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质检(共12篇)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 篇1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 路基质检工作时路基施工中不可缺少环节, 严格路基质量检测, 不仅能保证路基工程的质量, 而且还能缩短施工工期, 降低工程投资,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路基质量检员在工程中作用重大, 路基质量检员必须了解检测程序, 懂得工程施工过程。下面结合我在邢台市邢州路道路排水改道工程中的施工实践谈一谈路基质检工作。
1 路基填筑方面的质检
1.1 清表。
根据图纸恢复中线并在实地放样后, 接下来便是清理表土。路基质检员的工作时在现场指导或察看情况, 该工程现场地表主要由房屋基础、树木及部分小型构筑物组成, 清理彻底后, 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 现场土质较差应采取换填进行地基处理。换填首先应将路基不良土质挖除, 然后用设计要求的5%水泥稳定土进行填筑。
1.2 特殊地段处理。
若在路基底层出现特殊地段, 如淤泥等, 应先彻底清除淤泥再进行换填。换填结束后, 路基质检员进行检测。此时由于是路基底层, 要检测的主要是压实度、宽度和中线偏差。
1.3 填方路基的质检。
路基底层结束后, 接下来的是分层填筑, 分层填筑时需层层检测, 此时要注意路槽的作用。路槽起着防止填料外泄, 控制厚度作用。故一层结束后, 如果没有做好路槽, 质检员不予质检,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施工员不做路槽直接上料, 从而控制不好厚度, 导致边坡不平顺。
1.3.1 填方的基本要求:
1) 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 并应与永久性排水相结合, 避免积水、浸泡路基和冲刷边坡。2) 路基分层填筑压实度首先必须符合要求, 层面平整, 顶面平整, 顶面路拱符合要求。市政道路工程要求路基填筑每层压实度厚度不超过30cm。3) 填石路基, 石块摆放应平稳, 小石块填塞空隙饱满。
1.3.2 填方路基压实后外观鉴定:
1) 路基表面平整, 密实, 无局部坑尘, 压实后无明显轮迹, 曲线圆滑, 边线顺直。本工程基本上都为直线, 只有在平交口处有小半径的曲线, 为保证曲线的圆滑, 要求在测量放线时应每隔2米设置控制点。2) 边坡平顺稳定, 不徒于设计值。3) 取土坑、护坡道整齐稳定, 弃方摆放平整。4) 边沟顺畅, 无积水现象和阻水现象。
1.3.3 填方路基分层实测项目:
1) 压实度 (%) , 没1000平方每层含水量, 此资料由实验室提供。但一个标段挖方土样可能很多, 一定要搞清楚各个作业面在哪个挖方段上料, 与实验室的哪个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想配合。另外, 作业面可能大小不同需适当增加或减少测点。多采用灌沙法来进行压实度的检测。2) 每40mm测一点, 不小于设计值。路基由于是分层填筑, 故应注意每层宽度不一样。3) 边坡, 要求边坡不限于设计值, 没20cm检测2点, 边坡用坡度尺测量。4) 弯沉值, 要求不大于设计值。5) 纵断高程和横断高程, 由测量人员获得数据后进行抽检。
2 挖方路基的质检
一条线路应填挖结合, 挖方得以利用是节约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要求和外观评定不同于填方路基。
挖方路基的基本要求:1) 路基的路床标高、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应符合图纸要求: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沟底无阻水、积水现象, 具备浦彻要求:临时排水的地点整齐放好。2) 石方边坡平顺稳定, 无险石、悬石。
质量检测外观鉴定:1) 路基表面平整、密实, 曲线圆滑边线顺直。2) 边坡坡面平顺稳定。3) 边沟整齐, 沟底无阻水现象和积水现象。其他检测项目与填方路基相同。
质检人员不仅要协调各方面关系, 解答施工员疑问, 还应指导施工员,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另外, 质检人员还要及时与监理沟通, 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以按合同约定完工。路基质检工作看似简单, 实际是市政道路质量最终得到保证的一个关键因素。S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 篇2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及其控制要点
市政道路路基质量控制的关键是结构稳定性、强度和水温稳定性.必须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才能保证质量.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施工测量和路基土方施工;同时,要特别注重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的施工质量.最后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法.
作 者:陈庆阳 CHEN Qing-yang 作者单位:兰溪市市政养护所,浙江兰溪,321100刊 名:中国市政工程英文刊名: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年,卷(期):“”(3)分类号:U416.1关键词:市政道路 路基施工 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
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1 结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 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至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1.3 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会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2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路基填土不经选择,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2.2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2.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
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3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施工方法合理选择
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采用配套机械,主机配以辅机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
3.2 严格施工程序
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堤填(挖)方式→路基压实。
4 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
4.1 施工测量
其内容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操作的要点:一是要认真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有误;二是为满足施工期间饮用需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
4.2 路基土方施工
4.3 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是分层填筑,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再填压下一层,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避免返工浪费;二是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三是分段施工,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结合料(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约20cm-30cm的稳定层。
4.4 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
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3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稳定性。
4.5 掌握压实方法
市政道路路基优化探析 篇4
道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道路建设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市民的生产生活[1]。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路基工程是市政道路建设的关键环节, 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对环境和负载车辆的抵抗能力, 影响到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寿命。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路基工程的影响因素较多, 放松了任何一个环节的把关, 整个道路的质量都将大打折扣, 本文仅就市政道路的路基优化问题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展开探讨。
2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优化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它的质量好坏, 关系到整个道路的质量及车辆的正常行驶。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 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行车的作用。实践证明, 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 就没有稳固的路面。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
路基在道路建设项目中, 不仅工程数量和投资巨大, 而且是占用土地最多、使用劳动力数量最大、牵涉面最广的工程。特别是工程量集中,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遇到的技术问题更多、更难, 常常成为道路建设的关键[2]。因此,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从前期的设计阶段就应该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 使路基工程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1 路基线型设计与尺寸确定
一般情况下, 市政道路线型的设计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时序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同时必须考虑路基稳定条件、工程难易程度、土方数量大小和土地开发利用等因素, 特别是路线通过山岭河流的工程困难地段和地质不良地段, 更应该注意路线路基的协调配合, 使之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又能保证路基稳定, 减小工程量, 节约工程投资。
在路基尺寸设计时, 路基的宽度应按照路面尺寸及路面以上车辆荷载向下按照一定的扩散角扩散的范围确定。路基标高的确定除了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的竖向控制外, 还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土质、路基结构、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排水难易等因素对路基的影响。
在确定了市政道路的路基宽度与高度以后, 就要路基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的确定路堤、路堑的边坡形式和坡率。
2.2 路基的承载能力设计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 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才能承受作用于路基上的本身结构自重产生的恒载和路面车辆传递的活荷载。
合理的设计和合格的施工, 应使路基土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尽可能为弹性变形, 保证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 这样才能在车轮驶过后回复原状, 使路基保持相对不变形, 才能保证路面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 和《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设计规范》 (CJJ194—2013) 对路基的设计回弹模量及土质路基的压实度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 在道路设计时应根据道路的级别, 选用合适的参数。比如, 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回弹模量应选用30MPa, 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回弹模量应选用20MPa, 不能满足要求时应予以处治。压实度应按照规范给定的表格选用。
2.3 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设计
影响路基稳定型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植被覆盖情况等;人为因素包括:荷载作用、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和工艺、施工质量、养护措施等。要搞好路基稳定性设计就要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除了搞好人为因素的控制外, 还要对工程所在地进行认真勘测、深入调查自然条件, 特别是水和温度这两个对路基影响最为突出的因素, 分区域分路段调查研究,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 保证设计的路基具有较强的整体稳定性。
除了进行自然环境调研外, 还应进行包括地下建筑物及工程管线等人为环境的调研。如遇软土地基时应有边坡稳定性验算, 当验算不能满足边坡稳定要求时, 应有针对性地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设计。软弱地基的常见处理方式有: (1) 换填土层法; (2) 碾压夯实法; (3) 排水固结法; (4) 挤密法; (5) 注浆法、旋喷法和深层搅拌法为主要工艺的化学加固法[3]。
以上方法以换填土层法最为经济, 使用也较为广泛, 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其他自然因素等优先选用。换填材料的选择对路基工程质量的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选用换填材料时, 首先换填材料的最小强度CBR (加州承载比) 和最大粒径等指标均应满足有关要求;其次要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优先使用当地的材料, 如砂、砾石、灰土、素土及粉煤灰、煤矸石等;做到降低成本, 节约投资。
2.4 路基的排水设计
本文前已述及,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许多病害的形成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水的作用, 因此, 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过程中都必须重视路基排水工程。路基排水应本着防、排、疏相结合的原则。
路基排水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类。地表水排水设施设计中, 应根据道路的级别选用不同的降雨重现期来计算水量, 根据水量大小确定不同的设施标准。地表水的排水构筑物主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 必要时应设置雨水泵站。路基地表下排水设施包括:暗沟 (管) 、渗沟、渗水隧洞、渗井、仰斜式排水孔、检查疏通井等。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位、水量的勘察情况, 因地制宜选用相应的构筑物。
2.5 路基的防护设计
大面积裸露于空中的路基边坡, 长期受自然因素的强烈作用, 必然会发生物理力学性质变化, 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 路基沉陷, 因此, 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就必须进行防护。从当前工艺看, 路基防护大体上可通过两种手段实现:首先, 边坡坡面防护;其次, 沿河河堤、河岸的冲刷防护。具体讲, 边坡坡面防护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植被防护;二是工程防护。所谓植被防护主要是通过在边坡植树、种草、铺草皮等植物防护措施实现道路路基防护。而路基的工程防护主要包括:框格防护、封面、护面墙、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浆砌预制块护坡、锚杆钢丝网喷浆、喷射混凝土护坡等[4]。由于道路表层有可能会受到水流、风化等侵蚀, 为了保障道路安全以及行人、车辆安全, 坡面防护是很有必要的。而对于路基的冲刷防护, 一般可采取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方面, 可通过建筑、植物、砌石、石笼及建筑挡土墙等方式对道路路基进行直接防护;另一方面, 可采用丁坝、顺坝等导治构造物以及改河营造护林带等间接防护手段来实现路基的冲刷防护。当然,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 防护方案、防护工艺、防护材料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3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的优化
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工程质量的前提保证, 但不论多么合理的设计, 没有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就不能创造合格的工程。因此, 要想使市政道路工程能够满足使用功能, 就必须保证施工过程的科学合理。
3.1 做好设计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为贯彻设计意图和掌握设计要点, 设计人员必须向施工、监理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设计技术交底, 让其了解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便于施工过程中具有针对性。为了确保施工工程的科学规范施工, 相关部门应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市政管理监督部门、承建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等应明确图纸标准, 对路基工程的重难点、具体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核实, 对施工流程进行确认, 对所要求的每个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核对, 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逐一落实。
3.2 路基的填方和压实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 无论是软弱地基还是一般的良性地基, 填方都是不可避免的。填土与压实的工艺水平与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强度, 因此, 在填方时:首先, 必须在相关规范的指导下, 综合考量材质的最小粒径与强度, 科学选择符合承载力要求的填料, 绝不能因节省成本或赶工期进度而以次充好, 这就需要有专人对该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把关, 对填实材料的性能进行检验, 避免使用不达标材料, 以保障填方质量[5]。在填方完成后, 还需做好压实作业, 可采用平整压实联合震荡压实, 做好初压、复压和终压作业, 初压达到平整稳定, 复压切实压实, 终压做好痕迹整理。特别是在处理道路边缘、雨水井等特殊区域时, 一定要进行特殊工艺处理。此外, 还应考虑外界环境如温度、降水等对压实密度的影响。
3.3 施工期的路基排水
施工前, 应校核全线排水设计是否完善、合理, 当设计不完善或有欠缺时应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在城市道路路基的施工中, 排水问题是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讲, 水对路基破坏是最让人担心的问题, 所以, 路基的排水工作是道路工程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环节。在路基施工的前、中、后期, 应尽量保持路基的干燥状态, 至少要将路基内部的湿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路基湿度的控制应根据实际地基环境、作业情况, 科学选择排水施工工艺。到底是采用边沟, 还是跌水, 还是截水沟、急流槽, 又或是多种方式联合并用, 都需要科学论证。
施工期同道路使用期一样, 除了排除表面水外, 还要考虑地下水的排除, 如果工程设计中含有永久的地下水排除设施, 施工时应先期实施该部分工程;若工程设计中没有永久性的排水设施, 路基施工时就应结合市政道路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开挖施工, 采取降排水措施, 比如深井降水、井点降水等。
4 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是利于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 路基的施工水平是影响道路质量的关键。路基施工涉及内容广泛, 情况复杂多变, 需要市政规划设计部门、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多方联合开展才能科学、有效进行。本文从前期规划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对市政建设路基优化措施展开探讨, 希望能对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事业提供一定参考。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维持整个城市持续发展的经脉, 是市民日常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路基作为道路承载的主体, 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与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决定整条道路的使用寿命, 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活动的进行。路基填料的选择、路基的填土与压实、路基的排水、路基的防护是市政道路建设的关键环节, 也是道路常见问题的源头。论文结合多年道路工程设计与现场经验, 对市政道路路基的设计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以期为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的路基设计与施工作业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优化,工艺探究
参考文献
[1]沈莹.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优化工艺控制探讨[J].市政技术, 2011 (10) :244.
[2]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 (第一版) [K].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
[3]方左英.路基工程 (第一版)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4]代铁军.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前优化施工策略的体会[J].施工技术, 2013 (7) :141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 篇5
2K311020城市道路路基P6
1、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眼线的小桥涵、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等项目。
2、路基施工程序:
(1)准备工作:组织、物资、技术、现场
(2)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挖沟、再修路(3)路基(土、石方)工程(4)质量检查与验收
3、JD(交点)是确定路线的唯一依据;布置护桩是必要的,一般护桩应有3个点;如果2个JD点相距较远时,每隔500~1000m应加设方向桩控制中线;两个水准点的距离500m左右。
4、路基施工测量的三项工作:(1)恢复中线测量;(2)钉线外边桩;在道路边线外0.5~1.0m两侧(3)测标高;
5、填土(方)路基: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填方路基。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盐渍土、有毒有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害的土、含水量很高的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填前需将地基压实。——会带来路基的不均匀沉陷(2)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地面标高
(3)地面坡度陡于1:5时修成台阶,每级台阶宽度≥1.0m;高度≤0.3m,台阶顶面向内倾斜
(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5)填土长度达50m左右时,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初压和终压要有吨位上的差异),最后碾压≥12t级压路机。(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还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6、挖土(方)路基:当原地面标高高于路基设计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挖方路基。
(1)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一般每侧要比路面宽出300~500mm。(2)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面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设计高程600mm以内清理,以好土等材料回填夯实。
(3)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4)碾压时视土干湿而决定采取洒水或换土(烂泥浆)、晾晒(含水量不多)等措施。(5)过街雨水支管应在路床碾压前施工(先挖沟后修路),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石灰吸水,后强性)★
7、路基的质量检查
主控项目(必须合格率100%):压实度、弯沉值;一般项目(平均合格率80%):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边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坡
8、路基压实要求
(1).合理选用压实机械、机具(根据土和吨位来选择)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土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工期要求、压实机机械效率等决定。常用的压实机械分为:静力式、夯击式、振动式(2).正确的压实方法和适宜的压实厚度
原则: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横向接头:振动—重叠0.4~0.5m,三轮—重叠后轮宽的1/2;纵向接头:重叠1.0~1.5m 不能使用压路机的部位:道路边缘、检查井、雨水口周围以及沟槽回填土——用小型夯压机或蛙夯、人力夯,夯击面积重叠1/4~1/3(3).掌握土层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压实的土水稳性最好(抛物线)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对路基设计与施工都很重要(4).压实质量检查:重型击实试验方法测定拟用土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9、地基处理分类:改良(压路机碾压)、置换、补强
10、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①.碾压及夯实:对饱和黏性土应慎重采用
②.换土垫层:适用于暗沟、暗塘等软弱土的浅层处理 ③.排水固结:适用于处理饱和软弱土层
④.置换及拌入:振冲换置法对于不排水剪切强度小于20Kpa时慎用。2018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必背重点:城市道路的级别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程重点总结汇总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不良地质;表现形式;结构特征;处理方案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处理不良地质路段,促进市政交通发展,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我国也从法律上对道路等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确保路段路基的安全指数,防止因不良地质而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对社会形成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因此施路工程要严格把守路基质量,提高施路工程的工作水平,以此达到国家所设定的法律标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存在较多的不良地质,容易出现积水路段、风沙路基等现象,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难度。为此我们要对市政道路路段路基不良地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找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来解决不良地质带来的干扰。
1.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现形式
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某些市政道路可能会出现不良地质状况。这是因为如果这个城市雨水充沛,降雨量较大,地下土质中的沙层便会受到影响,沙层变软。不可忽视的是,地下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果时间过长,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和沙层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长期受到化学反应的侵蚀,沙层就会变成褐色或者变成灰色,这些沙层便被称为软沙层,又被称作软土地区[1]。这些土层由于浸泡在水中,所以通常情况下水分较多,空隙较大,抗压能力较弱,相对来说大都失去了流动性能,只有很小的部分流沙存在于地下水中。通常情况下,老路基是市政道路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现形式,而且由于常年雨水作用,这些老路基的弯沉值都比较大,为了使老路基得到更好的处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老路基的特点。
一般来说,老路基容易出現在旧城区道路改造的过程中,这些路基年代久远,历史较长,大多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路基。这些路基鲜明的特点是有很多小波浪的起伏,有的起伏肉眼是看不到的,而且这些小起伏的数量较多,所以即使它很小,但是行车中还是能感觉到的。老路基的弯沉值一般是500左右,还有一些已经达到了1000或者1000以上,严重影响了乘驾者的舒适感。如果施工队伍没有及时对市政老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对其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案,那么就会对市政交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促进城市长远发展,影响城市的经济进程。
2.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结构特征
不良地质路段路基成因及具体构造各不相同,表现最为显著的是路基土层中的土壤厚度和土层元素。不同的路段路基具有不同的砂质淤泥厚度,具有不同的构成元素,其土质特点、土性状况、地貌特征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路基毁坏程度会受到当地地貌特征和土层行政的影响,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
(1)从地理方面角度分析,不良地质路段路基多出现在积水地区或者河水旁边,这些地区容易发生积水状况,并且该地段地下水水位较浅,地表径流容易下渗进去,加大了雨水下渗的能力,尤其是在雨水充沛季节,这些地段还会形成湿地、海子。
(2)从地质层中的土质分析,市政道路不良地质路段路基一般都是软土土层,抗压能力比较弱,大大降低了地表承重力[2]。
(3)从路基整体来看,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面一般会有很多小型的颗粒物,并且这些颗粒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除此之外,路基上的粉细砂和亚砂土特别容易受到侵蚀,尤其是雨水作用更为明显。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中层部分分布着“粪土”,厚度约为40厘米,其土质较软,抗压性能普遍较弱。
3.市政道路路基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本文上述部分主要分析了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对不良地质的路基结构特征作了具体的论述,通过上述的归类总结,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不良地质路段路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希望借助以下措施来将施工控制达到最佳状态。
3.1沼泽地及淤泥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沼泽地在不良地质路段路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我们首先来分析沼泽地的处理方案,以供其他施工工程参考、借鉴。
(1)为了处理好沼泽地不良地质路段,我们首先要掌握好沼泽地的处理面积,即其深度和长度,这是所有工作中的第一步,只有控制好深度和长度,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同时,我们要对其控制值进行验算,对于偏差较大的数值,需要重新确定其范围。
(2)做好上述工作后,我们要明确下处理路段要想变得稳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沉降的,为此,我们要快速完成下处理路段施工任务,但是所有的工作不能因为心急而忽视施工质量。
在回填的时候,应该使用正确的回填材料,按照科学的比例来调配材料,控制好材料中的含沙量和含水量[3]。
(3)施工最后要严格控制施工工程质量,针对一些关键细节部分,要提高责任心,加大监督和控制的力度。
3.2挖方路段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挖方路段也是不良地质路基的表现之一,挖方路段的承载力普遍较小,危害系数较大,严重的话,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容易诱导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处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在处理挖方路段时,我们要注意回填材料,选择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把多余的水分过滤出去,防止土质沙化、软化,除此之外,我们要不断碾压铺路材料,加大路面的压实度,保证行车稳定。
(2)处理挖方路段时,要注意临时排水性。施工的时候如果排水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冻结路段,不能及时排除路面积水,妨碍工作的进展;同时要利用排水管的优点,在路面铺设排水管能够降低含水量,对路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3旧路段路基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为了合理规划社会资源,重复利用旧路路段,加快旧城区的市政道路建设,我们要对旧路路段路基进行处理和设计,以便降低工程难度。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当新路和旧路发生重叠、交叉的时候,我们要严格控制旧路路段施工状况,把旧路完全清理干净,然后再采用回填方法,应当注意的是旧路回填时填充的材料要和新路一样,最后再增强路段路基的压实度,以确保其稳定性[4]。
(2)在清理旧路过程中,施工工程要彻底清净软路肩,工程管理人要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细节,对施工状况进行严格考核和检查。
(3)若旧路在路基工作区下,仍然要坚持认真控台阶帮宽,我们要确定路基帮宽路基和旧路处于同一高度水平,同时要在新的全路基宽度分层铺路,加强压实度。
(4)就工程整体而言,施工单位要确保整个施工质量,把握各个施工环节,加强关键技术的监督,对一些不合格的工程项目进行重新施工,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按时完成工程任务。
4.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处理方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处理市政路段不良地质路基,我们首先要认识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现形式、结构特征,掌握不良地质路基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不良地质路段路基进行分类总结,针对不同的不良地质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案,抓好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水平,以供日后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晓谋.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新疆交通科研所.干旱地区路基土压实填实沉陷量室内研究试验报告[R].1995.
[3]交通部公路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探究 篇7
1 关于路基建设的品质规定
1.1 结构稳定性
为了避免路基在通行力以及外在要素的干扰下出现不具有稳定性的现象, 出现一定的变形问题, 就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状态使用合理的方法来确保其稳定性优秀。
1.2 强度
为了确保路基在受到外在力干扰的时候不会出现超过设定区域的变形现象, 就规定其要具有非常高的强度。
1.3 水温稳定性
在地表以及地下水的影响之下, 它的强度会明显的变弱。尤其是在那种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的区域之中, 因为水温会出现一定的改变, 路基会出现阶段性的冻融现象, 进而出现冻胀以及翻浆等问题, 导致它的强度降低。要确保在最差的水温状态之中, 强度不会非常显著的变弱, 此时就规定其具有较高的水温性特征。
2 关于路基的建设品质管控的关键点
2.1 施工测量
其内容主要包括:导线, 中线及水准点复测。活动的关键点, 第一要明确图纸内容, 复测之后在分析和设计之间是不是有差异。第二是为了合乎建设时期的引用规定, 在开展中线复测的时候要设置暂时性的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第三, 在对所有的步骤开展放线测量的时候, 要保证其误差控制在规定的区间之中, 要确保其精确性合乎规定, 确保路基和构造的位置和尺寸等合乎品质规定。第四, 要在路面的下方盖上管线, 以此来降低建设时期导致的不利现象。
2.2 关于路基的土方建设
区域之中的全部改建以及新建的项目, 土方建设活动一般是土方, 通常不会牵扯到挖方。
2.2.1 关于填方的建设品质管控关键点
首先要按照层次来开展填筑活动。合乎上层的压实规定之后, 然后填压后续层, 在压实之前的时候要对含水量积极的测试, 当含水量合乎规定之后才可以碾压, 防止返工现象。其次是要保证干密度测试合乎规定, 对于不一样土质要单独的标注干密度, 不能够用相同的密度来测试不一样的压实度。第四是按照段落来设置, 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 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 若两个地段同时填, 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 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结合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厚约20cm~30cm的稳定层。
2.2.2 掌控好松铺的尺寸
其尺寸要和土质的种类以及设备的功效以及碾压的次数等有关联, 而且要结合具体的状态, 确保压实性合理。
2.2.3 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
2.2.4 了解压实措施
压实的时候要先开展边角区域然后开展中心, 这样的话就会生成路拱。先轻后重, 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强度。要先慢然后不断的变快, 以此来防止松土被设备推动。同时应在碾压前先整平, 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 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 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2cm~20c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 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2.2.5 合理的安排机械活动
要结合地形等的状态, 以及用土的总数和土方的调配状态等有序的设置设备的运行路线, 要综合化的结合图纸的规定来开展工作。土的含水量不够时配洒水车洒水。含水量较大, 配翻晒机械翻晒并用压路机碾压。合理的组织及调备机构是保证施工进程及质量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3 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桥台台背、涵洞两侧及涵顶、挡土墙墙背的填筑在这些构造物基本完成后进行, 因为场地过窄, 同时还要确保不影响到构造。所以, 该项压实活动并不简单, 同时还会导致存水问题。假如填筑不合理的话, 完成之后土和构造体相连的区域会出现下沉问题, 进而影响到通行的速率, 影响到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3.1 填料
在下列范围内一般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m, 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m;拱桥台背不少于台高的3倍~4倍。涵洞两侧不少于孔径的2倍。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如果台背采用渗水土有困难时, 在冰冻地区自路堤顶面起2.5m以下, 非冰冻地区高水位以下, 可用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特别注意, 不要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
3.2 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
涵洞、管道缺口填土, 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涵顶填土的松铺厚度小于50cm~100cm时, 不得通过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 靠近构造物100c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
3.3 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
在施工中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 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 可设盲沟引出。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 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挡土墙墙背也要做好反滤层, 使水能顺利地从泄水孔流出去。
3.4 压实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
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专门规定, 则按路基压实标准执行。用非渗水土填筑时, 必须加强压实措施, 或对填土性能进行改善处理 (如掺生石灰) , 以提高强度和减少雨水的渗入。
4 建设时期容易发生的品质不良现象以及应对措施
4.1 禁止将不达标的土填到路基之中
没有合理的选取, 将一些表土和杂土等不达标的土放到路基里面。此时使得路堤发生强度不均衡的现象, 进而无法实现压实规定, 有时候还会发生路基下沉之类的品质不良现象。
4.2 确保实现压实规定
因为建设措施不合理, 压实性无法实现设计的规定, 此时就导致路面发生不利现象。治理措施是将不一样的土分别的填筑, 而且要对其开展击实测试, 要确保标准测试精准, 保证压实的品质优秀。在建设的时候, 要时常的分析其坡度, 要确保土的尺寸是合理的, 而且要保证压实性有效, 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4.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
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 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 致使路基沉陷, 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 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 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5 结束语
此类道路的路基建设技术本身的难度较低, 不过因为建设区域很窄, 而且通行量大, 同时其工艺很是繁琐, 所以, 在建设的时候, 会碰到很多不一样的制约条件的干扰。因此, 要认真的结合相关的技术规定来开展活动, 要强化建设的管控力度, 要强化品质思想, 就可以切实的提升路面的持久性。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市政道路的路基建设相关的品质管控活动, 阐述了建设时期容易存在的品质不良现象, 而且指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机械作业,填土,路基
参考文献
[1]孙宝军.浅谈强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 2010 (3) .[1]孙宝军.浅谈强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 2010 (3) .
浅析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 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机械作业,填土,路基
在各级路基施工中, 只有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才能在技术保证的前提下, 把握好工程施工质量, 建成高质量的市政道路路基工程, 使城市道路发挥快速、便捷的功能。
1 路基施工质量要求
1.1 强度
路基强度大小直接决定路面的伸缩度, 所以说, 在路基施工中, 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 不能造成超负荷的情形, 如果超过其承载力范围就会发生扭, 所以一定要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伸缩度, 保证其高质量的强度。
1.2 结构稳定性
路基结构非常重要, 设计时一定要进行查看, 确定当地地质情况, 不同的地质条件下, 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这样才能确保在行车荷载加大或者自然灾害情况下, 导致的路基整体失稳下沉情况发生, 如果发生变形或破坏, 就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一定措施, 确保结构上的稳定, 这样才能使路面工程顺利展开。
1.3 水温稳定性
路基是室外工程, 有些区域路过湖泊、河流、地下水等并且受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击, 在水的作用下, 路基强度就会变弱, 发生明显变化。
2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
2.1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关键的一步, 在施工前, 一定要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 得到相关应用数据,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施工控制点范围。通常施工测量内容是对导线、中线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在进行作业时, 要注意几下几点:一是要全面对图纸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二是在施工期间, 需要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 同时还要进行加桩, 确保地面标高, 以此做为标准基点;三是不同的环节中, 要掌握好重点内容, 特别是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 确保其精度和准度;四是要与多个部门进行协调, 特别是水务、电信、电视、电力等部门, 需要查看图纸, 找到各个布点位置, 避免出现道路施工对路下面覆盖管网的破坏, 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2.2 对路基进行土方施工
在区域内进行改建和新建的工程, 路基土方施工多数情况下采取填方方法, 挖方路基的工程较为少见, 除非发生特殊地形地貌。
2.2.1 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把握, 做好重要环节的控制作业, 通常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取分层填筑的方式, 只有上一层达到基础要求后, 才能进行下一步填压, 填压后需要对土质含水情况进行检测, 如果达到测定标准, 就可以进行碾压了, 如果发现含水量超标, 就需要进行及时修正, 一定要在这一步保证质量, 控制水量, 避免因质量不合格出现的返工浪费现象;二是干密度试验标定要精确, 不同的土质有不同的标定干密度要求, 不能划定一个标尺, 用一个刻度去整体衡量, 只有通过细分的干密度评定, 才能保证土质压实度合格。三是进行工程的分段施工, 对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要错开时间进行填筑, 先填的区域按1:1坡分层留好需要的台阶, 如果必须要进行两个地段同时填, 就需要采取分层交叠的方法, 处理好各层次的衔接关系, 一般情况下, 搭接长度要大于2m, 如果过小就会导致路基不均匀的沉陷, 使路面结构变形, 影响路面整体平整度。
2.2.2 松铺厚度控制。
松铺厚度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部分施工受到土质、压实机等的直接影响, 如果土质不合格就需要多次碾压, 直到压实为止, 这就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情, 进行压实度设定, 原则上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要大于8cm。
2.2.3 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
路堤填土要保证宽度, 对每侧的留出量, 一定要比设计宽度多30cm左右。也就是说路基的压实宽度一定要超过设计宽度, 削坡要仔细认真, 不能因马虎出现缺坡情况, 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保证路堤结构上的相对稳定。
2.2.4 掌握压实方法。
在碾压前一定要对道路进行整平处理, 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进行平整, 保持在2%~4%的横坡距离。对弯道碾压的时候, 要按照标准规范进行, 可以先低后高, 压实一侧后再向另一侧碾压,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单向超高横坡, 机械前后两次轮迹一定要保证重叠12cm~20cm内, 并且在压实过程中, 控制好压实力度, 保证力度均匀, 避免出现路基沉陷。压实的次序是先对周围压实, 再向中心移动, 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路拱;开始要轻压, 然后加大压力, 进行重压, 这样就能够不断调整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通过先慢后快的方法, 可以很好地处理松土情况。
2.2.5 科学统筹机械作业。
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解, 不同的工程会有不同的地形、地貌, 而建设的路基断面形状、用土量、土方调配情况也不尽相同, 只有对现有机械设备充分调配, 才能科学的划定好机械运行整体路线。土质含水量如果过小, 由不适合压实, 需要使用洒水车进行少量洒水处理;如果含水量过多, 就需要利用翻晒机进行翻晒处理, 确保水分达到标准要求。
3 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如果施工中遇到桥涵, 则需要保证桥台台背、涵洞两侧及涵顶、挡土墙墙背的填筑施工结束, 才能进行压实作业, 这样的施工现场场地狭窄, 一定要对构造物进行保护, 不能为了施工进度而使附属物受到破坏。如果出现不合格的填筑, 那么就会在工程使用后出现构造物连接部出现沉降差, 使用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影响行车, 造成行车稳定性差、舒适程度低、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3.1 填料
合理选择填料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通常需要选择那些渗水性好的土质进行填筑, 在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m时、下部距基础内缘大小2m时、拱桥台背大小台高3倍左右时, 就需要使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 不能把进行构造物基础建设时挖出来土进行混合填筑。
3.2 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
在对涵洞、管道缺口进行填土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两侧对称、回填均匀, 确保涵顶填土松铺厚度控制在50cm~100cm范围内, 不能使用重型施工机械。
3.3 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
对积水进行科学处理, 如果出现地下渗水, 需要设盲沟进行导引。对挡土墙墙背要做好反滤层设计, 这样积水就可以由泄水孔排出了。
3.4 压实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
分层填筑要保证是每层松铺厚度小于20cm内, 确保密实度达到标准, 以路基压实标准做为参照标准进行。非渗水土填筑的时候, 制定合理措施, 通过掺生石灰的方法, 减少水的渗入。
4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4.1 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路基填土一定合理选择, 不能把表层土、草皮土及腐殖土填入路基。
4.2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分清土质性质, 不能把不同的土质混填, 通过击实试验形成参数, 用技术标准指导施工进程。一定要对纵横坡度进行检查, 保证厚度、实度。特别是对桥头涵洞一定要达到压实标准。
4.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
对积水区域要根据具体情况先进行排水, 然后用稳性好的土或者抛石挤淤, 保证路基质量。
5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大、工艺复杂, 施工时会遇到各种环境。所以, 要以技术标准为指导, 强化管理过程和质量意识, 才能全面提升路基路面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孙宝军.浅谈强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 2010, 3.
谈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管理 篇9
近年来, 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迅猛发展。路基施工作为道路施工的主体,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 做好路基质量的施工管理尤为重要, 它决定了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关键控制措施
1.1 施工前期测量准备
施工前期的测量是为道路施工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 测量放线准备的准确性直接关系施工的命脉。测量中必须认真熟悉图纸, 将图纸与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反复对比确认。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导线点, 中线及水准点进行复测,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应对测量的精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1.2 路基土方的施工
1) 分层分段施工。在对路基的土方进行施工过程中, 应注意分层分段施工, 从而保证能够达到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在施工过程中, 应确保一层一层进行施工, 当上一层施工达标后, 才能够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在整个路基的施工过程中, 应进行分段的处理。这样可以根据不同段的情况对路基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材料加固保证不必要的沉降等。在分段处理中也应注意不同段的衔接。2) 路基填料的选择。不同的土质对路基填料的选择是不同的。路基填料的选择对路基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市政道路路基填料要求挖取方便, 压实容易, 强度高, 水稳定性好, 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等。路基填料在性能和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同时其自身含水量的多少对路基的压实系数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路基含水量的多少影响设计压实度的大小, 直接关系着施工能够满足设计的标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前, 应对施工现场土质进行击实实验, 确定现场土质的物理性能。在路基建设过程中, 应尽量选择弹性模量较高的建筑材料, 石方填筑时应控制石方的粒径及强度。因此, 路基施工前, 必须对路基填料进行选择。3) 路基压实质量管理。路基压实质量管理的关键取决于路基碾压设备和压实技术。在碾压过程中, 应选择合适吨位和型号的压路机, 同时根据路基填料的性质和碾压设备确定适当的松铺厚度。应注意碾压的遍数, 保证碾压的均匀性, 先两边后中间, 严禁出现路基两边密实度不同的情况。还要注意对坡度及弯度等特殊位置的处理, 保证压实效果的准确控制。碾压完成后应对路基进行压实度的检测, 如环刀法, 灌砂法等, 经检验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4) 特殊路基的处理。路基施工过程中, 有时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 如含水量较大且土质较薄的软土路基处理。可以对表层土壤进行排水处理, 挖排水沟槽达到盲沟排水的目的。也可进行砂垫层处理, 在软土上铺设砂垫层, 使软土层与路面层隔开, 达到土壤固结的目的。
2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管理
2.1 施工方法的合理选择
目前,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市政施工多采用机械化。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相互配合, 能够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了施工的进度, 也对施工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施工方法的合理选择取决于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设备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 形成主机配辅机相互协调, 特别是压实设备选择, 从而能够很好的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同时在施工前, 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方式的效率和安全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的造价, 合理的选择正确的施工方式, 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2.2 施工程序的有效控制
在路基的施工中, 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严格管理表现为各种工序及各种构造物严格配合既定的施工顺序, 构造物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开展工作, 施工前应对路基底部进行施工处理, 然后对路基的填料进行选择, 最后对路基进行压实。只有对路基施工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才能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 进而确保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 结语
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品质和寿命。要使路基坚固而稳定, 必须精心施工, 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路基工程。市政路基施工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市政施工人员应始终坚持技术标准, 加强施工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保证施工质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道路建设进行维修所需的成本, 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且可以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 减少因不合格施工而出现的问题, 为市政道路的交通安全提供保障。
摘要:从施工前期测量准备与路基土方施工两方面入手, 分析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关键控制措施, 并探讨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 以期做好路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从而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及耐久性。
关键词:道路,路基,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赵雷刚.浅谈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 2014 (15) :279.
[2]张志斌.浅谈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 2014 (24) :209.
[3]高志国.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0) :150.
[4]董永亮.东新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 2014.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 篇10
1 路基施工要求的质量
首先, 路基的稳固与否跟路面的稳固性有很大的关系, 主要是道路的路面靠路基来支撑。要加强路基的施工强度, 还需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不可发生太大的形变。为保障强度, 在施工过程中, 路基的填筑与开挖的情况要依据设计及具体状况需时常检查, 此外, 温度稳定性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从路基在地下水与地面水的双重影响下强度会明显下降就可以看出。其次, 我们需要依据具体情况, 依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及路基路面综合整治的原则。制作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来保护结构稳定性, 路基时刻需要保证有充分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坚固性, 以避免路基受到地质等自然条件变化、水文的侵袭与破坏, 以及经年累月行驶车辆的重压等情况的发生而造成损坏, 保证路基的安全。尤其是在水温状况变化明显的季节性冰冻地区, 路基强度会急剧下降, 路基会产生周期性冻融作用, 产生冻胀及翻浆。这要求路基拥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必须实施预防为主, 防止结合的原则来保障在最不利的水温情况下, 强度不会明显下降。
2 路基施工
2.1 路基挖方
对路基用地范围建筑物有好处的做法是, 依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工作, 砌体和障碍物, 在开挖之前需要让截水沟和排水沟保持通畅排水, 在对其交通和排水作出妥善的安排之后拆除;在开挖过程中进行分层开挖, 在挖方作业中不可对邻近的所有结构物产生损坏或者干扰且一定要保证边坡的稳定。在土方开挖中用自卸汽车运输加上挖掘机开挖两者配合使用, 地质较复杂的地方开挖使用人工工作。挖方材料在尽可能经过检验合格之后使用, 且在开挖过程中保证路基排水畅通。在开挖过程中, 注意边坡的稳定性, 禁止掏洞取土, 不可乱挖超挖, 开挖方式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开挖。一定依按标高施工、放样的坡度, 避免超挖或者少挖, 发生浪费或者造成返工。路堑挖土边坡和施工要求与填土边坡相似。若在施工中遇到土质变化需要修改施工时要及时报批。对砾类土边坡, 施工中依据土壤、地质水文等因素确定坡度, 一般边坡高、湿度大时, 用比较缓的坡度。
2.2 路基填方
在填筑路堤之前, 选取一填方路段作为试验段, 在所试验段内测出每台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和每台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设备的最佳组合、土的松铺系数、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等技术参数来进行指导生产。在填方路基施工之前先把原地表进行清理和挖除, 当路堤填土高度比80厘米高时, 再把路堤基底整平处理, 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 (压实度≥85%) 后填筑, 在此之前, 把原地表面清理与挖除, 当路堤填土高度比80厘米小时, 在进行平整压实 (压实度≥93%) 后填筑之前, 把原地表面进行清理与挖除后, 把表层翻松30厘米。在所有游览区间组织流水施工的路基填方作业, 分成4个小区, 检测区、平整区、填作区、震压区。用平地机依据在试验段内所测定的松铺系数进行摊平, 必须严格控制每层松铺厚度不可大于30厘米, 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可比少于8厘米, 为保障在施工期内路基的排水疏通, 在摊平过程中, 需注意保证每一土层的填筑, 为了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可以达到要求, 每层填土需大于对应标高下路基宽度, 每侧最少宽出50厘米。在完成平整后用20t振动压路机, 按照在试验段内测得的在相应压实度要求下所需要的压实遍数进行碾压, 第一遍碾压方法是不振动, 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自内侧向外侧按纵向进退式进行, 然后先慢后快, 由弱振到强振, 碾压时轮迹重叠0.4到0.5米, 保证无死角、无漏压、碾压均匀, 最后依照规定的频率检测压实度, 待达到要求后, 报给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记录, 经驻地监理工程师稠签认同意后方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3 特殊地段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 进行路基回填之前, 要先进行管线处理, 我们经常对使用砌筑沟槽的办法, 先用均匀的细沙把沟槽内充满, 之后用盖板盖好沟槽上部, 最后在进行回填压实。
(2) 针对水田地区、原水塘是路基极易出现沟槽有积水等此类现象的发生, 需先进行排水, 情况严重的要采取降水措施。做地基稳定性处理, 先把沟槽内的淤泥清除。填充方法按照从下到上、从大到小顺序, 常用砂石填充。有效避免日后路沉陷, 保证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统一回填土压实。
(3) 加强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因为场地较小, 涵洞两侧和涵顶、桥台台背、挡土墙墙背的填筑在这些构造物基本完成后进行, 所以, 填筑时比较不容易, 而且极易积水, 且要确保构造不被损坏。若填筑不佳, 很可能会影响到构造物的稳定, 完工后的填土与构造物连接部分将出现沉降差, 对行车的速度、舒适和安全产生影响, 台背顺路线方向, 上部离翼墙尾端不得小于台高加200厘米, 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可小于2米;涵洞两侧不小于孔径的2倍;拱桥台背不小于台高的3到4倍;挡土墙墙背回填分。在这些范围内多数要选取渗水性土填筑。
4 支挡防护
目前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还占据主要地位。扶壁式挡土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受力比较合理, 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多数用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圬工体积小, 这些被广泛使用在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因为容易调整墙的高度可以用来预制构件拼装。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和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路基填土不经过选取, 造成强度不均匀, 压实标准不合格, 对于这些施工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处理方法是严格控制不合格土填入路基。
5 路基的养生与养护
为得到高强度, 基层施工需要湿养。避免把表面吸料冲掉, 养护时不可用洒水车在表面直接喷洒, 多数用土用布覆盖, 在覆盖物上洒雾状水或低压浇水, 并加强边角接缝处的养护。表面很快出现干燥现象, 是由于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低, 所以稍一脱水, 则会发生不好的影响, 使混合料的强度大大降低, 产生太多的表面裂缝, 因此需要保证一周内混合料表面湿润。
6 结论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比较容易, 但因为施工场地狭窄, 且工艺比较复杂, 交通流量影响大。道路路基施工是整个道路工程施工的关键所在, 所以, 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的限制其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程度。因此, 要一直坚持技术标准, 稍有偏差就会对整个工程埋下质量隐患, 对极易出现的问题关键环节需尽早处理, 总结经验教训, 预防为主, 保障工程质量, 消除质量隐患, 因此, 在施工中注意加强施工管理, 坚持技术标准, 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创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使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
摘要:在道路建设中, 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效果, 对于投资巨大而且路基工程的大工程量, 更需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选择合理施工方法, 才可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针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志光.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4) .
[2]张红维.浅析公路工程路基施工[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 :150-150.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探讨 篇11
【关键词】公路;路基;软土;处理
1.软土路基的处治目的与方法
1.1软土路基的处治目的
软土路基的处治目的是为了保证路基在施工及使用期间不会发生局部和整体的剪切破坏,满足稳定性要求,并在使用期间内部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保证路面结构的完整以及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1.2软土路基的处治方法
软土路基的处治方法有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浅层处理法:当软土层在表层且其厚度小于3m时,采用生石灰等拌合、换填、堆土或抛石的方法来进行浅层处治。
粒料桩法:通过置换软土,加快土基的排水固结,依靠桩的应力集中作用来提高稳定性系数。
强夯置换法:在粉土或粘性土路段,在夯坑内填充碎石、各种粗颗粒、或块石。强夯法的特点是施工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但采用强夯法时要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其可行性。
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上加压并配合内部排水,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加快软土固结的处理方法称为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淤泥、淤泥质粘土及冲填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路堤荷载预压法:增加路堤荷载从而增加作用于地基上的总应力,提高地基强度,并加快固结沉降。一般采用慢速加载法以保证在填筑过程中地基不致失稳。
加固上桩法:将具有固化作用的材料比如石灰、水泥等添加到土壤中,然后用如深层拌和机、旋喷机械等专业的机械把软土地基下面将根据工程实践选用合适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2.工程概况
某市开发区沿海大道工程,其计划大道红线宽度为50m,全长10公里,机动车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每小时,理论通行能力为双向7000辆每小时。由于该地段有部分处于滩涂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存在软弱土层,但区域稳定性良好,切其下部土层力学性质较好,如果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案,修筑路基是可能的。但由于该地段在原有的自然滩涂上吹填了一定的淤泥,基本属于流塑状态,并且路基限定工期不到五个月,以上不良因素给路基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周期,经过一系列的论证研究,在浅层处理法、粒料桩法、加固上桩法、排水固结法、真空预压法、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强夯置换和挤淤等若干种可能的地基处理方案中排除了资金用量大,工期时间长、施工工艺困难等可操作性不强的处治方案,初步确定采用强夯置换挤淤的处理方法。
2.1强夯置换挤淤
2.1.1加固处理工序
该方法的具体施工工序:
(1)设置施工通道,并建立强夯平台。
(2)沿路基的纵向,在原有的软土层上抛石回填,直至机械能够进入为止,在这个回填自然级配山胚石的过程将会产生挤淤,这样会形成中间厚、两边薄的横断面,其最小回填厚度不小于2m。软土层平坦,片石在抛投的过程中会沿着路中心线向前抛填,然后渐次向两侧抛填,等淤泥挤出时向两侧吹填。
(3)在50m的强夯平台形成后再开始强夯。
(4)在路基处理完毕后要经过检验后才能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其主要检验指标参数测设是容许工后沉降小于20cm,土基回弹压缩模量大于20MPa,弯沉小于0.055cm,压实度应大于95%。
(5)大约15天之后再进行路面结构层的施工。
2.1.2 夯击技术要求
强夯要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强夯的夯击能力大约为1000~4000,其夯点间距约为6m,呈梅花形分布,进行单点定点的强夯,在这个夯击的过程中,夯击能要逐渐增大,夯坑补料要求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0cm,含泥量不得大于5%,在下一次的夯击之前务必要先将上一次夯击过后的淤泥彻底的清理,在夯击之前夯坑内不允许存在着水,且各个夯击点保持不变,它的位置有中线的坐标控制,依次夯击,直到最后一次夯击的纵向贯入度不得超过10cm,该次强夯大致已完成主体的强夯作用,它的应力消散时间大约为16天。
第二次强夯是第一次的补夯,其夯点是第一次强夯夯点的间点,以及梅花形夯点的中心点,其夯击能约为2000 ,并且点夯的处理方法和第一次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合格要求也差不多,在这次的夯击过程中,可以出现与第一次夯点间的隆起,此处的处理方法是将该隆起挖出,然后填上碎石,但其换填深度要控制在60cm。
第三次的强夯的夯击能1000,夯锤必须为圆锤,且其直径规格是2.2米,这次的强夯的各个夯点不必与前一次的夯点相重合,只需一次夯击就行。然后检查地基承载力了,如果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那么需要继续补夯。最后用碎石渣补平,这些碎石渣的粒径要在1~3cm之间,且其厚度为20cm。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土工布,并将约30cm的风化砂碾压在土工布上面以找平到路基设计标高。另外,土工布的错缝搭接处不得小于50cm,这主要是起到了防止地下水侵蚀路基以及避免风化砂出现渗漏而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此方案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强夯置换挤淤,使得其路基基层形成了类似于碎石桩的桩柱,并形成复合地基,以达到稳定整个路基的目标。
2.1.3 处理效果检测
经过强夯置换挤淤后,对路基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根据交通部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TJ017-96中的规定,要考虑路堤的自重以及路面的增重和行车荷载,而不用考虑行车动荷载的影响。另外,要采用圆弧条分法以及有效应力法,其稳定安全系数要均大于1.30,并都要考虑经验系数。经计算,工后沉降平均为13.5cm。计算值高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对容许工后沉降的要求。
2.2结论
采用强夯置换加固软土路基的方案对该市开发区沿海大道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是行的通的,并且该方法能有效的加固软土地基,减少整体工程工后沉降,并能提高软土层的承载力,另外,该方法的技术简单可行。
3.结语
软土路基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难题,若不解决好,会造成路基沉降,影响路基稳定性。目前虽然有各自处理方法,但各有利弊,在软土路基施工中要学会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施工的方便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来选择合理的处治方案,以彻底处理软土路基,消除各种隐患,保证工程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齐飞,张禹.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2]罗涛波.对某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探讨[J].四川建材,2012,(01).
[3]赵云鹤.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
[4]孙跃文.公路软土路基处治方法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8):69-70.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及路基设计 篇12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分析
1 市政道路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 市政道路的施工包括了三个部分:道路的横, 纵断面设计, 路面路基工程与道路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路面路基工程需要按照道路工程总体的规划原则来设计规划, 通常, 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包括有:
(1) 需要在城市总体的规划前提之下, 合理, 科学的设计交通路网, 使用土地要满足运输的需求。充分的发挥城市交通对土地的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优化和完善城市用地的布局, 提高城市运转效能,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提供经济, 高效, 舒适, 安全, 低公害的交通。 (2) 要遵循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 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结合, 大力的发展推动公交交通建设, 形成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优势互补多元化的客运网络系统。 (3) 需要充分的考虑道路无障碍的设计, 使行动不便的人可以方便, 安全地使用道路, 达到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的互相结合。 (4) 市政道路配套的基础设施要和城市交通紧密的结合。和城市主干道互相结合, 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了:电力管线, 电信管线, 污水管线、给水管线, 雨水管线, 城市的亮化美化的绿化设施以及道路灌溉, 交通红绿灯, 路灯和景灯的控制设施。
要综合规划好道路的基础设施, 除路灯, 景灯, 部分电信及绿化, 电力设施在路面上面, 其它管线都在路面的下面, 以保证交通环境良好, 视线通畅, 道路基础设施功能齐全, 完善, 引导城市空间纵横的延伸, 促进城市空间可持续的发展。
2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沥青路面面层由于在使用过程当中会直接的承受行车与各种因素反复循环的作用, 需要要求路面具有良好的耐磨耗, 高强度, 抗滑性, 耐久性, 不透水性以及热稳性, 所以, 在实际的道路改造过程当中, 通常会使用粘结力比较强地结合料与强度比较高的集料来作为路面面层的材料。道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要具有良好的密实度, 平整性, 耐磨性, 抗滑性, 以及抗裂性;下面层与中面层要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 抗车辙性, 不透水性以及密实度, 而且下面层还要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开裂的能力。道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的性能水平和表面结构应和道路等级, 交通等级, 使用的性能等一些技术指标匹配。
2.1 严谨进行沥青面层结构组合和优化设计
从大量道路改造过程实际的应用效果, 设计方案可知, 就结合道路的交通量来说, 城市支路, 假如技术可以满足, 从经济方面来说, 可以使用单层的设计结构。城市的次干路和以上等级道路一般情况下要采取双层的设计结构, 如果交通量很大, 性能等级的要求比较高的快速路和主干路要采取三层的设计结构;对城市的主干路来说, 在性能技术, 交通量的要求相近的时候, 有一些设计人员使用两层式的结构, 有的人员则使用了三层式的结构, 两者之间厚度相差大约在3cm以上, 使道理工程在建设完成之后要么十分偏薄, 道路路面容易出现早期损坏的现象;要么十分偏厚, 就大大的降低了工程总体的经济效益的水平。所以, 在设计路面结构的形式过程当中, 要充分的结合道路工程实际情况和邻近地区道路工程的经验, 严谨的对沥青面层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避免随意设计造成工程投资大量的浪费和给后期的运营埋下安全隐患。
2.2 要重视路面最小的压实厚度
道路路面沥青层的厚度拟定过程当中, 需要重视最小的压实厚度给路面的性能带来的的影响, 保证设计方案当中每层沥青的混合料实际的施工中, 可以形成压实稳定而且比较均匀的层次机构。由道路改造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可知, 道路沥青路面每层设计的厚度不要小于三倍混合料公称的最大粒径。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 很多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技术要求, 比如沥青层的设计是12cm的时候, 路面的上面层一般设计成5里面的中粒式AC———16, 下面层通常设计成7cm粗粒式AC———25, 这种设计方案不能达到“3倍”技术的指标要求。所以, 在路面实际结构厚度的设计过程当中, 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进行设计。
2.3 设计合理科学的路面基层结构
设计路面基层的厚度时, 不但要达到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的要求, 还要考虑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分层压实效果。如果设计中常常出现25cm厚的基层, 这样的基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难度比较大, 很难压实。若分成12cm+13cm的两层结构, 单层就会太薄, 致使在施工过程当中, 基层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而出现开裂等不利情况, 所以,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 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路面基层结构。
3 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技术
在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中, 首先, 要考虑周围环境对路基设计的影响, 尽量做到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最大程度上利用机械化的施工手段,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一些新的施工材料。依据地形、地质、地貌、气象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结合道路建设工程周边的环境来选择适当的路基断面,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进行路基的防护、排水以及弃土等综合设计, 进而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保护工作。
我国城市道路的发展十分迅速, 为了使道路可以长时间的保证交通畅通, 安全舒适, 控制路基的变形和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变的越来越重要。一般情况下, 我们经常把路基工程看作是土石方的工程, 但是很多的实践证明, 路面结构大量的损坏很多是因为过量的不均匀变形或路基变形导致的。所以, 应把对路基工程重视的程度和路面结构等同看待, 路基设计应要以防止路基的变形为主。保证路基抗变形的能力和路基稳定性, 对路面形成坚实支撑。路基的设计要点有: (1) 选择好的路基用材是保证质量的首要; (2) 压实度是在选好路基的填料之后, 控制路基的性能重要的指标; (3) 改善水文的状况, 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4) 地基的加固, 加强道路抗灾, 防灾的能力。路基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都会有破坏, 所以还要采取一些环保措施方法, 尽可能的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要营造好环境和谐的氛围。
4 市政道路路面和路基中排水系统设计和防护措施
城市道路路面与路基排水系统的建设, 在设计的候时要充分考虑好工程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除了必要的路段之外, 其它的路段排水系统都使用自然漫流, 设计时, 要使排水系统能够满足道路工程对排水的需求, 而且, 还需要考虑好能否和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对道路路基的排水系统规划的时候, 要从全局考虑好工程施工的特点, 对城市排水系统整体的进行布局。做到尽可能少的占用农田, 此外, 要结合当地气象的条件, 地貌, 地址和水文特点, 使道路的排灌系统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 重视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保护, 避免因为道路工程的施工引起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5 结束语
要想提高市政道路路面和路基建设的质量, 需要建设施工单位的工作做到有效, 深入, 保证工程设计时效性, 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此外外, 相关政府部门还要确立路面和路基设计合理化与工程施工标准化,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会使市政道路交通的建设向规范化, 技术化, 生态化, 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磊.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质量控制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 (08) .
[2]邱永洁.基于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科学设计的研究[J].城市地理, 2015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