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建筑

2024-08-29

县级建筑(精选7篇)

县级建筑 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委、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战略部署, 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根据《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 (财建[2009]305号) 和《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财建[2009]306号) 文件精神, 现就申报201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支持重点

为确保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的实施效果, 优先支持具备以下条件的地区:具备良好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及应用条件的地区;应用项目落实、应用技术先进适用、示范性强的地区;已落实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 地方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的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法规政策、技术标准、能效检测、项目管理体系相对健全的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基础较好的地区。

2 申报要求

申请示范的地区应达到财建[2009]305号文件规定与财建[2009]306号文件规定的条件, 并且申报工作符合以下要求。

a) 申报单位应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准确, 申报内容将作为示范验收依据;

b) 申报截止时间为2010年6月10日。每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申请示范的地级市不超过2个, 示范县不超过3个。对于逾期上报的示范申请, 将不予受理;

c) 北方采暖地区申请示范的城市和县应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 (建城[2010]14号) 文件要求,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要提出实现“2010年采暖季前实行热计量收费并通过验收的住宅面积占全部集中采暖住宅面积25%以上”工作目标的实施方案一并上报;

d) 请各省级财政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出本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的配套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一并上报;

e) 请各省级财政和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申报城市及县的材料进行汇总, 并在规定时间内, 将汇总申请文件报送至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将有关城市及县申报材料及其电子文档报送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公室。

能源知识

县级建筑 篇2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便形成了郡县制, 两千多年来, 县级政府至今仍作为国家结构的基础部分而存在。当今我国社会中, 县级政府是由中央政府设置的直接治理一个县级行政区域的政府, 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和基层, 在我国的宪政体制和政权架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西部地区由于拥有为数众多的县级城市,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 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广大的西部地区能否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实现快速发展, 与当地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有及其密切的关系。

二、政府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汪永成认为, 政府能力是实现政府自己的职能, 从事某项活动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量。而张国庆认为, 政府能力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 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 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的、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 最大可能的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 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西部县级政府的能力, 是一种由若干因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既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加以考察, 也可以从横向的角度加以考察。从纵向的角度看, 政府能力体现在政府行为的全过程中, 是政府解决县域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横向的角度来看, 政府能力是政府发挥自己的功能, 在处理县域社会的各种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这些能力主要是:规划发展能力、制度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市场规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控制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公共服务能力对于广大西部县级政府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如今, 西部大开发也卓有成效。而从根本上说, 西部开发能否取得成效, 关键是西部的农村地区能否较快地发展起来, 能否明显地缩小与东部地区农村的差距。由于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人们的文化水平、社会机制、社会自身的发展动力的不足, 西部县域社会发展速度相对于东部地区显得十分缓慢, 对外界投资的依赖性强。

所以, 西部县域社会要加快发展速度, 缩小与东部县域社会的差距, 必须采取政府推动型的模式, 建立和维持一个强有力的县级政府, 通过政府来推动县域社会的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经济体制, 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根本途径,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出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对于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尤为重要。提高县级公共服务能力就是寻求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的各个要素的重新组合, 使县级政府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种管理要素高效组合, 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化。

四、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部县级政府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积极性不足, 不是主动出击寻找投资, 往往等着国家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转移支付, 甚至把争取到多少中央政府的拨款作为政绩, 更有甚者以戴上“国家贫困县”的帽子为荣;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导致了对当地的发展缺少科学的规划, 一些官员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念, 而是追求短期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损耗了西部县市本来就稀少的政治与经济资源。

由于受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的局限, 目前, 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的意识仍然不强, 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不高, 公众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体现在:

1、政府公共服务理念缺失

在西部,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许多县级政府仍然将“追赶型”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首选, 加上西部县市的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学历和素质偏低, 这就造成了在进行发展规划和实施公共政策之时, 缺少具备科学理论和开阔视野的干部去制定与执行, 同时, 公共服务的意识也很淡薄。

2、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从广大西部农村的现实情况看, 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导致县级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行为越位、错位、缺位。一方面, 政府还没有完全从经济活动中超脱出来, 包揽了许多本该由市场自身承担的经济职能;另一方面, 许多本来应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责, 如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却做得不够, 难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 从而制约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3、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面临以下的问题:一是县级政府组织成本高。机构臃肿、职责不明、人浮于事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治, 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二是县级政府运行成本过高。一些政府人员公款消费不受节制, 公共财物闲置浪费或私用等, 造成政府运行成本不断提高。三是县级政府盲目决策, 提高了公共服务成本。

4、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西部地区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表现出对公众过多的控制, 对决策的非科学化和非民主化, 为了追求可见的政绩而违背对社会的承诺以及“暗箱行政”。再加上有些公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 “官本位”思想严重, 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负面现象不断发生, 使得公众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脆弱。

五、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公共财力不足

由于西部地域封闭、县域经济薄弱、市场发育滞后等因素, 西部的建设需要比东部及其他地区更多的财力支持。然而由于西部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农牧业, 传统的生产方式处于统治地位, 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很低, 经济效益主要依靠农业和重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原因, 西部县级政府普遍公共财力不足, 难以支撑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

2、政府干部的经济政绩冲动

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 很多村庄都是非常贫穷落后的。而越是在贫困落后地区, 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和压力越大。这种冲动和压力, 首先来自于政府官员。上级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政绩目标, 往往用行政命令向下一级政府下达各种经济指标, 并且把是否完成这些指标作为评价、考核下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据;其次, 在现行的政府干部制度中, 经济政绩是决定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砝码, 这直接导致了下级政府产生做出政绩的强烈冲动。这种只考虑官员自身政绩的做法必然会影响政府的公共服务。

3、机构设置众多与人员编制庞大

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存在的现状是省级政府设置多少部门, 县级政府也会设置相应数量的机构, 安排相应数量的干部。这种体制导致了在县级政府的编制中冗员过多, 机构过于庞大, 很多人员和职位的设置是没有用处的。庞大的政府机构和过多的政府工作人员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致使政府拿不出钱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4、公共监督机制不完善

公众的监督对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长期以来, 西部的县级政府公共监督机制不完善, 造成了部分政府机关中存在着权力滥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官僚主义和失职渎职等现象, 公众对县级政府的监督和控制还难以做到充分和有效。

六、提升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

1、以公众为导向重建县级政府公共服务机制

目前, 县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公众价值导向及建立相应有效的机制还相对滞后。传统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 以行政计划代替公众意愿, 以精英设计代替公众参与, 忽视公众的需求和偏好。如果不深化县级政府的改革与创新, 政府不能有效代表和回应公众利益并取得较高的公众认同度和支持度, 就不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因此, 要提升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必须坚持以公众为导向, 提高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程度。政府提供什么公共服务, 怎么提供公共服务, 应深入了解公众的意愿, 广泛集中公众的智慧, 完善有关了解民意、公众参与和公众评价的机制, 切实提高公众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2、构建以政府信用为先导的社会信用机制

政府的诚信主要表现在政策是否稳定、政府权力的运作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政府能否承担责任三个方面。要构建以县级政府信用为先导的社会信用机制, 就要做到: (1) 加强对社会诚信环境的综合治理,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确保诚信原则的实施。 (2)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县级政府对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应提出总体方案, 制定相关的法规, 统一行业标准。 (3) 完善信用法制, 加强惩戒机制。只有对守信者给予奖励, 对毁信者施以惩罚, 才能增强公众遵守诚信的信心和积极性。 (4) 推动诚信文化建设。县级政府要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协调、组织全社会的力量, 通过各种形式, 大力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

3、完善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当前重要的工作就是分开政府既作为公共服务供给者又作为监管者的职能, 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县级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群众讲评制度, 每年定期组织群众评议政府部门的活动;制定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效能告诫暂行办法, 完善公务员工作评估以及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大行政效能监察的力度;建立工作投诉中心, 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 使服务对象投诉有门;在政府内部建立完善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 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层级监督, 做到监察有力;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 定期开展群众评议行政机关活动, 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4、创新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方式

西部县级政府的服务方式必须进一步由单一的服务转向综合服务, 由“暗箱”服务转向公开服务, 由局部服务转向全面服务, 由只顾眼前的服务转向可持续发展服务。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努力使服务更加透明、公正和有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服务方式的创新, 有效地发挥西部县级政府的整体功效。

作为联系国家和人民的基层政权的县级政府,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才能有效地、全方位地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广大的西部县级政府更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 整合全方位的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各尽所能, 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我国的县级政府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和基层, 在我国的宪政体制和政权架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但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发展缓慢。本文从县级政府的能力入手, 通过对政府能力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内涵及构成的诠释, 分析了其重要性, 并找出了现在我国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的通过分析原因, 提出了提升我国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永成.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能力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8.

[2]施雪华.政府权能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309.

[3]周平.西部地区县级政府能力分析[J].思想战线, 2002 (02) .

[4]梁学轩.西部地区县级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04) .

县级建筑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机构改革,县级,传媒集团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对于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具有重要意义。日前, 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的分支 (1) , 也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在产业崛起过程中, 强势企业作用不可忽视。产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产业的崛起必然和一个强有力的企业相联系。因此, 结合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县级推进文化创意实际, 工作要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即在积极外引的前提下, 尝试从内部培育领军企业, 通过整合县内文化产业资源, 撤并县新闻中心和广电台, 并进行企业化转制, 新建县级文化传媒集团, 抱团推进县级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一、重要意义

(一) 引领产业发展作用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一些优势文化产业, 譬如广电、新闻出版等重点单位通过转企改制, 可以加速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产业的崛起和强势企业的引领作用相辅相成。近年来, 随着浙江省广电、浙报集团等文化创意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 引领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打响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二) 基层改革示范作用

从全国来看, 在县级组建文化传媒集团是首创, 政治意义重大;从浙江来看, 组建县级文化传媒集团, 整合行政职能、精简政府部门,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基层推进机构改革的又一经典案例。具体而言, 通过组建新的文化传媒集团具有双层示范意义:一是撤并新闻中心和广电两部门, 组建市场化运作的企业, 有利于减轻了财政负担, 加快了基层机构改革进度;二是组建新的传媒集团, 引入强势微观主体, 有利于推动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县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产业结构必须由资源型工业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化。文化创意产业兼具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 通过创意产业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 有利于丰富现代服务业内涵,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进一步高度化, 增加技术含量, 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步伐, 实现经济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二、基础条件

(一) 政策环境良好

为了扶持和鼓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部于2007年底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整合文化资源三者结合起来。2008年7月浙江省出台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 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浙江省的文化软实力。2009年5月浙江省十二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 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 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日前,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的两个文件。

(二) 符合产业规律

根据国际经验, 当人均GDP低于800美元时, 人们的需求以解决温饱为主;当人均GDP上升到1000-3000美元时, 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开始活跃;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 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就会大幅攀升。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不仅是指县内经济条件, 更重要的是产业服务对象的经济条件, 否则发展文化产业便无从谈起。2008年, 我国人均GDP达到了3200美元, 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为42214元, 按6.945的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 进入文化消费需求大幅攀升阶段,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既符合全国大势, 契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

纵观全国, 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 有待产业整合;立足县域, 尚处于最初始的自发阶段, 在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撤并县新闻中心和广电台, 组建县级文化传媒集团在全国都属于首创, 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 解放自我, 更新观念, 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撤并机构涉及到某些的部门利益, 在组建过程中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一定要破难的勇气, 不畏艰难, 奋勇前行, 拼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组建模式

(一) 组建途径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省委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以“资本运营、产业布局、项目带动”为方针, 打破地缘与行政界限, 整合县内的文化产业资源, 撤并新闻中心和广电台, 通过企业化转制, 组建文化传媒集团, 健全内部运作机制, 构筑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引领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主业定位

新组建的文化传媒集团, 主营业务定为以下几方面:新闻传播,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积极做好内、外宣工作, 报道县内的重要会议、事件, 宣传我县经济社会亮点工作。广告策划, 逐步向高端化挺进, 从事广告的策划及整个广告流程的代理业务, 拓展盈利领域。影视制作, 结合我县原有的影视基地, 独资拍摄小成本制作电影;通过合作参与具有潜力的小成本电影、动漫等影视作品制作。 (2) 资本运作, 通过兼并、参股、跨区域、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资本运作, 加快文化资源和资本的有效聚合和整合, 培育发展若干家细分领域的子公司, 完善产业布局, 实现企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工作建议

(一) 健全领导机制

文化传媒集团的组建涉及到一个量大面广的系统工作, 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的协调沟通, 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文化传媒集团组建推进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统筹及推行各项措施, 制定并实施推动集团组建的工作计划, 做好原有人员分流工作, 搞好政策落实督查, 确保组建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

(二) 加强政策扶持

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组建集团的实际, 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引导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向文化创意集团流动和集聚, 支持文化集团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集团项目用地, 国土部门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并给予出让金缴纳方面的优惠;制定相应细则, 加强文化创意专项资金对于集团发展的财政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集团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抵押放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集团选送优秀员工参与高等院校培训, 并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 对于集团引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结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要求, 加快推进增值税或营业税、进口关税等的免征及“改企转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三) 创新运作机制

创新用才机制。全国招聘主要经营管理人才, 高标准推进集团职业经理人营运;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以事量人的标准选人用人, 对中层干部全面实行聘任制, 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 优化组合。健全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据出资额来承担有限责任, 改变以往政企不分的情况;建立健全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组织结构, 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 降低成本, 提高管理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2007年02月.

[2]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07月.

[3]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2009年05月.

县级媒体改革创新 篇4

县级媒体记者队伍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一些新兴的媒体开始出现并且在县区开始使用, 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的县级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力以及相应的影响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可是最近几年因为价值多元化发展趋势、浮躁风的影响, 使得我国县级媒体单位的记者队伍并没有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而有所进步。

专家型记者的概念与特点

1、专家型记者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专家型记者就是能够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对某一个领域有着比较透彻的了解以及研究, 能够通过媒体发表自己的言论, 引导舆论的人, 但是笔者认为, 这一观点并不全面, 对于记者来说, 其工作就是进行采访与写作, 行业专家和记者依旧是不同的行业, 专家型记者是能够研究或者是长时期跟踪报道某一个领域的问题, 或者是对某一个领域的现象有着比较独到的研究以及理解, 或者是有着相对丰厚的信息来源的这样一批记者。

2、专家型记者的特点

对于专家型记者来说, 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 要有一个普通的媒体记者所应当具有的职业素养, 要具备普通的媒体记者所应当具备的所有基本条件。因为对于专家型记者来说其前提就是记者, 在此基础上要有一技之长, 能够具备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化知识, 对某个领域比较熟识。其次, 专家型记者能够站得更高能够看得更加的全面, 要有自身独立的思考视角以及报道的视角, 能够真正透过事件的表面来探究其实质。这也是专家型记者和普通记者一个比较大的不同之处, 再次, 专家型记者能够使用比较合适的方法以及研究的态度来发现事件中所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与意见。

县级电视台专家型记者培养途径

1、专家型记者要培养自己的“高度”

对于专家型记者来说, 这一说法并不抽象也不生僻, 它的前提必须是记者, 必须要对事实非常尊重, 必须要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受众, 但是专家型记者的能力又不仅仅只是在普通记者的范畴之内, 不只是新闻事件的见证者, 同时, 其所报道的东西会在某一个领域之中引导舆论, 同时还会形成相应的观点。这对于专家型记者来说是生来就有的使命, 最后, 记者中的专家, 在某一领域的新闻报道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有相当的权威, 在对事实进行报道的时候也应当有一定的责任感。

2、专家型记者要培养自己的“深度”

首先, 要有一定的职业定位, 对于记者来说, 其知识修养、背景、经历乃至性格塑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己在所报道的领域中能否真正深入, 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专家型记者, 这也是对专家型记者最为基本的一项要求。其次, 专家型记者应当具备持续渗透的相应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在某一个领域之中对该领域的知识以及认识不断地进行提升才会真正成为该领域中的专家型记者, 在某一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精神, 是当前专家型记者对专业报道所表现出来的无限热爱。再次, 有一定的专业化程度, 如果要成为一名专家型记者, 就应当对自己所关注的、所报道的领域进行高度的、宏大的以及更加精细准确的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该领域中所发生的事件有所了解, 才能真正驾驭。但是, 这里的专业化并非是专业研究的程度, 只不过是专家型记者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化的程度, 换句话说专家型记者之所以专业, 并不是为了研究, 而是为了报道。最后, 要超越报道的形态, 对于专家型记者来说, 其在报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半都是深度报道, 这样的一种报道形式往往是对一个领域所进行的思辨以及分析, 体现出了专业的水准以及专业化的能力。

3、专家型记者要培养自己的“角度”

当前的多媒体时代, 竞争相当激烈, 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独家”的竞争, 这也是一家媒体在诸多的媒体之中脱颖而出最为基本的要求, 所以, 专家型记者应当在日常的报道之中多多锻炼自己在报道以及评论上的独立性, 开辟新的视角, 其次, 要不断地发掘新的新闻线索和信息, 这主要是因为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隐晦的, 需要专家型记者进行深入的挖掘, 甚至是追踪, 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开辟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另外, 在对新闻的思考上以及在对新闻的处理上都应当用独立的、独家的视角。

结束语

县级建筑 篇5

一、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

一般在大中型城市,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三之前已在暑期进行了“超前学习”。而县级市初三学生极少在上课前就补习初三化学知识,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1.教育资源欠缺。相比较大中型城市,一般县级城市重点高中数量为数不多,大都只有一所重点高中,有的甚至没有重点高中,如瓦房店市目前仅有一所重点高中,而普通高中也仅有两所,所以客观上限制了本地学生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的数量,面对这种情况,极少有私立的培训学校在县级市针对初三化学的化学学习开设专门的补习班。

2.家长及学生对自身发展规划较少。以瓦房店某中学某班级为例,父母文化程度基本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较少。而且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对求学愿望不是特别强烈,家长正确引导较少。所以学生在进入初三后,对升学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而且部分学生在青春期对即将的升学压力产生逆反情绪,所以对刚刚开设的化学课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析以上原因,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没有对化学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相比较大中型城市的“超前学习”,学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实际上,这是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一个绝佳机会。因为“超前学习”的方式采用了更多的采取灌输,不做实验,更多的是把教材的新课内容作为一种知识性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并辅助一定的强化训练,让学生短期内掌握一些结论性内容。这样不但会冲击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学生因为超前学习,已经了解和知道教师的教学内容,上课插嘴或开小差,或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都已经掌握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而对学校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尊重,导致影响听课效率,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所以作为县级市的化学教学,应该利用这样的教学环境,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树立化学的“可持续教与学”

经调研县级市瓦房店某校某班化学考试某次综合模拟成绩,以百分制为标准,平均成绩仅为57分,那些意识上认为化学很简单的学生,在度过学习初期以后化学学科成绩下降,综合能力提升的高度明显不够。这主要是受化学简单这一论调的影响,缺少可持续的教与学过程。

1.提高教师自身对化学知识点的深入学习。目前本人所在的瓦房店某中学化学教研室比较偏远,农村中学教师缺编,无实验设施,本化学教研室已经全部在编并且大部分拥有本科学历,可开设教材所有的实验课程,但是相比较大中型城市重点中学所要求的名校毕业,化学专业硕士的要求,及多媒体教学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而身为教师,化学这一学科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尤其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化学成绩好的学生优势马上显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知识点较多,所以大多数内容不能深入讲解,如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配平等内容的教学主要停留在几个常见的化学实验中,所以记住即可。而到了高中阶段化学方程式又涉及到了化学反应平衡等知识。但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将初中的知识点掌握透彻,这样才能够统领全局,运筹帷幄,不但是一桶水,一缸水,更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教”。

2.不断挖掘学生潜力。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都觉得化学简单,甚至学了三分之一课程了,有的学生还停留在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而沾沾自喜,这主要是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点没有总体把握,学的时候也是东一块,西一块,并不深入。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断的挖掘学生潜力,尤其配合试验教学及多媒体手段,设计“有没有不会脏的衣服”、“葡萄酒如何变白就”、“清水变牛奶”、“铁树也能开花”等化学现象,让学生发现化学的奇妙,引导其自身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其中“每个学生应该是一个埋藏在深山的矿藏”,所以化学教师应是一个不断挖掘矿藏的人,而不应该是一个不断给予矿藏的人,真正的实现启发式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学”。

三、学好化学“重拾信心”

通过笔者在瓦房店市某校近七年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大中型城市的初三学生,发现本地区大部分学生普遍后劲较足,一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后,成绩提高较快。而化学这门课程又是新的起点,初一、初二成绩一般的同学可通过化学弥补与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的差距,提高初三学习的信心。这对于初二成绩还不是很拔尖,自信心略显不足的同学而言,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化学对于大家而言,都是一样的起跑线,它带给每个人的挑战和机遇是一样的,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刚刚起步的学科,为之努力,点滴积累,让自己的化学成绩占据班级乃至年段的领先位置,这必然能带来自信心的极大提升,从而也可带动其它学科的突飞猛进!

综合以上所做分析,对比大中型城市的化学教学情况,县级市的化学教学具备自身的特点,作为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但应该从微观上在化学这门学科上提高教学方法与技巧,更应该从宏观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学生心理,探索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摘要:考虑教育资源、区域环境等因素,县级城市的化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瓦房店县级市为例,主要从宏观上分析了化学课程的区域特点并给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教学,初中,化学

参考文献

[1]甘茂盛.农村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现状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2]王淑芬,陈美,王红芹.全国百强县教育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辽宁教育研究[J].2006,(9).

县级医院建设新动态 篇6

近些年来, 中央财政对县级医院建设的资金投入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力度, 有至少3000多所县级医院得到了扶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措施不断落地;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诊观念的转变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发展, 推动着医院硬件设施不断升级;可以预见的是, 县级医院在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定位将愈来愈明确, 其作用也将越发突显。

那么, 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县级医院以及如何建设县级医院, 才能让其在当前以及未来充分发挥作用?

这就是本期专题中我们要与各位读者讨论的话题。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探讨 篇7

1 农电管理问题分析

1.1 农村电力资产的安全风险问题

随着农村电力资产的移交, 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着产权延伸到农民每家每户的电能表。由于农民用电知识匮乏, 安全保护意识差, 农村电力事故将防不胜防, 一是设备事故, 二是人身伤亡事故, 使供电企业蒙受损失。

1.2 农村供用电秩序问题

农电体制改革后, 客户剧增, 农电管理工作量增加, 服务和管理难以全面到位。同时村委会失去管电特权后态度消极, 盗窃电能现象增加, 围攻农村电工现象时有发生。

1.3 农村安全用电问题

农村供电设施中农户进户线部分没有改造, 导线老化, 设备陈旧, 私拉乱接, 加之农民安全用电知识匮乏, 安全意识淡薄, 农村安全用电不容乐观。

1.4 农村电工的用工政策问题

由于农村电工的待遇未严格按照有关政策予以落实, 队伍极不稳定, 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农电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同工不同酬”, 待遇相差悬殊;二是农村电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未落实到位;三是安全工器具未落实到位。

2 以情为链, 架起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2.1 真情服务, 用真心赢民心

目前, 农民生活还不算富裕, 要搞好农村用电管理, 必须开宗明义, 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 带着感情服务, 真心相助, 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尽企业所能, 积极开展电力解困扶贫, 实施电力拉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实在的项目, 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兄弟解决在奔小康道路上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2.2 诚信共处, 以关心换同心

农村用电管理要创新, 要发展, 需要得到农村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协助, 调动他们管电积极性。在搞好农村供用电管理中, 要以德感人, 树立管理农村用电的主体意识, 积极主动承担起诸如电力资产保全、设备事故抢修等管理责任, 确保农民群众的用电安全,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召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要以诚待人, 农村用电管理体制改革后, 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 农村干部有些疑虑, 要进行感情沟通, 消除误会。聘请他们为用电协管员, 给予一定的工资报酬, 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工作上支持他们, 努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诚恳地在客户中聘请部分人大代表、乡村干部为用电监管员, 监督工作。要把电力服务的各种承诺, 不折不扣地兑现给客户, 用诚实守信的作风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3 以礼相待, 以热心换爱心

实施以情工作, 需要全体电业职工把真情始终贯穿在行动中, 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好三项工作: (1) 落实优质服务暗访制度。要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常态的管理内容搞好监督实施, 坚持“暗访”, 走近群众倾听呼声, 更多地从中发现不足, 改进工作; (2) 加强服务窗口建设。要切实落实好客户服务中心建设, 按标准配置服务设施, 对客户要做到“一杯茶解渴, 一席话暖心”, 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从而拉近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 (3) 落实首问责任制。工作中, 每位职工都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接待接待客户的来访, 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 做到主动接待, 主动解答, 主动带路, 主动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

3 抓好管理, 充分发挥供电所长的管理职能

3.1 合理机构设施, 全面落实供电所的规范化建设

紧紧围绕“职责到位, 工作高效, 服务真诚”这一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的目标, 从合理机构设置入手,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规范工作标准, 落实职责分工。按照供电所规范建设标准及农村供用电管理的实际需要, 在所内应设置电力营销组和安全生产组。电力营销组负责增容手续办理, 电费核算与回收, 营业普查。安全生产组负责工程的组织, 安全检查与监督, 法律宣传, 资产保护, 紧急服务和电工考核。其余人员充实到电工班, 这样有助于发挥管理职能, 有助于充实一线的管理力量。落实供电所的规范化建设中, 要注意抓好四项管理工作。

(1) 抓好人本管理。除了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政治教育之外, 还要从提高供电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着眼, 制定出职工行为规范。要把思想道德、业务技能、专业知识、服务水平四个因素作为竞技目标, 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待岗制。

(2) 抓好营销管理。首先, 要积极地开拓电力市场, 搞好两个结合:一要与电力优质服务相结合。强化电力“扶困济贫”, 要尽可能地为困难客户提供帮助, 给予优惠。在电力增容方面,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实行全方位服务。二要与农网改造工作相结合。努力增加电力覆盖面积,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其次, 要严格线损管理, 落实三个到位: (1) 管理方法到位, 积极探索, 努力解决变压器空载、轻载和高峰超载问题, 无功补偿问题和偷窃电问题, 使之成为规范的常态管理模式; (2) 具体工作到位, 认真落实抄表到户制度, 强化表计的档案管理。对于农村临时用电, 供电所执行登记制度, 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变压器的空载退出、低压线路的日巡夜巡、电容补偿等都有具体管理办法; (3) 目标考核到位, 根据管理要求不同, 管理实际不同, 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动态目标管理体系, 强化考核, 严格兑现。

(3) 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首先从职工行为安全着手,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杜绝习惯性违章, 落实安全责任制。其次是在组织措施上进行完善。改造下户线, 提高农村用电的安全系数。积极地与保险公司联袂, 力求规避风险。

(4) 抓好加强内部管理。按照一流供电企业的要求, 在加强职工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的同时, 要积极地优化供电所的办公环境, 达到整洁、优雅。

3.2 从实际出发, 搞好电工班的标准化建设

在电工班建设上, 一要合理设置电工班。在满足服务的前提下, 电工班尽量设在供电所内。对边远地区服务不便的可酌情设置;二要明确电工班的职责范围。电工班人员除集中学习、施工外, 要实施驻地服务, 责任到人, 并实行抄表与日常管理相分离;三要强化电工的使用与管理。电工班在正常情况下, 每周集中学习, 或利用一定时间集中整改施工, 其他时间搞好辖区服务。供电所内设一个24小时值班电话室, 每个电工配备通讯工具, 便于及时调度, 落实紧急服务。电工实行结构工资制, 工作总额的40%是基础工资, 35%是计件工资, 25%是考核工资, 提高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4 抓好思想建设, 努力激发职工的进取精神

4.1 强化思想教育, 提升职工思想素质

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 努力消除职工固守的“优势意识”、“安稳意识”,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 引导职工真正树立起“企兴我荣”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用身边先进人物的现身说法去触动人, 唤起职工的奋发精神。

4.2 引入竞争机制, 增强职工的拼搏精神

进一步深化部门负责制, 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领导按岗位聘用职工, 职工可按自己的特长选择岗位, 形成竞争上岗的双向选择机制, 从而使职工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积极地在企业管理中展示自我。

4.3 完善制约和激励机制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制订各类管理制度。在奖励方面, 注重考核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 注意奖金发放的实效性, 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在处罚方面, 做到不姑息, 不迁就, 坚持原则不放松。同时注重处罚尺度的准确性和处罚手段的合理性。

5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以身作则

5.1 自我完善, 适应新时期管理工作的需要

农村用电管理, 面对的矛盾错综复杂。要真正解决好, 需要“吃透”民情, 提高素质, 增强创新理念、管理理念、社会理念和效益理念, 提高驾驭力、号召力、凝聚力, 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广大干部辨别是非、解决矛盾的能力, 使他们善于换位思考, 想职工所想, 急职工所急, 做职工所需, 广听博取, 为职工搞好服务。

5.2 加强监督, 搞好干部队伍的廉洁建设

搞好“内部和外部”双重监督制, 在内部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同时建立干部述职制度, 民主评议与自我评议相结合, 以增强各级干部的事业心、成就感;在外部坚持用电监督员评议和企务公开制度, 把各项管理与服务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避免暗箱操作, 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5.3 不拘一格用人, 努力培养梯形领导干部队伍

上一篇:被动训练下一篇:货运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