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单元分析教案(共8篇)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教案 篇1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
教学题:41一天的垃圾
备时间:16
授时间:23
周节次:13周1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垃圾”,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的是什么东西?
一般我们把怎样的东西当垃圾?(没用的东西)
揭题:一天的垃圾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天的垃圾
2、一般家中都有哪些常见垃圾啊?你觉得品种多不多?
(集体汇报交流,教室板书垃圾名称)。
3、师:你估计自己一天中大约会产生多少垃圾?(可用手比划一下)你认为这么点垃圾多吗?
二、感受垃圾之多、祝老师在我工作的采荷一小对五(6)班的同学做了调查?(出示数据)
看了采荷一小五(6)学生人均一天产生垃圾的量,你觉得我们人均一天产生垃圾的量大约多少?说说你的理由。
2、照这样推算我们富阳市永兴小学全校同学一天大约会产生多少垃圾?全富阳市(6万人)一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3、我们除了家里会产生垃圾,还有哪些地方也会产生垃圾?
预设:学校、商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
在学校,我们一个班一天产多少垃圾?全年级产多少垃圾?(垃圾装箱展示,体积感受)
那我们全校一天又会产生多少呢?再想像一下全富阳所有学校呢?
三、小组研讨
、组内交流、记录
第 组
日期:XX年6月
日、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我认为:
2、你知道人们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我知道:
2、反馈交流
①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预设:污染环境、污染水源、污染土地、污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②图片展示: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突出两方面:显性危害(垃圾占据大量的环境资源)和隐性危害(有毒有害垃圾的潜在危害)
③你知道人们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预设: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垃圾填埋是不是就没事了?焚烧了是不是就没污染了?
填埋(缺点:占用大量的土地,还是要污染一定的土地,这块地很难再利用)
焚烧(缺点:空气污染,产生大量的一级致癌物二恶英)
堆肥有限,回收利用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投资
3、我国的现状
我国垃圾处理目前采用的是:填埋为主,堆肥、焚烧为辅,还有约30%的垃圾是露天存放未作处理。现我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
4、国外现状
记录表
(二)、德国和日本对垃圾处理的做法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奇的?
请在资料中用红笔划一划
2、德国和日本对垃圾处理有什么类似的地方?这有什么好处?
我认为:
小组研讨交流:
①
德国和日本对垃圾处理的做法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奇的?
预设:垃圾分类处理细致,扔垃圾收费
教师适时补充两国对垃圾处理的图片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受
②
德国和日本对垃圾处理有什么类似的地方?这有什么好处?
预设:非常重视垃圾的分类回收;节约资源你
③我们再回想下:什么是垃圾?预设:没用的东西。那么我们现在丢弃的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吗?垃圾回收利用资料显示
④集体讨论划去前面我们刚报的垃圾中哪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
⑤小结揭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四、外关联、我们国内现行垃圾分类的展示(图文资料)
2、赠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垃圾回收即刻从我做起。
教学题:42垃圾的处理
备时间:17
授时间:24
周节次:13周2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调查统计了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除了生活垃圾,还有医疗垃圾、建筑垃圾,人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被扔到指定的地点后,垃圾车要把它们送到那里去?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
这节我们就来垃圾垃圾的处理。(板书题)
(二)了解露天堆放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北留村的垃圾被运到哪里去了?最后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在农村,垃圾车把垃圾运到山沟里,一倒了事,垃圾就这样露天堆放,大家想一想,不经过处理,露天堆放会造成哪些问题?
2很久以来,人们也想过办法,就是采用在地上挖坑把垃圾填埋起来的方法。(出示图片并板书:填埋)
把垃圾进行填埋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吗?但简单的填埋是否安全有效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学生读本72页实验说明,出示实验提示:
①组长注意合理安排同学之间的分工;
②用镊子放纸巾时要靠瓶壁放,以便于观察;
③浇水时要浇在纸巾的上方,并注意别浇到瓶外;
④注意观察瓶底部水的颜色和清澈度的变化;
⑤实验完成后完成后验记录表。
2小组合作实验,汇报:
(1)这个实验装置模拟的是垃圾填埋场。实验中的细石子和清水模拟();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慢慢往上喷水模拟()。
(2)这个实验模拟的是()的变化。
(3)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3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思考后回答。
(四)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直接填埋垃圾对地下水、空气、土壤有危害,我们能想到哪些方法来减少危害?如果让你再来设计一次模拟实验,你会增加哪些装置来介绍对地下水的污染?
教师提示:关键是把垃圾与周围的土壤、空气、地下水隔离开。
2介绍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出示图片)
图中的每一部分设计都解决了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后总结汇报。
衬垫——隔离“垃圾屋”与土壤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收集被垃圾污染了的水并处理
气体排放管——排除垃圾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
监测井——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的情况
3新型垃圾填埋场能彻底解决垃圾带来的问题吗?填埋垃圾的土壤能和普通土地一样使用吗?学生先思考回答再阅读本。
师生共同总结潜在危害:永久占地、地基不稳、土壤有毒
(五)焚烧的利弊
还有一种处理垃圾的方法,那就是焚烧,焚烧是不是就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呢?
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说说简单焚烧垃圾的优缺点。
自学本介绍。
抽生总结焚烧炉焚烧垃圾的优缺点。
补充: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
(六)总结
这些垃圾处理的方法都具有它的优点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呢?路漫漫兮其修远,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教案 篇2
关键词:《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突破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普遍感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比较杂乱, 体系理不清, 概念相互混淆, 如何变得有条理?如何从“杂乱”中走出一条提高做本单元主观题能力的清晰之道?
一、突破的第一条路径
把握第四单元的框架结构, 可以文化建设为主题或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核心梳理两条线索。
一是把握三课之间的递进关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是讲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讲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讲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内容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而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思想道德建设和两个修养分立为两个课题并安排在全书的结尾, 理由至少有三:它们都是讲“怎么办”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们提供了国家的文化建设与个人文化生活两个不同的视角;它们凸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之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之于个人文化生活的特别重要的意义。三课都是立足于中国, 着眼于当代。在上述三课的递进关系中,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处理教材或知识点的经典的“三么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当我们懂得了隐含在教材中的“三么法”时, 也就懂得了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命题设问特点, 即不管主观题如何设问、如何表述, 都难以挥去“三么法”的身影, 而且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设问角度特别多。比如, 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39题第 (4) 问:根据材料三, 从文化生活角度, 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 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显然, 这道题的设问是从“怎么办”的角度, 也即我们经常讲的“措施类”题型。而2012年高考浙江卷第32题第 (1) 问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 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则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考查知识。其实, 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39题和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31题的设问依然体现出这个特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教学启示, 面对一些新颖、陌生、让学生感到不知从何处着答的设问, 其实都可以把它们化归为“为什么、怎么办”,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是把握贯穿这三课的两个视角:国家的文化建设和个体的文化生活。观察教材行文方式上的特点, 我们会发现, 一个是国家, 一个是个体。比如第八课, 在讲到如何面对有阳光有阴影的文化生活时, 像“加强管理和引导”、“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文化激荡看主导”这些表述时, 明显地感受到“国家”这个视角的影子。而第九课和第十课中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这些关键词依然逃脱不了“国家”这个视角。与此同时, 第八课中的“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的表述、第十课中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表述无疑是“个人”这个视角的凸显。在这里,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从开篇讲述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文化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到这里讲述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这两个视角是一以贯之的。当然, 文化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这个视角我们也不能忽略, 于是, 我们再次发现了在做题 (主要是主观题) 时, “主体多样化”这个经典的范式, 无论是回答“为什么” (包括原因、意义、依据、必要性、重要性这些不同的表达词) , 还是“怎么办” (包括措施、途径、方法、建议、启示等表达词) , 只要设问中没有限定主体, 就必须具备这三个视角。
基于第一条突破路径, 可这样处理本单元知识:
在上述知识框架中, “怎样发展”中的 (1) — (5) 点同样是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这就证明了“综合探究”是本单元的点睛之笔, 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与归宿。如果本单元作为文化生活的结束部分, 是对全书的归纳总结, 其中心议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是整本教材的“浓缩精华版”, 那么, 本单元的综合探究部分则是“高度浓缩精华版”。
二、突破的第二条路径
淡化概念。本单元出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概念, 概念的众多与相似也是导致该单元感觉比较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如此, 就可以把上述概念等同, 不苛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淡化概念。此路径也能够在教材的表述中找到依据, 比如教材的综合探究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在当代中国, 发展什么样的先进文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这样的表述:“让我们聚拢思绪, 共同感悟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又比如, 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框题中有这样的表述:“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另外, 从必修三教参中也能找到这样的依据, 如:“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们认为, 产生这类难点的一个重要根源, 就是那种把‘概念’奉为神圣的思维定势, 通过教学, 要帮助学生认识的真正对象, 不是概念, 而是有关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引自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 若能这样, 针对上述概念的设问, 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 这些答案都可以迁移, 形成一种“万花油”的感觉, 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从而减轻学生理解与记忆的负担。
三、突破的第三条路径
综合这几年一些省市在涉及这一单元的模拟题、高考题的主观题答案中, 我们发现, 不管是问为什么, 还是怎么办 (其实所有的问题的设计都是在这两个“么”上做文章) , 都能看到这几个关键词高频率地出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谐文化、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比如:
2012年高考安徽卷第39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 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 请你参与探究。网友心声: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 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 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 弘扬美德, 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的共同心声。
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 回应“网友心声”。
参考答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在本题设问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显然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题型为“措施类题型”, 也即“三么法”中的“怎么办”。在答案中, 我们不难看到上述的“高频词”, 剩下的只需在这些词前加上适当的动词。再看一道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考查本单元知识点的一道高考题:
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31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 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 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 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 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 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开展学雷锋活动, 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在本题的答案中, 这些高频词再次“高频”, 只是在这些高频词前面换上了通常用于“意义类”主观题表述的“有利于”这样的词。
由此, 要提高学生本单元主观题能力 (学生解主观题能力薄弱一直是老师绞尽脑汁要攻克的难关) , 可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板:只要是与本单元有关的主观题, 就都对上述关键词有一个强烈的条件反射。高考评卷给我们的启示是:你至少要有这个点, 剩下的问题是组织语言和结合材料了。当然, 此模板或此条突破路径只是用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技巧, 让你在苦思冥想解题的切入点时而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苦思冥想”, 也能提高学生对答案的命中率。在此前提下, 我们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发散思维”能力, 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上述几个高频词。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教案 篇3
1.教学对象为国防科大附中高二年级K1302和K1304班学生。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高中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点语言功底,部分学生能较为自如地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观点,班上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也有了些发展。
2.本节课的话题是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这是关于Public transport(公共交通)的问题,更是全球都关注的话题,学生每天上学回家都有可能遭遇到交通堵塞,尤其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出行都非常困难,经常有学生就因为上学路途遇到交通堵塞而迟到。
3.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交通拥挤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也应该更能思考出拥挤的一些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这样自然进入所学内容,甚至顺便还可渗透文明出行、出行安全等情感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该部分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发展历史的旅游宣传手册(brochure)。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伦敦铁路建造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宣传手册阅读策略的技巧。由于本课课文具有段落多、课文篇幅长、生词多、逻辑性较强等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通过预测及归纳各段落中心思想来构建文本的整体框架;然后再运用skimming & scanning等技巧完成问答、填写表格、填词等练习,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掌握旅游手册的阅读策略。最后,让学生通过巩固练习或讨论活动来运用所学内容、加深对该话题的理解。
三、设计思路
1.本堂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等身边司空见惯的事开始引发对出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讨论,从而导入正题。既训练说的能力,更为了提高对身边事、社会事的关注与思考。
2.由于课文偏长,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尽可能设计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练习形式,辅助他们比较轻松地抓住要点信息,如填空题、列时间表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单的答问题等,尤其在处理课后的C1时降低难度,分解信息,确保学生总能体味到答对、回答正确的喜悦。
3.本人面对的学生需要手把手地牵着,甚至搀扶着,所以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课文、理解课文,除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概括大意、完成相应练习之外,还指导他们提炼一些有用的短语、习惯搭配等,便于记忆运用。
Teaching aims:
1.Develop students skills of reading a tourist brochure.
2.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3.Get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
4.Help student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with the help of some key words.
5.Us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around themselves.
Step Ⅰ: Brainstorming
(1) If you want to go to the park or the museum,or you want to pay a visit to your classmates,which means of transport will you choose?
(2)If you want to pay a visit to your relatives who live in a nearby city,which means of transport will you choose?
【说明】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轻松激活与交通工具相关的英语单词,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Step Ⅱ: Lead-in
Begin the class by asking students “If you want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ce where you want to go,what can you do?”
Show the picture of a tourist brochure and ask students what a brochure is used for.
【说明】阅读课文前,先了解旅游手册的阅读策略,并对本文将提到的有关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信息进行预测,让学生在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中自然進入本课主题。这样,可以将阅读技巧的训练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Step Ⅲ: Scanning
1.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and help them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
(Most railway tracks did not go to the London city centre,so buses,trams,cabs and carriages were required. The number of vehicles on the road caused unbelievable traffic jams. So the underground system was developed in London.)
2.Help students get the information of how the underground developed by filling in the diagram. This is a good chance for them to finish C2 on Page 52.
【说明】课文后C1部分的六个问题有些难,回答起来有些繁、多,改为简单的答问题、填写表格、补全空格、选择题等多种练习形式的练习,不但降低难度,还增加了趣味性,也增强了自信心,更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Step Ⅳ: Discussion
1.The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 has been held every three years since 1977.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交通研究世界大会)will be held on 10-15 July 2016 in Shanghai,China at Tongji University,which will host the Conference at its main campu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 Society?
【说明】巩固部分的活动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问答形式来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而讨论部分则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实际上也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所学课文知识之外的升华。内容可深可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利用已学的知识表达个人思想的机会;其间,教师不做纠错指导,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Step V: Homework
1.Finish the exercise D on P52.
2.Finish the exercise E on P53.
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课前预习时间充分:单词预习到位,尤其在K1304班还进行多次帯读与讲解;而K1302班的学生是播放磁帶跟读的。在预习课文阶段,很多学生能积极思考、提问求答疑,这对课堂学习很有帮助。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人的聪明智慧; 2.知道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干旱; 3.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鲁明善编纂的《农桑衣食撮要》,坎儿井的由来。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了解新疆地貌特征。
教学准备:音乐素材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角——了解鲁明善及他的著作《农桑衣食撮要》。
二、进入新课:
1.同学们阅读“知识窗”
2.引导学生了解坎儿井的由来及作用。
三、知识窗
1、翻开书本的35页,新疆农业上的发展。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中国-农业认识以及看法。
3、问:为了让新疆的农业更进一步发展,我们要怎么做?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
四、活动园
查资料,找一下新疆各族人民兴建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
第10课 农业发展出人才
鲁明善 农桑衣食撮要》 坎儿井 地下水引上地上
第11课 科学技术促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科学技术的显著。2.知道“克隆”的含义。
3.学会与周围朋友家人探讨科学技术。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信息化的进步普及。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向科学靠近。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及有关参考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角——打开少数民族信息化大门的吾守尔.斯拉木院士。
二、知识窗
1.阅读北山羊的克隆实验,了解新疆克隆实验取得的重大进展。2.新疆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批创新型科研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组讨论,请小组长代表发言。
小结: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新疆各族人民积极进取,用勤劳和智慧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三、活动园
查一查,新疆还有哪些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班里给同学们介绍他们的事迹和成果。
四、板书设计:
第11课 科学技术促发展 打开少数民族信息化大门 北山羊的克隆实验
第12课 民间文学集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民间文学题材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学会欣赏内容丰富的文学形式。
情感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者的情感和理想。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内容丰富的文学形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者的情感和理想。教学方法:示范法 观察法 谈话法 课 型:新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阿凡提的故事吗吗?
你们知道阿凡提的 故事象征的什么吗?
生:(略)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民间文学集智慧。
2翻开书第39页一起学习阅读角阿凡提的故事。
3请学生自己读一遍故事内容。指名请学生分段读,并思考讲了阿凡提的什么 故事? 5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备。班内小组代表反馈,知道阿凡提是智慧的象征。
他的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贪婪,嘲笑 了为富不仁的愚昧、无知,体现了劳动人民智 慧、乐观、豁达向上、富裕智慧和正义感的优秀 品质。
三、结课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在新疆这个地域 辽阔的民族众多的广袤土地上,既有对平凡人物 的赞美,也有对英雄独特的表达方式,赞扬了英 雄的勇敢、智慧和奋斗精神。
作业设计:把今天学的知识说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第13课 欢迎您到我家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热情好客是新疆 各族民族共同特点,知道新疆是个好地方。
能力目标:知道新疆的地方特色。
情感价值: 培养做一个学生热情、真诚、好客的新疆人。教学重点:了解新疆的饮食文化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情好客的情感和理想。教学方法:示范法 观察法 谈话法 课 型:新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想不想邀请外地的朋友到我们新疆做客? 你们知道我们新疆人事怎样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吗?
生:(略)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欢迎您到新疆来。
2翻开课本一起学习阅读角我的新疆行。
3请学生自己读一遍故事内容。指名请学生分段读,并思考新疆人是如何招待朋友的?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备。班内小组代表反馈,哪些现象表现了新疆人热 情好客。为什么说朋友的这一趟新疆行,心灵、行囊都收获满满,请同学们回答问题。
三、结课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热情好客是新疆各民族共同特点。每一位来新疆的 人,不仅可以享受鲜美的瓜果、可口的美食,而且还欣赏传统的工艺品、具有民 族风格的歌舞,更会被新疆人的热情真诚好客打 动,都会感慨的说新疆是个好地方。
作业设计:学唱歌曲 甜甜的歌儿迎宾客
第14课 五湖四海是朋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新疆生活着许多外国朋友
能力目标:知道新疆有哪些国家的留学生。
情感价值: 感受新疆独特的风光和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新疆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民族文化。教学难点:继续培养学生热情好客的情感和理想。教学方法:示范法 观察法 谈话法 课 型:新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在新疆有哪些国家的留学生吗?
你们知道知道他们为什么留在新疆吗?
生:(略)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湖四海是朋友。
2翻开书46页一起学习阅读角在新疆生活得外国 留学生。
3请学生自己读一遍故事内容。指名请学生分段读,并思考新疆有来自哪些国 家的留学生?他们为什么会选择留学在新疆?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准备。班内小组代表反馈,近二十年来,新疆累计接 受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等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5000名六学生。教师问: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省略
三、结课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新疆以独特的风 光和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他们看 到新疆的变化,也带走了在新疆的见闻,让全世 界都感受新疆的变化和新疆人的热情。
作业设计:如果有外地来的朋友到你家做客,你和家人会怎样接待他呢?
第15课 互相尊重讲礼貌
知识目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
能力目标:知道新疆有哪些民族共同生活。
情感价值: 感受新疆得民族团结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新疆的大地上生活了多少个,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将礼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教学方法:示范法 观察法 谈话法 课 型:新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在新疆生活着哪些民族吗? 我们身边有哪些民族的学生?
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一 起生活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略)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互相尊重讲礼貌。
2翻开书48页一起学习阅读角回族大妈白秀珍家的春节。
3请学生自己读一遍故事内容。指名请学生分段读,并思考回族大妈白秀珍家里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他们为什么能够团结友爱的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二、新授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班内小组代表反馈,白秀珍大妈的家庭是有回、哈萨克、汉、维吾尔、俄罗斯、塔塔尔、达斡尔七个民族组成的43个人的大家庭。
这个大家庭温暖团结友爱,和谐的种子感染着每一个人。教师问:同学们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学生答:省略
三、结课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我国是礼仪之邦,只要讲究礼仪,事情就会做得恰到好处。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作业设计:如果有外地来的朋友到你家做客,你和家人会怎样接待他呢?
第16课 大家来跳新疆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新疆文化生活,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都能歌善舞。
能力目标:知道新疆舞蹈的发展,感受新疆舞的独特魅力。
情感价值: 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新疆人。教学重点:了解新疆是一个“歌舞之乡”这里居住的民族都能歌善舞。
教学难点:了解新疆舞蹈的发展,感受新疆舞的独特魅力。教学方法:示范法 观察法 谈话法 课 型:新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在新疆是一个“歌舞之乡”吗?
你们喜欢新疆的音乐和舞蹈吗?
生:(略)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单元能歌善舞的新疆人大家来跳新疆舞。
2翻开书50页一起学习能歌善舞的新疆人。
3请学生自己读阅读角各民族共跳广场舞。指名请学生分段读,并思考广场舞蹈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新疆有哪些著名的广场舞? 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准备。班内小组代表反馈,广场舞净化的是心灵,美化的却是世界。像《黑走马》、《蒙古舞》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师问:新疆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和影响?
学生答:省略
结课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新疆舞蹈艺术历史悠久,远在西汉时期,新疆于瞋乐,健舞等西 域舞乐传入新疆,又通过中原传入日本等邻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业设计:课余时间组织一次活动,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感受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第17课 新疆歌曲传四方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及他的音乐作品。2.了解新疆各民族民歌。
3.学会欣赏各民族民歌优美动听的旋律。4.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疆民族民歌,培养学生欣赏民族歌曲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欣赏各民族民歌优美动听的旋律。教学准备:新疆民歌的音乐素材以及一些图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达坂城的姑娘,欣赏完后问: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有人会唱吗?会的同学给大家唱一下。
幻灯片出示王洛宾的图片以及歌曲与他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二.知识窗
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选一组代表朗读知识窗新疆民歌。让学生给他改正错误并请其他组学生评价。
问:从他刚才读的这篇文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歌曲的伴奏乐器有哪些? 著名的民族民歌有哪些?
小结: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这里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所以新疆有“歌舞之乡”之称,新疆各民族民歌优美动听,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还有好多流传全国的民歌。所以同学们生长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更应该多多学习咱们的新疆民歌。
三.活动园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的歌曲和乐器,互相说说,会唱的学生给大家唱一唱。四.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新疆歌曲传四方
达坂城的姑娘 西部歌王王洛宾
第18课 歌舞人才代代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新疆人才辈出,产生一大批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能力目标:知道新疆快乐的舞者 康巴尔汗,能够了解他的故事,知道他的著名作曲。
情感价值: 培养一代代新疆人,成为新疆文化继承和发扬者。教学重点:了解新疆新疆快乐的舞者 康巴尔汗。教学难点:了解新疆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教学方法:示范法
观察法 谈话法 课
型:新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吗在新疆歌舞人才代代出,你们知道快乐的舞者康巴尔汗吗?
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
生:(略)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歌舞人才代代出。
2、翻开书57页一起学习歌舞人才代代出。
3、请学生欣赏《阿娜尔汗》、《划船区》,然后自己读阅读角快乐的舞者康巴尔汗。、指名请学生分段读,并思考为什么一说到新疆 舞蹈家就想起康巴尔汗?
你们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他还受到哪位国家领导领导人的接见?
5、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6、班内小组代表反馈。
7、教师问:新疆产生哪些音乐家?
他们为新疆艺术作出哪些贡献。
学生答:省略
三、结课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新疆不仅有一批老艺术家,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贪婪 凶残
2、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美丽 善良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3、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4、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那些学习要求?(学生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然后回答)
生回答后是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再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5、教师:明确了学习要求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鹿和狼之间的怎样一个故事呢?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开始吧。(学生读)
教师:初次阅读,同学们产生了哪些阅读的感受啊?咱们说一说,请你讲。
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文中叙述了狼与鹿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而最终给森林带来灾难的故事。
学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有这样一个特点,前面是先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后面是讲道理。
师:对,这是一篇叙事说理的课文。(在课题旁板书:叙事说理)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个故事以及它所要说的道理呢?
学生: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带着问题读书的方法。
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阅读课文。学生:我认为还可以通过朗读来理解。
教师:你们说得不错。这些学习方法,都是在过去的阅读实践当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这篇课文先叙事后说理的特色,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可以把能够引起自己思考、感悟的语句圈画出来,做上批注,还可以像你们说的那样一边读一边体会。我们一会儿可以在自学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下面,开始自学。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的大意是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使鹿得到有效的保护,采取了消灭狼的方法,结果不仅使森林遭到了破坏,也使鹿的数量急剧减少。
2、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课文分段。(按叙事说理的方法可分两个部分:1——6自然段是叙事的部分;这部分说的是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下令杀狼致使森林毁灭的事。7——9自然段是说理的部分:凯巴伯森林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相互联系的关系。
3、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2、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3、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抓课文重点,解疑
1、导语:
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下令消灭狼。狼被消灭后,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6节。
2、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儿下令消灭狼)
3、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指名学生朗读)
罗斯福的这种做法结果不仅使森林遭到了破坏,也使鹿的数量急剧减少。
4、讨论:
看小黑板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一旦没有狼的话,鹿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加,超出了森林的限度,那么它也会毁灭森林的。所以我们人一定要尊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狼和鹿的数量合理就会保护森林,优化鹿群,从课文这个事例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所以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森林就会毁灭。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蛇与庄稼》这篇课文讲了蛇吃老鼠,庄稼获得好收成;猫吃老鼠,苜蓿获得好收成。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全文。
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儿下令消灭浪,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警示牌: 请不要再打伤狼,维护凯巴伯森林的平衡,让世界更美好。
道理:这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
板书: 狼 和 鹿
贪婪 凶残 美丽 善良
“功臣” “祸首”
不该任意捕杀 不该特意保护
保护生态平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总课时:
34、35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____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到今天,印第安人的许多村落还没有电、自来水和电话、电视等现代生活设施。目前美国有印第安人253万,分属560多个部落,居住在200多块印第安保留区内。印第安人中,中低收入的人口占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⑵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⑶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⑴ 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⑵ 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⑶ 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⑷ “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⑸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⑹ 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⑺ 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教学反思:
第一、二课时指导习作
A案写建议书
课前准备: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评:本次习作的关键,是习作前要做一定的准备。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交流自己了解、走访的情况,互相启发,是“建议”的目的更加明确。]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评:读中学写。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建议书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这些正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评:在巡视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
B案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利用漫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更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评:漫画人人爱看,但对其内涵却不见得人人都懂。老师几句点拨,深入浅出,有助学生理解图意。]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评:会审题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通过指导读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评:巡视指导增强针对性,而当堂点评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同时,保证习作质量。]
第三、四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评:佳作欣赏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更是一种“榜样”,何况这榜样就在身边。]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评: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乐于表达”,可见保持学生习作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展示习作优点,激发了写作的兴趣,更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评:通过小结、点评,为学生导向,帮助学生看到优点同时又认清不足。] [总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同时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次习作教学,前有指导,后有讲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实践、积累,看得出设计者的长远眼光和良苦用心。]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习作四〉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评:唤起学生对单元课文的整体回忆,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评:通过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评: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学生根据表达需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评:“精点子”的评比,着眼现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评: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环境保护的大主题,落实到日常行为的小细节中。]
第四单元缩写小说教案 篇6
初二年级
余雪枝
一、训练目标:
1、学会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2、缩写时应忠于原文,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不改变原文的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3、思路清晰,畅通连贯,结构完整。
二、写作指导:
(一)导入: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所谓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基本内容、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不改变顺序的情况下写成较短的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具体的缩写方法有以下三种。
(二)指导:
1、摘录法
抓住原文的中心和要点,以摘录原文重要语句为主,适当增加衔接语言,连缀成文。缩写记叙文可摘录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语句缩写议论文可摘录原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保留主要论据,次要的事例、引文等,有的可以略去,有的可以从中作些摘录。缩写说明文,可把最能说明事物主要特征的部分较多地摘录下来,而文中的枝节问题、与事物本质特征关系不大的部分可少量摘录或不录。
2、删除法
原文叙述或说明具体而细致,缩写时将这些删除,剪掉枝叶,留下主干。缩写句子,保留强调的分句。段落缩写可以抓住段中主句,其余的字句适当保留。如记叙文,可删除次要人物、将要情节、非关键性的细节,以及一些描写和渲染性的语言等。说明文可删除部分重复的例证、描写、议论性的文字,删除那些不直接影响说明对象的修饰性语言、叙述和次要细节,保留事物特征和本质的部分。议论文可删除重复的分析、次要的例子以及非论证的部分。
3、概括法
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原文的意思。记叙文,细致描写的部分可压缩成粗略的描写,详尽叙述的部分可压缩为概括叙述,详细的对话可以改为简略的对话等。说明文,可概括那些对特征、本质解释的文字。议论文,可将理论论据由具体引用压缩成概括引用,事实论据可由具体详细叙述变成概括略述,有的论据还可以一语带过。也可以把几段文字压缩成一段文字。还可以把段缩成句,长句缩成短句,以及把抒情性的句子缩成一般的陈述句。
以上三种方法可能结合使用,务必使缩写后的文章尽量保留原文精彩的句子或中心句,做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特别要使保留的部分和变更的部分衔接自然吻合。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打乱原文的顺序,另起炉灶,重新组织材料,更不能随意发挥,添枝加叶。
(三)训练题目: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地介绍给别人,你可以用缩写的形式。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基本内容、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不改变顺序的情况下写成较短的文章。
四、学生写作:
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7
一、基础练兵场 (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 它绽 () 放得美丽、舒展、xuàn () 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 清新流畅, 意yùn () 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 音律 () 和谐, 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 奔流不息, 滚滚向前。
2.下列句子中, 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 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 各路记者纷至沓来, 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 常常妄自菲薄,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3.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 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 小雅那优美的舞姿, 动听的歌声, 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 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也许, 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 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 精心地收藏。
4.默写。 (5分)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 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2) 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4) 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 (《登飞来峰》)
5.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等待》, 回答以下问题。 (6分)
(1) 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 (50字左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幅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话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歌颂教师的对联补充完整。 (4分)
上联:三尺讲台, __________
下联:一支粉笔, ___________
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0字以内) (3分)
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 (2011年4月) 8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投资约245亿元人民币, 预计于5年后建成。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一期建筑面积为3.9平方公里, 为世界第6个迪士尼乐园。曾参与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夏林根认为,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门票价格起码要达到300元人民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34分)
(一) 阅读《望岳》, 完成8~9题。 (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对我们年轻人有何启发?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 完成10~14题。 (14分) [甲]小石潭记 (节选)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记 (节选)
元结
道州 (1) 城西百余步, 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 合营溪 (2) 。水抵两岸, 悉皆怪石, 敧 (3) 嵌 (4) 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 (5) 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而置州 (6) 以来,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为之怅然。
[注释] (1)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 元结曾在此为官。 (2) 合营溪:汇入营溪。 (3) 敧:倾斜。 (4) 嵌:张开。 (5) 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6) 置州:设置州郡。
(乙文选自《历代散文精华》, 刘琦、王天辉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10.《小石潭记》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
《右溪记》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 (2分)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 () (2) 以其境过清 ()
(3) 南流数十步 () (4) 不可名状 ()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小石潭记》:___________
《右溪记》:_____________
1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文, 完成15~19题。 (16分)
最美好的时刻 (节选)
[美国]格拉迪·贝尔
(1) 一个春天的夜晚, 我突然醒了, 睁开眼睛, 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 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
(2) 我下了床, 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 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 她抬起头, 看见了我, 笑了笑, 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 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 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 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 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 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从草坪上向我们跑来, 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 伸展了一下身子, 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上。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 谁都不作声。
(3) 然而, 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还有金花鼠, 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 那花园的阴影处, 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那些红的桃花, 白的梨花, 很快就会飘散零落, 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 野李子又酸又甜, 都是因为太阳烤炙的, 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 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 花朵里满是蜜糖, 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 但是过不了多久, 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 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 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 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 它既摸不着, 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 它在生长, 它在壮大。
(4) 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 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 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 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模仿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 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 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选自《中国小学生2008阅读年选·高年级下》, 朱晓进、李亮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15.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 (4分)
(1) “美好”指的是:__________
(2) “时刻”指的是:___________
16.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 (2) 自然段中对“那只看门狗”的描写,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 (3) 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 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做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20.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 碰到不同的事。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人、这些事, 决定了我们能否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请以“当_____来敲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将题目补充完整 (空格上可以填写“幸福”“快乐”“疑虑”“痛苦”……) , 写一篇记叙文, 感情真挚, 不得抄袭; (2) 不少于600字;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4)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第四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
1.zhàn;绚;韵 (蕴) ;lǜ
2.C
3.D
4. (1)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 自缘身在最高层
5. (1) 有一个人掉进水里, 伸出一只手, 急待救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几个新闻记者赶到现场, 架起摄像机, 拿着话筒, 开始等待救援者。
(2) 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我们应伸出援手, 而不是袖手旁观。
6.育桃李;写春秋
7.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开工, 票价预计超300元。
二、阅读精品屋
8.《望岳》从“望”字着笔, 重在描写望山时的所见所感, 以简洁有力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 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9.这两句诗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启示:我们要确立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要树立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11. (1) 大约, 大概; (2) 凄清, 冷清清; (3) 向南; (4) 说出
12. (1)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
(2) 秀美的树木和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3.《小石潭记》:清澈透明, 侧面 (间接) 描写;《右溪记》:水流湍急, 正面 (直接) 描写。
14.借景抒情。例如《小石潭记》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 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5. (1) 宁静、温馨; (2) 春天的夜晚
16.一个8岁的孩子和母亲一起感受夜的宁静。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17.突出主题, 表达了和谐、宁静的美好感觉。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18.不矛盾。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烘托了夜晚的和谐、美好。
19.语言生动。如“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一段, 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野李子可爱的形状。 (从“意境优美”“层次清楚”等方面举例分析, 言之成理也可)
三、文笔展示台
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8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阔绰()羼水()附和()攥着()
魁梧()崽子()俯瞰()彻夜()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然后改正。(4分)
不屑置辨不得而知万贯家俬纹丝不动
栩栩如生大惊小怪无原无故无精打彩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从2013年4月10日开始,国际黄金价格经历了一轮大跌。西方投资者纷纷抛售,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投资者却大力“吸金”,对金价形成有力支撑。因为黄金被视为可以保值的财富,是馈赠佳品。
A.因为 所以 即使 也B.虽然但是既 又
C.虽然 但是 即使 也D.因为所以既 又
4.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嫉妒导致恶,极端的嫉妒导致邪恶。一个嫉妒心太重的人,是,也是
。他总是从别人的成功与喜悦中感到失败和痛苦。这种挫败感会积累发酵成仇恨,仇恨使他的内心变得更加阴暗,而阴暗的人生是多么苦闷的人生。由此可见: 。
A.恶意最多的人 痛苦最多的人 嫉妒毁坏人生
B.痛苦最多的人 失败最多的人 嫉妒毁坏人生
C.恶意最多的人 失败最多的人 仇恨毁坏人生
D.失败最多的人 痛苦最多的人 仇恨毁坏人生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两句诗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瀑布景象。
B.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开头……
D.“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作答。”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B.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C.5月初,景山公园的牡丹开得正好,从势头上看,比园中其他种类的花要略胜一筹。
D.一枚小小的橄榄核,经过艺人们的精心雕琢,鸟兽、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在他担任校刊主编的时候,对所有稿件,都要仔细审核校对。
B.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名列前茅。
C.能否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D.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执着。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作家。《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B.《范进中举》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C.《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张潮,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林嗣环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D.《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草原》《套中人》、戏剧《樱桃园》等。
9.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5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奉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①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信息。(2分)
② 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二、 阅读精品屋(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
黄履庄小传(节选)
戴榕
黄子履庄,予姑表行也。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十岁外,先姑父弃世,来广陵,与予同居。因闻泰西几何比例轮捩机轴之学,而其巧因以益进。尝作小物自怡,见者多竞出重价求购。体素病,不耐人事,恶剧嬲,因竟不作,于是所制始不可多得。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犹记其解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许,约可坐一人,不烦推挽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从下上射如线,高五六尺,移时不断。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而其巧因以益进()②予不能悉记()
③尝作小物自怡()④所作之奇俱如此()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子履庄,予姑表行也。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②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12.文中主要用什么方法来体现黄履庄“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的?(2分)
13.为什么“所制始不可多得”?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
(二)阅读名著《水浒传》片段,完成14~15题。(11分)
[片断一]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
[片断二]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节选自《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有改动)
14.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7分)
15.问题探究。(4分)
杨志杀了牛二,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却以智逃脱。同样是杀了人,杨志与鲁智深的处理方法却截然不同。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不同做法?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3分)
回家
刘柳琴
①这是一个初冬的早晨,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天空中飘落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在市外的远郊,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的门口,一位年逾花甲的妇女,身穿破旧的羽绒大衣,一身的尘雪,在寒冷的旷地上来回踱步,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
②不一会,监狱的门开了,走出来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乍一出监狱的门,他一脸茫然的样子。那妇女一见小伙子,快步走上去:“亮亮,你出来了,妈妈接你回家来的……”
③他先是一愣,一年多没见,妈妈变得苍老多了,头发全白了,皱纹也多了,身子也佝偻了……他心里一种负罪感油然而生,突然,他抱住妈妈一阵大哭。那哭声里,包含着悔恨……
④ 从监狱坐车回家,车子行驶在高速路上,车窗外不断地变换着不同的景物:田野、楼房、丘陵……他无心欣赏路边的景色,他的思绪早已回到以前的时光。
⑤ 从小,他就被爸妈在手心中呵护着:妈妈对他百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爸爸的脾气有点暴躁,但对他,也从未打过一巴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开始侵蚀他的心灵:逃学、吸烟、喝酒、迷网吧、早恋、退学……妈妈泪眼汪汪地好言相劝,爸爸甚至动武来严加管教,但对他不起一点作用,反而使他对家心生厌恶。终于有一天,他和妈妈大吵一架,把妈妈推倒在地,夺门而出……远离了家乡,他到歌厅里打工,每天接触到的是西装革履的阔老板、出手大方的公子哥。看着他们财大气粗,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他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和失落感,仿佛生活在梦里,早已把远方的家忘记了。然而,最美的梦,也有醒的时候。一场群殴事件,致人伤残,他进了班房。
⑥蹲在监狱里的一年时光,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开始想念自己的家,想念严厉的爸爸和爱叨叨的妈妈。一年,仿佛和家隔离了一个世纪,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涤,他的心灵开始还原纯洁……
⑦到家了,他疑惑地看着四周:“妈妈,我们搬家了?”
⑧妈妈伤感地说:“原来的家,为了支付赔偿款,早已卖掉了,这是租住的房子。”
⑨他悔恨地打着自己的脸:“妈妈,我让你们受苦了。爸爸呢?”
⑩妈妈没有说话,打开门。他惊呆了:在屋子的一角,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着一个骨灰盒,上面放着父亲的遗像,四周挂着黑纱,遗像前摆放着香烛和供品……
(选自刘柳琴的原创文学博客,有删改)
16.小说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17.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小说第③段。(3分)
18.从记叙的顺序来说,小说第⑤段属于那种记叙?有何作用?(3分)
19.联系全文,想象一下亮亮见到爸爸遗像时的情景,用恰当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20.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对小说题目“回家”的理解。(2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四组 单元分析05-26
第四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教案08-19
第四单元道法教案08-18
化学第四单元教案10-20
二上第四单元教案09-11
七册第四单元教案09-26
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分析05-25
三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06-19
8下第四单元教案107-04
第四单元比例尺教案07-29