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县级医院

2024-08-05

综合县级医院(共12篇)

综合县级医院 篇1

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三年医改实践中, 探索出了“自下而上、注重基础、分层推进、重点突破”的改革路径, 确定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90%病人在县域内得到治疗”的医改目标。2010年, 陕西省遴选5个县区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 0 11年试点县增加到5 6个。2 0 1 2年,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财政补偿、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4个配套文件, 在全省107个县区272所公立医院, 全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一、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投入补偿机制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强化政府责任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核心和要求。陕西省在改革实践中, 不断强化政府责任,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调整医疗服务收费, 降低药品价格, 努力探索建立长效投入补偿新机制。

(一) 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医院在职职工基本工资、日常运行等费用, 由县级政府保障, 具体保障比例根据本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收支情况确定;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紧急救治、抢险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 政府给予全额保障;医院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 由政府逐年偿还, 省、市政府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二)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全省所有县区均成立了药品采购结算管理中心。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管理, 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逐步实现全部配备、使用。截至2012年10月底, 全省所有县区均已取消药品加成, 实现零差率销售。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 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三)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大力推进医疗价格调整, 发挥价格机制对医院补助作用。明确了医疗服务价格提高的幅度, 床位费为50%、诊查费40%、级别护理费和治疗费30%、手术费10%, 共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2285项;检测费中的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降幅不低于1743项;取消现行特需病房床位费的相关政策, 执行普通病房床位标准, 一些县区还取消了取暖费、降温费和门诊挂号费。同时, 为防止增加患者负担, 跟进调整了医保支付政策, 价格提升部分由医保资金消化。

二、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体制机制

(一) 探索法人治理结构

把建立以医院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途径。理事会成员包括政府办医主体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理事会负责审定医院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等决定, 目前全省已有30多个县成立了公立医院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有90多个县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聘、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院长人选, 由医院理事会聘任, 实行院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

(二)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增加医院人员编制;二是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度;三是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 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目前81.2%县级公立医院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95%的县级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管理, 工资较改革前增长了18.1%。

(三) 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监管

强化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推出管理制度。完善了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实行定期和动态相结合的医院运行情况量化考核。全省107个县区全部建立了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 有70个县区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挂钩, 有66个县区与政府财政补助挂钩。76家医院实行外部财务审计制度。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一) 全面落实院长负责制

院长全面负责医院日常运行管理, 在业务发展、项目投资、资金使用、人员聘用等方面充分履行职责。扩大院长管理自主权, 副院长和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由院长提名, 按组织程序任用。

(二) 强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 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 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 加强内部控制, 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三)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 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和自主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机制。

(四) 优化服务流程

实施同级医院检验结果互认, 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 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四、建立运行顺畅的分工协作机制

(一) 推行县镇一体化管理

把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组织连为一体, 将县级医院的品牌、技术、服务延伸到农村, 把优秀医务人员稳定在基层, 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现纵向联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目前, 全省104个涉农县区均推行了县镇一体化管理, 县域卫生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 加强城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

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帮扶机制, 增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有67家三级公立医院对112家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对口支援, 实现了全省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全覆盖。有266家县级公立医院与857家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85家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6家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托管。40家县级公立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实现远程会诊。

五、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一是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 县区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县级公立医院共同承担医保基金和医院运行风险, 实现了“双赢”。二是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通过单病种付费、门诊诊次总额预付、临床路径管理等途径, 把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目前, 全省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均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 病种数达到311个。三是推行医保、新农合资金市级统筹, 提高报销比例, 实现费用即时结算, 有效节约医疗资源, 促进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四是采取先行拨付周转资金、及时调整单病种付费标准等方法, 规避医疗服务缩水和医院负担过重现象发生。五是借力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 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中医汤剂、针灸全额报销, 住院病人中医药最高报销比例达到90%, 不仅弘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 也节约了大量医保资金。

经过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 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呈现“七升七降”的发展态势: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数量、业务收入、财政投入、职工工资、职工和患者满意度等7项指标较改革前明显上升;平均住院费、药占比、人均药费、转诊率、高档次药品使用比例和平均住院日、门诊排队挂号时长等7项指标显著下降。

综合县级医院 篇2

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意义

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对于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建立运行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更好地保护群众健康,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

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统筹推进补偿、价格、医保、监管、药品采购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加强人才、技术、专科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力争使居民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市)。

三、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涉及的医院

共3家,分别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院。

四、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时间和主要内容 2015年4月1日正式启动,所有药品(中药饮片暂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降低CT、磁共振等大型检查收费,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五、什么是“药品零差价”

是指医疗机构以采购价销售药品(中药饮片暂除外),即实行“原价进、原价出”的“零差价”销售方式。我市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均由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采购价全省统一。在药品采购价格整体降低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

六、如何弥补公立医院改革后减少的合理收入

改革前主要靠药品加成、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维持正常运行,改革就是要通过“一减一调一补”来破除以药养医:“一减”即实行药品零差价,降低大型检查费用,减轻群众负担;“一调”即合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一补”即增加财政投入。

七、既然是减轻群众负担为什么还要提高诊查费收费标准 通过药品零差率销售可以真正切断“以药补医”的链条,促进科学就医、合理用药。而提高诊查费等收费标准,既是对医院的合理补偿,也是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体现,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医院管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

综合县级医院 篇3

会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是广大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实现医改目标的必要途径,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深化县域医改的必然要求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决定首先选择300个左右县(市)进行改革试点,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政策、逐步推开。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指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必须准确把握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抓好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重点任务,落实试点的政策措施。他强调,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管理三方面任务的关系,把握好机制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协作三个关键环节,统筹实现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两个目标,以破除“以药补医”为重点,改革补偿政策,落实管理监督,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他要求,卫生部会同中央各相关部门将及时跟踪掌握试点情况,组织专家对试点地区开展评估,加强指导和支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围绕县级医院的薄弱环节,加强项目组织和管理工作,解决好县级医院的人才问题,持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同志讲话强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从十个方面积极探索,统筹推进。一是坚持公益性,履行政府办医职责。二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建立新的药品采购机制,切断医药利益链条。四是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五是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控制作用,同时,必须加强医院内部质量管理和外部监管,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六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七是切实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医院和医生行为。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九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十是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他指出,希望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攻坚战。

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同志,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同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同志分别作了讲话,结合部门职责,就贯彻落实国办文件进行工作部署。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责任,狠抓政策落实,做好县域医疗规划布局工作,落实符合规划的县级医院基建设备投入政策。推动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在价格调整、人事管理、内部分配等方面落实政策。要加强宣传,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氛围。

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和河南省修武县县委书记王建修同志代表地方发言。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篇4

一、主要做法

2012年, 农安县作为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4个试点县 (市) 之一, 按照省政府设计的“建立五项机制”的要求, 启动了改革工作, 2014年纳入国家第二批试点范围。改革以来, 我们坚持“强化政府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三条主线, 积极探索, 不断创新, 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整体进程。

一是建立政府保障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 定期督导调度改革工作, 确保了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县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断加大保障力度, 2012年, 整合了县城内医疗卫生资源, 为县人民医院增加用房2510平方米、增加医护人员56名, 并于2013和2014连续两年批准县人民医院自主公开招聘医护人员110名, 有效缓解了医院房屋不足和医护人员短缺问题。2014年重新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新增456名, 增加了人员经费投入;政府锁定并承担了两家公立医院历史债务1.2亿元, 现已化解到位5340万元, 并承担了544名离退休人员经费, 使公立医院能够轻装上阵。政府还为公立医院采购了核磁、CT、彩超、肾病透析机等仪器设备30件套, 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革以来, 县级投入资金达9745万元, 占各级财政投入的70%, 用于药品零差率补偿、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以及化解历史债务。今年, 县政府再投入1亿元, 用于公立医院仪器设备更新和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破除“以药养医”是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2012年我县在全省率先落实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中药饮片除外的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县政府对取消加成减少收入部分给予全额补偿。2014年吉林省出台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 我们及时调整了诊查类、手术类、护理类、中医服务类和大型设备检查类共1906项收费标准, 同步, 建立完善了新的补偿机制, 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 1/3通过政府加大投入解决, 2/3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由医保支付予以弥补。新的补偿机制发挥了医保资金和财政的补偿作用, 保障了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

三是强化药品采购和使用监管。我县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全部执行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 药价较改革前总体下降30%以上, 年节约支出达5000多万元。同时, 在医院内部加强药品使用监管, 定期开展处方点评, 查处过度医疗行为, 并对销售额异常增长且持续靠前的药品采取叫停措施, 2014年仅县人民医院就对医生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处罚达7万余元。通过有力的监管, 目前, 公立医院药占比从改革前的53%下降到44%, 基本药物使用率从8%提高到37%。今年, 两家公立医院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也实现了省药械采购服务平台上的阳光采购。

四是建立分级诊疗机制。2012年探索实施分级负责诊疗机制, 根据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治能力, 确定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够诊治疾病种类分别为501种、68种和31种, 并实行差异性补偿办法, 让在基层进行首诊患者享受最大的补偿比例, 基层最高补偿85%、县级普通疾病补偿75%、市级和省级分别为60%和55%, 县内能够诊治疾病未经转诊自行到上级医院的补偿比例降到20%。除了用补偿政策引导患者基层首诊, 我县还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基础, 几年来, 投入5766万元, 强化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 筑牢了乡村医疗网底, 并在全县建立了县乡双向转诊机制, 乡镇上转患者持基本信息, 到县级就诊享受优先诊疗和检查的便捷服务;县级下转患者持有诊断和治疗方案, 到基层进行康复治疗享受高比例补偿, 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的逐步完善, 构建大病转县级、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模式。

五是实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充分发挥医保资金在医改中的保障作用,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建立了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 实施总额预付定额包干、单病种限价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 依据前3年次均费用平均值和诊疗总人次平均值作为基数, 计算出当年所需费用总额, 实行预算包干;对前三年住院常见病、多发病中发病率较高的80个病种, 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采取定额包干、超支分担、按月预付、年度结算等办法, 有效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对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分解住院等现象, 不予支付所发生费用, 促使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用药, 实现医保资金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医疗机构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约束转变。

六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县政府建立了对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和医院运行情况的绩效考核制度, 考核结果与院长任职资格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挂钩, 促进院长落实任期目标责任, 挖掘医院管理潜能。医院内部实行全员岗位聘用管理, 并针对岗位不同, 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度, 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 坚持不与经济收入指标挂钩的原则, 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 鼓励医务人员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七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我县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制定长期住院医师进修学习计划, 鼓励医生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 大力支持特色专科建设。同时, 充分借助上级优质医疗资源, 努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我们与省内三甲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 在医疗远程会诊、省级专家坐诊、开展疑难手术、特殊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医院管理以及双向转诊工作方面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通过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不断满足县域百姓的就医需求。

二、主要成效

我县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得到了整体性的深入推进, 基本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百姓受益率得到提升。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实施, 让百姓直接受益, 实施以来共减少收入6364万元, 全部惠及百姓。从两家公立医院运行来看, 2014年:门诊39.6万人次、住院4.7万人次, 分别比改革前增长51%和42%;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为4, 680.26元, 增长速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2012年增长13.76%, 2014年增长仅为0.31%, 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住院次均费用:2012年比上年增长13.76%、2013年比上年增长7.01%、2014年比上年增长0.31%)

二是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两家公立医院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采取窗口叫号、无假日诊疗、出院一站式服务、费用自助查询等便民服务, 2012年创新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制度, 新农合患者住院只交自付部分费用, 不用交押金就可以住院治疗, 解决了困难群体住院交不起押金的实际困难, 群众十分满意。此外, 全县所有肾病患者在县内就可以完成血液透析, 并能够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二次补偿以及民政救助实现免费治疗。我们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大力开展下沉式服务, 组建责任医生健康服务团队和义诊小分队, 深入到边远村屯为大病患者、空巢老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 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诊治水平。

三是职工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新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实施, 体现了科学与公平, 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职工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县人民医院职工月平均收入比改革前增长了36%, 骨干医生最高月收入达1.5万元, 县中医院职工收入也比改革前有了大幅提高。目前, 医务人员都在钻研业务知识, 通过业务水平的提高来体现自身的劳务价值, 努力提供让患者满意的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县借助全省强化对口支援以及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有利契机, 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尤其医疗联合体组建后, 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地下沉, 患者对县级公立医院的信任度得到了提升, 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2014年接受省级12名专家帮扶, 指导开展胃癌、结肠癌等疑难手术658例, 为患者节省支出达700多万元, 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目前, 拥有与上级医院建立的联合科室3个, 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7个。中医药特色也进一步凸显, 建成省级重点专科3个,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40多项, 年诊疗达7万多人次。我县虽然临近医疗资源丰富的省会长春市, 但是通过改革, 县外转诊率大幅下降, 目前为9.8%, 较改革前降低22%。今年, 我们将借助医疗联合体平台, 重点提升位居县外转诊榜首的冠心病心梗、肺心症心衰以及其他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 力争使县外转诊率达到9%以下。

综合县级医院 篇5

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们对各位领导莅临第一秘书网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多年来给予第一秘书网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秘书网县是刘备做过县令的地方,自秦朝置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全县辖镇乡个街道办事处和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人口万,是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著名作家邓友梅的家乡。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第一秘书网为目标,全力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县,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同口径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主体四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整体经济运行质量越来越好。今年月份,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目前,全县有县级公立医院处,分别是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处;乡镇卫生院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处;一体化村卫生室处;在职县、乡医务人员人,开设床位余张。自年被确定为全省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夯实改革工作基础

始终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改善民生的高度来认识,不断强化措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健全完善了三项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对试点方案、政府补偿和价格调整方案进行专题研究,调度改革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完成时限,形成了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发改、卫生、财政、人社等部门组成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代表县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院长聘任、发展规划审定、基本建设投资、大型设备购置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运行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监管。三是绩效考核机制。研究出台了《第一秘书网县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评价核心,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护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每季度进行汇总考核。同时,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补助资金总额的作为常规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月拨付;作为绩效补助资金,待每季度考核后,按照考核结果于下季度初拨付。

二、抓牢关键环节,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全路径考虑,把握关键环节,强化制度设计,确保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效。具体讲,就是“一破、二提、三改变”。

“一破”即破除以药养医。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措施:一是自年月日起,我县家公立医院所有药品实行了零差价销售,并通过电子屏、宣传栏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了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的省级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销售额占到了全部药品的以上;三是实行了以“抗菌药物销售、医师应用抗生素、药品销售总额、科室收入药占比”为内容的“四公开”制度,避免了医务人员收入同药品销售额相挂钩,从源头上杜绝了“开大方、开贵药”的问题。

“二提”,即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政府财政投入,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年,我县公立医院实际加成为,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万元。一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取消药品加成后,为弥补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同时进一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增强服务的积极性,我们按照省里规定,对门诊及住院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五项进行了适当调整,总计调整金额万元。其中,门诊诊疗费提高部分全部由医保、新农合承担,住院诊疗费、手术费及护理费由医保、新农合按照比例报销,确保了改革后患者的医疗费用不增加。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主要在三个方面加大了投入。一是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提高服务价格后剩余的万元全部由财政承担,并纳入预算,用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常规补助和绩效考核补助,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医院基本建设及设备更新、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等个方面。截至目前,已拨付三处公立医院改革经费万元;二是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万元用于县中医院的整体迁建项目;三是将公立医院历史形成的亿元长期债务进行打包锁定,由县财政逐年偿还。

“三改变”,即一是改变患者付费方式,由过去“先付费后诊疗”改为“先诊疗后付费”。我县在全市率先启动这一政策,患者只须交纳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农合卡,无需住院押金即可先行住院治疗,出院时只承担个人自付金额即可。截至目前,三处县级医院共有万名患者享受到了这一惠民措施,至今无逃费现象发生。同时,我们还探索实行了新农合门诊及住院总额预付制度,即每年年初新农合管理机构向医院预拨上新农合报销总额的周转金,一季度一结算,年终按考核结果决算。共按照核定的总额标准向家县级公立医院预拨了万元的周转资金。年,为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减轻医保报销垫付资金的压力,我们进一步调高了预拨周转金的比例,提高到。二是改变新农合支付方式,变“按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的积极性。

三、注重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公立医院活力

一是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相继出台了《第一秘书网县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方案》、《第一秘书网县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暨廉洁风险防控“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提高了患者和社会满意度。去年月份,县卫生局联合科协共同组织开展了“第一秘书网县首届十大名医评选活动”,评选出十名同志为我县十大名医。今年,我们又组织开展了“最美医务工作者”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展示了我县广大医务工作者精湛的医术,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医务人员、尊重医务劳动的良好风气;二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县计划投资万元,在完成县医院信息中心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确保年底前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管理系统,加快医疗资源的融合,实现城乡一体、互联互通。为下一步推行居民“健康卡”一卡通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按照县级公立医院重新核定的机构编制人,全面推行人员聘用、竞争上岗制度,县人民医院对名中层干部实行了岗位竞聘,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文件,确定了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对符合引进条件和需求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经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实行直接考核聘用,畅通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另外,我们还大力实施对口帮扶,向上我们和市人民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向下由县级医院派出名主治医师对处乡镇卫生院、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定点帮扶,逐步形成了长效化的帮扶机制,有效引导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更多群众能够在基层看上病、看好病。县人民医院还承担着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四是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万元,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与济宁医学院联合建立研究生教育培训基地,每年选派名学科业务骨干重点培养。同时,通过聘请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柳景华任县人民医院名誉院长,邀请北京安贞医院、省齐鲁医院专家到县级医院坐诊人次,教学查房人次,手术人次,专题讲座次,重点开展了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和三支病变等复杂疑难病症的诊疗指导。医院全年共开展新技术项,创新成果明显,多项技术位居全市同级医院领先水平,重症医学、血液透析成为全市特色专科品牌。

四、开创“多赢”局面,各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一年多来,开创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多赢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明显”上:

一是医疗机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随着改革的深入实施,逐步完成了管理体制、人事分配机制等多项改革,医疗机构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今年月日,县人民医院成功加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集团)”,县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精神面貌、医疗质量、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热情明显高涨。通过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等一系列举措,确保了医务人员收入待遇呈逐步增长趋势,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年,三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和。三是群众医药费用明显降低。通过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有效控制了药价虚高和滥用药物现象,药品价格明显下降,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截至目前,家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价格较改革前降幅达,药占比下降了。四是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改革的实施,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可和拥护。患者满意度保持在以上,较改革前提高了个百分点。

各位领导,尽管我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挑战也逐步增大。一是财政投入压力逐年增加。我县作为全省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财力较为紧张。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期足额补助医院政策性减收尚有困难。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试点县市的资金投入。二是医院人才队伍匮乏,重点专科发展滞后。第一秘书网县三家公立医院目前主要存在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形成了人才断层。建议加强人才政策倾斜,加大人才的支持和帮扶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姚司长和各位领导视察调研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各项改革。在此,我们也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推动第一秘书网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篇6

意见指出,到2016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和总收入增幅下降,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自付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下降。到2017年,县级公立医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

价格 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此次意见提出多项措施,意在打掉“虚高的药价”。如提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要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意见要求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

今后,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那么,医院由此减少收入怎么办?意见提出,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补助,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

支付 后年实现复合型付费

意见给出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时间表:2015年底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县域内所有公立医院,覆盖30%以上的县级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到2017年,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

按病种付费,是指将不同的医疗服务根据疾病类别进行打包,然后根据病种进行支付。以分娩为例,支付方规定正常分娩的支付额度,比如5000元,则该5000元包括所有与分娩相关的服务,比如检查费、床位费、药品费等。

薪酬 医务人员禁设创收指标

意见明确提出“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意见还要求,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在职称评价标准上,按照要求,县级卫生人才职称的评价标准,将突出技能和服务质量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

管理 逐步取消医院行政级别

意见提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医院行政级别。完善县级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

此外,意见中强调“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并要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为行业管理。

综合县级医院 篇7

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是县域内医疗和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在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和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已成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浙江省医院协会组织专家针对浙江省实际情况,构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139所县级公立医院进行调查和评价。本期特别策划对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过程、现状调研的结果和分析进行系统报道,以期为国内其他省市构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下一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综合县级医院 篇8

1 县级医院财务人员现状

1.1 学历低,综合业务能力不高

县级医院的大部分财务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很多的财务人员并不是财会专业毕业的,有一大部分财务人员是从业务岗位转到财务岗位的。他们根据工作的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长期从事常规性、机械性的财务工作,普遍存在业务水平不过硬、技术水平不高、学历偏低等问题。知识结构的老化使他们常拘泥于传统的老思想、老方法。实际工作中,有些财务人员长期处于同一工作岗位,只会处理自己手头工作,其他的工作一概不会也一概不学,缺乏独立、完整的会计核算能力。

1.2 财务管理方面能力缺乏

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医院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决定了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现在医院都推行目标管理制度,这势必对医院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财务人员不仅得会基本账务处理,更要会管理,应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帮助医院制定一套以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和效益、患者满意度等业绩为考核项目的综合目标管理体系。

1.3 财经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财政部新的财经法规及条例颁布以后,有些财务人员不认真学习相关财经法规法律,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准确把握新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有些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强,但法律意识淡薄,不注重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违规操作、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在医院里面对领导打“感情牌”,对财务业务审核环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

2 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对策

2.1 加强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应该把好财务人员的选拔关,引进专门的财务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医院应该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经营、德才兼备的综合型管理人才,使这些人分配到医院各个财务相关部门,提高医院的一线管理能力。

2.2 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扎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能力

医院应该每月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业务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应该丰富多样。①及时学习国家新的财经政策法规,了解国家政策动向;②认真学习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的具体账务处理方法;③加强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的学习,以提高工作效率;④学习简单的医疗知识,了解诊疗流程,以便于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临床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精细的成本信息。

2.3 强化财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

医院一方面要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新财经法律的学习,做到廉洁自律、坚持原则。

3 结语

加强和改善县级医院财务人员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医院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医院会计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才能为现代医院改革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县级医院财务人员存在问题,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现代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汪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7).

[2]李承波.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8).

[3]王丹.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如何改进[J].经营与管理,2016(5).

[4]欧盈君.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整合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综合县级医院 篇9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指标体系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服务提升与能力建设越来越重视。各地都开始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并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如何,改革的成效如何,如何正确科学评价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试图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规范分析等方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并尝试运用这个评价工具对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为基层医改的成效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解决县级医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借鉴。同时,通过“以评促建、评改结合”的县级医院评价工作,可以引导和加强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目标。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2.1 指标框架的构建

通过查阅医院综合评价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文献,收集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政策文件与评价指南,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与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结合我国县级公立医院的国情特点与功能定位,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导向性、可比性、可操作性与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指标体系的框架,指标共包含三个层次,一级指标包括“资源与规模、能力与技术、中医与中药、效率与效益、质量与安全、教学与科技、管理与创新”七个方面。

通过专题小组法、 头脑风暴法等筛选出一些具有共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初步形成二级指标14项,同时,为三类指标建立了备选指标库,共包含三级指标60项。

2.2 指标的进一步优化

经过前期的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基本明确。对三级指标进行了两轮专家信函咨询,第一轮咨询,对部分三类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提出了疑议,又提出了增加体现服务创新与管理效率的相关指标,与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措施与目标紧密结合;第二轮专家咨询又在原有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将第一轮专家咨询的意见反馈给专家们,同时,对三类指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由专家重新评估。第二轮咨询后,经过整理,最后确定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67项。

2.3 指标权重的计算

2.3.1 专家咨询的加权评分值。为了体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评价结果重要程度的影响,通过专家咨询的方式要求每个专家对指标进行权重打分。

首先对每个指标计算出专家给出权重评分值与专家权威系数之积,公式为CXij=Xij×Cj(其中,CXij为第j个专家对第i个指标权重的加权评分值;Xij为第j个专家对第i个指标权重的评分值;Cj为第j个专家的权威系数;i为指标个数;j为第j个专家;i,j均为自然数)。经统计分析,各指标的专家权重加权评分值为正态分布,求该指标加权评分值的均值,公式为(其中,i为各指标专家加权评分值的均值;作为该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CXij为第i项指标的专家加权评分值;n为参加测评的专家数)。

2.3.2 权重的标准化。将各指标的权重均值(i)按照百分比进行标准化,即得出各指标的标准化权重。各级指标权重见表1。

2.4 指标得分的计算方式

2.4.1 指标性质的定义。根据指标性质将67项三类指标分为高优指标(正向指标)、低优指标(负向指标)和中性指标,其中,高优指标表示指标值越高,对评价效果越有效,得分越高,包括年门急诊人次数、年住院患者出院人次、年手术量、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等51项指标;低优指标表示指标值越高,对评价效果越不利,包括平均住院日、非计划内手术例数、一类切口感染率等11项指标;中性指标表示评价结果只有是与否两种情况,包括大专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资质、远程诊疗系统应用、电子病历应用等五项指标。

2.4.2 指标数据的指数化处理。进行指数化可以将不同性质、不同单位的指标调整成同一方向,便于统计分析。不同类别指标的指数化公式为

式中,Zi 指 数 值为该指标的指数值,M为这个指标的全省平均值,A为指标的实际值。

2.4.3 指标的加权得分值。各项指标的得分值为指标的指数值(Zi 指数值)与加权系数(i)的乘积。具体计算公式为Zi 得分=Zi×i(其中,Zi 得分为第i项指标的得分值)。各个医院的综合得分为(其中,Y得分为医院的总得分,n为指标数,i表示第i个指标)。

2.5 专家的可靠性论证

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研究选择的专家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分管医政和医院改革的领导、有经验的医院管理者、县级医院院长和县级医院临床科室主任等权威专家35人,其中20名专家进行了指标的权重打分。

2.5.1 专家的权威性检验。专家的权威程度通常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指标方案做出的判断依据,二是专家对指标方案的熟悉程度[1]。判断依据及其影响程度量化表见表2。专家对指标方案的熟悉程度,评价量化分为五个等级,熟悉系数分别为非常熟悉1,比较熟悉0.75,一般0.5,较不熟悉0.25,不熟悉0。

专家的权威程度为判断系数与熟悉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数值范围在0~1之间,越趋近于1,表明专家的权威性越大[2]。通过分析得到,此次研究所选取专家的平均判断系数为0.764,平均熟悉系数为0.842,权威程度均值为0.803,表明专家的权威性较高。

2.5.2 专家的协调性检验。对专家的权重评分情况进行专家的协调性检验,通过计算协调系数,判断专家对评分结果是否存在分歧,是表示专家咨询结果可信度的指标[3]。专家的协调性检验采用Kendall's协调系数W表示,经过整理专家回收咨询表的数据,得出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 =0.416,χ2=370.471,P<0.05,说明本研究所选取的专家协调性较一致。

2.6 信度与效度检验

作为新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在实证应用前必须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否则其结果可能是不可靠或不准确的[4]。本研究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来评价所构建指标体系的信度。α<0.6,说明内部一致性度较差;0.6≤α≤0.8,表示一致信度较好;α>0.8,认为内部一致性度非常好[5]。克朗巴哈系数运用SPSS软件直接计算,得到所构建的指标体系α值为0.74,即该指标体系能获得真实值的能力为74%,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较好的信度。

经过KMO和Bartlett检验,发现指标的KMO值为0.725,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指标体系具有结构效度, 可以用因子分析法来判断其结构效度[6]。运用SPSS软件作因子分析,得出主因子解释总变异>75%,且因子载荷>0.6,说明该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较优。

3 讨论与建议

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专题小组法、Delphi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定量计分方法、指标的科学性、可靠性、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一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经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的192所县级公立医院(包括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了测试,对医院提供的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了逐项审核,对统计口径和理解偏差进行了矫正。本研究在指标收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方面反馈良好。

由于当前所构建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以浙江省的基本情况为样本,而我国县级医院的地区差异性较大,且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现有的框架下,对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评价过程也应根据地域、政策、时间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和改进指标的构成,并及时修正指标含义,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行政部门提供时实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伍翔,易静,王润华.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3):303-305.

[2]陈英耀,倪明,胡献之,等.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评价指标筛选——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1):6-10.

[3]何江江,金春林,汤真清,等.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综合评分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36-38.

[4]陈乎雁.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任苒.卫生系统绩效评估及其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1,22(4):19-22.

综合县级医院 篇10

本文拟围绕国务院和卫生部要求优先发展县级医院并将其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重点推进的思路就我国县级医院改革发展谈点自己的思考,与大家一起研讨。

1 县级医院改革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 县级医院是我国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级医院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是我国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公立医院。除台湾省以外,我国现有县级行政单位(不含市辖区)2003个,占陆地国土面积的94%,县域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超过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全国共有县级医院9238所,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可以看出,县级医院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县级医院的发展建设和能力提升直接关系着我国3/4居民的健康改善。

1.2 县级医院是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

县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在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能否享受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所带来的好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不断加强,都有赖于县级医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3 县级医院是联结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

县医院承担着农村地区患者大病诊疗,同时,承担着城市大医院“守门人”的任务,上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城市大医院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必须通过县医院才能充分发挥。

1.4 县级医院改革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积极推进县医院改革发展、全面加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事关医改全局的重要环节。与城市医院相比,县医院在功能任务、组织结构、服务内容方面都相对简单。同时,县域层面行政管理的协调成本也相对较低,改革较容易推动。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而言,无论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还是改进医院内部管理,都与县级医院的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任务,都需要县级医院的支持和参与。县医院可以率先推进改革发展,为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探索和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强能力和水平,分流患者,可以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改革城市大医院改革与发展创造条件和动力。

2 县级医院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2.1 发展现状

我国县级医院在保障公民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由于医疗资源配置向城市大医院倾斜,县级医院发展受到较大影响。近几年,国家逐步认识到县级医院在整个医院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改革。

2.1.1 县级医院资源总量有所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县级医院在机构数量和床位数上都有显著的增加。2010年,全国共有县级医院9621所,较2005年增长13.23%,县级医院数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2010年县级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32.9万张,较2005年增长40.72%,县级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院总床位数的39%。

2.1.2 县级医院医疗服务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县级医院医疗服务量也有显著提升。2010年全国县级医院诊疗人次近6.9亿,较2005年增长46.8%,占全国医院总诊疗人次的33.8%;出院人数4374万人,较2005年增长91.6%,占全国医院出院人数的46.1%。

2.1.3 县级医院人力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980年,我国县级综合医院有卫生人员35.9万人,目前,全国县级医院卫生人员数已达到156.7万人,30年间增长了近3倍。县级医院卫生人员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的37.1%,较2005年增长26.39%。虽然总量有所增加,但目前县域层面千人口卫生人力仍然不足,2009年全国县域层面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1人,较城市少1.4人,且高职称、高学历医务人员比例较低。全国县级医院研究生学历比例为0.5%,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6.5%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县级医院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卫生人员仅占19.4%,也低于全国医院平均水平。2.1.4县级医院科室设置逐步健全。从全国总体上说,除小儿外科、精神科、结核病科和疼痛科、重症医学科外,县医院一级科室开设率达到85%以上;内、外、妇、儿、眼、耳、口、麻醉以及主要医技科室如检验科、影像科达到95%;急诊科开设率达90%。

2.2 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县级医院在基础设施条件、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体制机制也需要综合改革。

2.2.1 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城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在县级医院也同样存在。

2.2.2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医院公益性淡化。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不能对医院进行足额补偿。医院既要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又要确保自身生存发展,在经营上就难以避免趋利性。目前,县级医院普遍存在负债经营现象。据调查,全国90%县级医院负有债务,这些负债大部分只能通过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从而直接推动了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

2.2.3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县级医院发展。

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以及专业特色人才相对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引不来、留不住、养不起”现象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率相对较高。医院管理人员队伍良莠不齐,经过系统医院管理培训者很少。

2.2.4 医疗设备配置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需求。

医院业务用房陈旧落后,存在安全隐患;诊疗设备与城市二级医院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影响了部分诊疗项目的开展,难以适应县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

2.2.5 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落后,群众信任度不高。

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以上问题只能通过改革发展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逐步解决。

3 县级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和进展

目前,各地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指导下,从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和完善县级医院规划入手,推进改革,取得一些进展。由于全面推进改革刚刚开始,一些做法和进展也较为初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3.1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级医院的物质基础

按医改文件中要求,到2011年通过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计划在3年内安排投资360亿元重点支持全国2176所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

根据中央要求,针对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河南省提出“五年百亿工程”和“县医院发展倍增计划”,借助中央资金,计划利用5年分5批安排107个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总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对全省县级医院改造,使县级医院的总床位数由6万张扩增至15万张。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卫生部等有关部门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如2005年起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1110多所三级医院与2139所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每年选派2万余名城市优秀医务人员到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2010年8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安排600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三级医院进行“一对一”的临床技能培训等。

一些地方也通过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对口协作等多种方式,引进培养优秀技术人员,以加强当地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河南省实施了“5111”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4亿多元,免费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000名研究生,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培养1万名本科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1万名专科生,同时,将全省10万名注册乡村医生全部免费轮训一遍。陕西省宝鸡市财政投入600万元建成宝鸡基层人才培训基地,2010年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各类人员4000多人次,设立住院医师培训基金,选送县级公立医院优秀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到省内外学习深造。

3.3 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网底和龙头作用

医院业务科室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主体,200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医院业务科室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于专业发展缺乏可持续能力的科室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53.25亿元,为2130家县级医院(含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市辖区医院)配备临床急需的适宜医疗设备,重点加强急诊急救、重症监护、手术室、妇产科、儿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医疗设备条件。

针对县级医院科室不健全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重点专科,提升医院科室能力。北京市加强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原有卫生支农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及农民健康需求,重点加强11个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辽宁省实施县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程,根据全省县医院收治的疾病谱,确定县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利用5年的时间,每年争取财政投入1000万元,重点发展一个专科。

3.4 以补偿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本次县级医院改革的重要思路是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目前国家层面正在研究制定《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江西省2009年选择4所医院开展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工作,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后的经费缺口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增设药事服务费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试点医院当年财政补助根据上一年度药品收入计算,采取上年预拨、下年结算办法,70%实行一次性预拨,30%作为绩效考核。河南省制定《河南省新农合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分级定价,首批遴选阑尾炎、腹股沟斜疝等30个病种,在全省30家医院开展试点工作,2012年逐步扩大到60~100个病种,并逐步由按病种付费过渡到按疾病相关诊断组预付费(DRG)。陕西省子长县以补偿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将公立医院由差额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把过去财政对县医院只核发70%的工资改为100%核发。医务人员津贴补助和人才培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为公立医院安排13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人才。公立医院的历史债务由县财政统一打包,逐年清还。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从2008年6月1日起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因此形成的减收由财政补贴。

3.5 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内涵建设和发展

加强内部管理是县级医院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近期加大了对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内部管理的支持力度。2010年在中西部省(区、市)各选择1所有较强实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地处偏远的5个县各1所综合医院,建立基层远程会诊系统。12所部属(管)综合医院与西部12个省(区、市)省会城市各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偏远地市的1所综合医院,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

部分县级医院在实施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展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建立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山东省潍坊市县级综合医院推行临床路径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山东桓台县人民医院和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等医院投入千万元配备了电子病历、HIS、LIS、PACS等信息系统。陕西子长县实施绩效工作制改革,岗位工资占基础工资总量的60%,按考勤发放;绩效工资占基础工资总量的40%,按绩效发放。同时把医院经营利润的30%和财政补贴收益作为效益工资,按考核发放,使医务人员可变动工资占到工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充分调动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3.6 探索县域一体化运行,加强分工协作

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地方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辽宁省制订了《辽宁省医院职能分工的指导意见》,对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进行明确,三甲医院重点提升疑难重症的诊疗能力,县以下医院重点发展适宜技术,市级医院发展专科特色,并鼓励市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把这项工作与医院评审评价相结合,促进各医院按功能收治,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海市实施“区域医疗联合体”计划。组建由二、三级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试点推进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医疗保险支付模式和市民就医模式的综合改革。《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居民与医联体进行自愿签约就医,医联体内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由医保部门与医联体理事会协商确定预付总额,既提高了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又引导医院降低成本、确保质量。浙江省遂昌市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统筹运行新机制,县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对全县卫技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全员聘用制和职称评聘分开制,实行县域内卫生人才统筹使用、统一调配,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须先经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轮训,两年后统筹调配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

4 关于几个重点问题的思考

县级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县级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对于整个医改具有战略性的全局意义。随着我国医疗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基层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也在逐步释放,推进县级医院改革是既贯彻落实中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总体要求的重要安排,也是满足基层居民看病就医需求的重要保障。

4.1 明确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县级医院基础建设是实现“保基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保基本,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县级医院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明确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网底”和“龙头”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摆在目前的重要任务。合理布局,就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针对县域内群众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量和分布、服务需求、经济发展、地理交通等因素,合理设置县级医院。一方面要合理确定县级医院的位置,即地理布局;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县级医院的科室设置,即功能布局。通过合理布局强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针对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县级医院发展现状的差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县级医院能够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实现标准化。国家有关文件明确提出,政府至少办好1所县综合医院,完成标准化建设,有条件的可同时办好一所中医医院。

4.2 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是完成“强基层”任务的重要前提

强基层,就是要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形成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一要加强管理。县级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管理方式还比较粗放,以经验管理为主,严重制约医院发展。要积极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调研发现,凡是县医院功能作用发挥的医院,都是管理好的医院。二要改善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推行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切实提高患者就医的“幸福指数”。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问题是影响县级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导致人民群众“看病难”、影响人民群众就医趋向的主导因素。在县级医院,尤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即要严格准入、加强职业化教育、开展医务人员轮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又要设立特岗,积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优质”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执业,迅速提升服务能力。

4.3 以补偿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是实现“建机制”任务的核心要求

建机制,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一要建立补偿机制。要落实财政投入政策,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改革支付方式,调整医药价格,切断药品和医疗之间的利益联系,减少药品滥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县级医院覆盖农村70%的人口,在县一级做到医药分开,坚持县级医院的公益性,就可以大范围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危重病例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病例转诊等工作,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三要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开展县级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疗安全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

4.4 充分调度医务人员积极性是县级医院改革的重要条件

广大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医改的主力军,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县级医院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一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二要积极支持医生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三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和氛围,提高其社会地位,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之自觉自愿投身改革,否则医改将举步维艰。

4.5 中国院协会将在推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之年,各方都在关注。多年来,中国医院协会通过调研指导、培训交流、学术研究等活动,在推动医院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学习我们深深认识到,积极推进县医院综合改革,是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大力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是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选择,对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方便农村居民就医、合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后,中国医院协会将继续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县(市)医院管理分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开展县级医院的改革与发展调研,研究拟定管理规范与标准,积极组织县级医院的交流研讨,加强对县级医院调研指导,发挥好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为县级医院改革献计献策,共同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途径 篇11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汉中市各级医院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6所县级公立医院的审计结果看,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加以改进,切实将医改这一民生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一些医院采取自行招聘或返聘医技人员方式进行补充,补充人员所需经费不仅加重了医院负担,而且补充人员因不能入编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人才队伍稳定和医院长远发展。二是存在举债建设医院的问题。多数医院通过向银行贷款、向职工集资等方式筹集建设发展资金,增加了财务风险。三是财政补贴资金不到位。一些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补贴不到位,一些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未落实,在岗医务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方面的同级财政补贴落实得不好。四是合疗、医保资金拨付不及时。随着合疗、医保政策的推进,因合疗、医保资金拨付不及时导致医院代垫病人费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医院资金周转,加重了医院利息负担。五是相关配套政策和补偿机制衔接不及时。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实施后,需要跟进的相关配套政策和补偿机制未有效衔接,直接减少了医院的相关收入。六是药品“三统一”配送中还存诸多问题。部分急救药品和季节性药品配送不及时,一些配送药品价格高于当地进价,一些价低口碑好的临床用药不能供应。七是医院财务收支管理不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精神。大部分县财政对医院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既不符合医改政策规定,同时也造成财政收支的虚收虚支。

(二)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普遍存在分解住院、超范围收费、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使用旧标准收费等行为,损害患者利益。二是一些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单一,会计核算不规范,收入反映不完整、成本要素归集不齐全,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三是个别县级医院“大处方”、过度医学检查等现象依然存在。四是一些医院还存在药品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五是个别乡镇卫生院无专职财务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流失严重,人才匮乏。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大多数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县区财政仅对一些应用新仪器、新设备进行补助,并按成本制定医疗诊治服务收费标准,医院为求生存发展,多数采取“以药补医”和举债建设的发展模式。此外一些行业监管部门对医院违规收费、药品设备采购等行为监督不力,导致医疗卫生费用上涨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我市公立医院院长绝大多数是临床专家,对经济管理比较陌生。多数医务管理人员没有成本预算意识,部分财会人员也没有受过成本管理专业训练,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没有得到重视,医疗成本加大。医院管理者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的激励作用,简单地将医生的绩效工资、奖金与开单直接或间接挂钩,造成医生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增加了患者负担。

(三)公立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医药条件落后,医护人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导致病人过度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等大医院,出现了“小医院难看病、大医院看病难”的现象。

三、审计建议

(一)严格落实县级公立医院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

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方面的投入,保证公立医院平稳健康运行。与此同时要立足医院长远发展和群众就医需求,严控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合理配备医疗设备,杜绝举债建设行为,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二)大力提升基本药物“三统一”管理水平

各级卫生、食药监部门要围绕实施新版基本药物目录,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引入竞争机制,切实加强对配送企业的考核和退出管理,保证基本药物及时足量供应,满足基层临床用药需求。

(三)科学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

各级编制、卫生部门要按照床位与人员1:1.5的比例,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其中医生和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临床护士编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管理调整机制。

(四)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各级卫生部门要引导县级公立医院健全完善内部决策、运行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等制度,要围绕公立医院公益性目标,引导县级公立医院加快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的范围、内容、项目、标准、流程和管理方法。同时促进医保资金及时到位,缓解医院资金调度压力。同时各级卫生、财政等部门要督促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并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医德医风培训,探索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各级卫生、教育等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从医行为,坚决杜绝滥检查、滥治疗、滥用药和挂床住院、分解费用的违规行为。同时各级卫生、人社等部门要引导县级公立医院加快建立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将工作业绩与薪酬有效挂钩,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取酬,以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使广大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服务。

(六)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

市医改办要进一步细化医保报销政策,完善分级报销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引导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从根本上解决病人过度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等问题。同时,大力推进大病商业保险,支持发展与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综合县级医院 篇12

1.1 有利于医院强化医德建设, 树立良好医风

把反映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指标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 使医院的效益评价由单纯的经济指标评价转变为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评价, 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端正医德医风, 满足社会需求, 更好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2 有利于医院加强经济管理,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加强对县级医院服务成本的管理, 开源节流、增收节支,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促使县级医院向“优质、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1]。

1.3 有利于科学评价科室的工作业绩

涵盖了劳动量、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院内感染质量、医德医风等内容的各项指标能综合评价科室绩效和职工个人业绩。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综合指标的分值进行计算, 从总体上对县级医院科室和职工个人的工作业绩进行客观、科学、系统评价[2]。

2 构建县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在医院科学化管理的时代, 运用单项指标评价县级医院的某项效益已不能满足医院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将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由此衍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有机结合, 指标的量化和科学的评价程序是对县级医院综合效益做出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2]。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遵循以下3项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在具体评价运用中的价值取向尽可能公平、准确、客观, 并真实地反映县级医院经营服务活动的全貌, 科学地揭示影响综合效益状况的具体因素, 要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 在发现其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上, 选择能客观、系统反映县级医院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 从而设置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2 层次性原则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医院综合效益指标的两个重要方面, 也是对其下级指标的一个概括。下级指标既能反映某个单项效益, 又可以通过指标间的有机结合来反映总体效益, 同时这些低一级的指标又可作为其上级指标的解释指标。为了全面反映县级医院综合效益的总值和分项值, 运用指标的分层概括、有机组合, 进而深入分析形成综合效益优劣的原因[3]。

2.3 系统性原则

随着国家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变化, 也应相应地调整指标体系。在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中, 有许多指标都能够反映医院的某一部分效益, 因此要对这些指标进行优化和系统归类, 使整个评价体系具有综合描述功能, 能全面判断医院综合效益。

3 构建县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和方法

3.1 筛选评价指标

常用的筛选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单因素分析法、多元回归法、变异系数法等。本文采用Delphi法确定了县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包括3类21项指标[4,5], 主要包括反映社会效益的医疗业务评价指标、反映资源配置水平的资源配置评价指标和反映经济效益的经济评价指标3个方面的内容, 见表1。

注:*为低优指标

3.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因县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本系统的贡献存在差异, 其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是通过相应权重系数来反映的。因此, 权重系数的赋值是综合效益评价的关键, 确定权重时, 应坚持价值、关联和客观的原则, 常用方法有Delphi法、层次分析法 (AHP) 、连环比率法等。本文通过专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判,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3.2.1 专家评分

从指标的必要性、稳定性和在实际工作中达到的难易程度这3个方面, 通过征求专家个人意见和专家集体讨论, 对各层次指标进行对比, 确定重要程度并给出相应的分数[6,7]。

3.2.2 层次分析法

参照专家经验判断的权重重要程度, 通过统计分析,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系数[5], 得到客观的结果。

具体计算步骤: (1) 统计专家评分的结果:各指标重要程度的评分结果是通过取各位专家评分的中位数, 从而建立评判矩阵。

(2) 计算权重系数:从公式1获得权重向量近似值。

Wi′为因素i的权重向量近似值, aim为咨询专家确定指标i对指标m的相对重要程度。

(3) 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通过对因素权重向量近似值做归一化处理, 从公式2求得最大特征根, 获得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Wi为因素i的权重。

(4) 计算组合评分指数:检验判断矩阵用一致性指标C.I (公式3) , 计算得出各评判矩阵的结果 (C.I<0.1) 。

3.3 提请专家评判指标体系

设计县级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咨询表, 就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方面, 先向与现代医院管理有关的专家进行咨询, 并请专家填写有关内容, 选择指标, 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构建科学的县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县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李信春, 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2]魏东海.转轨时期医院经营管理效益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1999, 19 (9) :23-24.

[3]蔡辉, 倪宗瓒.综合效益影响因素的多层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1999, 16 (4) :197-198.

[4]王启林, 劳云飞.云南省卫生事业综合效益评价[J].卫生经济研究, 2000 (1) :38-39.

[5]熊巨全, 董军.医院管理与医学统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6]龚志平, 李钢强, 刘毅, 等.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调查表问卷设计[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1995, 11 (1) :23-24.

上一篇:基本单元下一篇: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