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发展

2024-07-29

生物化工发展(共11篇)

生物化工发展 篇1

目前世界面临着包括粮食、环境、能源三方面领域的危机, 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关键就是不断发展生物化工技术, 该技术与产业的不断进步, 不仅能够将所需要的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品, 还能够充分带动创新产业的技术发挥, 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工作产生巨大作用。所以, 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现实情况, 对当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从而找到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相关对策, 提升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自主研发与产业竞争能力,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

一、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现状特点

( 一) 产业结构特点。随着我国生物产业不断发展, 当前, 在产业结构方面, 我们正和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步伐相同, 那就是正迅速向产业集群化发展。生物产业集群, 就是指生物产业聚集在一定区域内, 根据不同规模等级与分工关系进行组织与合作, 产业集群不是众多企业的简单堆积, 而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的空间积聚体, 能够更有效地对生物产业资源进行汇聚与分配。中国生物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加快了产业集聚, 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为我国生物产业进一步集群化发展打下基础。

( 二) 工业结构特点。在工业结构上面, 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面向越来越广泛, 各个行业间的合作程度加深, 行业之间的区分度减少, 例如医药、农业、能源等相关企业也开始发展生物化工产业, 这种行业间的交融发展, 能够使各个企业得到资源的最大限度优化, 帮助企业传统工业能够有新的发展出路, 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 三) 产品结构特点。生物化工产业的产品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生物化工产品越来越趋向专业化, 其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让化工产品具有更好的市场价值,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

( 四) 技术水平特点。生物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 使得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等各种技术水平不断攀升, 人们通过运用新的技术, 能够研发出更多新的产品, 形成了产业内部的良好循环。

二、当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 产业统筹规划不完善。我国当前生物化工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 国家对于其重视程度也并没有像其他初具规模的产业一般, 生物化工产业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统筹规划, 许多环节与部门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 对于各个课题的研究安排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与此同时, 各个技术的完成与发展存在于不同的单位, 各个单位之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统筹管理, 之间缺乏沟通, 每一项计划的完成缺乏衔接, 只是注重本单位利益的追求, 整条产业链不能够完整运行。

( 二) 产业资金问题。当前, 我国在进行生物化工技术产业发展时主要依靠国家进行投资监管, 但国家对于这一产业的投资力度并不能满足产业需要, 资金的缺失严重阻碍了生物化工产业项目的完成, 制约了其更好地发展。另外, 生物产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渠道较为单一, 例如银行在进行贷款支持项目选择上, 会更倾向于风险较低、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进行合作, 而我国生物化工产业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 无法满足银行对于贷款的各项要求, 使得这项产业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 同时, 我国的风险资本来源比也较单一, 同样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 三) 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 当前我国在进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时, 创新工作通常由政府负责, 政府起着决定性作用, 负责项目的计划、实施、反馈, 统一调度科研经费, 这就导致企业在参与创新活动上积极性不高, 目前, 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了许多项目创新, 但技术的产权尚不明确, 导致了企业参与积极性降低。同时, 我国在生物化工产业技术上仍比较依赖于外来先进技术, 这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也是一个阻碍。

( 四)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我国在发展生物化工技术的这几十年里, 严重忽视了对于专业人才的把控, 导致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流失海外, 同时, 我国对现有的技术人才教育与培训力度不够, 使得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操作, 许多优秀的理论成果不能应用到实际产业中, 所以, 我国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与各个企业的合作, 无法让理论人才真正了解市场需求, 从而进一步让人才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 五) 产业无法形成更大竞争力。当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许多企业都处在摸索发展阶段, 无法形成较为集中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 企业发展所需的各项硬件设备也是从国外直接引进, 技术水平较之国外仍十分落后, 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推动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 一)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行业指导。要注重对生物化工产业内部各个产业的联系与融合, 生物化工既包括生物学科, 同时也涵盖了化学学科, 这两科分支同时又能够延伸至很多技术领域, 所以, 我们要充分把握各个学科的特点, 利用各个学科的优势进行资源共享, 让生物化工产业能够迈向更多领域, 汲取更多领域内的内容, 提高整个生物化工产业的整体实力, 同时也真正做到产业带动效力的发挥。

( 二) 完善产业投资方向与整体规划。针对我国生物化工产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我们应当改变国家为主要投资方的局面, 充分引导并加大企业在资金投入上参与程度。一是国家应当加大对产业的投资力度, 增加产业研究经费, 对该产业的发展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 制定出合理的投资计划, 并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完善, 真正满足产业需要。二是充分鼓励金融机构对其支持力度, 例如在银行对其贷款过程中减少相关程序, 降低准入力度, 为生物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 三) 重视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在国内教育事业中加大对生物化工人才的培养, 对重点专业院校进行扶持, 除了对高校理论研究进行推广之外, 在高职院校内应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着重建立一支具有完备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生物化工高端人才团队。二是加强与海外先进企业的合作, 学习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 最大限度吸引海外人才回归, 同时也要避免国内人才的进一步流失。

( 四) 注重产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工作是生物化学产业技术成果的有效保证, 我国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制, 并建立起能够有效实施相关法律政策的优良环境, 不断保护产业技术成果, 同时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国家相关执法部门在遇到侵权仿冒等违法行为时, 要加大打击力度, 让生物化工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当前, 我国正处在生物化工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项技术的发展与政策的完善都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 在未来不断完善各项政策, 创造更好地环境与条件保证生物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存金.我国生物化工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7 (13)

[2]王韧.21世纪生物化工发展及对策[J].化工技术经济, 2002, 11 (4)

略论精细化工技术发展 篇2

【关键词】精细化工;化学;高新化;“绿色”化

现代化学工业中的精细化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工水平迅速提高的分支,同时还为国家化工水平的高低提供依据。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总产值中,精细化工产值已占有总数的60%至80%,如日本为58%,美国为60%,瑞士甚至为80%。然而我国仅仅只占化工总产值的40%左右。要想成为拥有一流工业化的国家,就必须掌握一流化学工业技术,掌握精细化工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亦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所涉及的工业领域是非常广泛且品种丰富,深刻渗入到了国民经济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之中,它与现代工农业、现代科技、人民生活、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几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而言之精细化工是当前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首要战略手段,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亦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我国当前精细化工的发展情形

当今科技发展以学科与学科,技术与技术间的交叉和综合为主要趋势从而不断深化与扩展。大多数看上去遥不可及的学科已经渐渐与化学化工领域相融合,广为扩散,并由此出现一批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团体与技术团体,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为化工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动力,并且为精细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方法。

目前为止,中国化学家已经合成了成千上万的新品种,如化妆品、颜料、食品添加剂、塑料会让橡胶助剂、造纸、稀土材料、催化剂、建材化学品等等。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得以不断扩大与完善,大量的国外化工公司顺势进入中国市场来打造精细化学品的市场,从而使化工产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所以面对一系列竞争,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国的精细化工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第一,行业本身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国在精细化工发展道路上的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技术密集性和产品功能性方面的根本缺乏深刻认识。虽然研究人员也了解精细化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但是由于在技术方面是有限的,强烈的愿望也没能化为发展的科学方法,国内的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引进技术多,自我开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我国,尽管悉心研究国外的精细化工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出结果,只是片面的停留在重点研究合成以及工艺上,没能充分把握工程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市场开发等具体措施,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在进行模仿,一味的模仿是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的。

第三,人才资源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缺乏。精细化工技术研究部门和课题的分散、低水平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再加上在人才方面的缺乏,从而导致我国化学品精细化率仅为40%且停滞不前,想要达到60%的标准仍是较为困难的。

第四,产品结构不完善,系统的结构尚未形成。精细化工产品在我国大多是通过个各企业部分转产,产品领域不够集中,且市场调研缺乏力度从而导致精细化工产品无法形成系列化。

2.精细化工的国际发展情形与模式

在国际方面,精细化工实际上已经处于成熟的阶段,因此激励的竞争导致生产经营的利润降低。于是他们在一边追求规模效益的情况下,一边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另外,要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以促进机构进行有效调整,集中力量生产中小吨位的有机原料和专业化学产品,以技术为保持高投资回报的倚靠点。工业发达国家都为调整化学工业结构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将重点转至精细化工。在最近的二十年里,精细化工和主用化学产品在化学总销售中的所占比重可谓是一路飙升。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看来,精细化工的发展要将立足点至于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并要遵循“以市场为前提,原料为基础,技术为关键”。首先要将市场至于首要地位,精细和专业化学产品同“大化工”生产经营的明显区别是其特定的功能表现在最终产品上,因此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要开发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或是以推销这种常见形式来开拓市场。其次要以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来推动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并提供廉价的原材料。第三,要充分投入科技力量,将技术开发至于首要地位。不断研制创新精细化工产品,高技术含量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与经营的出发点,技术是决定精细化工企业命脉的关键之所在。美国各化工企业在1995年用于化工研究的费用高达173亿美元,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制药业占销售额的10.4%。另外,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反应步骤繁多,能源消耗量大从而使影响到生态环境。环境与生态问题是新世纪化学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不断研制新工艺以减少“三废”,从而促进副产品的开发和溶剂的回收。

3.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我国的精细化工由导入期向发展期过渡,其精化率以由原本的40%左右慢慢的增长到了现在的50%—60%。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之将精细化融入进来,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促使产品高档化、复合化、精细化和多功能化得以实现,使之朝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新世纪的精细化工主要是以“绿色”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所谓“绿色”精细化工是指精细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生态的“绿色”化,模拟动植物或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或是功能来建立起类似于“生态者、消费者、还原者”所谓精细化工生物链,采用少污染或无污染、低消耗、资源再生、废物再利用、分离降解等各种方法促进精细化工的有效循环,环境友善和清洁工艺所产生的“绿色”产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不曾忽略的问题,“绿色”高新精细化工将必定成为新世纪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以更为全面的理论同技术来促进精细化工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造。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于是对于精细化工产品所提出的要求也随着更新,同时新技术的兴起也推动着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为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是精细化工产品日益融入到各国国民经济中去。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如此也决定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科]

【参考文献】

[1]Peter Pollak Kirk-Others Eneyeloperl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Vol10,4th cd.[M].NewYork:John Wiley & Sonslne,1993:900-929.

[2]Stephen C.S.Customer chemicals[J].Chem &Eng; New72(5):26-54.

[3]祁生鲁.现代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与产品合成工艺[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彭安顺等.精细有机品化学[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

[5]Facts & figures[J].Chem & EngNews,1998,76(26):43.

[6]High tech seetors will see best growth[J].Euro.Chem News,1987,149(1294):24.

浅析化学化工前沿与精细化工发展 篇3

1 化学化工前沿的发展中的问题

化学化工设计的范围非常广, 它是多种学科交接形成的在物质转化方面得到重用,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学习中都离不开它。它是密切联系资源、能源、电子、生物、医疗等行业, 它就是从基础科学开始深入揭示物质转化过程中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传递以及产生的反应之间的影响, 从而创建出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并能够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物质转化工艺。不仅在实验室中能够解决很多成果产业化的问题, 还可以在生活中生产各种功能性产品, 并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化学化工的主要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能源的要求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所以能源问题是当下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难题, 如何才能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来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资源短缺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 但是资源却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而且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又要大量消耗和浪费能源。所以只能从不断改善传统生产工艺, 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使用性循环性,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1.3 严重的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大量的汽车尾气、工厂生产污染物等的排放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健康。

1.4 高性能材料的需要

高性能的生物材料和能源转化与储存材料已经成为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 将替代以往使用的有毒害作用的材料。

1.5 医药发展的需要

通过利用各种提炼出来的重要成分, 从而衍生合成性能优异以及机制独特的药物。总的来说化学化工肩负着多方面的发展问题, 通过这些行业的需要它在不断朝着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为实现经济环保型能源做贡献。

2 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不同于以往的化工生产, 它在生产的每个过程中都可以延伸出各种有关生物的、化学的、经济的需求和考虑, 使得精细化工朝着高技术密集产业不断发展。

2.1 新型的精细化工品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精细化工品也在不断发展, 它不仅仅局限在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日常产品, 还有更多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比如安全环保性农药以及生物农药;运用于汽车、建筑以及轻纺工业的特种胶粘剂等。它会逐步代替传统的精细化工品,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 使生产朝着节能、环保、无毒以及高品质高效益方向发展。以往虽然说很多塑料袋等都是环保型的, 但是长期使用还是会对人体有所伤害, 而随着精细化工技术的使用, 为人们的安全以及资源的节省提高了更大的保障。

2.2 加强对高科技新领域的精细化发展

现代精细化工需要在各种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进行发展, 比如在制作感光产品、电线以及涂料等方面都需要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使用。包括在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中逐步发现了各种能源库, 这也将会为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能源。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少不了精细化工的影响, 所以精细化工朝着高科技新领域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精细化个发展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联系, 这就需要依靠人才的力量, 培养既懂科技又懂技术的人才, 将精细化工从研究开始到生产销售的完美过程, 从而最大化的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2.3 加强对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的运用

在未来精细化工的发展中必然会将产品的研发技术以及产品的生产技术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精细化工行业越走越远, 具有更高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精细化工产品具有用量小和品种多的特点, 也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产品由于其工艺复杂和材料特殊性不适合现代消费者的需要, 所以要充分注重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价值,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来发展精细化工, 比如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复配技术以及香精复配技术等都得到了实际运用, 而且复配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中, 不断在开发新产品, 可以在生产技术上节省大量的原材料, 起到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 结语

精细化工的发展是建立在化学化工的发展之上的, 化学化工肩负着解决能源、资源、农业生产、环境衱材料等多方面发展的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化学化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使它不断朝着精细化工方向在发展, 精细化工的发展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它使得有限的资源, 材料等朝着集约化以及环保方向前进, 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梁高.浅谈精细技术研发下的化工产业的发展[J].化工管理, 2015, (12) :49-50.

[2]朱圣洪.刍议我国精细磷化工的发展思路和技术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 (下半月) , 2015, (4) :173-174.

生物化工发展 篇4

发展生物柴油促进湖北生物质能产业化

生物质能源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是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于能源自给度不高的湖北省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质能利用方式较多,选择一种既能发挥湖北地域特色又充分利用湖北资源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对发展湖北生物质能产业至关重要.根据湖北农业资源特色,通过分析,认为以油菜来制取生物柴油既能充分利用湖北油菜资源,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又可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一条可行途径.

作 者:丁文斌 董利民 DING Wen-bin DONG Li-min  作者单位:丁文斌,DING Wen-bin(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董利民,DONG Li-min(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9)

刊 名:湖北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45(6) 分类号:S216 关键词:生物柴油   生物质能源   产业化  

立足生物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元发展 学习行为

课堂,说到底是学生成长的地方,高中生物课堂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成长,相信并不是太多的生物教师所思考的问题,因为应试的指挥棒早已经将实际教学导向了无边无际的知识记忆与重现。显然,这样的教学现实并不是教师的初衷,高中生物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向高中学生提供重要基本生物知识的学科,作为向学生渗透前沿生物科学技术的学科,应当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生物学科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可能性

多元发展有着两层关键含义:一是发展,这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二是多元,多元意味着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可能性有可能成为现实,不以唯一的指标来评价学生,是多元发展的根本含义。多元发展,意味着学生发展的多重可能性,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生物学科具有自然学科的视野,也具有现代科技的视角,对学生的多元发展其实存在着明显且有效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纯粹应试的教学又不足以让这种作用得到发挥,因此寻找生物学科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就成为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关注剖析的一个问题。

以“生物的进化”为例,知识积累形态下的生物教学,有可能将其视作生物进化知识的多重积累,而多元发展视角下的教学则存在更多的意义:“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这一内容作为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史知识完善,这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促进其对生物产生更浓厚兴趣的机会。本课提到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的知识,是一个用数据来说话的过程,既有科学探究的要素,又充满着数字规律的魅力,因此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是一次研究的机会……凡此种种,均可以发现,生物学科知识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营养,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营养提取出来为学生所吸收。

二、生物课堂应当成为多元发展的主阵地

谈多元发展,离不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由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等九项技能组成的,那学生的多元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与这九个方面对应起来。当然,由于生物学科的特质所限,有些技能不大可能在生物课堂上得到发展,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学习,除了身体-运动、音乐等没有明显的发展之外,其余智能的发展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里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多元发展主要发生在什么时候?显然,这一问题的答案只可能是:课堂。

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笔者与学生探讨了多个问题,其中两个问题是:(1)自然选择一般在什么情形下发生?(2)在计算某个群体的色盲基因频率时需要注意什么?

这两个问题采用了讨论解答的方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考虑到种群内存在突变和不同基因型个体、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适应度有差异等。但少有注意到需要关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遗传变异等问题上的发展,需要研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等,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刚开始只关注群体以及这个群体中患有色盲的男女的具体人数,讨论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才发现需要关注男女性染色体的不同对结果有直接的影响。

三、多元发展视角下的课堂学习行为观察

有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视角,那教师对自身课堂上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评定标准。笔者根据自身近年来基于多元发展视角的课堂观察,提出如下一些观点供同行们参考:

其一,生物课堂应当是发展视角下的能力积累。能力体现在行为上,则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里主要指的是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增强。如果注意观察,生物学科学得好的学生,一般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行为能力都比较强,面对新问题时,他们会自然地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且解决问题的成功几率也偏高。如果学生处于这样的状态,那说明他们的能力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否则就需要教师关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生物化工发展 篇6

关键词:循环经济,促进,化工及制药,发展

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将污染消耗在生产过程中, 以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效果。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好选择。化工、制药企业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 用循环经济促进化工、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其必要性。

一、以循环经济促进化工及制药企业的发展

(一) 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 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 充分的利用资源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实现对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 延长企业的生产链, 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或着无害处理, 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化工制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化工及制药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共同的必要性:两者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及资本的扩张都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 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为代价的。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化工、制药企业大部分发展规模在中小型的范围内, 市场竞争力弱, 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信息化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水平低下。同时, 面对着土地、能源、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压力劳动力及原料成本不断上升, 特别是化工产品的价格受各方面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因此, 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 化工及制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有其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举措

(一) 强化化工及制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企业首先要从经营理念上向循环经济上转变,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主动地寻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主动编制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 建立循环经济的考核指标体系, 迈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步。

(二) 加强政策支持,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循环经济是以一定技术为依托的系统工程, 基于化工及制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让企业依靠自身的能力主动地向循环经济靠拢是不现实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特别是政府的引导作用。一方面,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另一方面, 引导社会投资, 鼓励金融机构对化工制药企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引导化工制药企业集团化发展, 将一定区域内的企业进行聚集整合,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优化, 这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调整政策。打破地域、所有制的限制, 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制, 将化工、制药企业规模化发展以实现循环经济增长模式。

(三) 加大技术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是决定其发展循环经济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 要加强对技术的改造与研发, 特别是在循环经济领域内。化工及制药企业要重点对生产过程的技术投入, 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 实现对废弃物的再利用, 力求生产过程无废弃物或废弃物最少化, 生产的产品绿色无污染等。只有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保护环境,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四) 多层次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要想搞好循环经济需要多层次、全方位的推进。首先是企业内部的推进, 企业各部门间要相互协调, 联合运作, 将各生产部门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产业链, 实现上一生产部门生产所排放的废弃物自动成为下一部门的生产所需要的原料, 生产最终过程与生产源头连接, 形成良性循环圈, 实现物质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其次, 企业之间也要加强协作, 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生产链, 不仅能够信息共享、价值共创和物资共享, 还可以共用基础设施, 节约资源。此外, 企业与社会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 比如, 建立废物回收站, 让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连接, 实现整个社会的循环。

(五) 发挥企业自身的力量

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以推进清洁生产, 在技术改造的同时, 重点研发能够将资源能源最大限度的转化为产品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新工艺;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材料取代原先使用的材料;将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陈旧设备替换为污染少、噪声低、节约资源的新设备;积极对“三废”进行综合利用, 加强同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化工及制药企业污染严重, 耗水量大, 首先应从生产线的开端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同时加强中间过程的治理及再利用, 最后将无法利用的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化工及制药企业的工艺用水量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针对化工、制药工业的生产特点, 制定相应的节水措施。若通过技术, 减少过程中的用水量或使用无水工艺代替耗水工艺, 用以减少或不用水的目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护环境, 在污水技术处理上已具有相当水平, 比如采用的冷却塔循环使用工艺冷却用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水量及废水的排放。

三、化工及制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小企业要在市场上特别是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 就必须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化工、制药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代表, 就拿化工企业来说, 中小企业占99%以上, 而截至2012年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又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及服务价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所以, 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 扩大就业、提高技术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化工制药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能使其本身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还可以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经验。

四、结语

当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题, 成为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救命稻草, 那么积极主动的寻求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 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政府要加强引导, 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资金投入, 努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 为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化工及制药企业作为高耗能、污染重、经济力量又薄弱的中小型企业, 发展循环经济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努力调整生产结构,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减低生产成本, 是获得长足发展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黄克强.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循环经济促进机制[J].党政干部论坛, 2009.

生物化工发展 篇7

围绕化工园区的安全规划与评价、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安全监管制度、安全封闭管理、安全环保一体化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问题, 7月25-26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在银川召开了第八届化工园区安全发展高级研讨会, 探讨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化工园区。

正确认识化工园区

化工园区是经政府批准, 由某个组织所规划开发的拥有特定工业用地土地范围, 以石化、化工产业为发展方向, 集聚了若干石化化工类企业 (项目) 且彼此以生产要素为纽带, 形成了相互分工协作的产业链, 共享着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公用工程、基础公共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产业聚集区。

根据这个定义和内涵可知, 只有以化工为单一主导产业, 属于专业化工园区;或是在开发区范围内设立了化工园 (区) , 属于专业功能区, 与其他类型产业区并列, 这2种情况下可以称为化工园区。

开发区内拥有化工生产企业, 但与其他类型企业混杂分布, 没有明确的化工产业集中区域;或者实际面积很大的化工集中区, 但化工企业较为分散, 相互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也没有统一集中的公用工程体系, 这两者都不符合化工园区的概念。

园区现实状况

化工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物流成本高等问题。截至2012年底, 全国各省统计的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共有208家。其中, 国家级化工园区 (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 29家;省级化工园区112家。入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有9 000多家, 占全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的1/3左右。

以上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调研统计提供的数据。化工园区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 化工园区是重大危险源的聚集地, 企业多且集中, 安全风险大, 安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直接或间接导致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的发生, 都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 全国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44起;2013年1-6月, 全国共发生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50起。

化工园区安全形势严峻的表现:一是化工园区普遍缺乏整体性安全评价与规划, 二是安全生产“三同时”未到位, 三是园区普遍还处于“新设备”期限, 四是周边密布敏感区等。

另外, 化工园区火灾事故突发性强、蔓延快、火势猛, 可燃性液体流淌性火灾难以控制, 园区动力能源较多, 装置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 导致化工园区火灾危险性远比城镇居民火灾危险性要高, 且扑救方式也与城市公共建筑、居民楼火灾存在较大的差异。

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项目准入门槛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力度不够、园区环境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基础薄弱等, 则成为化工园区面临的环境风险问题。

部门指导与规范

化工企业园区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针对化工园区的安全发展, 国务院安委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环保部、工信部等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意见、规划等, 以指导和规范化工园区安全管理。

2008年,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从2010年起, 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 逐步推动现有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2010年, 环保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通知”, 对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1年9月15日起, 环保部暂停受理在工业园外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的各类申请 (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项目除外) 。

2012年, 国务院安委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今后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明确了化工园区的安全建设和发展方向, 为我国化工园区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进一步促进化工园区安全建设、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2012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 要求推行化工园区一体化安全管理。按照规划先行、控制容量、统筹协调、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严格全面地论证、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严格企业入园条件, 科学规划化工园区内的产业链, 合理确定化工园区安全容量, 优化园区内的企业布局。充分利用化工园区内各企业的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等资源, 构建园区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 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

2012年, 工信部《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设置在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内, 并严格准入条件。对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制定‘关、停、并、转 (迁) ’计划。”工信部《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强调, 新建危化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搬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

与会人员参观中宝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展厅

2012年, 环保部发布《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从环境准入、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 解决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布局不合理、项目准入门槛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2013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要求化工园区 (化工集中区) 安全发展规划的编制参照该导则, 同时, 正在起草《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示范化工园区创建指标体系》。

据悉, 工信部正在起草“绿色化工园区准入条件”, 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新建化工园区以及企业进区入园提出相应要求, 以规范化工园区的发展。

安全发展关键环节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安全生产、有效的环保消防应急处置等, 是化工园区安全发展的关键环节;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园区也已成为政府、安监部门、化工园区建设者与管理者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

安全规划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安委办[2012]37号) 要求开展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价这项工作, 园区可委托评价单位在新建园区论证阶段开展安全规划的编制工作, 并对在建、已建园区定期开展化工园区区域安全评价, 通过风险评估、科学评价, 提出消除隐患对策措施和调整方案。

安全距离

园区布局规划要与周边设施、人口密集区域、敏感目标之间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或企业周边建筑、设施、地块等, 由于对事故伤害的敏感程度、人员的密集程度以及紧急疏散的容易程度不同, 防护距离也应该不同。安全距离的设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同时考虑事故场景的频率和危害后果。

消防体系建设

探索化工园区建设消防队站的模式, 按照“共建、共享、共担”的指导原则, 采取自建和共建的模式, 包括公安消防站、政府专职站、政府企业共建站、企业自建站、企业共建站等。推行消防员职业化, 面向社会扩充消防力量, 录用消防部队退伍人员及熟悉化工生产工艺、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能的人员。

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整合园区内各企业配置的自动化监控措施, 构建园区一体化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依托信息平台, 对园区安全生产状况实施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 建立与园区周边社区危险性告知和应急联动体系,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防范事故发生及布置应急处置措施。

但是, 化工园区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很难整合公安、消防、环保、海事 (水上) 、安全生产、市政等部门资源, 尤其是海事、消防等部门;使得化工园区涉及“安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重复进行;且各地化工园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在建设、使用过程中还未完全有效解决“信息有效、及时”的问题, 制约着平台发挥功效。

环境应急管理

环保部提出, 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突出“三、四、六”原则。“三”指化工园区的3个主体: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并明确3个主体的主要责任。“四”是坚持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 在预防、准备、处置和事后管理等4个环节方面明确3个主体的不同工作内容。“六”是化工园区的环境应急管理要实现6个“一”:一种全员的环境应急意识、一套完善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制度、一套可靠的环境风险防范设施、一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环境应急预案、一套科学的应急物资储备、一支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典型经验

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天津南港工业区、天津临港经济区等众多化工园区、工业区参加了研讨会, 东部沿海的化工园区在安全管理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会上, 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作为其中代表, 就各自安全管理中的亮点, 与参会人员作了分享和探讨。

上海化学工业区——桌面演练

上海化学工业区应急响应中心组织园区各应急联动单位业务主管、部分企业HSE经理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桌面演练, 以专题会议的形式, 通过事前准备的事故模拟, 按照应急预案及其运作程序作为行动标准, 来检验各相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否快速有效, 同时评估跨辖区、跨部门之间协同作战、信息沟通、资源调配等各项综合能力, 总结存在的功能缺陷, 最终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每年至少组织1次大型联合演习, 选择园区内一处重大危险源作为事故模拟对象, 模拟科目包括:危险化学品装置泄漏、储罐泄漏、管道泄漏、危险化学品槽车泄漏事故、装置爆炸、装置火灾、重点区域恐怖袭击、人员疏散等。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应急响应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应急响应中心平台建设以“平战结合”为理念, 将其分为日常管理、事故应急响应、应急演练3部分实施。集园区安全环保综合管理系统、园区规划建设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公用工程设备管理及实时调度系统为依托的三大基础数据平台及业务系统。

建设详尽的应急资源库, 并配备应急力量。收集园区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信息, 建立危化品企业专业应急救援抢险队伍管理信息库, 如金浦锦湖的氯气专业救援队伍, 德纳化工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专业救援队伍, 扬子石化不停车带压专业堵漏抢险队伍等。

依托应急响应中心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收集园区企业应急救援器材信息, 建立园区应急救援器材信息库, 并依托第三方专业服务商建立健全应急器材储备, 提升园区及企业应急处置的能力。

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安全运输

化工园区良性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化工园区,良性,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 我国的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 当市场经济占据整个国民经济主角的时候, 人们发现由于矿物燃烧和大量的森林毁坏而导致的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 极端气候越来越明显, 由此而产生的气候异常、冰川融化、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不容回避的摆在了人类面前。由此, 低碳生活摆在人们面前, 对于化工园区的实现低碳经济战略,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1 化工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工业化的进程日益推进, 化工产品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工业化的发展让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承担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任务。在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 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 人们开始倡导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高回报的低碳生产方式。在低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三废处理技术得到迅速更新, 尽管和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对于化工园区的经济发展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特点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 传统的化工生产模式是一种单向的流动的线性经济,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也就是说从资源, 生产产品, 生成废物的模式下实现的经济增长, 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 严重的破坏了自然资源, 对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等的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 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化工区必须要实现工业改革, 才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于是便研究出了新的“开采-利用-废弃物-再利用”工业生产模式。这种工业生产模式让废物得到了极大的利用, 减少了由于废物过多排放而造成的严重资源浪费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理念, 这种方式减少了资源消耗, 降低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

3 构建化工园区良性发展策略

化工园区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目的。但是如何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 笔者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3.1科学管理, 鼓励低碳项目建设

化学工业园区由于产品的关联性强、公共基础设施共享和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等优势迅速在我国各地得到发展。但是, 由于我国化工园区内企业集中易燃、易爆等有毒化学危险源较多, 一旦发生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对于化工园区的安全、科学管理是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化工园区要做到低碳发展, 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 要从源头杜绝对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 要开发新的再生能源。第二, 要做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治理。第三, 在废品使用过程中要尽量根据废物的材料来进行重新利用。随着低碳经济的推动和发展, 我国未来化工园区的生产布局要发生很大的调整。大型工业的基础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发展优势, 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原材料。对于进驻化工园区的企业, 要对他们的生产进行充分的论证。如果发现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的现象, 坚决拒绝加入工业园区。根据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来看, 有的企业对于低碳经营模式不关注, 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到工业园区进行产品加工。事实上, 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 更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因此, 从工业园区的管理来看, 严格把好入口关, 对于不按国家标准, 没有达到排污标准的工业生产企业一律给予拒绝。

参考文献

[1]孙燕君, 钱瑜, 张玉超.蒙特卡洛分析在氯气泄漏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11 (11) .

[2]马禄义, 许学工, 徐丽芬.中国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5) .

[3]杨丽芳, 何家宁, 王皓, 黄玉生, 周清.动力与热力抬升对烟气抬升高度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S1) .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篇9

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对资源和能源要求不断增加。中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 政府根据实际情况, 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传统煤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内容。如何促进中国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 煤化工产业分析

煤化工产业, 简单地说就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 通过对煤炭资源进行加工, 将其转变为各种化工产品、燃料等, 这样就可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增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衍生品, 改变了过去煤炭化工产业低效率和高耗能的情况, 这与传统煤炭发展结构相比, 具有很大优势[1], 技术更为先进、高效和清洁。

2 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面就其发展现状展开论述。

a) 区域化和集聚化越来越明显。煤化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严重依赖于煤炭资源,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规模。因此, 在煤炭资源丰富和交通便利的地区, 煤化工产业发展呈现集聚化和一体化的特点, 形成了实力较强的产业群体和工业园区;

b) 新型化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较快。为了保证煤化工产业良性发展, 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煤制烯烃、乙二醇、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等,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产业经济效益提高、能耗降低、污染较低等, 对有效解决产业污染问题和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c) 煤化工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大力扶持。煤化工产业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企业非常重视煤化工产业的清洁、绿色及可持续发展, 因此, 当地政府要加大对煤化工产业低碳和低污染的扶持;

d) 虽然中国煤化工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低阶煤开发还不够成熟。中国低阶煤储量很大, 这为煤化工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天然条件, 对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形成高效利用产业链奠定良好基础;

e) 中国煤化工产业也存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煤化工产品供大于求, 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结构性过剩和产能过剩。同时受成本和技术影响,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储备的煤化工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 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3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

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推行低碳理念和建设环保友好型社会的前提下, 煤化工产业要根据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煤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宏观层面

a) 政府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煤化工企业要依据国家出台的煤化工相关产业政策和国家关于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项目建设要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明确煤化工企业发展方向, 发展环保节能产业, 淘汰生产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产能[2], 保证煤化工适度发展, 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同时, 政府要综合运用政策、指标、环保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手段, 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适宜本地资源和经济的煤化工产品。另外, 还要采用先进的引导策略, 发展龙头产业, 通过延伸产业链的形式, 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进入煤化工产业市场, 从而建立完善的煤化工产业集群[3], 促进当地经济迅速发展;

b)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保证化工产业结构合理性, 提高地区现有煤化工产业加工深度, 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要重点整合区域内煤化工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和资源产出率;进一步延伸产品链, 加大精细煤化工技术研发, 不断丰富煤化工产品, 拓展煤化工产品领域, 控制低端产品产能规模, 适度发展化肥等产品, 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与新材料, 占领产业高端,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 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c) 控制好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煤化工企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做好各种资源使用和储存发展规划, 对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定位, 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承受容量,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 搞好资源合理配置, 不断降低能耗和废气物排放;

d) 采用多种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保证企业能长远发展, 煤化工企业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 争取银行信贷支持, 保证煤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充足。重点支持煤化工企业通过股票、企业债券及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同时, 企业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创新招商模式, 做好当地招商工作, 建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煤化工项目, 推动煤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另外, 为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要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兼并重组, 不断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促进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e) 拓展销售渠道, 保证煤矿产业稳步增长。作为煤化工企业,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提高企业自身知名度, 加大宣传力度, 立足全球和国内市场, 培育当地特色产品, 创立名优煤化工产品, 不断壮大煤化工企业, 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 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给予正面积极引导。同时, 企业在运输方面积极协调运力, 保障煤化工产品外运, 同时限制原煤开采外运, 在发展过程中, 要积极倡导煤炭深加工, 提高产业的实际价值和附加值。

3.2 企业层面

a) 加速煤化工行业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为了保证中国煤化工行业快速平稳发展, 应坚持规模化、大型化、现代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精尖化的方向发展, 进一步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和层次。实现产品不断朝着生活消费品方向转化, 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加工深度, 提高产品、产业的附加价值, 从根本上不断突破煤化工行业发展瓶颈, 逐步实现煤化工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到“资源效益型”和“资源生态型”的方向发展[4];

b) 注重资源良性开发。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 加强资源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 积极构建开放式产业链, 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实现煤化工与建材、石油天然气开采、煤层气开采、化工、农业、食品等行业之间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 降低废弃物产出率, 加强“三废”治理和循环利用, 实现“三废”无害化处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 提升煤化工企业社会责任感, 着力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 保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c) 加速煤化工多联产项目建设。为了保证煤化工企业规模和良性发展, 要不断采用煤液化、煤基甲醇和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术, 增强工艺、中间产物、目标产品等互补, 提高生产效率。将不同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多联产, 加快联产项目建设, 并与尾气发电、废渣利用等形成综合联产, 降低项目建设投资风险及目标产品平均生产成本, 提高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 最大限度提高产出能力、降低煤化工产业投资。

4 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分析

为了促进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逐渐完善产业发展布局, 促进煤化工产业与石油等其它行业协调发展, 促进各个产业之间优势互补, 保证工业良性发展。同时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 要增强市场导向性, 从根本上解决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 加强对煤化工项目的审批, 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方向发展[5], 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还要制定洁净煤发展规划, 重点发展电能、燃料等方面节能技术, 保证煤炭资源高效利用, 保证在发展过程中巩固实现节能环保, 促进煤化工良性发展。

5 结语

煤炭资源在保证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从根本上降低各种能耗。同时还要根据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污染、高能耗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规划, 做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市场导向, 保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高效和清洁, 最大限度推动煤化工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及节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青.陕西煤化工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2]宋淑霞.榆林煤化工产业园发展模式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 2012.

[3]李登辉.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1.

[4]李丽丽.新疆准东地区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2010.

发展生物质 造福全社会 篇10

吉林圣泉倍进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圣泉)成立于2004年,坐落在德惠经济开发区,属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糠醛、糠醇、呋喃树脂、有机肥、酚醛外墙防火保温材料。公司总资产8000万元人民币,是吉林省内同行业中最先取得环保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的企业,属长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吉林圣泉总经理杨峰,始终把安全、环保及广大职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把安排就业、上缴税金放在第一位,一直秉承“企业不能只创造利润,更重要的是承担起社会责任”的理念。2011年9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节约用水先进个人”,同年11月当选为德惠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公司曾被评为“长春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吉林省节约用水先进单位”。

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收购玉米芯50万吨。公司员工从50人增至500人,环保总投资近1500万元。生产废水从生化处理达标排放到零排放,2006年糠醛生产废水零排放获得国家专利,吉林省糠醛行业环保现场会在公司召开。

2009年开始,杨峰更加重视创新工作。依托集团公司成立“生物质事业部和研究所”,不断研发防火保温材料和生物能源项目。2010年3月与德惠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投资1亿元建设“酚醛树脂泡沫板项目”。 2010年10月此项目正式投产,圣泉“安特福”外墙外保温用改性酚醛树脂发泡板已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防火性能达到国家A级效果,系统达到国家防火A级,符合国家关于外墙保温板上墙的规定,目前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空间巨大。

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将植物秸杆“吃干榨净”,让农民“一季庄稼、两季收成”。启动“生物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是最好的体现。该项目包括“年产1万吨木糖、5万吨纤维素乙醇、4万吨木质素、1000万平方米/年酚醛泡沫板、10万吨酚醛树脂及配套产品、5万吨呋喃树脂项目产品”,每年需要20万吨玉米芯、10万吨玉米秸秆。即将植物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三种主要成份,综合利用变成木糖、木糖醇、乙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

公司现在的产品酚醛泡沫防火板给千家万户带去了温暖和安全。生物质项目将会做到取之于自然、服务于社会,把农民焚烧的玉米芯秸杆充分利用,解决环保和交通难题,项目运行以后,会实现玉米秸杆与粮食同价。

杨峰说:“对于生物质产业,创造出生物质高科技产品,拥有先人一步成功的钥匙,打开成功殿堂的大门,是圣泉多年来一直追求的梦想。丰收季节已经来临,圣泉集团将坚持‘圣请天下、泉泽四方’的发展道路,保护环境、重视安全,为世界‘再造一个地球’,造福于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生物化工发展 篇11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内容,化工大企业既承担了自身发展的责任,还承担着国家产业发展的使命。对化工巨头发展历程的研究,目的不仅在于在竞争与合作中知己知彼,更在于借鉴其历史成功经验,通过对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把握,为我国大型化工企业在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并以此指导企业当前的资源配置和能力构建,谋划我国大型化工企业未来全球发展之局。

2、国际化工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1)行业总体经营利润增长

2014年全球化工50强的合并销售收入达到9613亿美元,比2013年965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下降不到1%,主要是受周期性油价下跌的影响。化学品销售价格也出现下跌,但是下跌幅度远小于油价的下跌幅度,利润却出现增长。50强中有44家公司公布了2014年的盈利情况,合计利润达到827亿美元,同比增加3.8%。利润率从2013年的9.3%提高至2014年的9.6%。

(2)行业巨头地位变化

美国《财富》周刊按照各公司营业收入对2015年全球化工企业排名,化工行业巨头在全球500强中的位次均下滑。在各大化工巨头中,巴斯夫公司再次雄踞榜首。随着2016年陶氏化学与杜邦两大巨头合并成为新的陶氏杜邦,市值超过13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公司。随着竞争的加剧,未来化工行业将会进一步整合,行业巨头的行业地位将会发生重新排列。见表1。

(3)投资布局重新调整与产业转移

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化工产品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加之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因此其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的生产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丰富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亚洲地区化学工业投资增长迅速,形成了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2015年,亚洲在世界化工市场需求所占的比重由目前的24%提高到45%,高于北美的22%和西欧的25%。此外,拉丁美洲、东/中欧、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一些发展中的市场也将引起跨国化工公司越来越大的关注。

注:本排行榜按照截止日不晚于2015年3月31日的财务年度的营业收入对公司进行排名。

从投资的产业方向来看,未来美国将更多地关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产业;西欧和日本将重点放在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新材料的生产和研发上;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将在大宗有机原料和化学品上增加投资的同时,向高技术含量的特种化学品和新材料过渡;中东则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重点发展大型基础有机原料。

(4)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大幅提高

化学工业不仅是能源消耗大、废弃物量大的产业,也是技术创新快、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全球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在两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对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正逐渐从“末端处理”转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二是在油气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开发多种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的化工利用、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的开发等。

国际领先的化工公司在科技开发上的投入都十分巨大,通常占其销售额的4%~5%,如巴斯夫、陶氏化学、杜邦、拜耳的科技开发投入分别占到总销售额的4.5%,4.5%,6%和7.8%,每年平均在20亿美元以上。

发达国家普通化工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增长空间有限,开发和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新产品是其主要竞争手段。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2.2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趋势

从全球化工产业发展看,随着发达国家市场逐步成熟和产业技术进步,世界化学工业正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应用与产业组织优化成为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结合国际化工巨头成长的历时路径和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卓代咨询归纳出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几大趋势。

(1)产业格局集中化

全球化学工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并购、联合等战略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核心业务,逐步形成了一批专业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中石油、中石化、英国石油、道达尔、利安德巴塞尔、阿克苏·诺贝尔、帝国化学、杜邦、巴斯夫、西格玛、拜耳、罗地亚等,他们无论是对资源的占有还是技术、市场的垄断,都在全球占主导地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化学工业“生产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区域集团化”的特征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球化联合生产已经成为大型跨国化学公司发展的主流方向。

随着化学工业不断走向成熟,世界大型化工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活动,形成了新的企业格局,行业巨头市场销售额占行业比重增加,化工产业集中度和垄断性提高。

(2)产业发展融合化

化工行业的发展与当前制造业出现的融合趋势一致,产业融合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与金融业融合等几个方面。

化学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制造业与化工服务业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化工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化工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具体业态表现为:专业化化工园区、专业化物流供应链、专业化电商、咨询机构、资讯机构、招聘人才培训机构等。

化学工业与互联网融合:随着PC时代向移动互联时代转变,化工企业移动互联再提速。从化工专业化电商、化工行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在逐渐推进和深入。随着新技术导入,化工行业在ERP、MES、RTO、APC、PCS等系统集成实施,化学工业与互联网融合也逐渐从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演变。化学工业制造业逐渐表现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五大特征。

化学工业与金融业融合:化学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大数据挖掘和有效利用,化学工业将与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全面融合。

(3)产业布局向下游延伸,呈现终端化

化工行业产业链的特征是上下游产业环节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以及产业链间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效应。市场在下游,利润来自市场,垂直整合应偏重于产业链下端,向市场靠近。国际化学工业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产业链延伸至下游,推动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许多世界知名的化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或重组,调整其产业链结构,退出没有竞争力的行业,加大对有竞争力行业投入力度,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精细化学品,以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4)企业经营相对专业化

化工产业在兼并重组中继续走向集约化。剥离非核心业务,关注重点发展的领域一直是全球化工企业近年来发展的主旋律。面对目前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国际大型化工企业加快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布局,不断进行着以结构调整为特色的业务整合和优化,更多的公司向专业化发展,放弃非核心业务,加强核心产业,使其在某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开始逐步退出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形成了以埃克森美孚、BP等为代表的综合性石油石化公司,以巴斯夫、亨茨曼为代表的专用化学品公司,以及杜邦、拜耳、孟山都等从基础化学品转向现代生物技术化学品的三类跨国集团公司,在相应领域中占据绝对竞争优势。

(5)发展模式呈现大型化、基地化和一体化

随着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石化装置加速向大型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炼化一体化技术日趋成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基地化建设成为必然,化工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6)运营精益化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化工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化工的内涵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革,努力实现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全过程精益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低碳绿色发展,实现清洁化和高效化,是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7)原料多元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化工原料多元化备受重视。世界各主要国家不断强化煤化工、生物化工、海洋化工等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油页岩、煤炭、生物质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化取得重大成就,煤化工的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煤电化三位一体(即IGCC模式)是本世纪煤化工的新趋势。

(8)产品精细化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化工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大型跨国公司都提高了研发投入,致力于新能源、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无论是上游材料产品、中间品和下游最终产品,均出现了产品精细化趋势。化工新材料成为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大部分跨国公司均把化工新材料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生命科学产业将取得重大进展,对更安全和更健康食品和药物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大力发展生命科学,是全球跨国公司追求的重大战略目标。

(9)企业型态智慧化

从欧美发达国家提出“工业4.0”、“再工业化”战略,到中国大力推进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化工企业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重整工业产业链,打造新的高端制造业即将进入黄金时期。面对国内外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洗礼以及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化工企业打造“四链融合”(产融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生态价值链、企业制造价值链)、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安全融合和创新融合为特征的智慧企业,将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3、国际化工巨头发展模式剖析

通过对若干具体国际化工巨头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的梳理,对于上述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将更为直观和清晰。以下本文选取化工企业最为发达的美、欧、日、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五大企业——巴斯夫、陶氏、杜邦、三菱、台塑——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对几大国际化工巨头战略变革的模式演变和内在逻辑进行概要解析,从而在企业层面为我国化工大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3.1陶氏(美)

(1)发展历程

陶氏以其一体化、市场驱动型、行业领先的特种化学、高新材料、农业科学和塑料等业务,为全球约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产品及服务,应用于包装、电子产品、水处理、涂料和农业等高速发展的市场。2014年,陶氏年销售额超过58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53,000名员工,在35个国家和地区运营201家工厂,产品达6,000多种。陶氏经过118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化学公司之一,纵观陶氏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创期1897年-上世纪30年代末期

1897年公司成立,业务是从盐水中提取氯气,第二年首次进行漂白粉商业化生产。上世纪20年代公司,推出二溴化乙烯、苯乙烯等在内的众多新产品。1931年,公司从海水中提取溴,1935年,推出乙基纤维树脂,首次进入塑料业务领域,到30年代末,公司已经开始生产聚苯乙烯树脂,并且已经成为全美国第五大化学公司。

第二阶段:海外扩张期上世纪40年代-上世纪90年代

1942年,陶氏化学加拿大公司成立,首次向海外发展,并于次年生产苯乙烯;1957年,陶氏化学在荷兰、瑞典、墨西哥、巴西、中国香港都已经有了生产点或者销售点,当年海外销售额占到公司总销售额8%,1966年,比例提高到25%,1974年达到47%。公司继续奉行产品经营多样化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政策,到1980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

第三阶段:并购和转型发展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石化工业开始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陶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较大规模的兼并、联合、收购和剥离活动,进行业务和组织调整,在2009年,公司以18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竞争对手,特种化学品生产商美国罗门哈斯公司。2016年,陶氏和杜邦宣布合并成立新的陶氏杜邦,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工企业。

(2)战略解析

陶氏化学在战略发展的不同阶段,持续推进战略调整或转型,在继续保持“基础+高端”的业务结构的同时,强调在各自选定的产业链内,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向高附加值转型;通过不同专业间的联合,创新业务运营模式,向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在科技的驱动下,不断地开拓和进入新的市场,关注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见图1。

第一,通过兼并、联合、收购和剥离活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见图2。

过去二十年,通过兼并、收购以及剥离活动,陶氏逐渐向高端业务倾斜,提升了核心竞争优势,2009年兼并罗门哈斯,使得陶氏在基础化学品利润大幅下跌的情况下,进军产业链下游的特殊化学品市场,帮助陶氏新增年营业额140亿美元,每年节约成本13亿美元,在“高端市场”占据稳固的位置。2013年,陶氏化学剥离了旗下的全球甲基锡稳定剂和固体润滑剂业务、聚丙烯许可和催化剂业务、氯及其衍生物业务。通过业务结构调整,陶氏化学退出了现有的成熟业务,投资一些增速超过整体经济增速的新兴业务领域,实现了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

第二,通过市场布局调整,帮助陶氏降低成本,向高附加值转型

面对基础化学品成本逐年增加的现状,将基础化学品的研发转移至成本较低的亚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见图3。

第三,进行技术创新调整,组建客户创新中心,为客户量身打造产品,推动陶氏从纯化工企业转型为科技驱动的企业。见图4。

第四,以全球化和社会责任为指引,继续推动陶氏战略转型

在陶氏“2025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陶氏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十年目标:以全球视角扩大陶氏的积极影响,推进合作,共同描绘社会蓝图,助力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球和社会。以此为指引,制定了陶氏战略转型发展的六项主要内容:引领社会蓝图,参与政府与民间对话;推出突破性创新成果,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推进循环经济;珍视自然,通过改善生态系统实现商业价值和自然资本价值;增强对化学技术的信心,共同新产品;实现世界领先的运营绩效。

(3)产品与经营

第一,从最近几年陶氏的经营状况来看,资产规模因2009年收购罗门哈斯出现大幅度提升;2013年后,因剥离了甲基锡稳定剂和固体润滑剂业务、聚丙烯许可和催化剂业务、氯及其衍生物业务,资产规模有小幅下降,但仍保持在接近680亿美元的水平。营业收入在2011年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此后整体有小幅下降。见图5。

第二,从陶氏化学的经营效益来看,在2012和2014两个年份,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低迷和受伊朗核人为本的理念,将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要位

陶氏成为可持续化学方面的领先问题引发的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影响,两个年份的利润水平出现下滑,但利润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6。

第三,从陶氏的产品门类及营收占比来看,目前陶氏主要产品大类分为功能塑料、功能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等七大门类。七大门类产品与主要产品营收占比如下图表所示。

(4)经验启示

启示一:以相对优势为基础,优化业务结构,逐步走向高精尖产品板块,打造品牌优势。

陶氏在产业链下游塑造基础原料优势,沿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塑造在C2、C3产业链上竞争优势,加强在细分行业龙头地位;

陶氏产品在注重绿色、环保、健康的前提下,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终端化,板块化、高端化、品牌化。

启示二:化工企业应加大投入进行科技创新,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陶氏以“合作,创新,发展,成长”为主题,建立客户创新中心(简称CIC),秉持创新宗旨,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应对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向不同市场、基于不同技术和分子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得以快速研发和优化,从服装到食品,从住宅到装修用的家具和配件,从水净化技术到节能材料,全方位提供陶氏科技更便捷、健康和安全的产品。

启示三:不断依据市场环境,通过兼并、收购以及剥离活动,调整产业与产品布局,紧跟国际行业趋势调整发展战略。

从2010年陶氏化学收购罗门哈斯到2015年12月国最大两家化学公司杜邦与陶氏化学宣布达成平等合并协议,合并后的公司将被命名为陶氏杜邦公司成为全球最大化学公司,陶氏不断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调整发展战略,塑造企业竞争力。

启示四:化工企业应始终贯彻以企业,致力于解决最紧迫的环境挑战。从太阳能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到提供洁净水的过滤系统,陶氏可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乃至全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3.2杜邦(美)

(1)发展历程

杜邦公司创立于1802年,是《财富》世界500强中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曾经是美国最大的火药公司、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在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杜邦一直不断的自我转型和变革。两百年前,杜邦主要是一家生产火药的公司;一百年前,杜邦的业务重心转向全球的化学制品、材料和能源;在杜邦进入第三个百年时,杜邦提供的是能真正改善人们生活、以科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法,杜邦正转型为基于科学创新的综合科学公司。见图8。

(3)战略解析

杜邦新的经营战略是:运用独特的技术情报,选取最佳销路的商品,强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传统特长商品,发展新的产品品种,争取巨额利润。见图9。

第一,逐渐由传统石油化工企业向下游转移,转向未来的生物基的化工企业。

当前战略三大重点是农业与食品、生物基材料及先进材料。在农业和食品领域,通过科学驱动的农业领域的食品价值链来扩大杜邦的领导地位;在生物基材料领域,根据杜邦世界领先的生物技术能力打造转型新业务;在新材料领域,利用杜邦的领导地位,加强和发展在转分化,高值材料业务的主导地位。通过向下游延伸,杜邦始终占据着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制高点。

第二,杜邦科学,推动建立世界领先的科学公司。

杜邦在全球设置了十三个产品创新中心,所建立的创新网络汇集了客户,政府,大学和其他战略合作伙伴,与杜邦合作,共同解决区域和全球问题。杜邦全球产品创新中心围绕化工技术、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四大领域,杜邦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达20亿美元,几乎每天就有一项专利获得通过,共实现超过44,000项的全球专利,为杜邦带来100亿美元的新产品收入。见图10。

第三,进一步强化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利用自身优势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杜邦十三个产品创新中心遍布全球,科学家、工程师和顶尖行业专家之间的联系,实现本地需求的识别,市场趋势的预测,快速为客户提供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解决方案。

第四,通过合并分拆,推动产业结构变革。

杜邦始终基于自身的战略调整重组业务,不断收购整合生物科技相关的企业,剥离传统能源业务(大陆石油公司)、纺织业务(英威达)、高性能化学品业务(科幕)。2015年12月,陶氏化学与杜邦宣布合并成为一家市值约1300亿美元的新化工巨头陶氏杜邦公司,这全球化工史上最大的合并重组案。合并后的公司未来将寻求拆分为三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分别专注于农业、材料和特种产品,这是双方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的重要信号,必将引发行业新一轮分化组合。合后再分的陶氏杜邦公司将在资源、业务和科研方面实现整合与协同,未来发展更加专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3)产品与经营

第一,从最近几年杜邦的经营状况来看,资产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因2014年因科慕公司的分离使得资产规模下降,但仍保持在在41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营业收入在2013年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此后整体有小幅下降。见图11。

第二,从杜邦的经营效益来看,2012年伊朗核问题的影响引发原油价格波动同样影响了杜邦;2015年,由于农业市场疲软的压力和汇率的不利因素,导致杜邦的利润额和利润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见图12。

2015年杜邦各业务板块营收占比

第三,从杜邦的产品门类及营收占比来看,目前杜邦主要产品大类分为农业与食品、生物基材料及先进材料等几大门类。各门类产品与主要产品营收占比如上图表所示。

(4)经验与启示

杜邦公司适应变化的能力和对科学永无止境的探索,使得该公司在两个世纪的历程中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

第一,主动应变,战略导航。

纵观杜邦200多年的发展,始终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关头,杜邦交出了令人惊讶的成绩单。19世纪,它靠生产黑火药发家致富;20世纪,它的主业已经变成了民用化工产品;进入21世纪,它又开始全力向科技领域进军。尽管其在全球的定位和形象不断变化,但始终保持了可持续的发展活力。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杜邦公司“随变”而不“僵化”,具备适应形势变化的独特能力。而这种能力建立在其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基础上,杜邦的战略决策不单单从行业的发展趋势着眼,更强调根据时代的主流趋势来确定进入的领域,根据未来人类的消费取向来确定业务组合,并抢先一步进行商业布局。

利用杜邦财务分析法,产业依据趋势分析提前淘汰。2011年剥离下属传统油漆业务,2014年剥离下属化学纤维业务,2015年剥离下属钛白粉业务。

然而,面对不断的变化、创新和发现,杜邦的核心价值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这就是“变”与“不变”的杜邦之道。

第二,业务平台整合,科技创新驱动。

杜邦通过对其全球业务结构进行了重新整合调整为电子和通讯技术、高性能材料、涂料和颜料技术、农业与营养、安全防护七大业务平台,制定特殊组织结构和鼓励政策;在全球设置了十三个产品创新中心。一方面,既便于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走向,又可以惟一的平台来服务于特定的行业和领域,有利于充分利用外界条件,关注并敏锐发掘市场,继续重视研究工作并加大投资;另一方面,可将不同领域融会贯通,并产生新突破,对当前严峻的全球环境资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第三,科学经营管理,控制运营成本,提升赢利水平。

应对战略的调整,杜邦除了实现家族企业转型和组织变革以外,还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比如,在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方面的杜邦分析法,有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提高并购成功率。此外,杜邦每年的研发费用达20亿美元,通过计算专利研究率、专利获利率以及利润成本比进行科研管理,研发投资得到丰厚回报并产生足够的利润。自2008年以来,杜邦已经交付的总股东回报率几乎为标普500的两倍。随着杜邦与陶氏的合并,双方在原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因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而导致的成本节约将更为可观。

第四,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安全与环保,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杜邦公司是全球第一家追求“零目标”的企业,其认为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力求达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终极目标。安全在杜邦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渗透进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成为企业执行力提升的一部分。

杜邦公司拥有二百多年在高危环境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安全文化已成为杜邦安全管理体系遗传基因的核心组成部分。杜邦安全成为世界化工行业一面旗帜。

3.3巴斯夫(德)

(1)发展历程

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在2015年陶氏杜邦合并前,连续十年雄踞全球化工企业榜首,且与第二名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巴斯夫集团在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的41个国家拥有超过160家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它是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巴斯夫也是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高性能产品,涵盖化学品、塑料、特性产品、作物保护产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

巴斯夫前身为巴登苯胺纯碱公司,于1865年创立于德国莱茵河畔,以制造染料起家,随着多种新染料的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以染料为核心的化学品制造商。1900年初加入化肥行业生产,1920年在高压合成技术上实现突破。1945年,经历二战重建后,公司进一步发展塑料制品,随后进入石油化工领域,开启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此后几年,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逐渐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化工巨头。巴斯夫150多年的历史,大致分为6个阶段:见图13。

(2)战略解析

20世纪后半期,巴斯夫凭借对各种合成染料的研发技术和基础,巴斯夫公司开始从染料走向化学品的创造,开启了一体化和全产业链战略新征程,并向海外扩张。1965年,巴斯夫公司开始了多元化经营,先后进入印刷业、药品和医药物资领域。但在70年代的石油和经济危机中,巴斯夫公司再次调整发展战略,把一体化作为不断进行化学创造的力量源泉。

在一体化战略中,巴斯夫公司纵向发展核心化学业务,包括基础类和中间类化学品,通过兼并上下游企业,形成庞大的“生产链”,同时开始将眼光投向一个远离化学及其核心业务的领域--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物融合的边缘领域,如生物和纳米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综合的大型化学品生产集团。

第一,巴斯夫明确提出基地化和一体化发展战略,成为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保证。

目前,巴斯夫在全球共有6个一体化基地,德国路德维希港、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弗里波特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盖斯马、中国南京、马来西亚的关丹、其中德国路德维希港生产基地作为一体化理念诞生地,也是目前全球一体化工业园的典范。

上一篇:血清肌酐下一篇:电气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