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通用12篇)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1
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危害性认识, 能够正确的识别这类型软土基, 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来加以处理和解决, 从而保证市政道路的安全建设安全使用, 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质量。在具体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软土基对城市道路工程的危害, 需要在实践处理过程中, 掌握先进的处理方式, 不断强化每一种软土基处理方式的利用效果, 能够学会技术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水平, 从而有效提升我国软土基地基处理技术, 保证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提升。
1 软土基沉降原理及其危害分析
软土基沉降是由于三相体结构比例关系影响的, 沉降情况会对天然地基土造成很大的破坏, 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界水文由天然、人文因素所致,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引起沉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地基填土荷载过大, 对原来的平衡结构产生了较大的破坏, 从而使得天然地基结构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关系变化, 进一步引起地基沉降。
2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分析
2.1 开挖换填法
这是当前道路软基处理过程中采用的相对广泛的一种处理方式, 主要将原来的软土层全部挖出或者是部分挖出, 然后选择质地较好、渗水性较强的砂石、粘土等进行填充压实处理。在挖出软土层时, 选择全部挖出还是部分挖出, 主要是取决于软土层的厚度大小, 通常对于不超过3厘米的软土层需要全部挖出, 对于超过三厘米的软土层结构需要将其大部分进行挖出, 然后对其挖出空闲部位采用渗水性较强的砂石、粘土等进行填充压实处理。
这种软基处理技术是市政道路软基处理过程中利用最多的一种处理技术, 这种操作方式简单、方便, 但是开挖换填土层的厚度受到软土层厚度的影响, 但软土层厚度较大时,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工程量较大, 施工难度也明显增加, 同时挖出的软土也需要进行处理, 这些都成为了该项技术实施操作的难题, 因此当市政道路的软土层厚度较大时, 最好不选择这种处理技术。
2.2 荷载压重法
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具体利用过程中, 就是利用荷载加速路基固结方式, 进一步对路基沉降情况加以改善, 达到改善路基力学性质的效果, 在具体处理过程中, 荷载压重法可以分为超载压重法和预压处理方式, 这两种处理技术都是用于荷载压重处理操作, 在利用这种处理技术进行软基处理过程中, 比较适用于压缩性能较大, 透水性能较强的软土基层, 但是软土固结和沉降情况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会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对于软土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不适合选择这种地基处理技术来完成软土基处理。
2.3 表层处理法
这种软土基处理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地表面比较软弱的情况下, 通过采用排水、敷设、添加材料等处理方式来提高路段表面的强度, 避免地基结构出现局部变形和裂缝的情况, 保证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和正常的机械作业开展。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确保地基上方分布均匀, 对于土质较好的地层结构, 但是其其地层结构含水量较大形成了软基时, 可以采用这种处理技术加以地基处理和操作, 在填土操作之前, 需要在地面挖设沟槽, 这样可以将地表水有效排除, 避免地基因为渗水情况而影响了整个路段结构的稳定性, 不会对现场机械施工和作业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保证整个路段的安全施工工作开展。填土操作过程中需要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砂石、碎石。在地基上部通常会包含有大量的软土层结构, 因此需要采用砂石进行垫层处理, 进一步对软土地基进行固结处理, 使得砂石垫层结构更好稳固。
砂石垫层处理过程中, 还会成为地下排水层结构, 有效促进了填土内的水位降低情况, 在填土处理和软基处理过程中, 通过开展有效的施工操作, 可以确保整个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顺利通过。对于地基土层存在的不均匀情况或者是出现了局部不规则下降的情况, 都需要对其采用敷料进行垫层处理, 选择的敷料垫层结构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抗剪力和抗拉力效果, 进一步通过机械操作, 可以对填土荷载起到有效的支撑效果, 保证了整个地基结构的局部沉降稳定, 提高了地基结构的承载力。
2.4 粉喷桩加固处理技术
在实施这项软基处理技术前, 需要将其相应的施工技术材料准备妥当, 比如市政道路施工路段的地质情况, 粉喷桩设计桩位图等多项材料准备完好, 进一步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平整处理, 采用粘土或者是渗水性较好的砂石对其道路低洼处进行填平。施工场地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机械作业设备行走时, 需要对不符合条件的路段进行沙土、砂石等铺设工作, 这样可以对地表起到很好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在具体处理过程中, 需要将施工机械设备准备妥当, 按照相应的工程设计配比和实际测量项目完成施工现场参数设计, 确定好粉喷桩施工工艺操作顺序, 通常选择5根进行试桩, 对其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大小等多项指标都需要按照相应的施工要求进行确定, 粉喷桩过程中采用的水泥质量要求必须要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技术要求开展处理工作, 加强对处理后的道路质量检验, 对于出现受潮、结块情况的材料必须要进行废弃处理。
2.5 排水固结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软土基处理过程中, 很多软土地基是由一些粘土、粘浆等成分组成, 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地基软, 因此在具体软土基处理过程中, 需要对其出现软情况的影响因素加以充分考虑, 能够正确的认识是否由于水量过大引起, 采用排水固结处理方式加以改善, 采用这种软土基处理方式, 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地基沉降量大的情况, 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市政道路软基承载能力, 对于整个地段产生影响的情况加以正确分析和认识, 从而能够成为正常的施工区域, 在施工处理过程中, 有效延长施工工期, 因此这种软基处理技术会对整个市政道路的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因此在具体施工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 需要提前做好施工准备, 尽可能的降低软基处理对施工进度产生的不良影响。
3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地基处理工作直接对道路的施工质量、未来使用情况、使用寿命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当市政道路地基处理过程中, 出现软基时, 一定要正确认识到软基存在的情况, 采用适合的软土基处理技术, 加大地基处理力度, 对其施工处理技术和处理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能力, 有效提升我国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彭翔旻, 杜锋.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及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9∶203.
[2]赵荣高.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J].交通世界 (运输.车辆) , 2013, 06∶191-192.
[3]刘思琦, 于炎芳.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17∶84+86.
[4]王晓华, 王新岐, 折学森.滨海新区软土地基处理评价方法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道路与交通学术委员会.科技创新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道路与交通学术委员会:, 2011∶5.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2
关键词:市政道路建设;沥青施工技术
在我国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在其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保证沥青道路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总结、优化了相关操作技术。本文就将以沥青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通过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当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来对其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1沥青道路路面特性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近年来,城市建设进程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政道路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市政道路建设以及改扩建工程也日益增多,这给其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土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设中较常遇到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软土路基施工问题,方可确保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从而提高基础建设的水平,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软土路基的基本特点及分类,分析了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施工处理措施,以飨读者。
一、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特征分析
软土是由淤泥或淤泥质土等水环境下沉淀形成的,在河流入海口或者海滨地区沉积,在内陆城市的沟、谷、河、塘等地区也有分布。这类土质的含水量较高,透水性较差,土体的天然孔隙比较大,且其抗剪力较低,具有触变性以及蠕变性,当存在外荷载作用时,其承载力较低,地基容易发生不均匀变形。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如遇软土地基,必须科学合理地处理路基土,确保路基的密实度以及强度,才能够确保道路施工质量。因此,在软土路基施工中,应合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等,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共同作用,宜在软路基上覆盖较好的土层以作为持力层,综合分析荷载结构、荷载量、地质条件等,以合理确定施工方式及技术等,解决道软土路基问题。
二、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软土路基问题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现代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道路项目具有施工线长,涉及地质情况复杂等。与此同时,市政道路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必须与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其他建筑物相协调。故市政道路施工项目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尤其是在遇到软土路基施工时,既要充分考虑上述问题,还要考虑地基沉降量、可能出现的涌土现象、边坡坍塌、地下结构抗浮、沟槽支护、施工场地周围管线以及周围建筑的保护等,如上述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起软土上部建筑沉降,引发道路滑坡或者沉降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正常运行,还将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以及处理措施
(一)地基处理方式
1、砂垫层法
该法通常适用于上部软土层较薄,并且含水量较多的地基。砂垫层法就是在软土地基上加敷厚度为0.5-1.2m左右的砂垫层,从而固结软土层,并协助砂垫层进行上部排水。此外,应用砂垫层还可促进填土内部排水,有利于降低填土层内部水位。通过应用填土层改善地基并合理进行地基处理,可为机械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行砂垫层施工时,应安放样板。目前最常采用的摊铺作业方式是自卸汽车联合推土机作业,但在作业中应确保摊铺均匀。对于填料为粉土时,必须合理处理,因为粉土的透水性较差,一旦坡脚区域的砂垫层被土所覆盖,可能阻礙侧向排水,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砂垫层端部需妥善处理。
2、表层排水法
由于软土地基的土质含水量较高,而含水量过高会影响地基的牢固度,因此在处理时必须做好排水工作,通常应进行地表挖沟槽排水,以引出地表水,从而降低地基含水量。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适当掺入具有较好透水性的碎石或者砂砾,以便施工器械能够正常作业,也可避免挖沟槽时出现盲沟。
3、添加剂法
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可在地表粘性土中适当加入熟石灰、生石灰以及水泥等,以此来改善地基的强度以及压缩性,从而确保施工机械能够正常运行,并提高填土层的稳定性。
4、敷垫材料法
该法通常用于土层不均匀或者可能发生侧向变位、局部不均匀沉降等的地基。在施工中,通过利用敷垫材料所具有的拉抗力以及抗剪力,即可确保施工机械顺利施工,同时还可支承填土的荷载,从而控制地基发生侧向变化或者局部沉降,有利于提高地基的支承力,确保地面施工质量。
5、加载法
在路基处理中应用加载法可促进软土地基的沉降,从而快速增强地基强度,以免施工后发生有害沉降。通过促进地基的固结沉降,能够更好地增加总压,从而减少土层中的含水量,降低其间隙水压,进而增加土层的有效应力。在应用填土加载法时,需确保地基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
6、置换法
填土置换法是软土地基施工中常用的方法,即应用优质土来替换软土,主要的替换土为粗粒土等,通常以人工挖掘方式置换填土,可有效降低地基土的沉降量,并确保填土层的稳定性。作业过程中还应对新添加的粗粒土进行压实,以确保其具有较好的承载力。
(二)软土地基加固措施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如遇软土路基施工,必须合理控制施工速度以及加载速率等,切忌赶进度而施工过快或者加载过快。应加强现场勘察以及加载试验,以明确沉降情况。然后应根据沉降情况合理控制加载速度,控制好加载时间,以逐渐固结地基并提高地基的强度,以有效避免地基发生流挤出。可以对建筑物的四周进行加打板桩,以免地基挤出。打板桩时应注意,板桩应具备充足的锁口抗拉力以及刚度,并可抵抗向外侧的水平拉力。但应用该方法时会消耗较多的材料,实际操作中并不常用。采用反压法可有效防止地基土被挤出或者塑流出,通常基底平面部位的压力对软土的塑流挤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若其压力较小,则有可能发生软土塑流挤出。压力减小可有效降低塑流挤出。通过在基础的两侧堆土进行反压,方可减少压力差,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在施工中,应合理拓宽施工占地,并合理安排施工工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材料,宜就地取材。合理选择加固地基的方法后,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效果。避免出现地基扰动或者机械行走路线偏差等施工管理不善而造成地基加固不均匀或者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此,必须合理地加强施工管理。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加固地基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新填土是否会造成原有道路发生沉降或者侧向挤压位移。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噪音,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还可能影响交通以及周围环境,因此,应合理调整施工工期及进度安排,加强施工环境管理等。
四、结束语
软土地基的危害性极大,软土地基施工及控制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施工质量。因此,应加强对软土地基的认识和分析,合理采取有效的施工及处理措施,并根据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合理投资、调整工期等,以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起松.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常见方法的探讨[J].才智,2011,(11):26.
[2] 陈继圆.浅谈如何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进行技术处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1,(12):167.
[3] 黄志光.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0,17(11):49,51.
[4] 仇国立.浅谈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处理[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2):121.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4
1 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必要性
软土地基比较的特殊, 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 需要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给应用进来;比如, 软土地基较软, 有着较高的含水量, 那么就可以对夯实力度进行加大, 促使软土的抵抗性能得到提升, 抗液化力度得到增加, 以便能够更加安全的使用软土地基。在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 通过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可以促使软土的抗剪能力得到提升, 软土的透水性能得到强化。施工路径不需要改变, 市政道路建设对软土地基的要求就可以得到满足, 施工成本不仅可以得到节约, 土地的利用面积以及使用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 这样市政道路施工建设进度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加快。
2 软土地基典型技术处理方法
一是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 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 通过一些化学方法, 有效整合软土, 牢固性得到强化, 道路施工建设更加的方便。具体来讲, 就是在施工过程中, 借助于机械设备来向软土地基中送入水泥粉或者石灰粉, 然后借助于搅拌机来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 因为软土地基的水分会被水泥粉或者石灰粉给大量吸收掉, 在水中搅拌的过程中, 干涸的水泥粉或者石灰粉会结合软土, 形成坚硬的固体, 这样软土含水量较大以及抗压性能不好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不同的软土地基, 都可以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在地基处理过程中, 为了促使地基处理质量得到提升, 要用土来填平地基, 这样才可以正常应用粉喷桩复合技术。同时, 在应用过程中, 也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首先, 要做好准备工作, 正确的调整粉喷桩的定位方位, 要水平放置粉喷桩的桩机, 这样在搅拌过程中, 才可以有效结合水泥粉、石灰粉与软土地基的水分, 否则地基的牢固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在粉喷桩的施工过程中, 因为环境因素会影响到符合搅拌, 因此,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就需要对喷粉时间严格控制, 如果将间歇式复合搅拌方法给应用过来, 那么就需要对水泥粉或者石灰粉与软土地基水分接触程度进行严格的检测, 这样才可以顺利进行粉喷桩复合施工, 促使路基质量得到保证。
二是高强度夯实方法:软土地基有着较为松软的土质, 强度施压难度较大, 为了促使抗压性得到提升, 就可以将高强度夯实的方法给应用进来, 促使地基质量得到提升。借助于高强度的夯实处理技术, 可以充分挤压掉软土地基中的水分, 对软土土地的牢固性进行强化, 软土地基的松散性得到减少, 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得到提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借助于高强度夯实技术来处理软土地基, 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 有着较大的工作量, 但是可以非常简单灵活的进行操作。在具体的施工中, 有这些方面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工作过程中, 很容易有突发事故出现在夯实机上, 出现意外情况。因此, 夯实机在工作之前, 就需要认真的检查, 保证可以正常的工作。要对夯实机的夯锤底部平整度以及磨损程度进行检查, 这样才可以平整的夯实地面, 避免有不均匀问题出现于地基内部土壤中。在工作过程中, 还需要对夯实机的夯点充分重视, 它会对夯实的位置和强度工作点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在正常工作过程中, 需要对夯实点的位置及时检测, 如果有偏差问题出现, 需要及时将纠正措施给应用过来。如果夯锤没有准确的落地点, 那么就会对软土地基的夯实工作产生影响。最后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规范来操作夯实机, 要对夯实的位置点以及夯实强度严格控制, 只有做到这些方面, 才可以明显加固软土, 促使软土的抗压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夯实机在工作过程中, 可能会有一些突发问题出现, 如夯实土地均衡程度不够, 夯实点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等等;那么完成了夯实工作之后, 需要充分检测软土地基的质量。
3 市政道路施工建设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一是重视安全问题:市政道路的施工建设比较复杂, 需要较长的工期, 那么就需要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足够的安全, 在施工之前, 需要对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大力的安全培训, 要将预防为主的方针给贯彻落实下去, 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基础上, 避免有安全隐患出现。
二是避免扰民:相较于野外施工, 市政道路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那么就需要避免有扰民问题出现于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进度, 来对施工时间合理安排。如果在居民小区进行施工, 在施工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 可以在白天处理软土地基,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影响到市民正常作息。如果在学校等工作场所进行市政道路的施工, 那么就需要在晚间施工, 并且提升施工强度, 这样白天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运转。
三是要重视污染处理: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 环境污染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废弃物影响到环境, 这样城市形象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维护。在污染处理方面, 可以有机结合预防和善后处理的方法, 在施工之前, 对污染处理方案进行良好的设计, 充分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物。完成施工之后, 要将污染物给及时清除掉, 促使工作环境的整洁状况得到良好保持。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 软土地基是需要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 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 设计科学的处理方案,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程要求来进行, 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 这样才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市政道路的施工作业, 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逐步的加快, 市政道路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 软土地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来处理软土地基, 以便促使软土的抗压性能得到提升, 道路整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本文简要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宇, 齐飞.膨胀土路基施工处理浅论[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 (11) :123-125.
[2]王志国.论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 (14) :55-57.
[3]林维修.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技术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 (24) :155-157.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5
[摘要]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而施工质量又和城市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直接相关,因此,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的各参与方应严把质量关,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文章针对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施工工序、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等问题进行简要陈述,以期能对该行业技术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没,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道路雨水排水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市政基础配套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到了道路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安全性,所以,工程各参与方应尽到自己的职责,而施工方作为该工程最重要的参与方应在施工技术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及审批后的技术文件执行,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6
摘要:旧路改造是市政工程的重点项目,对于完善城市的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旧路改造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因新老道路施工的技术、材料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旧路改造工程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给行人和车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也给施工单位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论述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常见问题;处理对策
随着车流量的逐渐增大,给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修建道路已经成为了当前市政建设的首要问题。可是修建新路需要扩建土地,所需的各类资源也十分庞大,使得财务预算大幅度的增长,不符合城市的经济规划。在此背景下,改造旧路成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成本投入,还能有效的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恢复道路的畅通。因此,旧路改造工程有着相当大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失稳、滑坡问题
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中,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失稳、滑坡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由旧路改造工程的地质地形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在道路旧路改造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旧路原地基本身有软弱夹层,在施工人员进行加宽改造后,新的路基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就会导致原有路基中的软弱夹层发生滑动的问题,最终致使新老路基发生错台,进而引发新老路基滑坡的问题。此外,施工技术人员对新老路基结合面的处理不当,也会导致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失稳、滑坡问题。
2、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不均匀沉降
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不均匀沉降,也是影响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病害之一。引起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原有道路的土体经过多年的使用,在多年的荷载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后,再进行加宽路基的施工才会出现的问题。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发生,需要经过一段的时间才能发现,所以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非常重要。因此,道路新老路基结合出现不均匀沉降,是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施工问题。
3、道路新增设涵洞通道的台背处理不到位
道路新增设涵洞通道的台背处理不到位,是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发展中最为常见的主要病害。在进行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加宽路基,一定会对原有道路的路基进行开挖施工,并在此基础上增设新的涵洞通道。但是在这一施工环节中,常常由于台背处在旧路基和涵洞刚性结构的中间位置,直接增加了新填台背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极易导致桥头跳车问题的产生,进而影响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之前,设计人员应到施工现场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控,确定旧路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此为基础设计新的施工方案,尽量选择型号、规格一致的建筑材料,并着重在技术上有所改进,提高材料的强度,进而增加新路路面的强度。要保证新路与旧路之间有良好的契合度,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与旧路原有路基发生冲突。设计人员还应制定应急方案,对旧路改造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突发状况进行预判和控制,将各类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值得注意的是,旧路路面状况往往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采用统一的施工技术,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延长施工时间,工程因而无法按时交付,所以要根据实际的路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2、拟定科学的施工方案
根据旧路路面的受损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路面轻微受损,大部分的路面都保持完好,只是上层结构出现车辙、坑洞,针对这种情况只需先用机械刨除受损路面,再用材料填充修补,最后用压路机压实即可。第二类是路面严重受损,路基以上的结构都被严重的损坏,需要彻底的维修重建。针对这类情况就应该将路基以上的部分全部刨除,增加路基的稳定性,用压路机将路基压实,再逐层铺设路面结构,通常情况下,最上层的改性沥青应该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抗压性。第三类是旧路中出现了沉降和裂缝。遇到这种情况应仔细检查出现裂缝的原因,才能使施工更具有针对性,施工效果也可得到有效的保证。除了上述方案之外,在施工中可以在新旧路面之间铺设一层土工布,能够使新旧路面的结合更加牢固、稳定,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
3、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
为了解决新老路基之间的沉降、滑坡问题,应该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提高路基的强度,使路基能够负荷更大的压力,更好的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路基是整个旧路改造工程的基础,做好路基施工对于整个工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对施工中所需的沥青、混凝土、碎石、骨料、集料等进行严格的挑选。所选的建筑材料应该由正规厂家生产,有国家颁布的质检证书,且材料的强度、型号、规格都符合施工要求,尽量与旧公路的原有材料保持一致,在性能上要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应正确使用材料,比如在使用碎石、骨料、集料前要清洗干净,混凝土应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拌合,各层路面结构使用不同的材料等等,使材料的性能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4、提高混合料的抗渗性,做好排水抗渗工作
排水抗渗工作是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重点、难点,由于道路处于露天环境下,经常受到阳光的暴晒,雨水的冲击,在长时间的冷热交替下,路面就会出现裂缝。而且雨水有侵蚀性,会腐蚀道路,破坏路面结构,缩减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应将雨水及时排出,保持路面的干燥,这对于保障行车安全也有重要的意义。做好排水抗渗工作的关键是提高路面上层结构中混合料的抗渗性能,从而提高整个公路的抗渗性。改性沥青是路面的上层结构,将其与水泥、矿粉、抗剥落剂进行混合,能够保持路面结构的紧密、完整,有效防止水流对路面的侵蚀。除此之外,还应对排水设备及管道进行维修和更换,以恢复道路的自动排水功能。
5、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工作
施工现场是旧路改造工程施工的主要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工作,对各个施工要素进行严格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施工现场的潜在危险,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使工程得以顺利实行。施工现场的组织工作包括: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掌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每个施工环节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施工,严禁跨工序作业;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个施工人员都有特定的施工任务,如果某项任务没有完成好,直接追究施工人员的责任,由该施工人员负责返工和重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旧路改造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旧路改造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各个相关部门都要给予高度的配合,对施工现场的所有要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工作,使施工现场井然有序,施工人员各司其职,材料设备都按照规定配给、应用,从而全面提高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单位应不断改良创新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使改造后的道路能够早日投入使用,以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小荣.刍议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2]钟海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5(2).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7
1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的病害类型
1.1 裂缝
市政道路桥梁在施工以及运营中最常见的病害就是出现裂缝。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抗拉性能弱特性,导致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的情况很容易发生。并且,道路桥梁由于受拉而产生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安全、成因、力学机理和结构等角度考虑,可以将裂缝分为安全裂缝与非正常裂缝、先天裂缝与后天裂缝、弯曲裂缝与次裂缝、结构裂缝与非结构裂缝等几大类[1]。在发现道路桥梁出现裂缝时,需要先将不同裂缝区分出不同类别,依据区分出的相关类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 剥蚀
剥蚀很容易会对市政道路桥梁造成外观形态的破坏。常见的剥蚀现象有:路桥面的酥松起皮、路桥面的剥落、蜂窝麻面等。剥蚀现象也分为风化剥蚀、水质剥蚀以及冻融剥蚀等。当路桥面出现剥蚀现象时,会造成构件截面的减小,使应力增大,从而加剧空气对道路桥梁的侵蚀作用。
1.3 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
当前市政道路桥梁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当道路桥梁中的钢筋由于锈蚀而膨胀时,会使混凝土受到较大的拉力,从而导致道路开裂。并且,在混凝土碳化到一定的程度时,路面就会开裂,从而造成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给道路桥梁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在混凝土内部和气泡混凝土中,存在毛细管孔[2]。空气中的水、氧气和其它气体能透过毛细管孔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混凝土内部的腐蚀,并且使钢筋生锈。
1.4 地基不均匀下降
有些市政道路桥梁是建设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山区、湿地等,常常会出现地基下沉的情况,造成道路塌方、桥面开裂等道路桥梁灾害。因此,在建设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时,需要注意对地基的处理,尽量考虑到对地基沉降灾害的预防[3]。
1.5 其它道路桥梁病害
除了上述的道路桥梁病害之外,还有许多其它原因造成的病害,比如由于自然原因,发生洪水、泥石流以及冰冻灾害等造成道路的塌方、沉降道路开裂等。对于这些无法预知的自然灾害,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研究工作者也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减小自然灾害对道路桥梁造成的影响,同时降低自然灾害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2 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处理
2.1 提升施工设计的合理性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设计中,需要对施工工期进行合理安排,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周全的考虑,尽量保证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尽量保证材料供应充足,避免因材料供应问题影响到施工进度。选择符合相关规范的材料,尽量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2.2 清理破碎或松动的混凝土
当道路桥梁表面受到腐蚀、疏松或脱落问题时,需要及时清理劣质的混凝土,同业也将钢筋下面的混凝土清理掉,从而保证修补材料的填充。这是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处理的重要一步。
2.3 保护暴露的钢筋
当道路桥梁内的钢筋受到锈蚀时,需要将钢筋表面的锈迹清理干净,对钢筋表面使用相关材料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因风吹日晒而加快钢筋腐蚀。
2.4 修复混凝土裂缝
造成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多种,比如钢筋锈蚀、路面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等都可能造成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裂缝。而当市政道路桥梁出现裂缝,就会加快混凝土结构的腐蚀速度,对道路桥梁造成更大的影响[4]。以此,需要及时对混凝土裂缝病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对道路桥梁混凝土裂缝病害的处理,当混凝土结构裂缝小于0.2厘米,需要先对混凝土裂缝构件的表面进行清理,将酒精倒入裂缝内,然后用环氧树脂浆液对裂缝表面进行涂刷。并且,对混凝土构件裂缝表面进行涂刷的时间在三到五分钟,涂刷层的厚度需要控制在一米的范围内。当混凝土结构裂缝大于0.2厘米,则需要使用到化学压力灌浆技术。目前,处理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病害的方法有两种:表面修补法与填充封堵法。
(1)表面修补法。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中的表面修补法,是目前较为常用,并且简单方便的一种处理方法。表面修补法可以用来处理表面的浅层次裂缝,还有对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的生层次裂缝。表面修补法的修补流程为:用水泥浆涂抹在找到的混凝土裂缝表面上,然后,对混凝土裂缝表面涂抹上可以防腐的沥青或油漆等材料,并用玻璃纤维布覆盖主混凝土裂缝,防止其继续扩展。
(2)填充封堵法。填充封堵法的修补步骤是:先将胶结物如树脂、水泥浆等填入混凝土裂缝中,然后等待材料发挥其加固效果。并且,可以将裂缝开凿出槽位,然后选择防水性能良好的丁基橡胶填充到槽位中,然后等待材料发挥其加固效果[5]。
2.5 加强对市政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
在当前的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普遍对于市政道路桥梁的养护不重视,而一旦忽视对道路桥梁的养护工作,就很容易造成道路桥梁病害的出现。并且,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交通管制,尽量避免道路桥梁受到破坏,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对于常见的道路桥梁病害,可以采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为避免对道路桥梁造成严重的磨损,应严格限制大吨位的车辆通行。
3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在我国道路交通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了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对可能发生的道路桥梁病害要及时做好预工作,尽量避免常见病害的发生。当前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的病害类型主要有这几种:裂缝、剥蚀、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地基不均匀下降等,这些病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道路桥梁的使用,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对出现的道路桥梁病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保证道路交通的通畅。对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法有几种,首先是做好对施工材料的选择,提高施工设计的合理性,以此做好对常见裂缝灾害的预防,对于出现的裂缝灾害,需要清理破碎或松动的混凝土、对暴露的钢筋涂刷相关防腐材料、然后采用修补混凝土裂缝病害的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填补修复。在完成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之后,需要对道路桥梁进行养护,尽量避免道路桥梁受到破坏。通过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的分析,并对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究,对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保证道路交通的通畅,以及对提高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数量也在不断激增,给当前的市政道路桥梁带来较大的通行压力,同时,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因此,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需要重视对常见病害的预防,针对常见的道路桥梁病害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要严格按照国家所规定的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采取新工艺,先进技术与材料,不断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从而整体提升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病害,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金晓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于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8):280-214.
[2]冯胜球,周雨林,吴军.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隐患及施工处理技术探讨[J].建筑知识,2016(05):220-64.
[3]朱彦龙.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理对策探讨[J].四川水泥,2016(04):60-65.
[4]朱兴国.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9):261-262.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8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软土路基问题, 对此, 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以确保道路运行的稳定性。其中, 强夯法作为一种动力固结措施, 其主要是应用于砾石土、砂类土、低饱和度粘土、粉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路基, 达到压实地基的作用。
1 公路软土路基特点的分析
软土路基即为由软土构成的道路路基, 在我国的相关规范中, 其就是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孔隙加大的土层。软土路基中的土层一般有淤泥、淤泥质的土壤、杂填土以及松软土等性质的土壤。软土路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压缩性高
软土路基中的土壤的空隙较大, 并含有较多天然水分, 其含水量一般都高于50%, 液限指数则是处于40~60%之间, 这也就直接导致软土承重性较弱、压缩性较高, 不具有固定性和稳定性。
1.2 渗透性差
通常情况下, 软土地基的渗透性系数处于i×10-4cm/s~i×10-8cm/s之间, 渗透水的能力比较低, 特别是在垂直基面上, 渗透水的能力非常差。软土路基的这种特点, 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 难以对软土路基进行排水, 使其固结, 使得公路施工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处理路基沉降的问题。
1.3 土体抗剪强度低
软土路基中的软土一般含有很多的有机杂质, 因此, 导致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 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和排水固结条件、软土路基的加荷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1.4 触变性
软弱土壤在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的, 在公路施工的过程中, 对软土的原始状态进行一定的扰动之后, 软弱土壤的结构强度就为因干扰而降低。尤其是在软弱土受到震动荷载之后, 软弱土会出现侧向滑动、侧面挤出以及沉降的情况。
2 强夯法加固路基原理分析
2.1 动力密实原理
动力密实原理主要是用于对粗颗粒、多空隙、非饱和的土体进行强夯加固处理, 通过冲击力的作用使土层中的空隙变小, 增加土体的强度, 进而让土体变得更加密实在强夯技术。在土层地基中, 土粒并不都是规则的圆形或者椭圆形, 还存在一些片状的颗粒, 其可以在强夯技术的重锤作用下产生变形, 附近的土粒会产生相应的位移, 增加片状土粒的接触面积, 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
2.2 动力固结原理
动力固结原理通常被用于对细颗粒的饱和土进行处理, 在动力固结原理作用下, 巨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体中形成强大的应力波, 从而破坏原有土地的结构, 使原有土体的局部液化, 并产生裂缝, 这样形成的排水通道, 能够将孔隙中渗出的水排出路基, 当孔隙水的压力消失后, 土体就会固结, 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如图1、表1所示即为静力固结和动力固结理论模型对比。
2.3 动力置换原理
动力置换原理还可以分为两种: (1) 整式置换; (2) 桩式置换, 如图2所示。其中, 所谓的整式置换原理指的是通过强夯巨大的力量将碎石的整体挤入软弱土体中, 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所谓桩式置换原理指的是依靠强夯的作用将碎石填入软土中, 形成碎石桩和碎石墩, 通过墩间土地基和碎石内的摩擦角的复合作用, 维持桩体的平衡状态, 进而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
3 实例分析强夯法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3.1 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全长3653.2m, 双向4车道, 路基总宽度为28m, 该道路工程中某路段的路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都相对较差, 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对地基采用抛填1m厚的石块进行处理, 对于填土高度超过10m左右的路基进行分层碾压回填, 然后再采用强夯技术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强夯加固处理后, 显著地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避免沉降问题的出现。
3.2 工程设计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 工程设计的参数如下所示: (1) 夯锤的质量为11.5t左右, 夯锤的锤底静压力为20~38k Pa, 夯锤上具有许多与顶面相同的排气孔, 排气孔的孔径为200~250mm; (2) 运用单击夯击能,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该工程设计的点夯选择750N夯专能满夯, 单击夯击能定为1450k N·m; (3) 根据现场的具体状况, 确定夯击的次数, 当填土高度大于3m时, 选择9~11个单点夯击数;当填土高度小于3m时, 选择5~8个单点夯击数, 夯击的遍数使用点夯两遍; (4) 夯点布置, 夯点采用间距为4.5m×4.5m梅花型进行布置; (5) 强夯间隔, 每次强夯的时间间隔应该超过1周, 根据该工程的具体状况, 确定该工程两次强夯的时间间隔为8d。
3.3 强夯技术的施工工艺
3.3.1 施工机械设备
强夯技术的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铸铁圆台型夯锤, 夯锤重11.5t, 夯锤底直径为2.15m, 提升设备的最大提升高度为19m, 配有自动脱钩装置;其他施工机械设备还包括压路机、推土机、自卸汽车、装载机等拉运以及摊平碾压等机械设备。
3.3.2 强夯技术的工艺流程
强夯技术的工艺流程表现为: (1) 施工场地的清理和平整施工; (2) 测量施工现场的高程, 并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 (3) 将起重机固定就位, 保证夯锤对准夯击点; (4) 根据现场的状况, 确定夯锤高程; (5) 把夯锤吊至预定的高度, 当夯锤脱钩后自由落下, 测量锤顶的高程, 如果发生由于坑底倾斜导致锤歪斜状况, 应该及时的平整坑底, 然后再进行重复夯击; (6) 根据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 完成一个夯击点的夯击, 并重复步骤 (3) ~步骤 (5) , 完成第一遍夯击; (7) 利用推土机将夯击点填平, 然后测量现场的高程; (8)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 采用上述的步骤进行第二遍夯击; (9) 当所有夯击遍数完成后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将路基碾压密实。
3.3.3 质量检测
本市政道路工程采用灌砂法进行路基的质量检测, 根据灌砂法的原理, 按照路基标准密度试验的检测频率, 测得强夯后路基土层的密实度比加固处理之前有所提高, 并且处理后的路基密实度完全符合市政道路路基压实度的设计需求。
3.3.4 强夯技术加固市政道路路基的注意事项
强夯技术在加固市政道路路基中的应用,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进行强夯施工之前, 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 在场地的范围内标出地下管线以及构筑物的位置与标高, 然后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防止因为强夯施工对其造成破坏; (2) 在进行强夯施工的过程中, 应该指派专门的检测人员负责以下工作; (3) 在开夯之前, 应该由检测人员检查夯锤的重量以及落距, 保证单夯击的能量都能够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 (4) 在进行下一遍夯击之前, 应该对夯击点进行放线复核, 夯击施工完成后还应该检查夯坑的位置, 如果出现漏夯或者偏差的问题, 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5) 在夯击施工的过程中, 应该详细的记录各项参数以及施工情况; (6) 在进行强夯施工的过程中, 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振动波, 噪音会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而地震波的波长长、振幅强, 其沿着地表的传播, 会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的抖动, 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并且地震波会从波源中心逐渐的相位扩散, 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会逐渐地降低, 但是会对震源周边的既有建筑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 在进行强夯施工时, 应该建造噪音隔离墙, 然后严格的控制强夯的地震加速度, 当地震加速度控制在0.1g以内时, 对周围建筑的安全几乎没有危害。
4 结语
综上所述, 强夯技术对于土层的加固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利用强夯的冲击可以帮助道路地基排除水分并加速固结, 从而提高路基的强度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要求。同时, 应注意的是强夯施工必须重视施工前的准备与施工中的观测, 以此保证技术参数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袁景富.强夯法在软土路基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 (6) :69~70.
[2]蒋鹏, 郑伟锋.某沿海软基处理工程中强夯工艺分析及优化[J].建筑结构, 2010:45~46.
[3]王煜.公路工程中强夯法软基处理应用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2 (12) :221.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9
1. 1 基本概念
软土地基比较适合运用强夯法施工技术, 通常在施工的过程中, 会将10t - 25t的重锤用起吊机将他们抬起10m - 25m, 并让其自然落下, 然后在依靠巨大的夯击力把土层夯实, 而运用这样的施工方法, 能够一定程度的把软弱的地基提升很大的承载力, 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地基土质。目前强夯法施工技术的运用面十分的宽泛, 通常会用到粘性土、碎石土等很多种地基形式中。
1. 2 优势介绍
虽然市政道路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 但与此同时, 不良土质也逐渐增。如果市政道路处于软土路基上, 则很容易会发生路基变形的情况。而如果想把路基的变形部分恢复, 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软土路基通常也被叫做淤质土或淤泥, 其自身具有很高的水分, 而且水分若想自己流出来的概率也不是很大。另外, 压缩的时间通常在软弱地基上会很长, 而且以粘粒形式存在的软土地基比较的多, 尽管拥有很大的孔隙, 不过因为很细的单个孔隙, 所以孔内的水不容易流动, 因此造成了较低的透水性。而在此环境下, 一旦水很难从孔内溢出, 就极容易出现软土路基变形的情况。根据调查发现, 在软土路基发生变形后, 变形时间通常会保持十多年。而且与传统的土体相比, 软土路基的侧向变形会显的比较大, 这样会对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而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 出现软土路基变形也会让工程进展受到影响, 从而耽误工期, 让施工企业的效益蒙受很大的损失。因此, 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软土路基变形的出现, 这样才能够保证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工程的进展不受到影响。
2 应用措施
如果想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处理过程中很好的体现出强夯法施工技术的优势, 在制定施工措施的时候就一定要根据市政道路路基的现实情况来确定, 最主要的一点, 就是要严格的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施工质量。那么下面我们就列举一些施工方式, 然后在通过结合一个名为寨山六路, 长为726. 68 米, 造价1130. 0233 万元, 水泥砼结构, 路基宽18 米, 车道宽2 * 4. 25 米的实际工程来讨论一下如何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
2. 1 夯打排水砂井
如果在路基施工的过程中, 软土层厚度为5M的话, 比较适合运用排水砂井, 一般情况下, 30cm - 40cm是普通砂井的直径长度。软土地基在经过许多种类的打桩机处理后会出现孔眼, 如果在孔眼中注入一些中粗砂, 那么就会成为砂柱。而砂井之间的距离是决定砂料固件速度快慢的主要原因。通常, 砂井之间的间距通常保持在2m - 4m之间, 而想要最终决定砂井的长度, 还要根据市政道路软土层的荷载大小以及厚度。不过一般情况下, 不会超过10cm - 20cm。而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是砂井平面布置的最为主要的两种方式, 想要确定运用哪种形式, 还要通过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进展来决定。在施工的过程中, 有时候会发生污水流进施工现场的情况, 而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 应该将砂垫层铺放在砂井的顶部。而如果能够把袋装砂井灌入具有粘性的软土地基中, 那么就会对软土地基起到置换的作用, 然后在利用置换作用本身的优势, 在此基础上通过填土预压, 就可以建立起一道排水通道。而如果要是进行总结的话, 则主要可以归纳为: 若想让软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固结的状态, 就一定要利用许多种的方式, 这样才可以实现加快沉降的目标。
2. 2 砂井和袋砂井如何运用强夯法施工技术进行操作
此项工作比较的复杂, 若想提高它的施工质量, 第一要做的是, 一定要把钻孔在进行施工之前就做好测试工作。然后在通过对砂井深度的了解, 来进行砂井或袋装砂井的实验工作。并根据实验的结果, 然后在结合相关的数据, 最终明确砂井的深度, 并且一定要进行严谨的控制, 防止其超出深度范围。而在计量操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第二, 要严格的检查施工材料, 只有通过检查的材料才被允许使用到施工当中。最好选择具有很强耐水以及透水性的材料在进行袋装砂井砂袋的制作。而在砂子的选择上, 则要看是否是经过晾干的中粗砂。并且在灌砂期间, 要通过两灌两振的方法来进行。而且为了能够确保饱满的砂袋, 则必须要通过人工操作来加以辅助才可以。
第三, 在钻孔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有关的操作规定来进行, 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而且要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钻机达到持力层, 则应该禁止进行钻孔, 此时应该立刻对钻孔的深度进行测量。而在钻孔工作结束以后, 应该展开地面和标志处距离的测量工作, 然后在根据测量的结果, 通过总长度与地面和标志处距离的差值, 就是钻孔的实际深度。而在施工的过程中, 砂井应该始终处于垂直的状态。
第四, 砂袋长度和砂井深度, 两者应该在砂袋安装的过程中保证具有统一性, 如果一旦发现多余的部分, 应该立即清除掉。而在一定要避免在安装期间出现回带, 一旦出现的话, 应立刻通过冲水的方法将其清除掉。在砂袋安装的工作结束以后, 要立刻开始进行埋头操作, 之所以要进行这个操作, 其目的在于避免砂袋暴露在阳光下后出现老化的情况。
2. 3 采取振冲碎石的方式
在进行软土路基施工的时候,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也是常用到的技术。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实用价值, 可以省去不小的施工经费, 而且还可以尽快的完成加固地基的施工任务, 因此它也是被应用较多的一种施工方式。通常, 它比较适用于土粉、素填土等土体。而在把此种施工技术运用到对软土路基处理中, 则一定要对振冲碎石的桩径进行确定, 而进行确定的依据主要来自于软土路基的厚度。一般情况下, 桩径通常保持在30cm - 80cm之间。而在桩孔的选择上主要有两种, 分别是三角形和正方形。其实有很多种振冲碎石的方法, 不过被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振冲碎石桩施工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水平振动的方式来进行, 而若想产生这样的震动效果, 则需要安装一台管状机械设备, 而且要在水流处于高压的状态下一边进行振动一边进行冲洗, 这样的话才能够让振冲器出现高频振动的状态, 而且要将这种状态保持到振动器沉降到土层的设计深度为止。如果钻孔操作是在具有粘性的地基上, 则一定要在操作结束以后及时的进行清孔, 而做此项工作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 这样才能够确保孔内被清洗干净。如果孔内留有杂质, 则会对以后的操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3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能够了解到, 不良土质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能遇见到。而运用强夯法施工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从而建设出具有质量保证的市政道路。因此, 相关工作者应该在强夯法施工技术上进行认真的专研, 从而让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质量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膝涛.浅谈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强夯法施工技术[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 2013 (3) .
[2]雷海鹏.关于解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若千问题的思考[J].科学时代, 2010 (27) .
[3]鹿馨月, 陈洪平.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3 (7) .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10
1市政道路地基施工原则与目标
市政道路地基处置关乎到后续的路面施工质量,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不遵从现象,则会产生后续路面的开裂、沉降甚至是塌陷现象,严重的影响了路面车辆的通行效率与道路寿命。为此,加强地基处置是从根本上提高市政道路质量的唯一方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其准从度:第一,通过固化来达到较好的应力效果。地基沉降从根本上来讲是原本的地质土壤结果无法满足车辆长期通行的应力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其应力结果,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固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置。在具体的处置过程中以多种手段进行夯实为对应目标,使其达到沉降系数下降、土壤应力增加的根本目的。第二,强化软土地基处置,提升应力效能。除了持续的机械应力之外,路面车辆通行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震动,此种震动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土壤结果进一步松散,并形成类似流体的土壤动力学状态。此种状态的产生会进一步通过疲劳的形式降低其机械强度。而采用合理的强化模式能够压缩土壤空间、排解土壤水分,进而达到避免液化、震动性形变的根本目的。第三,确保压实,控制压缩比。在实际的地基处置过程中,通过土壤压实、粉喷桩、甚至是客土技术来彻底改变土壤结构,使得土壤特性发生根本性转变。以此来控制原本地基中的土壤压缩比,进而使得其在外部应力作用下的压缩效应降到最低,从而避免由于外部机械应力而导致的地基损伤。此外,从实际的施工与后续使用效果来看,地基土壤含水量对其沉降与压缩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大,在针对该类问题的处置中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方面,由于城市市政道路的施工表层相对较高,故而基本可以排除地下水对其造成的影响,对于部分低洼地区则可以采用防渗与导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降水而形成的地面径流对于市政道路地基的影响较为显著,为此需要规划完善的防渗体系与雨水搜集管网,来避免此种伤害对地基的扰动。
2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置及其注意事项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置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要对不同的质量重点进行注意,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2.1地基施工的主要内容
从施工的具体环节角度来考量,其主要可以分为如下重点工作:首先,明确软土地基的处置方式。在具体软土地基施工之前,应该对目标区域进行一定土方量的挖掘,通过此种方式定地基土质以及地质特征,为后续的相关施工方式选择提供必要的基础。在开挖以及固定处置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监测来确定固定效果以及施工质量,并对于特殊位点进行加固操作使其具有更高的遵从性。其次,对桩基进行安装施工。在确定了必要的处置方案之后,要根据施工安排来确定具体的桩基安装操作,其中主要包括了位点的确定、桩基的安装、桩基下桩施工等。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往往通过一次性承台的方式来进行。此种模式能够提供后续下桩操作的必要平台,并能够形成良好的灌注环境,对于提升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必将要求承台建设的材质与工程相适应,在基于工期与成本双重考量的背景下,木质单次承台以及钢混重复利用承台成为了应用的首选。再次,加强灌浆管理。灌浆时软土地基处置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其处置效果优劣的根本依据。在此部分施工过程中通过气压和液压的双重控制来实现灌注过程的精准实施,并采用多次分级灌注的方式来提升灌注效果,为后续相关的施工奠定基础,同时采用包括硅酸盐、聚氨酯等新型材料替代或者部分替代传统水泥浆可以达到提升加固效果的目的。最后,必要时可以采用客土技术来对地基进行整体替换。尤其是针对部分沉降系数相对较高、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大的浅层土壤,可以采用整体剥离技术来进行客土,利用预选砂石与混凝土垫层的方式重新构建合规的地基浅表层,进而达到综合沉降系数合规的施工效果。
2.2地基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除了完成上述相关内容之外,我们还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一,注意表层处理技术。处理软地基的施工方法通常会利用强化的方法对软弱土层进行处理,其次方可进行施工。同时需要保证材料的利用率,并加强地基的方面的强度性质,进而达到预期的软地基加固处理。为改良土质特性,一般情况下会将其沙砾石块垫层和韧性方面的材料进行改善,垫层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二,换填土技术注意事项。换填技术会将软弱土通过优质土进行替换,以降低地基沉降量,确保填土稳定。一般选择的填料均为透水性土,进行水位下的填土时,不得使用非透水性填料,而且应该从中心到两侧分层填筑,确保厚度为14cm。目前较为常见的换填土技术主要包括垫层法、砂垫层置换法以及强夯挤淤法,施工工艺较为简单,而且更能够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第三,强夯技术注意事项。以运用重力作用,将高空重物自由落体对软土地基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行压实工作,以保证高土质的压缩性,缩小土质缝隙,进而提高强度性能。因为强夯技术的施工工艺是非常简单的,且具有施工速度快、功效显著的特点。所以,加固的深度能达到5.5m~10.5m左右,是压缩量降低2~7倍,强度提高3~4倍,极大的提高土质承载力。
3总结
软土地基处置关乎到后续市政道路施工效果与使用寿命,为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粉喷桩、强夯与换填技术根据不同的施工模式与要求进行灵活选择。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对市政道路地基施工中的主要技术要求与过程进行总结,并对不同处置方式的施工要点进行客观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施工与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红胜.关于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实践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6):143-145,13.
[2]许昭萍.浅析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6(03):184,188.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11
摘要: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命脉,是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乡村地区的经济交流与未来发展,做好市政道路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结构形式,施工中普遍使用沥青砼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行车安全性、耐久性与舒适性,因此加强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研究对于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与质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砼;道路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沥青砼即为沥青混凝土,其主要应用在施工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应用愈加广泛。其施工方法并不复杂,且后期维护便利,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展了对其的研究。沥青砼施工时需要结合材料、技术等不同的环节加以实施。通过对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研究,改进技术,弥补不足,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科学有效性。
一、沥青砼道路施工设计
1、设计参数
如今,市政道路快速发展起来。对施工道路的设计标准有了一定的要求。由于车流量、人流量加大,需要对其承载能力进行拓展。而拓展程度需要把握好,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依照现实施工情况,掌握效果最好的拓展方式。施工过程中,应依照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冻能力对沥青的强度和抗冻能力进行判断,沥青的稳定程度需要依照会发生的不利因素进行判断。因此能够保证顺利稳定道路施工。
2、沥青混合材料设计
透层、垫层、基层设计是沥青混合材料设计的重要组成,缺一不可。透层设计主要是指设计透层的排水与防水能力。利用各种材料(沥青混合)相连;垫层设计需要结合清理道路的防水和抗冻能力,此后开展对垫层部分的设计;基层设计方面,应依照规定审查所有参数,以保证符合设计标准。在沥青混合材料的设计中,应全面结合大气和环境因素,避免受到此因素的干扰。
二、沥青砼道路施工中的原材料控制
沥青砼混合料的质量主要受原材料的质量品质、用量比例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原材料的质量应是首先需要关注的,如缺乏质量优越的原材料,将难以制备性能卓越的沥青砼混合料,市政道路的路用性能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沥青的合理选用
沥青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还要考虑当地的道路等级,在此基础上比较重要的还包括路面的类型等,对于道路施工其主体是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道路的质量。根据上述的条件进行实际考察与分析之后才能够确保其地区是否适合沥青的选用。不同的地区选用的沥青的成分也不同。对于高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日光照射时间长或者是夏季多雨等自然环境下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比较黏稠的沥青;对于低温情况较多的地区,其天气寒冷、寒风较严重的地区,要选用相对来说黏稠度低的沥青,以便其建造的道路适应其所在环境;对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还可考虑温度感应较低的沥青。
2、粗集料的合理选用
沥青砼混合料由多种材料组合,除了最主要的沥青以外还需要粗集料,并且粗集料又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主要有施工所需的碎石,并且还包括破碎砾石,在此基础上还有比较重要的钢渣等较重要成分。粗集料在选用的过程当中要考虑较多条件限制因素,确保其要保证洁净、表面粗糙、无风化,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3、细集料的合理选用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当中,除了需要粗集料以外还需要细集料。细集料同样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其中比较重要的即为天然砂,并且还包括机制砂,在此基础上还有石屑。在进行细集料选择的过程当中考虑较多的环境因素,要确保细集料的整洁,并且没有任何杂质,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细集料没有被风化过,其中还要保证细集料具有最重要的性质,即黏性,确保路面修建的工期与质量。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其施工材料选用机制砂比较广泛,同时天然砂的选用比重也比较大,但是工程要求一般情况下减少石屑的使用率,其不能够对道路质量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整个施工,如果在使用天然砂的过程中需要石屑的辅助,则要求天然砂的使用比重率远远大于石屑的使用比重率。
三、市政道路沥青砼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分析
1、摊铺
摊铺环节首先要调试检查摊铺机,比如自动调平装置运作情况、加热装置是否良好、振捣梁底部磨损情况、供料系统运行情况等,要查看摊铺机平直度是否满足路面需求,摊铺基层要提前进行清理,保证干净平整并进行夯实。在施工中要严格强化工程管理以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以促使摊铺工作的顺利进行。摊铺前路面清洁、修补牢固之后,要喷洒粘层油以增强摊铺路段上下层粘结效果,在破乳后再开始进行摊铺。摊铺可选用非接触式自动找平类型的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厚度,以确保摊铺厚度误差控制在0-3㎜以内,施工现场要及时对横坡、高程进行检测,已铺好路段要做好防护,在出现意外情况时刻及时采取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等举措,根据情况严重程度酌情选择是否改进摊铺工艺。路面施工前要提前在水泥砼路面及沥青砼路面洒布粘层油,保证不同界面结合良好,在基层养生结束后及时清除表面松散颗粒尘土,并均匀铺洒沥青,过量地区要及时清除,局部脱落地区要及时进行人工修补,为避免沥青层脱落施工完成后封闭交通一段时间。需注意,摊铺前必须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在达不到试验标准时不可进行摊铺工作,要注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对于摊铺工作的影响,比如气温在0-10℃时才是最佳施工气温,在气温高于10℃或者低于0℃的大风天气时不可进行施工,雨天也要尽量避免铺筑沥青砼。一般考虑到公路施工要求摊铺工作应尽可能采取全路幅铺筑,使用两台或者多台摊铺机保持前后错开10-20㎝的幅度呈梯队方式进行同步摊铺,要注意多开车道轮迹带,保持每两幅之间3-6㎝搭接,并及时进行摊铺后的辅助整形。
2、压实
压实作为沥青砼道路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合适的碾压,不仅能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而且能使沥青砼面层达到高密实度,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整个压实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合理控制压实温度和碾压次数。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进行,不应突然改变碾压方向和碾压路线。
3、接缝处理
市政道路沥青砼路面选用压路机进行整幅摊铺因此无纵缝,横向施工缝处理可选择切缝机对接缝位置切齐铲除,还要及时清理接缝灰浆涂抹黏层沥青;对接缝处的碾压可使用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先铺路面跨缝再向新铺面层转移,碾压后使用直尺检查是否符合实际要求,横向接缝要注意错位以确保路面平顺。若出现纵向缝,要采用自然缝及时修齐边部清除松散混合料,做好搭接部分新摊铺混合料的刮净与碾压,至于横向缝要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及时使用直尺检验平整度,对多余部分使用锯缝机切除,保证缝边清理干净后及时碾压。沥青混合料高温摊铺完成后要进行自然冷却,在温度<50℃时才可开放使用,可通过洒水降低路面温度。在下雨天气时尽量避免路面施工,施工中如突遇大雨,要及時停止摊铺作业,使用油布与篷布遮掩好机器与混合料,停止搅拌,对已摊铺部分要抓紧时间碾压,在雨停后确保地面干燥无积水时重新开始作业,如遇其他恶劣天气要以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为第一准则及时进行现场调控。
结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市政道路随之发展。其流通量有所增加,因此在建设方面对技术和材料的要求发生改变。通过对沥青砼道路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针对不同环节的技术和施工要求进行分析,以保证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搅拌、运输、摊铺等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林.关于市政沥青道路施工技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1(08):386.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 篇12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软土地基问题,处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市政公路事业的快速提高, 公路的建设及改扩建工程越来越多, 其施工质量也备受关注。目前的市政道路路面以沥青路面居多, 其施工方便, 平整度好, 但其对于路面基层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如果路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那么就很难保证路面的质量。市政道路的软土地基施工是应该予以重视的, 只有科学合的解决好软土地基的施工问题, 才能保证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 对于加快我国的基础建设水平有个明显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1 软土地基的特征分析
软土是在水环境下沉淀而形成如泥炭、淤泥质土和淤泥等, 这种软土大多处于河流入海口或是在海滨地区, 还有内陆城市的荷塘、谷、沟等地区存在, 其土质含水量高, 孔隙比较大, 透水性不好, 抗剪力低下, 因此需要蠕变性和触变性, 所以当道路施工中下面的土质为软土时, 这时作为路基土时, 就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 保证其路基的强度及密实度, 因此在针对软土地基时, 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 从而解决软土地基中的问题, 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
2 市政项目特点和常见软土地基问题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市政工程项目越来越多, 在众多的工程项目中, 其交通公路项目战线较长, 所遇到的地质情况也较为复杂, 同时市政道路还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需要做到与城市的环境相协调, 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 当遇到软土地基问题时, 需要考虑沉降量、涌土现象、沟槽支护、边坡坍塌、地下结构的抗浮、周围管线及建筑的保护等众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导致软土上部的建筑结构发生沉降, 道路出现滑坡、沉降等情况, 严重影响市政道路的正常功能的发挥。
3 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分析
当施工于软土表时,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地表的强度, 如进行排水、当敷设、增添材料等方法, 同时还要确保路基局部不能出现剪切变形, 因此在使用机械作业时, 要均匀进行填土作业, 不能将荷载都放在某一个部位承受, 以免导致路基发生变形。
3.1 表层排水法
软土地基土里含水量较高, 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在地表进行挖沟槽进行排水, 将地表水引出, 降低软土里的含水量, 同时施工中还要掺入透水性好的砂砾或是碎石, 这样有利于施工机械的正常作业, 同时也以保证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
3.2 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适用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较多时, 具体做法为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m~1.2m厚的砂垫层, 以达到固结软土层的效果, 帮助砂垫层发挥上部排水层的作用。另外, 砂垫层也能作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 对填土内的水位起到降低的作用。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能够为施工机械创造优越的通行条件。
在砂垫层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放样板。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是摊铺作业的常用形式, 使用过程中最好保持均匀一致。当填料为透水性较差的粉土时, 如果坡脚附近的砂垫层被土覆盖, 就会对侧向排水造成阻碍, 因而需要妥善处理砂垫层的端部。
3.3 敷垫材料法
敷垫材料法主要用于地基土层不均匀, 可能会出现局部不均匀沉降、侧向变位等情况。只要充分利用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 就能使施工机械的通行顺利进行, 并有效的支承填土荷载, 控制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化, 这将大大增强地基地支承能力。
3.4 添加剂法
可以在地表的粘性土里添加生石灰、熟石灰、水泥来改善地基的压缩性和强度, 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行驶, 有利于高填土的稳定性。
3.5 置换法
置换法就是用优质土替换掉软土, 替换土以粗粒土为主, 主要以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置换, 这可不仅能降低沉降量, 还能保证填土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新添加的粗粒土要经过压实作业, 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3.6 加载法
加载法的作用在于促进软土地基沉降, 增加地基强度, 避免有关构造物发生有害沉降。促进地基固结沉降可采取增加总压的办法, 降低土中的间隙水压, 增大有效应力。利用填土加载法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地基处于稳定状态。
4 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
4.1 施工本身角度
对施工速度和加载速率进行控制, 速度不能过快。具体做法为利用现场加载试验来观测, 在掌握沉降情况后, 再对加载速度控制, 把握好加载间隔时间, 逐渐固结地基, 逐渐提高强度, 这样可有效避免地基土出现塑流挤出;通过对建筑物四周打板桩来防止出现地基软土挤出, 对于板桩的要求是需具备足够的刚度以及锁口抗拉力, 对向外的水平拉力进行抵抗。此方法存在一大弊端, 即材料消耗较多, 不经常使用;反压法防止地基土塑流挤出, 软土是否出现塑流挤出取决于作用在基底平面处的压力。压力小则降低了出现塑流挤出的可能。可在基础两侧堆土反压来减少压力差, 使得地基稳定性更好。
4.2 参照地质和施工条件
施工过程占地应尽可能多些, 施工工期要合理安排, 不能过于紧;材料应该选择容易获得的,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能就地取材最好, 这些是在选择地基加固方法时必须要考虑到的。
实施科学的管理, 在选用了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之后, 还要对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当前, 因施工管理不善而带来很多问题, 例如:地基扰动、机械行走路线出错, 这些会造成地基加固不均匀、场地沉降不均匀等等, 因此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考虑环境因素, 在地基加固过程中, 应当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内。具体说来包括, 新填土会对原有道路产生侧向挤压位移或沉降;进行打桩等施工时会出现噪声, 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对于交通和环境也会带来影响。
5 结束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 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 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 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 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 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 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 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麦文生.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8) .[1]麦文生.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8) .
[2]朱烨军.市政工程中常见的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9) .[2]朱烨军.市政工程中常见的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09) .
【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推荐阅读: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10-30
市政沥青道路施工技术11-30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11-29
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11-25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11-26
完整市政道路施工方案07-13
市政道路排水施工管理07-23
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09-17
施工组织设计市政道路11-22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