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质检机构(精选7篇)
县级质检机构 篇1
摘要:介绍了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 并从机构建设、监管队伍配置、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工作条件改善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促进县级粮油质检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实施及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进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由过去对国有粮食企业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向对全社会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转变。要依法监管好流通领域粮油质量, 粮食质检机构所起到的关键职能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 如何贯彻落实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充分发挥地县级质检机构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职能作用, 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加快县级粮油质检机构的建设, 是摆在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 粮食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推进, 县级粮油质量监测机构的工作被弱化, 边缘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现将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机构弱化, 发展受制
粮食质检机构建设相对被弱化, 在资金保障、发展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得存在较严重问题。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县级质量机构人员编制、人员开支、新检验项目开展、检验设备更新及质量监测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
1.2 粮食质量监管队伍配置不合理
《条例》和《办法》实施后各县相继成立粮食监查队伍。但多数县把粮油质量监测机构排除在外, 不参加日常监管工作。以沈阳市4个县为例, 只有新民粮油质量质监站编入监查科, 参加粮食行政执法。其余3个县粮油质量监测机构没有被编入粮食监查队伍, 无法参与粮食监查, 势必造成粮食监管工作中的质量监管空位和盲区。
1.3 投入不足
实验室环境硬件仍达不到计量认证新的《评审准则》要求。大多数县级检测机构在设施条件和技术力量上都较薄弱, 且经费缺乏保障, 拓展工作较困难, 要实现布局合理、安全实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新民粮油质量质监站为例, 其实验室面积不足200 m2, 达不到实验室认定标准。
1.4 技术相对落后, 人员老化
当前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发展很不平衡, 检测水平和能力差异较大, 市场粮油质量全方位监控的技术和能力不足。特别是卫检能力不强, 先进设备缺乏, 检测产品种类少, 粮油检测项目不全, 特别是对现有粮油标准中卫生项目的检测尚不能全部开展, 这是当前县级粮油检测机构技术落后的主要表现。多数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只能进行质量项目检测, 而对技术要求高的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溶残、农残等卫生指标, 无检测能力。此外, 目前县粮油质检机构总的现状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综合素质不高, 人才流失严重, 多数机构骨干人员年龄趋向老化, 知识结构和层次较低, 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严重缺乏。
2 对策
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高效、精确的检验检测体系和制度机制, 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食行政执法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加快粮油质检机构建设, 要以机构建设为载体, 以人才建设为关键, 以能力建设为牵引, 以设施建设为重点, 以体制机制为保障, 健全机构, 充实人员, 加大投入, 改善设施, 提升技术, 全面推进粮油检测机构体系、技术能力和服务平台建设, 形成层级分明、覆盖面广的粮食质监体系和技术服务平台[1,2]。
2.1 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 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 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 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 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对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粮食质检机构建设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粮食质检机构建设为重点, 要加强领导, 大力开展《条例》《办法》《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等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 为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创造舆论氛围。要积极争取县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 抓紧解决机构、人员编制及质量监测经费问题。把粮油质量机构建成专业性、权威性的检验机构。
2.2 合理配置监查管理队伍
要加强粮食质量工作, 使其法制化、制度化, 建议立法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明确粮食质量工作的地位与质量管理和检验机构的职能、权利和义务,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制度。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将粮食质检机构纳入监查管理队伍之中, 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油质量检验及卫生检验的专业性、权威性的作用, 提高粮食监管质量[3]。
2.3 加强人才培养, 建设专业能力较高的检测队伍
加强质检队伍的建设是当前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技术含量检验的不断增加, 需要一批具有适应新形势的知识结构和检验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这就要求县级质检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 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养与教育, 制订适合实际的人才培训规划。对基础理论较差的部分职工采取自学和实验室内以老带新的办法, 在尽可能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常规的检验方法和分析技能。对部分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的职工, 可与技术没备力量强、检测设备优的检验机构联合, 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体现质检机构特点的专业检验人才。对部分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年轻职工, 可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或质检机构合作联合进行系统培训, 以培养权威性的高科技人才。县级粮食部门和检验机构要尽快建立有利于吸收、培养和使用优秀人才的新机制, 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
2.4 加强项目建设, 提升检测技术能力
检测产品品种类少、粮油检测项目不全, 特别是对现有粮油标准中卫生项目还不能全部覆盖, 这是当前县级粮油检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 要找准项目和能力建设的突破口。一是在购置检测设备上应突出重点, 分清轻重缓急。粮油卫生监管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在项目建设、能力建设上, 重点围绕提高粮油卫生检测能力, 增强技术支撑和保障安全作用进行规划、实施。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应结合实际, 分步进行。确定重点, 添置专业性强、利用率高的精密检测设备, 建设有竞争力的县级监测站。
2.5 改善粮油质检机构的工作条件, 建立资源共享体系
政府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大力支持粮油质检机构建设加大设备投入, 配齐粮油质量检测和卫生检测所急需仪器设备和技术的配套、完善和更新、升级。提高县级粮油质检机构检测技术的互补性。要加强同省、市粮油质检机构在检验项目、检验技术上的合作, 这样既可弥补县级粮油质检机构检验能力上的不足, 又可提高检验的覆盖面。同时, 要加强与当地社会检验资源的合作, 依托社会资源, 借助社会力量, 开展检验检测, 做到资源共享[4]。
参考文献
[1]李雅莲, 冯厉, 徐弘彦.粮油质检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践[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6 (6) :46-47.
[2]齐朝富.对新形势下粮食质量工作的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 2003 (9) :28-30.
[3]孙晓明.建立健全粮油质检体系[J].中国粮食经济, 2010 (6) :61.
[4]费杏兴, 黄锦良.县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探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9, 25 (4) :9-10.
县级质检机构 篇2
一、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是质检机构的根本宗旨
1) 科学性。县级质量检验机构应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即依靠科学仪器、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检验产品的各项质量特性, 达到准确地、客观地评价产品质量水平, 以保障出具的每一份检验报告的时效性, 确保每一份检验报告的科学性。
2) 准确性。县级质量检验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科学程序办事, 以达到执行标准准确, 检验方法准确, 出具数据准确, 判断结论准确, 质量分析准确, 综合评价和汇总分析准确, 能够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准确的产品质量信息。
3) 公正性。公正性是各级质量检验机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 只有科学公正的工作作风, 才能保障数据公正, 只有公正的数据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律, 如果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不公正、不据实, 不仅给生产企业带来危害, 也会影响到质检部门的第三方的法律裁判效力, 影响政府形象。因此, 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对所有受检对象提供科学、准确、公正的技术服务, 严格遵守质监部门的质检工作纪律和工作宗旨, 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 实事求是, 不受一切外界的影响和干扰。
二、加强县级质检机构素质建设, 是确保“三性”的关键
1) 人员素质能力要素。县级质检机构在检验人员选用上, 应注重个人的基本素质, 检验人员应做到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刻苦钻研, 及时掌握各种新设备和新技术, 严格按国家的标准及规范进行检验工作, 绝不出具不负责任的检验报告, 是每个从事质检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 设备与环境要素:检验设备的好与坏和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因此, 在购买检验设备时在满足县级质检机构自身检验需求的同时, 应尽量考虑检验设备先进性与通用性, 以适应县级质检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对于已经老化的检验设备要及时更新, 要建立完善的定期检定、校准制度, 及时对检验设备检定、校准, 同时制定完善的期间核查制度和设备比对试验制度, 确保检验仪器设备, 特别是重要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对于检验设备的环境条件, 如温度、湿度、振动、粉尘、噪声等环境条件对检验场地也至关重要, 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严格控制, 并进行记录, 检验场地要满足试验要求。
3) 工作质量要素。检验人员对待检验工作, 要尽量克服出现人为检验数据错误因素, 在检验工作当中, 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检验, 严格科学的记录处理检验结果, 不徇私情。按规定办理收样、保管、领用、销毁手续, 对检验完毕的样品必须按规定处理。最后出具的检验报告, 要有检验人员出具的原始记录和校核人员认真进行校核确认无误方能出具报告。检验报告必须有检验人员、校核人员和批准人员签字加盖印章才能生效。
4) 工作作风要素。为使县级质检机构的质量检验工作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确保第三方的公正性, 质检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从事妨碍执行公务的事项, 质检机构应加强内部法制教育, 制定公正性声明, 反商业贿赂规定, 所有权保密规定等相关制度, 规范检验人员行为, 严格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索贿等违法行为, 端正业务指导思想, 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的质量, 全面提高质检机构的整体素质, 坚持“公正、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
三、提高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 是保证“三性”的前提条件
1) 在质量检验中,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出现错误报告是很难避免的, 特别是县级质检机构, 由于机构成立时间较短, 检验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缺少专业对口的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大多通过内部挑选, 短期业务培训取得检验资格上岗, 造成县级质检机构普遍缺少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检验人员现象。因此, 县级质检机构在质量检验过程中, 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合格报告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a.技术性原因:技术性原因是因检验人员缺乏检验技术造成的, 例如:未经培训的新上岗检验人员, 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检验技术不熟练, 对检验设备的使用方法不正确, 缺少检验经验等原因造成的。b.情绪性原因:由于检验人员因心情不好, 马虎大意, 工作不细心造成的。如检验人员思想不集中, 心情紧张, 有烦心事, 或因检验工作任务繁重, 检验时间仓促等原因引起的情绪波动所造成的。c.程序性原因:由于检验任务不均衡, 突击加班及管理混乱所造成的。如待检产品过于集中, 检验人员不足, 流转程序不完整, 标志不清, 造成检验人员未按程序检验造成的。d.明知故犯原因:由于检验人员不按标准规定进行检验, 或因不良动机故意出具虚假数据造成的。
2) 为减少因技术性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现象, 县级质检部门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控制能力, 从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人员管理、一起管理、设施管理等方面全面落实各项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 制定与各项制度相关的责任划分, 具体到每个相关人员, 并具体制定相应责任事故惩罚措施, 及个人考核制度, 同时加强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 提高检验人员整体水平, 引进具备较高检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对重点检验岗位, 实行双岗制。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技术考核, 从而提高县级质检机构的检验水平。同时, 采取定期对留存样品复检, 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人员对已检样品进行复核检验, 定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等方法, 减小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现象。从而使县级质检机构的产品质量检验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实验室建设探讨 篇3
1 实验室基础建设
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在房间内放置所需仪器,而是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考虑实验室的供电、供水、供气、通风、安全、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条件,以“安全、效率、舒适”三大要素为原则,合理地布局整个实验室[2]。
1.1 实验室地点选择
实验室最好有单独的大楼,质检中心实验室有易燃、易爆的气体、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以及挥发排放出来的废气等,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最好是远离人群。和其他单位在一起的实验室最好选择顶楼,这样既保证了实验室的可控性,也不对其他人造成影响。
实验室的面积一般应在300 m2以上,但是应尽量多规划一些实验室面积,为以后增添仪器设备预留发展空间。整个实验室尽量安排在一个楼层,有利于检测人员的操作,提高检测效率。
1.2 实验室的整体要求
实验室的层高不低于3.6 m,有空调的地方,其净高不低于2.8 m。门高不低于2.6 m,宽不少于1.0 m。每扇门上都应有观察窗,每个房间都应有窗户,且每扇窗户能保证有1/3可开启,有利于通风透气。特别是装有通风橱的房间,窗户应增加设计1~2扇。实验室的走道宽度不少于1.6 m,走道最好是一个方向,不能有台阶,如确实需要,可以将台阶改成坡道,且不能太陡,以方便推车自由走动及庞大仪器设备的搬运。
实验室的电路应保证有足够的功率,并预留备用容量。还应有单相和三相电源,在不同的位置多安装电源插座,实验室照明应有足够的亮度,应使用日光灯。每个房间都安装给排水和地漏管道,并有单独的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器、沉淀池、污水池、空调,实验室的控温、控湿面积应达到100 m2以上。
实验室的装修应坚实、耐磨、耐水、耐酸碱。实验操作台最好是钢木结构,高85 cm,桌面式的应选择耐高温、耐腐蚀、耐酸碱、防水、防火的材料,操作台上安装试剂瓶架。放置仪器的工作台可以定做,也可以用混凝土砌,不管是哪种,都应注意一点,工作台不能靠墙而设,必须在墙与工作台之间留一个宽约50 cm的维修通道[3]。因仪器设备的后面有很多的线路,一旦出故障需要检修时,如若没有维修通道,只能将仪器往外移动而不方便进行检查,而一般的仪器安装调试好后,不宜移动,否则会对仪器有所影响。
2 实验室功能室的划分及仪器设备的配置
2.1 色谱室
色谱室里放置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有条件的话,可以将这2个大型设备分开存放,各设一室。2台仪器的上方都应装有排气罩,并装有防止倒灌的装置,都应配有接地、断电保护装置、稳压电源,空调,有独立的控制开关,保证有5k W以上的功率,并装有水池、地漏。
液相色谱仪配有荧光检测器、紫外检测器、多位自动进样器、色谱柱,常用的色谱柱如C-18柱、C-8柱。气相色谱仪配有ECD、FPD检测器、多位自动进样器、色谱柱,常用的色谱柱如HP-1、HP-5、DB-17。并配有干燥管、高纯氮、高纯氢、空气,气体的纯度为99.999%以上,也可选用相应的气体发生器,气瓶不应与仪器放在同一房间,可在房间外隔出一个空间专门放置气瓶,助燃气体与可燃气体不可以放在一起,如氢气和氧气。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仪器室里用铁栅栏气瓶围起,并固定好,上锁。也可以购置气瓶柜,将气瓶锁在气瓶柜里,但是气瓶柜一定要通风透气。
2.2 光谱室
光谱室里放置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将两者分开放置,各处一室。和色谱室一样,也应装有排气罩、接地、断电保护装置、稳压电源,空调,有独立的控制开关、地漏、水池,水池应是防酸碱、耐腐蚀的材料,因原子吸收用电量比较大,光谱室应保证有15 k W以上的功率。原子吸收(含石墨炉)配有空压机、铅、铜、铬、镉灯、多位自动进样器、乙炔和纯氩气体,气体纯度为99.999%以上,与气相色谱一样,气瓶也最好不和仪器放在一起。原子荧光配有汞灯、砷灯、多位自动进样器,用纯氩气体,纯度需99.999%以上。
2.3 小型仪器室
小型仪器室里可以放置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洗板机、测油仪、油类萃取装置、火焰光度计、荧光增白物质检测仪、p H计、多功能水质分析仪等。应安装空调、水池、地漏、排风装置,电力功率需8 k W以上。
2.4 快速检测室
县级质检站主要工作是以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为主,则需要单独辟出一个快速检测室,配备空调、操作台和水池、地漏等。可以将农药残留检测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粗天平、振荡器、移液枪、刀具、砌板等速测所需物品放置其中,可方便检测,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5 常规分析室
常规分析室里主要放置化学测定分析设备等,如做肥料养分时用的酸、碱滴定台、蒸馏装置、抽滤装置、定氮仪等。分析室中应装有水池、地漏,因蒸馏装置、定氮仪等需要应用循环水,需多装几处尖嘴水龙头,且有相应的排水管道[4]。
2.6 样品前处理室
样品前处理室空间一定要宽敞,可以几人同时使用而不显拥挤。因检测工作的绝大数时间是处理样品,且需要用很多的辅助设备,如离心机、振荡摇床、稀释仪、旋转蒸发仪(需循环水)、超纯水机、固相萃取仪、超声波清洗仪、粉碎机等,需要将这些设备放置在操作台的周围,避免做前处理时来回奔走。
操作台应设置在整个前处理室的中间位置,桌面是耐磨、耐腐蚀、耐酸碱的材料,操作台下的抽屉,可以将零碎的小东西及小的玻璃器皿,如试管、小烧杯归类收纳其中。操作台的上方应安装试剂架,可分2层放置常用试剂等。前处理室的仪器比较多,用电量比较大,需要保证15 k W以上的电力功率。此外,在样品前处理室里,留一个空旷的区域,以用于放置多功能紧急冲淋洗眼器,并设有地漏。
2.7 消化室
消化室里主要是放置通风橱,有的质检站将通风橱放在前处理室,但从安全角度出发,可以将通风橱设计在样品前处理室的附近。一般做农药残留实验时的水浴蒸发、做重金属残留实验的消解等,都需在通风橱中进行,而做这些处理时,需要将有机溶剂和硝酸等挥发掉,虽然通风橱有排风吸气功能,但是难免有未排出的残留物质滞留在室内,长时间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通风橱的排风管一定要保持畅通,并有水池和地漏。有些设备必须放在通风橱中使用,如匀浆机、水浴锅、水浴振荡器、氮吹仪、旋转蒸发仪、微波消解仪等。微波消解仪由于体积比较大,可以将仪器放在外面,把排气管伸入通风橱即可。
2.8 天平室
天平室应设置面积不小于6 m2的前室,并可兼做更衣换鞋间,天平室宜布置在北向,外窗宜做密闭窗并设窗帘,天平室与前室之间应采用密封的玻璃隔断墙分隔,并宜采用推拉门。天平台台面和台座,应做隔振处理。天平台沿墙布置时,应与墙脱开,台面宜采用平整、光洁、有足够刚度的台板,并不得采用木制的工作台。设在楼层上的天平台基座,应设在靠墙及梁柱等有刚度建筑的区域[5]。
2.9 电热室、标准物质室、样品室、试剂室
电热室中主要放置一些加热干燥的设备,如马氟炉、真空干燥箱、恒温培养箱、鼓风干燥箱等,电热室中也应有操作台或是桌子。电热室的用电量巨大,电力功率需15 k W以上。标准物质应放置在冰箱里,一般使用家用冰箱即可,标准物质按不同的要求和需求放在冷冻室和冷藏室。样品室里需要放置冰箱、冰柜、样品架、晾土架等。试剂室里应设置窗户,并且有排风扇。有些试剂需要避光保存的,则应放入试剂柜,危险品和易制毒品必须放入试剂柜,且需要有双锁。
2.1 0 业务接待室、办公室等
此类区域用于咨询服务、收样接待、填写委托书、编写检测报告等。对于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单独设置洗涤室、超纯水室、晾土室、档案室、卫生间等。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应该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每个房间都应放1个灭火器,灭火器应做好定时检查,并在放灭火器的四周地面上围上黄色胶带。
3 小结
实验室是检测人员长时间工作的地方,在建设实验室时应考虑到每个方面,疏忽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给以后的工作造成相当大的麻烦或困扰,尽量避免过后改造[6]。因此,建设者需要仔细论证、精心设计,创造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率的实验室,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摘要:介绍了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实验室的基础建设、功能室的划分及仪器设备的配置建设,以为推动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实验室,建设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将在全国建设1200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J].科技致富向导,2010(1):37.
[2]陈石榕.浅议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J].农业质量标准,2008(1):28-30.
[3]许学宏,田子华.县乡级农产品质检站功能与建设标准探讨[J].江苏农村经济,2009(3):54-56.
[4]陈石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的建立与仪器设备的配置(一)[J].福建农业,2007(12):29.
[5]陈石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的建立与仪器设备的配置(二)[J].福建农业,2008(1):31.
质检机构基建工作浅议 篇4
1.1 建设背景
质检机构是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机构, 当前, 全国约有4 800多家此类机构。这些机构集中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间, 场地较为狭小, 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检测技术手段的发展, 人们对质检机构实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20世纪初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设立和建设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 但现有基础设施条件无法满足国家中心建设需要。于是,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各地质检机构以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为依托, 获得了程度不一的经费和土地支持后, 围绕实验室环境改善和能力提升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
1.2 建设活动特点
质检机构的基建工作围绕实验室能力提升开展, 因此与通用或常见的民用建筑或者一般办公建筑完全不同, 具有明显的质检特征。首先, 建设工作一般由质检机构自行组织完成, 质检机构在拿地、资金争取、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各个环节中占有主导地位, 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次, 建筑要求的特殊性强。质检大楼承载着各类专业仪器设备, 在设计技术要求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如通风、排气、用电、承重等方面往往与一般的建筑要求不同, 需要一一加以考虑。再次, 建设工作的质量要求高。质检机构出于本身行业的职业性特征, 对质量要求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严格性, 因此在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程类货物的品质等方面往往给予额外关注。最后, 建设时间紧, 任务重。质检机构的建设项目一旦被批准立项, 就进入了总局的时间表, 开始倒计时, 因此在工期上往往预期较短, 加之, 建筑技术要求的特殊性和建设经验不足, 导致超期现象较为普遍。
2 质检机构基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质检机构基建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建设规划, 局部性和短视现象较为普遍。质检机构一般是综合性检测机构, 由班子成员以集体决议的形式决定建设规划的规模和范畴。由于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是质检机构开展基建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契机, 基建单位比较关注的是当前局部问题的解决和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的通过, 造成基建只针对获批的某个国家中心开展能力建设, 围绕该中心检测能力的实现进行施工, 而忽略了对整个机构长远发展的整体考虑。这种分步、分阶段的建设模式, 直接导致多个基地运营的状况。例如, 西部某省级质检机构在A地的国家中心通过验收后, 位于B地的国家中心又要另外开始建设, 但是两地相距近百公里, 一个机构多基地导致运行成本的大幅提升和沟通渠道的不畅。
2) 建设过程中, 设计变更和经费追加现象屡见不鲜。一般情况下, 总平图或者施工图一旦确定, 不再进行更改。但是, 质检机构在总平图或者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 由于大楼的使用方涉及多个部门, 加上本身专业性不强, 设计变更和经费追加现象频现。甚至已经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图纸, 还要频繁地进行变更。一旦施工图设计变更, 工地必须先暂停该项施工, 待设计院重新出图后才能根据新图施工, 若新旧设计变更较大, 还须对已施工部分进行修复。如此下来, 不但浪费了时间, 延长了项目建设的周期, 更是产生了不必要的临时签证费用, 超概算的风险由此产生, 为未来的决算审计埋下隐患。例如, 中部某省级质检机构就因建设中增加地下室和幕墙项目, 超出概算40%, 严重违反了国家关于建设总投资不得超过原批准的立项概算10%的规定。
3) 建成后, 消防、电梯以及环保等专项验收中存在困难。质检大楼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或者商业建筑, 它在满足基本的办公条件的基础上, 更多地是对特殊实验条件的满足, 包括实验电源的稳定性、局部楼板的承重性、化学废气废液排出的安全性等。所以, 设计中较多地考虑了建筑的可用性, 但是无形中忽略了某些特殊行业的验收规范和要求。例如, 按照食品类实验室要求建成的废气废液废水处理系统, 很难在后期的消防及环保部门的验收中通过。
4) 投入使用时, 存在重新改造或部分不适用的情况。质检机构为了能够按期使项目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 在规划前期可能会对一些无法决定的事项进行预留, 待交付使用后再交由使用部门自行改造。也存在设计初期, 使用方对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不明确, 建成后重新调整改造的情况。这不仅造成宝贵的建设经费的浪费, 同时, 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破坏和影响已有的消防和安全系统, 为将来的使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5) 使用中, 出现高能耗以及难维护问题。质检机构的大楼使用要求高、技术含量高, 相应出现了能耗高、维护难的问题。现在的质检大楼绝大多数采用中央空调, 设计或者选型不当, 就会出现高能耗。例如, 东部某质检机构大楼设计的中央空调系统, 出现了一个房间工作, 需要开启整栋大楼空调的问题,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 很多大楼采用玻璃幕墙设计, 在造成光学污染的同时, 清洗维护起来费时费力。
2.2 出现上述问题, 认真分析后, 我们不难发现其原因
1) 质检机构缺乏建设经验。大多数质检机构数十年来未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严重缺乏。一般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基建办, 具体负责从项目立项、用地和经费争取、建筑设计、报审、造价、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全流程的管理性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 基建人员不知道该如何跟政府相关部门沟通, 不知道该怎么跟设计院、各行政主管部门、造价机构、招投标公司、施工方和监理方配合, 尤其是缺少既具有建筑专业知识, 又了解质检技术要求的人员, 导致从设计开始就存在考虑不成熟的问题, 施工中更是频繁变更设计图纸。
2) 质检机构获得的外部支持有限。质检机构在申请地方政府支持时, 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关注, 在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很难从整体上推动政府在资金和用地上给予机构一次性大规模的支持。决策层在有限的建设时间和外部经费支持下, 在以通过验收为目的的主导思想指引下, 在建设规划中只能强调当前获批检测能力的实现, 无法更好地将质检机构长远规划摆进去, 也无法充分将与当前检测能力相关的其他范畴考虑进去, 更没有办法把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所需的发展空间预估好。
3) 法律意识不强。质检机构在建设过程中过于强调对检测需求的实现, 开展见缝插针式的建设, 从而忽视了消防、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甚至设计初期就存在先通过验收后再改造或者先局部通过验收的打擦边球心理。
4) 管理薄弱。质检机构对基建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 对很多决策的确定和执行不够慎重和严肃, 同时无法对使用方和设计方变更设计的行为采取有效的制裁。管理的缺位造成决策时大家的随意性, 纵容了使用方随时变更工艺参数要求, 导致频繁变更设计的产生以及交付使用后改造问题的发生。
3 质检机构基建工作质量提升建议
1) 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加大对基建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 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 鼓励多参加同行业单位的经验交流活动, 严把人员进口关, 抽调具有一定协调、基建和招投标经验的人员从事基建工作, 专门对外招聘具有建筑专业教育背景或者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 增强管理的专业技术力量来从事基建管理工作。必要时, 适当引入代建制, 委托专业人员承担基建工作。
2) 加大对规划的前期投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质检机构在做整体规划时, 应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聘请有经验的顾问, 多外出调研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经过科学论证, 形成含金量较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获得机构整体发展需要的土地和资金或者获得政府阶段性的整体支持承诺。
3)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使用方需求。最好将工艺设计摆在土建设计之前, 做到量体裁衣。由使用方先提出具体需要的实验室及办公室的尺寸和仪器设备的用电、承重、排气、排水等要求后, 再交由设计院设计, 避免边设计边提交边更改。对于食品、化学、燃烧等专业实验室, 建议聘请专业的工艺设计公司先行进行设计, 再交由土建设计公司,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方需求, 降低更改的风险。
4) 增强法律意识。参与基建工作的所有人员应具备强烈的法律意识, 做到知法遵法守法, 不打法律的擦边球。加强对建设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 尤其应重点掌握《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消防法》等法规。在土建设计阶段将法规的要求并入工艺要求, 再重要的使用需求, 都得在满足基本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统筹开展设计和施工。通过对法律的重视, 确保建筑能安全地交付使用, 处理好“三废”, 并尽量考虑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型的绿色建筑靠拢。
5) 做好制度建设。针对基建工作的各个环节, 包括建设规划、设计、招投标、监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验收等等, 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约束各项决策的作出和执行。通过制度来提高作出决策的慎重性和执行的严肃性, 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 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严格对施单位的监管, 环环相扣, 才能使施工质量、安全、进度、资金使用等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 确保整个建设过程高标准、严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基建工作对于质检机构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 存在摸石头过河的困难和风险, 需要质检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予以关注和提升, 方能建设出令人满意的高品质建筑。
参考文献
[1]肖钧.浅议如何做好高校基建管理工作[J].中州大学学报, 2012 (4) .
[2]路尧.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安基建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 2012 (22) .
论质检机构如何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篇5
我国稳定快速的发展国民经济, 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 以及近年来连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 使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质监系统对于生产环节负有责任, 这已在法律中具有明确的规定。如何才能履行好职责, 质监系统面对着很大的压力。作为提供检验数据的部门, 质检机构是质监系统履行职责的重要支撑和技术保证, 决定着质监系统能否长远发展。
2 完善质检机构检验检测体系的措施
2.1 全面提升质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
要坚持分类管理和全方位培训, 对于培训机制牙进一步完善, 采用多种有效措施, 提高质检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在岗培训, 主要学习质检方面的法律法规, 以及检验检测技术、标准,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使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检测水平得以持续提高。
2.2 有效配置和管理实验室检验基础设备
为与新形势下检验工作要求相适应, 质检机构提供的检验数据必须准确, 这就需要现代化的检验检测设备, 因此, 质检要加大设备投入力度, 引进配置精密、先进的检测设备, 以满足实验室的需要;要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管理检验设备, 严格培训设备使用人员, 确保持证上岗, 安排专人管理精密仪器, 并在做到及时维护保养。坚持购置审批备案制度, 在更新、升级设备前, 要进行咨询论证, 防止盲目购置而造成资源浪费。只有检验设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检出的数据才能确保准确, 从而使实验室误差减到最少。
2.3 要出具公正、准确的检验报告
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检验细则进行产品检验, 使检验数据确保的准确可靠。具体说, 要严格执行国标、行准、地方和企业标准。质检机构对于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必须满足完整、真实、准确和科学的要求, 确保真实有效地体现原始数据和各步运算的记录。
2.4 要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检验方法标准是有效实施检验检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凡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范围内的产品, 要依据其相应的标准进行组织生产和检验检测。对于某些特色产品, 没有相关界别标准规定的, 要要求鼓励企业高于各级标准进行生产, 以确保产品质量。
2.5 要加强质检机构的内部管理
要构建运行通畅的管理体系。对管理体系文件要加以完善, 制定合理调人员、招聘技术人员的制度和机制;坚持改革薪酬制度, 分离实际收入和档案工资, 坚持把个人收入与工作绩效、岗位表现和技术水平挂钩, 把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以增强推进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目前, 有些制约新形势下质检事业快速发展的旧体制依然存在, 致使大多数技术机构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人员队伍运作, 从而出现了需要的人进不来, 不需要的走不了的现象。即使能够招聘到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但因为编制和相关待遇问题无法解决, 使得这些优秀人才难以施展才华, 不能获得应有的报酬, 长期以往, 势必造成人才的流失。因此, 必须要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从而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 推动质检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2.6 要大力加强质检机构的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上层建筑, 也是一个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 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已被广泛采用。通过文化建设, 可注入精神动力, 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文化建设, 可以使人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念得到有效提升, 素质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得以进一步增强, 使人的工作精神得以振奋, 产生高昂的斗志;加强文化建设能够锻造奋发进取、素质过硬、有所作为团队和集体。质检机构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基础性的服务的一种特殊机构, 同样是由各类有思想、有需求的人组成的, 需要一种“软因素”对他们的规则意识和思想行为的进行积极的影响, 来提高他们工作的自觉性, 从而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这也就是说要营造单位的组织文化。就质检机构当前的工作而言, 仅仅依靠规章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重奖重罚, 以及通过严格内部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只往往只能治标之策, 但绝不能不本。因此, 加强质检机构的文化建设, 运用先进文化塑造质检队伍的灵魂, 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才是最最根本的措施。因为, 构建优秀的技术机构文化有利于技术机构加强内部管理, 有利于进一步对检验检测市场进行开发, 有利于技术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 结论
要判断产品质量合格与否,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它能够为行政执法、监管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因此, 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专业技术力量, 推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 对于可推动质监工作的科学发展, 使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得到切实维护,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又好又快地发展,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当前, 不断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和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 对检测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要求, 质监系统必须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也就算是说, 要想抓好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必须要靠完善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县级质检机构 篇6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是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拥有的核心资产之一,是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并得到检验结果数据的硬件基础[1]。持续提高检测设备管理的质量,是质检机构科学、准确、高效地完成客户委托检验任务,满足并超越客户对检验质量、检验时效期望值的保证[2]。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质量检测需求的提高,政府不断加大对质检机构检测设备投入,质检机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以某地级质检所为例,至2013年设备原值已超1 300万元,拥有安捷伦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气质联用仪、 液质联用仪,上海蓝波公司局部放电检测仪,上海峰际公司成束燃烧试验设备等高值、大型检测仪器设备上百台套,装备水平的提高,使其有能力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每年完成5 000份以上检测报告。 如何持续提高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质量, 是当前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总量不断增加形势下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满足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的要求,也是监管部门对质检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3]提出的要求。
1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流程及问题分析
从采购开始直至最终报废,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涉及众多环节内容,典型的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伴随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总量不断增加,要管好、用好检测设备,就必须动态地对现有设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偏离进行识别和持续改进,以持续适应质检机构的发展需求。
1.1设备采购环节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采购主要问题有:
1有的检测能力建成后,由于业务量少或设备不稳定,年实际使用率长期徘徊在低位,而添置的设备花费却数万乃至数十万以上。一方面,设备使用频次少,另一方面,维持其正常状态及量值溯源费用却并不少。如某机构购买的国内某厂出品的气相色谱仪,受经费限制,过多地考虑了价格因素,后来在实际使用中设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与生产企业长时间沟通处置后,将原因归咎于使用人员技能欠缺,直到重新购买其他企业气相色谱仪后, 才发现是设备本身问题,而此时已过质保期。
2有的设备购置之后没几年,国家发布了新的试验方法标准,原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停用。 如某机构建立了水泥产品检测能力,之后随着新标准的发布,其主要指标胶砂强度项目的试验方法及所用设备(胶砂组成、操作方法、养护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原有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只能弃置。
3有的设备购买时只考虑到项目检验的需要, 甚至仅凭经销商的推荐和宣传资料,使所购的设备最终出现不好用、不通用或基本用不上而闲置的情况,导致花大价钱购买的设备短暂试用后或闲置或损坏无法使用。如某机构购买的某型号“微波消解仪”,耗资数万元,短暂使用后,发现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匹配,无法正常使用,设备闲置至今。
4此外,还需要避免由于论证不足,造成科室之间重复添置功能相似、性能指标相互重叠检测设备的情况发生。
1.2量值溯源管理环节
量值溯源管理主要问题是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重复检定或设备失准仍投入使用,以及试验使用的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状态出现不确定。表现为:
1未仔细核对或未妥善保管检定证书,致检定证书未归档或丢失,无法直观判定设备量值溯源状态。
2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与设备溯源需求脱节或检定计划未有效执行,发生漏检。
3设备故障修复后,未在使用前再次检定或校准以确定设备准确度、测量范围已恢复正常。
4虽然是有证标准物质,但超保质期使用。
5标准物质定容配置成试验用标准溶液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使用或在标准物质说明书规定保存条件以外环境中保存、使用。如“乳清蛋白粉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标准物质”说明书要求“置于4 ℃冰箱中冷藏保存,使用前应恒温至室温,并充分摇动以保证均匀”。
1.3人员配备环节
人员配备主要问题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少,计量器具管理人员非专职,专业知识不足。表现为:
1大型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电缆局部放电检测仪等)系统在安装验收后,生产厂往往只提供人员数量有限的免费培训,出于成本的考虑,最终参加培训的往往只限于一、两名试验员,且多是选择高学历的年轻员工担任试验操作员,由于年轻员工同时兼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一旦这些员工发生离职,他们带走了培训得到的技能以及更宝贵的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新的操作员由于未参加培训,经验少、不熟悉设备的特点, 不能熟练地对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形成技术断层,严重时还能导致设备非预期故障的早期发生。
2计量器具管理人员往往是兼职的,且一般不具备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其职责一般定位于督促检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管基本上由一线检验人员兼任。由于日常工作量大,以及客观上存在的人员技能的差异性,一线检验人员在同时承担项目检验和设备管理的情况下,往往出现重使用轻维护的情况。此外,一线检验人员虽然有着高学历,但专业能力仅限于检验技能方面,较少涉及设备硬件维护、 处置技能,对设备的维护、维修、操作等技能更多的依赖于专业人员的言传身教,存在小故障处置不当引发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况。
2改进对策
2.1采购前充分调研和论证
新增检测能力时,综合考量适用性、可靠性、先进性的关系,组织三人以上技术团体以可量化的方式,严谨地开展可行性论证及审查,论证应涵盖:
1未来业务形成的判断及依据。
2兄弟单位对同类设备的评价和推荐意见;
3多方了解该领域设备的发展动态,行业内对该类设备的品牌美誉度。
4近期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动向。
5购买主机时,以是否影响主机正常运行精度、 可靠性为主线,结合考虑是否有必要同时配置原厂辅助件(如自动进样器、多种规格色谱柱等),以防盲目追求配套齐全降低可靠性的情况发生。
6不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采购,不盲目相信单一经销商的推荐和宣传,邀请多个合格供应商进行好中选优(性能和价格的综合)。
7科室之间能共用的设备,采用样品内部流转方式解决设备缺口。
充分的调研和采购前论证,能使最终采购的检测设备可获得最优性价比,兼具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特点。
2.2改进量值溯源管理
通过以下方式改进量值溯源管理:
1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采购前论证、计量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直至报废的全部内容,内页编号以防止缺失。
2设立专人(可兼职)专门负责对档案所涉及技术文件、技术记录的收集、保管,外借一般采用复印件方式,如确需原件外借,归还时要检查其完整性。
3设立专人(可兼职)专门负责执行周期检定计划,负责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的批准(评估是否需要再次检定或校准),并在对溯源结果进行确认后更新设备检定标识(三色标:红色停用,绿色检定合格,黄色准用)。
4有证标准物质专区、专柜存放,配备专用冷柜用于有证标准物质及其定容配置成的试验用标准溶液保管,严格按照标准物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条件存放,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定容配置后的试验用标准溶液用明显方式提示配置日期和有效期,以防止超期使用情况的发生。
2.3配齐、配足设备管理人员
通过以下方式配齐、配足人员:
1聘请业内专家、专业工程师到检验室现场培训,同时带动内部讲师的成长。
2大力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培为主外培为辅,二者协同。参加外培的人员学成归来需将所学内容通过内培进行传授,形成以“老人带新人”的机制,使一线检验人员的人才梯队不断档。
3设备管理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原则,定岗定责,开展技术考核、技术激励,从制度上形成尊重技术、尊重人才态势,促进技术人才成长。
4将掌握适度的专业知识列为任兼职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人员的上岗条件,同时为其提供适度的培训,以使其减少对一线检验人员的依赖,更好地履行管理和督促职责。
5将掌握适度硬件维护、处置技能为任一线检验人员的上岗条件,并为其提供适度的培训,目的是通过一线检验人员行之有效的维护保养,让检测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同时防止因小故障处置不当引发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况发生。
3结束语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的机遇与挑战 篇7
关键词:质检机构,机遇,挑战,新形势
1 质检机构概述
我国的质检机构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由于历史原因, 质检机构有数千家之多。虽然数量众多, 但是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小, 行业和地域分布也不平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质检机构的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都是依靠国家, 检测业务也由国家计划来安排施行。其工作的特殊性, 促使其形成了自我封闭、高度集中统一、计划性和指令性特别强的特点, 它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落后于市场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政府职能的逐步分解、经济体制的转型, 以及科研管理体制结构的调整重组, 都冲击着质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质检机构在机制、规模, 水平、运作等方面都表现出调整的紧迫性。
当前, 质检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模式。同时, 还要抓住机遇, 及时转变工作理念, 明确自身定位。在市场环境下, 质检机构应注意政企分离, 不应当把监督检验带入到企业服务中去, 确立以服务企业为主线。努力提高市场经济意识, 抛弃计划经济时自我封闭的观念,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服务于企业和社会。新形势下的质检机构将面临着机遇, 同时, 也面对着挑战, 应当抓住机遇, 克服困难, 积极进取。
2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市场适应能力差
近年来,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逐步转变,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 很多质检机构的设施设备已经严重老化, 缺乏高科技技术装备, 造成检测项目单一化, 同时, 很多质检机构缺乏服务意识, 技术保障服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缺乏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出现人才断层, 导致质检机构扩大发展受阻;质检机构也没有什么自我创新能力, 主要靠国家的技术支持。因此, 其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能力较弱, 面临生存考验。
2.2 机构设置多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设置有质检机构, 各地级市乃至县一级都有布点, 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更加稠密。质检机构的广泛分布, 对于加强质量监管和完善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质量检测也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 从而形成部分地区重复监管、资源重复建设、相互争抢业务等市场混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存在既给我国检测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也不利于质检机构的壮大, 很难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检测机构。例如纤检机构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
2.3 检测市场混乱
目前, 国内质检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 个别质检机构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不惜出具虚假数据、滥用认证认可标识, 对于一些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也进行满足。比较严重的如一些检测机构根本没有检测资质, 检测设施设备和人员素质都不符合国家要求, 但却在市场上大肆横行, 严重破坏了良好的检测市场环境, 对于国内检测机构的可信度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导致客户对质检机构的公信力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惩治, 严把这一行业准入关, 净化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环境。
2.4 国外检测机构的威胁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国外的很多检测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由于他们发展的时间较长,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很高, 并且服务深入细致, 发展迅速。我国的出口外贸企业较多, 很多外贸企业都选择国外的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以便更好地符合出口品质。例如在纺织品市场, 我国有近一半以上的外贸纺织品检测市场为国外检测机构所占据, 如ITS、SGS等机构, 随着这些检测机构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逐步提高, 国内的一些内销零售商和服装企业也开始信任这些国外检测机构, 选择他们为其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国外检测机构在国内检测市场上逐渐占据了半壁江山, 其竞争力不可小视。
3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面临的机遇与发展
3.1 提高服务质量
优良的服务意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质检机构来说, 优秀的服务是其生存的必备条件。质检机构作为一个服务型机构, 其产品就是服务, 面对市场竞争, 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对企业生产及其产品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通过全面了解掌握, 可以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出更好的意见, 改进产品质量。一方面, 可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也可以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 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给质检机构自身带来效益。
3.2 提高检测能力
(1) 搞好检验设备等基础建设, 高技术的检测设备是提高检测能力的保障。如今产品更新换代极快, 新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 为了满足新产品发展的需要, 必须及时更新检测设备, 提升检测能力。这一部分虽然投入较大, 但却必不可少。可以将检验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检测设备的更新, 如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检测设施设备,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 只要有了好“金刚钻”, 才能有力提升检验能力, 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2) 应提升检验人员业务素质。检验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检测能力的高低, 有一批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第一, 检验机构可以每年制定一个人员培训计划, 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 充分利用现有人才, 合理安排职位, 使他们能够各尽其能, 各负其责。第二, 注重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 如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其它科研单位的合作, 从中引进一些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 补充检验队伍力量。只有人员、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才能提升质检能力。
3.3 整合资源优势
加强质检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人员整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一些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进行合作, 对已有的资源要充分地合理利用。应该实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 目的就是避免重复投资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县级的一些质检机构分布点, 由于其设施设备较为落后, 业务人员技术方面的素质不是很高, 基础设施薄弱。因此, 诸如此类的质检机构可以考虑进行合并, 把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质检机构合并到实力较为雄厚的机构中去, 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使布局更加合理, 也壮大了原有的质检机构实力, 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3.4 积极进行业务拓展
检测机构要想不断向前发展, 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 需要积极进行拓展其它业务。根据国外检测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发展经验, 在进入我国市场之前, 首先对我国市场情况进行调查调研, 找到适合他们进入的市场领域, 集中做好某一块领域, 以致达到该领域的首屈一指的地位。在做好他们本国检测业务的同时, 也从我国检测市场赚到了更多利润。例如, 近年来, 我国纺织服装、儿童玩具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部分国外检测机构就精准地看到了这块市场, 在我国主攻以纺织服装、玩具等产品为主的检测项目, 有的国外检测机构年检测收入就达4亿多元人民币。
4 结语
我国的检测机构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积极转变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和检测能力,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且要树立科学的发展方向, 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用自身的实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努力成为一流的国际化检测机构。
参考文献
[1]李光明.新形势下质检机构发展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 (9) .
[2]王寿云.浅析县级质检机构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0, (11) .
【县级质检机构】推荐阅读:
质检机构07-21
县级养老机构09-11
县级医疗机构11-29
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10-03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06-27
县级中央银行分支机构12-20
国质检科〔2010〕422号关于印发《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05-20
企业管理科质检站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