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教育

2024-07-15

数控教育(通用12篇)

数控教育 篇1

在十二五开始之际,我们学校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几个重要教育文件,通过学习,使我们深受鼓舞,感受颇深。《纲要》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这样高的增长率导致出口也相应增加,同时,由于加入WTO,国际企业也加强了在我国的投资,“MADE IN CHINA”已经是全球商品中的一种常见标识,与之相应的是,科技的不断发展、日益尖锐的质量、成本和时间的压力、国际竞争的要求迫使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复杂的机械系统在我国大量被投入使用。掌握和操作这些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是不能由只靠力气工作的“民工”可以担当的,必须由懂得相应专业的技术工人才能胜任。因此,在近两年来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技工荒”就理顺成章了。面对这种喜人的来势,作为一名从事机械类教学工作的职校教师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在高兴之余冷静的思考又感到有些许的担忧:毕竟学生人数的增多不等于教育的成功,检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培养了合格的人才。而各个学校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

1 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毕业生空有其名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的技能,对机械加工类的技能要求尤其重要,学生在毕业后应具备起码的动手操作机械或设备的能力。但与其他一些专业相比较,如财会专业,只需一把算盘,一本账簿和些模拟钞在教室即可完成训练,计算机专业则只要在一台电脑前可完成所有训练,机械加工类的技能训练对教学设施的要求则高得多:设备多且贵(工位、机床乃至数控机床,花费少则几千,多达数十万);场地大(要有制图室、钳工房、普车间、仿真模拟室、数控车间甚至加工中心);费用大(实训的耗材多且不可重复利用);人员多(别的专业可以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而在机床前,一名教师理论上讲最多指导十个学生),绝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和经济实力来完成这些训练,再加上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所以多数学校在实际中实训大打折扣,这样的毕业生质量可想而知,而最终的结果是影响学校声誉,浪费国家资源。

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与学都困难

选择机械加工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慕名而来”,对专业学习的困难认识不够,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也不够,学生学习的欲望不高,学习习惯不好,再加上专业本身的理论较难,教材单调、枯燥,导致大多数学校教与学现状是:学生大多数不想学或想学又学不好,教师教不动,教不通,教学效果很差,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导致机械类班级学习成绩最差,班级最难带,教师最不愿上的局面,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教师也不满意,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好的工作岗位应聘、面试选不上,最终只能上技术要求很低的流水线,与其最初的入学目标大相径庭。

3 专业教师奇缺,师资整体质量不高

前面讲过,市场需求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对相应的专业教师需求日益增多,但在实际上由于专业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大学很少(全国仅八所),其毕业生从事职教工作的又不多,所以现在职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中真正科班出身的很少,大多数为相近专业转行(有的县属学校,甚至是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培养的)。同时由于教师少,大多数专业教师需超负荷工作,一人身兼数门专业课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工作对教学效果肯定有不少的负面影响,因此,现在的(下转第81页)(上接第57页)职业学校中机械类专业教师奇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4 办学理念比较陈旧,落后时代潮流

一些职业学校的领导仍然用传统的普教模式办学,过分地注重语、数、外等文化公共课的作用,继续将学历教育的“文凭”意识摆在首位,轻视技能训练,将实训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等等。这些情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机械类专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职业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中理论课最难教,是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教材内容面面俱到,深奥枯燥;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古板,再加上学生学习的不自觉,造成了教与学两方面的困难。在我国现在的状况下,教师也可以做得很好。首先是改编教材,教师对所教课程应以“实用”、“够用”为准则,大胆调整教学内容,想方设法降低学习难度。其次是联系实际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机械类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很多,教师只要将这些实例“搬进”课堂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大加强。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机械类专业除在教育方面能力强外,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水平,首先,学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对转行教师送出去培训,送到好的地方去培训;大力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作为教师则要积极钻研专业教材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与同行们的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力争有“教会别人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样的水平。

总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业门人才。中国要由世界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的产品如德国制造那样成为品质的保证,“数控热”是必然的,作为专业教师,希望这种热潮是长久的、良性的,从而促使整个职业教育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大道。

参考文献

[1]曾小惠,吴明华,潘铁虹.在线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的实现.1998.

[2]余勤科,岳应娟,刘宏.虚拟数控机床技术及其应用.2000.

[3]王晓楠,王仲海.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2002.

数控教育 篇2

但在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数控车床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程序错乱等原因经常导致出现各种事故,不仅损坏了机床的各个部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对数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数控车床的实践教学。

本文通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入手,就如何开展数控车床实践教学进行仔细分析。

[关键词]数控车床 实践教学 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控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机械产业的发展。

数控技术在机械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机械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机械产业对数控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数控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所以,在培养数控人员过程中,实施数控车床实践教学很有必要。

一、明确培养目标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所培养的数控技术人员主要是“蓝领”人才,“蓝领”在生产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数控机床进行操作,以及对数控机床的维修工作。

目前,“蓝领”工作技术人员占我国数控技术岗位的70%,是机械产业中需求量最大。

对于数控人才的培养,应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使其掌握数控机床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并学会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同时还要对几种工作中经常用到的“CAD/CAM”软件熟练把握。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各种职业学校的实力水平都有所差距,部分职业学校没有建立适当的实训基地,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缺乏实战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数控技术的培养。

所以要根据各种职业学校的实力水平,建立相应的数控技术实际训练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求。

在进行实际训练基地的建设时,应首先满足学生对教学及数控实际训练的需求,运用有限的资金对实际训练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尽量以小型数控设备为主,对高档机床应适当选用。

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掌握,为学生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控人员做好准备。

三、重视传统机床操作经验

传统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车床、数控车床等技术的学习。

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在保证学生熟悉普通机床的操作之后,带领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

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的训练时,应将普通机床的操作经验合理运用到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中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程序

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数控编程的内容有所掌握,要使学生从编程开始之前就对数控编程的整体思路有明确的了解:仔细分析工程的设计图纸的内容,并对图纸内内容进行工艺设计将加工方案确定,对机床、刀具等设备进行合适的选择以确定走刀路线、切削用量等;之后学生应将所需生产的工件建立成为几何模型,对加工过程中机床的运动轨迹等进行合理计算;对所生成的生产加工程序进行仔细的验证与修改,直到合格为止。

在这样一整套完整的思路下要求下,要保证学生编程的正确性,在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实践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对七个环节及五个步骤进行有效把握。

首先,七个环节主要包括:一看,学生要看懂所需生产的零件的图纸;二算,学生要对轨迹点的坐标值进行正确的计算;三编,进行程序清单的编写;四输,将编写的程序输入到数控机床系统当中;五验,对所编写的程序及仿真轨迹进行验证。

六试,切削首件进行试验。

七调,对首件进行试验后,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1]。

五个步骤主要包括:第一,进行工艺分析。

在进行编程之前,要对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根据所需加工零件的图纸样本要求及前道工序等加工情况,以对加工路线及工艺方案进行确定,根据加工的需求,对切削用量及刀具等进行合理的选择。

第二,建立工件坐标系。

对工件的原点进行设定,在进行工件原点的选择时,没有固定位置,具有随意性,但原点的选择应尽量有利于程序的编制与计算,同时确定3个坐标轴。

第三,确定刀具运动轨迹。

对加工的方案、顺序、路线进行合理选择,确定刀具的运动轨迹,并将各点的坐标值写出。

第四,编写程序清单。

按照在此之前已经确定的刀具运动轨迹,对加工程序清单进行编写。

第五,试切首件,校验程序[2]。

五、优化操作程序

数控车床操作中的细节问题的处理对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时,为了避免程序出现问题,以保证生产加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细节化的培养。

在编程时就要对以下细节问题进行处理。

第一,对起刀点的位置与退刀点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

第二,注意对指定编程指标进行设置。

第三,对倒角起刀点的坐标进行确定。

第四,对切断刀的宽度进行考虑。

第五,灵活运用直角退刀技巧[3]。

六、提高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文明生产对现代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及现代工业生产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一个合格的数控车床操作人员来说,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生产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数控车床,应重视对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这是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数控车床操作人员的关键。

数控车床操作人员应进行正确操作,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系统的启动,避免在使用时导致系统出现故障。

系统启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耐心等待,待系统完全启动之后,再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人员操作太急,导致系统运行出现故障[4]。

操作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数控机床的保养与维护,对车床出现故障及时进行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使车床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七、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

数控车床操作人员的心态问题经常会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部分学生进入车间之后,没有了在教室中的良好心态,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在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或者在进行程序输入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输入等。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将实训态度等职业能力要求均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中,以促进学生端正实际训练态度,提高实际训练效果。

结术语

数控车床对于机械产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面对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对数控操作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养,以满足机械生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应运用实践教学模式以实现全面型、创新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对刀方法、程序编程等进行落实,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此外,还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数控车床操作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安鑫.项目教学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

[2] 周晓宏,胡旭兰,黄小云.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34).

[3] 胡劲松.项目教学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中的时间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

数控教育 篇3

一、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教师在数控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导致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不了解所学内容,对数控技术专业知识也了解较少,与预想中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同时,中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达不到国家制定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教学要求,仍使用传统的教学课题,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安于现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

2.应用性较差

数控技术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但是在现阶段的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只注重理论教学,只想着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从而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内容无趣,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就业机会与实践操作活动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3.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一些高校扩招,高校成为了一些优秀学生的最佳选择,拉低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中职学校成为学生“混日子”的场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备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校力量有限,很难引进所有的专业技术设备,难以聘请多位专家来校为学生讲座,教师只能使用有效的教材进行教学。

1.多媒体教学

数控专业学习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赋予枯燥乏味的内容以生命,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说,数控机床各部分机构原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开放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讲理论,学生看不见实物就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设置对应的活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2.数控仿真教学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利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数控仿真教学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边看实际操作视频边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利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检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用数控仿真教学,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

中职学校应做好与对应企业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同时,企业实习还可以让学生事先熟悉岗位操作,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为学生申请专业基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本文对在中职数控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教育人员加强对中职数控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数控教育 篇4

1 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

数控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 其中数控机床是其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 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控技术对从事数控行业的人员来说, 是其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所以必须做好这门技术的职业教育工作, 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数控技术人员, 才能使这门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 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这门技术的重点。数控技术的发展很快, 但是这门技术的教学内容更新却比较慢, 所以, 做好教学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技术内容, 对落后的知识进行删减。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到的知识比较陈旧,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应用, 这也使得学生掌握的技能具有滞后性, 无法提高工作的效率。

在优化教学内容时, 一定要做好对关键知识的排除工作, 对落后的技术内容要进行删减, 也要注意新知识的更新,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比如, 数控机床中在控制介质方面, 传统的穿孔带技术过于落后, 具有滞后性, 应该对其内容进行删节, 引起新的操作技术。另外, 还应该提高教学的整体性, 使不同的教学内容连接更加紧密, 对难点知识的讲解, 可以对知识进行拆解, 使学生充分的掌握技术。有的教学内容顺序也需要调整, 在对落后知识进行删减后, 教学的结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还有的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 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

2 活跃课堂气氛, 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的好坏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 数控技术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 其学习理论的过程中, 相对比较枯燥, 在这样的环境下, 不利于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所以, 教学人员要做到提高教学效率, 必须首先活跃课堂的气氛,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数控技术的掌握需要多了解理论知识, 而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 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必须通过相应的措施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 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良好的教学模式应该从兴趣入手, 而后才是讲述专业的技术知识。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以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而沉闷的气氛会影响人的思维能力。

3 加强保养维修技术教学

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介绍其运动轨迹的实现原理, 而且要介绍数控机床的使用、维护及故障预防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介绍数控装置在与机床运动的结合上, 如何实现对机床故障的完全自动化诊断, 从而部分确定机床某些机构的故障, 进而确认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在数控机床上, 故障诊断系统通常检测下列参数:编程错误、操作错误、电子部件故障、温升状况、进给运动状态、机床机构状态等等。在教学中可根据专业设置的情况及当地数控技术应用特点而区分不同的层次。例如对培养目标以数控加工应用为主的, 应强调由操作者直接发现和消除简单的故障与缺陷是处理报警的一般方法;而对中等复杂程度的故障则需由数控机床厂技术服务部门的专家来进行。

4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要注意实践教学所占比例, 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为使学生对已有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在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训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 从开始的机床结构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机床操作、CAD建模、加工工艺编制、刀具的选择、CAM加工路经生成、三坐标测量、到整个实践加工过程, 尽量让学生独立来完成。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意识, 安排学生进行创新综合训练, 在掌握编程能力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进行综合零件的设计, 编程和制作, 就是设计-制图-工艺设计-分析-编程-加工一条龙。

5 配备相应的数控仿真软件

采用数控仿真软件, 不仅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 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 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独立运行, 又能在线运行, 完全模拟一线生产实际。独立运行即机床模型方式, 其培训设施只需一台微机, 数控机床的模拟操作在显示屏显示的仿真面板上进行, 而零件切削过程由机床模型三维动画演示, 用这种方式进行初步培训是既经济又有效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数控技术的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要使学生在了解数控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加强数控技术的掌控。数控技术的应用前景良好, 具有发展的潜力, 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 所以要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删减工作。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 而且灌输式教学方式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所以必须活跃课堂的气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讨论之中,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数控技术的实践性比较强, 所以根据不同的技术要点, 教师要增加实践教学, 多开展实践课, 并且利用实例讲述技术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更好的掌握这门技术。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其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某种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使其掌握从事这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术。数控技术是实践性比较强的技术, 而且也属于新型的技术, 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缺少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但是掌握这门技术对从事数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职业教育的数控技术教学要有创新性, 需要改进教学方式, 加强实践教学, 做好备课工作,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控技术, 使其更好的应用在工作生产中。本文基于职业教育, 探讨了加强数控技术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控技术,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孙红芹.试述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12) .

[2]戚永裕.浅谈数控技术实训课程分段教学法[J].成才之路, 2011 (4) .

数控教育 篇5

江苏省高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李健勇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大量的在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工人。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对于“蓝领型”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

一、数控技能教学的现状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亦对传统的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挑战。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能教学在有些方面不能满足教学、生产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1.我国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机床与编程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所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需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培训效果较差,不能系统地适应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2.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

3.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编程、数控接口技术训练、机床参数设置及系统故障排除训练、数控仿真软件操作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二)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三)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有相当部分职业学校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学校在实训硬件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一般学校培训以观摩为主,教学培训的实践操作受到局限,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普及化的培养,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实训效果也较差。

二、数控技能教学的思路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并以实践为重

1.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前沿性。培养学生应用数控理论的能力,突出数控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数控加工技能,及所谓的先会后懂。教学中要体现早实践、多实践、有针对性的实践。

3.教学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数控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二)重视传统金工实习

与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相比,使用数控机床能加工出精度更高,外形更复杂的零件,同时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批量生产中)。但目前,在数控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随着数控机床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车、铣、钳的实习的教学要求可以随之降低,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出现了“跨跃式”或“大跃进式”的教学模式,即忽视传统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比如在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就暴露出好多这方面的问题,相当部分选手切削用量选择不当,采用了低的切削速度,小的走刀量,较大的切削深度,导致加工时间不够(粗加工都难以完成),最后慌了手脚,突然

加大走刀量,造成刀具损坏;还有的不会磨刀,大赛时,组委会只将刀具进行了粗磨,一再提醒参赛选手,必须磨刀,可是,有的选手一上场,装上刀就开始加工,导致刀具切削性能不好。因此,忽视金工实习而过分重视数控专业的实习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果不把传统金工实习放到数控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也只能培养出“纸老虎”式的数控专业学生。

(三)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

具体来说,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位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岗位培训,重点放在工艺技术、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方面。教务部门对进修实习的教师,在下达教学任务时,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安排授课时间上,尽量相对集中一些,腾出时间让他们学习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也可直接从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五)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1.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基地的建设

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实习基地的建设。

2.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

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G、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能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接口和二次开发与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

目前相当部分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都在建设相应的实训基地,分散投入实训装备,建设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很难发挥资源效益。因此,建议政府给予相应的投入,企业给予相应的支持,在职业学位相对集中的城市建设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以满足当地各职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

3.配备相应的数控仿真软件

采用数控仿真软件,不仅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独立运行,又能在线运行,完全模拟一线生产实际。独立运行即机床模型方式,其培训设施只需一台微机,数控机床的模拟操作在显示屏显示的仿真面板上进行,而零件切削过程由机床模型三维动画演示,用这种方式进行初步培训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在线运行即机床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学系统将与实际机床连接,由硬件实现零件切削过程,这时除操作者是用仿真面板操作外,其他则与实际机床的真实情况一样。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的专用硬件形成一种真实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培训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4. 建设CAD/CAM实训中心

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目前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CAXA、Master CAM、Pro-Engineer、UG等,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其中的两种软件。

总之,在数控技能教学的改革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姓名:李健勇年龄:38职称:中学一级

数控教育 篇6

关键词:品德教育 品德技能合一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2009年12月,胡锦涛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寄语技校学生:“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匮乏。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工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关心他人、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技工教育毕业生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扎实的职业技能素质,并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品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职业院校加强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如上图所示。

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按照不同方面划分为表面的“冰山水面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水面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水面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而“冰山水面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也就是说,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所得。

今天的学生就是社会明天的雇员。据麦可思公司2008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调查显示,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不满意度比较高。他们认为对于毕业生而言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列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和理解他人。这些并不是对学生外显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而是对学生潜在的不易考核的内在优秀特征的要求,是属于冰山模型下面的因子。职位胜任特征模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从最表层的浮于冰山之上的知识与技能,到最底层潜在的难以用一般方法测得的内驱力及社会动机,越靠近冰山的底部,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就越大,也就越难通过后天的学习得以提高。

二、品德教育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数控专业的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常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每组以任务为引领,各小组分组合作完成项目。我们通常会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渗透以下几个主题。

1.安全意识教育,并引申到“珍爱生命、爱惜健康”

安全是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习惯上。结合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我们制定了数控专业教学的安全教育课程。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机床操作规程来做,使用图标式的指引、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逐步规范学生的操作。

(2)消防安全教育。在项目开始的时候,组织学生找出车间安全隐患,带领学生共同排除这些安全隐患;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如车间防火及逃生技巧,在每个项目中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消防逃生演习。

(3)小组安全教育。每个小组学生建立机床运行记录本,对本小组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和记录,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在项目的学习中,偶尔会有学生发生擦破手指等小事故,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惜健康的专题教育,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一个真正的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是不会放弃生的希望的。

2.纪律意识和从不迟到早退、遵守规则开始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纪律教育贯穿始终,从每天的考勤开始,认真登记,并制定一些大家都认同的规则,定下奖惩措施,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执行,逐步建立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3.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我是小组的一员开始

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如下现象: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和组长一起主动承担任务,相互间精诚协作,完成一系列工作,但总有个别学生躲在一边作旁观者,感觉课题完成得好坏与他们毫无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做一些专题教育来引导学生:人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总是生活在集体之中,做好集体的工作就是对集体尽责的主要体现,做人做事都要有责任感,并强化树立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就是强化职业责任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4.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吃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教学中,我们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1)在学习上对学生给予阶段性的压力,比如每周要定目标,规定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并以考核的方式完成,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

(2)在实操中,要求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勤学苦练。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做好车间卫生、场地保洁等工作。endprint

5.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

相对来说,数控类教学的实习成本比较高。在教学中,我们把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从用电、用水、机床损耗、刀具损耗等耗材情况,看自己每周所消耗的资源,并分析每组在实操中的总成本。在实习中,我们根据学生做出的成本计算,举行一些小型的“比一比,看谁最省”的活动,并和学生一起想想看,在实习中哪些是可以节省的。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切实降低了实习成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要节约地球上的一切资源。

6.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对于企业来讲,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创新是企业的造血库。在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工件的评分表,利用小组互相评比的机会认真测量工件,填写评分表,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评比,有意识地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质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实习结束的时候,我们利用软件的设计功能,要求学生设计出一些具备某些特定功能的新玩意,力图使学生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7.诚实守信意识

诚实守信是评价实习过程的重要标准。诚,就是真实不欺,尤其是不自欺;信,就是真心实意地履行诺言,不欺人。在实习中,有个别学生把别人加工过的零件直接拿过来交给实习老师,以此完成一天的实习任务。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实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从业人员的首要信条。每个学生都要走向社会,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否立信于人、立信于企业,关系到企业及社会对自己的信任。因此,诚实守信是评价实习过程的重要标准,更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基准。

8.竞争意识

充分利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考评、竞赛结果等方式,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时刻充满竞争,竞争的结果肯定有先进和落后,而每个人都向往胜利,不希望自己失败。但是,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所以,在每次考评、竞赛过后,在总结的时候,除了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知道失利的原因,经过拼搏,胜利也会属于自己。要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培养他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三、品德教育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渗透需遵循的原则

1.品德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将品德教育始终贯穿于数控教学的全过程,在各个项目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心理素质等方面也逐步趋于成熟。

2.教师要注意自身修养,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正面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就不做。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表率的作用,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3.品德教育要坚持“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但是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反面因素,要及时恰当地给予阻止。批评要从帮助和爱护的原则出发,不以教训、训斥的口气对待学生,力求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4.品德教育要坚持启发诱导原则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对技术上的问题要指出不足,对思想上的问题要耐心说服,对心理上的问题要启发诱导并帮助找出消除障碍的方法。要防止简单粗暴,也要防止放任自流。

数控教育 篇7

关键词:数控,教改,技能,素质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期, 社会的技术技能积累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发生着变化[1]。随着世界各国先进制造业的激烈竞争, 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与制造技术提升的需求, 国际市场对我国的机电产品提出了高质量、高效率、多品种、小批量的新需求。因此企业对数控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课程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课程建设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标准、工作过程为依据、校企合作为支点。我们通过对毕业生、教师、企业广泛调研, 了解企业需求, 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路和专业课改目标与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组织教学, 运用项目与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真实模拟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景, 培养面向从事数控加工应用方面工作, 具备优良好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与创新意识和“既懂工艺、又会加工、还善维护”, 且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为主线, 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设置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设计学习工作任务项目,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将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与教师设计的学习项目相结合, 形成做和学一体、动手动脑一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团结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让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以职业适应为导向, 构建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数控加工专业课程构建, 采取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基础宽、模块活”课程体系结构。“基础宽”指所学习的内容集合为专业群必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这些通用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有较高的入职能力, 引导学生在职场中“学会生存”;“模块活”指所学习的内容为数控技术专业的方向性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 可为学生今后的转岗或继续教育奠定结实的基础, 增强岗位竞争力, 引导学生学会进一步发展。

3 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化

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化组合, 课程内容注重整体优化,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目的[2]。在新教学模式下, 专业教师按照“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 以数控技术应用为主旨,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 大胆整合课程内容, 形成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

4 专业教材任务化

“工作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与专业规模相配套的教材。“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开发是按照教学目标和任务, 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到实践训练任务中, 在训练时, 使学生知其然。教师将实践时出现的问题, 用专业知识来加以解释, 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形成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对数控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5 将企业生产情境引至实训中心

我们注重将企业生产情境和车间管理模式引入实训中心, 来模拟生产, 以企业的产品作为学生实训的项目进行生产性实训;将企业质量管理引到实训教学内, 按产品检验标准控制产品质量;实训考核的评价参照实训技能点, 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同时结合工效来综合考核评价与标准, 培养学生效率、质量及成本意识。

6 师资队伍双师化

“任务驱动”、“工作项目引导”、“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 同时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 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教学过程组合的能力。为了造成一批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到企业里进行实践锻炼。学校请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来学校做兼职教学, 形成专、兼教师互补, 水平相互提高的局面, 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为教学改革推行奠定了基础。

7 实现了与校企深度融合

学校为实施数控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平台, 我们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都融入了企业要素。实现与企业的资源共享, 把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到学校, 使学校与企业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合作。学校在课程建设中, 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参与到专业资源库、核心课程、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建设中, 丰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8 结束语

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其构建思路来源于企业, 所以适合职业教育要求, 学生受到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66-70.

数控教育 篇8

数控专业是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专业, 各职业学校几乎都有相关专业, 而数控编程与操作可以说是该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是否恰当, 教学计划的安排是否合理, 对于能否培养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随着学校教学实力的不断增强, 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 我们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过很多的尝试。变换教材, 进行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等, 为了寻求一种好的教学方案。从这几年的技能大赛情况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可以判定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逐渐找出了一条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可行之路, 那就是以现在的生源基本状况为根本, 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标准, 因材施教。具体反映到教学上就是:先定位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 据此选择适当的教材, 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 规划好课时, 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就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现在市面上这方面的教材很多, 各有侧重点, 但大体上以介绍数控机床的原理、组成、分类, 编程的基本指令, 简单的编程与机床操作为主。如果仅靠书本的内容是不够的, 其实中职学生的在校时间不长, 如果像大学一样开设很多的专业课程, 一是课时不够, 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能力接受那么多的知识。所以要求教师能从现有的教材找出适当的内容, 另外补充相关的知识。我认为中职学生要学好这门课, 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理的理论知识安排

要想培养出好的操作技术人才, 仅仅靠手把手的实际操作教学是不够的。学生不仅要会操作, 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这不但让学生可以理解现在所学的技术知识, 而且对以后学习更高水平的操作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这就要求有相当多理论知识作为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照搬以前的教学模式, 按部就班地依靠课本教学, 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标准, 有选择性地讲解课本, 同时还要补充书本中没有涉及的相关知识。

首先明确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 我们学校的定位是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几种类型的数控车、铣床的操作 (以FANUC-0i与SIEMENS-802S系统为主) , 能够手动编程加工简单的零件, 了解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日常维护与保养, 同时还要对机床的刀具与工件的材料有一定的认识等。明确定位以后, 就对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作出全面的规划, 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理论知识内容安排如下:

(1) 数控机床的概况。包括数控机床的概念、分类、基本组成以及数控机床加工原理的简要介绍和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等。以上内容可以比较普通机床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2)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包括数控机床坐标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重点介绍数控车、铣床的坐标系;工件坐标系、机床坐标系的基本概念;编程原点、机床原点、参考点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机床坐标与刀具位置的对应关系等。以上内容可结合实际机床讲解。

(3) 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控机床的启动与关机;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各种功能按钮的介绍;数控机床的各种显示界面 (坐标、程序、加工轨迹、参数设定界面) ;手动操作;MDI操作;自动加工操作等。不同系统或相同系统不同系列的机床的操作有所不同;以上内容可以结合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讲解。

(4) 数控机床的对刀。包括对刀的原理, 对刀的目的, 对刀的方法 (重点介绍) 。以上内容可以结合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讲解。

(5) 数控程序的编制。包括程序的概念、结构以及程序段的基本格式;介绍常用各种功能指令字的含义、格式、路线、应用及注意事项等;编程的基本规则;结合实例练习编程的方法 (重点讲解如何分析零件图, 确定加工工艺路线以及加工工艺参数, 制定工艺过程卡, 计算加工路线刀位点的坐标等。要充分认识到好的编程员首先要是一个好的工艺员的道理) ;简要介绍CAD/CAM技术。以上内容主要结合数控仿真软件讲解, 综合实例可以先进行仿真软件讲解, 然后通过数控机床加工演示综合教学。

二、重视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仿真软件实际上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数控机床的实际加工过程用二维图形或三维图形以动态的形式进行模拟的软件。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选择;机床的选择;毛坯的定义、安装及拆卸;刀具的选择、安装与拆卸;夹具的选择、安装与拆卸, 机床的激活;面板操作;工具测量;程序管理等;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有上海宇龙, 南京斯沃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数控仿真软件技术的不断完善, 仿真软件为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所使用, 主要是因为仿真软件在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控仿真软件中提供了多种数控系统和不同型号的机床, 能够大大弥补现有机床设备的不足, 同时因为是对加工过程的模拟所以不用提供原材料、刀具、夹具等工装设备, 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利用多媒体教学或数控仿真软件网络版可以同时对很多同学进行指导教学, 不需要很多的指导教师, 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2) 利用仿真软件教学可以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 更便于学生的理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 允许切削过深, 撞刀等现象产生, 不会带来一定的损害, 可以让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 为后来的数控机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仿真软件的考试系统与操作过程记录可以方便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 以及指出操作过程的错误并加以指正,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水平。

三、加强数控机床的实习

数控机床实习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习不但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数控机床的实习有不同的阶段, 要与理论知识学习和仿真软件的应用相结合;要充分意识到各个阶段的不同用意。

(1) 数控机床的认识实习。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 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数控机床是什么, 甚至好多没有见过数控机床, 那么对数机床的讲解就会变得很抽象, 所以在讲解数控机床的概念、组成、分类以及基本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看看数控机床, 了解数控机床的一些基本概况, 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讲解的内容。

(2) 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实习。在对数控机床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在学习机床对刀之前,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床的认识, 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床, 熟悉机床的操作界面, 感受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差别, 锻炼他们手动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3) 数控机床的对刀实习。对刀可以说是操作人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也是整个零件加工质量好坏的关键;对于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为主学校而言, 对刀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对刀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对刀在数控加工中的作用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在实习中不断地练习各种对刀的方法 (试切法、对刀仪对刀) , 熟练地掌握对刀的技能。

(4) 数控机床的加工实习。数控机床是通过数控程序精确控制刀具轨迹来实现自动加工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加工实习与普通机床的加工实习有很大的不同。数控机床的加工实习放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最后, 是对所学的数控机床加工知识综合运用的实习, 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以后综合能力的体现, 更是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的最重要途径。零件的加工实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包括工件的定位加紧, 刀具的安装与拆卸, 对刀, 手动手轮操作等) ,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编程能力 (包括零件图的分析、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手工编程以及程序处理等) 。同时要在实习的过程中熟悉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范, 了解数控机床常见的一些问题, 以及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常识。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一门专业课, 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除了要把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外, 还要注意相关课程的安排, 学好专业基础课。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机床操作这门技术, 适应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 成为一名好的操作技术人员。

摘要:随着我国机床加工制造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需要越来越多的先进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人员,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从教学设备的投入到教材的选择, 再到教学方法革新, 要不断地变化、尝试, 寻求一种好的教学方案。本文主要是本人在数控编程与操作方面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教学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数控机床,操作,程序,理论知识,仿真软件,实习

参考文献

[1]翟瑞波.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4.

数控教育 篇9

1 数控机床实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在我院几年的数控实训教学工作, 对学生在操作实训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了很深的了解。作为高职院校, 我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 但对操作实训过程中安全知识了解不多, 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往往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其中在机械使用过程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差, 即安全素质低下是认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例如不了解使用机械存在的危险、不按安全规范操作、缺乏自我保护和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等。指挥失误 (违章指挥) 、操作失误 (操作差错、在意外情况时的反射行为或违章作业) 、监护失误等不安全行为常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安全的工作习惯上, 例如工具或量具随手乱放、测量工件不停机、站在工作台上装夹工件、越过运转刀具取送物料、攀越大型设备不走安全通道等。我院在实训中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如数控机床床身都比较高, 防护罩又是活动的, 如果在防护板上放置刀具、工量具等, 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掉落, 损坏机床或伤害到操作人员;这种情况常常出现, 主要是学生思想不够重视, 随意性太大。再有学生在拆卸工件时, 把卡盘扳手留在卡盘上, 由于一台机床上安排几名学生实习, 人多情况较复杂, 此时如果有人开启机床, 主轴旋转, 扳手飞出, 造成很大的危险。可见, 诸如此类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时时给我们敲响警钟。

2 安全教育在数控实训中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 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是多么的重要。而安全生产是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 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以某企业的安全教育为例,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根据这一要求, 我院与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相结合制定了一套适合于实训教学的安全教育课程。

2.1 校级安全教育

学院对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非常的重视, 按照生产企业的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并制成展板放置于实训车间。把“安全第一, 提高警惕”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要求由数控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安全教育读本, 发给参加数控实训的学生阅读学习, 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 让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解所操作机床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实训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使学生对所接触的机床操作安全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和事故展板, 面对活生生的安全事故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再针对所学工种, 具体讲解其操作规程。以数控车床为例, 其主要操作规程为:工作前必须戴好劳动防护品、女生戴好工作帽、不准围围巾、禁止穿高跟鞋。操作时不准戴手套, 不准吸烟, 不准与他人闲谈, 精神要集中;工件运转中, 不准用卡尺、千分尺测量, 操作者不得隔车面探身取物或传递物品, 不准用手摸和用棉丝擦工作物, 刀头和更换刀具, 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如需离岗时, 必须关车切断电源等。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 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清理等。通过老师的讲解, 学生对自己所学工种的操作规程有了很深的理解, 基本的安全知识能了如指掌, 为以后进入车间实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2 车间级安全教育

在进入车间实训时, 有专人负责对所有学生进行本车间劳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的讲解, 介绍实训车间的概况, 车间人员结构、安全实训组织状况及活动情况, 车间危险区域, 车间劳动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对劳动保护用品的穿戴要求和注意事项, 车间事故多发部位、原因、有什么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 车间常见事故和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介绍车间防火知识, 防火的要害部位及防火的特殊需要, 消防用品放置地点, 灭火器的性能、使用方法, 车间消防组织情况, 遇到火险如何处理等。组织学生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 并应教育学生应尊敬老师, 听从指挥, 安全实训。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学习,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3 班组级安全教育

班组级安全教育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安全教育, 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后, 参加实训的就是所要操作的机床, 由具体带班的实训老师讲解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防护用品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等。实训的第一节课组织学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教育学生遵章守纪, 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正确使用安全刀具, 制止违章作业, 切实做到“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通过实训现场老师的讲解和动手示范, 取得的效果很明显, 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实训老师安排学生按规定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记录, 定期对本班组内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 发现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及时整改, 对本班组无力解决的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做好记录, 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对此, 制定了机床运行记录本, 由每天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带班老师共同填写。

几年的数控操作实训, 积累了很多的安全实训经验。对不同的学生,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安全实训的经验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教育材料, 对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 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实训经验是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 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总体来说, 效果很好。

与经验相对应的是教训, 教训往往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事故案例是进行安全教育最具有说服力的反面教材, 它从反面指导学生应该如何避免复杂事故, 消除不安全因素, 促进安全生产。因此, 运用本工种、同岗位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教育,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总结经验教训, 制定预防措施, 防止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发生类似事故。为此, 在学生实训过程中, 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以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事例, 通过讲解与告诫, 使学生提高警惕, 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3 学生自我安全学习

通过以上三级安全教育, 学生基本掌握其所学工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但有些职责还必须了解, 如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工艺纪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设备仪器及其他相关设备, 装置的结构和性能, 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具设备及附属安全装置, 遇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操作中坚持互相帮助, 互相监督, 不违章作业, 抵制违章指挥, 遇有危及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应采取果断措施, 并及时报告老师,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贯彻实施好安全防护措施。

4 结束语

几年的数控机床实训教学, 使我深刻体会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所有人的努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至今没出现安全事故, 做到了“安全第一, 提高技能”的宗旨。还要继续努力, 做到如企业一样的安全培训五则:教育使其不为, 培训使其不惑, 规范使其不乱, 奖罚使其不敢, 制度使其不怨。在实际生产中, 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 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 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 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 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 反复纠正错误动作, 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 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摘要:数控机床相对普通机床在生产安全防护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但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有很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我院实训过程中发现的诸多安全问题, 作出分析和研究, 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数控实训,安全隐患,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任树奎.全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教育读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2]谢超.数控机床操作与实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数控教育 篇10

一、采用数控仿真软件

为提高实训效果, 降低实训成本, 解决实训设备和师资不足等问题, 我校在2005年就安装使用了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该软件具备对数控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仿真的功能, 可以进行数控编程的教学, 使原来需要在数控设备上才能完成的大部分教学功能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实现;可以大大减少在数控设备上的资金投入, 减少工件材料和能量的损耗, 从而降低成本。

我们在安排数控实训时, 通常是将仿真与实操有机结合在一起, 按"仿真+实操+仿真"的循环有序进行。即首先在理论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仿真软件, 掌握各类型数控系统的面板操作和对刀方法, 然后再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 最后在仿真软件的学习中集中解决实操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 让学生完全按切削用量进行仿真, 使学生真正理解软件与实操之间的区别。由于仿真软件不存在安全问题, 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练习, 既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又可在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编程技术。自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后, 我校数控专业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产促教, 以产养教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 增加办学渠道,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 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 提高实训效果,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提高数控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实训成本。学校从2002年开始与周边的一些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签订合同, 生产产品或租赁设备, 交流技术。在合作的初期阶段, 主要是为企业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简单零件, 由厂方提供原材料, 学校提供设备, 组织学生在实训期间完成零件的加工, 基本不收取加工费用。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企业已经完全相信我们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实操能力, 开始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合作, 加工形状相对复杂、具有一定精度要求的零件, 厂方不但提供原材料, 而且付给学校一定的加工费。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不但能够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业, 及时了解市场, 而且能够省下大量的实训经费, 甚至可能为学校带来创收, 最终达到"以产促教, 以产养教"的目的。

校企合作, 这是一个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的结果。企业得利, 降低了生产成本;学校得益,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降低了实训成本;学生得益, 提高了实操能力, 锻炼了技能, 提前进入了社会。

三、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在产业一线的实际训练和岗位实习是中职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为此, 学校与梅城的众多机电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 设立了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到最新的实用技术, 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切实提高实操能力, 学到了在学校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我们认为:学生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和摸索, 才能真正掌握数控技术。

为了让学生学精数控机床, 使培养出的学生能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得到各自的发展, 我们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进入相应岗位顶岗实习, 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 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实现从学生到工人的过渡, 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 缩短了磨合期。由于学生在校外基地进行实训, 学校无须承担任何费用, 同样也能在保证实训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

四、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实训材料

由于数控实训成本较高, 实训材料全部采用钢料不太现实。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安全系数, 我校经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实训材料。具体的做法是:

在实习的第一阶段, 学生实训的目的是以熟悉各种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 以安全操作为主, 因此实训中采用的毛坯材料是尼龙棒, 刀具则采用学生自己刃磨的铁制刀具, 成本比较低。在实训的第二阶段, 学生已经熟悉机床的面板操作, 并能独立编制加工程序, 为提高实训效果, 工件和刀具材料均作相应更换。在实训的第三阶段, 以熟悉数控加工工艺, 提高加工精度为主, 实训尽可能接近生产实践。

五、选择多功能的实训设备

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 以达到实训效果, 很多职业学校在实训设备选型上趋向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 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 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 实训效果较差。这种安排, 不能适应普及性的实训工作, 只能给学生作"演示实验"。而且这些设备的运行成本非常高, 导致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

学校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上, 首先从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方面考虑, 用有限的资金来合理购置数控实训设备, 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数控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 基本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 尽量避免选用高档机床。另外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还必须综合考虑电费、耗材、设备维护维修费用、数控设备折旧费用等成本因素。

数控教育 篇11

关键词:中职;数控仿真;利弊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数控专业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在职业学校的数控教学当中,软件仿真作为一种既能满足学生的感观要求,又能解决数控设备昂贵与校方资金短缺的普遍性矛盾,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相当的关注。在我还未深入接触仿真软件之前,仅仅通过信息化教学的途径了解了仿真软件的皮毛,觉得该软件可以解决上述描述的问题,而且不存在危险性,确实是可以在教学中广泛推广。但随着今年有幸同时教授到《数控仿真软件操作》和《数控车工生产实践》这两门课程后,我对仿真软件的实用性产生了怀疑,仿真软件是否可以真正作为实训操作的一个重要补充呢?我觉得按照目前的仿真软件如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加以改进,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下面是我对仿真软件的利弊的一些简单认识。

一、数控仿真软件的优势

仿真软件在过去的十幾年内依旧经久不衰,甚至成为数控车工中级考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其所展示的优点还是很受认可的。

1.仿真软件能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枯燥的数控教学方式

在过去未启用仿真软件教学之前,我校均采用理实分开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虽然数控车注重实际操作,但学生如果未掌握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编程的指令学习,加工工艺的分析等等,在上机操作的时候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独立完成工件的加工。另一方面,如果在实操课前讲授理论知识,一则受时间限制讲授仓促,占用上机操作时间,二则车间讲授效果较差,车间吵,氛围差,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则扣。鉴于上述原因,学生只能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再另择时间进行上机操作,这样往往就造成了知识的延后性和遗忘性。而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真正做到理实结合,教师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自行编程、检验、修改,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同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2.仿真软件可以弥补教学中的设备不足,提供更广阔的训练平台

每个中职院校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机床设备不足的现象,我校虽然每年都会购置相应设备,但是相对于学生数的配备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仿真软件的使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我校有50个仿真操作点,远远可以满足一个班的正常上课要求,真正做到人手一机。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实现一对一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仿真软件还提供了不同数控系统和不同数控机床,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到了工厂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生产当中去。另外数控仿真加工系统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因为学生的错误操作造成机床的损坏,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

二、数控仿真软件的弊端

仿真软件的好处数不胜数,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仿真软件真正和实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却又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仿真顾名思义就是像真的,但是实际上它和实操是不能画等号的。在《数控仿真软件操作》和《数控车工生产实践》两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下是我自认为仿真和实操差异较大的几点。

1.加工参数可随意设置,参数的修改是实操无法做到的

在仿真操作的过程中,许多的加工参数是可以随意设置的,以刀具的刀尖圆弧半径补偿为例:

图1 数车中级考证仿真试题(1)

图1为我校12级数车中级考证仿真试题,为了确保R22、两个R8圆弧的正确,在实操中我们采用刀尖圆弧半径补偿G41、G42的方式来控制圆弧的准确性,而且也是唯一方法。但在仿真操作中,除去实操中我们所采用的刀尖圆弧半径补偿这种方法外,学生还可采用修改刀具参数的方法,如图2所示,把左下角刀尖半径0.8直接改成0调用程序加工后也可以保证R22、R8圆弧的准确性。这在实操中是不能实现也不可想象的。如果学生长期在使用仿真时养成随意设置参数的坏习惯,那么在机床上加工时也往往会自以为是地偷偷修改机床的某些参数,导致机床碰撞,增加实操的不安全性。

图2 刀具选择界面

图3 数车中级考证仿真试题(2)

2.仿真加工可不用考虑零件的加工工艺,装夹的地方和装夹的长短都不影响加工

仿真加工时可以不考虑加工工序问题和装夹问题,以图3为例:实操加工由于装夹的考虑,只能先加工右端工件,螺纹最后车削加工。但在仿真操作中却可以先加工螺纹,调头装夹螺纹后车削右端工件,一样不影响加工结果。而加工工艺和装夹位置的选择却是数控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学生在仿真这个虚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不了工序和装夹的重要性,一定要通过上机操作亲自实践才能体会。

3.仿真操作不具有危险性,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在仿真状态下,就算发生撞刀等重大事件都不会有什么危险。这就导致了学生安全意识非常淡薄,认为仿真既然是模拟实操,那么仿真不会发生的危险实操一样也不会发生。同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实际操作中的突发事件,没办法根据车床不同状态下所发出的声音及时调整所需要的参数。

总之,仿真软件除了上述的弊端外,其实还有很多跟实操不同的地方,仿真和实操两者之间还是有差距存在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互相代替。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仿真软件作为认识事物的中介和桥梁,规避、削减其负面效应,让它更好地为数控实操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强.数控加工实训中仿真软件的调研分析[J].科技信息. 2009(32).

[2]高红娟.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使用[J].科技信息. 2010(12).

数控教育 篇12

关键词:ANSYS,信息化,数控,理实结合,实习实训

一、技术背景

目前省内外关于研究数控技术领域, 怎样培养人才的教学和实训改革的方法很多, 在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数控领域是生产高技术、高效益的领域, 是世界工业技术革命的新潮流,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项。而我们国家的数控技术 (包括操作工、工艺技术员、维修工及数控机床研发者) 均落后于发达国家。这要引起我们职业教育者的重视, 我们必须研究一套可行的、实用的、合理的教学方案来尽快为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

在数控领域中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数控操作工、工艺技术员、维修工等一线工人。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数控人才, 这要决定于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数控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更是推动职业教育提升满足社会对有技能劳动者迫切需求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模式来改善数控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实训模式。

二、分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实习设备种类单一和数量不足

由于数控机床成本较高, 学校的实习设备种类和数量均达不到要求, 进而无法进行实践性教学, 也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 实操水平过硬的高技能型数控人才。

2. 实习内容过于简单

由于刀具种类、实习材料、数控设备的限制, 导致实训项目比较单一化。学生仅仅能完成老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的实习任务。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知识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3. 实习学时不够

有些院校过于“重视理论, 轻视实践”, 学生专业实训被压缩到不足两周的时间, 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独立动手能力差。

4. 师资队伍缺乏“金领层次人才”

从企业聘请的实习教师, 他们大多数学历不高, 动手能力有, 但是教学能力差;学校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则缺乏工厂工作经验, 动手能力不强, 也就很难去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各院校急缺有工程背景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更缺乏精通数控的机械原理、电器设计、联调、操作、编程、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 怎样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工程背景的双素质教学师资队伍, 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5. 数控仿真软件过多的应用

仿真软件虽然具有非常大的优点, 但是实训教学完全依赖于数控仿真软件也是不可取的。仿真软件和实际机床的操作有一定差别, 功能也没有实际机床齐全。仿真软件只是一个过渡工具, 现场实操和仿真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前者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且在操作时集中注意力以应对突然出现的问题, 而后者则完全是在放松情况下完成。若长时间的仿真练习, 易使学生产生操作机床不谨慎的心态, 当实际操作机床出现问题时, 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6. 缺乏真刀真枪的实训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学生和设备的安全, 常常用木料、尼龙棒和切蜡等代替钢料进行加工。导致学生产生错觉, 搞不清切削用量, 加工钢铁时不能通过听加工的声音来判断出现的问题,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快速从事生产加工。

7. 实习场地布置不合理

大多数学院都是在教室理论教学, 在机房仿真练习, 在车间生产实习。没有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实习场地, 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达不到在实践中学, 在实践中教的教学体制。现在很多软件公司都能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置实习场地使这种实践较强的课程就在车间完成。学生兴趣高涨, 老师教学也较直观。

三、信息化解决方案

数控实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首要是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 提高师资队伍

要求数控教师下企业学习或者引进一批有动手能力强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工人, 校内老师给予理论强化培训, 使其达到“双师”素质, 促使实训教师大幅度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 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

可以承办校办工厂, 校方研究自己的产品为社会所用, 在生产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工序实习。这样既可以解决劳动力又能达到实习多样化, 熟练化。也可来料加工, 由企业方提供原材料、刀具, 学校出人出力出设备, 为企业加工所需要的合格产品。这二种方法均可为学校减少开资, 带来经济效益。解决实训课时少、种类单一、缺乏实战性问题。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理实结合的好形式, 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 转换授课场所和授课方式

教师将教室授课场地转换到实训基地授课, 成立信息化实训基地, 成立电教室, 教师在电教室主讲理论, 然后学生用仿真软件熟练演示, 再到机床实际操作。这要求数控专业的学生上课模式要打乱, 要实行模块式教学。学生全天都在学习数控课程, 完成一个模块后, 在集中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实行按周或按月的教学模式, 而不是按课节学习。

四、结束语

现在高职教学基本在校期间是二年, 解决在职业教育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 要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 则必须改革教学模式, 基础课学时不能过多, 要精湛专业课, 教学方法要信息化, 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和建设信息化实训基地, 可以改善上述问题, 并为国家培养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企业需求的数控人才。

参考文献

[1]龚建云, 董建华.数控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教研探索, 2011, (10) :79.

[2]何锦伦.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提高技能的有效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9) :119.

上一篇:餐饮服务技能下一篇:传统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