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符号(共4篇)
吉祥符号 篇1
吉祥图案是藏族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其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常见的有吉祥八宝、吉祥八物、六长寿、和睦四瑞图等。这些图案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 它们浸润于藏族整个物质与精神文化之中, 有着很深的社会文化价值, 是藏族象征理念的结晶, 被现代社会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等新型文化领域。
一、吉祥符号由来及内涵
探究大自然的深奥, 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运是人生在世的实际价值。人类生活的早期年代,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产生了最原始的图腾崇拜和灵物崇拜。吉凶、祈福等吉祥观念是人类最早的价值观念。所谓的吉祥符号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汉文化中的“四灵”为例, “据专家考证, 这四种动物是我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 如夏人以蛇 (龙) 为图腾, 商人以燕为图腾, 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古人认为“麟体信厚, 风知治乱, 龟兆凶吉、龙能变化”, 都是吉祥的象征, 历代帝王把龙凤作为皇权的象征, 百姓也按照自己的意愿, 希冀于此得到平安吉祥…”⑴由此可见, 吉祥符号最早产生于灵物崇拜, 之后经历史演变才逐步成为吉祥物。
吉祥自古就是人们祈求诸事顺利的祝吉之词。何为吉祥?何为符号?在《辞源》中“吉祥”一词被解释为“美好的预兆”;在《说文解字》中:“吉, 善也。祥, 福也, ”、“吉者, 福善之事;祥者, 嘉庆之征”。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 一种诉诸直接的直觉的意象, 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 一种诉诸感受的活的东西。吉祥符号就是将人类祈求吉祥的意识通过具体事物载体来表达的符号, 它是吉祥意识的产物与外化, 是那些作为表达吉祥幸福观念的纹样、图案或器物等实物。
吉祥符号, 可分传统意义的吉祥符号和现代意义的吉祥符号。前者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祈福之符号。如:藏族的和解图, 汉族的双喜图等, 分别成为藏、汉民族各自所公认的、约定俗成的吉祥符号。后者是指在当今社会的大型体育盛会或商业活动中所使用吉祥物, 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 它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结式表达合的产物, 传递了中国人的友谊和热爱和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二、藏族吉祥符号及其象征意义
藏族吉祥符号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艺术价值。在藏区各个寺院和民居家庭的墙壁上, 有着如“吉祥八宝”、“和睦四瑞图”等的壁画与唐卡。这些吉祥图案用物化的形着藏族民族深层的审美情趣和祈福价值观念。
1、吉祥八宝
这是一幅藏族人所熟知的、典型的吉祥图案, 是由宝伞、金鱼、宝瓶、莲花、右旋海螺、法轮、吉祥结、胜利幢所组成。它是利用复合的方法将这几种事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并赋予佛教祥和的精神理念, 来体现它的信仰及民俗的象征意义。相传当年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时, 由帝释天等众施主为敬奉他而呈献了八种事物, 出现了很多吉兆, 并因此把此八种事物称之为“吉祥八宝”。
吉祥八宝作为复合体, 我们叫它“达杰崩艘”, 象征着佛的身、语、意之功德, 也代表所化之福德、权势和荣誉等。作为单一体, 也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宝伞既象征社会身份又象征庇护众生、利他之意义。金鱼象征智慧又象征父母、好友间的友谊和男女间的爱意。宝瓶代表知识、福泽圆满之宝库, 又有代表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的“超常能力”莲花代表着成就佛果、良好品性, 还用来比喻美女等。右旋海螺代表佛之法音, 象征着佛法能将众生从无明的痛苦引向光明。吉祥结代表着佛之意, 象征着智慧。在民俗文化中还象征着和谐、聪慧、有情、爱情之意。胜利幢象征着制服“四魔”之功德。在藏传佛教中, 还代表着佛陀之身, 象征着解除一切烦恼, 获得正果之意。法轮代表着佛之足, 象征着佛法如轮子一样旋转不停, 将智慧和慈悲赐予众生。
2、吉祥八物
藏族吉祥八物是佛教文化的产物, 从最初的宗教领域延伸到民俗文化之中, 成为了藏族社会生活中的吉祥之物。它是由宝镜、牛黄、奶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黄丹、白芥子等构成, 相传它们是被释迦牟尼加持而成为佛教的吉祥之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 藏族吉祥八物象征着佛教的八正道, 其宝镜如实反映事物的本相, 象征着八正道之破除一切世俗迷思的正思维。牛黄化解患者烦恼, 象征佛教解救众生于无明与非善之正念。奶酪, 洁白纯洁、为奶汁之精华, 象征佛教的遵守戒规的正命。长寿茅草, 它具有坚韧的性格与顽强的生命力, 象征着佛教的正精进。木瓜, 被认为是增福之物, 象征着佛教之正业。右旋海螺, 表示佛法之音, 象征着佛法之正语。黄丹, 为佛教的权势之物, 象征着佛教的正定。白芥子, 为佛教修诛业之物, 能消除业障, 象征着佛教的正见。
3、六长寿
又称为寿星图, 分别为山长寿、人长寿、水长寿、树长寿、鸟长寿、鹿长寿, 代表着长寿无量, 吉祥、和平与团结。关于六长寿各图案的象征意义:人长寿手捧有仙果, 作着施舍的手势象征着佛教的供奉与施舍。岩石代表着人间大地, 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水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树代表着人间一切植物;人为世间万物的主宰:鹿为一切动物之象征;鸟为和平、欢乐吉祥的象征。“……六长寿之瑞符, 无论供于谁家, 都可以充满长寿、幸福之福气、而无疾病之痛苦, 成就所愿。”⑵六长寿用借物喻意的象征手法, 给人一种祥和、宁静之感, 表达人们追求长寿、和平与团结的永恒主题。
4、和睦四瑞图
和睦四瑞图源于《释迦牟尼本生传》。它通过拟人化的方式, 把鹤鸽鸟、兔子、猴子、大象四个动物依次构成金字塔式的图案, 赋予人性化的特点, 使它们互敬互爱、共享花果, 从而构造了一个安详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图景。和睦四瑞图同六长寿图一样是藏族一幅典型的吉祥图案。象征着尊老爱幼, 和平团结、平等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望。
藏族吉祥符号, 是其特定地域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 有其特定的文化、宗教、世俗意义, 我们只有深入解析其形成的地域历史文化, 将其表面的形象组合与内在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理解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⑴沈利华、钱玉莲, 《吉物探幽》,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
⑵久卖却吉多吉编著.《藏传佛教神明大全》, 青海民族出版社, 2001.
吉祥符号与当代包装设计 篇2
一、概述吉祥符号
世上万物, 都有一定之规, 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无目的、无意志的。正如大江东去般一去不复返, 滔滔不息, “无可奈何花落去”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的行为和自然万物的变化运动有极大的不同。他们面对自然界对人类生活的困扰, 常感到无能为力。希望自己能平安幸福。所以, 就出现了表达吉祥幸福的文字、纹样、图案, 这就是吉祥符号了。吉祥符号源于吉祥意识的产生, 吉祥意识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不安定感。在那时, 因人们对自然认知的能力有限和环境的恶劣, 给人们带来的瘟疫和死亡的恐惧。人们对吉祥的祈求和愿望, 用具体的事物进行表现。因此, 吉祥符号就被创造出来了。最早的吉祥意识的产生, 可以上溯到我国的原始社会, 趋吉避凶是一切生物寻求生存环境的本能, 人类更能从条件反射进化到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到了清代, 吉祥符号已达到了“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的程度, 把吉祥符号发展到了极致。
儒道互补是中国吉祥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传统吉祥纹样追求“丰富完满之美, ”“空灵脱俗之美, ”“天人合一”之意境美。注重理想浪漫的“神似”及“情”与“理”的交融。传统吉祥符号的设计把自然现象人格化、社会化, 与人的道德情感进行比类, 使天人关系成为伦理、道德、审美的演绎, 象形寓意, 物以情观, 创造出“更高于现实性的幻觉物”吉祥符号呈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主客同归的意境美。“龙凤呈祥”“鸳鸯戏水”, 对对双双, 幸福和睦。平安的竹子、多子的石榴、富贵的牡丹, 喜鹊站在梅梢便是喜上眉梢, 莲与鱼在一起便是“连年有余”这些格调风趣欢快, 美好圆满, 用想象弥补现实的不足, 折射出我们民族心理、情感、愿望, 是“形”与“意”的结合。“情”与“理”的交融。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蕴藏在中华各民族中的民间艺术, 以其博大丰富多彩,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展的源泉。传统吉祥符号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的艺术现象, 而是有着深刻的习俗、政治、经济、宗教乃至审美的历史渊源, 其中有着极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国传统的吉祥符号是中国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来沉淀的结果, 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和创造, 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是直接导源于人们的吉祥观念的反映。
中华民族要生存、要发展, 就必须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树立自身的国际形象。中国吉祥符号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吉祥符号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 它包涵着古老的文化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它的保存和展示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影响, 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人把吉祥符号运用到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标志设计中, 来传
二、吉祥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 对于日常购物实在太熟悉了。形形色色的各类商店、超市、购物中心, 琳琅满目的货架上, 商品林林总总, 争奇斗艳, 无不以包装来显示各自的优势, 并通过包装装潢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传递各种各样的无声的商品信息, 吸引着络绎不决的顾客。在此, 没有巧舌如簧的推销员, 商品能否畅销, 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商品的包装了。顾客从映入眼帘的商品中做选择, 往往在几十秒或更短时间内决定取舍, 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而“不用言语的说服者”可谓是对优秀包装的赞美。
“美是生活, 任何事物, 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 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 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 那就是美的” (东尔尼雪夫斯基语)
包装艺术是一种日常的美学, 反映了具有时代特征物质生活的侧影。包装的演变汇成了一种读不尽的丰饶人间史, 渗透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百姓的生活情感。各种各样的包装记录着人们真实的生活足迹, 清晰地折射出时代的光彩, 包装设计必须依存于、凭借于时代, 表露出时代的情绪。商品, 本是物质生产的产物, 人类文明与社会的进步, 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商品上, 包装尤如商品的面容, 其表现形式反映出了社会生活的侧面, 往往体现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表情。 (见图1)
在当今这个时代,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消费日趋主观化, 产品的消费是主观的, 纯粹是一种感受。消费者的这种感受, 往往取决于商品的外包装。所以, 设计出即吸引消费者又有内涵的包装是很重要的。因此, 设计表现的是产品的文化, 努力使设计在文化中展开, 在心灵的感受和觉悟中展开, 吉祥符号文化底蕴深厚, 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被运用到我们的包装当中,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我国传统的吉祥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丰富深刻的想象力影响着现代包装。中国吉祥符号的资源极其丰富, 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人们创造出了自然中没有的一些吉祥符号, 比如:龙、凤、麒麟、朱雀等。, 吉祥符号的产生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 使我们的生活古老而又现代, 这其中不无体现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 张灯结彩, 舞狮舞龙, 演古装戏, 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 无不以传统吉祥符号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 希望健康, 长寿、兴旺、发财等美好愿望, 在人们的心中, 有了门神, 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寿星”, 就会健康长寿;有了“鸡”、“鱼”, 就会吉庆有余等等。如果有了“龙”、“凤”, 更是吉祥如意, 大吉大利, 满怀愉快喜悦的心情了, 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了。现代包装就需要这种吉祥的表达。吉祥符号用在现代包装中可以使商品更加形象化、生动、有趣。可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把吉祥符号进行变形, 使之更具现代性、更符号化。真正传统感的包装给人一种有文化、有内涵、超凡脱俗之感。所以, 需要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更深层的理解, 我们应该去关注、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 然后在作品中自然的流露出来。
中国吉祥纹样自然流畅, 对现代包装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因此, 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更深层的去挖掘中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对中国传统的吉祥符号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使中国借助包装这一媒介传播于世。中国的传统吉祥符号需要我们去传承。文化传承的生命力是创新, 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 与产品的理念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观念相结合, 进行创造。创造出富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感的产品包装。“和酒”的包装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民族性强, 富有美感。包装的设计元素跟他的产品理念相结合, 把一种精神贯穿进去, 体现一种神韵, 此包装的设计元素是一个“和气吉祥”的图案, 传递给消费者一种“和为贵”的产品理念。塑造一种“亲和”“淳朴”的形象。吉祥符号的运用, 能轻易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而其本身所蕴涵有文化的意味, 又能轻易被公众解读。使消费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最终以他的艺术魅力打动消费者。 (见图2)
在包装设计中, 只重视其平面装饰性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好多包装中, 具有雅俗共赏的平面装饰性, 龙飞凤舞。但是仔细品位起来与产品没有任何关系。我曾经做过一个“福酒”的包装, 有点摹仿“和酒”的包装设计, 那种所谓的摹仿也只是在形式上的摹仿。当时选择的吉祥符号与产品理念没有任何关系, 其吉祥符号只是孤立的存在着。一点都没有体现出酒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理念。所以, 没有可看性、不生动, 是一件不成功的设计作品。 (见图3)
近年来, 我国酒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酒类的销售包装争奇斗艳, 但总的来看大多数产品略显粗糙。2000年冬天, 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有关部门因其内部需要委托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高规格的特需专供酒, 品牌名称为“紫光液”。此名字是由中南海紫光阁的“紫光”二字与五粮液的“液”组成的, 是中国进入WTO后一个能代表中国白酒水准, 能展示中国酒文化, 能与路易十三等高档酒相抗衡, 能在国际上提升中国酒业形象的品牌产品, 设计师为设计它的精美包装, 挖掘了“紫光液”的文化内涵, 收集了许多历史资料, 费心考虑如何将紫光阁的历史文化内涵变为紫光液的产品形象。在包装设计上, 体现中国皇家御酒包装百分之百的中国皇家传统风格和现代时尚相结合, 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融入包装设计当中。包装的主销面, 将九条金龙盘结的“紫光液”门额高悬在上部, 由二龙戏珠图案清式梁坊彩画托起, 俨然是紫光阁门楣的再现, 展现御用酒的主题。中华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同时, 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图腾一龙, 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 中国龙的精神也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 龙又是水神, 普降甘霖, 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 龙的精神是造福人类的精神, 进入现代社会后, 龙逐渐由神物变为吉祥物, 作为吉祥物, 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 龙的精神, 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中国人将它视为神灵, 也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 中国之所以世世代代执着的崇拜龙, 一是历史帝王用龙树立自己的权威;二是龙崇拜中原有自然崇拜, 中国数千年以农立国而雨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为了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人们将龙视为全民族的保护神。传说中龙有九子, 各有不同的形象, 并在不同的地方保佑着中国人的生活。与龙有关的符号均有吉祥的含义, 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等。此包装的图形以龙为元素, 深刻的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同时, 也展现了此产品的理念精神, 非常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包装的下部是象征皇权社稷的“一统江山”海水江牙图形, 在金灿灿的水面上, 五粮液标志像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内面装潢也相当有权威性。设计了乾隆皇帝的印章, 表示皇帝御览的权威, 上部布满紫气彩云托拥着龙凤呈祥的中国玉佩之最——龙凤纹重环玉佩, 一方面表现民族之尊, 另一方面祝愿消费者家庭团员, 夫妻和睦吉祥。这款包装深刻的挖掘了它的文化内涵, 是一款富有民族特色的包装。 (见图4)
吉祥符号的运用, 还要注意其世界性的问题。加入WTO后, 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产品进出口自然也越来越多。在选用包装图案的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各民族的习惯、宗教信仰。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 人们忌用猪做设计元素;在欧洲人们认为大象呆头呆脑, 中国人则认为它憨态独具;法国人视孔雀为吉祥鸟, 瑞士人把猫头鹰看作死亡的象征;乌龟的形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代表丑恶, 而在日本表示长寿。所以, 在设计一些出口的产品时, 在选择图案上一定得慎重。毕竟, 吉祥符号只是我们中国吉祥的一种表达。
纵观世界各国对包装设计发展的历程是与各国家文化、经济的背景相关联的。英国包装设计比较注重英国市民消费文化传统的传承;德国的包装设计受其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富于理性的传统特征;法国的包装设计呈现着一种融合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而日本包装设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 融汇了大量的日本传统因素, 同时又体现出时代感, 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就是因为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 加强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自己独特的形象。
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它题材之广泛、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流传之久远, 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使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 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也丝毫不会逊色。把吉祥文化融入到我国的包装设计中, 使产品形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在本世纪, 中国的包装设计, 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强的民族责任感, 促使我们中国人去创造、完善一个全新的民族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出版社.李砚祖著2000年1月
[2]、《装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出版.2003年8期
[3]、《美术与设计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2月
[4]、《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社.2003总117期
吉祥符号 篇3
中华民族历来做事比较注重趋吉避凶, 对生活有着美好的企盼, 这可以在许多传统文化现象中找到证明。人们对美好期盼, 表现在形式符号上逐渐演变成了传统吉祥纹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 传统吉祥纹样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火焰纹是传统吉祥纹样中常用的一种, 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常见于佛像装饰图案, 陶艺、服饰以及平面设计作品之上,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二、何谓火焰纹
1、火焰纹的起源
最早的火焰纹又称火纹, 是青铜器纹饰之一。火纹为太阳的标志, 因此, 它的最早的特征是圆形。《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火以圜”。说明火的图像是圆形, 圜就是圆涡状Y形的火纹。《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郑玄注:“大明, 日也”, 古人认为太阳即是火。圆形纹饰是太阳之像, 火纹, 也曾称为Y纹。火, 古人当做伟大的自然力量加以崇拜。后有“火珠”的说法。在传说和神话中它是一种能聚光引火的神珠, 是一种神奇的通灵宝物, 象征祥光普照大地, 永不熄灭。有两焰、四焰、八焰等不同形式。火焰又是佛教佛法的象征, 主要饰于佛像背光图案中, 古代佛像的背面多饰有各种火焰纹样, 构成佛像艺术的一大特色。火焰纹最初常被用于寺庙建筑装饰, 后来又被应用于民间建筑的窗、门装饰及瓷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 火焰纹也与佛像分离, 成为单独的装饰图案。
2、火焰纹的历史沿革
早期青铜器上的火焰纹, 被应用于在圆形微凸的曲面上, 中有三到八道旋转状弧线, 以表示光焰的流动, 中心有一圆圈。有的中心没有圆圈, 也有的没有旋转弧线。通常施于簋, 鼎、爵、斝、壶和卣上, 有单个应用的, 也有和其他纹饰相配合一起应用的, 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北魏时期的火焰纹, 主要饰于佛像背光图案中。由于火焰纹能充分体现佛、菩萨及弟子的灵光和法力, 火焰纹成为佛像背光图案的主要装饰题材。在头部光环与背部光环相组合的背光中, 火焰纹充分展现了丰富多变的装饰形态。或演变为三瓣叶相互连结, 或是淡化转折, 以波形直接描绘火纹, 或是夸张火焰的飘逸感而自由转折, 以单线概括的火焰纹与强调立体感层层晕染的火焰纹为主。随后出现以二方连续形式出现的火焰纹, 单元纹样简洁。外圈火纹自由奔放, 显示出火焰的摇曳。火焰纹至隋代, 只保留在背光的最外层, 以自由转折, 夸张飘动感的奔放形象出现。唐代以及五代时期, 装饰图案日趋成熟, 火焰纹色出现三瓣叶式火焰纹、团花式火焰纹, 形象简洁趋向写实。
三、火焰纹艺术符号的形态结构
符号是指将某些没有生命的事物形象加以几何化的抽象处理, 形成规范的、简洁的图形样式, 并将其赋予某种特定的文化意义, 使之具有吉祥的涵义。
1、火焰纹的形态寓意
对于纹样的造型手法之一, 先哲们将其概括为“观物取象”。李砚祖先生在《装饰之道》中写道:所谓“观物”, 即府仰观照的视觉感受方式, 观天察地, 所观临之物是大自然中、生活环境中的具体事物;所取之象, 是“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之象, 即经过思维的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不同于原有物象的形象。火焰纹是由波形曲折向上的线条自由转折, 夸张火焰的飘动感, 对火焰形象抽象概括而成。线条有韵律的向上, 给人光明神圣, 威严向上的感觉。这种祥光普照大地, 永不熄灭的意象, 自然极其美好, 深受人们的喜爱。
2、火焰纹的结构
在火焰纹艺术符号中, 其形式一般是由比较有规则的弯曲向上的线条组成;其组合结构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均衡式”, 二是“连续式”。“均衡式”是火焰纹常用的一种骨骼形式, 视觉形象上, 以圆形火珠为中心的各组成部分是左右上下均衡安排的, 所有各部分可以沿轴线划分为比较均衡的两部分。均衡对称的特点, 符合中国人传统装饰的习惯和审美观念。“连续式”就是利用重复产生出一种节奏和韵律, 能够向外扩展、变化无穷, 火焰纹在装饰中大量使用连续反复的手法, 这符合火焰纹永衡不灭的美好意涵。在构成的同时讲究韵律、疏密、节奏的关系, 做到变化中有统一, 统一中有变化, 增强了纹样的层次效果和人文内涵, 从而产生出强烈的艺术形式美感。
四、火焰纹艺术符号的内在情感
艺术符号的内在情感即“形外有意”是指艺术形态所揭示出来的某些内在情愫、生活内涵和社会意义, 是人类思维、智慧和精神物化延伸和扩展的表现。
1、对太阳的无限崇拜
古有“夸父逐日”, 可见人们对太阳的崇拜。生存经验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 使原始社会蒙昧的人类无力认识和应对自然界, 而且对未来一筹莫展。人类试图能通过图形符号来与外界交流, 以祈求掌管生命的神灵给予庇佑和保护。火焰纹的出现, 是人们对力量的渴求, 对光明的崇尚的体现, 它曲折向上, 灵活摇曳的线性构成是人们心理上对生命力量的追求的物化。
2、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这一中华民族所赋予纹样符号的特定文化内涵, 以其古老丰富的生命象征的艺术形式符号, 成为民族生存心理中约定俗成、久盛不衰的集体无意识。所谓吉祥, 为诸事吉利、福瑞祥和驱邪避凶之意, 是人类长久以来对美好生活的企盼。火焰纹便是在这些朴素的理想和美好愿望驱动下, 由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造型, 它表达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寄托着人们祈福求安的心愿。
五、结语
火焰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符号之一, 不论从外形还是内涵, 火焰纹都具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火焰纹反映着中华民族传统而淳朴的对太阳和力量的崇拜心理, 通过对其起源, 结构, 内在情感的分析, 使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火焰纹样的形式美、寓意美和精神美。火焰纹不仅表达着了人们对光明祥和生活的渴求和希冀, 同时也传达着人类自始至终对太阳无限的崇拜和对吉祥的恒久企盼。火焰纹对称、均衡、连续的构图, 强烈而简洁的装饰感与中国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情色彩和审美心理相融合, 使火焰纹艺术符号呈现出鲜明的东方个性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也使得火焰纹能够流传至今, 并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田自秉、吴淑生、田青, 中国纹样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第3页。
[2]刘珂艳, 《浅析敦煌莫高窟背光图案中火焰纹的演变》[J], 装饰2002年4期。
[3]陈勤建、尹笑非, 点击中国吉祥艺术[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12月, 第16页。
[4]左汉中,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年, 第166页。
吉祥符号 篇4
设计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设计的灵魂, 其外在形式具有民族特征, 内在意蕴民族传统文化。针对目前年画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为了更好地将年画的传统意蕴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我们应该从分析传统年画吉祥图案的符号特性入手。
一、传统年画吉祥图案符号性分析
年画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年画是中国年文化的产物, 蕴含和承载着民间哲学、民间信仰、民间伦理道德、民间审美、民间风俗、民间教育、民间娱乐等广博的内容”1。吉祥图案是传承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载体, 也是人类记录生活经验和表达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从而可知, 吉祥图案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符号2。
(一) 图形符号的强象征性
年画出色的传播效果与数年的自足发展逐渐形成的一套意义明确的符号系统相关。从皮尔斯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的不同关系将符号分为图象符号 (Icon) 、指示符号 (Index) 和象征 (Symbol) 三种类型, 这一分类体现了符号的不同表征方式, 传统年画吉祥图案经历了从图象符号到象征符号的转变过程。某些自然景物因为它独特的属性被人们加以强调, 从而成为象征性符号, 如在传统年画吉祥图案中有牡丹代表富贵、松鹤预示长寿、石榴象征多子等。在年画娃娃画的创作中出现一些与实际比例完全不相符的器物图案, 如花瓶中插戟、戟上挂謦等象征符号寓意的叠加, 构成“吉庆平安”的主题3。这些简单的象征符号经过重新编码整合出特定的结构性象征符号。
(二) 构成符号程式化的特点
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文化程度、审美习惯, 凝结成年画程式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年画吉祥图案的构成中尤为突出, 苏珊·朗格说:“一个符号可以是任意一种偶然生成的事物”4, “门神”作为年画中典型图案的一种, 其所指经历数千年的积淀基本稳定为纳福和驱邪, 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基本明确。传统年画中“门神”有坐式的、立式的、徒步的、骑马的、披袍的等多种造型, 这些形态体现了共有的程式化特点, 一般为正面和四分之三侧面像。且在传统年画图案中左右以同类图案相对应, 多为对称构图, 这些造型特征更多的体现了年画构成符号的程式化。
(三) 色彩符号的艳丽夸张
年画大多是在年节等喜庆的日子张贴, 最大特点就是传播时间上的特殊性。为了适应节日的气氛表达欢乐情绪的需求, 图案色彩鲜艳明快, 这一传播特性使得传统年画吉祥图案显现出非常鲜明的娱乐性和世俗性。红色因其象征着喜庆, 在众多色彩中脱颖而出成为传统年画吉祥图案的主要用色。红色等鲜艳色彩在吉祥图案中的应用, 形成了其色彩艳丽夸张的符号特性。同时在图案的色彩搭配上, 色相冷暖对比度很强的色彩的运用, 显现出绚丽的色彩效果。
作为民间艺术符号的传统年画经过数年的发展, 呈现出直观、明晰的视觉审美, 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
二、传统年画特征符号识别体系的构建
在现代设计中仅仅将传统年画吉祥图案作为图形元素的应用, 远远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 也不能真正赋予设计作品的文化意象, 而应把传统年画吉祥图案符号的再生形式融合到现代设计中, 通过符号的语义性特征来传达设计的文化意象。文化产品识别的核心在于外观形态和产品概念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 产品的识别来自于受众的个体差异性与生活经验, 其中外观的符号识别性是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5。
传统年画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原型,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在分析原型的基础上确定设计的主题, 从而衍生出不同的设计概念, 经由设计形态所表达的外延性符号的特征, 构建出现代设计的识别性, 形成传统年画特征符号识别体系。见图1。
三、以湖南滩头年画《和气致祥》为例, 探讨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现代设计作品根据所表现的内容与主题, 通过借用传统吉祥图案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形式语言, 来深化作品的文化底蕴、强化作品的张力。在赋予传统吉祥寓意的基础上, 延续和拓展设计中的吉祥语汇6。湖南滩头年画表现了大量的民间题材, 凝结了民间艺术的精华, 表达了人们祈祷吉庆, 驱凶迎祥的美好心愿。滩头年画《和气致祥》包含了具有典型的吉祥寓意的传统视觉语言符号, 将这些语言符号用特有的形式描绘和组合,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成为滩头年画中的特色符号之一。从整体艺术形式上来看, 滩头年画《和气致祥》表现出的各种视觉符号具有很强的图案化效果, 以传统的太极图作为构图对称的基础, 极具形式感和装饰意味, 具有长效的审美价值。
如将滩头年画《和气致祥》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追求传统符号的时尚再设计。尝试与产品的实用功能性和设计形态的审美性相结合。在设计中选择与这些图形存在内在逻辑关联的产品, 如借鉴中国传统玩具不倒翁的结构原理进行设计, 实现年画图案与产品更为紧密的结合。同时尝试将二维年画图形向三维空间造型转换, 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质的变化、民间艺术的现代转型。
从传统民间艺术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形成真正有中国文化气韵的设计一直是设计界探索的路径之一。年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不仅仅只是年节与民俗活动中作为点缀的载体, 而是象征了民族信仰与文化传承的活化石。针对传统年画图案的形式元素加以提炼, 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年画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 用涣然一新的设计理念来诠释年画这一古老艺术的现代意义, 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注释
11.向云驹.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与经验[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3) .
22.吴静.马大力.中国服饰图案符号学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 .
33.何滢.木板年画:传播学的阐释[J].艺术百家, 2011 (05) .
44.[美]苏珊·朗格 (著) , 滕守尧.李海荣 (译) .艺术问题[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6.
55.周海海.产品识别设计策略[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22.
66.雷圭元.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