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大

2024-11-18

县级电大(共5篇)

县级电大 篇1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阿城分校自1979年建成以来, 在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 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借助社会各种媒体资源, 强化招生工作力度,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招生网络。学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完善办学设施。强化硬、软件建设, 实施“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使学校规模不断壮大, 使在册生人数逐年增多, 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学校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专业设置也在进一步拓宽。从原来单纯的学历教育模式到现在的“学历+专业资格+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员获得一张文凭到毕业时不仅有相应的学历而且还要有本职岗位的工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能力, 具有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能力, 能较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尽快地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

一、群策群力, 形成招生工作的良性机制

(1) 领导重视是基础。学校领导每年多次专门开会研究招生方案, 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并把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教职工中, 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

(2) 申报招生计划是招生工作的保证。我们就电大招生工作每年做一次调研, 经过反复摸底调查、讨论、分析, 决定招生计划进行开拓性的申报。

(3) 专业设置合理合时。我们设置专业的思路是:根据生源需求、根据人才需求、根据社会需求、根据学校条件巩固拳头专业需求, 补漏拾遗, 试办新专业。

(4) 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 强化招生宣传力度。招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做好电大宣传工作是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其具体宣传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向社会全面宣传阿城电大的办学情况和办学特色, 展示学校的优势;二是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宣传, 主动联系, 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三是利用各种媒体手段积极宣传;四是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五是动员和组织电大应往届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招生宣传。

(5) 巩固和发展招生网络, 发挥网络招生人员的作用。实践证明, 在各乡镇建立健全招生网络, 是抓好招生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6) 建立常年招生工作机制。

二、扩大专业设置, 形成办学规模

我校在原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变化停闭了小教和金融专业, 新增了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建筑施工与管理以及广告等专业。总体来说专业设置呈现逐渐增加之势, 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招生专业。

三、挖掘市场潜力, 开辟新的学习模式

根据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情况, 以培养中、高等人才, 技术工人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我校创建了“学历+专业资格+职业技能”的人才模式, 实行办学就业一体化, 从根本上保障每位毕业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为有志青年提供崭新就业机会。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由“天网、电网、人网”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开放式教育, 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 将深刻地改变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学过程、教育管理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资源将得到跨时空的共享, 学习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和理念, 学会掌握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方式, 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才能胜任开放教育的重任, 保证开放教育办学的质量。首先, 转变观念,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其次, 进行两种理论 (政治和业务) 和两种技能 (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技术) 的学习和培训;最后,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创造和珍惜每一次机会。

五、规范办学过程, 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基础

生源是电大的命脉, 而只有把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作为电大发展的永恒主题, 电大才能保证生源, 才能求生存、谋发展。因此, 我们把“以质量为生命, 以品牌求生存, 以创新为特色, 以贡献求发展”作为办学思想。狠抓教学质量, 维护电大办学声誉。特色上, 以招生时间长, 注册学生多, 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法本、会计专业作为品牌专业, 聘用高水平辅导教师。在管理上突出三个字:严、细、实。即学习过程严格管理, 服务工作认真细致, 辅导质量产生实效, 以此辐射其他专业。

六、发挥网上教学资源优势, 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内驱力

远程教育的特点是创设以“天网地网结合, 三级平台互动”为特点的网络教学环境。对于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整合、利用, 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网上学习过程等方面,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一是学校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开发、自建网上教学资源;二是要求课程辅导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网上学习, 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组织;三是跟踪记录学生的网上学习过程, 严格将学生网上学习过程纳入形成性考核中, 在平时成绩的给予、评定、上报中充分考虑其网上学习的时间、记录、效果;四是想方设法提高一站式“电大在线”平台的利用率和点击率。

七、我们县级电大办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1. 领导重视是动因;

2. 专业设置是标杆;

3. 全员参与是基础;

4. 激励政策是支持;

5. 扩大宣传是途径;

6. 学校环境是引力;

7. 发展网络是保证。

电大的事业在发展, 电大不断探索发展新途径,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 把特色办学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以崭新的思路规划美好的未来, 攻坚破难、勇往直前。

县级电大 篇2

叶兆祥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示范性县级电大评估对电大系统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该项评估的主要特点是:价值取向的示范性、内容的全面性、组织评估的严密性。它对电大系统建设发挥了导向作用、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评估所产生的效应是: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扩大了开放教育规模,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搞活了办学模式。

关键词:县级电大;示范性县级电大评估

原江苏省教委对电大系统所进行的示范性县级电大评估,自1999年开始,迄今已近3年。按照省教委的要求,在省电大的组织、指导、督促下,全省64所县级电大纷纷开展创建迎评活动。省教委分3批组织专家组评估,到目前为止,已申报的14所县电大中,已有11所通过评估。示范性县级电大评估对电大系统建设和县级电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对该项评估的特点及 其对电大系统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及效应作一简要分析。

一、评估特点

江苏电大成立23年来,曾在1994年至1997年间对县级电大进行了首次达标评估,旨在促进建立健全符合电大教育基本需要的县级电大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示范性县级电大评估是在达标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标准更高,重点更突出,检查更严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评估价值取向的示范性

示范性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建设一批新型县级电大,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力、人才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好地发挥电大在现代远程教育、构建开放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县级电大进行新一轮建设。其价值取向显示了一定的前瞻性和示范性。因此,评估中提高了评估标准,突出了教育现代化和开放办学要求。如对学校领导班子,在达标评估时只作了数量上的要求,而示范性评估不仅有数量标准,而且对其整体、个人素质、结构都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校园面积的最低标准也由15亩提高到30亩以上。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分别以较高的标准来衡量。尤为重要的是,为积极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对网络化教学环境的需求,这次评估首次将教育教学现代化设施建设和开放办学列入评估项目,并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在评估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共有17项,其中有关现代化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有2项,各项指标总权重1000,这两项就为180;在评估实施过程中,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另外,对开放办学也从开放对象、开放程度、资源开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从社会反映的途径评估开放办学效果。

2.评估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评估,实际上是对县级电大建设的一次全面检查。评估内容涵盖了新形势下县级电大建设的方方面面。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新增了办学方向,二级指标由原来的12项增至17项,三级指标由原来的33项增至52项。检查内容更为具体、详尽。如办学方向与办学条件就细化为10项二级指标,其中办学方向设置了目标规划、服务面向、专业设置、办学形式等。现代化设施方面包括了校园网、现代化教室、办公自动化、远教资源等内容。对管理则侧重检查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和学生管理。

3.评估组织的严密性

为了使评估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此次评估进行了严密的组织与实施。原省教委先期组织专家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力求使指标体系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又不脱离电大目前的实际。在评估过程中,组织了熟悉电大办学规律、有丰富办学经验的专家,依据评估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对评估单位的办学方向与办学条件、教学与管理、办学效益与特色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考核和了解,做到了严格评估程序,坚持评估标准,重在指导创建。在此期间,原省教委两次召开有县(市)电大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及时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指导创建迎评工作。

对这次评估,省电大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加强指导和督促。省校领导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分析创建形势,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经常赴基层电大调研,检查指导创建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发展、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深入进行并准备迎接教育部评估的新形势,省电大三次召集会议,组织县级电大的同志交流创建经验,研究和探讨新

形势下县级电大的发展策略和建设目标,给创建迎评工作以及时有力的指导。对评估通过的示范性县级电大,省电大不仅在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而且在下达招生计划、办学层次、科研项目上都给予了明显的倾斜。这些措施,调动了县电大的积极性,对评估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评估作用 1.导向作用

1997年,达标评估结束后,县级电大建设如何瞄准更高的目标,再上一个台阶,成为电大人极为关心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当时,电大面临的形势是,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加快,一批民办高校异军突起,高等教育的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此情况下,电大怎样寻求新的出路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惟一的答案是:发展是硬道理。因此,以引导县级电大进行新一轮发展为目的的示范性评估工作启动后,必然引起县级电大的密切关注,绝大部分县级电大领导能充分认识评估的意义,并予以高度重视,把创建迎评工作作为县电大又一次创业来实施。1998年底,省教委《关于启动江苏省示范性县级电大建设的意见》下发后,各县电大领导班子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在党员、干部和教职工中层层学习动员,使创建工作成为每个教职工的自觉行动。海门、昆山等电大还利用假期组织党员培训,认真学习评估要求和标准;武进电大不仅在学生中组织学习传达,还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创建工作,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县电大认真对照示范性县级电大建设标准,充分发动群众,查找差距,排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创建目标,落实措施。列出时间表,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步步落实。1999年上半年,锡山电大面临教育系统三项评估,工作繁杂,时间较紧,校领导妥善安排各项工作,使创建迎评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并顺利通过了验收。大丰电大主要领导1999年初刚刚调整上任就集中精力抓创建,使学校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沛县、楚州电大地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创建工作中,他们不等不靠,克服困难,鲜明地提出了学校的达标口号,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于创建工作。

2.推动作用

此次示范性县级电大创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出发,对教育教学现代化设施建设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各争创单位能够充分

认识到这一点,着眼于未来和发展,对教学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和财力。许多单位能够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调查,请教专家,认真制订既符合创建标准、又切合本单位实际的校园网建设方案,同时,还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详尽认真的调研和比较,购置质量可靠的设备。教学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目前大部分县电大经费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大家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多种渠道,采取自筹、贷款,争取支持、赞助等办法,使资金尽快到位,加快了创建工作的进程。武进、锡山、昆山电大基础较好,在创建工作中,他们不满足现状,继续加大投入,加快进度,使本校现代化设施建设在半年内按标准完成。省教委还在武进电大召开了现场会,其现代化设施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创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据统计,近年来全省县级电大用于购置计算机的投入达3954万元,用于校园网建设投入达2300万元。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县电大还重视对教职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全省所有的县电大领导均参加了省校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许多学校还对教师分期分批组织了学习、培训。为了鼓励教职工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一些电大还给教职工一定的开放网络教育岗位补贴,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实践证明,评估大大推动了我省县级电大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拉动作用

创建示范性县级电大工作还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从而拉动了地方政府对电大的投入。许多地方领导认为,县电大就是本地的高校。建设示范性县级电大,促提高,上水平,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是政府的事,也是全县人民关心的事。因而,纷纷把通过示范性县级电大评估验收列为年度政府工作目标,并采取政策倾斜、增加拨款等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大丰、太仓、江都等分管市领导还亲任电大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并亲自对教职工进行思想发动。大丰市政府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增加对电大的拨款,并由政府出面,召集12家骨干企业与电大一起召开校企共建座谈会,列出大丰电大创建工作中尚需解决的7个项目的财政缺口,请有关企业限时协助解决。宜兴市政府将电大建设列入“十五”计划,由市政府协调征地500 亩,总投资1.6亿元建设新校区,其中市政府在“十五”期间计划投资l500万元,市教委投资1200万元,规划三期工程,现已完成二期工程。各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创建迎评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评估效应 1.改善了办学条件

两年多来,江苏县级电大以评估指标为依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通过自身努力,加大投入,使基地和校舍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校园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不少县电大原来面积狭小,教学用房紧张的问题已经大大缓解。据初步统计,11所示范性县级电大目前占地面积766亩,在评估以前的基础上新增223亩,校舍总面积331654平方米,新增276248平方米,固定资产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2.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步伐

经过努力,县级电大的远程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强,所有县电大建立了卫星地面站,并完成了数字改造,大部分建立了闭路视频系统,11所示范性县电大的校园网全部建成,并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WWW、E-mail和远程拨号访问等功能,配置齐全,具备了运行多媒体课件,实施网上教学,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教学内容的条件。作为电大实施远程教育的重要条件,全省电大正在建立由ATM宽带网支撑的全省宽带地域网,所有示范性县电大均完成了ATM宽带光纤接人,并已开通,可实现视频与多媒体数据信息的高速传输,95%以上的县电大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阅览室、视听阅览室及计算机实验室、视听教室,示范性县电大还建起了远程直播课堂和视频会议系统。另外,在实现办公自动化方面,一些县校对学籍、图书、后勤等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大部分电大能够按照教职员工人数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目前,全省县级电大拥有计算机8000台以上。这些设施的建成,初步满足了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为电大教育方式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转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加强了教学资源的建设。11所示范性县级电大均制作了教学网页,并研制了一些小型的导学C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开放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3.扩大了开放教育规模

从1999年秋季起,随着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起步,县电大积极参与改革和试点,开办了开放教育部分专业。在试点实践中,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认真探索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管理模式,努力做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广播电视教学手段的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与远程开放教育的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开放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年上半年,县级电大开放教育学习注册人数已达27000人。不少学校还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门办学,与一些高等院校合作举办学历教育和专业证书班。海门、太仓、江都等电大还成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站,他们还常年与当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各类培训。尤以计算机和英语、企业管理较为普遍,已经成为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点和省双考考点。1997年至1999年,这11所县电大非学历教育人数累计都在3000人次以上。目前,全省县电大能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开放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大、中专并重,学历、非学历并列,脱产、业余并行,短期、长期培训并举的格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全日制与各类培训办得有声有色,各类专业的设置合理,能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要求,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4.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是这次创建评估的一个重要特点。许多县电大能以此为契机,狠抓内涵建设,加强建章立制,使得教学管理更加严格规范。经检查,11所示范性县电大治学严谨,重视素质教育,对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学生管理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来保证,管理规范有序、到位。在教学管理中能够严格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落实,考风考纪较好。在学生管理中,能够将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第二课堂搞得有声有色,日常生活管理有人抓,奖惩严明,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声誉。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教学和教育质量,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成功率的提高,在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电大毕业主仍受到了普遍欢迎。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较高,据2000年统计,太仓93%,昆山98%,海门91%,大丰90%,锡山100%,武进100%,金坛90%,沛县88%。

5.搞活了办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教育布局相应有所调整,县级电大的办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为了合理配置、统整当地教育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结合创建迎评工作,一些县级电大改变了原来独立设置的模式,而与当地其他教育机构合并,或者成为其他高校的二级学院。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县级电大与职教中心的合并的有28所,与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的有7所。与职高合并的有5所,与成人教育中心

县级电大 篇3

关键词:远程网络开放教育;硬件;软件;队伍

一、远程网络开放教育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

1.目前,县级电大存在着硬件设备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誤区,缺少系统思想的指导和长远发展的理念。表现为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认为只要硬件设备投入后,软件资源自然能随后跟上;

(2)在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方面,立足外部环境的改善,而没有立足于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3)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方面人力资源建设和投入不足,基本上只依赖少数技术人员,而没有号召和鼓励全体教师把工作的重点积极投入到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方面上来;

(4)没有发挥网络资源多元化的优势,网上教学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各层次学员的需要。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虽然有网但无效益,网上资源的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不能满足学员的实际需要。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不难发现,软件和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制约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瓶颈之一,而广大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问题则构成了开放教育工作的最大制约。县级电大只有在这两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尽快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才有可能在远程开放教育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上,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要想彻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1)领导重视,带头转变观念,加强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方面的领导亲自督战。

(2)增加软件和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注重长远利益的追求。

(3)人力资本最重要,要大力加强全体教师队伍的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建立超常规奖励机制。要利用物质奖励和个人价值的宣传,激励在远程网络开放教育方面有贡献的人。

(4)立足于用自己的力量把远程网络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规模搞上去,让它们在开放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

(5)加强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的合作与协作,多出精品,共享精品。

(6)通过各种调查手段,了解学员的实际需求,努力做到使最广大的学员满意。我们有理由相信,县级电大只要尽快转变观念,真抓实干,一定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把远程开放教育建设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远程开放教育建设中存在轻视合作和协作攻关的问题

几十年来,电大在全国范围内已形成了一个巨大而有效的三级教育教学网络,这个网络曾为电大事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按说,这个网络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理应在远程开放教育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这主要表现在各个县级电大之间各自为政,很少有横向的联合攻关和协作活动。这些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大系统优势的发挥。可以说电大的系统优势在远程开放教育的各个层面上的功能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在远程开放教育建设合作方面存在着极大的潜力。我们只有积极的应变,才会有出路。

电大系统至少有如下几点潜在的优势可以利用:

1.有一大批分散在各个县级电大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模式的教师队伍和工程技术队伍;

2.有一批较早进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及其制作领域的教师队伍和工程技术队伍;

3.县级电大大多已具有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和新建的计算机网络,有较好的实验基础设施;

4.各个县级电大都有一些很好的,但却没有被共享的好的教学及管理经验。

上述潜在的优势,如果被利用好,电大的事业就能够再创辉煌。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奋斗,争取把远程开放教育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荣碧德.论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教育社会化方式中的积极意义[J].现代远程教育,2003(02).

关于对县级电大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4

关键词:县级电大,招生工作,教学管理:学习中心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实行的是中央、省、市、县四级管理模式, 县级电大作为基层教育实践点, 承担面向学生教学管理和提供服务的任务和职责, 为进一步推进县级电大的建设, 完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 本文试图以丰城电大为蓝本, 对县级电大工作进行探讨。

一、招生工作

电大要充分发挥形式灵活、门类多样、适用性强的办学优势, 努力加快实用型人才培养步伐。生源是办好电大开放教育的关键。以往, 电大习惯于在家“守株待兔”式的招生方式, 而且眼光也只紧紧盯住机关、学校、医院、金融等一些招生热点部门。但是, 近年来, 随着招生热点部门这条生源主渠道日渐“淤塞”, 电大办学的生源问题开始变得忧心。要扩大生源, 用牵引的办法把电大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把招生的触角向企业、农村和社会各行各业延伸, 重新找到电大生源的“源头活水”。在工作中, 以最大的耐心、最真的情感、最优的服务动员每一个有志愿、有需求、有上进的人员, 尽最大可能把一个个农民、工人、私企老板和外出务工人员领进电大开放教育的课堂。

二、教学管理

县级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在于通过切实有效的远程信息技术为学员提供综合教育服务, 因此县级电大要“进一步形成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确保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位教育质量”。宜春电大丰城分校依托丰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 在教学管理、培训提升方面有独树一帜的先进经验。一直以来, 宜春电大丰城分校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学员既招得进, 又教得好, 是丰城电大培训工作的追求和承诺。在教学中, 丰城电大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规定所有论文指导老师必须专业对口, 职称达标, 教艺精湛, 爱岗敬业, 确保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电大的教学管理,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由于学员结构、成人学习特点、学工矛盾等原因, 电大的教学必须要有新的方法和举措, 丰城电大从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面向特殊群体, 建立行业学习中心

围绕行业需求开设土木工程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班、工程造价班等多个特色班, 为建筑行业培育人才助一臂之力。这些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的学历教育为我们下一步教学模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立足需求, 为学员提供专业特色服务。秉承着为行业服务的理念, 电大需架起急需实用型人才及技术管理人才的行业与电大的网络通道。在实际办学过程中, 结合行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在专业师资队伍上, 针对行业特点, 可从企事业单位和大学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给学员讲课, 实行专兼执教结合, 以适应行业专业变化的要求, 确保人才质量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在教学内容上, 学习中心应以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重点, 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2014 年, 丰城电大取得市民政局的支持, 使全市38 名优秀社区干部轻松入学;同时, 通过与市科技局牵手, 共同开发人力资源, 又使36 名民营科技型企业管理人员成为了电大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2015 年, 还争得市委组织部大力支持, 招收40 名科级干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提升教育;通过与市药监局配合, 招收52 名药店管理人员进行药学专业学习。 (2) 立足创新, 开辟招生领域新天地。行业学习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起点, 也必将开辟一片新天地, 学习中心作为行业与院校的桥梁纽带, 是维护院校声誉的窗口, 是学生求知的港湾。

2.面向企业员工, 成立企业学习中心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决定了它成为广播电视大学提升战略终端的合适对象, 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转型的终端战略的选择对象, 建设企业合作型学习中心, 主动地利用终端建设来重新整合教育资源, 进行教学改革, 提供优质服务, 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广播电视大学社会的整体竞争力和向国家开放大学的转型和发展。因此, 需抓住时机, 积极探索国家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建设新模式, 实现外置式向内置式合作形式的转变: (1) 探索企业电大的功能。企业电大主要功能就是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 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实践经验, 在实践工作中提升理论水平, 使教学、学习、工作做到“无界化”合作。目前, 丰城电大分校通过开设企业讲堂, 成功与“江西华伍制动股份有限公司”“、东鹏陶瓷”等6家知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签订培训合同, 共吸纳161 名企业骨干报名电大。 (2) 探索企业学习中心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企业电大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操作要点如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实现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目标化;以企业资源为切入口, 实现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优势共享;以网络为载体, 实现企业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远程支持。

在实践过程中, 两种模式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院校合作为行业、企业合作提供了师资保障。行业、企业是电大的生源基地。不管是与院校合作还是与行业、企业合作, 丰城电大都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为了实现从县级电大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的转型, 丰城电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在原有学校网站的基础上建立电大网络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2) 拓宽与院校合作的领域如:课程资源建设、非学历职业培训等; (3) 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4) 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度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刘永权, 刘海德.开放大学未来学习中心的架构[J].中国远程教育2014 (3)

[2]王铁军.内地远教需要科学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 (24)

县级电大 篇5

一、县级电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本课题抽样调查了温岭学院毕业和在读的农民大学生, 结果显示县级电大在提高农村素质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引导、服务和促进的作用。

1. 引导作用。

利用电大系统的自身优势, 对农民进行政策上的宣讲和发展方向上的指导;利用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 加强政策的宣传与解读, 引导提升思想觉悟和升华精神境界, 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农民的热情和创业潜能, 让政策深入人心;引导农民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把握新农村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用电大网络、信息作支撑, 为个体企业、地方产业、村庄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出谋划策。

2. 服务作用。

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系统, 是中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也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温岭学院于2010年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践, 陆续开设适应当地农民的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畜牧、观光农业等专业, 将地方性的高等学历教育向各个乡村延伸, 对新农村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从事农、林、畜、牧、小企业的农村青年带头人以电大培养的农民大学生为主, 他们将专业需求与学习紧密结合, 在各个领域尽显风采。

3. 促进作用。

培养农村行政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农民大学生, 完善乡村管理机制, 建设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乡村联动机制、市场对接机制和长效的综合培训机制;培养乡镇企业管理农民大学生, 促进植根于农村的微小企业发展, 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主体力量;培养纯农专业的大学生, 带动特种农业的发展, 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 提升对园林行业和新农村的技术服务能力, 改善农村居民环境, 美化村容和村貌, 促进乡村旅游文化事业发展。

二、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困惑

电大的远程教育最贴近农村,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个较好的平台。然而, 本课题抽样调查了农民大学生、6个乡镇18至35岁的农民, 发现如下困惑:

1. 认识不到位。

温岭学院农民大学生招收程序, 先由组织部门核准名额, 乡镇根据村人口分布分配参考名额, 再由各村委具体确定对象, 其中乡镇在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 乡镇工作非常繁杂, 公务员的工作量、压力大, 教育又不是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 因而常被急事、繁事、杂事挤在一边。另一方面, 由于农民受文化素养、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诸多因素制约, 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 对教学效果也会持怀疑、观望态度, 难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个别村至今还存在没有农民大学生的现象。多方的认识不到位, 县级电大就无法扩大农民大学生的培养规模, 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建设。

2. 专业设置不到位。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的专业针对农村, 但专业课程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际。如乡镇企业管理专业, 直接针对乡镇企业的专业课程不够充分;园林技术专业的园林设计课程, 侧重学生画图技巧, 不太适当农民大学生实践应用。此外, 目前专业还是以种养殖、管理类专业为主, 欠缺村镇建设、社区教育管理、安全生产以及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专业。当然,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乡村差别巨大, 电大开设的专业完全符合各个农村的确难度较大, 但确定专业后, 开设课程选择和课程内容确定方面还有待做更细致的工作, 多侧重实践或在理论的指导下多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也许会更受农民朋友欢迎。

3. 培养经费不到位。

明显降低的农民大学生学费来源, 除了纯农专业全部由政府承担外, 其他专业基本上是由镇、村、个人分担。农村的主要财政收入与地缘直接相关, 城郊接合部、微小企业发达乡镇, 农民利用土地和人力优势增加经济收入, 村民还可以分享公共资源福利。然而, 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乡镇, 特别是靠近西面的山区, 相对经济欠发达, 农民收入偏低, 村级经济薄弱, 农民学费落实出现不到位现象, 影响全市农民素养的平衡发展。

三、县级电大的定位思考

县级电大扎根基层, 面向农村, 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如何发挥县级电大的开放远程教育资源优势, 思考县级电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 对于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实现学习型新农村的目标, 最终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向前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者。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 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要跟上农村发展的步伐, 就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 不能一劳永逸、固步自封。县级电大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农村,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以通过讲座、面授、培训方式,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渠道, 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宣传终身学习理念, 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传播者。

2. 学习型新农村的建设者。

未来的社会必须是学习型的社会, 要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从智力上和精神上装配起来。未来的农村, 也必将是学习型的新农村。因此, 县级电大应该是学习型新农村的建设者, 组织农业科技和市场营销培训, 让早上做商人上市场卖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养殖的鱼虾家禽的农民变成商人和富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让白天到民营企业上班的农民成为技术工人;全面进行综合素质培训, 让下班后继续学习和参与各种娱乐活动的农民能成为城镇市民。借助电大教育资源平台延伸到广阔农村, 使广大农民朋友自主构建符合个性特征的农业技术、经营理念、实践技能、文化知识, 发展智力, 提高能力, 提高素质。

3. 提高农民素质的实践者。

温岭市的农村人口密度较大, 但最大的人口密度不是在城区, 而是在石塘渔村。广播电视大学的“亮点”在于克服了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更不受教育者年龄、教育环节等方面的限制, 是提高农民素质最为合适的实践者。通过系统网络和办学网络, 开发农村远程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将电大独特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多种方式输送到农民手中, 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农村教育, 使广大农民在家门口便可接受教育。培训村级信息管理员,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营造浓厚的农业科技氛围, 切实优化“三农”发展环境。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人员交流、产业联系、各种媒体的纽带和中介作用, 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 让农民把空暇时间从事赌博陋习变成有益的学习, 逐步改造农村所祈盼的社会结构, 实践学习型新农村, 构建新农村终身学习体系。

上一篇:方方小说下一篇:提高语法填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