模块的词汇,而第二次的测试卷包括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词汇。第二次的测试卷难度系数高,题量大,涉及的词汇量明显增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所有的题目有一定困难,因此成绩反而比参加实验前有所下降。其次,成绩下滑的学生在平时英语学习上除了学习方法不得当外, 还存在其他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等。另外,由于我校是半寄宿式学校,参加实验的学生中有75%学生住校,他们只能在规定的上课时间进行爆破英语的学习,不能做到经常运用网络学习,导致词汇的复现率较低。虽然他们认为爆破英语这种词汇学习的方法很好,但是对于他们并不是很实用。最后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有进步的。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说的:爆破英语给我的孩子指明了一盏学习的明灯,如果还有机会,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再次报名!

三、结束语

爆破英语课程以全新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忽略学生个体特征的缺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了其主体作用。同时,爆破英语的模式对我们教学工作也起到推动作用,它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探究。鉴于参与实验的教师水平所限,统计工具不够先进,我们的实验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李赫“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 《中小学电教》;2003年02期

上一篇:人才公共服务研究报告下一篇:如何提高二年级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