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共8篇)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篇1
实验目的:
1.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此类实验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思维;
记忆合金水车: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它可以记住加工好的形状,当外力或温度改变使其形状发生改变的时候,只要适当的加热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该装置让所选记忆合金周期性地与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接触,形状随之周期性地变化,从而驱动水车轮的转动,形象地展示了热变为功的过程和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和用途。
该种形状记忆合金为镍钛合金,有双程记忆功能(即能记忆温度高低两种情况下的形状)可以有上百万次的变形和恢复。镍钛合金还有相当好的生物相容性,相变温度较低,约在40-50℃,医学上用于脊柱侧歪、骨骼畸形等的矫正。低温差热机:可以利用比环境温度高4℃的任何热源,使一组活塞运动并推动转轮运转,是一种很好的利用低温热源的热机,可以利用不高的温度差实行热工转化。主要应用在于能利用传
统热机无法利用的能量来源。
经典置换式热气机:利用酒精灯的热量驱动一组活塞、连杆和转轮往复运动,工作物质为封闭在透明活塞筒中的空气。活塞和工作物质在往复过程中完成吸放热和能量转化,工作过程形象直观,是对热力学定律和热机原理极好的阐释。其透明活塞材料为石英玻璃,主要特点是热胀冷缩系数小,透光性好。耐腐蚀性强。
投影式伽耳顿板:可以用来验证大量随机物理事件共同遵循的统计物理规律。统计物理规律因等概率假设则其结果可靠,在应用方面很广泛,比如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提出等等。
辉光盘:利用低压气体分子在在高频强电场中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过程,外界声音影响电场分布从而影响电子运动,在盘上显示出形状变化的荧光。
昆特管(声驻波演示):利用管中泡沫小球在声驻波场中形成的“泡沫墙”将看不见的声波显示出来,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该装置的缺点是无法消除静电的影响:泡沫小球帖在管内壁上。
气柱共鸣声速测量装置:通过气柱共鸣测量
声速。
热声效应演示仪:所谓热声效应是指在可压缩流体的声震荡与固体介质之间由于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均能量。相当巧妙地利用谐振管中声驻波的能量,将热声堆下面的能量“泵”到上面来,使热声堆上下产生将近10℃的温差,是一种声制冷的方法。
其工作过程为:谐振管上部为一个热声堆,下部为一个扬声器。扬声器发出的声波在谐振管内形成纵向驻波。热声器下部声压增大时,推动气团向上运动,并因压缩而升温,将热量传给声堆。声压下降时,气团向下运动,但热声堆温度下降较少,于是向热声堆上部输热。热声堆中无数气团每次振动都吸收一定热量向上传输,热量不断地被从低温区泵到高温区,从而实现了声制冷。
伯努利悬浮盘:该装置形象地显示了伯努利方程中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因流速大压强小,悬浮盘克服了自身的重力悬在空中。
傅科摆:它使我们不依赖于相对天体的运动就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单摆由于不受垂直于摆平面的力,摆平面应该保持不变。但傅科摆让我们看到了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太原的转动周期为39.1小时),赤道上是不转的,南北两极转动周期为24小时。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是带动这固定在地球上的一切(包括傅科摆的角度盘),而摆锤、空气、水流由于惯性还是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改变,这就构成了相对运动。
看得见的声波:利用生理上的视觉暂留效应,将声波可视化,助于理解。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将纵波显示为横波。
椎体上滚:实验中的椎体由高处滚向低处,与我们传统观念不符。但实际上椎体在上滚的过程中,重心是下降的,与物理规律统一。本实验告诉我们表象与本质有时候是完全相反的。
角速度矢量合成演示仪:让一个转轮绕俯仰角可改变的水平轴转动,再让它同时参与绕竖直轴的转动。水平轴转的俯仰角会随着绕竖直轴转动的方向和转速而变化。该装置能形象地反应角速度合成的矢量性。
转动惯量演示仪:
离心加速器:原理是角动量守恒,施加的力在转轴上(没有力矩)
进动仪:可直观地演示刚体的进动和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回转仪:在改装置中转轮不会因重力作用而落地,而是产生了进动(即轮轴绕立柱的转动),显示了转动系统的进动规律。
利用刚体定轴转动轴的指向性,制成惯性指导陀螺仪,精准指向。
范式起电机:上下两个圆辊用环形橡胶带连接,电机带着高速转动。摩察产生的静电在上辊,下辊的静电导入大地。这样使得电极球上的电荷越来越多,产生很高的电位。用于演示静电作用、尖端放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
安培力演示仪: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产生力的作用,可以直观地观察安培力的方向、大小随线圈、磁场的变化规律。
高压静电电压表:利用静电力推动光点移动,可在标尺上独处数据。
帕尔贴效应仪:不同的导电材料的电子能量不同。将两种导电材料接触后连入电路,向具有低能态电子材料流入的电子有将多余的能量传给晶格是材料升温,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向高能态电子材料流入的电子将从晶格获取能量使之降温,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本装置直接
通过手型处直接感受这种制冷制热的过程。选用帕尔贴效应明显的材料如三碲化二铋(帕尔贴效应温差可达67℃)可制冷制热。最广泛的应用为车载冰箱。
法拉第楞次定律:金属壳相当于密绕线圈,镂空金属壳相当于疏绕线圈。通过铁块下落的速度自身的对比和与铝块降落速度的对比,将楞次定律直观表示出来。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
磁阻摆:很好地阐释了楞次定律的内涵: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总是阻碍感应电流。大量应用于仪表指针,使之便于快速度数。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篇2
同声传译实验室主要是用于同声传译教学的实战训练, 同声传译的主要功能有:数据翻译练习, 原语概述练习、文本视译训练、同声传译训练、交替传译训练、以及同传模拟会议功能等等, 此外也适用于口译训练等。同声传译实验室设立后, 能够实用于本专业口译训练和同声传译模拟。
1 实验室建设基本要素
当您用SANAKO Lab 100作为教学工具时, 会涉及到以下重要的概览和说明。您可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不同课程 (Session, 即不同的学习组) , 在不同课程中您可进行不同的具体学习活动 (Activity) , 譬如听力理解, 录音回答等等。您也可将整个班级归入到一个课程中。
1.1 程序定义
基于课程理念的SANAKO Lab 100程序是指, 您可针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差异, 让他们在各自活动中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料。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可以学习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习资料, 从而获得最大的学习裨益。
1.2 程序活动
SANAKO Lab 100里的多种活动, 给您提供了高效率和多用途教学需求的全部。除基础练习外, 您还可以制作测验, 练习同声和分段翻译。
1.3 程序内容
Lab 100的使用简单又有趣, 这是因为它的外观和功能都是针对无干扰流畅教学环境需求而设计的。使用SANAKO Lab 100教学过程中, 您无需担心操作错误步骤, 因为控制按钮状态会随着活动过程的进展, 自动作相应的改变。SANAKO Lab 100语言学习中心是由下列组件组成:教师计算机上的图形用户界面 (GUI) , 节目源接口 (PSI-Program Source Interface) , 媒体存储单元 (MSU-Media Storage Unit) , 系统连接单元 (SCU-System Connection Unit) 以及用户音频面板 (UAP-User Audio Panel) 。
1.3.1 节目接口
节目源接口 (PSI) 可通过其输入孔与任何外部音频源连接也可与学生相连。
1.3.2 存储单元
媒体存储单元 (MSU) 是所有师生录音储存的地方。它是个独立的数字单元, 用来保存您要访问的音频文件。教师可从教师计算机中复制媒体文件到媒体存储单元, 每个学生录音时间最多可达99分钟, 而节目源文件则可达到120/240个小时。
1.3.3 连接单元
系统连接单元 (SCU) 用于连接媒体存储单元, 学生和教师音频面板, 外部音频源 (经节目源接口) 的设备, 确保学生、教师及外部音频源之间的声音连接成功建立;
1.3.4 用户面板
用户音频面板 (UAP) 就是学生用户界面。它位于每个学生课桌上, 也是SANAKO Lab 100用户界面的一部分。音频面板上的控件对音频源所起作用可是:调整音量、设置或删除书签以及回答测验问题。教师端也配备了一个教师用户音频面板;
1.4 课程设置
SANAKO Lab 100中, 活动是指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 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过程。SANAKO Lab 100中, 课程是指一些设置, 您和学生可在其中进行不同练习。例如, 您可让一组学生进行发音练习, 而另一组学生进行听力理解。而你要做的就是创建两个课程, 一个用作模仿训练而另一个则用作听力理解。对于每个课程, 您都需要选择参与者、执行的活动以及音频源 (例如, 在模仿训练中选择MP3音频文件) , 然后再为参与的学生开始他们要进行的活动。
1.4.1 编制活动
SANAKO Lab 100语言教学中心包含以下预先编制好的活动:听力理解、模仿训练朗读练习、电话对话、配对讨论、小组讨论、同声翻译、分段翻译、录音回答测验、AP®考试、自学模式、音频点播。SANAKO Lab 100课程中, 您可将预先编制好的活动中的练习分配给学生。选中相应的活动后, 教师屏幕上的课程视窗界面将给出指导您进行活动的步骤。
1.4.2 课程活动
课程是指一组正在进行某项学习活动的学生。您可自由选择参加者数量;一个课程可包含单独学生, 一组学生或者整个班级。总共可建立三个课程。课程是SANAKO Lab 100课堂的关键, GUI设计中体现了使用课程的理念。SANAKO Lab 100采用不同颜色标记正在进行的不同的课程, 您可从屏幕上直观地地观察相关信息及正确的学生图标。
1.4.3 工作模式
除了可以将学生设置和加入到课程内进行指导外, Lab 100还允许你设置自我方式工作模式, 用于学生音频点播和自学。这些自学工作台可被安置在网络内不同教室中的任何地方, 学生可随时使用它们进行自学和听读学习资料练习;或者作为视听教室供学生自学使用。自我访问模式可以在常规的课程方式操作之外运行, 可不需要教师控制。教师可定义供自我访问模式使用的MSU文件列表, 学生可使用学习资料进行独立学习。需要时, 教师还可呼叫自我访问小组。
1.5 软件安装
1.5.1 光驱显卡
支持Microsoft®Windows®XP或者Windows VistaTM分辨率1024 x 768或更高, 支持16位颜色声卡DVD光驱鼠标网络适配器COM端口 (仅用于AA Lab)
1.5.2 启动管理
将Lab 100 CD-ROM插入您计算机CD-ROM驱动器中, 安装向导会自动启动。如未启动, 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 选择CD ROM驱动器, 然后双击‘Setup.exe’文件。选择安装路径。安装完成时单击OK, 无需重新启动。
1.6 硬件安装
1.6.1 媒体存储
媒体存储装置 (MSU) 。它是个媒体仓库, 教师音轨可保存或复制到它里面。储存在这里的音频文件可被传输到学生音频板。该模块对节目源文件的最大存储容量可达120小时。媒体存储装置对节目源文件的最大存储容量可达240小时。
1.6.2 串行接口
系统连接单元 (SCU) 。如果系统中不包括媒体存储装置 (AA Lab) 的话, 系统串行接口是必须的。串行接口能将教师电脑连接到系统连接单元并将外部音频源设备 (例如MP3播放器, 磁带录音机等连接到系统连接设置。使用双通道节目源接口, 用户可连接两个外部音频源到单个系统连接设置 (SCU) 端口。
1.6.3 用户面板
用户音频板 (UAP) 。用户音频板是桌面嵌入型, 用金属板安装位于每个学生位置, 它是学生用来参加Lab 100课堂的工具。教师也有一个用户音频板。在课桌上打个洞, 在课桌下紧固螺钉, 这样就可牢固地附加在学生课桌上。
1.6.4 面板教学
教师电脑 (计算机) 。用于控制学生面板和教学。
Note:以上数据须根据同传室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 结论
Lab 100多媒体教学环境含有对有效而愉快的教与学来说不可或缺的所有基本特点和功能。教师是学习活动不可置疑的中心, 拥有一套教学管理工具, 也从各种能让其评估学生课堂表现和记录学生进步过程的方法中获益。另外, 创新能力也会产生出新的学习材料。Lab 100为学生的口语练习和基于课本的练习提供了最佳的工具。学生声音录制功能使他们有广阔的机会来用目的语进行互动。学生也会因享有用来进行独立学习或补充学习的资源而获益。独立的扩展模块可轻易地对Lab 100的基础平台进行升级和提升, 从而使其成为一套灵活的可修改的软件解决方案, 能适应老师们特定的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 同声传译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同传口译员在市场上有强劲需求。截至2013年初, 招收翻译硕士院校共有158所。由此可以推出国内仍有大多数院校没有开设同声传译的课程, 更不用提同声传译教育基地了。该类课程多只在设立翻译系或是翻译专业的院校中出现, 甚至有可能在该类院校也不够完备。因此适时地在普通高校中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同声传译课程, 迎合社会, 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值得的、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D.塞莱斯科维奇, M.勒代雷.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汪家荣, 李胥森, 史美珍译.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9:27-29.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33-35.
[3]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52-53.
[4]杨承淑.从经济性原则探讨顺译的运用[J].中国翻译, 2002 (11) :19-21.
[5]万宏瑜, 杨承淑.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J].中国翻译, 2005 (5) :28-29.
[6]邱琼.重述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D].2005.
[16]刘祖培.翻译等值辩[J].中国科技翻译, 2000 (2) :1-4.
[17]陆刚.论文章标题英译的功能对等[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4) :28-31.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篇3
关键词 应变片;静态应变仪;动态应变仪;电桥;拉伸机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41-01
1 标定试验
1.1 利用YE29003B应变标定仪标定动态应变仪
1)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接入动态应变仪中:接完后相应的接口通道指示灯变暗,选折合适的拱桥电压和增益。本文选取:10V和2K欧姆,通道为3通道。
2)先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拨到0欧姆,然后将动态应变仪选定通道电压调零,按下AUTO按钮机器会自动调零,若没有完全为零,可以用螺丝刀调节左边的微调FINE。
3)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拨到1000欧姆,调节动态应变仪选定通道电压,并使其成为整数。
4)将YE29003B应变标定仪分别拨到800、600、400、200、0欧姆,记录每组的电压。
5)处理数据、得到回归曲线,由图可知应变与电压的关系。
1.2 模拟标定动态应变仪
本实验是用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接好电桥,模拟应变。因为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就是,在某变形点应变片会随之变形,从而自身电阻改变,导致电桥不平衡。如此标定动态应变仪时完全可以用可调电阻代替应变片。
将可变电阻调到59880欧姆,将动态应变仪调零后接入刚调好的可变电阻,再将接入可变电阻后的电压调到整数。
依次调节可变电阻使分别其为74880欧姆、99880欧姆、149880欧姆、299880欧姆,并照如上操作得到五组电压如下表:,然后和YE29003B应变标定仪得出结论比较。
2 弯曲、拉伸试验
2.1 拉伸试验测量弹性模量E,泊松比v
1)应变片的粘贴、连接仪器。因为要测两个量故使用两片应变片,一片测纵向,另一片测横向,贴片贴好后将两片应变片接入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的两个不同通道中,并接成1/4桥电路,其中纵向应变接入通道1,横向应变片接入通道2。
2)试样加载、数据收集。摇动YE6253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台的加力手柄,使试样受拉,同时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会显示拉力和应变,选取合适的数据并记录。本文中以拉力为准,大约隔50N到100N记录一组数据。每次记录时先点通道1,记录纵向应变,再点通道2,记录横向应变。
3)数据处理,计算E和v。用Excel处理得到的数据并绘图,由竖向应变-应力图可得弹性模量E。由竖向应变和横向应变可得泊松比v。
2.2 弯曲试验正应力试验
1)试验用三点弯梁、应变片粘贴及电桥接法。本实验所用材料为已粘贴好五片应变片的三点弯曲梁:五片应变片(至上而下)本别测量上表面、中性层与上表面间、中性层、中性层与下表面间、下表面五个位置的应变,故有五片应变片接入YE2538A程控静态应变仪中,每片接入不同的通道中,规定应变片按至上而下的顺序接入通道1至通道5。
2)测量五点应变并与理论作比较。实验前先调零,测试时将拉力规定为某一特定值,本文使用600N,加载后先按通道1,記录上表面应变片的应变,以此类推测得其他点的应变。为消除误差,此过程复测量三次,每次拉力一定,取三组数据平均值。最后与理论值比较,得应变平均值,实际应力值,应力理论值和相对误差=|σ实-σ|/σ。
3 K片的测定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描述
本实验用的是截面为18.1*18.1的正方形梁,简支梁表面放一幅梁,中点受集中力并用千分尺测梁中点位移。应变片贴在上下表面,测出梁上下表面的应变量。由《力学CAT基础》推导K片的值。
3.2 K片的推导
根据《力学CAT基础》,纯弯梁应变与应变片电阻率测量装置如下图所示。供货应变片粘贴在梁的纯弯区段内下表面,应变片纵向与梁的轴线方向重合,给定载荷后通过绕度计测量纯弯梁在加力线上的位移f,并由材料力学梁弯曲公式计算出应变片粘贴处梁的应变:
ε纵=fh/(l2+f2+fh)
1)用电阻仪表在贴片前测出应变片的阻值R;
2)将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接入应变仪桥路调零后,按给定载荷P加载到位后测出应变仪的电压输出V;
3)将载荷卸去并使应变仪调零,随后对测量应变片电阻并联一个可调电阻仪,而后调并联电阻值到Rn,使对应应变仪的输出电压仍为V。此时应变片和外并电阻Rn的总电阻为:RRn/(R+Rn);
4)根据1)、3)步得到的电阻数值可以求出电阻变化率为:
ΔR/R=[RRn/(R+Rn)-R]/R=-R/(R+Rn)
5)灵敏系数Κ片的测量结果为:
Κ片=|ΔR/R|/ε纵=|ΔR/R|l2/fh
3.3 测量ε仪、千分表读数f
测出数据千分表读数f,ε仪(µε),ε纵(µε),△R/R,拉力(N)。由ε纵(µε)—△R/R曲线可得K片的大小。
4 COD引伸计标定、测量裂纹长度
4.1 COD引伸计侧线
因COD引伸计的五条输出线是混乱的我们必须对此整理,方法如下:
首先,COD引伸计内部桥路如下:
引线是4条桥线加一条地线,每个电阻120欧姆
如对于1线,将其和其他颜色的先接到欧姆表上若读数为90可知是1、4两端或1、3两端,二若欧姆表上若读数为120可知是1、2两端,这样便知道电桥的内部链接只要将对面的两端接入YE29003A盒中的V+、V—,或IN+、IN—中即可。
4.2 COD引伸计位移与动态应变仪电压的关系
在使用COD引伸计前必须标定引伸计位移与动态应变仪电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4.3 测量裂纹长度
(本实验使用柔度法来测量裂纹长度,试验在弹性范围内进行,每次试验加载一次并马上卸载同时记录载荷与位移关系。
根据SET柔度公式:a/w=β0+β1µ 其中:β0=1.0056;β1=-2.8744
µ=1/(1+sqrt(E`*BefC));Bef=B-(B-Bn)/B
a是裂纹长度;B为式样的厚度,W为其宽度;测得B=2mm,W=18mm,E是弹性模量,C是测得的柔度即本实验的δ。
将数据代入得:a。
参考文献
[1]蔡立勋.力学CAT.西南交通大学.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篇4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 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 验 步 骤现 象 记 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 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 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篇5
关键词: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教学效果,误差分析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土力学实验是土力学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同时, 穿插进行一定数量的土工实验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以便深入了解土的工程力学性质, 熟悉土工实验各种仪器设备, 学会整理测试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土力学理论的理解和科学研究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 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1]。
毫无疑问, 实验前的预习与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最终实验效果的不理想。本文拟基于学生实验结束后提交的实验成果——实验报告为切入点, 来探讨如何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1 实验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是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将其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测试结果等进行汇总的过程, 通过写实验报告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 自检实验中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 分析操作过程中失误的地方, 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2]。一般地,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预习 (实验目的、原理、所需实验仪器、方法及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现象、数据记录) 、结果与讨论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等。只要学生能够按照上述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与归纳, 实验教学的效果基本可以保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相当一部分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达不到基本要求, 主要问题有:1) 实验报告内容大量摘录于实验指导书。每门实验课大都配有实验指导书, 其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是学生预习实验的主要参考资料。而实验报告也需对整个实验的原理、步骤与方法等进行介绍, 这些内容均可从实验指导书中找到, 于是相当多的学生把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应内容直接摘录到实验报告中。这种做法显然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写实验报告成了枯燥的抄写活动。因此, 我们主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实验报告, 是基于动手实验后对实验知识理解与掌握的一种自然表述。而且学生实际实验过程中的步骤与方法, 未必与实验指导书中罗列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完全相同, 直接摘录相关内容显然是不妥的。2) 实验观察不仔细、数据记录不全面。在实验过程中, 对各种现象的仔细观察与数据的准确读取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在采用搓条法测定黏土的塑限实验中, 需要搓滚土条使其直径达到3 mm且表面开始出现裂纹并断裂成数段时, 便判断此时土条的含水率为塑限。在实际实验过程中, 判断土条直径是否达到3 mm、土条表面裂纹是否开始出现等均需要仔细观察, 若观察马虎粗糙则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各类原始数据需准确读取, 有效数字要规范, 特别不能对数据进行人为修正。3) 不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学生基于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果往往误差较大, 即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不一致。学生对这种偏大的误差 (甚至是错误的数据) 深入探讨较少, 往往用“偶然误差”“仪器精度不够”这些普遍存在的模糊原因去解释[3], 较少探究产生误差的原因, 更难以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与方法。事实上, 对实验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议题, 也是学生认真对待实验的具体体现。因此, 重点关注学生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是加强实验报告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2 忠于实验过程, 理性对待实验误差
由于受实验设备、操作方法、读数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土工实验成果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地, 由于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与实验经验的不足, 实验过程中往往得到超过允许平行误差的实验结果[4]。严格来讲, 这样的实验结果不能算是实验成功。但由于学生的实验目的并不是为实际工程提供准确的实验参数, 而仅是通过实验教学达到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并培养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 (甚至错误的实验结果) 都是可以容忍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实验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待学生得到的误差较大的实验结果。首先, 实验指导教师不必过于苛求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有部分老师甚至提出“实验误差较大需要重做实验”的指导意见, 导致部分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后, 为了避免重做实验的麻烦而篡改实验数据, 使最终实验成果满足“误差要求”。这种做法显然引起了较大的负面作用, 没有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尊重客观实际的基本准则, 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与科学观。
事实上, 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是正常的。指导老师应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是什么因素引起了较大的误差, 怎样减小或消除这些误差。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重回实验室, 仔细琢磨, 并同时查阅资料或相互讨论, 逐步解决问题。部分爱钻研的学生, 会提出一些减小实验误差的可靠措施, 甚至对一些实验仪器进行改进, 并申请发明专利。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力培养, 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提高。这种教学效果, 往往是理论教学达不到的。因此, 学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数据, 反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只要正确引导, 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所有的这些处理误差的学习过程, 都最终反映在实验报告中。通过查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程度, 掌握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过程, 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思考。如果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较粗糙, 没有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可以让其进一步补充完整后再提交。可见,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成果的集中体现, 抓好实验报告的质量, 可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 有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现以直剪试验为例, 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根据土工实验规程的实验方法与步骤, 直剪实验是为了得到土样在垂直压力分别为100 kPa, 200 kPa, 300 kPa, 400 kPa作用下的抗剪强度τf, 然后根据τf—σ曲线确定土样的粘聚力c与内摩擦角ϕ。图1为部分学生得到的τf—σ实验曲线。
乍一看, 如图1所示的实验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因为垂直压力为400 kPa时的土样抗剪强度比100 kPa和300 kPa时的相应值还小, 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竖向应力越大, 土体的抗剪强度越高) 。看到这样的实验报告, 我们并没有轻易的断定为学生的实验失误, 而是积极引导学生查明实验数据失真的原因。经过深入探讨, 我们发现了下列原因:1) 试样的离散性太大。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较多, 指导老师需在实验前预先准备好直剪试验的试样, 才能保证实验按时完成。试样是由干土加水拌匀后压入环刀内制成的, 一般一次实验课需制作60个~80个试样。由于试样数量众多, 制作过程中很难保证所有试样的含水率、密度等特征的同一性, 制作后养护过程中各试样水分的挥发情况也不尽相同。特别地, 部分试样是由勤工俭学的学生负责制作的, 其性质的均匀性与稳定性更难以得到保证。实验时, 学生从所有试样中随意领取4块试样进行实验, 试样的非均匀性决定了实验结果的离散性, 这是实验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2) 在某一垂直压力下的试样抗剪强度τf是通过读取τ—Δl曲线上的峰值来确定的。而部分试样的τ—Δl曲线峰值不明显, 或者峰值出现太晚, 导致学生确定τf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误差, 再加上绘制τ—Δl曲线也存在误差, 从而引起实验结果失真。3) 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失误, 如开始剪切前忘了拔去插销, 使得量力环变形过大受损;读数前剪切盒上盒前端钢珠与测力计接触不良等。4) 转动手轮的速度不能很好的控制, 仪表的读数也存在误差。通过查找原因, 使学生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 领会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品质, 并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建立减小上述误差的措施。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 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结语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活动的总结, 可以集中反映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及实验成果, 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中普遍存在实验报告抄写实验教材、数据记录不全面、缺乏对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只有严把实验报告的质量关, 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查找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尝试建立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 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达到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时伟, 章伟, 董攀.“土工实验课”改革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2) :36-38.
[2]马铭杰.确保实验报告质量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11) :64-66.
[3]唐孟希.实验报告的水平急需提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 (2) :218-220.
[4]姚丽红, 周烨.土力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 (2) :55-56.
实验报告(三) 篇6
摘 要: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而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就学生的英语学习做了简单调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加深,词汇的大量增加,词汇就成了影响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的过程,而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故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就借鉴了安博教育集团的“爆破英语E+C模式”,将传统的教学与之相结合,给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本文就此实验的设备和方法、过程、结果与分析等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学生;爆破英语;词汇
一、引言
(一)宣化一中对高中学生进行改进英语词汇实验的必要性
我校(宣化一中)自2009年秋遵循我省全面实行新课程的规定,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教材从编写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结构上,更趋向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新教材中成倍增长的词汇让教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老师们总感到课时紧,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课标要求的词汇量。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和我们的词汇教学方法有关系的。我们的词汇教学很多年来改革步伐不大,大部分的教师对课文中生词的教学方法还是与多年前相仿,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进行。教授单词的方法仍以领读、朗读、跟录音读等方法为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会针对课文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一次词汇、句型的教学(Word Study),要求学生利用字典对这些词汇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造句,但这也只能涉及一部分词汇,而不是全部生词;而且在展示例句时也只能提问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词汇教学所布置的作业,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拼写单词,或用所给的单词造句或者翻译。而检查的手段也不外乎拼单词、默写。这种检查方式如果当天或隔天进行,效果会很好,但是从长远看,效果很差。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遗忘。见到单词后,总是感到很多单词都似曾相识,就是不会用,或一用就错。可以说我们目前的词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经常是事倍功半。词汇学习成了学生学好英语的拦路虎,所以我校一直在琢磨是否有更有效率地学习词汇的方法,对高中学生进行改进英语词汇实验势在必行。
(二)宣化一中选择对高中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的缘由
从我校自身现状来看,因为宣化一中是张家口市的一所区属中学,招生半径小,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县级初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英语学习情况更是良莠不一。我们就学生的英语学习对高一(1—6)班的部分学生做了简单的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兴趣、听课方式、听力训练、说的方面、词汇的学习习惯、预习与复习。调查表明87.17%同学都能意识到英语的实用性很强,都认为学好英语非常重要,也很必要。从听的情况调查看,79%学生的听力训练只局限于课堂上的训练,课外要听也只听一些应试的听力材料,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根本听不懂英语的课堂用语,无法接受英语授课。对于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就更感到困难重重,首先是读音不准确,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因而影响到词汇的记忆,很多学生反映单词记不住或遗忘速度太快。其次是方法不正确,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孤立的背单词,而不是在语境中记忆词汇。这种方法,在初中词汇量相对较少的时候,还能奏效。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的大量增加,词汇就成了影响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
就在我们亟待找到一种适合我校情况、具有可操作性的词汇教学方法时,我们接触到了爆破英语。爆破英语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智能记忆引擎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记忆特征,形成独有的单词学习课程,并产生母语般的记忆效果,记单词的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其它内容如阅读训练、决胜考试系列的中高考课程等的学习过程也都遵循了同样的安博学习引擎模式。爆破英语自推广以来,使用学生遍及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参加的学生近20万名,这些学生无论英语基础好坏、学习速度快慢,成绩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已经有500余所学校有组织的开展课程的学习。这些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城市和农村学校等,他们普遍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学习效果。看到这些信息和有力的数据,又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与对这些信息印证无误后,我校毅然决定对高中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
二、正文
(一)爆破英语实验的理论依据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著名学者威尔金斯( 1972)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的过程。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网络学习降低了现实环境中语言交际易产生焦虑的可能性,使学习者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安博教育集团的“爆破英语E+C模式”,正是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将传统的教学与之相结合,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所以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爆破英语”时,就迫不及待想在我校进行尝试,期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
(二)爆破英语的实验设备与制定相关计划
我校成为爆破英语实验校后, 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领导为我们准备了学校最好的网络教室,并安排了两位信息技术老师给予技术指导。同时为了保证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又为我们爆破英语班专门购置了一批新的耳机。良好的硬件设备为实验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日后的学生参与爆破英语学习搭设了平台。
在确定了爆破英语课题与时间后,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制定教学计划。依据课题实验的要求,时间大体为两个月(从10月10日到12月2日);每周集中学习三次,每次时间为45分钟;地点在第一微机室与第二微机室。(见表一)。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校的一些活动(如期中考试、月考)、高二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网上报名占用微机室,爆破英语的实验没能连续进行,经过与安博教育研究院的协商,我校的实验延期到12月底。
(三)爆破英语的实验过程
1、前期准备
开班前,我们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并对学生的选择认真详细地做了调研以保证实验的客观性。同时还与部分学生进行座谈。经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新高一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词汇量和听力。单词记不住,听力听不懂,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很焦虑,心里着急但不知从何下手。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困惑,我们想这回爆破英语可能真的能帮学生们解决一些问题了。但是由于名额有限,我们只能挑选部分学生进入爆破英语的课堂。经过慎重的考虑, 我们决定从高一年级前六个班(即1——6)按照成绩每班挑选10名学生,共计60名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占30%,中等生占40%,学困生占30%。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一下爆破英语的学习,而我们也想通过学生的学习了解爆破英语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们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
2、顺利开班
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之后, 爆破英语最后开班了。我们隆重的举行了爆破英语的开班仪式。 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 感到非常新奇。当听到汪校长、英语教研组长张雁老师对爆破英语的介绍之后,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急切的盼望此刻就进入爆破英语的学习。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开班仪式的成功对日后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了上课的要求与希望。
在随后的两节课中,我们指导学生如何登陆使用爆破英语的网络学习课程。然后,我们进行了一次书面测试,希望能和结班时的成绩做出对比。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爆破英语的网络课程, 又有老师在一旁耐心的指导,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进展。从新课标必修一开始, 词汇、短语、听力测试、奖励的阅读文章、 烦躁时候的小游戏,学生一步步融入其中。
虽然爆破英语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但长时间重复同样的程序,学生也难免会感到厌烦。因此, 我们经过精心备课,为他们准备了一些词汇小游戏。如:抢答必修一出现的有关人的品质的单词与词组;单词接龙;一位学生用语言或肢体描述一个单词,全班一起猜词等。游戏与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两个月以后,在经过老师的测试合格允许下,不少学生都已经进入必修三的学习了。不少学生都感慨:这样记单词真是又快又轻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进行爆破英语实验要求计算机教室的硬件及网络满足以下条件:局域网达到100M 水平,机房连接互联网的出口带宽达到5M水平,运行稳定,无病毒;计算机鼠标、键盘、耳麦等设备使用正常。我校网络教室的运行环境能够达到要求,从而保证了爆破英语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过两个月的实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被它的魅力所折服。它的智能化,个性化和系统化使得学生学习英语更轻松,更便利,更快乐。学生们更是意犹未尽, 感觉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学更多的单词。以下是我们对爆破英语实验结果的分析:
首先,爆破英语“词块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词汇记忆方法。爆破英语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对最佳复习时刻进行管理,保证最佳记忆点的复习,从而达到高效记忆,快速增加词汇量。而且,学生在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在参加爆破英语实验班学习之前,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大多采用的记忆、巩固单词的方法是,翻开词汇表,孤立的背记单词,有的学生甚至是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在短短两个月的学习中(共二十四课时)绝大数学生都学完了第二模块的所有单词,三分之一的学生学到了第三模块的单词。参加爆破英语学习的学生数是60人,成绩优秀生是18人;中等生是24人;学困生是18人。他们记忆单词的速度较实验前要快,记忆的准确度也比以前高(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三模块Unit1为例,除非课标词汇外有30个单词)(见表1、2)。
其次,爆破英语这一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有很大改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方法较以前更有成效。在接触爆破英语这一模式前,教师教授单词的方法仍以领读、朗读、跟录音读等方法为主;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会针对课文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一次词汇、句型的教学(Word Study),要求学生利用字典对这些词汇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和造句,但这也只能涉及一少部分词汇,而不是全部生词;而且在展示例句时也只能提问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而测试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也只是通过听写来完成,这样只能检测学生的瞬时记忆。而在学习爆破英语模式之后,教师教授词汇的方法大有改观。教师把词汇融入到各种有趣的语境中,让学生们在情境中逐步习得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而我们也改进了检测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利用PPT给学生呈现出词汇的相关语境启发学生回忆课堂上所讲词汇及其例句,这样学生不是孤立的记忆单词而是把词汇融入到语境中来记忆,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无形中也延长了他们的长时记忆。
第二,课堂气氛较以前更加活跃。爆破英语模式能很好得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不仅在很短时间内记住重要例句,还能利用多个相关词汇举一反三地创设情境进行英语对话练习。
(五)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真地准备了两次书面测试。预设后测试题难度与前测基本相当,期望能通过这次考试,看到学生的进步, 当然也希望从这次考试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与问题。第二次考试结果显示,80%的学生在学习爆破英语后成绩都比参加实验班之前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有些学生的成绩却比实验前下降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
首先,实验前后的两次测试试卷的难度有差异。第一次的测试卷主要针对的是第一模块的词汇,而第二次的测试卷包括了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词汇。第二次的测试卷难度系数高,题量大,涉及的词汇量明显增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所有的题目有一定困难,因此成绩反而比参加实验前有所下降。其次,成绩下滑的学生在平时英语学习上除了学习方法不得当外, 还存在其他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等。另外,由于我校是半寄宿式学校,参加实验的学生中有75%学生住校,他们只能在规定的上课时间进行爆破英语的学习,不能做到经常运用网络学习,导致词汇的复现率较低。虽然他们认为爆破英语这种词汇学习的方法很好,但是对于他们并不是很实用。最后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有进步的。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说的:爆破英语给我的孩子指明了一盏学习的明灯,如果还有机会,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再次报名!
三、结束语
爆破英语课程以全新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忽略学生个体特征的缺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了其主体作用。同时,爆破英语的模式对我们教学工作也起到推动作用,它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学习、探究。鉴于参与实验的教师水平所限,统计工具不够先进,我们的实验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李赫“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 《中小学电教》;2003年02期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格式 篇7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范文网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篇8
【关键词】学案式 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4-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挖掘和开发生物学实验中的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秩序一般比较乱,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很多时候实验课只会停留在表面的喧闹中,学生没有真正从实验现象走进知识的本质,甚至出现在实验课上茫然不知所措,长此下去,学生体验不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发现时的快乐,学习生物的个性思维和兴趣逐渐抹杀。因此,生物教师必须重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积极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
经过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运用“学案式”实验报告,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学案式”实验报告是将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案和实验报告进行充分整合而形成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报告,利用它将整节实验课“穿针引线”起来。这样学生在整节课中任务清晰,目标明确,因而教学秩序不凌乱,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和交流,在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就能完成实验报告,从而减轻学生课外填写实验报告的负担,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下面谈谈我们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课中运用“学案式”实验报告进行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设计思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但掌握程度不一,而本实验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因此本节“学案式”实验报告的大框架就是探究实验的七大步骤(附后),然后再在每个步骤后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这样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就有了整体的认识。
教学实践: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然后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探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完实验填写现象,画观察到的细胞图。在分析结果的步骤里,引导学生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细胞失水和吸水,经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等概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的比较透彻。在表达与交流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比如如果滴加的是0.5g/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什么液体?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如何设计实验测定洋葱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如何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这样层层深入,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和广度思维,同时也能考虑不同学情的分层教学。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而没有观察到实验结果,影响后面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使用PPT展示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动态过程,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起到名副其实的辅助作用。
实践反思:本节采用这个“学案式”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在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熟悉探究实验的步骤,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在实验探究阶段,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引导分析实验原因,培养实验素养,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这样,边实验,边描述,边思索,就会水到渠成,为最后的总结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实验探究实施过程再抓住时机,创设质疑的环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学案式”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设计实验:
1.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过程: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①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因原生质层具______________;原生质层的伸缩性_______细胞壁的伸缩性。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表达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进一步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北京邮电大学07-06
北京邮电大学介绍09-06
编码北京邮电大学01-16
北京邮电大学体育工作总结08-16
北京邮电大学免试硕士生接收办法05-19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06-27
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简章公布07-23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报告09-02
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程序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