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024-10-01

东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精选8篇)

东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篇1

东莞民企50强评选搞了两次,但至今也没有50强企业入围广东工业50强。

从历史原因来看,东莞由于城市级别不高(发展之初仅为一农业县),区域集聚力量和辐射力不强,在获取国家政策支持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很难收到大型企业的青睐。就像东莞的民营企业一样,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东莞亦是一棵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参天大树。此外,东莞工业基础薄,是在改革开放中凭借地缘、人员优势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依然以生产组装为主,两头在外,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参与程度较低。

时间: 2010-06-25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张晓嘉、潘彧

东莞形象塑造离不开“优势制造业”

广州日报对4000名东莞市民进行民意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近八成市民认为东莞未来30年会一如既往保持高速发展,在人才结构上就必须完成从以农民工为主向以高科技和白领人才为主的转变。

而专家们则普遍表示,东莞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其优势明显的制造业。近八成受访者认为东莞形象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制造业之都”

东莞前30年,靠着制造业撑起了一片天,那么后30年的发展是否要转向其他行业呢?调查发现,46%的市民认为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东莞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30%的市民表示,新兴产业要发展,但传统制造业仍不能摒弃。

东莞素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如今东莞要树立新形象也绝对不能脱离“制造中心”这个根本。

目前东莞的制造业主要停留在为外资公司加工、代工阶段,“缺乏自己的品牌,没有完整先进的产业链”。一旦有朝一日,外资撤离,东莞制造业便难以为继。因此,若要稳固“制造之都”的地位,将制造业真正打造为东莞名片,就必须完成从“加工制造中心”向“先进制造中心”的转变。就是有自己独立品牌,而且在生产流程、工艺及管理方面全面提升。“东莞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城市。”说到对未来城市形象转型的期待,曾理认为,东莞外来人口众多,必须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市政建设、公交系统、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和设施都必须跟上。

文化产业已被列入东莞支柱产业,统计显示,全国1/5的服装由东莞制造,世界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东莞,超过30%的玩具在东莞生产,每5部电脑就有1部出自东莞,有人开了个玩笑:如果东莞打个喷嚏,世界电脑市场就会感冒;如果东莞发生龙卷风,全球电脑供应将处于瘫痪状态。这些信息,无不让我们看到东莞在全球制造业占有的显赫地位。

今年初,我市提出“双转型”发展思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东莞制造业也存在危机。东莞将如何走好制造业之路,实现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模式转变?东莞要自主创新,存在哪方面不足?

我们要支持我们国家、我们东莞的创新产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是创新的沃土。

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东莞已经成为:国际制造名城、经济强市、外贸强市。东莞生产的电子、通讯、玩具、家具、皮具等产品享誉全球。尤其是电脑配件,有人开了个玩笑:如果东莞打个喷嚏,世界电脑市场就会感冒;如果东莞发生龙卷风,全球电脑供应将处于瘫痪状态。与此同时,东莞创造了许多品牌,如:步步高、虎彩、生益科技等。目前,东莞经济名列全国大中城市30强中的12位,外贸额列上海、深圳、苏州之后列第四。(注:2007年数据)

嘉宾吴晓波:首先非常高兴来到东莞,我是第二次来到东莞,上次是两年前到东莞,对松山湖印象非常深刻,东莞特别是东莞的政府有非常强烈的意识要怎么样去提升东莞制造业的竞争力。首先简单说一下制造业的发展,其实东莞成为制造业名城是有深刻原因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贸易、投资的自由与便利化,使得资本有条件向生产成本更低、资本利用率更高的地方集中。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其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大幅度上升,迫使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纷纷转向发展中国家,又由于发达国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保护与污染的防治提出更高要求,使其将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09:47:49]

嘉宾吴晓波: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与各国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得制造业出现了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的趋势,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20世纪70、80年代,欧、美、日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纷纷把其劳动密集与资源密集的产业转移到东亚、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东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就是承接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这么一个趋势。[09:49:08]

嘉宾吴晓波: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球制造业形式发生变化。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正极大地改变各个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和经营条件,也改变着产业竞争的业态基础和商业模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甚至网络分工,产业链被细分到空前的程度。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不仅将其低技术的产业转移出去,即使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也是尽力抢占各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将产业链条的低技术环节转移给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从而完成价值链的分离和转移,使其生产布局日益细化。嘉宾吴晓波:这样我们看到了以信息化为平台的一个新的全球化配送体系。机会是非常大,但是我们的付出也非常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这几十年的发展基本是非常传统的模式,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其产品附加值在不断下降,竞争、供应都在增加,这种产品附加值的上升或下降又取决于它的差异性。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跨国公司越来越关注于产品的研发、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将制造活动尽可能以原厂委托制造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比如世界著名运动鞋生产厂家耐克公司,它并不具备什么生产能力,而是依靠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体系,分别由不同的主体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包装、运输、销售等业务,实现全球化的生产与销售。[09:55:30]

嘉宾吴晓波:行业之间的同质化导致了利润的下降,东莞将用一个怎样的平台去支撑产业,值得我们去思考? [09:57:37]

嘉宾吴晓波:我国有60%的专利和80%的新产品来自跨国公司。此外,跨国公司不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还采取大规模采购的办法,外购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维持其核心生产环节的竞争力。如美国的波音公司生产的747大型客机,约450万个零部件,来自于60多个国家,1000多家大企业,15000多家小企业。这并不是说波音公司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中间投入品,而是采用这种方式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又比如英国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来自瑞典、控制设备来自德国、底盘弹簧来自于美国、车身来自意大利。这种分工的细化,使制造业的竞争从产业间的分工为主转变为生产环节的分工,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某些产业,而且更多地体现在某些生产环节。[09:59:20]

嘉宾吴晓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在绝大多数产业上没有竞争优势,但在某一个产业、某一个产品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具有竞争优势,比如一些资本密集的产品和技术密集产品的链条上总会有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或者劳动密集比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环节。这种产业链的细分不仅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集中力量在部分产业和部分生产环节上取得突破,提高竞争力,还使他们有机会和条件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同时从跨国公司引进技术、管理、规范,在更多的产业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

[09:59:43]

主持人戴丽娟:这个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管理,四流的企业做体力”。您认为这个话可以这样去说吗? [10:00:18]

嘉宾吴晓波:这个话从表面的描述上似乎也没有问题,但从我们的理解来说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观点说法是不全面的,其实从设计到制造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不是分割的,对整合制造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上中下游整个是一个链,要注意之间的链接。从制造起步、从劳动力起步,但他们的附加值在不断提升,这里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如富士康最初就是做制造业起步,戴尔、英特尔这些企业最初也是做电脑外围设备、各种连接线等开始,但是不要小看这个,如果他们第一时间跟核心厂商做联合设计,它就提高影响力,他们就成功了。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迅速的放量,用全球渠道配送等网络体系,用最短的时间将他们的产品交给用户,这里面也强调了一个速度问题。[10:03:03]

嘉宾吴晓波:我们常说的“微笑曲线”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两头高,中间低。日本制造业里能够把制造这一环节的附加值做的很高,那么它靠什么?它们的经验制造、经验生产等整个制造体系很完整,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性,这是欧美国家等在制造上赶不上的。那么我的观点是东莞不是说是简单的去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关键是把劳动密集型的优势怎么样放在新的平台上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整合,这是很重要的。上次我去松山湖的时候感受很深,建设的时候东莞市政府就考虑到要引进一些大学、科技院所,比如一些高科技博士创业园等,这些在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的,这种合作就是把我们上、中、下游的优势整合来提升我们在制造领域的附加值,我想这是一种大的趋势。另外就是上、中、下游的价值链从全球来看,非常典型的一个趋势是现在上、中、下游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是越来越不可分,个性化制造就是服务业,两者的融合也将是全球制造业演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10:06:42]

嘉宾吴晓波:另外一个趋势是,一般企业我们讲价值链,上中下游价值链,传统企业的价值链是封闭式的,企业自己完成,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都封闭在一个企业内,现在看来这种分工越来越网络化。这里面有个新的趋势,就是说它把整个价值链通通打散了,这个打散靠我们虚拟的平台来做,也就是网络的平台,我们的订单,我们的资金链,我们的物流配送等等都离不开网络的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去掌控未来世界市场,因此这也是一个新的趋势。[10:08:56]

嘉宾吴晓波: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项目,就叫设计、生产、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的高附加值全球制造访问。这个访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发达国家他们自己的制造业似乎并不大,通过这样一个访问平台,他们控制了全球的制造,我们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中国除了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有优势外,还有其它方面更多的优势,如何去利用开拓这些优胜来建设我们中国的制造业,做二次创新这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利用中国的特点和优势,去做大量改进的创新。[10:10:24]

嘉宾吴晓波:如何利用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面开拓的方向和先进技术,来结合我们中国制造的特点,来做二次创新这很重要。目前,在我们中国的制造企业里,大量创新的是工艺的创新,作为产品主搞设计那块,但这与我们中国目前的能力不符,任何产品都有它的原理和规格,但这种规格的确立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基本上由发达国家在确立。因此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要提高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必须采取与目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自主创新战略,二次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实践的典型模式。[10:11:52]

主持人戴丽娟:深圳的自主创新在全国走在前面,成为这方面的旗帜。成博士,您来自深圳,一定对深圳自主创新方面的建设有所体会,那么,深圳的自主创新有那些方面是值得东莞借鉴的?下面成教授就深圳的经验给我们说一下。[10:12:57]

嘉宾成海清:深圳在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是做的非常不错。拿深圳中集来说,中集目前来说是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它的集装箱做到了全球60%的份额,它的登机桥设备做到了中国90%的份额,虽然它也是一个从制造起步的企业,但一直在持续增长,它的产品开发层面上有很多创新,很多专利,现在他们正在做的运输的特种车辆也准备朝第一的目标发展,所以说它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是做的非常好。它去年的营业额是360亿左右,整个上市公司今年做到了500亿,目标是2012年做到1000亿规模,届时则相当于现在世界600百强的概念,中集目前在深圳是排第三,华为是第一,中兴是第二。其实包括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自主创新非常重要的因素。[10:15:01] 主持人戴丽娟:刚才我们谈到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外的一些做法,那么就我们东莞来说,有些人说到要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候鸟式”经济模式,消除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以及经济安全性差等弊端,重视自主创新,拥有自主品牌,发展扎根本土的“榕树式”经济。那么,吴博士,您来东莞比较长时间,给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说法。[10:15:44]

嘉宾吴运建:大家都知道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它的制造业特点是贴牌生产,它的技术在外面,市场也在外面,然后加工在这里,订单也是在外面,它制造业的根基是不扎实的,全部要靠外部的企业和市场,因而有说东莞的制造是一种候鸟式的,就说一旦东莞的资源、环境等不适合这种企业的风格和发展的时候,它企业就会迁走,东莞有不少台资企业就迁到了江苏。东莞主要靠的就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但现在这种优势别的地方也有,随着湖南、江西、贵州等周边省市的发展,现在东莞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所以说目前东莞制造业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现在东莞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发展、大力推进东莞自主创新。出台了很多政策,针对东莞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东莞经济结构调整对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科技产业的主要思路是:着力发展关键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装备制造业,以此提升东莞科技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10:18:22] 嘉宾吴运建:到2010年,要实现技术进步要占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的55%,研究开发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1万件,科技人才总量超过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等,目标是很明确的提出来了,也表明了东莞自主创新的决心。[10:18:51]

嘉宾吴运建:科技发展目标是:在未来5-10年内,东莞科技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技强市战略,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两自”企业、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把东莞建设成为面向市场、服务企业、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应用技术研发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使科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0:19:30]

主持人戴丽娟:那么东莞如何实现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的转变? [10:20:03]

嘉宾吴晓波:很难说给一条很明确的路径,但是路径有很多,其实创造体现在很多的细节上,包括生产过程中都有很多的创造,这里面有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自身行为的推动。这是我们争取的方向,从成功企业的一些例子,我们看到在开放的环境下,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来塑造我们能够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因此,东莞可以从很多细节方面去完善制造业,其中利用外援技术是很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获取上游的技术。此外,品牌的塑造我们也要去争取,这也很重要,一个品牌的塑造并不那么容易,它要做大量后台的工作,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后台的发展则越来越重要。从一个区域来看也是一样,东莞作为区域经济非常有亮点,非常出色的一个地区,前台在外面竞争打仗,那么它的后台呢? [10:22:31]

嘉宾吴晓波:后台是什么?我们讲管理利索的品牌,包括面向服务业,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的一种兴起,像第三产业包括管理咨询、金融、风险投资等一系列体系的支撑建设,目前越来越重要,整个后台的提升,让品牌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的提升。包括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来东莞发展,城市发展平台的提供,这一点我觉得东莞做的是不错的,我想说的是中国产业的提升往往跟城市化的进程交集在一起的,和城市化的建设也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平台做好了,不要以为城市环境的改善这与制造业没什么关系,其实是有很大关系。[10:24:49]

东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篇2

一、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 优势分析

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拥有良好的发展背景和地理优势

近代以来, 东莞工商业发达, 是珠三角商贸重地。改革开放以来, 东莞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 对外经济往来愈加密切。1979年, 港商在大朗镇投办第一家毛织企业, 其后, 一大批大朗本土民营企业家开始涉足毛织业, 如今大朗毛衣年销售量超过8亿件, 60%出口意大利、美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虎门镇结合岭南风格和南粤水乡韵味, 服装产业发展迅速, 获得“中国服装服饰名城”、“中国女装名镇”、“全国首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等荣誉称号。

2. 产业集群正外部效应, 产业链较完善

东莞服装鞋帽产业初步形成了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产业集群, 目前已构建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纺织服装鞋帽咨询等一条龙配套的产业链。如大朗镇拥有3 000多家毛纺织企业, 已形成毛衣生产、辅料、机械、洗水、漂染、印花等较完善的产业链;茶山镇目前服装产业形成了包括服装生产企业、服装配料辅料企业以及专业交易市场在内的产业链, 现拥有800多家制衣厂, 建立了国际布料辅料交易中心。

3. 设备和管理技术较先进

结合政策引导, 东莞市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设备, 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力量。东莞市还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生产经验和运作模式, 努力使产品质量与国际质量标准、生产标准接轨。厚街镇作为“鞋业名镇”, 近200多家鞋业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开发机构, 近10家知名鞋业品牌在镇内设立对外服务的研发中心;虎门镇拥有咨询、培训、设计、策划等服务机构324家;大朗镇加快推进毛织业实现“两大转变”, 即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织商贸城转变, 引导企业提高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三种能力”。

4. 承接外来品牌众多, 拥有良好的国内外知名度

东莞纺织服装在生产加工方面现有的规模和实力, 吸引了袋鼠、金利来、POLO等10多个世界顶级品牌以及鄂尔多斯、杉杉等20多个国内名牌在大朗镇生产[1];Ck、Tommy等大批国外知名品牌以及361°等国内品牌服装均由茶山服装企业加工生产[2];厚街镇也承接了沃尔玛、都彭等近30个世界名鞋工艺生产, 每年举办两届的中国东莞国际鞋、鞋机展吸引了国内外上千家鞋企参展。2011年第三届世界鞋业发展论坛在此举行并汇聚全球600余名鞋业精英, 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 劣势分析

1. 外贸依存度高, 产品附加价值低

在全球纺织服装鞋帽价值链中, 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尽管东莞纺织服装鞋帽产业迅速发展, 但加工外贸依存度高, 易受国外低迷需求和贸易保护政策影响, 且作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空间有限, 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 企业获取的利润远远低于设计和营销企业。

2. 生产规模整体偏小, 私营化程度高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虽然作为东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与广东省有关地市相比, 规模依然偏小。以2011年为例, 东莞市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为77.52亿元, 居全省各地市第五位, 但相对广州 (143.56亿元) 、中山 (105.51亿元) 、佛山 (102.55亿元) 的生产规模, 还有很大差距。且近年来从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为主转向以私营工业企业为主, 私营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但也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下降、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的隐忧, 因为单个私营企业通常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研发能力薄弱、对境外市场需求动向把握不准。

3. 自主品牌力量薄弱, 发展后劲不足

尽管东莞已有如以纯、龙姿、QQ、迪宝阿治奥等服装鞋帽品牌, 但具有很强具有影响力的全国和国际品牌较少。多数企业对品牌缺乏长远规划, 只注重眼前利益, 专利和研发技术较滞后, 企业缺乏危机感, 同时宣传力度较弱。

4. 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缺乏创新意识

东莞纺织服装鞋帽产业缺乏人才和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集群内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 产品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即产品档次低, 大路货多, “名、特、优、新”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 高新技术、功能环保型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 精加工产品少。

二、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一) 机会分析

1. 政府对于传统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

2008年底, 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 (2008—2020) 》对提升改造广东优势传统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实施“改造提升、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 做强纺织服装鞋帽等优势传统产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升产品质量, 增强整体竞争力。东莞政府2013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务。

2. 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

广东在2010年开始正式运作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占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东莞纺织鞋帽产业可以借助这一机遇, 在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中充分利用当地优势, 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如目前茶山镇正积极进行注册“茶山服装”集体商标, 将服装企业从现在的来料加工、贴牌加工的OEM模式转型为自主设计制造的ODM模式, 努力把茶山建设成为专业化程度最高、公共运行成本最低、软硬环境最优、行业环保最好的科技型精品服装柔性制造产业基地[2]。

3.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人口众多,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纺织服装鞋帽产品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尤其是目前中国广大农村纺织服装鞋帽消费量依然较低, 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鞋帽内需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东莞服装企业可在政府的支持下, 打造具有特色的自主品牌, 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大宣传, 开拓增大其国内市场。

(二) 威胁分析

1. 人民币升值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出口的纺织服装鞋帽企业而言, 它们对汇率因素较为敏感, 近年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趋势使其产品出口压力不断增大。人民币升值, 使纺织服装服饰出口竞争力减弱, 目前许多国内小型纺织服装服饰企业主要通过压缩成本和减少订单等方式加以应对。

2.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近年来, 燃料、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 使得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加之欧美一些国家对纺织品实行满意保护和反倾销, 国外需求减少, 致使许多中小纺织服装鞋帽企业开始出现停产、半停产状态。同时, 国内新一代年轻人从事纺织服装鞋帽工作的意愿不断下降, 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 以往以廉价劳动力赚取价格差的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鞋帽企业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国内纺织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3. 国内其他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 纺织品出口配额逐步取消, 同时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迅速, 使得包括东莞在内的广东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在改革开放早期形成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此外, 孟加拉、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利用远比中国低廉的劳工和材料成本优势, 分食中国纺织发展鞋帽产业的出口“蛋糕”。

4. 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是用水、排污比较严重的行业, 尤其是使用传统工艺的中小企业, 大多能耗高、污染严重, 是目前和今后中国治理污染的重点管控对象。这些企业由于资金、工艺等限制, 在解决达标排放问题中将面临巨大压力。

三、加快东莞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升级的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 目前东莞市既拥有发展的优势和机会, 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和面临许多威胁。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继续保持这一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势条件, 把握发展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规避各种短板和市场威胁, 促进和带动东莞市整个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 已成为东莞市政府部门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促进产业资源整合, 打造核心企业

拥有纺纱厂、织布厂、染布厂等的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目前是东莞布料环节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针织布生产商之一, 其主要客户为NIKE、ADIDAS、POLO、GAP、BALENO等国际著名品牌制造商。东莞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可着力打造更多这类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核心结点企业, 提高其在全球产业链国际分工的话语权;东莞大朗的中大联盟是全国羊毛衫行业第一个联盟性组织, 目前中大羊毛衫品牌联盟已经与实力雄厚的上海百联、武汉中百以及国际知名品牌美国的23KU、DKNY、POLO, 日本的Victorinox等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为东莞建立更多以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为代表的联盟企业或核心企业与代工企业的联盟树立了典范。

(二) 发挥产业平台集聚效应, 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

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产业的平台建设已趋完善, 如虎门科技创新中心下的设计创意孵化园、虎门威远岛服装设计创意园、大朗的东莞创意园和松山湖创意生活城[3]。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平台、设计平台、质量检测平台、信息咨询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展销物流平台和流行趋势发布平台建设的集聚。要突破行政格局限制,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促进服装设计和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增强研发和检测能力;完善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提高供应链网络的协调能力;依靠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四方合作的融资机制, 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此外, 东莞应进一步完善《东莞市企业人才迁户暂行规定》, 引进高端设计师以及优秀的营销、管理和策划人才, 也可与广东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三) 发展电子商务和大终端模式, 优化运营体系

电子商务技术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网络直销的品类组合, 另一方面也可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成供应链网络, 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从而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 为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大终端模式是指通过品类组合提高顾客的进店率, 通过产品多元化和个性化给顾客以足够的选择和购买理由, 实行服装、鞋帽、装饰的组合等一站式购买服务[3], 市场上比较成功的例子有H&M、ZARA等。东莞拥有上千家制鞋业、袜业、帽、手套、手袋以及眼镜生产企业等, 可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联合运营, 实现大终端模式, 发挥其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势。

(四) 培育整合自主品牌, 扩大国际影响力

如今市场上同类产品品牌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 培育整合自主区域品牌可以通过区域品牌带动产业发展, 提高产业竞争力。以童装为例, 拥有著名品牌小猪班纳、铅笔俱乐部、雀太郎、兔仔唛等知名品牌的莞牌童装总体水平在国内颇具名气, 可通过品牌整合打造国际名牌童装商品。此外, 东莞市还应加强软环境建设, 如鼓励有关商会和出口企业依法申请注册集体商标, 创建现代纺织服装鞋帽专业图书馆、博物馆, 积极举办和参与产品交流展销会, 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东莞服装鞋帽产业的文化内涵、规模现状和发展前景, 提高产业知名度, 开拓国内外市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形势下, 纺织服装鞋帽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于SWOT分析法对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 认为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SWOT分析法,产业升级,东莞市

参考文献

[1]中国羊毛衫名镇[EB/OL].东莞—大朗网, http://dalang.dg.gov.cn/about/town.asp?id=1.

[2]伍雪平.茶山获评“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N].东莞日报, 2010-11-23.

东莞制造业:升级的烦恼 篇3

一个雨后初霁的下午,梁钟铭从办公室出来,钻进自己那辆方向盘在右的“一国两制”轿车,直奔东莞市区的银行。作为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梁钟铭已经过了剧痛的阶段,但是利润的降低加上设备的更新,还是让他的资金有些紧张。

一本《互联网+》的书横嵌在车门的搁物框里。两天前,梁钟铭买了这本新书,已经看了几十页。眼下,很多从事制造业的管理者谈互联网、创客已经成了潮流,有人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转变,但仍处在摸索期。

从龙昌集团所在的常平镇到东莞市区的40分钟车程里,梁钟铭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谈了一路。他几次提到了人力成本的增长带来的压力,还有各种技术的改变。间或他会有一些抱怨:企业资金周转的周期通常是60天,而员工的薪水却不得不按月发放。有时候,回款周期未到,企业的资金链可能会因薪水发放而断掉。

但是,制造业发展环境的改变已经不可逆转。工人的工资在提高,权利保障的意识也在提高。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主任性的时代。

更替,还是逃离

东莞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城市,中国制造业的任何风吹草动,总能找到相应的分析样本。东莞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龚佳勇,对东莞的制造业并不悲观。他说,东莞制造业并不像外界渲染的那样差,这只是中国制造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在这个阶段,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部分产业,但“倒闭潮并没有伤及东莞制造业的根基”。

东莞市政府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该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销比重提高到52%。百亿元级别的企业达到10家,五百亿元级别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同时,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智能手机年出货量达到2.3亿部,占全球的17.7%;从事云计算应用的企业超过2000家;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680亿元。东莞成为第二个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

这份报告还显示,2014年,东莞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29家。新增全国股转系统挂牌企业15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近200家,均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位。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凤凰涅槃的时期,有些企业会被淘汰,能留下来的,抵抗力已经增强。

“我是自己代替自己,自己来革自己的命。”在这样的背景下,梁钟铭学会了如何自我更替,而不是逃离。祖籍常平镇的他,已经不可能像当年离开香港那样离开常平。除了故土情怀外,这里还有着他生存的根基和完整的配套。他位于常平的这家分公司,开始转型内销,越来越依赖内地市场。

梁钟铭是人口红利的受益者,如同中国所有那个时期的制造业主一样。

当年,梁钟铭与其他来东莞投资办厂的企业家,主要是看到了劳动力的红利。上世纪80年代,香港制造业的成本高企,缺工严重;梁氏家族创办的玩具加工企业也遭遇到这个问题。这时候,一些偷渡到香港去招商的东莞本地的村长找到了他。

但是出于对当时中国发展环境的顾虑,梁钟铭起初有些犹豫。直到有一天,东莞县外贸局局长亲自对他说:我用生命向你保证,没问题。

随之,“三来一补”的制造业发展模式被确定下来,东莞成了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试验地,甚至机器设备都是购货方直接提供。中国这些企业除了提供人力和厂房之外,不用任何其他方式的投入,成为名符其实的加工基地。这种方式没有任何的定价机制,只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厂房获取微利。

很多外资企业,也逐渐以香港为跳板进入了中国内地。上世纪90年代,打工浪潮在中国兴起,当时曾有一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外来妹》,描述了那个时代的景象。

而在更多的企业成长起来后,招工逐渐变得困难。梁钟铭此时已经是贵州省政协委员,他利用这层官方关系,和各地政府驻扎在广州办事处的劳务输出机构合作,开始向内陆省份招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帮助输出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而大批内陆省份的农民成了工人。此时,劳务市场仍是买方市场。

2005年前后,由于劳动力的缺乏,梁钟铭剥离了玩具的配套生产业务,由其他企业加工代理。

新一代农民工表现出了一些区别于上一辈的特点。2008年1月1日,倾向于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法》出台,制造业不得不为工人缴付社会保险。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一些厂家开始经营吃力。“这一法律规定了工人的底薪和加班费的标准,这就不像以前由企业自己来定给工人发多少工资了。”投资了多家公司的蔡志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早期在东莞经营服装,现在主要的业务是入股新兴产业公司。

来自广东湛江的打工者王磊,今年42岁,在东莞塘厦镇的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做磨具工人。他的收入,算上加班费,每个月不足5000元。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入职员工在一年内,单位是不给交社保的。这部分社保费用,单位会强制从工人的工资中全额扣除,满一年后才按规定缴纳。”

龚佳勇说,近几年,东莞制造业的平均缺工率在30%以上。

 机器人上岗

在劳动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大批制造业开始外流到东南亚和南亚等国家。

龚佳勇并不认为中国正在丧失竞争力,毕竟相较这些地方,中国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并且配套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在印度,火车每小时走60公里,这不是在增加时间成本吗?”

基于人力成本的增加,2010年前,梁钟铭已经开始考虑岗位的自动化。有着玩具机器人制造基础的龙昌集团,开始研发一系列工业机器人。

在常平镇龙昌集团的车间里,记者看到,除了包装工位人力相对集中外,其余工位的机器设备则很多。

梁钟铭说,现在的问题是要么增加机器设备,要么搬迁。他说,现在厂里的工人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及各种补贴福利算起来,企业对每个普工实际月开支普遍超过3000元,技术工种的开支更高,并且逐年上涨。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拼招工规模,企业已经无法承受。“现在,我们有4台全自动装磁铁机,每台可替代7名装配工。这不但减少了人手,还避免了塑料件分拣过程中的烫伤事故。”

2009年,龙昌集团自主开发了自动啤T钉机和自动啤轴机,企业为此付出了100多万元的成本。对于小企业而言,这种开支还是难以承受。虽然这是政府补贴的项目,但有不少企业老板表示,刨除申请成本后,最终拿到的补贴微乎其微。

但梁钟铭确实因此受益不少。现在常平龙昌集团有2000多名员工,采用自动化设备后,效率提高了4倍。

近年来,围绕着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市政府做过一系列努力,其中,机器人产业被列入该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方向。《中国新闻周刊》在东莞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东莞市政府投资27亿元,正在建设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而自2014年9月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请以来,截至2015年4月,已收到有效申报项目505个。初步统计,这批项目总投资达42.6亿元,预计可减少用工34378人。

不可否认,机器代替人工是一种趋势,但会不会进入机器人代工时代,尚存疑问。梁钟铭说,他现在也做机器臂之类的产业机器人。“我不光做玩具了,这也是一种革命。”

被复制的模式

东莞市厚街镇是著名的制造业基地,这个人口超过300万的小镇,聚集了五家五星级酒店,曾因繁荣的色情业而闻名。如今,不仅服务业变得萧条,大批制造业也开始逃离,镇上的空厂房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展会经济却在这里取得了发展,每天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展会,特别是家居展会富有盛名,虽然家具制造业已经没落。

在厚街镇,以前还有很多以生产出口鞋子为主的台商企业。其中的一些企业,已经将生产工厂搬迁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那里汲取人口红利。

种子制衣厂是东莞“三来一补”最早一批受惠者。在红火的时候,工人进厂需要政府特批条。如今,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不得不逐渐减少国内的工人人数。蔡志忠是这家企业的早期参与者,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种子制衣已经相继在印度、柬埔寨开设了工厂。

与此同时,中国的内陆省份仍然处在大面积招商的阶段。《中国新闻周刊》从山东省了解到,该省很多地方都在下大力气招商。其中,山东省巨野县给公务人员定下招商任务,并为企业免除土地租金和税收;山东省济阳县则利用济南市的北扩机会,建立了大面积的台湾工业园区,对入驻的台湾企业减免土地租金和税收。

在这些优惠政策面前,很多台湾纺织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正在搬迁至第二产业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制造业在中国沿海的很多地方已呈深度调整之势,但内陆省份还在复制着这些地方以前的模式。而当这些内陆省份拿出很多的优惠条件进行招商时,东莞等沿海城市的吸引力正在越来越少。

诺基亚的手机制造厂在东莞关闭后,几千人下岗。与此同时,更多智能手机的生产厂家冒了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从手机塑膜、手机磨具到手机外套的庞大产业链。一些中小型企业正在适应这种形势。来自湛江的打工人员王磊就负责收集磨具,智能机的更新速度很快,磨具的翻新速度也很快。

梁钟铭还在做他的玩具产业,只是在2005年的时候,马来西亚的企业已经开始投产,而且所占的产值比例越来越大,到2015年,马来西亚工厂的产值已经与中国内地的工厂相持平。而在2007年,马来西亚生产的比例尚不足30%。

与此同时,他在常平的厂家也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出口转向内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梁钟铭成立了中国区域营销中心,对全国各大省份的批发渠道已经完成了80%的覆盖。

环保的生意

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 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正在转向环保产业。东莞市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天明,之前从事的是电机生产,如今几个有兴趣的制造企业老板入股成立了这家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企业的水污染处理。潘天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东莞有近千家水处理公司,而上规模的已经有近400家。

在水污染处理方面,国外的设备价格比较高,对中国的水的处理方式不太适合。这给了本土企业很大的成长机会。潘天明举例说,中国很多制造型企业的车间清洗以及锻造冷却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这给了水处理企业很大的市场机会。

曾经生产空调配件的邓光荣,在这一轮的制造业升级中,主动放弃了企业转型,玩起了“互联网+”,用这种模式开起了一家E酒店。这家酒店同样是几家制造业主联合入股成立。酒店里有咖啡厅、精品酒店、书吧等,主要满足个性的需求。

罗嘉斌18岁从重庆来到东莞,先在工厂务工,学会一些技术并积累了一定客户资源后,从工厂出来自己创业。期间,他将中国古城墙应用的糯米灰浆进行改进,生产出了福娃牌糯米漆涂料,成为家具行业独创的绿色产品。对他而言,利润更多来自于技术的创新,以及逐渐增长的环保需求。目前,他的工厂有几十名工人。而他的三层办公楼里,正在尝试打造一个覆盖环保漆全行业的电商平台。

吴松华是东莞一家太阳能公司的老板,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颇有研究。7月份,他刚在内蒙古中标了一个30吨的热水改造工程。

东莞集群的太阳能生产厂家,没有像东莞制造业一样出现明显的衰败,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对他们有利。但相比前些年,这个市场也不太乐观。

东莞二手机床市场的发展状况 篇4

东莞市是广东省模具行业发展最有活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成立之一。东莞各种镇街都分布了不少的模具厂,而在长安,樟木头等镇的表现就由为突出。从而衍生出东莞众多的二手机床市场,二手机床经销商,二手机床回收商,二手机床买卖服务商,通过走访各大二手机床的经销商和回收商,我总结出东莞二手机床两个特点。

第一点: 东莞二手机床市场的二手机床质量参差不齐,没有有效完善的二手机床市场监督机制,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有些商家还采用欺骗手段了蒙骗消费者如废机翻新,以重新组装贴牌冒充名牌等。这需要东莞政府加大实施监督制度,严惩扰乱二手机床市场,损害消费者权利的肇事者,还消费者一个洁净放心的二手机床市场。有些公司在东莞的一间植根本土几十载的经营销售回收维修于一体的二手机床企业,有着深厚的莞香情根和文化。面对如此混杂的二手机床市场这些企业的是如何屹立不到呢?很简单,卓越的评估队伍,绝对的原装正品,最贴心的售后服务,高超的维修保养技术。他们的评估专家都是身经百战,是东莞出色的二手机床评估师。这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有一个绝对不可触碰的规则,那就是二手机床绝对正品,这些二手机床公司不图欺骗的利诱,图的是鑫品的百年长青。

浅谈东莞科技馆科普发展的优势 篇5

作者:丁丽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东莞科技馆以制造业科技、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配合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宣传推介现代制造业发展观念和科技思想,是一个独具东莞制造业产业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专科科技馆。本文从内在优势和发展优势两个方面谈一下东莞科技馆在科普发展中的优势。

关键词:东莞科技馆科普内在发展优势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25-02 东莞科技馆是配合市委市政府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和“建设文化新城”,实施”科教兴市“的重大科普教育设施,2006年被命名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东莞科普教育事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1内在优势

1.1 地理、规模和科普教育设备优势

地理优势东莞科技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行政中心广场西南端,和市政府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展览馆、玉兰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文化宫、群众艺术馆、国际会展中心共九大标志性建筑物耸立在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内。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秀美灵气、充满活力,是集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精品。

规模优势东莞科技馆占地面积4完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2万平方米,另有球幕电影、4D动感影院、普通影院,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其建设规模在全国科技馆行业中名列前茅。

科普教育设备优势东莞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丰富,配套设施齐全,主要功能设施优势包括:(1)三个常设展厅: 制造业科技专题展厅—— 包括制造业科技概览、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制造业与人和社会(即产业链)几个展区,共4700平方米;信息与高新技术专题展厅—— 包括信息科技(信息科技概览、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时代、虚拟世界和综合应用)和高新技术(生命与环境、材料与能源、航空航天与海洋)两大部分,共3000平方米。

龙源期刊网 启蒙科技展厅—— 主要介绍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共600平方米。

(2)三个影院: IMAX球幕影院—— 华南地区第一家IMAX球幕影院,银幕内径23米,可同时容纳300位观众。

4D动感影院—— 可同时容纳40位观众。

普通影院兼多功能报告厅—— 可同时容纳300位观众。(3)一个平台: 东莞市社区学习电子辅助中心—— 以互联网-无线移动宽带网络为手段,以中小学家教辅助教育、专业技能认证学习辅助和企业机关培训教育为重点,为东莞及周边地区市民终身学习服务的网络电子学习的平台。1.2 特色优势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科技馆先进布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莞实际,我们认为把东莞科技馆建设成为以制造业科技为展示主题和现代化意义的专科科技馆,符合东莞作为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特色,符合东莞市民科普需求,符合海内外专业人士的参观兴趣。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土”和“创新”上。东莞科技馆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本土”和“创新”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突出本地特色,致力主题创新。东莞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涉及IT、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机械等众多行业,产品、产业、行业区域扎堆和集群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誉称为“国际制造业加工基地”。东莞科技馆从研究制定总体布展方案和各专题布展方案开始,就没有考虑建综合馆,而是策划构思建专题馆,布展主题和设计技术路线都是创新的。为了突出本土特色,结合东莞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现状,建设以制造业科技和信息科技为主的专题科技馆,现有8000多平方米展厅中有近5000平方米专门展示制造业科技。东莞科技馆功能定位的总体构思是,配合东莞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充分展示制造业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代制造业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向,宣传推介现代制造业发展观念和科技思想,建设成为一个以制造业科技、信息科技为博览重点,具有东莞地方特色和现代意义的专题科技馆,进而成为制造业科技博览中心(知识形态上的制造业名城)、现代制造业文化导入和培育的载体、产业科技教育的阵地和公众科学启蒙教育的基地。这样的布展主题和思路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

突出互动参与,致力展品创新。东莞科技馆300多件(套)的展品展项80%以上是创新展品,90%以上具有互动参与和多媒体声光电交互体验的特点。展品构思比较新颖、科技含量比较高、互动性比较强、集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把深奥的科学原理变成生动的展示情节,把静态

龙源期刊网 的产品变为动态的展品。无论从技术路线、游客体验效果还是软硬件配置等方面,都有创新。整体布展设计及施工也是创新的,在环境效果、使用的新型材料、环境设备设施以及造型效果创新上均作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诸如灯光、浮雕、展示牌、说明牌、背景画、展台、展柜等布展表现形式方面,较好地做到了科学技术和展品展项与布展装饰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个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空间环境。2 发展优势

2.1 创新科学管理制度 责任意识强

东莞科技馆是东莞科学技术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东莞科技馆的管理模式是采取馆长责任制,下设8个部门分别是;展教部、影视部、物安部、外联部、科学家俱乐部、拓展部、财务部和办公室。

东莞科技馆在展馆的管理手段上,东莞科技馆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并在国内展馆中率先使用“中央控制系统”对展品实行中央控制,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为了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员工的业绩,激励员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东莞科技馆还开发了一套360度“员工绩效考评系统”,其软件平台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东莞科学技术博物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在东莞科技馆三年的绩效考核实践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方式,用系统的方法评价员工岗位工作表现、工作效率和效果,简化了考评程序,提高了考评的效率和科学性。目前正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来构建战略管理和运营控制体系,希望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促进协调一致,落实科学发展和提高执行力。2.2 工作团队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

科技馆在编工作人员中,博士2名,高级工程师6名,中级职称人员18名,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占在编人数的90%。目前工作人员的总数已达到170人。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馆工作队伍的素质和加强队伍的服务意识,我们经常开展培训课,建立培训制度。要求每个受训后的员工无论从服务意识、业务知识、管理水平和还是职业道德都有所提高。推行微笑服务、做到礼貌、热情、周到,让观众感受到东莞科技馆是我市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学习文化的阵地。

(1)组织培训,加强业务知识和强化服务意识。我们把员工业务和礼仪培训纳入工作计划,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业务和礼仪培训。我们编写了展教员技术培训教材,开展了公文写作培训、岗前培训、讲解员发音技巧及讲解技巧培训、展教员展品操作技能培训等等,同时邀请专业的礼仪老师,举办了累计15天的全体员工礼仪培训活动,与黑龙江科技馆进行相互学习培训。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每年每季度都举行员工考试。

龙源期刊网 http://(2)组织考察借鉴,总结经验。我们每年都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到其他科技馆同行参观学习,总结其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取长补短,避免在今后工作中走弯路。2.3 科普活动不断创新。2.3.1 科普临展

我馆及时追踪科技事实热点,及时展出与热点相关的科普临时展览。如2006年在全市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时期,7月在东莞科技馆前厅展出了《科技东莞专科展》,对“十五”以来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了总结和评价。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的5月30日在科技馆前厅展出了《地震科普知识专题展》,并举办现场义卖《东莞科技馆之旅》,为灾区筹款活动。开展了防震抗灾专题活动。2009年7月首次举办了涉外临时展览,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永远的达尔文”教育巡展(东莞站),到现场参与和观看展览的总人数超过1万人;2010举办“世博看点”专题展览与上海世博会同步,在科技馆大堂举办专题展览,以100多张图文展板进行展示的形式,结合独特的展览结构,系统地向游客们介绍世博会的相关知识。2.3.2 科普互动剧

2009年12月24日-26日,我馆成功争取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作为主办单位,联系了二十多位重要领导和专家及国内约二十家科普场馆参加研讨会。会议的举办,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搭建科普剧交流共建平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009年12月24日,我们成功举办了“东莞市科普剧全国邀请赛”,我馆科普剧团的剧目《父亲的礼物》得到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以绝对优势获一等奖。12月25日,在首届全国科普剧创作表演推广研讨会暨东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仪式上,该剧作了汇报表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07年至今已在馆内演出70多场次,在社区和学校演出20多场次,观看和参与观众超过8万人次。

2.3.3 科技下乡拓展科普教育途径

2006年6月23日,我馆将20多件展品和一些机器人带到横沥镇,通过展示科技成果、科技展品,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我市科技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成就,激发公众参与科技的热情,提高广大市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2007年3月20日,我们参加了东坑镇的“二月二卖身节”民俗活动,将部分可移动的展品、科技东莞专题展的部分展板和智能机器人演示、培训等搬至现场,让高科技与东坑镇群众亲密接触。2008年4月,东莞中学松山湖分校举办科技节,邀请了我馆科技人员做电子学习作专题讲座。我馆还将部分可移动展品运到该校展示,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我馆领导和学校领导约定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2008年我馆科技下乡的主要内容还有派科普互动剧团到馆外各单位演出,先后在莞城街道、南城新科电子厂、厚街镇冲口村、长安镇乌沙小学等地表演,吸引了各类观众共计约5000人。2010年3月底,我馆参

龙源期刊网 与了大朗镇崇文小学举办的第六届科技节活动。活动中,我馆在该校演出了科普剧《父亲的礼物》,受到了该校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观看演出的师生达1000多人。

参考文献

东莞市公共交通发展情况 篇6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 2012年6月1日

尊敬的陈自昌会长,课题组各位领导: 您们好!首先感谢省交通运输厅、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一直以来对我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关怀和支持,对陈自昌会长率课题组莅莞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幸福广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以深化开展摩托车治理工作为契机,以惠民发展、绿色发展为要旨,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公共交通起步较晚,在2003年前一直以公路客运或半公路客运半公交的方式来运作,总体运力规模较小,覆盖能力不足。随着近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们立足于东莞已初步形成的组团式城市布局,谋划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全国率先把镇农村客运纳入城市公交体系,创新性地推出镇内出租车,构筑和完善市区、镇内和跨镇公汽三级公交体系并以市镇两级出租车系统为补充,在仅依靠民营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交服务网络,形成有东莞特色的公交发展模式。

双轨制,公共交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日益凸显,初步建立了公共交通的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公交基础配套设施由市、镇两级财政投资和建设,建成的设施属政府所有,免费提供给公交车辆使用;对公共交通实行政策性补贴,对公交企业承担的老年人、残疾人、学生优惠乘车,因油价上涨造成的经营成本增加,安装车内治安监控设备,培训本地户籍司乘人员均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市财政累计拨付城巴各项补贴资金2.15亿元(含中央油价补贴),拨付各镇用于购买公交车辆免息借款1.35亿元;各镇财政共落实公交建设投入资金2.3亿元,拨付镇内公汽汽车财政补贴共1.24亿元。

(三)规划先行,因需制宜,三级公交线网日臻完善 我市无县级建制,下设4个街道办和28个镇,以及松山湖高新科技园区。为适应行政区域相对分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城市布局,在大运量轨道交通尚未建成的情况下,我们不断调整完善常规公交线网,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在2003年组建核心城区城巴系统,2004年起实施“一镇一公汽”战略后,形成了市区、跨镇和镇内三级公交网络体系。为完善三级网络体系,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公共交通规划》,对城巴、镇内公共汽车进行了规划和修编,28个镇也陆续编制了镇内公共交通规划,松山湖园区亦于近期重新对园区公共交通进行了整体规划。在落实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我们因需制宜,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对公交线网的完善意见,并密切跟踪市属重点工程、新建道路、大型公共场所的规划建设进度,(五)与时俱进,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公交体制改革路向 为鼓励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我市公共交通建设,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关于推进公交市场开放和企业优化重组的通知》,规定除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和政府特许经营项目外,市内班车客运、城市公交、镇内公汽、出租车以及旅游包车、汽车租赁等经营性运输项目全面开放,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外知名公交企业投资经营公共交通,积极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人才。同时,引导公交企业组建具有综合实力的集团企业,在2007年9月1日前完成优化重组工作,且重组后拥有客运车辆500辆以上或出租车1000辆以上的企业,给予延长5年经营权使用期的优惠政策。目前,全市已组建了5个道路客运集团公司和3个出租车集团企业,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之路。

为顺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公交运营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体现公交社会公益属性,我们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赴香港、上海、杭州、苏州、郑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并就推进公交市场体制改革、提升公交服务水平进行深入论证。目前,已形成专门请示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批复后,我局将按上级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六)完善设施,加强配套,为发展公交提供硬件保证 我市积极做好公交上落站点、候车亭以及停车场、首末站、维修场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努力完善公共交通设施配套。目前,市区已建成公交首末站25个,公交候车亭829个、站牌984

年再次投放10辆CNG镇公汽,为日后清洁环保能源在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八)教惩并举,强化监管,不断开展公交服务质量整治 为规范公交经营服务行为,优化市民出行环境,市交通管理部门以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近年来持续开展“文明三有序”、“公交服务年”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大力开展客运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严厉整治客运车辆冲、绕红灯等危险驾驶行为,并出台了《东莞市道路运输行业管理惩处和退出机制》,对严重违规并造成事故或严重后果的,坚决取消肇事车辆的运力指标以及肇事驾驶员的从业资格。2010年至2011年,共对151辆存在冲绕红灯行为的客运车辆作停业整顿5-10天处理,对162名驾驶员进行停岗培训。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我市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运输形式单一,运营体制尚未理顺,对比广州、深圳等周边发达城市,仍有明显差距:

一是运输形式单一,资源配臵不合理。目前,我市缺乏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完全依靠常规公交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骨干运输体系未形成,导致整个运输体系的效率不高。在运力资源分配上,冷热不均、过度竞争、热点线路运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是配套法律法规滞后,监管手段严重不足。交通运输部、广东省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尚未正

特别是年轻一代大多不愿意从事,近年来用工紧张的现象已越来越突出,对公交正常运营造成实质影响。

三、工作建议

为推动公共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供省领导参考:

(一)加快建立健全行业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鉴于目前《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及配套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出台,行业监管手段及法律保障不足,建议加快以《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为主的行业法规的建立健全,尽快推出城市公共交通牌证管理、运营管理、处罚机制等配套细则。同时,要尽快规范、统一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的立项、许可等程序和相关技术标准,出台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进行综合开发的扶持优惠措施,如允许提高土地容积率等;要就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投融资模式、产权归属、养护管理等出台指导性意见。

(二)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建议省市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倾斜,明确在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运营体制、投入体制、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等方面均实行国有主导、多方参与的机制,明确和规范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投入资金的支付渠道。切实减轻公交企业负担,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免或降低公交企业税费。探索、建立和推行城市公共交通成本利润控制规则,对公交企业因执行低于成本的票价、票价折扣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学生等优待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开通冷僻线路增加的成本

业应用LNG、纯电动汽车等的能源价格给予适当优惠,提高企业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东莞制造业危机与产业链整合分析 篇7

一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东莞制造业产品出口地主要为欧美国家, 由美国次贷危机扩大而形成的传导效应直接导致外部需求萎缩, 出口环境恶化。二是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 劳动力成本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升。此外, 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带动原辅材料价格不断攀升, 使加工制造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高起, 并最终促成价格上涨。三是产业链定位错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层次必然决定了东莞长期以来以外源带动为主、以来料加工和劳务消耗为主、以外延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从而决定了其产业层次只能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末端, 附加值低下。

2 全球产业链竞争分析

2.1 国际分工的新模式——产业链分工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由传统的以垂直型分工为主转变为以产业链分工为主, 我国的制造业位于产业链的底端, 国际分工的利益较低。因此, 必须参照新型国际分工模式, 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 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转型才能成功。

2.2 基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收益分配分析

转变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认清当前国际分工新形势, 以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为基础, 以产业链的整合为轴心展开, 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 占据它的核心环节, 在关键环节上构筑自己的核心能力, 并使这个能力扩散到整个产业链, 以实现核心能力的链式效应。唯有如此, 外向型经济转型才能取得成功。

3 案例分析——东莞搜于特公司整合服装产业链

2005年12月, 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道滘注册成立, 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成为一家集开发、设计、销售、物流配送和品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科技企业。

3.1 产业链定位:占据产业链的高端

这家公司从成立之初, 就走出了一条品牌运营、品牌输出的产业高端路线——公司只负责品牌打造和产品设计, 将产业链中的中低端环节如生产制造等, 交给其他生产企业完成。正是这样一种运营模式, 使搜于特公司很快就成长为一家国内知名的服装品牌企业。搜于特的成功, 可以看做是典型的 “6+1”高效整合的结果。

3.2 品牌整合——打造核心竞争力

搜于特公司在重金聘请明星打造品牌的同时, 也投巨资用在产品研发设计上。搜于特服装的研发设计中心位于公司的三楼, 每年有4000多个休闲服装款式从这里诞生。

3.3 分销渠道整合——特许经营模式

如今该企业已在全国建立起专卖店550多家。它选择了产业链中最有优势的地方作为企业发展的切入口。倘若搜于特采取的是建厂房、买设备等常规方式来发展, 那么企业很难做到短时间内便形成“全国规模”。

4 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的机制与对策

4.1 产业链横向延伸

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走产业价值链升级道路, 但这一层次的升级必须正确认识到密集型环节不等于密集型产业。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品、鞋类、服装等的产业链中同样具有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品牌环节, 通过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占据链条的高端环节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4.2 产业链纵向升级

产业链升级就是通常所说的产业技术升级, 进行产业结构优化, 不断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例, 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例, 更多的融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网络。用微笑曲线来描述, 就是从劳动密集产业链跳跃到所有环节附加值更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链。

4.3 产业链地域转移

生态东莞 绿色发展 篇8

——2015年6月9日,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中堂调研时说。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

在当前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的情况下,2015年东莞继续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9%,全年可望实现8%左右的增幅,达到628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约38640元,比上年增长8.2%。

与此同时,全市环境质量整体稳中有升。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3.4%,较去年同期上升14.5个百分点,PM2.5、PM10平均浓度和臭氧平均浓度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3%、13.6%和7.9%,空气质量状况改善比较明显;全市水环境质量呈现稳步改善态势,酸雨污染态势基本得到控制,酸雨频率仅为7.1%,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稳定达标。

人们更欣喜地看到,东莞市民绿色消费更多了、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更积极了,生态文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座城市。

让环保绿化经济

一车车大米运入仓库,一袋袋米制品通过流水作业造出来,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位于中堂镇的“广东莞香粮食加工基地”新近开业。这里原本是一家造纸厂——东莞市珠江特种纸业有限公司。2015年,响应东莞水乡“两高一低”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号召,这家做了十几年的造纸厂,就地搞起了粮食加工业。新厂投资1.5亿元,建成日产300吨大米生产线,年仓储、深加工稻谷及大米10万吨。

在市、镇两级政府以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下,2015年东莞市水乡“两高一低”造纸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作取得突破进展。除1家企业获得市政府同意延长生产期限外,剩余53家造纸企业全部退出。

54家造纸企业总设计产能为567.6万吨/年。据测算,54家造纸企业的退出,将减排化学需氧量6624吨、氨氮209.2吨、二氧化硫15938.1吨、氮氧化物6581.7吨,分别占广东省下达东莞市“十二五”减排任务的20.2%、4.1%、37.9%、11.1%,为保护和改善水乡乃至全市环境质量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水乡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环境容量。

造纸企业关停的背后,是政府强力治污的坚强决心,是政府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截至目前,东莞市财政局共拨付水乡“两高一低”造纸企业整治与引导退出首期奖励资金16.41亿元(占奖励总额17亿元的96.5%)。如此大的治污力度,如此大的治污成效,在东莞乃至广东治污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2015年东莞以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努力做好环保服务。取消预审环节、实行分级分类审批、试行豁免及备案管理、简化环评形式内容、实行差别化准入、公开环评审批信息、试点环保前端服务、推行网上环评审批、压缩审批办结时限、全面开放环评市场……伴随全市商事登记改革推进,东莞环保部门也不失时机地推出和完善各项环评改革举措,做到“该放的权力全部放开,要管的领域必须管好”。

据统计,东莞累计取消环保行政审批13项,调整6项审批项目为服务性项目,审批事项压减率达68.4%。此外,市环保局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审批权限,将全部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部分报告表项目和部分报告书项目下放镇街、园区环保分局审批,下放率达到90%以上。截至11月底,全市共办理环评审批项目11719项,拒批673项;全市191项重大项目,已完成环保审批165项、占86.3%;其中续建和投产项目127项,已完成环保审批118项、占93%,充分发挥了环评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全市重污染企业总数由1252家下降到434家(不含造纸),基本建成6个环保专业基地,入园企业总数达139家,污染排放总量减少了28.6%。

10月13日,东莞市政府与环保部东盟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建设国家绿色供应链工作示范城市。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主任郭敬表示,作为绿色供应链合作“先行者”的东莞将以推动绿色供应链为重要抓手,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环保和经济的双赢。

让环保绿化环境

广东最美的森林在哪里?近日,广东评选出十大最美森林,位于东莞的银瓶山森林公园榜上有名。

不久前,东莞市又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东莞成为2015年广东省唯一一个荣膺此称号的创建城市。

一座工业城市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无疑,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东莞为中国工业城市群提供了一个别样、鲜活和可复制的样本。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指出,东莞坚持“工业反哺林业、生态促进转型”,通过大规模、跨越式的国土绿化建设,做好山、水、城、林四篇文章,逐步实现了城市与生态的均衡发展,使昔日的“世界工厂”羽化成蝶,变为今朝“森林进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的美丽东莞”。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3平方米。全市建成森林公园14个(总面积达357.6平方公里,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湿地公园14个(总面积1400多公顷)、生态景观林带251.8公里。

让人民群众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东莞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工作,全市环境质量整体稳中有升。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截至12月20日,省下达东莞市的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已完成305项,完成率98.1%;东莞市自定任务2733项,完成2471项,完成率90.4%。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臭氧污染防控;新建石龙、厚街、生态园3个空气子站,建成空气质量实况与预报发布平台。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制定实施2015年南粤水更清行动工作方案,以及石马河、茅洲河两大重点流域的综合整治方案和年度整治计划,并加强督导落实。制定“涌长制”实施方案和东引运河、寒溪河“河长制”实施细则,实现东莞主要流域“河长制”全覆盖。从项目准入、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等方面全面密切与深圳方面治污协作,提升界河污染治理成效。部署推进市镇两级编制“水十条”实施方案和水体达标方案,建立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库。

在重金属及固废污染防治方面:对115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面实施台账管理,全市248家电镀企业,已关闭79家,搬迁到基地56家,原地保留66家企业完成规范化管理整治。编制《东莞市危险废物和严控废物处理处置专项规划》,建立涉危企业日常监管制度,对危废经营单位每月一检。选取石碣、麻涌、洪梅等镇开展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示范。东莞市金茂污泥处理公司处理类别由原来1类增至3类、处理能力达62.05万吨/年。全市2161家医疗单位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2015年来共处置医疗废物达7771.354吨。

让环保绿化心灵

“今天的鱼菜共生活动真有趣,以后我还要和我的同学朋友一起做,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

“在这堂课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节约、环保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来节约粮食、节约水电,把节约到的资源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不要让我们的乡村只存在记忆中。”

…………

点点滴滴的心声表达了孩子们对环保关心、热爱的真挚情怀。8月10日至12日,东莞市环保局继续举办第二届东莞市青少年“环保领袖”夏令营活动。与上届一样,报名者踊跃。最终,来自各地的50名青少年,在为期3天的全封闭环保训练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田园体验和实践活动,赢得了满满的收获。

2015年像这样的环保活动在东莞还有很多,早已成为常态。如“生态东莞·美丽家园”环保摄影活动和环保巡展活动、中小学生环保手抄报征集评选活动、第五届“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第三届“环保开放日”活动、环保微电影《在水一方》拍摄活动、环保公益徒步活动等,都深受群众喜爱,让大家更多地关注环保、了解环保和支持环保。12月12日,东莞市环保局联合广州日报社等单位在麻涌水乡举行环保公益徒步活动。活动吸引了3000多名市民参加,并为新疆对口援建地区的小学募集了3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

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播撒绿色种子。2015年东莞市环境宣教工作创新举措,探索开展环保辅导员试点工作。按照“环保辅导员进校园”活动计划,全年在全市98所试点学校中,开设了“环保讲座”近百场,普及了环境科学知识。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培育绿色细胞。2015年全市共有4所学校、1个社区、2个单位,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东莞市理工学院也在“绿色青春”第二届广东省高校环保辩论赛中摘得桂冠。

上一篇:导致孕妇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下一篇:文科地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