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制造业现状(共10篇)
数控制造业现状 篇1
摘要:低学历员工作为企业第一线的生产人员, 其工作满意度直接决定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本研究以西安沪光数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加工制造类民营企业) 低学历员工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形式, 利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从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民营企业中低学历员工这一群体的工作满意度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低学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不高, 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低学历员工,满意度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展、地方财政增长、满足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实行所有者或经营者 (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合一的) 一管到底的做法, 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概念和理念, 由此导致了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的状况, 从而使企业成本与隐性费用增加, 长期下来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低学历员工作为企业第一线的生产人员, 其工作满意度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 也决定着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工作满意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已被多数管理者所认同的。在相同的科技条件下, 保持并稳定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对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此为选题, 将低学历员工界定为具有高中 (中专) 及其以下学历的员工, 以西安沪光数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低学历员工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中小民营企业低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提高低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措施。
二、中小民营企业低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
1. 员工工作满意度描述分析。
通过对西安沪光数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80名低学历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这些低学历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不高。平均分为3.15。本量表六个因子的平均分排序依次为工作关系 (3.33) 、组织氛围 (3.35) 、工作本身 (3.18) 、工作条件 (2.93) 、个人发展 (3.14) 、工作回报 (2.98) 。其中只有工作本身、工作关系、组织氛围这三个因子的平均分略高于总体工作满意度和平均分。
这六个因子及其所包含的子项目及得分分别为: (1) 工作本身{1、工作中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 (3.38) ;2、工作中我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3.67) ;3、我不会因为工作强度过大总是焦虑 (3.26) ;4、我有充足的休闲时间 (2.66) ;5、这份工作能带给我事业成就感 (2.94) , Mean=3.18, SD=0.728}。 (2) 个人发展{6、从工作中我学到新的知识或理论 (3.68) ;7、通过努力我有公平晋升的机会 (3.10) ;8、工作中我有充分的自主权和支配权 (2.88) ;9、出色的工作表现能够得到奖励 (2.91) , Mean=3.14, SD=0.893}。 (3) 工作回报{10、我的工作收入稳定 (3.04) ;11、我得到的薪酬和别人的相比是公平的 (2.80) ;12、加薪机会与我的工作表现相关 (3.13) ;13、公司的薪酬福利令人满意 (2.96) , Mean=2.98, SD=0.819}。 (4) 工作条件{14、认为公司的工作环境舒适 (3.24) ;15、公司的设备和设施完备 (3.27) ;16、公司的作息时间有规律 (2.29) , Mean=2.93, SD=0.753}。 (5) 工作关系{17、我的上司关心我的成长 (2.98) ;18、在这个大团队中, 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 (3.46) ;19、每个成员都致力于做好自己的工作 (3.51) ;20、与周围的同事能够愉快相处 (3.35) , Mean=3.33, SD=0.753}。 (6) 组织氛围{21、公司的考评制度能够客观反映工作成绩 (3.16) ;22、公司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 (3.37) ;23、个人的工作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很重要 (3.44) ;24、公司的管理层素质高、管理能力强 (3.43) , Mean=3.35, SD=0.841}。
2. 员工工作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1) 对不同性别员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员工在3、4两项指标上呈现显著性差异, 低学历员工基本从事第一线生产工作, 体力耗费较大, 由于男女员工在体质上的差异, 女性员工在体力较男性较弱, 因而在第3项指标的工作满意度上产生显著性差异 (P<0.05) ;男女员工对第4项指标的工作满意度都很低, 只是女性员工的工作不满意度较之男性员工显得更为强烈, 因而产生明显差异 (P<0.05) 。
(2) 对不同年龄员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25岁以下员工与26~35岁员工在所调查的24个项目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在低学历员工中, 员工不会因为年龄的不同对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性差异。
(3) 对不同学历员工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学历员工在4、5、10三项指标上呈现显著性差异, 原因可能是高中 (含中专) 学历的员工通常拥有一技之长, 在工作中技术更加过硬, 工作收入也较稳定, 因而在第5、10二项指标上更能获得一定的满意度;同时在第4项指标上, 平均分都不高, 因而虽然出现显著性差异, 仍需共同提高这一方面的工作满意度。
(4) 不同工龄员工方差 (ANOVA) 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工龄员工在5、6、10这三项指标上呈现显著性差异, 通过多重比较检验 (LSD) 进一步分析发现:未满1年的员工与其他两个工龄段的员工在5、6两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主要原因可能是经过一年及更长时间的工作, 员工不仅在知识或技能上得到了丰富, 而且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 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 因而较之未满1年的新员工就会更有成就感;在第15项检验中, 3年以上工龄的员工与未满1年的员工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与1年以上未满3年的员工临近显著性差异, 这可能由于随着工龄的增长, 在工作中更能获得主动性, 对工具、设备的使用更有自主权, 因而员工工龄越长, 这方面的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
三、提高低学历员工工作满意度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 可以看出中小民营企业的低学历员工对企业提供的收入, 企业的考评制度及管理者这三个因素较为不满。因此针对这样的状况, 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来提高低学历员工的满意度, 对于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分析得到以下对策:
1. 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管理者已经把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管理中高层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放在了重要地位, 而低学历员工作为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工作满意度被严重忽略了, 在相同的科技条件下, 保持并稳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对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产出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因而要提高低学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企业管理者要从根本上重视起来,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
2. 确保薪资制度的公平得当。
企业应在能力范围内, 尽量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水平, 根据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带来的收益, 实行“高绩效, 高薪酬”, 在兼顾内部平等的基础上, 根据员工对该企业的贡献适当地拉开薪酬的差距, 让贡献大者获得较高的薪酬, 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竞争, 让其获得工作满意度。同时注重薪酬的公平性, 防止因薪酬的不公平造成不满意。
3. 确保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沟通氛围。
以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目前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低学历员工的上下级沟通不是十分有效、顺畅, 因而管理者要做好与低学历员工的沟通, 了解低学历员工对企业有哪些不满或意见不仅可以了解到员工的需求, 改善与上司的关系, 还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获得认可, 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产中去。
4.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要求企业能够对低学历员工实现最大的关怀, 通过分析西安沪光数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低学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结合对部分员工进行访谈, 发现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多存在家族式、老板一人说了算这样的弊端, 从而造成了老板与员工之间关系紧张。因此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对员工充分的信任, 让员工发挥其主动性, 营造一种关心员工的氛围, 体现公司的人性化关怀, 使员工从内心增加对企业的满意。让员工感受到公司以员工为中心, 自己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公司的关怀。
参考文献
[1].文新跃.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J].特区经济, 2006 (2)
[2].刘红升.论中小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J].企业管理, 2008 (3)
[3].张黎莉, 周耀烈.某民营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建议.技术经济管理与研究, 2005 (2)
[4].周颖.民营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J].经济经纬, 2006 (2)
[5].张鹏, 郑培育.提高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12)
[6].颜爱民, 王维雅.中小民营企业基层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 2007 (3)
[7].孙星.对员工满意度及其提高途径的探讨[J].科学与管理, 2007 (6)
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研究 篇2
【关键词】模具工业;制造;数控加工;技术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号称“世界制造大国”。虽然我国制造业发达,但技术含量不高,需要借助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逐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模具工业转型的过程中,数控加工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重要作用。模具制造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现代制造重要的组成部分,模具制造中运用数控加工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快速发展,模具制造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企业加工水平大大提高,既在国内市场抵挡住境外厂商的排挤,又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发展之路一步三折。[1]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规模偏小、技术偏低、涉及领域狭窄等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应对挑战,勇于创新,是模具工业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数控加工技术成为首选,为模具制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我们把数控加工技术称之为“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加工和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基础,是一种核心技术,其水平高低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水平。[2]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数控加工制造技术是主流。实现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对数控加工技术的运用,模具工业更好经营和管理。
二、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日益强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比重明显增加,复杂形状的零件越来越多,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产品研发生产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传统的加工设备和制造方法已难以适应这种多样化、柔性化与复杂形状零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要求。能有效解决复杂、精密、小批多变零件加工问题的数控加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制造技术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发展
(一)健全和完善数字化信息操作系统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模具制造工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的运用,为模具工业的发展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数字信息操作,采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加大精确数字输入完成程序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模具制造的精准度,提高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多视角关注科技创新,改进数控加工技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要想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长久发展,必须时刻更新技术,不断创新,采用新材料,研发新技术,开发新领域,制造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占有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推陈出新,持续不断地给数控加工技术注入新鲜血液。
(三)优化数控编程程序,提高生产效率
数控编程技术作为数控加工技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控加工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数控编程程序的技巧。编程工程师编程时要综合考虑生产的质量、数量、时间、效率等方面,这就决定了整个编程并不是机械的加工生产过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追求量和质的最大满足,是生产者和使用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数控加工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清楚了解数控机械的相关原理和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此外,数控加工技术人员要掌握数控加工语言中的ATL语言和NC语言,能够进行计算机编程,充分发挥工程人员在模具加工中的实际作用。
当今,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家电、轻工、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工艺品、儿童玩具等行业更是应用广泛。在国外,先进的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已经为风电、水电、核电、铁路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服务。但我国的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形势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一定会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吴维锋.模具制造与数控加工技术的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5:26.
[2]朱丽华.浅谈模具数控加工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J].学园(教育科研),2012,20:181.
国产数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研究 篇3
数控技术起源于工业现代化的需要, 最早用于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到20世纪60年代, 数控系统和程序编制工作日益发展成熟, 数控机床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时至今日, 在机床工业中, 各类数控机床的比重已经占到整个机床制造业数量的80%左右, 数控加工已经成为解决零件品种多变、结构复杂、加工便捷、生产批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成为制造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1) 中国的机床制造业规模较大。从世界范围来看, 数控机床工业比较发达的有美国、日本、德国、瑞士、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国外知名度较高的马扎克、EMAG、THK、发那科、西门子等数控机床, 在大中型企业都很常见。我国从1958年开始发展数控机床, 迄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控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经验。随着中国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大量需求, 随着中国工业企业对产业工人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和职业化, 数控机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而我国的680多家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 沈阳机床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和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的行业综合名次位列前三, 他们的产品在中小型企业和中低端机床市场拥有广泛的客户群。
(2) 中国机床制造业前景光明。2013年, 中国位居全球机床进口排名首位, 进口额为581亿元人民币, 而国产机床出口则位列第八, 出口额为116亿元人民币, 进口多而出口少, 国产机床在世界机床销售市场的占有率不高。国内企业普及型数控机床中大约有60%~70%是采用的国内产品,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这些国产数控机床当中大约80%的数控系统都在使用进口的关键技术。而且使用这些机床的多数是中小企业、教育教学单位。沈阳机床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自2011~2014年连续三年保持机床销售收入全球第一名的位置, 主要是靠销售数量多取胜, 并且出口的都不是高端机床设备。国家“十二五”规划预测, 2015年, 我国数控机床年产量将超过25万台,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中国的机床制造业的前景一片光明。
(3) 国有机床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较大。但是中国的数控机床制造业在与美日欧等先进制造业国家的企业竞争时却一直处于劣势。近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 在全球机床销售额排名的前十位企业里面, 中国只占2个席位, 日本占5个席位, 德国占2个席位, 美国占1个席位 (见表1) 。这2个席位的名次还是靠销售机床的数量多取胜的, 毛利润很低, 机床的关键性技术不强。由此可见, 中国的机床制造业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国防工业、航空航天、船舶工业、信息产业、生物科技、汽车制造等工业的高速发展, 随着对石墨、陶瓷、有色金属等材料的深入研究, 随着热装式刀柄、专用夹具、在机检测设备等新型机床附件的不断推出, 国内外制造业市场对数控加工机床的各方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制造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必须要找准自身的定位。
2 我国数控机床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核心技术落后明显。经过60多年的发展, 我国在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主轴电机、计算机技术等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基础上, 我国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连机床、济南一机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机床或数控系统生产厂。但国产数控机床缺乏核心技术, 从高性能的系统控制元件到关键的功能零部件基本上都依赖进口, 在产品设计水平、装配质量、加工精度和可靠性能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了至少10年。
(2) 机械制造水平不高。除了生产数控机床的核心关键技术, 中国的整体制造业水平也普遍较低。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 中国选手的作品常常因为精度不高而取得不了好的成绩。这既与操作者的专业技能有关, 也与国内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有关。学校在培养产业工人时有切身的感受, 不管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技能学习都浮于表面, 到企业之后完全没有办法独立上岗。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推进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和行业协会各层面的协调配合,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 生产管理手段落后。除了规模以上企业, 中国还有很多微小型的制造业企业, 这些企业依附工业园区、国有企业、高等院校, 租用他们的场地或设备, 聘用他们的技术骨干或学生, 接一些零碎的订单。这些企业由于资金压力, 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日常管理主要靠老板, 而且裙带关系严重, 员工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上班随意性大。这些企业的产品加工标准模糊, 产品分类制度执行不够彻底, 生产周期不稳定, 这种管理方式下的企业工艺水平和管理效率都提升不起来, 使得企业很难持续发展。
(4) 质量标准执行不严。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的利益导行性原则, 在生产制造中追求利益最大化, 而不优先考虑产品质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不合格的零件不直接报废, 而是通过不规范的技术手段通过检测。如在加工孔的过程中, 如果把孔加工大了, 通止规检验是通不过的, 但是操作者把已经变大的孔敲扁, 这样用通止规检验就是合格产品了, 但是在使用性能上却与合格产品有很大区别。再如, 本来是加工盲孔的, 实际加工的时候却钻成了通孔。在对产品要求严格的企业, 这种情况应该直接报废。但是企业直接用铸造的方法把孔堵上, 然后在二次加工, 这样生产出来的零件, 可以很容易通过检测合格, 但是使用性能已经大大降低。
(5) 售后服务能力欠缺。在产品售后服务和客户培训上, 国内制造企业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国内大多数企业对服务缺乏真正的理解, 或者只注重推销而不注重售后服务, 没有投入资金和人力把企业的服务做起来。比如有的技术人员对自己销售的数控机床缺乏足够的了解, 不能很好的向客户介绍推荐产品;有的技术人员对先进制造工艺缺乏认识理解, 不能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指给客户提供最佳的工艺解决方案。外资机床制造企业则提出了“交钥匙经验”等产品服务概念, 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培训中心, 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他们的企业服务从研究用户的生产范围、加工类型、产品质量、发展前景、员工培训等入手, 帮助用户进行设备选型, 制定零件运输方式以及生产线布局, 向用户推荐先进工艺与辅助工具, 帮助发挥产品的最大使用效益。
(6) 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工业的发展需要多种层次的人才, 细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操作工人, 第二类是企业现场技术人员, 第三类是行业研发人员。目前我国数控技术的操作工人和技术人员主要靠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 也有少部分人由企业和培训机构向社会招聘然后再集中培训出炉。这些工人年龄层偏低, 思想不够成熟, 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可以从事数控机床研发的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则选择了生活、科研条件相对较好的美欧等国发展, 中国的数控研究始终缺乏人力财力。
3 数控机床工业的出路
在生产规模上, 中国已经算得上是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大国, 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差距。美国IHSGLOBALLNSIGHT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 制造业人均产值仅为美国的1/8左右。按2014年最新的国家科技实力综合排名来讲, 中国不仅比不过美英日德法等传统强国, 连芬兰、以色列、挪威、捷克这些小国都不如。
(1) 优胜劣汰、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随着企业对零件加工精度等条件要求的提高, 以低端产品为主、利润率本来就很低的中国制造业生存空间更小。中国各地的工业区和学校都建起了企业孵化园, 以场地、设备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即便有点资金的企业, 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购买国外昂贵的高精度机床上面, 国产的中低端数控机床市场仍然是他们的首选。但是, 国产普及型机床的综合性能必须要提升才能在机床销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探寻中国机床制造业的新出路, 关键是推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数控设备。中国的数控制造企业基本上已经饱和, 但是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没有, 并且国内还没有研发出性能优良的数控系统, 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赶上美日欧等国, 需要企业与企业强强联合, 发挥团队作用。
(2) 产品升级、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产品的更新换代需要技术, 更需要时间, 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努力。提高国产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很多, 包括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合理控制切削环境、合理控制系统误差等等。近年来, 仅仅依靠通过提高机床零部件的质量精度、降低应力变形的影响、控制加工环境和使用条件来减小机床加工误差的措施, 在技术层面上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经济层面上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机床, 其各项性能指标与国外先进的数控机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于是, 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不断的研究探索经济可行的措施, 误差控制技术迅速被行业企业所接受。
4 数控机床制造业的展望
众所周知,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装备, 是加工其他制造装备的母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全球装配中心, 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 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比如, 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 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 日资企业牧野公司不把数控机床卖给有军工背景和加工军品背景的中国企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利益来看数控机床制造业的兴衰, 为其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摘要:在国内机床工业中, 智能化数控机床替代了单纯的手工劳动, 各类数控机床的比重已经占到整个机床制造业数量的80%左右, 数控技术在中国的第二产业中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数控机床制造与美日欧等先进制造业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探索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新出路成为中国工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化制造在数控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网络制造;因特网;智能化;数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35-01
随着网络的普及, Web技术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一种全新的世界经济——网络经济正在形成。制造业面临全球性的市场、资源、技术和人员的竞争。其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世界各国制造业为取得竞争优势,纷纷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人们将制造技术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智能制造等。从而使制造业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敏捷化的历史新时期。促使了网络化制造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主流。1998年12月,欧洲联盟公布了“第五框架计划(1998—2002)”,将虚拟网络企业列入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第六框架计划(2002-2006年)”的一个主要集成平台体系结构目标是进一步研究利用Internet 技术改善联盟内各个分散实体之间的集成和协作机制。日本提出了社会信息化系统,目的在于实现日本社会真正向IT社会转型,不再追求工业化制造时代局部的高效率,而是要实现日本整个社会在未来保持最佳状态。
一、网络化制造定义与特点
网络化制造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对市场机遇,在企业内、外联网组织并管理,灵活而迅速地集中社会制造资源,快速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其实质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合作,以实现企业问的资源共享、优化组合和异地制造。
网络化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是以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为基本特征。综合了械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自动化、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技术,建立灵活有效、互惠互利的动态企业联盟,有效地实现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种资源的重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响应和竞争能力的新模式。突破空间地域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约束,使企业面向全球开展业务;此外,网络化制造与传统制造不是对立的,网络化制造不是对传统制造的取代。如零件的加工和装配需要相应的设备和人员,产品的销售需要物流系统等。网络化制造应具有以下特点:
1、快速响应。快速地组织不同的部门从设计转入生产,缩短产品开放周期,迅速响应市场,形成高效经济的供应链;;
2、资源共享与交换。通过网络化制造,分散在各地的信息资源、设备资源甚至智力资源可实现共享和优化利用。
3、远程控制与监控。基于互联网运行,可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管理以及设备资源的异地共享。
网络化制造改变了传统的认为企业间的关系式竞争关系的观念,大力提倡企业竞争与合作的理念,合作伙伴之间应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从而实现“共赢”。
二、数控加工中的网络化制造
随着数控系统向开放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数控系统发展,其控制功能不断向上延伸,向具有一定自主性和管理决策功能的方向发展。同时各种计算机辅助工具如CAD、CAE、CAPP、CAM等的发展,各种柔性高效的生产设备如DNC、CNC、FMS、FAS等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这就使数控系统之间、数控系统和其他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复杂,信息量加大,为了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益,就必须要求全面实现从生产计划决策、产品设计、加工直到市场销售服务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已经成为我国在用机床的主流,现在的数控机床与网络连接一般通过一台工控型PC机与单台NC机床相连接,完成NC程序及数据的传送。DNC集成系统软件功能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NC程序及数据的传递,以某种通信协议(如3964R等)实现通信功能;
2、机床状态采集与上报;
3、根据生产计划,自动分配NC程序及数据到相应机床;
4、刀具数据的分配与传递;
5、刀具、夹具准备计划,实现系统内刀具、夹具等的实时控制;
6、按照工艺计划及生产计划,实现由多种数控机床组成的DNC系统的物流实时控制,实现工件的输送、贮存,同步加工和装配等活动的集成化生产管理。
为实现数控基础与网络连接成一个完整系统,我们需要将以上各环节形成功能模板,既要分别实现又要与网络集成,建立先进制造的外联网,从而实现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关连接及模块内部的网络化,最终实现跨时空即时沟通网上交流机制。
三、结束语
数控加工技术的网络化是先进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制造业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总体目标则是要达到快速设计、快速制造、快速检测、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网络化制造的研究、实施与应用对于充分利用制造业优势资源、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制造业网格应用软件产业的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创新体系等方面,从而提升制造业企业水平,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新建.网络化制造的战略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范玉顺.张立晴.刘博.网络化制造与制造网络[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9):1733—1738.
[3] 陈新度,陈新.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化制造[J]机电工程技术,2004 33(6):7~9.
[4] JayLee.数字化技术及其与设计、制造的集成[J]中国机械工程,1998,9(9):1-4.
数控制造业现状 篇5
关键词:技术进步,课程体系,职业标准,专业课程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第三批国家骨干校建设中以优秀等级验收, 数控技术专业作为建设重点专业在骨干校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 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和技术进步要求确定本专业课程内容, 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是智能化水平较低, 企业需要通过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网络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国际化, 逐步实现装备制造工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发展, 推进“互联网+”装备制造业, 带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形成以互联网+设计+制造+供应链+……构成的未来的产业生态新体系。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的发展, 必将引发制造理念、成型材料、设计手段、制造精度、制造手段的革命与创新, 必然会对人才规格提出新的要求。
企业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工作岗位专业性强、技能需求多样性。
企业急需具有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创新人才, 这就驱动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向高端数控技术发展。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数控技术专业以实践专家研讨会成果为依据,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对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 再根据第三方评价和反馈, 对其不断修订完善。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既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 也是学生今后自身发展的需要, 即既要考虑学生当前就业需要, 也要注重今后发展的需要。
因此, 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实现既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泛的专业知识面, 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围绕这一目标, 专业聘请9家企业的11位专家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 确定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等19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及难度排序, 按照学院《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技术规程》, 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依据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确定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再根据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确定《机械零件测绘及CAD绘画》等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 构建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中, 从“简单工作任务”到“复杂工作任务”再到“创新工作任务”的主体课程, 都是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课程 (项目导向课程、任务驱动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 。
设置的必修专业平台课程和通识课程为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专业课程的开发
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 数控技术专业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专业课程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 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工作流程设计教学情景和课程模块, 推动教学过程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产品开发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与秦皇岛齐二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校中厂———秦皇岛智尼斯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 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软硬件环境。设计“学做一体”的学习项目或任务, 选取来自企业的真实产品作为项目载体, 同时将数控加工、设备维修、制图员等相关的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等教学资源融入到课程建设中, 做到课程建设与专业技术发展同步, 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例如, 近两年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低迷, 但模具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精密模具高端数控加工方向人才紧缺。针对这种情况数控技术专业开发了《五轴加工中心工艺设计与实施》综合项目课程, 选取校中厂“智尼斯”公司真实的精密模具零件加工工作, 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教授本课程的专任教师团队共同设计了多项复杂型工作任务, 按照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流程, 由企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学生在自主完成程序和工艺编制, 并利用校内设备和“校中厂”设备完成加工操作工作。最后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评价学生的工作过程和效果, 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培养职业责任感。
三、专业课程改革的效果
数控制造业现状 篇6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1.2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1.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1.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1.4.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 (OMAC、OSACA、OSEC) 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1.4.2 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 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 (STEP-NC) ,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2 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
3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3.1 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3.2 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01 (3) :18-20.
[2]梁训王宣, 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01 (3) :21-28.
[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控系统分会.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01 (5) :13-17.
数控制造业现状 篇7
1 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
1.1 生产效率高
数控技术是一种集合了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技术, 在使用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控技术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在, 人们对于零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的精度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在模具制造企业中, 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加工技术。模具制造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定要对先进的数控技术进行掌握, 在生产中对这种技术进行应用。使用数控技术进行零件的加工在质量和效率方面是有很大的提高的。使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 已经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 这样就使得操作者在工作强度方面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使用以前的加工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时, 对一些复杂的零件是无法达到加工的要求的, 使用数控技术进行零件的加工, 不但可以进行复杂零件的加工, 在加工精度上也能更好的保证。在制造企业中应用数控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 在生产效率方面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 对零件进行加工的时候, 工人要不断进行零件的加工过程中的操作, 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应用数控技术以后, 零件的加工只要在计算机上进行设置就可以, 生产模式的转变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应用数控技术进行零件的加工时, 只要对加工出来的第一个零件进行检测就可以, 只要第一个零件在加工精度上得到了保证, 其他的零件在加工精度上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1.2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数控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的, 然后将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数控技术, 在应用了数控技术以后, 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方面都实现了很大的改变。在机械制造企业应用数控技术, 不但可以对加工的性能进行明显的提高, 在生产管理方面也可以更加现代化。在企业管理中, 生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的生产管理可以对生产效率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应用数控技术进行零件的加工以后, 企业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样也就使得企业的产量会不断的增加。使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 在生产成本方面也能够进行降低, 这样对企业的经营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使用数控技术进行加工以后, 加工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而且在质量上可以保证一致性。使用同一台机床在对同一批零件进行加工的时候, 零件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是可以保持很高的一致性的。
1.3 加工精度高, 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应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的加工, 解决了传统机床在加工中无法对复杂、精密的零件进行加工的问题, 而且在零件加工的时候可以做到质量和品种更好的保证。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可以对加工的精度进行更好的保证, 这对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企业在应用数控机床进行零件的加工以后, 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 消除了人为产生误差的情况, 在加工精度上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制造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上得到了保证, 对产品在市场中的销量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价美物廉的商品在市场中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就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2 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
2.1 控制金属切削机床
当今机床行业的计算机数控化已成为技术进步的大趋势。数控机床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讯、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 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的特点。机床数控系统、质量与精度、零部件的材料性能等各项技术参数, 是以各加工工位、上序的具体技术要求, 分解成各个单一的技术指标, 因而机床结构相对简洁、数控系统稳定可靠, 其加工技艺数据库固化存数控系统中。而金属切削是研究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相互作用和各自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设计机床和刀具、制订机器零件的切削工艺及其定额、合理地使用刀具和机床以及控制切削过程时, 都要利用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成果, 使机器零件的加工达到经济、优质和高效率的目的。
2.2 适合数控机床小批量加工的零件
随着数控机床制造成本的逐步下降, 能缩短程序的调试时间和工装的准备时间也是提高效益的一种方式。如今,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 小批量生产型企业选用数控设备已是大势所趋。对机床数控系统、质量与精度、零部件的材料性能等各项技术参数, 是以各加工工位、上序的具体技术要求, 分解成各个单一的技术指标, 因而机床结构相对简洁、数控系统稳定可靠, 其加工技艺数据库固化存数控系统中。同时, 积极引进数控机床, 小批量生产型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后劲。对机床数控系统、质量与精度、零部件的材料性能等各项技术参数, 是以各加工工位、上序的具体技术要求, 分解成各个单一的技术指标, 因而机床结构相对简洁、数控系统稳定可靠, 其加工技艺数据库固化存数控系统中。
2.3 数控机床的自动生产线技术应用
数控机床的使用不是简单的使用设备, 是一相继属性很强的应用工程。在机床产品, 尤其是高端机床产品中, 自动化技术与产品几乎作用于从控制机构、执行机构到测量与反馈机构的各个部分, 而目前这些应用于机床及机床生产线的各种自动化产品, 几乎都在发生着推陈出新的变革。关键零件的多数加工工艺突破了传统机加工理念, 其高速专用数控机床也突破了传统结构设计形式。同时, 作为中高端机床的控制中心, 数控系统包含了智能技术、运动控制、自诊断等多方面的技术, 多轴多系统的数控装置已纷纷被研发出来并投入应用。
3 结束语
在机械制造企业中, 应用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更好发展的方式, 在应用数控技术的时候, 一定要对其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的应用。科学的管理, 充分了解数控机床的特点, 协调好各生产环节的平衡, 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经济效益。
摘要:在现代的制造企业中, 数控技术是制造技术的基础, 在制造业中, 很多以前被使用的机械设备已经逐渐被数控机械取代, 使得制造业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控技术是集合了多种技术的产物, 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精密机械的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在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加工技术, 实现了技术密集型和自动化生产的特点。在制造业中, 使用数控技术可以对加工的精度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生产效率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提高的, 使得制造业不但可以进行高精度产品的生产, 同时还能在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上得到保证。在制造业中对数控技术更好的应用, 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 同时企业的效益也会得到增加。
关键词: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树红, 夏罗生.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分析[J].机床电器, 2006 (4) .[1]朱树红, 夏罗生.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分析[J].机床电器, 2006 (4) .
数控制造业现状 篇8
1 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市场
我国目前机床总量600余万台, 而其中数控机床总数只有30余万台, 机床数控化率仅为12.72%。用这种装备加工出来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档次低、成本高、供货期长, 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力差,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 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必须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改革开放以来, 很多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在这些项目中, 大部分项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有的引进项目由于种种原因, 设备或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转, 甚至瘫痪。这些不能使用的设备、生产线是个包袱, 也是一批很大的存量资产, 修好了就是财富。只要找出主要的技术难点, 就可以以最小的投资盘活最大的存量资产, 争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数控化改造的优势
第一, 交货期短。尤其是大型机床和特殊专用机床优势更加明显;第二, 设计风险小。新机床设计带来的技术、方案风险在大修改造中几乎不存在;第三, 可以更充分地体现用户的意愿。用户与维修人员可以依照实际需要和机床长期使用情况, 在大修改造中提出对机床性能、操作与维修等方面的改进意见, 有权选择机械零部件、数控系统等电气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等;第四, 更有利于使用与维护。由于用户、维修人员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 而且可以参与改造的全过程, 可以直接获取各种技术信息, 更深入地掌握机床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从而增强使用与维修的主动能力;第五, 可以更快地获取最新的更实用的备件;第六, 节省大量资金、降低投资风险同购置新机床相比, 一般可以节省60%~80%的费用, 改造费用低。特别是大型、特殊机床尤其明显。一般大型机床改造, 只花新机床购置费用的1/3, 而且交货期短。
3 机床数控化改造步骤
一台新的数控机床, 在结构上要达到:有高的静动态刚度;运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小, 传动无间隙;功率大;便于操作和维修。数控机床改造时应尽量达到上述要求。不能认为将数控装置与普通机床连接在一起就达到了数控机床的要求, 还应对主要部件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达到一定的设计要求, 才能获得预期的改造目的。
首先, 对被改造机床进行结构、性能、精度等技术现状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机床原来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机床的基础部件和结构件是否仍然完好;普通机床改为数控机床, 要考察各坐标轴的机械传动结构及导轨副的形式等是否适用;测量机床目前的各项精度与出厂精度进行对比, 是否存在差距;综合总结目前机床存在的一切故障和历史上出现过的重大故障。针对上述问题, 对照改造目标和典型工件, 编写改造任务书, 做到改造后的机床达到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次, 控制系统CNC化。选择合适的系统, 改造成CNC机床;第三, 技术更新。为提高性能和档次, 或为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更新。
3.1 机床数控化改造方案的确定
3.1.1 机械修理与电气改造相结合
一般来说, 需进行电气改造的机床, 都需进行机械修理。要确定修理的要求、范围、内容;也要确定因电气改造而需进行机械结构改造的要求、内容;还要确定电气改造与机械修理、改造之间的交错时间要求。机械性能的完好是电气改造成功的基础。
3.1.2 先易后难, 先局部后全局
确定改造步骤时, 应把整个电气部分改造先分成若干个子系统, 如数控系统、测量系统、主轴、进给系统、面板控制与强电部分等, 待各系统基本成型后再互联完成全系统工作。这样可使改造工作减少遗漏和差错。在每个子系统工作中, 应先做技术性较低的、工作量较大的工作, 然后做技术性高的、要求精细的工作, 使人的注意力能集中到关键地方。
3.1.3 根据使用条件选择系统
针对某台或某几台机床, 确定它的环境、温度、湿度、灰尘、电源、光线, 甚至有否鼠害等外界使用条件, 这对选择电气系统的防护性能、抗干扰性能、自冷却性能、空气过滤性能等可提供正确的依据, 使改造后的电气系统有了可靠的使用保证。当然, 电气系统的选择必须考虑成熟产品, 性能合理、实用, 有备件及维修支持, 功能满足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的发展要求等。
3.1.4 落实参与改造人员和责任
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 人员配备十分重要。除了人员的素质条件外, 根据项目的大小, 合理地确定人数与分工是关键。人员太少不利于开展工作, 人员太多也容易引起混乱。根据各个划分开的子系统, 确定人员职责, 有主有次, 便于组织与协调。如果项目采用对外合作形式, 更需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界定分工, 确定技术协调人。
3.1.5 确定改造范围与周期
有时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改造, 并不一定包含该机床全部电气系统, 应根据科学的测定和分析决定其改造范围。停机改造的周期, 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考虑因素有生产紧张程度、人员技术水平、准备工作充分程度、新系统大小与复杂程度, 甚至还包括天气情况等。切忌好大喜功, 急于求成, 匆忙上阵, 但也要合理安排, 防止拖拖拉拉。
3.2 机床数控化改造技术准备
改造前的技术准备充分与否,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造能否取得成功, 内容包括:
3.2.1 机械部分准备
为配合电气改造而需进行的机械大修改造的测量、计算、设计、绘图、零件制作等应先期完成。同时对停机后需拆、改、加工的部分等应事先规划完毕, 提出明确要求, 与整个改造工作衔接得当。
3.2.2 新系统电气资料消化
新系统有许多新功能、新要求、新技术, 因此, 改造前应熟悉技术资料, 包括系统原理说明、线路图、PLC梯形图及文本、安装调试说明、使用手册、编程手册等, 要有充裕的时间来对上述资料进行翻译 (进口系统) 、消化、整理、核对, 做到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3.2.3 新旧系统接口的转换设计
根据每台设备改造范围不同, 需事先设计接口部分转换, 若全部改造的, 应设计机电转换接口、操作面板控制与配置、互联部分接点、参数测量点、维修位置等, 要求操作与维修方便、合理, 线路走向通顺、中小连接点少, 强弱电干扰最小, 备有适当裕量等。局部改造的, 还需要考虑新旧系统的性能匹配、电压极性与大小变换、安装位置、数模转换等, 必要时需自行制作转换接口。
3.2.4 操作、编程人员的技术培训
机床电气系统改造后, 必然对操作、编程人员带来新的要求。因此提前对操作人员和编程人员进行新系统知识培训十分重要, 否则将影响改造后的机床迅速投入生产。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新的操作面板配置、功能、指示含义;新系统的功能范围、使用方法及与旧系统的差别;维护保养要求;编程标准与自动化编程等等。重点是弄懂、弄通操作说明书和编程说明书。
3.2.5 调试步骤与验收标准的确定
新的电气系统改造完以后, 怎样进行调试以及确定合理的验收标准, 也是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调试工作涉及机械、液压、电气、控制、传感等, 因此必须由项目负责人进行, 其它人员配合。调试步骤可从简到繁, 从小到大, 从外到里进行, 也可先局部后全局, 先子系统后整系统进行。验收标准是对新系统的考核, 制定时必须实事求是, 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会对改造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标准一旦确定下来, 不能轻易修改, 因为它牵涉到整个改造工作的各个环节。
4 结束语
对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 不仅改造费用低, 交货期短, 而且机床经改造后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节省了劳动力, 减少了工装, 缩短了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 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这样既提升了我国工业装备水平, 也加强了我国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篇9
【关键词】机械制造 数控技术 应用
正 文: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使得机械制造的技术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发展需要。在机械制造中引入数控应用技术,对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数控技术
1、数控技术的发展
距离1952年美国生产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面世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当年传统的封闭式数控系统发展到现今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传统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由于采用封闭的体系结构,它的通用性、软件移植性、功能扩展和维修都比较困难;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发展。开放式计算机数控系统,采用软件模块化的体系结构,显示了优良的性能,能适应各种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具有统一风格的用户交互环境,操作、维护、更新换代和软件开发都比较方便,具有高的性能价格比。数控设备包括:车、铣、加工中心、镗、磨、冲压、电加工以及各类专机,形成庞大的数控制造设备家族,每年全世界的产量有10~20万台,产值上百亿美元。
2、数控技术的特点
(1)加工工艺参数改变方便,利于换批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制。
(2)能高质量的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的复杂零件和零件曲面形状的加工。
(3)一次装夹工件可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能确保加工精度和减少辅助时间。
(4)能采用模块化的标准工具,不仅减少了换刀时间,而且提高了工具标准化的程度和工具的管理水平。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 由于采用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大大提高。
(2)柔性化。柔性化有两方面:a、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b、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4)实时智能化。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
二、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1、数控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从出现数控技术以后,工业生产在量和质上的得到了飞跃发展。工业机器人和传统的数控系统一样是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组成的。主要运用于机器设备的生产线上和复杂恶劣的劳动环境下,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产条件,也保证了生产质量和人身安全。在开放数控系统出现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数控技术完成对加工的整体控制。先进行录入工业生产的控制指令,在计算机的控制作用下来对输入的生产指令进行任务发配,执行机构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生产加工,并且通过计算机对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发現加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地传递给指令分配模块,停止生产作业。通过数控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工业生产领域已经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有效地解放了工业生产劳动力,不仅达到批量快速生产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2、数控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汽车零部件精度的要求高,在企业生产中数控技术的应用是必然趋势。数控机床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的特点是:a、可靠性好,不易出现故障b、操作控制逐渐实现人性化c、有完善的主动测量和强大的补偿系统d、对上、下料实现高效率自动化。通过数控技术的使用已经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的高度智能化,有效地提升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而且高精度化的生产模式也有效地降低了残次品的概率。数控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机械设备是机械制造中的中心灵魂,重中之重,面对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求,具备了控制能力的机床设备是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机床控制能力,即把计算机控制装置运用到机床上,也就是用数控技术对机床的加工实施控制,这样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它是以代码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轴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数字码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从而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零件。
结束语: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力水平,一定要继续大力发展数控技术,大力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荣创.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2]颜炳月.小议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途径[J].今日科苑,2007.
[3]孙荣创.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
数控制造业现状 篇10
数控技术在发电汽轮机的具体表现为:在转子方面, 可用数控10 m卧床、数控8 m立车、200数控镗等;在汽缸制造方面, 可用大型数控龙门铣 (17~26 m) 、中型数控龙门铣 (10 m) 、大型数控立车 (8~12.5 m) 等。下面以发电汽轮机中的叶片数控技术应用为例。
1.1 数控技术在制造发电汽轮中运用的重要性
汽轮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片, 它是汽轮机结构的核心部分。由于叶片的质量关乎汽轮机的运用效率, 为顺应时代的潮流, 叶片的生产与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叶片加工是无法满足机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所以, 要加强叶片的加工技术水平, 有效利用数控技术, 从而实现数控机床在制造发电汽轮机的加工技术运用。
1.2 叶片的数控加工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 叶片的气道决定汽轮机的发电功率。因而, 在发电汽轮机中加强叶片质量刻不容缓。有效利用数控技术, 将可为叶片制造提供数控技术保障。通过数控技术加工的叶片将表现出多种优良性能, 例如不仅能改善传统叶片的质量, 还能使叶片型距与叶型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汽轮机的叶片大都以不锈钢为材料, 一般有1 Crl3和2 Crl3, 它们的特点是韧性相对较好、强度高, 但是难加工。而运用数控技术的高精度数控机床, 可对叶片制造进行技术创新。
在自动数控编程自动输入机床设计和加工程序中, 通过程序编程可将加工信息以网络形式传送到机床加工环节中, 从而使加工难度大的加工零件能够进行具体化、数字化加工。
先进数控设备的运用, 使叶片技术创新将实现得更快, 并且制造方式更为合理。加工制造流程为:在末级叶片的加工区域进行数控技术加工:毛培、浇筑水熔合金、数控卧床加工叶冠、利用五坐标加工叶片型面、数控复合车铣加工过度曲面和装配面、对叶根进行精加工、数控抛光等;在中小叶片加工区域加工:加工方钢毛培基准、对“T”型叶根和菌型叶根进行精加工、数控抛光、钳修、总检入库等。除加工流程外, 对于低加的中间管板、凝汽器端管板以及其上的孔加工, 可以具体使用MF195型的数控十轴钻床、8轴的数控钻床、双轴深孔的数控挝式钻床和二轴的动龙门式数控铣钻床等, 这些数控机床的运用将有效提高辅机关键制造能力。
通过引用高科技的数控机床, 将信息化生产有效转化为数字化生产, 努力实现网络式的数控技术管理与应用, 积极打造数字化的叶片基地, 推动发电汽轮机的生产。
2 数控技术的发展
2.1 数控技术开放式体系结构
数控技术的发展加快了革新速度。也加快了企业对数控技术的应用。企业在基础层面运用PC机, 使数控技术进一步地向开放式体系结构发展。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数控技术使用了微机技术, 使得编程、技术更新简易化。同时, 它的特点是硬件与软件的对外开放, 很多的制造商与用户利用其开放性对资源进行系统集成。数控技术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将为数控技术带来多格局、多品种、多运用的发展层面, 使其更易更新换代。
2.2 数控技术智能化
智能化是当今社会对产品与技术的发展要求。在计算机的带领下, 人工智能也不断地在机械制造中实现。数控技术满足时代的要求, 结合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与自适应控制的控制理论, 从而逐步向三维刀具补偿、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前馈控制、自动编程等多功能方向发展。除此之外, 数控技术的智能化还体现在能够自我地进行故障检测, 通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来检测其故障并对系统进行修复。
2.3 数控技术网络化
数控技术的网络化, 顾名思义就是依靠计算机网络操作控制。一般是依靠网络技术, 即连接企业内部和生产单位的局域网。网络化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发展。它通过连接网络与信息集成来加强技术的完善, 使数控机床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
2.4 数控技术复合化
通过实地勘察发现, 真正用于零件加工的时间比较少, 反而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搬运、上下料、安装设备、换刀调整等方面。而数控技术的复合化将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成为数控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控机床的柔性制造复合加工就是对一次性装夹工件后, 机床能够按照工作人员输入的程序命令, 对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在这样的程序下同一机床能够实现多道加工工序, 例如:车、组胺、磨、铰孔、扩孔和攻丝等, 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3 结语
我国的数控技术将在机械制造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应用将渗透到各个领域, 从而逐渐实现开放式、智能化、网络化等的特点。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将不断推动它的发展, 引领技术时代的潮流, 逐步实现我国在世界技术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维章.对沈阳数控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12, 11 (23) :257-260.
[2]盛伯浩.我国机械加工装备的现状与发展[J].机电新产品导报, 2014, 10 (91) :122-124.
[3]胡俊, 王宇晗.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 2010, 31 (10) :85-87.
[4]梁志锋, 解翔.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数控系统设计及实现[J].现代制造工程, 2014, 11 (16) :139-140.
【数控制造业现状】推荐阅读:
数控制造技术09-23
数控机械制造10-09
数控车工的现状07-11
中国制造业现状分析05-18
制造业信息化现状07-26
东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10-01
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05-16
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08-08
模具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09-12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