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机构

2024-07-21

质检机构(精选12篇)

质检机构 篇1

1 质检机构基建情况概述

1.1 建设背景

质检机构是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机构, 当前, 全国约有4 800多家此类机构。这些机构集中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间, 场地较为狭小, 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检测技术手段的发展, 人们对质检机构实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20世纪初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设立和建设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 但现有基础设施条件无法满足国家中心建设需要。于是,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各地质检机构以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为依托, 获得了程度不一的经费和土地支持后, 围绕实验室环境改善和能力提升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

1.2 建设活动特点

质检机构的基建工作围绕实验室能力提升开展, 因此与通用或常见的民用建筑或者一般办公建筑完全不同, 具有明显的质检特征。首先, 建设工作一般由质检机构自行组织完成, 质检机构在拿地、资金争取、设计、招投标、施工等各个环节中占有主导地位, 发挥着主导作用。其次, 建筑要求的特殊性强。质检大楼承载着各类专业仪器设备, 在设计技术要求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如通风、排气、用电、承重等方面往往与一般的建筑要求不同, 需要一一加以考虑。再次, 建设工作的质量要求高。质检机构出于本身行业的职业性特征, 对质量要求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严格性, 因此在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程类货物的品质等方面往往给予额外关注。最后, 建设时间紧, 任务重。质检机构的建设项目一旦被批准立项, 就进入了总局的时间表, 开始倒计时, 因此在工期上往往预期较短, 加之, 建筑技术要求的特殊性和建设经验不足, 导致超期现象较为普遍。

2 质检机构基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2.1 质检机构基建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建设规划, 局部性和短视现象较为普遍。质检机构一般是综合性检测机构, 由班子成员以集体决议的形式决定建设规划的规模和范畴。由于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是质检机构开展基建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契机, 基建单位比较关注的是当前局部问题的解决和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的通过, 造成基建只针对获批的某个国家中心开展能力建设, 围绕该中心检测能力的实现进行施工, 而忽略了对整个机构长远发展的整体考虑。这种分步、分阶段的建设模式, 直接导致多个基地运营的状况。例如, 西部某省级质检机构在A地的国家中心通过验收后, 位于B地的国家中心又要另外开始建设, 但是两地相距近百公里, 一个机构多基地导致运行成本的大幅提升和沟通渠道的不畅。

2) 建设过程中, 设计变更和经费追加现象屡见不鲜。一般情况下, 总平图或者施工图一旦确定, 不再进行更改。但是, 质检机构在总平图或者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 由于大楼的使用方涉及多个部门, 加上本身专业性不强, 设计变更和经费追加现象频现。甚至已经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图纸, 还要频繁地进行变更。一旦施工图设计变更, 工地必须先暂停该项施工, 待设计院重新出图后才能根据新图施工, 若新旧设计变更较大, 还须对已施工部分进行修复。如此下来, 不但浪费了时间, 延长了项目建设的周期, 更是产生了不必要的临时签证费用, 超概算的风险由此产生, 为未来的决算审计埋下隐患。例如, 中部某省级质检机构就因建设中增加地下室和幕墙项目, 超出概算40%, 严重违反了国家关于建设总投资不得超过原批准的立项概算10%的规定。

3) 建成后, 消防、电梯以及环保等专项验收中存在困难。质检大楼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或者商业建筑, 它在满足基本的办公条件的基础上, 更多地是对特殊实验条件的满足, 包括实验电源的稳定性、局部楼板的承重性、化学废气废液排出的安全性等。所以, 设计中较多地考虑了建筑的可用性, 但是无形中忽略了某些特殊行业的验收规范和要求。例如, 按照食品类实验室要求建成的废气废液废水处理系统, 很难在后期的消防及环保部门的验收中通过。

4) 投入使用时, 存在重新改造或部分不适用的情况。质检机构为了能够按期使项目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 在规划前期可能会对一些无法决定的事项进行预留, 待交付使用后再交由使用部门自行改造。也存在设计初期, 使用方对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不明确, 建成后重新调整改造的情况。这不仅造成宝贵的建设经费的浪费, 同时, 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破坏和影响已有的消防和安全系统, 为将来的使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5) 使用中, 出现高能耗以及难维护问题。质检机构的大楼使用要求高、技术含量高, 相应出现了能耗高、维护难的问题。现在的质检大楼绝大多数采用中央空调, 设计或者选型不当, 就会出现高能耗。例如, 东部某质检机构大楼设计的中央空调系统, 出现了一个房间工作, 需要开启整栋大楼空调的问题,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 很多大楼采用玻璃幕墙设计, 在造成光学污染的同时, 清洗维护起来费时费力。

2.2 出现上述问题, 认真分析后, 我们不难发现其原因

1) 质检机构缺乏建设经验。大多数质检机构数十年来未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严重缺乏。一般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基建办, 具体负责从项目立项、用地和经费争取、建筑设计、报审、造价、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全流程的管理性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 基建人员不知道该如何跟政府相关部门沟通, 不知道该怎么跟设计院、各行政主管部门、造价机构、招投标公司、施工方和监理方配合, 尤其是缺少既具有建筑专业知识, 又了解质检技术要求的人员, 导致从设计开始就存在考虑不成熟的问题, 施工中更是频繁变更设计图纸。

2) 质检机构获得的外部支持有限。质检机构在申请地方政府支持时, 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关注, 在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很难从整体上推动政府在资金和用地上给予机构一次性大规模的支持。决策层在有限的建设时间和外部经费支持下, 在以通过验收为目的的主导思想指引下, 在建设规划中只能强调当前获批检测能力的实现, 无法更好地将质检机构长远规划摆进去, 也无法充分将与当前检测能力相关的其他范畴考虑进去, 更没有办法把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所需的发展空间预估好。

3) 法律意识不强。质检机构在建设过程中过于强调对检测需求的实现, 开展见缝插针式的建设, 从而忽视了消防、节能、环保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甚至设计初期就存在先通过验收后再改造或者先局部通过验收的打擦边球心理。

4) 管理薄弱。质检机构对基建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 对很多决策的确定和执行不够慎重和严肃, 同时无法对使用方和设计方变更设计的行为采取有效的制裁。管理的缺位造成决策时大家的随意性, 纵容了使用方随时变更工艺参数要求, 导致频繁变更设计的产生以及交付使用后改造问题的发生。

3 质检机构基建工作质量提升建议

1) 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加大对基建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 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 鼓励多参加同行业单位的经验交流活动, 严把人员进口关, 抽调具有一定协调、基建和招投标经验的人员从事基建工作, 专门对外招聘具有建筑专业教育背景或者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 增强管理的专业技术力量来从事基建管理工作。必要时, 适当引入代建制, 委托专业人员承担基建工作。

2) 加大对规划的前期投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质检机构在做整体规划时, 应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聘请有经验的顾问, 多外出调研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经过科学论证, 形成含金量较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获得机构整体发展需要的土地和资金或者获得政府阶段性的整体支持承诺。

3)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使用方需求。最好将工艺设计摆在土建设计之前, 做到量体裁衣。由使用方先提出具体需要的实验室及办公室的尺寸和仪器设备的用电、承重、排气、排水等要求后, 再交由设计院设计, 避免边设计边提交边更改。对于食品、化学、燃烧等专业实验室, 建议聘请专业的工艺设计公司先行进行设计, 再交由土建设计公司,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方需求, 降低更改的风险。

4) 增强法律意识。参与基建工作的所有人员应具备强烈的法律意识, 做到知法遵法守法, 不打法律的擦边球。加强对建设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 尤其应重点掌握《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消防法》等法规。在土建设计阶段将法规的要求并入工艺要求, 再重要的使用需求, 都得在满足基本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统筹开展设计和施工。通过对法律的重视, 确保建筑能安全地交付使用, 处理好“三废”, 并尽量考虑风能和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型的绿色建筑靠拢。

5) 做好制度建设。针对基建工作的各个环节, 包括建设规划、设计、招投标、监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验收等等, 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约束各项决策的作出和执行。通过制度来提高作出决策的慎重性和执行的严肃性, 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 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严格对施单位的监管, 环环相扣, 才能使施工质量、安全、进度、资金使用等获得最大限度的保障, 确保整个建设过程高标准、严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基建工作对于质检机构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 存在摸石头过河的困难和风险, 需要质检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予以关注和提升, 方能建设出令人满意的高品质建筑。

参考文献

[1]肖钧.浅议如何做好高校基建管理工作[J].中州大学学报, 2012 (4) .

[2]路尧.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公安基建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 2012 (22) .

[3]王志刚.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5) .

质检机构 篇2

高峰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检测研究分院,北京 100013)

摘要:回顾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矿专用设备、煤矿安全、煤炭质量等质检机构建设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总院钻孔、凿岩、爆破材料爆破器材、掘进、采煤、锚杆支护、液压支架、通风、安全、选煤、运输、通信、电器、矿用油品、煤质分析实验室相关检测技术现状、承担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结合现代检测技术、标准

化工作最新情况,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设备;检测;标准

中图分类号: TD-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07)11-0006-08 质检机构分布

(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下设: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煤矿支护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矿山支护设备检测中心)、煤炭工业北京锚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锚杆检测检验中心)、煤炭工业北京凿岩机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凿岩机具检测检验中心)、煤炭工业北京矿用油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生产

北京矿用油品检测检验中心)。

…… 质检机构的检测技术概况 2.1 实验室基本概况

……

2.1.1 凿岩机具实验室

……

2.1.2 爆破产品与爆破器材实验室

……

2.1.3 采煤机械实验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研究院采煤机械实验室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室,20世纪80年代,经国家计委、煤炭工业部批准引进了煤炭采掘测试技术装置,组建了6个实验室。经过20多年投入建设、研究测试技术、不断更新检测设备,建成了现在的相对完整的采、掘、运检测装备,以及煤矿电器防暴机井下照明、煤矿阻燃放静电材料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性检测检验系统和装置。

采煤机械测试技术及装备实验室。配备有最大加载功率为400KW,最大测量输出扭矩138KN m de 采煤截割、减速箱等传动部件加载试验装置,可进行采煤机(刨煤机)整机、截割部、减速箱、牵引部进行性能试验和耐久试验;绞车试验台、把斗装岩(煤)机试验台,可对矿用绞车、提升机、把装机等进行整机及元部件性能进行检验;1000KN的MTS材料试验系统、X射线应力分析仪摩擦安全火花综合试验装置、材料冲击试验机等,能对上述产品的元部件的材料、滚筒、截齿、齿座等金属材料进行性能分析测试,也可对广泛用于煤炭、汽车、市政工程等其他设备的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进行循环疲劳、疲劳断裂、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撕裂、剥离、探伤等高精度力学性能分析研究和测试;TCK型钢丝绳在线检测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可对钢丝绳进行在线检测,实现微机自动测试在线钢丝绳损伤程度,并自动分析计算钢丝绳强度和预期使用寿命。防爆电器测试技术实验室…… 运输机械测试技术和装备实验室…… 矿灯及井下照明灯具实验室…… 非金属材料实验室……

矿用电缆测试技术和装备实验室…… 安全产品实验室…… 安全仪器装备实验室…… 煤矿支护设备实验室…… 太原研究院测试中心…… 选煤机械与矿用泵实验室…… 矿用油品实验室…… 煤炭分析实验室……

2.2.1煤炭分析标准 2.2.2 凿岩机具标准 2.2.3 通风安全标准 2.2.4 矿灯检验标准

2.3 质检机构在行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3 质检机构的发展趋势 3.1 实验室的自身建设 3.2 改革发展的方向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系统的实验室检测范围覆盖整个煤炭行业,是没有进行整合的煤炭工业检测集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独立的实验室作为中介机构长期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比较小,他们都是强强联合组成的强大的检测集团,例如美国的UL集团。国内的检测机构也不断地进行重组,例如2005年7月,5个分别隶属不同部分的检验机构整合重组,成立了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因此,搭建公共平台,整合多家机构是一个发展方向。

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提升探讨 篇3

关键词:质检机构专业人员素质提升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质量检验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人才强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人员专业素质制约质检机构快速发展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在未来几年里,这方面的矛盾将更加显露,并将制约和影响着质检机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进行探讨。

1新形势对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的新要求

质检机构既是质监系统的技术支撑,更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担负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对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1提升服务能力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提供工艺的改进、产品质量方面的咨询、标准的制修订,协助企业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利用丰富的检验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包括健康、环保、安全等涉及民生的重要产品项目和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等高、精、尖技术项目的检验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快解决社会关注的产品质量焦点问题;通过我们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等等。质检机构已从过去的单纯提供检测报告向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延伸,这些都对质检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现代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检测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检验领域。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在不断更新完善,检测设备也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检验技术人员无论在专业知识面还是应用技术上要向广度和深度开发。现代检验技术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既改善和提升了检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也为检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3国际知名检测机构不断进驻我国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国外一些知名品牌检验机构不断向我国进驻渗透,对国内质检行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提高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的公信力,提高我们自身的国际认证检测能力,提高与国际众多检测机构的互认度,这都对质检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1.4突破国际技术壁垒,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面对的主要是国内市场,入世以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围绕冲破国外技术壁垒,提高我国产品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还面临着许多过去所不熟悉、不了解的新问题,如何加快与国外先进技术的接轨,加强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国际标准、国外技术法规、快速检测诊断方法的研究,这都对质检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质检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检验专业人才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产品检测范围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实验室试验能力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不断升级、检验方法和检测手段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进一步科学化、与国际优秀实验室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日益扩大。但是人员专业素质也暴露出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相当比例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后直接到质检机构从事检验技术工作的,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接受新知识能力强,能对产品已知成分含量或标准要求的符合性进行检测,但是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不仅与个人的专业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还与其相关的技术经历紧密相连,由于这部分人对产品生产工艺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深入对其进行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分析,检验技术能力多数还是主要停留在按照标准重复操作的水平;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有一定产品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着一定的检验工作经验,但是又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对新知识和先进检测技术跟踪慢的问题;第三,高职称、低能力现象还在不少质检机构存在,这也直接导致了检验技术研究、高技术含量检验项目开展相对不足和相对滞后的问题;第四,对于一些高、新、尖产品的鉴定检验,还无法有效开展。

3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建构与能力提升的途径分析

质检机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根据检验业务与技术发展需要,制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发展规划,并立足现有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基础、实际水平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予以有系统、有目的,分层次、分步骤地更新检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建立多层次人力资源梯队。一是建设一支在检验技术领域,有一定影响且能及时摄取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有效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标准和学术动态,善于解决检测技术难题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二是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能够担负起在所属检验领域实现不断探索创新的检验技术研究型人才队伍:三是建设~批具有专项岗位技能,熟悉标准方法,检测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型检验人员队伍。结合质检机构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同行间专业交流与学术研讨一方面发挥质检机构的综合效能,加强各机构间的技术交流合作,采取取长补短方式,与技术力量较强、检测设备较高的检验机构联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体现质检机构特点的高素质专业检验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变更、设备更新和开拓新检验领域工作的需要,选派人员多渠道参加重要学术研讨会、标准修订会和标准宣贯会等交流研讨会,重点解决知识更新的问题,使其能较快地掌握本专业在本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动态。

3.2建立与国际知名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国外质检机构合作联合进行系统培训,培养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高素质人才。有计划的派员到国际知名品牌实验室进行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技能训练、技术交流,通过技术磋商加深对国际标准的理解吸收和提高国际认证检测业务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拓宽思路,了解新观点、新方法,促进他们把握检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3.3实施“检研结合”科学研究对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一方面,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新技术研发,参加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方式的技术合作,以项目为纽带,以双赢为目标,提高专业人员科研水平,增强承接重大科技项目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撰写专业技术论文,撰写论文可以使检验人员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收集大量的材料,还有助于检验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开展实验室比对试验能不断提高和促进检验人员的检测能力。通过参加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和国家

认可委等组织的国际、国内实验室间比对,确定本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比对试验产生的偏离,以此找出专业素质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培育检测人员严谨的技术素养,提高检测准确度。

3.5到产品生产企业和检测仪器生产单位跟班见习定期分批外派员工深入本专业领域相关企业跟班见习,深入了解本专业所检产品当前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手段、生产过程与工艺的现状与发展、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情况等,增强检验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提升产品质量状况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力:针对新项目、新方法,派员到新购检测仪器生产单位或示范点学习仪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快捷掌握设备操作技能、维护技巧以及故障分析能力,提高仪器设备承担新方法,新项目研究和检测的使用效率;

3.6丰富内训方式内训重点放在检验理论、新标准、新项目、检验技能以及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合理性解释方面。运用“师带徒”,岗位现场训练法,采取一带一、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由技能熟练的老员工来指导新员工;运用专业小组内部研讨,就某一标准理解或新方法、新项目进行探讨交流:运用内部网络建立在线论坛,搭建一个专业交流共享的平台,论坛内容的立足点放在检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新标准、新方法的理解以及各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方面,营造“论”的氛围,达到在线互动;运用内部检验质量分析,以案例分析、集体会诊、交流研讨方式,提高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运用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和持续保证岗位履职能力。

3.7自我充实自我充实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鼓励专业人员通过学历教育与专业自学相结合方式,以现代检验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提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应用能力,实时更新知识结构,更好的满足不断发展的检测技术需要。

4结语

质检机构的建设与管理解析 篇4

一、重视质检技术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质检技术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构的兴衰成败。目前,我国质检技术机构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多、人员综合素质低的现象。对此,笔者认为质检技术机构应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具体把握好如下方面:1.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即:(1)评价人才的综合素质,其中综合素质是指人才在面对不同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应变能力;(2)建立创新型人才考评机制,即在人才考核上,突出对人才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考核;(3)优化人才队伍的管理,以拓展人才评价培养的人群范围。2.多领域引进多层次人才,即:(1)利用网络媒体引进人才;(2)创建高层次的人才渠道,即质检机构普遍缺失高端管理专业的技术人才、高层领导人才及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才,对此,可通过内部开发或与高等院校合作来扩充人才队伍。3.重视人才的培养,比如要求专家讲学、鼓励职工参加社会培训课程或选派优秀员工亲临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等。4.积极调动编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即:(1)按编外人员的工作强度及发展空间等,为之提供优越的福利待遇;(2)加强对编外人员的组织与管理,以免在工作中产生分歧;(3)通过统一奖励、考评及工作分工标准,以增强编外人员的归属感。

总之,人才是建立服务型质检机构的第一要素,而人才培养与储备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应从多方面加以强化,以期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二、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管理是行业得以发展的主题,因此创新管理模式是建立服务型质检机构的重要条件。在本章节,笔者主要讨论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质检机构中的应用。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一种综合绩效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目前,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本地质量评审中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2004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并在2005年初在全国实施,之后又在2012年出台了修订版。多年实践表明,在质检行业中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具有如下重要意义:一是推动了质检技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提升了质检技术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转变了质检机构的管理理念;四是实现了质检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目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质检机构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这一模式下,要求把握好以下极大要点:一是提高高层领导人员的综合能力,其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同时应由高层领导组织建立管理方法、战略目标和激励机制;二是强化质监技术机构的服务意识,即以顾客为导向,建立服务型质检机构,并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检验技术,以提高检验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即通过获取新知识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即创新管理观念、机制、流程和机构组织等管理内容,并专业针对创新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质检机构的管理水平,从而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重视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建立服务型质检机构的必要条件,但我国质检机构的资金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尚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松散;二是资金管理意识不强,在投资上缺乏长远打算;三是资金管理手段落后,比如管理方式粗放、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四是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不强,迫使质检机构一再陷入法律与经济困境。为此,笔者认为在建立服务型质检机构时,应通过健全资金管理机制来优化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增强资金管理风险意识及实现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减少资金浪费和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一般来讲,需从如下方面来健全质检机构资金管理机制:(1)在筹措资金时,应综合考虑资金量能否满足机构的生产经营所需及资金的筹措方式是否会增加机构的财务风险或资金成本;(2)通过在收支两条线下管理账户及创建资金管理平台账户管理模式,以实现对资金账户的高效管理;(3)健全资金使用机制,以提高质检机构的资金使用率及其获取资金的能力;(4)通过建立健全资金内控制度来加强对资金管理的内控能力,注意在这一环节,需综合考虑资金内控环境的影响因素,以保证质检机构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

综上,质检机构向服务型转向是一种趋势,但在这一转型阶段,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相当多,其中包括文中所述的几个方面,即: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及资金管理等。换而言之,建立服务型质检机构任重道远,相关的研究工作尚待深入。

摘要:随着新兴经济体制的飞速发展,检测机构的检测业务量急剧增加,同时其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成了质检机构得以发展的关键,其中建设服务型质检机构势在必行。据此,本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浅析服务型质检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质检机构,服务型,卓越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尚卫东.基于中国法律框架下的食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管理及问题思考[J].中国调味品,2014,(2):129-133.

[2]魏娜娜,李明.质检机构档案体系建设与管理水平提升刍议[J].管理观察,2015,(18):51-53.

[3]郑先荣,梅星星.市县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运行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1):53-55.

[4]徐惠,李嫦玲.论质检机构计量仪器的有效管理[J].水利技术监督,2012,20(1):12-14.

质检机构 篇5

摘要:当前,我国现有的质检机构,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进行设置的检验机构,同时也是行政执法部门在进行实际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技术部门。本文中笔者具体阐述了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质检机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质检机构;质量管理水平;检测工作质量;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形态瞬息万变,如何才能切实适应变幻莫测的经济市场,进而逐渐摆脱束缚成为一个真正的中介机构,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质检机构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质检机构必须基于原本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自我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技术水平,进而更加高效地为我国质量技术监督这一行业进行服务,为社会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不断提高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全面培养

出一支拥有高技术水平的队伍当前,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质检机构中核心工作完成质量的高与低。其中包含非常重要的,用于具体计算的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以及具体产品质量的检验报告。这一类特殊“产物”质量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质检机构内检验工作人员。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对其内部员工队伍的建设。

(1)不断加强内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学习我党最新颁布的精神及方针,进而深入学习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以此来全方位地提高内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

(2)不断强化内部工作规章机制的建设活动,优化完善我国现有的质量监督制度。全面组织内部职工深入学习最新颁布的文件,包括质量管理以及相关内容。

(3)依据质检机构内部专业工作人员的实际技术及内在的文化结构,科学拟订优质的经济发展计划,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家性质的技术培训活动。

二、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信息网络,及时对新产品的标准进行更新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部分产品的标准也在逐步地与国际进行实时接轨。大多数国家的质量衡量标准与行业内部的.标准已陆陆续续地产生一些变化,在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步地提升对于产品的实际衡量标准,甚至有一部分已经强制性地将其标准转化成为推荐的衡量标准。为了进一步确保此类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合理性有效性,质检机构需要及时地进行完善和优化内部的信息网络,或者委托专业的收集情报的一些机构,进行收集自我内部需要并有可能涉及的有关产品的标准内容。我中心已经上了连云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标准查询系统,把中心所有通过计量认证、CNAS认证的标准都录入该系统,定期定时地对标准进行更新提醒,只要标准管理人员登录该系统,就会显示有几条标准被新的标准代替,有几条标准作废,只要有新的标准出台系统都会及时提醒,将有什么标准发布实施系统会用红字记录该条标准信息,每半年出一次查新报告。进而从根本上确保其检验出的数据结果可以与综合判定的结果出现高度的一致,使其可以更具科学、公正性[1]。

三、质检机构需要严格执行,对其内部标准物质的管理制度

以及仪器设备自我使用周期的定检规划对当前现有的标准有可能会影响到,检测数据的结果和测量结果的精准性的测量仪器,全部都要严格遵循,程序内的相关工作文件中规定的,按工作流程进行,具有规划性的使用周期的定检活动。质检机构在具体的使用其标准时,需要事先应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际的核算[2]。其计算标准值属于计量器具这一行列,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严格遵照其规定进行迅速购买、长期保管和实时使用。它不等同于经济市场中的化学试剂,更不可以超期进行使用。在大多数的基层质检机构中,经常性地出现由于资金不足或者为节约经济开支,并没有及时地对质检工作中实验需要运用到的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检定,进而导致实验数据结果上的一些误差,并有可能将合格的产品错误地判定成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可能错误地判定为合格产品。

四、严格按照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做好环境条件的控制工作

当前,检测外部环境条件对于检测结果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因素。对于外部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洁净指数全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严格地遵照其质量标准,去进行创造适宜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例如微生物检验,如果外部空间环境中的空气洁净数值达不到其要求的标准,那么,在接种过程中,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在进行实际检测过程中,如果微生物培养箱中的温度并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到微生物的正常繁殖和培养,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对外部环境条件的科学控制,必须严格执行与之相关的标准。

五、正确选取检验方法,进而全面确保最终的数据可以更具科学性及准确性

当质检产品属于强制性标准范畴时,首先,需要选择强制性的质检标准来进行具体的检验;其次,科学地选用企业内公开的产品质量标准;最后,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标准,必须做到合理合法。产品中隐含的部分产品指标,都具有非常多的检验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其产生的检测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对其进行质量检验方法的制定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它直接决定检验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对于市场经济中一些并没有确切标准的新产品,需要与质检机构共同协商,最大限度地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对提高质检机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主要包括不断提高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和优化信息网络,及时地对标准进行查新;对其内部标准物质的管理制度以及仪器设备自我使用周期进行定检规划;做好环境条件的控制工作以及正确选取检验方法等,以此来全面推动我国质检机构的质量管理能力及检测的具体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晓凡,帅永华.浅谈提高质检机构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1):61-62.

质检机构 篇6

关键词:质检机构 计量仪器 监督与管理

计量仪器是质检机构开展业务的基础,加强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可以提高计量仪器的准确性,促进质检机构的工作质量。计量仪器属于精密设备,其不允许有任何的瑕疵,因此质检机构在开展业务时一定要加强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

1 质检机构在计量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检机构的权责分工不明确 质检机构承担着社会质量检验、监督职能,其包含的检验内容比较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质检机构的相关工作制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分工中存在着缺乏目标性,这种分工的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因为工作职权的不清晰,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对计量仪器的检验过程中因为粗心或者没有责任意识而导致出现质量问题。

1.2 质检机构的检验设备更新速度比较慢 质检机构是质量产品的检验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说,质检机构的检验能力要高于产品的科技含量,而检验仪器是决定质检机构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先进的质检仪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检验出产品的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质检机构的质检仪器的更新速度比较慢,结果质检机构的检验仪器所含有的科技含量远远不能满足计量仪器产量的检验要求。

1.3 测量人员的检测水平低 对计量仪器设备的监督与管理如论采取什么样的先进设备,其最终还是要依靠质检机构的计量人员来完成,因此质检部门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力决定了对计量仪器的管理水平。虽然我国的质检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由于质检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质检工作的个人素质也比较高,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我国质检机构工作人员的检测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

2 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监督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质检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质检机构要针对目前计量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制定完善的职权工作制度,明确质检计量工作人员的职权,建立清晰的岗位责任制,这样可以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避免出现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工作失误;其次质检机构要选择科学的计量方法,检定、校准以及检测是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计量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质检机构在选择计量方法时一定要区别对待;最后建立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计量监督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遵循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的计量仪器管理制度。

2.2 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监督与管理 强化质检机构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需要质检机构在源头上入手,即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检查力度,检查其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计量产品生产的条件要求,同时质检机构要强化对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的监督力度,对于不符合生产条件的,质检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给予生产企业严厉的惩罚,同时质检机构在对生产厂家进行检验与监督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人情因素。

2.3 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 基于计量人员在计量仪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质检机构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质检机构要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高校的教育资源为质检机构培养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高端计量人员;其次质检机构要加强对现有计量人员的业务培训,质检机构要通过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计量人员的业务能力,比如质检机构要及时根据市场中最新出现的各种高科技的计量产品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以此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2.4 加强计量仪器检测技术的更新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量产品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作为计量仪器的检测机构,质检部门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其检测技术跟得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与计量仪器的科学技术相适应,因此质检机构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一是质检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提高质检机构的检验技术水平;二是质检机构要积极将世界上最先进的计量检验技术引入到单位内部中,以此提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2.5 合理制定溯源周期 合理制定溯源周期,不但可以按实验室评审要求完成检定工作,同时也能有效地节约检定费用,降低检定成本。强检仪器设备周期是法定的,非强检的可根据设备自身质量、稳定性、使用频次、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测量对象的准确度、检定规程的要求等内容自己来确定。为了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和稳定运行,在检定周期当中,应建立期间核查制度,了解设备运行是否有效。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计量仪器在经济、科研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质检机构要加强对计量仪器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计量仪器生产厂家的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认证制度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等提高对计量仪器的管理水平,促进质检机构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静忠.如何加强计量仪器的创新发展之浅见[J].艺术科技,2012(11).

[2]黄显汤.如何实现有效的计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03).

质检机构 篇7

关键词: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实施及粮食购销市场化的进行。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由过去对国有粮食企业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向对全社会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转变。要依法监管好流通领域粮油质量, 粮食质检机构所起到的关键职能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 如何贯彻落实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充分发挥地县级质检机构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职能作用, 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何加快县级粮油质检机构的建设, 是摆在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 粮食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推进, 县级粮油质量监测机构的工作被弱化, 边缘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现将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机构弱化, 发展受制

粮食质检机构建设相对被弱化, 在资金保障、发展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得存在较严重问题。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县级质量机构人员编制、人员开支、新检验项目开展、检验设备更新及质量监测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问题。

1.2 粮食质量监管队伍配置不合理

《条例》和《办法》实施后各县相继成立粮食监查队伍。但多数县把粮油质量监测机构排除在外, 不参加日常监管工作。以沈阳市4个县为例, 只有新民粮油质量质监站编入监查科, 参加粮食行政执法。其余3个县粮油质量监测机构没有被编入粮食监查队伍, 无法参与粮食监查, 势必造成粮食监管工作中的质量监管空位和盲区。

1.3 投入不足

实验室环境硬件仍达不到计量认证新的《评审准则》要求。大多数县级检测机构在设施条件和技术力量上都较薄弱, 且经费缺乏保障, 拓展工作较困难, 要实现布局合理、安全实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新民粮油质量质监站为例, 其实验室面积不足200 m2, 达不到实验室认定标准。

1.4 技术相对落后, 人员老化

当前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发展很不平衡, 检测水平和能力差异较大, 市场粮油质量全方位监控的技术和能力不足。特别是卫检能力不强, 先进设备缺乏, 检测产品种类少, 粮油检测项目不全, 特别是对现有粮油标准中卫生项目的检测尚不能全部开展, 这是当前县级粮油检测机构技术落后的主要表现。多数县级粮油质检机构只能进行质量项目检测, 而对技术要求高的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溶残、农残等卫生指标, 无检测能力。此外, 目前县粮油质检机构总的现状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综合素质不高, 人才流失严重, 多数机构骨干人员年龄趋向老化, 知识结构和层次较低, 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严重缺乏。

2 对策

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高效、精确的检验检测体系和制度机制, 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食行政执法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加快粮油质检机构建设, 要以机构建设为载体, 以人才建设为关键, 以能力建设为牵引, 以设施建设为重点, 以体制机制为保障, 健全机构, 充实人员, 加大投入, 改善设施, 提升技术, 全面推进粮油检测机构体系、技术能力和服务平台建设, 形成层级分明、覆盖面广的粮食质监体系和技术服务平台[1,2]。

2.1 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

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 在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形势下, 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 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 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对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粮食质检机构建设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以粮食质检机构建设为重点, 要加强领导, 大力开展《条例》《办法》《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等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 为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建设创造舆论氛围。要积极争取县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 抓紧解决机构、人员编制及质量监测经费问题。把粮油质量机构建成专业性、权威性的检验机构。

2.2 合理配置监查管理队伍

要加强粮食质量工作, 使其法制化、制度化, 建议立法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明确粮食质量工作的地位与质量管理和检验机构的职能、权利和义务,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制度。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将粮食质检机构纳入监查管理队伍之中, 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在粮油质量检验及卫生检验的专业性、权威性的作用, 提高粮食监管质量[3]。

2.3 加强人才培养, 建设专业能力较高的检测队伍

加强质检队伍的建设是当前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技术含量检验的不断增加, 需要一批具有适应新形势的知识结构和检验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这就要求县级质检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 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养与教育, 制订适合实际的人才培训规划。对基础理论较差的部分职工采取自学和实验室内以老带新的办法, 在尽可能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常规的检验方法和分析技能。对部分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的职工, 可与技术没备力量强、检测设备优的检验机构联合, 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体现质检机构特点的专业检验人才。对部分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年轻职工, 可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或质检机构合作联合进行系统培训, 以培养权威性的高科技人才。县级粮食部门和检验机构要尽快建立有利于吸收、培养和使用优秀人才的新机制, 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

2.4 加强项目建设, 提升检测技术能力

检测产品品种类少、粮油检测项目不全, 特别是对现有粮油标准中卫生项目还不能全部覆盖, 这是当前县级粮油检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 要找准项目和能力建设的突破口。一是在购置检测设备上应突出重点, 分清轻重缓急。粮油卫生监管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在项目建设、能力建设上, 重点围绕提高粮油卫生检测能力, 增强技术支撑和保障安全作用进行规划、实施。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应结合实际, 分步进行。确定重点, 添置专业性强、利用率高的精密检测设备, 建设有竞争力的县级监测站。

2.5 改善粮油质检机构的工作条件, 建立资源共享体系

政府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大力支持粮油质检机构建设加大设备投入, 配齐粮油质量检测和卫生检测所急需仪器设备和技术的配套、完善和更新、升级。提高县级粮油质检机构检测技术的互补性。要加强同省、市粮油质检机构在检验项目、检验技术上的合作, 这样既可弥补县级粮油质检机构检验能力上的不足, 又可提高检验的覆盖面。同时, 要加强与当地社会检验资源的合作, 依托社会资源, 借助社会力量, 开展检验检测, 做到资源共享[4]。

参考文献

[1]李雅莲, 冯厉, 徐弘彦.粮油质检机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践[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6 (6) :46-47.

[2]齐朝富.对新形势下粮食质量工作的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 2003 (9) :28-30.

[3]孙晓明.建立健全粮油质检体系[J].中国粮食经济, 2010 (6) :61.

质检机构 篇8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是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拥有的核心资产之一,是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并得到检验结果数据的硬件基础[1]。持续提高检测设备管理的质量,是质检机构科学、准确、高效地完成客户委托检验任务,满足并超越客户对检验质量、检验时效期望值的保证[2]。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质量检测需求的提高,政府不断加大对质检机构检测设备投入,质检机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以某地级质检所为例,至2013年设备原值已超1 300万元,拥有安捷伦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气质联用仪、 液质联用仪,上海蓝波公司局部放电检测仪,上海峰际公司成束燃烧试验设备等高值、大型检测仪器设备上百台套,装备水平的提高,使其有能力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每年完成5 000份以上检测报告。 如何持续提高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质量, 是当前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总量不断增加形势下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满足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的要求,也是监管部门对质检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3]提出的要求。

1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流程及问题分析

从采购开始直至最终报废,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涉及众多环节内容,典型的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伴随检测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总量不断增加,要管好、用好检测设备,就必须动态地对现有设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偏离进行识别和持续改进,以持续适应质检机构的发展需求。

1.1设备采购环节

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采购主要问题有:

1有的检测能力建成后,由于业务量少或设备不稳定,年实际使用率长期徘徊在低位,而添置的设备花费却数万乃至数十万以上。一方面,设备使用频次少,另一方面,维持其正常状态及量值溯源费用却并不少。如某机构购买的国内某厂出品的气相色谱仪,受经费限制,过多地考虑了价格因素,后来在实际使用中设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与生产企业长时间沟通处置后,将原因归咎于使用人员技能欠缺,直到重新购买其他企业气相色谱仪后, 才发现是设备本身问题,而此时已过质保期。

2有的设备购置之后没几年,国家发布了新的试验方法标准,原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停用。 如某机构建立了水泥产品检测能力,之后随着新标准的发布,其主要指标胶砂强度项目的试验方法及所用设备(胶砂组成、操作方法、养护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原有设备不能满足新标准要求,只能弃置。

3有的设备购买时只考虑到项目检验的需要, 甚至仅凭经销商的推荐和宣传资料,使所购的设备最终出现不好用、不通用或基本用不上而闲置的情况,导致花大价钱购买的设备短暂试用后或闲置或损坏无法使用。如某机构购买的某型号“微波消解仪”,耗资数万元,短暂使用后,发现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匹配,无法正常使用,设备闲置至今。

4此外,还需要避免由于论证不足,造成科室之间重复添置功能相似、性能指标相互重叠检测设备的情况发生。

1.2量值溯源管理环节

量值溯源管理主要问题是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重复检定或设备失准仍投入使用,以及试验使用的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状态出现不确定。表现为:

1未仔细核对或未妥善保管检定证书,致检定证书未归档或丢失,无法直观判定设备量值溯源状态。

2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与设备溯源需求脱节或检定计划未有效执行,发生漏检。

3设备故障修复后,未在使用前再次检定或校准以确定设备准确度、测量范围已恢复正常。

4虽然是有证标准物质,但超保质期使用。

5标准物质定容配置成试验用标准溶液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使用或在标准物质说明书规定保存条件以外环境中保存、使用。如“乳清蛋白粉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标准物质”说明书要求“置于4 ℃冰箱中冷藏保存,使用前应恒温至室温,并充分摇动以保证均匀”。

1.3人员配备环节

人员配备主要问题是熟练的操作人员少,计量器具管理人员非专职,专业知识不足。表现为:

1大型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电缆局部放电检测仪等)系统在安装验收后,生产厂往往只提供人员数量有限的免费培训,出于成本的考虑,最终参加培训的往往只限于一、两名试验员,且多是选择高学历的年轻员工担任试验操作员,由于年轻员工同时兼有流动性大的特点,一旦这些员工发生离职,他们带走了培训得到的技能以及更宝贵的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新的操作员由于未参加培训,经验少、不熟悉设备的特点, 不能熟练地对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形成技术断层,严重时还能导致设备非预期故障的早期发生。

2计量器具管理人员往往是兼职的,且一般不具备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其职责一般定位于督促检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管基本上由一线检验人员兼任。由于日常工作量大,以及客观上存在的人员技能的差异性,一线检验人员在同时承担项目检验和设备管理的情况下,往往出现重使用轻维护的情况。此外,一线检验人员虽然有着高学历,但专业能力仅限于检验技能方面,较少涉及设备硬件维护、 处置技能,对设备的维护、维修、操作等技能更多的依赖于专业人员的言传身教,存在小故障处置不当引发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况。

2改进对策

2.1采购前充分调研和论证

新增检测能力时,综合考量适用性、可靠性、先进性的关系,组织三人以上技术团体以可量化的方式,严谨地开展可行性论证及审查,论证应涵盖:

1未来业务形成的判断及依据。

2兄弟单位对同类设备的评价和推荐意见;

3多方了解该领域设备的发展动态,行业内对该类设备的品牌美誉度。

4近期试验方法标准的修订动向。

5购买主机时,以是否影响主机正常运行精度、 可靠性为主线,结合考虑是否有必要同时配置原厂辅助件(如自动进样器、多种规格色谱柱等),以防盲目追求配套齐全降低可靠性的情况发生。

6不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采购,不盲目相信单一经销商的推荐和宣传,邀请多个合格供应商进行好中选优(性能和价格的综合)。

7科室之间能共用的设备,采用样品内部流转方式解决设备缺口。

充分的调研和采购前论证,能使最终采购的检测设备可获得最优性价比,兼具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功能性等特点。

2.2改进量值溯源管理

通过以下方式改进量值溯源管理:

1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采购前论证、计量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直至报废的全部内容,内页编号以防止缺失。

2设立专人(可兼职)专门负责对档案所涉及技术文件、技术记录的收集、保管,外借一般采用复印件方式,如确需原件外借,归还时要检查其完整性。

3设立专人(可兼职)专门负责执行周期检定计划,负责设备维修后投入使用的批准(评估是否需要再次检定或校准),并在对溯源结果进行确认后更新设备检定标识(三色标:红色停用,绿色检定合格,黄色准用)。

4有证标准物质专区、专柜存放,配备专用冷柜用于有证标准物质及其定容配置成的试验用标准溶液保管,严格按照标准物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条件存放,并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定容配置后的试验用标准溶液用明显方式提示配置日期和有效期,以防止超期使用情况的发生。

2.3配齐、配足设备管理人员

通过以下方式配齐、配足人员:

1聘请业内专家、专业工程师到检验室现场培训,同时带动内部讲师的成长。

2大力开展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培为主外培为辅,二者协同。参加外培的人员学成归来需将所学内容通过内培进行传授,形成以“老人带新人”的机制,使一线检验人员的人才梯队不断档。

3设备管理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原则,定岗定责,开展技术考核、技术激励,从制度上形成尊重技术、尊重人才态势,促进技术人才成长。

4将掌握适度的专业知识列为任兼职质检机构检测用计量器具管理人员的上岗条件,同时为其提供适度的培训,以使其减少对一线检验人员的依赖,更好地履行管理和督促职责。

5将掌握适度硬件维护、处置技能为任一线检验人员的上岗条件,并为其提供适度的培训,目的是通过一线检验人员行之有效的维护保养,让检测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同时防止因小故障处置不当引发大故障而不自知的情况发生。

3结束语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的机遇与挑战 篇9

关键词:质检机构,机遇,挑战,新形势

1 质检机构概述

我国的质检机构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由于历史原因, 质检机构有数千家之多。虽然数量众多, 但是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小, 行业和地域分布也不平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质检机构的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都是依靠国家, 检测业务也由国家计划来安排施行。其工作的特殊性, 促使其形成了自我封闭、高度集中统一、计划性和指令性特别强的特点, 它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落后于市场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政府职能的逐步分解、经济体制的转型, 以及科研管理体制结构的调整重组, 都冲击着质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质检机构在机制、规模, 水平、运作等方面都表现出调整的紧迫性。

当前, 质检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模式。同时, 还要抓住机遇, 及时转变工作理念, 明确自身定位。在市场环境下, 质检机构应注意政企分离, 不应当把监督检验带入到企业服务中去, 确立以服务企业为主线。努力提高市场经济意识, 抛弃计划经济时自我封闭的观念,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服务于企业和社会。新形势下的质检机构将面临着机遇, 同时, 也面对着挑战, 应当抓住机遇, 克服困难, 积极进取。

2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市场适应能力差

近年来,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 政府职能逐步转变,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 很多质检机构的设施设备已经严重老化, 缺乏高科技技术装备, 造成检测项目单一化, 同时, 很多质检机构缺乏服务意识, 技术保障服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缺乏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出现人才断层, 导致质检机构扩大发展受阻;质检机构也没有什么自我创新能力, 主要靠国家的技术支持。因此, 其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能力较弱, 面临生存考验。

2.2 机构设置多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设置有质检机构, 各地级市乃至县一级都有布点, 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更加稠密。质检机构的广泛分布, 对于加强质量监管和完善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质量检测也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 从而形成部分地区重复监管、资源重复建设、相互争抢业务等市场混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存在既给我国检测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也不利于质检机构的壮大, 很难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检测机构。例如纤检机构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

2.3 检测市场混乱

目前, 国内质检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 个别质检机构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不惜出具虚假数据、滥用认证认可标识, 对于一些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也进行满足。比较严重的如一些检测机构根本没有检测资质, 检测设施设备和人员素质都不符合国家要求, 但却在市场上大肆横行, 严重破坏了良好的检测市场环境, 对于国内检测机构的可信度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导致客户对质检机构的公信力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惩治, 严把这一行业准入关, 净化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环境。

2.4 国外检测机构的威胁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国外的很多检测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由于他们发展的时间较长,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很高, 并且服务深入细致, 发展迅速。我国的出口外贸企业较多, 很多外贸企业都选择国外的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以便更好地符合出口品质。例如在纺织品市场, 我国有近一半以上的外贸纺织品检测市场为国外检测机构所占据, 如ITS、SGS等机构, 随着这些检测机构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逐步提高, 国内的一些内销零售商和服装企业也开始信任这些国外检测机构, 选择他们为其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国外检测机构在国内检测市场上逐渐占据了半壁江山, 其竞争力不可小视。

3 新形势下质检机构面临的机遇与发展

3.1 提高服务质量

优良的服务意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质检机构来说, 优秀的服务是其生存的必备条件。质检机构作为一个服务型机构, 其产品就是服务, 面对市场竞争, 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对企业生产及其产品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通过全面了解掌握, 可以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出更好的意见, 改进产品质量。一方面, 可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也可以得到企业的充分信任, 有利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给质检机构自身带来效益。

3.2 提高检测能力

(1) 搞好检验设备等基础建设, 高技术的检测设备是提高检测能力的保障。如今产品更新换代极快, 新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 为了满足新产品发展的需要, 必须及时更新检测设备, 提升检测能力。这一部分虽然投入较大, 但却必不可少。可以将检验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检测设备的更新, 如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检测设施设备,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 只要有了好“金刚钻”, 才能有力提升检验能力, 为企业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2) 应提升检验人员业务素质。检验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检测能力的高低, 有一批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第一, 检验机构可以每年制定一个人员培训计划, 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 充分利用现有人才, 合理安排职位, 使他们能够各尽其能, 各负其责。第二, 注重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 如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其它科研单位的合作, 从中引进一些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 补充检验队伍力量。只有人员、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才能提升质检能力。

3.3 整合资源优势

加强质检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人员整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一些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进行合作, 对已有的资源要充分地合理利用。应该实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 目的就是避免重复投资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县级的一些质检机构分布点, 由于其设施设备较为落后, 业务人员技术方面的素质不是很高, 基础设施薄弱。因此, 诸如此类的质检机构可以考虑进行合并, 把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质检机构合并到实力较为雄厚的机构中去, 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使布局更加合理, 也壮大了原有的质检机构实力, 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3.4 积极进行业务拓展

检测机构要想不断向前发展, 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基础上, 需要积极进行拓展其它业务。根据国外检测机构进入我国市场的发展经验, 在进入我国市场之前, 首先对我国市场情况进行调查调研, 找到适合他们进入的市场领域, 集中做好某一块领域, 以致达到该领域的首屈一指的地位。在做好他们本国检测业务的同时, 也从我国检测市场赚到了更多利润。例如, 近年来, 我国纺织服装、儿童玩具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部分国外检测机构就精准地看到了这块市场, 在我国主攻以纺织服装、玩具等产品为主的检测项目, 有的国外检测机构年检测收入就达4亿多元人民币。

4 结语

我国的检测机构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积极转变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和检测能力,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且要树立科学的发展方向, 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 用自身的实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努力成为一流的国际化检测机构。

参考文献

[1]李光明.新形势下质检机构发展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 (9) .

[2]王寿云.浅析县级质检机构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0, (11) .

质检机构 篇10

一、建立联系企业的绿色通道

现时的质检机构是政府依法设置的技术机构, 其职能主要包括质量鉴定、仲裁检验、执行上级下达的各种监督检验任务以及开展质量技术服务、为执法部门行政执法提供公正数据等。

通过检验, 可以对产品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通过检验, 可以向社会公布产品质量信息, 从而为企业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赖以评价的平台。这些工作, 既是质检机构开展的业务, 也是质检机构应尽的职责, 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质检机构自身的发展。为了有效地完成以上任务, 质检机构必须要建立与企业联系的绿色通道, 确保与企业及时、畅通的联系。

为此, 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以身作则,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根据业务对口各负其责, 建立各自企业的联系点;其次, 各相应职能的科、股、室、队、所及其负责人为具体服务的直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定时、定点、定人地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再次, 实行首问负责制, 即不论是谁的职责范围, 只要有企业的服务需求落在他的手上, 就由他负责协调、处理, 直到企业满足为止。要坚决杜绝推诿、踢皮球, 一旦发现, 即予以严肃处理。

二、明确联系企业的工作职责

作为质检机构, 必须牢牢记住:“没有企业, 就没有质检事业”, 必须始终把为企业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努力创建服务型机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般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明确联系企业的工作职责:

1、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帮

助他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强化质量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实现在“以人为本”的战略高度上确保产品的质量上档次、上台阶。

2、帮助企业不断地改善生产条件, 及

时为企业提供相应生产许可证的办证事宜, 帮助条件较好的企业尽早取得生产许可证, 对于条件不成熟的企业要积极地帮助他们去创造。

3、积极帮助、引导企业采用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不断提高其产品质量水平, 增加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帮助企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改进

相关的生产措施或是生产流程, 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相应的质量管理方面的认证工作, 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5、及时了解企业对质检工作的要求,

及时通报标准、计量、质量、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有关质检工作的要求和信息, 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三、把握好联系企业的原则要求

作为政府依法设置的技术机构, 质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能够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而所有的服务又必须建立在企业认同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为有效。所以, 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一些基本的原则:

1、企业自愿原则:

即在确定所要联系的企业之前, 必须要做好质检机构与该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工作, 阐明质检机构服务于企业的原则、内容及要求等, 以征得被联系的企业同意。这点非常重要, 它是质检机构服务于企业的前提条件。

2、实事求是原则: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必须要对企业的情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明确企业的需求, 正确对待和处理企业反映的有关问题, 并能够妥善地处理好。

3、保守企业秘密原则:

质检机构在服务于企业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企业的技术或是商业方面的秘密等问题, 为了赢得企业的信任, 质检机构必须要严格履行保守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义务, 这是关系到质检机构能否长期服务于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

4、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

质检机构服务于企业的目的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为企业服务, 实现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在服务的过程中向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 以实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 其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实现双赢。因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必须尽可能地减轻企业的负担, 联系企业时尽可能地与本单位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 注重为企业办实事, 坚决杜绝任何的形式主义。

四、确定联系企业服务的内容和方向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联系的企业, 质检机构还需要确定其服务的内容和方向。比如, 对国家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以为企业创建品牌提供服务为方向, 把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列入国家名牌或国家免检培育计划, 为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对中型企业则积极引导其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等, 力争在帮扶企业的过程中使之做大做强, 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对于那些小型企业, 可以帮助其建立相应的台账和管理制度, 要求其作好详细的生产记录, 有效地规范其生产行为。此外, 更为重要的则是发挥质检机构的技术优势, 帮助企业完善检测体系, 开展委托检验, 不断地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档次, 确保其在市场上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

五、确定联系企业服务的工作方式

为了有效地提高联系企业的服务效率, 还必须要确定相应的工作方式。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确定联络人员。即与联系企业共同明确各自的联系人员及通讯方式, 确保双方之间联系渠道的畅通。

2、明服务方式。

正常情况下, 对于所联系的企业要尽可能地采取以上门服务的方式为主, 特殊时可以采用电话、邮件、资料交流等服务的方式。

3、及时搞好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工作。

对于所联系的企业应注重其各种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工作, 对突出的问题, 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而对于普遍性、行业性的问题则应尽快组织调查研究, 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是解决措施。

质检机构 篇11

修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并完善认证机构行政审批程序,近期,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针对认证机构准入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并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主要修改内容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取消部分行政审批和备案事项,调整管理方式。一是取消对认证机构设立分公司的行政审批,调整为向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二是取消认证机构分包境外认证机构认证业务的行政审批,调整为事后备案管理;三是取消对认证机构设立办事机构、境外认证机构设立驻华代表机构的备案,调整为向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第二、放宽认证机构审批条件。一是结合商事制度改革,认证机构设立审批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凡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在其取得法人资格后,均可申请设立认证机构;二是取消了专职认证人员必须具有执业资格和能力的规定;三是取消了外方投资者在华设立中外合资、合作经营认证机构的中国合营、合作者应当为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具有3年以上认证从业经历的认证机构或者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检查机构、实验室的规定;四是取消认证新领域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定;五是取消了出资人提供相关资信证明的规定;六是认证机构申请扩大业务范围时,取消认证机构从业1年以上,并且1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的限制。

第三、延长许可期限,简化许可程序,缩短许可时间。一是将原有《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由4年延长为6年;二是将自受理认证机构设立申请,作出批准决定的期限由90日缩短为45日;三是认证机构需要延续批准的,由《认证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前90日,修改为有效期届满30日前,将延续批准复查修改为书面复查;四是将许可中的专家评审环节由必经环节修改为可选择环节。

第四、加强认证机构从业规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取消的行政审批和备案,按照“放”、“管”、“治”相结合原则,相应增加了一些必要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一是行政审批事项取消的,实施事后告知性信息备案。未备案的,增加了相应的行政处罚;二是备案事项取消的,实施信息报送。未报送信息的,增加了相应的行政处罚;三是增加认证机构年度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公示制度,增强认证机构自律意识,接受社会监督。

进口儿童用品质量安全

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国进口儿童用品消费增长迅速,品牌也日趋多样化。儿童用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儿童的人身安全健康,备受消费者关注。质检总局始终致力于严把进口消费品质量关,防止不合格进口消费品流入国内市场,以保护国内消费者权益,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安全。2015年1~5月质检总局对进口儿童服装、玩具、婴幼儿纸尿裤、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等儿童用品进行了统计,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15年1~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进口儿童用品5778批次,同比增长103%,涉及货值1.238亿美元。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34批次,同比下降18.7%,不合格项目中包装标识不合格占比较大。其中:

进口儿童服装。进口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检出不合格2288批次,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07批,同比减少13.7%。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纤维成分与标识不符等。产自孟加拉国的婴幼儿及儿童服装质量问题最严重,连续2年位居我国进口不合格儿童服装检出批次首位,其次为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儿童服装。对存在质量安全不合格儿童服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全部实施了退运或销毁处理。

进口玩具。进口儿童玩具检出不合格96批,同比增长95%,货值259.4万美元。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8批,同比下降65.2%。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毛绒玩具机械安全不合格,玩偶稳定性测试不合格,用于玩具包装的塑料袋平均厚度不合格,无3C标识、警示说明不合格等。涉及品牌有HENES(赫妮诗)、MAMMUT(猛犸象)、MUJI(无印良品)、LEGO(乐高)等。所涉及不合格儿童玩具来自韩国、越南、吉尔吉斯斯坦、香港等地。

进口婴幼儿纸尿裤(垫)。进口婴幼儿纸尿裤(垫)检出不合格3135批次,同比增长228.9%;货值1.1亿美元。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产品标识不符合要求,对于标识不合格产品,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要求,监督进口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以满足我国的相关要求。

进口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进口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检出不合格223批,是去年同期的16倍,涉及货值521万美元。其中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18批,其余为产品及包装标识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主要包括水杯、木制儿童筷子套装、塑料制造型模具、儿童餐具、儿童牙胶、玻璃制奶瓶、儿童训练筷等。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脱色、高锰酸钾消耗量、蒸发残渣、丙烯腈单体残留量等项目不合格。涉及品牌有BEABA(毕巴)、lifefactory(生活工厂)、TRAMONTINA(查蒙蒂纳)、munchkin(麦肯奇)、BEBECONFORT(宝宝舒)等,主要来自法国、越南、巴西、美国等地。

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进口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检出不合格28批次,货值386.2万美元。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批,已做退运处理;其余为产品及包装标识不合格。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儿童用品,检验检疫机构依据《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实施了销毁、退运及技术处理,严防不合格儿童用品流入国内市场。

儿童用品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市场环境,不但需要检验检疫部门加强质量安全把关,同时也需要消费者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加深对儿童用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科学理性地进行消费。

为此,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儿童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购玩具和童车时,产品上应有“CCC”认证标志,不要购买带有可能会被吞下或者吸入小部件的玩具,以及带有尖端或粗糙边缘的玩具。使用时需关注年龄分组和警示说明;2.选购儿童服装时,应检查扣子和装饰性小物件是否牢固,避免购买含有涂层印花或者较多小部件的婴幼儿服装,并在认真清洗之后供婴幼儿穿着;3.选购婴幼儿纸尿裤时,应该选购包装完整,外观整洁,标识清楚,无异味的产品;4.选购儿童用食品接触产品时,应注意查看中文标注的使用说明,包括产品名称、材质,应尽量避免颜色鲜艳的产品;5.选购儿童用汽车安全座椅时,要选择适合儿童体重和年龄的座椅组别,在安装座椅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正确安装。

质检总局开展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有关情况

近日,质检总局下发《儿童用品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紧密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质量安全需求,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带动各行各业抓质量,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升级。

此次质量提升行动针对的10类重点产品分别是:儿童用品、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车用汽柴油、电线电缆、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

根据“方案”的部署,通过开展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要实现5方面的目标,一是“解决问题”,要深入分析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原因和症结,指导生产企业加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保障能力;二是“加强监管”,要加大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严格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是“示范推动”,要大力推动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和引领效应的示范项目(区);四是“形成合力”,要强化对外联合与对内协作,推动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加快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产品质量提升格局;五是通过一个个产品的质量提升,使重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2015年度稳定在90%以上。

《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发布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今天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童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童装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全面规范,将有助于引导生产企业提高童装的安全与质量,保护婴幼儿及儿童健康安全。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

鉴于婴幼儿和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该标准在原有纺织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各项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全面升级。在化学安全要求方面,标准增加了 6种增塑剂和铅、镉2种重金属的限量要求。在机械安全方面,标准对童装头颈、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绳带作出详细规定,要求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头颈部不允许存在任何绳带;同时,标准对纺织附件也做出了规定,要求附件应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力,且不应存在锐利尖端和边缘。另外,该标准还增加了燃烧性能要求。

依据年龄不同,标准将童装分为两类,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的为婴幼儿纺织产品,适用于3岁以上,14岁及以下的儿童穿着的为儿童纺织产品。

按安全要求的不同,标准将童装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A类最佳,B类次之,C类是基本要求。且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标准同时要求童装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安全类别,婴幼儿纺织产品还应加注“婴幼儿用品”。今后,消费者在选购童装时,可以以使用说明上标明的安全类别作为参考。

发布电玩具电源适配器等5类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

近期,质检总局组织实施了玩具滑板车、婴儿学步车、有声玩具、旋转玩具、造型黏土等5类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经专家评审,发现这些产品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风险。

其中,玩具滑板车共监测了48批次样品,发现46批次机械物理性能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活动部件间隙与婴幼儿手指宽度类似,圆孔大小与婴幼儿手指宽度类似且圆孔边缘锐利,把套易拉脱或把手末端直径过小,内包装塑料袋厚度过薄且未按要求打孔,把立管和把横管在调节或折叠时存在不合理间隙等,可能导致皮肤划伤、窒息、手指挤夹或坏死、跌落摔伤等伤害。此外,48批次样品均存在产品标识或警告信息缺失的情况。

婴儿学步车共监测了20批次样品,发现19批次在测试时整车脱离测试平台翻滚下楼梯,这些产品在台阶周边环境使用时可能发生翻滚危险。

有声玩具共监测了125批次样品,发现27批次声压测试值偏高,儿童若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连续声音环境中,或是接受一个瞬间爆发的高分贝脉冲声音,会对其听力造成损伤。

旋转玩具共监测了77批次样品,发现31批次存在质量安全风险,主要问题是在跌落或撞击测试中出现部件脱落或产生小碎片,容易划伤皮肤或伤及眼睛。

造型黏土共监测了100批次样品,发现63批次可迁移金属元素、防腐剂、芳香胺或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偏高,如儿童长时间接触这些产品,可能导致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口腔等途径迁移到儿童体内,造成致敏反应或神经系统、器官损伤等。

浅析质检机构在食品监管中的作用 篇12

首先, 质检机构要帮助企业把握主要原辅材料的进厂关, 确保原辅材料质量合格。原辅材料的好坏, 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合格与不合格。例如, 大米的原料稻谷如果是陈化粮, 无论其生产工艺如何先进, 产品肯定是不合格的。因此, 对大批购进的稻谷可以通过检测其脂肪酸值来识别稻谷的新鲜程度。脂肪酸值的检验较为简单, 质检机构可以帮助企业逐步完善。又例如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 原材料更为重要, 猪肉的新鲜与否要通过挥发性盐基氮指标来鉴定, 所以肉制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挥发性盐基氮的检测方法, 防止病死猪肉流进车间, 确保原料新鲜合格。质检机构要不定期对其原料进行抽查, 帮助企业识别病死猪肉。原辅材料对于食品质量很重要, 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 质检机构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原材料的验证工作, 企业有能力的, 可帮助完善检验手段, 没有能力的可接受委托检测, 严格把好原料进厂关。

其次, 质检机构要帮助企业严格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对质量关键控制点要严防死守。每个食品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着产品的质量, 稍不留神, 质量就有波动。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都要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来进行增白, 国家标准严格控制其添加量, 标准要求≤0.06g/kg, 一些企业控制不住, 常常超标, 其主要原因是:在添加增白剂时, 首先要确定增白剂中过氧化苯甲酰有真正地起到质量控制、出厂检验的作用, 所以在日常监管中一定要督促企业完善出厂检验机制, 确保合格产品出厂。质检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以后, 应在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下, 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贯穿于检测工作的全过程中, 使各项工作取得持续有效的发展。并按照国家局颁布发认监委制定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结合机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体系文件, 根据每年上级组织的监督评审和自身管理评审、内审的结果不断的对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以满足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要求。质检机构要不断督促企业提高检验人员的检测水平, 规范检验行为, 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不定期的样品比对试验工作。这个工作包括原始记录要规范, 数据处理要科学, 平行试验要有效, 检验操作要标准, 对于数据离群的企业质检机构的服务人员要亲临现场帮助指导, 找出问题的根源。大米的检测是简单的, 但一些企业常常数据离群, 究其原因, 一些检验人员不会使用天平, 有的企业为了节约开支, 他们不是购买的万分之一天平, 而是千分之一的非阻尼天平, 读数很麻烦, 天平不会使用, 自然数据不准。对每次的比对试验要进行公开, 从而推动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检验水平。

另外, 质检机构要举行质量培训班, 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培训班的内容不是空洞的、形式的, 而是通报每次产品质量抽查结果, 发现企业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查找造成质量不合

(上接301页) 碳化收缩。格的原因, 公布实验室的比对情况, 对比较差的检验人员要进行实践操作培训等。这样做才能真正提高检验人员的检测水平, 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还要在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进行适当培训, 不要让质量管理文件成为一纸空文, 要经常查找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漏洞。

的约束。

参考文献

[1]胡林海, 刘莹, 许言平.探讨质检机构的整体改革[J].中国技术监督, 1998 (7) .

[2]罗金香.谈谈质检机构的改革[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1995 (1) .

[3]谢新泉.质检机构的完善与发展[J].中国技术监督, 1995 (2) .

[4]程静.中美质检机构比较及我国质检机构改革探讨[J].技术监督实用技术, 1998 (4) .

[5]刘莹.关于质检机构整体改革的探讨[J].质量天地, 1998 (6) .

[6]李胜平.伊盟质检机构建设之我见[J].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 1998 (3) .

[7]胡昌勇.谈质检机构改革[J].技术监督实用技术, 1998 (6) .

[8]胡林海, 刘莹, 许言平.探讨质检机构的整体改革[J].技术监督实用技术, 1998 (6) .

[9]毕建光, 赵魏.论质检机构的发展出路[J].企业标准化, 2001 (4) .

上一篇:“双师型”管理下一篇:抄表采集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