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实验理解和感想

2024-09-04

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实验理解和感想(共5篇)

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实验理解和感想 篇1

微生物实验的理解和感想

在大三生活的下半学期,我们开设了一门十分有用的课程——微生物实验,作为一名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微生物实验是所有实验的基础,做好微生物实验,才能顺利的完成今后的学习、科研任务,抱着必胜的心态,我们开始了微生物实验的学习。

微生物实验课程设计十分合理,从基础的培养基配制,到特定菌种的分离纯化,再到显微镜检测、菌种诱变、生理生化实验。系统的将菌种选育工作拆分成几个单元。详细的讲解了从自然条件下筛分、诱变、鉴定自己想要的菌种的试验方法。

大自然是免费的宝库,从自然界中筛分出来的菌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从自然中筛选菌种,是免费的。所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得到特定菌种的方法。

培养特定的微生物需要排出其他微生物对他的影响,所以,我们先要为所有实验用具灭菌,以保证我们培养的微生物的纯度,灭菌分为干热和高温蒸汽灭菌两种方法,实验室常用高温蒸汽对实验用具灭菌,但在灭菌之前要用报纸将其包好,防止再次染菌。和人一样,也要“吃饭”、也要“喝水”,但是他们吃的是培养基,制作好培养基是培养好微生物的关键步骤,我们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满足大多数微生物的需求,固体培养基要在三角瓶中配制并灭菌,在用的时候要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在培养皿中,在分装时不能倒的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则在涂布的时候容易刮破培养基,太厚不仅浪费实验材料,而且由于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在培养时可能造成水分蒸发而造成培养失败。用液体培养基时,在配好培养基后,要分装在试管中,盖紧试管冒,再进行灭菌。

在新鲜无菌的培养基中接种,常用挑菌和涂布的方法,挑菌时,先用酒精灯外焰将接种环烧至红色,再冷却到室温,在菌种上沾一下,再在液体培养基中搅拌,涂布也要在固体培养基上先接上0.1ML菌液再将涂布棒烧灼几分钟,再培养皿盖子上冷却到不烫手,将菌液涂匀,然后在合适的温度下倒置培养。

筛选到我们想要的菌种,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他的形态、大小,也可以通过革兰氏染色实验来判断他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性菌。如果对此种菌种不满意,也可以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提高他的某项能力。紫外诱变是一种物理诱变方法。通过紫外诱变,在致死率为80%的光照时间下,进行照射,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除了这些实验之外老师还为我们开设了特色课程,给我们提供了自己制作酸奶的机会,在课上,我们用鲜牛奶和乳酸菌种,自己制作了一瓶酸奶,不仅风味独特,更重要的是不含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放心,让我们发现,其实微生物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短短一学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已经结束了。他给了我们很多的收获,做完实验,不仅是要总结,更是要应用,要积极的参与到实验室研究工作中去,学以致用。才能达到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

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实验理解和感想 篇2

奥运期间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暂行规定 2008年04月11日 16时02分 967 主题分类: 食品医药 公安安全

“病原微生物”

“生物安全”

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奥运期间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京卫办字[2008]5号

各区县卫生局、各相关实验室设立单位:

为加强奥运期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保障奥运会生物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规定,我局制定了《奥运期间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联 系 人:科教处 司雪峰

联系电话:83970726 83560339(FAX)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三日

奥运期间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奥运期间北京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平安奥运“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北京市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奥运期间的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本规定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的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监测、诊断、储存、运输和销售等活动。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在实验室操作、运送、储存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违规操作,发生病原微生物意外泄漏造成人员暴露、环境污染的事件。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涉及生物恐怖的事件(以下简称“涉恐事件“)是指在实验室发生的,以蓄意破坏实验室设施、利用实验室菌(毒)种设施传播传染病病原体为手段,存在以达到引起社会恐慌、威胁社会安全与安定为目的的可能,对人员、财产、生态环境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造成危害的事件。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在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下,成立奥运期间北京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北京市卫生局主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领导小组是本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根据本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运行情况,研究决定本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的重要事项;对全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组。

办公室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的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办公室职责是定期汇总全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分布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情况;组织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防范工作的调查和监督检查;组织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方案;组织进行全市人员培训和师资培训;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恐怖防范的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宜。

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组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咨询机构,由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生物安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为领导小组生物安全的情报信息、技术、装备、资料库建设等提供决策咨询意见;负责针对现场紧急救援、检疫鉴定、区域划分、洗消防护、危害评估和事后恢复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指导和评估意见;负责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和评估。

第六条 各区县要成立生物安全管理与生物恐怖防范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防范工作。

第七条 实验室设立单位要健全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防范工作。

第三章 制度建设

第八条 实验室设立单位应根据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落实并演练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和实验室涉恐事件的应急预案。

第九条 实验室设立单位应逐级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落实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环境设施、设备条件,明确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技术规程并认真执行。

第四章 实验活动管理

第十条 奥运会“百日“期间(2008年7月1日至10月8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要按照“一类停、二类限、非必须、不开展“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

在此期间,凡在北京地区进行的涉及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一律停止;涉及《名录》中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临床检测除外)一律停止(包括所有科研活动)。如疫情控制需要必须开展的实验活动,须在活动开展前报北京市卫生局,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一条 严禁各种违规行为。任何实验室均不得超范围开展实验活动,特别是严禁在一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应在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活动。

第五章 人员培训与管理

第十二条 北京市卫生局将针对奥运会“百日“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骨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文件,操作技能,突发事件应对以及实验室信息保密等。

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验室特点,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全市培训的骨干力量,组织开展本单位奥运会“百日“期间生物安全管理的专项培训。

第十三条 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要充分发挥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作用,会同安全保卫、人事、党团组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共同做好奥运会“百日“期间的生物安全人员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系统,对接触病原微生物人员的姓名、岗位等信息、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和从事的实验活动进行详细登记,实验室人员信息和实验室活动情况登记应长期保存备查。

第十四条 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单位要在2008年3月底前,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动员,务必使全体人员提高认识,以做好奥运会保障工作的总要求,认真履行生物安全各项工作职责。

第十五条 奥运会“百日“期间,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和菌(毒)种库及样本库。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未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不进行岗位责任外的实验活动。

第六章 菌(毒)种的保藏和运输

第十六条 2008年7月1日前,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保藏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单位须将本单位内保藏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等感染性材料进行清点,在专库集中封存,并将本单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性质、数量、保卫措施等封存信息上报北京市卫生局备案。

第十七条 奥运会“百日“期间各实验室不得接收来自外省市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等感染性材料。

第十八条 因疫情需要,需在市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车辆须提前上报市卫生局批准,由专业人员和保安人员联合押运。运输非高致病性菌(毒)种,应事先得到接收单位的同意,运输物品过程应参照《名录》规定对运输物品进行包装,并由接受过生物安全培训的专人进行运输。

第七章 安全保卫

第十九条 各实验室设立单位要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相关法规完善本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要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及市卫生局有关要求采取人防和技防措施,切实加强奥运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

第八章 信息报送

第二十条 加强并切实落实奥运期间生物安全与生物恐怖防范有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奥运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活动和菌(毒)种保藏和实验室人员情况“日报告“制度。奥运会“百日“期间,各BSL-3实验室设立单位和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单位要每日向北京市卫生局上报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使用、销毁等动态情况、BSL-3实验室实验活动情况及实验室人员健康状况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各实验室设立单位如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在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区县卫生局,并由区县卫生局立即向市卫生局及当地区县政府报告。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发生涉恐事件时,实验室设立单位要立即向市及区县卫生局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九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三条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或实验室涉恐事件发生时,实验室设立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迅速判断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实验室人员安全,控制病原微生物扩散,尽可能将事件危害性降到最低。

第十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建立生物安全自查报告制度。

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各实验室须每周至少自查一次生物安全隐患,要求详细记录,并报单位主管领导。

各实验室设立单位须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将隐患情况和整改结果应及时向区县卫生局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 区县卫生局要对辖区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落实情况和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坚决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在奥运会前和奥运会“百日“期间,市卫生局将会同市卫生监督所、区县卫生局、实验室设立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等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对各实验室奥运期间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生物恐怖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提出督查意见,限期整改,由区县卫生局对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复核,仍不合格者将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设立单位应针对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事件危险性分析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第二十七条 BSL-3实验室设立单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库的保藏机构应与当地公安派出所建立报警联动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联动机制,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第二十八条 实验室应储备与风险水平相应、充足的洁净个体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服、实验用鞋、口罩、帽子和面部防护用品等。并配备其他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高压灭菌器、喷溅罩、移液辅助器、一次性接种环或接种环加热器、螺口盖瓶子或管子、微生物样本及废弃物的运送容器运输工具等。

第十二章 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 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将奥运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明确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责任人,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要督促各级各类实验室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规范实验行为。

第三十条 奥运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实验室设立单位法人代表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北京市卫生局与各区县卫生局和北京地区有关实验室设立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区县卫生局与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教学、研究、生产等领域的实验室设立单位、实验室设立单位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发生违规操作的行为依法处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至2008年10月8日实施。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感想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人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需要一种趋向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需要比普通公共教学更占用教学资源,对公共教学来讲,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而仿真实验的开展,恰好解决了这一矛盾。

就目前的设备而言,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精密程度上,都很难满足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而且还收操作复杂程度、格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使我们对仪器的结构、性能和仪器的设计思想方法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当真试验不用担心仪器损坏、价格成本等因素,所以可以大胆的放手去做,并且实验数据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仿真实验的出现,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上的空当。

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老师的理论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克服了实验课受课堂、时间限制的困扰,使实验在教学内容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营造了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们可以更自由、更自主地学习,充分调动了课堂的积极性,开拓了视野,锻炼了上机操作的能力。

虽然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实验,但仿真实验毕竟不是传统实验,只需我们动动鼠标就能完成。从另一方面讲,仿真实验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抑制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没能亲身经历实验过程,没有亲自体验实验的艰辛,因此,记忆也不如传统记忆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一些仪器很难通过仿真实验完全掌握其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是自身无法弥补的,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实验理解和感想 篇4

自然博物馆参观感想

2015年11月14日 普通生物学实验结束前,我们一起参观了自然博物馆,了解了一些生物演化的知识,如:三叠纪的恐龙没有防御机制,后来出现了有利爪和尖牙的食肉恐龙,一些食草恐龙如甲龙就进化出了防御的甲;圆恐龙蛋的恐龙食素、长恐龙蛋的恐龙食肉;有的恐龙在进化过程中有羽毛;猛犸象耳朵藏起来(与现代大象差别很大)、头部有脂肪峰、有毛;长颈鹿祖先山西兽进化原因是雄性决斗时脖子长的易胜,而不是拉马克学说里的用进废退;剑齿虎前肢发达而后肢不发达;人经历了地(栖)猿群、南猿(南方古猿)群、能人群、直立人群、化石智人群五个阶段,人的外部形态、高度在变化,人脑的容量在变大,人的骨骼结构也在进化,等等。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马的进化历程。

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奇蹄目,学名Hyracotherium。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由此可见,马在进化中为了更适于奔跑,中趾成了蹄子的主要组成,两侧的趾逐渐退化至不用,为了适应草原环境只能这样。在中新世以前,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时才迁移到欧亚大陆。上新世和更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还扩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种类不久即归于绝灭。到全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也趋于绝灭。只有欧亚大陆的后裔得到繁荣和发展。我国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门马以及现在还残存在甘肃、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马,都是马类动物的代表。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马类在中、上新世时曾分别出现过几个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安琪马;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三趾马;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马等。

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实验理解和感想 篇5

摘要:化学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规律、培训实验技能,而是要使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深刻体会。因此,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实施;意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实验探究:

一、为什么要倡导实验探究教学

1.实验在化学学习中重要地位的需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既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最常见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之所以显得很重要,是因为实验过程中的许多因素都能刺激学生发现新知识,领悟许多道理;从实验与其他内容的横向联系上看,实验是学生形成概念、认识并理解化学原理的依据,是掌握化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方式。

2.素质教育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会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教师必须主动地进行研究,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选择能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教学就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3.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化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知识内容向探求知识转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开展探究学习实验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主要渠道。

二、实验探究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1.在学科中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化学实验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多样的感性材料,虽然仅是认识的初步感知;但这些化学实验用生动、新奇的现象激发了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概括、归纳、联想、发散、迁移、综合等思维加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领会。我们知道,中学化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往往是比较抽象、概括的知识,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较难理解的。若能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宏观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抽象和概括,进而理解和领会基本理论,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中学化学的基本理论板块中有很多较抽象的内容,比如:必修1中对物质的量概念的讲授,《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对盐类水解知识的理解等,仅仅通过教师的课堂口头讲授很难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就更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若借助于适当的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多媒体化实验)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实际效果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3.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都知道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知识的基本载体,是高考命题的基石。元素化合物知识研究具体的元素和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而离开了实验和实物,学生就很难获得正确的表象,也就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事倍功半,而印象也不能深刻,随着内容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就更易混淆不清,更容易遗忘,这显然不符合人类的认识和记忆规律。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现象去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去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透过现象清晰准确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这样既能强化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探究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授受式”教学。

它提高了课堂的活动性和学生的自主性,也容易出现前文所提到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必须做好教学思路的设计。一般的设计思路是:明确研究对象――明确探究问题――明确探究方法――提出假设――取证――得出结论。

1.选择合适的探究对象

受所学内容特点的影响和教学时数的限制,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所有教学内容都实施探究式教学,哪些内容可以或者应该作为化学课堂探究的对象呢?首先,应是具有普遍迁移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处于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或重要的链结上,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加深对这些问题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其次,所探究的问题要能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活动能够使学生形成严谨而深刻的思维,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磨练攻坚克难的意志。最后,探究的问题是高中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探究乐趣和成就感的问题。 2.明确解决的一般程序

探究式教学是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的,探究的过程即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获得真相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进行教学思路设计。比如,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按照由结构推测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性质,进而由性质学习其用途和制备方法的程序进行。而对其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教学:既有的事实或现象→抽象出定义或概括出规律→挖掘定义或规律的内涵→对概念和理论的发散与应用。

3.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启动和维持师生探究活动的最佳靶子,问题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呈现给学生,问题与问题之间相互连贯,环环相扣,形成问题链,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形成结论。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要以问题为引领,注意层次性和递进性,通过问题形成激趣、设疑、诱思启智、顺理成章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都将得到提高。

四、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常见困惑

1.教师认为探究教学会影响知识的落实。实际上探究教学是有利于知识的落实的。同样一个知识简单的呈现给学生和学生通过一个研究过程得到它,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实验探究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应该体现这样的内容。

2.实验探究课堂的控制问题。我们应该逐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从一开始让学生完成少量实验后教师再讲课,到最终教师对学生实验和自己讲授收放自如。

3.要不要开展探究教学。面对如此多的实验和探究,若一一都让学生到实验室亲历亲为,探究一番,无论是实验室条件,还是有限的教学时间都不允许。

4.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时的课时问题。

5.开展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条件问题,新教材中化学实验不再刻意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应该就是给各自的学校、教师在提供足量教学可用资源的基础上留下了选择的空间,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尽可能地为学生自主探究、亲自动手做实验创设有利条件。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需要在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郑勇等.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珍珠岩在陶瓷坯料中的应用下一篇: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