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元

2024-08-05

基本单元(精选9篇)

基本单元 篇1

校本研修是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形式,开展优质的校本研修是每一位校长进行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优质的校本研修不会凭空掉下来,也不是做几个规定考核就能出来,更不是开几次有档次的研修活动就会功成圆满。优质的校本研修,是一个在由学校主导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中沉淀而来的。

师徒对,就是这一持续活动中的十分有价值的单元。

许多学校都有“青蓝工程”,师徒对是一个老而又老的方法,我们需要的是如何让师徒对从形式走向实质,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正单元,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以年为时间单位,具体讨论如何有效地促进师徒对的健康成长。

一、九月拜师季,给自己选个好师傅

每年九月,学校都会将教师的拜师作为教师节庆祝的一个主要内容。为做好拜师活动,学校要做以下工作。

1. 明一个道理:教好书是需要师傅带的

教好书,需要每天点点滴滴的努力。一名好教师,要有好习惯打底,没有好习惯,要成长为好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些好习惯的养成靠几次经验的介绍没有用,要靠每天的耳濡目染和随时提点。因为需要耳濡目染、随时提点,所以有一个师傅在身边是最好的。

在给教师讲道理的过程中,也要举几个例子,比如谁是谁的徒弟,让教师知道,拜师傅是专业成长的必需。在此基础上,再教给教师选师傅的基本程序:(1)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先别考虑他是否喜欢你。(2)先打听一下,这位老师在学校中是否受到同事们的喜欢?领导是否喜欢?(3)真诚地向这位老师表达拜师意愿。(4)报告学校,由学校落实。(5)典礼,行拜师礼。

2. 定一个规矩:做徒弟要有基本的弟子规

拜师后,学校组织徒弟们召开做徒弟研讨会,先由老徒弟交流如何做个好徒弟,然后新老徒弟一起讨论新一年的弟子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学校里,教师当师傅没有工作量,纯粹是业余的,而且如果徒弟不谦虚,不好学,不主动,师傅也不好意思去指导,久而久之,便只有师徒之名了。为此,徒弟们围绕着如何尊重师傅做好讨论,不要笼统地说要尊敬师傅,而要具体地说如何尊敬师傅,这样徒弟们开始有了以下这些弟子规。

每天帮师傅打好开水

每天整理好师傅的桌子

过年过节一定上门慰问

……

当这些弟子规被整理好后,将它们挂在会议室的墙上。

二、十一月夸师季,说说“我”的好师傅

九月、十月过后,在每年的十一月,学校会在教师例会时拿出两个单位时间做一些活动,让徒弟们上台介绍师傅是如何教自己的,或者夸一夸师傅“好”在哪里。比如,在夸夸“我”的好师傅中,金老师会夸师傅是个善于利用材料的好老师。

当学校组织集体舞蹈比赛时,会用长条的小彩旗装点会场。比赛结束后,这些小彩旗就没有用了,师傅会把它们收集起来。在体育课学投掷时,师傅会把长长的小彩旗拉起来,让一个班的学生排成一排,一起扔,高度线就出来了。

学校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检查师徒对的专业活动记录;(2)促进徒弟去认识、了解、发现师傅的“好”;(3)通过徒弟的宣讲,促进师傅的自豪感;(4)提升学校的正能量。

三、一月赛课季,秀秀师徒的好成果

每年一月,学校36周岁以下的教师会进入全校的“迎新赛课季”,要求完成三项内容:(1)呈现一个教学设计;(2)展现一堂课堂教学;(3)交流一个教学案例。

为了迎接这个赛课季,师傅与徒弟一起选课,一起磨课,两人紧紧合作,完整地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学校在赛课季中会给第一、第二名以奖励,按学科分组将该学科教师排名后将名次通知给师徒两人。

这个活动对师傅是有压力的,所以当师傅不是随随便便当的,有责任,也有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师徒作为校本研修的基本单元的意义便显示出来。当师徒成为基本单元后,年级组的研讨活动便会很自然地开展起来。

四、四月反思季,说说徒弟怎么带

到次年三、四月间,学校专门组织师傅们召开带徒研讨会,主要内容有:(1)介绍自己的带徒心得;(2)交流好的带徒经验;(3)反映带徒的困难与条件;(4)收集师傅们对学校师徒对的建议;(5)向师傅们表达学校的感谢。

这个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师傅们交流带徒心得,改善学校关于师徒对的工作方法。因为学校里不对师傅的带徒工作进行考核,没有奖金,没有课时,所以学校必须有一种方式来表达学校对师傅的重视及对带徒工作的指导,经验交流后,得失反思会便是简捷而有效的形式。

五、七月感恩季,促膝长谈到天明

每年七月暑假期间,学校会组织一个简朴的师徒夏令营,由学校领导带队,选一个有山有水的山居之地,爬山聊天,农居采摘,师徒同居一室,散步、聊天、休闲。

师徒不是利益的组合,师徒是一种关于性情的组合,是人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并非利益交换的形式。学校通过感恩夏令营,让师徒长时间地待在一起,没有教学任务,回归真性情,从而为师徒的感情升华做支持。

在感恩夏令营中,我们会安排唱歌、舞蹈,这些都是徒弟们排练的,他们把感恩唱出来,从而激发师傅们心甘情愿为徒弟付出的动力。

从九月到次年七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第二年又开始,我们还是这样做,现在已经做到第三年,愿意拜师傅的教师多了起来,愿意当师傅的教师也多了起来,师徒也已不再是形式,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而且徒弟的进步也反过来促进师傅的专业热情,让学校里许多原本对专业发展失去动力的比较成熟的教师在师傅的角色中重新焕发出专业的热情。

对于学校管理,管理者其实不需要做太多的创新,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把一种共知的方式做好,做出效果来。

基本单元 篇2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办学能力和发展活力,更好地主动适应县域社会发展需求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提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成为本地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经过充分酝酿研究,拟由中共长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长兴电大社区学院和雉城镇各社区联合,举办“社区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社区居民及家长素质,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的,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和计算机操作等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以现代社区教育为平台,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对长兴县各社区内的居民、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就业技能、计算机操作培训,从而促进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推动家庭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创新。

二、主题

以青少年心理卫生保健、就业、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为主题。讲座主要内容:现代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沟通学、现代择业、计算机操作、舞蹈等。

三、参加对象

长兴县雉城镇各社区居民、家长、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

四、时间安排

(一)活动准备阶段:2009年月2月---2009年3月 1.活动策划:(2009年月2月)

由长兴社区学院负责与湖州社区大学、长兴县文明办、长兴县社区教育领 导小组、长兴县求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系协凋,共同策划。

2.活动准备:(2009年月3月)

(1)2009年3月下旬召开雉城镇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会议,确定开讲的社区,布置讲座活动的相关事宜。

(2)各社区居委会于20009年3月底前上报讲座开讲时间及开讲地点等;(3)长兴社区学院完成“社区大讲堂”进社区课程安排表

(4)长兴社区学院与长兴县求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制《家庭读本》,并于2009年4月上旬完成。

(二)活动开讲阶段:2009年月4月---2009年6月

4月份开始组织实施,按每周2个社区开讲。具体安排时间、开讲地点与各社区洽定。(课程安排另发)

首场开讲地点在长兴社区学院内举行。

五、讲座师资

特聘省级专家担任首场讲座教师;聘请湖州心理教学育协会、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本县家庭教育知名人士担任讲座教师。

六、主要方式

理论讲解、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现场互动、技能培训。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社区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在组织发动、课程安排、计划推进等各项环节上狠抓落实,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广泛动员,加大宣传。与长兴县求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做到宣传资料进户入室;依托新闻媒体,立足社区宣传栏和各类户外阵地,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动态,协力营造家喻户晓、广泛参与的浓厚舆论氛围。

3.突出主题,注重结合。把“社区大讲堂”活动与电大和社区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与各种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学用结合,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切实显现学习教育讲座的综合整体效果。

4.加强联系,相互协调。为顺利完成此项活动,各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参与,配合长兴县社区学院做好前期社区调查工作;配合做好本次活动前期宣传、发动工作。

5.不断总结,逐步推进。认真搞好每一次讲座,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树立身边的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保障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和谐,推动社区发展”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线;以促进街道社区“民主法治、依法管理、居民自治、平安和谐、幸福安宁、以人为本”为主导;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为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法治社区,推动首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的法治和谐创建活动,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法治能力明显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社区依法管理和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法治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依法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依法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实现社区民主法治化、法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现代化,推动社区法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创建法治和谐社区,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和谐小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构建一流的法律服务。

三、工作对象

“法律进社区”创建活动要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突出抓好青少年、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和老年人、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四、工作措施

(一)“法律进社区暨法治和谐社区”“五•五”工程

1、设置一个社区法制和谐宣传栏。把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时载入专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漫画,结合具体事例,以案“说”法,形成社区居民“人人学法,家家守法,依法维权,天天有法”的社区普法新模式。

2、建立一个社区法制图书角。在社区开辟学法场所,建立社区法治和谐文化阵地,配置百姓实用法律法规书籍,开展普法依法的咨询服务,做到“有法律知识、有法治理念、有法律服务、有法律明人、有法律保障”,使社区居民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维护权益用法”的良好法治行为。

3、设立一部普法依法咨询与服务热线电话。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法律咨询服务。

4、建立一套居民普法学法制度。认真制定社区居民学法计划、内容和活动安排,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特点,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案、有目标、有成效的社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经常性系列活动。

5、在社区中开展给外来暂住人口“一封法治信,和谐千万家”活动。告知其权利、义务和责任,遇到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方式和办法,注明法律服务的时间和电话等贴近实际的普法信息。

6、开展每周法律“一题一答、一学一用、一宣一讲、一抓一落实”活动。“一题”可以是法条,也可是发生在身边的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案例或法律故事,“一题”可采用文字形式,也可用宣传漫画形式,在社区居民进出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展示、图解、案例和说法等。

7、制作一张或一册全年法律进社区时间流程表。一是确定基本内容和要求;二是公布开展社区法律服务的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和联系方式;三是公示与社区签约的法律志愿者和义务法律服务工作者名单及他们的专业特长等。

8、建立社区法制学校,开展社区法制百姓论坛系列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大家说法,在参与中学法律,受教育。使社区法制教育经常化、生活化、知识化、社区化。各社区要针对本辖区居民的不同情况,充分利用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发挥社区法制宣讲员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因地制宜、深入浅出、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开展好社区法制大讲堂活动,实现社区普法工作的群众性、社会化、大格局的崭新局面。

9、各旗县区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个普法广场、法治社区、法治街道或法治和谐文化示范基地,为科学发展新时期的法制宣传教育这项公益性事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0、坚持普法与依法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一支群众广泛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在居民群众中组织普法骨干力量,组成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强化面向社区服务的责任,配合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工作。完善社区普法依法的法律服务体系,建立由派出所、司法所、调委会、社区法律志愿者及物业、城管等业务骨干组成的普法依法与法律服务工作站。通过发放“依法化解矛盾、依法排查纠纷”的法律服务卡,以及在法制宣传楼道和法制宣传栏公示法律咨询服务信息和联系方式等,达到依法化解社区矛盾,依法排查社区纠纷,依法维护社区稳定,依法创建平安和谐的目的。实现“法律进社区”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社会责任。(二)加强对社区居民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1、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搞好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为依托,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开办家长法制学校,组织“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开设青少年“与法同行,健康成长,平安和谐每一天”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保证青少年在社区内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加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等法制教育的目的、内容、责任和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社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法制教育的职责,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法制学校,把法制和谐文化列入培训的主要内容,做到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通过法律咨询、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放映法制录像,以及“一封平安家书、“一封法治信”等活动,强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和流动人口学法用法守法意识。社区居委会可以与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流动人口签订 “遵纪守法承诺书”,达到依法自我教育,依法自我管理,依法自我约束的目的。

3、加强老年人、下岗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居民学校、社区活动站和老年学校,针对老年人、下岗职工的特点宣传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抵制迷信、邪教等非法活动。组织志愿者,协调治安、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办理法律事务,调解纠纷,解决后顾之忧,依法维护老年人、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三)营造社区良好的法治氛围

l、完善社区普法依法的法律服务组织机构。在上级司法部门和普法办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司法、民政、公安、城管、卫生、综合治理、文化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参与,社区普法办公室具体承办,指导各社区居委会普法依法与法律服务工作站人员义务解答社区群众法律咨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的法律服务。

2、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的社区依法治安防范体系,依法维护稳定,依法创建平安,依法化解矛盾,依法解决实际问题,依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法治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依法控制矛盾升级和激化,充分应用法律武器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全年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可预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社区居民实现安居乐业、平安和谐,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规范有序。

五、实施步骤

“法律进社区”创建工作与“五五”普法工作同步进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制定工作方案,培育典型社区,探索普法教育与法治社区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全面部署开展“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制定“法律进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和标准,推广典型社区经验,“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第三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全面检查验收,总结表彰 “法律进社区和法治和谐社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六、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法律进社区暨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办公室,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措施、有管理、有成效,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政治高度,积极支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法律进社区暨法治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重点,把握主线。注重学习宣传与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重点普法对象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注重社区法治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实现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治化。

略论房屋基本单元划分的具体标准 篇3

一、房屋登记实务中的困惑

近年来,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地产销售模式, 产权式商铺应运而生。产权式商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独立产权式商铺, 即开发商将敞开式卖场进行物质形态上的实际分割, 小商铺之间用内隔墙等彼此相互区分;另一种是“虚拟产权式商铺”, 即开发商只对开放式卖场进行面积分割, 小商铺之间无内墙分割, 仅以划线、地钉或铜条等为区别界线。

就“虚拟产权式商铺”能否作为房屋基本单元进行权属登记, 《房屋登记办法》没有明确表述。基于此, 房屋登记实务中, 各地对“虚拟产权式商铺”的登记标准相去甚远。北京、南京等地规定“虚拟产权式商铺”可以进行权属登记;而上海、合肥等地则禁止对“虚拟产权式商铺”进行登记。如2004年2月, 上海房地资源局和建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商场和办公楼分割转让问题的通知》规定, 可以销售的房地产应当是在市房地资源局的房地产登记册中有明确部位、建筑面积等房屋状况记载的权属单元, 房地产权利人不得对登记册中记载为一个权属单元的房地产擅自分割转让。如需分割转让, 则分割后构成的销售单元在物理形态上应当构成独立、封闭的空间, 不符合房屋基本特征的, 如仅在地平线上划线示意分割的权属单元不得销售。2005年1月,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规定, 禁止转让、销售划线分割的商场、办公楼。如要进行销售、转让的, 房屋必须符合房屋权属登记条件, 即房屋必须是在有关部门批准下建造, 经建设、规划、公安消防等部门验收备案, 并且每个销售单元都必须四面有墙, 有明确、永久的四至界限结构, 能明确到幢、层、套、间。

由此可见, 各地对“虚拟产权式商铺”能否进行权属登记存在重大分歧, 亦即对划分房屋基本单元的具体标准存在不同认识。笔者认为, 房屋登记实务中遭遇的困惑恰恰彰显出明确房屋基本单元的具体标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划分房屋基本单元具体标准的法理分析

房屋权属登记是一种公示、公信、确权行为。《物权法》第2条规定,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客体的特定性决定了房屋按基本单元进行登记的必要性。物权的客体仅为独立的特定物。只有在物权的客体具有独立性和特定性的情况下才能明确物权的支配范围, 使物权人能够在其客体之上形成物权并排斥他人的干涉。

物权是对物的直接支配权, 为实现对物的直接支配权, 在法律上国家必须使其支配的客体的范围在客观上得以确定, 并使其支配的外部范围明确化。一物一权使得物的权属确定明晰, 简化了物权关系, 抑制了纷争的发生, 从法律上规范了对物的利用,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及交易风险, 保障交易安全。若一物上有若干相冲突的权利, 或者一权及于数物, 则物权法定之功能弱化, 从而失去了其原本意义及效力, 公示也会陷于不稳定中, 遑论公信。

三、划分基本单元的具体标准

房屋按基本单元进行登记是以其构造上和使用上的独立性为基础的, 如果构造上和使用上的独立性不复存在, 则通过登记予以公示并表现出法律上的独立性也不复存在。故此, 划分房屋基本单元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 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 能够明确区分。房屋登记实务中, 对构造上独立性的判断主要依赖对“固定界限”的理解。何谓“固定界限”?实务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固定界限”是指每个登记单元都必须四面有墙, 有明确、永久的四至界限结构;另一种观点认为, “固定界限”还应包括每个登记单元无内墙分割, 仅以划线、地钉或铜条等为区别界限之情形。笔者赞成第二种观点。从物权理论看, “物理性墙壁”间隔只是构成房屋基本单元的充分条件, 而非必要条件;“观念上墙壁”亦可视为有固定界限。需要强调的是, 这里的“固定界限”不是当事人任意进行分割或围护, 而是应经过管理部门审定或确认的界限, 如工程规划设计并施工建设的实体墙界限或永久性围护结构界限;或经过规划设计、消防、安监等相关部门审定批准的, 以永久固定于地面的界标作为界址点所构成的界限。

第二, 具有使用上的独立性, 可以排他使用。申言之, 建筑物被区分为各个基本单元后, 每个基本单元都可以独立使用或具有独立的经济效用, 而不需要借助其他部分辅助。反之, 建筑物被区分所有的两部分属于两个基本单元, 间隔除去后, 两部分合二为一, 则各部分失去其构造上的独立性或使用上的独立性, 应理解为一个基本单元。为界定何谓“使用上的独立性”, 笔者试举三例予以说明。

“虚拟产权式商铺”。所谓“虚拟产权式商铺”是指开发商只对开放式卖场进行面积分割, 小商铺之间无内墙分割, 仅以划线、地钉或铜条等为区别界线的商铺。笔者认为, 只要对商铺的分割方案进行科学设计, 预留必要的公共通道并保证必需的使用面积, 完全可以实现对商铺的独立使用。

“酒店拆零销售”。实际上, 酒店分割后的每间客房是满足有“固定界限”要求的, 但分割后的每间客房难以符合“可以独立使用”的要求。因为酒店必须是每间客房加上其他配套设施综合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酒店的功能, 单独一间客房难以满足酒店的功能。

基本单元 篇4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单元教学设计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要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运用能力,能够正确读识和绘制机械图样,就需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以<机械制图>课程中<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一章为例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

作 者:刘明涛 作者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机械制图》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单元设计

基本单元 篇5

1 直观检查法

1.1 直观检查靠修理人员的视觉去观察电路、

元器件等的工作状态, 从中发现异常现象, 直接找到故障的部位和原因。拿到有问题的ECU第一个步骤就是仔细观察, 从中可以了解ECU的一些基本信息 (比如ECU型号、应用车型、外部连接引脚情况) 。有些问题在不开盖的情况下就能看出来, 比如ECU引脚因进水而腐蚀, 这样通过看就可以找到问题根源。当然大部分ECU的损坏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开盖检查了。由于比较严重的外部引线短路引起的故障一般多会引起ECU内部相关元件烧蚀, 因此这种故障一般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1.2 直接检查法的特点是方法简易、方便, 能够

直接发现故障部位。但收效低, 因为许多故障从元件等外表上是发现不了的。

1.3 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直观检查法适用于各种故障的检查, 尤其是对于一些硬性故障, 如ECU内部引线腐蚀、元件冒烟等故障立杆见影。很多时候直观检查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往往会事半功倍。同时, 对于直观检查的结果有怀疑时, 要及时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核实, 不要放过疑点。

2 接触检查法

2.1 一般这种方法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

其检测过程中, 要求ECU必须是在工作的状态下进行, 可以通过接触去寻找故障点。在对可疑元件接触的过程中, 感知其温度, 再与正常情况下进行比较, 以判定其工作是否正常。这其中也包含嗅觉方面的接触, 比如克莱斯勒的ECU, 因元件表面覆盖的保护胶质材料, 可能直接看不到, 但是一般打开ECU盖板时就可以闻到那种烧蚀的焦糊味。

2.2 接触检测法的特点。此方法方便、简单、实

用、针对性强, 能够直接发现故障部位;有丰富的接触检查经验, 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2.3 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接触检查法主要适用于发热元件, 如电磁喷油器, 各种电磁阀和电机的驱动元件、点火功率元件等。

3 参照检查法

参照检查法是一种利用比较手段来寻找故障部位的检查方法。通常用一个工作正常的ECU, 测量其关键部位的参数, 包括电压、电阻等。运用移植比较、借鉴、引申、参照等手段。查出不同之处, 找出故障部位和原因。理论上讲, 大部分故障都可以采用此方法检测出来, 因为只要有标准物, 将有故障系统与之进行仔细对比, 一定能发现不同之处, 找出故障原因。当通过检查已经将故障缩小到某一个集成电路中, 此时可按照其型号查找其技术文档, 了解其典型应用电路, 各引脚功能。通常典型应用电路与实际应用电路是相同的或十分相近的, 这样就可以用典型电路来指导维修。

4 故障再生法

故障再生法是有意识的让故障重复发生, 并力图使故障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变得比较缓慢, 以便提供充足的观察机会、次数时间和过程, 在观察中发现影响故障的因素, 从而查出故障原因。

对于汽车ECU来说, 有些间歇性的故障是在一定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的, 因此为了让故障再现, 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有的故障是在频繁、剧烈的振动情况下出现, 这个时候就可以人为的模拟这种环境, 拍打、敲击ECU外壳, 拉动ECU连接处的线束插头, 当然要掌握好力度。再比如有些故障是在高温情况下产生的, 这个时候需要打开ECU的盖板, 可以采用电吹风对可疑部位加热, 以求故障再现, 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注意温度不能调得太高, 风口与ECU电路板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一般为20cm左右) 。

5 电压检查法

电压检查法主要是对ECU内关键点的电压进行实时测量, 以找出故障部位。这些关键点主要是各集成电路的供应电源、线路中连接蓄电池的主电源、受点火开关控制的电源, 内部经过集成稳压器或调整三极管输出的稳压电源。一般来讲, 电路中数字电路、微处理器等均工作在5V或更低的工作电压下, 12V的蓄电池电压是无法直接加到这些元件的电源引脚上的, 必须由稳压电路为其工作提供合适的工作电压。稳压电路在降低电压的同时可滤掉脉冲类干扰信号, 以避免对数字电路的工作带来影响。对于这些关键电路的供应电源来讲, 工作期间是固定不变的, 但是最好的测量方法是在静态下 (车辆开启钥匙开关但未启动) 。利用数字万用表对ECU内的集成电路的供电进行检查, 当相关电源电路工作失常时, 往往会影响较大面积内的元器件, 导致其不能工作。采用此种方法简便易行, 除万用表外, 不需要什么专用仪器。

6 替代检查法

替代检查法的基本思路是用一个质量可靠的元器件 (或工作正常的电路) 去替代一个所怀疑的元器件 (或电路) , 如果替代后工作正常, 说明怀疑正确, 故障可排除。如果替代后故障现象不变, 也会消除原先的怀疑, 可缩小故障范围。替代检查法适用于各种故障, 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 成功率会高得多。

在运用替代检查法的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6.1 在个别情况下, 一个故障是由两个元件造

成的 (两个故障点) 此时若只替代其中一个元件则无效, 反而认为被替代的元件是正常的, 容易放过故障点。

6.2 替代检查法通常是在一个小范围内用来针

对某一个具体元件的检查方法, 所以它是在其它方法已基本证实某个元件有问题后才采用。盲目的替换往往会对线路板和元器件造成伤害。

6.3 对于集成电路这样的多引脚元件, 采用替

代检查法更要慎重, 通常是在有较明确的结论后才进行替代检查。同时, 在替代操作过程中, 焊接元件要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7 电阻检查法

电阻检测法是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档, 通过检测线路的通与断、阻值的大与小, 以及通过对元器件的检测, 来判别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

对于元器件的检测, 除了常规的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外, 一些集成电路也可以采用以种方法进行检测。对于集成电路来讲, 如引脚功能结构相同、外电路结构相似, 那么正常情况下, 其对搭铁电阻是十分接近的, 因此可以使用数字万用表对其进行正、反向 (调换表笔方向) 的测量, 然后将测量值进行比较, 找出故障点。这种测试方法对于一些找不到芯片资料, 而元件外部连线结构形式相同的集成电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测量方法。

8 示波器检查法

示波器显示波形检查法是采用汽车专用或通用示波器, 对ECU的关键点的波形进行测量, 对MCU的相关引脚进行测量, 得知其是否正常运转。对于89C51来说, 石英晶体振荡器输入端正常状态为标准正弦波, 其ALE端为1/6时钟频率得脉冲波。其它微处理器也有类似功能引线。

对于外围元件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进行测量, 比如一个点火线圈不工作, 在排除ECU外部相关元件及连接线路的可能性后, 可以使用示波器直接测量TLE4226G的信号输入端正常状态下, 四个输入端的信号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所不同的是时间轴上的差异, 这一点采用双踪示波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测量, 可知问题出在哪个元件, 是MCU还是TLE4226G, 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下一步的维修。不仅如此, 示波器可以直接观察各种传感器的输入信号, 经过电脑内输入电路后送给MCU或A/D转换器的信号, MCU的输入信号及各种驱动器输入/输出信号等。因为它能真实地再现信号的形态,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9 信号注入检测法

信号注入法是采用函数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 给电路输入信号, 在输出端观察执行器的动作情况, 或在输出端连接示波器或万用表, 根据示波器指示的波形和万用表显示的信号电平大小来判断故障范围。采用该方法一般应对电路的结构有比较深层次的了解, 对相应的功能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正常波形要有所了解, 这样在车辆不工作的状态下, 人为地模拟相关信号, 才能对车辆相关电路进行故障判断。另外该方法需要有专门的仪器设备, 操作麻烦引线较多, 但对于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来说,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基本单元 篇6

一、房屋基本单元

《房屋登记办法》第10条对房屋基本单元做了如下定义:房屋基本单元是指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 (幢号、室号等) 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并确定了成套住房以套为基本单元;非成套住房, 以幢、层、间等为基本单元;非住房以幢、层、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

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是划分房屋基本单元的物质条件, 有明确、唯一的编号是房屋登记建簿的技术条件。通过对房屋空间位置上的划分确定基本单元和赋予基本单元明确、唯一的编号建簿登记, 使其在空间位置上和技术档案上都能做到与其他房屋相区别。《房屋登记办法》释义中“规定房屋基本单元, 保证了登记客体的唯一性, 便于房屋登记工作的开展和房屋登记簿的建立, 一个房屋登记单元上建立一个登记簿”正是房屋按照基本单元登记的意义概括。

按照上述房屋基本单元的规定, “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当然是确定房屋基本单元的必要条件, 但一个房屋基本单元是否能够同时具有住宅、办公、工业、商业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差异巨大的规划用途, 《房屋登记办法》及释义都没有阐述。

二、界定房屋基本单元应当遵循的原则

1. 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原则

如上所述, “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是确定房屋基本单元的必要条件。有固定界限应当是对登记对象的物理形态和空间位置的表述, 比如房屋的幢、层、套、间以及有固定界址特定空间。仅有固定界限, 不能独立使用, 就不能区分为房屋基本单元, 比如成套住宅中的卧室、酒店里的客房。有固定界限和可以独立使用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2. 房地一致原则

区分房屋基本单元还必须遵循房地一致原则。房地一致原则是房屋登记的基本原则, 房屋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受理审核过程中首先要查看房屋所有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是否一致。在区分房屋基本单元中应当查看房屋的规划用途与用地用途、用地性质以及使用期限是否一致。房地权利主体不一致的登记机构不予受理登记, 房屋规划用途与用地用途、用地性质以及使用期限不一致的应当通过区分基本单元或统一房地后受理登记。

国务院《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规定, 国有土地用途有五大类, 分别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商业旅游娱乐用地、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住宅”只能对应居住用地, “商业用房”只能对应商业用地, 不同用途的土地其使用年限和土地价值是绝不相同的。按照我国现行土地管理的二元管理体制, 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内涵和管理体制有着巨大差异, 相邻房屋应当按照不同土地性质上区分房屋基本单元分别登记。另外, 我国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 即使土地用途相同, 从房屋结构上看也符合基本单元特征, 但只要使用年限不同, 登记时就不应合并为一个基本单元。

3. 一个房屋基本单元对应一种规划用途原则

一个房屋基本单元对应一种规划用途原则就是房屋的一个基本单元只能具备一种规划用途。房屋基本单元的区分是房屋登记的基础, 不同规划用途的房屋有着不同的土地政策、市场管理和税费负担, 如果一个房屋基本单元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划用途, 将不利于房地管理的一致性, 而造成国土资源的浪费或使用人的不合理负担;将不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对房屋资产的分类统计, 影响房地产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的均衡发展;将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房地产行业税费政策, 造成国家税费流失和居民消费投资理念的偏缺。

三、基本单元与规划用途冲突的处理建议

房地产产品一般划分为住宅、商铺、写字楼 (办公楼) 、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五大类型,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规范的规划用途分类标准, 加之规划审批与建筑设计之间, 规划与用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营业、住宅、办公、生产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差异巨大的规划用途在一个基本单元内 (比较典型的如:一楼一底或一拖二的商住房) 出现的情况较多, 房屋登记机构既无法按照规划用途分割基本单元, 也没有依据不予受理, 是造成房屋登记基本单元与规划用途冲突的主要原因。

1. 按照规划文件区分基本单元

不但在房屋建设时、房屋登记时也必须严格遵循规划文件批准的内容, 因此不论是房屋登记机构还是为登记提供前置工作的测绘单位, 在受理房屋所有权初始测绘、登记业务的过程中都应当认真研读规划批准文件、土地批准文件及其所附图件, 仔细踏勘现场, 按照固定界限独立使用、房地一致、一个基本单元对应一种规划用途的原则和申请人的申请合理区分基本单元。

2. 规范房屋登记簿规划用途的填写

规划用途是房屋登记中必须缮填的内容, 规划用途直接体现了房屋可被使用的范围, 并间接反映了房屋的价值, 是体现房屋登记公示公信作用的重要内容。规范房屋登记簿规划用途的填写, 就是通过房屋登记这种技术手段, 通过归类合并, 房屋登记时使用较少的几种规划用途概括规划文件中可能出现的多种相同和相近规划用途。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规范文件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可以通过争取制定地方性规范或登记技术规程的方式予以统一规范。

3. 要求统一房地用途

基本单元 篇7

从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来看, 由封闭住区的规模大型化所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日益严重。避免大型封闭住区在阻碍城市交通、妨碍居民出行、配套设施不良等方面的弊端, 结合开放式街区理念, 行业内有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基本居住单元”的概念。该观点认为传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三级结构”理论不再适用, 提出在居住区规划中采用“城市-基本居住单元”的分级结构理论。

“基本居住单元”的规模介于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之间, 以托幼机构及日常所需最基本服务设施为核心组织居民生活, 形成一个独立的基本单元。[1]“基本居住单元”或成为除建筑单体以外, 可封闭管理的最小单元。由于街区尺度与路网密度互为因果, 宽而稀的道路必然导致大型封闭住区的建设。增加路网密度、缩小街区尺度是优化城市的战略选择。

二、路网尺度过大给城市和居住区均造成不良影响

一方面, 路网尺度过大会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大规模封闭式居住区大大降低了城市路网的密度, 使得城市路网间距过大、支路网供应不足;居住区道路与城市路网分离使城市交通完全依托居住区外围道路, 导致城市道路微循环不畅。

另一方面, 路网尺度过大给居住区的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封闭式居住区的尺度越来越大, 而出入口仅有几个, 同时, 由于与城市交通分离, 居住区无法与公共交通进行一体化设计, 公共交通车站被挡在居住区之外, 致使居民要走很远才能乘坐公共交通, 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过长的步行距离也会刺激居民以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从而大大加重城市交通的压力, 造成城市交通的恶性循环。

封闭范围过大会增加居民绕行距离, 而封闭范围过小会增加道路密度和交叉口数量, 从而增加城市道路阻抗。因此, 存在一个最佳封闭街区长度使居民出行效率最高。

目前对街区适宜尺度的判断应避免停留在主观经验认识的层面, 而是在基于案例统计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得到量化的适宜尺度范围。为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对华盛顿、纽约、温哥华、马德里、柏林等90个城市中心街区尺度的研究表明 (图1) , 200 m是城市中心区街区规模尺度较为适当的界限值。其中50~100 m与100~150 m两个尺度出现的概率分别达89%和83%, 200 m以上的其他尺度段的出现概率急剧下降。[2]

三、以北京为例, 分析我国大城市交通路网方面的不足

据2014年统计数据, 北京的路网密度为4.65 km/km2, 约为2004年伦敦的1/2、2005年纽约的1/4、2005年东京的1/5 (表1) 。[3,4]将北京、伦敦、纽约、东京选取的1 km×1 km的地块以“路网密度”为目标, 绘制街区和道路的对应关系, 不考虑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的分布具体情况, 得到图2的结果, 更为直观地显示了北京街区尺度偏大、路网密度偏低、支路长度不足的问题。

选取伦敦、纽约、东京作为对比分析的对象, 是因为这三个城市均属于特大城市, 规模上与北京具有可比性,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北京的道路交通与其他国际大城市间的差异。[4]

长期以来, 我国大城市的路网建设都采取宽而稀的原则, 导致路网密度偏低。主要原因是期望通过加大道路交叉口间距、减少交叉口数量来增加主干道的通行能力、机动车速度, 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但由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量大、车流密集、车辆行驶路况复杂的现实情况, 机动车在主干道的实际行驶速度远低于设计速度。交叉口数量少还造成了高峰时段车辆无法分流, 严重时甚至长时间拥堵。

相关定量研究表明:即使优先考虑机动车的出行效率, 路网密度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可能通过宽而稀的路网来实现, 或通过增加道路宽度的方法达到。优先考虑机动车出行效率时, 城市干路网间距被认为是355~600 m, 基于自行车出行的最佳街区尺度则为200 m左右。[5]

注:北京的数据来自参考文献[3], 伦敦、纽约、东京数据来自参考文献[4]

四、国外优秀案例分析

1.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

巴塞罗那属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 该区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 濒临地中海, 北部以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为邻, 巴塞罗那就位于大区的东部沿海区域。在凯撒大帝时期巴塞罗那为长方形城市, 中世纪城市向南扩张, 形成六边形的城市轮廓, 新城与老城的分界便是现在著名的兰布拉大道。巴塞罗那的城市发展高潮便是塞尔达为之做的新城规划。

1859年塞尔达为巴塞罗那新城所做的方格网城市规划 (图3, 图4) , 以规整的网格状道路分割形成一个个规模大约为113 m×113 m、适合步行尺度的矩形居住单元, 每个居住单元中心为围合的公共空间, 设置小型花园或其他生活设施, 使新城在建筑密度和街区尺度上与老城一脉相承。在规划之初, 汽车尚未发明, 该街区的尺度充分考虑了人的出行需要, 并在当时的情况下充分预计到高速代步工具的发展。

同时, 适宜的尺度也体现在道路空间上, 设计者细分了道路的不同板块, 如车行、步行、自行车道路, 甚至于直行的主路和辅路的区分, 并且扩大了步行和自行车路的比例, 从而创造更人性化的空间。

1934年, 在现代建筑的影响下, 当时的市政府意图推翻塞尔达的规划方案, 将巴塞罗那建成一个大尺度、大网格的城市。不过随着内战爆发和之后的佛朗哥军事统治, 这些规划都没有得到实施。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代建筑运动, 并且决定继续沿着塞尔达的规划发展下去。[6]

2. 法国巴黎左岸玛森纳 (Massena) 街区

基于对现代城市和大居住区的反思, 法国建筑师包赞巴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新的意义的“开放街区”, 并获1994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包赞巴克“开放街区”理念的核心是打破传统街区封闭的边界, 让公用空间渗透入地块内部, 街区与城市交融, 向所有居民开放。包赞巴克“开放街区”最大规模的实践是巴黎左岸改造计划的玛森纳区 (图5) 。

该区属于巴黎左岸协议开发区的一部分, 项目开始于1991年, 并将在2020年结束。整个区域分为四大街区。从奥兹特里茨火车站到巴黎东南边缘, 总长度约3 km, 四个区分别为奥斯特里茨 (Austerlitz) 区、托比亚克 (Tolbiac) 区、玛森纳 (Massena) 区、布鲁奈索 (Bruneseau) 区, 是未来连接塞纳河畔伊夫里 (Ivry sur Seine) 城的纽带, 总区域面积130 hm2, 包含多种城市功能。这块区域原本是巴黎物资供应基地, 包括众多功能, 如火车站、铁路、港口、仓储物流、厂房等公共设施。巴黎借1989年世博会以及1992年奥运会申请时机开发该区域, 并由巴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得优胜方案, 该设计注重城市肌理保护, 注重内部街区和在塞纳河两岸之间创造“缝合空间”。

玛森纳区以小规模的地块进行街区开发, 各地块共同组成完整的社区, 每个地块在空间形态上留有开敞空间, 增强视线与景观的内外交流, 高密度的城市路网, 将城市充分连接起来。营造小型街区可以缓解大规模城市街区在开发建设和管理上对城市整体的影响, 可以使街区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有利于营造互补性、异质性、多样性的居住空间。[7]

3. 瑞典马尔默市西港新区及Bo01示范社区

2001年在瑞典马尔默市举办了一次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展览, 同期启动了Bo01住宅示范区项目 (图6) , 该项目一期于2005年竣工。[8]

马尔默位于瑞典南部的斯科纳省, 是瑞典第三大城市, 是瑞典主要工业城市之一, 西港区则是该市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等工业的聚集地。20世纪70年代, 该区因造船业的衰败而发展停滞。马尔默在竞争“欧洲城市博览会”举办权时, 提出了将工业码头改造为有吸引力住宅区的口号。[9]在Bo01住宅示范区, 通过土地规划与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技术应用, 取得了营造宜居环境、旧城改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突破, 构建了安全、生态、舒适的社区环境。

为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城市新区, 社区采取了以步行及自行车通行的交通系统, 将主要机动车流量控制在场地东侧外围并充分利用地下停车场。社区内部街道只设置了3处可停车地带, 并通过30 km/h的限速管理使得机动车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使用该区域, 从而形成良好的步行及自行车通行氛围。[9]

五、研究总结

其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第十六条的要求, 到2020年, 要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 km/km2的目标, 街区尺度平均约为330 m, 略低于本文表1中伦敦2004年的水平。

其二,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三级结构及其相应规模, 对较小地块新建项目和旧城区改造项目并不适宜, 与“基本居住单元”所期待的结构并不匹配。规模达不到“居住小区”级的用地规模, 在公建配置上很难以小区级为标准, 相关户数、人口、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指标缺失, 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方面缺乏执行依据。应对该问题进行认真研究, 参考国内外优秀案例, 妥善提出量化指标, 结合全国现状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 修订现有技术规范。公共设施配套情况, 要进行全区的综合平衡, 防止由于地块规模大小不一, 套用定额产生的配套设施而出现的遗漏或重复的现象。

其三, 网状道路结构有利于混合社区的形成, 混合社区可以减少人的出行次数和长度, 特别是汽车出行。基于开放式街区的混合社区策略有利于改善和缓解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居民日常出行窘境。居住区适宜的规模和尺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外部城市空间, 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效配置。

其四, 建设不依赖汽车的城市, 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终策略。[10汽车的需求量始终是在增加的, 城市不是为了满足汽车而规划, 可借鉴巴黎的城市发展策略, 通过逐渐减少机动车路面的方法控制汽车的使用, 提高慢行交通系统量, 同时也减少城市污染。

参考文献

[1]张军民.“城市—基本生活单元”:适合旧居住区改造的公建配置结构[J].住宅科技, 1998 (2) :6-9.

[2]黄烨勍, 孙一民.街区适宜尺度的判定特征及量化指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9) :131-138.

[3]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4]杨静, 毛保华, 丁勇.北京与国际大都市道路交通比较研究[J].综合运输, 2009 (4) :45-48.

[5]蔡军.居民出行效率与合理路网间距的确定[J].城市交通, 2005 (3) :58-63.

[6]黄吉.塞尔达巴塞罗那新城规划思想及其系统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7]卓海旋.城市和城市街区设计漫谈-以巴黎左岸玛森纳 (Massena) 街区设计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3) :92-96.

[8]于萍.瑞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以Bo01“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为例[J].世界建筑, 2009 (6) :87-93.

[9]韩西丽, 斯约斯特洛姆.风景园林介入可持续城市新区开发:瑞典马尔默市西港Bo01生态示范社区经验借鉴[J].风景园林, 2011 (4) :86-91.

基本单元 篇8

齿轮轮系指由齿轮机构构成的传动系统, 简称轮系。复杂轮系由于结构构成复杂, 故而导致其系统运动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和方案设计具有较高复杂性, 特别是数学模型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大了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的难度。

国内外学者在轮系分析和建模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文献[1-3]提出了基于图论的轮系建模和分析方法, 该方法界定了行星单元体和拓扑单元回路, 并基于此进行了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文献[4-5]提出了基于运动分离和图论表达轮系的分析方法, 研究了同一拓扑结构中机架、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间变换对应速比的影响。文献[6-8]基于轮系分解计算了常见行星轮系的速比, 并通过分析各构件的转速和转矩, 建立了轮系的功率流图。Hsu等[9,10,11]提出了基于图论研究行星齿轮传动的运动和结构分析方法, 该方法采用矩阵描述的方法推导轮系的位移和运动回转方程。Hsu等还给出了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行星齿轮轮系的分析。

学者们提出的轮系图论分析方法及其他运动分析方法对轮系的运动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对于后续计算机辅助轮系方案设计而言尚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献[12-16]提出了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特征状态空间理论与方法。该方法首次利用现代控制工程的状态空间理论描述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通过提取运动特征状态矢量, 建立了定性的运动特征状态变换方程, 从而将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问题转化为状态空间中矢量元素的数学计算问题。本文在其基础上, 从组成轮系最基本的一对齿轮机构出发, 经过对原型拓扑机构进行变异演化得到完善的轮系基本单元, 此外, 针对轮系的功能特点, 笔者提取了其运动特征, 建立了基本单元的数学模型, 为后续实现计算机辅助轮系设计提供了理论模型支撑。

1 轮系的单元分析方法

1.1 复杂轮系结构分解

轮系可分为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定轴轮系中所有齿轮轴线相对机架位置均固定;行星轮系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不固定。复杂轮系是由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构成的传动系统。

轮系构成的复杂性增大了其分析与建立数学模型的难度, 进而增大了后续方案设计的难度。一般地, 复杂系统的构成分解是简化其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系统构成分解具有很强和很明确的目的性, 其分解的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建模的复杂度及设计可行解的局限度。本文为便于建立复杂轮系运动方案设计的数学模型, 以齿轮机构作为其研究基本要素进行运动构成分解。图1所示的轮系可拆分为4个基本齿轮机构:两自由度的外啮合圆柱齿轮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 单自由度的内啮合圆柱齿轮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 具体如图2所示。其中, 各单元中的构件以数字和H标识, H为行星轮系的系杆。

构成复杂轮系的齿轮机构是传递运动变换的基本载体, 是复杂轮系基本运动构成要素, 即是单元化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

1.2 轮系方案设计的单元分析法

轮系方案设计的单元分析法通过离散与分解轮系构成, 利用单元及单元组合进行轮系分析与综合。本文通过分析轮系运动构成规律, 确定轮系基本单元的基本构型, 并给出其定义:能够独立完成运动变换且不可继续拆分成两个或多个独立运动的齿轮机构, 称为轮系基本单元, 简称基本单元。

任何复杂轮系均可由运动变换基本单元连接组合构成。单元组合的实质是施加连接约束。根据单元的连接约束, 其组合方式可以是串联、并联或混联。单元自身特性、单元之间连接约束和组合方式直接决定了整个轮系的特性。因此, 轮系方案设计的单元分析与建模方法是首先在深入分析轮系基本单元特性及输入输出特征的变换规律基础上, 研究单元各组合方式下构件的连接约束特征及组合特征;然后通过建立基本单元的特征模型及连接约束组合模型描述轮系的系统特征。轮系的系统特征数学模型是轮系方案设计的基础。

2 轮系基本单元构型设计

基本单元是轮系中最小功能转化实体, 其构型决定了轮系运动变换特征;其数量直接影响轮系可行方案的多寡。因此, 基本单元构型设计是轮系方案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基本单元原型、利用其拓扑结构不变性特征进行基本单元构型的设计方法。

2.1 轮系基本单元原型及其拓扑结构

轮系基本单元的基本构型是单自由度和双自由度的齿轮机构, 其他基本单元可通过基本构型的变异演化得到。在此, 轮系基本单元的基本构型称为基本单元原型, 图3a和图3b分别为单自由度和双自由度基本单元原型。两种基本单元分别具有定轴回转和行星回转运动特征。

机构的运动副、构件等运动构成要素以一定的方式连接, 构成了机构拓扑结构。机构拓扑结构主要描述了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邻接关系, 而不考虑诸元素大小和元素之间的距离。分析基本单元原型机构的拓扑特征可知, 单自由度基本单元原型拓扑结构特征为含有一个齿轮副、两个转动副和三个构件;双自由度基本单元原型拓扑结构特征为含有一个齿轮高副、三个转动低副和四个构件。若约定实心圆和空心圆分别表示齿轮副 (GP) 和转动副 (RP) , 实线表示构件, 单双自由度基本单元原型机构的拓扑结构可分别描述为图4a和图4b。

基本单元拓扑图直观地描述了基本单元原型机构的构成要素类型和数量、要素间的邻接关系。

2.2 轮系基本单元的构型图谱

基本单元的拓扑结构决定于构件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以及构件与运动副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构基本单元可具有不同的运动构型。基于基本单元原型及其拓扑结构的不变性, 以及构件运动特征变换、齿轮结构类型和啮合类型变换规律, 可推衍出不同的单元构型, 进而可建立完善的基本单元构型图谱。

构件的运动特征提取包括运动类型、运动方向及运动属性的提取。轮系中的构件运动类型主要为定轴回转运动、行星回转运动及零运动 (固定构件) 。其运动方向仅有正反向的回转;运动属性为连续的匀速回转。因此, 影响基本单元变异的运动特征主要是构件的运动类型。轮系中构件类型的变异是运动类型的转换, 即机架变换。轮系基本单元中的构件类型有机架、齿轮和行星架。由于一对齿轮是通过齿轮副实现动连接的, 即与齿轮副邻接的构件类型为齿轮;而与齿轮副非邻接的构件则为机架或行星架。若基本单元的一个构件指定为机架, 根据齿轮副在基本单元拓扑图中的位置, 即可确定基本单元中其他构件的类型及基本单元的类型。如图4a所示的单自由度基本单元, 构件2和构件3为齿轮, 若非齿轮构件为机架时, 该基本单元类型为定轴齿轮机构, 如图5a所示;若齿轮2或齿轮3为机架时, 该基本单元中构件1为行星架, 且行星架的回转轴线固定, 如图5b所示。同理, 双自由度基本单元的机架变换后得到的两种基本单元构型的拓扑图见图5c和图5d。

通过对同构基本单元进行齿轮结构类型和啮合类型变换, 可获得不同的单元构型。齿轮结构类型可分为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啮合类型有内啮合和外啮合。单自由度基本单元经过齿轮结构及啮合类型变换, 可得到7种单元构型, 如图6所示。同理, 双自由度基本单元变换后可得到6种构型, 其中3种构型中出现2个行星架邻接现象, 从运动角度分析可知, 其中的1个行星架冗余, 去除冗余构型, 双自由度基本单元变换后得到3种有效构型, 如图7所示。

综上, 利用基本单元的拓扑结构、构件的运动和结构类型及齿轮啮合类型的变换, 获得了10种单/双自由度和内/外啮合的圆柱和圆锥齿轮基本单元构型图谱。

3 轮系基本单元的特征状态建模

3.1 特征状态向量

基本单元的运动类型包括定轴回转和行星回转运动。运动方向通过建立笛卡儿坐标系进行描述。运动属性描述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及其输入输出的变换特征等。轮系的主要特征属性是运动连续、稳定及输入输出的线性变换。

根据状态空间理论可知, 系统状态可以由一组独立变量来描述, 并称以这组变量构成的向量为状态向量。在机械装置中, 运动特征变换实质是特征状态的转变。因此, 定义一组变量描述轮系系统或基本单元的运动特征, 称之为运动特征状态向量。

首先建立基本单元的笛卡儿坐标系:以基本单元输入构件运动平面为坐标系的Oxy平面, 以该构件的运动方向为x方向, 以回转中心为坐标原点O。类似地, 建立各构件的坐标系, 并保持构件坐标系各坐标轴与基本单元的相应坐标轴同向。基本单元坐标系为定坐标系, 构件坐标系为动坐标系, 可利用构件坐标系相对基本单元坐标系的运动关系, 描述具有行星运动的构件的特征。轮系运动特征状态向量K定义为K= (KA, KB) T, 简称特征向量, 其中, KA表示构件坐标系在基本单元坐标系中的运动特征, KB表示构件在自身坐标系中的运动特征。对于具有定轴回转运动的构件, 特征向量中分量KA为零向量;对于行星运动构件, KA为非零向量。由于轮系各构件以回转运动为特征, 其特征状态变量定义为角速度在不同坐标系下的三向分量KA= (wAx, wAy, wAz) 和KB= (wBx, wBy, wBz) , 并规定当构件沿轴线方向逆时针转动时转速为正, 变量值描述其运动属性值。

运动特征状态向量很好地表达了系统的运动特征, 是建立轮系特征模型的基础。

3.2 轮系基本单元的运动特征建模

基本单元的运动特征变换是输出运动特征相对于输入运动特征的变换, 即由给定的输入构件特征向量转换为输出构件的特征向量。这种变换关系可抽象为数学描述, 并可进一步构建运动变换的特征状态方程。

3.2.1 轮系基本单元运动特征方程

理论上, 基本单元除固定的机架外, 其他任何构件均可作为输入构件或输出构件。若基本单元有m个输入构件、n个输出构件, 基本单元输入、输出运动特征向量分别为Ki、Ko, 且可表达为

其中, 第j个输入构件的运动特征向量;第j个输出构件的运动特征向量。

根据轮系基本单元输入输出运动变换的线性特征, 其特征状态方程为线性方程, 可采用矩阵形式进行描述。基本单元输出运动特征向量可由输入运动特征向量表示:

式 (3) 是基本单元的运动特征模型的一般表达式, 称为基本单元的运动特征状态方程, 其中A为m×n阶矩阵, 称为特征状态变换矩阵。

特征状态变换矩阵A描述了输入特征状态向量和输出特征状态向量间的变换关系。矩阵中的非零元素的位置表明输入输出特征向量间方向变换关系;非零元素值代表了两特征向量间变换的运动特征属性值。同时, 特征状态变换矩阵A反映了基本单元的变换特征, 任一基本单元均可由其进行描述。因此, A可作为计算机信息存储特征。

3.2.2 单自由度基本单元运动特征模型

单自由度轮系基本单元是单输入单输出机构, 仅有2个运动构件, 如图6所示。由前述可知, 平行轴圆柱齿轮基本单元和90°轴交角的圆锥齿轮基本单元, 由于只有一个输入构件和一个输出构件, 式 (1) 和式 (2) 的运动特征向量均为一维。由式 (3) 可知, 基本单元的特征状态变换矩阵A为6×6阶矩阵。该特征状态方程展开为矩阵形式如下:

根据基本单元坐标系构建规则, 输入、输出特征状态向量中的非零元素位置由输出构件的运动类型和方向决定。定轴回转运动的特征向量分量KA为零向量;行星运动的特征向量分量KA为非零向量。特征状态变换矩阵A的非零元素aij的数量、位置由输入输出特征向量确定, 其值由基本单元构型及参数决定。假设输入、输出定轴回转运动的特征向量的非零变量分别是wiBl、woBk, l、k为对应变量所在的行, 则i=k, j=l, 。

如图6a所示的基本单元, 其运动构件均具有固定回转轴线, 输入和输出特征向量平行且l=k=4, 则特征状态变换矩阵非零元素为a44, 其值为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值。

同理, 其他单自由度基本单元特征模型均可由式 (4) 求得。

3.2.3 双自由度基本单元运动特征模型

双自由度轮系基本单元具有2个输入构件和1个输出构件, 依据式 (1) 建立输入特征状态向量Ki= (KiA1, KiB1, KiA2, KiB2) T和输出特征状态向量Ko= (KAo, KBo) T, 其特征状态方程同样满足式 (3) , 变换矩阵A为6×12阶矩阵。

同理, 特征状态变换矩阵中的非零元素、位置同样由输入与输出特征向量确定, 其值由单元传动比决定。

3.3 轮系基本单元存储

特征状态变换矩阵反映了基本单元的特征信息, 并表达了输入输出特征向量间的关系, 因此, 将其作为信息存储模型, 便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于同一个基本单元, 不同的输入输出具有不同的特征状态变换矩阵。基本单元的特征信息提取为:自由度、输入输出构件、特征状态变换矩阵的非零元素位置及特征值。基本单元的这些特征的存储是后续实现计算机方案设计的知识源。

4 结论

(1) 单元化方法是简化复杂轮系分析和综合的有效方法, 特别利于简化系统综合的数学模型。

(2) 利用机构拓扑结构不变性, 对轮系基本单元原型机构进行变异演化, 可获得完善的轮系基本单元构型。

基本单元 篇9

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柱石是建立在三维“粒子”这一层面上。这就是笔者所说的三维自然科学体系。有三维自然就会有二维、一维自然科学体系。所谓一维自然科学体系是指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建立在一条线状的“曲线”这一层面上的自然科学体系。这条曲线在国外称为“弦”, 在西方物理学界认为目前最前沿的理论就是弦论, 弦论正式诞生的时间为1984年。在国内笔者取名为“论”。“论”是笔者在1969年提出。自从有了这种“一维”、“三维”的认识, 自然科学体系在21世纪就会出现出两大体系并存、争雄的局面。笔者提出的“论”主要讲——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什么形态 (如图1) , 它的三个基本属性:

1) 论的同性部位相斥, 异性部位相吸;

2) 论的弓腰只具有伸缩性;

3) 论有长度, 无质量, 但有能量, 其能量不随距的改变而改变。

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就可以推导出下面论述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如这个基本单元怎样演化形成整个物质世界?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什么是物质的正向演化?什么是物质的逆向演化?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矿物?生物界和矿物界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原子核内部由哪种粒子组成, 其形态如何?原子、分子外围运动的电磁场形态特征是什么?怎样统一物理学中的四种力?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等等。

本人提出的“论”与国外“弦论”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

1) 都认为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一条曲线, 而不是目前科学界所发现的各种点状的“粒子”。

2) 都认为世界上所有物质的物理性质, 都是由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而不需要以实验来填补理论中的自由参数, 也就是说, (弦) 论具有唯一性, 没有自由参数的存在。

3) 都认为该理论可能是一种万能理论。

“论”与国外“弦论”的区别主要在于:

1) 论一诞生, 就以系统化、自圆其说的假说形式出现;

2) 论诞生之后, 就开始指导科研实践, 并在许多科研领域取得许多基础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

3) 论已经在实验室内通过两个实验得到了验证。

论在基础理论创新的两个重要科研成果是地震预报的突破和深部找矿的突破, 详见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与地震短临预报》 (1997年3月) 和《论与天然电磁波法勘探》 (2002年11月) 以及2011年6月中国报道杂志社出版的《正气中国》中发表的文章——一维科学体系下的临震预报。

上一篇:对中学语文创新教学下一篇:综合县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